文化产业毕业八篇

2024-07-20

文化产业毕业 篇1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集聚,历史文化,资源禀赋,FE模型

近几年,产业集聚成为文化产业研究的新趋向。 现有的文献资料虽然涉及到全国不同省份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 但有关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相关影响还鲜有研究。 因此,本文选择文化产业增加值、 集聚效应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作为主要研究指标,采用1996-2009年全国30个省市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试图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对文化产业增加值会产生什么作用?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是否更快?

一、文献综述

Marshall[1]提出产业集聚的概念,并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探讨企业集聚原因。 随后,西方以及我国很多学者都对产业集聚的定义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1,并对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测量 。 外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Barnatt等[2]通过建立维度分析框架, 研究发现莱比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是文化公司自发形成的, 而不是政府政策的结果;Baldwin[3], Martin和Martin[4]将资本要素引入产业集聚和增长的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 基于研究侧重点的不同,我国已有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基于模型对某地区或者某个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行实证测算; 二是分析产业集聚对其他经济指标的促进作用;三是剖析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2。

二、模型的建立

(一)变量设定

根据传统经济地理理论、 新经济地理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 除了本文预计研究的产业集聚水平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外, 还加入了人力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变量和指标如下:

1.value-added表示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各种指标中我们选取了各地区文化产业年增加值与同期全国文化产业年增加值的比值, 有效避免了单位根不稳定等问题。

2.quotient表示各地区文化产业集聚水平 。 目前常用来测量产业集聚水平的方法有:行业集中度、区位熵、H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EG指数等,根据可获得的数据类型, 本文选取区位熵来衡量全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集聚水平。区位熵由Chorley和Haggett[5]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 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 是指一个地区某一部门产值在本地区的比重与全国同一部门产值在全国的比重之比, 计算公式为:

其中,quotientij表示地区i的文化产业区位熵,yij表示地区i的文化产业年增加值,yi表示地区i的GDP, yj表示全国文化产业年增加值,y表示全国GDP。

3.education表示地区教育水平 ,反映人力资源要素的影响。 由于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选取各地区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占同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数比值作为衡量指标。

4.policy表示地区政府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反映环境要素的影响。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各地区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作为衡量指标。

5.history表示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丰富性 , 这是本文设定的一个虚拟变量。 根据黄永兴和徐鹏[6]研究的思想方法,选取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回归,将主成分得分大于0的省份归为文化资源禀赋优势省份。 本文归为历史文化资源相对更丰富的省份有:北京、山东、浙江、 江苏、山西、陕西、河南、云南、甘肃、四川,将把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省份虚拟变量的取值设为1,其余省份虚拟变量的取值则设为0。

6.hisquo表示quotient与history的交叉项 。 由于history是一个虚拟变量 , 如果后期涉及固定效应模型,本身就含有虚拟项,模型中无法加入history指标, 特建立此项变量保证对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经济指标的研究。

(二)计量模型

根据上文中对主要研究变量指标的选择和研究, 本文将计量模型设定为以下形式, 以探讨文化产业集聚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不考虑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影响因素时, 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一:

其中,i,t分别表示地区和年份,α0表示截距项,α1,α2,α3分别表示各经济指标的待估计系数,μit表示误差项。

考虑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影响因素时, 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二:

其中,i,t分别表示地区和年份,β0表示截距项,β1, β2,β3,β4,β5分别表示各经济指标的待估计系数,uit表示误差项。

(三)数据选取

在保证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有效性的前提下,本文选取了30个省市(27个省份及3个直辖市)作为分析样本。 数据的主要来源为 《中国统计年鉴》 1997 ~2010年版 , 《 中国文化 文物统计 年鉴 》1997 ~ 2010年版。 表1列出研究中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三、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使用的面板数据截面维度为30、 时间维度为14,有三种模型可供选择: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FE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RE模型)。 首先利用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LR)确定采用混合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再利用豪斯曼检验(Hausman test) 确定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 具体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根据表2和表3的结果,LR检验中F统计量分别为37.099313、44.327900,显然都大于1%的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选用固定效应模型。 Hausman检验中卡方统计量分别为14.878621、21.237314, 也显然都大于1%的显著性水平, 拒绝原假设, 选用固定效应模型。 因此,我们认为比较稳妥的做法是采用FE模型进行行回回归归,,具具体体结结果果如如表表44所所示示。 。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发现:

第一, 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变量Quotient无论在模型一还是模型二中的p值都为0.0000, 这显示了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对文化产业产值影响的显著性。模型一中,Quotient前的系数估计为0.017778,意味着文化产业区位熵每提高0.01,其增加值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就会约提高0.018%。 模型二中 ,Quotient前的系数 估计为0.013416, 意味着文化产业区位熵每提高0.01, 其增加值占全 国文化产 业增加值 的比例就 会约提高0.013%。 由数据的描述统计量可以看到,value-added的取值范围从0.0015到0.1942,因此0.018%和0.013% 都是较大的增幅。

第二, 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对文化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模型二中看到,变量Hisquo前的估计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 且Hisquo前的系数估计为0.025486,大于Quotient前的系数0.013416,说明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这一因素加入之后, 对文化产业产值产生了正向的影响作用。

第三, 历史文化资源禀赋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模型二是在模型一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这一变量, 由于采用的是FE模型 , 故以Hisquo来衡量 。 表4显示 , 模型一的R2为0.868367, 模型二的R2提高到0.892650, 说明加入变量Hisquo后的模型解释力度加大 。 同时 ,F统计量也由79.78073增加到97.26381, 说明模型二的模拟精确度更高 。

四、结论与政策涵义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6-2009年中国30个省市(27个省和3个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探究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 研究发现,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往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在本文研究中得到证实, 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可或缺。

上述研究结论对制定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有所启示:

第一,进一步提高各地区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和创意基地等形式带动地区文化相关企业的入驻, 增加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地区,充分发挥其优势。 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山西、陕西、 河南、云南、甘肃、四川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和发展本地区遗留和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将文化资源产业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该地区, 促进该地区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可以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条件下开发旅游景观等等。

文化产业毕业 篇2

文化产业人才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 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为社会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具体地说, 文化产业人才就是分布在广电传媒、报刊出版、网络游戏、演艺娱乐、艺术品市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文化旅游、广告传播等领域的人才。

笔者发现, 虽然当前文化产业人才基本满足需要, 但是高尖端的人才非常少, 未来人才储备存在着极强的人才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文化产业人才就业率还不到城市就业规模的千分之一, 纽约的文化产业就业规模达到了该市就业规模的12%, 伦敦的文化产业就业规模达到了该市就业规模的14%, 东京的文化产业就业规模达到了该市就业规模的15%[1]。以无锡为例, 虽然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猛进, 但对于这一新兴产业的人才市场还没有宏观的认识, 人才结构不合理, 尖子人才匮乏, 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找寻出一条符合无锡文化产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二、当前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存在机制不完善问题。在3G业务将娱乐和科技相互结合完毕后, 通信业务从传统的打电话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服务与商务平台服务。在这方面, 高校所培养的文化产业人才要承担十分重要的新角色。但是, 不少大学仍然走传统的单一式人才培养道路, 满足不了时代发展。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当前开设此专业或相似专业的高校已近三百个。由于高校扩招迅速, 设计类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 但企业对文化产业人才纷纷喊渴。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不少大学的教育纯粹为了应付上级评估, 只在课程设置中按部就班, 忽视了与市场的结合。在国外, 很多设计专业的教师直接来自于市场, 他们能带来最新的市场资讯。在这方面我国高校很明显有不足之处。二是国内企业对产品设计薪酬不高, 很多设计专业学生一旦大学毕业, 就不再从事设计工作, 转岗做起广告与装潢等工作。而不少外企此时抓住机会, 抢夺本土优秀人才。中央美术学院每年都有一批高级优秀毕业生被诺基亚等外企招聘走[2]。但是外企招聘这些大学生时, 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三星电子等通信巨鳄不得不对招聘来的应届大学生重新进行培训, 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这表明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很不到位。

以江苏某本科院校为例, 该校地处江苏长三角, 成立时间较长, 有着不可小觑的师资力量, 发展势头强劲, 先后开设了汉语言文学 (文化创意与设计) 、旅游管理、艺术设计 (平面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专业。虽然为人才培养煞费苦心, 但该校并没有当前市场需要适合培养的文化产业人才。每到毕业之季, 各大企业纷纷来校招聘, 但大多失意而归。比如, 该校的汉语言文学 (文化创意与设计) 、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生虽掌握一定技术, 但却不具备产品推销能力;旅游管理、艺术设计 (平面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的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学底蕴,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只是空洞地知道营销。

三、高职院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高校作为文化产业人才的“青训营”, 为行业输送各类人才, 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比较薄弱, 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需要更有针对性, 打破学科间、学院间、学校与社会间甚至是国境的壁垒;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多元化教育, 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我国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期, 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学科, 对其学科建设规律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另一方面, 与其他一些新学科不同, 文化产业的包容性比较大, 涉及不同学科门类, 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在政府统计口径中, 其内涵、外延都还不明确。这种综合性和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探索。相对而言, 西方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学科建设起步较早, 加上政府导向和民众需求带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及学科建设领先于我国。我国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对其人才培养方式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进行多方位探索和尝试是必要的。

1.培育高职学生创意能力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非常注重文化产业专业学生创意能力的培育。文化产业方向高职学生本身所从事的工作是极具创意的, 对于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成灵感。高职学生要根据自我对当今文化时尚、文化流行的动态现象感知, 加上自己的创意式思维, 创造出叫用户拍案叫好的新技术与产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定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就是“结合创作、生产等方式, 把本质上无形的文化内容商品化。这些内容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形式可以是商品或是服务”[3]。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 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3]。根据这两项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来, 高职院校在培育文化产业人才的过程中, 只有不断融入创意教育, 才能塑造完美的文化产业人才, 创意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智力因素环节。由此可以断定, 类似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高职院校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时, 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创意能力。

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虽然录取分数较低, 但和本科院校学生比起来, 他们思维独特。该院在培养过程中, 不是把学生看成接受理论知识的器物, 而是把他们看成具有能动创造力的主体。文化产业方向的教师们都注意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教师们注意到, 如果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单一知识灌输, 会钳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可能将其扼杀于萌芽中, 这种教育培养模式对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致命的。

该院在安排课程时, 专门设置一系列的创意课程, 如文化创意与策划、广告策划与创意、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会展策划等, 从各种思维方法论和科学方面来协助学生、锻炼学生的创意思维。一系列创意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复杂的创意思维结构, 丰富他们的创意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实践基础, 发展产学研一体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把产学研作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通过产学研三者结合, 学校培育过程中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师培育的研发能力、单位实习中的实践经验可以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 共同培养人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不少课程中突出专业调研与企业考察, 让学生在理论教学与实践互动的环节中教学目标明确, 学有所用,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纯粹理论课程讲授中的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产品销售只是纸上谈兵, 文化产业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 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知识体验有非常大的契合与帮助作用。学生不但可以发现自身的知识空白, 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把握能力。顶岗实习环节能让学生尽早熟悉实习岗位和信息, 填补学校知识讲授中存在的空白, 从而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如鱼得水。比如, 在理论性极强的“文化产业学”、“传播学概论”、“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讲授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组成团队, 设计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发南禅寺景区的文化网站, 开发鸿山镇吴越文化与农家乐旅游, 开发无锡水上夜游, 以国外游客为目标消费人群。学生提出了许多有见解的旅游营销方案, 通过实证调研, 把枯燥的文化创意学、文化市场管理及传播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为以后进入相应的职业奠定基础。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化产业专业的产学研合作一般是通过两条途径完成的:第一, 学校面向新区企业提供服务, 以优质诚信的服务获取新区企业的信任与支持。该院一直用自己的优势研发能力与教育资源, 致力于解决一系列企业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组织系列研发团队协助新区企业完成各个文化产业项目的技术攻关, 给企业带来完美的经济效益。第二, 为贯彻《文化产业第十二五计划纲要》, 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加强与新区政府的合作, 自觉承担新区政府与新区企业之间的桥梁, 积极开展研发, 成为政府导向的辐射基地。学校在赢得政府信任的同时, 也为学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树立了扎实的口碑。

3.完善课程配置, 优化教学计划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针对文化产业学生人才需求的特点, 在课程配置方面, 学科负责人一直努力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设置能匹配新区需要的课程。相关的学科负责人也努力增大文化产业专业的就业方向, 让学生在理论认知上体现出全方位的接受, 让学生在实习时自如地接受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工作中自觉地进行知识更新。

该院文化产业专业在开设时就注意到必修、选修等多种课程形式。为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还增加了相关的经济学课程, 如“市场营销”、“经济学概论”;文化学课程, 如“中西文化导论”、“吴文化研究”;艺术类课程, 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实用美学”等通过这些既全面又有活力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成为该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该院在完善教学计划时, 特别注意与无锡新区实际匹配, 时刻注意新区人才需求情况, 有计划地进行人才需要情况调查并适度调整课程, 保证文化产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的需要。

4.拟建设文化产业研究基地, 以新区产业为先导

高校的文化产业研究基地能够增加教育途径, 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科研条件, 提高其研发能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开启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之先河。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文化产业系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 在培育学生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该院正准备学习先进高校, 建立一个完备的文化产业研究基地, 以无锡新区为引导, 引领长三角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目前, 该院在建设文化产业基地方面遇到了较多困难, 在经历其他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学校所曾经经历的磨合期。为使文化专业能获得较快、较好的发展, 需要文化企业与新区政府资金的必要投入, 以建设适合学生的产业基地。

5.注重师资建设, 改善评价机制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师资是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学质量进步的重要源泉。文化产业专业本身对人力资源依赖性极强, 因此, 师资显得尤为重要。该院的文化产业系除了引进业界的高级人才, 还非常注重现有教师素质的提高, 经常派遣教师去文化产业公司进行实践挂职, 去其他高校进修, 让教师自己本身站立在业界的前沿, 从而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少教师能“一师多用”, 能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 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系部还从企业中聘请一部分高尖精人才来校做讲座或授课, 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目前, 合理的教师队伍已经为文化产业系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整体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教学无法进行量化衡量的前提下, 学术成为不少高校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 而文化产业的研发与传统的学术研究 (发表论文、完成课题) 有很大的区别, 很难在评价当中获得与论文、课题同等的地位。教师的职称认定更是只认科研不认教学, 教师的实践能力往往备受忽视, 导致不少教师一味地注重科研, 而忽视自身实践的丰富。针对这种情况, 该院准备设计一套特有的教师能力评价体系, 以引带领文化产业的教师在双师型基础上, 向多面手型教师方向发展。这将开创中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创新先河, 为文化产业学生培养提供必备条件。比如, 给教师编写的教材进行打分时除了看是否有基金项目支撑, 更注重教材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是否适用于高职学生, 是否注重教学中案例的丰富, 是否导入当前文化产业界的新概念等。在此标准下, 会展策划实务、文化经纪人执业规范与实务等方面新书的评分就比传统标准文化市场管理评分高。

参考文献

[1]张骞.艺术生深造无须过“艺考”独木桥到国外攻读艺术专业成新宠[N].新闻晚报, 2009-11-02.

[2]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2008) [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62.

文化产业化,不如产业文化化 篇3

作为一个西方工业化的后来者,意大利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世界名牌?答案很简单:这个国家的企业把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完美地融合进工业品中。

意大利的真正竞争力

当你走过罗马的西班牙台阶和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乌菲奇博物馆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米兰的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和斯卡拉歌剧院,可以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对这个国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无所不在的影响。意大利人虽然吃着祖宗饭,但却不仅仅是在依赖文物古迹的门票和纪念品。他们继承的是祖辈对美的崇拜以及接受美学浸润和训练后诞生的技能——设计和制造。在传统的文化积淀下,所衍生出的对流行文化的驾驭和把握,便是众多名牌诞生于意大利的逻辑。

在米兰,我们一行人曾被盛情邀请去参观意大利著名的家具生产聚集地。长途跋涉之后,主人首先带我们去一家乡间的餐馆吃饭。进入外观古朴陈旧的小楼,里面的陈设也是普通的乡居风格,但铺上桌布,摆上餐具之后,餐厅里的氛围就完全改观了。虽然,这家餐厅,本质上就是“农家乐”,由一家人经营,餐厅就设在家里。但其在乡野风格的下面埋藏的精致和美观,北京的农家乐完全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席间,家具商自豪地告诉我们,意大利的产业看似由服装、家具、珠宝、汽车等领域构成,但其真正贩卖的是意大利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意大利制造的真正竞争力。

如今,曾经风靡一时的意大利电影早已风光不再,但意大利产品和意大利生活方式却横扫全球。也就是说,意大利的文化产业化并没有多大起色,但意大利的产业文化化却很成功。

美国文化产业化不可复制

从全球范围看,真正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的恐怕只有美国。韩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虽然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很难与美国的文化产业抗衡。

近些年来火遍全球的电影《功夫熊猫》《贫民区的百万富翁》《里约热内卢》的故事发生地和主要文化元素虽然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和巴西,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产物。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的电影是以全世界为市场的。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的电影都是首先面向国内的。

美国主流文化之所以占据全球统治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各大学推广原创性的研究;将公共资金的使用权力下放;倡导人才流动以发挥其能量;对艺术家高度信任;包容少数民族灿烂文化,以及用美国方式捍卫多元文化。显然,美国主流文化产业的胜利,不能仅仅解释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转型的自然结果,而是美国价值观、社会制度、教育甚至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的综合性胜利。曾经在工业革命中一直处于先导地位的欧洲,由于其文化的过度分割化而难以产生主流文化的合力,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也就是说,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化是很难效仿美国的。我曾经向一位文化产业的著名专家打听:中国的哪一项文化产业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摇摇头说:一个也没有。这其实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在中国,不要说文化的产业化在短期内很难走向世界,即使在国内,形成真正的支柱产业也很难。虽然政府大力扶持,但从动漫等产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大量的补贴所生产的大多是连制作人都未必认真看过的“垃圾”。

设立首席文化官

从当下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传统产业的文化化要比文化产业化有着更现实的意义。产业文化化源自对产品和企业从文化角度的思考。宝洁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雷富礼对公司的改造就是一个十分有说服力的案例。2000年雷富礼上任时,宝洁公司正变得自满而迟钝,他希望彻底改造宝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他说:“速度和灵活比体重重要得多。”他孤身一人来到委内瑞拉一个生活窘迫的家庭,《华尔街日报》是这样报道的:“在女主人墙皮脱落的厨房里,雷富礼整整坐了一个小时,倾听这位母亲的讲述。女主人拿出31瓶面霜、乳液、洗发水和香水摊在桌布上。雷富礼悟出的道理是:这是她的乐趣。”雷富礼对记者说:“这些面霜和乳液并不在于我们自己说它是什么,关键在于用户说它是什么。如果她把它们看做是娱乐品,我们就一定也要把它们视做娱乐品,化妆品是一种流行文化。”雷富礼在任宝洁首席执行官的时候,显然同时也是宝洁的首席文化官——透过消费者的生活和文化去了解他们,这正是首席文化官的角色。如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恰好也是一位“首席文化官”,那么这家公司便可以拥有这样一种能力,真正了解文化并因此把握消费者需求。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曾经写过一篇评论文章,他认为:乔布斯的苹果其实就是把握和顺应了流行文化的结果。在其近些年的经营实践中一直强调家居产品经营的文化化,通过卖场设计、营销策略强化,为消费者制造文化氛围,使红星美凯龙在同业的竞争中占了上风。

“现在需要的是一些拥有强大识别能力的人,这来自那些受过良好的自由主义艺术教育或者工程教育的人。这些人掌握了多种多样的解释框架,他们拥有强大的调查能力并富有穿透力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不懂流行文化就不要谈创新》一书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格兰特·麦克拉肯这样写道。

在麦克拉肯看来,企业应当设立首席文化官。显然在绝大多数的快速消费品制造或者服务的公司中,市场总监和营销总监不符合这样的要求,首席文化官必须是一个站在CEO角度思考企业未来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位策划高手或者营销能人。而像乔布斯之于苹果那样,这个人通常就应当是CEO本人。

责任编辑:焦晶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4

姓名:glzy8.com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出生日期: 1987年07月19日

学历: 本科

毕业院校: 浙江传媒学院

毕业时间: 2010年07月

所学专业: 文化产业管理

外语水平: 英语(CET-4)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 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期望行业: 媒体、影视制作、新闻出版、市场、广告、公关、艺术、文化传播、娱乐、运动、休闲、协会、学会、社团、非营利机构

期望职位: 人力资源/行政/文职人员、市场/广告/公关与媒介、财务/审计/统计、酒店/餐饮/旅游/运动休闲、教育/培训

工作地点:

期望月薪: 1000-2000

教育经历

2006年9月-2010年6月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学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学习内容有传播学、管理学、网页设计、文化市场调查、文化消费者行为学、文化创意与策划、会计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媒介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学等。

培训经历

2009年9月-2009年11月于杭州市干部培训中心参加报关员培训,学习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报关流程和海关条例等。

专业技能

熟练应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熟悉DOS、Windows98操作系统和Office97、Internet互联网的基本操作,能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和视频制作,拥有浙江省计算机二级证书和网页设计师技术水平证书

工作业绩

2006-2007浙江传媒学院第二学期三等奖学金

2007-2008浙江传媒学院第一学期三等奖学金

2007-2008浙江传媒学院第二学期二等奖学金

2008-2009浙江传媒学院第一学期三等奖学金

自我评价

文化毕业论文 篇5

以汉语借词为出发点,运用文化语言学中语言接触与文化接触相关理论,从历时的角度搜集并分析五个重要历史时期(西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借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从汉语借词浅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语言是构成文化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最有效记录者、传播者和里程碑,但在遇到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有的糅合在一块。

所谓“借词”,也就是“外来词”,即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

在汉语中,一般说来,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借用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间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

借词可以表现为两种文化接触后在语言上发生的影响;反过来说,从语言的糅合也可以窥察文化的交流。

[3]本文即以汉语借词为例,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分析汉语借词产生的原因,在汉语借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观察语言与文化的互动。

二、汉语借词出现的原因:

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萨丕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

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

很难指出一种完全孤立的语言或方言,尤其是在原始人中间。

邻居的人互相接触,不论程度怎样,性质怎样,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种语言上的交互影响。

”[4]贺群在《社会语言学纲要中》指出:“语言接触就是指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引起的语言间的影响和接纳。

”[5]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只要社会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

汉语借词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产物,在汉语中引起的语言变化与文化变迁往往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三、从汉语借词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推动。

从汉语借词的来源,我们把汉语借词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分析不同时期文化交流对汉语的影响。

(一)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出现了沟通汉与西域的“丝绸之路”,它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之后,汉朝与匈奴及西域各国联系日益加强,贸易日益频繁,汉语中出现了不少来自匈奴及西域的借词。

例如:来自匈奴语的词语:胡人、胡服、胡椒、胡琴、胡萝卜;单于(善于)、阏氏(烟支)等等。

来自西域的各物:骆驼、葡萄、苜蓿、石榴、琵琶等等。

(二)隋唐时期

早在西汉末年,佛教的《浮屠经》传入我国,之后不断有佛经传入。

唐代中期,佛教经过南北朝的繁荣和初唐时期的低落,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随着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提高,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引入并创造了许多新的词语。

例如:音译词(根据梵文从语音上音译过来的词):佛(Bud-dha),菩萨(bodhisattva),罗汉(arhat),三昧(samadhi),劫(kalpa)等等。

利用汉语原有词语(赋予新的含义):境界、智慧、觉悟等等。

成语(衍生自佛教经典):一尘不染、井中捞月、一丝不挂、顽石点头、三生有幸、心花怒放等等。

佛教文化在汉语词汇上的影响极其深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些词语充实了汉语的词汇家族,有些已经进入汉语基本词汇的系统,甚至成为构词能力很强的词根,比如“佛”;另一方面,

在佛经翻译中吸收外来词创造的多种造词方式(音译、半音译半意译),丰富了汉语词汇的构造方式;而大量通俗化佛教成语的产生,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7]。

(三)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蒙古族就已经与汉族发生过接触,乃至元朝建立,汉语与蒙语有了更为广泛而密切的接触,汉语此时出现向蒙语借词的高峰。

例如:蒙语来源:站、喳、歹、衚衕、褡裢、蘑菇。

[8]清军入关以后,建立了清王朝,汉语中满语借词逐渐多了起来,比如:满语来源:岳伯、乌他、塔拉乌叉、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嘎拉哈、萨琪玛、搡、瘆等等。

[9]汉语中的蒙语、满语借词在数量上无法与佛教借词相比,对于汉语来说,蒙语、满语都是小民族的语言,不可能像佛教那样深入中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广大汉族人民接受,但是随着民族往来日益密切,这些从少数民族语言中借的词,也逐渐融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词汇。

(四)近代中国

中国近代文化的发生发展是被动的,是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的情况下,由外力催化促成的,是在文化主体面临着生存危机的巨大压力下,被迫进行选择的结果。

它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引起了变化,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互相会通融合,形成了资产阶级新文化。

这一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翻译活动、“五四运动”的开展,涌现了大批外来词。

例如:英语: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罗曼蒂克(浪漫)、梵婀玲(小提琴)、加非(咖啡)等等。

俄语:布尔什维克、苏维埃等。

法语:蒙太奇等。

德语:纳粹等。

日语借形词:士官、干部、警察、文明、肯定、经济、绝对、抽象、概况等等。

中国文化在这一接触碰撞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汉语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五)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与进步、中外交流越来越密切,汉语借词呈大规模增长趋势,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例如:日常生活领域:牛仔裤、迷你裙、T恤、麦当劳、可口可乐、“BB机”、的士、迪斯科、KTV、卡拉OK、4D影院等等。

教学科研领域:信息爆炸、信息技术、信息高速公路、人工智能、E-mail、办公自动化、GRE考试(GraduateRecordEx-amination,指美国的一种研究生资格考试)、X光、PH值等等。

经济管理领域:合资企业、产业政策、企业集团、资产评估、生态农业、市场疲软、风险投资、风险报酬、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普惠制、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WTO、GDP等等。

(注:以上部分词语选自:廉洁、周日安,《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借词的社会语言学透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月)改革开放以来的汉语借词,

尽管大都是通过音译、半音译半意译或意译的方式借用到汉语中来的,但“中西文并举”(“GRE考试”)和直接使用原词缩略形式(KTV、CD、VCD)的借词方式已经悄然出现。

总而言之,通过借词发展的五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借词使用程度的增加,有些词语人们已经认不出它们是借词;有些借词使用频率较高,已进入汉语基本词汇行列。

借词还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创新与发展,填补了汉语中反映外国文化的词汇空白,增强了修辞效果,提高了语言的表达功能。

四、从汉语借词看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萨丕尔指出:“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中留下痕迹,语言也时时刻刻忠实地折射着文化内涵。

柏默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3]格里木则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语言也是我们的历史”,而作为语言要素之一的词汇与人类社会的文化也密切相关,“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

[3]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交流会带来语言的借用,借词的引进也会引起不同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可以说借词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活化石。

(一)汉语借词是外来文化的载体

借词是从外来文化和现象中借用的词语,它反映了异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景观文化,透过汉语借词,我们能够领略异域的各种文化。

1.反映日常生活的借词,体现了异域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

例如:“劳力士、伏特加、星巴克、迪斯科、桑拿浴”等。

2.反映宗教信仰的借词,渲染了异域神奇诡秘的精神文化。

例如:“菩萨、阿弥陀佛、来世、转生、耶稣、诺亚”等。

3.反映科学技术的借词,宣扬了异域高速发展的科技文化。

例如:“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模式识别、数据处理”等。

4.反映自然风光及建筑物的借词,展示了异域独具特色的景观文化。

例如:“蓝色多瑙河、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等。

汉语借词记载的外来文化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造都折射出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二)汉语借词体现了求简、求新、求异的社会文化心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不论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效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语言来说,简洁、明了、准确地表达信息,以达到快速沟通与交流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汉语借词中出现的以下几种形式,充分反映了在语言表达交流过程中的求简、求新、求异原则。

1.音译词。

例如:粉丝(fans),这是一个正在流行的音译英语借词,它是“fans”的戏谑音译,意思是崇拜或崇拜者。

show音译为“秀”,又组成新词“作秀、脱口秀、宝宝秀、服装秀”等。

这也是汉语活用的一个表现。

2.字母缩略词。

例如:CD、CPU、GDP、VCD等等。

3.音译兼意译词。

例如:因特网(Internet),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广为人知。

“因特”对应于“inter-”,“网”对应于“net”。

“保龄球”(bowling),bowling是国外的一个运动项目,因为“保龄”对应于“bowling”,词尾加上“球”,表明是一项球类运动。

汉语借词中音译词、字母词、音译兼意译词等的大量出现,是现代社会要求经济、省力、便捷、高效的产物,体现了语言选用上的一种求简的原则

五、结语

汉语借词是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产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汉语中出现大量的借词,丰富了汉语词汇。

同时,汉语借词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发展。

通过借词,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各种文化风情;由于传统汉语文化的影响,汉语在借用和吸收别的语言时,又融进自己的文化特色,使借词符合汉语的构词习惯、表达习惯,能够促进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毕业 篇6

共商文化产业发展大计

为贯彻落实《中共银川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和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市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2月8日下午,由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主办的银川市文化产业联席会议召开。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党委书记、局长关琪、自治区文化厅和规划局相关领导席了此次会议,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文化产业处处长唐波、各县(市)区文广(体)旅游局主要负责人、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负责人、部分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银川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冒学礼主持。

此次联席会议首先商讨了银川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冒学礼副局长针对“三带”:贺兰山东麓文化产业带、爱伊河文化产业带、黄河金岸文化产业带和三区两县一市文化产业区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作详细说明。与会各负责人结合自身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冒局长通报了2011年度文化产业重点工作情况,积极安排部署了2012年度工作,还通报了文化产业资金分配情况。与会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此积极展开讨论。

关琪局长在会上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抢抓机遇,率先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继而带动同行业发展,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二是文广局积极为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发展环境,培育重点项目;三是文化企业积极提供全面的信息,以建立完善的企业名录;四是文化企业积极上报项目计划,完善招商项目库,有利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交流合作;五是文化企业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合理配置文化产业专用资金,推进企业项目做大做强。

会上,自治区文化厅产业处马慧玲处长肯定了银川市文化产业工作,并详解了文化厅针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一十百千万”倍增计划。

文化产业毕业 篇7

(2010年8月底—2011年1月中旬)

一、前言

(一)广告策划的背景

××大学校园书店(以下简称书店)是某大学出版社独立发行部(以下简称发行部)旗下规模较大的连锁书店之一。××大学是该区唯一的统招本科大学,学校师生共计12000余人。书店是该大学指定的教材供应中心。所以,书店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两个月的营业额占到全年的50%-60%(其中75%左右为大一新生教材销售额)之多,是为“教材季”。但由于××大学对大一新生教材实行最高折扣的限定,“教材季”的营业额虽然很大,但净利润很低。全年下来,书店效益平淡,勉强维持。

(二)广告策划的目的、意义

以发行部提出的“一切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为指导思想,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本广告策划方案。方案的特色在于针对书店的现状和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点,有计划地利用书店和学校特定的资源,给大学生的购书行为以合理的影响和引导,既达到树立书店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书店具有较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目的,又提高书店的运营效率,增加图书销售数量,使得书店利润额较之往年有明显增长,改变书店目前的经营状况,使书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增长。

二、市场分析

(一)销售市场环境分析

图书销售是第三产业,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与其他文化产业一样,图书销售也在痛苦中转型发展。相关统计表明,中国人每年平均读书的册数在世界上是很低的,也就是说,国人还没有大量阅读的习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图书销售行业的发展无疑是举步维艰。以北京图书销售市场为例,出版社的发行部负责图书的全国性销售,北京的市场由地区代理商负责。主要销售渠道为大型书店(如中关村图书大厦、西单图书大厦等)、网上书店(如当当、卓越、淘宝网等)及不定期书市(如地坛秋季书市等),其余则是各高校出版社下属的读者服务部和一些小型特色书店(如风入松书店、单向街书店等)。特别是近些年壮大起来的网上书店,以其较低的折扣,日益被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所追捧。具体分析如下:

大型书店一般为国营,其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种类丰富,最有书店氛围,其主导地位暂不会改变,但一般位于市中心或繁华地带,对一般消费者而言较远,且折扣固定,服务难以细化,是其弱势。

小型特色书店,具有独特的品味,服务特定的对象,环境优雅,给人以“家”中藏书的感觉,交流胜过买卖。但特定人群的开发与维护是需要品质和时间共同作用的长期过程。

网上书店因其渠道简便、种类齐全、更新较快、折扣较低,且一般免费送货 1

上门,深受年轻一代的青睐,但由于退、还货物程序麻烦,且只根据图片和描述并不能确定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故而也存在缺憾。

书店位于五环外,周边并无大的书店,所以竞争对手主要是网上书店,尤其是在社科类、畅销书、名著经典作品等方面,网上书店以其较低的折扣占据压倒性优势。

(二)消费者分析

书店所面向的消费者即是全校的师生。大学是一个相对比较自由的地方,选用什么书作为教材老师具有决定权,是否应当买书学生具有决定权。买书的学生的数量,大一最多,大

二、大三递减,大四学生若是不考研或不参加其他类的职称、级别的考试,基本上不买书。学生年龄在18-25岁之间,消费能力较高,易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是图书市场的主流消费人群,尤其是专业教材及各种级别、职称的考试辅导用书,最为畅销。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年平均在200到300之间,且女生买书的数量和次数多于男生。教材和教辅由于事先和任课老师有过沟通,所以一般均可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对于非专业书籍,如社科类、畅销书、名著经典作品等,由于学生需求的多元化,难以完全满足其需求。

(三)书店商品分析

书店商品定位于面向大学生的专业教材、教材辅导,以及各种级别、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和适合于大学生阅读的社科类、畅销书、名著经典作品等,以帮助大学生圆满完成大学学业,并具备良好的文化涵养。还提供各类职称考试、托福、雅思、考研辅导班的资料及代报名等,帮助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各种教材、教辅以及考试辅导书随专业选用教材的变更和考试日期的变动而逐渐更新。书店以“优秀的书籍成就优秀的大学生”为指导思想,形成书店商品品质有保证,商品种类要齐全,商品摆放人性化,商品价格要合理的局面,以专业教材为主导,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用书为主打品牌,以低折扣的考研用书为最具吸引力品牌,带动整个店面的效益提升。

(四)分析总结(SWOT分析)

综上所述,对书店进行SWOT分析如下:

优势:位于校内,有固定的消费人群;周围无其他书店,无近范围的竞争对手;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等。

劣势:难以拓展更大的消费群体;书籍价格一般高于网购;课外书籍品种不够丰富等。

机遇:学校人数逐年增加,影响力逐年扩大;就业压力下,学生积极参加级别、职称考试和培训等;大一新生对环境不太熟悉等。

挑战:网络书店蓬勃发展,服务品质与水平逐年提高,为大学生所青睐。

三、广告策略

(一)目标策略

本次广告策划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书店品牌形象,唤起潜在的消费意识,培养并维护读者良好的消费习惯,促进书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具体步骤如下:

时间段中心任务

第一阶段:8月24号---9月30号建立良好的书店品牌形象

第二阶段:10月8号---11月中旬唤起潜在的消费意识

第三阶段:11下旬---1月中旬培养并维护读者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定位策略

1.书店定位:依靠著名的某大学出版社丰富的资源,以及发行部和其他知名出版社的良好关系,倾七家连锁书店和一个网上书店之全力,为读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书店是装载知识的航船,竭诚把知识运送到需要者的手里。

2.商品及宣传定位:优秀的书籍成就优秀的大学生;书店不仅是海量知识的运输者,还是和谐校园、温情社区的实践者之一。

(三)实施方案

介于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且主要受众群体为大学生本身,根据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特点,采取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老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影响,以及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以校园广播为主要媒介。中午晚上各占用6-7分钟,播报不同内容。除却周末,持续时间28天左右,由店员小李跟进。

2.校内局域网、贴吧、飞信与在线QQ的利用,冠名学校有关团体的活动。在校内网发起关于我最喜爱的小说人物与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的投票和讨论,设有奖品;利用以往同学订书、报班等所留的手机号码、邮箱等,运用新型媒体,通过飞信、在线QQ和邮箱的使用,与读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潜在的需求,这类事宜由在书店兼职的在校生小孟负责,坚持四个月;有关团体活动与比赛的冠名赞助事宜,由员工小王负责沟通商议,最终由店长决定。

3.书店海报、条幅、书籍的摆放样式、若干装饰画等。店内书香飘溢,自成一道风景。海报用于书籍的推介与告知;条幅用于显示书店的宗旨和目标;装饰画以励学壮志、陶冶情操;书籍的摆放格式要与书籍的大小、颜色、出版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整齐又富于观感。此项事宜由店长统一安排,全体参加,长期坚持。

文案样例:

1.条幅内容:欢迎新同学、优秀的书籍成就优秀的大学生、想看一本书找不到请告诉我等。

2.海报内容:

大学生必读书目之《我的精神家园》:如果你是大一新生,你说你没读过王小波的书,我不怪你;如果明年你就要告别大学了,你还说你没有听说过王小波,那么我会说,你白上四年学了。真的吗?答案就在《我的精神家园》里。背景为王小波拿烟斗的漫画。

3.倡议捐献旧书文案: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除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外,几乎再也见不到别的对学习有用的书了,你相信吗?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想知道除了《丑小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还有什么美丽的童话,你相信吗?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想读书,却没有书。附有支教社团采集的照片。

4.手机短信文案:没有任汝芬,考研政治不高分!同学您好,任汝芬序列一

之要点精编已到,欢迎您到书店咨询。

四、行动计划

(一)广告制作计划

1.8月20号 到8月24号,制作书店条幅、海报、小册子(大学生活建议)、会员卡。条幅、海报交由学校柯达照相馆来做,小册子内容由校素质教育处提供,交由校北门复印店来做。会员卡由发行部提供。

2.9月1号9月30号,校园广播有奖征文开始,前五天为宣传报名期,十五天作为参赛者创作提交期,后十天评出名次并遴选参与播报的的作品,10月8号开始公布并广播参赛作品。

3.9月10号开始联合广播站采访大学生素质教育主任宋老师、中文系主任张老师、已退休的林教授,最后采访韩副校长,大约两天一位,以及英语系校级三好学生李同学、法律系院级三好学生白同学,机械设计专业的王同学,采访问题关于读什么书、怎么读的以及与书有关的难忘片段等问题。后期制作完后待播。

(二)广告发布计划

1.8月24号—9月30号:书店条幅、海报、小册子、会员卡发放,借助新媒体广告,广播、校园网欢迎新同学到来及老同学回校,使受众知道书店的实力和能提供的服务,树立书店品牌形象。

2.10月8号—11月中旬:校园广播有奖征文作品(如《我的读书生活》、《我最难忘的一本书》等),采访老师录音播放(教授推荐的书、教授谈上课为什么要带书等),二者间隔进行。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唤起潜在的消费。

3.11下旬—1月中旬:通过四六级考试、考研用书,教辅和各种小说、社科类、畅销书、名著经典作品的提供和细致周到的服务,确立读者的消费习惯。

(三)其他活动计划

1.联合学生会开展旧书捐献活动(10月底, 在店门口,书店捐书150册),所得书籍交由支教社团处理以冠名赞助学校社团在本区的支教活动。

2.冠名赞助英语系的演讲比赛(11月中旬,店长致辞)。

(四)经费问题

1.条幅、海报、装饰画、小册子等150元

2.校园广播有奖征文赞助费共500元:一等奖一名书籍价值150元,二等奖两名书籍价值共计150元,三等奖四名书籍价值共计200元。

3.英语系的演讲比赛赞助费共350元:一等奖一名书籍价值100元,二等奖两名书籍价值共计150元,三等奖三名书籍价值共计100元。

4.机动费300元。

本次广告经费共计1300元。

五、效果预测

通过以上广告策划方案的有效稳步实施,将会使书店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来说:

(一)经济效益方面:

平均每天来店人数增加两成左右,平均每天营业额增加一到两成,全年“非教材季”营业额高于“教材季”两到三成,全年净利润额高于去年两成以上,彻底改变目前“勉强度日”的局面。

(二)社会效益方面:

校园毕业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篇8

毕业文化心情的故事

淡淡而浓烈的醇香

毕业照,定格的记忆。每年的六七月是毕业的季节也是伤感的季节,不管是结束四年无忧的大学时光,还是结束疲于拥挤在通向象牙塔的独木桥上;不管是为了能够飞向梦想而欢笑,还是为了离别感伤而哭泣,此刻都定格在一张张记录青春的照片里。不管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已经走出校园多年每逢这个季节就开始缅怀校园时光的青涩上班族,只要翻开你或搞怪、或动人、或精美的毕业照,总是一段绵绵而悠远的记忆。

毕业衫,自我的绽放。由毕业生自己设计并亲手印制的毕业衫,如今也俨然成为了当下校园内最炙手可热的流行品,并逐渐衍生出属于他们的“毕业衫文化”。风格迥异、别出心裁,既有独具专业特色的元素,设计理念也是匠心独运、暗藏玄机,这大抵是“毕业衫文化”的最大特色。诸如某大学材料系毕业衫的主体图案,就运用了许多分子材料围绕着一句“我们都是好材料”;而像我们学校新闻系毕业衫上印的“八卦与绯闻传播学院”更是一语道破“天机”。

诸如此类,如“毕业旅行”般很多很多的经典毕业活动,看似平淡,却不禁在毕业后的日子里面散发浓郁的醇香,着实,有些同学,此后再也见不到了。

情感的诠释

2010年夏天,张云召老师作为辅导员所带的毕业班文学院本科2006级即将毕业,张云召老师以《“四年多像一天,没有变动„„”——写给零六中文的毕业寄语》为题目,为文院06级七十八位同学每个人写一条毕业寄语,发布在人人网上。他独特的毕业礼物在南京大学尤其是南大文学院的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毕业生按照张老师这篇文章的体式,也为周围的每一位同窗好友送上一句简洁深刻的毕业赠言,这种体式的文章一时间弥漫了南大bbs,几天之中就达到了几十篇。“云召体”火了,红火的背后是一中强烈的情感,正如这两年如此火的“根叔”的毕业致辞,还有楼管阿姨那些贴心的话语,总是一种东西让泪水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我们要求的似乎变得很简单,我们在毕业中宣泄着情感,也请那些过去的“旁观者”融入到我们当中,我们是如此欢迎。

自由的奔放

2011年6月19日,对于每个即将毕业的华科学子来说注定不平静的一晚。最具有华中科大传统的、独具特色的毕业生游行活动这一晚又拉开了序幕。口号声、锣鼓声、泼水声响遍校园内外,大学四年的激情在最后一刻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发挥。每年的毕业游行在晚会结束之后进行,上千毕业生按不同院系组成队伍,在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边走边喊口号。大一大二大三之学弟学妹则随之回应,一句句口号响彻一栋栋宿舍。而近两年开始流行毕业泼水节更是将毕业的气氛推向新的高潮,一桶桶、一盆盆水从天而降,游行队伍居然高呼:来一个,再来一个„„这是毕业之前的疯狂,也是大学四年最后的写照,更是让大学四年的激情、梦想、失落、迷茫、奋斗、压抑,然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一刻得以爆发„„

据说晒床单是北航的毕业文化,每年到了毕业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把自己不用的床单拿出来,上面写上字,把自己的毕业宣言写在上面。如“哥仰望星空去了,你给他织毛衣去吧”等等,这就是床单文化。泼水也罢,床单也罢,总之,同学们在用尽自己的心力表述着自己对母校的留恋,离开了这里便再没有象牙塔。

毕业文化–最后的叛逆

别出心裁的主张

今年毕业季,两名毕业在即的复旦男生头戴学士帽于校内裸奔的照片,疯狂流传于网络。这种酷似行为艺术的“毕业献礼”,一时间把“毕业文化”演绎得登峰造极,赞同者叹其个性释放,呼吁社会眼光宽容以待;反之则觉得难登大雅之堂,皱眉者亦不在少数。同时,与“毕业裸奔”相呼应,“毕业喊”“大尺度毕业照”等也逐渐流行。“虽说今年就业压力大,这些或是一种发泄手段,但我觉得这种方式低俗且不伦不类。”有些同学不禁频频摇头,而社会上也不乏质疑。当然,也有赞同之声,一位毕业生在博客中写道:“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理性,值得纪念的太多,心绪纷纭,五味杂陈,也不是群体性裸奔,不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没有侵犯他人私权,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持宽容的心态呢?”

难以承受的悲情

今年6月29日,浙江大学男生小辛(化名)为用疯狂方式纪念毕业,决定跳西湖拍照,不幸溺亡。小辛曾在网上发消息表示不要失败毕业季,学士服照没意思,要拍爬树跳湖毕业照,此前,他已经拿到了一所美国大学的博士全额奖学金。

这一现象不由得让人们开始反思。在校园里,学生们一方面背诵着教育、社会的标准答案,一方面却又离经叛道,背叛着标准答案,毕业文化中多年固有的疯狂与哀伤,始终难逃个人情感的忧伤叙事,这或正是多年教育文化只传授刻板的标准答案,却缺乏个体关怀,缺乏人文、生命教育的必然结果。当个体情感宣泄缺乏人文积淀,那夹杂着大量个体情感因素的毕业文化,便理所当然地以踏破社会文明、公序良俗为乐,也自然把生命视作儿戏,跳湖爬树庆毕业便应运而生。

毕业文化–不同的声音

包容的赞同

对于每年重复上演的毕业狂欢现象,多数高校和网民都采取理解、包容甚至是欣赏态度。陕西社科院专家方海韵表示,若是20年前,“不管以后是谁的男人,你们永远是我们的男生。”这样的条幅根本不可能挂出来,它意味着青春的张扬、人性的解放,反映着社会的进步。

当然,拍些“露大腿”的毕业照,或者扯下床单写下一些感性的语句,毕业生选择用一些个性化甚至离经叛道的方式,来纪念毕业似乎无伤大雅,但是媒体、网络一边倒地怂恿就有问题了。有人说这是对正襟危坐的官场化形式的“对抗”,那么我却也不禁要问,摒弃官场化形式难道只有出格的娱乐化或低俗的宣泄?能不能设计出一些真诚温馨、能在记忆中留下隽永的毕业纪念活动?

理性的反对

有人就指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多是独生子女,有着特殊的成长经历,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可以理解。无忧无虑的象牙塔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季里,总少不了淡淡的离别哀伤,也有些面临重大转折的无所适从,适当的情绪宣泄也无可厚非。然而,小有离愁不能成为裸奔等出格举动的理由,作为读书人,个性化不能只体现在行为的放纵上。粗俗的毕业留念方式,不值得我们提倡。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公民,大学生应该用文明、有内涵的方式来庆祝毕业。

事实上,毕业生的心态和举动,更像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学生求学四年的表现,还折射出整个大学的学风及文化修养。试想,倘若大学四年的学习、实践、生活样样都充实生动,个性得到正面发展,能力品行得到切实提升,又何须用古怪离奇的方式最后告白?倘若高校本身学风正、文化氛围浓,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多个窗口,又何须学生用疯狂的方式来追求个性呢?由此可见,毕业时刮“歪风”,其根源还在于校风学风不正。要遏制这些不良风气,更应从匡正校风学风做起。

担忧的评述

不少媒体认为,社会应对“疯狂”的大学生雍容大度些。在大学生泛滥成灾、就业难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不可承受之重。一些大学生“疯狂”的释放应在可理解的范围内。此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乏理性而深刻的“毕业文化”。

怎么看待毕业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释放情感? 资深媒体人陆新之说,“现在的学生面临的东西比以前复杂得多。像我们那时毕业时想的事简单很多,互相攀比的心也没那么重,也没有一定要30岁结婚,40岁退休,买别墅买车的压力,心态相对来说要平静很多。现在的学生还没毕业就看到很多商业社会的事情,听到很多故事、很多传说,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身份都有些焦虑”。

相比之下,外国的学生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竞争压力没中国学生们这么大,读大学更多的是通才教育,玩的成分很多,比较鼓励学生的个人性格发展,跟我们的大学完全是不同的氛围。我们的大学现在就像是一个就业培训机构,无论是在分数上、在面试能力上都积极为就业做准备。

正如网友在微博上所说的:在这种狂欢中掩盖着的是一种担忧,是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当工作定了的时候就有心情,工作没定就没这心情。

毕业文化–自我的理解

现实与压力

对合肥师范学院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秦文恺(化名)来说,她的毕业似乎与纪念无关。

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她几乎没有和任何一个同学见面,因为他们“各自都在忙各自的事情”。有的同学在实习,有的同学找好了工作且已经上班,有的同学在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全班92名同学中,最后半年在学校留守的不足四分之一”。

在一边实习一边找工作之余,秦文恺偶尔也会拿起班级的毕业合影照仔细端详,她想从中找到大学四年生活的回忆。令秦文恺非常惊讶的是,虽然还未正式毕业,毕业合影中的有些同学,她已经叫不出名字来。毕业了,没有宣泄,也不需要宣泄。在秦文恺看来,同学四年后的毕业也就是大家各奔前程,“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好聚好散,甚至,根本就没聚过,也谈不上什么散。

上面的例子看起来有些极端,或许更反映了一种毕业生现实的境遇,现实压力令毕业文化变得单调,同样也会让毕业变成一种疯狂。

疯狂与忧伤

年年毕业季,岁岁疯狂歌。大学四年,青春葱茏,弹指一挥,睡在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都成如烟往事。这一刻,以张扬的形式出走,喝忧伤的啤酒穿肠,用特立独行的方式去缅怀与总结,虽青涩,但青春华彩、酣畅淋漓。裸奔、露大腿、跳湖爬树、高楼对喊“学妹,学长不想走”,似在挥发青春荷尔蒙,可不过只是一群忧伤的年轻人对青葱岁月最后仪式般的告别。大学问家陈寅恪曾说“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回想你我如那般年轻时,谁又不曾忧伤与疯狂?

每个人的青春都需要一场仪式般的告别。但游离于这样青春的疯狂与忧伤之外,我们却也分明能够听到,那些流俗的毕业文化背后沉重而虚空的叹息。当疯狂的举动过后,一场酒醒,面对社会现实,面对一些踏破了社会文明、公序良俗底线的行为,甚至这些行为可能对自我生命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时,这种伤痛,恐怕才是当下那些特立独行的毕业文化最难以承受之重。正如浙江大学男生小辛为拍疯狂毕业照跳西湖溺亡,便是这种流俗毕业文化背后最沉重的悲情。

时间与阳光

其实,过去与未来被时间的绳索紧紧牵连,无论何时,纪念过去,很难不看将来。“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国学大师胡适在一次学生毕业典礼上如是询问。如果每个毕业生都能自信地面对胡适先生的询问,潇洒作别过去自然不难。即便网络红人如华中科大的“根叔”,满口网络流行语的毕业致辞中仍然不失对学生未来的期待:“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

上一篇:流动性的紧缺下一篇:商品市场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