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十篇

2024-09-03

自主招生 篇1

一、英美日三国高校自主招生方式

招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各国高校大多采用各具特色的自主招生方式, 尽管程序与标准不尽相同, 但基本宗旨大致相同, 即选拔适合高校自身特色和培养目标的优秀人才。

英国高校采用的是“证书+综合考评”的招生评价制度。英国高校招生由高校招生服务中心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 简称U-CAS) 统筹。高校在招录时, 把申请人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或同等证书作为重要的入学条件, 同时综合考评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成绩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平时成绩记录、教师评语、校长推荐意见和个人陈述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证书等级申请不同层次类型高校[3]。目前, 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都使用UCAS于2009年推出的旨在推动各种证书地位平等、分数互换的高等院校招生转换分 (UCAS Tariff) , 这极大地推动了英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适用范围。英国高校招生自主权主要表现在:

“第一, 政府扮演着宏观调控角色。英国高校实行自主管理, 政府和高校无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只能通过评估和拨款等手段间接影响高校。第二, 考试、报名申请和招生三职分离。英国高校招生的特点是‘校外考试机构实施考试, 校外招生机构办理申请, 高校负责选择录取’, 三者彼此分离。第三, 证书与综合评定相结合。第四, 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给学生最大限度的选择权。学生对考试科目选择的自主性很强”[4]。

由此可知, 英国政府对高校实行的是国家宏观调控、微观放开的模式, 英国高校招生考试与招生职能是分离的, UCAS负责全国的高校招生事宜, 而录取工作则由各高校自主决定。

美国高校大多采取的是“统一考试+综合考察”的自主招生评价模式。“统一考试”是指在美国近4000所高等院校中, 除社区学院外的绝大多数高校都要求考生提供SAT或ACT的考试成绩[5]。“综合考察”是指注重对考生的多元化综合评价。美国高校招生首先以SAT或ACT的考试成绩进行筛选 (考生可拿最好的一次SAT或ACT成绩来申请) ;其次考察考生的申请短文、推荐信、面试、特长、课外活动的参与能力等等, 这些都是高校判断考生是否适合本校的重要依据;再次是各类“政策加分”。美国高校招生自主权主要体现在:

“第一, 招考分离。美国高校入学考试主要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ETS) 和“美国高等院校测验中心” (ACT) 两家民间机构主办。美国高校招生并不以入学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唯一标准, 而是采用综合选拔方法。第二, 多样化的招生方式。通常有“提前录取、正常录取、滚动录取和开放录取”四种招录方式。第三, 综合性的招生录取标准。美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标准各不相同。第四, 灵活的招生政策。美国高校招生政策非常灵活。既可对优异的跳级生进行提前招生, 也可在学年中期招生;既允许校际转学就读, 还允许被招学生延期入学”[6]。

由此可知,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招生事宜基本不干涉, 只是进行政策性指导, 招生计划、招生形式、招生标准等完全由高校自主决定, 高校享有高度的招生自主权。

日本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一般入学考试形式 (即“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 (National Center Test, 简称“中心考试”) +大学自主招生”形式) , 第二种为AO (Admissions Office) 入学考试形式, 第三种是推荐入学考试形式, 第四种是其它入学考试形式 (诸如, 选择科目入学考试、特色入学考试、减免费生·特别待遇生入学考试等) [7]。日本国立大学一般采用“一般入学考试”形式。学校录取采用“中心考试”成绩与各大学自主考试成绩合计结果, 决定录取与否[8]。其次, 在日本占比重较大的是AO入学考试。AO入学考试大致可以分为选拔型、对话型、体验型三类。AO入学考试作为不偏重于学科知识测试的入学方法, 被许多大学, 特别是私立大学重视[9]。从整体上讲, 日本高校招生采取的是“统一考试+各校单独考试”的模式。日本高校招生自主权主要体现在:

“第一, 高校自主决定对统一考试与单独考试成绩的采用度。日本高校有自治权, 其权力受宪法保护, 高校招生是否采用‘中心考试’成绩, 在多大程度上采用, 如何采用, 都由高校自主决定。第二, 招生途径多样化。第三, 评价尺度多元化。不仅看考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看考生的兴趣、特长、适应性和能力等”[10]。

由此可知, 日本高校招生不仅重视统一考试, 还重视学校的单独考试, 考试内容则由高校自行确定, 体现了日本高校招生的自主权。

二、英美日三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共同特点

(一) 从招生时间看, 自主招生时间比较灵活, 但都在“统一考试”之后, 而且不论招生录取在什么时候, 入学时间大都放在秋季。从时间上看, 英美日三国高校自主招生具有三个共同点:

一是招生时间灵活。如英国的传统名校, 牛津、剑桥、伦敦政经学院、帝国理工学院都会在每年的9月底开始接受申请直至第二年的3、4月份[11]。美国各高校申请时间各不相同, 除假期外几乎都有学校接受申请[12]。

二是自主招生都在“统一考试”之后进行。英美日三国高校自主招生, 都是在学生悉知自己的“统一考试”成绩后, 再根据自己的成绩申请院校。各院校根据申请情况划定“统一考试”成绩入围线, 再对入围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三是入学时间大都在秋季。从英美日三国高校入学时间来看, 大都选择在秋季入学。虽然日本高校是在4月份入学, 但日本东京大学正在研制方案将入学时间调整为秋季[13]。

(二) 从评价指标看, 自主招生都采用“门槛标准”+“综合标准”。

英美日三国不同类型、层次院校招生录取形式虽各有不同, 但都采用统一考试的“门槛标准”+自主招生的“综合标准”招录学生。如:美国哈佛、耶鲁等高度选择性大学一般要求SAT成绩1200分以上或ACT成绩27分以上;英国剑桥大学要求大部分申请者具有三门或者更多的高级水平证书或同等证书。同时各高校在自主招生时还要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考察, 考察内容和各因素计分比重也不尽相同。

(三) 从评价方式看, “统一考试”次数多, “自主招生”类型多。

美国的“统一考试”———SAT每年举行7次, ACT每年举行5次, 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 学生有权力要求考试机构把自己取得的最高成绩作为申请大学的统考成绩[14]。英国的“统一考试”———高级水平证书, 学生可自由选择多家考试委员会设立的不同考试科目。考试从5月持续到7月, 考试机会多[15]。日本正在实行“中心考试”资格的考试化, 年度内多次实施, 成绩可以在一定的年限内有效, 为大学的入学招生弹性化 (春季、秋季两次招生) 创造条件[16]。同时, 自主招生的类型多且自主权大。如日本有推荐入学考试、科目入学考试、特色入学考试、减免费生·特别待遇生入学考试等[17]。美国高校会着重考查考生的推荐信、个人兴趣、特长、是否是本州居民等, 只要达到学校“统一考试”成绩要求, 就有可能被录取。

(四) 从评价内容看, 自主招生都采用“学科知识”+“个性化考试”选拔方式。

美国高校自主招生模式可以概括为“学术综合考试+学业成绩+综合表现+面试考查”的选拔方式[18], 日本可以概括为“基础知识考试 (如“中心考试或学力考试”等) +学校个性化考试”的选拔方式[19], 英国可以概括为“普通教育证书+中等教育普通证书+校长推荐意见+面试”的选拔方式[20]。其中, 英国的“普通教育证书”“中等教育普通证书”、美国的“学术综合考试”、日本的“基础知识考试”就是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阅读和写作等学科知识测试。然后在“学科知识”考试基础之上, 各院校根据自身要求与学科特点, 采用富有个性化的考试内容, 合理考虑各因素在招生录取中的比重,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尺度和方法考查考生。

(五) 从招生要求看, 越是优秀的大学, 自主招生参考的维度越多、越客观。

英美日三国高校自主招生时考察学生的维度差别较大, 录取标准也不尽相同, 但总体来说, 越是优秀的大学, 招生时对学生的考察越全面、越客观。如美国的哈佛、耶鲁等一些高度选择性的大学, 不仅考察学生的SAT或ACT成绩、申请论文、推荐信、特长、获奖等常规性内容, 还要考察考生在中学9~11年级的表现, 包括所学课程的数量、考试成绩、是否提前选修了大学的课程等。英国剑桥大学除了要求三门或者更多的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 (或同等证书) 外, 还要对学生的推荐意见、个人陈述、自律能力与责任感进行考察[21]。日本东京大学招生采取“中心考试+第二次学力考试”选拔方式, 考生原则上必须参加东京大学规定的“中心考试”;而那些普通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招生时, 要么不利用“中心考试”, 要么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点缀[22]。

三、启示与政策建议

借鉴英、美、日三国高校自主招生的经验,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 我们建议改变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时间, 把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之后。“统一高考”在前, “自主招生”在后, 根据统一高考成绩, 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可以先录取一定比例不用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高分学生, 然后确定参加本校自主招生考生的分数线, 并根据培养目标或专业要求自主确定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与现有的自主招生办法相比, 这样做至少有五方面的好处:

(一) 可以避免名校间的“掐尖”游戏。

当前我国自主招生没有达到选择适合高校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学生的目的, 已异化为利用特殊优惠政策“掐尖”的游戏。实行“统一高考”在前, “自主招生”在后, 高分段考生可以直接被录取, “掐尖”也就不具备条件了;一本线以下的考生也可被相应院校录取。参加自主招生的只剩下部分一本以上的考生, 高校可根据自己的要求, 确定自主招生的“统一高考”分数线, 使高校自主招生回归到真正选拔有特长学生的本义上。

(二) 可以使自主招生考试内容更科学、更具特色和个性化。

目前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在考试内容上, 与高考科目有诸多重复, 没有体现出高校的特色和培养要求。改变高校自主招生时间, 放在“统一高考”之后, 大部分考生可被各层次各类型院校录取。自主招生高校可根据学科特点、专业培养目标, 科学设置考试科目及其内容。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应考科目。考试内容体现不同学科、专业特有的要求和院校的特色, 使高校选材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适应当前多样化、特色化人才培养需要。

(三) 可以减轻考生、家长和学校负担并减少对中学教学的冲击。

如果高校自主招生只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作变化, 无法从根本上减轻考生、家长和学校负担, 也不能缓解对高中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的冲击。把“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后进行, 不仅可以使大部分考生安心准备“统一高考”, 而且使那些有希望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缓解因双重备考应考带来的学业压力和心理负担。此外, 自主招生在统一高考之后, 高中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四) 可以促进高校间的公平竞争, 推动高校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当前各自主招生院校不断提前自主招生的时间, 通过给予学生自主招生资格, 争相把一些优秀学生提前揽入自己名下。然而没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 只能眼睁睁看着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利用政策优势“抢生源”。这种做法, 不但让高校从教育服务竞争, 变为招生政策竞争, 还造成获得自主招生资格高校和非自主招生高校的不平等竞争。改变自主招生时间, 让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 让高校依靠质量和服务吸引生源, 这既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间的公平竞争, 又可推动我国高校把关注点放到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上。

(五) 可以真正实现《纲要》提出的“学校依法自主招生, 学生多次选择”的目标。

统一高考在前, 自主招生在后, 各类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类型和特点, 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一高考成绩”等依法自主招生。部分名校或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主招生考试,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确定。同时, 部分参加自主招生的一本线以上的考生, 可以在确保被二本院校录取的前提下参加考试, 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报考院校, 从而实现考生入学机会选择的多样化。

自主招生 篇2

且不管人大自主招生叫停确否因为贪腐, 或者说贪腐的程度有多严重, 单单这一个报道就会让社会大众想到高校招生过程中贪腐的存在,就会严重动摇高考招生的公平形象。一所学校的“越线”,带来的是整个招生,甚至整个教育的公平危机。

贪腐行为侵入高校,社会净土一步步沦丧,这对追求公正公平的人们来说是一次深度打击,对高校中的学生和更多年轻人来讲,是伤害, 更是令纯洁的心灵蒙尘,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或将因此发生根本的改变。

在人生逐梦的路上,很多领域的公正和公平让位于“拼爹游戏”和各种潜规则,这本来已让“投胎技术不佳”的年轻人向上流动的通道变得非常狭窄,如果知识改变命运的教谕和信条也因为高考招生的贪腐而失去最基本的公平,那他们必将对整个社会失望透顶,甚至敌视。这不仅使一些人有成为牺牲品和“炮灰”的可能,也为整个社会的未来和未来的社会留下潜在的危胁。

高校贪腐,让纯净的象牙塔不再纯净,让教师这个职业不再神圣, 让学生的价值观变得扭曲。虽说任何领域内的贪腐都让人切齿,但相比之下, 发生在高校的腐败, 其危害无疑更为严重。人大自主招生涉及腐败的事例再一次证明, 包括高考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改革, 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监督制度作为保证, 那自主招生作为一种分配教育资源的权力, 结果同样也与所有其他的权力一样, 会因为有效监督的缺位而滑入腐败的泥潭, 有效监督是一切不公平现象最大的软肋。

关于自主招生 篇3

“去年我国物价持续上涨,CPI指数一路飙升,对于目前情况,有舆论说中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政府指出当前情况仍属于控制范畴,是结构型价格上涨。对此你有何看法?”

这是某校进行中考自主招生时,抛给学生的面试题,学校认为,出这种题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体现了素质教育导向。

这样的题目,让某些学者回答可能都觉得有些困难,更何况一个中学毕业生。而且,我发现,类似这些题目,其实早出现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中。考官们想通过这样的题目来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其初衷可以理解,但是,对毕业生进行自主招生考察,必须注意我国的教育现实。

考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实际,过高的要求,其实是背离素质教育方向,打击学生的自信。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的自主招生面试者,很多并不胜任面试的工作,他们以前出题习惯于“偏难怪”,以考倒、考糊学生为骄傲,现在也是走“偏难怪”路线,而不是去发现学生的潜能。好的面试,应是在简单的交谈中,就能发现面试对象的个性、优点和兴趣,答案是开放的,而不是唯一的。

且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应该有学业水平测试、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表现以及高一级学校的测试共同组成,而不能以面试代替其他一切,否则家庭贫困见识少、地处偏僻的学生、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就会很吃亏,这不利于教育公平。

虽然自主招生比例在当前的升学中不断扩大,但总体还是实行集中录取制度,强调考分的重要,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主招生模式去学习,而面试考察时如果走大信息量方向,让学生无形中又增加了负担。

自主招生是我国招生改革的重要方向,如果在具体实行中,不按照教育规律,不注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极有可能误导自主招生,不但增加学生的负担,使自主招生面试变成新的“应试”,而且,可能产生新的教育不公。

招生公示是块试金石

今年我国拥有5%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扩大为68所,这些高校陆续完成自主招生后,都向社会公布了自主招生结果。

查阅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公示,公示学生信息项目最多的有7项,包括考试号、考生姓名、性别、学科、外语语种、省份、中学;公示学生信息项目最少的,只有2项,为省份、考生姓名或考试号、考生姓名。

招生公示,是教育部推行阳光招生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公示考生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由此促进招生的公平、公正。但是,以上这种公示,对阳光招生有多大促进作用呢?先来看看仅仅公示考生考号、姓名的情况,与其说这是“公示”,不如说是利用“公示”的平台,进行“通告”,即告诉考生本人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而除考生之外的其他人,因为不了解考生的其他信息,难以对招生结果进行监督。再来看只公示考生省份、姓名的情况,这种公示连通告的功能也不具备,因为在同一省内同名的考生并不少,连考生自己都看不明白的公示,又能起到怎样的监督效果呢?相对而言,公示考生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中学,既能起到通告作用,也一定程度能让考生以及招生高校接受监督,至少考生所在中学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考生被自主招生提出异议。可即便如此,其监督功能依旧十分有限,一方面,这一中学之外的其他人士无法监督,另一方面,考虑到利益关系,同一中学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往往在监督时有所顾忌。

近年来,自主招生被认为是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这一举措一直受到诸多人士的质疑,甚至不少人明确反对再扩大自主招生的规模,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不太相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以及高校具有自主办学的公信力。以上信息十分有限的公示,事实上加重了大家的疑虑。

自主招生 篇4

自主招生网站不胜枚举,但自主招生之友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自主招生网站,自主招生之友涵盖了自荐信、成绩公布、备考经验、招生简章、招生新闻、招生政策、院校动态、报考技巧、面试技巧、专业选择、三千计划、资料下载、问答中心、论坛中心、自荐信范文、自主招生推荐信、夏令营、冬令营等多个模块,是自主招生信息最全的网站,给考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为了实现自主招生公平性,自主招生之友信息平台携手大河报共同打造了河南省优质生“三千计划”。听到河南省要建立优质生“三千计划”数据库的消息,诸多知名高校的招办领导很感兴趣。什么是“三千计划”?为什么要发起“三千计划”?如何加入优质生“三千计划”?自主招生之友为您解除疑惑!

近期,自主招生之友建立的优质生“三千计划”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你的条件符合“三千计划”吗?不要再犹豫,赶快行动吧!

高校自主招生认同度调查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自主招生是对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改革的一种尝试。实践探索已经七年有余,试点校已由最初2003年的22所扩展到2009年的76所。从起步到现在,这一改革一直都备受关注,饱受争议。支持者认为,它“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部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实施大学自主招生就是“尝试高考与招生模式改革及路径的举措之一”,[2]并乐观预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在地方高校试行自主招生必将是大势所趋”;[3]质疑者却认为,它“在高校自主招生体制中,政府、高校、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其基本模式仍是政府主导型,对政府有一种‘路径依赖’的关系”,[4]更多的质疑则集中于高等教育公平,指出它存在对部分区域的限制有失公平、有待完善的考核体系、条框式的界定标准等多种局限性,[5]并以俄罗斯教育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开始在首都莫斯科实行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来佐证,[6]认为自主招生政策的“寿命”不会长久。但遗憾的是在这些关注与争鸣的背后,更多的是依据过去经验的判断或者依据个案的推断,缺少规模性的调查数据予以支持。

由于高校和高中是高校自主招生利益相关的直接机构,他们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理解直接关系到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执行效果,因此,在教育部有关司处和高等教育学会的支持下,本课题组对部分实行和参与了自主招生的高校和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试图了解他们对自主招生政策的认同度,同时为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新政策出台提供实践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参加2009年10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首届高校自主招生与中学教育改革论坛”的与会人员。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问卷59份,有效问卷59份。在59所学校中,包括19所国内实行自主招生的重点大学,40所重点中学。

2. 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经课题组多次讨论和修改后,又听取了教育部有关司局主管高校自主招生的工作人员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得以确定。

问卷题目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部分,包括“自主招生运行状况”“自主招生中关心的问题”“自主招生的发展性”等三大类,每一类包含五个问题。问卷采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我们通过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自主招生运行状况

对于“自主招生运行状况”,从表2-1的统计结果可知,自主招生学生生源质量是可信的。就生源素质而言,有近90%的被调查者认为推荐的自主招生考生成绩“特别拔尖”或“居上游水平”;有30.5%的认为,各方面都优秀。这可看出,无论是自主招生的高校还是中学都严格执行了教育部有关推荐自主招生考生的要求,较好地掌握学业总评成绩与单科特别突出的关系,学业成绩与其他综合素质的关系。就学校的推荐材料而言,无论是考生的自荐材料还是学校的推荐材料,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完全真实”或“基本真实”。

有65%以上被调查者认为,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对教育部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教学有很大或有一定改变,而有8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学与大学之间的互动有所增加,但也有近35%的人认为自主招生对试点高校的教学没有改变,近20%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与中学之间没有增加教育方面的互动。

对于实施自主招生政策对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有73%的人认为有所改变,但有22%的中学不抱乐观态度,甚至有5%的调查对象认为没有丝毫影响。这说明实施自主招生政策后,虽然大多数认为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对应试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真正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难度还不小。

(二)自主招生中关心的问题

表2-2中,对“自主招生中关心的问题”的统计表明,67%左右的调查对象担心高校录取中的公平问题,表示“不担心”和“完全不担心”的仅占近30.5%。这说明高校在自主招生录取过程中的公平问题为人们普遍关注。

分别有56%和6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主招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有64.4%的被调查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和“有必要”在自主招生考试的模式方面做充分和周密的准备。

超过94%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表现出的才能后来在高校中得到了持续发展”,认为“实施自主招生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比例高达100%。但对于“今后自主招生政策是否能取代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这一问题,有78%的人持否定态度。

表2-2自主招生中关心的问题

(三)人们对自主招生政策发展的期望

调查表明,认为政府可以规定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自主招生比例”和“录取新生全国高考成绩的最低分数线”者所占比例近50%,这表明被调查者希望今后稳步推进自主招生政策。

有70%左右的调查对象希望政府“扩大自主招生的中学校”和“扩大自主招生的高校”。有近50%的被调查者希望自主招生的指标向西部地区倾斜。

近7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主招生执行中的最大问题是“中学与大学沟通少”,远超过“高校高校自主权不够”的15.3%、“招生不公平”的6.8%和“程序复杂”的5.1%之和。说明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最大希望是加强中学与大学的沟通,见表2-3。

三、结论与讨论

调查表明,高校和中学的被调查者对于自主招生政策的认识,既有共识,也存在分歧。例如,超过65%的高校和中学的被调查都认为自主招生后高校与高中之间的教育互动有所增加,见图3-1。对于自主招生这样的一个新的高考政策的实施,更多涉及的学校是高中和高校。只有这两者之间形成互动,这项改革才能走向深入。

然而高校和高中的被调查者在对有些问题的回答上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对于“是否应增加自主招生的高校”这一问题,超过80%的中学代表认为“应该”,但认为“应该”的高校代表仅占35%,见图3-2。经过访谈发现,中学希望有更多的高校能够自主招生,这样就可以把学生推荐到适合学生发展的不同类型高校。与此相反,高校除了考虑一旦所有的高校都可以自主招生后可能出现的招生腐败外,更多的高校还是心存私心,担心自主招生的“特权”被其他高校分享。

对于“是否担心高校在自主招生录取操作中的公平性”这一问题,65%的高校回答“不担心”,但有近85%的中学表示“非常担心”和“有些担心”,见图3-3。一方面,高校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招生公平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中学却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抱有巨大的怀疑,不相信高校能够“清白”。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说明高校与中学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特别是中学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具体操作步骤还缺乏实质性的了解。

对于“自主招生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吗”这个问题,有63%的高校回答“不会”,却有60%的中学回答“可能会”,见图3-4。产生这一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对中学的教学情况不够了解,理想化了自主招生的结果。按照自主招生政策的面试要求,的确不需要中学生做特别的准备。但中学生为了自主招生的万无一失,大都做了精心地准备。

四、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让更多的学校和更多的学生享受教育公平

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其目的之一是尝试探索高校多样化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但从高校的权力来看,高校实施自主招生应该是高校依法办学的基本权力,但就实施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高校的数量来看,一方面,目前虽已增加到76所,但就中国2000多所高校而言,经过8年的改革试点也只有不到3%的高校受益,且全国有1/2省市的高校还没有资格实施自主招生,见表4-1。不难理解民间为什么会认为“自主招生:不过是名校的盛宴”。[7]另一方面,自主招生高校的招生对象绝大多数来自于省或市的重点中学,一些自主招生高校提出了“硬性指标”,自主招生仅限于省级重点中学,而且偏重选拔各类全国性学科竞赛中的获奖者。这种限制条件使得一部分普通中学的学生失去了报名的资格,也使得一些学有专长的学生失去机会。

政府如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让法律赋予高校的权力回归高校,这是我国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必须进行的改革。

(二)完善政策,提高自主招生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

虽然教育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自主招生高校的名单与基本政策,自主招生高校也通过网络、简章、会议等方式公布了各自学校自主招生的政策、程序等,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还没有发生过举报自主招生中存在的舞弊行为。但是由于国人对高考招生政策的敏感,许多人对自主招生政策实施的公正性还心存疑虑,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2117名公众的在线调查显示,“超6成人担忧自主招生中权钱交易不可避免”。[8]这与我们的调查结论有一致性。它提醒我们,需要更加提高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如在操作性方面,推荐到北京大学的3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推荐理由开头几乎都是“热爱集体,乐于奉献,思维敏捷,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成绩优异”,最后以“在同学和教师推荐中得到高度认同”结尾;而3名重庆南开中学推荐的理由几乎只有一句话,“综合素质好,学业成绩优秀”。[9]这样的推荐理由难以服众。问题就出在由于过去的推荐意见写法已经成为固定模式,而自主招生的推荐怎样写,高校没有对中学做出具体要求,进而导致社会对自主招生政策执行的猜疑。因此,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一定要在公开性基础上,具有可操作性。

(三)加强中小学与高校之间的互动,改革中小学教育教学

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对高校来说在于它多样化创新人才的选拔方式,对中小学来说在于改革我国中小学的应试教育现状,使教育由应试教育转移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特长上来。高校和中小学的教育改革结合点都聚焦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使命上,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高校和中学已有一些互动,但更多的是中学配合高校的自主招生展开的,而如何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双向的互动还十分欠缺。因此,加强高校与中小学合作,互通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与新的教学理念,对于二者的发展,都十分有必要。

注释

1[1]李向辉.自主招生制度认同度的实证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4):74.

2[2]乐毅.大学本科自主招生面试之我见——以复旦大学“自主选拨录取”为例[J].国家教育行致学院学报,2009,(8):54.

3[3]张建发.地方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是高等教育招生改革的必然走向[J].教育与职业,2007,(17):54.

4[4]樊本富.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选择[J].教育科学,2009,(2):50.

5[5]欧阳宏斌,徐颖峻.对当前高考模式下自主招生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4):74.

6[6]刘进,沈红.高校自主招生:中俄比较与启示[J].教育科学文摘,2009,(1):48.

7[7]王淦生.自主招生:名校的盛宴[N].新西部时事酷评,2009-01-02.

8[8]王聪聪.超6成人担忧自主招生中权钱交易不可避免[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91124/n268413086.shtml,2009-11-24.

自主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6

自主招生管理信息系统是为高校本科招生实现信息化, 为考生提供全面服务的系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对招生工作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地为考生提供服务, 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也为了提高

学校招生工作各环节的效率, 迫切需要一个集信息发布和招生业务处理的信息化平台。学校对于本科生的招生录取工作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国统一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由教育部统一的高考招生网完成。另一类是学校自主招收的部分品学兼优学生, 这部分学生的加分认定或者录取工作是由学校自己完成的, 本论文所涉及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这部分学生。

2 自主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自主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是为考生提供全面的服务, 为招生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服务和交互平台, 提高工作效率、保持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系统力求结构先进、扩展性强、易用性好, 同时具备简便、灵活、全面、可靠等特点。自主招生管理系统包括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提供招办、招生组和考生、家长的交互平台, 提供招生业务信息化功能等。一方面要求支持本科招办的主要招生业务流程, 包括信息发布、保送生与自主招生认定、体育特长生认定、艺术特长生认定、在线咨询、预报自愿、网上录取查询等。另一方面要求全面支持与招生业务相关的各类用户, 包括本科招办管理员、各招生组负责人、外国语学院负责小语种招生认定的教师、体育学院负责体育特长生认定的教师、艺术学院负责艺术特长生认定的教师、学校领导、高考网上咨询人员以及对学校感兴趣的考生等。按招生专业的类别划分, 高校专业可以分为四类, 分别是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根据高校性质与招生流程, 理工类和文史类招生工作相似可以合并为一种普通类招生, 体育类、艺术类招生工作相似可以合并为一种非普通类招生。

3 自主招生管理系统实体模型与主要流程例图设计

3.1 基本业务实体模型设计

本实体模型主要描述了数据库表结构, 如图1所示。

(1) Student类:保存学生的基本信息

(2) Bs Student:保送生实体模型, 负责存放报送生的基本信息

(3) Zzzz Student:自主招生学生信息

(4) Tytc Student:体育特长生信息

(5) Ystc Student:艺术特长生信息

(6) Matriculation:录取信息

(7) Willing:志愿信息

(8) Information:学生基本材料信息

3.2 预录取用例图设计及录取信息管理用例图设计

预录取业务用例图, 如图3所示。录取业务业务用例图, 如图4所示。

3.3 报到管理用例图设计

在预录取、录取业务流程完成后, 实现了新生报到程序的规范化, 新生数据集中管理, 各部门数据实时共享。本例图描述了了新生报到管理流程图, 如图五所示。

4 自主招生管理系统的实现

系统设计目标是建立网络系统先进, 权限与认证制度合理, 软件系统安全高效、稳定可靠、功能全面、易学易用、科学有效的自主招生管理系统。

4.1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数据库服务器系统软件集成。为了方便用户的系统维护和管理, 招生管理系统使用了管理和维护都比较方便的SQL Serv 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了方便用户的系统维护和管理, 自主招生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了Tomcat 6.0作为Servlet容器。信息发布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 2003。本系统使用了开发和维护都比较方便的J2EE框架作为开发环境。

4.2 自主招生管理信息系统中心门户

自主招生管理信息系统门户首先是一个登录页面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后, 会进入导航页面 (如图六所示) 。然后用户可以按照其权限, 访问系统。自主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界面如图七所示。自主招生管理信息系统采用Struts MVC的框架, 将业务模型数据展现在JSP视图里。

5 结语

自主招生管理系统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完整系统, 它能够对招生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 同时它也是校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 在系统设计中注重系统的整体设计, 设计时主要使用了MVC设计模式, 使系统具有很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使用Java语言作为开发语言, 主要使用了JSP和Servlet这两种技术来实现, 这使得系统具有充分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是MSSQL2003, 这是一个广受好评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由于系统采用了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因此需要把系统中的对象 (例如: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 映射成关系数据库, 在系统如何将对象映射成关系数据库和减少数据的冗余方面, 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姜钢.完善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办法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 2005, (24) .

[2]何哲军, 刘杰.基于B/S结构的物资流通MIS设计.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3, 20 (6) :72~74.

[3]张荣国, 蔡江辉.基于B/C/S模式的MIS系统构建及应用.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2005 (1) :9~12.

[4]Paul J Pert'one, krishna.J2EE构建企业系统专家级解决方案[M].张志伟, 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15~39.

[5]殷兆麟, 张永平, 姜淑娟.Java网络高级编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8~29.

有感于中国科大自主招生取消面试 篇7

要说这面试乃是近年来颇为时兴的一种考试方式 (或称“辅助考试方式”) 。其长处便是可以现场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对社会关注程度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这对于全方位了解学生很有帮助。但任何一种好的手段到了教育生态恶劣、应试教育肆行的中国教育界也会完全变味, 由“橘”而“枳”———先是听说沪上出现了许多专为对付名校自主招生面试而开设的“面试培训班”。这类培训班所收费用高得吓人, 当然培训内容也毫不含糊:从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述, 到各门学科的指点;从语言表达技巧的指导, 到考生身段功法眼神站姿乃至肢体语言的训练……估计央视节目主持人的专业功课也不过如此。不少考生在自主招生笔试结束之后便立马放弃正常功课的学习, 毫不吝惜人力物力开赴各种面试辅导班, 宵衣旰食临阵磨枪。再说那些一流高校, 面试题目的出题者往往都是些名教授, 其智商又哪里是那些民间猜题押题者可比的?瞧瞧网上公布的那些面试题:“‘我是一个克隆人, 我有血和骨, 把我的Y基因换成X基因, 我的小克隆人长大后就成了异性。’怎么看这首诗?”“如果你是联合国秘书长, 如何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诸如此类的面试题, 你事先会猜到吗?

岂止是猜不到而已, 猜到了恐怕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答案。真正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及其智商不凡的幕僚们也为之挠头的问题, 你指望我们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会拿出一个什么上佳方案?不能不说大学的面试题较过去有了进步, 开始接触社会问题了, 但可惜的是, 不是大而无当就是具体而微, 而真正的社会热点 (诸如钓鱼执法、涉黑事件、野蛮拆迁、开胸验肺这类2009年公众极为关注的事件) 却无一所学校涉及, 我估计绝非为了防猜题。

说来可笑, 我的一个学生在正值春运交通极其拥挤的情况下千里迢迢耗资数千由父母陪伴赶赴京城就回答了一个问题:“蔬菜价格上涨超过肉类, 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而我所在的这个被农村层层包围的小城里, 是什么时候也没有出现过这类现象的) 你是不是觉得有些滑稽?这样的面试到底能考查出学生什么?是否有些劳民伤财且给交通部门添乱?

所以中国科大毅然取消面试让考生过个安逸年, 真的是值得大书一笔。既然那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无助于考量学生素质, 既然面试行为已成为增加学生 (尤其是那些优秀学生) 学业负担的不小的隐患, 既然赶在春运期间让成千上万的学子长途出行会无端增加学生家庭和交通部门的负担……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就不能取缔它或是择期而行?难道中学举荐、学生自述、大学筛选加上高难度的笔试还不能让大学招生部门对考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从我身边一些参加过名校自主招生的学生的得失情况分析, 那些性格外向而健谈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得到面试老师的青睐, 而性格内向言辞拙讷的学生常常会在面试中吃亏。事实上我们的高校并非都要将学生培养成辩论手、外交家和新闻发言人, 更多的学生将来都要从事事务性工作, 以口头表达能力定成败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难道因为着重培养科技人才这一使命才使得中国科大乐于接受那些“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学子?

撩开自主招生的层层面纱 篇8

大学与高考:当两者出现“解体”时

曾几何时,要上大学,必须高考,这几乎成了一个“定律”,大学与高考完全“浑然一体”。现在,这一“定律”则在改革的演变中慢慢变化着,有的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甚至一些招生类型已经开始不参加高考,但照样被录取。

早在2001年,自主招生在江苏几所大学试行时承诺对通过学校测评的考生“降分录取”,如果说“降分录取”给了一些习惯“凭分数录取”的人一股新鲜的感觉的话,那么后来接连出现的自主招生新政,就改变了他们的习惯思维。

先是2006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试行“考生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测评,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的改革,再到2007年在京沪等地高职院校免高考的自主招生制度的实施——自主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录取。

大学不再以高考成绩是瞻?!一时社会舆情一片,各方意见显诸报端网络。透过各种言说,我们似乎可以对自主招生的发展脉络做这样一个梳理:高考,实行降分录取(这种自主招生高校2007年达到59所)——高考,但录取时成绩只作参考(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不高考,以高校测试成绩直接录取(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职院校)。虽然各种自主的参与学校和招生对象有所不同,但目的一样:让不同的人才走进不同的大学。

现在就读南京大学法学专业四年级学生温甜,于2004年参加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笔试,并且获得了自主招生资格。“后来我高考考了638分,而南京大学在江苏当年理科的调档线是650多,如果仅按成绩来录取的话,我肯定进不了南大。”后来,根据“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可在学校调档线下降低20分投挡”的录取政策,温甜顺利进入南大。所以,她由衷地发出了一句感慨:“对我来说,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蛮有用的,正是有了这20分,我才上了我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而对于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一年级学生李萌来说,她觉得不参加高考也可上大学这一消息重新点燃了对大学的希望,“因为学习成绩不太好,经过高考的话,可能上得了一所专科学校,是否考得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就很难说了。”

机会:是有限制的

历来,自主招生被认为是给了有一定特长的考生一次上大学的机会。但有哪些考生可以获得这样的机会呢?

从目前全国59所教育部等部委属高校的自主招生报名资格来看,主要对象可以分成四大群体:一是中学阶段成绩优异者;二是在某方面有特长者;三是参加一些学科竞赛的获奖者;四是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表现者。

而自主招生是否应该把那些成绩一贯比较优异者纳入其中的问题,南京大学招办主任赵清有他的看法,“自主招生本来就是要招到一些‘偏才’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如果更多倾向于成绩优异者,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凭高考成绩进入意向中的好大学。”他认为大学应该更多地把选拔对象偏向那些成绩处于中等或良好的学生,“他们才是真正需要自主的群体”。

自主招生选拔对象有时还有地域的限制。如浙江大学2007年自主招生只在广东、北京、天津等十多个省(市)进行,据学校招生处负责人说,学校在考虑给哪些省份投放自主招生计划时很费劲。以前在一些知分填报志愿的省份中,一些取得浙大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由于高考成绩比较好,就报考了其他的大学,这让学校很无奈。所以,学校就决定对那些知道分数填报志愿的省份少投计划或不投计划,“我们不是不想把自主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但以前的结果不得不让我们很担心。”

而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的自主招生中,由于连续两年只把招生对象确定在上海考生中,这也让其他地方的考生产生疑惑。“从现在看,不光有很多大学想采取这样的方式,而且我们大学本身也想把这一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从上海慢慢放宽到其他省(区市)。”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解释说。

与上海两所大学一样,面临学生不解的还有北京、上海等地高职院校只面对本地考生的自主招生,因为像北京、上海一带的高校本来就是考生所向往的,再加上可以不高考,谁不想去试一下呢?

事实:比高考还难的“高考”

自主招生之所以能被很多人所关注,原因之一就是录取不仅仅凭高考成绩来定,甚至可以不高考,这就让一部分考生认为:肯定比纯粹以高考成绩录取要容易,所以就把其认为是一条大学的“捷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获得资格,必须要经过严格的选拔。

按南京大学招办主任赵清的话说:如果仅仅是笔试,实际上是把“一考定终身”的时间前移了一下,这样和高考就没什么区别,所以必须增加面试。而我们的笔试虽然坚持高考的模式命题,但难度更高于高考试题,这是其一;其二是录取比例,因为只有5%的本科计划,而报考者又多,所以常常是几十甚至上百个考生中录取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比高考难。

对此说法,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和2007年试行自主招生的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招生处处长顾巍也有同感。

据郑方贤主任介绍,学校笔试考试的难度肯定不亚于高考,而且题量也比高考多,笔试一共考了十门,除了语数外、政史地和理化生,还有计算机。何况,提出入学申请者首先还要通过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拔测试,且成绩要在前2000名。

顾巍处长对高职院校的竞争体会更深,她说,2007年,北京市自主的高职院校完全由学校组织笔试和面试,并且还把考生高中的成长成绩也按约30%的比例计入总分,而笔试和面试分别约占40%和30%。现在由于参与自主招生的学校少,而报考学生多,也形成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中录取一个人的局面。“从这方面评价的话,学生还是经过了相当于高考的考验。”顾巍处长说。

考试:只要撩开那一层纱

除了考题难和录取比例低之外,还有两个环节——笔试和面试——也要考生做好准备。

自主招生 篇9

自:互联网

2013自主招生正式启动!为了帮助2013届的高三考生与家长更好的为高校自主招生进行准备,特此整理了四川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自主招生推荐信,希望为考生们提供服务,供考生和家长们参考。

中考的教训,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什么叫不图虚荣,什么叫谦虚谨慎,什么叫取长补短„„高中三年,我努力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而且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XXX中学严谨的学风塑造了我朴实、稳重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精英云集的地方,我学会了在竞争中挑战自我,在合作中欣赏他人。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成绩逐年上升,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蕴藏着的无限潜能,它让我相信——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也能撬起整个地球!

参加自主招生就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寻找一个“支点”,选择四川大学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四川大学是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拥有研究生院,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的全国着名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有着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严谨的治学传统,校园环境优美的大学。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一大批着名学者曾在这里辛勤耕耘;着名诗人杨明照、着名词作家闫肃、着名经济学家钱荣?等,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会受益匪浅。

二是四川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大学,这符合了我的学科兴趣,我是一个理科生,尤其以数学、物理学科见长,这次推荐我参加自主招生的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

三是四川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我的家乡湖北宜昌一衣带水,从宜昌乘船到重庆,沿途就是文明遐迩的长江三峡,这会使我的求学之路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愉悦心情中充满情致。

四是四川大学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新措施包括:名师上讲台工程、中英文双语教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本硕连读制度等,还有一系列的完善学分制管理的制度,包括主辅修制、弹性学制、第二学位制、优异生培养制度等。我喜欢在这样自主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希望可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也将是我今后不能回避的,但我想,这是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大学是一个可以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是一个沟通社会的平台。我希望这里掌握生活技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使自己能承担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现在的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的学习是要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我们不可能靠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来维护一生的,以后如果不再学了,照样会落后,所以,本科读什么专业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我希望根据我的学科特长,选择适合我的专业,但是我不会太在意专业的趋向,绝对服从学校根据我的情况进行专业调剂。在大学期间,我要重视的仍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将来从事全新的工作,也一定能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像我的父亲他学的是师范专业,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

说句实话,以我目前的实际,根本不可能深入了解自主招生,况且网海茫茫,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我也不想在大量的查阅和反复的挑选中耗费时间和精力,毕竟最终决定命运的是高考。所以,我把目光聚焦四川大学,希望四川大学是我正确的选择,也希望我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是四川大学的需要,愿四川大学成为我成功的摇篮,成为我实现自身价值的坚实支点。

自主招生只是一次机会,无论这个机会是否垂青于我,我都不会气馁,我会全力以赴,备战高考,去迎接六月的彩虹(我的六月不是黑色)!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请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此致

自主招生 篇10

据《北京日报》消息,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新中招方案显示,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鼓励高中尝试自主招生。教育部要求试点地区要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部分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课程)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确定其他具体科目及数量,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新方案要求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供高中校招生使用。各地还应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新方案鼓励各地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按照教育部的时间表,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之外的其他地区,可以继续按照现行的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招生。

上一篇:广玉兰特征介绍下一篇:西藏知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