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成功中成长论文十篇

2024-07-12

让学生在成功中成长论文 篇1

一、会审——科学审题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里亚说:“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没有弄清问题就开始演算和作图。”科学审题,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读。就是认真读题,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我在教学中强调指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题时眼、口、 手并用,通过读,提高审题能力。二标。 即标重点、标关键字词、标出有关的量。 通过标,抓住题目的精髓。三述。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四画。课堂上我注重几何图形的使用,可以通过画简图、示意图、线段图等形式让学生理解题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帮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审题能力。

二、会听——仔细倾听是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能逐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补充、互相提问。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别人发言时仔细倾听,在四人小组讨论时请组长组织, 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另外,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会安排一个听的专项训练环节,有时是新课前的听算练习,有时是新课中的随时抽检,有时是巩固练习中的听力测试。

三、会说——数学语言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工具

语言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两者转化的工具。我从学生一入学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年级我要求学生说话连贯、响亮、完整;二年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会补充他人的发言;三年级能用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表达,做到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四、会问——问中质疑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从爱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引导点拨。

1.提供“问”的示范。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为学生做出示范。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巩固练习2小兔做客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小兔要去它的好朋友小马家,可以怎样走?为什么路线不同而走的路程却相等呢?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对边相等的认识。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选择“问”的时机。教学中我有时对课题提出质疑;有时在矛盾处质疑; 有时于无疑处生疑。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展示了不同的四分之一时,老师适时发问:“为什么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却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老师的质疑引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我们班的“小神童”王天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不仅得到了分数1/4,还创造了3/4,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我灵机一动顺着王天宇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了几分之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看似明白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

3.鼓励“问”中质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问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 “笔算乘法”时,通过让学生估一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而老师的追问: 28×2的积比60大还是小呢?为什么? 当学生汇报完算法时,引导学生质疑: 听了这个小朋友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生1:为什么向十位进一?生2:十位上的5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碰撞中,进一步明确算理,在质疑问难中提升思考能力。

让学生在成功中成长论文 篇2

下面是笔者最近经历过的初中几何《中心对称图形》一课的感受, 可以深刻领会新课程的深远教育意义;感受新老方式教学设计的碰撞;关注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共同成长。

教学片段: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这三幅图形有什么特点? (慢演示, 让学生观察清楚)

生: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除轴对称图形外, 还有其他特点的对称图形吗?今天, 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种新的对称图形。 (板书“中心对称图形”)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大屏幕上对线段AB和平行四边形ABCD的演示。 (三遍) (注:两个图形都是绕本身上某一点旋转180度。)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引课的前三句话, 清晰准确, 并在无声无息的状态下运用了数学中类比的思想方法。干净利落的切入上课的主题“中心对称图形”, 使学生在无形中把新知识“中心对称图形”与旧知识“轴对称图形”建立了联系, 这样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达到了邻近知识区域的扩充教学。虽然淡淡几句话, 却让学生感受了数学的良好思考方式, 这看起简单的一笔却是授课教师智慧的结晶, 也是对教材、教学深入研究的厚积薄发。

再者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大屏幕上对线段AB和平行四边形ABCD的演示 (三遍)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这句提问是新课程理念的再一次真实表现。“中心对称图形”在定义时, 很多教师采用的传统方法是线段和平行四边形边旋转教师边解释的形式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和记。这样做显然失去了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环节与空间, 无形中约束了学生的思维, 没有还课堂给学生, 纯属“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的数量, 而不注重“学”的质量。而这堂课的方法是教师不提出问题, 由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图形演示, 然后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等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也由学生自主发现, 总结了教师要传授的知识。其实, 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就由此破土而出得到应用了。

学生的总结能力, 对问题的归纳能力, 都是在具体教学中体现的。教师的语言与计算机课件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逐渐感受到了思想的升华, 能够认识与体味“化归”思想的无穷魅力。笔者以为, 教书不仅仅是教书, 育人更为重要。曾经有人把“教书育人”改写成“育人教书”, 笔者觉得意义更加深刻。做教师的你我, 当我们冷静深思时会发现, 很多习题是千变万化的, 但他们的思考方法却有很多相似。那么, 怎样教给学生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方式就成为教育者的要务。

教学片段如下: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练习来加深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

师:下列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观察五大银行标志)

师:请看下面两幅熟悉的图案:五角星、紫荆花, 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肯定学生回答, 答得很好)

师:通过大屏幕演示来验证我们的结论。

师:通过对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我们会发现它们有一定的相同点。

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举例说明所有的中心对称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平行四边形。)

2.举例说明所有的轴对称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生:等边三角形, 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

上面片断教师教学语言准确清晰, 善于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与以往的教学语言对比发现:传统课堂上, 语言亲切细腻、导语重复、多启发性、多归纳性、多随意性。当有同学自己归纳定义时, 教师可能觉得不满意, 就说“谁还有更好的说法”?潜台词:教师不信任该生, 这个孩子说得不够好, 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发言热情与学习激情。这节课的设计, 语言热情精炼、引课简洁、多专业性、多问题性、多人文性。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 独立充分的去思考自己发现的问题, 激活学生大脑, 并主动求知。

在前面的例子中学生举手发言后, 教师及时对发言者的勇气与反应速度给予肯定, 并以合作研究的口吻提问:大家同意他的说法么?潜意识:让全体同学判断问题, 思考问题, 研究问题, 发现结论。把学生引进问题, 教师跳出问题。笔者以为, 这是新理念最精彩的设计环节, 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源泉。

老师的语言是课堂的领航灯。学科语言专业、准确、科学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保持教师的亲切与人文的特点, 标准的普通话, 富有磁性的语音再加上精炼、准确的特色, 使学生在感受与欣赏之中轻松进入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的引入导语、课堂发问、课尾结束语, 让人身心均能够享受亲切、干练、准确、激情的教学语言大餐, 是对活力生命课堂的真正意义的感悟, 更是新课程提倡的“对学生的尊重。这节课内容若按传统教学理念设计的重点为两个, 一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另一个是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这样整堂课的内容太多, 重点不明确, 显得时间安排过于紧张, 问题处理不清晰, 学生反馈较差。

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设计下, 主要研究中心对称图形, 将二者区别放在习题中渗透, 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由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研究和消化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在习题中对二者区别的反馈效果反倒比采用原方法的效果好。通过实践, 显然知识已经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并能够进行此方面问题的全面应用, 可见课堂重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题量”而在于“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与思考时点、线、面三层次的升华。 (点:知识学习;线:知识理解;面:知识应用)

这节课引发了笔者的思考:靠近了新课程中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强化问题意识, 以主干定义为主要问题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探究、合作、归纳、总结、呈现。课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学效果, 更体现了对知识学习、理解、应用的螺旋式上升的最高教学境界。

让学生在成功中成长 篇3

一、成功教师: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成功的关键在教师,没有“成功”的教师,就没有“成功”的学生和学校。基于“成功教育”的理念,学校提出首先要建设一支“成功”教师队伍,为学生的“成功”保驾护航。

正确理念导“成功”。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学校通过组织学习、研讨交流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明确成功既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一种进步。成功是没有标准、终极意义和止境的,它具有多样性、发展性、迁移性等特点,人人希望成功,人人可以成功。“成功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为方法手段,使学生由获得成功体验(喜悦、快乐、自信等),进而产生成功欲望、尝试成功,再到自主争取成功的一种教育模式。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学校要求教师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成功教育”的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内化于行动,做“成功”之师。

高尚师德助“成功”。教之道,德为先。在我校,“成功教育”理念落实到师德上,要求教师要冲出"生源决定论"的误区,消除"朽木不可雕也"的悲观情绪,冷静客观地看待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功”,明确“把薄弱生都能教好的教育,才算得上真正的优质教育”、“把薄弱生都能教好的教师,才算得上真正的优秀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践行“成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多方面成功和发展。在职业规范上,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师德要求,规范教育行为。开展职业理想教育,明确自己的职业是“创千秋业,塑未来人”,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崇高感、神圣感、使命感和成就感,坚定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努力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尽职尽责。

二、成功德育:奠基学生全面成长

1. 健全机制,给力成长

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下的六条线互相交织、互相配合、互相协调、有效联动的德育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班级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社区育人等措施,协同、合力帮助学生成长。

2. 导师引领,呵护成长

实行学生教育导师制度,要求所有科任教师担任学生导师,每位导师负责指导若干名学生。按照“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的要求,通过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及时跟进指导、谈心谈话、沟通交流、表扬鼓励,加强与家长、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沟通协调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学业成绩等,使学生在老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呵护下成长。

3. 主题教育,引领成长

成功主题教育。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传统美德、公民道德、法制安全、环境保护等教育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成功主题教育。如:习惯养成教育、人生规划教育、“成功”专题教育、励志自信教育、学习态度教育等。

成功主题活动。学校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开展“每月一节主题活动”(9月尊师节、10月体育节、11月科技节、12月艺术节、3月志愿节、4月读书节、5月感恩节、6月环保节),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获得尽可能多的成功体验和喜悦,认识自己,唤醒自我。

三、成功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以“低、小、慢、精、快、多”为教学基本要求。“低”即“低起点”,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把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获得成功;“小”即“小坡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呈递进上升的层级,将知识的难度上升梯级坡度降低。在教学中分层渐进,拾级而上,轻松爬坡,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慢”即“慢节奏”。针对我校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实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放慢节奏和进度,给学生记忆、理解、领会、消化、掌握的时间,稳步前进;“精”即“精练习”,针对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精神容易涣散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练结合,精讲精练,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让学生在鼓励中成长 篇4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厢黄旗小学兰淑华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工作岗位平凡,任务艰巨,是一门富有学问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下面我谈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感悟。

案例:

我有一名叫孙镔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很差,课堂上爱说闲话、接话茬,课余打架、骂人如同家常便饭,而且总认为自己有理,在班级的影响很坏。课上他经常受到老师的点名批评,我得三天两头找他谈话,他的家长也成了我接待的常客,但收效果甚微,一段时间后依然如故。

偶然在一次劳动课上,我看他劳动特别卖力气,累得大汗淋漓,我劝他歇会儿他都不肯。干完活后,我对劳动情况开了一个总结会,重点表扬了孙镔同学。我说:“今天的劳动如果评一个模范你们猜应该是谁?”大家众说纷纭,同学们议论之后我恳切的说道“非孙镔莫属”。接着我赞扬了他吃苦耐劳,勇当先锋的可贵精神。借此我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希望。

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他的确做到了老师对他提出的课堂要求,比以前进步了。于是我说:“孙镔今天把劳动的可贵品质也表现在了课堂上,像改头换面了似的,大家用掌声对他的进步给予祝贺。”一阵掌声之后,我看到孙膑的脸上也洋溢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八个字“循序渐进,贵在有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他取得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他的学习成绩现在并不不突出,但他进步了,更难得的是他的行为习惯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他会变得越来越好。

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进步 篇5

如何转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我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探索, 发现:成功的喜悦可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并且能够使他们自觉、愉快地学习, 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

首先, 要帮助他们树立为实现短期的学习目标而努力的信心。学习基础差是他们的共性, 若要求他们一步登天, 赶上全班水平, 谈何容易。为了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点燃他们心中渴望成功的火焰, 我针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语文课程的实际情况, 为他们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 并帮助他们树立为实现这个短期目标而努力的信心。在努力的过程中, 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就进行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时, 他们会更加努力, 想争取下一次的成功。我们教师此时可以引导他们再制定下一个目标。这个循序渐进的做法, 会使他们不断进步。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 经常不做作业, 整天无心学习, 课堂上带头捣乱。我没有放弃他, 而是通过亲切的交谈和热心的关爱, 建立起师生情谊。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挖掘他的闪光点, 鼓励他、表扬他, 同时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针对他不做作业、不学习的情况, 为他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学习目标:要求他每天只写生字。每次他写完生字了, 完成一次作业了, 我都要及时鼓励, 并在全班表扬, 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在一次测验中他得了67分, 非常激动。对于一个无心学习的学生第一次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 他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习更加努力, 再次考试时, 他得了80分, 他开心得笑了。

其次, 要注重在学习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教师看到成绩不好的学生, 往往心急如焚, 让他们放学留下加班加点, 或者在课堂上大声呵斥, 或者边辅导边责备, 结果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厌学情绪加剧。我们如果能把这种惩罚性的个别辅导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去学习。

低年级有许多识字不过关的学生, 主要是他们记忆力较差, 学过的字容易忘记。为了提高他们的识字效率, 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我组织这样的学习活动:课堂上, 在正式听写生字词前有意识提醒学生注意写好容易错的字, 然后安排一段时间, 让同桌相互听写, 相互指出写错的地方并及时纠正。教师见缝插针, 重点辅导个别差生。这样可以激励学生, 相互进步。对造句能力差的学生, 可先教他们认清教师的批改符号, 再教他们改正句子, 然后让优秀学生督促他们改正。对能认真改正句子的学生当众表扬;对能认真帮助他们的同学及时表扬, 并鼓励人人争当小老师。不知不觉中, 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成绩逐步提高。

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尝试成功 篇6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逐渐形成一种敢于尝试的品质,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各种力所能及的工作时,就不会退缩,都会用“让我试一试”的思想去解决。下面是笔者让学生在尝试中成功方面的粗浅体会。

一、设计不同实验方案进行尝试

探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拓宽视野,增强实践能力。

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通过探究活动,由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分别设计为用足量的磷、不足量的磷、足量的硫,按实验要求装置后进行燃烧测定。通过观察、记录,从而得出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用足量的磷燃烧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约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用不足量的磷燃烧冷却后,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而用足量的硫燃烧熄灭冷却后,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通过这些现象,学生分析、讨论原因,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后生成了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溶于水。用足量的磷燃烧时,集气瓶里空气中的氧气已完全反应,故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占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即是集气瓶是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而用不足量的磷燃烧后,集气瓶里空气中的氧气还有部分过剩,故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远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而用足量的硫燃烧后,生了无色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占据了集气瓶部分体积,故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通过以上实验由学生归纳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反应物反应后不能有气体生成,同时用来测定的反应物应足量,还要考虑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学生正是在具体的实验中,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对比尝试思考。

二、选取身边的物品作为实验用品进行尝试

选择学生身边的物品作为实验药品,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并不神秘,了解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明白生活处处皆化学。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在化学实验设计中要遵循绿色化、生活化。

在设计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教师提醒学生可用其它的催化剂代替二氧化锰,可选取我们身边的物质代替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但我们在选择催化剂时要考虑适用、高效、价廉、容易控制,生成的氧气含杂质少,催化剂的绿色化,无毒无害,要考虑实验的绿色化等因素。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可设计为用氧化铁、氧化铜、复合催化剂(高锰(下转56页)(上接53页)酸钾、氢氧化钙、氧化铝按1:3:0.8的质量比混合),红砖粉末等进行实验。

通过以上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用复合催化剂,实验时产生的氧气速度均匀,容易控制,生成的氧气含杂质少,产气量大。用红砖粉末做催化剂,实验安全可靠,不损坏试管,反应产物易洗涤,对环境无污染,既方便又经济。通过选取身边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快乐,科学的魅力,人与自然架通化学实验与生活的绿色桥梁。

三、在化学实验方法的改进中进行尝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活动与探究中,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学会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自我创造活动中激发出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创造热情。

有些实验装置过于繁杂,操作不太简单,可见度较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改进方案,重新设计。

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合作,用塑料注射筒,注射针,干电池等自制简易电解装置。在实际操作中可用水电解器进行实验,同时做氢气的燃烧实验比较方便,并在水中添加一定的红色颜料,这样水电解后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的观察很明显。

让每个学生在差异教学中获得成功 篇7

1. 问题交流发展思维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活动,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 要想获得对知识的多种理解、建构出知识的多种意义, 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交流。

为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作为切入口, 通过启发与引导, 激发他们质疑的欲望, 锻炼他们质疑的勇气, 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 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让学生乐问。

要培养学生爱提问的习惯, 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问”的时空。我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在授课之前必须预习, 在预习中将发现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分成三类, 即“本课主要问题、本课疑难问题、本课启示或感悟”写在预习本上, 授课之前, 进行批阅, 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对于个性问题在课余与个别同学相互切磋。有的时候, 你真的不得不为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拍案叫绝, 在兴奋之余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通过这样的师生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智力特征, 为更有效的实施差异教学提供契机。

2. 分层评价激励成功

首先, 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随堂评价, 包括课前、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结束时的评价。即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 评价学生的活动。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 自信心比较强, 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 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你的观点很明确, 你可以用更精练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吗?”、“你的观点很独特!你能论证自己的观点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 自卑感较强, 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用激励的语言评价,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提高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阶段评价, 使其成为学生进步发展的催化剂。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表现, 我综合地、客观地、真实地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及时总结评价。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开展“特长生”“优胜生”的活动, 给他们自主探究和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的空间和余地, 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意识, 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我们采取评寻“进步生”的办法, 肯定学生的进步。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激励各类学生进步,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表扬和鼓励。使每一个个体都受到鼓励, 感受到关爱和欣赏, 产生前进的动力。本着“把研究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放在首位”的教学理念, 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3. 提供选择, 适应差异 (1) 学习目标的选择

我们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 所以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 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 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个人目标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的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的目标。

(2) 学习内容的选择

政治课堂学习内容的选择是有限的:内容的设计要围绕内容的量、范围、深度、难度, 内容出现的顺序, 作业等多方面进行;内容的调整要适度, 既要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 又要考虑到差距适度。然而政治学科内容丰富, 这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为使每一位学生在政治的浩瀚大海中有方向的遨游, 我将学生的学习分成两类:其一、基础知识的巩固, 这一方面的知识是政治学科必须掌握的内容, 每一位学生的必修;其二、选择性问题的探究, 这部分内容不需要所有学生的努力, 只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储备自由选择完成。如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 以这种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给不同的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发展。

(3) 学习方式的选择

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张扬个性。通过一年来的实践, 我们认识到初中学生还没有很稳定的心理定向, 需要教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在政治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接触自然、社会, 对自己身边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简单的实践, 体验自己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喜悦, 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在教学中, 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和志趣,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在初二的法律常识的教学中, 可分小组开展“法律比道德重要”“道德比法律重要”的辩论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确立研究课题, 组织辩论组成员, 然后选择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分析得出结论, 形成辩论思路。由于学生的兴趣、经验、所处环境不同, 学生选择的切入口、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表达成果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出他们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样的学习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 使学生真正自主的学习。

让学生在预习中成长 篇8

关键词 自主学习 预习习惯 学法指导 教学任务

《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同时,指导学生初学预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重点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反反复复地练习中掌握方法。

一、利用工具书,学会预习

借助工具书查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读课文的时候,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自学认字表,写字表中的生字,掌握读音。书上没有注解的字词,可查一查字典、词典,特别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还应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

二、通过朗读,初步预习

通读全文就是从头至尾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并通过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语调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预习《秋天》时,学生能初步了解到课文讲的荷花的美丽景色。通读时,还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就显得不盲目。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作品中的形象清晰具体地浮现出来,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样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结合在一起,进入角色,对课文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抓住共同点,安排预习

学生学习预习时,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在预习时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帮助解决。预习后,教师要认真小结,注意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以后,可逐步放手,从组织小组预习到学生独立预习。为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开始可安排在课内进行,便于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随时指导,及时纠正。课内预习可以分项、分步进行,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与运用预习方法。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后,预习就可安排在课外。随着年级变化,预习的要求由低到高,预习的内容由简到繁,预习的时间由少到多。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素质是有差异的,也存在共同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联系。有经验的老师十分注意对同一项目或同一内容在具体预习要求上体现出它的层次与梯度。

四、理清文章脉络,深入预习

围绕训练重点,循序渐进;抓住教材特点,灵活安排。教材中每篇课文体裁不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设计预习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识别层次与段落。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可记上符号,老师讲到此处时就格外注意一下。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课堂上及时质疑,及时得到释疑。用笔把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使学生做到课堂上听课有目的性。上课的时候和老师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对照。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所以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五、精心设计作业,明确预习

教师要结合实际认真分解“预习”要求,设计具体的预习题目,以利学生更加明确预习的方法和具体目标。

⑴针对教材训练目标、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能力,布置預习题目。预习《春天来了》《秋天》《初冬》等表现季节特征的课文时,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观察秋景或在课前教唱“冬天的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意向活动。由于形式新颖、活泼、有趣,内容又与课文相关,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又得到了学法的启迪。⑵预习题要避免千课一面的公式化倾向,形式要活泼多样,注意激发学生情感和求知欲望,促动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探索问题。⑶预习题的设计既要反映明确的学习要求,又要提示操作程序和预习要领。有了操作性的指令,学生就不会离开读书过程去机械思考问题,预习才能到位。⑷预习是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自学与探索新知识过程的第一步。预习新课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考虑学生接受能力。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要求过低,学生感到索然寡味,没有效果。

六、检查预习作业,落实预习

检查预习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自学习惯。要避免预习流于形式,就必须落实检查。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要:一看,看学生书中注明的符号和批注的文字;二读,采取组长抽查组员的形式读课文,教师从中复查;三写,由小组轮流派组员将预习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内容主要是一些主观性知识的答案。除规定的预习任务外,学生还可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

让高三学生在激励中走向成功 篇9

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需要心灵的抚慰和持续的精神激励。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将发挥80%~90%。我校长期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和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让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拥有自信和对成功的向往,以良好的心态走向高考,获取成功。

一、读书激励——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二暑假时间长,是学生读书的好时光,我们利用暑期开展以“读书思索,感悟进步”为主题的励志读书活动。由语文教研组推荐读书参考书目:

《致加西亚的信》《刘墉人生哲理小品》《心灵鸡汤》《高考必须面对的101个问题》《成败一念间》《做到更要做好》《做自己想做的人》《通向成功的习惯》《决定人生成败的细节》《人生的阶梯》《一生做好一件事》等。在高三年段经常印发并组织学生学习高考励志文章,如《我的高三我主宰》《致高三同学》《今天我必须成功》等。通过励志读书征文比赛活动,丰富高三学生的精神生活,展示高三学生的文学才华,促进全体学生读书求知、追求进步、立志成才。教导学生理性地思考人生,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要求学生从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二、环境激励——营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氛围

人的思想、情感、行为是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与人的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学生的潜能发挥有极大的影响。学生刚进入高三,一般都会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原先成绩较优秀的,此时更加雄心勃勃;原先成绩一般的,此时收敛了玩性而憋足了劲;原先落后的,此时准备“改邪归正”抓住机会拼搏一番……总之,这时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环境。作为高三老师应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巩固和强化这种心态。我们的做法是利用班级黑板报和教学楼的高考励志标语来鼓舞学生士气,如“高考砥砺人生,求知成就未来”“我的高三我拼搏,我的大学我选择”“三载各尝酸甜苦辣,一朝书写花样年华”“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等。把一首词《水调歌头·迎接高考》赠送给高三毕业生:

晨伴曦晖丽,夜作月光寒。聆听授业传道,慧语解连环。既仗精思求悟,还借同窗研讨,梦里论争欢。莫道书山峭,只要肯登攀。

考期近,心激奋,竞催鞭。人当立志,家国厚望系心间。雨雨风风休怕,寸寸分分争取,险地富奇观。豪迈迎高考,跃马闯雄关!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文化环境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

三、目标激励——指引人生的前进方向

心理学认为,期望是心理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们有了某种内在的需要,就会用行动去实现目标,以满足需要。目标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力量,能推动人的行动。如果目标对学生有吸引力,它就会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对人生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目标能激励人,能激发人的潜能;目标还能提高效率,发现机会,让人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并为之奋斗。高三老师更要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的目标,形成其健康向上的动机,以达到调动其积极性的目的。我们在学年初确定年段本

一、本

二、本三总体目标、班级目标、学科目标,每个学生确定个人目标。每次阶段考后,帮助学生分析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成长记录册》里加上活页,记载高三整年每次段考成绩,及时反馈给家长。学生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目标的实现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促使他们更加努力。

四、活动激励——让学生感受激励的喜悦

实施激励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使外动力转化为内动力。这个转化的机制在于创设充满情趣的学生活动。学生只有在属于他们的活动中,才会如鱼得水,才可能感觉到自己是主体,才可能实现自我激励。比如:

1,利用暑假,举办“走进大学、走进科学、走向成功”科技夏令营。组织学生参观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等高等学府,与大学生们面对面交流。

2,举办成人宣誓仪式和高考宣誓仪式。

3,召开励志班会,如班主任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材料刻录下来,组织学生观看、讨论。

4,请高校心理学专家给学生作励志报告。

五、榜样激励——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

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往往无声的语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说服力。中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具体、实在的形象作为榜样,更容易激励学生。高三老师要经常提供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成才事迹来教育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吸取营养滋润自己。也可把校内或班内品学兼优、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六、情感激励——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

任何人都有情感需求。重感情、讲情谊,是当代中学生的显著特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以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沟通情感、建立情谊;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启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以富有情感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发少训斥,对每一名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地肯定,热情地给予表扬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努力拼搏。特别是当学生受到挫折时,要从正面说服教育、引导激励,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制定出取胜的策略,树立新的起点,激励学生奋起直追。大量的事实证明:哪怕是一句热情洋溢的鼓励的话,哪怕是一个坚定有力的鼓励的眼神,哪怕是一个相信学生的小小的动作,哪怕是一次坦诚的交谈都能引领学生走出暂时的困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情感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

七、家长激励一唤醒孩子的进取心

高三学习的过程很辛苦。单调枯燥的复习课,书山题海,难易不定的试卷,时好时坏的成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生活的艰辛,遭受到了失败挫折,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大家都在努力,所以除个别优秀的学生成绩稳定外,大部分学生想进步却很难有所突破。学生情绪开始波动,学习信心遭受打击,热情开始消退。有的会悲观消极,有的沮丧沉沦,甚至放弃努力。这时,不仅需要老师的支持帮助,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关心和安慰。我们利用家长会,给家长印发学习材料,如《家有高三学生您该做什么?》,指导家长激励孩子奋发学习。

八、自我激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篇10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 让学生快乐参与学习

“教师授课幽默, 课堂气氛轻松”是小学生对英语课的第一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应时刻保持心态的平和, 要拥有年轻的气息, 把一切烦恼忧愁抛之脑后, 把快乐的情绪带入课堂。一进教室, 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迎面而来的轻松与愉悦, 要扮演好“伙伴”的角色, 要让学生觉得易于接近。每堂课一开始, 我都设计了“Singasong”这个环节, 让欢快的歌曲演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渲染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打破“开口难”的局面。

二、巧设情境, 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模仿、操练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 要能够巧妙地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特点的情境, 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情境中掌握新的单词、句型。教师要适时、适宜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逼真的言语交际情境, 把整个教学过程衍化成近乎实际的交际活动, 把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这个大舞台上来。这样, 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情”、“景”中交融, 以“情”激“趣”, 更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8Attheweekends一课为例, 我借助CAI的画面, 利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人物“樱桃小丸子”引入新课, 呈现了课本中的人物Mike、Helen、WangBing、YangLing、SuHai的周末生活, 富有亲和力的人物形象和语言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进行模仿交流。

三、开展有效的活动,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把机械的语言操练设计成游戏, 既可使语言训练具备一种真实的信息渠道, 突破难点, 又可提高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小学牛津英语》5BUnit 9Shapes一课中, 在“Practice”这一环节, 我设计了“Magiceyes”这一游戏, 利用多媒体迅速呈现本课所教学的图形, 让学生观察少了什么。在这个游戏中, 我有意将本课句型和单词复习整合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 让学生在玩中乐, 乐中学, 学中用。这样, 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强化了记忆, 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四、注重激励, 让学生在成就感中增强信心, 乐于学习

当一位学生能够连贯地表达、熟练地朗读时, 老师可以表扬他口语好、语感强;当一位胆小的同学第一次回答问题, 即使他发音不够准确, 也可以表扬他, 给他一定的鼓励;当一位同学回答错了, 要求再次回答时, 老师可以表扬他不怕失败、善于思考。这样会激励全体学生积极上进, 因为老师的表扬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保护和培养了学生们的自尊和自信, 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英语课堂中的表扬形式也很多, 可以是言语表扬, 如Good、Excellent、Goodjob等;也可以是体态语表扬, 如竖起大拇指、鼓掌等;还可以是实物奖励性表扬, 如奖励小红花、小礼物等。对于表扬的对象, 可以是个别表扬、小组表扬和集体表扬等。对象不同, 评价的标准自然也不一样。对于优秀生来说必须达到90分, 但是, 对于学得比较有压力的一部分学生来说, 60分就是不错的成绩, 只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就该予以表扬。

五、精心设计作业, 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上一篇:网络信息平台下一篇:孩子最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