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五篇

2024-09-10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 篇1

1947年, 日本公布《学校教育法》, 将幼儿园正式纳入到学校教育的体系之中。幼儿园的保姆, 被正式纳入到教师行列。1949年, 为了提高和保障教师的素质, 日本公布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和《教育职员许可法施行规则》, 规范了教师资格。

根据以上关于教师的法律规定, 日本的幼儿教师资格制度正式建立。于是, 不论是国立、公立还是私立的幼儿园, 取得“幼儿教师许可证”成为幼儿教师任教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前, 幼儿教师许可证主要包括专修许可证、一种许可证和二种许可证3种资格证书。取得幼儿教师许可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1.根据许可证的种类, 达到规定的学历要求, 并且在文部科学大臣认定的大学修完相应种类的许可证所要求的规定学分;2.参加都道府县举办的教育职员检定考试, 并合格。

二、日本幼儿教师的录用与选拔制度

在日本, 具备了幼儿教师许可证, 只表明具备了成为幼儿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想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通过录用和选拔考试。日本《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第11条规定:“公立学校的校长及教师的录用和升职, 全部需要通过‘选拔’的方式。”因此, 日本各都道府县都会举行“幼儿教师候选者选拔考试”, 这是公立幼儿教师的必经之路。至少进行两次选拔考试。第1次考试合格, 才能获得参加第2次选拔考试的资格。通过第2次考试合格者即成为后备教师, 县教育委员会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候选者的通勤等综合情况, 进行派遣。考试成绩的有效期限为1年, 如果1年以内没被录用, 需要重新参加下一次的录用选拔考试。由此可见, 日本幼儿教师的录用采取了先试后选拔再派遣的模式。

三、日本幼儿教师的在职研修制度

(一) 新任教师研修制度

1988年《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的相关规定, 设立了新任教师研修制度。新任教师的研修, 主要是培养新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以及职业道德和使命感, 同时也是为了开阔视野。新任教师的研修期限为一年, 主要有园内研修和园外研修两种。

园内研修是以指定导师的具体指导为中心, 全体教师参与指导的研修体系。县教委在新任教师所属幼儿园里, 选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导师。被任命的导师, 按照县教委的新任教师研修计划和本幼儿园的研修规定, 为新任教师熟悉幼儿园的各种业务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但是, 考虑到园内研修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 县教委教育中心适时地对全县的新任教师提供园外研修。园外研修时间一般超过30天。研修内容通常包括各种各样的讲习、义务活动、新任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计算机技术及心理咨询方而的知识讲座等。

(二) 10年经验者研修

这是为了对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所提供的研修。2003年改订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第20条规定, “对工作满10年的教师, 根据其能力及经验状况提供适时的研修”。同时还规定, “县教委必须根据10年经验者的不同能力与特点, 为每人制定不同的研修计划”。

具体而言, 县教委首先制定10年经验教师的评价标准, 把此标准下发给各幼儿园。园长和其他领导对该教师进行详细的评价后, 报告县教委。县教委参考幼儿园的评价, 对该教师的研修和指导作出具体的计划, 下发给所属幼儿园。园长根据县教委的研修计划, 积极指导教师参加研修。研修结束后, 园长再对该教师进行研修后的评价, 报告县教委。县教委将此评价作为今后为该教师再设计研修计划的依据。

(三) 幼儿教师许可证的更新制度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 篇2

一、教育以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为前提

在东京的儿童城门前, 我们看到一棵树模样的雕塑作品, 在每个伸出的树枝顶端, 画着许多儿童神态各异的笑脸, “每个孩子都不同, 每个孩子都很棒”表达了他们的儿童观。“幼儿个人的观点高于一切”“尊重儿童个性的原则”“最有价值的个性是‘多样性’和‘创造性’”等观点就是日本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我们来说, 这些理念本身也许并不陌生, 而日本幼儿教育的最大特色是能将这些认识体现在教育实践中。在我们参观的名古屋昭和庄保育园的保育方针中写着:仔细地看着你面前孩子的脸、拥抱他、握住他的手, 就这样时时刻刻认真地对待你的孩子们吧。这就是日本的幼儿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 不管是正常儿童, 还是残疾儿童, 她们都把每个孩子看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尊重他们, 积极地认可儿童的言行, 通过无言的支持, 让幼儿自己充实自己, 使幼儿自我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据介绍, 日本有着严格的教师资格审查制度, 以及一套完备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和职后的培训体制, 保证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育能力, 真正将这一原则落实到每日教育活动中去。

二、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幼儿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

日本《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幼儿期的教育应强调幼稚园和家庭的联系。开展课程外的保育和育儿援助活动是日本幼儿教育机构的基本任务。”日本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和规范各类幼儿教育的社会福利性质, 发挥其作为家庭和社区联系的纽带作用。在参观的幼稚园和保育园大门两边都清楚地写着:“社区育儿援助中心”。据园长介绍, 这个牌子表明她们有义务对在园幼儿的养育者提供保育和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 帮助其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 延长保育时间等。同时, 对所在社区的不在园幼儿的家庭也有责任提供诸如临时保育、育儿咨询等帮助。如, 家长因生病、事故、生育、婚葬等重要事情发生而无法照顾孩子时, 保育园会提供每周不超过三日的保育任务。除此以外, 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还有义务向社会公开对自身教育评价的情况。幼儿的养育者和社区居民等相关者的评价也将作为评价幼稚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信息予以采纳。这一措施建立了日本幼稚园教育质量检测体系, 有助于促进幼稚园教师资质的进一步提高, 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 改善教育的环境, 满足家长和社区居民对幼稚园教育质量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 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

不了解日本幼儿教育的人一定认为, 与我国一些幼儿园追求高档、豪华、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相比, 在日本这个如此先进和重视教育的国家, 幼儿园的设施理所当然是最棒的、最好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日本幼儿园的硬件条件, 那就是“简朴”。不论是幼稚园还是保育园都是极为简朴的。教室里, 原木的地板, 除了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显得稍微高级一点, 其他硬件都比国内的差。至于幼儿的玩具, 则是一些大小各异的包装箱、报纸等, 还有大量的图书, 任由孩子堆砌、涂鸦、剪贴、玩弄。 (见图1) 室外的操场就更加简陋了, 没有塑胶场地, 没有高档的大型活动设施, 有的只是最原始的沙地, 简陋的活动设施、木制的小屋、桌椅、园舍内划出一片田地, 亦或是参天的大树, 孩子们就是这样光着脚一年四季在沙地上奔跑、嬉戏…… (见图2)

这也许就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体现以人为本, 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幼儿回归自然, 亲近自然, 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 而不变成“成品”的奴隶。确实, 当前科技的进步, 使人们形成了更大的生存压力, 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 合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 通过环境进行教育, 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让孩子受益终生。

(二) 挖掘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资源

在日本, 《幼稚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是分别指导幼稚园教育和保育园教育的两个重要法律文件。近年来, 为了实现幼保一体化, 两个文件从形式到内容也都逐步趋于一致, 尤其体现在课程内容和目标安排上。日本的课程领域分类与我国相似, 包括健康、人间关系 (社会领域) 、环境 (科学) 、言语、表现 (艺术领域) 5大领域, 在课程组织形式上也大多采取综合课程的模式。而日本幼儿园课程最大的特点在于每年每月几乎固定不变的活动主题, 各园教师无需为发掘新的主题而大费心思, 他们只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 然后制定弹性的环境课程或体验性活动计划。而这也给了各地方、各园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在日语中被称为“行事”那些主题, 大多是和民族文化相对应的节日活动, 如, 5月的男孩节、7月的纳凉节、12月是打糕大会等;也有来自我国的传统的节日, 如, 七夕、9月的敬老节等。除此以外, 还包括一些参观活动, 春秋季的远足活动以及向大学一样的入学仪式和毕业仪式等。在这些节日主题下, 幼儿教师非常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 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 通过组织幼儿的活动, 与幼儿一起分享活动过程的快乐。

(三)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生存能力

2000年, 日本提出了“生存能力”这一新的培养目标, 力图通过幼儿直接的生活体验和感知生活的机会, 借助开放式的课程学习,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社会生存能力。考察日本的幼儿教育后的最大体会是:日本人非常关注孩子每天都在做和反复做的日常生活活动, 他们正是通过这些生活的细节来彰显它对于人才的要求。如, 通过入园必备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包来培养孩子有条理分类的习惯;让幼儿每天自己不断地穿衣换衣, 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冬天穿短裤锻炼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几乎每个月都举办的避难防灾训练培养幼儿的忧患意识和生存能力;还有每月每个班为本月出生的孩子举办生日会等数不清的各项活动。这些无需花费太高, 就能培养出国家未来的人才, 显然与从小就只重视知识学习, 智商训练的教育截然不同。

浅析日本幼儿教师教育 篇3

关键词: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37-01

一、引言

日本非常重视幼儿教师的培育和培养,其把幼儿教师教育分为:职前养成、任用录取、在职进修三个阶段。日本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很长:历经明治维新时期的制度化;二战后的法制化;以及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少子化的冲击以及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日本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发布了一系列审议会咨询报告,对幼儿园教师教育开始进行改革,以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适应日本社会新形势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制。[1]在不断完善和充实后,日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且具开放性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这提高了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日本幼儿教育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

二、日本幼儿教师教育特点之解析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在动态中不断平衡和发展,根据社会环境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日本幼儿教师教育的特点是:完备的法律体系;系统的培养模式;灵活的教育课程。

(一)完备的法律体系。日本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职前养成、任用录取、在职进修,均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以确保整个系统顺畅地运转。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把幼儿园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教师资格证书法》和《教师资格》明确规定获取幼儿教师资格的标准,对不得授予资格证书和取消资格证书相关事做了说明。《教师资格证书法》把教师资格证书进行分类,具体分为普通资格证书、特别资格证书和临时资格证书。其中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包括两种:普通资格证书和临时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法实施规则》详细规定了学分的获取方法、课程的认定、幼儿教师培养的机关的指定,教员资格检查考核等事项。

(二)系统的培养模式。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日本形成了系统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不仅停留在职前养成和入职选拔阶段,而且将视角扩展到幼儿教师入职后的进修阶段。日本的幼儿教师教育模式把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和在职教育相互衔接起来,建立起系统的培养模式。即建立包括教育大学和综合大学教育部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政府部门及幼儿园通过考试任用教师,对已经进入教育领域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提高教育的在职进修在内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2]

(三)灵活的教师教育课程。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和设置模式影响着幼教师资的质量,日本灵活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为确保高质量的幼儿师资输出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灵活;在职前养成阶段,教育课程设置灵活,其包括两种:专业学科和教育学科。这两种学科根据教师培养标准被设置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除了国家规定必须进行统一开设的课程以外,其他课程由各大学自由开设,学生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在在职进修阶段,以幼儿园为本,各园自行规划进修活动,并鼓励教师自我研修,根据自我的兴趣和特点灵活的运用时间进行进修。

二是根据时代要求和现实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等的国际大环境,以及日本国内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国内境况,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中,新开设了“综合演习课”,以培养儿童在“变化急速的时代”的“生存能力”能力。[3]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需围绕以下进行:理解幼儿、综合指导幼儿的能力;具体的保育构想和实践能力;拥有擅长的领域和作为职员集团一员的协调性;需要特别教育幼儿的对应能力;与小学、保育院联合的推进力;与家长和社区关系的构建能力;发挥园长等管理职能的统率能力;对人权的理解。[4]

三、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的特点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系统的培养模式;灵活的教育课程。这些特点促使其构建了系统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这对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完善幼儿教师教育法制建设。我国相继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和法规,但是内容不明确、不全面、不系统和操作性不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存在文化差异,在幼儿教师专业入学机会、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幼儿教师资格认证以及入职后的继续教育等方面,应国家标准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开展。其工作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障。目前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也存在:权威性不强、时效性和合格性较弱,内容上存在专业性不强等问题。种种情况表明,亟需完善我国的幼儿教师教育的法制建设。

(二)规范和提高幼儿教育从业基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幼儿教师的从业标准相对较低。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5]我国幼儿教师从业标准低,表现在: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偏低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水平存在地域的差距: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水平也存在差距。我国需要不断优化教育系统,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师的学历和专业化水平。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以此规范和提高幼儿教师的从业标准。

(三)革新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日本教师教育课程注重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相结合,并灵活设置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幼儿教师不仅专业性强,而且实践指导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很强。我国的现状是幼师、中师等教育培养机构重视艺术类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轻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性的知识的学习。但是师范类的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幼教专业则重理论的学习,而实践操作能力的练习不足,艺术门类的学习也很欠缺。另外,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缺乏使命感的培养。鉴于此,我国需革新幼儿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四)加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参加教育系统和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把握深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以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进而适应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当然,幼儿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主性,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研修,优化自我,以更好的与幼儿相处,提供优质地保育和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冯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2]金美福.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0.

[3]金美福.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0.

[4]吕可红.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浅议[J].外国教育研究,2003.

日本的幼儿教育 篇4

髙橋ゆかり

在中国有关“教育”的演讲

1.培养丰富的内心:

培养孩子关怀他人、协调性、感受性、创造性和他们所具有的自由想象能力和个性的方法和其重要性。

2.教养(礼仪):

如何培养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孩子应该懂得的基本礼仪,如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培养孩子对长辈的态度,以及其重要性。

3.幼儿期游戏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渐渐学习各种规则,并在与人的交往中养成孩子照顾关心别人的意识,也能通过游戏教会孩子与人交流的方式和语言能力。此外也要注意怎么和孩子玩,如何培养孩子兴趣和玩具的选择方式。

4.饮食:

通过摄取平衡的营养,让孩子身心共同成长,再让孩子做适量的运动,使得大脑得到良好发育。不是仅仅强迫让孩子什么都吃,能够和家人一起享受愉快的用餐时间可以让孩子们喜欢上吃饭。让孩子帮忙一起在家里种小番茄,一起做饭,擦桌子等等,培养孩子对做出食物的人的感恩之情。

5.育儿咨询等关于育儿的援助(双亲)

帮助缓解在育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对于育儿的不安和烦恼。如,父母是否应该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给予回应,等双亲应有的态度。

中国教育市场最需要的——

“培养宽大的胸怀”

当今中国侧重学力的教育占多数。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单单去做被教会的东西”,而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以发自内心的意志去学习。并且在孩子幼儿期时,对于培养孩子丰富的内心而言游戏是不可欠缺的。从游戏中学习“次序”、“轮流”等社会规则,在合力协作去完成一些事情,帮助遇到困难的小朋友等,都是能够在游戏里很自然地学到的宝贵经验。

以下五项事情是培养孩子丰富内心所必须的:

1、礼仪

2、协调性和体谅他人的意识

3、通过独立思考而行动

4、创造性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 篇5

张淼

摘 要:垃圾分类是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保障环境安全的有力措施,日本自1975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成功使日本从“二恶英”污染大国转变为“零垃圾”国度;立足教育的视角,日本幼儿园通过实施亲近自然的教育、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主动体验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的垃圾分类教育对培养我国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和意识,以及热爱自然的情感有重要的启示。关键词: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

一、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的特点

(一)垃圾分类教育的理念——自然主义

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基础,让幼儿在爱中学会垃圾分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shan)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归于自然”,即在自然环境中和自然状态下激发人的天性和能力。幼儿天生就对自然及其元素非常感兴趣,例如植物、动物、水、火、土、风等等,他们的情绪和心智都深深卷入其中,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这种天生的定位、好奇和兴趣非常重要。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 教育以自然主义为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提供幼儿接触自然的机会。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并不能自发地让他们尊重环境、合理利用自然,教育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幼儿的这份好奇和兴趣来引导他们感受自然、热爱自然,进而保护自然。日本幼儿园通常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有很多园所掩映在绿树红花中,并且注重让幼儿进行户外游戏和接触自然的活动。例如在草丛中寻找昆虫,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和生存状态,在种植区和饲养区鼓励幼儿积极地探索,幼儿直接参加种植与饲养不仅可以认识观察,更重要的是通过关心照料动植物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培养责任意识和对自然界事物热爱[2]的情感。

[1]其次,重视情感教育。日本“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会”明确提出:幼儿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亲近自然教育,形成对环境的丰富感知。环境教育学者赖纳·多拉瑟也指出,环境教育“情感基础第一”,[3]要想让幼儿真正学会垃圾分  张淼,1990年,汉,女,河南南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全文总字数 6299个 类就必须让他们先学会热爱自然,了解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以及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因为只有先热爱环境,才能保护环境。日本幼儿教育深受自然主义思想影响,鼓励儿童在大自然中尽情游戏,主动探索,发展智慧与情感„„使幼儿[4]密切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体验和欣赏自然的美,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删除)总而言之,日本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教育从教育理念、环境创设到游戏活动等无不渗透着自然的因素,努力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为垃圾分类教育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垃圾分类教育的方式——寓教育于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和存在方式,以游戏为载体,将垃圾分类的教育内容巧妙镶嵌其中,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

首先,游戏的整合性,为垃圾分类教育提供了入口。儿童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完整反映,垃圾分类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会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反映,不管是角色扮演、表演游戏,抑或是建构游戏,都是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游戏中寻找教育的生长点,让幼儿“习之于嬉”。

其次,玩具和材料是幼儿的“教科书”,也是幼儿进行游戏的物质基础。在日本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废轮胎做成的秋千、废纸箱搭建的娃娃家、废报纸折成的帽子、旧瓶盖做成的饰品„„这些玩具和材料都是师生利用废旧物品共同制作的,在这个充满创造性和愉悦的制作过程,垃圾分类的内容自然的渗透其中,幼儿在无意间就毫不费力的扩充了自己的经验。

(三)垃圾分类教育的过程——身体力行

日本对垃圾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以及粗大垃圾,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子项目,子项目下还可再分。以横滨为例,指导垃圾分类的册子厚达27页,条款多达518项,且分类极为细致,譬如

[5]“口红属可燃物,但使用完的口红管,属金属物。”与此相配套的是种类繁多的分类垃圾桶,幼儿必须学会区别各种各样的垃圾桶,并把相应的垃圾准确投放进不同的垃圾桶,大班的幼儿必须学会区分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机会,譬如扔饮料瓶、报纸、牛奶盒、剩饭等。以日本幼儿园引导幼儿丢放矿泉水瓶为例,正确投放一个矿泉水瓶需要五个步骤,首先把里面的水喝干净或倒掉,然后将瓶盖扔进指定垃圾桶,瓶身的塑料薄膜要撕下放进另一个垃圾桶,最后再把瓶子压扁(节省空间)放进专门的垃圾桶,倘若幼儿投放错误,老师会仔细的指出,并让他重新投放。幼儿每天都会有很多练习垃圾分类的机会,通过直接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使幼儿产生具体的、实际的体验和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得到变化、改造、扩充和丰富,垃圾分类的观念和知识得到内化。

(四)垃圾分类教育的模式——家、园、社通力合作

垃圾分类是应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实现环境可持续的有力措施,关乎全人类的福祉,因此垃圾分类教育应该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日本已经形成政府、企业、民众全面参与的良性循环过程,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譬如由环境省发起的儿童环保俱乐部,鼓励民间自行组织儿童选择课题从事环保活动,由政府提供指导员。这些力量可以更灵活地开展相关活动,如组织儿童到下水道工厂参观,调查学校游泳池里的微生物,到市郊收集垃圾,检测河流和自家排水中的成分。这样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自然的认识;[6] 日本一些知名企业,如丰田等,也会允许学生参观工厂的污水处理终端;此外日本还设有博物馆、环境未来馆、人类与未来防灾中心等专门的机构,免费供学生参观,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增加对垃圾分类的了解。

另外,日本的家庭对垃圾分类更是细致和认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譬如吃完菜的盘子,要先用报纸擦干,以防一些不易分解的油脂进入下水道,剩菜剩饭要控干水分、废报纸要捆的整整齐齐、牛奶盒子要洗净晾干、锋利的物品用纸包好„„幼儿从小生活在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标准的家庭环境,耳濡目染,垃圾分类很自然的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日本的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为幼儿提供了一致的、连贯的垃圾分类教育,形成了教育合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国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必要性

(一)环境安全遭到挑战——垃圾围城

过量排放垃圾,且垃圾处理不当对环境、资源和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极大的隐患,甚至危害社会和谐。调查显示,自2009年起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7],垃圾堆积不仅侵占本已稀缺的土地资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并且给周围居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据《南方周末》报道广东东莞某乡镇,10年内12人因为附近的垃圾填埋场患癌症去世,该乡镇因而被众多媒体冠以“癌症村”的称号。因此改进垃圾处理问题,减少垃圾总量势在必行,否则因为垃圾带来的危机必将要整个社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有识之士开始呼吁进行垃圾分类,全国范围内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广州市2014年4月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对个人、单位、都做出细致、严格的要求:“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每次50元罚款„„”经济处罚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督促民众积极垃圾分类,但缺乏内在的、自觉性的有效机制,同时需要配套监管机制,安排专门管理人员才能见效,市民和监管人员形成了猫和鼠的关系,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垃圾分类没有真正深入 人心,垃圾分类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二)垃圾分类教育困境重重——民众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垃圾围城的状况以及垃圾分类的窘境表明在中国进行垃圾分类的现实困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民众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垃圾混杂的习惯根深蒂固,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大量的宣传人员及监管人员,使垃圾分类阻力大,效果差。此外,这也表明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我国幼儿园阶段的垃圾分类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我国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第一,幼儿园与企业及社会其他环保单位联系较少,缺乏进行有效垃圾分类的环境教育资源。在日本,幼儿园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垃圾焚烧厂,亲身观察和体验垃圾分类与否对垃圾减量和空气污染的差别。第二,垃圾分类教育的目标定位有误,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并没有真正的在幼儿园扎下根来。要想真正发挥垃圾分类对保护环境的作用,需要民众树立环保观念,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幼儿阶段的教育是这条道路的起点,然而很多幼儿园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幼儿园目前开展的垃圾分类教育并不是幼儿园根据社会的需要自发进行的,而是来自上级的行政命令,因而它只是集中出现于上级检查验收时期,检查结束,那些标语、道具随即束之高阁,直到下一次检查的到来。第三,多数幼儿教师还不具备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能力和素质,自身对垃圾分类的意义、基本常识还不明确。这就使得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内容没有针对性,且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渗透性,未融入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无法对幼儿产生持久的影响。

(三)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观念的树立,更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期是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关键时期。正如陈鹤琴先生曾说的那样,“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建造了。小孩子„„对于各种常识也是容易吸收的,各种美德也是容易养成的。[8] 所以,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幼儿时期如果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便会形成持续一生的、稳定的行为,而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最后,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还会影响到幼儿整个家庭的行为变化,幼儿会将从幼儿园学到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完整的带回家庭,并“严格”要求父母执行,而父母因为爱和尊严则会积极配合,完成家庭内部的垃圾分类。恐怕除了幼儿之外,也没有其他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可以使父母这么积极和甘愿 的做出改变,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力量。

三、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抓住关键期,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

垃圾分类教育大致分为两类,对成人而言是改掉旧观念,养成新习惯;对幼儿而言则是单纯的习惯的养成。成人在接受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容易受旧有的观念和不良习惯的影响,阻力比较大,较难取得效果。而幼儿没有或更少具有不良的经验,接受垃圾分类更快,模仿性更强,较容易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此外,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变成不需要意志维持的本能行为。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对成人进行垃圾分类所面临的困难,也凸显出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时候,幼儿教育被简化为只具学习方面的功能,而幼儿教育的其他功能,例如童年、家庭和性别等方面未受到重视„„我们应当强调幼儿教育兼顾社

[9]会和教育的双重功能„„这些内容都是其他教育体系中所没有考虑和涉及的”可见幼儿教育的功能是多样的,它不仅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能力,而且在横向上它联系了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个主体并且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网络系统;在纵向上,它不仅作用于人类的幼儿时期并且指向未来,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因此,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到幼儿教育的范畴中,必然会对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教师、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

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期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做大人能做的事,即便由于生理发展的限制,幼儿还不能参加成人的活动,他也努力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在幼儿的眼中,成人代表着力量、强大,他们好奇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们,观察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并不加甄别的模仿,在他们简单的观念里面,成人的就是好的。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对成人是那么敏感,以至于成人在某种程度上支配者儿童的生活和行为,一个成人对儿童所讲的话,就像用刀刻在大理石上的字一样,深深的印在儿童的脑海中。”[10]家长和老师是幼儿的权威和主要的模仿对象,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言行会给幼儿造成重大的影响,在生活中切实做到严格地垃圾分类,废物利用,譬如厨余垃圾和厕所垃圾要分类投放,废旧毛衣用来做地毯、手套、护膝、抱枕等,用自身的言行给幼儿带来积极的影响。最后还要注意帮助儿童筛选周围环境中的对象,引导幼儿模仿那些热爱环境的榜样,对其他一些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则要做出明确的评判,让幼儿意识到什么是爱护环境的行为,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步发展幼儿自身的 判断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三)创造机会让幼儿通过真实情景获得直接经验

在幼儿期,直接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是在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上对幼儿现有经验的补充和扩展,倘若一味地对幼儿灌输间接经验,而不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积累,那么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有失真实,产生谬误。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一天,我问一个6岁的小孩子说:‘你曾看过松鼠吗?’他说:‘看见过的。’我再问他:‘有多大呢?’他举起两手的食指在空中摆出两指相距约两寸许的样子回答说‘这样大。’我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见的?’他说‘在书上’„„他拿给我一看,图中的那个松鼠画的‘非

[11]驴非马’,不像一个松鼠。”因此,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切忌只教给他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幼儿直接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去,譬如从幼儿自己的旧衣服、旧玩具、糖果盒、牛奶盒开始,让幼儿在处理自己生产的“垃圾”中练习“垃圾分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内涵,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了自身的能力,获得对环境的掌控感,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为幼儿创造一贯的、一致的教育环境

垃圾分类教育小到关系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朴素的自然情感的建立,大到关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要对垃圾分类教育形成正确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教育对幼儿自身发展、对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坚持垃圾分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给幼儿提供一致的教育环境,发挥教育的合力,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朴素情感。

学习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的经验,并不是要复制他们的经验,而是要学习他们热爱自然、尊重幼儿,重视幼儿游戏和情感体验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化为本能的行动。我国幼儿园在进行垃圾分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幼儿好动、好游戏、热爱自然的特点,将教育意图隐藏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中、参与的游戏当中,生活的小细节中,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习得我们期待的经验。

参考文献:

[1]Vital Didone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The rol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Papers), Gothenburg 2—4 May 2007.[2][3][4]张燕.日本幼儿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03,02:62-64.[5]李露一.日本的垃圾分类[J].社区,2010,06:59.[6]吴敏中.日本孩子公园里学环保[N].环球时报,2004-11-01(24).[7]夏燕.每天都在困扰我们的城市垃圾[J].观察与思考,2009,14:16-21.[8][11]陈鹤琴.家庭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12,102.[9]Lenira Haddad, Contribution to the workshop “The Rol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Gothenburg,Sweden,2—4 May2007.[10]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91.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velation of Japanese preschool Garbage

classification education Abstract: Waste classification is a powerful measure to make waste decrement and be reused.However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and hasn’t made a big difference.Japan began to implement garbage classification policy from 1975,which had it from a country seriously polluted into a country which is the cleanest in the world.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their education about closing to nature, learning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the game,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perience and so on can give Significant enlightenment to us in making children cultivate the habit of garbage sorting and become a nature lover.Key word: Japan;Kindergarten;the education of waste classification

作者姓名:张淼

上一篇:亮剑行动下一篇:化学检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