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转运输液三篇

2024-05-10

急救转运输液 篇1

随着科技的发展,输液泵已经成为治疗及护理中必备的设备之一[1,2]。而现今市场上使用的输液泵多为蠕动式输液泵[3],其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蠕动推片运动对输液管进行交替挤压和释放,以使液体进入人体血管。这与用2根手指夹挤一根充满液体的软管相类似,随着手指的移动,管内液体向手指移动的方向流动。此种输液泵不适合野战转运输液,原因如下:(1)由于蠕动设计本身产生的压力是蠕动模式的,导致输液液体进入人体(血管)是脉动式的,与传统重力压力差式输液[4]过程要求的连续、匀速输液不符。(2)当要输入大分子药物或血液细胞组织(如:输血)等液体时,由于蠕动压迫的挤压作用,可能会对药物组织或细胞组织产生损坏和破坏[5]。(3)由于各输液管生产厂家的工艺水平、质量控制要求的差别,其输液管管壁厚度、内径均有一定的差异,同一输液泵在应用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次输液管时,其输液精度误差波动较大[6,7,8],输液精度较难保证,影响药代动力学方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4)在野战中,需转运伤病员在没有输液架的情况下进行输液时,需要悬吊输液容器,必须要其他人协助,操作使用不方便。(5)待机时间短,蠕动式等几种输液泵的最大耗能在于动力源(蠕动或推动电动机驱动部分)。因为需要不断地蠕动或滚动产生推动力,输液管中的液体才能不断进入人体,而这样驱动电动机要一直工作,这种运行方式使得电池供电时间较短(一般蠕动泵大容量电池连续供电不超过8 h,一般只能维持2~4 h),不适合长时间转运,不能满足战场转运需要。鉴于以上不足,现架构出一款全新的智能型输液泵。

1 系统总体架构

1.1 系统工作原理

众所周知,药液输入人体血管内需要一定的压力来克服血压的阻力,而蠕动或滚动方式输液泵是通过将输液瓶悬吊、利用蠕动或滚动动力源产生推力进行输液,此方式在野战转运中的不足在引言部分已提出。为克服以上不足,现采用一种气泵式运行方式架构出一种全新运行的输液泵,其原理是:采用气动加压[9,10]结合空气过滤净化方式,使得输液液面与输液对象的输入点在纯净空气加压下建立所需的压力差,通过智能控制的有效集合,保证了液体在有无势能高度的条件下,均能通过输液动力和精准控制来完成输液。另外,此方式耗电低。总体结构示意简图如图1所示。

外界空气经由过滤器层流过滤净化后,生成纯净的净化空气作为气源介质提供给后级输液部分,此举是为了确保所用的压力气源符合无菌规范要求,在微型气泵工作下净化后的空气被泵入气室。进入气室的气源压力不断升高,而与气室相通的输液瓶瓶内压力也随之升高。在没有输液指令的情况下,下端的关断阀处于关断状态。微型气泵至关断阀之间为一个密闭容腔。容腔内压力随着气泵的运行不断升高,当倒置的输液瓶中的压力达到设定上限值时,微型气泵停止工作。受压力差的作用,微型气泵与气室之间的单向阀处于截止状态,使得气室内的纯净空气不倒流。当输液启动指令输入时,关断阀变换为打开状态,使得输液瓶中的液体依次流过穿刺器、滴液壶、药液过滤器,最后通过静脉输液针使得输液液体连续、均匀地进入人体血管。随着输液液体不断地进入人体,气室、输液瓶、输液管路中的压力会不断下降。为了使压力保持在一个有效压力区间内,运用恒压闭环控制技术[11],使微型气泵在压力设定下限值时启动,运行至压力设定上限值时停止,确保压力变化始终在一个设定范围区间内。压力下的输液液体流过滴液壶,其滴数由红外滴数传感器[12,13]进行监测,监测值经单片机分析后控制驱动输出,来调整流量阀(功能类似于流量调节器)的流量开度,使得滴数[14]一直与设定值保持一致。同时,流量传感器对输液量进行累计,若达到设定输液量,则输液自动结束且作出结束报警提示;若未达到输液量,则系统对上述过程进行循环监测和控制,直至结束。此间,输液管路中若有气泡[15]或数据异常时,关断阀立即关闭,阻断液体下行,以防止输液意外情况发生。

1.2 动力源优势

作为动力源核心的微型气泵,运行方式是间断运行,而临床在用的蠕动或滚动方式输液泵是持续运行。蠕动式等几种输液泵的最大耗能在于动力源(蠕动或推动电动机驱动部分),因为需要不断地蠕动或滚动产生推动力,输液管中的液体才能不断进入人体,而这样运行驱动电动机要一直工作。这种运行方式使得电池供电时间较短,不适合长时间转运需要。而间断运行的微型气泵只要压力值不低于设定值下限,微型气泵无需运行,即使需要运行时,所需的电能也甚少。一个同等容积的气体理论上可以置换同等容量的液体,也就是说,由微型气泵提供一个略大于250 ml的气体即可以把一瓶250 ml液体给病患输完,而提供一个250 ml气体所需要的电能是同容量液体蠕动泵的10%~15%。

1.3 系统架构优点

气动加压方式的输液,通过控制人为地给输液瓶中的液体施加一合适的气压压力,建立输液所需压力差[16],使得输液瓶无论高于、低于,还是与身体水平,输液都不受影响。这样输液瓶和输液泵设计为一体化、便携式就有了设计依据,免除了在转运途中的人为高举手提或用吊杆吊挂的烦恼。因没有蠕动或滚动方式挤压,大分子输液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对输液器的选择也不再要求苛刻,加之选用先进的STM32F4系列单片机[17]芯片作为控制核心,使得气泵加压式输液在野战急救转运中有明显的优势。

2 主要硬件部分

2.1 单片机

此架构设计采用STM32F4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处理核心。该系列单片机是一种面向数字信号处理和高级微控制器的最新嵌入式处理器,具有高效、实时的信号处理能力,支持单周期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指令和浮点运算、并行计算及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等。同时,该系列单片机集成了单循环乘法累计单元,优化了单指令、多数据指令、饱和算法指令和可选择的单精度浮点单元,保留了应用程序控制(Cortex-M)系列的一贯特色技术,如处理器运行速度快、代码密度优化的指令集、负责中断处理的嵌套中断向量控制等,具有多重总线矩阵和多通道控制,支持程序执行和数据传输并行处理,数据传输速度快[18],为在电池或者较低电压供电中使用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基于以上优点,该单片机的选用是个不错的选择。单片机外围具体连接如图2所示。单片机监测由压力传感器、滴数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组成,控制执行由微型气泵驱动、关断阀、流量阀、报警部分等组成,输入显示由触摸显示屏及按键组成。

2.2 微型气泵

微型气泵主要作用是给系统运行提供一个合适的气压,使输液液体和人体之间自然形成所需的压力差。微型气泵的启停是受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实际压力数据来智能控制的: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系统气压低于正常区间范围时,则微型气泵工作;当气压达到系统所需压力的上限时,气泵运行停止。运用压力自动控制方式,辅以流量阀调节控制,使微型气泵在实际累计运行中所占时长大大缩短。微型气泵选用直流无刷隔膜气泵,其特点是体积小、寿命长、耗电少、可以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方式调速,使得转运待机时间成量级延长,这样给转运抢救赢得了时间。微型气泵如图3所示。

2.3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主要监测微型气泵向输液系统中泵入的气压压力,使之在额定气压范围内。该压力也是维持输液液体和输液人体之间势能压力差的必要条件,输液的速度快慢(滴/min)与系统气压有着紧密联系,该压力也是启停气泵运行的主要数据来源。气压的平稳也是输液液体匀速地进入人体的前提条件。具体操作中,用一根软管把压力传感器的压力采集管帽连入并接在气室的出气口,这样方便压力的准确采集。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半导体敏感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应变电桥电阻率呈现一定线性变化,变化后的电阻率在基准电信号的作用下输出对应的电压值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直接接入单片机采集引脚,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分析处理。

2.4 流量阀

流量阀类似于输液器上的流量调节器,主要作用是控制流量大小。其自动控制过程为:滴数传感器把采集到的信息送入系统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CPU将该采集值与预设值信息进行运算比较,得到的误差值作为控制阀的驱动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后驱动流量阀的运行。流量阀的动作轨迹是直线的,不断调整经过流量阀的输液管有效管腔间隙,间隙调整使得输液管的流量产生变化:若误差值上偏离,则驱动隔离式流量控制阀使得间隙增大;若误差值下偏离,则驱动隔离式流量控制阀使得间隙缩小;当误差值与预设值越接近时,其间隙的调整曲线就越平缓,直至等于预设值时,流量阀停止间隙调整。本过程处于闭环控制运行,反复进行监测—调整—监测。

2.5 气泡传感器

气泡传感器是输液泵上的重要传感器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输液过程中实时监测管路中是否存有气泡,若检测到有气泡时立即停止输注并报警,因为输液中一旦有气泡进入人体会引起气体栓塞造成呼吸不适,严重时可阻塞肺动脉导致猝死,所以气泡传感器是输注泵上不可或缺的硬件之一。气泡传感器由1对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接收器构成,其工作原理为:发射装置发射高频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在固体或液体管路中能很好地传播,超声波接收器能很好地接收到该超声波;而当输液管路中有气泡时,该超声波会严重衰减,超声波接收器无法接收到该超声波。

2.6 滴数传感器

滴数传感器主要检测滴数状况并辅助采集输液液体的输液量,从而进行准确控制。其工作原理为:采用穿透滴液壶的红外对管发射和接收方式,检测滴液壶中的液滴滴落状态。当红外管发射出的红外线与液滴交汇时会发生折射和散射,导致接收器件接收不到光信号,此时光电器件输出一个电平跳变,该信号送入微处理系统分析处理后进行集中控制,实现了以光电效应为基础的电—红外线—电的转换。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采用了2对红外传感器实现双发双收,具有尺寸小、质量轻、安装简单等优点,并且对辅助电路要求少,电路简单,性能稳定。

3 软件运行过程

首先,待输液瓶及输液管路安装完毕后,打开机器通电,单片机开始自检(软件运行如图4所示)。自检中包括对压力传感器、滴速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微型气泵、流量阀、关断阀等状态的扫描,不论自检正常与否,关断阀都处于关闭状态,此举出于安全设计考虑,主要防止气泡意外进入人体。当自检不通过时,直接锁定机器不允许工作,同时机器发出报警提示。若自检通过且输液状态准备就绪后,压力传感器对连通输液瓶的气室压力进行监测。当压力≤180 mm Hg(1 mm Hg=133.322 Pa)时,单片机送出一个控制信号,微型气泵启动。此时,层流过滤后的净化空气在微型气泵运行下直接泵入气室,随着气泵的运行,气压不断升高,当压力≥200 mm Hg时,微型气泵停止工作。受压力逆差的影响,单向阀动作立即阻止了气体回流。输液瓶中的气压处于一个稳定状态,此时输液条件建立。操作者把转运人员的输液参数(例如:滴数/min、输液毫升数、输液时长等)写入系统确认后,输液泵开始运行,关闭着的关断阀此时打开,倒置容器中的输液液体在有效气压下依次流过穿刺器、滴液壶、药液过滤器,通过静脉输液针使得液体连续、均匀地进入人体血管。在输液中,气泡传感器一旦监测到气泡,关断阀立即关闭,避免气泡进入人体引起栓塞,防止输液意外情况出现。流过滴液壶的滴数通过红外滴数传感器进行监测,监测值经系统分析后不断调整相关控制参数,若滴数大于设定值时,流量阀开度将变小,相应单位时间内滴数减少;相反,若滴数小于设定值,流量阀开度将变大,相应单位时间内滴数将增加。此滴数校正一直处于一个闭环控制中。同时,流量传感器对输液量进行累计,若达到输液量,则输液自动结束且作出结束报警提示;若未达到输液量,则系统对上述过程进行循环监测和控制,直至结束。

4 模型性能测试

通过输液模型搭建,对气泵加压方式输液效果进行测试,验证其野战转运条件下是否满足上述所列输液需要。(1)对不同输液落差高度进行了模拟测试,选择5%葡萄糖250 ml,设置输液滴数60滴/min,分别置高于身体80、50、30、0 cm处及低于身体30、50、80 cm处观察输液。结果在不同落差高度下单位时间内滴数一致,而且输液匀速。(2)对采用不同输液器在此模型运行下的精度进行了测试。依然选择5%葡萄糖250 ml作为测试源,任意挑选了5种一次性普通输液器(生产厂商分别为:山东威高、江西洪达、上海康德莱、天津哈娜、江苏苏云),输液量参数设置为200 ml,输液后对所剩余的液体进行计量,分别是49.9、50.3、50.1、49.7、49.6 ml,有效精度在±1.0%以内,达到输液泵输液精度的较高水平。(3)采用临床常用品牌型号的输液泵(贝朗space、史密斯sy-1200、思路高sp-100)与模型输液泵进行耗电对比测试,以6 V、6 500 m A电池为电源,采用同种输液器(生产厂商为江苏苏云)、同种输液参数(90滴/min),对比工作时长。各输液泵工作时长分别为:模型42.10 h、贝朗8.6 h、史密斯7.8 h、思路高7.6 h。从以上结果看出,气泵加压方式输液有着明显的低耗电优势。(4)输血实验:取经过模型输液泵之后的抗凝血在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溶血现象。通过以上测试证明,本模型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注:1 mm Hg=133.322 Pa

5 结论

野战急救转运输液泵装置的架构搭建,抛弃了临床在用输液泵的动力驱动方式,改用微型气泵取代原有输液动力源,能够有效解决急救转运输液中输液泵待电时间短的问题;没有蠕动挤压,使输液器选择余地更大;且输液不再需要专泵专管,即可达到较高的输液精度。同时,因为没有蠕动挤压,所以大分子不会被破坏,大分子输液问题也迎刃而解。气泵加压方式是建立在重力输液基础上的智能正压输液,输液连续、匀速。便携一体设计免除了转运中输液手提吊挂的困扰。因此,此架构方式输液满足了野外救护转运需求。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适合野战转运的输液泵。方法:对现有输液泵应用在野战转运中存在的缺点进行剖析,架构出一种新的动力源输液方式。该方式采用微型气泵作为动力源,运用层流过滤的方法将空气经过滤洁净处理后作为气源介质加压泵入倒置的输液瓶中,运用气体恒压控制及传感监测技术,融合先进的单片机控制,搭建架构出一种满足转运输液的气泵加压输液模型。结果:该模型克服了转运输液过程中输液泵存在的缺点,使输液中的输液器不再需要专管专用即可确保输液精度,解决了大分子输液存在的困扰,并且耗电量低。结论:该模型可实现连续、匀速输液,且不破坏大分子药物或血液细胞组织,具有待机时间长、无需高度势能等优点,可满足野战急救转运中的输液要求。

334例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 篇2

【关键词】昏迷患者;院前急救;运输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83-02

【Abstract】The purpose inquires into hospital before give first aid to be worth of with transport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collapsed and fainted sufferer.The clinical data of 334 collapsed and fainted sufferers whom the method collects my hospital to connect to diagnose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1 carries on looking back sex analysis.The result is in 334 collapsed and fainted sufferers, the suffer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134, the cerebral surprised sufferer is 160, metabolism disease the sufferer is 30, other include each kind of total 10 to poisoned sufferer.Through hospital before give first aid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vein passage and maintain effective blood to circulate 114 and give the sweet dew Chun handle 116, 330 sufferers all give to absorb an oxygen processing, among them, 116 sufferers give to open a spirit way processing.Get successful hospital before rescue and transport 330, rescue invalid die 4.Lu brain in the conclusion collapsed and fainted sufferer the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sufferer had a big proportion number, hospital before give first aid in stability the life advertise for, to disease and to because of treatment etc. salvage measure of application, can show the salvage success rate that the Zhao lifts a collapsed and fainted sufferer.

【Keyword】Collapsed and fainted sufferer;Hospital before give first aid;Transport

昏迷是具有病因复杂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的院前常见急症,而且多数患者缺乏主诉及病史,导致院前诊断和院前急救在对昏迷患者的施行困难。院前急救和转运在救治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院前救护和转运措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本课题采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167例昏迷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采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334例昏迷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34例患者均符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以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睁眼能力三者分数相加评估意识障碍的标准:得分值越高,提示意识状态越好,正常人为15分,8分以下为昏迷,3分以下为深度昏迷。简要为a.浅昏迷:对强烈刺激有所反应,基本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正常,b 中度昏迷:对痛刺激反射消失,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正常,c.深昏迷:除生命体征外其他均消失,d.过度昏迷:即脑死亡[1]。334例患者的评分均在3至8分,浅昏迷100例;中度昏迷116例;深昏迷114例;过度昏迷4例。

在334例的昏迷患者中,男性200例,女性134例,年龄介于20至70岁。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3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160例, 代谢性疾病患者30例,其他包括各类中毒患者共10例。他们的临床表现为:由于致昏迷的病因多种,各临床表现亦有所区别,通常以跌倒、失语或语言含糊不清、呕吐为首发表现,大小便失禁者也有一定的比例。

1.2处理方法

1.2.1快速反应,白天1min内、夜间3min内出车。

一旦接到120的电话,值班医护人员和司机需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救护车在白天1min内、夜间3min内迅速出车。在出车途中,随车医生需电话询问患者的情况,指导现场人员临时处理现场,并根据120调度电话所述的伤情对患者做出初步预测,并据预测作好所需物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所需的医疗器械、药物,合理现场救护措施计划必需在到达现场之前完成。

1.2.2作好院前抢救与转运的充分准备。 1、器械物品和药品的准备:(1)急救器械备用:除颤器、简易人工呼吸器,多功能监护仪、氧气瓶和气管导管等;(2)外伤专用急救物品备用:清创缝合包、绷带,夹板等。(3)急救药品的备用:甘露醇、肾上腺素、阿托品、洛贝林、尼可刹米、纳洛酮、平衡盐、葡萄糖注射液、速尿、地塞米松、止血敏、立止血等。2出诊人员的准备:安排具有富有院前急救工作经验的医生和护士随车出诊。

1.2.3现场迅速准确地评估伤情和给予院前急救和转运处理。

1、吸氧处理。到达现场后,需立即给予呼吸气囊辅助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心律、脉搏等生命体征和皮肤、头颈、心脏等全身情况。

2、快速开放气道。清除口腔中分泌物,去除假牙和保护患者的舌头,防止其后坠而造成气道阻塞。

3、快速建立靜脉通道,维持有效的血循环。

4、进行心电图的快速血糖的检查。

5、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昏迷的原因,根据初步判断作为调整用药情况根据。如脑梗塞给予甘露醇等。

6、转运,院外急救后,需尽快转运医院进一步诊治。转运过程中,为防止椎体或其他部位的骨折可能,徒手搬运需用铲式担架搬运,同时需保护好头部的工作。

7、抬上救护车后,在做好心电监护的情况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随时调整药物和输液的滴速,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和CPR处理等。

8、快速就近送往有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二至三级医院,并与接诊医生做好详细的交接工作。

2结果。

2.1快速作出昏迷程度的判断和处理措施选择。

昏迷患者由于事发突然,临床症状严重,昏迷现场较为混乱,急救医生的抢救时间非常紧迫,需快速作出昏迷情况的判断和快速处理措施的选择。

2.2结果分析

在334例昏迷患者中,成功建立静脉通道和维持有效的血循环114例、给予甘露醇处理116例,330例都给予吸氧处理,其中有116例患者给予开放气道处理。获成功院前抢救并转运330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具体情况见下表。

3讨论

3.1院前急救。

对昏迷患者施予院前急救时,整个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保持冷静和沉着的状态,处理问题时需规范,而且迅速和有条不紊。如果患者出现出血较多的情况,其血压低于90/60mmHg,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现象如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的情况时,需紧急给予扩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的处理措施。如应用代血浆、平衡盐、生理盐水等,危重时给予多巴胺升压。另外,需给予甘露醇等降颅压处理高颅压引起的喷射状呕吐和意识改变等表现,注意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和对光反射情况等,严密监测其神志和生命体征,注意防止脑疝的发生。及时处理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给予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畅通气道,辅助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处理,并应用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洛贝林、尼克刹米、地塞米松、纳洛酮等强心剂和呼吸兴奋剂等急救药品进行急救[2]。

3.2安全快速转运。在现场等待,救护车要打开车内空调,保持车温度约25摄氏度左右的恒温,行车途中一般医生位于患者的右侧,护士位于患者的左侧,应加强观察,保持输液畅通,必要时加压输液,以达到理想的滴速,满足病情需要。转运的担架上需铺较厚的褥子,输液肢体用夹板或硬纸板固定,以防止针头脱出和药液渗漏。现场将病人平稳放于铲式担架上,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导致窒息,覆盖被子做好保暖。视病情给予吸氧,严密监测脉搏、血压、面色、神志、瞳孔等情况。到达医院后直接护送患者至急诊科或相应科室的病房,由院内医护人员接诊并将完成院前病情、急救处理、用药、护理措施的详细交待,交接班完毕后随车医生护士方可离开患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院前的及时急救及转运在昏迷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接听“120”电话开始就作出快速的反应,准确评估病情,到院前的及时准确的抢救和快速转运作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院前急救的心得体会:从事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要认真接听”120”电话,快速反应。出诊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别是车祸现场,其昏迷伤员的伤情复杂,变化快,在抢救中要充分体现出“时间就是生命”的真谛,出诊医护人员在抢救伤员时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乱,临危不惧,准确无误”地实施各项抢救技术的操作,与此同时,需预先通知相关的科室做好院内的抢救准备。总的来说, 院前及时的急救和及时转运在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改善其预后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树基.刘仁树.王佩燕.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89.

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篇3

1、发现孕期的危重孕产妇要及时向乡卫生院报告并直接向“产科急救中心”转诊。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必要时一边利用人力转运产妇,一边通过电话与上级急救中心联系,由上级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尽量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如动员村民自愿组织固定的担架救护队的方法。

2、及时转送危重孕产妇,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特别要早期识别和处理孕期初筛出的合并症和并发症,成立初级产科抢救小组,在对发生在产时和产后的并发症进行初步抢救的同时,及时将危重孕产妇向“产科急救中心”转诊。

3、县级医疗保健机构都要履行高危产妇的转诊职能,凡不能正确诊断和处理的孕产妇,都要及时转至“产科急救中心”进行诊治。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转诊,不能延误或推诿。

上一篇: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下一篇:大气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