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综合防雷措施七篇

2024-06-04

高层建筑综合防雷措施 篇1

农村配电网雷击主要有两种形式: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可以让大量电荷在极短时间内通过被击物流入大地, 形成了很大的雷电流, 被击物与大地有一定的电阻, 当雷电流通过时被击物上将产生极大的电压, 其数值可以高达几百万伏, 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如果是带有负电荷的雷云接近输电线路时, 强大的电场会在导线上产生静电感应, 雷云电荷被中和而失去对导线上电荷的束缚作用, 电荷便向导线两侧流动, 由此而产生感应过电压。其能量很大, 对供电设备的危害也很大。

1.1主要技术装置

目前电力线路的防雷装置主要使用避雷器。避雷器有保护间隙、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1) 保护间隙是一种最为原始的防雷装置, 是利用高压带电体击穿空气间隙的原理制作而成, 一般用于电压不高且不太重要的线路上。2) 管型避雷器, 主要用于变压器、开关、电容器、电缆头等设备的防雷保护, 依靠当出现雷击过电压时, 装置与地由绝缘变成导通, 并击穿放电, 将雷电流或过电压引入大地, 起到保护作用。3) 阀型避雷器是高压线路最常用的避雷器, 不受容量、线路长短、 短路电流等的限制。4) 氧化锌避雷器是一种新型避雷器, 它采用了非线性优质的氧化锌、氧化铋金属氧化物烧结而成的多晶半导体陶瓷电阻片, 取消了火花间隙, 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

1.2主要措施

目前电网一般采用变电站出线侧和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安装避雷器实施保护。一是对部分雷电活跃区域变电所加装避雷带, 通过屋顶边沿加装防雷措施来泄放直击雷的影响, 从而达到保护主变等重要电气设备的目的。二是同时在进出线刀闸前加装避雷器, 以有效减轻雷电冲击波对站所设备的影响。三是在变电所新建阶段将每段母线、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出线开关柜均安装了氧化锌避雷器, 减轻因操作运行等造成的内部过电压危害。四是配电线路的过电压保护个别特别高的杆塔、铁横担、带有拉线的部分杆塔和终端杆等绝缘薄弱点, 应装设阀型避雷器或管型避雷器进行保护。对于两条线路相交叉时, 其上下导线间的垂直距离最小允许值应符合有关规程中规定的数值。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般来说, 农村配电网防雷技术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安装管理的。但在实际情况中, 标准的执行、工程的设计规划, 以及施工检查各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 或是设计缺陷, 或是疏于管理等各种因素使得雷击事故频发。

2.1安装管理问题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 避雷器安装要求变台底座离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 安装点距熔丝应大于0.7m, 采用35~50mm黑胶线导线, 距离变压器应大于2m, 不能用铁丝、导线等绑扎等等, 各项安装必须满足《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必定存在工作疏忽及不完全满足规安装定的现象。 另外, 避雷器常年在野外受到侵蚀, 易出现生锈、破损的情况, 而日常管理中, 存有侥幸心理而导致导的疏于管理和检察失误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存在使农村配电网遭受雷击灾害事故的几率变大, 存有安全隐患。

2.2运行环境问题

农村很多线路都架设在野外, 受风化雨淋, 电力设施及防雷设施日渐老化, 如果缺少管理, 在梅雨季节来临时, 老化线路经不起雨水侵蚀, 更容易受到雷击。同时, 随着10k V线路的延伸及负荷增长, 线路上加装的断路器越来越多, 如果缺少重视对这类设备的雷击防护, 其雷击造成的绝缘击穿或误动事故必然难以避免。

3完善防雷措施建议

3.1积极开展防雷工作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需要通过多种形式, 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配网运检人员防雷工作培训。通过对雷电过电压有关概念、 防雷装置、设备设施防雷保护、配电网防雷最新技术及防雷装置检测技术等知识学习, 及时拓展工作人员防雷知识面, 强化从配网防雷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认识和转化, 提升对防雷工作重要性的理解, 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3.2加强对防雷效果的日常检测

防雷检测工作是农村配网防雷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农村配网防雷效果的关键。在运行中的变压器有时遭到雷击后, 变压器匝间绝缘击穿只是局部的损坏, 但还能勉强运行, 过一段时间后, 故障扩大, 被迫停运。这就是在雷雨时将变压器绝缘击穿, 而在良好天气中故障扩大后导致的事故, 往往容易给人造成错觉, 认为并非由于雷击损坏。因此应加强对于容易发生雷击故障或曾经发生重复故障的线路, 排查其是否存在避雷器老化、绝缘子残旧、接地电阻不合格等问题, 结合技术改造, 落实综合防雷措施。因此, 一方面需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 强化底线思维, 切实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另一方面需要规范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工作才能有效做好防雷工作。

3.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准防雷

改变与进步是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 要做好电力系统的安全防雷离不开先进、科学合理的防雷装置和技术的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分析农村地区雷闪密度、强度及雷电活动与河道、水体、山顶山脊相关性, 分析雷电活动规律, 筛选出防雷薄弱点, 针对薄弱点加强防雷措施, 既能提高了防雷的针对性、精准性, 也能提高运检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少投入, 提高防雷的效益。

3.4开展配网综合防雷策略研究

高层建筑综合防雷措施 篇2

1 高层建筑物结构简介

一般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物和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建筑物均为高层建筑;无论是住宅或公共建筑, 其总高度大于100米者, 均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物结构类型:一是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又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高层建筑物的内部设施:高层建筑物中给排水设备、电器设备、电话机房、有线广播、公用天线电视系统、闭路应用电视系统、呼应信号系统、公共信号显示装置、以及垂直交通 (如电梯) 等等设备。

2 雷电防护系统的基本思路

雷电防护系统的功能, 是保护生命财产免遭雷电灾害或减轻这种灾害的程度。实现雷电防护系统对地泄放的合理路径, 而不是任其随意地选择放电信道。雷电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直接雷的防护、等电位连接措施、屏蔽措施、规范的综合布线、感应雷击及雷电电磁脉冲 (LEMP) 的防护、完善合理的接地及地网六部分组成。采取隔离、箝压、分流、滤波、屏蔽、过电压 (流) 保护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 (流) 消除在设备之外。在雷电防护设计中, 既要防止直接雷击——依靠合理的外部防雷措施 (避雷针带、网) ;也要防止感应雷击———采取完善的综合防雷技术。全面规划、整体防御、综合治理、优化设计、多重保护、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 进行综合防护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尽量减少或避免雷击造成的灾害, 达到防灾减灾, 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3 防直击雷的设计

雷云对大地的电压低则几百万伏, 高则数千万伏甚至更高, 雷云对大地一次闪击时其瞬时功率很大, 所以它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到现在为止, 防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 把雷电流接收下来, 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把它送回大地。大多数情况下, 外部防雷装置附着于被保护建筑物上。其布置取决于被保护建筑、物的形状、所需的保护及所采用的几何设计方法。

3.1 接闪器的设计

防雷装置的设计通常采用滚球法 (适合于形状复杂的建筑群) 和网格法 (适用于平面的保护) 。在设计时, 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用途、高度、长宽比进行选择。

3.2 引下线的设计

引下线的设计时要注意的是:引下线尽可能短。并尽可能地利用建筑物内四个角的主筋作为引下线和垂直接地体。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高, 一定要注意防备雷电侧击。目前, 防止侧击雷的做法是, 在30m以上部位, 每隔三层, 沿建筑物四周敷设一道避雷带与各根引下线相焊接。避雷带可于安装在外墙抹灰层内, 或者直接利用结构钢筋时每隔适当的距离与楼板钢筋焊接, 因此, 这个避雷带实际上是均压环, 建筑物的外墙均压环 (或避雷带) 可利用结构圈粱中的纵向钢筋 (主筋) 。

3.3 接地装置的设计

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电阻率, 土壤的电阻率与土壤的含水量、土壤的温度、土壤的性质有关。干燥的土壤的电阻率达无穷大, 0~15%, 电阻率降低;15~75%时, 电阻率降低不明显;75%以上时电阻率增大。0℃以下和100℃以上时电阻率增大;混凝土的电阻率, 混凝土的电阻率与其湿度有关, 在其干燥时, 电阻率较大;当具有一定湿度时, 就成了较好的导电物质。可达100~200Ω混凝土的电阻率还与其温度成一定关系的反向作用, 即温度升高, 电阻率减小;温度降低, 电阻率增大。

4 内部防雷的设计

4.1 对高压雷电的第一级设防

对高压雷电的第一级设防, 其目的是把高压雷电脉冲的幅值降低, 其办法一是输电网金具接地法, 光缆高电压击穿空气, 并通过金具对地放电;二是相线与地线并联电容的方法, 架空电线引入的地方设保护电容器对感应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三是变压器隔离法, 其原理是当输入端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 变压器达到磁饱和, 失去变压器的功能。通过上述三种办法可将雷电高压脉冲幅值大大降低。

4.2 电源系统的保护

建筑物内电子设备使用的交流电源通常是由供电线路从户外交流电网引入的。当雷击于电网附近或直击于电网时, 能够在线路上产生过电压波, 这种过电压波沿线路传播进入户内, 通过交流电源系统侵入电子设备, 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

5 对重要用途房间和重设备做屏蔽保护

屏蔽技术是减少电磁干扰 (场形式) 的基本措施。因为利用金属屏蔽体吸收或反射的方法可衰减施加在设备上的电磁干扰和过电压能量。

对建筑物的屏蔽:常采用建筑物的钢筋, 金属构架, 金属门窗和地板等, 将其连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法拉第笼, 并与地网有可靠的连接, 形成初级屏蔽网。对设备的屏蔽:首先要调查了解被保护设备耐过电压的水平, 然后按雷电保护区进行多极保护。屏蔽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初级屏蔽网的衰减程度。其次取决于屏蔽层对入射电磁波的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程度。

6 做等电位连接

为了减小建筑物金属构件及设备之间或设备与设备之间由雷电流产生的电位差, 将各防雷区的金属和系统以及在一个防雷区内部的金属物和系统, 在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建立一个三维的连接网络, 即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在雷电防护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用S型或M型;还可以将两种型式 (S型和M型) 的优点组合在一起。

7 结语

进入21世纪,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对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的科学认识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需求。不断提高雷电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业务技术开发、服务能力, 在防护技术服务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 高层建筑物综合防雷也是促进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 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微电子等高科技产品也成为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同时雷电灾害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公害之一, 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心与关注。本文从防雷技术的角度, 结合高层建筑物和电子器件的特点, 对如何进行综合防雷设计、如何减少雷电灾害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雷电灾害,综合防护,设计

参考文献

[1]防雷工程设计.出版:南京气象学院.

高层建筑综合防雷措施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技术;施工措施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不同领域中。建筑领域也不例外。当前在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拥有多种电子设备进行系统控制的智能建筑越来越多,极大的提高建筑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智能建筑虽然具有众多优点,但其同时也因为采用了较多的微电子设备,而产生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防雷问题。我们都知道,微电子设备对于雷击较为敏感,极易受到损坏,一旦智能建筑受到雷击影响,电子设备系统瘫痪,就会给居民造成很大不便,甚至会带来财产损失。因此,加强智能建筑的综合防雷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1.雷击对智能建筑的危害

雷电是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击对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较为频繁,并且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为了避免雷击影响造成的损失,就必须明确分析雷击所造成危害主要涉及的范围,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实现良好的防雷效应。

在当前诸多的智能建筑中,雷击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针对建筑智能系统中的微电子设备而言的,微电子设备由于自身的特性,不但会受到雷电直击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二次效应对于其的影响更甚,远远大于直击所带来的危害。这是因为雷电具有强大的瞬间电流,能够改变地面建筑系统中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使其周围的金属物都瞬间拥有感应电压和电流,这对于电线线路和无线通讯等都具有很大的危害,甚至会将电子设备击穿、烧毁,给智能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而就目前电子技术而言,电子设备的自我防护能力还相对较差,尤其是一些敏感的电子设备,其所能承受的能量最多只达毫焦耳级,而雷击释放的能量达到数百兆焦耳,能量差别相当悬殊,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2.智能建筑综合防雷技术应用分析

2.1接闪功能

接闪功能指实现接闪功能所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接闪器的形式、耐流耐压能力、连续接闪效果、造价及接闪器与建筑物的美学‘统一性等。

2.2引下分流影响

引下分流影响是引下线对雷电分流效果的影响,引下线的粗细和数量直接影响分流效果。引下线多,每根引下线通过的雷电流就会变小,其感应范围就小,引下线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规范中的规定,同时应在建筑物的中间部位增加均压环,以减小引下线的电感电压降,这样不仅可以分流,而且可以降低反击电压。

2.3均衡电位

均衡电位指使建筑物内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一个相等的电位,即等电位。如果能使建筑物内的结构钢筋与各种金属物及金属管线都能连接成统一的导电体,形成一个类似封闭的金属笼,它是一个具有极小接地电阻和引下线阻抗、以等电位为主体的法拉第笼。这对防止智能建筑内大量的电子设备免受雷电电磁脉冲干扰亦有很大好处。

2.4接地

智能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不管是直击、串击、反击都会使电子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严重干扰。因此智能建筑防雷接地设计必须严密、可靠。智能建筑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2.5屏蔽

屏蔽措施可减少雷电电磁脉冲干扰的感应效应。屏蔽主要有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及电磁屏蔽等。雷电电涌是含有电场、磁场的高频电磁辐射干扰。电磁屏蔽指用一定厚度的导电材料做成屏蔽壳体,放在外界交变的电磁场中,由于进入导电媒介的交变电磁场将产生感应电流,消耗了能量,导致电磁场在介质中按指数规律衰减,而很难深入到壳体内部,从而有效地防护了电磁脉冲的能量传播。

2.6电涌保护

在建筑物的不同防雷区界面和所需的特定位置上设置电涌保护器是建筑物防电涌综合保护措施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措施。SPD的主要作用是当电涌来临动作后,钳压和泄流以及暂态均压。

3.智能建筑综合防雷施工措施及注意事项

3.1外部防雷

在智能建筑综合防雷技术的施工中,对于外部防雷来讲,需要注意的施工事项主要体现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这三方面。

首先,因为当前的智能建筑大多在屋面都安装有较多的设备,比如卫星接收器、天线、金属装饰架、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设备或装置中都含有较多的金属,因此在接闪器的施工中,若不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就极易引起屋面的避雷网产生连电反应,降低接闪器的防雷效果,必须采取措施将这些设备与防雷网做可靠连接。

其次在引下线的施工中,必须确保混凝土浇筑之前将所有内部钢筋做好电气连接工作,尤其是接地体的钢筋连接,这是进行引下线施工的基础,只有事先形成了良好的电气通道,才能保证引下线的柱头与各钢筋形成相连的防雷系统。

最后,接地装置是防雷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装置之一,是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减少对建筑的危害的主要装置。经过理论和实践证明,接地网结构较接地电阻更应受到重视。环形接地网就是把接地体沿建筑物周围围成一个闭合环。这样的接地网可以使界面以内的电场分布比较均匀,减少跨步电压对人的危害,也可减少室内在被雷击时,由于地面电位梯度大产生对设备高电压反击的危险。

3.2内部防雷

内部防雷主要包括了等电位联结、电磁干扰屏蔽和电涌保护这三方面。就具体的施工措施来讲,其注意事项分别如下所示:

首先,等电位联结的基本形式有S型星型网络、M型网型网络及SM型混合网。智能建筑内各种电气设备高低频信号并存,采用SM型混合等电位联结网络,在工程上更具有一般性、实用性。等电位联结在施工时把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物,如混凝土内的钢筋、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屏蔽层等统统用电气连接的方法连接起来,使整个建筑物空间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

其次,对于要求有屏蔽的系统在利用建筑物本身钢筋、金属框架等不能满足要求时,还要另外加设金属网或其他能满足屏蔽的措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增加线路屏蔽。因为雷电流具有陡度,通过引下线就在其周围产生强磁场和感应电场,导线若平行引下线敷设,引下线附近的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便会产生感应电压,所以在具体施工时尽可能使设备电缆不要与引下线平行敷设,如果不能避免,就需保持一定距离或采用屏蔽方法。

最后,电涌保护器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为了安全起见及使用和维护方便,电源系统的多级防雷原则上均选用并联型电源电涌保护器。但考虑到我国电网电压普遍不稳定、波动范围大的实际情况,在尽量选择残压较低的电源电涌保护器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电涌保护器有足够大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如果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偏低,则容易造成电涌保护器自毁。

4.结语

现代智能建筑防雷措施浅析 篇4

当今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在建筑领域表现的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大量兴建的智能楼宇。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测量、控制、电信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正日益广泛的应用于其中,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结合,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和超大规模集成化及新型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为信息时代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微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等致命弱点,一旦遭受雷击、浪涌过电压的冲击,轻则造成这些电子系统的运行中断,设备永久性损坏,重则造成其它相关系统的中断瘫痪,酿成不可估量的直接与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深远影响,对于金融、证券、医疗、保险、航空、航天、国防等国家重要机关尤其是这样,而且雷击侵害的程度已经越来越严重,发生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为此,我认为对雷电的防护,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实施的。1 设计指导思想

系统防雷保护的应用涉及很多行业,系统防雷重点描述的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设计原则。雷电防护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从系统论的角度上讲,系统结构愈合理,系统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才可以有机结合,相互之间的作用就愈协调,从而使整个系统在总体上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在系统防雷保护设计工作中,我们认为防雷设计工作主要的目的是将防雷设计工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客观实际条件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合理配置,使之溶为一体,确保系统的稳定工作,从而发挥出系统防护工作的最佳效果。2.系统防雷技术理念

直接雷击:雷电直接打在各种电力线数据线上,由此直接将雷电高压引入机房,直接破坏设备。雷电流波形为10/350us。由于直击雷脉宽较宽,雷电流较大,所以破坏力巨大,属于相对毁灭性破坏。直接雷击的防护是IEC1312标准规定的重点防范对象。

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的国家标准规定;与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智能大厦属于2类防护单位,应该执行直击雷(波型为10/350us)防护标准,建筑物内部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也必须承受10/350us 75kA的雷电流的冲击(IEC1312标准规定)。所以,在考虑机房系统防护时,必须首先考虑机房内10/350us 75kA的直接雷击防护。3.具体的防护方法

3.1 电源系统的防雷与过电压保护

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心机房的电力供给是由大楼的建筑物配电室引入的,电源高压端的防雷保护已由电力供电部门实施。因此,对于机房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我们采取以下的防雷保护方案:

大楼机房低压配电柜系统安装一级间隙放电防雷保护;

计算机专用配电回路设计安装防雷配电柜采取三级防雷保护(安装于 UPS输入端);

UPS电源输出端做一级过电压防雷保护;

终端设备电源输入端安装防雷箱进行末级电源防雷防护;见图-1

3.2 UPS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

从机房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一般机房均采用大型 UPS不间断电源设备为机房内的部分负载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运行方式,由于UPS是用于为机房内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可靠和高质量用电环境的唯一重要设备,并且是由市电供电输入机房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将电源系统防护的重点放在了对UPS不间断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端的保护上。

即防雷保护设计采取第一级火花间隙放电保护,在UPS电源输入端安装两级半导体过电压防雷保护,在三级雷击电流放电器间安装解耦器来协调各级间对雷电波或浪涌电压的有效吸收和释放。

在三级防雷保护中,第一级防护为粗保护,对直击雷进行防护,吸收约90%的大能量雷电流;第二级为中级保护,选用浪涌电压雷电放电器,即半导体放电器,对雷电流进一步吸收;第三级为细保护,同样采用浪涌电压放电器,将残余的雷电流基本吸收,通过地线泄入大地。

在第二级及第三级采用过电压保护器件,进行有效的吸收,在第二级将第一级变量解耦后的4000伏残压降至900伏,第三级将第二级变量解耦后的900伏残压限制在550伏以下,同时第三级还将起到吸收线路上的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的“通”“断”引起的浪涌电压及对相电压可能的误输入线电压的保护。3.3终端设备的电源防雷保护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心机房设备包括小型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为了确保设备万无一失,考虑从电源配电室至机房有一定距离,而感应雷害又无孔不入,同时因考虑到电网的浪涌可能带来对设备的冲击,我们在网络设备电源输入端安装电源防雷箱,实施对终端用电设备的精细防护。同样我们还将采用以上的防护原理对其它重要设备实施同样电源终端的防雷保护,以确保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核心部分的安全运行。3.4 通讯、网络系统的防雷与过电压保护

通讯系统防雷包括由户外引至户内的通讯线路,主要线路包括电话线、专线、微波通信线(馈线),3.5 电话线及专线的保护

这两部分线路由户外传输线路直接引入机房,与传真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等设备相连。通常这两部分线路是最易将过电压引入室内击坏通信设备的,是机房通讯设备防护的重点,因此在与这些进线相连接的设备处,均需安装防雷器。

一般来讲,网络设备安装集中,MODEM、SWITCH、ROUTER、HUB等设备均安装于19″标准机柜中,由于剩余空间位置较小,我们推荐选用组合式防雷器件,即每10对线1组,可插拔模块结构,可大大节省安装位置,同时也便于安装与更换。3.6 局域网线路的保护

虽然局域网线路通常均布在室内,但由于设备接口耐压很低,加上线路的屏蔽、布线距离、布线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感应雷击、浪涌过电压都可能通过网络线对设备连接端口造成破坏。考虑到网络带宽的现状及发展,防雷保安器的传输速率选用100M Bit/S,它可满足将来网络带宽不断升级的要求。3.7 卫星接收系统天馈线的防护

天馈线做为雷击电流的主通道,要特别注意防雷。应在馈线电缆进入机房时安装同轴天馈线保护器。对于卫星的N型粗缆接口应能截止频率3GHz功率700W,泄放电流20KA(8/20us)都可以安装在配线架上的主馈线与下跳线之间。3.8 接地系统

依据国家标准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规定,交流工作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均不应大于4W,根据IEC1024标准,机房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

但是由于某些计算机设备的工作状态差异不同,接地系统的共地很难实现时,我们建议应该采用等电位理论,达到瞬间等电位方式和常态独立接地方式(即机房接地系统与其它交流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进行软连接)。

目前大部分中心机房的市电供电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送入机房电源室,机房地线接地电阻应<1W,地线与大楼避雷系统接地网相连。中心机房应做等电位连接,安装均压等电位带。

均压等电位连接机房的各种地线间及地线与大楼结构的主钢筋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连接,即全部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当雷电引起地电位高压反击时,整个大楼及机房呈现系统等电位,防雷系统呈现工作状态,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关于均压等电位带的实施,我们建议在机房的主机房、电源室、其他机房的地板下铺设均压等电位地线带,以25mm×3mm的紫铜带,在各室内分别形成网型(M型)结构的均压等电位带,且作好此带的绝缘支撑,最终以星形(S型)形式与机房的直流逻辑地线接通,另外机房UPS供电系统电源插座及信号地均在最近的距离内与均压等电位带直线相连,避免因设备间电势差而使设备损害。

4.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借用IEC/TC-81的技术定义将系统防雷工作总结为:DBSE技术—即分流(Dividing)、均压(Bonding)、屏蔽(Shielding)、接地(Earthing)四项技术加之有效的防护设备的综合,如果从设计阶段开始体现这种综合系统的防护设计原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防护效果,见图-3。

设计中应从建筑物结构本身、电源防护(以UPS为重点)、弱电各系统(网络通讯、楼控、安防等)的器件保护、接地系统几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1]温伯银.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2 [2]梁华.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6 作者介绍:王顺巍生于1974.1男工程师

浅谈高层建筑物的外部防雷措施 篇5

高层建筑通常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其它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物有以下两个特点:高度高, 容易遭受直接雷击, 特别是当期高度超过100m时, 预计遭受的雷击次数与它的高度成正相关;高层建筑也是人员密集的场所, 建筑物内配置的设备多且复杂, 特别是广泛采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如电子计算机之类的电子设备, 这些设备的元器件集成度高, 耐冲击电压低、抗电磁脉冲干扰能力着, 一旦遭受损坏, 不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 而且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大。

2 建筑物的外部防雷

高层建筑的外部防雷主要是指防直击雷和防侧击雷, 其作用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遭受雷击, 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2.1 接闪器

接闪器是防直击雷接受雷电流的金属导体, 其形式有避雷网 (带) 、避雷针、金属屋面等。避雷网 (带) 应沿屋脊、屋角、屋檐、檐角、女儿墙等易受雷击部位敷设, 并按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同尺寸要求的网格 (表1) 。根据雷击建筑物部位的规律, 在建筑物设避雷针 (网、带) , 就能可靠吸强雷和弱雷。屋面避雷网 (带) 一般采用热镀锌的圆钢或扁钢及热镀锌件, 敷设应平正顺直、固定可靠, 搭焊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避雷网 (带) 在经过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处理, 避雷带在女儿墙敷设时, 一般敷设在女儿墙的中间, 当女儿墙宽度较大时, 应将避雷带移向女儿墙的外侧, 因为女儿墙的外沿易受雷击。并在阳角和楼面突出位置安装避雷短针。

2.1.1 在绝大部分高层建筑中楼面上都有安装避雷高针 (有些是起装饰作用的金属圆柱, 可以看成是一根避雷高针) 。

避雷针是防雷装置中接闪器的一种, 在防雷设计、审核、检测中经常需要计算它的保护半径, 以确定建 (构) 筑物是否在其保护范围内。《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2011年版) 中规定用滚球法来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滚球法是以hr (按一、二、三类防雷标准分别取30、45、60m) 为半径的一个球体, 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 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 (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金属物, 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 (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 , 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 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它是基于以下的雷闪数学模型 (电气-几何模型) :

式中:hr-雷闪的最后距离 (击距) , 也就是本文所提到的滚球半径 (m) ;I-与h r相对应的得到保护的最小雷电流幅值 (KA) , 即比该雷电流小的雷电流可能击到被保护空间。

在电气-几何模型中, 雷电先导的发展起初是不确定的, 直到先导头部电压足以击穿它与地面目标间的间隙时, 也即先导与地面目标的距离等于击距时, 才受到地面影响而开始定向。把公式hr=10×I0.65进行整理, 得出I= (hr/10) 1.54, 再把h r值代入, 得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hr=30m, I=5.4KA;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hr=45m, I=10.1KA;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hr=60m, I=15.8KA。当雷电流小于上述数值时, 雷闪有可能穿过接闪器击于被保护物上, 而等于或大于上述数值时, 雷闪将击于接闪器上。

根据滚球法的原理, 滚球法最少需要有两个支点:一个支点在防雷设施 (如避雷针上) , 另一个支点为地面, 其避雷针针高H选取独立避雷针的高度。当建筑物楼面采用避雷针、带、网联合保护时, 其中一个支点在避雷针上, 如果另一个支点选在避雷带某一点或者阳角避雷短针上 (注:可以理解为不等高双针保护) 即以楼面作为地面”, 避雷针针高H为避雷针的净高;若在建筑物天面没有两个承受滚球的支点, 则不能利用天面作为参考面, 其避雷针针高H为建筑物高度加上避雷针高度。

2.1.2 现代高层建筑中也有在屋面上利用金属栏杆做避雷网带) , 其材质主要采用钢管或不锈钢管。

属栏杆必须与引下线可靠连通。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 但应和屋面防雷网带) 相连;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 并与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由于高层建筑露天设备较多, 如冷却塔、卫星接收器、航空障碍灯、排烟口、广告牌及与这些设备相关的金属管道等, 因此屋面所有金属构件管道都应与避雷装置连接。这些设备与构筑物若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的, 应局部加设避雷针或避雷带。例如, 建筑屋顶上有一冷却塔, 需要防雷保护, 首先采用避雷网 (带) 保护屋面, 然后将屋面作为地面, 用滚球法确定避雷针的高度。

2.2 引下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避雷网 (带) 与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 使雷电流构成通路, 通常利用主体结构的柱主筋作暗装引下线。引下线的数量及布置直接影响分流效果。引下线数量多且间距较小时, 雷电流在局部区域分布也就较均匀, 引下线上电压降减小, 反击危险也相应减少。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 其间距不应大于规范的要求, 应尽可能增加引下线的数量, 适当减少引下线间距。由于高层建筑物引下线很长, 雷电流的电感应压降很大, 需要在每隔一定的高度处用均压环将各条引下线在同一高度连接起来, 并接到同一高度的屋内金属物体上, 以减小其间的电位差, 避免发生反击。均压环通常利用圈梁两主筋焊通成闭合回路。

2.3 接地装置

建筑直击雷防护应把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防雷设施中利用柱子和基础的主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具有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和有利于雷电流散流等优点。用建筑物桩基础和地下层建筑物中的金属结构物作为接地体, 这种接地体称为自然接地体, 是将地梁内的主筋和基础钢筋焊接起来, 并要把各段地梁的钢筋焊接成一个闭合环路, 使各个基础连成一个接地体, 而且要把各段地梁的钢筋形成一个很好的水平接地极, 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

2.4 高层建筑的接地装置大多以建筑物基础作接地极, 其优点是:

2.4.1 接地电阻低。

在混凝土基础内, 钢筋纵横交错, 彼此经焊接或绑扎后, 与导电性混凝土紧密接触, 使整个基础变成具有巨大表面积的等位散流面, 它有很高的稳定性与疏散电流的能力, 因而使接地电阻很低。若高层建筑的基础全部包在防水层内, 则可利用护坡桩作接地极, 实测数据表明, 每个护坡桩的接地电阻通常都在1Ω以下。

2.4.2 电位分布均匀, 均压效果好。

利用桩基及承台钢筋作接地极, 使整个建筑物地下如同敷设了均压网, 从而使地面电位分布均匀, 减少跨步电压对人的危害。

2.4.3 节约钢材, 减少投资。

利用基础作接地极的作法是:将作为引下线的钢筋与承台主筋焊接, 承台主筋与桩基主筋焊接, 非引下线位置的桩基钢筋与承台钢筋相互绑扎。这样的接地装置非常可靠。为了便于进出管线的接地, 还应在室外坪下0.8m处沿建筑物四周外沿预埋一些钢板或铁块, 或用40×4的镀锌扁钢围上一圈, 这些预埋件或扁钢应与作为引下线的钢筋焊接。

2.4.4 防侧击雷。

侧面雷击的保护一般不需专设接闪器, 是将窗框架、栏杆、表面装饰物等较大的金属物连到建筑物的钢构架或钢筋体上进行接地。其次, 金属门窗、栏杆等金属物利用均压环就近与防雷装置连接。通常以上, 将各层 (或隔几层) 圈梁内的周边主筋焊通, 成为均压环, 并与防雷引下线相连, 然后将金属门窗的框架、金属栏杆、表面装饰物等较大金属物与均压环连接, 达到防侧击雷的要求。幕墙结构应自上而下与建筑物结构的防雷装置可靠连接。当幕墙与屋面女儿墙平齐时, 其所有金属主构架必须与避雷带 (网) 进行可靠连接, 还必须与高层建筑的均压环进行可靠连接, 在幕墙底部亦应与防雷装置连接。在实际施工中, 往往忽略幕墙底部与防雷装置的连接, 应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GB50057-2010) .

论建筑物的防雷与接地防护的措施 篇6

1 建筑物的防雷与接地防护等级

雷击过程包括首次雷击、后续雷击和长时间雷击, 首次雷击的幅值最大, 后续雷击的陡度最大, 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六“雷电流”中的相关规定, 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 其首次雷击、后续雷击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根据我国对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天的地区统计强度概率公式为LgP=- (1/108) *I的统计计算所得的概率表如下:

按防护装置拦截效率E的计算公式E=1-NC/N确定其雷电防护等级:

1) 当E>0.98时定为A级;

2) 当0.90

3) 当0.80

4) 当E≤0.80时定为D级。

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 计算机机房可定为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建筑, 并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2 根据雷电的种类选择对应的防护措施

雷电主要有四种类型:直击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和球形雷。

直击雷是带电云层 (雷云) 与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之间发生的迅猛放电现象, 由此伴随而产生了电效应、热效应或机械力等一系列的破坏作用。它主要危害建筑物、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和人。直击雷的电压峰值通常可达几万伏甚至几百万伏, 电流峰值可达几万到几十万安培, 因为雷云所蕴藏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 (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微秒到几百微秒) 就释放出来所以破坏性很强。防避直击雷的主要依据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312_1~3《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电子设备雷击导则》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通常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金属物件作为接闪器, 将雷电流接收下来, 通过作引下线的金属导体导引至埋于大地起散流作用的接地装置再泄散入地。

感应雷是室内弱电设备的天敌。直击雷放电过程是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及发生闪击, 主要危害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因为瞬间闪电放电, 附近导体将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现象。感应雷的防护首先是电源防雷, 配电系统电源防雷应采用一体化防护。其次是信号系统防雷, 主要采用通讯避雷器防雷, 将通讯避雷器串联在通讯线路上。第三是等电位联接, 将机房内的主机金属外壳、UPS等进行电位连接, 同时做其他等电位联接。四是金属屏蔽及重复接地。

雷电侵入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人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在低压系统这类事故约占总雷害事故的70%。防止雷电侵入波主要是低压线路最好采用地下电缆供电, 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地。采用架空线供电时, 在进户外装设一组低压阀型避雷器或2~3mm的保护间隙并与绝缘子铁脚一起接地。接地装置可以与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并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30Ω。可安装阀型避雷器, 通过避雷器间隙恢复绝缘状态。

球形雷是雷雨季节偶发“火球”, 直径一般十到几十厘米, 甚至超过1米, 较为罕见。防避球形雷最好是雷雨天关闭门窗, 在烟囱、通风管道等空气流动处装上网眼不大于4平方厘米、粗约2到2.5mm的金属保护网, 然后作良好接地。

3 建筑物防雷的整体性与高层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系统雷电防护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防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首先应确认雷害侵入计算机系统的各种途径 (即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 , 在这个基础上, 依据系统防雷的科学理论,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 从而达到在雷电入侵时能够保障安全运行的目的。

建筑物防雷的整体性体现在:建筑物防雷设计和安装要对内部防雷装置和外部防雷装置做整体的统一的考虑。这是现代防雷设计观念转变的重要问题之一。建筑物外的整体观念是指对一个院落、一个小区以及附近的环境要做全面的防雷规划, 并不违反小区规划的要求:避雷针杆塔不小区的美观;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与建筑物的立面相配;低矮建筑物由高大建筑物或高大烟囱上的避雷装置所保护等。对接地装置也要综合统一考虑, 相距较近的建筑物共用接地体;地下管网用接地体的一部分;在一个大院或小区内为将来综合共用接地创造等电位连接的条件等。

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有三部分: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高层建筑物在防雷设计中, 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装置, 将幕墙竖向龙骨、横向龙骨和建筑物防雷网接通, 连成一个防雷整体, 把玻璃幕墙获得的巨大雷电能量, 通过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迅速地输送到地下, 保护建筑物免遭雷电破坏的作用。高层建筑顶部的女儿墙的盖板, 是人为地设立的良好导体, 它沿建筑物女儿墙的顶部分布, 其电场强度很大。雷电先驱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 是雷击率最大的部位。作为防止雷击的直击措施, 可将盖板设计成直接接受雷击的装置, 起到引雷作用的接闪器。其作用在于接受雷电流, 同时又安全地把雷电流与建筑物防雷网接通, 并导通入地达到避雷作用。高层建筑幕玻璃墙顶部的接闪器, 不能防止电流的侧面横向发展绕击作用。在30m以上的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部位, 每三层设置一圈均压环, 并和建筑物防雷网及玻璃幕墙自身的防雷体系接通。

摘要:雷电是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 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所以防雷保护问题是工程中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随着现代技术发展, 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正日趋显著。

关键词:雷电,建筑防雷,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乃远程.浅谈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设计[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

高层建筑综合防雷措施 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周界报警系统,雷电灾害,原因,防雷措施

自然现象雷电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为了减少和避免雷电造成的灾害, 周界报警系统在农村的一些重要场所普遍使用, 周界报警系统设备因雷击破坏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其后果会使整个周界报警系统运行失灵, 造成难以估计的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1 防雷设备现状

井冈山某新农村建设中心边界安装周界报警系统敷设感应式振动电缆长度为2.5 km, 沿线路设置5台信号处理器, 安装时未采取必要的防雷击、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及接地措施, 每次强雷暴天气过后, 监控系统因感应过大电压造成大量弱电设备损坏。该周界报警系统设计依据为:《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99D562)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3-19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368-2001) 》。

2 设计指导思想

近年来, 雷灾起因多是雷击电磁脉冲 (LEMP) 造成的, 它无孔不入, 波及范围大, 微电子设备越先进、耗能越少、越灵敏, 则LEMP的危害范围越大。现在信息系统的防雷涉及的科技知识要复杂得多, 特别是高频电子学方面。因此, 对防雷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求更高的技术, 也要求更新的防雷观念, 要将现有的一维或二维的防雷措施转向三维空间防御。就周界报警系统而言, 其设计首先要满足国家标准规范、技术标准。在进行周界报警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建筑对防雷的要求、各个建筑自身的特点及当地雷电发生的频率。所选用的周界报警系统安全性要高, 技术要先进, 经济性要强, 要在确保防雷电效果的同时将成本降至最低[1,2]。

3 信息系统易受雷击的原因

3.1 直击雷

直击雷蕴含能量大、破坏力强, 一般直接作用在边界铁丝网上。直击电压峰值可达5 000 k V, 雷电流产生强大的电磁波, 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极高的脉冲电压。

3.2 雷电波侵入

远处的雷电击中低压供电线路或因电磁感应产生的极高电压, 由电源线路、控制信号线传至信号发生器, 造成控制设备损坏[3,4]。

3.3 感应雷

云层之间的频繁放电产生强大的电磁波, 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极高的脉冲电压, 峰值可达50 k V。该种情况最为普遍, 设备损坏大都是由感应雷以及静电感应, 产生瞬变电荷的反击而造成的。

3.4 开关过电压

供电系统中的电感性和电容性负载开启或断开、地极短路、电源线路短路等, 都能在电源线路上产生高压脉冲, 其脉冲电压可达线电压的3.5倍, 从而损坏设备, 破坏效果与雷击类似。

3.5 接地技术处理不当, 引起地电位的反击

由于闪电或静电释放引起的通电瞬变, 通过以上几种途径侵入到网络监控系统中, 而网络监控系统对浪涌或雷电磁脉冲特别敏感, 仅十几伏的电压就可将其损坏。

4 防雷措施

4.1 直击雷防护措施

室外露天边界铁丝网有遭受直击雷的可能, 对固定在铁丝网上感应式振动电缆、信号处理器, 在铁丝网固定支撑杆上端应每隔10~15 m设置1根避雷线支撑杆, 在支撑杆上端敷设架空避雷线, 对振动电缆、信号处理器进行防直击保护。

4.2 线路引入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在信号处理器的控制信号线和电源线上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 利用其非线性效应, 将线路上过高的脉冲电压滤除, 保护设备不被过电压破坏。根据需要进行组合, 形成完整的防雷保护器。

4.3 周界报警系统设备防雷电波侵入

由于周界报警系统设备的耐雷水平较低, 沿线 (电源线、信号线) 侵入的雷电波极易产生危害, 致使设备损坏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电涌保护器 (SPD) 是一种具有非线性特点, 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引导电涌电流的防护器具。依据电磁兼容原理、防雷分区概念、SPD之间能量配合及设备的技术参数。因此, 在分析雷电侵入的途径之后, 用SPD对电源线路、信号控制线进行分级保护设备的安全。

4.4 低压电源系统防雷电波侵入

雷电极易在低压架空电源线上产生雷电波侵入低压用电设备, 致使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可在新农村建设中心监控机房低压总配电柜处安装1组雷电通流量为80 k A的电涌保护器电源线路进行防雷电波侵入第1级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心监控机房低压分配电柜处安装1组雷电通流量为40 k A的电涌保护器作为第2级防护对电源线路进行防雷电波侵入第2级保护;在5台信号处理器配电处各安装1组雷电通流量为20 k A的电涌保护器对电源线路进行防雷电波侵入第3级保护, 所有避雷器必须进行可靠接地。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与电压限制型电涌保护器的线路长度一般应大于10 m, 限压型电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应大于5 m, 不满足要求的应安装退耦装置。各级电涌保护器连接线的长度 (即连接过电流保护装置和电涌保护器及电涌保护器接地线的总长度) 宜小于0.5 m, 电涌保护器连接线应连接紧固、不应有小于90°的弯曲及环形圈[5,6]。

4.5 控制信号线系统防雷电波侵入

在每台信号处理器的每对信号线输出输入端各安装1组信号电涌保护器对信号线路进行防雷电波侵入保护, 所有电涌保护器必须进行可靠接地。

4.6 接地网制作

每隔100 m安装架空避雷线防直击雷冲击接地电阻 (≤10Ω) 接地网1组 (共计20组) ;在每台信号处理器处各安装1组冲击接地电阻 (≤4Ω) 防雷接地网。信号处理器接地网垂直接地极采用防腐离子接地极、水平接地母线采用热镀锌扁钢制作;避雷线防直击雷垂直接地网采用规格为角钢 (50 mm×50 mm×5 mm) 作接地极, 水平接地母线采用镀锌扁钢制作, 并采用高效防腐降阻剂进行防腐降阻, 以确保接地网高效稳定。

参考文献

[1]韦赛人, 李肖平, 文秀, 等.浅谈如何利用“雷电防护区”对气象信息系统进行雷电防护[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1, 32 (Z2) :257-258.

[2]秦焱.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干扰及其防护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1 (3) :28-29.

[3]魏帅, 王笑秋.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探析[J].黑龙江气象, 2011, 28 (2) :40-41.

[4]张宇飞, 伍瑞林, 谭惠芬.信息系统机房防雷的几个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7) :34-35.

[5]李雷茹, 仇丽凤.建筑智能信息系统防雷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8) :37.

上一篇:深化改革建议下一篇:红花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