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生病四篇

2024-07-29

正确对待孩子生病 篇1

1. 观念上的误区。

一些家长认为,英语到了初中才是主课,小学英语随便学学就行了。其实大错特错。我曾经在中学教学,体会很深刻,初一学习的内容基本在小学四年里都学习过。初中教师在教学上步伐相当快,对于一些生单词不会再那么一一细细教授,是有选择性的。小学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很快吸收,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扩展。而小学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班级中就很容易掉队,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2. 在学习方法上的误区。

小学英语作业通常是听录音和朗读。有的孩子虽然听录音,而且天天听,有时甚至磁带从头听到尾,但是收获却是零。原因在于学生听的时候心不在焉,一边放磁带,一边却在做其它的事。听英语的时候讲求五个到,即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更何况英语是一门外语,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想看就能看到,想听就能听到的。而磁带和课文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材料,因此,听磁带时更需要专心。

现在的学生有很多先进的学习工具,如e百分、好记星、学习机、电子词典、复读机等。但不是工具越先进,英语就可以学得越好。若不会很好地利用工具,买了也等于浪费。我建议家长要慎重选择,买了也要很好地研究它的使用。我们认为教学磁带才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而且,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放,使用暂停键,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控制。

3. 分数误区,家长期望值过高。

家长要关心和了解孩子的情况,做到正确估计、正确要求,切勿望子成龙、过高要求。要知道,过高的指标和期望,是孩子努力了也达不到的,只能造成孩子一次次失败和一次比一次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自卑心理,不用多久,可能就会“破罐子破摔”。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合理,情况就会不一样。另外,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分数和考级,做到“重过程,轻结果”。即,更看重的是孩子高兴地去学校学英语,能与其他同学一道说说做做,不要总是追问得多少分,什么时候考试。事实上,正确的少儿英语教学,应当主要是让孩子们“展示”,而不是“考试”,是乐趣而不是压力。至于“考级”也是如此,考查的是学生整体把握语言、特别是听与说的能力,考查他会了多少,这是一种业余学习,更不要给孩子以不必要的压力。再次,要“竖比”,看进步,不要总同“尖子生”比。

二、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学

1. 积极支持并帮助孩子配合教师准备教具、制作学具。

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态度。如,老师要求孩子收集动物玩具、水果、图片等时,家长都要热心支持。又如,在孩子学习有关“方位”等词或句子时,家长若和孩子一起制作学具,学习效果会更有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准备这些教具、学具的过程中,就是在积极地投入学习,就是在进行着有效的学习和复习。

2. 鼓励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如在家庭物品上贴标签,到社区、公园、游乐场、商店等,学习、复习有关生活场景的字、词、句、对话等,家长还可以结合课内学习,在节日、生日时,鼓励孩子向亲友们送贺卡、邀请信,特别是同孩子一起设计、制作贺卡和信,主动同外宾交谈等,不但加强亲子或朋友之间的感情,更是一种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 珍惜孩子得到的小奖品、小制作等。

把孩子在班上得到的小红花、彩旗等展示在他们的“学习角”里;把他们的奖状、奖品陈列出来,适当地请亲友们参观,将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家长还可以许诺,在孩子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小奖品”后,再给一次诸如玩具之类的“大奖”,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4. 学校换老师时,要及时配合做孩子的工作。

孩子对于先教他们的老师容易先入为主地格外喜欢和支持,他们较难接受后面接替的老师,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更换的缘由,特别是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应当赶快去适应,不必太在意,等等,及时地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它。如果听之任之,就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绪。

5. 向孩子学习,拜他为师,也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真学习的程度。

同爸爸妈妈一道学,教爷爷奶奶学英语,都会使孩子高兴,但是,家长要安排好时间,最好每天一刻钟,坚持下来,以表示认真和诚意才好。实践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能使其增强记忆效果,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反之,呆板、枯燥、紧张的学习,只能抑制思维活动,降低学习效果。上述的一些方法,都是为了帮助家长在课外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孩子喜欢学英语。可以说要想让孩子学得好,首先要让孩子“爱学”、“乐学”,这是现代教育所一再强调的。

6.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家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让他们多学到一些知识或得到好的分数重要得多。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以下学习习惯:

(1)认真听、耐心听。即,先用心静听录音后才说,听准了、听会了,才跟着学说,不要急于说,防止刚刚开始听就急着跟着说,这样做会产生只会跟着说或离开老师的带读就不会说的问题,还会因听不准而说不准。这不利于学生提高听力,也不利于独立说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大声说,不害羞。家长要不断鼓励孩子勇于大声地朗读、对话、答问,以利于清楚地表达自己,也利于他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还有利于培养其大胆、开朗、自信的良好个性。

(3)多举手、多练习。要鼓励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以及做“情境表演”等,这样做,既能增加课堂上练习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及时的、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4)大胆地联系实际做动作。上面提到,人们的语音语言和身体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做动作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语言、表达语言,也有助于记忆。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去“发现”图画中的新人新物,大胆地创编动作和对话,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发现中学”、“在笑中学”。这样的学习对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完善孩子的个性,都是很有益的。

正确对待孩子生病 篇2

首先,要持客观的态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孩子生病和不生病都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身体素质好,平常又注意卫生的弦子也难免得病。因此,孩子生病时,父母应客观对待,不要埋怨任何人,更不要埋怨孩子本人。不应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的紧张、忧虑、急躁等不良情绪,都会感染孩子,给他增加紧张、害怕的心理压力。

其次,要正确地投医。一般来说,在没有足够理由时,不应随便改换医生。假如孩子的病经许多医生看过,且诊断意见又不一致,那就要权衡一下,选择一位医生就诊。看病如同打仗,总得听一人指挥。那种以为找越多医生看病就越好的做法,只能延误治病时问,甚至不能对症治疗。同时,给孩子吃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有位母亲,看见孩子发烧不退,“一急,把医生开的两天安乃近,一天就让孩子吃完了,使孩子出现严重药物反应。

再次,要科学地护理。有些父母只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三七=十一,剥夺他的玩耍机会,强迫卧床,或给孩子添衣加被,关门关窗。这样做,往往是事与愿违。孩子生病,食量减少是正常的,这时父母不要强求孩子进食,也不要以为只要有营养,就什么都给他吃。完践证明,治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饮食不当,既增加孩子身体的负担,又有可能降低药物疗效,甚至会产生其他疾病。

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篇3

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幼儿园 孟艳

小吃店里突然传来严厉的斥责声:“叫你不要拿,你非要拿,你拿起来甩什么呀?你看,油渍都甩到妈妈衣服和皮包上了,你甩什么呀?”原来是一位年轻妈妈在批评女儿不该拿着青菜串甩上面的汤汁,把油渍溅到自己的衣服和皮包上。年轻妈妈一边拿着餐巾纸擦拭着自己的皮包,一边高声地训斥女儿。小女孩看起来有六七岁,看着妈妈愤怒的样子,她缩着脖子,用怯怯的眼神望着妈妈。年轻妈妈的高声调吸引了周围的目光,见有人在看自己。年轻妈妈的声调更高了:“叫你不要拿,你非要拿,你拿起来干嘛非要甩一下,把油渍溅到妈妈身上了,如果溅到别人身上,怎么办?”小女孩脸上的表情有些难堪,见妈妈还没有停止责备的意思,干脆低下了头。年轻妈妈的气还没有消,继续责备着,小女孩的头越来越低,脸几乎挨着盘子了。这时有人说:“孩子知道错了。”又有人说:“孩子都要哭了。”小女孩大概是听到旁人的议论,真的哭了起来。听到周围人的劝说,妈妈看了小女孩一眼,改变了态度:“妈妈知道你是想帮妈妈拿东西吃的,对不起,妈妈不该大声吼你。”小女孩听到这话,低着头双肩一耸一耸的,哭得更厉害了,妈妈只好在汤锅里拿了根蘑菇串哄小女孩:“来吃点蘑菇,”见小女孩不理睬,妈妈又说:“妈妈向你道歉,如果你吃了就是原谅我了,如果你不吃,我们就回家。”小女孩把头抬了起来,只是仍然不理睬妈妈,妈妈把蘑菇串放在小女孩的盘子里,用纸巾擦了擦小女孩脸上的眼泪,一边向小女孩道歉一边又去汤锅里拿别的小吃继续哄小女孩。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打碎的盘子、画污的墙壁、乱糟糟的房间,作为家长,当我们面对这些状况时,第一反应大多是生气,第一表现大多是发脾气、训斥。孩子犯错时,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暂时被大人的气焰给镇住了,但过不了多久,孩子又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孩子“犯错”,其实,不过是我们认为那是“错”罢了,而那个“错”背后一定有很多可以理解的缘由。案例中的女儿抢着帮妈妈拿青菜串,发现青菜串上有很多汤汁,就想把汤汁甩掉,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如果一定要说这是孩子犯的错,那也是孩子无意中“犯错”。案例中的妈妈,只着眼于孩子外显的“过失”,只看到了被溅上油渍的衣服和皮包,而没有探究孩子行为的缘由。孩子显然不知道用力过大会把油渍甩到四周,妈妈可以在孩子去拿青菜串的时候告诉孩子怎样把汤汁滤去,比如,可以请妈妈用筷子刮一下,可以在锅沿上靠一靠,当孩子做完之后,还可以对孩子帮妈妈做事的行为表示感谢,那么这个看似的“错误”就会变成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同时也体现出孩子对父母爱的表达。

正确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三大方法 篇4

最近接到一位家长的咨询,说自己的孩子叛逆性很强,以前在小学时,还听自己的话,可上初一就经常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有时与我对着干,感到无可奈何,以前小的时候,还可以打他,要求他听我的,可现在孩子年龄大,个子大,脾气也大,我都是不敢训导他,我讲得话,他有时不听,怎样来缓解他的叛逆情绪?

卓卷曹老师回复:叛逆性是随着年龄 性格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所以家长要认真观察孩子所产生的变化,毕竟家长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谁能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当然只有孩子的父母,特别是妈妈。

(一)年龄因素。在小学时,孩子的个性不强,但进入小学五六年级后,逐渐进入青春期,那孩子的独立性就更加了,当父母的观念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他会产生排斥心理,拒绝接收外来的强加的做法,如对老师的强加要求产生抵抗。

(二)性格问题。性格是人的重要标志,性格有外向性和内向性,外向的性格容易把自己的心理反映及时表现出去,所以不会轻易形成“心理聚集”,也就是叛逆性强度比内向性的孩子要低。可内向的孩子不轻易把心理活动表现出去,所以很容易集中在一起,爆发起来就是不得了,对家人的表现就是一顿打骂。内向的人很难接受新观点,相对比较保守,也不会对外来的事物有浓厚兴趣。

(三)环境因素。环境是产生和激发叛逆心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就不会激发孩子的叛逆性,孩子与父母沟通没障碍,就没问题。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和压抑,那孩子的叛逆心理逐渐在加大。如何缓解孩子的叛逆心理呢?

(一)相互理解。“理解万岁”,这句话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十分重要,但能做到相互理解,是需要用心的事情。

(二)家庭关系和谐。家庭关系很重要,如果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那孩子肯定会叛逆,并且与父母对着干,具体把关系弄和谐点,主要是看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毕竟初中生不一样,人大[微博]了,就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这个需要父母理解,千万不能把孩子当成小学生一样,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反而让孩子无所事事,毫无上进心。

上一篇:致命的斑点下一篇:高校本科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