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写意花鸟画七篇

2024-05-05

水墨写意花鸟画 篇1

明朝建朝以来, 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使得生产力提高、社会秩序安定, 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 俗话说: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的文化、艺术并不一定成正比。明代初期的画坛状况正是如此。由于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 从而相继采取种种措施, 实行思想禁锢, 运用各种手段以将大权独揽。作为封建专制的辅助, 艺术为政教服务成为社会的必然。皇帝把自己的审美趣味作为绘画准则, 画家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千方百计的迎合统治者的意愿, 因为他们稍不留神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明初画家自由发展的空间可想而知。艺术家的创作受到如此的限制和摧残, 艺术成就不高也就成为现实。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中, 花鸟画的创造受到限制, 一度沿袭宋代院体工笔重彩的作风。继承前代宫廷绘画特色、歌功颂德、没有突破成了明初花鸟画的基本形式。这不能不说与统治者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一状况终于在宣宗朱瞻基时得到了改善, 甚至改变了花鸟画在以后的发展方向。

朱瞻基的写意花鸟画及对写意思潮的影响

朱瞻基:仁宗长子, 建元宣德, 庙号宣宗, 自号长春真人。工画人物、花果、翎毛、草虫, 亦善书。

由于朱瞻基的特殊地位, 很多关于他的资料和书籍中只关注他在政治上的业绩, 而忽略了他在绘画上的成就。

《明画录》卷一中记载:“宣朝留神词翰, 尤工绘事, 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并佳, 天纵异能, 随意所至, 皆非人力能及。……”

《图绘宝鉴》卷六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宣朝御笔, 有山水, 有人物, 有花果翎毛, 有草虫, 上有年月及赐臣名。实用不一, ……”可见其常常拿作品来赐予臣子, 就不难看出其对绘画的钟爱。

朱瞻基的花鸟画虽然属于宫廷花鸟, 但却突破了宫廷花鸟的刻板和一味的模仿, 他的花鸟画, 画面生动活泼、清新自然而朴实, 注重“思想”的传达, 具有“写意”花鸟画的特色。所以才能有“天纵异能, 随意所至, 皆非人力能及。”的说法。

“自然”是宣宗皇帝的写意花鸟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一特色, 在《图绘宝鉴》卷六中云:“……臣仰惟宣朝临御, 当重熙累洽, 四海无虞, 万几之暇, 留神词翰, 于图画之作, 随意所至, 尤极精妙。盖圣能天纵, 一出自然, 若化工之于万物, 因物赋形, 不待娇柔, 而各逐生成也。……”就是说, 在他看来, 绘画最重要的是“随意、自然而不娇柔”。

生性喜欢大自然的朱瞻基, 对于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充满了感情, 他时常以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敏感, 来传达着自然界的美妙。常常以诗歌来抒发他内心的情感:“偶尔西池上, 悠然坐对山。意将流水净, 心于白云闲。” (《御制集》卷四十, 《池上杂》之四) (1) 这首诗朴实自然、轻松流畅, 真切地写出了这位太平天子闲云野鹤般的心境。

朱瞻基这种清新自然、真切生动的风格同样表现在他的绘画之中, 他的花鸟画, 往往意由笔出, 少了宫廷绘画中的雍容华贵, 多了一份生活中的朴实亲切。据说, 朱瞻基还是第一位“画鼠能手” (2) 呢。在前代, 老鼠的形象往往被人们看作是难登大雅之堂, 而从未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朱瞻基时, 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形象, 却在他的画中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如在他的《苦瓜鼠图卷》中, 描绘出一只小鼠蹲于石上, 苦瓜藤条沿大石旁的竹枝攀绕而上, 随意散落, 枝叶丰茂, 苦瓜成熟肥厚, 悬挂于藤条上。小鼠回头注视着苦瓜, 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在他的笔下, 小老鼠的乖巧可爱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整幅作品布局紧凑, 虚实结合, 生动自然。用水墨粗笔点染瓜叶, 淡墨虚笔写出藤条, 小鼠的背部用干笔皴擦而成, 身下的杂草用浓墨扫出, 是一幅典型的写意小品, 代表了宣宗朱瞻基写意花鸟画的特色。

宣宗朱瞻基的写意花鸟画多取材于生活, 把朴素的题材, 经过自身的情感加工, 最后呈现在画面中, 追求笔墨的表现力, 他的写意花鸟画总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影响了明初院体写意花鸟的发展, 也促进了明代写意思潮的初现。

由于皇帝的特殊身份, 他的绘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明初花鸟画的发展。《明画录》卷一中有这样的记载:“宣朝留神词翰, 尤工绘事, 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并佳。天纵异能, 随意所至, 皆非人力能及。”可见他重视主体的所见所想, 懂得绘画应该“随意而至”的道理, 由此可见, 他对画家自由表达思想, 自然要宽容的多了。正是由于宣宗时期绘画界一度气氛宽松, 画家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宣宗本人更雅好诗文书画, 绘画能够不落俗套、自成风貌。这样一来, 绘画得到最高权威的支持, 思想垄断得以缓解, 自然会有很大的发展, 况且宣宗皇帝尤好花鸟, 在他的支持与倡导之下, 才使得明代院体花鸟日趋昌盛, 林良脱尘出新, 花鸟画也因此开始了它的写意历程。

摘要:任何艺术形式的变革和创新, 都离不开当时所处的社会条件, 更无法逃离它所处的特定时代、思想和重要人物对它的影响。众所周知, 花鸟画经过元代的发展, 到明代风格逐渐趋于简淡, 并且逐步走向写意, 一般认为, 院画家林良是明初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然而, 还有一位重要人物的影响却为人们所忽视, 那就是宣宗皇帝朱瞻基。正是在他的支持与倡导之下, 才使得明代院体花鸟日趋昌盛, 林良脱尘出新, 花鸟画也因此开始了它的写意历程。

关键词:朱瞻基,宫廷花鸟画,写意思潮,初现

注释

1[1]《宫廷诗人朱瞻基的作品及其艺术成就》 (赵中男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月)

水墨写意花鸟画 篇2

关键词:花鸟画,写意,大写意

写意花鸟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其风格、艺术规律是中华民族哲学、美学、文化观念之精华, 是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独一无二的瑰宝。中国写意花鸟画使用的工具、纸张、颜料以及师承、技法、民族独特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作品面貌等都与西方的写实意识有着实质性区别, 它偏重于内在精神修养、精神气韵、意境情趣的艺术传统。

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 生活用具, 彩陶及青铜器上的动植物纹样、禽兽图案、花鸟鱼虫纹饰等都是中国花鸟画原始的初级的造型表现形式, 对后来的写意花鸟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近代出土的墓穴砖壁画像上的花、鸟、兽它们多是以线为主并具有抽象的意思。

以后的历朝历代, 花鸟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继涌现出大批的著名画家, 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花鸟画有着明显的写意味道, 史书记载, 唐代王洽“泼墨成型”, 王维“水墨渲淡, 笔意清润”“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重视境界的表现。五代的徐熙重神韵, 重精神表现, 是写意花鸟画的先驱。宋代写意花鸟画已成为独立画种。苏轼、梁楷诗画抒情, 变形夸张, 文人学士墨戏情味盛行, 写意花鸟画已空前繁盛。元代花鸟画已不求形似, 聊写胸中之逸气。明代花鸟画别开生面, “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得意”“得神者佳”。徐渭不求工而见工于笔墨之外, 开创了大写意画派。清代的写意花鸟画更进一步发展, 借古开今, 笔墨当随时代。八大、石涛、吴昌硕任伯年等大家辈出, 影响后辈。近代的写意花鸟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齐白石、潘天寿“似与不似之间”宁霸勿俗之主张影响很大, 独树一帜。纵观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历史, 是不断革新与发展的历史, 是大师辈出、佳作丰硕的历史, 后人应继承学习先贤们的优秀传统, 勇于发扬创新, 把写意花鸟画推向更高境界。

写意花鸟画自宋代形成独立画种, 就以其极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与完善。所谓写意, 作画必立意在先, 做到胸有成竹, 绘事后素。齐白石曾经说过:“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追求意境之美。”主要在“意”的表现上, 即写其大意也, 着重表现物象的“形之大意”, 进而表现物象之生命活力, 使其“气韵生动”。画家作画同时, 借作品抒发自己感情以自我慰藉, 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情和认识, 寄托自己思想情意。

近年来, 写意花鸟画的画家们, 按照自己对写意花鸟画的不同认识与理解, 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探索, 这是很可贵的积极的推动写意花鸟画发展的动力。由于画家们的不懈努力, 相继出现了

能领悟其作品的艺术神韵, 学到他的艺术真髓。更重要的是明白和理解潘公凯先生所提出的问题:“如何评价传统、对待传统、研究传统, 有选择、有批判继承传统, 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 只有明白理解了, 我们才能够自由选择、自由借鉴、自由发挥, 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建中国画的价值标准, 重新构建中国画新的语言、新的图式、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漆澜.张长虹.万新华.吴门风规[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面貌各异的新的写意花鸟画作品, 这些花鸟画作品以其不同的形式和角度多方面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产生了和正在产生这积极的正面影响。从古至今, 新是永远的、永恒的, 新是写意花鸟画及其艺术的前进动力, 实际上这些五彩缤纷的作品正是其发展的产物, 归纳为一个“新”字。如果久的写意花鸟画是指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 那么新的文人花鸟画就是从旧的文人花鸟画发展而来的产物。在古代文人画家最基本的应首先是文人, 具备文学哲学思想、文学哲学知识、文学哲学思维和意识, 然后才是画家。新文人写意花鸟画, 正是20世纪新的文化革命, 从根本上打破了这个传统的创作基础, 从形式乃至内容上都在变新, 这就是新的力量, 是创的杰作。

写意, 大写意, 非常大写意。写意花鸟画之花四野遍开, 特别是非常大写意或称超级大写意更是异军突起、标新立异。2004年鲁慕迅、赵贵德、贾平西、齐新民等八位写意花鸟画家举办“八人探索交流展”后改为“新写意花鸟画展”, 这是一次探索性展览, 影响面较广, 也引起部分争论, 这是个尚好的苗头, 唯其思路与方向足以令观众称道, 其中有几幅大写意作品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

大写意、非常大写意, 以出奇以非取胜, 如“新写意花鸟画展”中周韶华的《君子品格》, 齐新民的《翱翔长空》, 鲁慕迅的《秋气》等, “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中贾浩义的《奔马》, 冯今松的《竞艳》, 姜宝林的《秋风》等作品, 以反风靡中国画坛几百年的阴柔纤细之风所谓的传统模式, 大胆地泼墨挥毫独创大写意花鸟画之风, 其作品是磅礴大气令人振奋的艺术。

明清以来, 南方部分文人以本身的虚娇之气, 只提倡静、净气与书卷气, 而对阳刚之气、磅礴大气、雄强之气和浑厚之气斥之为俗气、匠气、纵横习气, 于是很多画家的个性遭到压抑, 多种风格被遏制, 这对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和推陈出新起到了负面影响。再看现代数位走在写意花鸟画前列的非常大写意的名家们的画, 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的, 他们画的是感觉, 所谓“写意”就是画感觉, “大写意”就是画大感觉。泼墨大写意即感觉越鲜明越强烈, 画出来的画就越朦胧越糊涂, 这就是“舍形而悦影”, “画中之画非画也, 乃力也、气也、势也, 足以令人振奋, 壮人胆魄”。

但凡大师, 无一不不断的变, 不断的创新。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毕加索风格的不停地变换, 老甲的新的想法等, 都是因为他们心中不停的考虑出一个又一个样式, 反反复复无穷无尽。正如《人物志》中所说:“圣贤之所美, 莫美于聪明……观其聪明, 而所达之才可知也”。纵观古今画家, 停留在一点上的多, 而上述大家独不肯罢休, 他们无时不变, 无时不创, 无时不新, 直至艺术生命之终结。愿我们博大精深的写意花鸟画艺术在他们不懈耕耘中, 不断发展。

2006年

[2][3]陈传席.弘仁[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江宏.历史和历史的规律.朵云[J]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 (1) 18.

作者简介:

探求写意花鸟画新路 篇3

刘世骏重视传统,重视中国画在承继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他认为中国画发展到今天,走的路越来越宽。适应时代的变革和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以及借鉴外来绘画经验,使中国画的样式、技巧随之发生变化是必然的趋势。但变来变去,它的基本精神不应该变,应该保持和发扬中国画的基本特色,使它永远姓“中”而不被人同化。要做到这一点,他的体会是要在哲学思想和表现技巧两个面吃透传统。他一方面广为关注中国画丰富的遗产:另一方面集中精力钻研对自己的气质、性格相近的那些传统艺术家的作品。50岁时,已经在中国画创作上有些经验,但仍然遵从有成就的老画家崔子范先生的指点,继续临画五年。在临摹中他深入体味传统大师创作的奥秘。后来他回忆这段历程时说:“这五年的功夫没白下,大获裨益。”在这深入传统的过程中领悟到子范先生给他指出的另一真理: “善‘吃’的一般能‘出’来”。因为吃透了,悟到的东西越多,掌握的自由也就愈多。

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墨守成规。相反,不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出发去构思、去创作,一味按古人制定的法则和积累的经验依样画葫芦,也一定不会有所成就。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刘世骏发现“有作为的古人并不保守。他们是传统的继承者,又是传统的创造者,他们广采博取承继了传统, 同时又丰富了传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他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段之后,也苦苦思索,如何画出自己的个性,走出自己的路。他发现自己偏爱李复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崔子范等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个性强、厚重、气势大,对他有特别的吸引力。于是他决定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探索重笔、重墨和重色彩的可能性。他为自己起了个斋号,戏称“三重斋”。

传统的文入画的主流重笔墨轻色彩,有其哲学、美学以及艺术实践诸多方面的原因。文人画在充分发挥笔墨效能表达思想感情方面,在世界画坛中也占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位置。时至今日,文人画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必然要考虑时代变化、人们审美趣味变革和作品展示环境等因素,在造型结构和色彩上有所变革。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变革之路无限宽广,可以走继续发挥笔墨优势的路,在较为单纯的墨色中追求丰富和变化,也可以在加强笔墨重度、力度的同时,通过色彩的亮度和鲜艳度,求得新的突破。在这方面,外国现代艺术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得到某些启发。刘世骏的重笔、重墨和重色,走的是后一条路。在这里,他要解决的课题是如何把文人画主流传统中的笔墨情趣、格调,有机地融合在厚重的审美追求之中。因为文入画中一波三折的线和淡雅的墨趣与厚重的审美趋向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当代一些艺术家的探索,在厚重的气势方面有发别人未发之力而使人刮目相看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教训可资借镜,那就是稍不小心,易为气势而失去传统笔墨之神韵。这就是说,画面的厚重、气势与笔墨趣味要做到水乳交融,并非易事。刘世骏懂得这个道理。多年来他做的努力也在于解决这些课题。在画的布局上,他基本遵循传统画的程式,留大片空白,充分发挥“虚”的作用。但在虚与实的处理上,刘世骏有自己的本领。他在注意虚实穿插的同时,还敢于强调实与虚大块面的对比。他用浓笔重笔画实处,形成大的墨块和色面,在视觉上予人以鲜明的印象,他同时注意笔、墨、色的变化,使其有力度、有韵味,力避单调、滞板和枯燥。而作为大块面造型辅助的小的点、线、面,则注意曲折变化,力求与主体块面共同产生交响,使画面语言既厚实又耐看。色彩在刘世骏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用色上,他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在创造艳丽画面的同时,保持中国画高雅的格调,做到艳而不俗。他把北方画派偏用单纯色彩作为墨色补充的方法,与岭南画派吸收外来技法、用艳丽的色彩,这两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色、用水、用墨的“度”上下功夫,求整体感觉中的丰富和统一效果中的变化。应该说,刘世骏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他的色彩艳丽的大写意花鸟,格调是纯正的。

说到格调,刘世骏的认识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认为画品的高低是由人品决定了的,人品主要是指人的艺术品位,而这种品位的高低又由人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只有品位高的人,才能画出高品位的画来。刘世骏的大写意花鸟今天之所以有自己独特的面貌,主要靠他长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积累,得益于他全面的修养。相信他的艺术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为中国花鸟写意画坛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刘世骏艺术简历

曾任:青岛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专职教师、画师。

山东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评委、山东画院特聘高级画师。

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花鸟画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青岛美术家协会顾问、民革青岛中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政协市南书画名家联谊会副会长、青岛市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作品《春华秋实》,参加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八选(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细雨有声》参加2004年中国画提名展银奖(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故国依稀有秋声》参加2005年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作品《岁月流金》参加2004年中国画提名展银奖(中国美体主办)

作品《不在凡花色相中》参加2006年中国画家提名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1992年应日本森佑一郎市长邀请赴日举办展览,外相池田行彦、首席秘书官木村贡代表首相予以接见,并收藏画家作品。

1995年作品“梅”为日本国官房长官熊谷弘所收藏。

1996年再次应邀赴日举办展览(长崎县)。

2002年应邀赴德国、在波思美术馆举办展览。

2004年大型画集《刘世骏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4年赴台湾举办展览和学术交流,台湾资政孙运旋予以接见,并收藏画家作品《兰馨》。

2007年应韩国美术创作协会邀请赴韩国举办展览。

1990至2007年,作品多次参加由各级美协主办的赴韩、日、美、港、法等国家和地区联展。

2008年6月赴新加坡举办画展。作品《荷馨》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收藏。

2008年9月赴韩国举办展览和学术交流,韩国原总统卢武铉予以接见并收藏画家作品。

水墨写意花鸟画 篇4

这是一篇photoshop绘画水墨画的教程,鼠绘水墨画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虽然是简单的水墨画,画起来还是需要技术的,首先要定义好笔刷,然后用画笔慢慢涂抹,画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最终效果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先做个简单的笔刷,新建一个15 * 15像素的文档,如下图。 2、用直径2像素的铅笔画一条45度的对角线,然后选择菜单:边角 > 定义画笔,这就是我们的简单笔刷了。 3、新建一个图层,把笔刷压力设置为50%,按照自己心中的构思画,下笔要流畅些。 4、用橡皮擦抹出浓淡变换,增加墨的韵味,如下图。 5、再新建一个图层,画些竹叶,效果如下图。 6、再画只小鸟,笔刷可以设置透明度为:40%左右,淡些为好。 最后画上一些装饰元素,再加上背景色,完成最终效果。

与灵魂共舞的大写意花鸟画 篇5

灵商——生命的意义, 这是英国达纳、左哈和伊恩马尔夫妇合著的《灵商, 人的终极智力》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概念。灵商, 即心灵智力, 也就是灵魂智力, 是一种能够治愈我们自己和创造我们自己整体的智力, 是一种能创造性地发现新价值的智力。灵商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 也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

大写意花鸟画追求的是自然之生韵, 彰显的是人文之精神。在具体绘画中强调笔简意赅, 情志随笔而出, 妙在似与不似之美。大写意画创作应讲究境界, 非境界难入大雅。所谓境界, 即画家通过笔墨营造出来的意境、格调、气象。当我们在作大写意花鸟画时, 往往独憩一室, 视白纸为青天, 一时风云在怀, 忽而放笔直取, 胸襟自然流露。思绪缓缓流淌, 由有限的画面空间转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一时纸上云烟, 犹如笔底蛟龙。从构图到意境, 从胸间到精神再到灵魂, 步步展示画家的智商、情商和灵商。灵商的高低也决定作品境界的高低, 如绘画作品需要进入至高境界一样。境界曰, 荒寒之境, 萧散之境, 淡雅之境, 高古之境, 虚幻之境等。故智商、情商、灵商的融合是酿成绘画精神境界的必然要素。除此, 境界即为无源之物。

更深的体会是, 大写意花鸟画不仅仅是笔墨技术的反映。犹如歌唱, 不是一个演员的声音条件有多好, 唱的音调有多高, 音量有多大。关键在于唱的是情不是声。绘画与歌唱二者的共性都是情感的载体。我们歌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与更多的观众产生共鸣。就拿我们的国粹戏剧来讲, 《六月雪》窦娥临刑前, 呼天不灵, 叫地不应, 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被屈打成招, 唯一的亲人老父亲上京赶考数载杳无音讯。她发自内心的呼喊“杀了人的天哪”泣不成声, 在场观众, 无不落泪, 这就是一个演员的价值体现。绘画亦如此, 八大山人笔下的鸟和鱼, 都被看作是情感的宣泄。“翻白眼”是为了发泄他心中对清朝统治的不满。明朝灭亡, 为免迫害, 他遁迹空门, 潜居山野。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于是寄情于画, 所绘之作, 无一不是其情感之表达。正如我们所说“画如其人”观赏其画作便知其精神世界, 是其灵魂的反映。

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千百年来的发展史上, 一直延袭着大写意艺术精神的发展规律, 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中国书法中“草书”的艺术精神相依相承。成为一种独具艺术特性的艺术形式, 即“与灵魂共舞”之大写意艺术, 它就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之真谛!

美术教案 写意花鸟画小品 篇6

正则中学

曾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二)教学目标:

1.了解写意花鸟画在装饰居室中的作用,想象他的装饰效果。

2.通过本课的简单,初步的训练,引导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并认识,熟悉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3.通过对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简单练习,使学生意像中对花鸟画中的笔墨技法有一定的感知。了解其关系,以及笔墨情趣,感受写意花鸟画小品创作中的审美感受,和绘画乐趣。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中国花鸟画中的笔墨情趣。教学重点:

1.理解花鸟画在居室装饰中的作用;

2.写意花鸟画的布局,水、笔、墨之间的关联。课程类别:欣赏练习课。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a教师:1.各种写意花鸟画作品(图片)组成的幻灯片课件。

2.写意水墨所需的工具材料。

b学生:课本,搜索的写意花鸟美术作品图片,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用课件展示家居图片,混杂装饰和没装饰的,让学生感受装饰的视觉冲击,由此带来的装饰美感。

小结:大家都喜欢喜欢漂亮的房间,但是怎样来让他漂亮呢?那需要经过我们的装饰。没有经过装饰的房间呢,在装饰过后也可以变的很漂亮,很温馨。2.欣赏幻灯,演示各种家居的漂亮图片。

教师小结:家居装饰是为了美化环境,让家居更温馨,使生活变得丰富,更有情趣。

3.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观看客厅墙壁上的图片有什么特点,跟周围的家居的搭配如何? 小结:墙壁上面的装饰画都是中国水墨,花鸟画。

4.提出问题:当你看到中国花鸟画有什么感觉?讨论一下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用中国画装饰自己的居室?

小结:中国画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意境中多了文人特有的古朴典雅。中国人的家庭里,都喜欢张挂一些中国花鸟画。中国花鸟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名族特色,多取吉祥题材,每一幅画都有其象征意义:

例如:牡丹——象征富贵荣华;松柏——象征繁荣昌盛。梅、兰、竹、菊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兰花——象征淡泊的品质;竹——象征刚正不阿的性格,;菊花——象征隐士等。

二、引导发展,进入新课 1.既然花鸟画都具有自己独特韵味和象征意义,在居室装饰中又如此的受欢迎,那么我们就应该具体的来了解一下花鸟画。2.简单介绍花鸟画。

小结:花鸟画是以花鸟为主要题材的绘画形式,花鸟小品讲究笔墨情趣,注重用笔用墨,常常画折枝。作品清新,虚实相间,十分适宜装饰家居。3.出示图片,师生共赏 4.学习花鸟画的用笔用墨:

写意花鸟画的用笔是指通过笔锋的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气韵。主要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 主要的用墨方法有:浓墨、破墨、积墨等

写意花鸟画的用墨与用笔是分不开的。笔墨紧紧相连,相得益彰。正所谓“笔情墨趣”。“焦、浓、重、淡、清”,墨分五色。黑白、浓淡、干湿产生出生动的节奏。教师示范。

5.观看小视频,区分中锋和侧锋用笔的不同之处,以及浓淡重轻墨的不同。6.出示不同墨色表现出的不同画面图片,师生共赏。

三、观看示范,学生练习

1.出示竹子的绘画作品,以及对幻灯的欣赏,提出问题:竹子的作品漂亮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一张竹子的作品带回家装饰自己的居室呢?

2.分解竹子的绘画过程,以及用笔,用墨情况,编成通俗易懂的几个步骤来进行教学,并适当示范。竹子的画法步骤:

①画出竹子的主干,用笔侧锋为,注意蘸墨的时候,浓淡的比例;

②画完主干,加上分发出来的主枝,让整副画面有个人统一的走势。补小枝主 要考虑构图需要,使构图主次分明,均衡变化;

③注意浓淡的分布,再在笔尖蘸少许墨,一笔画一片叶子,叶子的整体形状以五片,三片成为一组。先添加主要的组,逐步加上远处的淡一点的枝叶。使整幅画面更协调。绘画过程中,注意画面的浓淡,虚实,协调,重心。④最后提款、押章。

3.播放画竹子绘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学习,在播放过程中,适当讲解。4.出示郑板桥墨竹作品的幻灯,引导学生一起欣赏。

5.学生练习画一幅梅花,教师巡回辅导。随时把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鼓励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抓住关键,引导完成作业。

四、课程总结,作业布置:

写意花鸟结课心得 篇7

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寓兴,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为此,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五代黄筌、徐熙并起,渐成两大系统,以后继续衍生。明代花鸟画演变成四大系统,一为边景昭、吕纪的黄氏体,二为林良、徐渭的大写意体,三为陈淳的简笔水墨淡彩小写意体,四为周之冕的勾花点叶兼工写体。《国朝画征録》卷下则把花鸟画归纳为三派,称“花鸟有三派:一为勾染,一为没骨,一为写意。勾染,黄筌法也;没骨,徐熙法也。后世多学黄筌,若元赵子昂、王若水,明吕纪,最称好手;周之冕略兼徐氏法,所谓勾花点叶是也。……其写意一派,宋时已有之,然不知始自何人。至明林良,独擅其胜,其后石田、白阳辈,略得其意,若其全体之妙,非大有力者学之必败”

上一篇:动态变化特征下一篇:市场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