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思想十篇

2024-09-11

开放思想 篇1

一、整合教材, 构建互动

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研究分析可以发现, 其教材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 涉及文化、社会、法律、道德等各个层面, 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各种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淀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有高度重视, 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对当前教材进行必要优化, 对教材已涉猎的知识不断丰富, 对相对欠缺的重要信息进行必要补充, 并可以与当前的时事热点联系起来, 在导入新课环节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或者比较感兴趣的热点进行讲授, 这样便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选用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选择, 比如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等方式, 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为课堂教学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换句话说, 教师在进行教材整合的过程中务必以教材为蓝本, 以学生兴趣为课堂导入点, 密切联系实际, 进而构建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

例如在《培养好习惯》一节中, 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 让学生观察教学所列举的现实生活中的图片, 要求学生进行判断, 区分出哪些习惯是好习惯, 值得继续发扬, 而哪些属于坏习惯应该给予纠正, 并进行总结, 或者由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在此过程中, 总结了部分良好习惯, 如, 将纸屑放置于纸篓内, 爱护花草树木, 爱护校园的公共设施, 等等;也总结了一些不良习惯, 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教师通过这种形式进行课堂导入, 会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吸引, 加之这些图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他们自然会兴致盎然, 课堂讨论积极性明显提升。

二、整合教法, 优化互动

教法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为此, 教师应该注重对教法的有效整合, 不断优化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的进行具有积极影响, 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以强烈吸引, 提升他们在思想品德课堂的积极性, 若教师不能科学地选用教法, 或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 那么思想品德课堂便会死气沉沉, 缺乏应有的激情与活力, 久而久之, 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由此可见, 教师应该在教法整合上进行深入研究, 对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进行不断优化。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应教法, 而不是一味“满堂灌”,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升教法新颖性的同时, 积极优化与学生间的双向互动, 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而不是只会一味地指责与责备。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整合教材, 摆正姿态, 与学生交朋友, 才能为班级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 《保持乐观心态》 一课主要是为了教给学生了解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今后的困难与挫折。 在授课以前, 我会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关于乐观的小故事, 学生可以通过读书、互联网等方式搜集资料, 或者讲授自己的真实经历。 在讲授环节, 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小故事向大家讲述, 而自己扮演引导者, 对学生给予必要鼓励或赞赏。 在进行课堂展示中, 学生积极把自己准备的小故事为大家分享。 在学生讲授故事以后, 学生对于乐观心态的重要性有一个了解, 懂得乐观在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这种教法较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显得更有效, 它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使得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另外, 这种教学方式也让学生学到超越教材之外的东西, 优化课堂互动方式。

三、整合学法, 多元互动

为了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 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 教师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 使学生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产生莫名的亲切感。 教师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法整合, 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另外, 教师在进行学法的整合中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进行。 走出教室是当前教学的另一种方式, 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会获得在课堂收获不到的体验与感受, 在这种实践活动的进行中,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方式也会显得更加多元化与丰富化, 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例如, 在《磨砺坚强意志》中, 教师可以以故事的方式作为教学导入, 向学生讲授“卧薪尝胆”的故事, 让学生对于坚强意志的重要性有清晰认识, 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进行发言与讨论, 谈谈自己遇过哪些困难与挫折, 又是怎样面对的。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很多学生都很乐于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在此过程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与此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经历给予认可或鼓励, 由此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一种新型互动方式, 课堂气氛随之活跃。 另外, 教师可以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前领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 进行一场拔河比赛, 将班级学生分为六个均等的小组, 小组之间进行两两竞赛, 获胜方进行下一轮的比赛,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意志力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课外收获不同的感受, 并在课上总结, 体会意志力的重要性。

开放思想 篇2

中原, 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却在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暂时落后了,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洼地”。中原经济区构想的提出, 再一次振奋了中原人民的神经, 中原经济区要怎样建, 也再次牵动着中原人民的心!

中原, 人口众多, 向全国输出的劳动资源源源不断;中原, 承东启西、连南贯北, 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中原, 国之心腹, 提供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产量, 保证着全国人民的粮食安全;中原, 资源丰富, 矿产富集, 仅河南省矿产资源就有158种, 已探明储量的有8种居全国首位、20种居全国前三位;中原, 文化灿烂, 5000年历史源远流长, 中原文化是国之文化的发源。

然而中原, 也是相对来说不够开放, 比较缺乏创新和人才的中原。中原经济区怎么建, 关键是要在这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它们的根本也正是开放。

中共郴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要把郴州建设成湖南最开放城市时, 有人提出, 城市的开放程度取决于干群思想的开放程度。总结原因, 有以下四点: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导致思想不够开放, 二是资源型经济结构导致思想不够开放, 三是干部队伍素质不高导致思想不够开放, 四是农村聚居的生活习惯导致思想不够开放。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农业产业占主导, 目前依旧以粗放型生产为主的中原来说, 以上四点值得借鉴。那么, 在开放思想的历程中, 我们要怎么办?

开放思想 大胆创新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 开放性 探究 创新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新课程改革的一方面就是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每一种发明和创造都是来自实验和实践,改进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交流合作学习的新方式。下面是我在科学实验教学方面所做的一些探讨。

一、要树立“开放性”的科学实验教学思想

要更好地体现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力,首先必须有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环境来自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了环境的开放,还须有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开放性”。以前的初中科学教材采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是几十年不变的,有代表性的、实验现象明显的案例,如果一贯如此,无疑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的课改形式下,教师可以改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应用求异思维,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也不断地“开放”起来。

例如七年级科学《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实验,用显微镜观察装片,以往上这节实验课时,学生总会产生很多困难与疑问,我都要一个一个辅导,而现在我是让学生从接受性学习改成自主体验学习,用自主思维引领学习实践和学习过程。首先观看操作示范录像,产生初步印象,当学生操作遇到麻烦、困难、不会或不懂时,先让他们思考克服的办法,如观察别人怎么做,边看课本说明边尝试,自行摸索最后才请教同学求助老师等等。如果发现奇异现象,思考怎样去探索原因,寻求答案,解决问题。如果在实验中有新发现、新想法、新看法,改进创新,及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进一步通过实验,争取有所成果。

在整堂教学实验课中,学生们完成了学习内容,经历了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体验式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帮助优化了学习效果。比如试验了多种方式去除装片中的气泡,比较了染色与不染色的区别,在调节焦距观察时,发现洋葱表皮并不是一层细胞,而是有几层细胞,以往在对光、调节通光孔、物镜转换上出现常见问题,现在都由学生通过主动思维,个人探究,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以往一些学生等待老师帮忙代替操作的现象少了,甚至不见了。

二、使学生正确理解“探究”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之意,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思维,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而不是急于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有利于探究精神的培养。但一听到“探究”,似乎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然而,我们的学生关于探究是怎样进行的都还不知道,你让他们怎么进行探究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得多指导,即放手之前要做好前奏,因此探究的进行要循序渐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掌握各个探究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侧重点,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什么”,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并且知道什么是对照实验”。又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中侧重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使学生理解怎样去设计多个变量的实验,真正掌握控制变量法和对照实验的设计。所以探究不一定是对整个实验的探究,可以是对某一部分的探究。让学生正确看待“探究”,消除对探究实验、解答科学探究题的恐惧心理。

三、重视科学演示实验,做到开齐开好

演示实验是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现象鲜明、直观、明了等特点,离开了演示实验的铺垫,科学教材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规律就显得苍白无力,犹如空中楼阁。

例如,初中科学教材中在讲叙茎的输导作用时,就设置了一个非常简单便行的演示实验:取两枝生长健壮的植物枝条,把它们插入盛有红色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阳光下照射2~3小时后取下,可以看到叶脉变红了,说明茎具有输导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作用。如果用小刀把枝条纵向劈开,就可以看到枝条中只有树皮与髓之间的木质部变红了。由此可以证实红墨水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的。接着再引导学生来分析木质部的结构特点:木质部中主要由木纤维和导管两部分构成,并且木纖维部分上下不相通,只有导管是上下相通的管道。至此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输导水分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来完成的,而且由下向上输送。这样既可以为前面所讲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得以验证,也可以为后面学生对“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理解作铺垫。可以想象出来,如果我们在讲解“茎的输导作用”时不设置这个演示实验,单靠自己的一张嘴,学生手中的一支笔,加上死记硬背这些单调的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能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茎的输导作用吗?

可见,巧妙地设计一个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的理解、记忆扫除障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去理解科学知识,进一步消除对探究实验的恐惧心理,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四、在科学实验设计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创新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过程往往是验证性的,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仅是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动手不动脑。要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实验,从实验中学到知识、理解知识,还得让他们做自己实践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以思考空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试想一想,有哪一种学习方式能比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及亲身体验、感受所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感知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真正地感到:我也能行,我很棒!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扬起学习与生活的风帆,勇敢地去搏击科学的惊涛骇浪,去征服一个个科学的险峰……如果在我们的引领之下,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进步、在发展、在一步步走向成功,学习不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了吗?

例如在探究科学教材中《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学生质疑:光是不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的必要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出假设;接着学生分组,以实验“绿色植物制造淀粉”中所学的方法和知识为基础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设计是探究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涉及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如需要了解淀粉的鉴定方法,叶片中的色素去除方法,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变量控制等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开始设计之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或知识介绍做好铺垫,在分组设计过程中各个小组各抒己见,组员彼此合作、相互启发,各小组都能较好地解决色素的溶解,检验淀粉和设计对照实验等问题,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实施方案,通过讨论指出各种方案的共性以及可行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实验,完成探究实验过程,体验成功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研究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能力,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体验成功感,体验学习的快乐,最终走向主动学习、探究、合作交流,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麻晓春等.《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7月

2.项红专等.《初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李志芹.《小学科学(自然)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http://www.xgbjxx.cn

4.李鑫祥.《化学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http://www.jsntqxzx.net.cn

5.《新课程下构建开放性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http://www.sxzyd.net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篇4

获,是需要深入消化吸收和借鉴的。主要有四点体会:

体会之一:注重人的发展。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所到之处,无论是政府干部还是企业家,群情激昂,都在用语言和实际行动诠释着解放思想的真谛。他们不设清规戒律,放手让社会上的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仅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就拥有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1个;张江高科技园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06家,经认定的国家级和市级研发机构100余家,有力地助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体会之二:注重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党的一贯要求。浙江、上海走出了一条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道路。杭州市的小康指标,不仅包括经济指标,还包括社会指标、民生指标和生态指标。他们不仅要确保率先全面实现小康,而且要高质量的、不出现反弹的、永续发展的小康。在我们学习考察所看到的城市规划管理、新农村建设当中,也无不体现着他们全面发展的思路。上海市松江区的泰晤士小镇饱含着人文色彩,洋山深水港区既是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旅游线。山水的韵律、经济的飞跃、文化的底蕴、功能的配套,处处彰显着这些城市的活力和希望。

体会之三:注重协调发展。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他们把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统一了起来。浙江和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已经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避免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来增加经济总量的现象。上海市在产业结构上有保有压、扶优限劣,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国家鼓励的好项目、大项目,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企业。第二个方面,就是他们做好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文章。浙江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县一级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关键的依托。全省11个地级以上市有9个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占30席,总数居全国第一。他们把农村纳入城市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建设基础设施,同时提升整体环境水平。在持续改善市民生活上,建立完善农村保障体系,从而使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深深地惠泽着这方水土的人们。

体会之四:注重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绍兴按照“水为城市之源、绿为城市之美、文为城市之魂、人为城市之本”的理念,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相互融合,越乡风情与山水风光相得益彰,名人名居文化与粉墙黛瓦建筑交相辉映的城市景观。宁波狠抓外向型经济发展,着力增强规模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提升产业投资强度、产出密度、发展速度和社会贡献度,发展循环经济。

总之,浙沪快速发展的过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昭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前,在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上,我认为应该着重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努力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狠下功夫。按照“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的总体安排,结合***深入开展的“解放思想找差距、认清县情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采取以事论理、以例反思这种既直接又深刻的方式,不仅要论身边的事、部门的事,而且要论浙江和上海服务发展的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县各级干部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扩大开放。确立“发展是金,服务是银”的理念,特别是要认真解决脱离***实际死抠条条款款的本本主义,过分强调部门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本位主义,不敢创新突破和勇为人先的保守主义,以及过多强调客观条件和困难的悲观主义,使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更具有针对性。

开放思想 篇5

关键词:改革开放,学校体育思想,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是“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 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 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 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思想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 研究者们对有关学校体育的基本认识, 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产物, 它来源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 并对学校体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是学校体育观的反映。

纵观上述各种学校体育思想, 需要思考的是:究竟哪种体育思想, 既对学校体育起到了明确的指导作用, 又有自己比较完善的实践体系?同时又对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呢?

二、学校体育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一) 与体育教学思想混淆

20多年来, 对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只停留在体育教学思想层面, 片面的将学校体育教学思想视为学校体育思想。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 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以向参加者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 有效地发展身体, 增强体质, 培养道德意志品质为任务”。体育教学思想是指对体育教学价值、内容、方法的认识和见解。学校体育思想包含了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和课外运动训练指导思想, 而与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相对应的是学校体育课程。

从本质上来看, 体育教学要说明的是对学生产生的具体作用和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体育课程要说明的是对学生主体发展总体上产生的作用。从性质上来看, 体育教学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体育课程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性。从层次上来说,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下位概念, 是体育教学的上位概念。

因此, 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研究不能代替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

(二) 对功能和目标的认识误区

功能是某一事物固有的能力范畴, 功能取决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目标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是人们通过努力, 期望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

对学校体育功能和目标的认识误区在于:“首先把功能的研究直接理解为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其次是把客观的功能直接理解为主观的目标;三是把归纳出多功能和提炼出主要功能这两件事相混淆;第四是将功能和主要目标混淆起来。应该说, 像这样的模糊认识还是具有相当普遍性的”。

(三) 目标体系结构得不完善

学校体育思想得目标体系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 下位目标是上位目标的具体细化和落实, “如果下位目标之和小于上位目标, 那么目标的内容就会遗漏, 如果下位目标之和大于上位目标, 那么目标的内容就会膨胀, 如果下位目标与上位目标不一致, 那么目标的体系就会扭曲”。

三、对学校体育思想的界定

学校体育所包含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训练与竞赛都是随着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而变化的,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同时只有对学校体育所包含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训练与竞赛四个方面都能起到指导意义的学校体育思想, 才能被界定为真正的学校体育思想。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是:直接引用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思想;移植我国教育科学的新思想。悉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思想中, 有三种学校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这四个领域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增强学生体质”思想, 它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应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视体育教学的本质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 新课程改革后, 在学校体质思想上延伸出的“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 主要是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学生健康状况极差的现状提出来的, 与“增强体质”词异义同, 含义一致。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3) “终身体育”思想, 它的产生与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密切相关, 关注学生身体的同时又让体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虽然从单一的身体体育观向多维的生活体育观, 学校体育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 就终身体育思想而言, 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对人的教育是分段的, 对人一生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再教育, 那么, 如何解决人一生在身体方面的再教育呢?是关注学生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 还是关注学生的未来?这些不仅是理论方面的质疑, 也有实际操作的困难。不过, 值得认可的是, 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已从宏观到逐步走向微观, 并处于一个上升历程。

参考文献

[1]陈萌生.体育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4.[1]陈萌生.体育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4.

[2]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2]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3]陈萌生.体育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4.[3]陈萌生.体育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4.

开放思想 篇6

1 开放平台基本思想简述

开放平台肇始于2007年。当年Facebook开放了应用平台, 2008年Google发布开放平台战略。之后, 互联网业者普遍接受了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的基本思想, 就是软件系统通过公开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供外部其它程序调用, 以使用其资源, 或籍此增加其功能, 而其自身源代码却不必改动。

以开放平台思想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能实现以开放、活跃的管理系统替代封闭、僵化的管理系统, 变单向低效的线性信息流系统为多向活跃的网状信息流平台。

2 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

以开放平台思想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其基本思路是, 统筹规划其原有服务功能和开放性平台相关的功能, 分层设计并实现相应的持久层、业务层、表现层及开放API层。

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重构是传统业务与开放平台的统一, 是开放平台对传统业务功能的提升, 而不是开放平台对传统功能的简单否定。其中, 对于新构建的开放性平台部分要注意其强健性。为此, 可采用组件化体系, 形成一个清晰的分层模型, 各层依次支撑, 相互协作,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完成强健的开放平台的构建。

3 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基本策略

3.1 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选型策略

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开放平台的构建涉及多方面的技术。从开放API (Open API) 的架构风格而言, 主要包括RPC (Remote Pro-cess Call) 和REST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3]两种技术架构。

RPC即远程过程调用。它总的来说是一个Client/Server模式。提供服务的一方称为Server, 消费服务的一方称为Client。首先, Client调用进程发送一个有进程参数的调用信息到服务进程, 然后等待应答信息。在Server端, 进程保持睡眠状态直到调用信息到达。调用信息到达后, Server获得进程参数, 计算结果, 发送答复信息, 然后等待下一个调用信息。最后, Client调用进程接收答复信息, 获得进程结果, 然后调用执行继续进行。而REST是一种轻量级的Web服务架构风格, 对资源只提供Create、Retrieve、Update和Delete 4个原子操作, 开发者通过它们构造复杂的操作过程。

这里重点提一下REST。REST的核心是资源。REST风格应用可以实现交互, 并天然地具有服务器无状态的特征。在状态迁移的过程中, 服务器不需要记录任何Session, 所有的状态都通过URI的形式记录在了客户端。与有状态服务设计相比, 无状态服务容易实现系统性能的横向扩展。通过增加硬件, 部署多个无状态服务, 并进行Load Balance而不会受到制约;至于有状态服务模式, Session的存储、共享都会带来性能瓶颈, 且无法通过增加硬件消除。

REST实际上是Web的最佳体验, 一个URI代表某种资源, 使用HTTP谓词GET, POST, PUT, DELETE来代表对资源的不同处理方式, 这统一了接口, 便于大家遵循, 也便于构造REST API的请求, 最终利于构建分布式应用或者跨平台应用。Google, Facebook之类的开放API, 都是RESTful的。

3.2 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开放内容选择策略

以开放平台思想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目的之一, 就是将相应的教务管理数据、服务封装并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形式公开, 供广大师生员工依自身工作、学习等方面的特定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并在许可包围内为其他师生员工提供服务功能。

根据大学教务管理的业务内容, 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开放内容主要有:教务数据开放、教务业务开放和教务账号开放。

教务数据开放上, 主要开放人员方面信息 (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班级信息) 、教学方面信息 (课程信息、教学计划、课表安排、网上评教) 、考试方面信息 (考试安排、考试成绩) 、公告通知等与师生们关系紧密的数据。教务业务开放上, 主要开放教务管理业务活动, 如教学研究、学术活动、实践教学等。最后, 教务账号开放方面, 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相对于校内其它的信息系统, 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账号数据涵盖面应是最广的。通过开放教务账号数据, 一方面保证校内定制应用对开放平台性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访问, 另一方面也可作为校内统一登录账号, 实现校内单点登录。

3.3 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开放授权策略

为平台及其数据安全考虑, 开放平台性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必须实施开放授权。使输出类功能 (查询信息等) 和输入类功能 (添加、更新、删除等) 能安全地调用, 并同时保证平台相应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

授权的实现是采用访问控制的形式。访问控制的内容包括认证、控制策略实现和安全审计几方面。主要的访问控制有3种模式: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是应用最广泛的访问控制策略。用户有权对自身所创建的文件、数据等访问对象进行访问, 并可将其访问权授予其他用户或收回其访问权限。自主访问控制所提供的安全性可能被非法绕过, 授权用户在获得某资源的访问权限后, 可能传送给其他用户。所以其安全性相对较低, 无法对系统资源提供严格的保护。

强制访问控制是由系统对用户所创建的对象依既定规则对用户权限进行控制。每个用户和文件都被赋予一定的安全级别, 且只有系统管理员才可确定用户和组的访问权限, 用户不能改变自身或任何客体的安全级别。系统通过比较用户和文件的安全级别, 决定用户是否可以访问该文件。强制访问控制常用于专用或简单系统, 对通用或大型系统不太有效。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的基本原理是:在用户与权限之间引入角色的概念, 权限赋予角色, 角色赋予用户, 从而实现了用户与权限的逻辑分离, 降低了授权管理的复杂性、成本和错误授权的可能性。

RBAC支持三个著名的安全原则:最小权限原则、责任分离原则和数据抽象原则。最小权限原则要求将角色配置成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最小权限集;责任分离原则要求通过调用相互独立且互斥的角色共同完成特殊任务;数据抽象原则要求通过权限的抽象控制一些操作, 而不使用典型的操作系统提供的读、写和执行权限。

在开放平台性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开放授权上, 可从师生员工等使用者和开放API两个维度考虑。可考虑采用基于角色的授权模式, 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对于教务账号开放, 其授权方式的具体实现应遵循开放授权协议。开放授权协议, 即o Auth, 它为用户资源的授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开放而又简易的标准, 是一种无须透露用户认证信息而访问用户的受保护资源的安全访问方式[4]。目前它已逐渐成为开放资源授权的标准。对于开放平台性大学教务管理系统而言, 它可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 让师生员工使用教务管理系统的验证授权功能。o Auth协议与其它授权方式不同之处是, o Auth的授权不会使第三方触及到师生员工的帐号信息 (如用户名与密码) , 即第三方无需使用用户的用户名与密码就可以申请获得该用户资源的授权, 就此而言, o Auth是安全的, 即使截到数据包, 也无法还原出用户的登录信息。这既是o Auth最大的优点, 也是它得以逐渐成为通用授权标准的原因。业界提供了o Auth的多种实现, 如PHP、Java Script、Java等各种语言开发包, 节约了师生员工的开发时间, 提高了开发效率。这些也便于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时实现平台自身的o Auth认证服务。

4 关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重构的安全问题

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重构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校内第三方应用的漏洞及潜在攻击性带来的安全隐患预防、师生员工信息资料的安全以及其它敏感数据的保护等几个方面。在构建教务管理系统开放平台时, 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教务管理系统开放平台的安全运行。

其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是, 在选择成熟技术保证开放平台运行稳定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访问所需的最小授权方式保护信息资料和敏感数据的安全, 并采用加密、数字签名等措施予以加强;通过实时监控第三方应用调用API的情况, 并配合人工线下审核等方式[5]最大限度地和更早地预防、发现、消除校内定制应用引发的安全隐患。只要设计周全、实施得力, 开放平台性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安全及资源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5 结束语

基于开放平台思想, 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以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开放平台统摄其传统业务, 在保证原有服务质量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以开放平台为中心系统, 以院系部门所开发系统为内层卫星系统, 以师生员工所开发系统为外围卫星系统的富有生机的生态性大系统, 并最终达成多方位、多层次、大覆盖的有效服务型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摘要:基于开放平台思想, 重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 促成教务管理系统应用的定制与微定制、创新与微创新, 全面提升整个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

关键词:开放平台思想,大学教务管理系统,重构,RESTful,授权

参考文献

[1]董羽冲.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务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93.

[2]王文海.基于WCF数据服务的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开放平台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30) :7164.

[3]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EB/OL].[2012-10-06].http://en.wikipedia.org/wiki/Representational_State_Transfer.

[4]OAuth 2.0[EB/OL].[2012-10-07].http://oauth.net/2/.

开放思想 篇7

一、学习理念,理解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将使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转变、新的跨越。教师学习新理念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首先,要关注国内外的热点新闻,了解最新的时政动态,使自己具备最大的信息量。其次,在校内多听课,在校外多听名家讲座,补充最新的教育教学最新理论知识与前沿教研资料。再次,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是不难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的。这样教师就有了丰厚的教学经验,能够把握教育教学的脉搏,使开放性试题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研究范畴,把最新的理念注入开放性试题的研究中,使更多更新的知识与开放性试题相连,让开放性试题更丰满、鲜活。同时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从原来只重知识的灌输转变为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原来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体系,进而变革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这样,整个学校教育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不怕考试,老师喜欢考试,使考试评价体系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积极反思,创新开放性试题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想要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关键就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来自于教师自身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之中。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工作多年之后,很多教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育技能,可是缺少对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对教育方法、课程原理等问题的探究、处理能力。因此建议教师能养成记教学随笔或写教学日记的习惯,回顾自己一天或者一个星期的教学活动,记录下自己教学的所得与所失,小的积累就会有大的收获。其次,要反思自己的师生关系。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能否达到教育目的的关键,“亲其师,信其道”。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站在学生角度上思考问题,就能和学生较好的沟通。再次,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社会瞬息万变,作为政治课教师尤其要把握最新的信息资讯,否则只会照本宣科,不但起不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反而会有相反的效果。反思自己的是否掌握了现代的教育技术,教师应该学会课件制作,了解最新的教研技能,学会多方位、多手段的进行教育教学,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整合为一。最后,考试后学生要反思,教师也要反思。教师要想一想这次的考试题目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否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是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每一次考试过后,教师都要不断反思,再反思,才有可能突破原有考试评价制度的限制,才能有开放性试题的不断完善。只有教师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才能使使开放性试题的研究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例如在讲授高一年级(下册)第八课中的“当代世界市场”时,教师就可以考查学生“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2004年高考政治试题(上海卷)中的第31题,以一个普通工人的成长经历,来问学生“市场经济对人才有哪些要求”,这些开放性试题离开了课本,其答案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学科知识。学生只有走出课堂、关注社会,才会发现一个精彩的世界,才能体会到社会其实是一个大课堂。而试题的创新性来自于教师自身不断的反思与成长,这样才能使政治课教学与时俱进,达到自身的教育教学目的。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立足现代公民素质奠基,谋求卓越发展’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目标观”。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将育人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统一已构成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向社会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所需要的。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也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摘要:思想政治新课程倡导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就是突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考试评价的变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思想政治,开放性试题,考试评价

参考文献

浅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开放性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思想品德》是课程改革设置综合课程。它打破了传统的科学界限,内容具有开放性。其教材也不同于以往的课本,体现的是一种计划,一个系统,一个过程。教材不是“圣旨”,它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搭建的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是学生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行的重要场所。因此,该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一、教学的开放

1、教学内容由科学知识向生活知识开放

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社会共存。因此,新课程倡导由科学回归到生活。《思想品德》课程的创新就在于把“思想教育”做为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人类共同经验与学生个体经验的交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熟悉而关心的身边事,好奇而关注的社会热点引入教学,作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使学生思之有源,说之有根。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积极参与他们认为有用又有意义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有关家庭的课程中,教师可能通过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引申到祖国是个大家庭,地球是个大村落。长此以往,由热爱家庭升华为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由热爱家人升华为热爱人民。

2、教学方法向学生自主学习开放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形成学生被接受的学习方式。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由此,《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出发,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形成自主地、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思想品德》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活动的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对课本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趣”质疑到“知识窗”进一步了解与正文相关的知识。通过“读与思”和“大家谈”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尝试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新知识在的活动中得到体验巩固。探究式的学习没有标准答案不能套用现成的公式,而是通过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对教科书进行自我了解自我解读,去获取知识。变死读书为自主学习,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学生的愿望与能力。

3、教学形式向社会开放

传统教学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课堂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约束了学生的思维。《思想品德》在教学中要求给学生更多了解未知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广泛接触中去感知社会的各个领域,获得知识。教学中,教师以不是唯一的教学权威,工人、农民、战士、科学家等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与教学,可以想象,在学习到社区生活时,找社区的老人讲其变化,一定比老师讲得更生活、更贴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让学生采访一个“你最喜欢或尊敬的人”,比学习一个书本上的英雄人物,所获得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定要丰富、具体、生动得多。教学应开放的视野寻求更加丰富多彩形式。

二、教师的开放

1、教师观念的开放

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传统教学中,教师以形成的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的观念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取而代之的是要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观。《思想品德》是以培养现代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在教学中,教师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身边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切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鼓励学生好学、思辨、创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从内心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获得思想,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知识、获得新知的新型教学观。《思想品德》提倡探索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在探索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去发现和应用知识。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险新知的过程。

树立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新型师生观。教师要从“师道尊严”中走出来,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在教学中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信任学生。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积极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充分肯定合理的因素,分享学生成功的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服务者。

2、教学地位的开放

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转变传统的教学地位,由传授者变为对话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促裁者变为促进者,学会与学生合作。在教师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为主体、互相交流、互为补充、对话合作。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失去了“权威”,却得到充实提高。

3、教学手段的开放

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直张挂图上课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包含了人文、科学、政策、法规等知识的综合课,教师不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很多活动无法开展。比如,在讲有关民族的课文时,放一放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去认识56个民族。讲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影像放一放污染的河水、随处可见的垃圾的录像带,讲我国的法律政策课时,看一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让学生在争论中获得知识,在激动中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学习、运用现代教学设备,还要因地制宜、因课制宜的制作教具、课件,通过更新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要求教学的开放,教学的开放要求教师冲破旧的教学观念、教师观念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创造性的去实施教学,张扬教学个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师由教书匠转变成教育家。

参考文献

【1】李天银《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自由教学策略》—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

【2】杨启楠《谈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1986年12期

【3】刘超颖《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改革开放发展带来的思想感悟 篇9

在举国上下、举世瞩目的十九大成功召开及会议精神,引领着下一个5年的发展,2018年又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我国领导人向社会释放出强烈信号:中国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参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改革开放举措,是为实现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近段时间来,中国进入了一段政策亮相的“高频期”。

先是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进行部署。

随后,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中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国在金融业、汽车飞机等制造业上的开放力度和举措更是引发全球关注。

紧接着,中国宣布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这一面积达到3.5万平方公里的“自贸岛”不仅比国内另外11个自贸试验区更大,也超过了国际上鹿特丹、新加坡、迪拜等老牌自贸区。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意味深长。这些一系列的政策,可以认为是“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释放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强烈信号”。

在系列改革开放举措密集出台、一季度经济数据全面披露的,外部环境的倒逼(中美贸易战、中兴事件)等释放强烈的信号。

1、经济开局良好 完成全年任务仍需艰苦努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8%,与去年四季度持平。

2、攻关核心技术明确供给侧改革重要任务

在小小的“芯片”引发各方对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广泛思考的背景下,此次会议在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明确点题“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会议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继续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稍早举行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求,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3、防范金融风险 点名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

(李克强:中国将全面放开制造业 扩大金融业开放)(加上自己内部的需求(大金融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机构改革调整)。

针对金融风险的管控,此次会议强调,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 刘鹤在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上的致辞(全文)

刘鹤:

关于对外开放刚才施瓦布主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具体的开放政策,我觉得这个问题我确实是觉得非常重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准备在两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第一点就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去年讲话中做出的承诺和回国以后做出的对外开放一系列重大决策;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准备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推出新的改革开放举措。

第一个方面。习主席所做的决策将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我们认为非常重要; 第二,制造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第三,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 第四,扩大进口。

第二个方面刚才我说到,中国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机会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所谓改革开放40周年就是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现在整整4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所以这个日子要隆重的纪念。与此同时,最好的纪念方法就是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的举措。至于这些举措是什么?中央政府正在研究,但是在这儿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向各位报告,可能我们有一些措施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

开放思想 篇10

1.1 1978至1992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与规范时期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严重扭曲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乱结束之后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定了历史改革, 把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当中, 从此以后, 中国就开始步入了社会发展时期, 从而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得到重建与规范。在1978年到1992年的发展背景下, 奋发、困惑、激情与焦躁是当时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矛盾特质。改革开放初期, 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在一起, 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教育, 突出了当时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 所以需要依靠建设教育队伍来规范大学生思想教育, 引导大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2 1992至2004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整与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台阶。大学生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引导正确的思想教育观, 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教育主题。在过去十年的重建与规范时期, 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围绕新时代发展要求, 进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整和发展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大学生往往以经济利益为标准来判断, 而不是政治或者道德标准来处理事情, 突出了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特点。从中国进入WTO之后, 全球经济化趋势下, 对我国大学生也造成了价值取向和思想取向的消极影响。所以, 提出“德育首位”教育方针, 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目标并不断深化, 具有深远的意义, 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高校中掀起了热潮并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健康发展。

1.3 2004年至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开拓时期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印发, 深刻的思想和理论性, 充分地体现了党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已经达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在新时期背景下, 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纲领。但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努力开创新的格局。

新的格局下, 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指导论, 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高校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突出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塑造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与传统教育相比,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促进大学生主观的强制性到自由性和谐地转变, 这种转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是具有重大创新和开拓意义的。

2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和显著成效

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积极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情况, 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突出点, 改变教育发展模式, 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回顾以往30年的教育发展历程, 总结经验, 展示教育成效, 这对于我们在新的时期,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作用, 并且, 对于我们更出色地完成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 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2.1.1把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 确保教育的正确方向。作为我国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在社会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创新马克思主义, 形成最新理论成果,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而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2.1.2把“德育”放在首位, 坚持“德育思想”

“德育思想”体现了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也是我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 在国家的领导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得到了切实的改进和加强, 建设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在维护学校、社会稳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确立“德育”思想, 促进大学生道德观不断完善, 有利于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和谐, 稳定是首要责任, 发展是首要任务, 大学生思想动态会严重影响到学校稳定。在当前国内形势下, 意识矛盾和斗争仍然能存在。西方国家的价值观通过网络传送到我国, 影响了大学生意识形成以及判断, 容易激发情绪, 导致学校不稳定。因此, 坚持“德育”, 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解决, 避免矛盾深化。

2.1.3坚持改革开放, 促就大学生思想教育, 大力弘扬主旋律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伟大成就, 引发了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坚定了大学生对党的拥护。实现伟大成就也能从另一方面加强说服力,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以社会主旋律来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创新和爱国为核心, 提升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辨别力, 促进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 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2.1.4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

依据时代的变迁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以往的束缚中解救出来, 从主观上改变大学生价值观, 从教学模式中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从教育体系当中去改革去创新, 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格局, 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 并在不断的教育过程中, 持续关注大学生思想的特征, 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去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

2.1.5坚持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 教育大学生爱国、爱民、爱党,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 对形成政治共识性、行动统一性以及思想一致性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2.1.6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突破, 实现了由学校教育逐步走向家庭、社会以及自我教育等多元化路径, 从而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育人”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还需要家庭、社会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在多元化的新形势下, 以学校教育为主, 积极调动社会力量,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

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成效

2.2.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卓越发展

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对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丰富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基础上, 也在全民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体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高要求,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2.2.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成效

课程理论的建设始终跟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理论性。课程的建设, 反映了当代时期背景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与发展。随着未来的不断发展, 将进一步在原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之上, 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2.2.3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

校园文化、环境,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类社团活动, 锻炼学生能力, 提升大学生修养,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 建设积极向上、人文环境的大学校园, 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2.4加强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要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学生辅导培养和教育, 使得管理、培养和教育相结合, 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2.2.5校园教育环境改善, 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第一, 校容校貌有巨大的改变。优美的环境以及人文景观, 非常适宜大学生学习生活, 能够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第二, 生活服务不断地完善。公寓化住宿、集团化后勤服务、医疗保障, 都散发着育人的气息。第三, 改善文化设施。大型校园体育馆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场所。蕴含着优良传统的文化载体, 比如校训、校徽等都体现了校园环境的精神风貌, 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引导, 并且有着重要的校园育人功能。第四, 教风、校风、学风建设。“三风”建设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 推进“三风”建设, 塑造大学特色文化,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出台相关制度, 促进“三风”建设有章可循。

3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3.1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育制度的问题。传统并且陈旧的教育制度使得大学生只学到了书本理论知识, 没有体会到知识中的实践意义, 而学校以学分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使得学生缺乏实践, 以至于在遇到实际冲突问题时候无法利用所学去解决问题。

3.2学校教育避免反作用的必然选择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避免学生学习功利化。随着招生条件不断放宽,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兴趣就会下降, 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 这是其一。其二, 老师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应该多一点耐心、关心、信心, 告诉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明白如何面对生活。最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法律基础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脱节, 学校在思想教育上比较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忽略了法制教育, 使得学生在遇到事故时没有考虑到法律的判断, 既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又侵犯他人权益。

3.3树立科学社会价值观念是加强思政教育必要性的必然选择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良产物就是拜金主义, 使得我国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 不科学价值横行社会, 多元化时代不良信息充斥着社会, 这些都是因为大学生不正确的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 加强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提高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净化社会不良风气现象。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4.1创新教育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化与人本化趋势

4.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放化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开放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墨守成规, 需要打破传统封闭的教育观念, 将课堂上的学习向社会实践活动转移, 并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 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不断地改善, 不论是在学校, 还是家庭, 都应该具备开放化教育理念,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4.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化发展趋势

以人为本是教学理念, 也体现出了人本的价值取向。在教育过程中, 始终贯穿以人文本的思想指导, 在时代化背景下, 要求大学生思想教育具备人本化取向, 以人为本的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深化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法制化、政治民主化的需求, 深入发展社会多元化也需要依靠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

4.2构建教育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与生活化趋势

4.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要核心, 维护社会主义, 彰显社会主义性质, 而这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宗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从古时候起就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优势。

4.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发展趋势

经过不断的教育改革, 理论教育应当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只有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重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大学生, 才能完善自身修养,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此外, 把教育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回归现实, 构建现实社会生活, 促进人的发展需要。

4.3创新教育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和综合化趋势

4.3.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在这个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 信息化和智能化开始逐渐地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发展联系在一起, 利用网络成为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使得思想教育必须要涉及信息教育领域, 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 科学地把握现实和虚拟关系, 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特点, 积极探索信息德育方法, 促进思想教育的现代信息化。

4.3.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化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需要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综合到一起, 实现综合化发展, 以社会发展来推动人的发展, 社会与个人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社会不断丰富, 尊重人的主体性,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才能彰显出人的价值, 才能朝着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4.4拓展教育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与社会化趋势

4.4.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现如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在全球经济化趋势下, 教育也需要逐渐走向国际化, 而这也是未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必然走向。在传统的思想文化教育基础之上,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 需要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 不断地发展自己, 在思想观念上突破封闭性, 大胆走向国际舞台, 力求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完善自己。

紧跟时代发展方向, 主要的目的就是发展自己, 思想教育作为时间活动, 与本国的民族历史紧密相连, 尽管在形式上有共融的地方, 但是本质还是有区别的, 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思想教育体制可以适应于不同国家的思想教育, 因此, 大学生思想教育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家的实际情况, 坚持民族化和国际化统一原则, 采用国际化教育方式, 体现自己民族特有的色彩。

4.4.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

社会化发展趋势主要决定于人的本质属性。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当要认真研究社会关系, 从社会关系当中去把握大学生本质属性, 因此, 需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社会不断地改革, 也需要大学生思想教育不断的改革, 社会发生变化致使原来的固守理论化教育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让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除此之外, 高校改革和家庭教育也将会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 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 依据学生需要和特点进行社会化发展教育, 家庭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让学生经过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 接触到道德教育, 形成意识下的责任感。利用社会资源发挥育人功能, 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 利用人文资源, 选择昂扬的民族精神或者是文化遗产来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教育, 弘扬民族主旋律。

5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 通过划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来反映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教育发展轨迹。回顾以往改革开放30年来,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上, 总结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显著成效和基本经验。尽管以往大学生思想教育重在理论研究, 现代化社会发展下, 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则立足于实践, 而这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用的模式, 此后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一定会转换成理论建构模式, 进一步提升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另外, 思想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工程, 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思想上的健康成长, 因而, 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个性化、常态化也将进一步推动思想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摘要: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 也是未来祖国发展的希望, 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一直高度重视,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在不断的更新, 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主要指导, 理论与实践论证相结合, 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分析, 从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 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建设作出尝试。

关键词:改革开放,成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娟.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与发展趋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0.

[2]田青锋.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与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 2011.

[3]程鹏宇.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程婧.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 2013.

[5]迟慧.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历史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6]游青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 2014.

[7]刘小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8]张维薇.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9]叶净, 张孝凤.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发展与启示[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9 (06) :922-926.

上一篇:二乙基乙基邻苯二甲酸下一篇:联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