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书法论文四篇

2024-05-27

书写书法论文 篇1

第一次试教:关键词——书写

【教学片段】

师:今天学习“土字底、宝盖头”, 要考一考大家的观察能力。

师: (出示“土”) “土”字写时应注意什么?

生:两横, 上横短, 下横长。

师:写字观察什么?就像这位同学一样, 看笔画的长短。

生:竖, 写在竖中线上。

师:竖, 写在竖中线上。他的话告诉我们要观察笔画的位置。

师: (出示“塑”) 书写“塑”, 土字底写时应注意什么?与单独的“土”字比较有什么变化?

生:土字底注意靠下。

师:你的位置感很好。“塑”是一个上宽下窄的字, 土字底在整个字中偏下。

生:土字底比“土”字扁。

师:你比较得很准确, 土字底要扁, 扁了就觉得宽。土字底要扁, 扁在哪一点上?

生:竖要短一些。

师:土字底要宽, 哪一笔要写好?

生:第二横略长。

师: (小结) 在读帖时, 要注意每一笔画的位置、长短、变化等。做到胸有成竹, 写时就会得心应手。

师: (示范) 伸出你们的手, 跟老师书空。

(生配乐练写土字底)

【评析与思考】

以上教学片段中, 教者围绕土字底, 引导学生反复观察范字“塑”, 观察每一笔的具体写法, 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了“土字底”及“塑”字的书写要领, 应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 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中, 教者能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主动发现、获取书写知识, 掌握书写要领。教者不仅注重指导土字底书写要领, 更注重对笔画观察方法的引导。先让学生观察独体字“土”, 再去观察含有土字底的“塑”字, 这样学生既明白了书写要领, 又学到了观察方法。指导书写具体笔画时, 教者不失时机地点出观察方法, 如观察笔画的位置、长短、变化等, 借助板书小结, 引领学生掌握书写时读帖的基本方法, 为后面教学宝盖头做了很好的铺垫。“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写字课应该注重书写技能培养, 更应注重书写技法渗透, 尤其是观察汉字笔画、结构等方法。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 就可以自己读帖、临帖, 提高独立书写汉字的能力。

第二次试教:关键词——书法、书道

【教学片段】

师:今天学习“土字底、宝盖头”, 要考一考大家的观察能力。

师: (出示“土”) “土”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两横, 上横短, 下横长。

师:写字观察什么?就像这位同学一样, 看笔画的长短。

生:竖, 写在竖中线上。

师:竖, 你点到关键。字如其人, 这一竖如人之脊梁, 要正, 要直。他的话告诉我们要观察笔画的位置。

师: (出示“塑”) 书写“塑”, 土字底写时应注意什么?与单独的“土”字比较有什么变化?

生:土字底注意靠下。

师:注意靠下。你的位置感很好, 这是一个上宽下窄的字, 土字底在整个字中偏下。

生:土字底比“土”字扁。

师:你比较得很准确, 土字底要扁, 扁了就觉得宽。土字底要扁, 扁在哪一点上?

生:竖要短一些。

师:土字底要宽, 哪一笔要写好?

生:第二横略长。

师:在读帖时, 要注意每一笔画的位置、长短、变化等。在上下结构的字中, 像土字底这种以下托上, 书法中称之为“地载”。大地无言, 载起万物。因此, 土字底要像大地一样托起上面部分。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土字底, 要托起。伸出你的手 (示意做动作) , 读:土字底, 要托起。

师: (示范) 伸出你们的手, 跟老师书空。“塑”字上宽下窄, 上面“朔”字左右均等, 分列在竖中线两侧, 要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两点左右呼应, 横画左长右短, 注意避让, 不过中线, 撇要舒展。“月”注意左右均衡。土字底, 首横短, 竖笔落中线, 第二横要长一些。“土字底, 要托起。”

(生配乐练写土字底)

【评析与思考】

这是教者修改后的第二次试教片段, 如果说第一次试教侧重体现“书写”, 那么, 这次试教, 不仅仅停留在书写层面, 还渗透了“书法”“书道”, 提升了写字品位。

何谓“书道”?书道的含义基本等同于书法, 但它不单纯强调书写的技法, 也包括修身、养性、悟道等方面的含义。汉字是一种抽象符号, 更是中华文化的根, 写汉字就是在写民族的文化。因此, 写字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训练, 更应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以上教学, 教者借助人身体的形象去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写法。如讲竖画时, 提出“字如其人, 这一竖如人之脊梁, 要正, 要直”, 既可形象认知, 又暗示做人原则。从“土字底”以下托上的结构, 挖掘出书法术语“地载”, 用“大地无言, 载起万物”这样的凝练语言, 让学生感受以下托上的意味。同时, 采用肢体语言, 伸出双臂, 往上托起, 直观领悟“土字底, 要托起”的要领。教师范写时, 强化了“土字底”上面部件写法的剖析, 强调“避让、均衡”, 有机进行一种书法艺术和审美观念的渗透。

写字教学不仅应重视书写技能的培养, 更应渗透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 让学生感受书法的艺术美, 领悟做人之道。这横平竖直就是一种审美, 这一撇一捺就是一种和谐, 这穿插避让就是一种美德……学生写的不仅仅是方块字, 写的更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论书法中的日常书写 篇2

关键词:书法;“日常书写”

“日常书写”该如何界定?其关键之处在于分清“日常”与“非日常”。日常书写可以举出实例,如日常的信札、诗词手稿和一些日常功能性的书写等。一般地说,日常即平常、平时。日常书写是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日常书写,就能够持之以恒,倘若一日不书,便会觉得思遏手蒙。日常书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书写主体、内容与形式、功能以及书写中的行为与过程。下文皆以书法为例进行阐述。首先,基于书写主体的划分,我认为可分为普通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普通书法爱好者的日常书写可能仅仅局限于想把字写得好看,并没有将书法看成是一种专业,只是浅显地认为书法就是写字。但是书法家就截然不同了,书法家将日常书写作为必需,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考虑如何将字写好而且还考虑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气韵。其次,我们要着重注意日常书写的内容与形式。现代人相较于古人阅读经典书籍匮乏,从而丧失了古人必须具备的诗文创作能力。平时只能抄写古人的诗词歌赋,而未能有自己的一知半解,自作诗词歌赋甚少出现,毫无新意可言。而談到形式,古人的日常书写一般以信札的形式出现。而今人对于形式可谓是过分讲究了,总是费尽心思地想着纸张的颜色如何搭配、如何拼贴做旧,外在形式上如何博取欣赏者的眼球,从而夸大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再次,日常书写带有实用的功能,在白谦慎先生所著的《傅山的世界》中,曾谈及傅山的应酬之作,他的应酬之作大多数是日常草率应付的结果,为的是与官员进行交往,实现其作品的社会价值。最后,笔者认为日常书写的行为与过程至关重要不容忽视。书写是一个行为过程,而这个行为过程当中,心态和手态又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日常书写能做到自由轻松、心手双畅、自然而然地无意书写的状态,那是与殚精竭虑、苦心经营、迫于时事所形成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的。苏轼曾说过:“无意于佳乃佳”,而这一思想也很好地在他的书作《黄州寒食诗帖》中得以体现。

回溯中国书法史上的日常书写。最早出现在中国商朝后期的甲骨文,它是王室用于占卜,记录吉凶之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镌刻的文字。而到了商周时期,由于多涉及对祖先或君主的歌功颂德,如叙述祖先的功勋、天子的赏赐册命、贵族的诰命盟誓、宗庙祭祀等,青铜礼器上开始出现了铭文。而两汉魏晋时期之后的日常书写,都大大拓宽了书写内容和形式。古人的日常书写多是日常生活的产物。日常生活中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伤春悲秋等,通过信札、祭文、碑铭等日常书写形式自然流露于笔端。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日常书写被逐步兴起的电子技术所替代,现代人大多使用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进行日常记事,而不再像古人提笔研磨进行适意书写了。

日常书写是书法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常书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的日常书写,形式是手札、信札等皆可,内容可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而另一类则是中国古代的日常书写形式,学习经典,临习古碑古帖。日常书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在日常临摹书写中获得纯熟的技巧和对笔墨情趣的高度驾驭能力,创作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体现文字的艺术魅力。从日常临摹书写到创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日常书写是一种逐渐的、连续性的、不显著的变化过程,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临摹和创作,终有一日能够表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面貌。同时也离不开作者对于视觉形式的敏锐,书家需要根据所要书写的尺幅、内容进行合适的安排,时而字迹满纸,时而计白当黑,皆可构成不一样的形式美。这其实从古人的书迹中,信札中每行长短不一,手稿中涂抹划圈,这也显示出了日常书写的形式魅力。所以日常书写是作者书法功底的体现,更是一种自然灵性的书法,它并不像展览作品是反复推敲安排之后所产生的作品。在日常书写中,书写者的心态往往比一本正经的创作更加放松自如,更易达到物我两忘,心手合一之境。古人多数都以日常书写为主,从流传至今的墨迹可以探寻,多数都为即兴之作,王羲之《兰亭序》来自于一场朋友的雅集、颜真卿《祭侄文稿》书写了失亲之痛和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抒发了被贬谪的心情,这些都是日常书写的典范之作,字里行间透露着当时书写的心情。不仅文采出众,而且技法娴熟,信手拈来,情真意切,从中可以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经典的艺术作品往往更注重精神内涵,日常书写就是要让书写者写出心中的所思所想,通过扎实的技法和放松的心态,创作出拥有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书法作品。这同时也要求书家必须有十分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注重“字外功夫”。

日常书写是自由的,可以进行单个笔画或者是单字的练习,一字可写一遍也可写数遍,是一个无需缜密构思的过程,不必意在笔先,也不必胸有成竹。因日常书写的需要随意而就,自由发挥,它不用拘泥于各种形式,随意的笔墨纸砚,也不用过多考虑章法、气息,并且能够在书写之中获得些许创新,它能够最直接地反映出作者当时的书写心态和笔墨工夫。只需体悟那信手拈来、及时应变、随意自适之感。这时的书写状态也是心态和手态处于最放松的时刻,同时这也是反映书法家的功力和其内在情感、学养的方式。日常书写是可以感受到书法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迸发出的天趣,日常书写允许涂改、纠正,但这多数是针对错字,而非在书法上精益求精,更多的像是随手而书的草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今人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变得浮躁了。各式各样的展览愈来愈多,使得原本意义上的日常书写渐行渐远,这种情况下的日常书写变为了备战展览的书写,失去了书写的本义。另外,日常书写往往考验着书写者的文化修养。日常书写常常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部分内容能够有意无意地反映出书写者平时的思考和表达;而展览的书法虽有文字内容,但多数是抄录诗词文赋,除了古诗词和落款之外,没有更多的信息,因而从阅读性上看,展览书法比之日常书写大大降低。

日常书写是一种书法文化的产生,但凡有书法的地方,日常书写即是其中最为自然的具体表现。否则,书法在创作中,一味地挖空心思变新意,寻求所谓的个性、与众不同,结果必然会导致肆意涂抹,渐渐向狂怪恣肆的方向发展,吹捧自己的“书法”充满艺术气息,成为新时期的“野狐禅”,这必然使书法艺术生存的危机感愈来愈紧迫。当下正是互联网振兴的时代,面对快节奏、秀奇怪的生活方式,以古代日常书写的高度来要求现代社会大众,已然不现实,但书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还是极具生命力,必须努力让书写回归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书法家逐步意识到日常书写在书法创作的重要性,这是书法振兴的最好路径,同时也应该倡导书法创作的多样性,反对一成不变的创作模式。这样,离书法全民教育与普及提高的日子将不会遥远,书法文化的颓势也会很快得到改善,需要我们把古代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书法书写的正确方法 篇3

学习的四步“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阶段复习”,这四步按时间轴、学习重点来说,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流。一个环节的不足,必然在另外一个环节花更多的时间弥补。一个环节的充分,下一个环节则有备而来,重点突出,可以花更少的时间达成更高的质量。

孩子要学会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事半功倍,让学习有更高效率及更好效果。今天我们分享阶段复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复习。

复习有什么用?

复习有几个关键作用。

1、避免遗忘。根据遗忘曲线,一个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过一阵很可能就遗忘了,或者记忆模糊了。在快要遗忘的时候,及时复习,重新唤醒对知识的记忆。比如说我们记背的内容、一些公式定理、还有基本解题方法等,都要及时复习。

2、查漏补缺。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些知识掌握了,有些知识有欠缺,就要通过复习来发现,把不足的地方找出来,弥补好。

3、知识点的串联和并联。知识点之间的学习是独立的,要想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找出来,把知识内容归类、分层,这是要通过复习来完成的。这种综合性复习,有小阶段复习和大阶段复习两种,小阶段复习就是单元复习或章节复习,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这“三基”进行回忆、整理以及应用,形成知识网络;大阶段复习就是学期复习以及综合知识复习,对学期内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找到知识间的关联,相似性或者不同,时间轴、内容层次上的关系,形成大的知识体系。小阶段复习就像是对一棵树的回忆和梳理,而大阶段复习就是对整片树林甚至森林的描绘和梳理。

4、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复习是整个学习环节的后端,复习阶段不同于之前的几个阶段,由于综合性的特点,只有在这个阶段才有综合性的应用,因此,思考能力、综合加工(归纳总结提炼)能力、拓展能力等等,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强化,错过了复习,就错过了锻炼这些能力的最佳机会。

复习的有效方法

复习不是重复劳动,也不是大量做题。好的复习是回忆、整理、完善、提高、综合的全部。

1、整理补充笔记。在小阶段复习中,回顾课堂内容,加强知识掌握,整理笔记比昨天有效的多。不管是课堂讲授还是自己在预习阶段、练习阶段做的笔记,在复习阶段做完善和整理,对知识的查漏补缺、加深理解非常有裨益。

2、画知识结构图。复习阶段,整理知识框架,归纳总结知识之间的关系、层次,让知识之间有联系,对加深理解、综合应用,融会贯通,以及全面记忆有帮助。没有结构图,知识之间是散落的,有了结构图,知识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结构图可以是思维导图,也可以是按时间、事件等各种关系来总结。

3、用好错题本。复习阶段的大量做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将之前练习阶段的作业,重新审视,错了的为什么错,错在哪了,怎么改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总结方法和思路、注意事项。错题复习是复习的重要手段。

阶段复习,是掌握知识的关键过程,对知识点查漏补缺、归纳总结提炼、综合理解及应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

复习,不是反复记忆和做题,复习是通过整理和深度思考,将知识彻底掌握,达到熟练应用。

书写方法

(一)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

(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

(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

(五)点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

(六)提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七)竖钩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八)弧弯钩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九)戈钩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

(十)卧钩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

(十一)竖弯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十二)竖弯钩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

(十三)竖提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

(十四)横钩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

(十五)横折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十六)横析钩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

(十七)横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

(十八)撇折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

(十九)撇点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

(二十)横折弯钩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一)竖折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

(二十二)竖折折钩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

(二十四)横折折撇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二十五)横撇弯钩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

(二十八)竖折撇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

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撩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撩雌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

书写书法论文 篇4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壮大我市书法家队伍,挖掘书法创作人才,促进我市书法艺术事业的更大发展,特举办书写经典·重庆市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具体内容如下:

主办单位:重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中共秀山县委宣传部、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

协办单位:秀山县文体广电局、秀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秀山县书法家协会

展览名称:书写经典·重庆市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征稿时间:2010年3月—5月20日止

一、目的与意义: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征稿范围:

凡重庆直辖市行政区内,年满18岁以上(含18岁)的书法工作者、书法爱好者、篆刻爱好者均可投稿。

三、书写内容:

书写内容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西南大学编辑出版的《读点经典》丛书为主,欢迎书写历代名家咏秀山诗文(相关内容详见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网:)。

四、投稿要求:

(1)书体不限,草书、篆书请附释文;作品尺幅高不超过180厘米,宽不超过97厘米,为展出方便,全部为竖式,不收册页、手卷及横幅。篆刻作品不少于四方;

(2)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正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电话及邮编后挂号邮寄;

(3)书法、篆刻作品来稿件数不限,拒收裱件。每件作品须交参评费30元。参评费请通过邮局邮寄、勿在作品中夹寄,以免丢失,未收到参评费的作品不予评审。汇款人姓名、地址必须与署名保持一致,以便统计;

(4)限于人手,所有来稿作品均不退稿,敬请谅解。

五、评选及奖励办法:

1、由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组织专家对所有来稿进行初评、复评、终评。评出获奖、参展作品共计200件;

2、本次展览将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20名(发给获奖证书及奖金);

3、为激励各区县组织工作者,按组稿件数及获奖人数综合评出“优秀组织奖”5个,向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颁发奖牌及奖金1000元(欢迎各区县统一组稿、邮寄);

4、为全面反映重庆书法的总体风貌,重庆市书法家协会还特别邀集30件青少年作品参展并设新秀奖10件(不广泛征稿,参展发入展证书,新秀奖获得者发给获奖证书及奖金)。

六、作者待遇:

1、凡获一、二、三等奖作品等同于国展入选作品,具有参加重庆市文学艺术奖评奖资格;

2、入展作者均颁发证书;

3、编印《书写经典·重庆市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集》,赠送获奖、参展作者每人一册;

4、入展作品作为加入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的条件之一(章程规定必须两次入选书协举办展览),获奖作品一次即具备加入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的条件;

5、主办单位对入展及获奖作品有编辑出版权和全部投稿的所有权,凡投稿者,视为认可以上原则。

七、展出时间及地点:2010年7月在重庆展出。参展作品展览结束后作品移交赞助方收藏。

八、汇款及作品请寄:重庆市秀山县61014信箱彭洪顺李恩(收)

邮编:409900电话:***(彭)139 9695 3527(李)

重庆市书法家协会

上一篇:校车安全监管平台下一篇:光纤有线电视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