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房屋六篇

2024-07-31

现代房屋 篇1

现代房屋建设直接服务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性设计又特别是电气节能设计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直接贯穿于整个的设计、施工质检、验收的全部建设过程, 促进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现代房屋建设中涉及电气节能设计的方面较多, 但主要内容应包括:

1、精心选用光源设备

现代房屋设计中, 各种照明装饰设备的应用已作为居室装修美化的重要元素, 光源的选用从结构、属性、品质、功率等都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正因为各种光源设备的大量采用, 而导致了电功率消耗在现代房屋建设中能源消耗占比较大, 所以, 在光源设计选型中就应具备高度的节能意识, 重视对电气照明的节能控制, 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能消耗。首先, 对不同建筑、不同功能、不同场所, 要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照明设备, 在考虑装饰效果、照度、使用环境要求等要素满足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采用节能光源;其次, 要注意考虑灯源使用时间的控制设计, 避免长明灯, 尽量消除不必要的照明时间;再则, 对光源的覆盖范围也要认真设计, 既要避免光源的浪费性重叠, 又要避免不同性质光源能量的抵消, 而形成浪费。当然, 在选用光源设备时, 要进行综合分析, 在充分考虑节能的同时, 还要兼顾产品价格、发光功率、使用寿命以及建筑的整体效果和美观。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顾此失彼, 做到整体和谐。

2、最大限度地降低线损

目前家居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 一般房屋设计中开关插座配置相当齐全, 所以配电线路迂回曲折在所难免。线路中因电阻的阻导作用, 在电流通过时必然会产生功率消耗, 线路电阻在通过的电流不变的情况下, 线路越长则电阻值也大。要减少线损, 就应尽量减少线路电阻。因此, 在房屋建设的电气节能设计中, 首先, 要合理选择线路路径, 在保证正常通电需要的情况下, 线路尽可能取直, 减少走回头线路;其次, 还要合理确定电气功能用房的位置, 变压器应尽量接近负荷中心, 减少供电半径;再则, 在兼顾室内电器需要和电气材料布线成本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增大导线的截面, 以降低沿线线路损耗。

3、强化电气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现代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各种电气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 设备设施也越来越复杂。因此,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电气节能控制系统, 有效控制协调各种电气设备的经济运行是十分必要。目前, 国内已相继开发了一些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较为合理地采用了节能型动力设备, 如变频调速风机、水泵等节能设备, 初步实现了对自动对空调、给排水设备、电动机等的有效监控, 实现控制节能的目的。但由于此类成套设备设计生产起步时间短, 在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因此, 我们在电气节能控制系统的选用中, 要注意因地制宜, 综合比对, 同时根据建筑个体差异在技术上做一些必要的修正, 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成套设备个性化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明显的节能效果。

二、现代房屋建设中电气质量管控体系的构建

对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完成后, 对建设质量进行动态过程管控, 是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保证建筑设计是否符合节能要求和使用规范、符合设计的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因此, 有必要着力构建有效的电气节能设计质量管控体系, 具体包括:

1、总设计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电气节能设计质量管控委员会,

同时组建监督检查部门, 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要及时组建适应电气节能设计实施的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机构, 规定分公司和项目质检人员属公司派出人员;同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 制定具体的质量管控目标、管控制度和管控程序, 组织、计划、协调各项质量管控活动的有效实施, 以保证合理的设计方案落到实处。

2、建立企业领导、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经理、班组的各类人员岗位质量管控责任体系。

现代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施工过程中, 关键项目和位置要实行挂牌负责制, 并要以合同形式明确每个岗位的权责, 使与电气节能设计及工程建设的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工程质量的好坏紧密地联系起来。

3、应完善质量信息监控系统。

即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 及时进行信息数据采集、传递、处理, 及时反馈电气节能设计质量与操作质量控制的动态信息, 为电气节能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提供保障, 从而使整个施工的全过程始终处于精确的受控状态。

4、强化综合协调管控。

在电气节能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协调各部门、各环节人员, 包括可能的社会单位力量, 使建筑项目建设走出本部门、本系统, 成为社会工程的一部分, 自觉接受社会特别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市民的监督, 使现代建筑节能设计质量的管控走向社会, 具备社会价值。

三、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智能化的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 是各学科领域的结合在建筑行业的集中展现, 是建筑行业传统工业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技术的概念的建立与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先是发端于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并逐步在美国、日本等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由此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建筑智能化大趋势。我国从90年代末也积极吸纳世界建筑行业前沿技术, 正在逐步实现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向智能化的过渡与发展。

智能化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 是指以现代房屋建设为平台, 以环境开发、建筑系统、信息自动化为骨架的建筑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综合体。由于智能建筑物将建筑的使用及其辅助功能进行了充分的综合化和自动化, 为现代房屋建设用户提供了舒适、安全、方便的工作环境, 并且进一步达到了高效、经济、节能的特点。因此, 建筑智能化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 并逐渐成为现代建筑领域中的一个新的技术应用类型, 也就顺理成章。

智能化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较完美的智能技术来有效地表达地域性, 摒弃了传统建筑技术对地域性表达被动的静态模式。智能化设计建筑往往会结合施工地域的特点, 通过环境技术、信息技术等对建筑表面的构建层次进行控制, 从而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因此, 智能化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强调房屋建设表面要根据室外自然环境特征的变化, 而不断进行自动调节, 逐步形成建筑行业的动态造型模式。

同时, 智能化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在设计理念上, 重视地域化倾向概念, 强调传统与现代的整合, 提倡整体的、创新的、科学的、人性化的技术架构, 充分应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 逐渐形成符合现代建筑行业的需求, 又能表达地域特点的新的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体系。

现代房屋电气节能设计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该说算已有了较好的发展, 并正在向更高层次即电气智能化方向探索。我国建筑行业在这个方面反应迅速, 有了较为满意的快速跟进。但因观念、行业基础、经济发展、专业规范、体制建设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障碍, 这需要我们坚持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积极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和建筑设计思想, 以促进我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德义.中国现代建筑史[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现代房屋 篇2

1.1 复杂性

我国的地质地貌十分的复杂, 这就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例如, 冻土、黄土等等,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应该把地质因素考虑进去。此外, 我国部分地区还处在地震带上, 这就对地基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房屋建筑地基工程的复杂性,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合适的施工技术。

1.2 多发性

虽然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有很多工程都出现了由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不到位而导致房屋倒塌, 这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造成的工程浪费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的。

1.3 潜在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有些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工序是十分复杂的, 后一道工序往往覆盖了前一道工序, 这就给施工工程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 尽可能地消除施工隐患。

1.4 严重性

一般来说, 当建筑工程验收完成之后, 一旦投入使用, 地基出现问题都是没有办法处理的, 这不仅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为地基基础工程本身的投入就比较大。所以不论是在工程堪察设计阶段、还是地基施工阶段,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都可能会对后来的主体工程造成一定的破坏, 这也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因为地基工程承载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 在施工过程中, 一旦出现破坏, 其损坏面积就会不断的变大, 给用户带来威胁。

2 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2.1 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建设前期的实地勘察是十分重要的, 勘察效果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的选择。勘察人员在做勘察报告时, 务必保证报告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 使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 避免出现地基工程施工事故。作为工程勘察人员, 应该对施工地点进行仔细地勘察, 查看其水文地质情况, 做好勘察报告。施工单位应该重视工程前期的勘察工作, 不能忽略不做, 应该认真对待。

2.2 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工程设计主要是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建设的需要来进行的。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时应该结合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 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技术, 还要考虑经济原则, 尽可能地保证地基工程的承重能力。

作为工程设计人员, 应该对工程勘察报告中的信息进行仔细的研究、计算, 特备是对地基承载力建议值, 反复测试地基工程的荷载延展。作为施工人员应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一步一步的对设计人员提供的地基工程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进行实际验证。如果发现影响地基工程质量的问题, 应该立即停止施工并和勘察、设计人员进行仔细的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 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下面以某住宅工程为例, 探讨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该工程为框架结构7层, 下设架空层, 层高2.1m, 上层层高均为3.0m。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含泥中粗沙和砂质粘土。

3.1 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地基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 所谓的基础就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部分。基础是地基承重的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 它能够把建筑物上部传来的荷载直接传给地基。基础的分布方式和地基的承载能力有直接关系, 如果地基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话, 基础与地基的分布方式是相同的, 这种情况下基本采用独立的基础。当地基的承载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 则需要采取筏型基础, 这种方式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 进而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不同地方的地基土质是不同的, 有些地基土属于软土, 这种情况的地基承载能力就比较弱, 我们需要采取针对软土地基的措施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一般来说, 软土地基主要是由杂填土、淤泥质土等其他成分构成的地基土, 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的工程质量, 我们应该在工程勘察阶段对软土土层进行详细地勘察, 仔细地分析土层的组成成分, 分布的范围, 为后期的科学的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参数。在最初计算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大概的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如果承载能力分布的比较均匀, 能够平均到全部的面积上, 建筑物结构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来说,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超过了平均荷载位的四倍, 则就可以选择独立基础。如果小于两倍, 则就可与选择筏型基础。

3.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 上层土层又较薄时, 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 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 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 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 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 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 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 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 进行必要的测试, 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 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 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 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本工程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 (地基较差、荷载较大) , 施工前应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 为满足地基和沉降要求, 可以采用桩基础或人工处理地基, 而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 且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 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本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方案中我们要着重考虑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伸缩缝时,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要防止结构开裂, 在适当增大伸缩最大间隙的各项措施中, 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 我们一般采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 另外, 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 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 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 例子中就存在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 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 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 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 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 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人口越来越多, 房屋建筑的层数也会越来越高, 则就对建筑物的地基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房屋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为施工单位应该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尽可能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房屋工程施工中, 地基基础工程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只有做好这部分工程才能够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想保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 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 文章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质量

参考文献

论现代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篇3

关键词:建筑节能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设计

0 引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并先后颁布一系列规范、标准。然而实际工作中,这些有关建筑节能的标准、规范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建设仅仅是基础工作,要贯彻这些标准、规范,还需要加大设计执行力度,以设计为关键环节促进节能建筑的建设。

墙体保温内外有别 建筑节能包括规划、设计、能耗比、绿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等,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通过对围护结构墙体进行保温隔热使其达到建筑节能对墙体的技术要求,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也是关键环节。墙体要保温就像羽绒服比棉衣要暖和一样,住宅墙体用的什么保温材料,是节能的关键;保温层放在墙外还是墙内,保温效果也不同。时下,我市的节能建筑在墙体的保温上普遍采用的是外保温技术,能否采用内保温技术?内外保温在效果上是否有差别?这是不少购房者颇为关心的问题。建筑节能办公室调研员周维楚对此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外墙内保温是在外墙体内侧复合一层保温隔热层;外墙外保温是在外墙体外侧复合一种保温隔热层。外墙内保温具有施工方便、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低、综合造价低等特点,但外墙内保温存在着诸多缺陷:其一、保温效果差。外墙内保温无法解决梁、柱等“冷热桥”问题,就像灌满了开水的热水瓶,因没有盖瓶同样起不到保温的作用。

1 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建筑节能、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并先后制定了一批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l9-8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l34-2001)等。期间,各地方也根据情况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建筑节能技术规程、标准。

然而近年来,这些标准、规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住宅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住宅建设随之迅速加快,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面积总和。然而80%以上的新建住宅几乎都是高能耗建筑。目前,我国建筑业已成为耗能最多的行业,建筑高能耗日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顽疾。

上述尴尬局面,一方面说明推行节能建筑还需要加大节能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节能技术基础建设等;另一方面,正如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强调的那样:抓节能标准建设只是基础,抓设计执行力才是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建筑节能设计的确存在执行力较低的现象,不少设计师认为节能规范约束了建筑创作、需要花费很高的代价等,加之来自于业主方面成本控制的要求,节能技术难以得到贯彻。

2 节能建筑的设计关键所在

2.1 设计是贯彻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前承业主建设意图,后接具体的施工建设,在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通过图纸表现出业主的建设意图,又系统化了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后续施工最为关键的依据。工程实践证明,项目功能是否实现基本取决于设计,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或考虑不周,必然造成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按图施工、按图监理;业主单位虽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业主单位一般对相关节能设计的各技术标准、规范知之甚少。因此真正能理解并贯彻节能设计标准、规范要求的非设计单位莫属,这为发展节能建筑提供了先天条件。

2.2 设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节能建筑发展观。节能建筑日益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焦点,但是一提到节能,不少设计人员就把它同高技术、高费用等联系起来;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要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必须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材料和产品,若没有相应的材料和产品可供选用,建筑节能只会是一句空话;还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严格贯彻节能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会大大制约设计师的创作思维。那么设计人员如何贯彻相关节能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呢?首先需要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节能建筑发展观,现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澄清:

2.2.1 工程实践证明,基于我国国情,相当一部分的低技术策略也能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关键是如何因地制宜、关注那些替代的适宜技术与方法、有没有花费必要的精力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等。为此英国著名建筑师邓斯特认为:节能住宅的关键之处在于“智能设计”,即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他所强调的“智能”也意味着“挖空心思”寻求简单有效的节能方法。

2.2.2 虽然节能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节能产品、节能材料的应用,但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如果没有相应的工程需求,就不能促进节能材料、产品的研究开发。节能建筑与节能产品(材料)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而且工程实践也不断证明,不少项目的特殊需求却成为节能材料、节能产品研发的推动力。

2.2.3 在高层建筑中使用,需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①系统与基层墙体应有可靠的固定:高层建筑承受风荷载较大,而且墙体部分会产生很大负风压(吸力)。因此,保温层应与基层有可靠的粘结,采用保温板的,还应有机械锚固的辅助措施。②系统的防火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现在用于高层建筑的外保温材料较多采用阻燃型聚苯板,这类材料具有可燃性,用于高层建筑外墙应采取防火构造措施,如设置防火隔离带等。③外饰面层应采用涂料(或彩色砂浆):系统中的保温层多为轻质多孔材料,剪力强度较低,所以饰面层不宜采用面砖。如粘贴面砖必须要有可靠的措施,以防止面砖脱落伤人。④系统的耐久性能应满足要求: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限应不少于25年。

现代新式房屋学生作文200字 篇4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座现代新式房屋是怎么样的。

那一座现代新式房屋是这样的——它的屋顶很别致,是三层做的`:一层是哈哈镜,一层是琉璃瓦,第三层是玻璃。这个新式房屋是声控的,如果你叫一声:“关上窗帘!”窗帘马上就自动关起来了。如果窗子破了的话,过了半小时你再去看,那窗子就已经换成新的了。在新式房屋里,还有一个智能机器人,你对它说什么它就马上去做。

房屋的地上有条轨道。你肯定会问那是什么用的?我告诉你,那是椅子的通行轨道。如果你要去家里的哪里,只要坐上椅子,并且学会操作椅子,这样你就可以不用走路,坐在椅子上可以移动位置,去哪里都可以。

啊,要是想象中的房屋,我们全家能去住上几天,那该有多好啊!

现代房屋 篇5

1.1 复杂性

我国国土区域广阔,项目地质状态很繁琐,如淤泥土以及冻土等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别的区域也存在。且我国是一个经常性发生地震的区域,地震对于基础干扰厉害。此类繁琐地质要素对于基础勘察等有着很大难度。

1.2 经常性

因为基础设计或者是建设规划不合理而使得建筑体出现倾倒现象,此时就使得很多的问题发生。

1.3 潜在性

通过分析项目的建设步骤可知,后续的活动通常都是影响到之前的活动,项目的品质有着非常显著的隐蔽性特征,它同样是主体项目强化验收力度,留存精准的隐蔽验收信息的关键缘由。

1.4 严重性

从特定的层次上来看,项目如果运行之后,地基发生的不利现象一般无法弥补,因而导致的不利现象,较之于基础建设花费的资金多很多。不论是场地的选取亦或是设计,还是建设品质等任何的活动发生了品质不良现象的话,都会导致其失去稳定性,项目的主体受到影响,使得建筑体出现一些严重的品质不良现象,这样的话不但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不利现象,有时候还会危及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因为基础要负担上方的所有的力,所以如果它出现了问题的话,这种破损性会严重的扩散,同时问题的出现一般是突然性的,不会被察觉,此时就使得问题更加的恶劣。

2 保证基础建设工作的时效性特征

2.1 关注勘察活动的精准性

项目的勘察信息要精准的体现出场地的地质以及水文等情况。要想防止项目发生问题的话,第一要做的就是对这些要素有精准的分析,要想开展好该项活动,最关键的是做好勘察活动。要切实的结合场地的具体状态,以及建筑的使用规定,认真的分析项目的勘察任务。该项勘察活动为项目的设计提供了非常多的参考信息,所以不应该忽略,也不应该造假。尤其是对那些繁琐的地基,更要积极的分析。

2.2 提升结构设计的精准性

工作者要积极的对项目的勘察信息供应的受力数值分析,认真的验算它的具体压力。假如对建议的数值存在疑虑的话,可以再次的开展荷载测试活动。建设者在自然的地基之中开展建设工作的时候,要分析它的合理性。使用合理的应对方法,避免地基和建筑等出现严重的问题。

3 强化地基的建设技术

3.1 合理的选取基础

基础是建筑体与地基间的联系。它将建筑的垂直方向的力传递到地基之中,假如它的受力性充足的话,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如果地基的受力性太低,比如软基,此时就要对其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在勘察的时候要积极的分析其土层布局,为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关的参考数值。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位,则用独立基础可能比筏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位,可选用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3.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如果地基是淤泥,上方的土又不是很厚的话,就要使用防止对淤泥等干扰的方法。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对于基础的处理活动,要切实的结合项目的地质以及水文和建筑的功效等要素来分析,进而选取最为优秀的基础。该项目结合地基的具体状态,在建设之前的时候要强化它的总体性,降低不合理下沉问题的发生几率,为了合乎地基以及下沉的规定,可以使用桩基等,而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且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本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们一般采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除此之外,如果建筑的高差非常大,设计的时候结合具体的状态,不设置持续的变形缝。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在施工中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

结语

建筑的品质不仅关乎到群众的生命,还关乎到国家的经济。所以在开展该项建设工作的时候,要做好品质管控活动,要强化品质监管的力度,才可以获取优秀的项目,进而确保建筑体运行更加稳定。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长久的活动实际, 分析了建筑地基项目的建设特征, 探讨了保证基础建设工作的时效性, 介绍了当前的建筑地基项目的建设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质量

参考文献

[1]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现代房屋 篇6

1.1建筑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是建筑的基础,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多次的审核与优化设计,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渐渐把关注度从房屋质量转变到房屋的外形美观。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建筑企业增加了对建筑物的条件,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方案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方面的盈利效益和最大限度缩小成本,还要加大力度治理房屋地基基础建设的全套施工程序。在设计方案时,需要精准的计算好地基的最大承受限度与危险承受范围,这些数据的精准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应用相关高配的专业仪器进行测量。

1.2基础地基挖掘

在开始挖掘地基时,需要对施工地点的建筑位置进行全方面勘测,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当地的水文也会各种各样。完善水文例样的储备,可以利用挖掘机器来对基础地基进行挖掘,这项工作的难度在于对地基两边的准备工作要求较高,不用土质情况有不同的挖掘方法。山体,斜坡这样的复杂地段,土层结构较繁琐,关键地方需要人工采取挖掘作业,因为这些地方挖掘机器难以进入,就算强迫进入也会给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天然形成的土质,不需要对地基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就可以直接建设建筑使用地基。

1.3地基后期处理

地基建好容易,后期的维护困难,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地基的牢固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建筑物地基不够牢固,高层建筑就有倾倒和塌陷的危险,严重会导致建筑物因不达标地导致停建。后期处理地基的方法有很多种,最有效并且最常用的就是剪切法,可以有效增强建筑物地基的抗剪强度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措施。

2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存在的隐患

2.1施工环境复杂

我国地理面积广泛辽阔,位列国土资源面积总和前列,横跨经度与纬度面积范围广,气候差异大,温差变化强。其中有沼泽地、软土地,盐碱地,黑土地和严寒地带的冻土层,不同的气候就要挑选不同规格的原材料,可见施工环境对地基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严峻复杂的施工环境会给地基建设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其次,我们国家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多发区,山体滑坡、地震、台风和地震都是我们国家经常发生的。建筑师对建造环境的不熟悉会导致许多不定因素的出现,从而增加了建筑地基的复杂性。

2.2安全问题有潜在性

建造房屋地基是一个逐步按流程跟进的过程,在第一部工作没有完成之前是不可能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正是因为有严格的流程使得建筑更加严谨。建筑的每个流程都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但缺点就是需要施工人员严格对待每一个环节,因为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它所承接的下一个环节就会出现纰漏,由此下去整个系统都会难以进行,这就是健全的建筑系统出现的潜在性危险。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就需要建筑程序师不断的健全建筑体系,为每个环节制定全方面的解决方案,根除连坐式的建筑错误发生。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对每个环节进行监控检查,防止错误延续到下一个环节,并建立有关建筑设计库。

2.3地基施工的高强度

地基施工较为独特,由于整套建设流程所限制,如果在整个建筑施工完成之后才发现地基环节出了问题,这种错误一旦出现几乎是无法弥补的。地理施工无论在财力还是人力上都是高强度的工作,错误一出现就会伴随着资金的大量失,不仅降低施工方的信誉度,也使居民对建筑安全问题寒心。地基施工问题的出现,财力损失会是成本地基设施的数倍,在施工时要把控整个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随时出现问题随时解决,局部调控可以避免大规模改建,对于不同问题要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有效降低损失。地基施工条件特殊,几乎全是地下工作,为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式

3.1注浆法

注浆法是地基建造中最简便的方法,在注浆前需要运用精准仪器寻找钻孔点,仔细测量钻孔的深度与宽度,调配好注浆的材料比例。在地基注浆时,要精准的按照已制定的钻孔点,再依照钻孔点的深度进行调浆,最后将浆液注入。注入浆液时,记录员要认真记载每一道工序的数据,做好备份数据库,为后续检查工作做好准备。在选取浆液量取器时,要挑选规格分明的仪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注浆时浆液外露。硅化加固土层前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所留空间是一个备用空间,需要时可以添加一些素土来夯实,可以防止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塌陷问。注浆时一定要考虑地基的承受能力,尽量将压力控制在地基材料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翻浆事件。

3.2分段进行法

分段进行法是依照强夯法制定的,坚持从外围开始施工、慢慢向中心靠拢的施工次序。夯实后用推土机在地基建成品上进行压实,压实后用压土机将地面压平,安插长线进行定位,防止出现偏差,最后进行再次夯击。通常情景下,强夯法需要繁琐的程序进行加固,开始深击最后浅击,进行一次加固土壤会使地基不够牢,最后程序完成后需要低制动在进行一遍夯击。条件允许下,可以用小型工具锤在进行敲击,确保地基的夯实程度,其他工序也要按照规定来执行,保证每一个程序执行的严谨性,夯击的位置要精准。

3.3强夯法

在建筑施工时经常会遇见不同质地的地基土壤,采用强夯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强度,用夯击锤按照一定规格进行击打处理。强夯地基的办法适用于处理细小的颗粒,比如沙粒,小石块,湿度较弱的黏性土质,沼泽性质的部分土壤和素土。对于高密度的的土壤和强度韧性好的,需要采用迂回式的反复填充地基材料,填充的材料根据需要来选择。强夯法需要繁琐的程序进行加固,开始深击最后浅击,进行一次加固土壤会使地基更加牢固。

摘要:本文鉴于基于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重点围绕于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展开探讨,以期为切实有效地确保其实现良好的建设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熊以斌.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上一篇:教育实习观念下一篇:名山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