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效率八篇

2024-09-12

校本教研效率 篇1

一、以蹲点教研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批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2005年开始,我们制订了全市初中《“一带一蹲点式”教研实施方案》,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实施方案确定以5年为一个周期,教研人员深入全市初级中学,每所学校蹲点教研时间不少于一个半月。开展以学校为教研活动中心,采取教研员深入教研组,与教师结成“一带一蹲点”帮扶对子活动。教研员首先要做好结伴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工作,改变课改后仍然存在的“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的倾向,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二是开始关注学习“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三是有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四是能正确把握所教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其次,教研员与结对教师一起备课、研课,观课后要与教师一起议课,面对面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指导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做好教后反思,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引领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通过教师的课程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并发挥其在学科教研中的带头和辐射引领作用。桃山林业局中学的蒋守玲老师,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翠峦区三中的历史教师张桂霞,教学成绩突出,辐射作用明显,被区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教英语学科的陈昭、王凤刚、郝立新老师现已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伊春区第五中学的于为老师、上甘岭区中学的王艳双老师、铁力市第五中学的魏宝玲老师、友好区第一中学的张宏峰老师、带岭区第一中学的陈桂华老师等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市级名师,引领各校学科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历史学科多名骨干教师在教研员带领下,研究编制学科测试方案、2010年伊春市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及试题样卷,成为龙东地区中考历史学科的考试版本,编写的《资源与评价》成为龙东地区中考分析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

二、以联片教研活动为平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延伸

联片教研是基于伊春市34所初中分布于22个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教研活动。全市每年都要联片组织中考复习策略研讨活动和初中教育质量分析,这是每年教研工作的规定动作。每次活动明确研讨主题,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改进措施,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法。从教学角度以分学科开展观摩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教学设计,结合课程标准研讨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研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关注学生情况(参与教学活动,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及沟通合作能力);关注教师发展(教师学科素质及教学方法有效性)。从教学效果的角度集中研讨教学方法,几年来先后组织研讨了朗乡林业局中学的“ACDU”(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运用提升)教学法、乌伊岭区中学的“分科分层、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法、西林区第一中学的四步三查教学法(学案自学、对学群学、成果展示、回归目标及课堂上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嘉荫县的五步十环节(温故知新、探究释疑、理解巩固、互相提高、总结归纳)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各校在不断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经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打造出来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近三年共开展联片教研18次,有5 625人参与了联片教研活动。联片教研活动是教研员、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大校本教研,并已成为各校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大平台。

三、以市级学科名师为引领,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短时高效

为了实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研服务方式,提高教研工作服务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教研员、名师下乡活动。从2010年起,市教育局与市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下发文件,组织“名师送教、互帮互学、提高质量”送教进班活动。下乡送教到校进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基层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为主,将教学实际与校本教研融为一体,采用教研员讲座、名师示范课、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等形式。送教活动深入全市21个县(市)区(局),使基层教师都经历从理论到实践、从观摩课堂教学到深度研讨交流的全过程。比如思想品德学科,在西林区域的活动中先观摩西林区第一中学教师栾泽与辛启明分别展示的《唱响自信之歌》(初一)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三)两节公开课,然后由作课教师自评,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业务副校长、外校业务副校长、市级名师评课,市级教研员总评。针对这两节课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名师伊春区第五中学教师于为作了《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初三)一课的示范教学。送教进班活动一方面通过当地教师的观摩课教学与反思交流,使教师们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及问题所在,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市级名师的示范课教学,让教师进一步看到自己与名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有力地调动起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反思热情,有利于带动全市教学质量的提升。送教活动打破了“教研员”和“教师”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再是被动的听讲者,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研讨者。这种教研模式为教研员、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送教下乡、专业引领、名师引路是促进薄弱学校教师快速成长有效途径。

四、以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为突破口,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校本教研效率 篇2

一、精心构建联片教研网络, 体现三个原则

构建联片教研网络必须符合本地实际, 既要覆盖所有学校, 又要考虑学校间的相互联系, 便于活动的开展。为此, 我们在构建联片教研网络时, 充分体现了三个原则:一是就近原则, 考虑到本镇地理因素和学校人文因素, 我们把全镇东片邻近的4所小学分成两个联片教研组, 开展活动时方便灵活, 便于交流;二是相对集中原则, 这两个联片教研组都依托一所学校为中心 (中心校) , 使这所学校成为联片教研组活动的中心, 教研信息交流的中心;三是唯才是举原则, 联片教研组长是联片教研活动的组织者, 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研究能力。联片教研组长的人选由镇中心学校确定, 我们选派了一部分学科骨干教师或校长任联片教研组长, 确保了联片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认真把握联片教研要求, 坚持四个原则

联片教研是在校本教研基础上教研力量的又一次相对集中, 联片教研活动的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这一片的教学工作。因此, 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必须把握四个原则。

1.学科兼顾原则。联片教研活动的安排既要突出基础学科, 又要兼顾其他学科;既要重视课改实验, 又要关注常规教学。为此, 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首先是学科合理搭配, 其次是兼顾各个年级, 允许针对性与灵活性并存。

2.定向研究原则。任何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联片教研也不例外。首先, 分学科确定研究专题, 然后, 分年级确定了专题, 每次活动教师必须围绕专题作课, 撰写论文, 讨论交流, 释疑解惑, 达到“三同”:即同备一课书, 同讲一节课, 同写一篇文章。

3.教学示范原则。结合本地实际, 我们开展的联片教研活动基本上是以专题为目标, 以课例为载体, 以活动为手段, 因此, 我们把研究专题的内容在课例中表达出来。教师在活动中的作课必须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为其他教师起一个典型引路作用。讲课教师必须围绕专题说课, 围绕专题讲课, 其他教师必须围绕专题评课, 真正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4.人才培养原则。联片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空间。在活动中, 我们坚持重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通过交流学习、讲课评课、撰写论文, 使他们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这些教师一旦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他们在教学教研等方面必须要先人一步, 在校级和联片教研活动中必须起示范作用。

三、科学构建联片教研的运行模式, 实现五制

科学构建联片教研的运行模式是确保联片教研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 我们在活动中坚持实施五制, 保证了联片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1.活动前公示制。所谓公示, 就是各个联片教研组必须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将由中心学校审查后的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计划浓缩成活动安排表后分发至各学校, 这个安排表必须有准确的活动时间及地点;必须有明确的研究专题及讲课内容;必须有具体的讲课教师及中心发言人。同时各校必须将活动安排表张贴上墙, 使参与活动的教师早做准备。

2.过程评价量化制。联片教研组在开展活动时主要是对两个内容进行量化, 一是对参与教师所带的材料 (说课稿、教案、论文) 进行量化;二是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 两种量化, 必须严格依照中心学校制发的评价标准进行。

3.结果反馈制。联片教研组每次活动结束后, 组长必须整理所有材料, 分类装订, 并报中心校存档。学期末, 将对各联片教研组活动情况进行研究, 写出评价综述, 通报各联片学校。

4.联片校长牵头制。为了确保联片教研活动有组织、有领导, 我们确定了联片校长为联片教研活动的牵头人。每次教研活动, 联片校长必须亲自组织、领导, 并深入活动之中, 确保活动不走样, 不流于形式。

5.教研组长负责制。联片学科教研组长必须负责本学科的教研业务工作, 既要科学地制定好学科教研活动计划, 又要负责本学科的教研业务指导, 为参与活动的教师铺路搭桥。

校本教研效率 篇3

关键词:网络化校本教研;常规型;开放型;无障碍沟通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09-03

一、利用校园网,延续和丰富常规型校本教研活动

1.学习交流式

立足现状,打牢基础,大力开展课程标准、教材的培训。每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题的教师培训活动,我们结合制订学科教学计划重点组织新教师进行读好“三本书”(即: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的全面培训,教师在专设的学习笔记上做好摘记,写好学习心得,教师将学习心得发布于校园网上,供其他教师借鉴、讨论。以教导处定期抽查、教研组每月互查等形式加强管理,并列入考核。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和使用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能力,保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

2.微格点击式

微格点击式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基础上,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录像后,利用声、像手段对具体的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进行选择性模拟,事后反复点击、回放相关镜头,使教师形成清晰的自我图式,仔细琢磨、研究的过程。利用声、像设备把讲课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的录像课放在校园网上,组织教师认真观摩、研讨、交流、共享,这样的教研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矫正不良的语言习惯及多余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大家在真实的情境中捕捉住共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切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教学创新能力。比如针对“如何有效地警惕教师口头评价的思维定势现象”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录像资源库中截取各类思维定势现象(包括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以优等生为中心、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为中心等)放映,使大家产生“旁观者清”的效果。这对促进教师主动建构、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作用非凡。

3.案例分析式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例引领是一种方便、快捷、收效高的教研方式。在日常教研活动中,通过每月围绕一个专题、同看一节全国优秀教学课例(光盘)、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作为研究对象,重现情境具体状态、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展开讨论,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感悟,使自身的课堂教学进一步走向理智,并依此了解和分析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对象,借助一定的理论支持进行分析,总结教学策略,形成一个课堂实录与点评案例,发布于校园网上,供教师借鉴、讨论。如2008年3月,教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从一个主题教育实验兄弟单位引进了一节课堂实录,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在讨论、研究中,教师们豁然开朗,投入实践与研究之中。几年来,案例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有效策略。我们曾经对案例有过这样的描述:案例是教育思想的形象描述,案例是教育过程的生动显现,案例是操作经验的有机渗透,案例是理论和实践的联姻结晶。以课例为载体,在问题中引发教学认知的内在冲突,在思辨中促进教师的反思与建构。

4.听课说课式

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校本教研方式。问题在于如何提高教研组及校际性公开课的研究实效。为了避免活动时授课人唱独角戏、听课人三心二意、评课人蜻蜓点水的现象,我们提出了“人人须实际评课”的要求,即我们在校园网设置了专门栏目,设计了统一的评课模版,授课人须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后反思等课堂实录内容发布在模版上,主持人根据课例探讨的要点对课堂实录进行评析。比如,语文组教师把《搭石》和《晏子使楚》的教学实录发送到网上,主持人就“教师指导学生品悟语言用了哪些方法和策略,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方面采取了哪些办法”、“教师的语言是否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心灵的感悟”等通过课例共同研讨。最后由主持人在网络中对教师的评论进行梳理,将评课观点整理成书面文字发布于相应的模版上,即使是未参加听课的教师也可以根据授课人的设计,参与讨论。

二、借助校园网,实现开放型校本教研的深入探讨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并不意味着学校以及个人可以自我封闭。我们坚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加强学校与外界、个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互动,表达渴求专业引领的意愿并付诸实践。

1.教研沙龙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倡导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开展主动参与式教研。我们成立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将科研热情较高、有志于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以“沙龙”的宽泛方式,定期举办活动。每次“沙龙”前,组织备课组长集会,每位组长先将收集的本组教师上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困惑进行整理,然后将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为本周课堂教学要解决或尝试的主题,大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比如在书香班级建设大讨论中,大家都把自己的班级读书计划和操作要点发布到网络中,就如何实施班级读书会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学校整体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沙龙”后,由组织者将活动主题和形成的主要观点发布于校园网,全体教师可以在网上继续进行更广泛的深入研讨。

2.名师工程式

充分发掘校内和校外优秀教师的人力资源,合力打造“名师工程”。 一是坚持开展“导师制”工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筑路搭桥。开展“导师制”工作,首先为骨干教师分解任务,每位骨干教师带4位青年教师,签定奖惩明确的《师徒结对协议》,定课题、定任务,限期出师。由他们负责传、帮、带,效果极为明显。每一期“导师制”工作的开展,都会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逐步成长为学校骨干教育教学力量。二是学校组织实施“名师工程”,对青年教师给予任务,鼓励他们做科研型的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把上好“三门课”作为青年教师步入名师的“三步曲”。即“推门课”——事先不打招呼随时进入教室听课;“开门听课”——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出门课”——对涌现出的教学能手,推荐参加乡、县级课改优质课评选。通过赛课等环节产生“名师”,并对他们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促使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人人成为教学能手。通过签定协议,每年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过程与结果在校园网公布,供大家督促。

3.专题论坛式

在课改实验中,根据涉及教育观念的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变革、教学方式的革新等问题确定研究专题。结合课题研究、先进教学方法的推广,确定骨干教师进行理论专题讲座,根据理论指导,结合年级教学内容,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进行“说课设计”说课,做好准备工作,接着推选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然后组织集体评议,总结部署下段工作。形成了“理论学习——专题讲座——说课设计——示范观摩——集体评议——定模推广”的新教研模式。激发了教师人人参与、互帮互学的工作热情。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也设置了专门栏目,设计了统一的论坛模版,骨干教师作为主持人须将演讲稿发布在校园网上,有关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与论坛主题的关系,将听后感整理成书面文字在一周内发布于相应的模版上,其他教师可有选择地参与观点发布。

4.优课评选式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因此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通过评价产生激励作用,激发教师内在潜能。为此,我们推出了“月末相约新课堂”的课堂教学评等定级活动,所有专任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均参加课堂教学评等定级活动,评等定级以上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进行。 学校根据教师上课、说课、评课水平,并结合师德表现、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的综合考核,评比出学校的“优质课”。“ 优质课”获得者每年将按照学校制定的《华强小学教育科研奖励暂行办法》进行考核和奖励,并在参加县级优质课评选推荐、职称评聘、先进评选、骨干教师确认等方面予以优先。另外,我们还举行组内评比“首席教师”、“创新教师”、“新秀教师”等等,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使教师产生自我完善、积极向上的动力。校内各种类型的公开课,都需将教案、设计意图、教学反思等发布于校园网,供大家学习、讨论。每次活动通过“人人做”、“人人说”、“人人评”、“人人写”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5.专家引领式

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教研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的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因此,我们在举行规模性教研活动时,主动邀请县教研室的专家以及一些市、县级骨干教师来校指导,进行“教学会诊”,并将他们对教材的解读、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教学的达成,在课堂中尝试的一些新思路、新想法或者在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等指导意见整理后发布于校园网,供教师们学习思考。

三、依托校园网,实现网络型校本教研的无障碍沟通

依托校园网可以实现无障碍交流的校本教研,这是“网络化教研”的最大优势。

1.网上论坛式,即模拟的网络论坛(BBS)

利用网络的优势,成立备课组,实行电子备课,建立备课包、课件包、资源包,并将资源放于校园网上,做到分工合作、定期交流、资源共享。我们还模拟互联网中常见的“论坛”模式,在校园内部网上设立了一个“网上教学论坛”,为教师们提供对学科教学的有关问题开展专题讨论的平台。“网上论坛”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教研中心,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及要讨论的问题随时发布到论坛上(发帖);有想法要说的教师可以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跟帖)。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间不受时间、人员、空间限制,经常性地交流研究、集思广益,也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开辟的“网上论坛”类型主要有教学论坛、德育论坛、科研论坛三种。初期阶段,主要由部门主管、骨干教师在相应的“论坛”上“发帖”,提出相关论题,供教师们“跟帖”,既学习讨论、发表观点,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值得集中讨论的话题。我们规定,与“发帖”人同组别、同学科的教师必须“跟帖”,其他教师选择“跟帖”。为了便于检查与浏览,学校设置了统一的论坛模版。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发表意见,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2.电子邮件式

这是利用互联网与外界实行双向交流的一种便捷方式,适合任何有条件上网的教师。对时空无限制,成本低,速度快。利用群发邮件、邮件列表等技术可以在特定人群范围内进行广泛教学研究,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信件和传真。目前,我们为每一名中青年教师申请了一个免费的163电子信箱,统一进行了有规律的编号。根据教师的任教情况和实际需要,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组电子邮件列表,主要是市、县教研室的相关教研员。我们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动、虚心地通过发电子邮件方式与教研员联系,寻求专家的指导。当然,我们也鼓励教师通过E-mail与外界进行更广泛的教研交流。

3.参与网站式

学科网站是由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其他关注教育的人士建立的。以“亲近母语网”为例,它包括了活动公告、新闻中心、研究中心、课题实验、历届论坛、童书评选、读写大赛、培训中心、亲近母语论坛等内容,并且随时都在更新内容,登录“亲近母语网”,可以及时了解儿童阅读最新动态,把握儿童阅读信息,下载教学资料,发布反馈意见,实时地接触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鼓励具备技术的教师利用搜索或链接访问其他教育教学专业网站,通过网络,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实现更广泛的同伴互助,寻求更多层次的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

以上所谈,仅是对校本教研与网络化校本教研机制基本框架的几点粗浅认识。我们期待着广大教师都能从“教”和“研”上去认识网络化校本教研,把网络化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补充与丰富,作为教师个性化教研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使研教各方随心所欲地实现无障碍交流,使之真正成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校本教研效率 篇4

——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并探索规律。校本教研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校本教研正成为支撑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柱,它是以往的教研活动的继承和发展。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大家也好像都在搞研究,但实际上不少老师不知道怎样去搞校本研究,总认为听听课、评评课就是搞校本研究了。我认为: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聚焦课堂”是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我们力图通过校本教研全面关注课堂学习,提升课堂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谓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益。

近年来,我们学校围绕课程改革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感到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是困我们提高质量的主要原因。在许多课堂中,教师依然习惯于教“教案”,学生依然缺乏自信和热情;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被动接受且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师生重复、低效的劳动中流失,师生身心疲乏。教师既需要理论学习和指导,更需要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和调整,调动教学智慧和灵感,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二、问题的分析

通过听课、与教师和学生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我校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如下: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一节课,到底该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过程学会哪种学习方法,这些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或技巧在小学阶段具有哪些重要作用等等,不少教师心中无底。

2.重结果轻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乏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重、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学生主体参与不够。

3.教师一统课堂、“填鸭式”、一问一答式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

4.学生参与度不够。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参与方式单调。

5.课堂缺乏有效的唤起手段,很多甚至一大半学生不在状态,缺乏激情。

三、问题的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想:通过校本学习和校本教研、更新教师对教学理念,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并提出几套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细微见真章

过去,提起教学研究,我们的思想局限在大课题的研究或单一的观摩教学上,实施课改以来,针对校本教研,学校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功即成果”的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的校本教研从小处入手,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改变落后的观念,降低教学研究的重心,真正走向教学实际,务实教学中所遇的细小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新思路,从全新的角度入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我校要求教师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细小问题或自己解决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的问题通过“教学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积月累的记载、交流、研讨,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分层促研究

将教学研究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研究的重心下移到每个年级组、教研组及各位教师的身上,具体分以下四个层次进行。

首先进行个人研修。即认真钻研相关教研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思考教学中遇到的某个问题,借助教学日记、小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案例积累等方式呈现研究的问题、过程及探求到解决的办法,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其次进行小组研讨。这是我校“双轨制”教研活动的第一轨,即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针对教学中遇到的某一问题,及时交流探讨,寻求同伴互助,加强课堂教学之余的相互学习,彼此切磋,集体备课,多人上一课,并随时在教研活动本上记载研讨收获及心得,以及存在并未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促进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共同成长。

再次坚持集体研究。“双轨制”教研活动的另一轨便是分学段,将同科目的教师编在同一学科的教研组,规定时间、地点集中进来进行“学科教研”、可通过“示范课”.“研讨课”.“教学答辩会”.“专题讨论会”。“经验交流”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交流研讨呈现集体研究的收获。使同一学段同一科目的教师协调合作、互相学习、携手前进。

第四进行课题研究。我们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功即成果”的理念,开发小课题进行研究,针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并由教师把教学中呈现的问题提炼成子课题,自由合作,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借助“研究反思”、“阶段小结”、“研究报告”、“问题反馈”、“成果汇报”等方式呈现研究结果。使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发挥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在互动中互利,在创造中成长。

另外,设置相应的课题表,随时记录研究过程及收获、并进行阶段小结,收集整理,装订入档。

三、师傅带徒弟

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在校本教研中积极发挥作用,帮助指导新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环境要求。因此,在校本教研中,对教师进行结队:学科带头人—新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意在改变过去教师们各自为阵,孤立

无援,埋头苦干,教师资源无法共享,经验得不到推广的做法,代之以碰到问题大家毫不保留地献计献策,借助团体的力量共同解决,在友好合作中,共同进步,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

调整学校中心教研组成员,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重点工作放在课题攻关上,确实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今后在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中,首先选派在校本教研中取得成果的青年教师参加,以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让这些教师承担各种形式的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等。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了明显的收获,使大部分教师得以快速成长,教学水平提高很快,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不断的加大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校本教研效率 篇5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浪潮中,我校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以校为本,不断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教学理念新、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立足校情,立足学科教学,按照“全员参与,讲究实效、按需施教、科学管理”的十六字研修方针,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路。

一、转变教师培训的方式,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转变广大教师的思想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够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了进一步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强化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依照教育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采取务实高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促进其思想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加速转变。

1、加强对《意见》的研读、理解和实践

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 见》,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和感悟,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统一组织教师认真系统地研读“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及语文教学应把握的“记读议写评”“增减放延”的九字方针,掌握基本教学步骤与方法,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努力实践《意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深入课改先进学校听课,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讨会、现场会等,不断提升广大教师课改理念,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2、对教师进行实践和实战式的培训

我们采用充分利用一线实际教学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实践和实战式的培训。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例、观看优秀课例光

碟及参加教研活动后进行研讨、交流,适时培训的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课改理念,并通过课堂的实际教学加以理解运用。以此,把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教师进修校组织的暑期教师实战式培训,力争出色完成进修校交给的出课任务。培训时要求教师一定要按时参加,无特殊情况不许请假。听课时认真做笔记。开学后学校认真检查了教师的听课笔记,并针对培训情况做了详细的总结。学校要求任课教师要结合本科教学的实际,把暑期培训中学到的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教改能力

伴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的引进,网络教研已成为一种着有实效的新型的教研形式。我们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远程教育光盘和绥棱教育信息网等网络平台,与县内及外地教育同行进行沟通、研讨、交流,并积极参加县以上业务对接、知识竞赛等活动。学校把教师网上参与教研及发表教育教学论坛的情况,列入到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中,每月都要及时总结教师网上发表论谈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张贴出来。以鼓励教师参与论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教育局下发的远程教育光碟分发到老师手中,要求教师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吸纳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另外,学校每周每班都安排了两节远程教育课,通过听网络课堂教师讲课,与网络课堂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网络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鼓励教师自学教育教学书籍及教育经典名著,并认真做笔记,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业务自学笔记不少于一万五千字。年终教师结合对教育大家的学习情况每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学校把教师参与网上教研及参加教育论坛的情况列入教学工作

考核中。同时,我们还对教师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方面的培训,4、加强典型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帮带作用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批骨干老师的群体,通过发挥 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狠抓了骨干教师培养、管理、使用制度的落实。安排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要求每周至少深入其课堂听课一次,并进行评课、交流、指导。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观摩课或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学校还实施了“一托二”培优工程,校领导及骨干教师每人都确定培养目标,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等,进行跟踪培养。并要求这部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争当排头兵、领头雁,率先更新观念,课堂教学改革走在前列,在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中要勇挑重担。另外学校积极给骨干教师创造外出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机会,促使他们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5、与实验校结对子,整体提高教师的素质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我校教师与县龙头学校实验小学教师结成互学对子,利用每周二、周五两个上午取消教师坐班制的时间,组织教师到实验校听课学习并与他们进行座谈。回校后分科组织教师对听课情况进行汇报、研讨、交流。通过结对互学,老师们受益匪浅,他们努力把学到的好的经验、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也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6、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过硬的基本功是课改成功的必要条件,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教师基本功训练,要求教师每天写一板粉笔字在教室门前展出,每周写一页钢楷,每月写一本字帖,学校每月进行教师钢楷展览,定期进行教师基本功竞赛: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进行教师钢楷比赛、教师粉笔字比赛、教师才艺展示、课改故事大赛等活动,以整体拉练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二、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1、加强集体备课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方式,通过加强集体备课,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交流,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坚持每周二语文、科任,周三数学备课日,业务领导跟踪参与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对教师个人备课环节进行研讨,集思广议,对不能体现课改理念,不能体现“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环节进行大胆取舍。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形成个性化的学案。要求教研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确定中心发言人,做好备课记录。教师个人备课,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所教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能创新性地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调整备课的角度,变“教案”准备为“学案”准备。使教师从根本上明确什么是“学案”,什么是“教案”,通过集体备课整理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促进学生能力形成的学案设计来。强调集体备课时,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使所设计的“学案”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中,对“学案”进行二次设计,使其更符合教学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检查集体备课的效果,除了加强集体备课的检查指导外,我们还搞了年组教研课的抽签展示活动。在头一天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第二天抽签确定讲课年组和主讲人。课后对照集体备课的学案,进行反思研讨。这项活动从开学初我们就坚持了,效果非常好,对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推动“导学议练“教学思想进入课堂,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积极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学初,我们结合暑期教师进行的实战式培训,深入新任学年,教新教材的教师的课堂听课,检查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同时反馈暑期培训的实效性。

为了使 “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在高年级的课堂中得以充 分落实,我们除了利用教科研活动时间,系统学习“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外,还组织教师到中学听了落实“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观摩课,回来后分科组织了座谈,并研究了结合小学特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一些方法。接着又两次安排教导处的两位主任为老师们出落实“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研究课,课后又组织了研讨活动,使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导学议练”的教学思想有了感性的理解和认识,并努力把它落实到课堂中。

为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整体拉练广大教师,学校在教育局、进修校领导的亲切关怀指导及组织下,五月中下旬与中学一起召开了一次大型的“自主互动、展示创新”教学法研讨会暨教学开放日活动。全校十四个教学班共出了四十七节课,并把几年来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所做工作的材料进行了展示。并展出了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特色作业:低年级的铅笔字书法集锦、学生动手操作方面的一些特色作业等。中高年级优秀作文集锦、优秀手抄报集锦、学生填写的读书卡、预习本、学生的数学日记等。开放日当天全县城乡各小学都有教师前来听课。与会听课教师达二、三百人。会议闭幕式,由教师进修校辛校长主持,刘局长、李局长都亲临会场做了重要讲话,他们对学校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

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了具体指导。此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整体展示了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成果,鼓舞了老师们的士气,这次开放日活动,对五小教师也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实战式培训,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了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型课堂,依照教育局《意见》精神,推广应用“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本学期我校又开展了“研、讲、评”教学大赛活动。比赛把年组集体备课的过程纳入到评比的环节中,年组教学设计也做为比赛的一个方面。将抽签确定讲课类型。要求主讲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对年组集体备课的学案进行个性化调整、修订,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课后教研组要依照课前预设的学案结合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针对“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及学校各科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研讨。以此,提高年组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并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同时构建一种和谐、融洽的研讨氛围,通过年组教师的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通过做课展示课堂教学探索的成果,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评课,提升广大教师的课改理念,在相互切磋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次教研活动,既有个人精彩的课堂教学的展示,又有团队精神的具具体体现,更有集体智慧的再现与升华。此次实战式培训,对我校教师来说是一次拉练,尤其是当堂集体备课、评课环节,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风采,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学期我们还积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教师进修校组织的网上教学设计的评比活动。主抓学科的业务领导同四年组的语文老师一起认真编写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力争体现我校单元整合的教学特色。积极参与网上对各校教学设计的评比,组织教师认真观阅,年组集体研讨,并及时将评课结果上传到进修校的教研专栏中。广大教师在参与评阅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课改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语文教学积极落实““记读议写评、增减放延”九字方针 依照《意见》精神,语文学科加强了阅读和作文教学,在“记读议写评、增减放延”上下工夫。在四五年级进一步开展了单元版块教学的实验,在上学期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本学期通过单元预习课,典篇引带课,作文讲评课,体现单元的整合,与“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写作量,体现语文教学的“增减延放”。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通过鼓励学生填写课外读书卡及课前预习本,写好小练笔,定期评选年组优秀作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抓好分层教学的尝试研究

依照教育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我校着手开展了分层教学这项工作的尝试研究。

他们先从四年数学组开始尝试实验,充分考虑到了一个年组学生存在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个班,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年组学生分为短期的A B C三个层次班,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制定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方案,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集体备课中,年组任课教师依据学生的原有认知,设计 出不同的学案,C班重点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师适当点拨;A班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师多做引导;B班充分体现小组间的合作学习,通过生生互助学习,促进共同提高。

在检测题的设计上,A班学生完成基本题,B班学生完成基本加综合题,C班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导向、激励功能,使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体验到成功 的快乐,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在考试测查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不同的测试题,学困生做基本大纲题,中等生加综合题,优生再加提高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测试中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试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分层教学实验,在完善学困生认知结构的同时,缩短了 班与班之间学习成绩差距,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在不同基 础上得到明显提高。确保优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饱,使 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间合作精神得到了培 养,学困生改变了不良学习习惯,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都 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也赢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评价。

现在此项实验我校还在进一步研究中,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 探索,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校本教研效率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早上好!

今天我代表高中英语组的全体同仁介绍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模式的几点做法。

我们组总共10位英语教师,全部本科毕业, 5位高级教师、5位一级教师,一位温州市教坛中坚、一位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一位温州市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优秀学员,三人为温州市高中英语青年骨干教师选修班学员,全部都是中轻年教师,具有团结、年轻、好学、肯干的特点。我们组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下,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变化,强化素质教育这一核心,重视学生的人生体验,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评价方式,在进行教研组校本教研的实践中努力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学效益,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在此,谨向各位作个汇报,期待得到教育专家和同事的指导和帮助。

一、 我们对于校本教研的理解

我们认为, 所谓的“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for the teaching),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的问题(of the teaching), 并在爱自己的教学过程中(by the teaching)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人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教师)”。 “校本教研”的显著特征是教学研究一切基于学校;一切为了教师,一切在教师中,一切基于教师。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教育研究策略,校本教研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来的。我们组的全体同仁经过理论学习和专家的引领,达成了如下的共识:

1、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教师要在学习型的学校氛围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同伴互助来解决问题,实现校本教研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要通过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的学习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2、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校本教研只有真实地发生并且扎根在教研组,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的理论框架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完善,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得到落实。否则,校本教研就不能称为“以校为本”。真实的、常态化的“校本教研”才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3、通过同伴互助在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伙伴关系。通过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与互助、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校本教研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4、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成长。校本教研必须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重视教师的默会知识和实践智慧,采用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同时必须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和实践体验,以课例反思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模式,把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使教师在研究中完善教学,完善自我,追求成功。

二、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们认为,要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必须明确校本教研的“三要素”,即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家,它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研究人员的及时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目前,我校“校本教研”的操作模式运用:华南师大教育科学院刘良华博士提出的“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

首先,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它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其次,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它更强调具有合作意义(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说课、听课和评课,从而使这种教学设计活动具有“校本教研”的味道。

第三,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它包括了教师的上课和相关的合作者的听课,教师在教学对话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地调整教案。

第四,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它要求教师开放自己的眼界,汲取他人的经验,并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校本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我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宗旨是学生为本,质量第一,群体上水平,合作争标兵 。

就校本教研工作,我们进行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我们认为, 新课改下教师必须学会学习, 加强正身小 的意识和能力。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 同时也对教师的饿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并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 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己的饿知识水平。教师必须要时刻吸纳新知, 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否则, 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 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针对英语学科来讲,我们主要学习《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及其他专业理论和反思资料以提高全组教师的英语教学的思想认识,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深挖教材,开展教研。

新课程改革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为教师留有极大的空间,吸引着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去开发。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单一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与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通过合作使我们互相成为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通过分享计划和资料,可以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能获得的更多的成绩,合作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牵扯老师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我们先在备课和教案编写方面加强合作,开展了针对教材本身的教材活动--备课教研。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3、群策群力,发挥合力。我们高中英语组每月集中进行两次大组集体教研活动,主要学习先进的课程改革文件、市局与教学相关文件、专业理论学习, 以及教研组的专题理论或教学案例的学习,为了积累校本教研的经验和资料,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益, 我们专门在温州博客建立了温州十四中高中英语教研组校本教研专题博客 (附件1)。对于教学工作的难点进行集体攻关,群策群力,发挥合力作用。另外,对于几个重点的教研活动也建立了专题研究博客, 例如“高中英语组参加任岩松中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感”就忠实地记录了我们参加瓯海区高二英语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以及我们的感想, 以及同事对我们校本教研活动的评价与建议。(附件2)又如,我们组在4月份的温州市高二英语落实“双基”校本研讨会上就通过“20温州市高二英语市直校本研讨会专题博客” ,我们进行扎实的校本教研活动, 受到了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郑秋秋老师, 以及到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这种全新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模式,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 体现出客观性、及时性和实效性的特点。(附件3)

4、集体备课,提高效益。我们每周一节课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依据分工,每位教师精心准备指定的内容,包括组织材料,查找资料,网上查询,课件的制作。通过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分析, 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各备课组制定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计划表应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程序,第18周前上交教研组组长所有应交的反思教学研究计划表、个人备课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开课教师说课稿、备课组集体评课稿、教师教学故事和备课组教学反思总结等内容。每周备课组集体备课一次,每次都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定备课内容,备课的内容上传校园网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并将每次备课的具体内容通过网络上传校教科室作备案和检查。

5、及时反思,自我提升。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对教案进行再创造,并写好每节课教学笔记或教学反思。另外,每位高级教师每学期要听课20节以上, 并做好评课和指导工作;其余教师每学期要听课15节以上,并写好听课评价。我们教研组每学期 人人开出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课程展示课、高考或会考研讨课、同构异步研讨课等公开课。这样,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的引领,让全体教师通过集体磨课,有效地促进专业素质的提升,使高中英语课堂动起来。我们每次校内公开课课前制定备课组教学反思计划, 确定公开课开课内容;然后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教师现场反思与答辩;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体调课、集体评课、集体反思;开课教师要撰写反思性教学公开课的材料的述评。我们主要通过外出取经,请专家作专题讲座,教研组集体反思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认为,只有这种常态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对于教学过程驾驭能力的提高。

6、提前研究课标,专题建库。为了适应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使我们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变化, 我们教研组提前在就开始了对新课标的研究,建立包括各年级试题库、教案库、课件库,。

7、提前研究,适应改革。我组教师在20就为每位教师配备了新课标的全部英语教材和教师用书。从年开始我组开始对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的研究,每月组织对新课程的专题研究,提前集体备课,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新课标资料库,包括各年级试题、教案、课件和MP3课文录音等,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资源优化。

8、组织沙龙,文化渗透。为了加强英语文化的学习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交流校本教研的体会,为教研组的结题报告积累必要的素材;我们每学期发挥学校的地域优势组织英语咖啡沙龙活动,在浓郁的西方圣诞氛围下,喝着咖啡, 品着西餐, 侃着英语,让每一位教师在轻松、休闲的氛围里畅所欲言,放飞心情,增强友谊 。

9、同步异构深化反思。我们在最近一年内通过进行备课组的同步异构跨校的同步异构教研活动, 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磨课,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通过专家引导和同伴互助,行为跟进,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年3月和4月我们与瓯海区任岩松中学进行了业务交流, 互相听课, 本学期我们在12月26日与瓯海区任岩松中学进行了“同步异构“的校本教学实践活动,不同学校,不同风格的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使两个学校的老师对于高中英语新课标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科研模式

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策略和必由途径。教育科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教育科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和特长,搭建平台,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作为具体的促进途径,教育科研必须贴近实际,服务教学,以多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教师搞教科研,一定要在任务的要求和个人的优势之间实现无隙链接,或者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例如:

--低坡度提出科研目标:新上岗教师--着重在学习教学理论,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其尽快在教学上入门;中间层教师--着重组织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围绕学科建立科研课题,开展研究;骨干教师--着重在帮助其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反思、总结其教育教学经验,形成特色,发挥示范作用。

--个性化引导参与科研:给每一位研究者以舞台,让每一种风采得以展示。在活动方面,常规与“亮点”并重。

--贴近教师,走进课堂:我们组鼓励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写十篇读书笔记,并发表在校园网教育博客上;独立承担或参与研究一个小课题,上一堂反映课题思想的研讨课,展示一项教学技能,编制一份试卷,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并撰写一篇教学案例等等。

--教科沙龙:我组通过教科沙龙等形式,让教师的思想在沙龙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我们每学期针对教育科研工作由教研组长利用自己给温州市高中英语教师暑期培训班和温州市初中英语师资提高班学员上课的课件作《如何做好学年教科研工作》、《如何进行校本教研》和《如何写好教学案例》的专题辅导。我们认为专家不一定要从外面去请,内部的土专家更了解内情, 辅导的针对性也更强。我们有时在办公室进行交流,有时在咖啡馆沟通,通过一年来校本教研的开展,现在我们带着斧头和刀子上课了,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删、改,提高了我们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增强了我们驾驭课程的能力,我们要把校本教研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生活的一部分,使校本教研成为实施新课改的一种动力,使校本教研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育博客, 一个自我思想舾息的港湾:教育博客是张扬教师个性的舞台, 这里因是每位教师的个性而丰富, 也因整体的丰富让每位教师变得更富有个性。在这里, 我们不但可以获得教师们精心收集的教学资源, 感知他们最为真实的教学感悟, 还能获得他们对于教学实践最为诚挚也最为专业的褒扬与批判。2006年4月, 我们在校园网开博了,2006年11月18日我们在爱温州博客上新建了家, 从此我们便孜孜不倦地“涂鸦”, 将自己思考的一些东西呈现出来。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促使我们不停地思索一些东西。在众多网友的批评和鼓励下,我们虚心学习,努力改进。现在,在博客上,我们写,我们读,我们充实,我们快乐。在我看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不应只顾埋头赶路,走一走,停一停,想一想,反思一下,总结一下,我们才会有收获!这个家还在2006年12月10日的《温州都市报》向全市人民作了展示,还被评为2006年温州市直属学校教师博客大赛的三等奖,还参加了温州教育网和温州网联合举办的“温州首届教育博客比赛”, 目前发贴数排名第11名。为此,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科研成果:时至今日,在本组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报刊发表教学论文20篇,在各级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评比获得26项奖项, 全组教师的科研能力明显得到提高。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本组教师就在20取得不俗的成绩。两位教师分别获得温州市市教坛中坚和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一位教师被评为温州市高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优秀学员称号;陈婕老师和谢津津老师参加了温州市新一届的高中英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谢津津老师和王清平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参加“赴英国雷丁大学出国进修的机会;由王清平老师负责,沈永铭老师参与的课题获得温州市青年双百课题成果三等奖,王清平老师还为在市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研讨会上开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公开课;我们成功组织了温州市高二校本英语教研活动,陈婕沈永铭老师为市直教师开出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受到了与会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好评, 我们更是用教育博客详细记录了我们的校本教研的具体过程。我们认为,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2006年4、5月连续为温州中小学辅导网上为全市高三考生上了《高考英语考前辅导》和《高考英语短文改错热点与应对策略 》两次公开课,担任温州市温州中小学辅导网暑期夏令营的英语辅导课工作,并在温州市首届网络教学研讨会上利用视频和声频作主要发言,参加了2006年温州市优秀网络教师座谈会,受到温州市电教馆领导的好评;本组沈永铭老师被温州市中小学辅导网实施办公室聘为温州市首批网络教师,为全市中小学生进行远程辅导教学,还接受温州电视台“百晓讲新闻”记者的空中课堂专题采访,指导学生郭茹的学习体会发表在《教育信息报》(附件4),其教育博客获得温州市首届教师博客比赛三等奖,温州都市报12月10日13版介绍了该博客,被聘为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第二期农村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班指导师,主讲关于《如何做好英语教育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还被聘为温州市教师教育院20和2006年高中农村英语教师暑期培训班的主讲教师,主编了《浙江省高考复习用书》,并且参与了浙江省教育厅《高中新课程三级跳英语》的撰写工作, 主持了年到2006年6月的所有浙江省高中证书会考英语学科温州评卷点的工作。

四、 我们的反思

尽管我们在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教科研方面的成果,我们也为自己些许的“成就“感到”沾沾自喜“。但是, 从总体层次上讲, 我们的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的档次还比较低,需要提升教研和科研的层次和效益,需要我们去落实课堂教学抓教学、抓科研没,抓落实,抓常态,使我们组的校本教科研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当然, 我们与兄弟先进学校的学科组和本校的兄弟教研组比较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我们还年轻, 我们好学、肯钻研、有朝气,我们相信,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

反思我们一年多来的校本科研走过的路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迎头赶上:

1、加强“充电”, 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论, 学以致用,提高中国效益, 学做“明白人”。

2、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增加与市教研院教研员和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兄弟学校的联系,新课改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尽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对教师的科研指导,希望通过专家引领,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才横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既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前提条件。

4、我们的科研水平还需要落实课堂,抓出实际效果,争取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效益成正比的进步。我们的科研水平争取在近几年内有较多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争取省、市级较好的科研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组的同事最深的共同的感受就是:学校和谐、融洽的教学和科研的氛围是我们组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取得比较大的成果的主要原因。我们还要感谢对我们组的工作提供了大量帮助的校长室、教科室、教师教育科研处、教务处、后勤处和信息技术组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提供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我们可爱的学生对于我们热情的配合!没有您们无私的帮助就没有今年的成果!展望未来,我们豪情万丈!我们相信,我们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

校本教研 篇7

三、立足问题研究,分层实施校本教研,扫除课改路上的荆棘和障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新课程强调:要做研究型的教师。那么,教师研究什么对自身的发展最有益?我们认为是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我们把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生成的问题确定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资源,按问题的大小和存在的范围,分四个层面实施校本教研。

(一)教师层面:“个人诊断反思”式教研模式——解决教师课堂生成的问题。

“顿悟使人进步,反思使人成熟。”每一种教学行为背后都有其隐含的教育思想。反思是教师提升思想,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面对课改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我们鼓励教师时时反思、事事反思,通过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课后自我诊断反思——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二次反思”。写好课后反思是我们要求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遇到了相关问题,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出问题存在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原有问题,并在新的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引起教师新的反思。如此循环进,老师们不仅养成了不断反思的习惯,而且也增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录像反思:“上课录课——课后回放——自我诊断——组内评课——集体会诊——二次反思”。给自己的课录像,是我们创新提出的新举措。帮教师录下上课的全过程,让教师通过自己看自己,写出自我诊断反思,然后再把录像带到教研组,进行集体诊断,共同剖析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理念的相悖之处,最后由做课教师借鉴大家的意见后写出二次反思笔记。实践证明,“录像反思”是一面多棱镜,不仅“照”自己,而且“照”别人,它让教师准确地诊断出自己的问题,及时地在反思过程中找到了课改的方向,是教师提高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能力,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坚持课后反思,初步解决了使用新教材时遇到的小问题小困惑。坚持录像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缩小与新课程的距离。

(二)教研组层面:“自主合作式”教研模式——解决各组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在教研组活动中得以实现。我们引领各教研组聚焦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某一个问题,以这个问题作为研究主题贯穿教研组教研的始终。

我们尝试了“自主合作式”的教研组教研模式。把校本教研的自主权直接交给了教研组,研究哪个主题,选择哪种方式,探讨哪些问题,这些都由教研组自己商量自己决定。他们选择的研究主题有:“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新教材的识字量大,如果大部分时间拿来搞识字,别的内容如何来最优化?”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源于一次听课后的感受,有的源于与同伴的一次聊天,有的源于一次实验后的反思。总之,都是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自己每天都要干的事情干好,就会人人有话要说有事要做。当然,不仅仅是议题的选择,就连如何实施研究,如何组织活动,各组也各有创意。如,二年级数学组设计了“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分头实践——集体反思”的研究思路。又如,四年级语文组设计了“确定问题——选择课例——课堂观察——深入反思——行动跟进”的研究方式。

同时,我校的教研组教研又是集体智慧分工合作的体现。如,五年级语文组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在具体实施中,她们商量分三步活动:第一阶段赏析阶段;第二阶段互评互改阶段;第三阶段自评自改阶段。操作过程中,她们将组内六个教师分成三组,两个教师负责一个活动阶段,每个阶段的活动如何开展,什么时候开展,采取哪种形式,活动的资料如何搜集,活动的成果如何汇总,全都由这两名教师负责。当然分工的同时又不乏合作,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中组内六个教师又有共同参与和新的分工。就这样分工中有合作,合作中有分工,教研组6位教师在共同合作中,教学难关一个个被突破,教学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教师们得到了教研的实惠,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因而参与校本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三)学科组层面:“集体会诊式”教研模式——解决课改途中的焦点问题。

行动改变一切,实践丰富生命。面对课改中的焦点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到实践中去。在学科组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大力倡导教师学习运用行动研究这一方法,依照“教学——问题——归因——设计——实践——反思”的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把问题、行动和研究贯穿在一起。使教师们普遍认同了“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思想,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我们凭借“主题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主题研讨”实际就是以“小问题小专题”为核心的问题会诊式的教研活动。平时,教师把自己解决不了的课改问题填写在“课改问题征集表”上提交给教研组长,再由各年级的教研组长共同筛选出某个时期老师们关注最多的话题,确定为学科组研讨的主题,并与学科主管领导一块商量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学校教导处会在全体教师例会上公布当周或当月的议题内容、研究方式和准备事项。同学科教师得到信息后,提前一周围绕主题分头准备。活动日当天,由值周教研组做主持,全体教师围绕周话题、月主题,或请教,或商讨,或传经,或解惑,既交流经验又碰撞智慧。正如肖伯纳说的:“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而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自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以来,我们帮助一线教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课改后,学生动了,课堂活了,可是课堂不好组织怎么办?”“课改后的课堂上,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动笔写时却困难重重,该怎么办?”“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么教更有效?”等等。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与突破,我们逐渐总结出了四种开展主题研讨的活动模式:

模式一:“实践反思式”。它包含6个步骤:“征集问题确定主题——观察思考分析原因——集体会诊商讨对策——实践验证得出办法——汇报交流二次会诊——总结结题得出成果”。我们在解决“大班额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听讲情趣?”这个问题时就采用了这个模式。话题确定后,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先去观察自己或同伴的课堂,实地了解:课堂上学生听讲注意力出现游离是在哪个时间段?哪些教学方法容易调动学生的听讲情趣?哪些教学方法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周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集中会诊,老师们交流了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共同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商讨了第一套解决策略。接着,我们让老师们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一两种解决策略,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实践验证,并且记下了实践记录。两周的实验结束后,进行了第二次集中会诊,我们又让老师们总结出哪些策略最能激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哪些策略在实施还存在问题仍需改进。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实践验证后,老师们或多或少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时我们就要求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实验撰写“实践案例分析”,总结自己的实践成果。教导处则根据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将老师们总结出来的方式和办法,分类梳理并打印成册分发到每位教师人手一份,使老师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本可依。

模式二:“观察日记式”。“根据问题选择观察对象——跟踪观察做好过程记录——个人反思总结方法——集体交流汇总方法”。我们在帮助青年教师解决“进入课改后,如何把好平时质量关?”这个问题时就采用了这个教研模式。我们先让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同学科同教研组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做为自己观察学习的对象,观察他的课前准备,亲临他的课堂教学,了解他的作业批改,学习他的辅导方法,并写下详细的观察日记。一段时间的观察结束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察后的总结交流,将自己认为有用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传递给同伴,实现全体教师的同进步共成长。

模式三:“课例会诊式”。“根据问题选取课例——为解决问题查找资料——集体会诊共商设计思路——设计教案分头试课——课后反思分头总结得失——”二次会诊修改设计思路——一人主讲集体听课评议——集体总结得出模式”。这个模式一般在我们遇到某种课型的教学缺乏有本可依的参考思路时采用,如在解决“新理念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我们就采用了这一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有侧重,有效地帮我们化解了课改实验中的焦点问题。伴随着一个个教学问题的解决,我们也亲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亲自参与实验的实践经验,它远远超出了直接从书本上抄来的一句理论,一个做法。而冲破种种阻力和迷茫,跨过重重问题和困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我校的课改工作走向深入的过程。

(四)学校层面:“同伴互动式”教研模式——为践行课改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校本教研,阵地在学校,根子在教师。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文化建设中,教师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校必须学会自主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要关起门来搞教研,而要经常和外界进行经验交流和思维碰撞。我们为这种碰撞和交流搭建了以下互动平台:

1、形式多样的互助式教研平台。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我们主要开展了三种互动教研:

①同伴互助的“师徒结对”活动。

我们让名优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对子,把每周一定为“师徒互动日”,要求师徒双方要在当天开展“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同研一节课”的互动教研。每学期,我们还举办一次“师徒结对教研成果交流会”,要求徒弟上课师傅评课,督使徒弟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师傅教师的评课能力得以同时提高。

②学科互动的“课例研讨”活动。

如果说“师徒结对”是我校同伴教师间的互动活动,那么“课例研讨”就是我校同学科教师间的互动活动。结合各种赛课,我们经常在学科教师间开展“互听互学一节课”和“同听同评一节课”的课例研讨活动。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赛课活动,各个教研组也经常自发组织以“周公开课”为例的课例观摩研讨活动。

③家校互动的“一周一课一研”活动。

“一周一课一研活动”是我们在“学生、家长、教师”间开辟的一种互动教研活动。要求各年级每周至少推出一节“家长公开课”,将家长请进教室与学生一块上课听课,与学科教师一起研课评课,有效促进了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

2、不断创新的集体备课平台。

我们在集慧式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分三类备课:一类是针对新教材中的老课文老内容准备“名篇教案”;一类是突破新教材中的新课文难课文准备“精品教案”;一类是集体研讨自己主备的次重点课文的“自备教案”。三种教案虽各有侧重,但都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我们在准备精品课教案时,要求同组6个教师依据同一篇课文先自己研究教材,人人奉献一个环节的亮点设计,然后由主备教师把6个人的亮点设计汇总成一篇精品教案。还有,今年我们还向老师们提出,要把优秀的精品教案顺延使用下去,我们在顺延使用的教案后面专设了一个“交流反思表”,在这个表上我们预留了三个表格,意在让三年内同时使用过本篇教案的老师,根据当年的使用情况以反思的形式写下反馈意见。这样同一篇教案经过多人使用后,实则已经起到了:问题相互提醒、经验得以顺承、思维互相碰撞的作用。三年后根据多人的建议重新修改,那这篇教案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精品教案了。

3、外出学习归来的“模仿秀课”活动。

为了实现一人学习百人受益,我们让外出学习听课归来的教师模拟再现名师的课堂,在校的教师可以边听课边提问,这样形成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氛围,既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教师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勇气。

校本教研总结 篇8

理论先行 优化课堂

——东孟固中学10—11学第二学期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依据教育局的工作意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堂改革为重点,从我校实际出发,坚持绿色教育的理念,发扬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我校 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校坚持“以校为本”,坚持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根据老师素质水平比较均衡的特点,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注重实效性;根据我校每个教室都设有多媒体的优势,在多媒体教学上,鼓励老师 用课件、多做课件、用好课件、大力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实施时,我校坚持更新教育理论为先,先安排两次著名教育名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学习,然后瞄准课堂教学,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 优化与改革。

本学期,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名师引领,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境界。

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教育理念很是淡漠,许多教师的课堂上似乎也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学生的操作体验、也有合作学习等,但是有些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自主学习、操作体验及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只重表面,讲究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实际上是没有太大的差别,课堂效率不高,大部分教师在集中培训后仍很难把培训到的理论真正运用到日常教学之中。我们反思这一现象原因,觉得理论转化为实践还缺少“专家的指导和名师引领”。

校本教研只有让教师认识到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教研才能取得实效。我校把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开学的头两次校本教研安排的是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和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漫谈》。老师们听后感慨颇深,一致要求这样的活动多进行的好。在老师们的要求下,李镇西的报告我们连听了两遍。给老师们带来无限的启示,同时也激发了老师们自觉学习的主动性。有好多老师开始写起来自己的教育日 志。为下面校本教研开了一个好头。

2、外出学习,强调学习回报,让学习发挥最大作用。

我校由于种种原因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少一些,所以我校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外出学习教师的作用,每次回来都要做专题的“学习汇报”,或者上汇报课。这样我们让外出学习的教师既得到了锻炼,又多了一份责任,使老师们不但要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还要认真听认真记,回来后好把学习体会汇报给大家。这样没有参加学习的老师同样有学习提高的机会,把外出学习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外出学习不再是个人的事,出去以后要承担着整个学校的任 务。以后我们还将继续下去。

3、瞄准课堂,注重常规落实,用创新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主阵地,我校拟定从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入手,进行贴近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教研活动。先后进行了“如何说课”、“如何上好课”、“如何听课”等系列活动。由校长精心选择材料,统一印发给每一位老师,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角度地学习。这对于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大有裨益,老师也很愿意学,不觉中就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了。我们还将继续下去,不断地确定新的学习主题,精选学习材料,让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 学水平。

4、多种形式,注重自主学习,用反思和测试促提高。

我校采用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 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特别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我校要求老师们做到:(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二 次备课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另外,我们及时进行学习测试,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的老师们必须知道和掌握,采用闭卷式;对于实践性应用的东西,我们采用开卷式,鼓励老师们大胆改革和创 新,分析时,可以从学习的材料里找理论依据。

上一篇:价格提升策略下一篇:唐山地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