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十篇

2024-04-29

山东科技大学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东科技大学2004-2008年全体军训新生为对象, 共25 592名。其中2004年4 289名 (男生3 093名, 女生1 196名) , 2005年4 770名 (男生3 359名, 女生1 411名) , 2006年5 309名 (男生3 837名, 女生1 472名) , 2007年5 225名 (男生3 729名, 女生1 496名) , 2008年5 999名 (男生4 247名, 女生1 752名) ;年龄为16~22岁。

1.2 方法

对军训期间大学生常见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度军训期间学生就诊情况

2004-2008年新生军训期间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89, P=0.000) 。见表1。

2.2 不同性别新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上呼吸道感染占首位 (7.71%) , 其余依次是各类皮炎、胃肠炎、脚气或脚气感染、中暑、外伤等。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患病率/%。

2.3 不同年份新生常见病患病率比较

由表3可知, 上呼吸道感染、外伤的患病率5 a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2005年胃肠炎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 (P=0.000) , 2008年中暑、各类皮炎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年份 (P=0.000) 。

注: () 内数字为患病率/%。与其他年份相比, a χ2=47.73, P=0.000;b χ2=91.69, P=0.000;c χ2=37.58, P=0.000。

3 讨论

通过对5 a来山东科技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患病情况的分析发现, 在同一场所及时间段进行新生军训, 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在连续几年中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水平 (20%左右) 。常见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 其余依次是:各类皮炎、胃肠炎、脚气或脚气感染、中暑、外伤, 与文献报道的枣庄学院新生军训就诊情况[2]和南京医科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3]比较, 山东科技大学军训期间新生就诊率明显偏低, 但各类皮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两院校的报道[2,3]。可能是因为沿海地区日照强度大和气候潮湿闷热所致;脚气或脚气感染患病率也高于南京医科大学的报道, 可能与沿海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和新生穿军用胶鞋透气性差有关;2005年胃肠炎和各类皮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 是因为当年气温较往年偏高, 日照强度大, 天气炎热, 学生军训体力消耗过大, 体液丢失过多, 食物和饭菜容易受细菌污染,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 容易导致胃肠菌群失调;2008年学生中暑及各类皮炎患病率明显低于其他年份, 是由于军训期间正值阴天, 日照强度弱, 气候凉爽。因此, 为预防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 学校、部队、校医院、食堂应通力合作, 采取多渠道的预防控制措施:适度调整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配置, 选派有经验的保健人员随队军训, 开展有效的健康指导, 提高新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在训练期间要做好后勤保障, 及时补充水分, 食堂的饮食要注意卫生和营养的合理搭配;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天气预警信息,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防病、防晒措施, 尽量避免在烈日下训练, 训练时最好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浅色服装和棉制运动袜。

参考文献

[1]秦伟, 汪昌海.浅谈大学生军训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科教文汇, 2006 (2) :7-8.

[2]隋萍.枣庄学院新生军训就诊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8) :734.

山东科技大学 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胜任素质,课程体系

在高校本科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 山东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依据社会需要的客观性、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积极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 以模块课程的多元化, 满足人才培养的多向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胜任素质 (Competency) 是在特定企业的环境中, 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 做出优秀业绩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研究对象, 将人当作一种宝贵、稀缺的资源加以开发、使用和管理, 依照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指导性意见要求, 以及结合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综合分析, 我们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 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和劳动法学理论基础, 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熟练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操作原理与方法技术, 具有综合分析、系统把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咨询服务机构、科研机构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管理咨询、行政管理等工作。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立足现实,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 鼓励他们的个性培养, 并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所构建的课程体系要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掌握其变化规律的人才。

2.2 学以致用, 要注重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 逐步实现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

2.3 择善而从, 要吸收西方人力资源理论与实务的精华

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与我国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 不但为构建我国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管理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而且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科学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内容

3.1“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我们在分析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基础上, 设计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3.1.1 素质教育模块

这一模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品德素养课程, 一般是由学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 有思想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基础、体育、高等数学、英语等课程, 这些课程为必修课;二是人文素养课程, 为提高管理者的人文素养, 可开设如下课程:职业道德、管理沟通、创业学、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文学作品欣赏、艺术欣赏、摄影基础等, 这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 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选取其中的几门。

3.1.2 基本理论知识模块

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 本模块主要设置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管理必备的管理基础知识课程。通过本模块的教学,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功底, 懂得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为掌握各项管理技能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 设计本模块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会计学基础、管理心理学、统计学、经济法、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概论等课程。

3.1.3 职业技能模块

在设计这一模块的课程时, 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 侧重几种管理能力的培养, 突出专业特色。设计该课程的基本思路应为“以专业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专业业务能力培养为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应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模型为基础, 包括人力资源测评、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力成本分析与控制、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价、薪酬管理等课程。

3.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要使专业实践课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是一个有机统一、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系统, 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从能力培养目标的视角出发, 实践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如图1所示) 。

3.2.1 课内实践, 包括课程设计和实验课程

3.2.2 社会实践, 包括勤工俭学、实地调研、社会问卷调查等形式

3.2.3 企业实践, 包括各类实习

(1) 认识实习。目的使学生对某一企业的管理业务有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感性认识。实习场所是各类企事业单位, 时间为1周;内容主要是初步了解企事业单位是如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 了解人力资源部门具体业务是什么, 了解其主要业务流程。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写出初步了解社会的体会和感受。

(2) 专业实习。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加深理解, 培养学生将其在课堂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实习场地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 时间2周;内容主要是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业务并且能参与进去, 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3) 毕业实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综合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内容深度要深、研究问题的范围要小, 要深入企业实际。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 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一份实习报告。

3.2.4 综合实践, 指毕业论文 (设计)

毕业论文 (设计) 是高校学生培养的最后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本科生可以因材施教, 毕业论文以鼓励学生创新和培养基本科研能力为目标, 毕业设计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尝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制度改革。长期以来本科毕业论文面临论文质量下滑的问题, 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均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建议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可以科研作品、方案设计、参赛获奖、实习报告多种形式代替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相结合, 实习报告答辩可能比毕业论文答辩更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例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方案设计替代毕业论文, 提交的设计方案可以是一个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手册, 也可以是某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狄寒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视界, 2014 (3) .

山东科技大学 篇3

摘要: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论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和原则,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组成以及建设内容。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教育信息化 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3-0014-03

一、前言

近几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泰安校区网络一、二期工程建设,济南校区网络工程和青岛校区网络一、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基本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实现一些基础的网络应用:如图书管理系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一卡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等系统,部分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网建设,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加强对校园网建设的领导和规划实施。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应用、高效运行”的原则,制定了学校校园网及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所谓数字化校园就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教室、实验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在教学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科研方面,要利用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加快科研信息传播,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开展网上合作研究,并且利用网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的转化,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大大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辐射力。

在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要建立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要建设高质量数字化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要在校园内建立电子身份及其认证系统,从而为学校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学校社区服务方面,要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开展各种网络化服务项目,包括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等,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集成、健康的生活和休闲娱乐服务,形成智能型的社区服务体系。

概括起来说,即通过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校园网络,构建数字校园基础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教学科研信息化,办公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本着超前设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分期建设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保证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方案。

三、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应该处于核心地位。根据数字化校园的特征,我们可以利用图1来描述我们将要实现的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

一个坚实的网络基础,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安全设备、网络存储在内的硬件系统;不同种类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一些目录管理、数据备份、网络管理等基础应用。

一个URP(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应用公共平台,包括应用管理,数据交换,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消息系统。为上层的校园应用提供接口。

各类上层应用,包括办公自动化、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决策支持等系统应用。

一个统一的个性化门户,为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一整套网络安全体系和信息规范,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学校数字化校园技术小组经过多次考察论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建设内容如下:

1.基础建设

近几年,学校累计投资2600余万元用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已建成覆盖三地五校园所有办公楼和教职工、学生宿舍楼的高速校园网,通过155兆专线实现了三地校区间网络的高速互连互通,极大地方便了校区间的资源共享。校园网出口总带宽达到了3300兆,全校联网计算机超过15000台,校园网用户达3.5万人。

校园网采用思科和北电等名牌高性能交换机及路由设备;配备了Sun、浪潮、惠普等公司的85台高性能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中心机房采用了专业防雷、防静电设计,配备了精密、先进的机房专用空气调节系统以及高灵敏度的激光主动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先进的气体灭火系统,使校园网中心机房建设达到了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2.数字化资源建设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特别是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学校专门投入150多万元购置了高档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建立起了山东科技大学教学资源网,引进和自行制作教学资源(课件、图书等)达3500G。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清华大学、江苏科建等三个教学资源平台,涵盖了2037门网络开放课程、1000余门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课程,资源库还包括近60G的大学英语视听资源、154.7万种电子图书及各类讲课比赛、学术报告、视频课件等。对每年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精品课程、周末报告厅、人文大讲堂、青年教师导航等活动进行全程录像、编辑后充实到教学网站上,目前已保存各种重要教学视频光盘25大类3000余盘。

3.校园一卡通系统

为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在2004年开始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建设。通过4年多的建设和不断完善,现已建立起一套功能齐备的一卡通系统。该系统以校园网环境作为运行的基础平台,通过划分专用网段,确保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整个系统将后台数据库和前台应用服务模块分开。数据库运行在SCO UNIX系统上,采用Oracle 8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并通过双机热备技术进一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前台应用服务系统包括系统管理、人事管理、卡户管理、商户管理、通信管理、帐务管理、门禁管理。全校所有师生员工通过持校园卡,可在校园内实现刷卡消费、刷卡上机、借阅图书、圈存交易。此外一卡通系统还具有考勤签到、车载消费、淋浴水控等管理功能,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4.数字图书馆系统

早在1992年,学校图书馆就实现了图书采访、分编、流通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现今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全馆统一采用ILAS集成管理系统,图书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以及参考咨询等业务环节均用计算机操作管理。为满足海量数字资源存储检索需求,采用国际上先进的SAN架构技术。建立了图书馆海量存储系统和数字文献处理平台,通过传统馆藏的数字化转换、国内外大型数字化资源的引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挖掘和组织,为师生提供多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检索。文献数据年增长量在1T左右,现存储容量约17T。图书馆还实现了“校园一卡通”,并通过“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自动对读者的身份进行智能识别和统计。

图书馆自主建设了以“知识港”命名的网络图书馆系统,并配合课程建设和各教学环节,自建本科教学、课件视频库、实验见习视频、科研进展报道综述文献库等12个特色资源数据库,与引进的各类中外文献大型数据库共同组成了文献资源特色互补的数据库群,构成了支持自主学习和主导型知识服务的、开放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5.教务管理系统

为强化对教学的综合管理和调度,学校还自主开发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教学计划、学生注册、学籍、成绩、排课、选课以及学生评教等项目的网络化管理。已经实现了与一卡通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上机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撑平台。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水平不仅体现了学校信息化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参考文献:

[1]肖利平.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实现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08(25).

[2]刘川.大学新校区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19).

山东科技大学 篇4

特色名校建设, 是山东省最近开展的以加强高等学校分类指导, 强化内涵和特色发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名校带动作用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 山东科技大学以显著的办学实力, 首入山东山东名校建设的第一层次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名校建设五所高校的行列。这为正在由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山东科技大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成为学校实现高水平科技大学“科大梦”的一个新的起点。

育人模式的改革之道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承认, 每一所高等学府最难用文字还原的就是其教育逻辑, 相同的知识却体现出不同的大学精神。而其核心构成却殊途同归, 那就是人才培养。在山东科大的特色名校建设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次大刀阔斧的盛宴, 外界看来有一种收获的惊喜。

山东科大以一场教学改革“十大工程”拉开了改革帷幕。该校先后实施了“优质课程工程”、“实践强化工程”等教学改革“十大工程”, 改变以“学科本位”为主线的课程设置思想, 改革和重组课程, 为不同的培养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立足“一黑一蓝”办学面向煤炭与海洋“一黑一蓝”两大主体产业, 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提出了“优势、特色、内涵统筹兼顾,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理念。实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导航计划, 发挥教学名师的导向作用。还制定了《关于成果培植工程的实施意见》, 每年专列100万元的经费,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成果的立项、资助、研究和评选工作,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数字化工程方面,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 推行多媒体、网络、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建立了山东科技大学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涵盖2037门网络课程、1000余门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和品牌专业课程。学校建成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和录播教室223个, 学校中心机房有计算机1000余台。

从进入大学, 到走出大学融入这个大时代的洪流中, 每一个学生无一例外, 都要经历其人生之起落、沉浮、纵横, 更要面对人性之光彩、矛盾、挣扎。在大学里, 除了学习文化知识, 更要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 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更坚定。山东科大把健全人格培养贯穿于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学生成才与成人相统一。建立学生教育关爱机制、激励机制和嫁接机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打造优雅的生活学习环境, 全面推进公寓环境文化建设, 搭建师生交流和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 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 人格得到完善。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疾病预防与干预体系。疏导学生以健康的心理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就业之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山东科大注重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积极探索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 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优势学科专业中, 实行按专业类招生, 分类培养。摸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这是真正的“科大模式”, 它还原的是一种务实创新、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科大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现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培养平台134个, 其中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是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还有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10个省级教学团队, 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0门省级精品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和社会。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高等学府, 山东科大做一场这样的改革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让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的科大学生, 无论他们未来是参天大树还是无名花草, 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榜样。目前, 山东科大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2011年度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的攀登之道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高校。为人熟知的不只是闻名遐迩的男女篮, 更因为作为一所普通高校较强的科技实力。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直在走着育人重创新、科研促教学的坚实道路。

学校现有在校生37000余人, 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900余人, 另有独立学院学生9300余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学校设有16个学院, 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4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2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9个授权领域;78个本科专业。

没有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做保障, 就不可能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山东科技大学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学校有国家及省部级科创新平台66个, 其中有国家重点 (培育) 学科1个,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 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 (基地) 和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61个。学校设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学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 另有青岛市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实验室1个、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2个, 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学校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90余个。“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842项, 科研经费达8.8亿元, 获得各种科技奖励713项, 其中国家科技奖励5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218项。单就2012年, 科研立项就达1004项, 计划与合同经费2.5亿元, 获科技奖励213项, 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一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51项, 授权职务专利2291件。

以一流学科为依托, 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一大办学特色。不仅资助学生科研工作, 还实施专利研究计划, 充分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自2010年以来, 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已累计投入730余万元扶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但就扶持学生申请专利, 每年就投入40万元, 学生研究专利, 学校立项给钱, 学生申请专利, 学校辅助给钱。校园里有很多勤于钻研, 善于动手的专利达人, “立项没有?”成为校园里学生流行的问候语。单就2012年, 该校学生就获授权专利2063项。

为扶持师生科技创新, 学校建有大学科技园。山东科技大学的科技园, 已成为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机构”, 入园企业、研发机构120余家, 现已形成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环保与化工、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等产业中心, 成为师生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更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土壤里, 每一个理论的突破, 都最大化地构成了社会价值贡献。

山东科技大学的科技园还是教育部、科技部认定的“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学校依托大学科技园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 依托创业园这一平台开展创业实训工作, 每年有超过8000名大学生入园参观, 有超过500名大学生入园实训, 保证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的效果。基地通过“创造实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模式, 培养学生最实用的创业能力, 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全过程创业辅导, 每年可培训学生1500人。

品牌价值的创立之道

我们无法评价哪一座高等学府的优劣, 但我们可以体会它向社会所传达的一种善的价值模式和大学品牌价值。而山东科大向社会所传达的就是这种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善的价值模式, 其品牌价值可圈可点。

山东科技大学科大曾面向2012年接收该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开展对其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活动。问卷共有思想和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与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15个题项。调查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对科大毕业生的总体素质比较满意, 其中正向评价 (优秀或良好) 占96.5%、中性评价 (中等) 占3.1%、负向评价 (较差) 为零。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该校毕业生在思想道德、业务素质方面, 在身心素质方面都表现为基础扎实、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勤于思考, 善于钻研;精神面貌积极, 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此外, 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2年委托第三方机构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法的调查结果, 用人单位对山东科大专业设置情况比较认可, 认为其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非常匹配或比较匹配的比例为78.26%。

建校60年来, 山东科大为国家输送了20余万名专门人才, 涉及煤炭、教育、金融、医药、信息、冶金、房地产、电工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和领域。培养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勤恳踏实, 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突出的工作业绩,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校友中, 有省部级领导8人, 厅局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家500余人, 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国家“千人计划”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在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中, 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以拥有3位世界500强企业CEO校友并驾齐驱, 排名第一。

山东科大曾先后获教育部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单位、全国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是山东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山东德育示范高校、全省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毕业生教育优秀奖、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许多学生在面对招聘企业时问的最多的话是:你们需要什么?是啊,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山东科大的学生也许可以回答出来, 社会需要的是有生存智慧和创新潜能的人才, 这些, 我们有。

后记

山东科技大学 篇5

《山东纺织科技》主要刊登纺织、印染及相关专业的纺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生产实践及管理经验等文章, 并介绍国外纺织科技信息。主要栏目有“经纬论坛”、“研究探讨”、“产品开发”、“生产实践”、“革新改造”、“仪器与检测”、“服装服饰”、“计算机应用”、“企业纵横”、“综述”、“科技博览”等。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和《中国万方数字化期刊群》数据库收入, 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欢迎广大新老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24-132, 亦可向编辑部直接办理订阅手续, 订单函索即寄。

《山东纺织科技》每期8元, 全年定价48元 (含邮费) 。

汇款地址:青岛市山东路195号

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山东纺织科技》编辑部

邮编:266032

银行信汇: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台东支行

帐号:3803023009008905301

联系电话: (0532) 85641981 85648088

传真: (0532) 85648088

山东宏康三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篇6

2013年11月20日, 山东省科技厅在泰安主持召开了山东宏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完成的“0.3~1.5×1400高速纵横剪复合开卷矫平生产线”、“XH716S数控双工作台立式加工中心”、“CMK400×2000数控龙门拖板卧式车床”等项目鉴定会。其中一项成果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两项成果达到同类产品国内先进水平。

据了解, 山东宏康装备集团一贯致力于科技创新引领高端装备事业,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本次自主研发制造的“0.3~1.5×1400高速纵横剪复合开卷矫平生产线”主要应用于汽车、家电等行业所用高表面质量板材, 利用多条料电磁码垛技术, 解决了纵剪后多条料码垛和翻转式码垛机产生的板面划伤难题, 实现了高表面质量板材的无损码垛, 经专家鉴定, 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制造的“XH716S数控双工作台立式加工中心”, 该项目产品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技术水平, 自主研发“CMK400×2000数控龙门拖板卧式车床”, 突破了以往的设计概念, 研制出刀架溜板悬挂安装在龙门拖板下方的新结构, 避免了与尾座的干涉, 实现了卡盘与顶尖夹持工件最大长度范围内的通轴加工;龙门结构拖板可方便增加Y轴, 便于机床扩展为四轴车削中心, 经专家鉴定, 该项目产品结构创新性突出, 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山东科技大学 篇7

关键词:齐鲁文化;杏林精神

我院全称是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之所以用“杏林”二字来起名,缘于一个美好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有一个医生叫董奉,医术很是高超,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董大夫不但病看得好,医德也非常高尚。他给人看病从来不收钱财,只是要病家在附近的山坡上栽種杏树。治好一个重病病人,叫人家栽5棵;治好一个轻病病人,叫人家栽1棵。几年之后,杏树成林。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以救助周围的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董奉这种行医济世的高尚行为,受到了百姓的普遍敬仰。从此“杏林”二字便成了中华医药的代名词,人们爱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句,赞美像董奉一样德高艺精的好医生。杏林精神实际上就是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无私精神。

我院诞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只有医学一个专业,与董奉同行,所以便用“杏林”二字来起名,称之为杏林科技职业学院。其用意就是用杏林精神指导办学,教育学生,培养一批又一批像董奉那样德高艺精的优秀人才。从那时到现在,近20年过去了,我们从当时的一个专业,发展到现在包括医学在内的39个国家统招专业;在校生由几十人发展到16000多人;学校也由当时的一个培训机构,变成了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普通高校。但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的杏林精神始终没有变,不但没变,还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和事业的发展,日益发扬光大。我们自觉把齐鲁文化的仁爱精神与杏林精神的奉献理念融为一体,做到杏林杏坛相辉映,两脉文化促发展,确保了同学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说来,在弘扬齐鲁文化和杏林精神方面,我们突出表现在具有以下四种理念上。

1.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仁者爱人也好,君贱民贵也好,讲的就是关心人,爱护人,一切为了人。齐鲁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在我们这里就是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挂在心上。可以说关心爱护学生是孔子的仁爱思想在我们学校的具体化,是我们杏林学院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理念。在如何对待学生上,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做到“三心”:

一是在政治上关心。我们按规配齐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与各级党团组织形成了覆盖全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同时,把每年新生入校时的军事训练增加为军政训练,加大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我们还充分利用马加爵、药家鑫、“我爹是李刚”等反面教材教育学生,引导大家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保持平和的心态,摒弃暴戾性格。

二是在学业上操心。为了让学生学到真实管用的东西,我们先后投资1.6亿元,办起了基础医学、护理、建筑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等9个实习实训中心。这些中心设备齐全,性能先进,让同学们在仿真或完全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动脑动手,增强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在全国各地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医院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学完基本理论课程后到这些单位顶岗实习,使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为他们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奠定基础。不断扩大“订单培养”规模,目前共开办各专业订单班46个,学生入校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上学就意味着就业。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

三是在生活上贴心。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食堂做有一元钱一份的菜和免费菜汤,物价上涨时,根据不同情况为每位困难同学每月补助200~400元不等的伙食费。我们还每年拿出3650多万元设立“杏林阳光助学金”、“优秀杏林学子奖学金”和“杏林创业基金”,用于补助困难学生,奖励优秀学生,鼓励毕业生创业。逢年过节,还为学生发放节日礼物,如端午节发粽子,8月15发月饼等。每年的“古尔邦”节,都把少数民族同学用车拉到专门的清真饭店为他们过节日。总之,父母为学生想到的,我们想到了;父母没为他们想到的,我们也想到了。建校以来,我院年年实现了“六无一稳”的管理目标,即无群体性事件,无食物中毒事故,无人员伤亡事故,无火灾事故,无校园暴力侵害事件,无邪教非法组织,达到了校园的和谐、安全与稳定。

2.追求卓越的理念

争第一,创一流,做就做出样子来,是我们杏林学院的口号和突出行动,也是齐鲁文化和杏林精神所要求的。所谓取乎其上,仅得其中;取乎其中,仅得其下,就是告诫人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这种理念,在我们杏林学院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方面,我们具体做到了“三化”:

一是素质教育体系化。我们提出并大力实施“三A”教育模式,让同学们学到一流的知识,掌握一流的技能,具有一流的综合素质。“3A教育模式”的具体指标体系是:建立“三个平台”,即理论知识平台、专业技能平台、综合素质平台;开展“三素教育”,即人文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健康素质教育;培养“三种能力”,即学习实践能力、适应发展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提供“三项援助”,即学习方法援助、自我规划援助、就业创业援助;获得“三种证书”,即大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行业准入证书。从而把素质教育的要求正真落到了实处。

二是师资结构合理化。我们以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德高艺精的老师来校任教。在现有的59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学历的占48%,有高级职称的占47%,“双师”型老师占55%,大大优化了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是教材建设国标化。在教学用书上,我们坚持购买国家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精品课教材给学生上课;同时,从职业院校教育的实际出发,自编实践性强、更具地方特色的教材用于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自编的一套六册的《基础医学实验指导》丛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并多次印刷,填补了高职基础医学实验教材的空白,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定为高职教学用书。我们的生理学课程和基础护理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坚持同德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港台等多所高校联合办学,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包括校园绿化等软硬件建设上,我们也要做到最好。这样做,一方面是保证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大家的进取精神,使同学们不甘平庸,更好地成功成才。

3.尊重科学的理念

尊重科学,事实求是,一切按规律办事,是齐鲁文化和杏林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等,就是这个意思。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坚持做到了“三性”:

一是专业设置上的针对性。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就是让同学们学什么东西上,不是跟风凑热闹、什么赚钱设置什么,更不是脑袋一热想上什么上什么,而是反复调查论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才上什么,让同学们学什么。目前,我院的39个全国统招专业,都是在经过反复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上马的,都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我们还及时淘汰没用的、过了时的专业,上马和扩展新兴的、前景看好的朝阳专业。由于学生所学的东西都是社会急需的,所以好多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有些单位一抢而光,不少单位还到我院预订来年毕业的学生。

二是学生管理上的务实性。在学生工作上,我们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购买了心理测试仪,并请专家坐诊,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主观武断地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思想品质问题,不低估同学们的人品和素质。同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身教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尤其杜绝收受学生和学生家长礼品、擅自向学生出售自己的辅导教材、处事不公等行为的发生。对于这样的人和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轻则辞退,重则上报司法机关。由于教职工自身做得好,影响和带动了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确保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组织教学上的严密性。我们从高职教育的實际出发,大一的学生侧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大二时则注重实习和实验;到大三时就到有关单位顶岗实习,双方满意的则就地留下工作。这样把教学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学生高兴,社会欢迎,方方面面都满意。同时,我们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等等,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自强不息的理念

自强不息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告诫人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自强不息,有所作为。我们杏林学院的历史,就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成长史,发展壮大史。我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了把这一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我们不断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有了困难和问题自己解决,不把矛盾上交,不给上级和别人添麻烦。这些年来,从新校建设到各种设施设备的添置,从招生就业到学生管理等等,所有的矛盾和问题都是我们一手解决,尽可能少让甚至是不让上级操心。

二是奉献社会的意识。我们不但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还力争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充分发挥我院师资力量强和教学设备先进的优势,积极承揽社会培训任务。仅近两年来,就为社会免费培训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等500多名。我们还经常组织师生到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开展慈善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和“慈善一日捐”活动等。

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篇8

山东科技大学简介:

山东科技大学简称山科大,建校于1951年,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是“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43万平方米(3640余亩),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8.97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46亿元。学校设有二级教学科研单位32个,独立学院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开办90个本科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 篇9

山东省以民生科技促进民生保障改善取得的初步成就

近年来, 山东省围绕民生领域重大科技问题,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 获得科技部支持项目32项, 经费20878万元。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 有力提升了山东省民生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水平。

(一) 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2012年山东省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6项, 立项数量名列全国前茅。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在山东省济南、烟台、潍坊布局, 对全省医药产业发展、研发力量的整合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并创出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的新路子。2013年5月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全国已建的7家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进行验收, 山东省基地考核成绩名列第一位, 成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创新驱动的典型。借助基地平台, 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并成为承担医药领域重大专项的主体, 烟台绿叶制药承担的“天然药物与新制剂综合大平台”, 是国家批复的8个企业类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之一, 是山东省唯一一家入选企业, 代表了山东省企业为主体的新药创制技术体系建设水平。2013年上半年, 山东省医药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36.86亿元, 赶超江苏, 重返全国第一位次。

(二) 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 山东省承担实施了4项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这些项目的实施, 使山东省在环境保护、城镇化、资源节约等方向上的研究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环境治理方面, 山东省承担的“南四湖核心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示范”, 重点攻克南四湖核心区生态带构建技术、流域水源水强化生物治理技术与装备, 将对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其生态带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三) 创新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针对山东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迅速加快,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改善民生的需求日益强烈的实际情况, 山东提出要认真组织实施公众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改善、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民生科技示范工程。一是实施全民健康科技示范工程, 组织开展“促进全民健康科技行动”, 建设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和创新药物孵化基地, 组织实施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突破生物制造核心技术, 培育生服务医药产业集群。二是实施生态环境科技示范工程, 破解生态环境瓶颈问题, 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先进示范区, 推进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突破一批绿色制造技术, 支撑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 继续实施省级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 组织“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 为完成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提供支撑。三是实施公共安全科技示范工程, 加强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社会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四是实施防灾减灾科技示范工程, 开展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快速发布、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 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通过以上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 力争实现技术突破并进行推广应用, 建立民生科技公共服务网络, 为山东省改善民生提供科技支撑。

(四) 科技惠民项目得到关注

国家科技部2012年启动实施科技惠民项目, 在2013年项目支持方面, 山东省已有“全民健身设施及健身指导科技惠民示范工程”、“直饮水科技惠民示范工程”、“沂河源头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科技惠民示范工程”3个项目入选, 这将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满足民生需要起到促进作用。

山东省以民生科技促进民生保障改善存在的问题

(一) 经济结构不合理, 创新体系不完善, 区域科技承载能力弱

一是山东省经济结构不合理, 产业布局分散, 发展空间布局不合理, 导致工业化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节奏失调。二是产业结构不均衡特性明显, 相比较而言, 传统产业多, 新型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 加工型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 高新技术产业少。三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偏少, 支柱性产业特征不明显, 普遍缺少牵动性、带动作用大的高科技项目。四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高, 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弱, 创新投入力度不大, 多数企业还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

(二) 受体制与经济约束, 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小, 科技“有优无势”特征明显

一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 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机制还不健全,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程缓慢。二是对现有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小, 与中央在鲁以及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关系松散, 导致其科研成果与山东省实际需求相脱节, 科技“有优无势”特征较为明显。三是由于科技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导致科技管理部门实力不足, 服务手段不硬, 致使科技资源整合难度加大。四是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联动协作机制尚未形成, 特别是联系各级研发和生产的中介服务机构发育滞后, 导致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 科技的贡献率不高, 特别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三) 科技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健全, 地区间科技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一是有利于科技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撑体系尚不健全, 政府科技投入不足, 引导性资金短缺。二是由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区位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限制, 科技投入流向单一, 导致山东省地区间科技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三是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导致政府对科技服务与社会的投入水平较低, 民生科技发展的政府推动力较弱;四是社会化创新投融资渠道不畅, 科技风险投资、科技保险、担保资金和创业投资等科技融资的活力不足, 辐射带动能力弱, 支持创新活动的作用不明显。

(四) 人力资源缺乏和分布失衡问题并存

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区位限制, 加之政府鼓励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力度不大, 山东省人力资源分布失衡问题突出。一方面, 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不足, 高级专业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高端人才分布不合理, 从事与民生科技相关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医疗技术等开发人才缺乏, 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民生科技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 科技人员的产业和研究领域分布失衡, 结构不合理, 民生科技人才严重匮乏。

山东省以民生科技促进民生保障改善的对策建议

(一) 应制定山东省民生科技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1.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应向民生领域倾斜

目前, 在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下, 科研经费的投入比重不断加重, 科技研发人员的热情不断提升, 但是研发人员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一般会把经费的多少作为选择项目的主要标准。与民生科技相关的项目经费所占份额一般都不太高, 从而导致与民生相关的科研立项较少, 科技研发人员更加关注那些容易获得项目而且经费较高的科研项目。最终不仅导致了民生科技研发不足, 也导致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重复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国家的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向民生领域倾斜有助于调动民生科技创新者的积极性, 也能引导更多的科技研发人员特别是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研发人员重视民生科技创新。

2.确定民生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国家的科技投入经费要受到财政收入的制约, 不可能不分重点支持所有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 而是要有所重点。一般来说, 应主要结合本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考虑当前的民生热点问题, 确定民生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 随着山东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许多企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和提高。面对人民基本需求的民生科技完全可以由企业承担和提供, 既有利于节约国家的科技资源又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那些面向公共需求的民生科技, 由于具有技术外溢性、基础性强、风险大、成本高和经济效益不明显等特点企业不愿意承担, 但这类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理应成为科技战略支持的重点。就山东省而言, 目前应主要选择能源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人口健康科技创新、公共安全科技创新等作为民生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二) 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合

1.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

科研机构与企业都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但各自拥有的优势和资源不同。特别是对于科研机构而言, 许多研究人员都呆在实验室, 很少去对市场调研, 不了解市场对科技的需求, 其科研成果也就很容易被束之高阁, 难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这既是对国家科技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实现科研人员的价值。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 不仅能给科研院所更多的资金保障推动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而且能利用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引导科研院所从事与市场需求相关的科研活动,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2.加强企业与高等学校的联合

一方面高校并不直接面对市场, 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校为企业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民生领域相关的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 他们缺乏直接进行科技研发的能力。高等学校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利用企业掌握的民生需求信息从事科技创新, 然后利用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不仅有利于实现高等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双赢, 更有利于完成社会和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使命和责任, 体现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价值。

(三) 健全促进民生科技发展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致力于民生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 开展民生科技工程的专项研究。解决民生问题、关注民生科技, 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或设立科研项目的同时也要倾向于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的项目。在制定的科技政策和开展的研发活动过程中, 更加突出民生科技的导向作用。有了这些项目、政策的保证, 表明了政府利用科技服务于民众的意愿, 表达了政府要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决心, 也体现了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深入研究民生科技的内涵及其发展方法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 明确界定民生科技的内涵及其现阶段所面对的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科技项目, 政府需要开设专项资金、专项部门进行资金的运营和管理, 在不断探究过程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民生科技事业渐趋完善, 改善民众生活, 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民生科技方面的人才培养, 推进民生科技发展。政府要把民生科技纳入国家现阶段发展规划的范畴, 积极实施民生科技发展工程。着手培养一批民生科技方面的创新型人才, 形成民生科技创新骨干力量, 投入前沿民生科技战略产业, 围绕社会需求进行急需、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开展各项有关民生科技创新科技活动。

(四) 整合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优势资源的聚集效应和效益

山东科技大学 篇10

科技型民营企业又称民营科技企业, 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 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 从事技术的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活动, 以及实行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技术经济实体。

科技型民营企业在贡献GDP、吸收当地就业人口以及经济转型增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山东民营科技企业大多因资产规模小、抵押担保物少等先天融资缺陷, 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缺口大效率低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山东经济的发展。当前该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因此对其进行融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的经济潜力, 带动当地高新产业和经济发展, 对其他省份当前融资困境的破解也有一定的启迪。

二、山东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 内源融资为主, 外源融资比重较小

山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在种子期和创立期间内源融资比高达80%, 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虽有降低, 但仍达40%, 外源融资占比较小, 较高的内源融资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潜力。

在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上, 省内民营科技企业仍以传统的银行借贷这种间接融资为主。由表1可见, 存贷差呈逐年增大趋势, 金融机构资金面良好。但现实中民营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占全部银行信用的比重不足10%, 占其比仅为3.3%的民营科技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外源贷款的情况更不乐观。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

股权融资方面, 山东板块历来多以机械、化工等传统行业和大型国企为主, 而一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很少能上市融资。债券融资比重更是明显偏低, 直至2012年7月, 山东省才开始试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 为民营科技企业等中小型企业打开债权融资渠道, 但因成本和自身水平限制, 债券融资明显不足, 这都导致外源融资占比过低。

(二) 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存在矛盾

表1中逐年增长的银行借贷差佐证了省内银行具有充分的信贷能力, 但民营科技企业仍存在很大的融资缺口。在民营企业中, 真正资金充足的仅占12%, 资金缺乏的企业占到80%, 其中严重匮乏者为20%。《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显示, 目前国内, 设立仅1年的企业没有一户获得贷款, 2~3年的企业有39%获得了贷款, 3~5年的企业有46%获得贷款;5~10年的企业有71%获得贷款, 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三) 对比之下更显融资弱势

民营企业按照经营方向的标准大致可分为民营科技、餐饮、服装及旅游企业等多个类别。对比各融资现状, 民营科技企业与其他类别的民营企业既有融资不易的共性, 也存在科技型融资的个性化问题。

三、山东民营科技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

(一) 资金需求缺口较大, 内源融资严重失衡

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小、多、频”的特点, 随着企业的成长其资金需求也在增加, 这就形成较大的融资需求。但山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大多资产规模较小, 固定资产占比较低, 抵押担保物相对较少, 经营场所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也主要通过租赁获得, 其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因而难以通过外源融资取得资金以支撑后续发展, 在发展中十分依赖自有资金、企业留存收益等内源融资, 使得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深陷资金不足的融资缺口中, 无法保证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

(二) 外源融资渠道不畅,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遇阻

在山东省外源融资普遍不足和我国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尚需完善的情况下, 省内间接融资的发展要优于直接融资, 资本市场面上的股权、债权融资阻力较大。

间接融资方面, 除表1提到的渐增存贷差和企业资金缺口这一资金供求矛盾外, 还存在金融机构倾向放贷于大中企业和已成规模经济的优质企业, 而忽视处于成长期的民营科技企业这种借贷结构矛盾;直接融资方面, 目前省内民营科技企业超过2万家, 其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截止2013年12月共有516家, 这其中仅有56家科技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由于融资渠道和企业自身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 使得科技型民营企业难以通过IPO和发债等途径达到公开上市筹资的目的, 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畅十分普遍。

(三) 担保体系不健全, 风投与天使投资不成熟

山东省信用评级和担保体系的建设还不完备, 贷款担保并不健全。2014年底山东再担保集团覆盖17个地市, 为全省企业提供了909179万元担保额, 但省内担保体系仍处发展探索期, 在代偿补偿机制、信用评估等方面仍有许多欠缺。同时省内风险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 总体规模偏小, 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机构, 风投机制也有待完善, 难以满足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孵化需求。如图所示, 天使投资主要集中在北京等经济高度发达的省市, 山东省仅居投资数量“其它21%”与投资金额“其它4.5亿元”中很小一部分。

图1, 图2资料来源:投资中国《2013年中国天使投资年度报告》

(四) 政府融资扶持较弱, 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

当前省政府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的各项财税优惠、政府担保、法律法规都有所不足。由于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研发型企业主要靠智力劳动, 现行消费型增值税下, 不属于扣除范围的专利权和技术转让费占比大、税负高;由政府资金支持的担保较少, 传达国家扶助政策效果有限;省内有关融资的法律法规出台较少, 目前仅有《济南市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法规本身也不够全面规范, 适用性较差。

四、解决融资困境的相关建议

(一) 政府扶持方面建议

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 从立法、财政、信息等各方面为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保障与支持。省政府应不断完善并补充现有民营科技企业的法律法规, 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科技创新专项财政资金, 平等地向民营科技企业开放, 助力省内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采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起征点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式减轻省内企业的税费负担, 帮助企业积累自有资本。加大融资等各类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查询力度, 增加关键字查询, 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公共信息服务支持。

(二) 金融体系方面建议

商业银行可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缩减贷款周期, 对一些资信好、成长能力强的科技企业实行贷款额度授信管理, 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银企关系。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财政扶持, 继续完善贷款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制, 加快发展齐鲁股权交易市场, 为非上市企业提供股权交易更便捷的本土平台。加快信托、租赁和典当等多种金融工具在山东的落户速度, 鼓励多样化的融资机构面向包括科技型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提供优质的信贷融资服务,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三) 企业自身方面建议

首先要按照企业制度要求, 明确产权界限、规范企业管理制度, 适当扩大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完善企业法人结构和治理结构。其次, 必须提高信用意识, 建立信用档案, 重视信用评级工作, 加强日常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自身资信状况, 打造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 规范经营提高融资运作水平。

随着民营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 山东省乃至全国都迫切需要一个健全的融资体系与其配套, 以实现科技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路径”的融资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需要各方协作调整, 未来任重道远。

摘要:文章研究了山东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深入分析了该现象背后揭示的融资结构不合理与融资效率低下等问题, 结合山东经济实情提出解决对策, 最后得出结论:山东民营科技企业不合理的融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关键是立足省情, 加快创建多层次的外源融资市场,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以实现科技金融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分析,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边志强.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2.

[2]腾杰.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企业导报, 2012 (10) .

[3]胡晟姣, 聂鑫.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0) .

上一篇:计数算法下一篇:因果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