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十篇

2024-06-06

新生儿护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10月我科收住的同日龄、体重及病情相近的1~28 d 90例对非饥饿性哭闹的新生儿,其中早产儿20例,足月儿70例对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在日龄、体重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无任何外来因素刺激下90例对哭闹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是置暖箱中保持在中性环境温度采用鸟巢的新生儿,均排除饥饿性哭闹。实验组:将新生儿置于俯卧位,头抬高15°~20°偏向一侧,四肢呈蛙状位,一手放在嘴旁以达到抚慰的效果,并给予安抚2 min;对照组:将新生儿保持原体位,仰卧或侧卧位保持头放在中线位置,头偏一侧,并给予2 min按抚保持。

1.3 评价方法

观察指标:2 min后观察患儿采取不同体位对患儿哭闹的有效、减轻及无效情况。判断标准:有效:哭闹停止;减轻:仍有哭闹,但较前减少;无效:哭闹无任何改变;

2 结果

两组患儿对止闹情况的效果比较见附表,实验组患儿止闹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胎儿分娩后,外界的环境有别于母体,特别对于早产儿脱离母体环境会表现缺乏安全感容易引起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射[2]。新生儿科患儿在复杂的诊疗环境中需进行监护,反复检查操作、医疗刺激、环境噪音等不良因素致新生儿哭闹的不良反应是常见的现象。而新生儿哭闹未能得到及时缓解,肢体活动增加导致静脉输液肿胀、意外损伤等不良事件概率增加,亦直接影响患儿神经系统、体格的发育及疾病的转归。平常的仰卧或侧卧位时面部、躯体四肢无着落使哭闹婴儿不安有抓空感,无助于减少新生儿哭闹。但采用俯卧位时新生儿腹部及四肢紧贴在床上如同在温暖的母亲怀抱里新生儿有安全感很安静舒适。所以俯卧位容易让患儿获得安全感。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从而减少哭闹,患儿容易睡熟[3]。通过实验对照俯卧位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哭闹效果显著,通过俯卧位减少新生儿哭闹,可以降低静脉输液肿胀、意外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有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新生儿体格的精神的正常发育及疾病的转归。因此在严密监护下,俯卧位护理干预不失为一种减少新生儿哭闹的可行方法,适宜在新生儿病房中推广应用。

俯卧位时新生儿易将口鼻俯于床面,容易引起窒息及猝死,因此在进行俯卧位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哭闹时,必须头偏一侧,进行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当班医护人员及时巡视,本研究采取俯卧位护理干预减少新生儿哭闹中无一例发生意外

摘要:目的 探讨俯卧位对减少新生儿哭闹的效果。方法 于2013年8-10月随机抽取同日龄、体重及病情相近的128 d的90例对哭闹的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实验组采取俯卧位,对照组保持原体位不变进行干预,比较患儿的哭闹情况。结果 实验组55例止闹,21例减轻,16例无效;对照组15例止闹,10例减轻,65例无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对减少新生儿哭闹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俯卧位,止闹

参考文献

[1]吴本清.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7.

[2]朱慧娟.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3:1026.

新生儿护理 篇2

1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1.1 保暖

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下脂肪较薄, 热量易散失, 所以新生儿要求的环境温度高于成人。新生儿在穿衣后的室温以20~24℃、湿度55%~60%较为理想。早产儿保暖要求高于足月儿。要经常注意新生儿面色的皮肤温度, 以了解保暖是否适当。

1.2 母婴同室

最好为新生儿单独准备一张小床, 可减少感染机会, 且易养成按时喂奶的习惯。床周围要有栏杆, 新生儿用的枕头不宜过高, 否则头颈弯曲, 影响呼吸和吞咽[1]。

1.3 皮肤清洁

新生儿出生24h后即可洗澡, 最好每天中、晚给宝宝各洗一次澡, 洗澡可清洁皮肤, 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洗澡应准备专用小浴盆、干净衣服、包被、浴巾等;洗澡前母亲或助手应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 水温以大人的肘关节探入水中不烫为宜。洗澡应从上到下, 新生儿洗澡时间5~7min, 满月后可逐渐增加。洗澡水于满月后可逐渐降温, 根据宝宝的健康状况, 结合洗澡可进行水浴锻炼。

1.4 预防疾病和意外

及时开窗通风, 保持新生儿衣服、被褥和尿布清洁干燥。母亲在哺乳和护理前要洗手。家人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必须戴口罩, 凡患皮肤病、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者, 不能接触新生儿。注意防止因包被蒙头过严、哺乳姿势不当, 乳房堵塞新生儿口、鼻等造成窒息。

1.5 合理喂养

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品, 既经济又卫生, 喂养又方便, 营养也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 应鼓励和支持母亲母乳喂养, 教授哺乳的方法和技巧。

2护理重点

2.1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 护士要随时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频率, 观察新生儿的口、鼻腔有无分泌物, 呼吸道是否通畅。出现吸入性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哭声弱、口周发绀, 应侧卧位, 及时清理呼吸道,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2 体质量变化的监测及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应每天或隔天测体质量1次。出生后3~4d可出现生理性减轻现象, 下降范围6%~8%, 4d后体质量逐渐回升, 7~10d恢复到出生体质量。若下降超过10%, 或下降时间较长不能立即回升时, 需寻找原因。若有体质量迅速下降, 应仔细检查, 若皮肤弹性差、眼眶凹陷, 提示有失水现象, 应考虑静脉补液。

2.3 大小便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会立即排尿, 随着哺乳摄入水分, 尿量逐渐增加, 每天可达10次以上, 日总量可达100~300ml, 满月前后可达250~450ml。若每天少于6次, 提示母乳喂养不足。新生儿一般在生后12h开始排胎便, 胎便呈深、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3~4d逐渐转成黄色。喝牛奶的孩子每天1~2次大便, 吃母奶的孩子每天4~5次。若新生儿出生后24h尚未见排胎便, 则应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消化不良时大便次数多, 粪质与水分开;进食不足时, 大便为绿色稀便;肠道感染时, 大便稀、带黏液、脓性、次数多。

2.4 呕吐物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易溢乳甚至呕吐。因此应采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2.5 皮肤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损伤, 因此对新生儿细心皮肤护理, 洗澡是一种简单、实用、自然的护理操作, 应依照头发→脸→颈部→胸腹部→背部→上肢→会阴、臀部→下肢的顺序洗净新生儿, 并进行皮肤接触抚摸。

2.6 脐部的观察与护理

每天给予新生儿脐部护理1次, 洗浴完毕, 用大毛巾擦干全身, 除去原有脐敷料检查脐部情况, 用0.5%碘伏涂搽脐部, 预防脐炎。

2.7 红臀的预防及护理

红臀多因臀部皮肤长期受到潮湿刺激, 或因腹泻粪便刺激, 加上尿布更换不及时或使用透气能差的尿布所致。故大便后必须以温水洗净, 吸干后局部涂消毒植物油。尿布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的浅色棉布。尿布不可过紧、过松, 必须兜住整个臀部和外阴, 及时发现尿布有无污湿并及时更换。若已发生轻度红臀, 每天3次, 每次10~20min将患儿臀部暴露在阳光下;对于重度红臀, 同时应加强全身营养, 再结合糜烂程度进行分级处理。

2.8 眼部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应每天2次眼部护理, 若眼部分泌物较多时呈脓性时, 应提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2.9 喂养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要求尽可能采用纯母乳喂养。哺乳时, 产妇坐位, 使婴儿头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产妇一手托乳房, 大拇指在乳房上方, 其余四指在对侧, 衔接时让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在嘴里。哺喂后将新生儿抱起竖立伏于母亲肩上, 轻拍背部将吸入胃内的空气溢出, 防止溢乳。

3小结

护理人员要全面、细致地观察与护理新生儿, 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 以起到防范的作用。加强病房巡视, 实行责任制护理,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喂养安全、日常护理等方面的宣教指导, 使其掌握观察、护理喂养婴儿的要点, 做到正确护理新生儿, 达到新生儿健康安全的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参考文献

新生儿护理 篇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愈脐带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期间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共40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愈脐带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结果:2组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渗血、皮肤破损等情况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脐带护理能够有效的防止新生儿出现脐炎的情况,而且脐带脱落时间比较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愈脐带;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断处属于开放性创口,所以容易受到感染引发其他疾病,需要妥善的进行护理。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脐炎会导致患儿出现脐源性腹膜炎、脑膜炎、肺炎等等疾病[1],严重的还会让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的脐部感染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主要有产前、产时、产后、环境、卫生等等因素。产前因素是母体子宫感染,导致脐带水肿、糜烂,患儿出生后没有进行预防感染的治疗。特别是早产儿以及体重较低的产儿,他们免疫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影响,出现脐炎[2]。产时因素是生产时因为胎膜破裂过早或者是生产时间过长,让细菌进入羊水,对脐带产生了污染[3],分娩时对于使用的器械和药物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脐带结扎位置过高,导致结扎和脐根部位存在少量血液供应,故坏死晚[4]。长时间的脐带游离会使脐窝潮湿,增加分泌物,滋生细菌[5]。脐带过大,结扎位置过高,会使下方出现血肿,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6-7]。产后的脐部护理不规范属于产后因素,也是容易出现脐部感染发炎的直接因素[8]。

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本院妇产科对200例足月新生儿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足月新生儿400例,男194例,女206例;Apgar评分:8分;出生体重≥2500 g。考虑费用因素,采取自愿选择原则,将40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脐部结扎和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出生后,用2把血管钳钳夹脐带(其中1把血管钳套气门芯),脐带根部及周围用0.5%碘伏棉签轻拭,采用气门芯在距离脐轮0.5 cm处结扎,距结扎远端0.5 cm处断脐,挤出残端血,用0.5%碘伏消毒脐带断面,待干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9]。每日2次用0.5%碘伏消毒,觀察脐部情况,保持清洁与干燥,出院前指导产妇和家属行脐部护理方法。

1.2.2 观察组采用愈脐带进行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经消毒处理后,将愈脐带(本产品由上海晶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袋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固定。每天给新生儿洗澡后更换愈脐带,并查看脐部状况,如愈脐带外带或袋芯部位出现尿湿或污染,及时更换。出院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指导,愈脐带可2d更换1次,如脐部已脱落干燥,则不再使用。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炎症分泌物、皮肤破损等;观察脐带自然脱落时是否有渗血[10]。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人SPSS 17. 0软件进行处理。

2讨论

采用愈脐带对患儿进行脐部护理,使用方式简单,不仅可以结扎还能够起到护理的作用。每日在与新生儿进行洗澡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愈脐带的更换,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曝露的时间,而且愈脐带能够和外部的固定连接,保证袋芯中的药物不会脱落,这些药物都是具有止血、镇痛和抗菌作用的药物,可以促进脐带早日脱离,减少炎性物质的分泌以及防止周围皮肤的损坏和渗血。此次研究中的两组患儿其脐带脱落时间、发炎的情况以及渗血的情况对比均有较大差异,使用愈脐带的患儿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因此,使用愈脐带可以有效的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方便、高效、安全。

参考文献

[1]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17(10):1299-1301.

[2]钟伟琼,黄晓燕. 新生儿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与治疗[J]. 现代医院,2006, 6 (3):42-43.

[3]许同梅,倪月.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J]. 护理研究,2006, 20 (11):2969-2970.

[4]苗英,部平. 新生儿脐带结扎部位的选择[J]. 中原医刊,2005, 32 (3):9.

[5]王菊飞. 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 实用护理杂志,2001, 17(4):25.

[6]库淑华. 新生儿脐部护理与改进[J]. 中国实用医药,2007, 2(19):120-121.

[7]叶采眉, 马冬梅.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8):481-482.

[ 8]何建平,宋桂燕,仲孝琴. 新生儿脐部原因调查及措施[J]. 浙江预防医学, 2004, 16 (4):61.

[ 9]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3.

新生儿护理 篇4

那么,春天新生儿护理就要考虑温度护理、皮肤护理、衣物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春天新生儿护理很多的细节都需要妈妈多加留心,这样才能保证新生儿能够健康成长。具体新生儿护理如下。

一:温度护理

新生儿护理最先要考虑的是要进行温度护理,让新生儿处于适宜的温度下成长。所以在新生儿护理的时候,新生儿周围的温度能够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最好,室内的温度不能过高,因为这样导致宝宝的体温随室温的升高而升高,同时出现缺水的现象。

如果室内的温度达不到20摄氏度的时候,新生儿是很容易感冒的,在低温环境下对新生儿是不利的,这时应该尽量将室温升高,或者是使用热水袋将新生儿睡觉的小被子捂热,防止新生儿受凉。

二:皮肤护理

新生儿肌肤是十分柔嫩的,在宝宝皮肤褶皱的部位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炎症、糜烂的现象,所以在新生儿护理的时候,皮肤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春季不能给新生儿勤洗澡,但是也应该时时的为新生儿擦拭身体。一般父母们都会为新生儿使用尿不湿,所以在为新生儿擦拭身体的时候,也需要及时为新生儿清洗小屁屁。

在给新生儿擦完身体之后,还可以使用润肤油或者是乳液来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湿润,妈妈们在为新生儿涂抹宝宝专用的润肤乳时需要级将润肤乳倒在手心中均匀的抹开之后,再将其涂抹在新生儿身体的褶皱出和小屁股上。

三:衣物护理

新生儿对于温度的选择还是很重要的。在24摄氏度的室温下,新生儿只需要穿着棉衣和小棉衫,这样既能避免新生儿受冷,也能让新生儿不会感到过热。新生儿盖的被子不能过紧,很多妈妈害怕新生儿的被子漏风,很多时候再给新生儿盖被子,这样会将新生儿捂得过于严实,对新生儿的健康不好。

新生儿盖的被子要适当的宽松和透气,这样才能避免新生儿因为被子唔得过于严实而导致呼吸不畅。妈妈在带新生儿出门时,需要给新生儿穿厚实一些,带上帽子,不论是手还是脚都要保证不会受凉才可以。

四:环境护理

很多妈妈在进行春天新生儿护理的时候,害怕新生儿受凉,总是将房间关闭的严严实实的。其实,新生儿生活的房间中是需要进行通风换气的,室内空气的流通,不仅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坏处,还有助于新生儿呼吸的顺畅。

房间在进行换气的时候,妈妈和新生儿可以暂时离开通风的房间,等到室内的空气更换之后再回来,如果长时间房间内部的空气得不到更换,房间中的空气就会变得异常的浑浊,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利用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爱吸烟的爸爸也需要注意不能在房间中吸烟,这样容易引起新生儿呼吸道的感染。

新生儿肚脐护理常见错误千万不要犯

1、清理肚脐

每天在宝宝洗澡的同时也要清理宝宝的肚脐,有些妈妈担心宝宝的肚脐伤口没有长好,不敢清洗,这是不对的。

清洗后,以棉花棒沾95%的酒精于肚脐处擦拭,由脐带根部(或凹处)开始向外擦至皮肤后停止;并可于每次更换尿布时,检查脐部是否干燥,若脐部潮幔则重覆以上的动作(以95%的酒精再次擦拭)。

2、防止尿液污染肚脐

尿布不宜过长,避免尿湿后污染伤口。最好选择可以留出脐部空间的尿不湿,为了防止尿液污染脐部,做好隔离措施。及时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尿布勤更换。

3、保持干燥

脐带周围的干燥清洁是帮助痊愈的重中之重,一旦脐部潮湿,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甚至引发脐炎。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保持干燥是护理的首要原则。

4、让肚脐通风

在保持干燥的同时,还要注意肚脐的通风,不要盖得过厚,防止产生水气;一旦发现肚脐有潮湿状况,应立即用棉布轻轻吸干。还应选择质地柔软、透气的衣裤减少局部摩擦。

5、擦爽身粉

千万不要把爽身粉撒在肚脐周围,不利于脐部的正常呼吸,不利于肚脐干燥,而且有感染的危险。

6、涂抹护肤品

新生儿护理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4月—8月来我院产科分娩的孕产妇4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2组孕妇在孕周、孕产次、合并症及并发症、年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实行FCMC护理模式。家庭化的产前护理:孕产妇及家属一入院即由责任护士带入病房, 完成整个入院至出院的病房护理, 包括所有治疗、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

1.2.1.1 家庭化的产时护理

产程进入活跃期, 根据孕产妇及家属意愿选择导乐陪伴分娩:由1名家属与专职的助产士共同参与全产程的陪护, 使产妇及家属在助产人员的指导下轻松、安全地完成分娩过程;或“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助产士一方面要主动与产妇交流, 使其身心状态调整至最佳, 另一方面还要仔细认真地观察产程, 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 参加接生, 完成全部分娩任务。

1.2.1.2 家庭化的产后护理

开展24 h母婴床旁护理, 包括预防接种、筛查、沐浴及脐部护理、抚触等均在床旁进行, 鼓励新生儿喂养、换尿布等以家属参与为主, 护士协助共同完成的模式, 促进“以家庭护理为主”理念的实施。

1.2.1.3 开展延伸服务

运用产妇家属培训学校开展孕产妇健康教育讲座, 由专人负责, 每天下午循环式授课, 传授孕期保健、临产前的准备、分娩方式选择、产褥期保健,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哺乳技巧、新生儿护理常识、产后形体恢复等知识, 使产妇及家属均接受更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

1.2.1.4 出院访视

在孕产妇出院前, 由责任护士填写孕产妇及新生儿相关信息, 回访科人员进行满意度、母婴恢复情况方面的调查回访及健康需求解答。

1.2.2 对照组

实行传统的护理模式。母婴护理均由护士分时段完成, 辅以对产妇的常规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新生儿沐浴及脐部护理、筛查、预防接种等集中进行。平产72 h出院, 剖腹产7 d出院等。

1.3 评价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家属母婴护理能力调查表, 每月1次对出院的新生儿家属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表含五个方面十个项目, 包括产后营养与卫生、产后康复活动、母乳喂养技巧、乳房护理方法、新生儿护理, 如: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抚触、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其处理方法等内容, 分为掌握 (90分以上) 、部分掌握 (60~90分) 、未掌握 (60分以下) , 评估新生儿家属对母婴护理的能力。观察组和对照组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420份。

1.4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母婴护理能力掌握情况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 讨论

3.1 FCMC护理模式能促进新生儿家属母婴护理能力的提升, 降低母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使母婴护理技能延伸至家庭, 保障了围生期母婴安全。该模式以床旁护理为核心, 为围生期的孕产妇、婴儿及家庭提供个体化的临床支持性服务;主张母亲是首选的婴儿监护提供者, 护士提供监护时, 重点在于起教育和示范作用。产妇在产前、产时及产后参与到待产、分娩、新生儿喂养的全过程, 感受到了充分的关怀和尊重, 并树立了监护新生儿的自信, 为产后自我监护及新生儿监护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心理基础。

3.2 FCMC护理模式特别重视家庭和谐与健康, 重视家庭成员是维护母婴健康的参与者[3]。我院在母婴护理过程中, 勇于更新理念, 营造具有一定目标的“促进围产期母婴健康”共同体, 让家属参与护理, 即家属、医护人员共同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照顾。如家属参与式导乐陪伴分娩, 充分尊重和满足了家庭渴望参与产程护理的需求。同时, 产后开展24 h母婴床旁护理, 一切活动均在母婴床旁进行, 护士在提供临床照护的同时, 对产妇及家属也进行指导,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全过程。在直接参与操作并接受面对面指导的过程中, 使新生儿家属在住院期间顺利掌握了促进产后康复及照料新生儿的技巧, 也为母婴护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保证, 对减少围生儿因照护不当而发生的死亡可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Celest R Phillips.产科新模式[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2-9.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4月, 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8例窒息新生儿, 其中轻度窒息29例, 重度窒息9例;胎龄37周~42周23例, 大于42周7例, 小于37周8例;有妊娠合并症的13例, 胎儿宫内窘迫12例, 剖宫产2例, 产钳助产和胎吸引助产各2例, 正常分娩7例。

1.2 分娩前准备

产科护士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产妇, 在其分娩前备好各种复苏器械和药物, 检查器械功能是否良好, 熟悉药物药性、剂量和给药方法, 并请医生在旁等待分娩, 做好新生儿保暖准备。

1.3 结果34例痊愈, 1例好转, 1例转院, 2例死亡。

2 复苏护理

2.1 复苏的程序迅速而有效地实施A、B、C、D、E方案, 即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

2.1.1 清理、通畅呼吸道

胎儿娩出后不急于娩肩, 而应立即挤尽或用负压球吸尽口、咽、鼻部的黏液。新生儿全部娩出断脐后, 先勿结扎脐带;取15°头低足高位放于保暖台上或用烤灯照射取暖, 擦干羊水血迹以减少蒸发失热;同时再次用一次性吸管吸净口、咽、鼻部黏液, 每次吸引勿超过10 s, 因吸引管刺激口、咽深部的迷走神经, 可导致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如有胎粪污染羊水, 防止吸入深部, 接生者可用双手紧箍其胸部, 护士立即用喉镜气管插管吸清后再触觉刺激使哭。每次使用喉镜气管内插管和吸引的时间要求在20 s内完成, 用电动吸引泵者负压应根据黏液黏稠度调节在60~100 mm Hg, 吸管连接处要有T形指孔或笛口, 以便在吸引时控制。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负压过大损伤气道黏膜。

2.1.2 建立呼吸, 增加通气

确保呼吸道通畅, 弹新生儿足底或摩擦新生儿背部等触觉刺激, 促使呼吸出现。新生儿窒息经一般处理后Apgar评分逐渐下降者可用气管插管, 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接简易呼吸器;无自主呼吸, 心率小于100次/min者, 应立即人工呼吸, 连接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 注意各连接部位是否漏气, 调节好氧流量5 L/min, 挤压气囊频率为30~40次/min.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 第1口呼吸约需22~30 mm Hg的压力才可扩张肺叶, 以后只需11~15 mm Hg压力即可, 对肺顺应性差者需给15~30 mm Hg压力, 挤压时注意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缺氧是否改善。

2.1.3 建立有效循环, 保证足够心搏出量

人工呼吸后, 心率仍小于80次/min者, 立即胸外按压心脏, 一般采用拇指法: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下1/3, 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 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 cm~2 cm;胸外按压时需与有效通气配合, 胸外按压3次, 通气1次, 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频率分别为90次/min与30次/min.同时在复苏过程中应及时评价新生儿窒息的情况, 按压有效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2.1.4 药物复苏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保证药物及时进入体内。经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后, 若患儿病情继续恶化, 需给予复苏药物。用1:10 000肾上腺素加等量生理盐水快速气管内注入, 可加强心脏及外围血管收缩力, 使心率增快, 必要时可每5 min重复1次, 当心率大于100次/min, 停止用药;当心率小于100次/min, 有代谢性酸中毒时, 同时已建立良好的通气者给碳酸氢钠;若心率正常而脉搏弱, 给氧后仍面色苍白, 复苏效果不明显时, 当考虑血容量不足, 给予扩容剂。在输入药物时应用微量输液泵使药物均匀及时输入体内, 输液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以免短时间内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及肺水肿, 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记录。

2.2 给氧

呼吸道畅通后立即给氧, 轻度窒息用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当评价有自主呼吸, 心率大于100次/min, 皮色红润或后足发绀者, 只需继续观察。个别呼吸、心率均正常仍有中枢性的全身紫绀, 往往是血氧仅够供应正常心率, 而不够全身需要或有先天畸形所致, 这种不够正压给氧指征的紫绀应给80%~100%常压氧气, 待皮色转红再逐渐降低氧浓度, 以免氧中毒;无自主呼吸或心率小于100次/min以及给纯氧后仍有中枢性紫绀者, 须立即用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气管插管者在自主呼吸恢复, 心率100次/min以上, 面色转红, 方可拔管。给氧时注意氧流量及氧浓度, 氧浓度低时不能纠正低氧血症并可导致脑损伤, 浓度过高又会发生氧中毒, 可致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故高浓度给氧应短时, 间断应用, 一般不超过24 h.还应注意增加通气量, 以防引起CO2潴留, 加重病情。不论何种给氧方式均应注意氧的湿化和温化。

2.3 保暖

断脐前注意保暖, 以降低缺氧及酸中毒的程度, 保持室温在26~28℃, 湿度50%左右, 皮温36.5℃左右。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 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 使新生儿体温在12 h~24 h内逐渐恢复正常, 切忌体温骤升, 以免突然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2.4 体位

插管时取仰卧头低位, 复苏后头颈部抬高, 呈头高脚低位, 头肩略垫高, 使腹腔内脏下降, 增加胸腔扩大的机会, 以利肺扩张, 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 先右后左侧卧位, 每2 h变换体位1次。

2.5 加强监护

患儿取侧卧位, 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 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避免创伤。随时监测患儿心率、意识、肌张力、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各系统症状, 注意喂养, 合理给氧, 避免感染, 观察用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 与母孕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有密切关系, 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严重可致脑、心、肺、肾、消化道等多脏器损伤, 导致新生儿期死亡和儿童期残疾[1], 因此必须加强围生期和分娩期的监护, 及时处理高危因素, 对有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者应做好抢救准备。另外要求护士在新生儿窒息急救复苏时有娴熟的技术, 给予正确、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要加强复苏后的监护及护理, 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减少远期后遗症。

参考文献

新生儿窒息护理新进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1年县级医院的新生儿窒息患者资料共30例, 男16例, 女14例;其中胎龄小于37周的有6例, 胎龄在37-42周的有17例, 胎龄大于42周的有7例;新生儿中正常分娩的有12例, 剖宫产的有13例, 产钳助产的有5例;按照窒息程度不同在新生儿娩出后的1min、5min、10min采用Apgar评分法进行评分, 4-7分轻度窒息的有17例, 0-3分重度窒息的有13例;诱发窒息原因主要包括, 胎盘前置、胎盘早剥、脐带异常、胎位不正、妊高症、过期妊娠、产程过长、羊水较多或过少。

1.2 方法

新生儿出现窒息的临床表现有:轻度窒息的新生儿一般全身皮肤呈现青紫或是躯干发红、四肢青紫, 监测心跳有力但是较缓慢, 呼吸浅或是呼吸不规律, 采用弹足底和鼻孔插管刺激之后出现皱眉、打喷嚏或是哭闹等现象, 新生儿肌张力检测正常或是有加强趋势[3], 通过Apgar评分为4-7分;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全身皮肤呈现苍白无血色, 监测心跳消失或是先慢后弱出现不规则, 呼吸出现消失或是微弱喘息, 对弹足底和鼻孔插管刺激无反应, 检查肌张力松懈甚至消失, 肛门松弛, 通过Apgar评分为0-3分。针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由产科和儿科共同施行, 在胎头娩出时, 没有吸净其呼吸道分泌物之前, 不要着急娩出胎肩, 在实施抢救前应该给予新生儿吸氧、气管插管和急救药物, 进行抢救时要控制室内温度保持在 (24-26) ℃, 掌握新生儿的啼哭, 确保新生儿的第一口呼吸[4]。不建议过早的刺激啼哭, 避免羊水等物质感染或是不慎吸入, 造成吸入性肺炎。进行刺激啼哭时可以采用弹足底令其啼哭, 使肺泡充分扩张, 确保呼吸顺畅, 如果新生儿没有呼吸应该实施气管插管, 进行给氧。在护理方面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保暖极其重要, 在复苏过程中可以使用辐射保温台 (31-32) ℃, 保持新生儿肛门的温度处于37℃前后, 保持最低的耗氧量, 对新生儿的复苏相对有利, 在整个保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随时观察新生儿的体温情况、环境温度和保温箱的湿度, 避免出现脱水等问题。在新生儿复苏抢救之后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吸氧, 给氧的时候要保证呼吸平衡, 直到新生儿面色恢复红润方可停止。在进行吸氧时需要严格注意的是吸氧的速度及流量, 对于气管插管给氧时的压力不能太大, 避免新生儿肺泡破裂。在新生儿复苏抢救之后要加强喂养, 主要通过母乳喂养, 可以保持多次少量给予。如果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现象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加强护理, 降低羊水污染引起的呕吐反应。在新生儿复苏后应保持安静, 对于合并颅内出血的新生儿, 为了避免出血现象的加重, 护理人员要保持新生儿头肩部略高, 对于特别患儿护理人员可以按照医嘱给予镇静剂。抢救结束后要有专人进行护理, 窒息复苏之后的24小时也容易出现再次窒息的情况, 所以应该有专人进行护理, 严格观测新生儿心率、呼吸、血压、瞳孔、肢端颜色、吸允力以及肌张力等, 并且做好详细记录, 重点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心、肺、脑、肾异常状况, 对于并发症做到尽早预防、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2 结果

通过及时的抢救措施和有效的护理, 30例新生儿窒息病患中复苏成功的有28例, 常功率达到93.33%, 死亡2例。针对此次的抢救复苏和护理的具体情况见附表。

3 讨论

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应及时有效, 迅速的进行复苏治疗。对于羊水污染造成的新生儿窒息常规采用气管插管降低发生吸入性肺炎。护理人员需要娴熟的掌握新生儿复苏过程, 帮助医生进行复苏抢救, 在整个复苏中要随时观测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和全身皮肤颜色, 通过观测情况展开下一步的复苏程序, 整个过程要严谨迅速, 直到复苏抢救完成。及时有效的抢救前准备、精准的抢救过程配合、有针对性的抢救后护理观察, 是保证新生儿窒息快速痊愈的决定性因素。本组所选的30例新生儿窒息资料, 其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母体因素、胎儿自身因素以及分娩过程中的因素, 这些诱发窒息的因素都可以在产妇进行产检前和分娩监护时表现出来, 所以产妇应该加强产前检查的频率, 提高对高危妊娠胎儿产前的监测, 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 例如遇到胎位不正、妊高症等情况[5]。在产妇临产之后, 护理人员要随时观测产程, 听取胎心情况, 观察羊水的颜色等, 对于单一的胎心异常情况, 新生儿出现窒息的几率不高, 但是出现羊水污染伴随胎心情况异常, 特别是羊水量过少且呈现粘稠粪状, 新生儿的窒息率会明显增强。通过对本组患儿的治疗护理, 总结出安全有效的对新生儿窒息病患实施及时的抢救治疗和综合护理, 可以增强新生儿窒息病患的复苏率, 增强临床疗效,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试行稿) [S].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5) :381-384.

[2]黄力毅, 于海红.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4.

[3]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00.

[4]葛永梅, 曾德会, 辛红菊, 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 2009, 31 (11) :1402-1403.

浅析新生儿的护理 篇8

【关键词】 新生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95-02

“新生儿期”主要是自胎儿出生到满28天,适应外界生活的一段重要时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 对外界环境适应力较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做好新生儿的护理,是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产房护士 为分娩期母婴提供护理保健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稍不慎就会引起产妇的不满意 ,甚至给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产科护士护理的对象是孕产妇和新生儿,而并非概念上的病人。有别于其他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专科护理技能。新生儿初步护理要点如下;

1保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分娩产房一定要注意保暖,安静,光线适宜,避免寒冷,噪音,强光的刺激。要在产房内增加保暖设备,保持适应的温度,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一般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室温不能低于23℃。产房的门窗要关好,以防止冷空气的进入,防止产妇和胎儿受寒。新生儿出生后产房护士应立即将新生儿的全身轻轻擦干,要及时的用柔软的小棉被或是毛巾包好,棉被或是毛巾主要是以保暖、柔软舒适、简单、厚薄适度為原则来选择。给宝宝穿的衣服要用优质的棉质适度材料,衣着要宽松,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等。衣物要适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给婴儿系腰带的时候一定不要系得太紧了,以免影响到新生儿的呼吸。发生意外。注意房间要保持好空气流通,适当地开一下窗。。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及时反馈给医生,进行处理。

2.清理口腔和分泌物: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采取侧卧位。以免堵塞,误吸,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正常新生儿口腔粘膜非常柔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分泌唾液较少,粘膜较干燥,容易损伤。因此不能擦洗口腔。新生儿在生产过程中,常常被一些细菌感染,尤其是经母亲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更易被阴道分泌物污染。这些分泌物可以残留在新生儿的眼、耳、鼻中,甚至口腔也会有污染,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清洗其眼、耳、鼻、口中的分泌物。

3.滴眼: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避免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新生儿护理 篇9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方法通过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新生儿病房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落实营造安全文化、实践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抓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结果通过管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缺陷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减少,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通过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为新生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护理。

【关键词】 新生儿病房;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48-03

新生儿无陪病房采取24小时护士全程护理,新生儿病情相对危重及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在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工作,且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及安全管理在整个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减少新生儿病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的健康安全,特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新生儿病房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并将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总结。

1临床资料

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新生儿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共16例,通过对这15例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业务素质不高3例,占18.75%,工作责任心不强7例,占43.75%,制度执行不严4例,占25%,设备器械意外2例,占13%。

2原因分析

2.1业务素质不高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牢固,专科操作技能不熟练引发的不良事件。外周全自动换血时入血端输红细胞的三通管未处于正确位置,使病人动脉出血端泵出的血大于输入量,致病人出现早期失血性休克表现。未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未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致抢救不及时。对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培训不够,护士对专业应急预案流程不熟练,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差,对各种抢救仪器设备使用不当,这些都是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2.2 责任心不强,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护士安全意识淡薄,对核心制度落实未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在工作中往往违背了基本操作规程,简化流程,执行走过场,观察不仔细。如交接班不仔细,不进行床边交接班;探视卡上的性别与事实不符,引起家属质疑,而引起身份识别的纠纷;静脉输入钙剂时未遵守流程,致局部外渗坏死;微电脑泵输入静脉营养液时,未核对确认输液速度,造成输入速度过快,致高血糖发生;喂奶不当引起呛奶、误吸甚至导致窒息及吸入性疾病;奶温过高导致口腔黏膜损伤;蓝光治疗哭吵躁动时未及时安慰致皮肤破损;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发生坠床等。

2.3 护理人力配置不足新生儿科护士除要完成大量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如沐浴更衣、喂奶、更换尿布等)均由护士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倒班频繁,往往会感到情绪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护士身心疲劳、工作热情下降、责任心缺乏,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

2.4 管理因素 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管理监督不严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

3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3.1营造安全文化

安全行为是受一个机构的社会信仰及对安全的态度所影响的,而这些信仰和态度可约束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1]。医院内所有员工对待医疗安全的共同态度、信仰和价值取向才是至关重要的2]。因此,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即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和影响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才是一种最可靠的管理策略[1]。

因此,营造科室安全文化应做到:(1)将护理安全诠释为全科护士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努力营造一个以质量和安全为导向的文化;(2)将“安全”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个操作规范中,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3]。视护理安全为第一优先,使安全在科室永远是第一优先,甚至以牺牲部分生产和效率为代价;全体护士在“安全是1,其他皆为0,将安全置于护理工作首位”方面达成共识;(3)公开对待缺陷和问题,建立非惩罚性的报告制度,使安全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4)崇尚学习型组织,对待问题的态度着眼于改进系统而不是惩罚个人;(5)医院内科室间的协作和交流可有效防止缺陷的发生;分析学习其它医院、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并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件发生;(6)提供必要的物资条件、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使安全承诺可以付诸实施。

3.2 实践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管理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不应是救火式的事后补救[4]。

3.2.1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对本科室护士的年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调配、新老搭配,工作中根据护理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因新生儿病房患者时多时少,病情变化快,不定时入院高峰导致当班人员工作超负荷而工作不到位且常有特殊抢救治疗,因此每天安排二线班,实行弹性调配,确保工作量大、抢救病人时人力充足。

3.2.2 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素养

3.2.2.1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保证护理质量

新生儿病房的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审慎、慎独精神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增强责任感。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医疗安全,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3.2.2.2 重视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新生儿病房护士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根据科室培训考核计划从法律法规、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要点、危重症的早期识别等方面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培训考核。如对护士抢救技术的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理论、操作培训、考核,邀请科主任、二级医生进行授课。培训考核时模拟病房突发患儿病情变化时的应急抢救处理,能使护士有效掌握并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将培训的制度、专科资料、操作示范拍摄制成视频资料上传至科室QQ群,便于护士定期复习、掌握。为护士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如参加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认证、选送护士外出进修、参加学术活动等。

3.2.3 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新生儿科要建立各项安全管理评估标准,建立和完善新生儿科家属探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身份识别制度、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制定新生儿科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建立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安全防范预警机制,建立科室各项安全管理评估标准,统一护士思想,认真学习标准并落到实处。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其应变能力,利用各种形式对护士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只有知法、懂法,护士才能在工作中依法、用法,工作中遵循慎独原则,自觉避开安全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5]。特别注意的是新护士是发生护理差错的高危人群,是护理安全培训的首要对象[6],必须对新护士实施临床规范化培训,其中护理安全是新护士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提高新护士的护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使其更快地进入护士角色,成为合格的护理人员[7]。

3.2.4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对于医疗设备,要充分了解其性能,制定、悬挂张贴醒目的操作规程及安全警示说明。如在辐射保暖台张贴防烫伤醒目标识及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申领医疗设备时注重以预防为主的系统管理意识:如新生儿沐浴中心采用具有恒温功能的专业医疗洗浴池,热水源采用中央空调加热器供应的热水,洗浴时任何时候打开水龙头流出的热水都自动恒温于41℃左右,当万一热水温度≥45℃即报警断水,从而根本上防止洗浴烫伤事件的发生。每台抢救设备设施均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落实相关责任,制定专人负责定期检修保养并记录;新仪器使用前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掌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仪器设备时,护士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多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3.3抓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

安全管理要特别注意抓好关键环节,即那些有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识别这些关键点,并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1)抓关键病人:急重症病人、疑难病人、接受各种特殊治疗的病人等;

(2)抓关键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

(3)抓关键时间:节假日、晚夜班、人员少工作忙时、交接班时等;(4)抓关键人员:技术骨干、新上岗护士、工作粗心易出现问题的护士、进修实习人员等。

4小结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通过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对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实行效果进行追踪,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标准化、规范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切实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使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2]韩光曙.医院的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129-131

新生儿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2 月~2014 年2 月本院80 例新生儿肺炎患儿, 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医护确认书的条件下, 以所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7 例;足月儿28 例、早产儿12 例;年龄最小1 d、最大24 d, 平均年龄 (12.8±3.7) d ;体重1.8~5.2 kg, 平均体重 (3.6±0.5) kg。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足月儿29 例、早产儿11 例;年龄最小2 d、最大23 d, 平均年龄 (12.6±3.5) d ;体重1.9~5.1 kg, 平均体重 (3.5±0.5) 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 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 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 及时告知医生, 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取人性化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 2. 1 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为了提高患儿护理质量, 需为患儿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时刻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 同时保持病房的湿度、清洁度以及舒适度等。制定合理、科学的消毒隔离制度, 并严格执行。掌握好患儿亲属的探视, 避免人多造成病房喧闹、空气流通不畅等问题。

1. 2. 2 体温护理若患儿存在体温持续不升状况, 需采取盛装40℃的热水袋, 并利用棉布外套放置在患儿肢端, 以此避免烫伤, 将更换次数维持在1 次/2 h ;同时, 需做好患儿体温的测量工作, 以此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1. 2. 3 喂养护理给患儿喂奶, 需由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加以完成。在喂养前需保证喂具消毒, 并保证物品的专人专用。倘若患儿存有严重病原菌感染, 在喂奶后需对奶具采取消毒措施。严格控制每天喂奶的次数, 一般1 次/2 h。另外, 需对患儿进奶量进行详细记录, 避免呕吐、误吸等不良状况的发生;若为重症患儿, 需采取鼻饲喂养措施。

1.2.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交流, 获取家属的充分信任。同时, 护理人员需认真观察并了解患儿的病情, 指导患儿家属多关心、照顾患儿。同时, 针对患儿在护理期间出现的哭闹、不适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5呼吸道护理对于肺炎新生儿, 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其护理情况, 选用柔软且细的吸管完成吸痰。如果分泌物呈黏稠状, 需采取雾化吸入措施, 在分泌物得到有效稀释的基础上, 使痰液吸出更加容易。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指标包括患儿胸片改善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复发率。其中患儿胸片改善情况, 需结合患儿炎症变化情况, 进而分为四个等级[2]: (1) 痊愈:肺部炎症吸收完全, 胸片阴影完全消除; (2) 显效:肺部炎症吸收显著, 胸片阴影大面积消除; (3) 有效:肺部炎症有所改善, 胸片阴影部分消除; (4) 无效:均达不到以上标准, 患儿病情加重。总有效率= ( 痊愈+ 显效+ 有效) / 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胸片改善效果对比观察组患儿胸片改善总有效率 (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77.5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 (2.4±0.6) d、复发2 例 (5.00%) ;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 (4.2±0.5) d、复发8 例 (20.00%)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疾病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非常重要。人性化护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 旨在为患者提供温馨、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新生儿肺炎患儿护理过程中, 主要是为患儿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做好患儿体温、喂养以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精心护理工作。

有学者[3]经研究表明: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 可改善患儿胸片状况, 同时加快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本次应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在胸片改善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复发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 (P<0.05) 。

总之, 新生儿肺炎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 能够加快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改善胸片情况, 降低复发率, 值得采纳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旭.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综合效果研究.四川医学, 2012, 33 (5) :911-912.

[2]沈静.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综合效果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4 (7) :150-151.

上一篇:铝合金生产下一篇:初中体育教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