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十篇

2024-07-0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 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失真问题,解决对策

现阶段, 在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财务报表失真、财务报表重述、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 财务报表往往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发展现状, 一方面对给企业的投资者带来错误的引导, 导致股东利益得到损害, 另一方面会严重影响上市公司自身的资源配置、战略发展决策以及资产运作, 财务报表生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对财务报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还是十分必要的。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失真问题及其对策

(一)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失真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绝对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表失真的问题, 财务报表失真问题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生产过程中, 由于各种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或客观偶然因素的影响, 都会直接导致财务报表失真现象的发生。一般情况下, 根据违规操作者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性, 可以将财务报表失真问题分为行为性财务报表失真问题和违规性财务报表失真问题。

行为性财务报表失真问题在财务报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是由我国财会计准则不完善所直接导致的, 另一方面是由人为不可控因素造成的, 虽然不可避免, 但通过反复核查、认真应对可以将行为性财务报表失真问题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对上市公司建立发展的影响还是相对较小的。违规性财务报表失真问题是管理层人员、财会人员或相互合谋, 违反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 为自身谋取私利而人为性地操纵财务报表的生成过程, 最终导致财务报表信息缺乏真实性。一般来说, 通过加强监管和惩处可以有效避免违规性财务报表失真问题的发生。

(二) 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失真问题的对策

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报表失真问题, 要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才能从根源上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有效性, 从而为外界以及上市公司自身发展提供更加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信息。

为了解决行为性财务报表失真问题,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途径:其一, 上市公司应该注重高素质财会团队的建设, 尽量确保财务报表管理、核算、分析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经验, 有效避免人为不可控因素因素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影响;其二, 国家财务部门应该针对财务报表失真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根源出发寻找会计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并加以修正, 通过减少会计准则漏洞而避免行为性财务报表失真现象的发生。

为了有效解决违规性财务报表失真问题,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考虑:其一, 上市公司应该注重不同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 在相互制约、相互监管的组织体系中管理层人员和财会人员就没有了“违规操作”的必要平台;其二, 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财务办公软件, 在完善财务报表生成流程的基础上将每一程序都信息化, 通过网络实时动态监测和控制功能避免人为因素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其三,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注重财务会计立法进程的加快并适当加大处罚力度, 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掐掉相关人员违法违规操作的想法, 从而间接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问题及其对策

(一)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主要是指在财务报表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下, 财会人员在修正错误是依然采用初始的财务报表信息, 并未改变错误财务信息的现象。财务报表重述现象对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一方面, 一旦财务报表重述现象被揭示, 上市公司的公信力和信誉度将会遭到严重影响, 上市公司在国内国际上的正面形象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财务报表重述而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另一方面, 财务报表重述后会给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提供错误的财务信息, 会直接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战略投资决策, 此时, 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维持投资者的投资信息, 往往会夸大预期效益, 这不仅会严重增加上市公司的运行风险, 还会导致上市公司在非正常的经营管理模式下运行, 长此以往, 预期收益与现实收益的差异性会越来越大, 上市公司的盈利不确定性也会显著增加, 一旦投资者的信心受挫, 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断裂, 上市公司可能会直接面临破产的境地。另外, 一旦涉及较为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 上市公司还可能会面临有关部门的巨额经济惩罚, 对于奄奄一息的上市公司来说可能是极为致命的打击。总之, 财务报表重述现象可能会直接到来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后果,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必须有效杜绝财务报表重述现象的存在。

(二) 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问题的对策

想要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问题, 就要从动因及根源出发加强监管, 不给操纵着留下操纵的机会。一方面, 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企业上市的监管, 适当提高企业上市的门槛, 并采取先进的审查手段还原企业的发展状况, 有效避免企业为了上市而进行财务报表重述而制造连续盈利的假象;另一方面,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重述主要是为了获得再融资的资格, 因此, 证券会应该加强融资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适当创新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的相关要求, 有效避免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报表重述而轻易获得再融资资格现象的发生。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问题分析及其对策

(一)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问题分析

现阶段,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单一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不够明确。一方面,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环境愈加复杂, 原有以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体系在某些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需求, 而我国又没有及时制定出新的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起步较晚,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分析指标选择时往往会面临很多实际存在的困难, 这种现象不利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的规范化管理和统一。

(二) 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问题的对策

一方面, 我国要注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优化和完善。上市公司在可以结合实践经验, 大胆选择适合财务报表分析需求的新方法, 经过实践检验后要进行进一步地推广使用。另外, 我国要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财务报表分析软件,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 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一套规范化的分析指标体系, 这样上市公司在选择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参考建议, 另外, 通过规范化的分析指标体系, 外界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 这样上市公司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战略性投资。

四、结语

财务报表问题向来都是制约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应该引起国家部门、社会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共同重视。首先要加强财务报表监管和审查, 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其次要有效避免财务报表重述问题的发生, 促进上市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后要注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从技术层面出发保障财务报表信息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竺达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治理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9) :116-117.

[2]任丽瑛.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与治理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20) :95-96.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 篇2

(一) 整合审计的概念

整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一起实施的联合审计, 即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非整合审计, 即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由两家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的审计, 也称单独审计。

(二) 内部控制审计重要性,

内部控制审计要求的出台, 实际上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视程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促使注册会计师正视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内部控制审计全面实施后, 注册会计师如果出具了标准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但事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被披露出存在重大问题, 注册会计师就必须直接面对公众如下质疑:为什么之前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表示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存在的内部控制重大问题是否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是否说明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也存在问题。

(三) 整合审计的优势

1. 整合审计实现了审计成本的节约

事务所承接整合审计, 在建设团队时会考虑内部控制审计团队及财务报表审计团队的有效沟通及业务衔接, 从而实现减少重复劳动, 有效控制审计成本的目的。事务所审计成本的节约即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成本的节约。首先是审计现场工作时间安排及审计程序的衔接中的时间节约。一般来说, 理想状态下, 首次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 审计团队需要在审计年度的6月份左右进场, 通过梳理业务流程, 识别控制点, 通过实施第一轮穿行测试及控制测试, 识别出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的缺陷, 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后由其开始整改。然后是年度财务报表预审, 时间一般是10月至11月, 再接着开始第二轮的内部控制审计测试。这样的审计现场工作时间安排, 一方面将测试时间提前, 能够给被审计单位足够的整改时间, 满足法规规定的整改期间的要求, 使注册会计师在年末审计时能够获取足够的测试样本;另一方面, 财务报表审计团队可以根据第一轮测试以及第二轮测试的结果, 更加准确地对控制风险进行判断, 从而决定所实施的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节约审计成本。

2. 整合审计可以提高审计效率

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与财务报表审计人员的系统性工作安排, 能加强沟通效果, 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情况的熟悉程度, 减少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影响。理想状态下,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第一轮测试及第二轮测试的团队应该是同一个团队, 而该团队在实施完第二轮内部控制审计测试后, 可以直接投入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中, 确保审计团队的延续性, 加强审计过程中的团队之间及时的沟通及交流, 共享获取的证据和资料, 从而提高财务报表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

3. 内部控制审计测试结论与财务报表审计测试结论能够充分、及时地相互印证

在整合审计条件下, 内部控制审计测试结论与财务报表审计测试结论能够充分、及时地相互印证。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 充分考虑两项审计业务审计结果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印证, 及时发现并沟通重要的审计问题。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 注册会计师既要评估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控制缺陷对实施的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影响, 也要充分考虑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错报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影响。

4. 整合审计能够提升被审计单位在公众中的信赖度

从公众信赖度方面来看, 整合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主流和发展趋势。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及财务报表审计意见, 从而相互印证其审计结论, 是符合资本市场运作规律及逻辑的运作方式。换一个角度来看, 如果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既愿意承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也同时承接了这家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信心, 愿意承担相应的审计风险。但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别由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则可能引起资本市场更多关注审计意见类型以及被审计单位选择非整合审计的原因, 并且可能引起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诚信度以及品牌的质疑。

5. 整合审计能够保证和提升审计质量

整合审计中,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充分地衔接、相互补充和印证, 有利于支持内部控制审计的专业判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能够密切地接触和沟通, 有利于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更深刻地了解被审计单位, 使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更贴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因此, 实施整合审计能够保证和提升审计质量。通过上述分析, 整合审计能够节约审计成本和社会成本,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人员的系统安排与无间距衔接以及两项审计结论的相互印证, 可以提升被审计单位在公众中的公信度, 保证和提升审计质量及效率。相较于单独审计而言, 整合审计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优选。

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区别

(一)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息息相关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实施财务报表审计程序, 是否需要就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测试程序, 完全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拟采用的审计策略。如果注册会计师经过风险评估认为控制风险较低且拟依赖控制有效性而减少实质性测试, 则需要了解及测试相关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但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准备依赖控制有效性而宁愿扩大实质性测试的数量, 则无需就内部控制开展审计程序。这就是说,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可能接触到内部控制, 但不做内控测试;而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注册会计师须专门针对被审计单位内控设计与有效性进行鉴定, 一定会涉及内控。因此,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即二者都是鉴定性业务, 在业务上都与财务报表相关联, 并在整合审计情况下有重要性水平、审计计划、风险评估、穿行测试等共同采用的工作部分。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对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发表意见。财务报表审计中, 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来修改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并且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来支持分析程序中所使用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 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估财务报表审计时实质性程序中发现问题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注册会计师需要重点考虑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财务报表错报, 考虑这些错报对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二)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关注的是控制活动和过程, 财务报表审计关注的是结果;内部控制审计关注的是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财务报表审计关注的是具体财务指标的公允性。所以, 二者是不同的鉴定业务, 需要各自分别进行审计测试, 分别出具审计报告。二者鉴定的对象不一致, 作用不一致, 故不能相互替代, 混为一谈。

(三) 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并非必须一致

在强调整合审计重要性的同时, 理清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关系也至关重要。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应相互印证, 但并不意味着其审计意见类型必须是一致的。事实上, 即使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报表错报, 也并不一定意味着相关的内部控制就存在缺陷, 或者说错报一定是由于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 如较小金额或敏感性较小的差错;但如存在重大错报或发生频率较高的差错事项, 在内控方面一定存在缺陷;而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也并非意味着缺陷一定会导致财务报表错报, 如内控存在缺陷, 但本期未运行或由于补偿控制等原因未导致的差错。

(四) 内控的否定意见报告并非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的否定

2011年内控规范体系执行以来, 上市公司对被出具内部控制否定意见一直持有抵触的态度, 认为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是对管理水平的全盘否定, 投资者及媒体对此也普遍不理解, 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就意味着管理层欺诈和舞弊。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也面对着很大的压力,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要秉承职业道德出具真实审计意见的报告, 另一方面要说服公司管理层接受这一结论, 并在内控自评报告中予以披露。企业应更加深入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及必要性,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 充分披露内控缺陷, 做好缺陷的整改工作,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并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整改是一个经常性工作, 要把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整改纳入基础性工作之中。

总之, 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实际上是把双刃剑方面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了新的行业发展机遇和市场, 但另一方面, 也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更多的鉴证责任。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了错报, 可以通过审计调整将财务报表调整至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但是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而言,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反映了被审计单位在报表基准日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 反映的是一种管理水平, 这种管理水平一旦存在问题, 是无法通过审计调整的方式来改变的, 因此, 内部控制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施行, 内部控制审计如何实施,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何区别, 内部控制审计单独实施还是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等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简析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报表舞弊;经营成果

1,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

1.1、巨大的利益诱惑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许多股份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改组成功,获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就在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上大做手脚,以求通过证监委的审批。而公司上市后,有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的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的目的,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1.2、信息不对称

经理层行使经营权,直接指挥并控制企业、会计部门及其核算与报告活动,掌握了充分的内部信息;大股东凭借优势股权成为董事会成员,能够直接从企业取得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并监督经理层,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远离企业最终控制权,他们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全是局外人,对会计信息的占有处于先天劣势,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正是为了适应众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开披露的方式提供财务报表。也正是因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引发了财务报告造假问题。由此可以说,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

2、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常用的手段

2.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确实被广泛用于舞弊会计报表。

(1)利用资产剥离舞弊会计报表

公司上市前,会计人员将剥离出来的优质资产假设为一个新的会计主体,且已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会计年度,并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的会计主体中剥离出“归属”,虚拟会计主体在各会计期间的利润,为公司上市进行财务包装。

(2)利用资产置换舞弊会计报表

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或利用“壳资源”继续进行股权融资,资产置换便成为“壳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最常用的手法。而其利用资产置换扭亏为盈的“秘诀”便在于以不等价交换获取巨额利润,基本做法是:先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再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2.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改组上市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

(1)虚构上市公司效益

上市公司虚构经济业务最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将其商品高价出售给其关联企业,使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脱胎换骨。通过直接虚构收入舞弊经营业绩,如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或虚开发票确认收入等。虚构收入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此类情况并不鲜见。

(2)通过内部往来资金舞弊现金流量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资金较为充裕,因此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占用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资金占用费,对于收取资金占用费的上市公司,其收取的费用比率又有区别。如果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占用费用巨大,则收取的利息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将内部往来资金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润色。

2.3、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表

(1)利用会计政策舞弊财务报表

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原则规定的模糊性,往往成为企业操纵、舞弊会计报表的“合理”借口,其主要手法有: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舞弊现金流量。

(2)利用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用会计估计舞弊的常用手法:对存货跌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多计应收账款: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账款虚列;或应收账款少提准备导致应收账款净变现价值虚增等。

2.4、通过非经常性收入对利润进行操纵

通过收入来舞弊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

(1)提前确认收入

这一舞弊手段经常与会计人员错误的职业判断联系在一起,即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为收入。主要包括:(1)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2)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3)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

(2)扩大销售核算范围

主要手段如下:(1)将销售回购、售后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2)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3)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最难以审查的舞弊方法之一。

3.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的防范对策

3.1、鉴别并剔除报表中的不良资产

去除报表中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等。一些上市公司将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等都列入资产方,打压费用、虚增资产,以调节利润。

3.2、关注关联交易产生的异常利润

去除利润表中异常利润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從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手段调节利润,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舞弊将特别有效。

3.3、关注企业会计估计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变更行为会对会计收益产生影响,这就使其具有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信息的披露,完善政府信息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提高我国市场的有效性,消除存在的功能锁定现象。

3.4、重视公司利润总额中非经常性收入

非经常性收入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收入项目予以充分关注,对公司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非经营性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 篇4

——百青岛姆海 周玉娇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 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 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投 资者的角度,通过对青岛海尔2005到2008年的财务报表 分析,分别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现 金流状况及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得出所需要的会计信 息。

一、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海尔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电器、电子产品、机械产品、通讯设备制造及其相关配件制造。其中空调和冰箱是公 司的主力产品,其销售收入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两 者占到公司主业收入的80%以上。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 有率一直稳居同行业之首,在国外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 额。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 一。

二、财务指标“四维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表l青岛海尔2005—2∞8盈利能力

财务指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净利润(万元)2005 3.53% 4.27% 11.76% 23912.66 2006 3.70% 5.43% 14.04% 31391.37 2007 5.75% 10.20% 19.01% 64363.20 2008 6.28% 11.34% 23.13% 76817.81 从2005到2008青岛海尔的营利能力持续上升,尤其 是2007年上升较快。2.偿债能力分析

表2青岛海尔2005—2008偿债能力

财务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债务率 2005 5.33 4.1l 10.67% 13.07% 2006 2.65 2.01 25.33% 37.66% 2007 1.93 1.20 36.94% 59.81% 2008 1.77 1.35 37.03% 59.87%

总的来说偿债能力很强,尤其是2005和2006年流动 比率超过2,速动比率超过了l,但是这也是资金利用效 率低的表现。尽管2007年和2()08年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 率都有所下降,但不影响偿债能力,并且资金利用率上 升了。资产负责率不断上升,导致长期偿债能力有所降 低,但是资产负债率没有超过50%,长期偿债能力依然 很强。

3.营运效率分析 表3青岛海尔2∞5—20鹏营运效率 总资产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应收账款 财务指标

周转率(次)天数周转率

2005 2.38 16.85 21.37 16.76 2006 2.57 15.15 23.76 16.47 2007 3.00 11.16 32.25 30.24 2008 2.60 9.78 36.82 44.28 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但与同行业的海信电器相比

还是很高的,海信电器2008年的存货周转率是6.8。应收 账款周转率2005年和2006年比海信电器要低,海信电器 这两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是27.09和26.71,但是 2007年和2008年青岛海尔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提高,现金流状况得到改善。总资产周转率比较稳定,而且略 高于行业水平。4.现金状况分析

表4青岛海尔2005—20鹏现金状况 现金流动现金债务销售现金经营现金 财务指标

负债比总额比比率净流量

2005 64.84% 64.72% 2.83% 46795.35 2006 58.39% 57.30% 6.27% 123016.26 2007 31.63% 30.94% 4.34% 127885.75 2008 29.65% 29.09% 4.33% 131758.96 现金流动比率不断下降,一方面说明该企业短期偿 债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下降。2005年64.84%的现金流最比与同行业相比过高,资金利 用率低下,所以我认为现金流动比率不断下降对投资者 是一个利好的信息,而且2008年29.65%的现金流动比率 与同行业相比是比较高的,所以不会出现财务风险。销 售现金比率的上升说明现金回收率比较好,这与前面的 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是相互呼应的。

三、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收益、成长分解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分解分析

表5青岛海尔2伽5—2008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分解表 总资产净资产

财务指标营业利润率权益乘数 周转率收益率

2005 1.60% 2.38 1.12 4.27% 2006 1.58% 2.57 1.34 5.43% 2007 2.14% 3.OO 1.59 10.20% 2008 2.74% 2.60 1.59 11.34%

青岛海尔在电器行业处于领先的地位,无论是营业 利润率还是资产周转率都高于同行业水平,但与海信电 器相比,财务杠杆运用的不是很充分,资金利用率不高。表6海信电器2005—2∞8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分解表 总资产净资产

财务指标营业利润率权益乘数 周转率收益率

2005 0.95% 2.05 2.10 4.09% 2006 1.17% 2.16 1.86 4.72% 2007 1.34% 2.54 2.13 7.25% 2008 1.80% 2.2 1.92 7.60%

以上说明青岛海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的发 展可以从下面两方面考虑:一是提高营业利润率,二是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因为其财务杠杆低于同行业水平。

2填我可持续增长率因素分解分析

表7青岛海尔2∞5—2∞8可持续增长率因素分解表 营业总资产可持续

财务指标权益乘数留存比率 利润率周转率(次)增长率

2005 1.60% 2.38 1.12 —0.50 —2.09% 2006 1.58% 2.57 1.34 O.62 3.49% 2007 2.14% 3.OO 1.59 1 11.37% 2008 2.74% 2.60 1.59 1 12.77%

青岛海尔2005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是一2.09%,表明其 2006年可支持的增长率是一2.09%,但2006年实际增长 18.86%,如此高的增长率的资金来源是提高了财务杠 杆,但财务杠杆是不能无限制提高的,所以这么高的增 长率是不能长久的;2006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是3.49%,表 76 明其2007年可支持的增长率是3.49%,但实际增长率是 50.18%,同样是飞速增长,与这种高速增长相配套的是 权益乘数从1.34提高到1.59,但这种高速增长不能持久; 2007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是11.37%,表明其2008年可支持 的增长率是11.37%,但2008年实际增长3.19%,增长率的 同比下降,我认为一方面因为20()8年的财务杠杆没有变 化,另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当然随着我国家电 下乡政策的贯彻和经济回暖,希望2009年其销售增长率 会匕升。

表8海信电器2∞5—2008可持续增长率因素分解表 营业总资产可持续

财务指标权益乘数留存比率 利润率周转率(次)增长率

2005 O.95% 2.05 2.10 O.52 2.17% 2006 1.17% 2.16 1.86 1 4.93% 2007 1.34% 2.54 2.13 l 7.82% 2008 1.80% 2.2 1.92 1 8.23%

四、总体评价、结论和建议 1.资本结构政策分析

公司现在属低负债、低风险的资本结构。因为是低

风险,所以回报水平也不高,在同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公司可以适当增加负债水平,以便筹集更多的资 金,扩大企业规模,或者向一些高利润高风险的产业作 一些适当投资,以提高股东回报率。2.营运资本政策分析

从2005—2008年青岛海尔的存货周转率有下降趋

势,但下降幅度不大,而且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应收账款 回收期有上升趋势,也略高于同行业水平。营运资本需 求有小幅上升,营运资金比较充足。短期债务数额与现 金储备基本持平,公司不需从银行借贷即可维持运营,说明其偿债能力较强,财务弹性还可提高。3.EPs分析

青岛海尔过去EPS增长率为44.62%,在所有上市公 司排名(436,1710),在其所在的家用电器行业排名为 8/19,公司成长性合理。青岛海尔过去EPS稳定性在所有 上市公司排名(590,1710),在其所在的家用电器行业排 名为4,19,公司经营稳定合理。4.增长力分析

青岛海尔过去三年平均销售增长率为24.07%,在所 有上市公司排名(64l/1710),在其所在的家用电器行业 排名为7/19,外延式增长合理。其过去三年平均盈利能 力增长率为51.89%,在所有上市公司排名(488/17lO),在所在的家用电器行业排名为(9/19),盈利能力合理。(作者单位:温州瓯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万方数据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综合案例——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分析 作者: 周玉娇

作者单位: 温州瓯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刊名: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英文刊名: CHINESE ENTERPRISE ACCOUNTING OF VILLAGES AND TOWNS 年,卷(期): 2010,(1)引用次数: 0次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篇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大量企业希望借助于资本市场的运作迅速发展,纷纷选择上市,由此,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也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和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不同诉求的投资者对于财务报表的解读分析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在社会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当下,上市公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真实贴近于普通人的生活,广大外部投资者都有意愿通过对上市公司资产负责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的分析,来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税务机关、政法机关等上市公司监管机构也需要依据这些财务信息来进行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督和管理。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推广,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已经在广大企业中得到普及,上市公司也随之成为两权分立的典型。通过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能够让上市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形成了财务分析工作的必要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企业财务信息能够借助于核算系统以会计报表等形式对外报送,展现企业经营成果的方方面面,成为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重点。

二、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对策

1. 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目前,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为了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质量,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准确地体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需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具体方案如下:首先,目前很多上市公司之间的财务报表不具备可比性,导致报表投资者很难对同一行业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鉴于此,上市公司应当尽可能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使得同一家上市公司在不同时期内编制的财务报表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基本保持一致性,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规范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最终上市公司呈现出来的财务报表体系中的各类信息才具有可比性,投资者也可以就此对不同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自身的分析与判断,形成最优的投资策略。其次,上市公司还需要重视对自身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直接接触并处理相关财务数据,如果对会计政策运用不恰当或者是粗心导致数据处理错误,那么将对财务报表的形成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上市公司需要通过强化审计监督、提供业务培训等办法,强化对财务人员和培训和监督。

2. 积极优化财务分析方法。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分析方法的优化,以便得出最为科学的分析结论,为自身的投资决策服务。首先,在比较分析法中要注意统一比较的基础。客观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时比较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对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有机、辩证结合。与此同时,针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评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而不是一种客观的、绝对的评价标准。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先入为主,应该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在比率分析法中引入时间价值。比率分析中的数据不能脱离时间价值单独存在,否则将失去现实意义,应当将分析数据和时间价值结合起来,在过去和当下找到一个平衡点,提高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并且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合理运用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使得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全面。客观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一个整体,很多因素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每个指标的高低,因此将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程度考虑在内,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一个企业的投资价值。最后,还需进一步创新财务分析软件。财务分析软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批量处理一些指标计算和统计工作,并且尽可能将各类情况进行有序梳理,但是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仍然存在需要人工进行分析处理的特殊情况。因此,在现有定期报告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分析软件进行优化升级,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能够随机产生不同期间的财务会计报表,使得财务信息需求者可以获得财务动态信息。

3. 建立健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可信程度。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全面评价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重要基础,一套健全的指标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这也对分析主体在选取恰当财务指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速动比率为例,虽然速动资产中已经剔除了存货部分,但是由于预付账款具有抵押性质,短期内难以变现,并且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回收具有各种不确定性,因此仍然难以客观体现出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可变现能力。鉴于此,我们在具体分析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应当对账龄超过某一时间长度的应收账款进行剔除,让速动比率能够更客观地体现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思路也应当及时进行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的规范性、统一性、合规性,以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之间具备相应的可比性。二是继续建立健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及时更新,做到指标体系的与时俱进。在报表分析中,分析主体不仅要重视对指标的实际运用,还需要强化对绝对指标的分析,以及与一些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通过全面的指标分析来弥补单一指标的局限性。三是要继续优化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切实提升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只有分析方法运用得当,才能够得到科学的分析结果,从而获得对分析主体有价值的信息,促进科学决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龚纯.浅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108-109.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动因 篇6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重述动因,上市公司

1 财务报表重述概念

财务报表重述是指财务报表出错时上市公司对其进行更正, 重述财务报表的行为。

根据上市公司的研究, 我们发现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往往具备以下特征:负债高、规模小、盈利和融资能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现金流量为负、可操纵盈余空间大,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高层员工变动大。

2 财务报表重述动因

2.1 避免退市

中国《证券法》和《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2年亏损、财务状况异常或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时, 将被戴帽ST, ST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2个月, 当被戴帽ST后连续三年经营状况不见改善, 净利润仍为负, 将停牌进行转让处理。

2.2 维持再融资的资格

上市公司要获得再融资, 需要满足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 且最近的会计期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 才有资格配股、增发新股。

2.3 注册会计师监管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负责对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年审, 财务报表重述现象如前期差错的发生, 说明注册会计师并没有能够发现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的差错, 如果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执行了审计工作, 则这是由于审计工作的固有局限导致的, 否则与注册会计师的失职脱不了干系。

2.4 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够

除了以上的原因, 我们还发现, 造成财务报表重述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造假处罚成本并不高, 没有严格的法律处罚, 上市公司在权衡罚款成本低于造假带来的好处时, 肯定是选择财务造假。新加坡之所以发展如此快, 部分原因也来自其法律制度的严明, 对于违规行为给予高额的处罚。我国在财务报表造假方面还缺少严格处罚, 公司管理层往往是为了潜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进行会计信息造假, 其凭借自身的权利、地位影响或逼迫财务人员做出虚假的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往往为了自己的薪金、升迁等利益而服从管理层的安排。

综上所示,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动因绝非简单的某个因素引起,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动因, 相关财务报表制度才能得以完善, 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才能更有效发现财务造假, 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3 财务报表重述改进建议

3.1 整顿公司内部治理

我们说每个人碰到问题, 首先考虑自身, 只有解决自身问题, 才能不受外界影响。公司也不例外, 如果上市公司能事前预防, 加强对高层管理者的监督,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质量、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避免出现重大财务错误, 同时做好差错查找、以及原因分析, 最后定期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那么上市公司可以从根源上减少财务重述的现象, 减少违规的处罚成本, 同时给公司树立很好的形象。

3.2 提高外部审计质量

再来谈谈外在因素,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需要会计事务所审核, 那么最终年报的是否真实可靠, 注册会计师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因此, 要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心, 及时指出企业报告中的差错, 发表审计意见。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给报告使用者。故, 我们提倡建立重大会计差错审计师追踪制度。同时考虑到月报、季报无需注册会计师审核, 我们认为企业需要建立中期财务报告差错追踪制度。

参考文献

[1]袁敏.财务报表重述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基于戴尔公司案例的分析[J].会计研究, 2012, 04:28-35+94.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动机及防范 篇7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

1. 业绩考核动机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而利润往往是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主要财务指标, 除此之外还有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指标, 这些指标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国有企业中, 厂长、经理等责任人的提升、奖金及名誉都受“政绩”的影响;既使在非国有的股份制企业中, 这些指标同样重要, 尤其是对企业的经理、CEO等高级管理人员。

2. 纳税筹划动机

一些企业为了规避所得税, 采取财务手段操纵会计利润, 尽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偷税、漏税或推迟纳税时间。但是, 更多存在的是许多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为提高股价而人为将利润提高, 为了提高股价, 不惜多交所得税, 从而在资本市场中筹集更多资金。这种做法往往使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 成为大股东“会计游戏”中的牺牲品。

3. 股票上市和配股动机

根据我国最新《证券法》规定, 企业必须“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财务状况良好”, 才能符合上市标准。另外, 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决定了股票的发行价格, 为了能募集尽可能多的资金, 企业在发行股票前往往会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以增加利润提高每股收益 (EPS) , 从而炒高股价。

配股发行是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一种方式。配股融资, 从集资的角度看, 具有实施时间短、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针对上市公司的配股条件, 中国证监会自1993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五个规范性文件, 净资产收益率 (ROE) 作为配股条件中唯一的财务指标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据统计, 上市公司的ROE随着文件中配股条件的改变呈现相同的变化。企业配股发行是要经注册会计师核验的, 要符合配股条件, 企业最近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必须在10%以上。因此, 10%的配股已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 为了达到10%的标准, 许多业绩未达标的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4. 筹资动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配股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是最重要的两种筹措方式。而相对来讲, 由于配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银行贷款就更常用一些。银行也是独立经营的个体,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贷款给业绩不佳或亏损的企业。而在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 尤其是处于发展期的企业难免处于资金短缺的局面, 此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无异于救命稻草。因此, 企业可能为此而采取一切措施, 包括粉饰财务报表、虚增利润及隐瞒亏损。

5. 政治动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经营业绩已成为一项政治任务, 企业很有可能在这种政治压力下粉饰会计报表。此外, 银行等金融部门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相关的严格的管制和监督, 银行必须满足一定比例的资本金的需求, 基于此, 公司管理者有动机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来应付管制, 而那些寻求政府帮助和保护的公司也有动机粉饰报表以达到一定的要求。

二、防范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措施

1. 进一步完善股票上市和暂停上市制度, 减少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

如前所述, 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股票发行动机或配股动机进行财务报表粉饰, 而现行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规定又过于简单, 极易造成会计报表粉饰问题。为此需要对相关规定加以完善, 对现有的股票发行制度进行调整。

(1) 健全主承销商保荐制度, 要求股份公司成立3年以上。

(2) 创立创业板市场。尽快创立创业板市场解决那些没有经营业绩, 但公司发展前景看好的公司的上市问题。

2. 重视财务报表, 提高信息质量

(1) 关注公司财务报表中财务指标的变化。当公司财务指标发生较大变化或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等情况发生时, 就有可能进行财务欺诈。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投资者在了解报表信息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在阅读公司财务报表时应保持谨慎。

(2) 重视报表勾稽关系。报表使用者应该对财务报表数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予以高度重视, 若勾稽关系被破坏, 表明有非正常的事项发生。同时对会计报表的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 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的差异。对于异常变动项目, 应重点调查。

(3) 改进利润表的项目设置

目前, 我国利润表采取统一的编制格式, 而利润表中的数字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影响是相当大的。不容乐观的是如今利润表的数字经过上市公司各种或明或暗的粉饰和操纵后, 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日益下降。如现行的利润表中的支出项目设置高度概括了企业当期支出情况, 这种概括无疑消弱了利润表的信息含量。因此, 利润表项目的设置不应千篇一律, 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细化, 如对于有着强大研发背景和大规模广告投放量的企业而言, 在利润表成本费用类别中应单独列示广告支出和研发支出的金额, 以反映主题当期经营活动的变化。

3. 健全会计规范体系, 完善相关会计准则

自1997年5月起, 我国财政部相继颁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 从2007年1月1日, 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施行新的会计准则。从现实情况看, 这些会计准则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如相关性是体现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之一, 但若盲目强调会计信息相关性, 就有引发财务报表造假的可能。因此, 要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制定以规则导向为主的会计准则, 尽量减少会计处理规范的真空地带。

4. 进一步完善业绩评价机制

目前, 我国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多是财务指标, 应该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要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补偿机制, 从多方面进行全面考评, 消除对公司经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 可以考虑从领导能力、与股东及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的能力方面进行评价。

5. 强化外部监督, 加大粉饰财务报表的惩罚力度

报表外部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保证。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因此, 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建立公司审计委员会 (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 , 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 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行业协会对违反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及注册会计师法的注册会计师要严肃处理。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也要加大惩罚力度, 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 从而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6. 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

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 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各种培训, 强化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三、结论

防范财务报表粉饰, 提高财务报表质量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对我国企业的财务报表作假动机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 在我国企业存在的财务造假动机中, 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是造假现象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 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缓解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 如完善政治制度, 消除我国企业经营中“政治挂钩”的色彩;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和配股条件, 缓解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股票发行和上市及配股动机;完善业绩评价机制, 缓解粉饰财务报表的确保职位或职位升迁动机;完善会计制度, 尽量减少会计处理规范的真空地带;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实现;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琳,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及其防范[J].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2) .

[2]李学芬, 会计报表粉饰的识别及防范对策[J].商业会计.2008, (02) .

[3]孙建丽, 贺建军.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粉饰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 (12) .

[4]翟虹.试论会计报表粉饰及防范[J].中国农业会计.2007, (08)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 篇8

【关键词】担保公司;财务报表审计;风险控制

一、引言

担保公司财务报表审计风险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担保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重大漏洞或错误后不能及时的表达适合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些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明细表、担保余额变动表、代管担保基金变动表及利润分配表。

担保公司是一种金融服务企业,主要从事信用业务与风险管理,主要业务是担保贷款,担保业务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低利润的业务,更何况有些民营的担保公司不仅仅局限于担保的主要业务甚至偏离了此业,做起了高息借贷、变相融资等业务,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审计的风险更高,并且对整个公司的代偿能力都会有影响。

二、担保公司财务报表审计风险

担保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担保公司财务报表层面和担保公司财务报表认定层面。

1.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

担保行业是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因而担保公司如要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好的内部控制。但从担保公司现状看,许多担保公司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领导层风险意识淡薄,不仅从事担保业务,还违规经营其他非担保业务。担保业务审批程序不够严谨,有些“人情”担保,不经过审批直接担保;有些担保公司为规避有关部门的监管规定,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有些办实业的企业家对担保公司进行投资,为了自身在进行实体融资的时候让担保公司进行担保,用违法手段交换取得银行的贷款等等。担保公司内部管理薄弱,自身抵御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差,这些都增大了审计风险。

2.担保公司财务报表层面的审计风险

担保公司财务报表层面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夸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责任和代偿赔付支出、虚报数目获取财政奖励和风险补助;捏造注册资金来骗取财政补贴;投资者和管理层借用、挪用担保公司资产等等。在流动资金中大部分都是应收的担保费和代偿费,所以账面收益的增多并不能代表资金可以如期收回,这就对担保公司的资金周转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资产不实。

3.担保公司财务报表认定层面的审计风险

在实际情况中,有些民营的担保公司在拥有大量的資金时,就会进行民间借贷、发放信用贷款等活动,并且收入的利息并不入账,就会导致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包括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收支项目方面的问题。

三、担保公司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

1.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

第一,注册会计师要充分了解担保公司的适用法律法规,加强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不受外界干扰,独立、客观、公正的进行审计;第二,要了解担保行业的现状,充分估计担保业务中可能存在的违规现象,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审计程序,采取适用的审计方法来降低审计风险。

2.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被审担保公司。

第一、要了解内部机构设置和分工。一般情况下担保公司主要包括业务部、风险部、财务部、综合部,要充分了解各部门之间是否分工明确,是否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第二、了解担保公司内部管理的制度。要充分了解担保公司是否制订了《项目评审制度》《反担保措施实施管理办法》《担保基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要对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进行评价必须充分了解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三、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情况,通过与管理层、员工、担保公司客户、知情的外部人员进行访谈多方面了解被审担保公司。

3.委任能胜任的审计人员

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担保公司的审计业务时需要派出有一定能力的审计人员评估自身的能力,并且审计人员需要熟悉担保的法规及进行的流程,才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1)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

需要对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初步测试以及符合性测试,以确保担保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审、保、偿分离制度,具体业务分级审批等,完善项目审批决策程序、保后监管程序、代偿追偿程序,对于反担保的措施的确实落实,可以有效的减小经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实质性审计策略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结果的影响。

(2)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

担保公司审计必须依照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等规定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对被审担保公司可能引起重大错的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在此基础上制定个具体的审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执行项目审计时应包括货币资金审计、存出保证金和贷款(或委托贷款)的审计、应收担保费用审计、预付赔付款审计、应收代偿款审计、其他应收款审计、损余物资审计、存入保证金、担保赔偿准备审计、未到期责任准备审计、其他应付款审计、一般风险准备金审计、担保扶持基金审计、担保费用收入审计、担保赔付支出审计、担保责任余额审计。审计程序有效、完整、规范,才能将审计的风险降到最低。

(3)选择合适的财务披露方式

会计事务所应按照相关规定重点检查担保公司是否披露了以下财务信息,包括:担保代偿情况、担保准备金、担保保证金、其他应收款、长期投资和贷款(或委托贷款)、损余物资、担保业务类型及其余额、企业代保管的反担保抵押、质押资产等。只有按规定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才能为自身控制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林启云.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0,09.

[2]邓辉.财务报表审计风险的易发环节[J]. 审计月刊,2004,02.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报告作业 篇9

班级11金融与证券(2)班学号112304236姓名周林敏

[浪莎股份(600137)&常山股份(000158)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公司背景介绍

(一)浪莎股份

浪莎集团成立于1995年,旗下拥有浪莎针织、蓝枫袜业、宏光针织、立芙纺织、浪莎小额贷款公司、浪莎房地产、安行光伏、蓝也光电等十多家分公司及五个海外贸易公司,浪莎已发展成为集袜子、服饰、家居、金融等多元化产业集团,是行业的第一大品牌厂家。

2002年,“浪莎”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被中国名牌战略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名牌”。根据浙江东方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截至2006年10月31日,浪莎内衣的资产总额为10719.45万元,净资产6862.18万元。2007浪莎股票在上海成功上市。公司主要生产、销售“浪莎”系列产品,现涉足袜业、服装业、鞋业、化妆品业、日用化工业、房地产业等多元化产业。年生产销售女袜类产品2亿双、女裤、羊绒大衣女鞋、时装100万套(件),专卖店网络遍及全国,达3500余家。同时建立了“ERP”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业务流程重组为主要内容的浪莎系统化科学管理平台,创新营销网络建设,已建成了遍步全国20多个城市的以城市物流配送为基础的B2C型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平台。浪莎集团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美、日、德、意等国设备5000多台套,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独创的1、2、3、4、5、6、7现代管理思想,严格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面质量管理、引进国际人才、潜心研究消费者需求,创造了优质产品。“经营是常变的,品牌却是永恒的”。公司积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为总方针,进一步提高整体竞争力,将浪莎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袜子、服装、鞋等行业投资经营企业。“践行四川资本市场中国梦 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今天下午在全景网举行。浪莎股份(600137)董秘马中明表示,成立服饰公司主要是为了拓展公司电商销售业务,依托浪莎品牌销售服饰产品,扩大公司经营业务,并建立圣凡牌男士内衣和商务服饰品牌。

(二)常山股份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纺织上市公司,是由原石家庄一棉、二棉、三棉、四棉的生产经营性国有资产出资,以发起设立方式重组改制成立的股份制公司。2000年7月,常山股份1亿A股在深交所发行上市,募集资金6亿元;2003年8月,常山股份成功配股,融资1.5亿元。目前,公司股本总额4.3亿元,资产总额达到了33.9亿元,净资产为15.18亿元。公司现有五家棉纺织分公司,两家棉纺织子公司,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原料分公司、上海恒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主业生产能力为纱锭80万枚,布机1.2万台,其中无梭织机1800台;年产棉纱12万吨,坯布3.5亿米。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 篇10

1.1 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

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用于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是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信息需求。对企业集团管理层, 他们需要通过合并财务报表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以便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对企业集团外部报表使用者, 主要指投资人和债权人, 他们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 需要通过合并会计报表了解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企业及时偿还债务和利息的能力。因此, 总的来说,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是为了让企业集团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综合信息。

与子公司财务报表相比, 合并财务报表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 运用合并工作底稿等特殊方法进行编制, 防止了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手段, 因此合并财务报表通常是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分析的对象。

1.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的界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编报的子公司的范围, 主要明确哪些被投资企业应当包括在合并财务报表编报范围之内, 哪些被投资企业应当排除在合并财务报表编报范围之外。因此, 确定合并范围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应该将符合如下条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①母公司直接拥有、间接拥有、直接和间接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②母公司虽然没有持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但母公司通过与被投资企业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或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或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等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或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由此可见, 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以控制为基础来确定的, 即不仅仅根据投资比例而定, 而应当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取得该被投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将该被投资单位作为母公司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1.3 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的界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合并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并范围, 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使得合并财务报表会计信息再次失真, 这也给需要做出正确决策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带来了障碍。例如, A公司拥有其关联方B公司49%的股权, 在实质上控制了B公司。然而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A公司并没有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分析B公司的财务状况, 会发现B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的负债, 如果将B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A和B公司构成的整个集团就会有巨额负债产生。银行作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之一, 一般会根据合并财务报表来判断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 从而决定是否借钱给企业, 如果将B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根据规定银行将不会借钱给企业进行周转或投资, 这样的结果最终就会影响到A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长期的发展。

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虽然明确指出应以控制为标准来界定合并范围, 但由于合并范围变动的相关规范都属于原则性问题, 在具体实施时, 实质性控制权则很难制定据以判断的统一的量化标准, 从而不可避免地将导入专业判断的主观因素,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会留下较大的操纵利润空间。例如, 通过调整关联公司董事会或权力机构成员, 表面上掌握其实际控制权, 将其纳入合并范围, 从而提升公司业绩;通过收购其他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使其成为控股子公司, 以扩大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这种方式有利于达到快速扭亏为盈的目的;采用资产置换的方式换出业绩下滑的子公司, 换入优质资产, 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等。由上述行为引起的产权结构变动最终可以使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频频发生变动, 这样会使得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与会计主体范围不一致而失去纵向可比性。所以在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控制时, 应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严格把关。

新会计准则也规定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不纳入合并范围。这好像就是母公司可以“择优录取”, 通过出售严重亏损企业或将亏损企业申请破产, 将其剔除合并范围达到公司的某种目的, 比如达到产业转型和盈余管理的目的, 此时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就不能合理的反映整个集团的业绩。

2 案例分析

由于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哈尔滨哈飞农用制造厂近2年连续亏损, 2002年11月18日, 公司将持有的哈尔滨哈飞农用制造厂100%股权转让, 当年资产处置收益为412.55万元, 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16.36%;从2003年工大高新公司的合并利润仅为1866万元来看, 这一转让行为甩掉了公司资产上的包袱, 避免了公司报表合并利润遭受亏损的厄运。

上述例子说明了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通常会把赢利能力较差的子公司进行股权转让, 从而将其从合并范围中剔除。尤其是一些亏损的企业, 比如ST类公司, 将其剔除合并范围会明显减少公司的亏损源。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上市公司真实情况的反映, 误导信息使用者。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虽然更关注实质的控制, 但是其对合并范围的描述存在一定的漏洞, 需要加以改善。因此在实务中, 母公司可能出于某种考虑, 故意把某些子公司排除在合并范围以外。

3 对策和建议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所谓子公司是指被另一企业控制的企业。所谓控制是指能够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并拥有能以此取得收益的权力。虽然新会计准则对控制是这样规定的, 但在实务中一些公司为了使报表可观, 仅将控股50%以上的公司, 即在会计上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人为的忽略实质性控制。所以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定义合并范围——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编报的母公司对其具有控制能力的公司的范围。“母公司对其具有控制能力的公司”与准则中所说的“子公司”相比, 含义更加明确, 可以包括关联方, 不一定单纯的是子公司, 凡是被母公司绝对控制或实质上构成控制的企业都要纳入合并范围中。

另外, 针对准则中提到的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原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原子公司、母公司不能控制的其他被投资单位不纳入合并范围的相关规定, 笔者认为如果有证据表明上述公司是可持续经营的, 就应该被纳入到合并范围中。因为在通常情况下, 这类公司往往会为母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 母公司就可以通过内部交易, 把一些不好的资产转移到子公司下, 让子公司来承担所有风险, 子公司就会成为母公司发展的牺牲品。这样失真的情况不断出现的话, 母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就不能如实的反映出来, 会严重影响到报表使用者所做出的决策。

笔者认为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选择合并范围, 将与上市公司存在关联关系的公司纳入或剔除合并报表范围, 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其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对合并报表合并范围变动情况及相关资料的披露不充分。新会计准则只是规定需要对本期增加的子公司、本期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原子公司及本期不再成为子公司的原因给予信息披露, 原因的真实性我们无法判断, 财务报表使用者只能凭借他们的职业判断主观的做出决策。笔者觉得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规范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 比如上市公司不但需要披露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原因, 还需要披露新纳入或退出的子公司的相关经营和财务资料, 并披露范围变动影响合并利润的绝对数和相对数, 以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对变动的影响做出更好的判断。尤其是要规范ST类公司对合并范围变动的披露, ST类公司通过变动合并范围来操纵利润的比例虽然与非ST类公司通过变动合并范围来操纵利润的比例没有很大差异, 但是相对来说其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的影响程度更为严重, 所以对ST类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披露应该制定更明确的规定。此外, 笔者建议对实质性控制进一步完善和规定, 将定性标准定量化, 便于实际应用和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萍.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尧.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7) .

[3]闫金凤.合并会计报表范围探讨[J].财会通讯, 2011 (10) .

上一篇:传统银行业务下一篇:环境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