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九篇

2024-07-07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篇1

1 材料

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日到5月19日和2011年10月20日到11月19日门诊全部抗菌药物处方(我院新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从10月20日正式开始实施)。查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参考资料。

2 方法

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用法用量、金额以及对应的疾病诊断等信息进行采集,采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法分析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见表1~2)

3.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3~6)

注:*各年龄段分别为y≤12、12<y<60、y≥60岁表2 疾病分布

注:**部分无感染性诊断处方未纳入统计

4 讨论

4.1 可比性

虽然处方时间处于不同的两个时间段,但本地区这两个时间段气候接近,且实施前后两个时间段内处方数、男女比例、各年龄段比以及疾病分布相近,故具有可比性。

4.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2.1 品种数减少

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由42种减少到36种。使用品种虽然少了,但优化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结构,减少了因品种分布不合理而造成的不合理用药。

4.2.2 口服剂型使用比例上升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使用比例上升,注射剂比例下降。门诊患者感染大部分属轻症感染,口服剂型使用率上升,说明医师给药方案更趋合理,符合“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完全吸收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1]的原则。

4.2.3 联合用药比例下降

经专项整治,抗菌药物联用率由19.6%降至14.1%,医师对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较前谨慎,合理性提高。

4.2.4 基本药物使用率提高

抗菌药物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原来的41.9%上升为67.1%。基本药物是指能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2]。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3]。基本药物使用率提高,减轻了患者就诊的费用,表明医师治疗时对于药品的选用更趋合理。

4.2.5 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下降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虽然较专项整治前下降,但占处方金额比仍偏大,有待改进。

4.2.6 喹诺酮类使用率下降

通过控制喹诺酮类临床应用品种数量,严格限制其临床应用指征(经验性治疗只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照本院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严格控制作为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喹诺酮类使用率由实施前的22%降至9.46%,不合理应用情况得到了有效地遏制,减缓了其耐药率的增加。但是,需警惕喹诺酮使用率下降导致其他抗菌药物使用率上升带来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增加。

4.2.7 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改善

对比专项整治前,抗菌药物使用频次、联合使用以及使用时程的合理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如使用抗菌药物但缺乏相应的感染性诊断、未根据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使用、对药物抗菌谱不明联用不当,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5 小结

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我院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上有了提高,但仍然有些问题需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宣教亦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等。

参考文献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卫生部令第69号.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篇2

关键词:抗茵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抗菌药物,费用,使用强度,百分率

2011年卫生部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1], 为了解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后我院的贯彻落实情况, 并客观评价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对我院7~12月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院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病治疗三级专科医院, 调查结果对全国同类专科医院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 收集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贯彻后, 我院7~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及药品费用、住院费用;利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统计我院抗菌药物累计DDD (defined daily doses, DDD) 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统计排除我院用于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治疗的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后的抗菌药物累计DDD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统计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

注:DDDs:为抗菌药物累计DDD数

注:1、“未排除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抗菌药物费用”用“抗菌药物费用”表示;2、DDDs、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为排除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后的数值

1.2 调查方法

计算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费用百分比;抗菌药物占患者住院费用百分比;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使用的抗菌药物规定日剂量 (DDD) [2]及抗菌药物强度计算公式计算每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计算排除用于抗结核治疗的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后的抗菌药物药占比及使用强度;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药占比、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

结果见表1。

2.2 排除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后的抗菌药物药占比及使用强度

我院为三级专科医院, 以结核病治疗为主, 合并结核病的患者占我院住院患者70%以上, 且多为下级医院转入的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患者, 在抗结核治疗中, 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常被用于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的治疗[3], 导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高。而在抗菌药物强度计算中, 抗结核药物是不计算在内的。因此, 笔者计算了排除用于抗结核治疗的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后抗菌药物的药占比、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 以期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显示, 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 我院抗菌药物的药占比、使用强度、使用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 尤其从10月份开始呈明显下降趋势, 有明显改进, 虽仍然存在不足, 但抗菌药物的使用正逐步趋于合理化, 体现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如加强行政干预的力度, 采取必要强制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等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减少抗菌药物滥用起了重要作用;从以上数据也看到, 干预后就有进步。同时也应看到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干预措施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完善的过程, 需不断进行强化, 不断进行宣教工作及适当的行政干预, 才能保证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贯彻执行, 从而达到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的目的。

3.2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 国内大部分医院抗菌药物在药品费用及住院费用中占有较大比例,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细菌耐药情况也日趋严峻。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药占比、使用强度等指标明显下降 (约下降50%) , 这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表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 临床医师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学习、认识加强, 合理应用趋于常态。

3.3 结果显示, 左氧氟沙星及阿米卡星这两种用于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治疗的抗菌药物占我院抗菌药物费用比例较高, 均在20%以上;在排除这两种用于复治结核及耐药结核治疗的抗菌药物后,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2月份降至30以下, 使用百分率降至50%以下, 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 表明这两种药物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笔者建议, 排除用于复制结核及耐药结核的抗菌药物后, 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百分率更为合理, 同时也更加符合在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时抗结核药物不计算在内的原则。对于抗菌药物使用较为特殊的专科医院, 是否考虑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 制定更为合理的抗菌药物强度计算方法或强度值, 从而客观地评价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抗菌药物分类及规定日剂量》[S].2011, 8.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篇3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28-02

抗菌药物是人类在医药领域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在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安全的保障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必要保证。但是随着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在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其不合理使用问题也日趋严重,造成了医疗资源极大的浪费[1],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极大影响,抗菌药物的滥用将意味着人类将重新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2]。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摆在政府、医院、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2011年5月卫生部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笔者所在医院按照卫生部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专项政治活动的要求,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采取的主要措施

1.1 成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按照卫生部《2011年全国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安顺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科教科、质控科,纪检监察室、药剂科、微生物室以及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1.2 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明确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建立抗菌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教育和处罚。

1.3 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制度

先后制定了《安顺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安顺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制度》《安顺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处罚规定(试行)》《安顺市人民医院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补充方案》《安顺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实施细则》等相关的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保证。

1.4 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培训考试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要使医务人员能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必须加强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培训。笔者所在医院先后多次举办了专题讲座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专项培训,如《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解读》等。培训后进行相关知识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调剂权限。

1.5 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

院长与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科室主任是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1责任人,根据科室的性质,确定抗菌药物住院患者使用率,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等指标,使全院的指标控制在卫生部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之内。明确科主任监督和管理临床医师按权限使用抗菌药物。

1.6 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务科、药剂科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目录,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超常使用的药品进行合理的调整。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考核与监督,对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的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1.7 加强抗菌药物的购用管理

药剂科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的梳理,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的抗菌药物品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为48种,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类口服制剂小于5个品种,注射剂小于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注射剂小于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小于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要小于5个品种,并将品种目录报市卫生局备案。

医务科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临时采购制度和程序,满足特殊患者的治疗需求。

1.8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由药学专业的一名硕士、两名学士组成临床药学室,开展处方医嘱专项点评,深入到呼吸内科、骨科等科室参加临床查房,向临床医生学习,并提出用药建议。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定期作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分析,对超常使用的药物进行严格的管理。

1.9 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必要时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

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对于存在问题的医师依法依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报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对存在问题的科室,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主任行政职务。

2 取得的成效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整治前为78.0%,整治后为55.1%,下降了22.9%。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整治前为82.8%,整治后为26.3%,下降了56.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整治前为40.8%,整治后为15%,下降了25.8%。

2.2 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

整治前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3.0%,整治后送检率为30.9%,上升了27.9%。

2.3 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整治前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合理率为51.7%,时机合理率为18.9%,疗程合理率为22.4%,预防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为18.9%。整治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品种合理率、时机合理率、疗程合理率均大于90%,联合用药为0。

2.4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整治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69 DDDs,整治后第1个月下降到58.7 DDDs,第2个月下降到31.5 DDDs。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是医院保证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3]。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药事管理和抗菌药物专项治理组织,才能使抗菌药物管理落到实处;医疗机构要根据自身的现状、用药水平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疗效、细菌的耐药情况、不良反应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根据医院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药品价格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制定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使临床医生能准确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知识,并合理使用;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机制,辅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和措施,特别是在抗菌药物使用较为混乱的医院,制定严格、严厉的处罚措施,短期内能起到良好的整治效果;在收到整治成效的时候,要把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作为医院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贯穿于医疗质量控制的整个过程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出现问题的药品,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抗菌药物既能管得住,又能用得上,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梅,易美红,罗燕梅.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确保医疗安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146.

[2] 董懿珍.抗菌药物规范管理评价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66-267.

[3] 刘鹰,朱蓓蓓,吴芳,等.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8):1145.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 篇4

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认真贯彻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有效控制细菌耐药,切实做好我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我局制订了《2012年阳谷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单位的工作方案请于5月12日前报我局医政科。

二〇一二年五月七日

2012年阳谷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为目标,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 的重要内容,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强意识、建机制、严考核为重点抓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集中时间精力,统一组织实施,在全县各医疗单位,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行为,努力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认真解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全县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四、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负责制定全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全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市卫生局和我局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五、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我局将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价和临床重点科室建设指标体系,提高指标权重。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

2、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4、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5、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为医

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能严格执行;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

(五)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疗机构对本单位的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

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2、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

3、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

门备案。

4、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过上述规定,经备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的数量和种类。

5、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次。如果超过5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调整后的采购目录抗菌药物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有条件的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

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二级以上医院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向全国、全省和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全省和全市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医疗机构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1、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

2、医疗机构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

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3、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十一)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县卫生局根据监测情况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

(十二)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县卫生局或医疗机构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县卫生局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

六、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2012年5月)。县卫生局制定《2012年全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县的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5-6月)。医疗机构根据县卫生局工作安排,认真开展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各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报告和自查整改报告于6月10日前报县卫生局医政科。

(三)督导检查阶段(2012年7-9月)。

1、专项检查。县卫生局组织开展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市卫生局将结合医院评价、大型医院巡查、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组织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2、重点抽查。县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抽查,市卫生局将组织检查组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抽查。

3、县卫生局和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分别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

(四)整改提高阶段(2012年10月)。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分别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医疗机构组织针对督导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不断提高。10月10日前,各单位将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送县卫生局。

(五)总结交流阶段(2012年11-12月)。县卫生局根据督导结果和各单位总结报告对全县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表现突出的医院和个人予以表彰并择优向市卫生局推荐,研究部署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公立医院改革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各医疗机构要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对专项整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将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层层落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严格落实,务求实效。

各医疗机构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活动安排、工作重点,严格落实各项活动内容。结合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强化督导,严格奖惩。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主要通过“突

出重点、集中治理”达到“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目的。各级医疗机构在工作过程中要重点抓好督导检查,加大奖惩力度。要对照卫生厅、市卫生局和县卫生局的工作方案,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制定详细的检查标准,积极开展专项检查。今年专项整治工作期间,县卫生局将按照职责权限对医疗机构进行督导,并将检查结果与医院评价、医师定期考核、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工作紧密挂钩,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认真总结,持续改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各级医疗机构在推进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的同时,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主题词:医政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通知

医院抗菌药物专项管理的调查 篇5

1 方法

1.1 监测指标的计算

根据2011年版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中“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的标准和提供的计算公式, 对我院信息管理中心调取抗菌药物的使用量、费用基础等等基础数据, 分别计算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和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强度、比率、人均花费的费用、费用占总药费的比率, 各个科室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类数, 特殊使用品种的使用量占比, 及I类的切口手术预防所用抗菌药物的占比等七项指标。具体公式如下: (1) 住院患者所使用抗菌药物占比=出院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总例数/同期总的出院人数×100%; (2) 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出院患者花费的抗菌药物总费用/同期中抗菌药物使用者出院的总人数; (3) 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已经使用的抗菌药物总费用/已经使用的药品总费用×100%; (4) 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100×抗菌药物的消耗量 (累积的DDD数) /同期的收治患者人天数; (5) 特殊使用品种的使用量占比=特殊使用品种的使用量 (累积的DDD数) /同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累积的DDD数) ; (6) I类的切口手术预防所用抗菌药物的占比=I类的切口手术预防所用抗菌药物的例数/同期的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100%。

1.2 科室统计

将我院所有临床科室分为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重症医学以及其他科室4部分进行分析。运用SPSS12.0软件中采用卡方检验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和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两年度的抗菌药物使用比率、I类的切口手术预防比率进行显著差异性检测, 其余的五项指标则采取非参数检验法以进行显著性的检测, 显著性的差异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用药强度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是50.13%, 39%的科室中住院患者是抗菌药物用药强度低于40。科室之间的差距较大, 使用强度最高的为重症医学科这一科室, 数值为236.49, 最低的为乳腺外科科室, 数值为4.03;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的用药强度分别是59.85与42.46。

专项整治活动的两个年度里, 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均出现明显下降。第一年度全院各个科室的中位数是47.24, 第二年度为38.63, 下降了18.35%;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40的比率为39%, 第二年度为54%;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由>40降为<40的科室占总科室的37%。手术科室的降幅最明显, 从60.47降到45.68, 降幅为24.46%;非手术科室从42.50降到37.51, 降幅为11.69%。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在第一年度和第二年度中的使用强度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其中, 第二年度重症医学科室的使用强度远远高于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 为181.74, 下降了20.21% (表1) 。

2.2 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占比 (表2)

根据统计,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的中位数是59.36%, 48%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低于60%, 非手术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比率为35.69%, 概率较低, 符合卫生部的抗菌使用率低于60%的标准。但是, 手术科室的为67.32%, 比率略高[2]。

和上年同期相比,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占比比率等指标均出现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的比率<60%这一标准的科室第一年度为47%, 第二年度为51%。全院各个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中位数第一年度为60.83%, 第二年度为57.31%, 下降幅度为5.21%。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率为第一年度为66.89%, 第二年度为65.63%, 降幅为1.76%, 非手术科室的降幅为8.15%, 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变化都具备显著性的差异 (P<0.05) 。

2.3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费用

根据统计显示, 住院患者人均支付的抗菌药物费用不同科室间的差距比较大。人均费用最高的为血液科科室, 最低的为乳腺外科科室。与上年同期比较,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全院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费用都出现了程度不一致的下降, 具体情况详见表3。

3 小结

3.1 七项指标总体情况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后, 除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用药强度、药物使用占比、人均费用这三项结果外, 我院各个科室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类数, 特殊使用品种的使用量占比, 以及I类的切口手术预防所用抗菌药物的占比等等七项指标较上年同期, 均有改善[3]。其中, 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的变化较为显著。全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比率和强度都达到卫生部要求的<60%和<40的标准, 但I类的切口手术预防所用抗菌药物的占比结果不够理想, 应当进一步加强培训与管理。

由于各个科室的患者特点、科室性质各不相同, 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也各不相同, 如重症医学的各项指标都为全院之最, 这与科室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科室性质关系密切, 应当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和评价。

3.2 药师工作优化

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其一, 关注药品的质量, 确保为临床供应安全有保障的药物, 关注且评估现有的药品以及招标前后变更的各类药品的质量标准、不良反应、适用性、稳定性等数据, 从而为确保抗菌药物正确遴选、合理有效安全的利用而提供保障。其二, 应当及时地通报药品的信息, 尤其是药品的警戒信号, 以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其三, 学习运用临床用药的指南, 尤其是专科制定的指南, 在处方与医嘱审核过程当中对临床与病理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 点评上注意科学合理, 并及时和临床或者职能科室沟通汇报点评的结果, 在探讨和交流中以期共同提升[4]。其四, 与医院的抗菌药物检验科等部门合作, 积极参与到抗菌药物使用检测过程中, 加强对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的点评, 确保以点带面, 不断提升管理力度。此外, 临床药师应当在医师进行抗菌药物选择的时候提供相应的药学信息帮助, 以制定更合理的给药方案与疗程。同时, 还应当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宣传, 使抗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淑敏, 朱燈, 娜依兰, 等.2008-2010年应用抗菌药物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6) :1198.

[2]陶西萍, 范旭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目标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6) :834.

[3]汤静, 刘皋林, 徐红冰, 等.抗菌药物应用横断面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2) :246.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篇6

2013年关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2012年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决定2013年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现将下发我院组织制定的《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组织领导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 *** 成 员:********************** 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具体日常事务由***科负责。

二、指导思想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重要内容,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整治目的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四、活动范围

全院各临床、医技及职能科室共同参与,建立联动机制。

五、组织管理

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六、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

(三)、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对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进行调查。

(四)、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的培训、考核,确定药师抗菌药物的调培资格,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五)、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六)、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因特殊治疗需要,需使用本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

序。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经本院药事管理与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方可采购。

(七)、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乳腺疾病手术等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八)、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九)、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根据点评结果,对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并予以表彰;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十一)、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要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每月通报一次。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第一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十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逐步树立良好的执业风气和合理用药氛围。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负责人责任。

七、活动方式

(一)自查自纠。

认真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

(二)督导检查。

1.专项检查。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

2.重点抽查。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对科室及相关医务人员重点抽查。

3.严肃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分别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

(三)总结交流。全年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行半年及年终总结。通报督导检查情况,部署下一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推进医院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细化措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务求实效。根据本方案,明确组织分工、活动安排、工作重点。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认真总结,巩固成果,持续改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篇7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促进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活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

四、组织管理

医务科负责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五、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医院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务科每年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必须明确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8‟38号),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务科应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要向市卫生局备案。

医院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经市卫生局审核同意后,向省卫生厅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省卫生厅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和品规的数量和种类。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院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创造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医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药剂科按照要求及时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九)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医院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

医院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表扬;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十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院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

(十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包括利用电子处方(医嘱)系统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开发利用电子处方点评系统加大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力度,扩大处方点评范围和点评数量;开发相应统计功能软件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

(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医务科要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并向省卫生厅报告。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对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半年报告一次。医院要根据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医务科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全院范围内予以通报。

(十三)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医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逐步树立良好的执业风气和合理用药氛围。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医院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暂停执业、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院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

六、活动方式

(一)自查自纠(3月-10月)。各临床科室根据医院的工作安排,认真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

(二)督导检查(11月)。

1.专项检查。医务科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和统一要求,组织开展好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

2.重点抽查。医务科组织感控科和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对呼吸科等科室进行重点抽查。

3.严肃处理。医务科按照相关规定,分别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

(三)总结交流。2011年12月底前,医务科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送市卫生局。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各科室要切实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细化措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医务科要根据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认真总结,巩固成果,持续改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各科室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活动成果,坚决避免出现“反弹”现象。努力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篇8

姓名:

职称:

科室:

得分:

一、选择题(含单选、多选,每题4分,共28分)

1.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在什么条件下术中应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

A:首次抗菌药物输完后立即给予 B: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 C:失血量大于1500ml D:手术完成后立即

2.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

A:适应证 B:药物选择 C:用药起始时间 D:手术持续时间 3.围手术期术前预防用药的时间是:

A:术前半天 B:术前0.5-2小时内 C:术后2小时 D:术后立即 4.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应低于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应低于 %。A:30% B:50% C:70% D:80% 5.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种。A:30 B:40 C:50 D:60 6.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应超过

。A:20% B:30% C:40% D:50% 7.下列哪些I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A:腹股沟疝修补术(含补片修补术)B:甲状腺疾病手术 C:乳腺疾病手术 D:关节镜检查手术 E: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F:颅骨肿物切除手术 G: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二、填空:(每空3分,共72分)

1.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总预防用药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

2.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

、和。

3.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 %。4.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处方中开具。

5.医师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并考核后,方能授予相应级别的,并根据抗菌药物分类分级管理规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

6.医院抗菌药物分为

使用、使用及

使用三个级别,住院医师具有

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权,主治医师具有

级的抗菌药物的处方权,副主任及主任医师具有

、和

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权。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 天用量。

7.根据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治理的要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应超过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应超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 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不超过

%。

8.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不应超过 日用量,急诊处方不应超过 日用量。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篇9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院根据省、市、区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该项活动。结合2011年以来所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领导责任

为了使此项活动能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取得实效,我院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且明确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副院长为具体责任人,各临床科室科长为直接责任人。我院还结合医院的实际认真制定了《XX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计划和整改措施》,并严格按照计划和整改措施的步骤和要求积极开展此项活动。

二、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合理用药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此次活动的思想认识,切实认清该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院积极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各级各部门有关会议精神并做了积极动员,同时还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了抗菌药物有关知识的培训。

三、强化抗菌药物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各项指标日趋合理 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及时组织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目标要求对医院的抗菌药物目录进行认真梳理,严格筛选,形成了新的目录,我院现有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数量、三代头孢类品规数量、氟喹诺酮类品规数量均未超标。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严格执行住院医师只能使用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主治医师可使用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使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以前明显降低。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结合日常的医疗质控活动和病历处方检查等工作,重点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检查,包括临床适应症的合理性和使用剂量、疗程的合理性,每月定期开展处方点评,重点点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缺乏指症、超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的,要求立即整改,因此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渐趋合理。

四、按要求调查统计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自查表1-4的内容。2011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5%。

2011年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注射用青霉素钠、克林霉素注射液、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注射用磷霉素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阿膜西林胶囊。临床使用量(DDD数)为51,使用金额为23.5万元。

五、存在问题

1、由于基层单位条件受限、业务能力水平有限等原因,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存在不足之处。

2、由于我院信息化管理的缺陷,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100人天)、I类切口手术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数值的统计调查有待进一步完善。

3、通过调查数据来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超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超标。

4、相关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不够健全。

5、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力度。

XXXX卫生院

上一篇:初诊患者的导诊护理下一篇: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