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堂十篇

2024-09-12

精读课堂 篇1

大学英语教学在精读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英语精读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巩固、帮助扩大词汇量、培养英语语言基本能力, 而且是学生赖以提高阅读能力以此为工具来获取更广泛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学英语新教学大纲规定大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无疑离不开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重要地位。然而, 传统的英语精读教学模式多是以语篇为基础, 以此展开单词的讲解和练习、句子的结构分析和翻译。这样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得多, 学生发言的机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语法基础差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因素, 能够帮助他们扫除语言上的盲点, 强化语法知识的巩固。然而对于那些基础知识好的学生,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束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校对大学英语实行了分级、分块教学。分级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而分块教学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分块教学由两个教师负责一个班, 分别教授听说和读写。这种方式虽然强化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但是加重了精读教师的负担。这主要体现在精读课上教学形式的单一和教学内容的繁重;更重要的是, 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 大部分的精读教师没有多媒体教室可用, 只能使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这样一来, 我校的精读教师在多媒体普及的当今教学环境下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听说课的多样性相比较, 精读课对学生来说就显得枯燥乏味。其次, 学校的扩招导致学生人数的急增与师资的短缺形成突出的矛盾。这样, 英语教学只能以六七十人的大班进行, 学生人数的增加减少了学生与教师单独的有效交流, 这对英语教学的效果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再次, 我校实行选课制, 学生在每个学期的前两周或上一个学期的期末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选课。如此一来, 每个英语班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 相互陌生的课堂环境使得学生之间不能交流自如, 这种状况也对英语教学所要求的合作化语境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优化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

基于上述的教学环境, 作为我校的精读教师就不得不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多种有效方式来优化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投入课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的。

(一) 充分发挥教学的情感因素

充分发挥教学的情感因素, 就是说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心理活动中的“情感”活动规律, 借助语言、文字、面部表情、行为动作等一系列方式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信息, 实现师生相融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恰当地利用“情感”这个杠杆, 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的和谐与否, 还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更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趋势。根据心理学的研究, 学生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及思想品德的培养, 无不与他们的情绪体验结合在一起。好的情绪, 使学生精神振奋, 信心倍增, 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好的情绪, 则让学生信心受挫, 进而抑制学生的智能发展。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恰好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具体说来,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1. 树“亲和”形象。

这意味着教师要抛弃传统的观点, 不要以一副严肃、不可质疑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完全可以以朋友的态度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在课堂环境中, 学生与教师没有代沟的顾虑, 学生更愿意表达自由的意见。这样, 自由无拘束的语境对学生的自主交流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善于“煽情”与“共情”。

这意味着一位外语教师, 首先应该像演说家一样善于从情感入手调动学生的兴趣, 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找准情感的突破口, 在教学中随机应变, 灵活运用。比如, 《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课文“Fresh Start”第一段中, 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父母离开后感到失落无助的情景。针对这个语境, 笔者以深情的语调回忆了自己当年的情境, 然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由于学生刚入学不久, 他们都对入学的第一天有深刻的记忆, 所以他们就很愿意讲述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的学生与作者有同样的感受, 有的学生则有一种笼中鸟儿被放飞的释然, 还有的学生则讲述了对学校的失望感。通过这样的方式, 教师既了解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又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情感安慰和鼓励。这样一种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入一体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能很好地带动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 善于共情就是善于想“学生所想”, 感“学生所感”。平时教师要多了解学生感兴趣、所关注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围绕课文设计出这方面的话题供他们参与讨论。一方面, 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了解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另一方面, 可以对学生心中的困惑给予解答, 帮助他们疏通一些心理问题。比如, 在讲授《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Career Planning”时, 教师让学生说出各自理想的职业和准备选择的职业。由于这个话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也是他们所非常关注的, 他们发言就很踊跃。有些学生信心十足, 表示会为自己理想的职业奋斗;有些学生则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与迷茫, 当初是迫于家长的意愿就读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 现在不知何去何从。对于学生的发言,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回应:为那些信心充足的学生喝彩, 表达出对他们的由衷欣赏之情;而对那些有消极情绪的学生则给予安慰, 鼓励他们积极面对问题, 尝试作一些改变, 给他们一些好的建议。

总之,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光为教知识而教, 应该将英语教学融入到思想情感的交流中, 让英语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语言载体, 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掌握英语的奥妙。

(二)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无论哪门学科都如此。就英语而言, 我校以理工科为主的学生更是如此。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就缺乏对英语的热情, 英语基础也不好, 学英语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大学英语课堂如果缺乏趣味性, 大部分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应付了事, 在课后为了应付考试又像高中一样死记硬背语法知识。这样的状况只会损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英语学习毫无益处。为了避免这种状况, 笔者在精读课堂中采取了以下种种能增强教学趣味性的措施。

1. 围绕课文主题精心设计导入话题。

这类话题要富有趣味性, 让学生容易参与进来, 唤起他们急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比如讲授“Money”这一课时,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欧美一些主要国家的纸币图片, 让他们辨认是哪国的货币, 并且学习货币相关的英语称谓。然后, 教师趁热打铁, 让他们讨论一下钱带来的好处。这样的话题让学生没有陌生感, 他们自然就能融入课堂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如在学习“Communication Without Words”这篇课文之前, 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导入话题:教师先做出一些示范性手势, 让学生猜测教师所表达的意愿, 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body language”在交流中的意义。然后, 教师再将之引申到英语语境中的一些常见“body language”, 让学生讨论其表达的意义, 同时让他们对所讨论的体态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事实证明, 学生的主动性在这个环节中发挥得很好。由于他们平时对英美人士的言语行为特征比较好奇, 这个话题让他们有机会讨论并模仿, 他们都表现得很兴奋。这种兴奋的长久持续为他们获取课文中的语言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 拓展课文背景知识,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文化背景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 而且包括了一定量的以中国为背景的语言材料。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过程中, 根据相关主题融入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恰当的交际;帮助他们扩展写作和翻译的思路, 扫除阅读和听力理解的障碍。更重要的是, 它是英语精读课堂上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可以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学习工具的强烈渴望。笔者在课堂常使用的方式是进行文化的对比和介绍与课文背景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学、影视等相关知识。例如, 在学习“Holidays and Special Days”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英美主要的传统节日进行对比, 如将Christmas与春节进行对比。学习“Animal”时, 将动物在中英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形象进行对比, 让学生了解英语中动物的丰富文化意义。这样的对比, 让学生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同时加深对英语的掌握。再如, 课文“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中涉及美国大都市纽约。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 简单向学生介绍纽约城市的概况, 比如一些代表纽约的建筑、地名和地标, 纽约的别称, 以及它在美国的经济文化地位等背景知识。事实证明, 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 很愿意参与教师所设计的这方面活动中来。

3. 引入时事等趣味话题操练词汇。

词汇量与词汇的理解运用一直是阻碍大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瓶颈。然而, 词汇的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 费时又费力。精读课堂教学既不能以讲词汇为主, 又不能忽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该采取趣味多样的方式来处理课文中的重要生词。大多数学生对时事新闻, 尤其是娱乐新闻很关注, 同时对于英语电影很有兴趣。因此, 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 在课文的词汇学习中, 根据需要适当地引入与主题词相关的时事新闻、或社会趣事、或校园生活话题、或经典电影中的台词作为操练句型。这种以主题词为中心的句型操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用法的同时又对社会时事有所了解, 让他们觉得英语的学习是一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事情, 是生动有趣的, 不是孤立的、单调无趣的。比如, 在学习“Corruption”一词时, 笔者联系当时媒体揭露的腐败案件, 并拓展与此相关的词汇, 如anti-corruption, campaign, political reform, corruptive case, supervision, illegal income, bribery等词。在学习“isolate”时, 当时正是甲流感爆发的时候, 学生中有人因为高烧被隔离的情况, 笔者便联系这一实际让学生利用这个词语来描述这一情况。同时, 笔者拓展与此相关词语如infect, infectious disease, swine flu, isolation等。当然, 这种方式需要教师有相当高的素养, 在平时注意关注时事新闻, 对学生感兴趣的英语电影、娱乐趣事也多要加留意。教师只有跟上时代潮流的脚步, 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自由发挥、信手拈来。

三、结语

大学英语精读在大学英语中所占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如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促进大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提高英语综合技能、提升自身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导向, 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 并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作出了多方面的探索。基于实际的教学成效, 笔者总结出上述几个方面优化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经验以供同行探讨与借鉴。

摘要: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教学效果, 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从发挥教师的情感因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两个方面优化大学英语精读课堂。

关键词:大学英语精读,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曾凡贵主编.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H].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皓.活跃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气氛的对策[H].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8, (1) .

[3]应云天.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高霞.当代大学生情感智力现状及培养与教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0, (4) .

精读课堂 篇2

针对《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以本科英语为准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实际;因此, 迫切需要对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的一员, 也即时的进行了教学改革。为此,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实际, 作者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首先选用了交际英语教学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

语言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包括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文体知识、认知能力、情感因素和其他知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是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总目标为依据的, 故它突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以满足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因此, 外语教学的任务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交往”、“交际”场景中, 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场景, 让学生更少的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而更多的去注意语言的意义和表达的方法、技巧。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去获得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主要涉及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给学生提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和场所

给学生提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和场所即在课堂上大量模拟实际交际的各种场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能安排学生外出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其实很少。因此,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作者主要是采取以下方法:

(一) 利用语音室

播放一些与课文或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际场景相同的情景录象。这样, 学生可以从形象上先了解到需要她们模拟的场景应该是怎样的;然后, 才能够根据她们自己的理解以及她们平时对于这一场景知识的了解进行练习、交流。

(二) 邀请专业人士加入课堂进行指导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在其他专业知识方面肯定是有所欠缺的。而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一线工作的人才, 除了增加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以外, 学生还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 需要得到其他方面专业人士的指导。遇到某些专业知识非常强的课文或是场景的时候, 作者会邀请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到课堂当中来, 参与、指导学生模拟场景进行交流。力求不仅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上有所提高, 而且在专业知识方面也大有增长。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使学生在交际中能使用准确而得体的语言, 这和那些过多的注意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 一味强调语言准确性的教学法不同, 它要求学生要在使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提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功能意义和社会意义上, 强调使用流利、地道、得体而准确的语言成功的进行交际。在实践教学中, 作者已经基本放弃了那种“老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的角色也由教导者转换为整个课堂的“指导者、主持者”。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的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第一,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主题进行讨论;第二, 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跟她们进行深入交流才能更了解学生对于话题的真实想法, 才能更清楚其问题所在, 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纠正。

三、教师在设计社会交往活动时, 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实践证明, 角色扮演在交际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语言和学习使用语言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任务来完成。要真正理解到角色扮演的目的、意义, 还应该搞清楚需要注意的问题。日常教学实践中, 作者不仅要指导学生去扮演这个角色那个角色, 而且还和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 在这一过程中仔细凝听学生的口语表达, 并在表演完成之后, 对于她们的语言应用进行总结, 指出其不足, 能让她们从中得到收获, 能够有所提高。

在交际英语教学活动中, 学生应是核心。在一般课堂教学中, 很多学生因为怕在讲英语的过程中出现错误, 而不愿意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本人投其所好, 用他们感兴趣的、语言表达力所能及的话题来“撬开”他们的嘴。刚开始的时候, 不用太注重课本的内容, 甚至可以抛开课本的内容。找到他们平时感兴趣、他们日常知识能覆盖的话题。当然, 老师也不能“高高在上”的站在讲台上, 而应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跟他们一起进行讨论, 和他们一起融入到话题当中去。然后, 当他们慢慢的肯开口说英语的时候, 就可以将学生引导到课本中去, 以课文中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成为多种多样的社会交际环境, 并可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以及对与课文相关话题讨论的方式, 进行交际 (练习) 活动, 但是, 在这一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学生的“非暴力不合作”态度, 面对这一状况, 作者采取了办法:将课堂上的角色扮演与平时成绩、甚至是期末的考试成绩挂钩, 人人都想得高分, 当然也就能激起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和表演的练习当中来。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将每个单元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文部分, 二是练习部分;每部分的课时都为四个课时。在课文的讲解中, 本人不以旧的教学方法以词、句为主, 一句句的进行结构、语法的分析讲解。而试探着改革将课文看为一个整体进行语篇交际英语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候来给学生进行交际英语练习, 同时, 也可以利用一张张的幻灯片让学生能形象的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大意等。具体操作如下:

1) 给学生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让他们进行讨论, 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其目的在于:一可以增加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 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 (所需课时为1课时)

2)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阅读整篇课文并提出一些与课文的中心思想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及主要观点。然后由学生自己发表对于文中观点的看法及他们自己的想法。其目的在于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是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所需课时为2.5课时。) (下转第3页) (上接第1页)

3) 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课文内容准备进行角色扮演。上课时, 给学生时间一组一组的到台上为全班同学表演他们这个小组所准备好的角色扮演。 (教师也会时不时的参与到他们的表演当中, 和他们一起进行角色扮演。) 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 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演, 凝听他们的口头表达, 并做笔记。在学生结束表演后, 对他们的角色表演进行总结、评价, 并指出他们在句型结构、发音以及语言技巧方面的一些不足, 进行更正。这样, 可以让学生从角色表演中得到的不单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应用能力上得到提高。 (所需课时为0.5课时。)

4) 首先, 由老师总结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然后, 给出本文的总体结构及提纲, 引导学生对课文以及她们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最后, 由同学自己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文章的内容得出自己的结论。其目的在于:一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组织能力;二是可以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所需课时为0.5课时。)

5) 讲评练习。这里所说的讲评并不是讲讲正确答案而已, 而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要明确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果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句型、单词、短语或是阅读、写作技巧等等, 就要对学生讲解所有的这些重要语言点。 (所需课时为4课时。)

通过探索, 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趣味性增强,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英语运用能力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虽然说高职高专学生都是将来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不需要那么深入的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但是这不等于不学。进入高职高专学习的同学基础都不太好。她们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文法知识还不太熟悉, 也不太会运用这些语言知识。因此, 在教学探索中, 作者也遇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在进行语篇教学的同时, 也能充分顾及到文中的句型、语言点的讲解。而作者现在采取的解决方法就是充分利用课后练习一起配套的练习册。对于课后练习及练习册中出现的词、短语、句型进行充分、细致的讲解。显然, 这种做法要求学生要有很高的自学能力以及自觉性;因此, 也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当然, 这也正需要作者在以后的教学中, 继续探索, 逐步解决。

摘要: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下, 运用交际英语教学法的实践的理念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践展开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作为这一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 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交际英语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其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交际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和所存在的弊端。

关键词:交际英语教学法,改革,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余渭深.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 .及其特点[EB/OL].中国外语网, 2002.

[2]张荣建.人文主义教学法、ESP教学与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J].电大英语快讯, 2004.

精读文本 精彩课堂 篇3

教学片断一:(苏教版教材《番茄太阳》)

师:作者说“这一幕”让“我”的心温暖起来。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这一幕中有哪些镜头?

生读课文后回答。

生:这一幕中有爸爸教玲玲认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的镜头。

生:有玲玲和妈妈笑的镜头。

师:为什么这些情景会让作者的心温暖起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一下。

生再读后回答。

生:爸爸很爱玲玲,教玲玲认识蔬菜很有耐心。

师:很有耐心,从哪儿看出来?

生:从“来回抚摸”可以看出。

生:爸爸的介绍哪些细致,黄瓜有什么特点,西红柿有什么特点说得清清楚楚。

师:这就是耐心,就是爱心,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妈妈、玲玲的笑能让作者的心温暖吗?

生:能,玲玲的笑说明她很乐观,她在父母的关心下很快乐。

生:妈妈的笑说明了妈妈对玲玲的爱,尽管玲玲是盲童,但妈妈没有嫌弃她,妈妈对未来也很乐观。

生:这一幕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对生活充满信心,生活很快乐。

师:这是一个温暖的家庭,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是一个快乐的家庭,困难是吓不倒他们的,这都让作者感到温暖。让我们读出这种温暖。

生读三、四自然段。

反思:《番茄太阳》三、四自然段写了盲童明明一家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场景。作者说:“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变得温暖起来。”教者教学这一部分时,抓住了“那一幕”,让学生说说这一幕中有哪些感人的镜头,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来回抚摸”,通过父亲的语言体会父亲的耐心、爱心;抓住母亲的笑体会一家人在对生活的乐观,对玲玲无声的爱;正是这一家人(当然有玲玲)对生活的乐观向上、相亲相爱感染了作者,所以作者心才温暖起来。而许多教师的教学似乎只关注了玲玲“咯咯地笑”给作者的感染,那是不全面的。因为正是一家人对玲玲的爱、对生活的乐观才使得玲玲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关爱,让玲玲拥有了爱的接力棒,让作者有了被爱的感动。

“那一幕”是充满和谐的春景,是乐观向上的暖流,是和风,是细雨,让人向着善,向着爱去前行。她是整个文章发展的基础,教学时,应该抓住动人的“那一幕”,赏词析句,去品读,去感悟,去升华自己的精神。“那一幕”是和谐的整体,我们的教学切不可忘了“那一幕”。

“那一幕”是文中这一部分教学的点。正是抓住这个点展开教学,课堂才展现了精彩。我们的教材有很多文章的“点”、段落的“点”,需要我们找出,并加以利用才行。

教学片断二(这是苏教版《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师:妈妈说爱如茉莉时,映儿似笑非笑,欲言又止,这是因为什么呀?

生:在映儿心目中,觉得爱应该是轰轰烈烈、非常伟大的,怎么会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呢?所以她对妈妈的回答不以为然。

师:可文章结尾,映儿却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映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请你好好读读课文,找出依据。

学生自读课文后再交流,重点探讨爸爸、妈妈语言、动作的不同之处,品味其中的真情,尤其是探讨病房的一幕时,让学生完成这样的练习:医院里有陪床,爸爸却不睡,是因为____。爸爸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其实,妈妈____,我看到这一切_____。

师:我们和映儿一起发现了爸爸妈妈那茉莉般的爱,这种爱流淌在生活的细节里,看似平淡,却是真怀,爱是吃完再告诉的细心,爱是直奔医院的身影,爱是紧握的双后,爱是布满血丝的眼睛,爱是手脚麻木……那在你的生活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爱呢?能否在此时倾吐下你的真情呢?

反思:在这一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映儿和他们一样对爱的理解是不同的,可后来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映儿前后的神态、语句截然不同,细究其原因在于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父母之间茉莉般的真情。教师让学生把映儿看到的一幕和爸爸妈妈真实的情况作充分对比,体会到爸爸甘心睡得不好是为了妈妈睡得晚好,妈妈宁可手脚麻木也一动不动地为了让爸爸多休息……父母的做法只源于一个“爱”字!映儿父母间茉莉般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于是在让他们说自己感受到爱的时就“情动而辞发”,真情流露,各自倾吐出心中的肺腑之言,令人动容,整个课堂上都充盈着茉莉般生命的芬芳和光泽。

本课教者正是抓住映儿前后态度的不同,教出文本应有的内涵和厚度。我们的教材诸如此类的文章不在少数,需要我们磨练一双慧眼,找出这样的线索,把课文教得实在、精彩。

片断三:(苏教版《游园不值》一诗)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我们展示了春景的无限美好。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请看大屏幕。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展示了春天一座花园百花盛开,草木茂盛,百鸟争鸣的情景)

师:请同学说一说满园春色的景象。

(学生纷纷发言,说得生动、具体。)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说朋友的船是孤舟,难道滚滚长江之上真的就是孟浩然的那只船吗?

师:这确实是个问题,很有智慧的一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

生:不一定是孤舟,可能是很多船,但在作者眼中只有故人,所以也只看到朋友那只船。

生:作者关心朋友,担心朋友孤独,江上的船再多,和朋友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作者说朋友的船是孤舟。

生:从这一个“孤”字更看出作者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关切之情。

生:作者与朋友情深谊重,他觉得朋友走了,他也孤独了,朋友也孤独了,所以说朋友的船是孤舟。

反思:片断一的教学似乎效果很不错,然而仔细琢磨,似又觉不妥。园中“春色满园”是作者由一枝出墙的红杏想到的。难道那花园真是一片春色。我觉得也不一定。这且可以不论,但园中美好春色,是可以去想象的,究竟多美?想得多美就有多美。所以那“春色满园”的景象似乎应该让学生去想象,在想象后描述,应当比多媒体直接展示更好、更合理。如果片断二的教学也用图画来表现“孤帆远影碧空尽”,该怎么表现呢?它能表现出学生推敲的这番精彩吗?

古诗词的意境美,很多是靠想象去得到的。如果不切实际地用多媒体的展示去填补学生想象的空间,就会将古诗词教得索然无味,教得苍白无力。古诗词教学,要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

张庆先生有一首《教师要当好“媒人”》的小诗:教师如媒妁,促其自沟通。读书须自悟,哓哓不中听。教师要当好“媒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找准引领学生自悟的切入点才行;要细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选用恰当的教学用具,任何时候都牢记一切教学必须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服务。

王尧先生说:“在文本上死去活来。”窦桂梅先生说:“慢慢地读啊!”我们应当牢记专家们的话,静静地钻研文本,咀嚼文本,并寻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在语文教学中呈现一个个精彩。

精读课课堂教学模式 篇4

六学年组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每一组元的第一课,可以利用组元导语导入。

2、可以回顾单元专题和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来导入。

3、理解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提问一人一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生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条内的生字词,提醒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出示本课的多音字,会组词,提醒在本课中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或者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大意或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抓住课后的大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再交流。

2、在学生朗读、交流的同时解决课文泡泡中的问题。

3、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升华主题:

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句,升华情感:谈感受,想说点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生字条内的词语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先认读或者听写,然后扩词,练习用词语说一句话。

2、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赏读:

1、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好,读给大家听听。

2、说说好在哪里,有什么体会、感悟。

三、积累背诵

把你认为好的句段背下来。

四、写字:

1、学生认读

2、观察、归类。

3、提醒难写的字需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练习写,师指导。

五、拓展延伸:

精读课堂 篇5

1.辅助性

传统英语教学主要是写、背记等模式来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法知识, 应付考试, 学生将书本上的语法知识背的滚瓜烂熟, 但在真正应用时, 却不能出口成句。所以, 学生的死读书、读死书已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这种习惯使他们在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方面都显得异常薄弱。近几年, 我国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发生变化, 不再是过于注重语法知识, 而是从听、说、读、写等全面着手研究, 在2004年, 国家已经将大学英语中单纯的以语法题考核观念摒弃, 从听、说、读、写四方面着手编制新的题型。这些充分说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只以语法教学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 正在迈向全新的时代。也充分地证实了英语精读课堂中语法教学具有明显的辅助性, 英语语法教学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辅助作用。

2.不可或缺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将语法看得太重, 教师一味地只注重语法教学, 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较弱。但是, 进行英语教改之后, 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开始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内容的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已转变成了过于注重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忽视英语的语法教学, 与之前恰好相反, 调查显示,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在100名学生中, 有95名学生在简单的英语语法上出错, 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 英语语法是学生学习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 只有打好基础, 才能够保证大学的英语教学有所成效。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单方面努力, 他需要英语语法的协助。由此可见, 大学英语学习中的语法教学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不可或缺。

二、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语法教学的原则

1.因材施教

这里的因材施教不是传统的根据不同的教材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 而是指根据专业的不同对学生教导语法知识的程度要不相同。众所周知, 学生进入大学之后, 都会选择不同的专业, 这些专业的不同就给了他们不同的要求, 对于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 能够对一篇英语范文进行熟练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是远远不够的, 老师在教学礼历程中除了这些内容之外, 还要掌握更多的语法知识, 才符合一名英语教师的要求, 因为进行语法讲解也是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但是对于模具、电子商务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语法上的学习就可视情况而定, 因为这些学生以后所涉及的英语内容都是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 只要掌握适量的英语语法, 使他们能够将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好即可。

2.强化训练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显性与隐性, 显性就是看得见的, 用在知识上面就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直接讲述的教学内容。而隐性知识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讲述到的, 而是通过他们自己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自己慢慢体会和领悟到的,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说语法学习比较难, 但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语法学习则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因为他们长期置身在讲英语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这些氛围对他们又熏陶和带动作用, 研究证明, 在课堂和学校内建立一种英语互动与英语对话的氛围是相当重要的。

3.总结为主, 演绎并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待问题的态度总是从具体再到抽象, 就像他们在巩固中学阶段的语法知识一样, 也是比较容易巩固学过的语法知识, 逐渐接受新生的语法知识, 前面也已经讲述了, 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 获得的知识有显性和隐形之分, 而学生获得的隐形知识也可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现, 进行英语语法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学习中, 不仅要适时对知识进行总结, 分析不足、出错的原因、补救的办法等;还应该运用演绎法得出一些有效的个别性结论, 这里所说的演绎法, 是指在比较适用于对部分语法和题型难以总结的情况下, 所以, 在大学英语精讲课堂上, 进行语法学习的措施之一就是以总结为主、演绎并用。

三、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1.现阶段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不够

大学生在精讲课堂上总是由于语法掌握薄弱让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出现困难, 总结其原因如下:

首先,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 学习的积极性有所减少, 大部分的语法都是他们在中学阶段所学, 不过那时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对语法采取死记硬背, 这种死记硬背的知识根本就不能够被学生真正利用、吸收, 学生在踏出中学校园之后, 也很少再去接触一些英语语法的训练。

其次, 学生觉得英语的语法知识为了应付考试, 只要掌握一些最基础、简单的语法, 能够将句子完整的拼凑起来, 组成一句话与他人进行交际就行, 不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和思考, 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他们的语法知识偏弱。由于种种因素, 导致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语法训练与综合应用能力都较差。

2.语法能增进英语语句内涵的充实程度

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这样的观点, 只要熟记一些日常的英语语句就就行, 却略了语法是句子结构的重要准则, 只有掌握了英语语法, 才能够清楚的知道句子的主、谓、宾, 句子的动态结构以及句子在不同的情境下所体现的不同意思, 语法是句子的灵魂, 没有语法的句子就像是失去了灵魂的躯体, 没有内容的支撑, 将会显得索然无味。所以, 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就必须要在掌握英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 语法学习是提高英语学习的主要工具。

四、提高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语法教学的措施

1.运用语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巧识语言功能与语言结构

语法的内容是很渊博的, 也是博大精深的, 英国的语言学家Crisper和Wilson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外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倾向, 那就是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划等号……”很多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出了问题, 他们将其理解为只要是提问就只能用疑问句, 只要是批评等就只能用祈使句, 只要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只能用动名词结构。但是, 却忽略了不同的语言结构就会有不同的语言功能, 反之亦然。例如, 这里所说的祈使句, 它的结构可以为“Why don’t you give me those apples?这种句子即表示提问者的疑问, 表示了提问者此时好奇的心理, 又表示提问者的生气的心理, 表示对这种行为的批评、不满。不过将其反过来分析就是“please give me those apples”.这里表达的意思就是“请给我这些苹果, 还可以用另外的句子来表达。“Will you please give me those apples?”“wonder if you could give me those apples”等, 这些都说明了, 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功能, 在不同的语言功能中也能够表达不同的语言结构。又如, 在肯定句“He is fat”可以用疑问句来表达为“Don’t you feel he is fat?”由此可见, 在了解语句的意义时, 一定要掌握这些句子所表达的语言功能。

例如, 在《大学英语》中有一个例句为“I do not teach because teaching is easy for me.”这句话要是将前面的teach与后面的because进行分开精读, 即出现停顿的现象, 意思就是“我不教书, 因为教书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没有出现那种停顿语气, 则可能会被认为是“我并不是因为教书很容易才去教书的”。由此可见,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 精读课堂的语调与语法是相互影响的, 不同的语用功能所表达的意思会不一样。

2.经验、技巧总结

对于语法的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掌握透彻和深入的, 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记忆才能够将其掌握透彻。不过, 针对中学阶段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手段 (死记硬背) 根本就不是真正掌握语法的途径, 也只会事倍功半, 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好的成效。大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在中学学习中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并且也掌握了少量的单词,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就应该鼓励他们对一些语法的固定结构等进行巩固、记忆、加深知识和印象。例如, 一些固定句式:“should/ought to have done…”表示“本来该做某事”, 强调句型中的“It is/was+被强调部分+who (人) /what+其它来表示”某个物体或者人物与事物进行强调。又如, 在句式“would rather that somebody did…”来表示“宁愿……更愿意……”还有一些关于动词的用法、动名词的用法等, 诸如此类的固定句型, 语法就应该有经验、技巧地对其进行归类、总结, 然后根据不同句型等对其进行巩固记忆。

对于精读课堂上的部分语句, 例如, “You must have had a hard journey.”这句话是用来表达“您一路辛苦了”的意思, 从语法方面来讲, 他在遣词造句方面都是正确的, 但是在精读课堂上的文化差异来讲, 在英国使用的情况就应将其换为““Did you enjoy your trip?”对于这些经验、技巧就应该及时地进行总结。

3.特例总结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不同的句子总是会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功能,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大量的特殊句式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 在不同的意境中, 运用的语法不一样, 所表达的含义不一样, 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 还应运用演绎法来对这些特殊的句式与例子进行总结, 然后得出一些经验和学习的方法。因为特例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口语交际中需要经常遇到和使用的, 如在部分比较级、动名词、虚拟语气的讲述时, 在不同的句式或者词语中所表达的含义就会不一样, 教师应该对某些特殊的语句和例子进行总结和归类。例如, 在虚拟语气中的句式“as、if (though) ”来组成的状语以及表语从句中, 用在这些句式后面的动词形式要与用在表达希望“wish”后面的动词所表达的含义一样, 又如, 在suggest这个单词中, 当期表示建议这个意思的时候, 就与should加上v词原形所表达的含义一样, 但是在表达其它意思“如暗示”时, 就应在suggest后面使用陈述句。由此可见, 不同的单词根据语境的不同其语法使用也不同, 并且它所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

例如, 这些词语的构造我们可以讲成“rear children”“grow flower”, 却不能讲成“grow children”“rear flower”;又如, 我们可以讲成“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却不能讲成“Merry new year!”“Happy Christmas!”这些在精读课堂上出现的特例都务必要进行分析和总结。

4.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书本为主, 以练习为辅, 但是单纯的以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程赋予学生的新要求, 传统的语法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 对语法的学习失去动力, 现在的大学语法教学除了教师的说教之外,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多播放一些外国教育片等, 让学生不仅获得了很多, 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置身英语练习的氛围, 让他们跟着里面的人物和场景, 自主地用英语进行对话。另外,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打破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的枯燥、乏味。另外, 英语教师还能够通过成立小组进行探讨、对话, 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事情以及看到的场景在小组内用英语进行交际, 对于小组之间的口语交际, 还能够通过游戏比赛来进行, 对于比赛的结果设置奖励和惩罚, 上述的这些利用多媒体课件、小组交流、游戏比赛等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将多种教学模式想结合, 是指在吸收过去传统教学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在结合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双重并用, 将其全面结合起来。

例如, 教师在精读英语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主要就包括引入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以“English song”作话题, 让学生看一首English song的MV或听一曲流行的English song,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English song对学习语言的利与弊。

A方:English song is a waste of time.

B方:English song is not a waste of time

正反两方面的辩论, 使学生既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又能同时注意语言内容和句子结构。这种活动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5.恰当的权衡理论与实践的地位

英语语法教学是复杂的。教师在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够只注重语法理论的讲解, 也不能够只注重语法训练与实践。在教学中, 一定要拿捏语法的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度, 倘若过于偏向理论一方就会使得他们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 而不能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用于实践, 倘若过于偏向实践一方, 将会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导致实践无望, 由此可见, 教师在语法讲述过程中, 就应对特殊的语法进行归纳、整理, 对于常见的语法、固定句式等, 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分析, 将这些语法掌握透彻之后, 再利用这些语法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 包括练习题的训练。例如, 在讲述as、though、although时, 老师首先从课文和其他材料中摘出这几个词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的一些例句, 通过大量的例句来归纳出它们的语法特点。例如, although与though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倒装句中, 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可用部分倒装的形式 (注意:倒装后位于句首的名词之前不用冠词) , 但although一般不这样用:Poor though I am, I can afford it.我虽穷, 但这东西还是买得起的。Child though he was, he did quite well.他虽是孩子, 但干得很好。另外注意: (1) although较正式, 语气强, 如Although he was tired, he went on working. (2) although引导的从句放在主句前后均可, 有时还可放在句中。Although many difficulties are still ahead, we are determined to make greater achievements.尽管在前面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 但是我们决心要取得更大的成就。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English although he is quite busy.尽管他相当忙, 但是还常常帮我学英语。as和though亦可以用于不以其为首的让步状语从句。这种从句须以形容词, 名词或动词开头, 整个从句须置于主句之前。如Old as I am, I can still fight. 我虽老, 但仍能战斗。Try as you may, you will never succeed.你尽管试, 但绝不会成功。Fool as he looks, he always seems to make the wisest proposals.他看样子傻, 但似乎总是能提出最聪明的建议。讲述之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举例, 这样不仅达到了语法讲述的效果, 还让学生进行了实践练习。

总之, 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学生的要求, 目前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大力关注除语法之外, 还包括了听、说、读、写等综合应用能力, 语法是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 也是奠基石, 只有掌握了语法规则, 才能够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真正得到提高。

摘要:语法是学生进行遣词造句的前提条件, 学好大学英语, 最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学好英语语法。从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的语法教学原则出发, 阐述了进行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必要性,措施,原则

参考文献

[1]张瑞雪.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的结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0) .

[2]朱晓申.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运用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关系从句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 2010, (03) .

[3]何自然, 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 (03) .

[4]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 (04) .

[5]高月琴.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J].外语电化教学, 2002, (02) .

精读课堂 篇6

当前英语学习中,学生普遍还是把记单词、学语法等同于学习英语的全部意义。在这种环境下,作文中体现在大量的单词误用产生的语言错误,过于注意句子结构使得文章思路不清晰,生搬硬套模板限制本身语言组织能力等问题上。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要解决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必然要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细部环节入手。本文尝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材讲授中贯穿写作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当问及目前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时,学生通常抱怨单词记不住和语法知识欠缺,大学英语很大程度上还只是被视为一个单词句型和语法的组合体。在很多学生看来,只要掌握足够多的单词和语法,加上一些写作模板就能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将作文轻易拿下。有些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表达方面的欠缺,但是由于平时写作训练有限,不能及时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使得这类学生最终对写作产生恐惧感甚至厌烦感。久而久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勤于练习写作基本功,考试中生搬背诵的模板用来架构文章,最终因为上述种种原因限制了自己的表达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不能在写作中拿到高分。

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考生在30分钟内写出一篇100来词的短文。“能够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无重大语法错误。短文写作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用英语书面表达思想的初步能力”。在四级新题型的成绩单中,作文作为独立的分数项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近年来,四级作文体裁不再恪守传统的议论文形式,而是选择了更能体现学生个性和真实水平的以书信为主的应用文。在主题选取方面也更加倾向于现实性话题,比如2008年12月的四级作文题“Limiting the Use of Disposable Plastic Bags”和同一天的六级考试作文题“How to Improve Students Menta Health”,分别将08年热门话题“限塑”及“大学生心理问题”摆上桌面。不难看出,国内英语考试越来越侧重于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对于学生遣词造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也适时根据国家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对于教材涉及的篇章内容和课后练习进行了改进。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就将课文中出现的某一写作手法直接以段落写作的形式体现在课后练习中。那么如何改善学生在高中的格式性写作习惯,真正将学习大学英语教材和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可行性写作教学

大学英语精读教材在设计、编写和制作过程中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著名的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要求一种教学方法,即把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说,尽管在课堂中有些练习或活动可能会侧重于某一技能的训练,可是其成功往往需要学习者使用到其他的交际技能。”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在其编排内容上就将听说读写练紧密结合在一起。

1. 细化课堂教学环节,建立语言运用意识。

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将教材中的篇章作为蓝本,通过背景导入、结构分析、语言释疑组织贯穿整个课堂。在上述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接受、吸收和活用语言的能力。在背景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某个影片选段联系到课文的相关知识,在影片观看前设置几个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一方面可以使其更加留意和问题相关的语言,另一方面也让问题成为学生口头表达的主线。在日常教学里教师应培养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很多学生不注重篇章结构,殊不知正是篇章结构和段落结构搭建起每篇课文的主线。了解并习惯框架性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条理性。另外,语言释疑也应是学生重视的一个环节。当然语言是篇章的基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仿例句进行翻译或者根据某一句子结构衍生出和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让学生简单表述,从而从细部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2. 稳抓语言基本功,培养表达条理性。

单词的识记和运用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用词不准确的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使用汉英词典去查找自己意会的单词。要准确用词,除了掌握生词的基本意思以外,掌握其使用语境和固定搭配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在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出现的生词都用黑体标注,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其使用的语言环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生词的英文释义。中英文作为两种文化的语言表现方式也势必存在着使用倾向上的不同。明确词的使用环境也是必要的。学生在运用生词的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形容词、名词、动词、冠词及介词的误用,词义内涵不明晰,英文句型过分依赖中文表达模式,标点误用引起的连词省略等方面。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常见问题加以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并练习以巩固。

条理性表达是写作中的一大瓶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部分通常要求学生把字数控制在120词左右,也就相当于大约12个句子。如何在短短半个小时左右用120个词实现建立在理解出题者意图的基础上的合理的遣词造句以及清晰的文章结构、明确的写作思路,这些就成为了在平时课堂练习中潜移默化训练的目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在背景导入阶段的口头表达之外,将翻译设置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结合语言和结构训练。

3. 落实反馈性教学,锻炼自主性写作。

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堂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尽相同,对于语言的领悟力也有很大的区分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反馈性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性写作相结合。

上文提到在讲解篇章难点时可以把长难句提出来,提示学生套用原句样式翻译新句子。在此过程中,学生倾向于在心中大致考虑出句子的轮廓或者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或短语,比较过正确答案后觉得和自己的相差不大,而学生的问题往往就存在于这些“不大”的差别中。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纸上清楚地写出完整的译句,对照标准答案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练习中加以回避。

课后的练习可以作为课堂的补充。对于学生上交的作文,教师应该从宏观也就是字数、文章结构、写作思路等方面加以规范;也要从微观比如用词准确性、句子的衔接等方面加以引导。对于学生的习作可以只“批”不“改”加“检查”进行反馈;对于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批注并要求学生随后进一步精炼和调整,然后再对其改正的进行检查。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忽略教师批注,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突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贯穿写作于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将写作作为单独的部分进行训练。再者,写作涉及语言能力方面众多,利用某个单一课堂加以训练学生的压力过大,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其产生厌烦情绪。教师通过听说读加以适当的练习培养学生记词用词的能力,渐进性规范其表达习惯,能使他们这四方面能力齐头并进地得以提高。让学生能把听到的说出来,把读的用出来,把说的写下来,最终能够实现写作能力的稳步提高。作为教师也只有充分把握教材思想,以大纲为导向,才能切实可行地将写作教学落实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

摘要:英语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终体现。面对越来越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 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平台, 基于教材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即通过听说读和练多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能力培养,大学英语,精读课堂

参考文献

[1]Deqi Zen.Teaching ESL/EFL wring beyond language skills[J].At the3rd International Annual LATEFL China Conference, 2005.

[2]蔡基刚.大学英语四, 六级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对中国学生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5) .

[3]熊慧.母语负迁徙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精读课堂 篇7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已经没有分数的“门槛”,进来的学生绝大部分学习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目前学校的教学工作一般是按照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的要求进行,强调以教学为中心“,灌输式教学”极为明显。这种教育方式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相背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多方位全面自主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成了我校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英语专业各学科中,大学英语精读是一门综合课程,是英语专业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面临教师招聘考试压力的学生,大学英语精读课是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这样的形势和挑战促使我们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大学英精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研究。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对高效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学策略是指教学主体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和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追求最佳教学效率的计划和谋略。大学英语高效教学策略是大学英语教师追求大学英语教学最佳效率的计划和谋略,是构建高效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关键。段丽、肖贻杰(2006)提出了英语教学的策略,包括充分的教学准备、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教学清楚明了、富有教学热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本课题运用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实际,借助理论思维,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

2.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模式——“一前提+三步骤”

1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环境是前提条件

课堂环境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各种内部条件的综合,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英语语言的习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这种交流与互动要以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前提。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教学,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步骤——— 有效的导入(Leading-in)

大学英语教师进入课堂教学实践的第一个步骤即为导入,有效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而学生只有在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前提下才有可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进行深入而有效的思考,因此有效的导入是高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有效导入应做到:第一,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连。第二,导入材料必须新鲜且具启发性。第三,导入的方式应多种多样。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会让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如讲故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话题辩论等都是有效的导入方式。

3步骤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讲授(Presentation)

讲授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教学方,在现在的教学中特别是外语的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讲授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其他方法相比,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秩序等方面更容易控制。讲授是传授新知,但讲授也有其缺点:讲授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课, 记笔记,很容易觉得枯燥和单调。尤其是对于大学英语教学, 学生长时间听外语,很容易疲倦,难于集中精力,从而抑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大学英语精读教师在运用有效讲授时应扬长避短。

4步骤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巩固活动(Consolidation)

洛克说过,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进行巩固能避免用单一的传统讲授方法来巩固新知的单调,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高效巩固新知识。巩固环节的课堂组织活动有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示交流、教师有效提问等。现以《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中《奥运精神》这一课为例,在讲授完新课———五福娃的特征和象征意义后,让学生以分组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总结五福娃的特征和象征意义后由小组长上台展示进行角色扮演,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很好地巩固了新知识。

三、结论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各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师们都把改进教学,实现高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作为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学生,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教学是否高效,是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本文针对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理论分析及实践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一前提+三步骤”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各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针对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理论分析及实践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一前提+三步骤”教学模式。

精读课堂 篇8

【关键词】读写 精读 教学 实施

1977年,Rumelhart发表了一篇名为Towards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论阅读的相作用模式》)的论文,文章指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精读课反映在教学的内容上是要求学生接收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精华,包括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等等内容,而在阅读策略上需要学生能做到精雕细琢,甚至包括材料中的语音和语气。

一、精读课的理论基础

阅读活动是一种多种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解码过程。精读课较之于其他课型来说最能融合所有的阅读活动,因为它最具备综合性。读是有别于听、写、说的一种语言技能。随着学习者在精读课堂上的学习和积累,他们的语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这样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的其他技能的提高。

二、精读课的教学要点

1.词汇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在各个级别掌握的词汇大部分都在精读材料中出现,这些词汇的解析和辨析也都在精读课堂一并进行。因此精读课堂中的词汇教学对学生提高整体外语水平至关重要。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定义法、关联法、对比法几个方法。所谓定义指用以揭示或描绘新词汇所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因此而获得概念意义的表达。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用定义来阐释新词是最普通的方法,一般分为英英互译和英汉互译。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教师更多愿意采用英英互译的方法,即用英语解释新遇到的词汇。另一种是关联法,即将新词汇置于相应联系的事物中,通过归纳、概括,从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认知方法。它可以通过上下语境的关联,新旧词语或语素的关联来对新词进行解析。对比法是词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即将两个或以上形近或义近的词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将这样的词语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凸显新词汇的本质属性,又能补充学生的词汇面,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也可以将具有相反意义的词汇纳入比较行列,通过加深语言信息刺激的方式突出新授词汇。

2.语法教学。用词造句的规则即为语法。在精读材料中的语法多以分析句子结构的方式进行。原汁原味的精读材料出现长难句的频率较高,单凭词汇来了解句意大多不可行,这种也会让阅读能力受限。所以教师需要把精读材料中的典型句子抽离出来,以图示和演绎的方法将其时态,成份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是最直观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对于涉及到的语法点,教师可以将跟这个规则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充分利用“知识同化”这个认知活动和心理过程。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将汉语的句法和英语的句法进行比较分析,当然语料的选择要注意把握两种语法规则之间同异参半或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原则。对于已授语法内容要注重与相关联新授语法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整个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3.篇章教学。精读材料都是以课文形式呈现的,因此离开篇章教学而去孤立地教授生词和语法是不可取的。在精读课上,教师应当对课文的情节、人物的特点和心理描绘、写作的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目的是要让学习者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充实他们头脑中的语言知识结构。阅读和理解训练是篇章教学的重点。篇章蕴含着词汇和语法,所以对篇章的学习也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在理解篇章结构过程中,可以先从理解训练开始,理解句子、句群、段落和全文,当然这个顺序也可以依照不同的课文有所改动。辅助学习理解全文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判断和逻辑推理关系的过程。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大意和主旨,然后用自已组织的语言进行表达,针对有启迪意义的课题再进行全班讨论都是篇章教学惯用的教学方法。

三、精读课的操作方法

教无定法,精读课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精读课教学分为以下几种操作方法:先进行语言点的学习,再进入主课文的学习;另一种是先学习主课文,然后再将课文中出现的生疏语法点进行整体教授; 还有一种是在理解新课文的同时一并解决遇到学习障碍。无论采用哪种操作方法都要求将读、写、听、说和译的能力培养灌输其中。学习接触一篇新的材料,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默读,可以带着预设的问题读,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问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获得了阅读的大致信息。当然做为精读课,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遇到中心明确,好词好句的段落请学习进行朗读甚至背诵都是可行的。读与说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技能,但是两者相辅并不矛盾。在精读课上,教师不断地对课文内容发问,就要求学习能够说得出答案。一种答案可以基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另一种答案则要求学生能够自已归纳总结,一问一答,即培养了听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写和译是训练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方式。写主要是写作文,可以根据所学材料写读后感,也可以拓展内容进行新的作文写作,译主要是对本次教学中涌现出的新句法规则进行翻译的巩固性练习。

精读课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的读写课堂上应当把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当做教学的重点,在解析课文时更应当强调不同话语结构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文体材料。

参考文献:

[1]黄理平.国外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精读与略读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两种阅读方法——略读和精读。

2.过程与方法

师讲述略读的意义,重点介绍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把握略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略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把握两种读书方法。

2.板书:精读与略读。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1.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段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词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大略到读。

三、在读课文,着重学习“略读”部分

1.为什么还需要具备略读能力呢?

(“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

2.略读有什么作用?出要害词句。

(“通过略读,可以„„从而„„获得„„”。)

3.怎样进行略读呢?小组讨论。

4.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1)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略读?

(2)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略读。

(3)略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

(4)怎样做才取得略读的最佳效果?

四、小结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从课文内容谈。

2.从好词佳句方面谈。

五、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六、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七、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板书设计

如何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篇10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 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 要认真读、反复读, 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 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这就是精读。教材中的精读课文, 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 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那么, 究竟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呢?我们先来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第八自然段, 多读几遍, 看看哪些语句自己能读懂, 哪些语句自己读不懂, 在旁边做好批注, 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交流。 (生自主读、画、思、注。)

师:现在大家交流一下, 你自己读懂了哪些语句?感悟到哪些内容?

生:我读懂了这一句“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儿缝隙”, 说明榕树非常茂盛, 叶子非常多。

师:同学们, 再认真读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是怎样把榕树叶子的“多”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的?

生:一个是“簇”, 一个是“堆”, 写出了榕树叶子又多又密。

师:这两个字为什么能体现榕树叶子又多又密呢?

生:“簇”写出了叶子聚集在一起, 挨挨挤挤, “堆”写出了叶子层层叠叠, 这两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的茂盛。

师:很好, 就是要这样精读词句, 感悟课文内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你们还读懂了哪些语句?

生:“那翠绿的颜色……照耀我们的眼睛。”这句话写出了榕树叶子的绿, 让我们感到榕树叶子绿得发亮、绿得耀眼、绿得迷人。

师:你描述得很生动, 你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生:我是从“照耀”这个词感受到的。

师:其他同学如果也读懂了这句话的, 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感受到这棵榕树充满了生机。

师: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是读了“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后感受到的, 那么多的绿叶, 那么多的生命在树上跳动, 大榕树就像在欢呼、在跳舞、在歌唱……就像活了起来。

师:我们通过精读课文体会到作者从榕树叶子的多和绿两个方面生动、准确、具体地写出了这株榕树茂盛的特点。看到这株充满活力的大榕树, 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 (齐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呢?

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来读。

师:对, 还要带着向往的感情。现在速度放慢一些, 充满感情地,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 教者让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的”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精读第八自然段, 交流阅读体会, 领悟表达方法, 以点带面, 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段段串讲, 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由此可见, 精读课文的“精读”应着眼于教师的“精导”, 立足于学生的“多读”。

一、教师要“精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 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因此, 教师要善于“精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精导要做到“四个善于”: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 指导学生预习;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 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要善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研读探究, 把学生的理解和体会逐步引向深入;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指导, 努力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生要“多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所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 多读少讲, 重视阅读实践。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多读书, 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引读、速读、分角色朗读、范读、品读、议读、研读、赏读、诵读等多种形式, 在读中理解内容, 在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引导学生多读。

1. 自读自悟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是“教学之本”。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 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课堂上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通过充分的自读自悟来获得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享受审美乐趣。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 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2. 研读探究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 引导学生边读边议。师生、生生之间共同谈见解、说感受, 通过对话、参与, 相互建构, 使整个教学过程充盈着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互动、互惠的教学情境和精神氛围。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设疑———激疑———质疑———辩疑”,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议读、研读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研读探究的读书实践中进一步获得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进而加深理解。

3. 朗读悟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我们在新课程理念基础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遵循古人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以“读”为中心, 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读书, 启发学生在读中领悟, 在读中感知, 在读中达到感情的升华。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体味联系起来, 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感情, 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加深感悟。

4. 熟读精思

古人云:“大抵观书须先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些话道出了熟读精思对于理解文章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即熟读精思, 可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明达文义的目的。在熟读课文时, 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 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 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通过熟读精思, 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从而产生强烈共鸣, 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也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5. 诵读积累

上一篇:英语口语提高策略下一篇:就业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