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十篇

2024-08-16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 例, 男15 例, 女5 例;年龄21~49 岁, 平均年龄33 岁。按Schatzker分型均为Ⅵ型, 其中Ⅱ度污染10 例, Ⅲ度污染10 例, 均为急诊手术。

1.2 手术方法

1.2.1 开放性骨折常规清创

彻底清创是积极防止感染的关键, 6~8 h内彻底清创, 切除坏死及失活的组织, 由浅层到深层将各种组织进行清创, 保护好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对于皮肤撕脱伤的患者用切皮机切成中厚游离皮片作游离植皮。

1.2.2 有限内固定

在C型臂监视下首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 采用撬拔等方法使关节面解剖复位,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再用2枚空心钉固定。

1.2.3 组合式外固定

对于污染严重的关节开放性骨折行超关节外固定, 其他行胫骨平台及干骺端固定。在直视下复位干骺端, 复位满意后再进行穿针固定, 切忌先穿针后复位。对于平台骨折小的骨块用克氏针或小的空心钉固定。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监视下进行, 确保复位和穿针固定可靠, 最后用扳手将所有固定连接拧紧, 操作完成后麻醉下检查膝关节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1.2.4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 钢针处每日点酒精2次, 使用有效抗生素, 引流管48 h后拔除, 皮肤撕脱伤要用负压吸引。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摄片, 观察关节面情况, 根据骨折类型、年龄以及骨痂生长情况决定去除外固定器的时间。

2 结 果

20 例患者随访时间8~24个月, 平均16个月, 术后6个月复查X线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评分法评价 (见表1) , 优15 例, 良2 例, 可2 例, 差1 例, 优良率85%。术后伤口一期愈合16 例, 2 例延迟愈合, 2 例因皮肤撕脱伤面积大, 部分皮肤坏死, 行二期植皮后愈合。

3 讨 论

3.1 胫骨平台复杂型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和治疗

对于一般的胫骨平台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但对于高能量损伤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的开放性骨折, 采用有限内固定辅助石膏固定, 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并且软组织损伤严重, 伤口容易感染, 内固定适应证明显缩小。而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是治疗此类型损伤的良好方法, 可维持关节稳定及早期活动, 有利于关节软骨磨造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有序修复, 避免关节黏连。

3.2外固定器的使用

20例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其优点为:a) 手术操作简便, 对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 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覆盖少, 骨性结构表浅, 大范围的软组织剥离容易产生软组织愈合问题, 而外固定手术可在骨折端上下穿针, 骨折处可用闭合或小切口克氏针撬拨复位骨折块。对于开放性膝关节损伤的病例, 可以超关节固定, 手术时间短, 减少了术中软组织暴露时间, 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及组织坏死的发生。本组2例因皮肤撕脱伤面积大而部分皮肤坏死, 二期植皮后愈合。b) 对于大块的胫骨平台骨折可直接用空心钉固定, 有利于膝关节的稳定并能早期功能锻练。c) 对于跨关节的外固定可临时固定3~4周, 再改为内固定。

3.3注意事项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的38例 (40处) 开放胫腓骨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23例 (24处骨折) , 女性15例 (16处) 。年龄16~ 71 岁, 平均年龄为43.3岁。致伤原因分布:车祸伤23例, 重物砸伤8例, 高处坠落伤7例, 其它3例。按GUSTILO-ANDERSON 分类为:Ⅰ型:12例, Ⅱ型18例, Ⅲ型:5例。受伤部位分布:胫腓骨上段10例, 中段14例, 下段14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患者硬膜外或全麻后平卧位。大腿气压止血带, 常规清洗消毒患肢, 清创去除异物。对于脱套伤及神经、肌肉、血管断裂回缩应扩大清创面积, 扩创后应再次清洗消毒。有限内固定首先利用手法整复骨折, 术中尽量减少对骨折片软组织剥离, 用螺丝钉或钢丝作有限内固定。使用钢丝固定应对骨片钻孔绑扎固定, 不能行环绕固定。较大骨片行螺丝钉拉力固定, 使粉碎骨片连成一体, 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安装外固定架方法为在骨折远近端距骨折端约4 cm 处, 胫骨前内侧各打入2 枚钢钉, 要与膝踝关节平面平行, 与胫骨垂直。然后安放外固定架, 调节外固定架对骨折端适当加压, 为方便更换敷料处理创口, 外固定架可距皮肤5 cm 左右, 伤口愈合调至距皮肤1 cm 左右。根据皮肤挫伤、缺损情况作直接缝合、皮瓣或肌皮瓣修复。

手术后更换敷料保持术口清洁, 适当使用抗菌素, 早期活动足趾和踝关节, 术后6 周可根据情况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并每月叮嘱患者行X线片检查恢复情况。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时间6个月~ 1年, 骨折均临床愈合, 4~ 8个月去除外固定器。所有病例中有30处骨折一期愈合, 5处骨折出现延迟愈合, 3处骨折不愈合, 2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患者经髂骨植骨后愈合, 感染患者2处骨折行清创、置管冲洗后愈合。临床疗效38例患者按Joh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为优28例, 良6例, 差3例。

3 讨论

高能量创伤所致的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 同时伴有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损伤。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有较重的损伤, 血供受到了严重影响。局部血液供应对骨折的愈合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到骨折的愈合, 特别是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达到多点固定, 使断端足够的稳定, 使骨折对血供的影响降至最小。三维外固定器与有限内固定结合, 符合生物学固定BO的原则。骨折处小切口, 对骨膜处破坏小, 有利于骨折愈合, 对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使用拉力螺钉, 亦可用可吸收螺钉, 干骺端用松质骨螺钉固定, 将3段骨连接成一整体, 再安装三维外固定器, 二者结合固定, 可达到既不增加对骨折处的骨膜破坏, 又能提供固定的稳定性, 减少内固定物与骨皮质间的接触面积, 保护骨折的局部血运, 外固定器具有独特的加压和牵开作用, 利于软组织一期或二期的处理。在外固定器辅助下, 内固定物体积减少到最少, 符合生物学固定, 具有钢板及髓内钉内固定无法比拟的优势[1]。

本研究中资料表明, 固定架与骨面的距离在2~ 3 cm 时具有力学上较好的稳定, 符合弹性固定的要求, 对断端可施行牵伸和加压, 对骨折的愈合起了促进作用, 同时有利于换药。术中可以不达到绝对解剖复位, 但要维持患肢力线及长度。术中对伤口的处理显得相当重要, 首先要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 对失活组织、已经污染组织要进行彻底的清除, 对骨折断端已有感染的进行冲洗, 可疑骨组织及骨膜均要进行充分刮除,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小腿的软组织缺损, 在急诊手术中尽可能进行一期缝合, 以利于伤口的愈合。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患者复查随访的过程中, 可根据复查的情况对骨折的对位、对线进行微调, 也可对断端进行加压, 促进骨折的愈合。单纯骨折不愈合可行植骨术, 出现感染时也可以进行断端清创、置管冲洗术。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时注意的问题:一是外固定是弹性固定, 骨折断端属于相对稳定, 骨折存在再移位可能, 因此要注意外固定支架与骨面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 但要留足伤口换药的距离;二是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 有报道外固

定架针道感染率8% ~ 10%, 其中约1%感染较重, 引起固定骨段的感染[2];三是多数外固定针穿经皮肤、肌肉, 超关节固定, 将影响关节的功能活动; 四是外支架应力遮挡, 弹性固定又不能早期负重, 将导致骨质疏松, 其骨质疏松较单纯内固定稍高; 五是患肢外观较差, 对日常活动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 对于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急诊行胫腓骨骨折, 外固定可以快速恢复患肢力线, 内固定可以进行精细复位, 发挥各自的优势, 有效地降低了骨不愈合的发生, 便于对骨折创面软组织进行修复。固定简单可靠、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 降低感染率, 有利于患肢的恢复, 是一种较好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武树森, 刘少敏, 许维城, 等.胫腓骨骨折合并伤和并发症的处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7) :668.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9岁。受伤原因:坠落伤3例,摔扭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开放骨折2例(均为Gustilo分型Ⅰ型),闭合性骨折10例。按AO分型:A1型骨折6例,A2型骨折4例,B1型骨折2例。单纯胫骨骨折5例,胫腓骨双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的2例均急诊清创缝合后以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其余均在适当准备后3天内择期手术。

治疗方法:①手术方法: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根据骨折端显露情况扩大或不扩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以2~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闭合性骨折先试行闭合整复,复位满意者在C臂透视下以交叉克氏针固定;若闭合复位不能成功,则以骨折端为中心做3~5cm长的切口,少量剥离骨膜直视下复位,以尖嘴复位钳临时固定,斜型或螺旋型骨折以1~2枚3.5~4.5mm皮质骨螺丝钉加压固定,横断或短斜形骨折以交叉穿入克氏针固定,针尾露于皮外,闭合切口后以前后长腿石膏托外固定。②术后处理:常规应用预防感染药物1~3天,抬高患肢20cm以利消肿,术后24小时后开始足趾的主动屈伸活动,克氏针4~6周后拔除,拆线后更换长腿管型石膏固定直至骨折愈合。

结 果

随访时间6~12个月,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

讨 论

儿童胫腓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儿童管状骨骨折的15%,是仅次于股骨、桡骨及尺骨的骨折。胫骨骨折男女比例约为2:1。胫腓骨骨干骨折根据损伤情况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大类。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的胫骨骨折可以通过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于多发骨折,年龄较大儿童的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粉碎性骨折或难以复位的骨折,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合并有筋膜间室综合征的骨折;大部分开放性骨折,合并有多系统损伤的骨折以及浮膝损伤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固定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如克氏针、螺丝钉、钢丝、外固定架、弹性髓内钉、钢板等,各有其优缺点。根据小儿骨骼的特征、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儿童骨折内固定时应该尽可能的解剖复位,并用最少的内固定物保持位置,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的血运,术后可以配合使用外固定而沒有发生骨折病的危险。由于儿童的松质骨坚硬,克氏针固定时把持较牢靠,为应用较少、较小内固定物固定骨折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因此对于有手术适应证并且年龄较小的儿童开放或不稳定的胫骨干骨折,应用闭合或有限切口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然后用辅以长腿石膏托外固定,既可以获得可靠的固定效果,又能达到保护骨折端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软组织损伤的目的,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些均为本组临床病例所证实。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年1月-2011年6月收治Ⅲ型Pilon骨折共25例, 其中男15例, 女10例, 年龄18~55岁, 中位年龄35.5岁;左侧18例, 右侧6例, 双侧1例。致伤因素:交通伤20例, 坠落伤5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 入院时均有患肢肿胀、软组织挫伤重。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行布朗氏架抬高, 跟骨骨牵引术, 予以脱水、消肿, 待肿胀基本消退后, 采取有限切开复位, 如并合有腓骨骨折, 先将腓骨复位内固定, 腓骨一般使用钢板螺钉固定, 再进行胫骨远端骨折及关节面复位, 尽可能少或不剥离骨膜, 将粉碎骨块复位, 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用克氏针、空心针或拉力螺钉固定主要骨块, C臂X光机透视见骨折块复位满意, 关节面恢复平整, 骨折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 辅助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维持骨折复位及其稳定性、无张力闭合切口, 如果内侧切口张力高, Ⅰ期闭合内侧切口延迟闭合外侧切口或植皮。

1.3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切口感染、消肿、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为主要目的。在超关节支架固定下逐步进行关节功能活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尽早取除外固定支架, 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

2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予以随访, 随访时间为6~24个月, 中位时间为18个月。根据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情况 (Burwell-Charnley标准) :其中解剖复位15例, 复位一般7例, 复位差3例, 复位优良率为88.0% (22/25) 。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为6~15个月, 其中骨折延迟愈合3例 (12.0%) , 切口浅表感染2例 (8.0%) , 早期发生踝关节疼痛、关节面不平整等创伤性关节炎5例 (20.0%) , 但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

3讨论

Pilon骨折占下肢骨折的1%, 占胫骨骨折的3%~10%[1,2], 常发生于高处坠落及车祸骤停所形成的高能量轴向压缩暴力, 其中Ⅲ型Pilon骨折都是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复杂骨折, 关节面严重粉碎, 干骺端明显压缩, 往往有大块骨缺损和严重软组织损伤[3], 70%~80%合并有腓骨骨折, 高度不稳定, 复位后很难维持复位, 治疗难度大, 术后并发症多, 病残率高[1]。若采取钢板螺钉固定, 由于干骺端压缩程度重, 粉碎骨块多, 有骨缺损, 骨折块固定不牢固, 无法恢复骨折的高度和保持骨折的稳定性, 固定后易再移位;若同时腓骨钢板固定后再用钢板固定胫骨, 软组织空间小, 张力高, 术后出现切口不愈合和皮肤坏死的几率高, 从而导致骨外露和内固定物外露。

本组患者均采用跟骨牵引延期手术, 使软组织有一定机会得以恢复, 通过骨牵引不仅能减轻骨折端对软组织的挫伤,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通过肌肉韧带牵拉作用可使骨折得到初步复位, 其中二期骨折更容易复位, 减轻了手术操作难度[1], 同时有限切开复位, 术中尽量少或不剥离骨膜, 从而最大限度保护粉碎骨折块的血供, 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本组患者内固定物采用克氏针、空心针或拉力螺钉, 固定主要骨折块, 占用软组织空间少, 对皮肤和软组织的血供影响小, 从而避免因皮肤和软组织坏死造成骨和内固定物外露。骨缺损处均植入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 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再辅以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 既不限制关节的功能锻炼, 又能达到支持、稳定骨折的作用, 减少了关节僵硬和跖屈挛缩。Golubovic等[4]报道该方法可作为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的决定性治疗。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曾宪铁, 庞贵根, 马宝通, 等.重度开放性Pilon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10, 30 (12) :1192-1196.

[2]张波, 黄雷, 王满宜, 等.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 (7) :403-407.

[3]王亦德.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469.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 例, 男21 例, 女5 例;年龄18~57 岁, 平均39 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 例, 交通伤10 例。按分型 (Rüedi-Allgwer) 分类, Ⅱ型16 例, Ⅲ型10 例。其中开放性骨折7 例, 闭合性骨折19 例。合并腰椎骨折3 例, 骨盆骨折7 例, 足部损伤6 例, 颅脑损伤11 例, 其他合并伤5 例。手术时间:开放性骨折7 例均在6~8 h内手术清创, 应用外固定;闭合性损伤19 例均先经手法大致复位, 石膏托制动待消肿后, 于伤后7~12 d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合并腓骨骨折的治疗

26 例中25 例合并腓骨骨折, 该25 例中21 例采用重建钢板复位内固定, 此步骤为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均采用腓骨后外侧直切口, 仔细复位, 使其均达解剖复位。

1.2.2 胫骨骨折的治疗

本组均应用单边外固定架行外固定, 并采用前内侧切口, 起于胫骨嵴内侧, 达踝穴水平时均斜向内踝, 直接切达骨膜, 避免损伤伸肌肌腱鞘, 显露骨折处。此时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先将外固定架固定于胫骨前内侧及跟骨处 (入点与跟骨牵引相同) , 若跟骨骨折则可在距骨上固定, 尽可能不要固定于距骨颈部。将胫骨下段骨折在骨膜外复位, 尽可能的达解剖复位, 然后用外固定架固定稳定, 再行关节面的复位。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 再在足部第一跖骨基底处拧入一螺钉, 同时用一连杆将足固定于90°后, 并固定踝部骨折块。术后均无需石膏外固定。

1.2.3 植骨

26 例均需植骨, 有15 例植骨量较少, 取同侧胫骨髁松质骨植入, 余11 例均取自体髂骨移植、填塞。

1.2.4 软组织的处理

本组26 例中, 19 例闭合性骨折均无皮肤坏死。7 例开放性损伤中有2 例外伤边缘处少许坏死, 经换药瘢痕愈合;1 例因外伤致皮肤挫伤严重, 有坏死, 行旋转皮瓣覆盖创面;1 例伤口一期愈合。

2 结 果

本组26 例患者中23 例获得了6~18个月的随访, 平均10个月。外固定架应用3~8个月, 平均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1 例因过早负重致外固定螺钉断裂, 行重新更换后愈合。术后随即拍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情况, 22 例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4 例复位可, 主要为后踝复位欠佳。术后2 例出现张力性水疱, 经理疗, 抬高患肢, 给予脱水和输注血浆后好转。26 例中13 例出现钉道处有少许分泌物, 给予引流、换药后控制, 无一例出现骨感染。3 例出现行走时踝部有酸胀感及疼痛, 给予间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可生活自理。

3 讨 论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手术时机是治疗Pilon骨折的关键之一, 由于Pilon骨折大都有合并伤, 病情观察时间常可避免并发症的误诊、漏诊, 可让骨折部的软组织有缓冲、修复的时间, 是避免皮肤坏死的关键所在。通常我们应用手法牵引复位、石膏托制动的方法治疗, 未用骨牵引的方法是因为本组病例的外固定架均固定于跟骨上, 避免跟骨出现感染。本组病例均在7~12 d局部出现皮纹时再行手术。

3.2 手术操作

本组病例均先行腓骨下段的固定, 我们认为腓骨解剖复位是治疗Pilon骨折的首要问题。因为腓骨达解剖复位后, 才能使胫骨的长度易恢复, 并可依靠软组织的牵引使部分骨折块复位。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该切口应尽可能的靠腓骨后外侧, 且直接切到骨膜, 可避免皮肤坏死, 且给胫骨前内侧切口留有余地。本组有4 例未行腓骨固定, 有以下几点:a) 皮肤条件不佳, 不易切开复位者;b) 腓骨骨折端粉碎严重且节段较长者;c) 合并跟骨皮肤损伤者, 需预留皮瓣为跟骨二次行皮瓣治疗创造条件。

3.3 胫骨的复位固定

手术中尽可能的少剥离软组织, 使骨块与关节囊韧带或骨膜相连, 可减少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发生。此做法与目前生物接骨术的原理一致, 即强调软组织剥离时保护附着于骨块的软组织, 间接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晚期负重等。本组有4 例后踝复位欠佳, 主要的原因是胫骨下关节面粉碎, 借用外后侧有限显露, 无可靠参照, 致使复位欠佳。若后踝骨折块较大, 常会有复位不足。再有, 关节复位不必过度, 因早期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之间不形成应力, 故无明显应力, 无复位丢失。

3.4 术后功能康复及治疗

术后的治疗和功能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行主动活动, 以带动静脉回流, 减轻水肿, 可防止张力性水疱及皮肤坏死。1周后患者可行下肢主动活动, 并用酒精滴钉孔处敷料, 局部预防感染。1个月后方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 增加关节软骨营养, 同时可使微小关节面不平得以再塑型, 以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3.5 跟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固定

跟骨骨折时无法应用, 选择距骨作为外固定架的支撑点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但一定注意不可伤及距骨颈部导致骨折而影响其血运。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 男性107例, 女性61例;年龄16~68岁, 平均年龄32岁;车祸伤73例, 坠落伤45例, 摔伤28重物砸压伤22例;开放性骨折89例 (Ⅰ度开放性骨折31例, Ⅱ度开放性35例, Ⅲ度开放性骨折23例) , 闭合性骨折79例;下段76例, 中下段51例, 中上段26例, 上段15例;多段6例, 多处骨折26例, 多发伤32例。

2 治疗方法

(1) 清创方法:对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 开放性骨折清创很重要, 要求高, 我们采用三个“五轮冲洗法”, 清创方法:先用加络合碘的冷开水或加络合碘生理盐水刷洗伤口周围及整个患肢, 再外用本院自制三黄双花液 (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红花经醇提稀释成无菌外用药液) 、双氧水、稀释络合碘、新洁尔灭、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 严重者还用药液在伤口内浸泡数分钟, 再络合碘原液消毒铺巾, 在麻醉下大腿部上气囊止血带, 从外向内清创, 清除异物, 剪除严重坏死、失活组织, 再次用以上五种药液浸泡冲洗伤口, 检查异物及坏死组织是否清除干净, 如有未清剪干净者, 再次扩创清洗干净, 再次五轮药液冲洗伤口, 清创中关键在于清洗, 能清洗干净的组织不用剪除, 这样既减少感染机会, 又不至软组织缺损过多导至骨外露, 有利于抗感染及软组织修复。

(2) 有限手术及简易内固定:根据骨折部位、类型、伤口情况选择手术切口及切口长度, 以直接显露骨折断端、易于固定、软组织损伤轻为原则, 能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则尽量不扩大切口, 多采用小切口骨膜外剥离, 清理骨折端, 通过碎骨块与主骨复位, 于临近对应骨皮质处钻孔, 用软钢丝引入孔内将碎骨块与主骨固定, 较大的骨块亦可用螺钉固定, 或采用克氏针固定, 克氏针还可与外固定器相连接。腓骨可行闭合复位或撬拨复位或小切口开放复位克氏针固定或钢板固定。

(3) 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在清创及局部碎骨块与主骨作简易固定后, 将骨折直视下牵引复位, 矫正旋转、重叠畸形, 再穿离骨折远处的钢针 (或半钉) 并上外固定架初步固定, 然后精确复位并穿骨折线处的钢针, 最后将骨折复位满意拧紧外固定器。遵循复位、穿针与固定的交替式操作过程。并电视透视骨折复位及固定情况, 直到满意为止。

3 治疗结果

(1) 疗效评定标准。优:肢体无短缩, 骨折无明显畸形愈合, 皮肤愈合好, 膝、踝关节功能无受限, 骨与关节无疼痛, 步态自由;良:肢体短缩<2cm, 骨折功能对位, 无明显成角、旋转畸形, 皮肤愈合良好, 膝、踝关节轻度活动受限, 行走尚可, 骨与关节有轻度不适;可:骨折短缩2~4cm, 成角10~15°, 旋转畸形>5°, 踝关节背伸0~15°;差:骨不连、严重畸形、骨感染或假关节形成, 膝、踝关节严重受限。

(2) 疗效评定结果。本组168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8个月~3年, 平均20个月, 骨折3.5~14个月临床愈合, 平均6.6个月。皮肤甲级愈合101例, 乙级愈合43例, 24例皮肤部分坏死植皮;早期出现针孔感染16例, 中后期或后期出现针孔感染9例;外固定器2~8个月拆除, 平均4.5个月拆除, 内固定8~18个月取出, 平均13个月取出, 仅3例因搬运摄片时粗暴提外固定支架而导致骨折再移位, 予以重新固定, 5例因过早负重而成角, 予以调整外固定器, 按照上述标准评定, 优102例, 良35例, 可24例, 差7例, 3例伴颅脑外伤1周内死亡, 1例伴血管、神经及软组织毁伤严重而最终切肢, 未纳入统计数据之内。

4 讨论

总之, 胫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彻底清创、保护有限软组织及骨骼血运很重要, 中西药三个五轮冲洗, 能有效减少感染率。有限手术及简易内固定 (克氏针、钢丝、螺钉) 有减少创伤, 尽可能保护局部血运, 又能恢复骨骼管形结构, 减少相对骨缺损, 增加骨折端结接面及稳定性作用, 有限手术简易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固定符合骨折愈合良好复位、有效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 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疗效, 具有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对患者全身和局部影响小、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小、费用低、便于换药及护理、便于锻炼及搬运、拆除方便的优点。对广泛软组织伤并有一定污染的严重粉碎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或多发性创伤骨折为该方法的最佳适应症。值得临床骨科医生所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适合较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 清创中强调清洗法, 采用中西药3个“五轮冲洗法”预防感染, 尽量保护局部软组织, 减少手术清剪及血运破坏, 采用以克氏针、钢丝、螺钉为主的简易内固定, 尽量恢复骨骼的管形结构, 减少骨缺损、增加断端接触及稳定性, 配合外固定支架三维固定。结果 自2003年以来至2009年有随访资料的168例进行分析, 随访时间1~4年, 平均20个月, 2~8个月拆除外固定架, 平均4.5个月, 内固定平均13个月拆除, 骨折3.5~14个月临床愈合, 平均6.6月, 优102例, 良35例, 可24例, 差7例, 骨折并发症少。结论 胫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彻底清创、保护有限软组织及骨骼血运很重要。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有限内固定,组合式外固定,骨皮质钢丝固定法

参考文献

[1]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 1996, 16 (9) :604.

[2]陆裕朴, 胥少汀, 葛宝丰, 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246~250.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7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粉碎性,支架外固定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尤其是关节内骨折, 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解剖复位和稳定的固定, 容易造成桡骨畸形愈合, 引起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影响腕关节运动功能。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7例, 疗效比较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 其中男21例, 女6例;平均年龄38.4岁 (21~60岁) 。车祸伤11, 跌倒伤9例, 重物砸伤及其他打击伤7例。按AO/ASIF分型:A3型4例, C2型10例, C3型13例。本组开放性骨折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d (1~5d) 。

1.2 治疗方法

开放性骨折4例急诊手术, 其他病例术前简单复位, 石膏托维持制动。手术时间在5d内进行, 手术治疗:臂丛麻醉, 自第2~3天掌骨分别打入外固定针或自第2掌骨打入2枚外固定针, 于桡骨干打入2枚外固定针安置外固定架, 调整外固定架的长度和方向, 使已复位的骨折稳定。采用桡骨远端掌背侧入路。背侧入路适用于背侧移位、背侧干骺端的骨质粉碎压缩明显者, 本组10例。掌侧入路:适用于掌侧移位骨质粉碎压缩明显者, 本组17例。显露骨折端及关节面, 直视下通过撬拨的方法整复关节内骨折, 尽量不剥离骨膜, 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对复位后关节面下空虚者取自体骨移植, 植骨材料为自体髂骨。不稳的视骨块大小采用直径1.5~2.0mm的克氏针、微型松质骨螺纹钉或微型钢板固定。尽量保证关节面完整、维持桡骨长度及恢复正常掌倾角。

2 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 (6~13个月) , 外固定器拆除时间为4~6周 (平均4.8周) , 外固定器拆除后即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所有病例均达骨性愈合。X线片上测量:掌倾角平均10.1° (5~18°) , 尺倾角平均22.1° (16~24°) 。按桡骨远端影像学评估采用Stewart改良的Sarm iento评分法, 术后第2天优15例, 良12例;去除外固定架时优13例, 良14例。疗效按Dienst标准:优13例, 良12例, 可2例。X线片上均未见创伤性关节炎改变。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骨折, 桡骨远端皮质骨粉碎, 松质骨压缩, 局部骨量缺失;桡骨轴向短缩;关节面塌陷不平;失去正常的掌倾角和尺倾角等病理变化。属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无法对抗前臂肌肉对骨折端的持续挤压, 难以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 且复位后石膏维持固定难, 不能有效防止再次移位, 特别是短缩移位。近关节面的骨块往往粉碎严重, 无法单纯用钢板进行确切而牢靠的固定, 从而引发Sudeck骨萎缩, 腕管综合征[3], 肌腱磨损断裂, 关节粘连僵直, 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于金河等[4]研究也表明: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中, 关节面残留移位、应力中心的转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腕的位置和运动发生变化, 是造成创伤后骨性关节炎并影响腕关节功能的主要原因。故其治疗的关键是恢复关节面平整, 同时矫正成角和恢复桡骨的长度, 并认为对于有干骺端粉碎和骨缺损者需植骨。外固定架是通过在掌骨和桡骨之间施以持续牵引力, 通过牵引使得骨折周围的肌腱、韧带及骨膜等维持一定的张力, 从而对骨折端起到生物夹板的作用, 以稳定骨折断端。如骨质压缩骨量缺失严重, 关节面塌陷桡骨短缩明显的患者, 仅通过外固定架并不能达到满意的韧带整复作用, 则应采用经皮和或有限切开复位的方法进行内固定, 可同时合并植骨。

本组治疗首先利用外固定支架撑开关节间隙, 使腕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受到拉力, 从而牵拉挤压骨折片而达到骨折大体复位。外固定架可以控制桡骨短缩, 但不能满意地恢复掌倾角和关节面。因此往往需要结合内固定得以实现, 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治疗效果。我们采用经桡骨远端掌背侧切口直视下行撬拨复位, 恢复掌、尺倾角及关节面平整。经上述处理后一般可达解剖复位骨折, 如骨折端遗留骨缺损导致复位丢失且影响骨折愈合。可以通过取自体髂骨填塞骨折间隙补充骨折端的骨量缺失, 重建了桡骨远端的正常力学结构。但是我们认为单纯外固定架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并不能牢固的稳定骨折端, 而且不能进行腕关节早期的康复锻炼。故在复位后应用克氏针、微型松质骨螺纹钉或微型钢板固定, 能为骨折端提供更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并为骨折后期拆除外固定架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时继续提供骨折端的稳定。我们认为内固定方法的使用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骨质疏松程度来决定。王建生等[5]认为微型钢板固定较克氏针固定更能够为关节早期活动提供足够稳定性, 有效防止再移位, 更加有效防止后期复位高度丢失。我们同样认为无骨质疏松的桡骨远端骨折使用微型钢板较克氏针更能够为关节提供足够可靠稳定性。

应用本组方法治疗, 在经过4~6周的稳定的固定后, 骨折端可基本愈合断端稳定。在早期拆除外固定支架行功能锻炼时, 由于有内固定稳定骨折的作用, 所以不会造成关节面塌陷及骨折再次移位。经本组治疗后疗效按Dienst标准优良率达92.6%, 疗效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1]Kapoor H, A garw alA, Dhaon BK.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distal radius: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results following closed reduction, external fixation and open reduction with inter-nal fixation[J].Injury, 2000, 31 (2) :75~79.

[2]Dienst M, Wozasek GE, Seligson D.Dynamic extem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7, 33 (8) :160~171.

[3]Bruske J Niedzwiedz Z, Bednarski M.Acu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fte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long-term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decompression and extemal fixator application[J].ChirNarzadow Ruchu Ortop Pol, 2002, 67 (1) :47~53.

[4]于金河, 李增炎, 彭阿钦, 等.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对腕关节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254.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30肢,其中男18例20肢,女8例10肢;年龄17~63岁,平均30.1岁。手术耗时0.5~7 h(平均1.24 h);左侧9例,右侧13例,双侧4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重物压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7例,意外摔伤2例。其中合并有其他损伤者15例。本组病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15例,Ⅱ型9例,Ⅲ型2例,其中Colles骨折18例,Smith骨折5例,Barton骨折3例,均为由内向外的开放骨折。

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阻滞麻醉,合并其他损伤者需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肢上臂绑扎气囊止血带,对本组病例进行常规清创,消毒肥皂水冲刷伤口,大量生理盐水、双氧水及稀释碘伏交替冲洗伤口,常规皮肤消毒、铺单后,患肢外展,C型臂机X线透视下先行牵引闭合复位,复位标准: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恢复桡骨茎突长度及恢复关节面平整,关节内粉碎骨块移位及关节面塌陷均不超过1 mm。骨折复位满意后应用克氏针经皮自桡骨茎突交叉固定骨折块。C臂机透视位置满意后,由助手维持牵引,术者以跨腕关节单边外固定架定位后,分别在桡骨中下段桡侧前臂屈、伸肌鞘之间及第2掌骨为中段、基底部依次作4个小皮肤切口,钝性分离后经保护套钻孔攻丝,各拧入2枚直径4 mm螺钉。螺钉拧入深度以钻过对侧皮质1~2个螺纹为宜。螺钉位置调整妥当后,安装跨腕关节单边外固定架,连杆距皮肤3 cm。调整外固定架方向和牵引力量,C型臂机透视下骨折整体复位满意后,锁紧各关节螺母。克氏针尾端露于皮外保留0.5 cm并折弯。对于合并肌腱、血管及神经损伤的患者待骨折处理完毕后依次予修复处理。

1.3术后处理患肢抬高消肿,定期换药、酒精滴针孔等防止针道感染,观察创面情况,其中延迟缝合3例,因肌腱裸露行局部转移皮瓣覆盖创面1例,创面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植皮手术1例,抗生素应用3~5 d,术后当天即可开始手指主动屈伸活动。3周后调整外固定架于腕关节中立位。6~8周后复查X线片如骨折连接,即可拆除外固定架,拔出克氏针,开始腕关节功能锻炼。

2结果

临床疗效随访主要观察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参照Jakim[1]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结果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为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在获得随访的26例患者中,无皮肤坏死发生,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7.2周。1例后遗腕关节疼痛,但不需口服镇痛药;2例于术后1个月发生针道感染,导致克氏针松动,但骨折无明显移位,拔出后于术后8周骨折愈合。1例术后有食指、中指及鱼际肌处麻木的临床表现,考虑与术前合并有正中神经损伤有关,经口服甲钴铵片后症状渐缓解。

3讨论

3.1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往往由高能量损伤造成,软组织损伤较重,骨折呈粉碎性,骨折区失去正常解剖结构,为达到最佳功能恢复,应力争达到正确复位。涉及关节内的粉碎骨折等,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方法很难达到关节面满意复位,即使获得良好复位也因难以维持复位而易导致骨折再移位。切开复位内固定需要广泛剥离软组织,增加了感染和术后僵硬的危险[2]。背侧钢板也由于伸肌腱在钢板上研磨而导致的肌腱断裂也有报道[3]。

3.2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适用指征:完全关节内骨折中C2、C3型骨折(AO分型);关节外A3型骨折,特别是干骺端严重粉碎性骨折且短缩明显、有明显移位骨折块行内固定困难者;开放性桡骨远端骨折。[4]

3.3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的主要优点:(1)可通过韧带复位原理达到和维持骨折复位。恢复桡骨高度及掌倾角等正常解剖结构。调整外固定架使腕关节置于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降低腕管压力,有利于手指的术后活动。(2)腕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属于微创手术,不需剥离骨折区的软组织或骨折块,保护损伤区血运,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率,增加骨折愈合率。同时,螺钉所至位置也不干扰任何肌腱活动,允许术后手指早期活动。(3)外固定架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固定后还便于对合并伤的处理。骨折愈合后外固定拆除方便,不需二次手术,减少感染机会,降低医疗费用等。(4)应用克氏针可以经皮或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固定,避免局部大的剥离损伤,保护血运,也可起到固定较小骨折块,避免骨折再移位等作用。

3.4注意事项:(1)术前仔细检查患者,避免因开放性骨折而先入为主,遗漏重要脏器损伤;(2)手术中彻底清创非常关键,良好的清创能有效的减少术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术中克氏针钻入深度合适,避免盲目钻入而损伤正中神经等重要解剖组织;(4)术后注意观察外固定及克氏针有无松动,发现后及时调整,注意针道护理。

综上所述,腕关节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固定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复位满意,费用低,并发症少,能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增加骨折愈合率等优点,是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Jakim I,Pieterse HS,Sweet MB.External fixation for intra 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J Bone Joint Surg(Br),1991,73(2): 302-306.

[2]Tornetta Pi MD,Klein DM,Stein AB,et al.Distal radius fracture.J Orthop Trauma,2002,16(8):608 -611.

[3]Herron M,Faraj A,Craigen MA.Dorsal plating for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Injury,2003,34(7) -.497 -502.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9

关键词:骨盆骨折,钢板内固定,钢板外固定,疗效,并发症

骨盆骨折在临床骨科较常见,多由直接撞击和强暴力挤压所致。骨盆的作用是保护腹部和膀胱,骨盆骨折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和肿胀,造成患侧下肢短缩性畸形[1,2],临床常用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但效果欠佳。近年来,骨盆骨折应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骨盆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3岁,平均47.01±3.43岁;高处坠落伤11例,交通事故伤13例,重物砸伤6例;临床分型:B1型8例,B2型12例,C1型5例,C2型5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74岁,平均48.52±3.81岁;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12例,重物砸伤6例;临床分型:B1型9例,B2型11例,C1型6例,C2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临床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确诊,且在骨折后10小时内入院,排除心、肝、肾等器官障碍及盆腔、会阴部严重损伤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钢板内固定前经补液、抗炎处理,患者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X线下找到骨折部位,耻骨联合上方切口,两侧耻骨完全显露,再用钳夹复位,钢板放置在耻骨上方或前方,使用螺钉固定,双侧髂前上棘后方切开并钻孔,拧入半螺纹针,经两侧髂棘将固定钉放入固定;1年后取出钢板。

1.2.2 观察组

术前行补液和抗炎等处理,患者全身麻醉后仰卧,X线下定位骨折;耻骨联合上方合适位置取一切口使双侧耻骨暴露,沿股壁置入复位钳进行复位;耻骨联合上方约1cm处切断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和锥状肌,显露耻骨联合上方,用复位钳对耻骨支或耻骨联合进行复位,使耻骨联合分离小于1cm;将重建钢板放置在耻骨前方或上方,再用螺钉进行固定;双侧髂前上嵴后方1cm处沿髂棘走行向双侧髂前上棘后方切开2~3处相距大于1cm切口;患者矢状面进行钻孔,皮质骨钻透后将半螺纹针拧入髂骨,深度保持5cm左右,4~6枚固定钉经两侧髂棘放入;固定后安装外固定架,牵引患者内旋双侧大腿和双下肢,挤压骨盆,螺钉旋紧固定。嘱患者术后进行功能康复训练,3个月后可去掉外固定支架,1年后可取出钢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优:肢体功能正常且长度相等,无不良症状;良:肢体旋转角度较小或者无旋转,长短差异小于4cm,疼痛轻微;差:下肢旋转角度大,肢体长短差异大于4cm,疼痛明显[3]。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4367<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 并发症

观察组皮肤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畸形愈合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骨盆骨折常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其创伤较小,复位成功率高,但患者疼痛感明显,且医学实践表明,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术后感染较多[4,5];另外,钢板内固定骨折部位愈合时间较长,加上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外固定虽然愈合较快,但复位效果较差。两种方式联合治疗骨盆骨折术后能形成较强机械应力,使患者骨组织达到良好的生理平衡状态,尤其是不稳定骨折患者,具有缩短愈合时间的优点。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具有显著疗效,能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绍聪,万晓霖.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12):89-90.

[2]雷永林,王瑞麟,李学峰,等.骨盆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的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214-1215.

[3]邹璇.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52-53.

[4]陈明,谢鸣,勘武生,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方式探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5):445-447.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Pilon骨折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24例;年龄22~67岁, 平均 (37.0±6.8) 岁;患肢:左侧22例, 右侧30例, 双侧4例;均为开放性创伤;致伤原因:高处跌落26例, 车祸17例, 重物砸伤9例, 其他伤4例;Gustilo分型:Ⅱ型9例, ⅢA型14例, ⅢB 21例, ⅢC12例;合并有四肢其他部位骨折10例, 腰椎骨折5例, 股骨骨折3例, 腹部损伤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 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及Gustilo分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具有可比性。

注:*为t值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先行相关检查, 明确全身情况, 合并肝、胆、心、胸等损伤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做相应处理。生命体征稳定后, 对骨折部位行急诊清创, 清除失活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以及污染物。

外固定组: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法处理骨折。腓骨骨折者先恢复腓骨长度, 根据开放伤口的位置及C臂X线结果选择合适入路, 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块, 关节面塌陷、骨缺损严重者取髂骨植骨。超关节安装外固定支架, C臂X线确认复位结果并适当调整后无张力闭合切口。创面用VSD泡沫敷料和伤口愈合快示格胶贴处理后负压引流。

内固定组:清创后跟骨牵引制动, 待肿胀消退行2期钢板内固定术。合并腓骨骨折者, 先行1/3管型钢板或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根据胫骨骨折类型选择前外侧或前内侧纵形切口, 暴露关节和骨折端后将骨折复位, 恢复关节面平整, 有骨缺损者植骨, 选择合适的钢板置于胫骨的前侧、前外侧或内侧, 打入螺钉桥接固定。术后采用石膏托或踝关节支具制动和保护骨折部位。

两组术后常规抗感染, 及时换药。外固定组术后4周开始定时松动远侧固定夹, 进行踝关节功能训练, X线检查显示连续性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时可拆除外固定支架。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 骨折愈合后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2], 优:步态正常, 踝关节无肿痛, 评分>92分;良:步态正常, 踝关节可有轻微肿痛, 评分87~92分;可:步态正常, 关节活动时疼痛, 评分65~86分;差:跛行, 踝关节肿胀, 评分<6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Mazu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外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 (13.3±4.7) 周]短于内固定组[ (21.5±6.3) 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81, P<0.001) ;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 (14.3%) 低于内固定组 (42.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88, P<0.05) 。

3 讨论

开放性Pilon骨折粉碎程度高、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 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骨折类型之一, 目前对于开放性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以及骨折的固定方式存在多种认识[1]。踝关节部位皮下组织致密, 但是软组织和肌肉的覆盖较薄, 多数开放性Pilon骨折入院时局部软组织损伤比较严重, 创面污染、骨外露、踝部肿胀明显, 严重者伴有血管神经损伤[3]。有学者认为, 开放性Pilon骨折常合并有全身其他器官的损伤, 如果一期手术治疗手术复杂、持续时间长, 在患者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风险较大, 主张清创后行石膏固定或跟骨牵引, 待踝关节肿胀消失后行二期手术[4]。有研究发现, 延期手术患者反复伤口换药增加了感染发生率, 二期手术难以保证深部血管及神经的修复质量, 急诊清创后即行显微外科治疗, 既稳定了骨折断端、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创伤, 又可在组织解剖及血管条件判断方面不受瘢痕和组织水肿、挛缩、畸形等问题的影响, 简便了手术操作, 术后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5]。但是急诊手术一期治疗Pilon骨折也有缺点, 在已经损伤的软组织和水肿下行切开复位、置入钢板等操作, 增加了创口愈合的困难, 容易发生皮肤坏死及感染。一期安装外固定架虽然简单方便, 但是固定不够牢固, 术后早期锻炼容易发生钢针松动和针道感染, 影响骨折愈合。近年来, VSD泡沫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开始应用于临床, 明显降低了创面感染率, 使创面红润、肉芽组织增多, 有利于骨折的恢复[6]。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Mazur评分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外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内固定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 有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对骨折的治疗疗效差异不大, 但是在并发症预防方面外固定组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本组研究病例数较少, 合并全身其他部位严重损伤的患者比例较低, 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开放性Pilon骨折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还需大样本量的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Pilon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 各28例。内固定组给予内固定治疗, 外固定组给予外固定治疗, 比较两组Mazu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Mazur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外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内固定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内固定和外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疗效差异不大, 但是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预防方面外固定组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骨折, 开放性,外科手术,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康虎, 王久夏, 浦军.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J].甘肃医药, 2011, 30 (11) :659.

[2] 顾立强.Pilon骨折的分类与功能评价[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6 (8) :894.

[3] 皮佑辉, 陈穗生, 夏暴权, 等.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 6 (3) :53.

[4] 曹启斌, 王继磊.开放性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探讨[J].中国骨伤, 2010, 23 (2) :132.

[5] 刘宗超, 华强, 王振龙, 等.开放性Pilon骨折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 (1) :88.

上一篇:典型接入方案下一篇:孔内电视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