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梦》十篇

2024-06-01

《新教育之梦》 篇1

读《新教育之梦》之前, 我一直以为, 把学生成绩提高, 把“差生”转化为“好生”, 把更多的同学送入大学、送入更好的大学应该就是我们老师的美好愿景, 应该就是我的梦想, 并付诸行动, 研究教材, 研究教法, 研究教育技术, 研究高效课堂, 研究学法, 研究训练, 在此过程中沉迷且享受, 一度以为, 这是幸福的。但是《新教育之梦》中的一段话让我震撼, 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否则——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是啊, 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平时做的只不过是技术训练而已, 并且这种技术训练绝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完后并不需要, 甚至一辈子都不再需要这些东西。这段话同时促使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地反思自己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发展过程和心路历程。

做老师首先必须要有理想。理想能指引前进的方向, 照亮前进的路。有理想的人, 才是积极进取的人, 才能坚持不懈, 才能百折不回。

做老师还要有激情。有激情就能保持年轻和进取的心态, 有激情才能感染和自己相处的人, 有激情才能传递激情, 给人以力量。有激情才会有梦想, 有梦想才会有追求, 有追求才会有进步。没有人的成功能够超越他的梦想。

做老师要明确责任。要勇于承担。教师要承担什么?承担着教育强国的使命!没有一流的教师, 就不会有一流的教育, 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黄忠老师说老师“要有俯仰天地的境界”、“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都是真正的老师要承担的。

做老师要有爱心。这份爱心不单单是对学生的爱护, 更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大爱无言, 以爱为核心的教育, 定能培育好具有爱心的下一代。书中说, “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 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 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 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 献给教育事业。”

人生存在世界上, 首先是德, 德为立人之本。学校里面的生活, 教学生掌握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固然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 设计符合成长规律的各种活动, 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能真正成长起来, 而不是“知识的巨人, 能力的矮子”。

《新教育之梦》 篇2

2002年, 我和500名创业者一起, 用镰刀割去旧厂房周围一人高的荒草, 开始启动了令人瞩目的北京现代项目。这一年的12月23日, 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下线了!那天, 我们北汽人热泪盈眶。

转眼到了2009年11月11日, 北汽庆祝年度产销汽车首次突破100万辆。庆祝会上, 集团领导发出铿锵誓言:“我们不能只圆轿车梦, 一定要再圆一次响当当的自主品牌轿车梦!”这句话, 深深地触动了北汽七万名员工的心弦!

怀揣再次圆梦的激情, 北汽人踏上了自主研发之路, 我也从北京现代调到了北汽自主品牌高端乘用车项目筹备组工作。上班, 比原来远了20多公里。场地条件, 比北京现代项目启动时还要差:没有马路, 更没有路灯, 喝水自己带, 吃饭买快餐, 甚至连开会都得站着。有一位员工曾这样描写当时的场景:“来到这里, 我只看到麦田一片、杨树两行, 我只看到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项目用地问题的复杂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为了解决地上物拆迁、麦田收割、高压线迁移等一系列难题, 项目负责人陈磊全天候地“粘”在了工地上。儿子给他发来短信:“怕影响你工作, 妈妈不许我给你打电话。你在单位一呆就是十几天, 身体吃得消吗?”尽管陈磊的体重已经掉了七八斤, 但他还是回复儿子:“告诉妈妈, 我挺好的!”经过大家共同努力, 项目组确定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案, 使得场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2010年8月30日, 当冲压中心打下第一桩时, 陈磊激动地说:“现在, 我们可以放手大干了!”

2012年初, 工厂主体建设完工, 开始进行生产设备安装工作。为了保证施工安全, 总装分厂安全主管王云涛就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施工现场。3月3日, 他的老父亲因病住院。一连十几天, 他晚上在医院陪床, 白天照样坚持工作。3月15日, 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 可他依然等到工人都下班了, 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施工现场。赶到医院, 不料老父亲已经去世。他咕咚跪在了父亲的遗体前, 而且一跪就是整整的一夜。第二天一早, 他给父亲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悲痛地说:“爸, 单位的工作很急, 儿子不能送您了, 您走好。”就这样, 他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愧疚, 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追寻新教育之梦 篇3

镇中小学,在连云港市第一个融入新教育实验的大潮,并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走出了一条追寻新教育之梦的探索之路。

请进来 与名师对话。新教育实验开展以来,镇中小学多次邀请了全国新教育实验专家——昆山国际学校校长、《新教育实验通讯(电子版)》执行主编,教育在线论坛(http://www.eduol.cn)“新教育实验论坛交流区”论坛版主,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员刘恩樵做《教师成长——在实践中生成智慧》、《构建理想课堂》的专题报告;邀请全国新教育实验专家——《凤凰语文论坛》版主、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核心成员高子阳做《教师专业化发展》专题报告。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孙海波、王家宝、徐鹤春、南师大博士孙伟、淮阴师范学院客籍教授——灌南县教育局副局长兼第二中学校长李伟等做学术报告。邀请了县教研室主任缪建山、县语文学科带头人李月梅等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培训,请进名师,与名师对话,用名师思想引领教师成长。

走出去 与世界共舞。为了构建教师新的知识结构,对接先进发展与教育理念,镇中小学先后派出了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两次到苏州北厍小学、新城花园小学、宝带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全方位对口学习,对接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派新教育实验领导与骨干教师参加在成都、北京举办的“全国新教育实验”年会,汇报镇中小学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情况。带领全体教师到私立“新知学校”、“光明实验学校”参观学习,感受他们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服务理念,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沉下来 研究中成长。镇中小学多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发展与研究”被中央教科所立项,成为实验学校。省级课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顺利结题。举办了江苏省中小学数学研究第六期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参加市小学校长论坛活动,开展“反思、互动、超越”课程改革沙龙活动,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为教师的迅速成长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共读书 建书香校园。营造书香校园,共建精神家园。镇中小学深入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通过举办“书香伴我行”读书节,开展振兴阅读,“书香班级”评比、“阅读之星”评比活动,举办县“营造书香校园”现场会,在读书中丰富师生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如今,读书,已融入镇中人的生活,成为镇中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上网跟帖发帖,已不再是新鲜事,教师撰写读书心得,教学反思,学生书写读书笔记、日记已成为一种自然。以读书为荣,不读书为耻已成为镇中人的共识,浓郁的读书氛围已经形成。

勤动手 实践中提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镇中小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承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开展“悯农”主题实践活动,感悟中华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展“母爱”主题教育体验活动,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举办“六一”艺术活动,展示艺术才华;参加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滚雪球、堆雪人,享受大自然乐趣;参观农物展室,体验历史变迁;走进农村生活,感受乡土文化;祭奠烈士英灵、参观“渡江第一船”,感悟新中国成立来之不易;听“八荣八耻”报告,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参加征文比赛,展示优秀素质。

再回首 探索中前行。新教育实验,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搭建了宽阔的平台。经过镇中人不懈的努力,镇中小学成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少先队基础建设合格校”、连云港市“德育先进校”、连云港市“田径特色学校”、连云港市“先进单位”、连云港市“实验小学”、连云港市“一级学校”等等。

新教育之梦 篇4

石狮市实中附小 王绵绵 我手捧朱永新教授所撰写的《新教育之梦》静静细读时,心中竟然时而如沐春风,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惆怅茫然,时而感动不已„„“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朱教授说得多好啊!他怀着一颗对教育理想的赤诚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播下了教育理想的种子。《新教育之梦》一书,给了我深刻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德”为先。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从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南辕北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熟视无睹,甚至宠爱有加,那教师的教育还能起作用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看来,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筑起坚不可摧的 “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自然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

二、积极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传统的智育中,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装知识。于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显得顺理成章;于是,“填鸭式”“满堂灌”也变得自然而然„„其实,这样的智育是有害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比如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很多学生家里添置了电脑,上了网;有的学生的知识面绝不亚于教师,甚至有些高年级学生知道的东西比有的教师还要多。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做到以前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 “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智育”。

三、甘愿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朴墨心画——宇宙艺术之梦 篇5

顾名思义, 朴墨心画, 即用质朴古朴的笔墨, 渲泻和折射作者心灵的色彩和图像, 并引发观赏者心灵的美感共振和思维启迪。

朴墨心画既非制造艺术, 亦非创造艺术。盖生命之本来, 皆明心而不傲, 清静而不私。心为万力之本, 修之以正, 心画如斯。朴墨心画即表述心之本源, 宇宙之本我, 是彰显世界文化艺术革新的一朵奇葩。

观朴墨心画就像一条纯净而又充满神秘感的清泉。有撼人眼球、如饮甘露之体味;亦有千人千面之解读, 即心到意到, 意到笔到。心画之采用, 乃中国元素。心画之技法, 乃法无定法, 由心而发, 心到笔到, 笔随心转, 心手双畅。欣赏朴墨心画绝非一语中的即可证其究竟, 而应深谙其“古朴艺源”。

所谓“古朴艺源”, 其有可解而无需解。若水月镜花, 勿泥其迹可也。亦有观其妙处, 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 镜中之象。虽画有尽而意无穷也。

朴墨心画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文化艺术领域引起了相当的重视和轰动。

7月中旬, 由中外首工美术馆、天津朴墨心画院共同主办的“古朴艺源——朴墨心画艺术巡回展”在北京举行, 展出作品近百余幅。朴墨人作品以多元的风格和多元的话语共同诠释新时代的大爱, 用地道的中国画元素, 融西方绘画、东方剪纸、版画、水彩于一体, 书写出远古高深的唯美意境, 演绎了华夏文明的深邃与唯美, 再现了伏羲时代的绚丽与祥和。

中国文联党组原副书记李牧, 新华社原副社长、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新华书画院院长何东君, 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原党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著名书法家、文艺评论家赵铁信, 中央美院油画系原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潘世勋等, 来自文化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权威嘉宾及各界人士约200余人出席了展览揭幕活动。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卢禹舜还为此次活动提笔留下墨宝, 祝愿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1.作品:上善规格:26×90cm作者:高霞

2.作品:若水规格:26×90cm作者:朱红

3.作品:雅意生春规格:30×30cm作者:李锦林

4.作品:龙马规格:48×48cm作者:苏功青

5.规格:30×30cm作者:尹雅媛

关注城市住房“夹心层”安居之梦 篇6

由于房价的快速上涨, 结构性矛盾突出, 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消费出现分化, 高收入和低收入两端人群分别通过市场购房和政策保障两条渠道解决住房问题, 而中等收入中的部分群体由于难以承受高企的房价, 也不会被纳入廉租房、经适房的政策范围, 其自住和改善需求被极大抑制, 这一社会群体的住房矛盾凸显出来。

“夹心层”问题关乎城市末来

人才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创造力迸发的源泉, 事关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中等收入人群的安居问题, 已经明显削弱了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上海持续发展的后劲, 矛盾突出, 亟待重视并有效解决。

目前上海中等收入群体中安居有困难的大体有三类:一是至今仍租住老公房和居住售后公房期望改善的户籍家庭;二是这些家庭中新生代的成家置业者;三是新上海人群中各路人才的住房困难户。其中矛盾最为显现的要数大龄青年中的结婚用房和中青年人才的安居问题。

据上海零点调查公司取样调查显示:以三口之家年收入的支付能力来分析这部分群体, 其家庭收入应在经济适用房准入条件之上, 即年家庭总收入约为8万元以上, 如按惯例将上限取为下限的2.5倍, 则调研中所取的是家庭年总收入不超过20万元的部分中等收入群体 (即住房有困难, 但每月家庭总收入在1.6万元左右的家庭) 。而以人均居住面积的实际状况来分析这部分群体, 其住房面积应小于本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或住房改善可获优惠贷款条件的住房面积上限, 即有安居困难的中等收入人群的人均住房面积应在建筑面积33.4平方米 (即居住面积17.2平方米) 以下。

调研结果显示:这部分人群安居问题突出, 但总量可计。按各种方法推测:估计近期有居住困难的部分中等收入人群的总量在30万户之内。通过调研, 从不同侧面反映安居对象的基本状况:从户籍家庭居住状况看, 上海户籍家庭数为506.64万户。其中已拥有老公房租赁权的约86万户, 廉租房的6.6万户, 拥有售后公房的177.3万户, 旧区改造、市政动迁120万户, 加上2012年前落实经适房和配套商品房两个30万户之后, 按户均一套的算术平均, 上海户籍家庭拥有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据统计, 上海现有住房700多万套, 对应上海户籍家庭为1.4比1。由此推断, 上海户籍家庭的“住有所居”基本做到广覆盖。其中通过房改和大规模的旧区改造, 以及市政动迁有效地消除和化解了大部分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现实中仍然存在的矛盾是住房供给与部分中等收入群体的安居需求之间, 在供应品种、支付能力方面存在结构上的不平衡。

“新上海人群体”面临高房价“挤出效应”

需要关注的是, 占家庭总数17.2%的老公房租售户, 户均居住面积仅为42.65平方米;占35.4%的售后公房居民的套均面积仅为53.94平方米。上述两类群体占了上海户籍中52.6%的家庭, 这是住房有待改善的潜在群体, 其新生代一旦成家, 具有住房的刚性需求。

另一个极需关注的是新上海人群体。从来沪居住证人群分析, 目前上海实际在沪人才类居住证为25万人, 加上每年新增约3万人, 目前, 可计为28万人。据了解, 全市8个新兴产业园区具有租赁房120万平方米, 以人均使用12平方米计算, 估计可解决10万产业劳务人才的租房过渡。加上来沪人才中, 相互婚配成家有一定比例, 部分因收入和家境条件较好的, 住房问题业已解决。所以, 急切需要解决住房的外来人才估计在20万人以下。

而通过对网上和两个中等收入群体比较集中单位的近2000份调查问卷统计, 有关的调研数据也客观反映了这一群体的住房状况和诉求:

其一, 成家独立居住的不足一半。已婚比例达到了77%, 但独立居住仅为46%, 两者相差近31个百分点。其二, 收入水平难以承受高房价。以上海2009年商品房套均177.5万元推算, 即期房价是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8至20倍。2000份问卷统计显示, 认为房价特高、太高、偏高的比例达98%;购房出资靠上两代长辈资助的占46%, 靠双方父母资助的占28%, 完全靠自己收入积累置业的仅为3%。在按揭购房人群中, 81%的人按揭还款占到收入的1/3, 14%的人占到收入的1/2, 4.3%的人占到收入的3/4。中等收入家庭住房消费, 一定程度上是透支了新老两代人的支付能力。其三, 对纳入住房保障充满期待。66.27%的人希望被纳入经济适用房政策覆盖范围;85%的人希望政府提供公共租赁房;83%的人希望通过政府发放住房券等办法, 买到优惠价住房。

由此可见, 上海高房价的“挤出效应”日趋明显。部分青年人才因住房问题而人心不定, 因房思迁, 有的打算放弃在上海创业, 有些已经准备离开上海。据调研和问卷统计显示, 新上海人群中有14%因房价或房租过高而打算离开上海, 问题是严峻的。

七项举措解难题

如何为中等收入群体解决阶段性的住房难题, 专家学者建议对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安居难题提出总体思路, 即实行“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完善政策、整合资源;组建公司、专业经租;多管齐下、多元筹资;因房而异、分层推进;规范合同, 法制保证;加强宣传、引导消费”等措施。

按规划、分需求, 建立动态数据。为准确掌握中等收入人群中部分群体的住房保障需求, 有关政府部门要对部分中等收入常住人口的收入、工作状况、居住状况作摸底统计和分析, 建立常住人口和居住状况动态数据库, 分清急需安置和自住改善等不同住房需求, 建立动态数据库, 为制定专项规划及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挖掘房源, 满足公租需求。引导和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互助组织、公益基金等机构, 以保本微利为原则, 参与到公共住房建设中来。试行在大型商业住宅开发项目中配建、插建一定比例公共租赁房或用合同方式与开发商约定先租后售条款。

“死守”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加快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园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根据规划布局要求, 建设一批用于各类人才居住的租赁房。公共住房的规划建设、建造标准和供应方式应有别于商品房。既定的建筑技术控制指标应作适当调整, 在房型面积、容积率、绿化率、车位配置、采光日照等方面降低技术参数标准。盘活直管公房资源, 梯度置换, 快速增加公租房源。积极推动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联手, 安排市直管公房老租户中有条件的家庭有偿退租, 去购买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 鼓励需改善居住的家庭以旧住房折价换经济适用房, 腾出的直管公房的房源用于公共租赁房。同时, 政府可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整合廉租房、经适房和即将推出的公租房资源, 有条件、按程序互济转换房源, 平衡调剂余缺, 使有限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用专项资金扶植公租房发展。在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对住宅投资和消费的金融创新进行试点, 并发行公共住房建设中长期债券, 用以对公共住房建设发放长期低利率的贷款支持。同时, 成立住宅储蓄银行, 以公积金运作为支撑业务, 结合公积金管理与银行管理的优势, 充分吸纳保险资金、公有住房出售净归集资金、大量新房维修基金等长期资金的增值收益资金, 组建地方政策性的“住宅储蓄银行”, 投资公共住房建设。

修缮合同文本, 规避交易矛盾。在国家《住房保障法》短期内尚难出台, 地方规章和政策缺乏法律效力的情况下, 中等收入群体公共住房的申请、准入、分配、转让、退出及舞弊处罚等环节可能会出现一些纠纷矛盾。为此建议, 通过购买专业法律服务, 尽快完善有关示范性合同文本框架、内容设计, 并注重与现有政策的对接, 将政策融于合同之中。

推限价房, 解决租期后难题。对于即将推出的公租房, 许多准受益者担心, 租房过渡期后仍不具备购买商品房能力, 下一步该住哪里。为解决这一部分群体的安居难题, 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建议借鉴北京、广东等省市的经验, 出台限价商品房供应政策。而限价商品房的建设供应实行“四定两竞”规则。即实行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开发商利润, 竞房价、竞建设方案, 让建好的“限价商品房”, 让部分中等收入群体买得起。限价商品房的房源, 可单独开发, 可在普通商品房地块中插建, 也可以考虑将经济适用房多余房源转为限价商品房。

政府还可采用购房贴息、税前还贷、逐步提高公积金缴交水平和贷款额度等办法, 增加对部分住房困难的中等收入群体的住房补贴, 增强其住房消费能力。另外, 可探索采取降低首付、延长按揭年限、实行弹性还款、先少后多等方式, 解决这一人群中暂时支付能力不足的困难。

携程CEO梁建章:理想者之梦 篇7

去抽一些时间做人口方面的事情。”2013年12月20日,携程网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梁建章告诉我们:“其实人口方面大部分研究工作已经做完,只是需要传播更广,在社会精英意识转变方面,应该说现在才解决了30%,虽然比我出书时已经有很大改变,但还是有70%没有解决。”

微博上,有两个被认证的梁建章:“携程梁建章”和“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他们是同一个人,但显然,他们代表着不同身份。

“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注册于2011年初,这个时候,距离梁建章放下携程网CEO一职、赴美攻读经济学已近五年。

今年44岁的梁建章是复旦大学少年班学生,20岁获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七年前,当他创建的携程网基本奠定在线旅游霸主地位,梁建章决定重返校园,寻求知识的交融创新是他彼时最大兴趣所在,数学领域的基础促使梁建章把目光投向经济学,而携程网的创业经历又让他尤其关注创新,2007年梁建章开始攻读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攻人口和创业及中国劳动力市场。

2012年4月,由梁建章与北大社会学教授李建新合著的《中国人太多了吗?》出版,在中国掀起轩然大波。同年底,梁建章联合茅于轼、许小年、陈志武等三十多位主流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发起一份签署建议书,呼吁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尽快停止“计划生育”政策。这些活动对今年底中国计划实施的“单独二胎”政策功不可没。

“携程梁建章”则建于2013年6月。新技术等引发的市场快速变化,正使携程创业成功了十年的“发卡拉客源-在线/电话预定-促成交易”高效模式失去魔力,公司股价一路走低也反映出市场担忧。此时,梁建章宣布回归携程“二次创业”。

无论是对公共政策的思考与影响,还是对商业实践的创新和变革,都是理想主义者梁建章孜孜以求、亲力亲为的梦想,而能把这两种梦合为一体,他算是国内少有的成功几人之一。

二次创业路

“可能是去年同比较低吧。”回答怎么看待回归后第二份携程财报利润率增长抢眼时,梁建章似乎羞涩:“主要是一些新兴业务增长较快,再加上我们投资的一些公司取得较好成绩,因此造成利润上较好,但整个公司利润率还不是太高,而且可能因价格战等因素,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从增长率看不错,比过去有一定提升。”

2013年11月6日携程发布今年三季报,净营收15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3亿7300万元,同比增长92%,环比增长77%,若不计股权报酬费用,净利润4亿82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50%。

“不够轻”曾是这一中国最大在线旅游服务公司备受质疑的问题,但三季报显示:其通过移动平台预定的单日交易额近日已突破一亿元。而梁建章告诉我们:目前携程订单量分别从呼叫中心、PC和移动端计,移动端已超过总量三分之一以上,已成为最重要的预定平台。

他回归前七个月,携程悍然宣布将投入5亿美元营销费用,这是公司成立10多年来首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系统性促销。某种程度也可以看出危机感。之后价格战从酒店预定业务开打,受此影响,携程与其竞争对手如业绩均呈现出预定量猛增、佣金降低、相关收入不匹配特征。与此同时,两公司营业利润率及净利润增长均下降明显。

2013年4月,梁建章明确提出“大拇指+水泥”(移动互联网+线下服务)新战略,宣称两年内要让携程无线预订量占总量比重提升至三分之一。而公司内部也划分出独立的无线事业部,继而品牌Logo更新、移动客户端更名、升级无线应用等,进一步将资源倾向无线领域。

“我们最近融了八亿美金,一方面是考虑打价格战,另一方面是投资相关公司,我们三季财报公布的人事变化部分也与此相关。”梁建章另外透露:“携程已专门组建投资公司,由原来CFO领导,我们叫新CSO,所以你会看到最近我们在这方面动作挺多。”一嘿租车和易到用车便是携程投资成绩单上的最新2笔。这意味携程已涉足租车领域。

谈及曾备受诟病的厚重资产“呼叫中心”,梁建章指出:移动端订单量上去后,呼叫中心就将成为优势。“呼叫中心承担功能其实有两块,除订单外,很大部分功能其实在售后服务。”梁建章说,比如解决一些突发问题:“呼叫中心绝不会取缔。”

经济学家梦

二次创业追梦之前,他曾经隐退多年。而按照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黄明的评价,他“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纯粹的经济学家”。

少年成名的梁建章,一直有投身学术界的梦想。“做研究可以做到七八十岁,做公司不可能吧。”因此,在2007年去斯坦福攻读博士也是理所应当。他师从美国人力资源经济学权威拉兹尔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

根据梁建章的预测,2040年中国总人口还在14亿左右,但60岁以上老人将从现在1.71亿增加到4.11亿,20至60岁工作年龄人口从8.17亿下降到6.96亿,而其中最有活力的20至40岁人口将从现在4.36亿降到3.02亿,下降幅度超过30%。也就是说到2040年,中国人口基数最多的是50到60岁的这拨人。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倒金字塔。”梁建章指出:与人均收入不到300美元的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中国经济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换句话说,当时推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所有前提都已不存在,中国已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等收入国家,并将在今后二十年逐步摆脱低端制造业,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梁建章还跑到北美、日本等地调研。他发现一些日本企业的高层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则被压在底层,几乎没有上升通道。他最担心的是:“一个国家人口结构老化后,其创业和创新活力随之衰退。”“对中等以上发达国家,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其年轻人口比例密切相关。当一个国家人口老化时,最适合创业和创新的年轻人不仅数量减少,能力也会下降,这是因为年轻人在老化社会和企业中得不到足够晋升,缺少历练机会和人脉关系。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梁建章说。

“近20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梅尔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很有名,”梁建章指出:这一理论认为人口越多,科技创新越快,经济发展越快,即一定条件下人口优势可转换为经济增长优势。而中国目前问题不是人口太多,而是太少。

成就金橘之梦 篇8

摄影助理:曾玮 利霞(一一出品)

产品摄影:沙沙

当处于一个时刻变化而且没有什么能占据统治地位的世界时,我们开始寻求充满和谐但同时又回荡着不谐音的调色板。在众多艳丽的色彩中,橘子般闪亮的色彩是最令人心仪,它不仅能制造带有孩童的欢乐和情趣滋味,同时还能制造出复古艳丽的惊艳效果。

金橘色的梦幻之旅

粉底——用栗色的粉底配合带有金色视觉效果的散粉,这是使肌肤产生阳光效果的基础。注意要制造一张干净明亮的金色妆容,使用的金粉切忌不要用手抹。

眉毛——一定要用深棕色来修饰眉毛,呼应金光闪闪的彩妆,会让人感觉到妆容的艳丽。

眼妆——眼影可以不按常理出牌,用棕红色、金色或者银色,制造出一双热情野性的PARTY眼睛。如果想更IN,那就别忘了在眼角抹上闪光粉。

脸部——用闪光粉代替腮红吧,两颊轻扑上闪光粉,脸部轮廓更清晰明朗,而且在变幻的灯光下,你得脸会更炫。

嘴唇——用透明金粉唇彩亮出你的娇唇,或者大胆地使用金色唇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发型——女人味十足的空气灵感烫,长度及腰的大花造型,头发最好能染成琥珀色,在光芒下散发着迷人的香槟酒色泽,妩媚而动人。

服饰——擅长玩弄一切流行的时尚元素。华丽的衣服可以显示出复杂多变的个性。时尚使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妆容大忌:

1.眉色切忌用纯黑色,这样会使明亮的金色妆容显得不太干净。

2.收起你的红色口红吧,整个妆容会因此而显得平淡无味。

产品推荐

CHANEL系列唇膏(粉饰10)

娇兰粉色腮红(粉饰11)

娇兰眼彩(粉饰11)

娇兰彩色眼影盒(粉饰11)

兰蔻唇彩(粉饰11)

ANNA SUI粉底(粉饰11)

资生堂粉饼(粉饰11)

雅诗兰黛卷屈睫毛膏(粉饰11)

成就金橘之梦的首要任务

肌肤灰暗、干燥、以及黑眼圈等都会影响这个妆面,所以想享受到金橘之梦,你一定要在成就它之前尽快恢复肌肤的明亮与滋润。

1.用具有补水功能的洁面霜清洁面部,让肌肤迅速回复明亮。

2.做一做面部护理按摩,帮助肌肤恢复弹性,并让肌肤迅速得到护理品的滋养。

3.使用唇部修复(口者)哩,快速滋润干燥起皮的唇部,不让干燥起皮的嘴唇破坏明艳的妆容。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篇9

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同时也收获颇大,我只能就自己感触很深的几点写一写我的感受。

书中写道:“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确实,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怀有梦想,才会努力去实现。

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

现在的教学改革,同样也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不能单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一如既往的教学。

这也正如书中讲到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理想的教师这一章节也让我感受颇深。朱永新教授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理想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新教育之梦》 篇10

物业管理行业,随着过去30年的市场化实践和普及,让一个从业人士已经随便就能说出一些道道了,甚至还能瞭望一些东西,这充分说明物业管理行业已经实现了量的扩充。但是随着北京市住建委委托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所做的课题《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状况调研报告》出炉,结果让人震惊,该报告披露对2740个收支公示的物业项目的数据分析显示,物业费平均欠费率达21.51%,欠费总金额达20.53亿元,与此同时,84.6%的物业企业处于亏损状况。这个仅仅是处于经济发达、文明程度高的首都的情况,其他省市情况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使是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或者珠三角。

这样的惨状,造成物业企业生存堪忧,物业管理之梦的实现将无从谈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那些我们都不愿再谈或者已经无心再谈的传统原因吗?结果显然不是。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一个让资本没有眷顾或者青睐的行业是没有希望的,连一点投资价值希望都难以看到。目前物业管理的光环仅仅是由国内那些排名200强以内的房地产开发商支撑出来的,而这些开发商看重的是物业服务的配套功能,让自己的产品更靓。因此也导致很多名头很大的物业公司每年推出一个概念,今天云服务,明天睿管家,把物业服务说得美若天仙。也许有人会说,彩生活的模式难道不是资本进入的典范吗?NO,彩生活在物业服务提升或者升级还是一片空白,他们让资本喜欢的理由依然是那些客户的消费价值。表面看上去物业公司掌握或者掌控着这些客户,实则要想挖掘他们的消费价值想靠无头脑无资本无技术无独立的物业公司来实现,天方夜谭。

那些普通的民营物业公司数量占比在量上绝对是超过200强以内的房地产开发商下属物业公司,而且占比非常大。而这些民营物业公司的生存状况和政府管理机制现状才是物业管理行业最真实的写照。他们的超越自我才是行业的真正良性发展的晴雨表。

而实现这些物业公司升级的良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是市场和行业属性的重新定位、政府部门依法行政。

第一,市场。

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体制和政府指导价机制是一种变相的垄断,而没有充分交给市场来定。国家当时为了强推物业管理市场化,实行一系列强制措施,最典型的就是开发商取得销售许可证之前必须完成物业管理招投标。市场规律告诉我们,谁消费,谁投票,市场法则对业主的洗礼和提升作用肯定要优于强制塞一个馒头管用。垄断的结果就是业主的权益得不到维护。中间一个环节是业主大会成立,这个环节看似市场化,实则让一个组织建立在无任何经济基础上去运作,所以成立不起来是正常的,即使成立起来,能实现运营这个组织,那简直是奇葩。上面的那个调查报告所展示的北京市住宅小区业主大会成立比例仅为27%就是例证。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得出物业管理行业的前期、中期都是通过没有充分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的,那么可以想像,业主的消费意愿、消费意识和消费价值就无从体现。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转型升级是个热门词,但是转型升级能不能解决行业发展的问题呢?同时何为转型升级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转型升级的概念,就是通过经营业务模式的改变,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价值。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也是被业内人士说来说去,但是涉及到物业管理业务的运营模式的创新改变又几乎没有,仅仅靠拓展经营项目。所谓的多种经营,那不是行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行业属性的重新定位。

改革开放以前是体制住房,社区公共服务由国家提供,这个就需要国家拿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改革开放后,在深圳,每个探索都让当时的深圳人兴奋,物业管理也不例外。随着一些让业主掏钱消费的试点尝试,加上政府和开发商的投资扶持,一个个样板就因此出来了,全国改革看深圳的大时代下,深圳的简单化尝试让政府意识到,政府可以在这个住房社区公共服务消费这块能节约不少人力物力,很多矛盾可以交给这个新事物——物业公司来解决,因此全国就掀起了这样的学习热潮。举国体制的效率之高有时候我不得不佩服,各类变异的版本就此在全国迅速展开。当然这个过程,社区街道起到了辅助市场化作用,渡过了一个空白期。到现在几乎所有小区全部物业管理市场化。但是随着市场的作用,一些小区出现无人管现象,政府的身影又开始出现了。

在深圳尝试的这个过程中,一个最大错误就在于没有一个良好的顶层设计,没有搞清楚市场中“一对一消费”和“一对公”属性的差别。“一对一消费”,每个业主都能理解和接受,必须及时结账或者按照合同结账。而“一对公”使服务本身无法分解成一对一,对消费者没有明确的约束力。而公共服务产品水电气都可以从技术手段实现一对一。物业服务如何实现“一对一”呢?和业主签订个物业服务协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能解决,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就不会出现这个困境了。

纵观第三产业服务业,只有物业管理服务是属于那种“一对公”性质的,因此收费机制上必须给予配套,才能符合市场原理。具体什么样的收费模式比较好,能确保行业的市场化良性发展,可以交给行业来进行讨论,但是目前的业主消费支付模式显然不符合或者不科学,上门收取费用有多难,只有一线基层人员才能体会到。本来市场化的物业服务,却在体制设计上依靠业主意识来支撑,是多么的荒唐。

那么物业管理公司在这样的体制下为什么能发展了30多年,并且有了量的积累呢,原因就是垄断。垄断的利益空间给了物业公司生存的空间。但是这些垄断是建立在业主利益的损失上,所以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一个蜜月期。

至于业主对物业管理的百般刁难或者误解就是因为我们行业没有按照市场契约的原则来做,服务程度是什么,业主需要什么,本来都可以在契约里解决的问题,结果被我们所谓五花八门的服务标准搞晕了。因此不要指责业主的品德不好或者素质差,核心不是这个原因。

第三,相关主管部门依法行政。

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进行简政放权改革,重点将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重在事中依法监管。而回顾过去30多年的物业管理行业的政府治理之路,更多的是补钉子,创新少之又少。南方,政府干预相对较少,而北方或者西北,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或者地方保护、不作为,造成企业无从发展。什么保证金、买卖房屋前必须缴清物业费、纳入征信系统、停止办理企业资质或者一味支持大物业公司、争取减税等措施都是狗急跳墙之举,对行业实质发展益处不大。因为行业发展的症结不在于此。

面对上述行业的诸多问题,我们该何去何从呢?答案只有一个,改革,对行业进行系统地梳理,由政府部门推出系统改革措施。改革的前提是将行业的地位上升到足以让国务院或者国家领导人重视的地步。这个就要看我们的从业人士和政府部门有没有这个智慧和勇气,而不是纸里包火,一味地谈功绩,而不面对问题,做实事。

当前,国家各个领域的改革步伐越来越快,并且不乏重磅改革措施出台,相信2015年将继续给我们老百姓以惊喜。物业管理行业一定要借助这股改革大势,形成自身独立的行业发展地位,而不是一味地以“纳入到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报告内,仅提及物业管理四个字”就欢喜鼓舞。行业专业媒体、从业人士、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大专院校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为这个过程努力。

上一篇: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下一篇:运营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