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聚居七篇

2024-09-12

民族聚居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广西民族大学学生体质研究中心调取2011年各民族大学生 (包括汉族) 15 350名监测数据。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科学性和代表性[3,4], 研究样本 (学生) 父母必须是少数民族。采用系统抽样 (等距抽样) 抽取壮族 (40名) 、侗族 (33名) 、瑶族 (40名) 、苗族 (30名) 、毛南族 (30名) 、水族 (30名) 、仡佬族 (30名) 、仫佬族 (30名) , 平均年龄18~22岁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263名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问卷采用由Grove等编制的, 并由我国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订的心境量表 (POMS) 的中国版, POMS量表被认为是一种研究情绪状态及情绪与运动效能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工具[5]。量表的效度为0.86, 信度为0.82[6]。问卷共分7个维度: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自尊感, 采用5点量表的形式 (几乎没有=0分, 有一点=1分, 适中=2分, 相当多=3分, 非常多=4分) , 各分量表的最高分分别为24, 28, 20, 24, 24, 20, 20, 最低得分均为0分[7]。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 运用因子分析法、多重比较和假设检验等统计学研究方法, 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8,9]。

2 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

从表1看出, 不同时段锻炼的大学生心境量表得分有不同的差异。

2.2 因子分析

由于POMS量表是在7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心境状态进行分析讨论, 在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与研究的过程中不易把握, 因此对原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样本经KMO和Bartlett的检验表明, KMO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751, 该值大于0.5, 处于取样适当性的Kaiser-Meyer-Olkin 度量值0~1之间。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357.156, P<0.01, 拒绝原假设, KMO值接近于1, 适合作因子分析[10], 得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

7项心境状态指标之间相关性比较高, 其中有34个相关系数P<0.01, 2个相关系数P<0.05, 指标间相关性高达75.5%。为了解决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特采用降维分析, 应用主成份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特征值, 因子贡献率和累计贡献表及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注:*P<0.05, **P<0.01。

由表3可见, 前2个共性影响因子的特征值>1, 累计贡献率为82.968%。提取前3个代表性的因子, 将3个共性影响因子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

为了得到更多因子的含义, 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基础上, 计算每一运动个体的因子系数, 即共性因子的得分, 用系数的大小解释因子的含义, 经对初始数据的处理得因子成分系数矩阵。见表5。

2.3 双重比较

为实现不同时段运动心境状态3个因子组内与组间的差异性比较, 特对不同时段锻炼群体3个因子进行方差检验, 得出不同时段行为制约因子, 行为动力因子, 行为效益因子的组内与组间的差异性比较, 对其进行分析, 进而对其可靠性作出评价。

由表6可得出, 在6:00-8:00和16:00-19:00两个不同时段锻炼对行为动力因子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在19:00-22:00和16:00-19:00的2个不同时段锻炼对行为制约因子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值差为-0.55, 说明在19:00-22:00时间段锻炼对行为制约因子的紧张、疲劳、慌乱3种情绪的调节作用比16:00-19:00时段要明显差;不同时段锻炼对行为效益因子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由结果可见, 不同时间段锻炼均可产生情绪效应, 不同时段锻炼对心境状态7个维度的影响整体分布近似正态, 但在均值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说明不同时段锻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均值随着一天中时间的推移有明显的增减循环变化趋势。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在6:00-8:00时段锻炼对精力和自尊积极情绪的调节效果要比19:00-22:00和16:00-19:00时段好。16:00-19:00时段锻炼对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相对于6:00-8:00和19:00-22:00时段好, 对精力和自尊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差。在19:00-22:00时段锻炼对精力和自尊积极情绪的调节效果要比16:00-19:00时段好, 对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差。因此, 在不同时段进行身体锻炼, 对心境状态的调节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7项心境状态指标之间相关性比较高, 指标自尊与紧张、抑郁和精力3个指标间有高度的相关性, 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 会明显影响其紧张、抑郁和精力状态, 具有高自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其精力更充沛, 不易产生紧张和抑郁的心理状态。

因子分析可见, 影响心境状态的主要构成因素主要有3个成分, 每个成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境状态的影响程度分别为50.762%, 21.930%, 10.275%。3个主成分对大学生整体心境状态水平的累积贡献率为82.968%。即这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心境状态水平全部信息的82.968%。

由因子成分系数矩阵可以了解心境状态水平与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 如紧张、疲劳、慌乱与第一共性因子具有高度相关 (系数>0.6) ;抑郁、愤怒与第二共性因子具有显著相关 (系数>0.8) ;精力、自尊与第三个共性因子具有较高相关 (系数>0.8) 。可以粗略反映体育锻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效益。这种心理效应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身体活动产生的短期情绪效益;二是身体锻炼产生的长期情绪效益。身体锻炼的情绪效益主要表现在: (1) 与心理自我良好感有正相关; (2) 长期身体锻炼对焦虑、抑郁的治疗作用[11]。有研究报道, 30 min的跑步使紧张、困惑、疲劳、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显著改善, 同时使精力感保持在高水平[12]。身体活动和 (或) 身体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12]。

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分析, 运动个体的心理极易受疲劳的影响, 而且疲劳同样会导致运动个体情绪的紧张与行为的慌乱[13], 制约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行为, 是体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心境状态水平高低的关键, 是反映心境不良情绪状态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 第1共性因子可以解释为行为制约因子。第2共性因子主要反映为抑郁、愤怒。临床研究证实,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索然、精力丧失、自我评价过低, 因而导致生活能力退弱、学习效率下降。愤怒主要表现为行为失控、思维紊乱等。这些心理感觉严重影响人的行为, 降低了行为的效率[14]。身体活动和 (或) 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效益, 主要体现在活动或锻炼的情绪效益[12]。为此, 把第2个共性因子解释为行为效益因子。第3个共性因子主要反映为自尊、精力, 是反映锻炼的情绪效益的重要因素, 是大学生行为能力大小的反映, 与心境状态水平呈正相关。自尊是指一个人对其自我或人格的重要品质所做评价的综合感觉, 或者说, 是对个人价值所做的整体性情感评价[15,16]。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 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17]。大学生具备较高的自尊和充沛的精力决定了其行为的效率和持久性, 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 把第3共性因子解释为行为动力因子。

民族聚居 篇2

如今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歌舞文化在现代化城镇中几乎绝迹,而流传了数千年至今的最为正统、珍贵的传统歌舞艺术文化埋藏于茫茫大山中一些较为古老、未完全开化的村落中。如何让这些原生态文化能够得到当代人的重视,如何在不颠覆湘西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传统民间歌舞艺术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保护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作为湘西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传承的研究者,应及时、动态的掌握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中民间传统歌舞文化生存的现状,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传承与研究相结合,提出建立具有地方特色而又符合时代特征的保护方法,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文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笔者认为,湘西少数民族聚居村落民间歌舞艺术传承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应有如下几点:

一、系统的挖掘与探索

湘西地区民间歌舞艺术题材丰富,内容多样,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尽相同的族源、历史境遇、语言系属和音腔体系,因而形成了多种的民族习俗和多样的民间歌舞形式,呈现出多元的艺术文化格局。所以对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中的民间传统歌舞资源进行收集汇总显得尤为重要。越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越不谙世事。它们通常远离城市,在偏远的大山与村落之间,收集过程会受到在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深入湘西偏远山区中的村落,通过系统地对湘西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的民间传统歌舞艺术种类进行挖掘和探索,研究和梳理出地区中传统歌舞艺术的表演特征,对其所包含的各种传统民间歌舞表演形式,例如哭嫁歌、拦门歌,摆手舞、鼓舞等原生态歌舞具体的活动空间、活动场所、活动内容、班队结构、师承关系等方面进行梳理,同时对传承人使用的音腔体系和源流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摸清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便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挖掘、收集,掌握湘西少数民族聚居村落间民间歌舞艺术遗存的真实情况。

二、细致的归纳与整理

对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中原生态的民间传统歌舞本体进行研究,尤其在曲调旋律、节奏节拍、演奏乐器、舞蹈动作、音乐风格等方面。这些传统歌舞在歌唱方式,技巧上,舞蹈韵律、动作上的不同,都能够直接体现出其表演风格、形式、内容的变化性与多样性。因此我们需要对湘西少数民族聚居村落间歌舞文化的每一类表演体裁,在音乐特点、表达形式、形成分布、传承人概况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归纳、整理。同时,借助信息及网络平台,为国内外关注少数民族民间歌舞保护传承的专家、学者乃至政府部门提供详实可靠的历史依据和学术参考。这不仅能够拓展与深化湘西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中民间传统歌舞文化的学术内涵与价值,还能对该区域中原生态传统歌舞文化的抢救与保护、研究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示范。

三、科学的保护与革新

创新性的在精神旨归、崇拜意识和表演形式三个层面上对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中民间歌舞文化进行深层次探讨,从该地域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的生活背景、艺术诉求、民族个性、民族历史积淀以及表演风格特征等入手,结合其实际生存状态,在传承的方式方法及途径方面做更深层次的追问及探索。抽取其本质精华之处,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一条既能保护原生态传统歌舞意识形态且能符合现代社会审美标准的道路。

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是一首由京剧改编成的流行京剧音乐,由于其歌曲突破传统的京剧形式,采用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旋律、唱法、编曲技巧相结合,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直接或间接的了解中国京剧文化。又如,华阴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语言难懂,旋律粗俗,此前罕有人知,近乎濒危。2016年,谭维维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吼》,将现代摇滚与老腔相改良结合后,获得巨大反响。这不仅使这种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喻户晓,对政府、学者、专家对华阴老腔的研究与保护也更加有效。

由此可见,在不颠覆湘西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将古老传统的少数民族歌舞文化精髓与现代流行音乐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提出具有湘西地方特色而又符合时代特征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这样不仅直接拓展了湘西少数民族聚居村落民间传统歌舞艺术传承与保护、创新和延伸的发展空间,同时有利于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的民间传统歌舞艺术研究带入更深层次,更宽的研究领域,对湘西乃至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法有着新的历史意义。

一个民族的发展应当铭记其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但违背当今时代的发展而一成不变或固步自封的沉浸于传统之中却是无法进步的。我们需要将合理的将传统与当代结合,创新和延伸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与空间,才不会麻木、空洞的喊着保护与传承的口号,才能给散落在民间的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注入灵魂,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廷亮,张磊.守望民族的精神家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6).

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公司 篇3

新疆乌鲁木齐一家医疗器械销售公司里,10名员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各一人,其余为汉族。

在“7•5”事件过后的敏感时刻,他们如何相处?

“多民族共处的一个小环境?哦,好像我们公司确实符合。但是,它实在没什么可写的。”

杜海涛坐在自己的老板台后面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终于想清楚了808室的民族成分构成——员工10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各一人,其余为汉族。“以前我们还有一个回族人呢,离职了。”

假如不是面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要求,这位36岁的老板似乎从未想过自己公司的民族问题,自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全新疆做医疗器械的公司上千家,在杜海涛的印象中,少数民族销售人员也就20多个,他的公司确实因此显得很特别。杜海涛开玩笑说,这么和谐的多民族小家庭,也没享受到什么税收上的优惠政策。

最近几天,“小家庭”的气氛略显压抑——“7•5”事件打破了生活的平静,更不幸的是,他们在这个时候失去了好兄弟儒斯坦。

维族同伴的葬礼

杜海涛的公司里有两个活跃的民族员工,一个是维族小伙儿儒斯坦,一个是哈族青年塞力克,大家习惯称他们为小儒和老塞。公司因“7•5”事件而休假的日子里,汉族员工朱丽还曾打电话叮嘱小儒和老塞:有汉族人报复,别上街。几天后,传来了儒斯坦突然亡故的消息。

2009年7月17日,乌鲁木齐市郊,几座土丘围拢的墓地里,6个汉族年轻人与塞力克及二三十个维族年轻人都跪在沙土上,为一个刚刚逝去6天的生命祈祷,写有死者名字的木牌挂在树上。丁江洮听不懂维语祭词,但眼泪还是涌了出来。

丁江洮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驻新疆代表,是儒斯坦的业务伙伴,交情甚笃。与她同来的两个女孩,只是与儒斯坦结识不到半年的普通朋友,不过都觉得这个积极、热情、幽默的25岁小伙儿非常可爱。

在这样一个所谓的敏感时刻深入穆斯林聚居区,她们的神情上看不出有什么压力。与儒斯坦的交往,让她们对维族人的友善深信不疑。丁江洮需要做的,是小心翼翼地询问死者家属,是否可以送上黄菊花,是否可以把慰问金装在白色信封里聊表心意?

儒斯坦是因为突发心肌梗塞而意外死亡的。按维族人的习俗,7月11日当天下葬。公司里,包括杜海涛在内的所有男性员工都前往家里慰问。杜海涛说,将分别以公司和员工个人的名义为儒斯坦的家属捐款,他们还打算今年10月集体去墓地祭奠。

一年前,杜海涛把年轻的儒斯坦招进公司,看中的是这个维族小伙儿的进取心和聪明。他觉得自己没看走眼,儒斯坦适应得非常快,今年开始,业务数据已经很出色了。公司的意外收获是,儒斯坦在与维族人谈生意时有语言优势,更容易获得信任;与汉族人洽谈时,他的爽朗、热情同样颇具亲和力。

突然失去这么一位兄弟,让杜海涛、塞力克痛惜不已。

儒斯坦的家里,特意辟出一间屋子招待汉族客人。他的未婚妻礼数周至地接待着,让丁江洮更觉哀伤,“他们原打算年底结婚的。”丁江洮不觉得维族青年与汉族青年在勤勉程度上有差别,儒斯坦非常努力地做业务,并满怀对婚姻的憧憬。

这天,走在墓地外的小路上,人们的情绪相对舒缓。丁江洮拍打着塞力克的肩膀:“老塞,今天戴一顶帽子,认不出来了哦,才发现你是个民族人士哦。”

“我是民族人士?”塞力克反问。除了容貌,你确实很难看出他是一个中亚游牧民族的后代。他的母语是哈萨克语,但已经说得不如汉语流利了。

“小心点哦,你看你周围6个汉族,别招惹我们哦。”丁江洮继续调侃着塞力克。他们并不忌讳以“民族问题”揶揄或自嘲。

和而不同

乌鲁木齐市区某写字楼808室,办公面积隔为两间,这就是杜海涛经营了7年的灵犀仪器有限公司。最初创办时,只有3名员工,都是汉族。

2007年,塞力克结束了在京城近6年的“北漂”,回到乌鲁木齐。一个大学同学听说他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就建议他与同样做此生意的杜海涛见面聊聊,或许有合作机会。杜海涛?塞力克有点印象,大学里一起踢过球。

“一见面,聊得很投缘,觉得他能力也很强,就招到公司来了。”杜海涛回忆说,当初完全没考虑对方的民族,没这个概念。

杜海涛信奉的选人原则,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业务能力是他主要的考量尺度。

与塞力克同一时期招进公司的,还有蒙古族的会计李伟宏。杜海涛知道这位会计的民族成分,还是后来一次吃饭闲聊的时候。

不知不觉间,这家小公司具有了相当比例的民族人士(内地惯常称谓的“少数民族”,在新疆人口中会抹去“少数”二字)。身在其中的人不以为意,倒是偶尔得到外界的评价:你们公司用人很有特点啊。

坐下来仔细想想,杜海涛发现,公司里出现了民族员工后,自己的民族观念其实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个出生在阿勒泰某兵团团场的青年,以前极少有机会与民族人士接触,在大学的系足球队里倒是有塞力克这样的民族球员,但交往也基本只是围绕足球。

现在,杜海涛和民族人士整日工作在一起,他对公司里几个民族员工的评价极其简单:没什么不同。事实上,差异总还是存在的,只不过,他不把这个看得很重要。“同样是汉族人之间,不也有需要适应的差异吗?”

在人群与人群之间,“刻板印象”总是难以避免。塞力克说,与崇尚小商品贸易的维族不同,哈族人以往是耻于经商的。他与维族朋友在一起时,对方有时会嘲笑哈萨克族太“笨”,作为哈族人的他会毫不示弱地指出,维族人太“聪明”——当然,是熟人间的玩笑口吻。

在塞力克看来,不同族群生活在一起,要有对差异的容忍度,即使有所不解与不适,也必须保持起码的尊重。

塞力克一家很好客,经常邀请朋友去玩。以往曾有非伊斯兰族裔的客人皱着眉头说:“你们家味道真大。”这样的话让塞力克很不舒服。他也曾邀请公司同事到自己家喝酒、吃手抓肉,其乐融融,让他欣慰的是,没有人对他家的“民族气息”提出不满。

“以前有汉族朋友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体味,他的态度很友善,这样的建议我就很能接受。”塞力克说,他也愿意尊重汉族朋友的感受。

丁江洮与塞力克聊起乌鲁木齐暴乱的时候,言语间并无什么忌讳:“那些维族暴徒真残忍,你说是不是?不管怎么样,不该对妇女和孩子下毒手。”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塞力克觉得对方看问题的立场有点问题,“所有无辜的人都不该受到伤害,包括那些无辜的民族人士。”

塞力克喜欢这样的交谈方式,坦白、直率、不存芥蒂。当然,在公司里,他通常不会聊起这些话题——不是每个人都接受这样的交流方式,沉默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在808号房间内,不同民族的人也难免有着各自立场,只不过都会有所保留。

汉族员工杜红说,暴乱之后,她一度变得多疑。但对于塞力克这样的老朋友,因为了解,并不会改变看法。

李伟宏说,自己也来自偏远农村,理解边疆农民的处境。“家里孩子多,耕地少,尤其是教育非常落后,年轻人没文化,没出路,当然就很危险。”但是,她只能把同情心隐藏起来,从未与公司同事提及。

塞力克与汉族朋友接触,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现在民族群众生活改善了,为什么还……

“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对方,你得理解,不同的族群对幸福生活有不同的标准。”塞力克说,他每每想与对方辩论,最终还是选择了缄默,“说服一个人太难了。”

平等不是一句口号

灵犀公司的业务,分为两条线。一条主要是处理人际关系,一条则要在招标会上叫得响。

每次参与招投标,杜海涛要先给大家开一个会,这个项目的收益公司应该拿多少,个人应该拿多少,协同工作的几个人如何分配,都讲清楚。

这或许是世界上最难获得共识的会议了,毕竟事关每个人的利益划分,而808室很少因为这个闹矛盾。“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杜海涛坦承,之所以大家对分配方案比较信服,是天长日久,看到了这个老板追求公平的诚意。

对员工的充分信任也被视为公司文化的重要内容。杜海涛指了指玻璃门:“里面其实是个小仓库,放着价值几十万的仪器。公司的钥匙放在6个人手里,从来就没丢过仪器。”

另一点与多数公司不同的是,办公室的电话都可以直播国内长途,没有一部是加锁的。如此放任的结果,公司里没有出现过高得离谱的电话费单据。

要体会这个“小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去看看他们的争吵场面或许感受更深。杜海涛和塞力克都不否认,他们经常为一些处理业务的问题争执、拍桌子,并不会因此而伤了感情。

公司里的民族员工,除了享有国家政策规定的“特殊性”,不会得到什么额外的照顾。塞力克和李伟宏都表示,在这个小环境呆着,挺舒服的。

女员工杜红说,几个汉族员工聊天,偶尔也会谈到少数民族享有的一些特殊政策,心理多少有点不平衡。不过,她们不会当着民族员工的面聊这个,“不能把对方区分出去”。

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名单 篇4

一、民族自治地方(1州7县)

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吉首市、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永顺县、龙山县等8个县市)

2.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待遇的县区(1县2区)

桑植县、永定区、武陵源区

三、民族乡(不含民族自治地方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待遇的县(区)的民族乡)(75个)

怀化市(16个)

辰溪县(5个):罗子山瑶族乡、苏木溪瑶族乡、上蒲溪瑶

族乡、后塘瑶族乡、仙人湾瑶族乡

会同县(6个):炮团侗族苗族乡、宝田侗族苗族乡、蒲稳

侗族苗族乡、金子岩侗族苗族乡、漠滨侗族苗族乡、青朗侗族苗族乡

洪江市(2个):深渡苗族乡、龙船塘瑶族乡

沅陵县(2个):二酉苗族乡、火场土家族乡

中方县(1个):蒿吉坪瑶族乡

邵阳市(15个)

绥宁县(8个):河口苗族乡、麻塘苗族乡、东山侗族乡、鹅

公岭侗族苗族乡、寨市苗族侗族乡、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关峡苗族乡、长铺子苗族乡

隆回县(2个):山界回族乡、虎形山瑶族乡

洞口县(3个):罗溪瑶族乡、长塘瑶族乡、大屋瑶族乡

新宁县(2个):麻林瑶族乡、黄金瑶族乡

永州市(20个)

蓝山县(6个):荆竹瑶族乡、湘江源瑶族乡、浆洞瑶族乡、汇源瑶族乡、犁头瑶族乡、大桥瑶族乡

江永县(4个):松柏瑶族乡、千家峒瑶族乡、兰溪瑶族乡、源口瑶族乡

宁远县(4个):九嶷山瑶族乡、棉花坪瑶族乡、桐木漯瑶

族乡、五龙山瑶族乡

县(3个):横岭瑶族乡、洪塘营瑶族乡、审章塘瑶族乡

金洞管理区(1个):晒北滩瑶族乡

新田县(1个):门楼下瑶族乡

双牌县(1个):上梧江瑶族乡

张家界市(7个)

慈利县(7个):高峰土家族乡、金岩土家族乡、许家坊土

家族乡、三官寺土家族乡、阳和土家族乡、甘堰土家族乡、赵家岗土家族乡

郴州市(10个)

桂阳县(1个):白水瑶族乡

北湖区(2个):保和瑶族乡、仰天湖瑶族乡

宜章县(1个):莽山瑶族乡

资兴市(2个):

回龙山瑶族乡、八面山瑶族乡

汝城县(3个):文明瑶族乡、延寿瑶族乡、三江口瑶族乡

临武县(1个):西山瑶族乡

常德市(4个)

鼎城区(1个):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

汉寿县(1个):毛家滩回族维吾尔族乡

桃源县(2个):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

衡阳市(1个)

常宁市(1个):塔山瑶族乡

株洲市(1个)

炎陵县(1个):中村瑶族乡

益阳市(1个)

民族聚居 篇5

一、布朗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

布朗山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风俗, 使布朗山乡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和神密气息。其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绵延的原始森林、上古的植物树种、悠久的“濮人”历史, 别具一格的杆栏式民居建筑, 独特的民族风情等都是开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和民俗采风的理想胜地。布朗山的主要居民是古代“濮人”的后裔———布朗族人。绵延的大山和密布的原始森林将布朗山隔成了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完好的生态环境, 又使当地充满了“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般田园牧歌式的独特人文景观。

第一, 建筑景观。布朗山有许多古老的村寨, 其中老曼峨是布朗山乡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村寨, 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寨中巷道曲折, 街道很狭窄, 民族特色保存很好。寨子周围被茶树、竹林、芭蕉包围, 景色十分美丽。老曼峨的民居建筑全为干栏式二层竹木楼, 即高脚屋, 以木板竹笆为墙, 楼下堆杂物、养牲畜, 楼上屋内中央设置火塘, 火塘边是吃饭、待客的地方, 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第二, 宗教景观。布朗山乡大部分布朗族人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亦称小乘佛教) , 每个村寨都建有佛寺院, 且宗教活动较频繁, 几乎每个月都要举行各种祭佛参僧活动, 而且布朗族人的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泼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布朗族人民喜爱歌舞, 每逢赕佛、盖新房等喜庆日子, 男女老幼都载歌载舞, 平时的劳作中也常常伴之以歌, 兴致无穷。

第三, 民俗景观。布朗族妇女上着紧身无领短衣, 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 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 和傣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相似, 在装饰上妇女喜欢带大耳环、银手镯等, 男子喜欢在背上纹身, 并且当地还有咀嚼槟榔的习俗, 老一辈人将牙齿用槟榔染成黑色也是一种美的象征;布朗族人喜欢喝酒, 每年秋收以后, 家家户户都要酿水酒。当有客人来到时, 布朗族人会很热情的用自家配制的水酒来招待客人;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布朗族人喜欢喝茶, 也擅长于采茶、制茶, 她们还能制作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竹筒子茶”, 这种茶吃起来香味极浓, 适合馈赠送礼。

总之, 布朗山乡文化旅游资源的交融性很强, 集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民族风情与宗教仪式为一体, 这为布朗山乡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布朗山乡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以及风格多样的少数民族风情, 这为开发专项特色旅游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笔者根据布朗山乡实际, 提出以下五种特色旅游项目:

1.民族民俗旅游。布朗山乡64.2%的人口是布朗族, 该民族是云南七个少小民族之一, 在服饰、民居、语言、民俗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例如, 布朗族的服饰上着紧身无领短衣, 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 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 妇女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 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 将双颊染红, 看上去非常有特点。当地妇女喜欢嚼槟榔, 把牙齿染黑, 而这种“黑齿”是尊贵的象征, 很能够吸引游客的好奇心。又如布朗族居住地建筑是典型的杆栏式建筑, 为竹木结构, 也叫竹楼, 分上下两层, 楼下关牲畜, 楼上住人, 而且一家人一般住在一个大房间里, 用蚊帐隔开, 外来的客人住在客厅里。在布朗人家还可以体验当地的特色饮食, 如竹筒饭、舂螃蟹、酸笋、酸肉、酸鱼等。以此, 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情独特的少数民族一定会引起大众的关注和旅游者的兴趣。

2.探险旅游。探险旅游能够使旅游者探新猎奇, 寻求有益的刺激, 获得新颖、卓绝的文化, 体验离奇、非凡的经历。布朗山乡景观独特, 其中绵延密布的亚热带原始森林、密林深处的山寨、云雾弥漫的山谷、崎岖的山路、缅寺里传出的佛爷的诵经声以及夜里偶尔传来的狼和熊的叫声, 这一切都能引起游客的新奇感和神密感并产生一定的乐趣。古往今来, 神秘莫测、新奇刺激之地都是开展探险旅游的好地方。因此布朗山乡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山寨探险游、徒步原始森林游、动植物考察探险游, 这些探险旅游项目的开发势必会吸引大量的“背包族”以及动物植物专家和爱好者加入其中, 进而扩大布朗山旅游业的影响, 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

3.宗教旅游。布朗族整个民族信奉南传上座部小乘佛教, 所以每个村寨都有佛寺院, 佛寺院在当地布朗山乡乡民的心目中是非常崇高的, 每家都会尽其所有资助佛寺院的建设。而当地的小男孩长到七、八岁的时候都要被父母送到佛寺院里当一段时间的和尚, 也是相当于接受教育, 孩子成年后就可以还俗、成家, 云南十八怪中的“小和尚可以谈恋爱”指的就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布朗族的特有风俗。此外, 布朗山佛寺院的建筑也是吸引广大游客的重要元素, 布朗山的佛寺院融合了佛教和当地民族的传统, 建筑结构精美, 造型独特, 既有东南亚佛寺建筑艺术的特色, 又融合了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 是布朗族民间建筑艺术的缩影。

布朗山乡地区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关, 比如泼水节、祭寨神、洗牛脚、关门节和开门节, 游客可以在村民过节日的时候, 进行参观。比如泼水节的时候 (公历四月中旬) 举行赕佛仪式, 并参与丢包、放高升、超摆、嘎光等娱乐活动。在过开门节和关门节的时候 (公历7月中旬) , 向佛爷 (当地和尚的尊称) 、佛像供奉美味食品、鲜花和钱, 听佛爷育经赕费, 讲解教义成律。

4.茶道旅游。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曾经把布朗人称为“茶艺的始祖”, 因为他们是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人。布朗山乡盛产优质茶叶, 驰名中外的老班章普洱茶就是产于该乡。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云南普洱茶知名度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对云南茶叶给予关注, 因此可以利用人们对普洱茶的兴趣组织旅游者来此进行茶文化旅游。让游客领略1300余年老曼峨的历史, 感受普洱茶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老班章, 体验传统方法制作普洱茶的过程, 同时品普洱茶的原始韵味, 享深山美食的神秘, 听原始山林的天籁之音。

5.跨境旅游。布朗山乡位于西双版纳的东南边沿, 与缅甸相邻, 同时与打洛口岸相距不过几十公里。打洛是云南省对外贸易一个重要口岸, 同时也是西双版纳至缅甸小勐拉跨境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点, 像打洛森林公园、独树成林景观就在这个地方。利用布朗山与打洛一地的临近优势, 可以在西双版纳的景洪到缅甸小勐拉跨境旅游线路上, 安排布朗山乡民族特色游, 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 (缅甸) 的风情, 同时可领略这一线路上的热带和亚热带风光。

在旅游业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 布朗山旅游线路可以逐步走向独立, 可以通过搭建通往缅甸的境外旅游大通道, 让游客不通过打洛, 直接从布朗山乡绕经大勐龙到缅甸, 形成一条集民族风情、风光、国外异域风情为一体的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优质国际旅游线路。

三、布朗山旅游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布朗山乡虽然拥有许多得天独厚、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但由于当地经济水平整体较低, 且地理位置偏僻, 在开发民俗旅游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发展旅游业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交通状况差、通讯落后、信息闭塞

一个地区要想发展旅游业, 首先它必须要有便捷往来的交通, 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外部游客。而布朗山地处海拔1000~2200米的山地之中, 乡政府所在地到县城的道路有91公里, 其中近47公里是极简易的土石路。且由于雨季长, 沿途多为风化石和砂壤土, 经常发生泥石流, 因此道路坍塌和泥石流阻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时候仍然采用人背马驮这一古老的运输方式, 这给游客进出带来了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另外, 到目前为止, 布朗山乡还未通有线电话, 且有2个自然村不通电, 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景区的开发和客源的拓展。

(二)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旅游目的地应能向游客提供所需要的全部服务, 包括旅游线路中的各种吸引物, 沿线所提供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各种设施和服务等等。而到目前为止, 布朗山乡还没有一个像样的酒店, 没有像样的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餐厅, 更没有娱乐、购物等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此外, 布朗山乡主要人口为布朗族, 他们绝大多数人只会布朗族语和傣语, 这给当地人与外人的语言沟通造成了障碍。

(三) 资金和人才匮乏

布朗山乡其主要居民布朗族人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解放以来, 国家对该地区的扶贫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 但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布朗山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较低。因此, 建设发展旅游业必需的各类基础设施所需的大量资金也难以筹集。

布朗山乡地处偏僻、交通闭塞, 其基础教育水平总体较低, 文盲率达23.5%, 远远高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平均水平, 因此, 布朗山乡要发展旅游业, 就需要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旅游经营管理的人才以及各环节的技术人员。

四、布朗山乡发展旅游业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布朗山乡的现实条件, 并结合云南其他民族地区开发旅游资源的经验, 笔者对布朗山乡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 以政府为主导, 多渠道筹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布朗山乡属于特困乡, 发展旅游业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资金。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笔者认为布朗山乡应充分利用内资并积极引进外资, 要实施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的扶持, 例如可以借国家和省政府大力扶持少小民族发展的大好契机, 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另外, 要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 鼓励私人投资, 从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布朗山乡发展旅游业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人才, 该乡目前不仅基础教育水平总体较低, 而且各类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因此, 要发展旅游业, 就要注重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要培养或引进能担负起布朗山旅游业总体发展和长远规划的高级管理、策划和营销人才;另一方面要对思想素质好、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普通农民进行职业培训, 使他们尽快成为胜任旅游服务业的各类工作人员。同时要采取措施对普通老百姓进行扫盲教育, 提高群众的素质。要注意在录用旅游服务人员时应优先考虑已经过培训的当地居民, 这样既可提高就业人员质量, 也可为贫困人口的就业提供机会。

(三) 注意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许多地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往往获得了经济效益, 损失了生态效益。因此, 布朗山乡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和教训, 要注意保护现有的各类资源,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例如, 不能为了修建道路、酒店而滥采滥伐原始森林, 同时要注意外来游客的进入对布朗山乡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另外, 要注意对原生态人文景观资源加强保护, 例如加强对布朗族民族语言及民族歌舞的挖掘和保护。总之,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 应树立长远观念, 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 使布朗山乡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健康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四)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

布朗山乡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有别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 且各类旅游资源的交融性很强, 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民族风情与宗教活动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因此,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 布朗山人应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 对那些市场潜力大的特色旅游项目尤其要大力扶持、积极引导, 做成好的旅游品牌。

(五) 加强宣传力度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宣传, 世界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每年用于旅游宣传的费用都占到了旅游业总收入的30%以上。因此, 布朗山乡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 一定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 让省内、省外甚至国外的游客认识布朗山, 了解布朗山, 来到布朗山, 直至最后喜欢上布朗山。

五、结论

当前, 随着生态旅游正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前景的旅游趋势而为大众所推崇, 它的特征便是生态、环保、有经济价值, 这样的旅游方式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路径。布朗山乡是一个边远的民族特困乡,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环境的限制, 各方面的发展都较落后, 但该乡可以利用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在不破坏村民生存环境基础上, 打造民俗性的、生态的旅游产业。因此布朗山乡应抓住可利用的这些有利条件开发旅游资源, 使人文、民俗旅游业成为布朗山的一个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并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信布朗山乡各族人民在各级部门及兄弟民族的支持下, 一定会努力挖掘自身潜力, 发挥自身优势, 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摘要:文章从布朗山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出发, 分析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对该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列举了该乡开发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 并策划了未来的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

关键词:云南布朗山乡,旅游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布朗山乡政府乡志.[R], 2006年

[2]百度百科, 布朗族.http://baike.baidu.com/view/4011.htm

[3]李辉霞, 全泽源.云南旅游开发的扶贫优势分析[J].生态经济, 2003 (10)

[4]赵瑛.布朗族脱贫致富的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5]王丽娟.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J].理论探索, 2005 (04)

[6]刑慧斌, 王子新.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 2006 (14)

[7]张晓琼.变迁与发展[M].民族出版社, 2005

民族聚居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随机化原则,从云南红河哈呢彝族自治州13市县城镇60至69岁老年人中随机抽取350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答卷328人,有效应答率为93.7%,其中男性150人,女性178人,平均67岁。

1.2 研究内容

1.2.1 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

采用自编《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对60至69岁被试者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目的、项目、形式、每次活动持续时间、每周活动频率、以及运动强度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通过信度检验,相关系数r=0.86以上。

1.2.2 心理卫生问题

选用国内外通用的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测试研究对象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含有九个因子90个项目,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评定方法采用五级评分(从1—5级),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均分≥2分表示存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 ≥3分表示存在重度心理健康问题,凡有1个(及以上)因子分≥2分即认为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并以此来计算心理卫生总检出率。

1.2.3 身体形态与素质测试

用SCL-90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后,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2]分别测试有无体育锻炼习惯的老年人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研究方法

1.3.1 问卷调查

在取得13个县市城镇民政部门的支持后,把集中统一培训的调查员26人分配到老年活动中心请60至69岁的老年人填写问卷,统一回收。

1.3.2 数理统计

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样本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标准为p<0.05,极显著性标准为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红河哈呢彝族自治州13市县城镇老年人体育锻炼习惯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1.1 体育锻炼习惯与SCL-90因子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云南红河哈呢彝族自治州13市县城镇老年人体育锻炼习惯有无的调查统计,有62.8%的老年人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23.2%的人对体育锻炼持一般态度,不感兴趣人的只占14%左右。将SCL-90各因子与体育锻炼的不同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老年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上症状平均数明显低于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老年人的因子症状平均数,经方差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强迫、人际关系、敌对、精神病性等症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见表1),说明老年人要过有意义的生活,创造物质财富和进行消费不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好体现,而是通过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心境得到放松和快乐,有体育锻炼习惯的老年人在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得到运动愉悦感,即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喜悦和快乐情绪。缓解了内心世界的无意义感,获得了巨大的精神依托和精神享受。因此,要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应注意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2.1.2 体育活动时间与SCL-90因子的影响分析

活动强度大小对躯体化、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活动时间在40-60分钟的老年人各因子得分最低,心理健康水平最高,说明适宜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对调节人的情感,改善机体的神经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有良好作用。其次是20-40分钟,活动时间在20分钟以下,并且活动量较小的各因子得分最高。这是因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情绪抑郁、焦虑、压迫的人注意力往往专一、持久的集中在某一特定的事情上,而运动能转移大脑的兴奋点,清除烦恼的“兴奋点”,建立新的“兴奋点”。国外学者就提出:至少持续20-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利于心理学效应的发挥。随着运动总时间的增加,体育锻炼所产生的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增强,但运动量达不到则会使效果不明显,运动量过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2]。

2.1.3 有无体育锻炼习惯与心理卫生问题检出情况

经统计得出:86%的老年人对体育活动是感兴趣的,在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201人中,每周活动频率在3次以上,每次活动平均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老年人有56人,占27.8%。通过查阅国内外以体育锻炼相关的大量论文和有关资料,了解体育锻炼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认为符合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每周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强度分别达到在每周3次以上、运动的时间超过30分钟,中等强度并对体育活动后的自我评价良好。具备以上特征的老年人即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研究符合体育锻炼习惯特征的调查对象有201人,其中男性占43.6%。经统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对象中有146人至少有一项因子分≥2分,有55人阳性因子≥3分,检出率分别为9.2%和4.6%,无良好体育习惯的人群中有127人至少一项因子≥2分,有96人阳性因子≥3分,检出率分别为24.8%和9.8%。九个因子前者的阳性症状人数检出率明显低于后者,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1)。可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很好作用。

2.2 云南红河哈呢彝族自治州13市县城镇老年人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机能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影响结果分析

2.2.1 身体形态、机能状况测试结果

按随机抽样原则,在无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男性20人,女性40人与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30名男性和60名女性分别进行身体形态、肺活量和身体素质,对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各项指标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由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老年人的各项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明显优于无良好体育习惯组。可见,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对处在骨骼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老年人的骨质产生良性的刺激,推迟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助于身体的灵活性和体力活动的保持。减少体脂,增加瘦体重,而不经常活动的老人,身体瘦弱或肥胖,尤其是男女性体重都表现的尤为突出,本研究男女性体重两组人群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也可能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的原因。

另外,经常锻炼使得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肺活量提高。由此证明,体育锻炼能保持肺组织的弹性,提高呼吸肌的收缩力,加强胸廓的活动幅度,改善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吸氧能力,从而提高全身各内脏器官的新陈代谢。

2.2.2 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由表4统计结果可知,在对老年人测试握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等四个身体素质项目上,有良好锻炼习惯组的老年人各项指标明显好于无良好锻炼习惯组,经检验,除女性握力项目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项目两组男女性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良好体育活动习惯的老年人身体素质均好于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积极锻炼习惯,对延长和保持身体运动素质有积极作用[4]。这也说明体育锻炼对抗衰老有显著意义。

3 结论

1.有体育锻炼习惯,且每周体育活动次数达到3次及以上,每次活动时间超过30分钟,锻炼后的自我评价良好。

2.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影响有显著差异,老年人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对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但要加强医务监督,避免运动强度过大造成运动伤害。

3.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老年人身体形态、机能明显好于无体育锻炼习惯的老人,除女性体重外,其余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指标,两组老年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对老年人测试身体素质的四个项目上,体育锻炼习惯良好的老人各项指标明显好于不喜欢体育锻炼者。

4 建议

1.在加强中老年活动场地条件建设的同时,社区应设置专人对他们活动的内容进行管理,才能保证活动内容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有效性,使体育活动从自发、兴趣向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

2.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民族多元文化的特点,挖掘整理既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元素,如结合健身操的特点与民族舞蹈相结合而形成的民族健身操运动项目就深受民族聚居区老年人的喜爱。

3.调整激励方式,定期组织各类比赛,大力宣传,调动广大老年人投入到有意义的体育健身活动中来,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他们重新在体育生活中发现自我的价值,增加幸福生活感。

参考文献

[1]百度.症状自评量(SCL-90)[ER/OL].http://baike.baidu.com.

[2]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试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3]祁国鹰.体育统计应用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重庆大型聚居区交通规划研究 篇7

关键词:大型聚居区,城市空间布局,职住平衡,公共交通

0 引言

重庆,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多山多水著称,是典型的组团式山地城市。2009年12月,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外环)建成通车,重庆主城区从内环以内向内环与外环之间以及外环沿线地区拓展,内环以外21个大型聚居区的规划设计项目正式启动,重庆全面进入建设“千万人口、千平方千米”的“二环时代”。

二环区域大型聚居区是重庆主城核心区功能、产业、人口向外疏解,主城区集聚扩张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城市功能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将为重庆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重庆主城区目前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为29.5万辆[1],千人拥有量不到50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而私人小汽车以年超22%的高速增长,同时,主城区各主要干道高峰时段已出现堵车严重状况,尤其是主城核心区向外发散的射线状干道交通量几近饱和,交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大型聚居区的规划发展是城市集聚扩张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必然进一步加重城市交通压力,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交通策略,引导主城区的健康拓展,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提高出行质量,将是大型聚居区规划所面临的首要难题。

1 发达国家机动化进程教训及经验

从国际大都市的机动化进程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交通问题将不可避免,而优化出行结构无疑是最直接、最通用,并且行之有效的交通策略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性人口大国,交通发展形式将比其他国家更加严峻,重庆多山多水、地势起伏大、用地条件受限、交通基础建设条件相对恶劣,因此更应该充分借鉴、吸收发达国家交通发展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特点找到适合重庆、适合聚居区发展的交通模式。

2大型聚居区交通策略分析

主城21个大型聚居区各自的区位、功能定位、规模等都不尽相同,但在规划背景、规划思路及策略分析等方面又存在诸多共同点,蔡家聚居区规划作为重庆主城区启动的第一个大型聚居区项目,它的规划研究必然对整个聚居区的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1 蔡家聚居区交通发展条件分析

蔡家聚居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是重庆向北拓展的重要区域,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体育文化等第三产业,同时为重大事件控制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用地面积20 km2,规划人口25万人~30万人。

首先,从现状条件来看,蔡家聚居区现状用地以农用地为主,基础建设较少,属于城市待开发区,未来的城市布局、交通发展方向、交通发展策略的可选性较大;其次,从地理区位条件来看,蔡家聚居区一面临山(西临中梁山)、三面环水(嘉陵江)、形成半岛,与邻近组团、主城区交通联系均需通过桥梁、隧道等方式解决,因而,其未来的城市布局、交通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的区位特征要求蔡家聚居区寻求一种与其相适应的交通发展模式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桥梁、隧道的粗放式发展;第三,从功能定位来看,蔡家聚居区集商住、产业、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为“职住平衡”提供了前提条件,而重大事件公共设施用地的预留则对蔡家聚居区的对外交通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蔡家聚居区交通策略分析

基于对重庆目前交通压力、发达国家交通发展历程以及对蔡家交通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畅通重庆”的打造,规划提出在蔡家打造“围合式”和“绿色”交通体系。“围合式”交通强调从交通源头上制定交通策略,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减缓未来交通拥堵;而“绿色交通”则强调从具体交通措施中引导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

2.2.1 “围合式”交通

“围合式”交通是指在蔡家聚居区形成相对独立、相对完善的交通体系。“围合式”交通,并不是要建成主城区的一个“围城”,限制组团间交流与发展,而是将居民出行目的构成中比例最高的以上班、上学为目的[2]的交通出行尽量在本区域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组团间的“钟摆式”通勤交通量,为强化组团间的交流与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条件。它是“多中心组团式”格局城市交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目的在于减少交通产生源的过度分散(跨组团分布),强调组团内部产业、居住的相对平衡;同时优化组团间的交通出行结构。

从现状条件及功能定位来看,蔡家聚居区已经具备形成“组团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围合式”交通的关键在于用地功能布局的合理配置。规划从交通引导的角度出发,将用地布局成“一岸、两岛、五片”的功能结构体系,即“一线江岸、两个半岛、五片功能”。其中,五片功能区,主要包含城市综合配套区、滨水公共区、总部科研创智区、品质生态住区和体育赛会综合区。一方面,规划尽量将联系紧密的功能区如居住区与创智区、居住区与配套区、公共区与其他功能区等相对集中布置,以减少内部出行消耗,提升出行效率。另一方面,将与组团外联系紧密的功能区如滨水公共区、体育赛会区等功能区尽量布置在对外交通相对便利的区域,以避免对外交通在组团内的无谓绕行,净化内外交通。同时,鉴于重庆目前组团间交通量大,且蔡家对外通道受限的先天限制条件,规划提出优化组团间交通出行结构,具体措施将在下文论述。

这里应该提出,“职”与“住”之间受到区域差异、经济条件、工作要求、子女上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追求严格意义上的“职住平衡”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所倡导的“职住平衡”是宏观层面的“相对平衡”,具体体现在城市规划中就是该区域居住人口与该区域不同功能用地所需就业人口之间相对的、大致的平衡,同时,即使这个相对平衡也仅仅体现在规划理念中,仅仅是为“职住平衡”提供基础条件。要真正实现“职住相对平衡”,还必须靠城市建设管理中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与支撑,如通过购房奖惩机制、就业优先机制等引导该区域就业人口在本区域购房,该区域居住人口在本区域就业,这些政策可能在个体区域中存在差异,有失公平,但却是实现“职住平衡”、城市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支撑。

2.2.2 “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指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以“人的移动”为根本目的的交通系统。这里所指的“绿色”交通,主要包括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系统以及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我们提倡“绿色”交通,因为它强调人的可及性优于车辆的移动性,强调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是绿色、高效、低廉、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出行质量。

1)公共交通。

总结发达国家的机动化进程,公共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拥堵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见表1)。而在重庆,目前公共交通(含地面公交、轨道)出行比例仅为33.4%[1],虽然在国内公共交通比例已偏高,但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还相去甚远。因此,在蔡家聚居区的交通规划中,我们将“公交优先”策略放到首位,重点为公交系统的完善提供充足的基础条件。首先,结合蔡家的具体实际以及上层次专项规划,规划在蔡家聚居区引入三条轨道线路,并分别在滨江区、商业区、居住区等用地集中区设置轨道站,服务于蔡家大部分区域,同时将轨道车站与周边地块、建筑一体化建设,强调车站的空间综合利用,强调轨道与轨道、轨道与步行、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其次,常规地面公交作为目前公共交通的主体、形式灵活的公共交通方式,规划予以重点布局。蔡家组团南北长约6 km,东西宽约5 km,且规划道路多呈方格网式结构,多在15 min内可达目的地,因此内部交通适宜组织形成网格状公交线路,确保公交覆盖率。再次,由于受天然屏障的限制,蔡家对外通道数量有限,因而考虑结合规划的跨江大桥、穿山隧道设置组团间BRT(快速公交)线路,提高对外交通的运行效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交通规划,旨在将“公交优先”切实摆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打造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同时,在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还应重点解决公交晚点、服务质量差等问题,逐步完善公交智能化,提升公交服务质量,这些因素都将促进城市公交系统健康、快速、良性发展。

2)慢行交通。

山地城市地形起伏大,城市道路大多纵坡较大,不适宜自行车运行,因而难以形成较完善的自行车网络。规划结合蔡家实际,提出在蔡家局部区域引入自行车交通,意在倡导绿色、环保、健康、运动的交通理念,营造和谐、安全的多方式共生的交通环境。规划在蔡家聚居区内三类区域设置自行车车道,分别是较为平坦的大型商住区、滨江休闲体验区和山地自行车运动区。其中,大型商住区自行车主要功能为短距离上下班、休闲、购物等,在现有道路两侧设划出专门的自行车道,确保自行车的路权;其他区域自行车主要功能为休闲、运动、体验、观光等,应设置独立的自行车道。

重庆主城现状交通结构中步行交通比例高达近50%[1],可见步行交通是山地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同时步行交通也是所有交通方式中最为休闲、环保的绿色交通方式。规划步行交通重点在于改善步行环境,营造良好的步行空间。本次规划结合城市绿廊、商业休闲等公共设施、轨道站场等交通设施设置两级步行网络。一级网络为组团级连贯步道,二级网络为片区级连贯步道。同时,设置路外停车场,严格控制人行道停车,净化步行空间;采取各种措施(专门步行道、人行地道天桥等)确保步行通道的连续,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

3 结语

交通规划的目的在于引导城市规模健康拓展,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趋于合理,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出行环境。在蔡家聚居区交通规划中我们提出“围合式”交通和“绿色”交通策略,实际上就是强调空间策略(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交通需求策略(即交通结构的引导和控制)[3],避免目前国内大城市单纯强调交通供给的粗放发展模式,为城市拓展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指导城市交通规划目标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交通年报》编委会.2010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R].2011.

[2]王炜,陈学武.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0.

上一篇:复合型文化特区下一篇:风险的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