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中的准备活动十篇

2024-08-10

体育活动中的准备活动 篇1

一、学生参与的普遍性

准备活动中的游戏应力求让所有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适度的运动, 因此, 在选取游戏时应避免以下情况出现:一是游戏中的不同角色, 活动量差别过大, 而又难以做到机会均等;二是游戏的淘汰率高, 被淘汰的学生长时间站在一边;三是少数人做, 多数人看。故可选用“惊弓之鸟”、“踩影子”、“老鹰抓小鸡”之类的游戏, 而不应该选用诸如“丢手绢”、“抢空位”之类的游戏, 因为这些游戏在进行时只有少数人处于运动状态, 大多数人仍处于相对安静状态, 达不到做准备活动的目的。

“惊弓之鸟”游戏介绍:

(一) 游戏目的

集中注意力, 热身及发展其快速反应的能力。

(二) 游戏方法

如图1所示, 在场地上画个大圆圈, 学生手拉手, 面向圈内站在圈外, 放开手后1~2报数, 每个学生记住自己是单数还是双数。

游戏开始时全体学生沿逆时针方向, 做横跨步移动。当教师击掌发出“啪啪”两声时, 双数学生要迅速跑进圈内, 单数学生要试图抓住身边的人, 不让其进入圈内, 被抓住的学生要站在圈内中间停止一次游戏。如果判断错误而误跑、误抓时, 也要停止游戏一次, 然后其他学生站好报数, 继续游戏;当教师击掌发出“啪”一声时, 单数学生向圈内跑, 双数学生抓。

(三) 游戏规则

1.“抓人”时只准用手拍背, 不得拉拽衣服。

2. 每进行一次游戏后, 要立即重新报数以补缺位。

二、游戏内容的针对性

准备活动的游戏要考虑游戏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针对课堂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来选定。如进行短跑教学时, 可采用“高人矮人”的游戏, 使腿部充分活动开;上篮球课时, 可采用“控制传球”的游戏来增强学生传接球能力, 提高传球的隐蔽性、准确性等。

“控制传球”游戏介绍:

(一) 游戏目的

训练在有防守情况下的传接球能力, 提高传球的隐蔽性、准确性。

(二) 场地与器材

在一个篮球场上进行。先指定两名学生担任裁判员或教师担任裁判员, 其余学生一分为二, 人数相等, 为区别起见, 一组手臂上缚上红带子。

(三) 游戏方法

如图2所示, 游戏从中圈跳球开始, 持球队员设法在本队相互传接球而不失球, 对方则积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抢断球, 游戏规定只准传球, 不准运球, 两队员间最多连续传球两次。如此, 一个队能连续传球次数达20次则得一分, 得分后由对方在端线外掷界外球。当发生运球或两人相互传球达三次时, 裁判员应鸣哨, 判其违例, 由对方在就近边线外掷界外球, 游戏以在规定比赛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为胜。

(四) 游戏规则

1. 发生走步、运球相互传球超过2次情况为违例, 由对方掷边线球。

2. 为限制在防守时发生粗野动作, 规定该队犯规两次时对方得1分。

三、器材利用的一致性

准备活动游戏使用的器材, 最好能与教学基本教材使用的器材一致。如基本部分教学内容是跳绳或用绳练投中的鞭打动作, 就可用跳绳做“双人跳绳跑”、“踩龙尾”、“夺尾巴”的游戏;上跨栏课就可用栏架做“钻跨栏架”游戏;上跳高课, 就可用跨越斜杆的方法做“钓鱼钩”的游戏。

“双人跳绳跑”游戏介绍:

(一) 游戏目的

培养学生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的合作精神, 发展其跳跃能力。

(二) 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5米的平行线, 一条为起点线, 另一条为折回线。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并为偶数的两队, 各成两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 横排两人为一组, 各队第一组学生并肩站立, 一人左手握绳柄, 一人右手握另一绳柄, 把绳荡在身后做好准备。游戏开始时, 两人摇一根绳, 边跳绳边跑向折回线。脚触线后, 两人再跳绳返回本队, 把绳交给第二组, 然后站到队尾。第二组学生接绳后, 依照前面方法进行, 直至全队轮流一次, 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三) 游戏规则

1. 跳绳跑时, 必须连续一摇一跳, 不许只跑不跳。

2. 中途失误停绳后, 必须在原地重新摇绳后, 方能前进。

3. 两人的脚都触到折回线后, 方能返回。

四、游戏内容的可行性

体育活动中的准备活动 篇2

一、准备活动现状与问题

1. 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

准备活动的作用告诉我们: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而实际上, 多数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对准备活动没有足够重视, 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时间的现象;学生则思想活跃, 好奇心强, 只重视基本部分的学习, 对准备活动则比较松懈随意, 动作不规范, 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起不到准备活动应有的作用。

2. 准备活动的内容相对单一

实际教学中, 比较常见的准备活动是一套基本体操, 长久下来, 学生感到比较乏味、厌倦。准备活动的选择, 内容应该尽量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 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 也有行进的;既有单人的, 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 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3. 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 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 做几节基本操, 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重要性。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 因此要有的放矢, 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 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 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着手实际, 合理科学组织准备活动, 使其更具实效性

1. 加强教育, 提高认识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在课的常规教育中, 可以通过列举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伤害事故的典型事例, 在课前、课上、课后时常提醒学生, 旨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明确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和态度。

2. 科学确定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内容

一般性准备活动: (1) 徒手或持轻器械的练习, 包括单人、双人徒手操, 武术操, 棍操, 绳操; (2) 走跑练习, 包括各种形式的走、慢跑练习; (3) 队列队形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4) 游戏, 可根据教材、学生情况自编或参考游戏专著; (5) 球类运动, 如篮球、足球等, 时间不宜长, 最好同徒手操结合使用; (6) 韵律舞蹈, 这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一个新特点, 最好配乐使用。

专门性准备活动:包括一些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 以及掌握基本教材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如:篮球徒手传接球练习, 跑的基本练习等。

在教学中, 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3. 科学设计和编排体育课准备活动组织形式

(1) 严格把握时间及强度。 (1) 时间控制:准备活动的适宜时间以体温上升为主要标志, 体温的适度升高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有利于氧的供应。准备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材性质、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 一般约8~12分钟为宜, 如果时间过短, 准备活动没有充分做好, 不利于基本练习的进行;时间过长, 强度过大, 学生消耗能量过多, 也将影响基本练习的时间和效果。准备活动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以2~3分钟为宜, 如果间隔时间过长, 学生心率逐渐下降, 内脏机能会恢复到准备活动开始前的状态, 不利于课的进行;如果间隔时间过短, 没有适宜恢复过程, 强度会加大, 学生承受不了。 (2) 强度控制:准备活动的运动强度应以中等强度为宜, 避免过大或过小, 其强度大小以学生的心率和出汗状况来判断, 心率达100~120次/分, 微出汗为宜。

(2) 巧妙设计与编排。 (1) 根据准备活动内容、学生人数以及场地器材等情况来确定队形, 如可呈数列 (横、纵) 队、圆形或扇形、方形等。根据特殊情况, 各种练习队形结合错位站立, 又能取得更佳效果。 (2) 多采用分组形式, 如按人数、性别、技能水平分组等。 (3) 在教师的指导下, 多采用由学生自己组织的练习形式, 如简单的练习项目可由学生自荐或推荐负责人组织练习, 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4) 多采用简单易行的游戏或竞赛方式进行。在选择和安排游戏时应注意游戏比赛要适宜, 学生分组力量搭配要均匀, 做到公平竟争、奖罚分明, 方可达到活跃气氛、发展思维、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运动负荷要适量, 这样既防止受伤, 又避免运动量过大而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要让游戏在高潮中结束, 从而使学生对下次游戏保持极高的兴趣。 (5) 练习队形的间隔、距离应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而定, 如定位徒手操可小些, 跳绳、实心球等练习可大些。队形方向一般背风、背阳, 并注意周围环境。不同练习用不同队形时, 要注意相互衔接, 避免过多的队形调动;要尽量减少调动队形和队形变换所用的时间, 等等。

体育活动中的准备活动 篇3

人们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身体的肌肉、各器官系统都要参加活动。要使人体适应剧烈运动,就必须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带来伤害。剧烈运动后,要使人体逐渐进入安静状态,就必须做好整理活动。

一、准备活动的意义、内容、量和时间

1准备活动的意义

(1)准备活动遵循人体运动生理规律。在参加体育活动前使身体由相对静止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的适应性过程,否则会造成多种损伤。准备活动还能提高机体对突然变化的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否则突然加大运动量会使神经系统来不及传递兴奋,造成内脏和运动器官功能的不协调,而发生心慌、腹痛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2)从运动生理意义上讲。准备活动提高人体体温,消除肌肉、韧带的粘滞性,使肌肉柔顺,韧带伸展性加强,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易于运动时的伸展和收缩,也使运动时的协调性明显提高。另外,准备活动不仅使人体运动系统进入工作状态,还能使内脏系统和神经系统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利于运动。

(3)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特点之一是生理惰性较大,当运动开始,肌肉发生最大功能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好的状态。运动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让内脏器官的功能逐渐达到运动时状态水平,可以减轻开始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带来的不舒服感。

(4)准备活动可以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加深,肺活量增强,使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兴奋,使各器官系统逐渐协调工作,做好参加运动时的必要准备。

(5)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锻炼,也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可以调节心理,接通各运动中枢的神经联系,使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中。

2准备活动的内容、量和时间

(1)准备活动的内容大体上包括一般性练习和专门性练习两部分。一般性准备活动包括走、跑、跳、徒手操等,活动部位较全面,从颈、躯干、臂、腿直到脚:练习时应柔和细致。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而采用的一些练习,其作用是使大脑皮层对某一项运动或某一技能产生特有的适宜兴奋性。

(2)准备活动量的大小和时间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一般是冬季时间较长,夏季时间较短,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运动速度由慢到快,强度以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准,心率、血压都应比安静时增强为宜。运动到四肢关节灵活,身体轻松,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为好。

二、整理活动的意义

进行整理活动是使肌体由紧张状态过度到相对静止状态。它的意义不亚于准备活动。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心脏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突然停止运动后,心脏在短时间内仍然继续按剧烈运动的需要,将大量的血液送到上下肢。此时,由于运动突然停止,肌体不再收缩,心脏的回流量减少,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补充,且在重力作用下,原有的大脑血液还会流向心脏,会造成大脑暂时贫血。于是就会发生眼前发黑、头晕、呕吐等现象。剧烈运动时消耗大量的氧,内脏器官的工作不能满足肌肉的需氧,导致许多运动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这样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乳酸等。这些物质需要在运动后逐渐增加氧的供应来消除,因此,运动后呼吸和心跳仍有加速的现象。为了增加氧的吸收和运输而做整理运动,做一些放松和调整呼吸运动帮助恢复所欠的氧,做一些整理活动,就会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代谢产物容易排出,有利于消除疲劳,避免不良反应。通过做整理活动,身心会得到充分的恢复。

浅谈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 篇4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有目的肌肉活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合理的准备活动能适应激烈运动的要求,预防学生不必要的受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有的只慢跑几分钟,应付一下就算是做准备活动,这样学生的机体尚未进入工作的最佳状态,若开始基本部分教学,进行大强度的练习,既不符合运动规律,对学习、掌握运动技术也是很不利的,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受伤。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准备活动部分,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养成在参加激烈运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是学生的身体练习,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体态和-姿势。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使得每节课都能认真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活动。

二、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做得好坏不仅决定教师的重视程度,更取决学生的认真程度。如果学生不重视,任凭教师如何精心组织、安排也是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向他们阐明道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做准备活动的效应。其次,教师要领做准备活动,并以自己标准、优美的示范和准确、洪亮的口令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内容丰富新颖,愉悦身心

在选择准备活动时还应考虑到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活动方式,应力求准备活动多种多样、新颖,还可以穿插一些竞赛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练习,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得到新的刺激,产生适宜的兴奋性和愉快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适当安排游戏,这样可以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欢笑娱乐中使身体各个部分逐渐进入运动状态,以适应上课的需要,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结合上肢练习而采用“记先法”进行各种递球比赛,结合下肢的“跳绳”游戏等,但在游戏练习中要注意活动量不宜大,以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例如:利用女生喜爱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项目的特点,给学生编排一些韵律操的小组合,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完成身体的练习。这不仅改变以往徒手操比较呆板、枯燥无味的现象,还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效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四、做好准备活动的注意点与要求

准备活动可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形式。主动性包括一般性、专门性和混合性准备活动,被动性包括透热疗法、按摩、热水淋浴和其他一些没有练习成分的手段。被动性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是不采用的。

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踢腿、弯腰等,一般性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减少运动操作的发生;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内容相适应的运动练习,如打篮球前先投篮、运球,跑步前,先慢跑等。它们的内容、任务是不同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专门性准备活动替代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是与专项内容相近的练习,如篮球课可以用运球、排球课可以垫球等作为准备活动,这就缺乏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全面身体活动,这样取而代之是不符合人体活动和教学规律的。必须以一般性准备活动为主,适当加入一些专项练习,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练习做好充分的技能准备,学习效果将大为提高。

在安排准备活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调整好运动强度,根据项目特点来安排内容。设计安排的活动内容应从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平缓到激烈、由局部到全身、由上到下来进行,运动负荷逐步加大。这样可以尽快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各个关节及韧带充分活动并调动全身各器官由非运动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但是做活动时应注意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互相交替进行活动,要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例如:体育准备活动的徒手操必须按身体活动部位的顺序要求。从身体部位看,应按照上肢、肩膀、下肢、腰腹、全身的顺序来安排:从具体动作顺序来看,每套操的动作应按照上肢运动(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四肢运动或下肢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的顺序来安排。在选

择准备活动时应考虑到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特点。如:天气闷热,准备活动时间可短些,可适当做徒手操等。冬季天冷,准备活动时间就长些,负荷量可大些,多做些慢跑、跳绳等持续性的练习以提高体温。

体育课准备活动设计“三部曲” 篇5

要设计好准备活动, 我们应该首先搞清楚体育课准备活动有什么作用。体育课前人在相对安静状态, 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 往往会感到不适应, 这是由于人体是统一的整体, 人体各器官, 和系统的机能是互相配合与协调的。当肌肉进行紧张的运动时, 有机物的强烈分解和能量和释放, 需要大大加强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而氧和营养物质供应是由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来执行的。然而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比支配骨骼肌运动的躯体性神经系统大。如:进行800米跑时, 躯体性神经在20-30秒就可以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 而内脏器官则要在2-3分钟才能够发挥较大的工作效能。因此, 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激烈运动时, 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 不仅运动成绩下降, 而且还会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 如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告等现象, 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只有充分的准备活动才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而且也带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 同时也提高人体的体温, 可以减小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增强弹性, 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滑液, 以减小关节摩擦力, 加大关节的灵活性。并且准备活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躯体素质, 培养学生正确的躯体姿势, 促使各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设计准备活动的时候, 还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 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相结合。一般性准备活动的作用, 在于普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机体各部分的机能。专门性准备活动是使神经中枢之间建立起精确的协调关系, 即与运动有关的神经中枢提高适宜的兴奋性, 与运动无关的神经中枢降低兴奋性或转入抑制状态。因此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再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 提高运动成绩、预防损伤、促进健康。二是, 运动量要适当。由于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 组成准备活动的各种练习的强度应逐步提高, 运动量由小到大, 中间稍有起伏, 最后适当下降。运动量太小, 身体活动不开, 无法适应正式练习;运动量太大, 能量消耗过多, 中枢神经容易疲劳, 也会降低运动成绩。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 准备活动时间应在10-12分钟。三是, 注意活动的幅度和频率。身体各部分活动时, 直腿前踢比屈腿前踢的幅度大, 踢到前上方又比踢到前水平的幅度大, 两臂上举与两手叉腰体前屈, 前者幅度比后者大。幅度越大, 肌肉付出的力量也越大, 同时对发展转动轴的关节的柔韧性要求越高。单位时间内做运动重复次数叫频率。在运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 频率越高运动量越大。

体育活动中的准备活动 篇6

1. 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与整理活动的现状

由于实施了课程改革, 多数学校的那种忽视体育教学的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使体育的教学的成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突出训练的成果, 避免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伤害, 体育训练的准备与整理活动的作用日益突出。

1.1 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活动的现状

目前, 多数学生的身体的素质不是十分的理想。准备活动的过程显得十分的重要, 这对减轻学生的身体痛苦, 训练的伤害以及保证训练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训练之前, 让学生进行慢跑或者进行伸展运动的训练, 减少了学生的体力消耗, 为同学文化课的学习提供了动力。

1.2 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的现状

在体育课程结束后, 多数的教师忽视对整理活动的重视, 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体育训练之后出现由于血压低或者供血量不足造成的头晕、休克等状况。此外, 或者对整理活动分配的时间过短或者过长, 都会导致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体育项目进行的后期, 影响学生成绩的发挥。对学生体育训练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 使学生得不到放松或者充分的放松, 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给学生带去不良的后果。

2. 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活动的探讨

2.1 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活动的内容

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 在体育训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活动, 是对学生的运动素质条件进行准备的重要的环节, 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是对学生的运动神经的兴奋性的调动, 是对脑部思维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行的培养, 可以使学生迅速的进入运动兴奋的状态。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一般是从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进行的准备, 主要是对身体的韧带、关节进行的准备。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是以跑步、体操运动等形式进行的, 可以有效的减少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受伤。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准备方式。

2.2 对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活动进行分类

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分为课堂教学、基础教学和专门教学等三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是对学生的基础体育知识进行的教学, 训练学生良好的坐姿、体姿等。从基础知识的层面让学生认识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的重要性, 让学生接触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基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的一般的训练活动。高中体育训练的基础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 使身体的各个部位与运动相协调, 与内部器官进行有机的配合。专门性教学, 是以基础性教学为基础的学习的环节。专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训练的结果要求较高, 但是教学训练使用的时间比较短。

2.3 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活动的应用

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的应用环节是对学生准备活动的时间以及活动的运动量进行的科学的安排。在设计体育训练准备的活动的内容中, 要尽量的新颖, 引起学生的高度的关注以及学习的兴趣。合理的分配准备活动时间不仅能保证学生的体力减少的较少, 还能维持学生对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活动的新鲜度, 维持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激情和热度。在进行时可以逐步的增加训练强度, 使学生慢慢的适应训练。

3. 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的探讨

3.1 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的目的是缓解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之后的疲劳, 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其实, 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与准备活动的训练内容没有多少的差异, 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可以增加适当的呼吸训练, 但是二者的目的是不同的。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是缓解学生的疲劳, 放松学生的紧张感, 调整呼吸或者学生脑部的供血量, 避免头晕或者休克现象的出现。

3.2 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的重要的作用

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对于体育项目的继续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训练中的惰性, 使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疲劳得到有效的缓解。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促进身体器官的发育, 使学生的体育训练的适应能力达到很好的适应程度。可以说, 高中体育训练的整理活动是体育训练中重要的收尾环节。

总结

在体育项目结束之后进行的整理的活动, 可以缓解学生的运动的疲劳, 减少体育训练对学生的影响。高中体育训练的准备与整理活动二者结合, 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强化体育训练的学习,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保证体育项目的顺利进行, 还能保证学生掌握体育的技术能力, 避免学生受到体育的伤害。

参考文献

[1]李春林.情景游戏在高中体育训练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 2014, (3) :105.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4.03.092.

[2]刘国, 张召.唐山市高中体育特长生参与体育训练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时空, 2011, (9) :126.

浅析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篇7

1 作用

1.1 准备活动的概念

何为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的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 有目的进行的练习。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功能能力, 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为运动中发挥出最大工作效率做好功能准备。

(1) 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体温、肌温上升, 提高酶的活性, 从而使参与活动的肌肉的代谢能力迅速适应像体育活动这样的身体活动的内部环境。

(2)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和传导速度。任何动肌所引起的运动都是通过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使其支配的肌肉产生收缩而实现。而达到神经末梢的兴奋是不能直接导致肌肉收缩的, 必须通过离子流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过程。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不光受中枢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作用, 同时也受来自肌肉神经支配的肌梭的影响;而感受器的敏感性和传导速度是受机体组织温度影响的。据研究获悉:皮肤的敏感度在20℃时只有35℃的六分之一。在27℃时, 肌梭对标准刺激反应活动下降50%, 肌肉温度下降到15℃~20℃, 肌梭反应活动则完全消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在基本部分前做准备活动使机体保持较高体温, 就是为了能活动得更快些, 动作完成得更协调些, 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3) 准备活动可以增强氧运输系统所有环节的活动, 使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输出量增加, 心肌和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网舒张、工作肌能获得更多氧供应。

(4)准备活动可以促进体液升高, 体液升高再促使肌肉收缩速度增加20%, 能提高酶系统的活性, 而酶的活性对温度改变极为敏感, 温度下降, 可以抑制它的活性, 温度升高, 可以提高酶的活性, 体温每升高1℃, 细胞代谢率增加13%, 体温升高10℃, 酶反应的比率会增加2~35倍, 在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工作中, 把这种变化的结果称为“O10效应”, 准备活动正是肌肉处于“O10效应”范围内, 故酶反应的速度最佳。如果温度高于40℃时, 肌肉用氧能力将会降低, 这样肯定对肌肉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这就是准备活动对肌肉从局部“O10效应”中间得到的好处。

(5)准备活动可以减弱肌肉粘滞性和增加皮肤的血流和降低泌汗阈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身体过热。

1.2 准备活动方式

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组织教学应力求严密, 一般采用集体或分组形式进行, 可定位, 也可行进间练习。准备活动必须充分和全面, 否则会导致学生发生一些不同部位的损伤。据调查运动损伤35.1%属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造成的。例如: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紧张的正式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就进行紧张的正式运动;准备活动内容与训练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 使运动中负担较重的功能没有充分的改善;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或准备活动离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 都会造成运动损伤。

1.3 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损伤的常见种类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肌肉酸痛、运动中腹痛、肌肉抽筋、肌肉拉伤, 以及关节扭伤等。特别是踝关节扭伤, 这是学校体育课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 这一损伤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 或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时间间隔太长所致。

1.4 准备活动能影响整堂课的密度与强度

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要求体育课“有适当的密度和度运动量”, 密度和强度偏低, 则整堂课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但在观摩和测定了若干班级的体育课后发现, 有些班级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都偏低。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场地、器械、教材特点等, 但原因之一就是准备活动不充分, 是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从而影响到整堂课的密度, 影响到动作质量, 要提高课的密度和强度, 必须组织好准备活动。

1.5 准备活动对正式练习的良好影响

准备活动对接下来的正式练习有多方面的良好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的活动, 为正式练习时功能过程迅速达到最适宜程度创造条件。

使体温适度升高。实验证明, 体温升高1℃, 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增加13%, 经过准备活动后的正式动作到达终点时, 丙酮酸和乳酸含量增加的较少;体温适度升高, 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使氧离曲线右移促进氧的解离, 有利于氧的供应。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 增强弹性, 有助于防止运动损伤。增强皮肤的血流和降低泌汗阈, 有利于散热, 防止正式练习时身体过热。

准备活动对接下来的动作练习有良好的影响, 其主要生理机制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 调节功能得到改善, 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得到克服, 生化反应加快进行。

准备活动这诸多益处, 学生难以明了, 以至于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难以进行下去, 而一些常规的准备活动又枯燥单调, 学生兴趣不高。因此, 在做准备活动时, 尽可能随时变换准备活动内容, 让学生清楚准备活动对接下来的学习的意义与作用。

2 对策

2.1 准备活动的一般性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练习不相似的活动, 主要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练习。例如:体育课开始时的走、跑、跳、徒手操、游戏、武术操或武术基本动作等, 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为目的使之体温升高, 促使新陈代谢。

2.2 准备活动的专门性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练习相类似的活动, 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主要教材相近似。通常采用一些模仿练习, 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技术练习以及与掌握该项教材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目的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式练习的调节能力, 强化运动动力定型, 为正式练习做好技能和技战术准备。

2.3 准备活动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全面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全面性是指所采用的练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培养正确的姿势和体态。针对性是指应根据课的主要教材来选择专门性练习, 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多样性是指应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特点, 合理地变换联系内容和组织方法,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4 准备活动和正式运动间隔时间

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的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15 min。在一般教学课中以2~3 min为宜。

3 结论和建议

(1) 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准备, 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做好前奏, 身体处于理想状态,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力, 有效防止伤害事故, 较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为此, 教师一定要好充分调动学生做准备活动的积极性。

(2)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 必须有严谨教学和科学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教学。

(3) 体育教师要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去设计出符合当代中学生体育运动的准备活动, 要有胆量去对现有落后的准备活动进行改革, 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使学生身心受益。

参考文献

[1]刘晓阳.体育课的准备活动[J].体育科学研究, 1999, 1.

[2]汪凤海.浅谈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版, 2011, 3.

[3]刘汉美.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方法和作用[J].职业教育, 2007, 9.

[4]程万元.浅议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J].课外阅读, 2012, 7.

体育课准备活动教学探析 篇8

关键词:准备活动 运动量适宜 针对性 科学全面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课教学模式,仍采用开始部分、准本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组织形式。以45分钟课为例准备部分约占四分之一。因此组织安排活动部分也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应给予极大的重视。必须改变千篇一律、简单化、甚至取消准备活动的做法。要改变传统多于创新,代办多于活波的现象。准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变化极少、缺乏创造性、针对性、呆板的准备活动是很难使学生进入教学所需的状态,也不可能与基本部分教学结合为有机体。设计好准备活动,是保证上好每节的课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2、准备活动的重要作用

人从安静状态进入到剧烈的运动状态,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不仅能提高神經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协调指挥能力,以利各器官之间互相配合、协调,提高于东器官的工作能力,预防伤害事故;而且还能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准备活动通常由一般性的身体活动和专门性的技能活动两部分组成,在活动过程中也需要思想教育的心理调节的作用。

3、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基本教材练习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充分准备。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抓好准备活动的备课,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必须对准备活动给予及大的重视。

3、安排准备活动的要素

(1)时间和运动量适宜

准备活动是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的。不能时间过长,喧宾夺主。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学生不但体力消耗大,容易引起疲劳,影响教学基本部分内容的完成,影响教学效果,还容易导致学生受伤;运动量过小,则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学生情绪状态,应分别选择适当的运动量进行一些练习,冬季准备活动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强度和密度要稍大一些;夏季则可适当缩短,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两外,从课的类型来看,一般新授可准备活动量稍小,复习和测验课的运动量应稍大。

准备活动动作幅度应由小到大,动作速度应由慢到快。要把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放在准备活动的后半部分。要使学生在准备活动微微出汗,全身发暖,情绪也调动起来,对即将进行的基本部分的内容开始跃跃欲试,即达到准备活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过大的运动量学生会感到疲劳,等到去学心内容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其学习效果会适得起反。

(2)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

内容选择要紧扣教材,要紧密结合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准备部分可按集体、分组

个人等不同形式,即可定位做,也可行进间作。教师根据所学技术项目的特点正确选择

既要做到灵活多变;又要与基本部分的教学紧密连接。以全面的身体活动为主,根据血药侧重多练身体某些部分,此外,还应围绕教材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多练一些与教材相衔接的辅助性动作。如学习跑跳项目,最好采用以下至活动为主的行进间练习,学习球类项目可以采用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所学内容相结合的形式,如运球比赛与传球

游戏等;对技术性较强的球类教学,在准备活动中可以通过一些徒手模仿姿势,强化定性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要领,在持球进行联系,教学下搜过会更好。

可得准备部分,不仅单为一堂课教学任务服务,还应为完成所学教材的整个教学任务服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如一个学期的后半部分安排长跑教学和测验,就要在教授此部分内容之前,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手段为此做准备,到这部分内容出现时,学生由于有钱一阶段的准备,有助于该项技能的提提高,做到前后呼应,互相促进,保证一个学期教学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3)准备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动作幅度的大小,步频的快慢全应循序渐进。首先要保证全身活动,在这个基础上突出重点,并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小到大。准备活动既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又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模仿练习,使全身体各主要器官得到充分活动,协调各器官与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技能,吧与主教材有关的集群、关节、韧带都充分活动开,从而使学生身体技能从静止状态过度到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大运动量做好生理上的准备,为学习新教材做好准备。

(4)注意形式新颖、有趣、多样

准备活动应有目的地借助于各种合理的练习手段,一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学生的心理,不断出新,力求做到内容不变,形式变。

教师应当敢于冲破陈旧模式,不断改革创新,用灵活多样的,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准备活动的新意应建立在对课的主教材深刻钻研的基础上,始终一脚踩的需要为出发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为提高主教材的练习质量打基础,更好的为主教材教学服务,而不是脱离教材另搞一套,同事还应考虑临堂的气候状况、班级特点、性别要求。

4、结论

对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探讨 篇9

一、准备活动要“新”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年龄、训练水平,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进行设计、编排准备活动,做到常教常变。要设计、编排出可操作性的内容和形式,在设计、编排准备活动内容和形式时,应充分考虑天气情况,课堂的任务、内容以及基本教材的难易程度等,应避免准备活动内容、形式的单调化、一般化和公式化,应多采用一些新异刺激,促使学生达到活跃气氛、发展思维、激发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同样的徒手操,可以通过节奏、手段、方向、路线等变化,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动作,以引导学生思想集中,提高学习兴趣与兴奋性。除徒手操外,还可以持轻器械,根据各器械的特性,并配合协调的身体动作,不仅能全面锻炼身体,而且增加了动作的美感。

二、准备活动要“美”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愿望更强烈了,渴望具有健康的身体、优美的体型、端庄的举止、潇洒的风度。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出现了各种健美操,这种融音乐、舞蹈与体育健身于一体的改革,丰富了体育教学手段,使体育课情趣盎然,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体育课的任务并不只是做健美操,但是作为准备活动内容之一,健美操或其他舞蹈是符合生理、心理特点的。舞蹈洒脱协调,刚健而幅度大,能充分活动身体,促进肌肉匀称的发展,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学生练就优美端庄的体态。音乐进课堂,不仅能激发人们的情绪,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而且还有助于发展想象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身体发热,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体育、舞蹈、音乐三位一体是体育、艺术、美育的结合。

在实践中,要挑选健康的、能激发情操的动作与音乐,要注意服从体育课的任务,不能把体育课上成舞蹈课或音乐课。

三、准备活动要“实”

所谓“实”就是实效,从体育教育的`任务出发,根据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运动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条件,进行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教学。通过准备活动形式使体育课呈现出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主动积极的良好气氛,到达练身、健身,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要随着课的类型、教材的性质及课的任务等变化而变化,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准备活动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准备活动形式要打破传统的单调、乏味、一般化、公式化的老框框。不仅要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准备活动中得到多种多样的快乐感受,发展学生的优势和个性。而且能诱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课质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育教学中能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教材,精心编排教法,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体育活动中的准备活动 篇10

根据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体育课堂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准备热身部分、基本常规部分和结束整理部分。准备热身部分在一节体育课的最开始部分, 它不但可以起到提高人体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性, 还可以让韧带和肌肉群得到初步活动, 从而防止在剧烈运动中引起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学校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

(1) 师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前充分地热身, 使身体参与运动的关节由相对静止过渡到更适应于运动状态的过程, 否则会造成身体的多种损伤。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更加倾向于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对于准备活动的投入精力不够, 他们认为准备活动会消耗他们更多的体力, 从而会影响到他们对基础内容的学习。因此, 在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 他们的动作不到位, 甚至变得懒散, 只是完成形式意义上的准备活动, 而身体并没有完全达到基本部分运动状态的需要。有个别教师也存在不重视准备活动的想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

(2) 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过于单调与练习手段单一。中学阶段学生喜欢接触比较新鲜的事物, 在体育课中也是如此, 可是很多教师多年体育课经历下来, 还只是停留在跑步加一套徒手操的基础上, 学生早已厌倦。通过访谈可以看出, 很大部分学生对准备活动的内容感到单调乏味, 已经失去了对准备活动的兴趣, 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这一点更加明显。新教改的实施,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窘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体育课准备活动也慢慢回到了传统的跑步加徒手操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状况, 已经成蔓延之势, 并且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 师生对准备活动的质量要求不高。高质量的准备活动对体育课的顺利进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充分有效的课堂准备活动, 能够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 使身体进入运动状态。在基本部分的学习中顺利完成技术动作, 掌握技术要领, 使教师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更关键的是, 在高强度和高密度的运动活动中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准备活动是一切课堂运动或者其他运动开始的基础, 但是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 从而导致在准备活动的时候, 准备活动的质量不能达到高强度的运动要求, 对准备活动的专项性处理得不够细致, 好多的课前准备活动基本流于形式, 质量无法满足运动的需要。

3. 对策研究

(1) 努力提高师生对准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水平。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指导和课堂常规教育, 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的行为是要靠老师的引导和规范的, 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在课堂加强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重要性的教育, 并及时指出学生在课堂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明确准备活动的价值与作用。只有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活动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 所以教师应加强学生对准备活动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例如, 准备活动时间的长短, 活动量的大小以及根据天气情况准备活动大小的调节等。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为学生将来能够独立进行体育活动做好准备。学生作为准备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既是准备活动的行为者, 又是活动效果的见证者。学生按照教师教授的准备活动方法, 依据相关理论知识对自身的运动体验进行分析加工, 及时调整自己的准备活动以更好地实现准备活动目标。对学生准备活动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是准备活动价值作用的拓展和延伸, 对学生的终身体育培养和提升体育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2) 调整并丰富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与练习手段。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练习手段应该多样化, 不同的运动项目, 所采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也是不同的。有针对的准备活动, 不但能够使准备活动的效果更加事半功倍, 还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 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的兴趣。丰富的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 首先要求活动形式的新颖, 既要有单人的练习, 也要有分组练习的方式, 还要有集体形式, 同时根据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活动器材等情况, 应坚持趣味性和形式多变的原则, 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其次还要丰富练习手段, 可以通过培养体育骨干的形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做准备活动的习惯。通过重视对骨干学生的培养, 以此带动全班学生, 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

(3) 提高师生对准备活动的质量要求。运动过程中的伤害事故在我们体育课堂上时有发生, 有的可能无法避免, 但是有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却是和准备活动准备做得不充分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 充足有效的准备活动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各种练习中, 体育教师应严把质量关, 对于准备活动练习中的各种动作幅度以及规格要求等, 学生都要做到位, 尤其是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身体部位, 要进行反复、充分的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亲自为学生做示范, 认真细致地讲解, 并且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动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立即给予纠正。高质量的准备活动与我们准备活动的顺序也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如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 由慢到快, 由易到难, 由四肢到躯干再到全身, 使准备活动的内容多样化、个性化, 层次清晰, 重点突出, 学生在准备活动的时候更加投入, 准备活动的效果当然就会更好。

4. 结论与建议

体育训练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开始, 所以我们要将现在体育教学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强调体育运动的习惯和运动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学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 而不仅仅是重视其在一节课的作用和价值, 一个身心健康向上的人, 体育运动将伴其一生。让学生学会在体育锻炼前科学地进行准备活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方法, 并会使其终身受益。在中学准备活动课堂教学中, 要以学生身体发展为中心,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准备活动的科学理论知识, 培养成运动前自觉完成充足的准备活动的好习惯, 让学生掌握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技能。显然, 这些长远的目标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实现的, 需要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日积月累地坚持和努力, 有意识地、科学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 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总之, 在中学体育课堂准备活动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本, 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求, 选择和设计适合中学生的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合理运用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切实提高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实效性。

摘要: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结构的首要环节, 是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充分高效的准备活动, 能够有效减少体育课中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从而保证体育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通过调查, 现阶段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学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组织形式与练习手段单一, 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因此, 本区内学校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改革势必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准备活动,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季浏, 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商洪林, 李建章.新课程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新定位[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7 (09) .

[3]苏涛.浅析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8 (22) .

上一篇:男女比例失调下一篇:Z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