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跑起跳四篇

2024-09-13

助跑起跳 篇1

助跑速度是关键, 许多教练员都认为, 只要速度上去了, 什么都解决了。实际不是这样的。训练过程中, 不仅要训练速度, 而且要训练运动员的助跑方法、助跑的线性、助跑的节奏等方面。跳远助跑采用弹性助跑, 在跑进过程中, 高重心, 前半段和后6~8步的快慢节奏也不一样, 往往是前慢后快。不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 注重运动成绩, 看自己跳了多少米, 而不将心放在技术上, 比赛成绩常赛不出来,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训练型运动员”。

在助跑训练中, 不要让运动员在跳远的助跑道上进行练习, 先让他在跑道上进行跑, 一定要求运动员跑步时要高重心、跑成直线、有弹性, 在最后阶段注重快节奏, 特别是最后4步, 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 保持步长, 加快步频, 最后两步达到最快。这样, 运动员的跑速达到最快, 水平速度损失很小, 为后面的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助跑训练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教练员, 采用的训练方法是不同的。我在训练中,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训练手段, 感觉效果很好, 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得很快。

第一种方法:短距离的加速跑。如, 30米加速跑、40米加速跑。要求运动员步幅和步频尽量最大化, 强调跑进过程中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同时还要求学生跑成直线, 做到身体重心平稳, 跑步要有弹性。为了提高加速能力, 采用下坡跑、顺风跑、牵引跑、惯性跑等方法。

第二种方法:听信号跑。助跑的节奏特别重要, 常通过给运动员一定的信号, 让运动员跟着语言、击掌声、播放有节奏的音乐等方法, 使运动员听着有节奏的信号去重复练习, 使所给的信号刺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这样, 长期的训练, 运动员动作就会定型。

第三种方法:采用标记进行训练。对运动员的步幅进行测量, 并在跑道上给出每步标记, 标记可以用石灰粉、海绵块、胶布等标出, 不要有危险。因助跑是分前后两个阶段的, 最后6—8步为第二阶段, 同样在第二阶段也做上明显标记, 这种方法训练, 学生的助跑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在助跑比较稳定的基础上, 就要在起跳上下功夫了。合理的起跳技术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起跳要果断、积极、快速, 着地和蹬伸动作很重要, 蹬伸时身体要向上伸展, 躯干要正直, 摆动腿的大腿要高抬到与地面平行, 小腿自然下垂, 起跳腿同侧臂屈肘上摆, 起跳腿的各关节充分蹬伸。将水平速度高效地转化成垂直速度, 起跳的角度也是关键, 可设置固定的障碍来改变起跳角度。如, 橡皮筋、高空悬挂球、弹性踏跳板等, 都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起跳训练, 要与不同距离的助跑结合起来训练比较好, 更有针对性。我在训练中, 主要采用以下手段。

第一种方法:6~8步助跑接起跳训练。速度可以渐渐提高, 强调起跳的速度, 可以给一定的提示声音“咚—咚、咚、咚”, 学生的起跳节奏也会得到增加。

第二种方法:利用跳深练习来提高起跳的积极性。跳深的高度可以从小到大, 可从双腿再到单腿, 次数不能练得太多, 还可以逐渐进行负重跳深练习。

第三种方法: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改变运动员起跳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播放优秀运动员起跳的录相, 也可以将运动员练习的动作录下来, 让自己认识到自己动作中存在的不足, 自己明白了, 就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调整。

在助跑和起跳的训练中, 运动员总会出现很多个性的错误, 最易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进行纠正和辅助训练。

助跑的节奏比较差, 最后踏跳总是踏不准板。这种错误主要是助跑与起跳的相结合技术练习得不够。如果单纯的助跑很好, 起跳也很有力, 那主要是结合得不够连贯。常常表现在运动员助跑和起跳时会用眼去看板, 形成这种坏习惯后, 会改变助跑的节奏, 步频时快时慢, 步幅时大时小。训练中, 要求运动员不要用眼去看起跳板, 先在跑道上进行练习助跑和起跳, 在起跳板的位置处, 仅划一个标记, 而不在起跳板上进行练习。这样重复练习, 会很好地改善这种错误。

有的运动员起跳的角度不好, 多数是起跳的角度偏小, 获得的水平速度在转化成垂直速度时损失很大, 因此影响运动成绩。出现这种现象时, 可要求运动员适当控制身体前倾的角度, 训练中, 可在起跳板的前方悬挂一个物体, 让运动员的头去触悬着的物体。或者用录相的方法。这样, 很快就会使运动员这个动作得到纠正。

当然, 助跑和起跳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是分不开的。只有在提高了运动员自身力量、速度等素质的基础上, 再进行科学的助跑和起跳技术训练, 运动水平才能上一个台阶。将助跑和起跳技术训练得很成熟, 跳远技术就成功了一半。

摘要:跳远运动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运动。整个技术很复杂, 动作难度大, 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很高。本文根据多年实践经验, 总结了跳远运动中助跑和起跳训练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助跑起跳 篇2

1、背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跳的理论基础

在背越式的跳高过程中, 助跑是为了让运动员获得一定的起跳速度, 然后在跳起的瞬间快速调整身体的节奏与结构, 获得最佳的身体内倾姿势, 创造起跳和过杆的便利条件。助跑和起跳结合的技术是当前跳高完整技术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对正确的完成起跳、提高跳跃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起跳就是迅速的改变人体运动的方向, 尽最大的可能获得垂直的速度, 同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旋转动力, 保证过杆动作完成。腾空过杆是决定跳跃成败的关键, 只有形成合理的杆上姿势, 缩短身体重心和横杆的距离, 才能利用补偿动作促使身体顺利、越过横杆。落地式跳高技术中最为简单的技术, 过杆后只要保持屈髋、伸膝的姿势落下就可, 已背部着垫, 进而做好缓冲, 预防运动员落地损伤。

背越式跳高中运动通过助跑可以为起跳取得能量, 在运动员助跑起跳的过程之中, 其身体的重心由助跑的最后一步摆腿一直支撑到其起跳结束,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保持持续上升。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最大的优势在于助跑的最后几步是弧线的助跑, 弧线比直线更具有优势。 这是由于弧线助跑能够产生相对的离心力, 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身体持续上升也由于其承受离心力的作用, 离心力牵引着运动员的身体向内倾斜, 与弹簧作用的原理类似, 在运动员起跳的时候将前期积累的弹性优势将使得身体朝向横杆的上方弹起。弧线助跑技术可以提高起跳效果, 增加起跳后身体重心弹起的高度, 与跳高技术原理是相吻合的。

2、助跑与跳高的技术原理分析

2.1、助跑最后一步的技术原理

(1) 运动员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

运动员身体重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及其变化值大小和起跳效果能够达到的高度是一个正线性的关系。其理论的依据在:在助跑过程形成的速度激发运动员的肌肉运动产生能量。体现在:运动员助跑的速度加快时, 体内肌肉存串联的成分逐渐拉长, 在这个过程中, 肌肉逐渐被激活, 将由助跑产生的动能进一步将转化为身体的弹性能量储备在运动员的身体内, 当这部分能量被释放的时候, 运动员的运动速度将会更快。肌肉在逐渐拉长的过程中, 身体的神经感官将产生较多发射冲动频率传递给脊延髓, 从而形成紧张反射与牵张反射, 也就是所谓的反馈系统。

(2) 助跑最后一步的步长。

运动员在助跑中最后一步的步长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助跑与起跳衔接的连贯性。所以在很多情况下, 助跑中最后一步的步长如果适当可以增强运动员助跑与起跳的连贯性, 能够减少运动员的腿在着地的瞬间产生的制动力, 能够缓解释放在起跳的时候运动员的腿在着地的瞬间所承受的力, 让运动员在起跳时腿部能够具有更好的蹬伸速度, 起到增强起跳的效果。

(3) 运动员身体内倾姿势。

身体内倾就是利用身体姿势取得最好的起跳效果。第一, 身体内倾的好处就是使得摆动腿部就是支撑屈膝, 在支撑的程度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身体重心降低, 这样就可以为倒数的第二步进行腿部摆动缩短其支撑屈膝的时间, 同时, 提高助跑速度, 缩短了起跳的时间;第二, 当身体由内倾到起跳的时候, 起跳所形成的髋轴和肩轴扭转的运动反向, 重要可以促使运动员伸展屈髋肌群相对充分, 摆腿也更加有力量, 那么身体也会自然会围绕纵轴旋转, 自然在跳跃的时候背对横杆。

2.2、起跳动作技术

影响成绩因素处了运动员的身高、腿长、离地的身体姿态外, 还有就是起跳的时候蹬伸的距离。根据运动力学有关原理, 我们知道做功距离长短将会影响腾起的高度。 换言之, 当做功的距离增大, 运动员在跳起的瞬时速度也会变大, 与此同时变长的是垂直加速度的距离, 运动员在起跳后的身体重心会随着腾起高度会达到更高。

2.3、助跑和起跳的技术衔接

运动员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衔接能够达到的效果主要决定了助跑水平速度与起跳垂直速度转化的效果。因此, 运动员在助跑中需要在保持水平速度恒定基础上, 在起跳前倒数第二步时就要延长助跑的步幅和腾空时间, 从而增加起跳时腿部的弹性能量,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将这种能量迅速输出。另外, 起跳的时候腿蹬伸用力可以充分的利用弧线助跑过程中身体内倾斜产生的转动惯量, 从而获得更大的起跳垂直速度, 从而实现完美的背越旋转过竿。

3、背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技术教学的建议

运动员背越式跳高教学的核心就是助跑和起跳。 跳高运动员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的关键就是这个助跑和起跳环节, 如何能够获得最好的助跑节奏, 减少助跑速度的当中, 快速完成起跳, 实现理想起跳的效果, 达到助跑与起跳的完美衔接, 成为目前跳高项目教学与训练的主要内容。根据当前体育学的发展, 运动迁移理论已经在体育领域大量运用,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 对跳高助跑和起跳技术提出一些建议。

3.1、采用迁移教学方法

迁移教学方法已经在很多运动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 可以教学学生正确去判断、分析新旧技术的不同, 改变过去学生机械性的学习, 使得新旧技术之间进行积极迁移,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在跳高助跑和起跳技术的学习中, 教师要善于采用迁移教学的方法, 逐渐引导学生去主动增加学习力度, 逐步增加训练灵活性, 促使正迁移的形成。比如学生原地双脚起跳练背弓过杆, 到助跑过杆时也会用双脚起跳, 这样就形成了负迁移, 因此, 在平时的训练中, 加大助跑起跳训练, 在训练中不要求过杆, 只要求助跑起跳。

3.2、助跑和起跳结合练习

助跑练习首先就是先要学会直线跑, 只有直线跑训练好, 才能够去练习弧线跑。直线跑的技术要点是:跑动中步伐轻盈, 身体重心提高, 两臂摆动和两腿的节奏一致, 在练习过程中, 每个细节都要把握好, 并且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在弧线跑训练中, 身体姿势就要内倾, 外侧的臂和腿的幅动要比内侧大。在练习过程中, 速度也是先慢后快。掌握弧线跑技术后, 就是助跑和起跳技术的结合练习, 练习分环节练习, 包括原地快速的蹬摆练习、弧线跑然后衔接起跳练习、在行进间快速的起跳练习、起跳的腾空身体旋转练习和起跳前身体保持内倾的练习。 通过这样的练习, 学生分环节熟练后, 再将各个动作链接起来, 增强连贯性。

3.3、助跑和起跳技术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般性的训练与专项性的训练结合起来,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体育运动中两个方面, 二者缺一不可。跳高运动项目, 对技术和素质都是要求很高的。 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技术技巧。因此, 要掌握助跑起跳技术, 就要求基本训练和专项训练结合起来, 多加训练, 多加运用方法, 并且要注意每个运动员的自身条件进行训练, 基础才能打牢。

4、结语

跳高项目是一个比较注重素质与关键技术的运动项目, 其熟练掌握助跑与起跳技术是跳高能否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主要强调在跳高项目中运用迁移理论, 运动员才能真正将助跑技术和起跳技术融会, 更好的运用到平时的训练, 为以后取得更好的体育成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华.试析背越式跳高助跑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转换[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6, (4) .

[2]姜太镐.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衔接技术原理及其训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0) .

[3]徐振波.从共生理论看城乡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 .

浅谈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教学 篇3

一、助跑与起跳的技术动作概念

助跑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高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起跳做好充分的准备,它的任务是在有限的距离之内使学生到达起跳板时达到接近个人的最高速度,以正确的节奏使起跳脚准确地踏在起跳板上,并在身体姿势和心理上为起跳动作做好准备。

1.起跳技术的教学。(1)体会起跳脚上板技术的踏跳过程、起跳脚以全脚掌上板,着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的前方约30-40厘米处,脚上板要快。(2)体会起跳时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摆动腿折叠向前上方摆至水平时,两臂配合腿做前后或向前侧摆,形成一个起跳的腾空步动作,动作要到位,有一个“突停”的动作。(3)走3-4步上台阶(箱盖)做起跳模仿练习(台阶高度为20厘米左右),要求放脚要快,摆动腿折叠向前摆出,起跳脚的蹬伸动作在慢速中完成,以帮助学生体会蹬伸动作过程。(4)上一步起跳模仿,摆动腿摆上箱盖,要求在起跳脚离箱盖约1.2米处,使摆动腿摆上箱盖时形成一个未起跳的腾空步。(5)连续上一步起跳练习,要求完整的起跳动作后,摆动腿落地后紧接着蹬地,起跳腿快速向前摆动着地接下一个起跳动作,强化蹬摆动作的协调配合。(6)连续三步起跳练习,要求跑三步做一起跳练习,以摆动腿着地后紧接着做下一个跑三步起跳练习,反复练习,并注意三步助跑的节奏。

2.助跑技术的教学。(1)助跑的速度和距离。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腾起初速度的关系密切,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很大。据有关调查显示,优秀运动员在起跳前的速度可达到10-10.7米,秒。要达到这样高的速度,必须有相应的助跑距离加以保证。现代跳远技术,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助跑距离也相应地拉长。小学生男子的助跑距离一般为25-35米,约跑16-20步;小学生女子的助跑距离一般为20-30米,约跑16-18步,速度发挥快的,助跑距离和步数可相应减少,反之则适当增加。助跑距离的长短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要根据助跑的性质、天气及身体情况等进行调整,助跑的跑道的松软、气候变化、逆风和体力不好时,助跑距离要缩短;反之,应加长。(2)助跑的方法。助跑的开始部分有两种方法:第一种,静止状态开始,一般采用两腿微屈,两脚前后分立成“站立式”的方法,开始一步的步幅和速度容易做到稳定,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第二种,行进间开始,先走几步或跑几步,踏上起点后开始加速跑,这种方法的助跑动作较放松、自然。启动后的加速方式也有两种:第一种,积极加速,即从助跑一开始就用力跑,步频始终很高,用增加步长提高速度。这种方法能迅速获得较快的速度,助跑距离较短。第二种,逐渐加速的方式。这种方式与一般加速相似,开始步频较低,在逐渐加大步长的基础上同时提高步频,它的加速时间较长,加速过程较均匀,助跑距离也较长。采用哪一种加速方式要根据学生个人的习惯而定,重要的是:不论采用哪种加速方式都要在起跳前获得高速度,并有助于准确踏板和正确起跳。

二、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教学

1.加速跑(30-50)米,要求逐渐加速,到最后20米步长与步频都要加到最大限度,主要让学生体会最后阶段在保持步长的情况下加快节奏的技术感觉,要求学生动作放松,节奏快但不能明显缩短步长。

2.练习步长稳定性的加速跑(30-50)米,要求从站立式开始逐渐加速争取每一次跑过终点时都以同一只脚落在前后误差不超过20厘米的地方。这是提高跳远学生助跑与起跳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关键。此练习可与上一练习结合进行。

3.下坡跑接平地跑。此节奏要快,利用周围地形的下坡30米左右场地进行下坡接平地跑练习,让学生较容易地达到训练的目的,到平地后努力继续保持速度和节奏再跑30米左右,主要发展学生快节奏踏板起跳的能力。

4.间隔跑(俗称跑格30-40)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步长情况,在跑道上用适当的材料(如海绵块)放10-15个标记,标记间的距离逐渐加长,然后保持,最后6-8个要逐渐略微缩短。此练习主要发展学生的助跑与起跳节奏。

5.全程助跑练习。这一练习是助跑与起跳练习中最基本的训练手段,需要反复、多次地进行大量的练习,使学生逐渐体会掌握助跑与起跳的节奏、步长步频的变化以及身体前倾角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积极快速、稳定、准确的助跑与起跳技术。助跑与起跳技术练习要安排在体力相对较好的情况下进行,学生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应注意练习次数,不宜过多地练习,保证质量是确定练习次数的主要标准。

6.意念想象训练。在安静的环境中,让学生闭目想象理想的助跑与起跳节奏。这是一种不用体力的训练,对于强化节奏感有一定的作用,许多好的学生都采用这种练习,甚至在比赛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在试跳前闭目想象助跑节奏起跳动作等。我认为在学生的训练中也应大力提倡这种练习。

急行跳远——助跑与起跳 篇4

教材

急行跳远——助跑与起跳

让学生学会几种提高跳跃能力的方法,并能在快速助跑下完成跳跃动作,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愉悦身心

1、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2、安排见习生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并向教师汇报。

2、师生问好!组织:四列横队要求:精神饱满,集合快、静、齐。1-2

3、“免子舞”(音伴),教师领做,师生共同练习。

3、“免子舞” 组织:集体练习要求:让身体“动”起来

4、游戏“跨越战壕、夺取红旗” 方法:向前跑进10米,跨过战壕(折叠垫),再跑进绕排球架返回,最后一位同学夺取红旗,教师组织、指挥、鼓励学生

4、“跨越战壕、夺取红旗” 规则:每位同学要击掌后才能跑出,返回时必须绕过排球架。要求: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组织:全班分成四小组进行比赛

育心强身

能 力

1、教师请学生按学生个人兴趣、爱好、自身情况等,自主选择跳跃练习。

2、教师启发、诱导、为学生出谋划策。

3、教师巡回,观察学生情况,与学生交流练习体会,并提出合理建议

4、教师综合学生意见,评价练习效果。

1、学生自主选择跳跃练习组织:学生小组结合,自选器械创编一些练习跳跃练习。要求:相互合作、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编出多种跳跃的方法。自选器械:跳高架、皮筋、沙包、毽子、绳、垫子等。

2、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小组交流讨论、共同创编出多种跳跃方法

3、组与组进行交流,互评自评,与教师交换意见,自评练习效果。

增智促技

1、各小组选择跳远点进行尝试性练习组织:按个人能力、兴趣选择练习点。要求:动脑、动体、小组交流助跑、起跳的体会。

2、观察教师或其它同学助跑起跳的方法,结合自身情况自定目标,并不断的努力。

上一篇:电站消防系统设计方案下一篇:不适症状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