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十篇

2024-05-22

汉语教学 篇1

汉语课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基础性。所谓综合性, 即它要围绕限定的词汇、语法、功能、文化项目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所谓基础性, 是指它在教学内容上要通过对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文化项目的训练, 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技能基础, 从而为其他专项技能课 (听力、口语、阅读、写作) 更广泛、更深入地训练提供必需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使各门专项技能训练更丰富、更自由、更有成效。汉语课的听、说、读、写有别于其他专项技能课的听、说、读、写:它的“听”是围绕限定语言项目 (词、词组、句子、语段、语篇) 的精听, 是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同学的问或答, 而听力课则应进行“听”的多种技能训练;它的“说”是能够模仿跟说, 回答问题, 自由表达, 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口语课则应更深入地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它的“读”是读课文、例句, 重把理解的内容表达出来, 而阅读课则注重快速、大量、多种阅读技巧的训练;它的“写”是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能够做笔记、写作业、听写生词或句子, 而作文课则重视文字表达能力。它为其他的单项训练提供基础, 使后者能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有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和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的言语技能, 即能做到听说读写四会;三有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

汉语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语音阶段、语法阶段、短文阶段。三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但又互为基础。我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汉语教学。

一、语音教学

语音正确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只要发音准确流利, 即使词汇量有限, 掌握的语法点不多, 本地人听起来也会觉得相当地道。对自己没有学过的或自知还不能熟练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点在谈话时可以用“藏拙”的办法有意避开不用, 而语音却不行, 只要一张嘴, 哪些语音没有学好, 立刻就会露出马脚, 想藏拙也藏不了。一个人可以通过谈话和阅读主动扩展自己的词汇和语法点, 可是很难完全靠自己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一旦自己的洋腔洋调形成习惯, 再想纠正, 就十分困难了。如何改进语音教学, 使洋腔洋调在没有形成固定习惯以前尽量减少影响, 应该说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语音教学贯穿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 初级阶段尤为重要。

1. 在声母教学中, 重点是难发、易混的声母。

j、q、x、z、c、s、zh、ch、sh为难发的音, 其中z、c、s和zh、ch、sh容易混同。汉语中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而英语没有, 所以欧美学生在区分这两种音时有困难, 如b-p、dt、g-k、z-c、j-q、zh-ch。在教难发的音时可用反复练习的方法, 让学生多次模仿正确读音, 从而在模仿中形成正确读音;在教易混的音时则可用比较法和实践法, 把易混的声母和相同的韵母相拼, 比较两者的异同, 在实践中把两者分开。如d和t, 分别与an相拼, 组成dan和tan。

2. 在韵母教学中, 重点是难发、易混的韵母。

单韵母中, 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是o、e、ü;复韵母易中混音是ai与ei、ao与ou;鼻韵母的问题是, 前后鼻音区分有困难, 二者易混。因此, 在教韵母时可采用和声母教学同样的方法。

其实这些声、韵母也是汉语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 他们在发这些音时往往也不准确, 但是他们说普通话的时候绝对不会因此出现洋腔洋调。初学阶段没有必要苛求, 如果把学习语音的有限时间过多地用在舌头翘到什么程度、嘴唇圆到什么程度才算正确等问题上, 则要求过高, 学生一时难以达到, 反而容易在初学阶段就丧失了学好汉语的信心, 实际是得不偿失的。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并不在声母和韵母, 而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只有四个, 比声母和韵母少得多, 在语音结构中的负担自然也就重得多。如果某一个声母或韵母读不准, 并不一定立刻就会被人察觉, 因为另外还有二十几个声母或三十几个韵母也不断在话语中出现, 各声母或韵母的出现频率都不会很高。声调则不然, 某一个声调读不准, 立刻就会被人听出来, 因为平均每四个音节就会出现一次这个声调。声调可以说是汉语语音结构中最敏感的成分, 在学习汉语语音基本结构阶段, 声调教学比声母和韵母教学更为重要一些, 而且也更难一些。

3. 声调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四声相混和发音不到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反复模仿以外, 记忆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记住声韵母的同时记住声调, 慢慢积累, 所犯的错误就会越来越少。发阴平调时, 发出平调不困难, 难在发高调。发这个声调前要将声带拉紧, 在感觉声带的位置提高了的时候, 再发平调, 即发音过程中声带位置不变。教过阴平调后, 教师可不按顺序教阳平调, 而教降调, 和发阴平调一样, 先拉紧声带, 然后放松声带, 这时所发声调就是降调。有阴平调和降调做基础后, 再教阳平调。发阳平调时, 声带逐渐拉紧, 声调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升调。这些步骤过后最后教上声调。上声调的问题不在于调值是多少, 而在于它是个曲折调。发这个声调时, 声带先放松, 这个过程很短, 然后要拉紧声带, 声带先松后紧, 先下降, 再上升, 声带拉紧程度不影响这个声调的调类, 只影响调值, 只要在放松声带后有一个拉紧声带的动作, 发出的声调就能区别于阳平的升调和去声的降调。

这里重点讲一下教上声的方法, 上声是教学中的难点, 令很多留学生头痛。上声是个曲折调, 没有声调语言或者没有上声声调语言的学生发这个调是很困难的。在教单字时可让学生模仿练习, 在日常的交际中, 上声单用的情况并不多, 它一般是与别的声调组合使用, 这也就涉及变调问题。上声在非上声字前变成半上 (211) , 如“老师、语言、感谢”, 在上声字前变得近乎阳平 (24) , 如“水果、选举、友好”, 所以重点是教学生半上, 让学生在具体的词组中反复体会。

4. 轻声、儿化也是学生要掌握的。

轻声的特点是短而轻且有依附性, 单独的轻声是不存在的, 一般只有依附在其他音节后的音节, 才有可能读轻声。如“姐姐、椅子、耳朵”。轻声不是语音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说汉语时, 往往该读轻声的字没有读轻声, 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哪些字应该读轻声, 所以, 学习轻声的重点在于掌握“必须读轻声的字”。儿化具有区别词性、区别词义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所以正确掌握儿化的发音非常重要, 如画和画儿、盖和盖儿、尖和尖儿、眼和眼儿, 所以也要让学生记住儿化音和非儿化音的区别。

从根本上说, 语音学习只不过是一种模仿活动, 是一种口耳训练。多听多模仿是提高语音水平的唯一途径, 不只是模仿“字”音, 还要模仿整句话的轻重高低、语调模式。这种模仿训练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二、词汇教学

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初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中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扩大语汇量, 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语言中的词语各方面差异的认识, 并学习更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高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原义”的理解, 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词语差异之处的认识, 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词语的能力。

词汇教学包括展示词汇, 词汇解释及词汇练习几部分。展示词汇就是把所要教的词通过板书、领读、听写等方法介绍给学生, 并让他们跟读、认读、从而使他们对所学词的形、音、义有初步了解, 其目的是让他们掌握词语的用法。听写是常用的、基本的展示词汇的手段。它的实质是学生回忆预习过的生词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手段之一。

词汇教学的第二阶段就是解词。解词就是将所要讲授的词的意义及用法解释给学生。语言教学中解释词义的技巧很多。

1. 实物和图片展示。

这种技巧简单明了, 可以加快建立语音和概念的直接联系。因此, 凡是能够用实物或图片解释的, 应尽量用实物或图片。

2.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及近义词的比较。

用一个已学会的反义词解释词义, 这对学生理解词义, 记忆生词都有好处, 如表扬与批评、厚与薄、失败与成功。近义词的比较也是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同时它也是学生的难点, 如“还是”和“或者”, 前者可用于疑问句, 后者则不能。“资助”和“救助”, 前者指用钱有困难的人, 后者除了用钱以外, 也指用行动帮助帮助有困难的人, 如救助病人。

3. 语素的解释。

这种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但只适用于组成词以后语素义未改变的情况。如学了“读”、“作”、“者”之后就会懂得“读者”和“作者”的意思。学过了“聋”和“哑”之后就会懂得“聋哑人”的意思。

4. 以旧释新。

如“爷爷”是爸爸的爸爸, “外公”是妈妈的爸爸, 这种技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外文翻译的局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是非常有效的。

5. 类比。

如学了“汽车”、“汽车站”和“火车”, 就可以用“汽车站”类比“火车站”;而“数学家”和“化学”则可类比“化学家”。

6. 例句释义。

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 让学生体会句意。如“辜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何况”:“平时这里就很热闹, 更何况是星期天。”

词汇讲解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学生想要真正掌握该词, 还应在此基础上做有关的大量练习。

词汇练习可分为:感知性练习:对词的感知, 包括语音识别、词形识别, 听录音、认读、注音等。理解性练习:主要是理解词义, 如写出反义词、同义词进行替换等。模仿练习:包括语音模仿、汉字书写模仿。记忆性练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记忆词的意义和发音, 如直接问答、利用图片、实物、体态动作、动词宾语等。应用性练习:目的是把指定的词运用到句子中, 如选词填空、组词选句等。

三、语法教学

胡明扬认为, 语法教学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传授语法知识而进行语法教学, 而是为了解决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问题。可以说, 语法教学, 主要是用“法”教“学”。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当然, 学习语言也许还有别的方法, 并不限于这么一种方法, 不过中外的语言教学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也是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应大讲语法, 更不能为了讲语法而讲语法, 而应让学生多接触语言事实。换言之, 与其讲语法, 不如让学生接触有关的语言材料, 这也许是掌握语法的最好途径。

李晓琪认为,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必须与词汇教学密切结合。她提出: (1) 建立以虚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模式; (2) 筛选, 突出实词难点, 加强词语搭配的学习; (3) 着眼语篇, 在语法与语篇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她认为这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一个方向。

进行语法教学时, 不宜过多地使用语法术语;对所教内容要作浅化和简化处理, 使之感性化、条理化、公式化、图文化;进行语法练习时, 语言运用练习应该多于知识练习与变换组成练习。讲连动句时, 告诉学生句子中是一个主语进行两个动作, 如:“我来中国学习汉语。”“他坐飞机去上海。”

另外, 讲练习时要把语法应用到交际中, 如讲到“了”, 就要让学生反复用带“了”的句子谈话。而且应该让他们在交谈中纠正错误之处, 以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

总而言之, 汉语课的特点主要在于基础性和综合性, 它不仅是各种技能的综合, 语言知识的综合, 而且是教师知识水平的综合。

参考文献

[1]李扬.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2]王钟华.初级阶段课程规范[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3]陈田顺.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4]张慧君.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5) .

[5]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 1997, (1) .

[6]林焘.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1996, (3) .

[7]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 (4) .

[8]李泉.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J].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 (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汉语教学 篇2

关键词:反义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中, 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是一个难点, 也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热点。同为聚合关系中的反义词,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的教学中都会涉及, 对留学生来说, 也是一个难点。但是, 对外汉语教师和学界对此缺乏整体关注, 没有把汉语反义词的研究成果有意识地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去, 对于学习者的母语对汉语反义词学习的迁移研究这一领域更缺乏研究。笔者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来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反义词问题,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反义词, 严格地说, 应该称之为反义聚合, 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现象, 它体现着语义之间的聚合关系。意义 (义位) 相反或相对的一组同级的词汇单位——词与词、固定短语与固定短语——可以构成反义聚合。从50年代后期起对现代汉语反义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上:反义词的性质和分类、反义词的词义对应关系、反义词的同步引申、反义词的作用、最佳反义词、语言反义词与言语反义词、反义词词典的编纂理论及实践、反义构词、语义场理论和义素分析法对反义词研究的作用以及反义词的不对称和标记性研究等方面。其中, 不对称和标记性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特别是在沈家煊 (1999) 的影响下, 出现了一批针对某些高频反义词进行的不对称研究。[1]此外, 中外反义词对比研究主要也集中在反义词的类型、不对称性和标记性方面。从研究领域拓展的趋势来看, 汉语反义词研究从对自身的关注逐渐向着从中外对比中看汉语反义词的特点这一方向发展, 并且趋向于运用新的理论如不对称理论和认知理论来解释某些现象。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学研究的深入, 另一方面也跟外语教学的发展需要有密切关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即一般所说的对外汉语教学, 这一学科同样也有反义词教学的需要。它涉及的反义词领域和汉语本体反义词研究领域不完全重合, 研究重点也有所不同, 前者的研究领域要宽泛一些。一些在汉语本体研究者来看不是反义词范畴的问题,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却是必须要面对的。如反义词“大-小”, 指体积、面积、数量、强度等方面的大小, 可以组成“大苹果-小苹果”等反义词词组, 但不可类推出指“成人小孩儿”的“大人-小人”的反义词。又如, “好-坏”是反义词, “不好”是“好”的否定式, 不是反义词。但在言语交际上来说, “坏”所表达的语气和含义要比“不好”强烈。一个词的否定式和它的反义词在语气表达上的差异, 对于汉语本体研究者来说, 似乎不值得一提。但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 却是需要强调的一个知识点。所以, 从宽泛的角度讲, 学习者容易出错的跟反义词有关联的内容, 都属于对外汉语反义词研究的范畴。

一、反义词的民族性

反义词的双方组成一个语义场, 这个语义场的形成要受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社会的社会状况、社会认识与习惯和语言的交际需要、汉语语义系统的状况与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民族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反义词上也有反映。汉语中“白-黑”在表示“是非”范畴上是反义词, “红-白”在表示“革命反革命”范畴上是反义词, “红-黑”在“忠于革命与否”的范畴上是反义词。但哈萨克语中, “白-黑”在表示“革命反革命”范畴上是反义词, “红-白”在表示“是非”范畴上是反义词, “红-黑”在哈萨克语中不是反义词。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哈萨克族认为“白”是最坦诚、最纯洁的, 汉语中的“红心”, 哈萨克语用“白心”表示, 两个民族对事理的认识是相同的, 但表达方式是不同的。

张志毅、张庆云 (2001:210) 在论述义位聚合的民族性时, 认为义位反义聚合的民族个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A语言的由反义语素组成的义位, 对应的是B语言的反义义丛。如:始终——from beginning to end, 甘苦——the sweet and the bitter, 祸福——weal and woe, 等等。其次, A语言的一个义位是反义语素的组合, B语言的对应义位则不是反义语素的组合。如:长短——length, 呼吸——breath等等。再次, 反义组合的习惯次序不同。如:贫富——rich and poor, 左右——right and left, 新旧——old and new, 等等。

汉民族和谐统一的思维习惯和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在反义词的另一个反映就是构成反义词的语音形式上。具有反义关系的一对语言单位, 音节数目常常呈对称形式, 如“快-慢”、“迅速-缓慢”、“快快地-慢慢地”。但个别反义词除外, 如“难-容易”。特别是在反义词双方对举时, 只有同级的语言单位才能起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即语素与语素、词与词、词组与词组、短语与短语之间可以构成最佳反义词。词和词组之间尽管意义上构成反义, 可以形成反义联想, 但不是最佳反义词。如“寒门”和“富贵之家”。

以上反义词的民族性, 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教师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反义词民族性的体现, 让学习者理解, 又要能够解释其原因, 让学习者学会类推。如反义组合的习惯次序上, 由于中国人宗法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男婚女嫁”、“父子相传”、“夫唱妇随”的词序。

研究不同民族在反义词运用上的不同, 是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一个有趣课题。

二、由多义词产生的一对多和多对多反义聚合

反义词是就一定义位的相反相对而言的, 是建立在同一个意义范畴基础之上的。由于汉语词义的多义性, 汉语中存在一对多反义词和多对多反义词。“正”是个多义词, 它可以从不同的意义范畴上出发, 可以形成“正-反”、“正-副”、“正-斜”、“正-负”这样形式上一对多、但属于不同意义范畴的反义聚合。“多”和“少”都是多义词, 它们在“数量的大/小”、“称道/贬低” (古汉语) 等多个义位上具有反义关系, 于是形成了“多-少”这样形式上一对一但意义上是多对多的反义聚合。

由多义词产生的一对多和多对多反义聚合, 这是留学生学习反义词的一个难点, 也是受其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影响出现偏误最多的一个问题。鲁健骥 (1987) 先生指出, 由于本族语、本族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以及已掌握的目的语知识对学习新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外国人学习汉语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误。这种偏误表现在反义词方面, 就是学习者会认为母语中某个词的反义词一定也跟目的语中对应词的反义词在意义上相对应。

韩国留学生朴祉泳在其硕士学位论文《韩国学生汉语反义词学习情况考察》中指出“在韩汉义位不完全对应的多义反义词之间, 韩国学生会把韩语词有而汉语无的义位迁移到汉语词上, 而且这种负迁移不但表现在一个词上, 还会类推到它的反义词上。”“汉语一对多的情况和韩语一对多的情况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对汉语来说, 学生会根据对多义词义位的掌握情况把自己所熟悉的义位对应的反义词类推到其它义位上;对韩语一对多反义词来说, 学生容易把母语一对多的反义关系类推到汉语中。”

由于很多语言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特征, 教师在教这类反义词时, 要根据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和水平, 提示学习者这是个多义词, 尽可能地让学习者了解多义词对应的多个反义词, 这样多义词的每个义位都会变得更加清晰, 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避免学习者盲目用母语的义位情况去类推。

针对不同母语的汉语非母语学习者在学习多义的反义词时出现的偏误问题的研究, 是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系列课题。

三、由同义关系形成的反义聚合

反义词的双方如果分别存在着同义关系, 就有可能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反义聚合。如“丈夫-妻子”是一对反义词, 而“丈夫”与“老公”、“先生”、“男人” (北方方言) 、汉 (北方方言) 、“相公” (古汉语) 在“男性配偶称谓”意义上又是同义词, 于是形成了“丈夫-妻子”、“老公-老婆”、“先生-太太”、“男人-女人”、“汉-老婆”、“相公-娘子”六组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反义聚合。

对于学习者来说, 学习这类反义聚合, 重点实际上还是在同义词辨析上。作为教师, 教一个词, 同时要教它的反义词, 以及常见的同义词, 使得这个词在词汇系统中得到定位, 掌握词义, 更利于交际。

四、反义成词

汉语中存在大量反义成词的现象, 即汉语中反义词可作为语素来构成合成词, 如“开关”、“黑白”、“大小”、“长短”、“买卖”等, 这种合成词的意义并不是原来两个反义词的总和, 而是从矛盾对立中概括出来的。一种是意义类属发生了变化, 如动作类的“开-关”到事物类的“开关”;一种是从种概念变为属概念, 如“长-短”到长度概念的“长短”;一种是产生了引申义、比喻义或借代义, 如“深-浅”到“说话没深浅”中的“深浅”, “始-终”到“始终不肯认错”中的“始终”, 等等。由于汉民族的和谐对称、对立统一、委婉曲折的心理习惯和认识方式, 形成了大量的反义成词现象。正如在“反义词的民族性”里谈到的, 这种反义成词的语序是固定的、有规律的。

对外汉语教学时, 教师要特别强调反义成词不是两个词的意义简单相加, 并解释其语序的内涵, 让学习者能做到举一反三。

五、反义词的不对称

除汉语以外的很多语言中的反义词也都存在不对称性和标记性现象。经常举到的例子如“厚-薄”, 在“-不-”的疑问格式中, 往往用“厚”;在“有多-”的格式中, 一般是“厚”, (只有在已知薄的情况下才说“有多薄”) ;在“有『数量』-”的格式中, 一般用“厚”。

除了以上学者对反义词不对称现象在句法方面研究以外, 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反义词词汇层面上的不对称。石安石、詹人凤发现“互为反义词的两个单音节词作为构词成分与同一语素组合后, 有的不再互为反义, 如高能-低能, 这是词义不对称表现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 一对反义词除了有对称的反义义项外还有不对称的反义义项, 以往人们关注反义词往往只关注到对称的反义义项即止, 像‘长途’”‘短途’这种存在反义义项空缺的情况人们很少关注。”

目前对反义词语义层面上的不对称研究才刚刚起步, 一方面表现对对立程度高的“大小类”、“好坏类”、“上下类”反义词的不对称研究, 另一方面从认知上、汉语史、民族文化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在对外汉语反义词教学中, 由于学习者的母语往往也有不对称现象, 所以学习者在句法层面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语义层面的不对称学习中往往出现偏误, 如学习者会根据“长假”类推出“短假”, 根据“大人”类推出“小人”, 等等。

在对外汉语教学时, 遇到反义构词, 要给学习者讲, 哪些有对称的语义关系, 哪些只是形式上的对称, 语义上并不对称, 避免由于类推而产生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义层面上的反义词不对称研究存在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 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发现。

综上, 随着汉语反义词本体研究的深入、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义词问题这一方向有一系列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语言文字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崔希亮.说“开心”与“关心”[J].中国语文, 2009, 5.

[2]汪榕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郭聿楷, 何英玉.语义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5]蒋绍愚.两次分类——再谈词汇系统及其变化[J].中国语文, 1999, 5.

[6]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M].商务印书馆, 1997.

[7]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 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新词语教学 篇3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 对外汉语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45-01

随着人们之间沟通的加强以及新事物的层出不穷,新名词和新词语也逐渐衍生出来。目前为止,语言研究领域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用于界定新名词,但是人们普遍认为,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发展,新词语必将被大多数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语言本身就具有约定俗成性,因此,对于新词语的准确定义,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如何去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新词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进新词语,成为教育界和语言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1 及时并且定期修订大纲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相应的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它通用的教育大纲为《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从根本上规定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向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等。在教学大纲编订的初期,许多新词语还没有诞生,因此,没有融进大纲的范围之内,但是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和新词语的诞生,大纲为了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随着时代的步伐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新。

2 教材编写

2.1.广泛使用的新事物的词语要编入教材

一些新词语在产生之初,由于接受范围狭窄而具有局限性,但是随着新事物的发展和壮大,这些新词语也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因此,在教材的编订过程中需要将这部分已经有一定使用范围的新词语编进教材,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在教科书周边插入相关的图片,以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2.2 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新词语编入教材

日常生活的常见词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文提高过的新事物词语;另一类是用于表达思想情感的新词语。为了便于学生能够进行流利的口语交流,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教材编订人员需要将这部分表示情感的词语编入到教材中。需要特殊强调的是,编入教材的新感情词语,必须有明确的情感表达意义,只有这样才具备教学的实际价值,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准确的教育。

3 课堂教学

3.1 利用实物、图片、体势语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育时,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图片等,使学生对汉语词语有准确的理解和吸收。首先,对于一些常见的名称类词语,可以通过实物介绍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对于一些不能引进课堂的其他实物,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幻灯片等教具演示,提高学生的认识;此外,其他的动作类词,其理解难度高,教师讲授的难度大,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打的动作时,可以以打球和打人等基本动作示范,强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3.2 设定具体语境

有些汉语词汇理解起来比较难,甚至部分词语晦涩难懂,国内学生尚不能马上吸收,对于国外学生而言,难度就更加大了,为此,对于这部分的词语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语境的模拟训练,加强词语的教育。例如,在像学生教授神气一词时,学生理解比较难,教师可以假设情景,今天的汉语知识能力测试,你是班级内部唯一一个满分的学生,你现在的心理情况就是神气等等,通过这样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语境创设,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新词语的学习。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找同学进行相关语境的自我创设,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3.3 利用词语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教授汉语词语

汉语的词语量十分大,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来说,既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为了减少词语教学的阻碍,尤其是新词语的教学难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体系,在基础上通过近义词和反义词等词语的变换,天狗学生的课堂效率和知识掌握水平。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高效率的学习到新的词语,另一方面又能夠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巩固。例如近义词中的经常—总是,飞快—迅速,细致—细密,击败—打败;左—右,大—小,宽—窄,胖—瘦,高兴—悲伤,大方—小气,细腻—复粗糙,黑—白,傲慢—谦虚。

3.4 下定义法

一些具有教学难度,且词义相对死板的新词语,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活动时,可以适当的采用下定义法。所谓下定义法,顾名思义就是对部分新词语进行硬性的定义式教育。比如:“奶奶就是爸爸的妈妈;前天就是昨天的昨天”。由于学生的汉语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在学生有不会用的词语时可以参考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使用这种方法切忌用母语学习者使用的字典照搬照抄过来,因为字典里会有第二语言学习者不熟悉的词语或他们感到陌生的语法结构,这样会影响他们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一句词典的解释,通过使用第二语言学习者明白的词汇进行讲解,从而使得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新词语。

3.5 翻译法

翻译法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或某种共通语对词语进行翻译或解说的方法[3]。对于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词语,如果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十分有限,那么用汉语解释起来就十分困难或者记事起来大费口舌,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让对方明白。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采用翻译法,这样比较简便易行。如“批评,人人网,微博”等词语就直接可以分别翻译为“critical、Chinese Facebook、microblog”,这样以来对于汉语的初学者来说,可以更加容易的明白一些词汇,而不用费尽周折。

但是翻译法也有其缺点,因为翻译法忽略了文化原则,对语言的文化强调不够。因为两种语言很难有一一对应的词语。如“拜访”直接翻译成“visit”。由于英语中的visit可以是visitsomebody,也可以使visitsomeplace。所以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拜访”这个词语时,不仅会说“拜访小明”而且也会出现“拜访那个教堂”的笑话。所以除了刚开始的阶段,当学习者有了一定量的汉语词汇基础之后,我们就不推荐使用翻译法教学了。这样有可能让学习者对母语产生依赖,从而影响到他的目的语的学习。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加强度新词语的重视,只有及时的进行新词语教育活动,学生的汉语知识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为此,经过笔者在大纲制定及修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总结和介绍,通过这些问题的叙述,未来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一定能明确方向,并取得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6:4.

汉语教学 篇4

微笑汉语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系列

经验分享(十二)对外汉语教学心得

教老外汉语,给老外上课不是一件易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这不光是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在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把握好课堂,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技巧的运用体现了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是一堂汉语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大连微笑汉语提倡每一堂都要认真准备和对待。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在一堂课里让他们掌握学习汉语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我们要准备相关的知识,了解外国学生的喜好,可以准备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这样也便于吸引他们上课的兴趣和增加课堂里乐趣,赢得学生的信任。生动有趣的开场白:

开头很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中,一个好的开场白,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俗易懂开场白,它们生动有趣又贴近现实,又和教学内容有关联。这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消除了学生内心的障碍,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下面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引子。

记得在讲古诗《关雎》时,我一上课就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同学们都说有,那么是因为什么事情失眠了,有的说是因为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有的说在想朋友,我接下来就说到古代有个年轻小伙子也失眠了,为什么呢? 为什么古代人会失眠?古代人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失眠一般都做什么呢?一一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无论哪个国家的学生,无论教师与这个国家的学生语言是否能相通,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尤为重要,这可以说是一种“世界语”。它在对外汉语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丰富的表情能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教师的意思,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让课程更具备有亲和力。肢体语言也能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充分理解。老外性格外向,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会让他们在课程上更舒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大连微笑汉语国际教育培训中心

课堂教学和学生互动,发言必不可少的。那我们要做到不歧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和自己或者和同学相互互动。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权利,老师平等地对待学生。比如,提问时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而提问,对于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一点的同学可以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做好因材施教,发挥课堂的作用。每一个学生的天资都不一样,要多多鼓励学生,耐心教导他们,帮他们找到问题,帮助他们。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我们要学习和探索的路还很长,相信我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们会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更多的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

大连微笑汉语国际教育祝世界的对外汉语教师工作快乐!

汉语教学 篇5

一、加强课堂阅读教学互动

师生互动的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藏区高中生汉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即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参与、合作沟通进行汉语信息交流,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应该以民主教学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意识, 引导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质疑, 给予他们学习“甜头”, 使其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假如教师总是以传统教学方式, 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 那么教学任务就无法真正实现, 也难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 造成学生严重的依赖思想。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便不能提高, 很可能就沦为知识的“奴隶”, 知识的“记事本”。所以, 藏区的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思维, 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以民主学习方式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有层次性的设计阅读教学

阅读的目标就是读懂文章, 并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所谓读懂就是要分明文章的层次, 也是阅读能力的体现。它涵盖了学生对汉语言的认知、对文章表达信息的提炼和整合, 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概括。简而言之, 就是认读和解读两个环节。认读虽然不复杂, 但是对于藏区学生来说, 还是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 因而教师应该引导归纳, 把学生的疑问集中起来, 并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来解决, 并将所提出的问题大众化。所谓解读就是要让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法和思想内容能够准确把握。正如写文章一样, 阅读也需要整体的思路, 从局部到整体, 从整体回归局部。在这样的阅读教学循环中,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不相同的阅读活动, 从认读到鉴赏, 从评价到理解, 整个教学活动应该要有梯度性。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 让他们尽情观察、思考、表达。只要能够激发藏区高中生的积极阅读情绪, 那么阅读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学习《祝福》一文时, 由于藏区学生的文化背景原因, 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会有较大难度。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时, 将“祥林嫂是怎样的一个人”作为阅读教学的起始问题,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祥林嫂的背景人生, 并不断和学生互动对话, 让他们逐渐把握小说的基本一样。最后学生才能对“谁害死祥林嫂”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便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分阶段完成阅读目标

对藏区高中生的汉语阅读能力训练应该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思维理解能力。由此来看, 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该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一) 积累阶段

汉语文阅读积累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应该让学生将拼音、字形、字义等语言知识基础打牢, 要求藏区学生能够熟练地了解汉语言表达、文体特点;要求学生能够顺畅地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 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领悟课文的情感表达。

(二) 理解阶段

要想锻炼藏区高中生的汉语言思维, 就要发展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 引导他们判断、分析、想象, 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利用汉语文中的判断句或者带有修饰、限制成分的句子来训练学生对文章语句的正确认识。而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熟练把握, 根据文章的段落、句子来划分结构, 恰当概况段落及全文的主旨, 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则需要教师不断将汉语文字的意义空间不断拓展, 让学生更加准确、合理地去理解。阅读能力的训练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课文教材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三) 鉴赏阶段

鉴赏是汉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 即评价和赏析文字内容、形式。教师只有将科学文化知识、语言知识真正传授给学生, 才能更好引导他们利用抽象思维去阅读、鉴赏、评价课文。教师可以利用汉语课文的人物故事情节、文章特点、作者观念来培养藏区高中生的作品评价能力, 让他们能写出逻辑正确的小论文, 然后相互讨论, 并进行欣赏、朗读。在评价和鉴赏过程中, 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训练, 最终提高汉语文读物的阅读兴趣, 并能够形成主动的学习意识, 形成自己的主见。

四、结语

培养藏区高中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是汉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更是藏区高中生了解中国汉语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教学中重要性, 针对藏区高中生的学习情况, 引导他们领会、理解汉语课文的思想情感及表达意义, 由此深化学生的汉语写作技巧和汉语阅读能力。而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 通过有效的汉语文阅读训练,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摘要:西藏语文教育包括了藏文教学和汉语教学,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却因为藏区的文化背景不同, 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本文主要结合西藏高中汉语阅读教学现状, 分析如何努力克服西藏高中汉语教学的困难, 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 并提出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西藏,汉语教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汉语教学 篇6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汉语也成为一门广受欢迎的第二语言。各大高校陆续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专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然而, 与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专业, 专业建设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在摸索的过程中, 很多高校借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秀资源, 包括教材, 师资, 教学理念等, 使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然而, 有利必有弊, 在我们沿用这些优秀成果的同时, 不免禁锢了自己的思想, 忽略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尤其是在课程的设置, 教材的编写, 师资的安排等方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往往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子, 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特殊性。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 能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人才。因此, 我们的专业建设, 应该以此目标为基础, 将本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汉语言专业的课程建设区别开来。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仅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而且使学生具备教授汉语的能力, 能够在国内和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实现了, 因此, 亟需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极少, 大部分高校仍然使用普遍性教材。目前, 市面上的现代汉语教材主要是为适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需求而编写的, 不能完全满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习需要。这些传统的教材内容繁多, 理论阐述比例过大, 注重汉语理论知识的讲授, 没有和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内容, 因此不太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2007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国内第一套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 其中包括《现代汉语》。该教材最大的特色是把汉语本体知识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 在讲授本体知识之外, 增加了各语言要素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凸显了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的特色。然而仅仅一本教材并不能完全解决本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缺乏的根本问题。如何在教材中体现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独有的侧重点, 这些问题都亟待出版更多的现代汉语教材来解决。

(二) 任课教师没有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 不能将汉语理论知识和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很多高校担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均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师。这些教师汉语专业基础扎实, 学识丰富, 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无实际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在教学中, 往往沿用既有的教学方法, 以教授汉语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 力图使学生完全理解这些枯燥而又深奥的理论知识, 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了“知其然”的目标, 却无法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对外汉语教师仅仅“知其然”是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的。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 往往会提出很多中国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就是本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现代汉语课程来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如果现代汉语课程的任课教师没有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 就无从得知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难点, 在教学中也就无法将汉语本体的知识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 无法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问题的方案

(一) 进一步明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随着“汉语热”的兴起, 大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认识度也越来越高。很多人已经认识到, 能够说流利普通话的中国人不一定能够教汉语。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 不仅要能够正确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 还要能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汉语教学的能力。因此,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帮助学生在掌握汉语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促进其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 为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这个教学目标, 我们在现代汉语课程的设置上就应该更加强化汉语理论知识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结合。

(二) 编写出更多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目前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极少, 大部分高校仍然使用普遍性教材。因此,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对本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建设予以更多的重视。不能仍然满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借用, 而是应该充分认识到本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呼吁更多的学者或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编写出更多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只有使用和本专业适应的现代汉语教材, 教师的教学才能更加重点突出, 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有针对性。

(三) 尽量任用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很不一样。这导致中国人自以为的难点并不一定是外国学习者学习的难点。比如, 汉语语音里的送气音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难点。因为,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我们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但是, 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而言, 这就是他们的难点。他们的母语里没有送气音, 所以他们很难准确地发出送气音。如果任课教师有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 就会首先告诉学生, 送气音是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然后再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告诉学生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 应该采用什么有效的方法来让学生掌握送气音。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认识, 从学习之初就深刻地了解到, 自己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 学习这个专业的意义。同时, 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关注, 帮助学生较快较直接地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 他们就可以学以致用。

(四) 进一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汉语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教学活动往往是以“教”为中心, 过分夸大教师的作用, 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提高现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改革旧有教学模式,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 去独立思考, 去共同讨论, 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方面, 能让学生意识到对外汉语教学不是那么容易的, 会遇到很多的挑战, 需要自己去思考, 去解决;另一方面, 也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主式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结语

汉语教学 篇7

对我校下设工作站——永登工作站的学员通过座谈、问卷等各种形式, 从不同侧面做过不完全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 多数学生认为:课程知识零碎、枯燥、抽象;教学内容过多且有些在中学就已经学过;网上资源单一, 缺少师生交流;学员学习时候似乎都懂了, 可是做练习又觉得比较难。概括起来, 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教学对象基本上都是以汉语为母语, 课程中的不少基础知识, 学员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接触过。 (2) 教材一般选用全国电大统编的教材, 大都是专家和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精心编写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汉语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新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相关教材虽然有过几次修订, 但也只对其中的细节部分进行了增删, 总的体系和框架没有改变。 (3) 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学习时多是昏昏沉沉乃至郁闷厌倦, 至于他们能否用所学过的理论来解决多少实践问题就更不得而知了。针对电大《现代汉语》的教学现状, 我们提出三点教学建议。

一、紧扣目标,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根据开放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特别注重该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 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文字、词汇内容, 我们梳理有关知识内容, 尽量避免重复现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 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学生语言感知为基础, 结合语言研究新成果, 注重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 精选教学内容, 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了和中小学教学的联系, 如讲授语音、语法、修辞时都重点探讨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教学方法, 引领学生感知新课程对教师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要求, 形成能力训练的自觉性和韧性。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通过优化选择的方式, 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教材。教材《现代汉语》 (张斌主编) 属于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职业技能培训类教材, 比较实用。我们将它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二学期的主要教材, 根据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素养的特点, 我们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选用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学习指导》, 提升了教学的层次。为适应现代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还应选择大量的参考教材和资料, 用于充实教学内容, 积极开展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工作。通过网络, 逐步建立起本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档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

二、优化教学方法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学科本身的性质、学生能力形成的发展规律, 决定了这门课程有着明显的技能性。所以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同时, 我们提出了基本的教学方法——训练学习法。采用“举例子——发掘问题——引导解决——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实践训练”的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司空见惯的表层的言语实例的分析, 挖掘出深层的一般性的语言规律。并通过实践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应针对学生基础比较差的实际, 不强求知识全面性和体系性,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解决疑点, 加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同时, 本着吸收借鉴、推陈出新的精神改革现用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参与式教学。一改传统的填鸭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主动、平等地参与学习活动以及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问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尽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 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思索。

2.探究式教学。如多义短语歧义的消除方法, 应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国家新课改的要求,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面授辅导课时有意识地多鼓励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质疑、互相质疑, 达到最终解疑之目的。

3.自主式教学。利用兰州分校网站, 建立《现代汉语》专题学习网站, 把讲义、课件、理论考试和技能训练题库、相关网络资源、学生优秀作品整合优化后放在学习网站上, 逐步建立完善现代汉语资料库、音像资料库, 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 追踪报道热点, 展示研究成果, 为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范本, 创建展示训练成果的平台, 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选择他们认为有用的或者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需要的内容学习。

三、联系社会生活, 着重语言应用

理论脱离实际就会失去生命力, 任何学科探究的终极目的都是应用, 不面向应用就没有出路, 现代汉语教学更不例外。《现代汉语》辅导教师必须走出象牙塔, 《现代汉语》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应用才有出路, 这是《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总原则。上辅导课时, 教师要尽量使用第一手语料, 要关注那些鲜活的语言事实, 要探究口语。《现代汉语》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去解决一些语言运用中的实际新问题。如《现代汉语》教材中, 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以及汉语规范化等和社会语言运用密切相关的新问题。这些知识的讲解不能只讲一些抽象的定义, 而应该联系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语言。如可以组织学生去调查招牌、广告等社会用字的规范新问题, 然后撰写调查报告, 并进行相关讨论。通过这些活动,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调查、分析和探究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现代汉语》课本该是和社会联系最紧密的, 但目前的《现代汉语》课本较之其他课程显得更加远离生活, 这应该引起所有人员的高度重视。应该让《现代汉语》课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 让学员充分感受时代进步的节奏。其实, 学生可能比老师更敏锐地感受着时代变化所带来的语言词汇变化, 只是他们缺少理性的熟悉, 教师可以织学生有意识地收集社会上出现的新词新语, 并引导学生从语言规范化角度进行讨论, 条件成熟时可以撰写相关的小论文, 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中国大学教学, 2002, (12) .

[2]张秀琴.对改进现代汉语教学的思索.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0, (2) .

[3]张斌.现代汉语 (第二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

汉语教学 篇8

关键词:初级比较句;教学设计;教学应用

1 比较句概述

比较句是汉语里的常用句式,是一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比较关系的方式。比较句通常用于两类情况:其一是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例:西瓜比苹果大)。其二是比较行为程度的高低(例:他骑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比较句的基本格式是“A比B+怎么样”。可以直接用形容词来表达“怎么样”(例:小张比小明高)。也可进一步在形容词前加上“更”、“还”等表示程度的副词(例:小李比小张还高);或者在形容词后面加上补语(例:小李比小明高得多/小李比小明高10公分)。比较句的否定句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A不比B怎么样”,另一种是“A没有B怎么样”。

另外,比较句形式复杂多样,除了“比”字句之外,汉语里常常还用许多非“比”字句来表达比较关系,如“不如”句等。

2 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应用

2.1 比较句的句型选择

据统计,大多教材中比较句一般只出现在初级阶段。然而,汉语中的比较句形式多样,语义表达也有不同的层次。因此,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要选择与之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不同句型来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比较句的教学中,句型的选择与排序问题尤为重要,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该根据形式的由简到繁,进行难度切分,分阶段进行比较句的教学,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在初级汉语水平阶段,一般教授最为常用的是“比”字句、“不如”句,以及用“跟/和…(不)一样”表示比较的比较句。另外,“有”字句的比较用法通常在初级阶段教授其否定形式(A没有B怎么样)。

2.2 比较句的具体教学

“比”字句:

第一,导入语法句型。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以旧带新。老师展示教具——生词卡片(上节课所学),以带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然后再请学生以游戏“开火车”的方式单独朗读。生词复习后,老师根据已学生词进行提问:

问题一:

老师:前两天,我们给A同学过了18岁生日,老师今年是23岁,那么谁年轻一点呀?

学生:A同学。

老师:对,A同学比老师年轻。(老师一边口述、重复整句话,一边板书)

问题二:

老师:今天谁是第一个到教室的?

学生:B同学。

老师:那么,B同学早到还是C同学早到?

学生:B同学。

老师:所以我们可以说,B同学比C同学早到教室(老师口述并板书,同上)。

通过两句板书,导入新课内容——比较句。

第二,讲解语法句型。根据几句例句,让同学们用“发现法”自主学习,发现规律,带领学生们一同总结此种用法:A比B怎么样。再用图片表示出A、B两条长短不同的线(5cm和10cm),让同学们用刚才总结過的表达式说出比较句“A比B短”或“B比A长”。巩固之后抛出新问题:“长多少厘米”或“短多少厘米”,同学们一般的回答是“(长/短)5厘米”,再将两句话相结合,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A比B短5厘米”或“B比A长5厘米”。这里以此例句展开,引入数量补语,升华比较句“A比B怎么样”的含义和用法,难度递进,用梯度式的方法教学,循序渐进。

第三,偏误讲解。留学生在习得“比”字句的过程中,有一种偏误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表程度的副词的误用。这里就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在“比”字句中,若要表示差异的程度,应该在形容词前面加“更、还、稍微”等表示相对程度的副词(例:这座楼比那座楼还高),而“很、非常、十分、最、太”等表示绝对程度的副词不能用在“比”字句中。通过正误判断的练习,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尽量避免重复这种偏误。

第四,课堂练习。在这种句式学习之后,用图片来练习(例如:大小不同的两件衣服,两座城市的不同气温,价格不同的两双鞋……)以随机提问的方式请同学根据图片来仿造比较句。再由此练习延伸出否定句的学习,层层拓展。

第五,延伸学习。先由老师将图示的第一个句子变为否定句:“A衣服没有B衣服大”并提炼出否定句式:“A没有B怎么样”,解释句义后讲解该否定形式的用法,然后请同学们根据归纳出的句式,试着将另外两句改为否定句。根据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决定是继续练习还是继续讲解。继续练习则以重复的方式,模仿、记忆;继续讲解则由“价格不同的两双鞋”入手,在习得了第一种否定形式“A鞋没有B鞋贵”的基础上,向学生们解释其代表的含义是:“A鞋一定比B鞋便宜”。然后再引入另一种否定的用法“A鞋不比B鞋贵”,将重点放在两种用法的区别上。注意说明“不比”的用法的含义除了与第一种相同之外,还多了另一种可能性,即二者相同,即“A鞋和B鞋一样贵(价格一样)”其语义内涵要更丰富一些,需要学生们加以区别。

在掌握了比较句中最基本的“比”字句之后,再过渡到其他无“比”字比较句形式的学习。

首先是“不如”句的用法。“不如”句表示某一事物在某方面比不上另一事物。这里通过展示语法结构的方式来使学生们接触新的句型,再用例句来帮助理解句型。

基本结构:S+不如+O(例:这部电影不如那部电影)。

S+不如+O+Adj(例:这本书不如那本书好)。

S+不如+O+V+补语(例:我不如小林跑得快)。

需要提醒学生的是,我们在“比”字句中可以使用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例:我比她矮)。但在“不如”句中,一般使用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例如,我们一般说“我不如她高”,但不说“我不如她矮”。

接下来进行“不如”句的句型操练,从词语替换的形式练习,到学生看图说出“不如”句的意义练习,再进行“比”字句和“不如”句的混合操练,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

其次,教授学生们“跟/和……(不)一样”表示比较的用法。此结构用来表示两个事物的某属性相同或不相同。

第一,导入语法句型。先用图片展示法或实物法导入这种比较句句型(例如:两杯一样多的水,两座一样高的楼,两条一样长的线),用已学的“比”字句向学生提问:“这杯水比那杯水多吗/少吗?”“这座楼比那座楼高吗/低吗?”“这条线比那条线长吗/短吗?”学生们通过图片或实物比较得出否定的结论,用以上的问题和所得出的结论来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比较意义,从而引出这句比较句句型。

第二,讲解语法句型。老师重复并板书其中两个例句:“这杯水跟/和那杯水一样多”“这座楼跟/和那座楼一样高”。然后老师再利用现场的实物进行比较,示范造句。根据已有的例句,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发现和总结这种句型结构:S+跟/和+O+一样+Adj。

学生们通过模仿,写出第三个例子所表达的内容“这条线跟/和那条线一样长”。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情况,教师予以相应的纠正,并进行巩固练习,直至掌握。

第三,延伸学习。老师通过已学的“两杯一样多的水”的例子来拓展,设置情景(例如:喝了一半),再向学生抛出问题,“现在两杯水是不是还是一样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此延伸出这种结构的否定式。老师根据学生们的答案,口述并板书出该句的否定式:“这杯水跟/和那杯水不一样多。”老师通过比较这种结构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来引导学生发现否定式的规律:在“一样”的前面加否定词“不”,变为:S+跟/和+O+不一样+Adj。然后请同学们将其他两个例子变为否定句,测试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再做讲评。

第四,课堂练习。该环节可以用图片来操练(例如:厚度相同/不同的两本书,重量相同/不同的两袋苹果,价格相同/不同的两条裤子……)以随机提问的方式请同学用这种比较句句型来造句,然后老师予以点评和纠正。

由于学生们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比较句的教学不宜过难,主要教授这几种最常用的方法为宜。此外,语法教学离不开操练,在教授这几种句型结构之后,先带领学生们回顾总结几种不同的用法表达,之后教师再设计练习,学生进行操练。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从理解性练习到熟巧性练习,最后深化到应用性练习。

例:

第一,替换练习。

西瓜比苹果大。/他比我高3厘米。我不如她高。

木瓜苦瓜甜

钢笔铅笔贵5元

一班二班多3人

我不如她跑得快。这杯水跟/和那杯水(不)一样多。

小李小张考得好

她我唱得好

第二,回答問题。

一斤苹果7元,一斤香蕉3元。(用“比”字句)

所以一斤苹果比一斤香蕉贵4元。/一斤香蕉比一斤苹果便宜4元。

小梅身高165公分,小青身高160公分。(用“不如”句)

所以小青不如小梅高。

小青考了93分,小梅考了90分。(用“不如”句)

所以小梅不如小青考得高/好。

这条路宽10m,那条路也是宽10m。(用“跟/和……<不>一样”的结构)

所以这条路跟/和那条路一样宽。

一号楼有8层,二号楼有12层。(用“跟/和……<不>一样”的结构)

所以一号楼和二号楼不一样高。

第三,情景操练(对话问答)。请同学们自行分组,用所学的比较句编对话,做交际性练习。

对话示例:

A:你新买的手机多少钱?

B:2350元,你的呢?

A:我的手机才1780元。

B:那你的手机比我的手机便宜一点。

A:是的,但是我的手机不如你的好看。

B:是吗?我觉得你的手机和我的手机一样好看。

根据学生们完成练习的情况来检验他们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此进行不同程度的二次讲解,通过纠正错误,反复操练来帮助深化知识点的理解,最后用作业予以辅助。

3 结语

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比较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顾全大局,也要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用不同且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使得教学双方达到效果最优化;同时,教师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度教学,递进教学。另外,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将规则的语法知识转化为灵活的语言交际技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珺,周小兵.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2):22-33.

[2] 代雪曦.对外汉语“比”字句的学与教[D].四川大学,2006.

[3] 董慧.对外汉语教学中两种否定比较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 李爽.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J].世界汉语教学,1993(03):220-225.

[5] 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19-331.

[6] 沈怡.初级水平外国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王璇.“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2012(01):30-31.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之现代汉语 篇9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之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的定义: 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 1、现代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2 、现代汉语是一种很少形态的.语言 (1)少形态而有助词。 (2)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 (3)词类和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 (4)意合为主。 3 、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造句法是一致的 (1)语素、短语、句群三级单位结构稳定。 (2)语言单位界限模糊。 (3)词结构和短语结构一般都用复合方式构成。 4、现代汉语词和句子的长度短 (1)单音节、双音节并重。 (2)语言的节奏性强。 (3)修饰语前置。

汉语教学 篇10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的第一套基本功, 在汉语拼音字母中, 有些字母的字形比较相似, 在拼读和书写中常常容易混淆, 如果让学生死记绝对不行, 必须教他们掌握一些识字的技巧。下面举例说明我的方法:

一、利用图形结合字母形体编顺口溜进行教学

在拼读和书写中, 学生常常把b和d, f和t, p和q张冠李戴。那么怎样让学生记住这些声母呢?当然, 死记绝对不行, 我就利用图形结合字母形体, 编成一些顺口溜, 再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加以说明。如“b”拉开天线听广播, “b”就像一个拉开天线的收音机, “d”小马跑步d, d, d, “d”就像小马跑步时, 前面半圆表示马蹄, 后面一竖像马腿, 马蹄在前, 腿在后, 所以“d”的半圆在前, 一竖在后, 这样学生就记住了b和d。“p”小盆泼水p, p, p, “p”就像一个小盆泼水, 半圆像个盆, 一竖像泼出去的水, 泼水都向外泼, 教师再加以动作说明, 所以“p”的一竖在前。“q”跟“p”相反。这样学生就记住了P和q。“f”爷爷拐杖f, f, f。“t”下雨时雨滴从伞上向下滴的声音t, t, t, 所以“t”就像伞的伞把。

二、复韵母教学, 遵循规律

由于复韵母都是由6个单韵母组成的, 在发复韵母时, 由前一个字母的发音向后一个字母的发音滑去。比如, 在教学复韵母“ai”时, 先由a的发音向i的发音过渡, 口型由大圆到不圆、滑动的过程要快, 不断气, 其余的韵母也同样。

三、用比较法, 教易混的几个韵母

“ie”和“ei”, 这样教, i—e, ie (椰) , 而另一个e—i不能这样, 也可以先由e的发音向i的发音过渡, 滑动的过程要快, 不断气, iu (iou) , ui (uei) , 因为i—ou拼成iou (优) , 所以在i前面是优 (iu) , u—ei拼成uei (威) 所以u在前面是威 (ui) 。uo和ou, 记住, u—o拼成uo (窝) , 另一个就是ou (欧) 。

四、找规律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教到鼻韵母“an en in unün”时, 让学生比较这几个韵母相同之处, 这几个韵母右边都是“n”, 只要记住前面的字母即a e i uü, 所以“an en i n unün”就是“a e i uü”后面加上“n”。用同样的方法就可以教后鼻音韵母“ang eng ing ong”, 主要记住前面的字母“a e i o”, 在a e i o后面加上“ng”就是“ang eng ing ong”。

总之, 在拼音教学中, 应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实际应用实

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施思素质的奠基工程育是基础教育的, 基小础学阶教素考段, 所以, 从素质教育的高质两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是历教个一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小学数学教。学中渗育问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问题题

数学教育现代化是国际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告诉我们:数学教育现代化并不是要教现代数学知识, 而是把小学数学建立在现代数学的思想基础上, 并且使用现代数学

的方法和语言。可是, 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只是渗透, 不作为考试内容, 所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这一措施并未得到应有的落实。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括两条主线, 一是数学基础知识, 必须切实保证学生学好;二是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中又要予以渗透。从数学教育哲学的角度讲, 决定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 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乃至日常生活问题。一个人一生中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也可能并不多, 但是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例如,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学生往往把除数变成整数后, 忽视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 造成计算错误。如果仅仅认为是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法则所致而反复强调计算法则, 学生只能形成机械性的操作;如果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商不变性质”, 用“恒等变换”的思想予以点拨, 就能使学生从本

辽质上理解“小数除法法

宁则”。“思想”是数学的灵

喀魂, “方法”是数学的行为。

左学生只有把数学知识上升

十到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有

二效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

堡质。

乡二、小学数学的“实际

总应用”问题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

李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

广

德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

一。如何实现这一目的, 教学实践中存在两个方面的模糊认识, 一是认为数学应用问题需要较深的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在

小学难以实现;二是认为小学数学应用题就是数学应用问题, 只要搞好应用题教学,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会提高。数学应用问题又叫数学建模, 就是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建立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式。

小学数学是初等数学的基础, 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无疑是应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技的重要标志就是数学化。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些数学成绩挺好的小学生, 购物时不会算账, 几样活一块干时不会统筹, 不会计算, 也没有计算的习惯。我们常说人要精明能干, 要精明就要有较强的数学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是培养科技意识的重要内容, 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充分发掘教材和生活中数学应用问题的因素, 立足课堂, 面向实际, 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上一篇: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下一篇:导航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