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呼吸能力十篇

2024-09-12

歌唱呼吸能力 篇1

1 声乐中呼吸训练原理

发声的物体受因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波,之后声波经过空气等介质传入到人的耳中,与耳膜共振产生的信息经由大脑后形成声音。在唱歌的时候,人类所发出的气息是发声的动力,这种动力驱动声带的震动而产生声音。气息的压力通过呼吸运动而加强,声带的震动频率就会加快,从而产生高音或强音,反之,当气息的压力通过呼吸运动而减缓的时候,声带的震动频率就会变慢,则产生低音或弱音。当气息作用声带的时间较长的时候,就会发出很连贯的声音。通常来说专业的歌唱人员要做好气息的控制,使其能断能连,高低分明、强弱适度等,达到歌唱要求的标准,产生声乐的美感。而声音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呼吸相辅相成的,是由气息压力的强弱或长短所决定的。气息对声音良好的控制表现在声音的均匀、柔和、平稳、持久等多方面。这与歌唱者本身的呼吸控制能力和呼吸器官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古代对声音有着“气为声之本”的解释,在声乐的教学之中,对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气息的训练是决定发声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歌唱者唱歌的动力,要想得到更好的音质,则需要合理的控制呼吸,这需要大量的持之以恒的呼吸训练。一般来说,呼吸有顺、逆两种,人在吸气的时候,横膜就会下降,呼气的时候,横膜便会上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腹式呼吸,也是顺呼吸。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可以有助于顺呼吸的控制。而人在吸气时横膜会上升,呼气的时候横膜会下降的现象就是胸式呼吸,也是逆呼吸。通过对胸肌的锻炼可以对其控制予以加强。人在逆顺呼吸时都可以发出声响,顺呼吸呼气时腹部会内凹,声音是经过气体压缩而带动声带产生的;在逆呼吸呼气的时候腹部会产生外凸,是通过气体的释放来使声带发声的。

2 关于体育运动和呼吸训练的研究

歌唱是通过人体的发生系统的运动产生的,人的发声器官有:呼吸、震动、共鸣和咬字四大部分。肺部、气管、胸廓等部位构成了人的呼吸系统,呼吸运动是肺部、气管、横膈膜、腹肌、腰肌、肋肌等相互协调运动的结果,正确的呼吸,是保证歌唱质量的前提。

该文随机抽取某市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20人为研究对象,抽取10人作为实验一组,10人作为参照一组,对其体育运动的肺活量、呼吸胸围等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校声乐系的学生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523份,回收515份,其中有效问卷429份,有效率为83%。

实验共有三个阶段。

2.1 第一阶段:对象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

第一阶段是对象的选取阶段,在2014级的声乐专业中选取了20名相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并对半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对组员的肺活量和腰腹肌压力等指标配合仪器进行检查记录。然后再观察其歌唱,配合体育项目进行研究。体育训练方法如下:仰卧起坐。学生两腿尽量弯曲趋近于70°的夹角,由组员按压小腿,学生俯卧在垫子上,双手交于脑后,以腹部的力量进行起卧,两肘触及双膝为一次,要求双肩在运动中触及垫子;背起。动作要领:学生两腿并拢并且伸直,由同组压住小腿,学生仰卧在垫子上,双手置于脑后,抬头,身体抬起,还原,运动中保证手臂不与垫子接触;高抬腿跑。大腿抬起到水平位置,脚尖向下,要求下落时前脚掌着地;单杠斜向上。要求学生双手紧握住单杠,宽度与肩平齐,双脚前伸,并放在前方距离单杠垂影处一定的空间,学生的身体要求挺直,整个过程中,保持伸直的姿势,要求不许借助脚力;仰卧举腿,学生仰卧在垫子上面,并且双手固定,两腿要并拢且伸直,脚面紧绷,上身要固定,下腹部要用力收腹,抬腿,缓速回落;仰卧抬举。学生双手各握一个哑铃,双臂要同身体保持垂直,仰卧在垫子上,抬起手臂保持与地面的垂直,循环抬举;俯卧两头起。学生双臂上举,并且身体俯卧在垫子上面,腰背部的肌肉要迅速的发力,同时要抬头挺胸,双腿要绷直并用力向上抬高,用腹部着地并成弓形,之后,腰背部的肌肉要放松,将上体与双腿还原成俯卧的姿势;仰卧两头起。学生双臂要上举,双腿并拢绷直,脚面也要绷直,躺在垫子上面成仰卧的状态,之后迅速收腹并发出力量将上体抬高,双腿举起,以臀部着地,双手要触及到脚背,然后还原并重复动作。

2.2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训练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训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改正,完善,保证研究的可操作性、准确性。此阶段进行了网络调查,搜集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经过调查显示,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可以提高歌唱呼吸能力。

从实验组和参照组各抽取5名同学,实验组从学生a到学生e,参照组从学生f到学生j进行呼吸系统检测,实验前后的对照,虽然在过程中也有所起伏,但是总体来看是呈上升趋势的。在对胸廓呼吸的运动结构进行研究时,以肌肉的收缩运动来决定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人体的肌肉诸如担肋肌、肋间外肌、横膜肌等,其在运动时的收缩性能可以对胸廓在正常的运动状态下保证吸气运动,而剧烈的运动等状态下进行强度较大的呼吸运动的时候,除前文提到的肌肉运动,还有肩、颈、腰等部位的配合也就是胸锁乳突肌、胸肌、斜方肌等的运动作用。

2.3 第三阶段:归纳阶段

从第二阶段可以看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在歌唱方面的呼吸运用技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把各项数据总结出来,形成表格等形式作为存底和对照,并根据情况进行训练的调整。得出结论:歌唱之中,气息是源动力。气息推动声音表达音乐艺术。歌唱中的呼吸运动是与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体育是依赖呼吸的,良好的呼吸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的状态和心情,呼吸是要求质量的,尤其是在歌唱中,气息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歌唱的质量和水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设计有助于歌唱呼吸的体操,将原本简单的呼吸训练与体育完美的结合,提升体制的同时,增强了呼吸器官的机能,提高歌唱的水平。

3 结语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运动前后的肺活量等各项呼吸指标都有所升高,良好的肺活量可以保证学生在歌唱的时候完美的气息掌控能力,并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歌唱气息运用技巧,加快其学习声乐的进程,并且歌唱的水平也明显的提高。所以说,在教学方面,要响应推动新课改的实施进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声乐课中学生的呼吸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将体育运动加入其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在歌唱方面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特殊教学。其中的呼吸技巧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经大量的实践表明,体育锻炼会对其呼吸能力的提高有所促进。该文结合体育锻炼,从中发现其以声乐中呼吸能力的关系和特点,进行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体育锻炼,声乐专业,歌唱呼吸能力,研究

参考文献

[1]史建华,孙慧敏.声乐基础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戏剧之家,2016(6):95,97.

[2]臧学军,张溪桐.探讨无声练习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6(6):98,100.

歌唱呼吸能力 篇2

关键词:呼吸,歌唱,自然

声乐作为古老的歌唱艺术得以生存、繁衍并发展至今, 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和美学根源。人们通过歌声抒发内心的感受, 感染并激发起听者心灵的火花。

声乐是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 又用歌声透化了的文学语言, 生动地塑造不同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因此, 作为一名歌唱学习者, 就要掌握一套科学、卫生、完整、有效的发声方法, 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发声的基本原理, 并通过不断的实践, 方能把自己的歌唱乐器打造成一件优质品。而在整个演唱过程中, 呼吸已成为重要的基础, 是歌唱的生命。

一、呼吸的训练方法

人体的呼吸器官, 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肺。其中口、鼻、咽、喉、、气管等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通道;通常所使用的呼吸方法有三种: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所公认的最科学、最理想、最符合生理机能而被普遍采用的一种呼吸方法。其训练方法有两种: (1) 快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突然间受到一种惊吓而倒吸一口气, 然后就控制在这种状态上, 腹部保持一种内外力量的对抗, 稍后将气息慢慢吐出。这时横膈膜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有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做此练习时要注意胸部的动作是自然提起的, 不要有僵硬、紧张的感觉。 (2) 慢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远远地飘来一缕花的清香, 你自然而然地去吸闻, 这时两肋与腰间肌肉就会向四周扩张, 然后保持这种状态, 将腹部以下的肌肉群放松, 慢慢吐气。做此练习时要注意吸气的自然性, 不要过于做作。

二、呼吸的过程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因为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 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 谁就会唱歌”之说, 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 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 气息较浅, 不用很大的力度, 也不用传得很远, 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 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 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 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 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 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 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 它是一项技术性问题, 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歌唱的呼吸运动简单来说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 但用气的专业性应注意到歌唱时要有气息支持点和根据不同的乐句用气的不同, 下面就从这四点来说明.

1、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 将气吸到肺的底部, 注意不可抬肩, 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 腹部方面, 横膈膜逐渐扩张, 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 小腹则要用力收缩, 不扩张。背部要挺立, 脊柱几乎是不动的, 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 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 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 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

2、吐气

唱歌用气时, 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 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 不能一下子放松了, 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 要保持住气息, 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 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 要节省用气, 均匀地吐气, 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 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 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 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 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 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 往下拉, 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 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 不能让它提上来, 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

3、唱歌时的气息支持点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 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 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 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 常常唱歌时, 脸红脖子粗的, 青筋直暴, 歌声僵直, 高音上不去, 低音下不来等等, 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 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 有了支持点的感觉, 那么, 当我闪歌唱发声时, 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 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 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 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4、不同的乐句用气是不同的

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 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唱歌曲 (或乐句) 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

1) 缓吸缓呼。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 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 横隔膜下降, 两肋肌肉向外扩张 (也就是腰围扩张) , 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 平稳柔和地进行, 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 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 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 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 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 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 注意保持吸气状态, 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 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 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 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 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 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 短音像吹蜡”。

2) 急吸急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 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 并将气息保持住, 然后, 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 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 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 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 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 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 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 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

三、歌唱呼吸的支持力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讲到:呼吸对歌唱的支持, 就像拉琴的弓子和弦的关系, 二者要对上劲, 弓子好比呼吸, 琴弦好比声带, 二者配合得合适, 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歌唱的艺术》中讲到:为了直观, 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 把人的身干与注射器做比较。注射器的用途是通过一个孔洞把液体或空气吸进和排出。注射器活塞下移就进空气, 回升就排出空气。人的胸腹腔同注射器一样是筒状, 其中由横膈膜使其分成两部分, 当空气吸进肺部时不仅靠肋骨活动引起了胸腔的扩大, 还靠横膈膜下放使胸腔加深。横膈膜本身收缩而下降, 把它下边的内脏向下挤压, 使胸腔容易向深度方向扩大, 这样有一样容积的空气被吸进肺部。可以看到, 横膈膜下降的时刻与注射器活塞下放时刻完全吻合。横膈膜在吸气时收缩后不马上放松, 被腹压推上腹内迫使横膈膜逐渐地放松。横膈膜在逐渐扩大的过程中, 对腹压向上的压力给以一定的反抗, 这样它就调节声门的空气, 从而保证了声带下方空气压力所必须的缓和性和均匀性, 并保护声带不受气压突增所引起震动的影响。从上面两个比喻中可以看到, 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吸进气以后, 吸气肌肉群还需要工作, 不能放松, 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 使呼与吸形成对抗, 这个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呼与吸的对抗在身体内部产生一种压力, 吸进气时使肺的下部扩张, 这种扩张使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 这是横膈膜下降所造成的。歌唱时保持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 呼与吸形成的对抗伴随着一个乐句的演唱始终保持着, 只有一个乐句唱完时才放松, 接着吸气。这样直到一支歌曲唱完。简单的说, 吸进气来保持住, 用呼气振动声带而发声, 但是发声时吸气的力量不能放松, 不要垮, 使吸气的肌肉和呼气的肌肉的对抗变成一种压力, 就产生气息的密度, 这个密度就是歌唱的支持。

四、呼吸的自然

呼吸要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呼吸自然才显得歌唱自然, 同时也是检验呼吸正确与否的标准。胸腹式呼吸是用鼻和口一起吸气, 把口腔在放松的状态下很快的吸气, 在呼气时保持刚才吸的状态, 这样, 腹部的气压和整个腔体的气压是一致贯通的。吸气的动作是个巧劲儿, 也是功夫。吸气应在吸气的一刹那, 有整个身体松一下的感觉。这意味着吸气时把吸气的通道都放松地打开, 而且要吸得深, 通道紧了是吸不进来的, 或虽吸而不深, 不舒服。由此说来, 吸气开始, 气息肌肉群在工作, 若此时感到呼吸器官畅通、舒服, 胸前、两肩都没有紧张感, 哪么这口气是吸得正确的。入量要适度, 吸多了僵, 吸少了不够用, 也绝不是越多越好。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 歌唱的呼吸与气息控制的正确运用, 是多方面的, 它不是孤立的, 单独存在的, 它涉及到全部发声器官的机能状态和全部的歌唱技巧。我们在实际学习中, 决不能把呼吸孤立起来练习, 我们对呼吸的要求, 最终是把呼吸、发声、气息的保持紧密结合起来, 以达到尽善尽美的歌唱这一目的, 在具体的学习达程中, 根据每个人各方面的差异, 需要做更具体, 细致的工作, 勤奋努力, 不断实践, 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声乐道路。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沈湘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01。

[2].《歌唱的艺术》赵梅伯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论歌唱的呼吸 篇3

关键词:构造乐器 兴奋感 吸着唱 内练一口气

呼吸是人体赖以生存的自然生理现象,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必然需求,在一些养生气功里所描述的胎息现象,那也是一种呼吸方式,这不在本文的论述之中。作为歌唱的重要因素——呼吸,是歌唱得以进行的基础,良好的歌唱呼吸是每一位歌唱者都向往的,歌唱者不可回避地要对歌唱呼吸进行探索和研究。关于声乐理论的书籍可谓浩如烟海,对歌唱呼吸方面的论述也是非常之多,细细读来各种说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由于歌唱者主观的感受不同,阐述方式也千差万别,甚至对个别问题的看法貌似截然相反,对于读者来说,不可盲从也不能一口否定,“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才能逐步理解到不同观点的可取之处。笔者也从自身的练唱和教学过程中,把对歌唱呼吸的拙见梳理出来,与同行们共享,有不妥之处,也请提出意见,不吝指教,笔者定是感激不尽。我们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承认个性,探讨共性,正所谓艺无止境,相信只要我们共同探讨,相互切磋,百家争鸣,就能在声乐事业的创新和发展课题上作出一份努力。

本文论述的呼吸方面的问题,对民族和美声歌曲的练习和演唱,应该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歌唱呼吸的概述

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一直以来还有一个争议,是呼吸训练促进了声乐的进步,还是声乐的练习促进了呼吸能力的提高?笔者的看法是,科学的发声方法,本身就要求自然的符合生理的呼吸,而符合自然生理的呼吸训练本身也符合科学发声的要求,所以,二者的说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学声乐的在这个观念上不可偏颇,也不必偏执。

本能的呼吸人人都会,但歌唱的呼吸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的呼吸状态,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呼吸状态。在我国传统声乐中,“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气催声发,声靠气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等等,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文字中对呼吸的描述,感受到呼吸主观能动的积极作用。著名声乐沈湘老师认为:“歌唱的呼吸要隨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这实际就是歌唱对呼吸的要求。可见,歌唱的呼吸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是声乐作品的需要,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感觉可以找的,“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体会、感悟呼吸的具体状态,找出规律,逐步丰富自己的声乐理论,甚至形成系统的歌唱方法和体系。虽然歌唱中吸气与呼气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后面还是试图分开来论述。

二、歌唱的吸气

唱歌必然要吸气,但是吸气又不仅仅只是为了出声,歌唱中的吸气主要有哪些作用呢?许多歌唱者特别是初学者,一直没有把这问题搞明白,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在歌唱中,吸气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哪些主要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储备动力。当我们吸气时,身体自然放松,缓慢、柔和地吸入空气,当氧气被交换成二氧化碳后,会立即从肺部呼出,这个要呼出的气体就是我们歌唱的物质贮备,呼出气体的力量就是发出声音的动力。可见,吸气是生命延续的需要,也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吸入生命必需的氧气,呼出身体氧化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一点无需多议。

第二个作用是构造歌唱乐器。关于“构造乐器”的理解,歌唱者要多费点心,其实,对于歌唱者来说,身体本身就是一件乐器,有声带作为发声震源体,有共鸣腔,有气息作为动力。而且,这又是一件可以调整的乐器,是一件主观性很强的乐器,由于和歌唱者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所以具有不稳定性。就是同一位歌唱家,在不同场合、不同年龄段的表现也有很大差异,作为歌唱者,只有不断训练使技术更加成熟,建立起正确而牢固的声音观念,逐步把歌唱的器官(甚至遍及全身)有效地调动起来,组织起来,参与到歌唱发声的系统工程中,才能慢慢相对地稳定歌唱状态,稳固歌唱的感觉。

声乐教师常说的用“半打哈欠”的的状态来歌唱,实际说的是“打哈欠”前的一种吸气状态,就类似于闻花香的感觉,“半打哈欠”的状态很容易体会到打开喉咙,这是“构造乐器”有效方法。打开喉咙使得我们的乐器更适合歌唱,一般的说法是美声唱法打得更开,也有的说开得更大,民族唱法次之,但具体情况却是因人而论的,也就是说喉咙打开的大小,跟作品声部、作品风格、演唱者自身条件很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的。

吸气的第三个作用是调整情绪,进入歌唱状态。初学的歌唱者很难理解的是“兴奋感”,这也是吸气要协助解决的问题,歌唱中的“兴奋感”首先是一种情绪,一种积极投入情感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在实际演出和比赛中,预备时间也许更长些,一般都会在后台的先做情绪调整,进入观众视线前预先进入表演状态。人们常说的“人来疯”理论上就是在众人面前更容易兴奋,很容易进入作品需要的情绪,是一种有表演欲的冲动状态。

关于歌唱中的吸气,还要补充说明的一点,吸气是一种“有意识”的生理动作,从鼻、口开始(口、鼻通常是同时吸气的),经气管,这里要理解打开喉咙,到肺部,以及肺的下部,感觉上直至小腹肚脐以下到丹田的位置。生理上的感觉可以归纳为三个字,即是:宽、松、沉。既然是有意识的生理动作,不妨加强一点意识的引导,或许更加有用的,吸气时要腹部鼓起,感觉很宽,胸部自然扩张,吸收天地之灵气,与自然相融合;保持有一种积极的放松状态,无需身体的骨骼肌肉有多余的用力;脚踏大地,神清气爽,心怀坦荡。

三、歌唱的呼气

有了正确的吸气,我们的歌唱中的呼气便有了正确的基础了。

先看看歌唱中呼气的分类,歌唱的呼气大体上分为两种:缓呼和急呼。缓呼适用于抒情舒展的旋律,或平稳如诉,或迂回扬抑;急呼适用于活跃有弹性的旋律,或刚劲顿挫,或蜻蜓点水。在一首声乐作品中,往往是随着情绪的起伏,情感表现的需要,旋律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化的,演唱中的呼气要求也必然是灵活多变的,要适应声乐作品的需要。

然后我们分析一下关于呼吸的支持。声乐教学中常常说呼吸的支持,实际是指呼气时候的支持,就是呼气时要保持好吸气的状态,保持吸气肌肉群的工作状态,著名声乐大师沈湘一生的声乐精髓是“吸着唱”,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一歌唱感觉很多声乐书籍归纳为横膈膜的支撑,笔者认为,其实膜是肯定没有的,那只是一种提法,保持吸气肌肉群的工作状态,再与呼气肌肉产生对抗,而对抗的战场前沿阵地当然在胸腹之间,这个前沿阵地就被赋予了横膈膜的概念。练习中,既要注意吸气肌肉群自然有力,又要注意呼气肌肉群主动对抗,这就是歌唱不好协调的地方。呼气的力量源在小腹,很多气功理论书籍上说的下丹田位置,用力过程中这个位置当然不只是一个点,而是由点而波及的面,直至后腰这是一个很厚实的力量基地。有一个很简单的比方,就像是放风筝,不管风筝飞多高,手里要紧紧的拽住放风筝的线,风筝飞得越高,需要拽的力量就越大,这个拽的力,就类同于唱歌时丹田的用力。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用力是主动细腻而灵活多变的,既能够连贯而柔顺,保证声音出来的流动性,又能够短促有力,饱满弹性,以适应声乐作品的演唱需要。

实际歌唱呼气的训练中,应该加强一些意识方面的引导。呼气要强调精神和身体各器官参与,注重中脉的贯通,训练要求是:肚脐及以下一寸左右内收,意守下丹田,这里是力量的源泉,是呼吸的根,要积极地调动并且牢牢地控制好;胸腹交界处或略上地方的中点(可理解为中丹田)要稳定,就像是房屋的脊梁,是支持点的中心,亦不可内塌,亦不可外顶(这个感觉正是下面个人观点的基础);眉心(可理解为上丹田)为中心有兴奋感,并有展开的明朗状态。

四、歌唱呼吸的协调训练

在实际练声或演唱中,呼吸都是循环往复的,有呼必有吸,有吸必有呼,是不能分割的,所以,做好呼吸的配合训练是很重要的一步。我们知道,人的生理系统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能够通过主观意识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只有呼吸系统。要提高生命体活动的质量,就要对呼吸进行调节和控制,中国传统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正是对这一生命真谛的理解和运用。声乐艺术也是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把歌唱需要的呼吸训练和生命的本真形态结合起来,也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探求。单就歌唱呼吸的协调训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声练习,一类是有声练习。

无声训练从呼吸方式上分类,可以包括慢吸慢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就是深呼吸,这是用得最多的呼吸方式。中国气功中的呼吸方法,要求“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类似于歌唱需求的深呼吸,可以作为歌唱呼吸的借鉴,尤其对体质较差的歌唱者尤为有益。歌唱大师们说:“把空气喝下去”,这是非常容易找到的一种正确的深吸气感觉,就像是喝水一样,水往低处流,喝的“气”也是一样,要让“气”自然往下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字的起音都在一个低气位上,声音才能落下来。作品中一般的乐句,如果有充裕时间换气,都应该这样去体会,实际训练时可以配合数数来练,也可以做出发“丝”音的状态来练;如果是作品需要,歌唱中的急吸气或是偷换气,就像是抽泣的状态了,这就是快吸慢呼,快速把气吸到小腹深处,然后缓慢呼出,练习时也可以结合数数来练习;慢吸快呼就像是吹灭蜡烛,深吸一口气,呼的时候要将气短促有力地呼出,将燃着的烛光一下子把吹灭;快吸快呼可以有效地锻炼到腹肌的弹性和收缩性,就像我们做各种剧烈的运动时,便会出现急促喘气的现象,这种呼吸方式适合一些快速活跃的乐句,有力量而弹性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往往是多样的呼吸方法并用的,甚至相互融合,不能简单地归类于哪一种呼吸方法。

无声训练从训练场所上,可以分两类,一种是日常生活类,一种是体育锻炼类。如果我们把无声的气息训练融入日常的生活中,走路、看书等等,简单说,就是把气息训练生活化,相信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体育运动进行辅助锻炼,也是歌唱呼吸无声训练的有效方式。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安排体育锻炼的项目时,要符合自身实际,运动量过大,自身不能承受反而伤了身体。跑步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的锻炼方式,跑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体会和感受深呼吸的状态,也就是说,跑步时的呼吸是腹式呼吸,笔者认为歌唱中也是使用腹式呼吸的。当然,歌唱时,我们会更注重小腹力量的控制和运用。游泳是全身的练习,一种全身的协调动作,也包括呼吸的正确参与,歌唱时我们也可以感受游泳那样积极的放松状态,摒弃多余的用力和紧张,配合乐句的需求,有计划自然地换气。当然,还有许多体育活动项目,比如:网球,排球,篮球,都是可以的,都可以感受到运动与呼吸的协调,还可以训练腹肌的能力。身体健康是歌唱的生理基础,歌唱者保持有规律的健康生活不仅仅是身体的需要,也是声乐学习提高过程必须遵守的规则。

五、声乐作品与呼吸设计

很多声乐作品,并不会把呼吸的详细要求标上去,最多就是标上换气记号,或者还有一些表情术语,演唱者可以通过作曲家在谱面上的提示,去体会、感受和表现出作品的内涵,这就是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呼吸是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重要方面。如果是歌剧这类综合性的艺术作品的咏叹调选段,那需要做的案头工作更多。

怎样把声乐作品和呼吸结合起来呢?

首先,要把声乐作品与呼吸的一体化。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歌唱过程中的呼吸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气息的运用就没有声乐艺术的存在,歌唱过程中的呼和吸不仅仅是身体的需要,更是声乐作品表现的需要。呼吸的控制和运用只有和声乐作品联系起来,才能展示其为作用,才能展示出呼吸的艺术魅力。善歌者要根据不同声乐作品,不同的情绪环境,来把呼吸具体化,根据自身气息的能力和特点,设计好换气位置,甚至体会到吸入和呼出的均衡性,注意到乐句不同长短,旋律不同高低走向等因素,感知每次吸入量和呼出量的差异,并且做好协调,熟练之,进一步把呼吸情感化、艺术化,把呼吸内化到声乐作品之中,让呼吸成为声乐作品的一部分。所以,善歌者要做好歌唱与呼吸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歌唱促进了呼吸系统的锻炼,而呼吸系统能力的增强又促进了歌唱能力的提高。

其次,关于换气的设计。简单地说,歌唱旋律对应呼气,休止符对应换气,如果说旋律中音符要运用对呼气的控制,那么休止符就是对吸气的讲究。当然,乐谱中的歌唱旋律部分,许多都没有明确标出哪里换气,哪里不换气,我们要根据乐句的实际情况,从音乐的角度,从感染听众的角度情感化地分析,我们就会像朗诵诗词一样,多练练、多唱唱,自然而然地找到声乐作品换气的地方。当然,由于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有所不同,个人呼吸能力的差异,个人艺术倾向性的区别,对声乐作品的阐释也会不一样,歌唱中少数换气位置也会有些出入,这也是很正常的,只要符合对艺术的总体感觉,符合对音乐的理解,听众也不会过分刁难的。不管怎样,声乐作品的完成必须在作品中预设好换气的位置,从容不迫地做好换气,把呼吸和旋律线条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六、歌唱中常见的呼吸问题

意大利著名歌剧艺术大师、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先生,在1983年来华讲学的一次课上曾说:“我来到这个国家,发现这里的人似乎唱歌时都不吸气。”由此可见,我们对歌唱中吸气的重要性认识还是不够的,而且在歌唱中总是忽略吸气的要求,要吸得深、吸得相对饱满,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吸气时阻力产生的声音明显,是吸气通道不畅的表现;吸气时故意抬高胸口,会导致气息过浅;吸气时没有歌唱情绪的引导,就没有歌唱乐器的的构造,一开口容易出现故意压喉的情况;还有个别初学者,吸气时面部表情会出现暂时的部分僵硬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吸气的质量。

呼气时的最大问题就是把喉咙当阀门,本应该由吸气肌群完成的保持气息的任务,交给了喉咙,结果喉咙就去阻挡气息,变成了阀门。呼气要尽量利用吸气肌群和呼气肌群的对抗,也就是保持吸气状态的歌唱,有控制的使气息符合声音的需求,符合作品的需要。尽量避免强制的声音,尽量避免多余的肌肉紧张。不要为追求某种想象的声音(尤其是初学者,模仿某位歌唱家)而改变呼吸的自然属性,那会导致抬肩,压低喉咙,捏喉咙,等等僵硬的呼吸状态;有初学者对“放松”的理解出现偏差,变成“松软”,這对声音也是极为有害的,比如:漏气,塌胸,小腹不着力,没有积极歌唱的兴奋状态。对于初学者,从训练技术上来说,缓呼要难于把握和体会一些,呼气的原动力是在小腹上,由于气息过浅,歌唱中长音会出现伸下巴、捏喉咙或是压舌根的不良发声状态,解决办法是细细体会自然的呼气,找到发声的力量源,找到气息的支撑点,多在自然声区感受,慢慢就会好的;急呼的训练要容易得多,因为平时运动的原因,像是抬重物,双手平举拿重物,或是哈哈大笑,等等,都可以用来体会发声急呼气时的状态,体会小腹的主动发力,并且在发声中逐步强化,有意识地控制,有意识地运用,实际上,急呼吸训练往往都是作为加强呼吸肌肉训练的重要方式,并可以逐步感受气息与发声器官之间微妙的协调关系。

七、小结

古意大利的格言是: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训练。本文试图遵循这个理念,以吸气、呼气为基点,阐述了呼吸的作用和常用的训练方法,分析了作品中的呼吸以及在歌唱中的常见呼吸问题,并结合中国传统气功的意识引导,加强了呼吸训练的趣味性和养生作用。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只有强化这个观点,才能在平常的声乐训练中分配训练时间,探讨训练方法,也才能打破固有的意识,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声乐理论观点,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新的路子,才能更加丰富声乐的理论,更快提高自身的声乐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湘,李晋玮.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王鸿俊.声乐学概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美]理查德·奥尔德森著.嗓音训练手册[M].李维渤,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M].中国音乐家协会杂志社出版,1999.

浅析歌唱中的呼吸论文 篇4

摘要:呼吸在生活中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呼吸或更加通俗地说喘气目的是为了向血液充痒和净化血液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吸。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地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的呼吸众说纷纭,由于气息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只有从感觉上加以理解。

关键词:呼吸横膈膜“漂浮的感觉”“吸着唱” 呼吸控制

呼吸在生活中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呼吸或更加通俗地说喘气目的是为了向血液充痒和净化血液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吸。关于呼吸我们可以从任何有关生理学的标准书籍中找到对呼吸机能的全面说明。在斯塔林的《人类生理学》中,是这样描述呼吸的:“由于胸或胸腔有节奏地交替扩大或缩小的容积而使空气不断更新。胸的每次扩大而膨胀,使空气(气息)通过气管或风管被吸入肺里,这就是吸气。胸放松时,它收缩而容积缩小,从而把肺中的空气逐出或排出,这就是呼气。”同样,呼吸在歌唱中也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地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没有气息的冲击声带是不会发声的。有的歌唱家甚至说“会呼吸就会歌唱”,这说明了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当我们想要发出一个高质量的,年轻的,漂亮的声音时,是离不开正确的发声法的,然而正确的发声方法的关键就是正确的呼吸运用。

在17、18世纪的声乐著作中非常强调气息在歌唱中的支持和运用。当时教师在教学中最流行的说法是 “在气息支持下唱歌”,“很好地支持住”,“用气息托住声音”,“谁懂得很好得呼吸和吐字就会懂得很好得歌唱”。这些说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却包含了十分重要的道理。的确,在歌唱的每一分钟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凡是不用正确气息支持的歌唱,必然是挤着或是压着嗓子在歌唱。在长期的声乐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凡是高音卡、挤,声音不自然、不放松的学生通常都没有正确的呼吸。

总的来讲,人的呼吸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啜泣,哽咽时锁骨和上胸部位的呼吸方法,但这种方法气息太短不易歌唱。第二种是普通的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气息虽然吸的很多,但呼吸的时候仅仅靠肋骨及胸部的肌肉收缩,控制力差,限制了演唱技巧的发挥,尤其是到了最后就像是泄了气的气球,此时再想做个渐强或者是唱个高八度的音就很困难了,因此专业歌唱中不采取这种方法。在初学的阶段,由于对歌唱中呼吸的陌生和呼吸时的心理紧张,导致身体紧张,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使用胸式呼吸这种方法来控制呼吸。第三种是婴儿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曾经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腹式呼吸的科学性“一个婴儿哭了十五天嗓子也没有哑,因为他用的式腹式呼吸法的缘故。”(《丹田气在歌唱中的作用》杨宁静)早年来我国讲学的意大利声乐专家基诺・贝基就十分强调腹式呼吸的优越性,认为使用腹式呼吸是获得漂亮声音的关键。他曾经说过“我倾向于腹式呼吸,因为它接近自然。”第四种是横膈膜来调节呼吸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称的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的优点是吸气多,换气快,气息大小和变化自如,因此歌唱家多采用这个方法。可见关于歌唱的呼吸说法很多。那我们究竟用哪一种呼吸方法是最好的呢?我倾向于后两种方法。因为后两种呼吸方式更容易做到很好的呼吸控制,不至于一张嘴就没气儿,或是一口气不够用。至于后两种呼吸方式哪个更好,这就因人而异了,觉得哪种方法更容易控制呼吸,就用哪种呼吸方法。

每个人在初学歌唱时,对于气息在领会及其运用上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充分理解掌握后,对声乐演唱会有很大好处。用强调气息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声音比较自然,副作用较少,而且是气息与发声、与歌曲的情感内容、与舒适自如的演唱心理相结合,能较好的培养声情并茂的良好演唱状态。与之相反的是,片面地从生理上强调某个部位,训练某个局部的肌肉,这就破坏了学生整体的歌唱状态,脱离了气息的支持,让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舌头、后部肌肉、下巴或腹肌……那就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引起“越想哪里越紧张、越僵硬”的副作用,以致事与愿违。如果长期忽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单纯地训练局部肌肉的作用,即使是练出了洪亮的声音,但这种声音也是没有艺术生命力的声音。因此,气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声音的好坏。由此可见,气息是声乐的基础,气息的训练在歌唱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气息究竟该怎么用才是正确的?

歌唱中的呼吸众说纷纭,由于气息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只有从感觉上加以理解。歌唱时气息的呼吸总体感觉是“漂浮的感觉”或是总感觉“吸着唱”。例如:《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中说到“唱高音时,软口盖是一种轻微上抬的状态,只要想着吸着唱的感觉,软口盖就能自动抬起,这是一种含蓄的力量,千万不能抬过了头,那么搞,声音肯定僵。”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唱高音时,不能忽略气息的支持,(“吸着唱的感觉”),这种吸的感觉有“漂浮的感觉”(“含蓄的力量”),否则腔体撑的过大失去弹性,无法自如运用气息,导致声音发僵。范竞马在《忆恩师科莱里》中提到“我本人受益最深的是,科莱里认为歌唱的一个技巧是sing on the breath而非sing with breath。很多唱歌的人都是sing with breath,这是不正确的。科莱里找到了自己年轻时把声音唱坏的原因:本来他的呼吸很好,有强大的横膈膜,他还用自己加大的呼吸推声音。歌唱时,正确的方法是:让声音坐在呼吸上而不是用呼吸来使劲推声音。举个例子,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上面放个球,水好比呼吸,球好比声音,球(既声音)应该稳稳地伏在水面(呼吸)上,而不是去用力压水,使水顶这个球。”由此可以明确:歌唱时不要用气推声音或是送气、给气等等。凡是这么做必然导致“憋气”“泄气”现象发生,特别是在起音时,任何送气给气,都必定给气流造成一定的空气压力,造成喉咙收缩,导致后部肌肉紧张,无法正常发音。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发声器官――声带在受到气息冲击时,喉咙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打开,而是为了保护声带不受到打击而变得紧张狭窄。因此,声带在这种非自然的状态下很难正常发声,即使发出了声音也是苍老的,嘈杂的音色,而且唱出的音不是音不准就是到高音时破嗓。长期用气息冲击声带,就会使得声带产生器质上的损坏,例如:声带小结,声带充血等。因此,要永葆歌唱的青春,就必须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气息,而且要充分理解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

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稍有不同,不是一边唱一边收腹,恰恰相反,歌唱用气时,全部的呼吸器官(包括横膈膜、小腹)要有一种扩张的感觉,因此,芦老师(陕西师范大学芦康娥教授)总是告诉我说,“感觉腰是有力的`,微微扩张的,能支持住的”“感觉自己的腰部像个轮胎”。这种感觉会使歌唱处于一个舒服的歌唱状态:喉咙松弛,不会挤、卡、压等紧张感觉;有效地避免了压胸而导致的胸僵、下巴紧张、牙关打不开;能感觉到身体中的气柱、通道、膨胀的感觉。很容易就能体会到歌唱中放松与通畅的感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歌唱中的呼吸运用必须遵循高效节约原则,即呼吸控制。要学会来控制呼吸,而不是呼吸控制歌者。歌唱中呼吸是用来保持的,要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而不是把气息“送来送去”的。例如:在学声乐的过程中,老师总是说,要均匀地出气,不要突然喷出,要节约着用气。好似在说吐气的过程,其实是暗含的道理是要让我们学会对气息的控制。亨德森说:“实际是,不费力的歌唱是建于快速的但轻松的吸气和节约的呼气习惯上。”可以这样理解亨德森的话:吸气时要放松,不要吸的过饱、过涨,否则会导致呼吸器官僵化失去弹性;吐气时要有控制,不要随意吐气。斯坦利认为:正确的发声包含呼吸的抑制。拙劣的歌唱堕化为只是以气息冲击一个缩紧的喉咙而已。所以,发音要求保持和节约气息,而不是送气,用气息冲击我们宝贵而又脆弱的声带。逐渐地和最小限度地呼气的结合构成呼吸控制。布朗说:“不要控制你的声音,而是控制你的呼吸。”“其实,呼吸控制就是呼吸节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检验你的呼吸是否节约,或者说是否能控制住了你的呼吸,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嘴很近的地方,如果正确控制了呼吸,此时无论所发的音有多响,烛火都将不动;如果烛火闪动,那就说明在起音或歌唱中逸出了过多的气息,没有很好地控制住呼吸,很可能一句没唱完就没气儿了。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只是歌唱的一个起点,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歌唱的灵魂。呼吸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整体。呼吸来源于生活,但又与生活中的呼吸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呼吸是为了歌唱事业而必须训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使歌唱能够继续下去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训练歌声》 z美{维克托・亚历山大・菲尔兹

《声乐学基础》 石惟正

《欧洲声乐发展史》 尚家骧

《歌唱学》 邹本初

《忆恩师科莱里》 范竞马

民族歌唱中的呼吸艺术 篇5

总之.我是把歌唱中的呼吸作为一门艺术提炼出来,强调只有呼吸才是演唱的基本源泉,只有有科学的、合理的、灵活的运用呼吸才能有助于歌唱的提高。因为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

我们都知道,歌唱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意大利美声学派有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也曾说过:“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声发”也科学地说明了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及歌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这个道理。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声音的准确,优美和纯正,表情丰富多彩,都取决于正确的呼吸。动听的声音必须依靠正常而适度的气息作为原动力,一切声音表现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

一,呼吸的原理

(一)呼吸由“吸气”“呼气”两个过程构成

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由于胸或胸腔有节奏地交替扩大或缩小肺的容积而使空气不断更新。由于胸的每次扩大而膨胀,使空气(气息)通过气管或风管被吸入肺里,这就是吸气。胸放松时,它收缩而容积缩小,从而把肺中的空气逐出或排出,这就是呼气。这种吸气和呼气总称为呼吸。

(二)歌唱时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有所不同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既相同也不同。就本质和生理学基础来说,两者完全一样,但在运用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平常的呼吸纯为自然动作,是下意识的运动,说话时的呼吸也是随意和自由的,而歌唱时的呼吸则不同,它必须根据歌唱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来进行。唱歌的人应该保持自己的气息,将气息分配在所发出的一定数量的声音上,而每个音都有它特定的高度、强度、长度,故而呼吸应随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着。此外,演唱一首歌曲时,歌唱者只能在乐句间休止的地方换气、吸气,也就是说呼吸应按照音的长短和分句进行调节,还必须服从情绪变化的要求。有时还要根据歌曲的故事内容进行艺术的处理和多元的变化。总而言之,歌唱呼吸应作为一种艺术被体现出来。

二、歌唱时正确的呼吸方法

(一)歌唱的呼吸方法

歌唱呼吸方法我们应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它是通过吸与呼两个环节来完成的。

1、吸气:吸气时应用口鼻同时向下吸气,胸腔和腹腔同时扩张,将气吸到肺的底部。胸廓和两肋都有张开的感觉,横膈膜自然下沉并向四周伸展,气息像一条腰带充满横膈膜周围,下肋骨和隔肌都有明显的扩张;腰部和小腹也有向前后及左右两侧膨胀的感觉。总之,在胸部横膈膜和腹部的联合操作、相互配合下,共同完成呼吸的环节。

2、呼气:呼气也叫运气或吐气。当气体从肺部呼出时,胸廓和两肋仍要保持张开而无塌陷的感觉,小腹收缩并与下肋保持扩张的力量形成对抗,横膈膜也渐渐上升还原。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为支点,使气息有控制的呼出,从腹腔经过胸腔直到震动声带发出声音形成一个“气柱”或叫“音柱”,总之,在下肋、横膈膜和小腹联合操作、互相配合下.共同完成呼气的环节。

三.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中的运用

(一)呼吸的保持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如何保持气息,保持气息不是让气息静止不动,在我初学时对气息的理解一直认为是静止的,歌唱时模膈膜一味地向下压,这样会使气息完全僵化,于是“保持”变成“僵持”,由此严重地破坏了发声系统的正常调节。这时唱出的声音同样也是“僵硬”的。通过近几年的学习,我理解到“保持”的全名应是“歌唱时要始终保持呼气的状态,而不是‘进气状态’”,更确切一点的解释应该是“保持”气息的“流动性”,做不到这一点,那什么技巧都谈不上。教师们常把气息比作小提琴的弓,如果弓都不能流畅的运动,哪会有优美的声音呢?

(二)气息的支持

歌唱时一定要用气息来支持,唱歌是运动,甚至可以说是全身运动,那种追求唱歌不吃力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是不正确的。在平日训练气息对抗时,由于要求两肋张开,腹肌、腰部都可能会酸痛,但这正是保证嗓子不疲劳的前提。因此对“吃力”也要一分为二来看,嗓子“吃力”是不对的,但身体“吃力”是难免的。有时这种“吃力”是必要的,更何况这种现象是暂时的,因为气息的对抗,“支持”才真正建立起来,那时身体就不会感到太累了。

(三)气息的灵活运用

在歌唱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将气息放下来”,歌唱要求强有力的“支持”,这对体力的消耗是较大的,歌唱者如何在气息“支持”过程中使自己体力争取到一定间歇,而又同时不影响歌唱时的状态,这时“放下来”就极为重要了。我们应该利用换气的间隙来休息,如果在换气时迅速地放松上下腹肌的对抗,利用下腹肌迅速还原,就可让气息自动吸入,吸气是人生存的本能,歌唱时的吸气也应该是下意识的。在乐句的间歇中,快速地松弛一下支持的状态,气会自动吸入,这时下腹也就会自动还原,下腹肌既取得了休息的同时.也完成了吸气。

(四)呼吸支点

歌唱时,我们采用了胸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就会产生呼吸支点的感觉。所谓

呼吸支点,一方面是指气息的保持部分,即利用胸肌、腹肌和横膈膜控制气息的呼出,使气息呼出时均匀而有节制;另一方面是指声带支点,也就是声门闭合,根据所发音的高、低,强,弱调整呼气的压力和声带的长度、张力,使有节制的呼气与声带正常的配合。

如果呼吸有了支点的感觉,那我们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发每个音都是用气息来支持的。这时发出的声音不但响亮、悦耳,并且具有伸缩性和色彩变化,同时歌唱者的颈部、下腭、舌根,甚至身体都不会太紧张,僵硬。不论唱高,低、强,弱的声音都要有呼吸支点,也就是说,所有的声音都必须用气息来支持。

(五)呼吸的感觉与良好的心理

需重复强调的是:整个呼吸过程都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全身心的充满笑意,这是极为重要而往往被人忽视的。只有保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声音变得更加优美、动听,呼吸时的整个过程不至于是生硬的、机械的。这样的呼吸才能灵活地运用到歌唱中。

四、歌唱呼吸的训练

为了掌握好歌唱的呼吸方法,歌唱者还要进行必要的、长期的、艰苦的、不间断的呼吸训练。歌唱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无声呼吸练习和有声呼吸练习。

(一)、无声呼吸练习

无声呼吸练习也称纯呼吸练习,就是按照前面讲的吸气与呼气的方法与要求,只做呼吸运动而部发音。这对那些歌唱呼吸的基本要领或呼吸部位还不十分明确的歌唱者来说,集中注意力去感觉呼吸器官的运动状态是有益的;它也可以作为锻炼呼吸肌肉群、增强呼吸控制能力的辅助手段。

(二)有声呼吸练习

有声呼吸练习,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气与声相结合的发声练习。这些练习是以各种音阶、音程同元音与辅音结合构成的,目的仍在于使歌唱者体会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这种练习更接近于歌曲的演唱;同时也比无声呼吸练习复杂得多,除呼吸外,还涉及到各发声器官得状态正确与否,气与生得协调配合得平衡是否,以及声音得音色、音量、音域等问题。

五、声乐歌唱中呼吸的艺术处理

(一)唱高音时气息的运用

在演唱中,唱高音时的气息应用才是最难的。刚开始学习时,在唱到有高音的乐句之前心情就紧张,于是高挺胸、猛吸气地等待着,到了那个高音就憋着一股气地唱出来。这种声音又紧又挤,脸红脖子粗,甚至还常常唱“破”。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的理解是:虽然在事实上,唱高音是比较紧张费力的,但是在演唱心理上却更要注意放松,因为“力量来自于放松”,打个比喻,就像打太极拳一样,你看他表面完全是放松的状态,一旦出手,招招有力。具体做法是:在唱高音前的那个乐句的最后一个乐音时,一定要借助叹气的感觉将气充分呼完,使上身特别是胸部完全放松,这样上身的力量放在腰围,胸肩随着松宽,并将腰部和后背舒展开,将气很舒服地吸进去,并使头腔有打呵欠吸气时的兴奋感(即有头腔位置),同时,感觉耳朵张得很开,声音有如要从耳朵飞出去似的,然后很尽情地用唱中声区的感觉将高音的乐句唱出来,这样唱就会轻松自如,上下贯通,不再脱节了。

(二)唱低声区气吸的应用

唱低音时的气息很容易垮和压,这样的低音不丰满,混浊而不浑厚,而且低音唱不下去。唱低音应与唱高音一样,要有头腔的位置,人要挺拔,气息往上升入头腔,胸部,而喉绝不能往下压,这样唱低音才饱满、浑厚而圆润,而且还能扩展低音的音域。这样的气息应用,高低声区就容易统

(三)声乐演唱中的换气

歌唱进行中的换气,这是歌唱用气最关键的一环,但却总是被人忽视。歌唱不能像平时生活一样那样坦然,总是要花气力的,因此也总是会累积一些紧张的力量。常见一些人唱完一句话之后,唱的感觉和力量仍保留着.气息也停滞住,到快要唱下一句时再匆忙吸气,又匆忙唱出,有的虽然吸得早一些,但也吸得短促,且吸后也是停滞住,等待后句到了再唱,这种换气很不充分,前后积累下的紧张没得到排除。如果这样唱,在歌曲的头几句还好,唱到后面就会觉得困难了。所以说,换气在演唱歌曲时是极为重要的。

一、换气是表达敢请的需要

人在不同的情绪下,讲话时的气息状态不同,换气也不同,并与情绪相一致。激动时,气息很有弹力,换气急促、强烈;忧伤时,气息平缓,换气就深沉、缓慢。虽然换气的动作要求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因此,歌唱时要带着歌曲的感情来换气,使换气与表达歌曲的内容融为一体,切不可因换气割断了歌曲的连贯与完整。在利用休止符换气时,就应该有感情的换气来表达休止符的内涵。

二、选择恰当的换气点

好的歌唱换气应做到:首先吸气时感觉到全身很兴奋地松开,吸气时不用任何力量.听不到吸气的声音。其次,在前一乐句结束的同时,已将体内的废气呼完,上身也已放松,那么就应该在这个音唱完时立即使腰围和后背舒展开,使新鲜的气息立即补充进去(即前一乐句刚唱完就立即吸气)。最后,为了使吸气尽量充分,其过程可尽量延长到下一句的头一个音将唱出时,使吸气和下一句唱的开始没留任何空隙(即长到从前句一结束到下一句的开始之间的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换气)。总之,不要出现气息停滞的现象。好的歌唱换气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及时把演唱前一句所积累的力量全部排除,放松一下上身;充分排除废气,并充分吸进新鲜的气息.这样便能使演唱始终轻松、舒畅。

三、换气方法

好的歌唱换气应做到早、松、长。

早:如果在前一句的末一个音引用叹气的方法唱出,并在这个音结束的同时,已将体内的废气呼完,上身也已放松,那么就应该在这个音唱完时立即使腰围和后背舒展开,使新鲜的气息立即补充进去,即前一句刚唱完就立即吸气。

松:吸气时感觉到全身很兴奋的松开,气犹如自动的流入腰围和头顶,吸气不用任何力量,更听不到吸气的声音。

长:为了使吸气尽量充分,其过程可尽量延长到下一句的头一个音将唱出时,使吸气和下一句唱的开始没留任何空隙,即长到从前句一结束到下句的开始之间的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吸气。总之不要出现气息停滞的现象。

早、松、长的做法使唱歌状态自然舒服。刚开始练习应特别有耐心和毅力。这一做法也应该用感情来带动,使它符合音乐的要求,融化在感情的表达之中。

四、取消不必要的换气

歌唱时应尽量换气,能一大乐句换一次的就不要每一小乐句换一次,并尽可能不要中间偷气,这样会使句子连贯完整,感情也能够表达充分。只要讲明并稍加练习,多数人是能做到的,有一种通病应特别引起注意:许多人为了显示自己声音的高亢、辉煌,显示自己气息的充沛,不顾歌曲的完整性,总是在曲子最后一个字之前换一口气,这样会完全失去了歌词的意境,这种牺牲内容而单纯追求声音的做法很不可取。所以说在歌唱时,我们不仅要学会科学的呼吸方法,还要学会如何运用呼吸来帮助演唱者能够更好地达到完美的声音效果。

论歌唱呼吸中的辩证关系 篇6

一、吸中有呼,呼中有吸

顾名思义,“呼吸”包含着“呼”与“吸”两个基本动作,歌唱呼吸也不例外,但歌唱呼吸又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为了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歌唱呼吸有意识、有控制、有目的、有技巧、有变化地调控“呼”与“吸”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动作,形成一种“吸中有呼,呼中有吸”的状态。

从实质上来讲,歌唱本身是一个呼气过程,正确地控制“呼”的技巧,是控制好歌唱气息的真谛。歌唱的呼气过程有别于日常的呼气,它有特殊的要求,也就是必须在一种保持吸气的状态下呼气。这个动作是在吸气和呼气两大肌肉群相对抗的情况下稳健完成的。其实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呼与吸两大肌肉群之间本身的力量平衡、协调;二是在此基础上引申的呼与吸两大肌肉群气息动力运动与歌唱声音及其他要素之间的平衡、协调。因而,“吸着呼”“吸着唱”成为歌唱呼吸技术的关键所在。孟子认为:“气,体之充也。”气息流动于整个人体之内。保持吸气状态呼气,便能保证人体从下丹田到上丹田的气息通畅、流动,又能很好地控制气息,从而获得放松、优美的歌声。

吸中有呼,呼中有吸,要掌握歌唱中这种“又吸又呼”的技术,必须经过科学而又系统的歌唱发声训练。歌唱呼吸最好的训练方法是将呼吸和歌唱的声音较好地协调起来,只有歌唱呼吸与歌唱的声音平衡、协调,才可能产生美好和谐的歌声。把握好呼与吸两大肌肉群的力量对抗,使之在歌唱运动中取得相对平衡。而且,在歌唱中,呼吸的对抗与平衡应随着歌曲旋律的高低、力度的强弱、音量的大小、情感的表达等诸多因素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变化。因此,每一位歌唱者都应在演唱实践中,努力把握好“呼”与“吸”的辩证关系,使之顺畅、和谐,融为一体,从而为歌唱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之源。

二、以情引气,以气达情

歌曲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歌曲的灵魂。为了最好地把握、体现和表达歌曲的情感,歌唱者在呼吸中必须注意把握好“情”与“气”的关系。一般说来,就是要做到以情引气,以气达情。

古人云:情为气之帅。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情绪情感状态中,人的呼吸系统的活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人在笑的时候,呼吸的比率约为0.30;人在恐惧时,吸气和呼气的比率会从一般状态 (约0.70) 上升到3.00或4.00;在狂奔和悲痛时,呼吸还会产生痉挛现象。”[1]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呼吸的控制是通过神经中枢的调节来实现的。实践证明,人的呼吸状态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激动时,人呼吸的频率会加快,气息量亦随之加大;反之,情绪宁静时,人的呼吸频率则相应缓慢,气息量变小。很多时候,人们就是依靠情绪性的呼吸同客观世界进行交流。很多时候,神经中枢对呼吸系统的控制与调节,是根据情绪的需要而做出的。因此,在歌唱中,气息的运动不应是被动地参与其中,歌唱者应借助情绪的推动,恰当地以情“引”气,以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去引导声音的运行。从歌唱实践看来,我们有时可以把歌唱时的呼吸看作是歌唱者思想感情上的变化反应到身体器官方面的一种反射活动,不去考虑呼吸的具体方法,而是根据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绪要求来歌唱,以情“引”气,把吸进去的气息作适度的保持就可以了。[2]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反过来,歌唱者应努力自如地驾驭气息,通过气息的恰当运用,去表达歌曲所需要的情感。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在自然状态下交替进行的,不需要任何人为的控制。但歌唱时由于歌曲在音高、力度、节奏、速度、乐句长短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变化,因此需要歌唱者恰到好处地控制身体的呼吸器官,对吸入的气息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使之根据歌曲表情达意的需要,做出准确的反应,呼、吸出强弱、深浅、长短、高低适宜的气息,即如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所强调的“音断气不断,字断气不断”,以及采用换气、偷气、取气、歇气、缓气、收气、抢气、夺字喷口等用气技巧,从而准确地表达情感,达到以气达情的歌唱效果。

三、以点带面,以面统点

呼吸是人的本能,似乎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但从生理学角度看,呼吸其实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歌唱呼吸尤其如此。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等器官组成。在呼吸开始时,双脚站稳,两肋肋肌伸展,横膈膜随之下沉,胸肌腹肌同时向外凸起,肺膨胀,腔内容积上下左右扩展,有由扁变圆的感觉,口鼻同时张开,气息被自然地吸入肺部,这是吸气过程;当腹肌、肋肌、腰肌包括胸肌往里收缩时,横隔膜随之上移,肺被压缩,气息被慢慢的有控制的排出,这就是呼气过程。这个呼吸动作是口、鼻、喉、胸、肺等器官在肌肉群的控制下和谐运动的结果。由此可见,歌唱呼吸不仅是一种包含着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等各个器官的“点”上的运动,更是一种由所有相关器官构成的整体的、全身心的运动。因此,呼吸过程中“点”与“面”、局部和整体的协调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呼吸训练时,要努力寻找歌唱呼吸的“点”,这个“点”,不仅指实实在在的各个呼吸器官,还指相对较虚的气息的支撑点,也就是气息的着意之处、着力之处。通过气息的支撑点,可以带动整个呼吸动作。在歌唱气息的控制和调节中,这个“点”可以使气息集中,富有爆发力,不容易松垮、散漫。在我国古代的声乐理论中有“气沉丹田”之说,指的就是歌唱气息的“点”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歌唱的“点”就在人的“丹田”部位,这个“点”是气息坚实的基础,以这个“点”可以带动全身呼吸器官的和谐运动,从而发出或激昂、或清越、或低沉、或婉转、或悠扬的歌声。

另一方面,在整个歌唱发声过程中,歌唱呼吸的整体观即“面”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就歌唱本身而言,对整体的协调性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训练,很可能破坏声音的均衡,进而导致歌唱整体平衡的失调,影响歌唱发声的质量。良好的声音是建立在通畅的呼吸之上的,只有在歌唱发声各器官的协调、稳定和平衡的配合下共同运动,将稳定的呼吸支持与良好的发音共鸣、准确清晰的咬字吐字和与感情的抒发等各歌唱因素有机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完整的和完美的歌唱艺术,获得美的声音。因而,在强调“点”即局部作用的同时,更要注意“点”与“面”的辩证关系,积极调整各歌唱器官,恰当把握气息的支撑点,并通过以面统点,使之协调一致,达到完美平衡,进而获得最佳歌唱效果。

总的说来,歌唱呼吸控制技巧的掌握和运用,需要经过一个艰苦和长期的训练过程,应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加强歌唱呼吸的连贯、柔和及韧性控制,并有意识地把握好歌唱呼吸中“呼”和“吸”、“情”和“气”、“点”与“面”的辩证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的统一。除此之外,还有一层重要的辩证关系或许也该提及,这就是:演唱者既要充分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又要避免过分的关注。因为歌唱者的目的是通过呼吸动作控制气息,以表达歌曲中包含的情感,而不是呼吸。如果过于关注呼吸,表情达意的目的便可能受到影响了。还是那句话说得好:“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和统一。”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M」开封: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1:53.

呼吸在歌唱中的作用与意义 篇7

关键词:呼吸,歌唱,作用

很多艺术大师说过:“呼吸是歌唱的源泉”,“歌唱的艺术是呼吸的艺术”,“只有知道怎样呼吸才能知道怎样歌唱”等等。可见,呼吸在歌唱中是极为重要和有意义的。以下对歌唱中常用的几种呼吸方法进行介绍:

一、胸式吸气法

这是一种自然的呼吸法,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它近乎我们日常维系生命的呼吸。这种吸气法的弊端是吸气浅、气息短,横膈膜与腹部肌肉用不上力,所以喉咙也难以打开,影响音域的扩大和音区的统一。这种呼吸法吸气时胸部提高,呼出时胸部塌下,在歌唱时,容易造成下颚喉头紧张,发出的声音苍白无力。胸腹式联合呼吸是近些年声乐界认为很合理和科学的一种呼吸法,它是采用胸腔、横膈膜和两肋、腹部肌肉群的协同作用进行的呼吸法,这样能更强地控制呼吸,使更加均匀和有节奏。在练习中,我们可以运用快吸慢呼,挺胸并将肩膀打开:胸腔和腹腔都有意识地凸起,但在呼气时,胸腔要保持住扩张的状态,腹腔放松但不要用力收缩,利用横膈膜将气息控制好:保持气息在横膈膜中间不散乱。呼吸的正确要领是,吸气时胸部放松,腹部扩张,横膈膜向下运动;呼气时,胸腔扩张,小腹收缩,横膈膜向上运动。这种呼吸法是比较难的,这是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漫长的演唱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

二、腹式吸气法

这种吸气法的主要特点是吸气深,由于气息过深,会使歌唱的声音缺乏灵活性和弹性。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大多数声乐教育家和声乐家们推崇的歌唱呼吸法,这种吸气法很强调膈肌、肋肌和腹肌的重要作用,在扩大胸廓的同时横膈肌也在运动,这样可以获得最大的呼吸量。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自如,由于这种吸气法是胸腔展开,横隔肌下降,气息深,所以双肩不会上提,颈、腭和喉也能放松,声音在这样平稳的呼吸中,可获得较好的音色、音量。由于美声唱法所要运用的气息是比较多的,同时需要胸腔和头腔共鸣,因此不能运用胸式呼吸法进行气息运转,要通过腹式呼吸法进行演唱。腹式呼吸法能有效地加大肺活量和胸腔共鸣。腹式呼吸法是从婴儿哭喊的过程中受到的启发,利用丹田发声,用气息冲击声带,使声带不会累。在腹式呼吸的练习中,要保持横膈膜肌肉群的控制力,渐进平稳地进行均匀呼吸,将气息沉入丹田,控制不使胸腔内进入空气,而是小腹隆起。在生活中就要常常运用腹式呼吸,这样可以训练在美声演唱中正确地运用气息,并能加强对气息的控制力。

三、横膈膜肌肉群训练

运用美声唱法一定少不了对横膈膜肌肉群的训练,将横膈膜的肌肉群控制好,可以有效进行对气息的保持和控制,通过不断伸展横膈膜,控制声音的强弱、高低,保持吸气平稳和饱满,将丹田之气直接打入头腔。现在运用最为广泛的横膈膜肌肉群训练是通过狗的呼吸得来的灵感,意大利美声学派通过狗的习性发现了小狗呼吸法,运用小狗式的伸舌呼吸,可以有效练习横膈膜肌肉群。著名美声歌唱家帕瓦罗蒂就是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肌肉群训练的。

四、呼吸在歌唱艺术中的价值体现

声乐艺术中的呼吸以生活中的呼吸为基础,要求歌唱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一样要轻松自如,但是又比生活中的呼吸更加夸张,更加兴奋。因为生活中的呼吸,其目的在于人体机能对氧气的需要,只要能进行氧气的交换就行。歌唱的呼吸是为了歌唱情感的表达,要求自然会高出很多。生活中大都用的是胸式呼吸,吸得较浅。声乐中多数人认同使用的是胸腹混合式横隔膜呼吸法。这个过程就如同打气筒打满气后,活塞的移动可以在打气筒内随意地使气筒内的气体随之移动。这与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气沉丹田”本质上是同样的道理。呼吸对于歌唱艺术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呼吸影响声音的音准。没有足够呼吸的支撑,稍不注意,音准就会跑偏。如同水面上的小船,水面不稳,小船也会东倒西歪。所以说呼吸不稳,音准也会跟着不稳。

(二)呼吸影响声音的音色。好听的音色最能吸引听众注意。没有良好的呼吸的支撑,会使得音色过于白,过于暗,都是不好听的。在呼吸的包围中,发出通透的,既明亮又柔和的音色是非常吸引人的。

(三)呼吸影响声音的音域。“混声”的发声是当今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发声方式。它通过呼吸的作用,配合声带振动,产生一种明亮又柔美放松的声音。使得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获得声音上的统一。解决了普遍存在的“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问题。要想获得良好的“混声”,实现音域的扩展,呼吸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歌唱呼吸能力 篇8

关键词:歌唱,问题,解决方法

一、引言

如何呼吸,这是一件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的事情。但是,在歌唱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呼吸问题,这是歌唱的关键。不管是从本质上面来将还是生理这方面,人体呼吸的这种功能,歌唱与说话这两种时候,其实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在这个方面上如何运用,这两者之间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的。在歌唱的时候,歌唱者对于吸气是需要要有意识得去调整,并且还要将吸入到体内的气息可以合理保持,并且还需要合理分配应用到所需要发出的声音上,唱一首歌曲时,歌唱者是有意识、有准备、有计划的。

二、歌唱中吸气的常用方法

介绍2种较为常见的吸气方法来体会正确的歌唱吸气,具体如下:

(一)叹气式吸气。

叹气这是一种飞非常普通的现象,大家都知道的,叹气的时候,它是放松的并且也是向下的。如果是,你的脑子里面所想的是吸气状态,那么这样子就会使得你的吸气肌肉群总是在一种工作的状态中,没有办法放松下来,这样的话,气息就比较难被吸入进体内。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叹到那里就吸到那里,人为性质的强制性动作最好就是不要。在歌唱的这个过程中,最好就是能够将叹气的感觉保持住,保持到每一个乐句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从而将良好的呼吸循环形成。以《绣红旗》为列。这首歌是江姐临刑前与战友含泪演唱的,曲调朴实优美,深情而乐观,气息要深而柔和。

(二)闻花式吸气。

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得气息吸得够深,并且在这一个过程中,不会有一些多余的动作以及声音,同时这种方法对于歌唱者来说也是比较熟练掌握的。其中具体的练习方法就是:上身需要具备完全放松的状态,在那之后,腰围慢慢地、很舒服地向外张开,跟着的就是胸部慢慢有一种舒张感觉,从而就会发现,体内的空间会出现增大的感觉。这样之后,气息便自然而然地吸入到体内,如果说用这种吸气的办法来选择唱歌的话,会觉得气息很通畅,并且声音足够圆润。以《北风吹》为例,该曲曲调亲切流畅,反映了喜儿过年的喜悦心情,气息舒张畅通而又积极连贯。

三、关于歌唱呼吸中的气息保持和运用

喜欢唱歌但是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的朋友都会有以下的经历:在唱歌的时候,经常是会感受到气短或者是气息不够用,并且感觉到想唱下去会变得越来越吃力。而这里面的原因呢,存在着气息的保持以及不会运用气息这方面的原因。虽然是在吸气的时候吸得很深,但是在开口准备唱出来的时候,气息便很快地浮上来,或者就是不一会就跑光了。那么,如何在完成吸气的动作后,将吸入的气息可以合理正确地使用并且保持呢?下面有几种方法

(一)歌唱中要保持吸气状态

吸完了气之后,会出现瞬间停顿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就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是吸气了之后、用气之前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的现象呢就会造成了吸气用气这两方力量耳朵对抗,在用气的时候,最好就是能够将这种对抗力利用起来。利用得好的话,不仅仅是能够将气息的深度保持住,并且还能够在歌唱的时候,让气息处在于均匀、流畅、持久的这种状态。细心地体会一下,这种对抗的状态呢,实际上来说其实是一种吸气的保持状态。

需要做的练习,就是希望能够在歌唱的时候还能够将吸气状态保持住,首先的第一个练习就是无声练习,在吸完了气之后,用舌尖轻轻触碰下门齿,并且吐气,发出“丝丝”的这种声音,一口气吐出来的世界能够越长越好,其中需要的要求就是,呼出的时候,气息要处在于均匀平稳以及慢速度的状态中,将“丝丝”声的强度保持在同一个频率上,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一会强一会弱这样子,呼气的时候越慢越长,那么对于呼与吸这两者之间的对抗作用就越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意味。在呼气的时候,需要能够具有有意识的控制力量。在传统的声乐中,有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是专门用来练气的,那就是吹蜡烛。把一个点燃了的蜡烛放置在练习者的前面,在吹蜡烛的时候,不允许将蜡烛吹灭掉,要求是需要将蜡烛的火苗慢慢地吹向一个方向,并且火苗有处在于平稳的状态中,摆动的幅度不能够过大。在练习了之后,如果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后腰以及腹部有一种酸痛的感觉,这说明了对于呼气时的对抗或者是控制,已经能够正确地感觉到了。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列。该曲立意深刻,充满诗情画意.旋律舒张悠扬,具有浓郁的草原风味.要求气息吸得深,吐得均匀。

四、呼气的方法

比如说提气《赶马调》,这其中提气的感觉就是需要将腹肌的力量利用起来,通过向上顶气的作用,这就好像提水的劲头一样,这其中的目的就是能够将气流的供应线缩短,并且对于唱高音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说沉气《二泉映月》,这其中对于沉气的感觉还是利用腹肌的力量,使得气息慢慢下沉,让呼吸的支点能够向下移动,这样子是能够找到低音胸腔的共鸣。比如说弹气《包楞调》,这其中就是在歌唱的时候,所使用的气息用得比较少,但是却是具有弹性,与咬字发声这方面有着紧密的结合,使得呼吸的支点稍微偏向上移。比如说顿气《金珠玛米亚古都》顿气是气息呼出过程中略带弹,顿,呼吸支点向上。停气《小二黑结婚》,这里面其中的停气就是在气息流动的过程中,突然间停住不再吸气,然后再继续用力。比如说收气《绣荷包》,这里面其中的收气就是必须减低气压,减少气流量和流速,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亚红.歌唱呼吸中常见问题分析及纠正方法[J].大舞台,2011(7).

[2]罗淑娟.论歌唱中呼吸的训练[J].青春岁月,2012(16).

[3]袁冰.给声乐初学者的一些建议[J].大舞台(双月号),2009(1).

浅谈歌唱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篇9

一、呼吸和歌唱呼吸

(一)呼吸是什么?

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呼吸的,斯塔林在《人类生理学》中指出“呼吸或喘气是为向血液充氧和净化血液而把空气吸到肺里去的动作或程序,以及其后的呼气。”由于胸或胸腔有节奏地交替扩大或缩小肺的容积而使空间不断更新,空气通过气管或风管被吸入肺里,这就是吸气。胸放松时,它收缩使容积缩小,把肺中的空气逐出或排出,这就是呼气。呼吸频率因年龄、肌肉用力和感情冲动而有所不同,它是人自然生存状态的表现。

(二)歌唱呼吸是什么?

歌唱呼吸是人在歌唱中进行的呼吸,它属于歌唱技术的一种。良好的呼吸是良好歌唱的基础,每个初学声乐者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歌唱呼吸的方法。它是非自然生存状态的表现。它需要强大的训练和健康的体魄才能支持,是在自然生存呼吸的基础上经过训练掌握的一种歌唱技术。

(三)自然呼吸和歌唱呼吸的区别

呼吸运动原则上分为自然呼吸和发声呼吸两种不同方式,自然呼吸属于正常的生理呼吸,是维持人的肌体对氧气的生理新陈代谢需要;发声呼吸除了满足生理代谢需要外,还要凭借用于排泄生理代谢废气物的呼气流的作用力,迫使声带振动发声。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嗓音发声活动是在声门紧闭、气息受阻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阻力对嗓音发声活动下的呼吸作用力和呼气压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自然呼吸和歌唱呼吸是有区别的。

二、歌唱呼吸的类别和运用

(一)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歌唱呼吸中位置最浅的一种呼吸,也称为肋式呼吸法,横式呼吸法。它的位置是从肩关节到横膈膜位置的整个胸腔部分,这种呼吸换气自然快速,和说话呼吸相近,声音会比较轻柔自然,声音流动线条感较强,非常适合流行音乐的演唱。它的缺点就是气息量比较薄弱,不能支持歌曲中大段乐句的演唱和乐句中高低起伏太大的气息支撑。

(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歌唱呼吸中位置最深的一种呼吸,它的位置是从横膈膜到髋关节位置的整个腹腔部分,这种呼吸换气比胸式呼吸要慢而缓,需要一定的腰背部肌肉支撑,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很难掌握这种呼吸方法的应用。腹式呼吸很适合演唱音域跨度较大的,乐句较长的歌曲,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呼吸训练经常运用此呼吸方法。

(三)胸腹式呼吸

胸腹式呼吸是将胸式和腹式呼吸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它将胸式呼吸的亲切自然,换气敏捷而流畅的优点和腹式呼吸的饱满而深入的气息很好地结合起来。少年儿童因为身体发育并不完全,胸腔肺活量较成人小,腰腹部肌肉扩张能力较成人弱,因此采用胸腹式呼吸训练儿童歌唱是比较理想的。

三、歌唱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一)歌唱呼吸让歌唱具有技术性

歌唱呼吸是歌唱技术的基础和保障。这犹如修建高楼前必须打好扎实的地基,倘若没有掌握好歌唱中的呼吸,其他的所有歌唱技术便都无法驾驭和表达。有了流畅、稳健的歌唱呼吸就等于为歌唱提供了展现技术、表达音乐的这个平台,是歌唱训练的第一个内容。

(二)歌唱呼吸让歌唱具有流畅性

音乐里乐句之间的表达是流畅的,歌唱呼吸的正确使用能让歌曲更好地表达音乐内容,这样的歌唱才是生动有灵气的。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歌唱者演唱的歌曲难度很大,可以听到乐句之间换气非常明显,甚至身体和面部表情都在略微颤抖,这就是歌唱呼吸的不良表现,倘若没有强大的气息支撑和快速敏捷的换气,这个歌唱必然是失败的。只有正确掌握了歌唱呼吸,才能交代好每个乐句的音乐表达,使歌曲跟随旋律流动起来,生动起来,这样才能赋予歌曲生命感。

(三)歌唱呼吸让歌唱具有表情性

当我们说话时呼吸会随我们的情绪而有变化,比如叹气时的延长,惊吓时的急促等……我们歌唱时呼吸也应是如此,若能运用好呼吸表情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专业角度上讲“由情带声”就是这个道理了。

例如:《孟姜女》歌谱:

《孟姜女》这首歌曲叙述的是孟姜女千里寻夫到长城,只见长城内外白骨满青山,这段悲惨的哭嚎便是整首歌曲戏剧矛盾最冲突,是全曲情绪最悲愤的一个核心段落,笔者认为这段歌曲的演唱呼吸中一定要有带哭腔进行表达,由情带声,声泪俱下,才能更好地把孟姜女的悲痛和绝望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贴切地塑造孟姜女这个角色。

(四)歌唱呼吸让歌唱具有完整性

歌唱完整性是针对歌唱者而言,评断歌唱者的演唱水平,第一个标准就是歌曲表达是否完整。如果歌唱呼吸断断续续,不能完整地表达一首歌曲,那是歌唱最遗憾的。歌唱的呼吸就像流动的山泉一样延绵不绝,歌唱呼吸支持到我们最后一个乐句的歌唱表达,没有良好的歌唱呼吸是无法完整表达一首歌曲的,所以歌唱呼吸让歌唱具有完整性。

四、结语

歌唱呼吸能力 篇10

随着19世纪西方社会的变革,人们的审美与情感因素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给艺术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19世纪歌剧题材和内容发生的重大变化,突显剧情强烈的矛盾冲突成为了这一时期歌剧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以往阉人歌手注重炫技,华丽浮夸的音乐风格逐渐转向追求宏大音量、具有穿透力音色且饱含情感的英雄式歌唱。与此同时,乐队的规模逐渐扩大,剧场的空间也日益增大。这些因素的改变,使得歌唱者必须调整共鸣腔体以追求宏大的音量(当时还没有电子扩音设备)。而大音量的产生需要歌唱者在歌唱中扩大声带的振动面积,增大共鸣腔的体积,加大、 加深气息的呼出量等,这些都为胸腹式呼吸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胸腹式呼吸法以其吸气深、容量大、共鸣效果佳等优势,使歌唱者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管弦乐队与舞台空间提出的新要求。它的产生对声乐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歌唱艺术与时俱进的产物。胸腹式呼吸法既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更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二、声乐教学中胸腹式呼吸法的训练

(一)闻花式吸气

吸气时先用鼻子缓缓将气吸入,接着张口并打开喉咙, 胸腔与腹腔也随着扩张,把气吸到肺的底部,横膈膜由于受到肺底部的压力,会自然下沉并向四周扩展,歌唱者能感受到腰腹部向前和向左右两侧的膨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深呼吸。在实际的教学中来看,学生一开始往往会挺起胸部猛地吸一大口气,并伴随着耸肩的动作。这样做非但不能将气吸到位,反而会损失一大半的气。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体会到横膈膜与腰腹肌之间的联动,这一点非常关键。学生只有领悟了歌唱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后,才能对自身的呼吸做出正确、主观能动性的判断和调整。此外, 吸气时要尽量做到没有明显的动作和声音,要自然平稳,不能使腰腹部刻意地扩张。吸气量要适度,吸得太多,会使身体僵硬,气息没有流动的空间;吸的太少,横膈膜会失去作用,从而使声音失去支持力。

(二)贴着唱

“贴着唱”即贴着咽壁唱。在教学中,我常常会提醒学生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控制住气息的呼出量。一般声乐初学者都会反映气息不够用,遇到长一点的乐句就要换几口气,这就是缺乏气息控制的原因。吸气完成后,在打开喉咙的状态上将声音贴在嗓子壁上唱,尽量做到每个音之间没有间隙、不漏气。发声管道要始终保持开放状态,以便顺利地使气息和声音通过。另外,共鸣点的位置要保持不变,声音的状态与位置要保持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漏气, 加强气息控制。

(三)吸着唱

“吸着唱”就是在喉咙打开、横膈膜下降的基础上,将声音往后唱,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气息的流动。由于在呼气发声的过程中,主观上想着“吸着唱”,便能有意识地将要呼出的气流量加以控制。在这个“又吸又呼”的过程中,歌唱者能切实体会到声音与气息糅合在一起的感觉,体会到腰腹部与气息之间的对抗。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唱起歌来声音发直、运动不起来,这便是气息没有流动起来的缘故。因此,掌握好“吸着唱”的原理对声乐演唱来讲至关重要。

(四)在腰上换气

在声乐教学中,我常发现学生对换气不够重视,通常是唱到气不够用时,才匆匆换气。从艺术层面来讲,这样做极大地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作为声乐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换气不仅仅是为了断句,更主要的是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任何一首歌曲的换气都不能影响和破坏掉歌词的内容、旋律的分句以及情感的表达。很多学生在声乐演唱时会出现声音越唱越紧,气息越唱越浅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换气时保持打开喉咙的状态,即在腰上换气。每一次换气的时候,尽量不要有刻意吸气的动作,而应在“断开的”感觉上通过横膈膜的再一次下降找到在腰上换气的状态。这一点对声乐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上是笔者运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总结和摸索出的几点关于胸腹式呼吸法中歌唱的吸气、气息的控制、气息的流动以及换气等重要环节的训练原则。对于每一个声乐学习者而言,只有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以及不断地摸索、领悟、 总结才能够逐步掌握胸腹式呼吸法的要领。一套科学而正确的歌唱呼吸法原则不仅关乎着声乐学习者的歌唱艺术事业, 还关乎着歌唱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每一个从事声乐艺术事业的人都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摘要:为适应当今歌唱发声的需要,胸腹式呼吸法以其合理性和优越性成为目前大多数声乐家所公认和采用的一种歌唱呼吸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演唱与教学的实践经验,对胸腹式呼吸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摸索,运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总结出了几点适宜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的歌唱呼吸训练原则。

关键词:胸腹式呼吸,合理性,优势,吸气,控制,流动,换气

参考文献

[1]张宁.重新论证“胸腹式呼吸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

[2]赵震民.论歌唱艺术呼吸[J].中国音乐,1994.

上一篇:传承和创新下一篇: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