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十篇

2024-06-25

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一、热忱

教书育人。从以真情呵护每个学生开始,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通过有效的师德修炼,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从而提长职业的认同。敬业意味着乐业和创业。让教师获得教育工作的自尊。

要有乐业精神,找到自己存在的定义。乐业就是教师对自己有正确体认的前提下,心甘情愿投入教师专业,“我”天生就是当教师的“料”,如果进入这种状态的话,能把它当成兴趣就会感到幸福愉悦,那他的一生都是幸福的。有了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呼唤阳光老师,教师将自己身上横溢的才华无私地转移到学生身上,具有平和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优质文化环境,热情开朗,它不仅可能消融教学生活原本的别开生面和新鲜光彩,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对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要不遗余力的投入,在教育中寻求快乐的同时,“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的伟大胸怀。也把这股正能量传递给了学生。。

二、有爱

用爱心感化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关爱,内心深处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用平衡心对待每位学生,就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难以忘怀和真诚感谢,引领了学习者,用宽容心善待后进生,除了学习上给予的帮助,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上给予帮助,教育必须包含着爱,在人格上那崇高的魅力,深深地影响着他们

一要共同学习促进步。现代的教师不仅要对专业知识知其然,而且也应知其所以然。我们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站在三尺讲台上,就不仅仅是老师了,更应是学生的朋友,领路人。我认为现今的老师就应是一盏明灯,高高悬着,为学生照亮前进的路。这盏灯即要能让学生看到平坦的大道,也要能让学生看到崎岖的小道。当孩子们站在人生的岔道口时,就让我们老师用自己温暖的双手握紧他们的双手,给学生力量,信心,让他们勇敢地抬腿跨上他们的人生路程。

二要奉献爱心育幼苗。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孩子,就是爱明天,就是拥抱未来。爱是教育好每个学生的前提,爱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诱因。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听话的或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

三、有心

这里指的是耐心和恒心。

耐心。教师身上承载了国家、社会以及千千万万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这就在教师身上加注了不少无形的压力,加上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拥有独立的个性、潜能和与众不同的创造力。难免会与自己的思想背道而驰,或者与自己产生矛盾。

恒心。一切事情皆贵在一个“恒”字,教师鼓励学生要有恒心,做事要有恒心,充满关爱和鼓励的话语,影响着学生,当学生要求进步的潜意识被激发出来以后,鼓励学生要有恒心,并且必须细心地呵护。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动力。如此繁杂而辛苦的工作,教师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四、有才

教师有才是指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书”和“育人”的一个统一体,职校教师的能力也大多体现在教书上。教书,需要真才实学是毫无疑问的。教书又是一种复杂的双边活动,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一些复杂的专业技术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表演”得生动活泼,需要老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俗话说,“教书容易教好难”要知道,教给学生一杯水,能必须拥有桶的储量。并且这一桶水要是工流水。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教育下不断吸收知识的源泉。

育人,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也是需要真才实学一名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热情鼓励、耐心辅导。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说服教育及政治思想工作。爱护、真诚相待,要特别关心、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说的话及对问题的看法是可信的。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教书育人收到实效,做学生思想工作就十分顺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此,一个教师具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有爱心、热心、耐心。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且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具有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诚心,教师应着力提高自已的品质修养。努力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五、有道

在这里有道教师品德和教育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做到身正为范。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教书育人身教胜于言教。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那教育的力量就蕴藏在你的所作所为当中。正人先正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首先做到。二、要用心去做任何事。一个人的劳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未来,它的劳动就不是一种简单的职业劳动,而是一种事业,一种令人骄傲的事业。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把科学知识与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书育人道路上任务和过程都是漫长而艰巨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师德,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和永无止境求索的行动。,勤奋努力,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真诚沟通;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做基础教育的传播者,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努力成为学生心中永不磨灭的人格丰碑。

摘要:中职教师对事业的热忱,有乐业精神,有心,有恒心,有毅力,有耐心,有才,有道,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给学生力量,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雨露。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电气工程,极轴,阵列

1《AutoCAD》介绍

AutoCAD是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工程上, 计算机绘图已经普遍取代了手工绘图, 用AutoCAD能方便地绘制出电气工程图, 机械部件图, 建筑工程图。在教学中, 各相关专业也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绘图课程。AutoCAD绘图软件,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操作平台, 使绘图员能快速、高效、准确地绘制各类图纸。

2 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2.1 项目驱动法

根据项目理论, 老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认真设计具有CAD特点的项目, 将所绘制的图案通过电脑传给每一位学生。例如, 在学习修改工具栏的时候, 老师可以绘制一副五星红旗。在机房的电脑上, 给学生绘制出来, 绘制过程详细清楚, 把绘图的关键部分是如何运用工具栏绘图给学生展示清楚。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熟悉修改工具栏并合理运用工具栏绘图的能力。在总的项目驱动下, 学生有学习的目标和热情, 才乐意绘图, 提高绘图技巧。

2.2 模块法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具有了绘图的基本功,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出一些具体的实训模块, 如模块一, 220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绘制;模块二, 某住宅小区房屋平面图的绘制;模块三, 某机械零部件三视图的绘制等。此教学方法在学期期中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图技巧。在老师的引导下, 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 能过独立完成每一个模块的绘制。

3 绘图技巧小结

3.1 要有扎实的绘图基本功

AutoCAD绘图的修改工具栏, 标准工具栏, 命令栏, 对象特性栏, 绘图栏等里面各个绘图工具的熟练程度决定绘图质量的高低。如修改栏里的镜像, 阵列, 偏移工具在许多时候都很好使用, 也很方便。这些工具能大大降低绘图时间, 提高绘图精准度。对象捕捉, 正交, 对象追踪的大开和关闭也很重要。有时候需要打开各自的捕捉, 这样能快速准确的捕捉到基点, 有时候需要关闭相应捕捉, 以免干扰到绘图时基点的捕捉。合理运用极轴, DYN等也能提高绘图速度与精度。

3.2 合理设置图层

接到一个工程, 应该首先是进行综合筹划, 做好各种设置, 比如绘图精度, 绘图深度, 还包括图层、线形、字体、标注等设置。只有各项设置合理了, 才能为我们的绘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图层的定义, 是整个AUTOCAD软件最为关键的设置。建筑专业的图纸, 就平面图而言, 图层可以分为柱、墙、轴线、尺寸标注、一般标注、门窗、家具等。在画图的时候, 图元应该画在哪个类别的, 就该画到相应图层中去。图元分类也不是越细越好。比如, 建筑平面图上, 有门和窗, 还有很多台阶、楼梯等, 可以设置不同图层。在颜色的使用上, 可以根据不同颜色设置图层, 一个图层一种颜色, 这样在绘制与修改过程中都很方便。

3.3 文本设置

文本指的是标注文本 (以前版本称为注解) , 你可以选择文本的字型、颜色、文本高度以及文本的位置等。字型一般采用默认的standard就可以, 因为标注文本与一般文本一样, 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文本高度一般设置为3.5。小数部分高度一般用于其他单位制, 在机械制图的十进制中, 该项无效。文本的垂直位置一般为上侧, 对于角度标注也可设置为中心 (此时标注线断开) 。水平位置一般为对中, 标注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文本的对齐方式有三种:水平、对齐标注线、ISO标准。ISO标准指的是文本在延伸线之间时平行于标注线, 而文本在延伸线外时为水平。对于半径、直径标注采用的是“ISO标准”, 而其它的标注则采用“对齐标注线”。

3.4 快捷键的使用

快捷命令, 是为了提高AutoCAD绘图速度而设置的快捷方式, 它常常是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字母, 熟悉快捷命令, 我们不必记住常常的一串字符, 也不必在工具栏上苦苦寻寻匿匿。

比如画一个圆, 只需要在命令行里输入字母“C”即可。快捷命令一般是该命令单词的前一个或前两个字母。举例, 复制 (COpy) 的快捷命令是“CO”, 直线 (Line) 的快捷命令是“L”, 圆弧的快捷命令是A, 圆环的快捷命令是DO。还有一种快捷命令通常是由“Ctrl键+一个字母”组成的, 或者运用功能键。比如CTRL+C代表复制, CTRL+V代表粘贴, CTRL+B代表栅格捕捉, CTRL+F代表对象捕捉。

4 结束语

总之, AutoCAD绘图是非常具有技巧性的, 具有扎实的绘图基本功, 合理设置图层和标注, 熟练使用快捷键是一个合格绘图员应该具有的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 细心引导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绘图技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最终能绘制出一幅完整合格的图

参考文献

[1]卢德友.AutoCAD2006中文版实用教程[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7.

[2]陈冠玲.电气CAD[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护理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的语言和学习理论。它强调动态发展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习过程和习得过程为重心,学习过程充满反思、顿悟、自省等心理活动[1]。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兴起于英语教学,但是适用范围却十分广泛。笔者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此法,深得

其益。

1 概述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流程是:提示工作任务-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提出问题-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回归工作任务[2]。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具有3个显著特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教材为中心为以任务为中心,变以学生课堂接受为中心为以实际工作体验为中心[1-3]。

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鉴于医学知识的复杂性,笔者会提前至少一天向学生下达所学知识的相关任务。以心绞痛为例,它是一种常见病,学生在生活中也是有所耳闻。笔者在课前会给出一个病例患者,女40岁,发作性胸前区疼痛1年。患者1年前开始间断出现心前区疼痛,活动时明显,疼痛向左肩部放射,持续数分钟,休息后或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患病以来睡眠差,二便正常,无消瘦。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年,少量饮酒。通过该病例提出任务:身边是否见过相应的疾病,病人的表现如何;疾病影响的是什么组织器官;该组织器官的生理解剖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原因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有哪些预防和护理措施等等。接下来就让学生以任务为单位分组去查阅资料,或利用网络,或利用书籍,或询问相关病人,不限方法不限途径。在课堂上我们回归工作任务,首先笔者会让学生自行讲解他所解决的任务,针对出现的不足和错误,再由笔者详细教授。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保持着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气氛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2 优点

2.1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是等着老师来告诉问题的答案。任务教学法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在主动地收集资料和分析实例的过程中,每解决一个问题,同学们心理上比较有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2.2 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学生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同学们听课的心理感觉不同于听老师讲解,只是一味的认可或者服从,而是带着挑剔和审视的眼光去看待,这个过程往往充满反思、顿悟、自省等心理活动。有激烈的讨论,有恍悟的兴奋,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传统的模式是分门别类地介绍医学知识,学科界限分明,基础与临床脱节,各临床专科也失去有机的联系。而笔者运用任务教学法时往往会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逐步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医生所要求具有的比较全面贯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思维的素质。

2.4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学们领到一个问题任务后,往往会分头到图书馆和因特网上查阅有关的参考书和文献,当他们再次碰头时,各自将自己收集到的相关信息与小组成员分享,互相补充。这样节约时间和精力,使枯燥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

2.5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

任务教学法极大的考验了教师对任务层次和难度的把握,也极大的考验了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能力。要想完美的实施一次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确实可以锻炼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育能力。

3 实施的难度

3.1 没有完整的实施体系

中国现阶段教育模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老师和学生都已熟悉并习惯这种教育方式。任务教学方法虽然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因为没有广泛开展,运用此方法的教育机构或者个人少之又少,所以绝大多数专业根本就没有一套完整的属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就让对这种教学法有兴趣的教育机构或者个人“无法可依,无法可循”,从而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同时很多专业针对这种教学方法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因此无法合理的对其运用后的收效程度进行评价。

3.2 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

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性首先体现在要合理的提出任务,他必须把握任务的层次性和难易度,如果把握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其次体现在课堂过程中,他必须要善于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让课堂内容合理的朝教学目标进行。学生想体现主体性就必须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敢说话,敢质疑。这就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想完美的实施任务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文雄.任务教学法核心问题新探[J].教学与管理,2007(3).

[2]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22.

教学心得-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如何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我个人以为,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物力投入,实现了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它包含有三个含义:

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是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制订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体现。因而在课前,我们应当充分钻研教材,对照课程标准,了解我们的学生,从而依标靠本,从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确定要教什么内容,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教给什么学习方式,渗透什么思想教育,用什么方法来教……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节节有所教,学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当然课堂中的生成性环节,也不能忽视,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挖掘,有时,可以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会有意外的收获。

有效用: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学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让学生学好知识后会灵活运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举一反三”,要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它是趋向于教给方法、点燃热情,引导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打基础,具有延续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

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目标。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这样的普遍理解,它还蕴含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等的综合衡量,它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时卡壳了,我们应当怎样来引导他们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

有效教学并非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出类拔萃,而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换句话说,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对学习过程感到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致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在这基础上,我们如果也能经过反思,探索,提高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这种有效教学更具有意

义。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心得这种思想的提出和改变,使教育教学从教师的权威说教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转变,认同学生肯定有着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认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兴趣、爱好、意志等;认知上的需求有:知识、能力、方法等;

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从学生的情感上、认知上来备课、授课,达到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要求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习”的强烈欲望。要收到这种效果,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进行处理:研究课标,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的基础上

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年段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可以有所升降,细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识系统内在关联的前提下,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可以有所增减,有选择地利用部分课外教材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内在的求知欲。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它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们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意义,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对于学生的比较新颖、简捷的回答,加一两句评语;对于有一

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5

1.进行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的理想情操教育

《美丽的小兴安岭 》、《桂林山水 》、《五彩池 》、《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爱的草塘》、《迷人的张家界》、《阿里山的云雾》 等, 反映的是祖国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表现的是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篇篇教材, 反映伟大的祖国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 构成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 从整体出发, 处理每一篇具体课文, 体现教材之间相互补充、反复加深的内在联系, 就可在儿童眼前展现一幅伟大祖国的疆域图———从祖国的东南, 台湾岛上的“日月潭”, 来到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 从新疆的“葡萄沟”, 来到祖国海南中的“西沙”。 从这一篇到那一篇, 都以“伟大祖国可爱”的观点, 贯穿其中。 儿童仿佛鸟瞰祖国辽阔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看到一颗颗明珠闪烁在高山、草原、海岛和湖泊……从历史的角度讲, 可以从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自己设计、施工的“赵州桥”, 耸立在山巅的“万里长城”, 到今天飞越长江天险的“大桥”;从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张衡、李时珍, 讲到现代的鲁迅、聂耳、詹天佑……所谓“纵横数万里, 上下几千年”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课外阅读让经典先入为主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是中外学者一致公认的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方式”。 经典著作是人类共有的体验和思想浓缩后的精华, 为我们提供了完善人性的典范, 高尚生活的原形, 净华灵魂的境界, 赏心悦目的美感。 我们应站在为学生终生负责、为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 引导学生防止和克服快餐阅读时尚的过度影响, 学会正确和自由选择文化品位高的书籍阅读, 养成以经典阅读为主的习惯。 除了“新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背的70首课外古诗之外, 我每个学期都给学生开一份“书单”, 鼓励并要求学生必须读完, 下面是五年级上学期的一份自拟“书单”:中国古代部分《论语》二十则咏物言志的古诗:《马 》《题菊花 》《病扭 》《蝉 》;思乡的古诗:《绝句 》《杂诗 》 (君自故乡来) 《渡汉江》《次北固山下》《春夜洛城闻笛》《旅次朔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秋思 》, 中国现代部分 《语文实践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冰心儿童文学全集》《三国演义》《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 外国部分《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伊索寓言》。 为了将这份“书单”落到实处, 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写读书笔记, 每周写一份400字以上的读后感。 每个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每个学期开展一次语文课外知识竞赛。

3.采用合作式阅读教学策略

合作式阅读教学策略主要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而言的, 这里的合作可以是独立的学习方式, 也可以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 合作学习能让所有孩子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而非传统教学时教师只针对全班仅有的几位能配合的学生进行问答式教学, 而其他学生无所事事, 甚至呵欠连天沦为陪客的窘境。从这个角度看, 教学效率当然比传统一问一答式有所提高。 主要流程如下: 自读课文———批注看法———小组交流———反馈归纳自读课文。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2—3遍, 扫清字词障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概括文章主旨,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批注看法, 学生通过自我阅读, 并进行勾画圈点或用简单词句批注, 在找出有价值的发现的同时, 也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依次呈现自己的发现或问题, 对于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组织小组成员予以讨论并解答, 对于不能解答的问题, 由记录人做好书面记录并整理好问题待全班交流时解答。 反馈归纳, 全班交流各小组的有价值的发现和问题, 相同发现或问题不重复。 教师对于集中的问题或本文的重难点应予以重点关注, 及时提升总结。 对于教师而言, 采用合作式阅读教学是比较容易操作的, 但实施此策略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小组人数。 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小组人数为4~6人。

3.2小组形式。 桌椅摆放的形式通常有圆桌形、马蹄形等。但是,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桌椅形式, 都不是重要的, 关键是要采取小组合作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效。 比如前后桌4人组成合作小组, 当然小组成员分工不同。

3.3角色分工。 以4人合作学习小组为例, 小组人员分成1、2、3、4号, 分别担任主持人、记录人、秩序调控人、小组发言人的角色。 这个角色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一次合作学习时要轮换, 比如, 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持人在第二次小组合作时担任记录人, 其余依次类推, 保证每位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和锻炼。

3.4交流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与通常情况下的师生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目的, 合作既是过程又是目的, 在全班交流的时候, 小组交流应反映的是小组合作的成果, 而非个人意见。 小组发言人阐释完自己的观点时, 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而不能重起炉灶。 如有与其他小组的意见不符, 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补充说明或表达不同意见。

4.小学中高年级要及时追问

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一、研讨教学法的作用

研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或者专题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性的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教师引导、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认知思维和情感思维的高效率,提高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近年来,研讨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越来越得到推广。研讨教学法有很多自身优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变单纯“灌输式”教学为学生“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完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方法体系。

传统教学是单纯灌输式的教学, 学生是被动的、机械的。系统的理论阐述是必要的, 但不是唯一的途径。通过研讨来讲解理论意味着在复杂枯燥的理论阐述中引入各式各样实际生活的元素。研讨的话题一般现实有很大联系, 且经过筛选、提炼的, 具有典型的特点, 使学生易于产生心理、情感方面的认同和感悟, 为理性认识的获得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灌输法与研讨法相互支持, 可相得益彰。

2.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 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参入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活跃, 情绪是否轻松愉快, 对于知识能否顺利获得并转化为长期记忆尤为重要。《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知识点多, 内容丰富繁杂。教授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法律素质, 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 增强政治理念, 以及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研讨教学法, 以“问题”启思, 凭“研讨”创新, 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 努力使学生参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学习, 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学生经过紧张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和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之中, 学会了思考和迁移, 完成了知识的内化。

3.有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完成这一任务, 需要充分利用研讨教学法。讲研讨、学研讨的过程, 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能得到检验、锻炼和提高。

4.研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

研讨教学法, 要以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研讨教学中, 要善于发掘出研讨中的政治教育、法律教育因素,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研讨法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 研讨的选择

1. 研讨教学所选话题或专题要具有典型性和适宜性。

典型性在于研讨话题或专题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联系,要求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选择话题或专题,将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要点合理地、巧妙地隐含在研讨之中。通过学生对相应研讨的分析,使得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并易记忆。适宜性是指研讨的选择和安排能在总体上适合本课教学的要求和适合学生的理解与接收能力。研讨必须与教材的理论体系和要求相一致相呼应,不能脱离课程的基本内容,避免出现研讨和教材“两张皮”的现象。

2. 难易度要适当。

设计的话题或专题,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教学的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特点等,精心设计问题或引导学生质疑,确定讨论的组织形式,预设教师主导角色的临场发挥构想,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构建每堂课的整体框架,备好、上好课。在通常情况下,程度复杂难度大、观点不好把握的研讨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有帮助。但当学生相应的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高的时候,就使用一些难度大的个案,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观点产生误导。因此,话题或专题的选择应该根据书本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3. 避免选用一些政治观点有误导性的、内容不健康的研讨话题或专题。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两课”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所选话题或专题要起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作用,避免使用一些政治观点有误导性的、内容不健康的研讨,以免引起负面效果。

(二)具体的操作

1. 教师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

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研讨教学课是锻炼学生思想、思考、思维、思辨的重要途径。树立“教师是课堂授课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扮演好好教师这“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学中将学生的身心引入到研讨的具体情境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索,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行为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处于稳定的自主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潜力。

2. 教师对研讨情况的准确全面把握。

教师要熟悉所设计的话题或专题,理清话题或专题与现实社会的连接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问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来分析和启发引导;要对在研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分歧有充分的分析预测并制定应对预案,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变避免出现失控现象。

3. 参入并掌控学生的参与活动。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讨讨论,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还要参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在讨论中进行引导。同时,又要及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节奏,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4. 要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

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及时和全面的总结与归纳,根据研讨中的观点和事实情况,紧密联系所教授的内容,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引导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达到对所学所认知的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春.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中教学法类型评析[J].高教探索, 2005 (5)

[2].郑又贤.关于加强“两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新思考[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9 (4)

[3].康建利, 张国富.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11)

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7

我参加了一次数学团队活动, 这节课事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让所有教师都知道了怎么进行集体备课。

1.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

老师在开始上课之前让学生回家自主预习, 课上再以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 检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 一方面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 从更高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 能够温故知新, 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观念和知识相得益彰。

2.给学生 “阳光般”的学习评价

本节课进行了无数次的课堂评价, 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给予不同的“阳光”评价, 激发其学习兴趣。 当有学生答得很精彩时, 我说:“谢谢你, 你说得很正确, 很清楚。 ”或“你很有创见, 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如果学生说得不准确, 我的评价是:“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 但我还是要表扬你的勇气。 ”给学生“阳光般”的评价, 就会形成健康而又相互尊重的绿色课堂。

3.不足之处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不够突出。 为什么要把两个单式合二为一? 教得牵强, 引得生硬。 在这方面,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不能仅仅为教知识而教, 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源头。

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说心得

我们学校组织老师学习莫旗教研室的复式条形统计图集体备课, 并听了一节条形统计图的课。 我深深地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希望自己今后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统计》中的内容。 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 作出判断的过程, 发展统计的观念”, 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因此,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 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 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 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 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心得

一次我们几个数学教师在会议室观摩学习集体备课活动, 真是受益匪浅。从形式、内容、流程, 都让我们感觉到是专家给我们上了一节真实、有效的示范课, 更清楚教学不但要教本课、本节, 还要关注整个学段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教学不但要研究本册教材及高段低段学生掌握情况, 还要掌握以后延伸的知识。 课标研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使用, 策略选择等, 以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都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不断探索, 灵活应用。 所有到会教师感触都很深, 深深知道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勤于探索, 敢于实践。要像今天做示范的同行学习, 真正为孩子负责, 真正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

四、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心得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开始与基础, 小学教师任重道远, 一定要让学生在小学时代认真地学习数学, 为以后的学习铺好道路。 小学教师要像一个魔术师, 给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让数学课堂变幻莫测, 给大家带来丰富的想象, 让枯燥的数字变得有滋有味, 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生动, 让每个学生都由衷地喜欢数学, 主动学习数学, 能够认识到数学对人生、对生活的意义, 把数学学习看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一定要做到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要让所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密不可分, 也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应用。 有一次一个学生买了一件新衣服, 我即兴发挥, 赞美了她的衣服非常漂亮之后, 看了一下服装标签上的百分数“棉百分之五十五、涤纶百分之十五、氨纶百分之三十”, 我随即就给同学们介绍说:这个比例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 棉, 最让人感觉得舒服, 涤纶具有防皱的性质, 氨纶的作用则是弹性较佳。 这样解释, 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标签上的百分比, 数学的魅力也就一目了然了, 数学的作用可真大。 接下来学习百分比, 大家全神贯注, 全部进入了学习角色, 增进了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我相信, 这个时候的学习, 他们全部是积极主动的, 并发自内心地对数学产生了需求和渴望。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所掌握程度上, 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能力的培养者, 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改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五、选择性学习的特点

数学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 方法和进度等的一种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 其实质在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活动,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通过选择,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力求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选择性学习有以下特点。

1.选择的灵活性。 学生可依据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学生的内在动机、需要、兴趣、接受能力灵活选择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程等。 选择性的灵活性, 不仅取决于教学信息呈现的质与量 (如价值与兴趣) , 更取决于学生主体素质结构的差异性。

2.选择的自主性。 选择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学力决定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及放弃某种选择。 学生在选择中学习, 在学习中选择, 在选择性中求发展。

总之, 所有数学教师都要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为教育事业努力研读课标, 分析教材, 了解学情等把数学工作落到实处。

摘要:本文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心得谈起, 探讨了数学教研心得体会, 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心得, 以及数学的选择性学习特性等方面的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一、“吃透”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把握不好,会出现学生目瞪可呆、不知所措,还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就变成了舊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现代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1.课后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授课方式了。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3.注重举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还应该多用实验器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4.认真检查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5.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从事工作的中学由于学生生员质量比较差,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弱,不勤于思考,所以如果以全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授课,学生一时难以接受,我觉得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班级学生,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二、“吃透”教材

1.注重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3.尽可能设计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实验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经常遇到探究实验,教师要设计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制作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和成败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赵凯华教授的“走进物理课堂之前”一文中提出了物理学的探索过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简洁的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例如,我们在运动学中建立了“质点”模型,舍去物体的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以及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等。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物理过程模型化。如:力学中的落体模型、简谐运动模型、弹性碰撞模型、类碰撞模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能量的变化;电学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磁场中运动模型;热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势能的变化等等都是物理过程的模型化。在物理学中还有一种物理模型那就是理想化实验模型。例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根据逻辑推理法则,对过程进一步分析、推理,找出其规律。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有利于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形象,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建立和正确使用物理模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解题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与反思相互渗透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实践的改革提高创造了条件。我们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教学反思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迅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会教死书,只会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要想上好一节物理课,教师必须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堂上不但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用实践去完善自己的理论然后再去指导实践。

网上教学心得体会 网上教学总结 篇9

网上教学总结

网上教学心得体会

网上教学总结

开展网上教学以来,我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认真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积极准备上课平台、课件制作,学习雨课堂的操作规则,研究腾讯QQ直播、WPS录播、钉钉直播等平台,为顺利进行线上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授课过程中,我首先在课前通过QQ群给同学们推送电子版教材和相关慕课学习的平台,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预习;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提前预习,并提出预习遇到的问题。

我努力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上课时采用钉钉直播的方式讲授;课后通过钉钉程序布置相关作业并及时统计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在下次课上对共性问题进行答疑,个性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如17级美术一班的同学就第一次课程的专项计划中的“三支一扶”计划了解报名事项;17级英语13班的张明慧同学咨询有关招教考试信息;英语12班同学李文静想了解招教考试准备的内容和时间等等。同学们对自己今后就业问题非常关心,针对同学们询问的问题,我都会结合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一一进行解答和指导。截至目前,共解答个性化问题约***人次,而对一些共性问题会在下次上课前为大家统一解答。

针对上次课布置的作业来调研每个班学生就业倾向的大致情况,来进行第二次课的准备,更有针对性。我和同学们热情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讲解的内容是针对本班、本专业的,并不是笼统地涵盖所有专业。在作业方面学生们非常积极,每次的讨论作业及调研作业,总能如数交齐,个别学生因事没按时提交也会在课后找时间单独联系我反馈作业情况。

我坚持对上课内容进行充分准备,授课过程中通过对当前同学们遇到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和同学们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授课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量运用当下的就业数据和我们学校校友就业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生们听到学长学姐就业的情况和案例都非常感兴趣,我以此引导和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就业方向以及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通过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以上课回答问题接龙的方式督促同学们在线学习,增强在线学习的有效性。在疫情防控期间,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网络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网上教学心得体会

网上教学总结

一周的工作很快就结束了,下面就这一周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教学方面:

在上一周的教学中对3(1)班和3(4)班学生的学情以有基本掌握,3(1)学生的基础偏弱,3(4)学生的基础较好一点。因考虑到隔着屏幕无法进行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在选课时和王瑞平商量以后决定选择易操作和教学效果较好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本周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和验算”,好多学生已忘记验算的方法,所以在学习新知之前先复习上节和之前的知识。下午批阅课后练习题时,做到所有学生全批全改,批阅时将错的原因告知孩子并用激励性语言鼓励给学生加油打气,作业完成较优秀的学生发现其优点并及时表扬。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题的反馈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对第二天的课堂进行及时调整。

管理方面:

这两周逐步添加家长的微信,通过平时的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生活和学习习惯。3(1)班王昊熙同学在写作业方面不是很积极,在经过几次的视屏聊天后有所改变。3(4)班张家赫同学是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第一次不交作业,问其原因后说不会做题,我利用视屏方式和孩子进行讲解;第二次不交作业问其原因,但是孩子妈妈晚上快十点时回复,孩子说不会做,妈妈教了几次后还是不会,而且孩子也已睡觉,我在上午的课堂多次强调如有不会的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后面也有几次没发作业,在和家长多次沟通下,20日晚,孩子妈妈终于说了实话,说孩子都会做但就是不想做,每科作业都不做,每科老师每天点名。在和家长、孩子约定下21日下午5:40和孩子进行沟通,且在最后聊天快结束时再次约定周日下午进行第二次和孩子聊天,6:30已交数学作业,晚上8:00语文作业只剩读课文,英语平板已读够,但还差一点。本周采用限时及积分制,学生的作业情况有明显好转,但是依然有个别学生存在不交或者迟交现象,但是每天都会私发家长并询问其原因。

不足与改进:

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本周虽然能按时间按要求发,但是在作业书写方面、规范方面需再加强。

网上教学心得体会

网上教学总结

今年在省林业厅的安排下,本人按照要求积极参与全省县处级干部网上自学自修活动,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此次学习活动使我感受颇深,受益非浅,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深感学习的重要,及对自身发展的作用,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不能放松学习,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这次在线学习,是我重新对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认识到新时期学习的重要性

俗话说,学习可以使逸者得勤,昏者得明,迷者得醒,丧魄者得救。特别对于县处级干部来说,当今世界变化是飞快,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只有每一个县处级干部的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一个团体、一个区域、一个整体的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政府的执行力和办公能力。有知识的和无知识是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有了时代发展的必须的知识,可以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二、认识到新时期学习的紧迫感

学习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力武器,是新的形势下做好县处级领导工作的重要法宝。学习能促进思维创新,思维创新促进智力发展。作为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随着全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领域出现的许多新概念、新思想、新问题,深感要加快更新知识速度,必须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更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变换难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

三、建立了网络学习的平台

相对于传统面对面式学习,“公务员在线学习的平台”依托网络,采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考核方式。这种全新方式和大量新的内容给党员干部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对公务员队伍强化学习、提高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是在线学习解决了工学矛盾的突出问题。它突破了面对面式授课,使整个学习变得灵活便捷,完全可以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打开电脑就能进入“员在线学习的平台”,使一些零散的时间也就变成了学习充电的好机会。

二是学习的针对性强,效果亦非常明显。“在线学习的平台”利用灵活的时间和丰富的内容,提供了一个完全可以根据个人所需自主学习的平台。在完成必修篇目或选修篇目的同时,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三是利用电脑进行网上学习的方式,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水平,促进了每个县处级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通过在线学习,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彼此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交流,可以从中吸取其他同志对新事务、新观点的新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拓展自身的学习思路,改进学习方法,打开思维空间,解读学习中遇到的不解之处,有助于提高对新事务的认识和接受能力。

其次通过单独听讲,防止外界干扰,有利于集中思想学习,授课老师其丰富而有内涵的授课,让我如鱼得水。自由的吸收着知识的滋养,有时候静下心,慢慢的思考,咀嚼知识的内涵。是我有一种莫名的欣慰。常言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通过学习我深感自己的变化,有了足够的知识,使我更加自信,对工作更加胜任。

五、增强了学习的时效性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良好的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在线学习的平台”为参学对象提供了极好的学习和思考的平台。学习的平台提供了针对性很强的学习篇目,量身定做学习篇目,并以客观题进行学习考核,帮助每个学员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真思考和认识一些问题,促进了县处级干部理论修养的提高。

孔子曰:”学不可以已”,我们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学习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坚持下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及坚定信念,不断的加强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作用,树立起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持久的工作,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因此学习不能停止,不能走过场,学习要学以致用,要与工作相结合,要用学习促进工作,保证工作的发展,要实现学习的目的。

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初三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理想高中添砖加瓦, 还要为将来的高中甚至大学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马虎。我就个人在初三年教学中的一些经历, 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化学是中考必考的学科, 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 还要面临一考定乾坤的中考, 时间紧任务重, 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三开课之初, 必须有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能够吸引同学们的眼球, 激起他们的兴趣, 在后续的学习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头戏

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后续的教学可以松一口气, 九年级的学生自觉性和自律性不够强, 当他们发现化学需要理解与记忆并用、知识点琐碎枯燥的时候, 那刚刚建立起来的“好感”很容易消失, 不用说学习成绩进步, 单是课堂表现就会很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并充分利用化学特有的实验教学, 帮助学生将这“化学的一把火”烧得更旺更持久些。

九年级的同学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于奇妙的化学实验, 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看到神奇而直观的实验现象, 往往觉得不可思议, 因此, 我牢牢抓住学生这一认知特点。

首先我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模式,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观察实验现象, 活跃学生的思想, 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例如镁条燃烧的实验, 当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时, 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们兴奋不已, 此时再抛出“这样的现象, 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吗”等问题, 让学生开动脑筋, 联想出烟花、照明弹等答案, 又回到接地气的生活中来, 学生往往学得开心又有所收获。

其次在分组实验中, 我鼓励学生积极动手, 主动参与,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因势利导, 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不吝惜表扬和夸奖, 对做得不当的同学给予善意的提醒和纠正, 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的动力。例如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实验, 同学们在实验室互相合作, 结合书本知识, 亲自制备、收集和检验气体, 对现象进行对比, 对原理进行总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了自己亲自动手的果实, 学生既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三、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充分利用可用资源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化学,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 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化学、事事有化学, 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把这样的观点灌输给我的学生们, 让他们知道, 学习化学并不是只为了中考那几天派上用场, 它还可以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问题。

在讲“燃烧与灭火”时, 当大家也一起探究完燃烧的条件时, 我适时提出“天火”“鬼火”等自然现象, 让同学们从理论回到生活中, 进一步破除封建迷信, 加深同学们的科学认知, 然后让他们回家把“天火”“鬼火”的原因科学地解释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 既破除了封建迷信, 又灌输了科普知识。

四、表扬和鼓励的作用不容小视

九年级三班的王威宗同学, 是一位复读生, 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 在班级属于默默无闻型, 对化学的学习热情也不高。某天晚自修, 我刚好巡课走过他身边, 看到他正在认真地做着化学作业, 我看了一下他的答案, 赞许地说:“不错, 正确率挺高, 这样坚持每天做一做的话, 成绩肯定低不了。”他笑了。从那以后, 我一有时间就找王威宗同学沟通, 分析他最近学习上的困惑与误区, 他的成绩也从最开始比较不稳定, 慢慢地成为班级的化学科领头羊。有一次我随口一问:“你之前化学应该学得不错吧?”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说:“不是的, 老师, 我之前的化学成绩是D等级。以前很少有老师会夸我或者鼓励我, 所以我对学习也不关心不在乎, 但是现在不一样, 您经常给我灌输正能量, 我常常想, 老师对我都那么有信心, 充满着期待, 我一定不能让她失望。”听了他的话, 我既感动又庆幸, 自己的小举动、简单的话语, 在他看来, 就是一道希望的曙光、一杯温暖的清茶。

五、坚持课后反思和听课———化学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一名从教六年的老师, 我积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 但是作为一名初三的化学老师, 我又成了一名“新”老师, 对课标的不熟悉, 对中考的不清楚, 都是我在短时间内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在这一年里, 第一坚持在教学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回顾和梳理教学活动,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找出课堂中的亮点, 也找出课堂中的不足, 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思考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 总结成功的经验, 分析失误的原因, 避免今后出现类似失误,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扬长避短, 打造更有效的课堂。

第二坚持多听课, 听有效课, 听课的过程不仅是对中考知识点的把握和梳理, 更是对知识点处理技巧的学习。于是我利用课余的时间, 跟着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节奏, 开启了听课之旅。课堂上, 我注意学习老教师重难点冲突的技巧, 学习知识间适时的迁移和转化, 学习与中考考点的相互结合。课堂下, 我及时和老教师请教, 探讨教学设计上处理的方法, 以及作业布置的合理性。老教师们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上课的风采, 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缩短了成为“名师”所需要的时间。

在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 当一名老师难, 当一名好老师更难, 当一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难上加难, 在从教的这一路上, 每年的经验都是特别的财富, 每年的心得体会都是别样的收获。

上一篇:美术鉴赏课的基本策略论文下一篇:民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