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活十篇

2024-07-31

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活 篇1

既然元素伴随着人类一直走到了现在, 那么就让我们从最简单的氢开始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家族中的成员吧!

氢 (H) 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一位, 是第一个存在的元素, 虽然从重量上只占了百分之一, 但不可思议的是, 在太阳的大气中, 它竟然占到了百分之七十还要多。而且氢是高度易燃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的燃烧产物是我们生命不能缺少的水!这样既无污染、又能产生很高热量的宝物, 将来一定会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

氦 (He) 在周期表中排第二位, 近代才被人们渐渐认识。氦是一种惰性气体, 是除氢以外密度最小的气体。目前, 氦的用途正慢慢被人们发掘着。因为它很“轻”, 不会燃烧, 也不会爆炸, 所以渐渐代替了氢气被用来填充气球或者汽艇的气囊。又因为它是最不活泼的气体, 所以在工业上可用来焊接金属镁、铝时与氩气一起提供惰性氛围。可别小看了这样一个还没有被人们重视的气体, 它的用途很大。

再说说氧气 (O2) 。在我们看来, 氧气就等于生命。虽然它是无色无味的, 而且我们都无法看到它的形态, 但是, 你千万别小瞧它!在海平面上, 氧气占空气的21%……虽说氧气对生命很重要, 试想一下, 如果空气中全部是氧气, 那么, 生命还能存在吗?如果氧气占空气的25%以上, 生命将不能存活, 如果低于17%, 我们也将窒息而死。氧气是很随和的气体, 它可以和其他的元素结合, 生成人类所需要的多种多样的物质, 如生命之源——水。

说到占我们周围空气78%的氮气 (N2) , 或许你会觉得它没有多大用途, 这你就大错特错了!一切生命都需要用氮来合成自身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 这是生命体中细胞的基本构造。氮气的用途也有很多。不活泼的气体, 可用来作保鲜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的液氮, 还可以用作冷冻剂。

说到碳, 或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生活中常用的煤炭, 其实, 煤炭只是碳自身形成的一种物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友好”元素!碳不仅可以与自身结合形成闪耀的钻石和煤, 而且也能与其他元素形成一千多万种化合物, 它在空气、海洋、岩石、植物中无止境地循环着。现在, 人们为了节能环保, 都在慢慢走向低碳生活。

钠 (Na) 这个金属, 在生活中或许我们并没有印象。但是如果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食盐 (Na Cl) 时, 大家就不会陌生了。我们吃的大多数食物中都有食盐, 如我们最爱吃的薯条等。食盐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人体40%的能量用于把盐运送到身体各处。试想, 如果没有食盐, 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

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要“补钙”。“钙”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身体里的钙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 看看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补钙。钙是储藏在牙齿和骨骼中的主要元素, 钙是人体最丰富的元素。它可以保持我们的细胞、肌肉、神经、血液等的正常工作。如果我们的血钙水平过低, 钙就会从骨骼中释放出来, 造成骨质疏松等疾病, 这时, 人体就需要补钙。

铊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金属, 它是白色的, 可却会发出蓝色的光!把它放在空气中, 不久就会变得灰暗无色。它很喜欢与各种酸液相处, 十分容易与硝酸和硫酸反应。但当你把它放进碱液中, 它却很冷淡, 把它捞出来后, 就会发现它“毫发未损”。

对于人们来说, 铊是一种十分讨厌的元素, 原来它最擅长的就是使人们脱发。当然, 它也有很多好处, 比如人们可以用它的化合物来制造备种农药, 消灭害虫, 它在这方面也很有“一手”, 原来用它制成的农药无臭无味, 很容易使各种害虫上当受骗。

一个人的头发有几十万根之多, 如果谁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 不但能御寒防晒, 而且看上去会更加潇洒, 增加美感。但头发的寿命可不能与人的寿命相比, 只有3~5年。平时掉几根头发是十分正常的事, 然而成片成片地脱发就不正常了, 人们把这种症状叫“秃头”, 更有意思的叫法是“鬼剃头”。有一年的夏天, 在贵州某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 一位马上就要出嫁的姑娘正对着镜子梳妆时, 突然发现自己的头发成片成片地脱落, 甚至露出了青灰色的头皮, 美丽的长发姑娘顿时成了一个秃头的尼姑, 这怎么能受得了, 她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真是祸不单行, 福不双至。这个村庄在此后的几个月内, 竟然又有七八十人得了类似的怪病。迷信的人们就说, 这是鬼给他们剃了头。世上没有鬼, 他们的头发又是为什么而脱落的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村子周围的环境, 终于发现了这个“鬼”发师。原来村民们饮用的水源中含有大量的铊离子, 它的浓度大大超过了正常的标准。村民喝水时, 铊离子就进入人体, 从而使很多人掉头发。

还有一些金属元素, 如铁 (Fe) 、铝 (Al) 等都是21世纪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在此不做介绍……

这次我主要介绍了一些对我们做了很大贡献, 却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元, 只有深入了解元素, 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元素, 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活 篇2

那么, 如何发挥《化学与生活》模块所承载的教育价值, 让学生喜欢《化学与生活》课, 给他们种下一粒赞赏化学、热爱化学的种子, 形成每个未来公民应有的化学科学素养, 以留住《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化学根”, 是《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 也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挖掘完整的知识, 保证“化学根”

知识的价值是由知识的完整性决定的。《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最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经历什么、理解什么、体验什么, 把越来越多的知识总量减下来, 用知识的精髓滋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教学目标。其次是知识的功能和价值。每一化学知识的教育价值绝不仅在于字面所表达的含义, 更有人类理智和情感的付出, 都是概括性事实、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凝结, 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价值。教师的职责就是将具有完整而丰富内涵的知识展开, 使化学课变得丰满厚重, 折射智慧的光芒, 展现情感的伟大, 用完整的知识塑造完整的人。

例如, 食品添加剂是《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学习完这一主题, 学生每当拿起食品和饮料时, 都能够看说明书, 并且看得懂说明书, 这就是教学的成功。这一主题的教育价值可以从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科学素养构成来分析。首先, 是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 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类别、主要功能和作用, 以及使用条件和范围。其次, 是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 包括:主要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膨松剂、发色剂的基本原理,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物质及其性质的认识, 又具体鲜活地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活知识。再次, 是分析有关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作为普通食品消费者, 如果遇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 可以首先判断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问题, 其次判断是否是必需使用的添加剂, 再者判断是否合理用量。也可进一步查询该物质的理化性质和毒性, 知道寻找什么途径进行专业咨询, 等等。最后还有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的态度, 主要是普通公民、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态度。食品添加剂是化学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典型, 也是最为社会公众容易误解的化学物质。学生因为平时很少从化学角度, 即从物质 (分子) 及其性质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 在这方面也存在偏差认识和错误认识, 而这也正是化学课程应该承载也可以实现的教育价值。

二、创造真实的情境, 突出“化学根”

化学是一门贴近生产、生活, 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 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生活, 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可以说,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化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要真心实意地通过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要真心实意地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这样的情境就应该摒弃。我们追求“求真”的教学情境, 更呼唤“求简”“求实”的教学情境。立足于真实的情境突出“生活味”,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在现实的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尽量让他们的内心从成功的体验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

真实的情境俯拾皆是, 关键是化学教师能否走进生活, 走进学生的经验世界。正如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上写的那样:“假如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 既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些生活问题, 让学生学习思考;可以通过生活故事的讲述, 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还可以通过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探究,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仍以食品添加剂这一主题为例, 可以从食品添加剂发展的历史轨迹、人们对这类物质的认识过程、国家相关的规定、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入手, 从生活中、从历史中、从发展中认识这个问题, 而不仅仅是孤立地看待教材中的内容。同时, 化学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真正体现了知识方法和态度的融合, 所以用具有一定复杂性和困扰性的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效果更好。食品添加剂这一主题, 可以采用一个更加综合的驱动性问题和任务, 引导学生暴露原有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改变原有认识。学生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原有认识不仅有偏差, 如“防腐剂就不该用”, “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对人体有害, 没有什么好感”, “天然就要好一些”, 而且也很单调缺失。他们不了解现代食品加工业都是怎么回事, 会用到哪些食品添加剂, 或者换句话说, 不知道化学物质在食品工业中都是如何应用的。这一主题可以利用蛋糕制作这个小小案例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化学应用和与化学相关职业领域的窗口, 开始食品添加剂主题的化学探究之旅。

三、注重多样的活动, 体现“化学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 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 这是他的不幸。”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快乐, 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即使是文科倾向的学生, 只要真正对这个主题感兴趣, 也会有非常强烈的探究愿望, 也非常愿意与大家分享。如果是这样一节生动有趣的化学课, 不论对教师, 还是对学生, 都是一种享受。

《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内容不一定全部给学生讲解, 可以选择那些蕴含丰富化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内容开展教学, 其他内容让学生课下阅读, 或者让学生查找资料, 进行汇报交流。有时学生们会提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 而教师也可以很放心地这样回答学生:“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那就请你课下去查阅一下资料, 下节课来给大家讲讲。”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在课下非常认真地进行调查, 或者做实验, 从而带来一场非常精彩的汇报。

例如, 食品添加剂主题的教学可以采用社会实践、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分课前实践活动、课堂汇报讨论、课后实践作业三个阶段完成。课前实践活动时, 第一步让每个学生在家里查看生活中的食品包装说明, 认真阅读标签, 找出食品里面的添加剂并进行分类, 了解家人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 初步归纳出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用量标准。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 重点研究一类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着色剂、蓬松剂) , 并深入到超市, 了解组织货源人员和顾客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课堂汇报讨论时, 首先, 让学生展示调查过程中的成果, 交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讨论食品添加剂的有关问题,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理性认识。其次, 逐一研究防腐剂、着色剂和蓬松剂的性质和作用, 分别由重点研究上述三种添加剂的小组讲解。最后, 模拟超市购物。通过选择含不同防腐剂的食物, 归纳购买食物的原则。课后实践作业, 可以让学生亲自与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

我们生活在化学物质的包围中 篇3

谎言导致的灾害

100年前,“化学可以赋予你更好的生活”的承诺把成千上万的人造化合物引进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经过生活和实践的检验,人们发现,自己所服用的药物、所吃的食物和使用的用品以及家居环境中无处不存在化合物造成的危害。因此,上述承诺实际上有很多都是谎言。

比如,包括特富龙、消毒剂、漂白剂、空气净化剂和杀虫剂等700多种化合物使人体不堪重负;从减肥茶到口香糖的1200种食品中存在的各种人造甜味剂引发88种中毒症状。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严重的问题是,人们生活在谎言所营造的恶性循环中。

今天,人们所食用的粮食中,重要的天然营养都丧失殆尽,同时天然的营养物质也兼具治病保健作用。但是,天然的营养物被合成的化学添加剂取代了。加工食品中的种种添加剂在人体内与人们从空气、水和消费品中吸收的化合物产生协同作用,大大地削弱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削弱自然让人们容易患病。然后,医生又用化学合成药品来治疗人们的疾病。但是,这些药物被证明更加有毒。于是,人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每个人在衣食住行中被化合物包围而致病,患病后被用化合物来治疗,又再次深陷化合物致病的泥淖,循环往复,难以自拔。

人们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是因为被许多谎言所欺骗和支配,其中,最大最多的化学物质来自食品和药物,而最大最多的谎言也来自药物和饮食。

医药中的谎言

医药和医疗中的谎言有许多,但最为典型的是:疫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药物延长了我们的寿命等等,这些观念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真理。

在现代社会,如果医疗保健体系成熟,所有的孩子在上学之前都要注射9种疫苗。无疑,注射这些疫苗有好的一面,但是如果认为疫苗只有好处而无坏处就是谬误了。因为,这些疫苗中含有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包括汞、铝、福尔马林、谷铵酸单钠、甲醛等,它们会导致从大脑和神经损坏到自闭症、多动症在内的多种疾病。比如,儿童在幼年从接种的疫苗中吸收的汞的总量等于他们一生中在保证身体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摄取的全部的汞量。而汞中毒的后果就是,产生自闭症、多动症。

疫苗中的添加剂只是损害孩子健康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疫苗的无效和副作用更严重地危及孩子。1990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中的一篇文章说,虽然有95%的美国学龄儿童接受了麻疹疫苗注射,但在学校里还是爆发了大面积的麻疹感染。而199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至少8096患百日咳的儿童已经接种过相关疫苗了。

还有,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1990年-1993年发现了54072例因接种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而这个数字只是实际不良反应的10%,因为大多数医生不愿上报这种问题。

还有一个被普遍引用的说法,现代医疗,包括药物(如抗生素)和技术大大延长了人类寿命。在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是40岁,但到21世纪初,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到80岁。实际上,人类在整个20世纪赢得的40年生命要归功于医疗的只有7年,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医疗技术的进步,而非药物的发展。因为,死亡率下降的部分中,90%发生在抗生素和疫苗出现之前。水、空气、食品、牛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对人们的延年益寿贡献最大。

另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过去20年批准的抗癌药中,只有不到1/5被证明可以延长生命,而且这种延长不是以年来计算,而是用星期或月来计算。

所以,如果我们的免疫系统足够强大,如果我们的饮食中不含毒素和富有营养,如果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不再受合成化学成分的长期侵扰,焉知我们的平均寿命还会达到多长?

食品中的谎言

食品中的谎言比药物中的谎言大多了,多多了。在美国出售的大部分维生素和营养品都在广告中声称是天然制成,但实际上它们都含有合成化学物,比如煤焦油、防腐剂、人工色素和各种各样可能危害健康的添加剂。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美国食品中经常添加的化合物有3000多种,几乎没有一种接受过测试,以检查其对人体的叠加毒性和相互反应毒性。而且,至少有70%的加工食品含有一种未经毒性测试的转基因成分。

人们在超市中看到食品标签上的“天然面粉制成”时,很可能被欺骗了,因为天然面粉和人工面粉通常含有同样的化合物。在大的饲养场,100%的牲畜都喂了5种以上的性激素,如黄体酮和睾丸激素,目的是让牲畜增重和快速生长。但是,这些激素可以导致人类生殖功能紊乱和患癌。

在有着严格法律管理的美国尚且出现食品方面的种种问题和谎言,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食品中的谎言和问题就更多了。而且,一些谎言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着人们。例如,食品添加剂是无害的,人造增甜剂是无害的等等。其实,它们很多都是有害的。食品加工者使用添加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食品变质,二是使食品色香味俱全,以吸引消费者多买多消费,从而赚足钱包。

然而,由于政府的态度,很多添加剂并未加以检查。加拿大麦克迈斯特大学生化系荣誉退休教授罗斯·休姆·霍尔说,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不是个人就能检查的。这需要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深厚的知识功底……然而,联邦政府却允许成千上万的化学添加剂未经检测就出现在你的食品里,当你对这些东西咬上一口时,未知的化学成分就已经进入了体内。政府之所以认为是安全的,是因为他们用20世纪30年代的标准来检验。至于那些使用在食品上的杀虫剂,如溴甲烷(喷在西红柿和草莓上杀虫,但却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就更加损害人们的健康了。

在美国,甚至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传的合成宇航员食品也成为人们完美食品的榜样。但是,幸亏NASA尊重科学,在后来的一项食品检验报告中说,人工制造的食品无论从色、香、味还是质来看,都让人无法接受。

现代人该怎么办?

食品和药物中如此多的谎言让人防不胜防,又让人进退维谷,那么该如何做才能减少伤害和保证安全呢?

专家提出,假如我们既不能信任政府、也不能信任企业或科学,不相信他们会在我们受到化合物毒害之前保护大家,那么,最该信任的就是我们自己。而总的原则是,不吃不用合成的物质,只消费天然的食物。对此,在生活中有一个三步法:

1.无论何时,都要限制你接触任何类型的合成化学物质的机会。2.接受体检以确定体内化学物质的负荷。3.自己设计一个解毒策略,以消除体内检测到的毒素。

当然,仅仅相信自己是不够的,全社会还要行动起来,合力互救。比如,给毒素生产商施加压力,让他们剔除商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创造一个天然标准,并加上天然标准的认证标志;鼓励预防性医疗,因为养生容易治病难;让吃饭成为受健康教育的机会,比如在饭店和家庭餐桌上的小册子上不仅有各种食物热量的介绍,还有描述每种食品选择的健康价值。

作为个人,还可以有一些具体的措施保护我们自己。比如,食用有机食品,选择富含营养的有机蔬菜,定期斋戒,利用桑拿排毒等。

当然,在今天对于疫苗的作用不应全盘否定,毕竟疫苗是预防性措施,也正是让人们少患病和不患病的保证之一。疫苗的不足和医疗界不提出问题固然可以看成是谎言,但需要的是改进而非否定疫苗,比如不用有害添加剂到疫苗中。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 篇4

姓名:*** 学号:***** 专业:**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绿色化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和重要性、局限性及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化学反应条件的绿色化、化学反应途径的绿色化及产品绿色化等方面,就绿色化学对环境的友好性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概念

“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的响应。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按照美国《绿色化学》(GreenChemistry)杂志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二、背景及其重要性

当今时代,人类的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无论是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危难。而每一门科学的发展史上都充满着探索与进步,由于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合成出未知性质的化合物,只有通过经过长期应用和研究才能熟知其性质,这时新物质可能已经对环境或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生产被人们提上了议事议程。

我们都知道,随着工业化的大范围普及,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忽略的地步了。尤其我们发展中国家,化工生产需求很大,而对能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的不够直接造成的环境破坏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这对我们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由此而来的,面对如此严重的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我们更要重视绿色化学的研发与实施,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绿色化学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我们必须坚持和提倡的有益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经济战略。

三、局限性

针对绿色化学在当今社会,当今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现状,它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绿色化学发展不健全,还并未研发成一套实施有效的,系统的化学体系。其次,经济发展迅速,人们也看到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的这一现状,但是人们的自我意识不高,还是不能完全,有效的支持绿色化学的拓展和发展。再者,社会的意识形态还未达到很高水平,社会还需要传统的化学工业来创造更多的财富,以支持现代化学,绿色化学的研发与发展。最为重要的是绿色化学是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事实上,没有一种化学物质是完全良性的,因此,化学品及其生产过程或多或少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绿色化学的目的是用化学方法在化学过程中预防污染。

四、内容

(一)开发绿色实验。如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KClO3分解法,实现了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

(二)防止实验过程中尾气、废物等环境的污染,实验中有危害性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尾气吸收,对实验产物尽可能再利用等。

(三)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使实验小型化、微型化。

(四)对于危险或反映条件苛刻,污染严重或仪器、试剂价格昂贵的实验,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等办法。

(五)妥善处置实验产生的废物,防止环境污染。

五、成果

(一)开发“原子经济”反应

Trost在l991年首先提出了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 的概念,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Zeroemission)。对于大宗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来说,选择原子经济反应十分重要。近年来,开发新的原子经济反应已成为绿色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均在开发钛硅分子筛上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原子经济新方法。此外,针对钛硅分子筛催化反应体系,开发降低钛硅分子筛合成成本的技术,开发与反应匹配的工艺和反应器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为使制得的中间体具有进一步转化所需的官能团和反应性,在现有化工生产中仍使用剧毒的光气和氢氰酸等作为原料。为了人类健康和社区安全。需要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代替它们来生产所需的化工产品。

(三)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目前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氧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催化剂。这些液体催化剂共同缺点是,对设备的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国外正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中大力开发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他技术引人注目,这种催化剂选择性很高。乙苯重量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还有一种生产线性烷基苯的固体酸催化剂替代了氢氟酸催化剂,改善了生产环境,已工业化。(四)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大量与化学品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当前广泛使用的溶剂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其在使用过程中有的会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有的会引起水源污染。因此。需要限制这类溶剂的使用。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作溶剂已成为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五)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合成化学品

利用生物量(生物原料)(Biomass)代替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中的学术奖授予TaxaA大学M.Holtzapp教授,就是在于其开发了一系列技术。把废生物质转化成动物饲料、工业化学品和燃料。物质主要由淀粉及纡维素等组成。前者易于转化为葡萄糖,而后者则由于结晶及与木质素共生等原因,通过纤维素酶等转比为葡萄糖,难度较大。Frost 报道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酶反应可制得己二酸、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等。尤其是不需要从传统的苯开始采制运作为尼龙原料的己二酸取得了显著进展。由于苯是已知的致癌物质,以经济和技术上可行的方式,从合成大量的有机原料中去除苯是具有竞争力的绿色化学目标。所有的这些成果都是为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打基础,只有绿色化学有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和进步,创新提升和成果才能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解决环境问题。

六、前景

开发和应用绿色化学工艺,已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曾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的有机化学化工,在21世纪,依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有机化学应该发展“理想的”合成方法,即强调实用的,环境友好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它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在温和的条件下经过简单的步骤,快速、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目标分子。这就需要化学家从理念、原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原子经济性、手性合成、环境友好的“洁净”的反应介质等绿色化学原理对有机化学化工的发展将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绿色化学有待在理论、实践领域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发展,其发展必然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参考文献:

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活 篇5

桂林理工大学“生活与化学”课程开设于1998年, 计划学时32学时, 是面对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授课对象为本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学生, 涉及地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测绘信息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等十三个学院的40多个专业, 每年近1000名学生选修这门课程。选用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 由曹振宇、程顺达编《化学与现代生活》和王夔等编《化学与社会》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书。

长期以来, 我们将“生活与化学”与同样为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普通化学”共同建设, 使“生活与化学”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13年“生活与化学”课程入选桂林理工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立项建设计划。经过一年的建设, 使我们对视频公开课在拍摄内容的设计、授课特点、拍摄组织、字幕撰写和后期制作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体会, 下面谈谈我们对建设视频公开课的一点思考, 与同行们分享。

1 视频公开课的特点和建设意义

2003年, 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至2010年, 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评选与支持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有4000多门, 经过“十一五”八年的时间建设, 全国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总体质量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十二五”期间,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教高〔2011〕6号) , 组织建设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建设项目在内的“本科教学工程”。①②视频公开课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与新兴媒体技术促进下的公开课的一种新形式, 是教育电视网络传输的新类型, 是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丰富和发展。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课程定位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 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能“推动高等教育开放, 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 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一定位和理念与“十一五”期间的精品课程建设不同, 同时精品视频公开课在主讲教师、课程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③

2 视频公开课内容设计

从各高校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下属的“爱课网”已上线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内容来看, 课程内容的选题大多数集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等题目上, 课程内容不是太专精, 而是具有普及性, 这些课程的受众既有高校学生, 也有社会大众的特点所决定的。选题确定后, 一般根据选题 (主题) , 设计各节课 (或专题) 的具体内容。首先, 内容的设计要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启发性;其次, 内容设计要凝聚精华、引人入胜和时间适宜;最后, 内容的展现适合于网络传播。④根据以上思路, 我们选定了“生活与化学”课程中的“中国古代化学科技成就”为主题, 将这一选题分为“火药发明和化学成就”、“造纸术发明和化学成就”、“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中的化学成就”、“中国古代金属的冶炼和铸造技术”和“中国古代本草学中的化学成就”五个专题 (五节课) , 这五个专题, 内容相对独立, 各专题之间又有一定联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精心设计课内容, 努力使同学通过学习这门视频公开课后, 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化学科技发展的历史, 同时也可以汲取化学科技史中蕴涵的科学思想,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 视频公开课的课堂教学特点

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探讨的过程, 是一个交流思考的过程。⑤因此, 我们在准备视频公开课时, 加强了对视频公开课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引导式、探究式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以大量的中国古代化学科技成就作为案例、以火药、造纸术、陶瓷工艺的发明过程作为探究素材, 设计多种富于启发式的问题, 极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提高了视频公开课的教学质量。

4 视频公开课拍摄组织, 字幕撰写和后期制作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了《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 》, 我们在视频公开课拍摄过程中, 严格按照此标准进行。首先主讲教师根据视频公开课内容, 精心制作PPT, 确保没有文字方面的错误, 要有学校LOGO标题, 并请多媒体课件制作专业人员对PPT进行美化修饰, 以确保在拍摄时能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其次, 主讲教师在拍摄前认真备课, 熟悉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法, 把握好拍摄时间 (30~50分钟) , 努力提高授课质量;第三, 选择专业人士进行拍摄, 采用高清数字设备, 3机位以上进行多角度拍摄, 选择好录制场地, 特别要注意录制场地环境, 不要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第四, 拍摄时, 授课教师着装要庄重得体, 同时在拍摄前, 要对参加拍摄的学生进行动员, 讲清拍摄的注意事项;第五, 要高度重视包括字幕在内的后期制作, 特别是唱词文件的制作, 要认真校对唱词, 每屏只有一行唱词, 每行不超过20个字, 唱词中的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物理量和单位, 尽量以文本文字呈现, 并与拍摄人员密切配合, 制作独立的SRT格式的唱词文件。

5 结束语

视频公开课在我国刚刚处于启步阶段, 与国外的视频公开课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网络资源课程是中国开放教育的必然结果和新的起点, 同时视频公开课也强化了大学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基本职能。视频公开课的制作必然为中国开放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生活与化学”视频公开课建设为例, 阐述了视频公开课的特点和建设意义以及视频公开课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拍摄组织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建设,思考

注释

11 朱志伟.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 2013 (7) :42-43.

22 刘广, 郑重.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现状, 特点与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 2012.22 (10) :15-18.

33 张凯, 陈艳华.大学视频公开课示范效应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 :82-88.

44 韦学恩.网络公开课视频资源应用现状及对策探讨[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浅谈化学与生活 篇6

关键词:樟脑丸,食盐,吸烟

化学就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 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 (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 。

1 生活是化学之源

1.1 名不符实的“樟脑丸”。衣服与书放在橱里, 过一段时间, 好好的衣服与书本上面竟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谁捣的鬼?

这是专靠吃衣服与书本为主的蠹鱼干的, 为了赶走这些坏家伙, 人们总在橱或箱里放进一些“樟脑丸”。樟脑很容易挥发, 有股浓烈的气味, 蠹鱼闻得了只得退避三舍, 逃之夭夭。但樟脑价格较贵, 并且在医药上 (用以配强心药) 、化学工业上 (制赛璐珞塑料) 有着更为重要的用途。所以日常买来的“樟脑丸”并不是用樟脑作的, 而是用萘制的。

萘的分子组成是C10 H8, 纯萘是无色片状结晶, 与樟脑一样, 可直接蒸发成气体———升华。萘的气味同样能使蠹鱼受到刺激, 因此是一种良好驱虫防蛀剂。

1.2 水垢如何除掉它?

烧水的锅子, 装水的热水瓶, 里面常常积聚起一层土黄色的水垢。它是怎样生成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如何除掉它?

自来水看上去是澄清透明的, 没有尘土与泥沙。可是将自来水煮沸时, 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会发生分解反应, 生成碳酸钙与碳酸镁沉淀:

水垢的形成

日积月累, 在锅底与瓶底就形成了一层水垢。积聚在锅底的水垢会影响热量的传递, 造成燃料的浪费。特别是含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较多的井水及河水更易形成水垢。碳酸钙与碳酸镁的沉淀由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时, 还会把水中的其它金属离子共同沉淀下来。据研究, 水垢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 如铝、铂、铬等含量都比水中提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以上。如果将有水垢的热水瓶又去装酒或其它酸性食物, 水垢中的有害杂质就会被溶解而进入食物中。因此必须及时洗掉水垢。

洗水垢的办法很方便, 可利用醋酸的酸性化碳酸的酸性强的原理, 将少量热的醋酸放到热水瓶中摇一会儿, 这时发生化学反应, 沉淀就会被消除。

1.3 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

草酸钙是人体内不能吸收的沉淀物。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 如硫酸钙等成分。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从医学的观点看:菠菜、洋葱、竹笋等不要和豆腐同时混合食用, 会生成草酸钙的沉淀, 是产生结石的诱因;从营养学的观点看, 混合食用会破坏他们的营养成分。

1.4“闻着臭, 吃着香”的臭豆腐。

“闻着臭, 吃着香”臭豆腐是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闻着臭, 吃着香”是臭豆腐的特有风味。

臭豆腐是用含水量较少的豆腐, 然后接入毛霉菌种发酵。蛋白质分解后的含硫氨基酸还进一步分解, 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有刺鼻的臭味, 因而臭豆腐闻起来有服浓烈的臭味。又由于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得比较多, 比较彻底, 臭豆腐中就含有了大量的氨基酸。许多氨基酸都具有鲜美的味道, 例如味精的成分就是一种氨基酸, 叫麸氨酸。因此臭豆腐吃起来就无比的鲜美可口, 芳香异常了。

2 化学是生命之“力”

食盐———日日相伴的化学品, 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 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它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味道, 而且还是人体组织的一种基本成分, 对保证体内正常的生理, 生化活动和功能, 起着重要作用, Na+和Cl-在体内的作用是与K+等元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错综复杂。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细胞, 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平衡, 以保持体液的正常流通和控制体内的酸碱平衡, Na+与K+, Ca2+, Mg2+还有助于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当应激水平;Na Cl和KCl对调节血液的适当粘度或稠度起作用;胃里开始消化某些食物的酸和其他胃液, 胰液及胆汁里的助消化的化合物, 也是由血液里的钠盐和钾盐形成的。此外, 适当浓度的Na+, K+和Cl-对于视网膜对光反应的生理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 常用淡盐水漱口, 不仅对咽喉疼痛, 牙龈肿疼等口腔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还具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结束语

“外电入鲁”与我们的生活 篇7

今年春节刚过,山东潍柴集团内机器轰鸣,流水全线开工。这一年,潍柴的生产目标为“年产72.4万台发动机,增幅11%”,用潍柴能源保障负责人郑健康的话来讲,“信心源自市场,底气来于供电”。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除了资本、技术等因素,电力供应直接决定了产能,“倒退6年,这种目标想都不敢想。”

2008年,受全省经济高速增长和电煤成本上涨双重因素影响,山东发生了严重“电荒”,供电缺口占全省需求的三分之一。当时,山东电网仅靠一条500千伏辛聊双线与华北电网相连,高峰时段,75万千瓦的“外电”支援显得杯水车薪。

这次危机让“外电入鲁”的步伐迅速加快。国家电网公司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山东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会谈纪要》。第二年9月,山东与华北联网的第二条通道500千伏黄滨双线投产;2011年2月,±660千伏银东直流双极投运,将来自宁夏的400万千瓦电力通过一千多公里的“电力天路”运往山东。至此,山东接纳外电达到750万千瓦。

也正是自2011年开始,尽管潍柴集团的厂区不断扩大、用电量持续增长,但接到的限电通知却越来越少,电能质量越来越好,“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企业也敢放心大胆地接订单了。”郑健康对此深有感触。

资料显示,自2011年以来全省用电量年均9.7%的强劲增长,在省外来电的有力支持下,未发生一次拉闸限电,连续三年保持了电力总体平衡,每年拉动山东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

据了解,今年我省供电能力缺口约为600万千瓦,明年预计最大负荷将达8300万千瓦。假如没有新增供电能力,届时全省供电能力缺口可达1000万千瓦以上;照此测算,到2017年和2020年,全省最大电力供应缺口将达到2500万千瓦和4400万千瓦。

如此大的供电缺口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省内工业的发展。不仅山东,能源结构不均也是整个东部的困局。据了解,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西北地区,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省份。

今年五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的通知》,确定了新一轮西电东送整体通道方案。其中三条为“外电入鲁”的特高压大通道,分别为内蒙古锡盟、上海庙以及陕西榆横等三条向我省输电通道建设,计划于2016年和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

形象的说,“外电入鲁”实现了能源的千里“大挪移”:山东每九盏电灯中,就有一盏由外电点亮;省内17市,有两座城市发展靠外电驱动;每年全省能源消耗量,因外电降低5%。

“特高压”安全吗?

11月4日,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这是山东历史上首条特高压入鲁输电通道,也是继±660千伏银东直流、500千伏黄滨双线、500千伏辛聊双线后的第四条外电入鲁大通道,标志着山东电网迈向特高压建设时代。

“特高压”指的是±800千伏以上的直流电及其1000千伏以上的交流电的电压等级。其用于电网主网架构建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类似于输电线路中的高速公路。对电力的传入、输入和消纳十分灵活。

“特高压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三条输电新线路开通后,可新增省外来电能力1800万千瓦左右。最直观的莫过于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出现电荒的几率更小。”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姜忠福说。

据姜忠福介绍,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落于济南,线路全长约730公里,规划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方式送电,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起于内蒙古上海庙,落于鲁南,线路全长约1300公里,规划采用两条±660千伏直流或一条±800千伏直流送电,2016年建成投入运营;榆横—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陕西榆横,落于潍坊市;线路全长约1070公里,规划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方式送电,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

“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送功率为500万千瓦,而葛洲坝水利发电枢纽的总装机容量才271.5万千瓦;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送功率约为500千伏线路的5倍,损耗约为其1/4,可节约线路走廊土地资源约2/3。”姜忠福说。

不过,相关人士也提出担忧,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送电距离远,送电容量大,是否安全可靠?投运后,对山东电网会带来哪些影响?

“经多年建设,山东电网已发展成为以±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路深入负荷中心,‘五横两纵’500千伏电网为省域主网架,220千伏电网为市域主网架的超高压、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交直流混合大电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建设部主任刘志清回应,特别是自2011年世界首个660千伏直流工程投运以来,通过3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我们在跨区输电通道的运行维护和交直流混合大电网控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一定经验,成功保障了电网连续安全稳定运行。

“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确保特高压入鲁后山东电网安全运行可控、在控。”刘志清表示。

外电入鲁的绿色效应

按照最新规划,“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山东将建设4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锡盟—济南、榆横—潍坊、潍坊—临沂、济南—枣庄—临沂)和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上海庙—临沂、呼盟—青州),投运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济南、潍坊、临沂、枣庄),新增变电容量3000万千伏安。“到2020年,山东电网接受省外来电预计将达到3750万千瓦,是目前接受外电规模的5倍,每年减少省内标煤消耗7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二氧化硫17万吨。”刘志清介绍说。

“‘外电入鲁’使供电方由卖煤炭资源改为卖产品,提高附加值的同时节省了物流费用,受电方则缓解了用电缺口,减少了煤炭直接消费,能够达到一举多赢的效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生态效应也显而易见。

山东省环保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PM2.5的平均数据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8倍,17市空气质量无一达国家二级标准。PM2.5中的60%源自燃煤,山东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火力发电又占了煤炭消耗的“头把交椅”。

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电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背景下,“外电入鲁”成了山东经济高增长、低排放的绿色希望。

“三条外电入鲁通道开通后,我省每年减少省内标煤消耗7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亿吨、二氧化硫17万吨。而充足的电力供应还为电能替代创造条件,电能替代包括以电代煤、以电代油,通过实施居民采暖‘煤改电’改造和积极服务电动汽车发展,减少能源消费领域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进一步降低城市中心的污染物排放。”姜忠福表示,通过“外电入鲁”通道购进外电约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半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但建设投入却不足三峡的5%,环保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外电入鲁”的节能减排成效远非如此,“它还为山东的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发展赢得喘息空间,从能源结构优化上推动山东省的节能减排。”山东省经信委电力处刘学军介绍。

目前我省正在积极谋划核电、天然气等新能源建设。“今年还将继续搞好省内电源项目规划建设,争取国家在安排今明两年电源项目建设规模时,给予我省能源解困更大额度支持。”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教案品德《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篇8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第二个话题,本话题旨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感受到交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山区交通的了解,体会改革开放给祖国农村带来的变化,感受“富民”政策的伟大,指导学生理解利用交通开发可带动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学情分析:

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说起交通都很熟悉,但对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我就想凭借《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文本,引领儿童进行一次触动心灵的成长之旅,深刻地感受到交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探讨交通与我们的关系,生活离不开交通。

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和学生的生活经历明白“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交通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交通给山区带来的变化,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法与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开放而又活力的课堂,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主要让学生应用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等学习方法去学习新课。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①找一找走进我们生活的外地物品。②了解本地外销产品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情景导入,聚焦“交通”

1、师: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各种交通工具(水、陆、空、铁路)正在运输的情景的图片。

2、师问:看完这几幅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谈。

3、师过渡,板书课题。简简单单的图片却让我们感受到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板书课题:(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课件,从图片入手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交通工具,从而感受到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从而明确本课探讨目标。)

二、结合生活,谈论交通

1、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每天早上你是怎样来上学的?(步行、骑车、坐电动车、乘坐小面包车、乘坐公共汽车……)坐车来的学生能谈谈你坐车的感受吗?(舒服、快、稳、方便、安全……)如果没有这些交通工具你会怎样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日常的生活——上学入手,提取学生在交通出行中的经历,感受交通工具的多样选择带来的便利。)

师过渡:交通不仅给我们上学带来方便,我们吃穿用的物品,有很多也是来自外地,因而,交通运输就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请学生们看课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开展小组活动,来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小组活动交流:

〈一〉课件呈现以下四个话题,让生围绕这四个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⑴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快捷与方便。

⑵交通使我们生活的范围扩大了,人们拥有了更多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机会。⑶交通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⑷交通不仅为我们带来所需的物品,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①师:同学们都讨论好了吗?哪一组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 ②学生汇报。根据这一教学环节,我预设了这几个内容来引导和提示学生,并通过课件出示。● 交通,使我们穿的衣服很多也是外地做的: 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浙江杭州生产的,它是通过交通才到了芜湖的各个商场。”-● 交通可以使我们有可能品尝到其它地方的特产: “这是马鞍山采石矶的茶干,是通过货车这种交通工具运到我们这里来的。● 家中用的东西,很多都是外地产品:“家里常用的‘六神’香皂,厂家在上海,它是通过货车这种交通运输工具,运到我们芜湖市,然后进入超市;家里的家具是大连生产的,是通过火车集装厢运到芜湖的家具城,购买时再通过货车送到我们家。

● 正因为现在的交通很发达,所以在去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丹麦的“小人鱼”来到了中国,正因为交通的发达台湾观光开通了,海峡两岸的人民又不着含情默默地隔海相望,经受着亲人的离别之痛了,现在,交通圆了他们与亲人见面的梦,我们也可以去台湾看看美丽的日月潭了,也能邀请台湾小朋友来看雪了,交通不仅让我们沟通感情,拉近距离,增加了交流的机会,还让我们享受亲情和友情。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出示多媒体课件来引导,激起学生们的思维,感受交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物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引导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带给人们交流的增多,活动范围的扩大,视野的开阔)

4、让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交通还能为人们带来什么?

三、课外延伸,感受交通

1、课件出示:“荔枝”你们看这是什么?谁知道它产自哪儿呢?我们吃到的这么新鲜的荔枝是怎么运来的?让生猜猜看。

2、同学们,我们感受到了荔枝的运输过程,请你们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以“物品旅行记”为题目,画一幅连环画,画出它的运输经历,注意要体现交通工具的使用。(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感受荔枝的运输过程,让生通过动手画画,感受生活中物品的流通与交通的关系,生活离不开交通,交通为生活服务。)板书设计: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交通。

二、体会交通对农村和山区的变化

1、课件出示:以前山区交通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2、讲述自己的经历,从而感受农村的交通情况。老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过去,我们农村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记得有一次天下雨,我要到学校上学去,肩背书包,手握雨伞,脚穿脚鞋,踩在泥泞不堪的泥路上,非常吃力地走着,有时路上的泥水太深,淤泥都漫过了胶鞋,如果在冬天那就要挨一天的冻了。有时因为雨大,路滑。在上学途中要摔很多次跤,非常不方便。那时没有路,更谈不上车,农民们到街上买东西只得步行去,既耽误时间,双肩挑着沉重的东西,又累。家中的农副产品难以出售,记得又一次家中种了一亩多田的西瓜,刚好西瓜上市的时候天不作美,整天下雨,路上都是泥泞,很难走,爸爸平日里运送西瓜的板车无法能把它们运出去,在家里买2分钱一斤都没人要,(因为家乡人都种这个)眼睁睁的看着满田的西瓜烂在田里,爸爸心疼的强忍着泪水,而妈妈急得直哭。可见,路难走,交通落后给人民带来的只是贫困和不便。

3、山区的路难走,交通受到阻碍,给山区的人民带来了贫困和不便,要想改善山区的落后,你认为可以怎么做呢?生自主交流。引出“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

4、通过课件我们来看看交通变化后的山区。课件出示:交通变化后的山区(图片与视频)

5、谈感受

⑴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感受?

⑵师小结:是啊!是交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农村道路关系到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要让农民致富,先帮农民修路。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课件对山区交通状况的对比和了解,在视频的渲染下,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体会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党的富民政策的伟大。交流中,交通的作用跃然而出,对家乡的情感更是自然流淌)

三、拓展文本,畅想交通

1、“家乡开发大家谈”

请生调查我县交通情况,制定一个简单的交通改进方案。

2、欣赏《天路》歌曲,让生再次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使生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感受到交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山区交通的了解,体会改革开放给祖国农村带来的变化,感受“富民”政策的伟大,指导学生理解利用交通开发可带动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相信每一位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交通的变化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同学们享受交通的时候,进一步关注交通的发展,同时也用眼睛仔细去观察,交通对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呢?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探讨。板书设计 要想富 先修路 教学反思:

本课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山区的情况,特别是展现山区的变化,采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这些新颖有趣的信息补充,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相得益彰,不仅提炼出对生活的新的感悟,还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切与热爱。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开展活动,作探究性的实践;课后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开发我县交通的方案,逐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最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掌握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活动中也得到情感的体验。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第二课。它是根据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第11条内容标准——“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来编写的。

教材内容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和“交通使山区变了样”两部分组成。旨在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现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感受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又是怎样影响与改变我们生活的。

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不同的画面展现交通的作用,此外以小记者身份去调查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说起交通都很熟悉,交通是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交通到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学生的认识却是很浅显的。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可以尽量地展示生活中交通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图片、影像这样学生就可以借助直观的形象来理解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把此课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交通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初步感知交通与各行各业的关系。

1、课件出示立交桥等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交通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先进了,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件不同交通方式)人们出行可以坐车,可以坐飞机还可以坐船……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2、课件出示交通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的图片。提问: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3、讨论: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请同学们现在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交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二)、互动交流,进一步理解交通与生活的关系。

1、小组互动,资料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交通与衣、食、住、行的照片、图片、新闻、数据等资料。

2、组内交流,举例说明。

同学们你能结合收集到的资料来说明一下交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 实际生活背景导入,能大大激发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走进山区,感知交通的魅力。

1、课件出示山区的地形图,说一说山区里人们出行都有哪些不便。

2、课件出示山区由于有了交通后,人们生活和生产发生的变化。讨论:有人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有道理吗? 结合课文中向我们展示的情境说一说。

设计意图: 提供材料,引发学生经历;前后对比,感受交通魅力。

三、联系实际,畅想交通的神奇。

我们家乡的交通情况如何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当一把小小设计师,请你们为我们的家乡设计出合理的交通规划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交通的认识。

四、总结全课,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交通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该怎样做呢? 板书设计: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交通方便生活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分为《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白色污染》、《怎样减少白色污染》三个板块。课文紧紧抓住“塑料”这一现代工业品的典型,让学生了解到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初步感知塑料废弃品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学会通过事例分析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工业文明。结合单元主题,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与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它在我们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同时也知道因为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不当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白色污染”,从而让学生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塑料产品,寻找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展示――认识塑料的广泛应用

1.揭题

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德在德国化学家贝耶尔研究的基础上,用两种化工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材料,它就是塑料。塑料一经问世在全世界迅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甚至超过了曾经称霸世界的钢铁。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个话题。【出示课题: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2.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调查作业,从学习用品、家庭用品、玩具三方面来寻找我们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你们找到了吗?

3.同桌用1分钟的时间相互挑战,比比谁说得多。

4.学生从三方面交流、展示、介绍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塑料用品真是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板书:关系密切】

5.塑料制品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在农业、工业、医学领域、建筑、科技国防领域(相机出示课件:塑料大棚、汽车、摩托车、一次性针筒、塑料水管、神舟七号图片)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抗菌塑料、纳米塑料等新型塑料的出现,它应有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时利用生活中的塑料废弃品制作“塑料。把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直观地联系起来,再通过学生列举及展示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塑料制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情境体验,感受“白色污染”

1.老师还带来了一件塑料制品,就握在我手里,猜猜是什么?(拿出几只塑料袋)塑料袋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它集中了塑料便宜、轻便、防水、色彩多样等特点,又被称为方便袋。你们用过吗?

可是大量使用塑料袋却产生这样的结果。(播放ppt)

2.看了这些画面,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

3.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污染着环境,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多难看哪!塑料废弃物有一个令人憎恶的名字,俗称【板书:白色污染】。(解释白色污染)它的危害还不止这些呢!请轻声读读书上64页的“小资料”。

看了小资料,你对塑料又有什么了解?(学生说,教师相机出示图片)

塑料的危害不仅多而且持久,所以英国的媒体把塑料袋称为“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

4.引导辩论:对于英国媒体的评价,你同意吗?说说理由。那白色污染到底是谁的错呢?(是人们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造成的。)

5.辨一辨:看这几张图,对他们使用和处理塑料制品的方法用手势作出判断。(出示ppt)

小结: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白色污染”,但塑料本身没有错,错在人们使用不当。我们只要合理使用和处理,【板书:合理使用和处理】就能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对塑料的认识。以塑料袋这个最常用的塑料制品为切入点,进一步加深对塑料优点的认识,而后话题一转,通过图片对生活中的“白色污染”进行聚焦,将问题集中化,向学生展示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塑料厌恶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对“塑料袋是否是人类糟糕的发明”进行辩论,让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地评价塑料,来提升他们的认识;最后通过对图片中的行为进行辨别,认识到我们要合理使用塑料,正确处理塑料垃圾。]

三、思考:合理利用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1.老师课前布置同学们做过小调查,说说我们自己或家人在生活中,常常会产生哪些塑料垃圾呢?你是怎么处理的?

2.科学家们已经在为减少“白色污染”做努力,他们正在研究可降解塑料,让塑料很快分解,减少污染。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既合理利用塑料,又尽量减少白色污染呢?

(全班交流)

小结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一是不用,二是少用,三是正确处理。)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产生了哪些“白色污染”,思考如何减少“白色污染”。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找到减少“白色污染”的办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为环保行动打下认知基础。]

四、行动拓展。

1.在地球被白色污染包围的今天,许多人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宣传员,把你的好办法、金点子写在作业本的《倡议书》上,回去读给家长听,也可以向周围的人宣传。

2.思考:课外调查一件工业品,从利、弊两方面思考它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例如:电脑与我们的生活,汽车与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在小结整理本课所学所得的基础上,向他人宣传,让更多人达成共识:我们要有环保意识,减少“白色污染”要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借助课外拓展作业指导学生继续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工业品,了解他们的优缺点,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准备。]

《花与我们的生活》课堂教学反思 篇10

本次初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至今对综合实践活动还处于迷茫中,下面试通过本次活动的一些感悟和认识。

一、教师方面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不只限于纸上谈兵。

2、转变了学生观,由原来的不放手、不放心,到相信学生,信任学生。

3、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各尽所能。

作为综合实践教师的我,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我不能去“教”,而又不能推卸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责任。而对学生放手, 指导与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二、学生发展变化分析

1、学生在小组中选择自己的任务,可以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

2、学生逐渐喜欢上了小组合作的方式。

3、通过演示小组搜集资料过程,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无形中得到强化。

4、每人一份的手抄报锻炼了学生的拍板,审美能力。

三 、学生的体验

首先就是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有人说现在孩子对周围的-切以都不再感兴趣,可现在我敢说那是没有深入到他们的所需,在这次活动中走进花的世界里从确立主题到命名,再到预设方案,再到收集、整理资料,学生们前所未有的`高涨的,始终感动着我。

其次,在兴趣的启动下,学生那广博的天地,我和学生们共同走进花的世界,和他们一同走近花,探究新理解,新感受……孩子们语言虽稚嫩感受却是深刻的。比喻虽不一定准确,体验却是深刻的。 是的正如学生所说:困难是人生路上常常会遇到的,就看你如何去面对,遇到了也是给了我们新的机会,战胜了就进步了。

但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明白,既然是实践活动课,那么重点在于实践,关键让学生动起来,亲身去体验,参与,探究,感悟,而并非一味听老师的安排布置,基于此点,我觉得课堂上更应灵活一些,重在过程,就拿分组来说,让学生自由结合,分工的过程实际就是一次实践的过程,是对学生个人素养的一次挑战,但如何把握灵活度,做到活而不乱。上好综合实践课是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急待学习与提高。

上一篇:油水分离下一篇:中国美食的网络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