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七篇

2024-05-11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分娩新生儿180例, 均为足月生产, 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硬肿症等。入选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母婴同室护理组, 每组90例。对照组新生儿中男51例, 女39例;平均体质量为 (3.14±0.65) kg;平均胎龄 (38.4±3.7) 周;平均新生儿 (Apgar) 评分为 (8.8±1.4) 分。母婴同室护理组新生儿中男48例, 女42例;平均体质量为 (3.20±0.67) kg;平均胎龄 (38.6±3.7) 周;平均Apgar评分为 (8.9±1.5) 分。两组新生儿性别、体质量、胎龄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母婴同室护理组新生儿给予母婴同室护理干预: (1) 产妇分娩结束后由高年资护士将产妇及新生儿接回病房, 通过语言及动作给予产妇心理支持, 拉近产妇与护理人员距离, 指导产妇向母亲角色转化[1,2];在新生儿分娩后2~3d由产妇及家属为新生儿换洗尿布、衣物, 并行抚触; (2) 产后准确评估产妇及新生儿身体技能情况, 有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 实施积极母婴护理健康宣教工作, 依据产妇及家属受教育程度差异, 采取个性化健教方案[3], 如发放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宣传册, 一对一现场指导等, 以耐心细致的指导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3) 鼓励并要求家属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 由经过专业培训护理人员演示新生儿日常护理技能, 每天对家属护理工作进行评估, 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纠正[4]。

1.3 观察指标

(1) 根据王彩萍等[5]拟定的产科护理满意程度评价量表进行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 总分100分, 以≥90分为满意; (2) 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价采用本院制定的评价调查量表, 包括喂养、沐浴、更换尿布及生理特点4个项目, 每个项目含5个子项目, 以掌握4个及以上项目判定为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和母婴同室护理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2.2% (65/90) , 93.3% (84/9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产妇及家属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比较

对照组产妇及家属喂养、沐浴、更换尿布及生理特点等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分别为72.2%、97.8%、75.6%和66.7%;母婴同室护理组产妇及家属喂养、沐浴、更换尿布及生理特点等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8.9%、98.9%、98.9%和96.7%;母婴同室护理组产妇及家属喂养、更换尿布及生理特点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两组产妇及家属沐浴护理知识掌握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母婴同室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新生儿护理模式, 其要求母亲和婴儿同一房间全天候生活。已有研究显示, 母婴同室可有效提高产妇哺乳质量及新生儿护理水平, 增进母子感情, 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6]。护理人员采取包括人文关怀、健康宣教、产妇及家属参与等一系列综合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措施, 一方面推进产妇角色转变, 提高新生儿日常护理能力;另一方面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 母婴同室护理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证实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而母婴同室护理组产妇及家属喂养、更换尿布及生理特点等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则提示在改善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方面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 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可改善产妇及家属对于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菊香, 邓宗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12 (10) :752-753.

[2] 缪彩华, 叶君儿.风险管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08, 7 (10) :787-788.

[3] 黄朝霞, 邬真, 李小萍.妇产科病房陪护人员洗手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07, 6 (10) :703-704.

[4] Autret E, Jonville-Bera AP.Modality of use of vitamin K in France in newborn infants[J].Arch-Pediatr, 2006, 3 (7) :675-680.

[5] 王彩萍, 王俊英.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全科护理, 2009, 7 (11) :2946-2947.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的1000例新生儿, 其中202例新生儿为剖宫产, 另外798例为经阴道分娩, 早产儿225例, 足月儿775例。

1.2 方法

收集所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将符合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统计分析, 并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每一份病历进行查阅和登记。感染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进行, 分析患儿的感染部位、日龄、致病菌等相关信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对象共有90例发生感染, 感染率为9.0%;感染类型主要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另外是脐部感染和胃肠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足月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早产儿 (P<0.05) 。详见表1和表2。

3 讨论

3.1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

本次研究发现, 母婴同室容易诱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产儿感染率显著高于足月儿, 本次研究中早产儿225例, 有38例发生感染, 感染率为16.89%;足月儿775例, 有52例发生感染, 感染率为6.71%, 足月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早产儿 (P<0.05)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早产儿比足月儿胎龄小, 身体各组织器官发育不够健全, 抵抗力低下, 血浆中Ig G水平更低, 因此就更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袭而发生感染[3]。 (2) 由于成人的抵抗力显著强于新生儿, 因此母婴同室的时候患儿母亲衣服、身体携带的病菌、细菌会诱发新生儿感染, 而其母亲并不会发生感染;再加上母婴室空间比较小, 而患儿数量又比较多, 医务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都可能诱发感染。 (3) 分析患儿的感染部分发现感染率最高的是呼吸道,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儿的呼吸道纤毛发育不全, 自主呼吸能力较低, 在呼吸道存在的黏液难以排除, 加上一些患儿需要吸痰或吸氧就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染;另一方面是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喂养不当以及相关医疗器械消毒不完善容易引起感染[4]。 (4) 新生儿沐浴室和沐浴用品消毒隔离不完善诱发皮肤交叉感染。 (5) 实施光疗的过程中, 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皮肤角质层下潴留汗液, 当汗液过多时就会产生痱子, 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护理或者实施了侵入性操作就可能引起皮肤感染。 (6) 母婴室走动的产妇亲属、护理人员均可能带动很多致病菌附着尘埃进入患儿呼吸道引发感染;尤其是新生儿出生后往往有很多探视者, 这些探视者习惯抱或者触摸新生儿, 如果触摸新生儿前没有洗手就很容易诱发感染。

3.2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 防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应对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母婴同室的管理,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 母婴不同室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母婴同室, 同时也高于其他科室的感染率。我国卫生部在2001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就明确规定了要将新生儿作为院感的重点对象。因此, 医院必须要加强对母婴同室的管理, 首先是病房的环境规划必要合理, 将各区域明确划分开, 一间病房的床位不宜超过三张, 每张床所占的空间面积应该在三个平方以上[5]。 (2) 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 提高产妇的防感染意识, 产妇是与婴儿接触最密切的对象, 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产妇的卫生意识, 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自我护理措施, 对于降低感染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母乳喂养是母婴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充分的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提高婴儿的免疫力。但是在喂养的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手的接触、乳头接触致使细菌传播而发生感染。因此产妇在喂奶之前应认真的洗手, 定期对乳头进行清洗, 每天要对汤匙进行更换和消毒, 尤其是奶瓶需要严格消毒, 日常所用的尿布在清洗之后可以通过开水消毒, 并积极通过日光照射, 杀灭病菌[6]。 (3) 在日常工作中, 医护人员不可避免要与母婴接触, 由于医务人员消毒不够及其他操作不当引起的感染不在少数。因此, 医务人员要加强医院感染防治意识, 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感染措施, 比如在进入母婴同室时需要衣帽整齐, 按照规定换鞋;日常各项操作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 比如按照六步法进行洗手后再接触产妇或者婴儿;定期开展咽拭子培养, 如果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则要暂停母婴同室;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 (4)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不合理的应用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 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应针对疾病合理选药, 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 并讨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的10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 总结感染情况、原因并讨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本组对象共有90例发生感染, 感染率为9.0%;感染类型主要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另外是脐部感染和胃肠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足月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早产儿 (P<0.05) 。结论:母婴同室容易诱发新生儿医院感染, 加强消毒隔离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蔡莲凯.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2) :82-83.

[2]杨素青, 陈立群.PDCA法减少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6 (11) :1615-1617.

[3]刘悦新, 尹仲娇, 李绮薇, 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2 (16) :3982-3983.

[4]周晓兰.新生儿护理中母婴同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4) :104-105.

[5]蒋宏, 程晓明, 侯玉珍.12589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6 (7) :1354.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 篇3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共同参与式;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86-02

临床上的产妇大多为初产妇,缺乏相关的临床经验和护理知识,也缺乏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经验。并且大多数产妇为独生子女,对新生儿的护理也会存在过度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状况[1]。随着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建立,新生儿护理工作转变为母婴同室开放性护理,由于产房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缓解产妇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使其能尽快地掌握新生儿护理措施。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产妇采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6.45±4.22)岁;住院天数为3.5-8.0d,平均住院天数(5.21±1.26)d;新生儿体重2.5-4.6kg,平均体重(3.12±1.07)kg;胎龄39-41w,平均胎龄(40.3±0.52)w;其中剖宫产产妇32例(58.2%),阴道分娩产妇23例(41.8%)。对照组产妇年龄24-31岁,平均年龄(27.62±4.18)岁;住院天数为3.0-7.5d,平均住院天数(5.16±1.05)d;新生儿体重2.4-4.5kg,平均体重(3.31±1.02)kg;胎龄38-41w,平均胎龄(40.23±0.51)w;其中剖宫产产妇30例(54.5%),阴道分娩产妇25例(45.5%)。两组产妇的年龄、生产方式、住院天数以及新生儿体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体温、体重以及呼吸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尿布进行更换和沐浴,并对其臀部和脐部进行护理,整个护理过程没有邀请产妇或其家属进行护理。研究组产妇采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研究组护理具体的措施如下:护理人员应该指导产妇或其家属对新生儿的体温、体重以及呼吸进行测量和观察,并指导其及时地更换新生儿尿布、沐浴以及对其臀部和脐部进行护理[2]。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床边讲解以及发放资料手册等方式为产妇及其家属宣传新生儿生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措施,为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整个护理过程对产妇及其家属全程开放,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地回答产妇及其家属的疑问和顾虑,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状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紧张程度、护理新生儿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母亲角色适应性。其中母亲角色适应性包括:①适应:对觉得具有较好的认知度,能很好地掌握哺乳和护理技术,并且具有充足的母乳分泌量,母婴关系非常融洽;②不适应:不能很好地适应母亲角色,多度担心新生儿护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 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组间距对比采取t值进行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妇紧张程度及母亲角色适应性

研究组产妇紧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和对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在脱离母体后其内外环境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产后新生儿的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母婴同室是临床上新的管理制度,主要是指母亲和新生儿同室休养,实施母婴同室护理能及早地开奶,确保母乳喂养的成功。除此之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促进新生儿的身心发育[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产妇紧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护理新生儿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母婴同室能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提高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式措施能显著地缓解产妇的焦虑,提高对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护理新生儿能力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江丽,赵娜娜.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078-4079.

[2]王燕萍,艾学云.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468-470.

[3]梁芳萍.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02(16):247-248.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 篇4

摘要:

目的:研究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146例分娩产妇。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对照组则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产妇满意程度以及产妇产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关键词:健康宣教;母婴同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8-02

健康教育属于护理中的一部分,而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其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对产妇以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以及培养自我保健意识,保证产后母婴的健康安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同时,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母婴同室内为围生期的产妇、婴儿以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拉近产妇与新生儿的距离,明显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2]。鉴于此,本文通过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比常规护理,得到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共有200例分娩产妇。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7±3.4岁,婴儿孕周37.8±1.7周,日龄5.2±3.1天。其中观察组年龄在23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6.1±2.2岁,婴儿孕周37.6±1.8周,日龄5.3±3.0天。对照组年龄在22至33岁间,平均年龄为25.5±2.7岁,婴儿孕周37.6±1.7周,日龄5.1±3.2天。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多享受的一切护理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护士边操作边讲解,由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对母婴实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护理、一对一阶段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多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产妇在护理新生儿护理的心理。观察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1 产前教育: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向其介绍环境、住院知识,认识主管医生以及护士,帮助快速的熟悉环境和适应环境,从而产生安全感,对产妇讲解胎动计数的意义以及方法,分娩的先兆症状,指导无痛分娩的`方法,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意义和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指导孕妇多使用富含蛋白、铁钙等食物,保证产妇期的特殊需要。

1.2.2 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学会产后的自我观察,向产妇讲解母婴同步休息的关系,保持心情的愉悦,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利于乳汁的分泌。讲解自行排尿以及早排尿的重要性,指导产妇多喝水,早排小便,预防产后尿潴留。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丰富以及易消化,以满足乳母自身的营养以及泌乳消耗的需要,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便秘及产后压疮的发生。

1.2.3 母乳喂养及乳房护理:对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哺乳。哺乳前应清洗乳头,乳头平凹陷者应及时纠正,协助产妇做乳头伸展练习,令乳头突出,以达到成功哺乳的目的,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和方法,挤奶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1.2.4 新生儿护理指导:

第一文库网

对产妇进行更换婴儿服、尿布、脐带消毒以及抚触的指导,介绍婴儿的保暖方式、早期教育方法、辅食添加放大以及计划免疫程序等,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主要为脸色、溢奶、肚脐以及排便等情况。

1.2.5 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对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护理技巧以及产褥期的有关保健知识。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以及进行母乳喂养咨询,进行计划生育措施的指导,产后一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行为,避免哺乳期间怀孕,指导科学的养育婴儿,定时体检和预防接种。

1.3 疗效评价[4-5]:根据评分表测定产妇满意程度,80-100分为满意,60-80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产妇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89.04%(60/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7%(52/73),“不满意”者占比2.74%(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6%(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以往在临床中,通常只是针对产妇或新生儿的护理,忽略了母婴整体的护理效果。对于母婴同室这一方案,利于母婴接触且尽快的建立并增强母婴感情,更有利于母乳的喂养成功从而降低婴儿的患病率。同时,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在分娩后可直接面临照顾婴儿的责任,并且由于初为人母,大多数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这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的指导,并学会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6]。 本文通过对比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满意”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符合汪青[7]等人报道结果,表明以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此外,观察组产妇尿潴留、乳头破裂占比,婴儿患红臀、黄疸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李成菊[8]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表明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对于产妇以及婴儿并发症具有十分显著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可能和母婴同室中健康宣教通过护理实践中产妇反馈的意见,及时了解产妇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专业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教,并且取得产妇的配合,及时得满足产妇的各种需求,这有助于产妇顺利完成不同阶段的恢复,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等因素有关。有报道表明[9],母婴同室降低了婴儿的发病率,缩短了婴儿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且及时按婴儿的需求喂哺。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增进母亲和婴儿的感情,有利于婴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有利于牢固母子间的亲密关系,提高母乳喂养和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10]。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可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并且反复强化宣教的健康宣教后,可有效的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在一方面降低了母婴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健康宣教联合母婴同室护理不仅可提高了产妇的自理能力,还可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忻蓉,汤建国.重症监护室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听力障碍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4,1(2):188-191.

[2] 来华.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现状观察[J].医学信息,2014,2(5):81-82.

[3] 张新华,安建仓,袁爱琴.等.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沐浴过程中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河北中医,2014,3(3):455-456.

[4] 史玲美,杨祝萍,陈敏.等.母婴同室病房产妇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3,1(12):1174-1176.

[5] 张晔.母婴同室使用婴儿防盗系统的家属满意度调查[J].广西医学,2013,25(5):69-70.

[6] 陈红玲,许丽华,刘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9049-6050.

[7] 汪青,刘素球.环境因素对母婴同室中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079-1080.

[8] 李成菊.食醋熏蒸法对母婴同室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4):385-386.

[9]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10] 周兰云,贾合合.母婴同室中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9):2975-2976.

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护理对策 篇5

1 导致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环境因素

医院环境内各种物质表面上,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母婴同室相对物品较多,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活动范围又很局限,各种活动如就餐、排便等都集中在室内进行,陪护人员及探视者较多,感染率也就相应增加了[1]。另外,医院与病原微生物污染密切相关,母婴同室室内通风差,因此空气污染也是母婴同室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人的因素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染发生密切相关。母婴同室内新生儿的生活护理、孕产妇的护理主要依赖于医务人员及孕产妇家属的手,故易发生交叉感染。另外母婴同室各种侵入性检查较多,医务人员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注意手卫生,也是造成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缺乏围生期及产褥期的保健知识,也是发生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如哺乳期不能做到勤洗手,不注意口腔卫生、皮肤清洁,婴儿用具不严格消毒等,再加上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未发育完善,抵抗力低,易发生交叉感染。

2 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对策

2.1 建立院感质量管理体系

2.1.1 院感染管理科设专人负责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手卫生管理规定》、《吉林省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价)标准》等规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将产房与母婴同室作为重点监测与管理部门,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等进行抽查监测,并及时予以反馈整改,同时将分娩室按手术室消毒隔离标准予以管理。

2.1.2 外请专家进行评价改进

科室领导经常借外出学习机会借鉴外地大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过程中,医院多次外请院感专家来科实地评价指导,对优化流程、改进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2.2 加强培训,提高法律意识

2.2.1 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把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增强了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提高了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2.2.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爱婴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技术》、《产房感染管理》、《母婴同室的感染管理》、《手卫生管理规定》等整理汇编成册,反复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学习,并作为每月业务学习和考核内容,提高了大家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执行消毒隔离的自觉性。

2.2.3 健康宣教免费开放孕妇学校,讲解有关孕期和产褥期保健知识;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健康宣教指导工作,解释与指导产褥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哺乳前洗手,哺乳前擦拭乳头,保持会阴部清洁的方法,恶露与子宫复旧的观察;工休座谈常态坚持,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的同时,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与沟通,在配合管理与减少交叉感染的社会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2.3 加强环节管理,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科室成立质控小组,随时进行各项工作制度落实的检查与评价、改进。

2.3.1 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

要求医务人员衣帽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戴耳环戒指;严禁穿着工作服进入食堂、厕所及离院外出;严格按垃圾管理规定处理垃圾;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发现带菌情况应暂时调离母婴同室区;医务人员患呼吸道感染时,暂不参与病室内活动,以防交叉感染。

2.3.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严格按照手卫生管理规定,从环境设施方面为医务人员提供手清洁、手消毒设施;严格按照洗手指征进行洗手与手消毒;直接接触正常新生儿前尽量采用流动水清洗双手,避免或减少应用快速水消毒液消毒手。

2.3.3 加强孕产妇及陪伴的管理

告知孕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积极协助并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让新生儿从初乳中摄取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提高其免疫力;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衣服,使用消毒卫生垫,注意头发、口腔、皮肤、乳房及会阴的卫生;责任护士在指导产妇喂奶前,嘱产妇洗手并清洁乳房;教会产妇正确的会阴护理方法;告知陪伴医院相关规定,科学育儿及协助护理产褥期;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减少陪伴及探视人员数量,尽量少接触婴儿,探视时间结束,应主动离院。

2.3.4 加强新生儿管理

建立新生儿病历,每日测量新生儿体重及体温并认真记录,观察大便质、色、量,防止新生儿腹泻,发现异常及时汇报[2];新生儿着宽松、棉质、柔软、消毒衣物,防止皮肤损伤;每日行新生儿脐部护理一次。

2.3.5 加强浴室管理

沐浴室空气新鲜,日通风两次,温度维持在26℃~28℃,湿度为55%~65%;浴室日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新生儿沐浴用流动水,水温为38℃~42℃[3],沐浴、抚触、游泳用具均一用一消毒,沐浴、抚触、游泳操作规范,防止新生儿皮肤损伤;有传染病产妇之新生儿沐浴等与正常新生儿分开进行,其所用物品依照消毒隔离要求进行单独处理;新生儿所用毛巾类物品均经高压灭菌后备用;定期对空气消毒机、空调出风口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

2.3.6 加强母婴同室区的环境管理

笔者所在医院共有母婴同室11间,其中8间每间每床占地面积达7.6 m2,另有3间为家庭式病房面积为22 m2,均符合母婴同室的环境要求;病区保持空气新鲜流通,通风良好,每间母婴同室均配有空气消毒机,日空气消毒2次,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 min,空调及空气消毒机出风口及滤网定期清洁及消毒;每日以清水擦拭床单元1次,做到一床一套清洁用具,一用一消毒;出院后床单元行终末处理。

3 结论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保证产科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导致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人的因素,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制定与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消毒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知识水平,严格手卫生,执行无菌技术与规范化操作,加强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近4年来无1例母婴同室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因此,建立健全预防母婴同室院内感染规章制度,普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知识与经验,措施落实才能真正保证母婴同室感染管理安全[4]。

摘要:目的 探讨防止发生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对策。方法 分析发生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因素,采取建立健全各项相关院感制度并扎实落实,做好医务人员、孕产妇、陪伴、环境等的质控管理及各方面人员的健康宣教、、结果2007年以来无一例母婴同室交叉感染发生。结论 只有建立健全预防母婴同室院内感染规章制度,普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知识与经验,认真落实到人,才能真正保证母婴同室感染管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对策,母婴同室,预防,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张燕妮,牟红梅,白莎.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病情况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09,6(31):47-48.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

[3]李健,高雅莉.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5:38.

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 产妇年龄23~33岁, 平均 (27.0±5.1) 岁;孕周 (37.4±2.1) 周, 产妇文化程度初中以上, 新生儿体重2700~4200 g, 本组所有患者均排除有精神心理和智力障碍的产妇。将200例产妇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 两组对象在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组产妇在分娩后, 护士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 通过讲解、示范、音频和视频结合等多种形式,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1血糖的监测指导:指导孕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介绍妊娠合并糖球病的特点及危害, 指导孕妇利用血糖仪用正确的方法在餐前0.5 h, 餐后2 h各测末梢血血糖值1次。2母乳喂养指导: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 对于婴儿来说, 母乳喂养更加有利于婴儿发育、提高其免疫力, 同时也增加了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的机会, 有助于母婴间的情感联系;对于产妇来说, 婴儿吮吸乳头利于子宫复旧[2]。同时给与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 在进行喂养时, 母亲及婴儿均取一个舒适的姿势, 婴儿紧贴母亲身体, 下颌贴乳房, 嘴唇凸起吸入大部分乳晕, 并告之最好不要用奶瓶和奶头等替代, 以免引起乳头错觉。3产褥保健:产后应保持会阴部清洁, 每日会阴护理2次, 并勤换内裤[3]。糖尿病产妇产后饮食控制十分重要 , 理想的热量控制是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饮食方面要荤素搭配均匀, 适当补充维生素及铁剂, 但要限制糖类和动物脂肪的摄入。4婴儿护理相关知识宣教:安排产妇观看新生儿早教视频, 使其加深对新生儿护理的理解;新生儿沐浴及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护理人员要演示抚触步骤、方法、顺序、力度, 指导产妇应对新生儿哭闹的技巧。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以往的护理模式多被局限在“保护生命, 减少病痛”的层次上, 健康教育一直不是护理的重点[4], 产科护理亦是如此。目前, 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以及产妇对母婴保健要求的不断提高, 健康教育日益变得重要而有实际意义。母婴同室是近年来医院普遍采用的方式, 在母婴同室的情况下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 同时也有助于普及母婴护理卫生知识, 因此, 该院开展了有关健康教育的一系列研究。

在该研究中, 通过对糖尿病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糖尿病产妇除了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 还要担心新生儿安危, 所以心理压力较大, 因此, 对其的健康教育更为有意义。通过糖尿病血糖的检测指导、母乳喂养指导、产褥保健、婴儿护理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让产妇树立信念、改变态度, 使其尽早适应母亲角色, 并且提高其护理新生儿相关技能,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该研究显示, 干预组产妇行健康教育后, 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母乳喂养率、婴儿沐浴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进行对母婴同室糖尿病产妇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刘玉红, 崔荣霞, 刘彦荣, 等.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 2012, 33 (30) :6696-6697.

[2]何芳, 任小玉, 程敏媛, 等.母婴同室产妇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 2010, 22 (6) :1136-1137.

[3]张兰英, 章玉玲.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2, 25 (2) :51-52.

母婴同室健康教育的观察分析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2005年12月26日-2007年12月26日, 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 045例, 年龄 (23.4±5.1) 岁, 孕 (39.2±2.6) 周, 新生儿Apgar评分 (8.2±1.2) 分。

2 方法

将产妇在医院住院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并按不同阶段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方法

入室阶段 (产后当天) :向产妇和家属介绐病区环境, 指给开水房、卫生间、治疗室, 介绍待产室、产房的情况, 介绍主管医生、助产士、责任护士及病区各种管理制度、作息时间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的意义, 喂哺新生儿的方法, 产后2 h解第1次小便和注意观察阴道出血等知识。

住院阶段 (产后1 d~3 d) :指导产妇的饮食及母乳喂养技巧、正确的挤奶方法并进行操作示范, 讲解新生儿的特点、新生儿两便的观察和便后护理, 指导产妇自我判断奶量是否充足, 教会其产后保健操。

出院阶段 (出院前1 d) :指导产妇出院后饮食、休息、个人卫生、恶露的情况, 性生活应注意的问题, 婴儿喂养沐浴抚触技巧及脐部、臀部护理, 母子到院复查时间、预防接种时间以及游泳的时间。

2.2 调查方法

出院前采用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 045份, 均当场收回, 问卷由护士长与责任护士共同评价, 有效问卷3 045份。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3.1 个体指导

主管护士要了解产妇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3.2 群体宣教

将产妇组织起来, 对其共同需要了解的问题给予解答, 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 对于一些技巧性知识进行动作示范。

3.3 随机式教育

将健康教育灵活地运用于护理操作的过程中, 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准确及时的回答, 并反复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

3.4 健康教育小手册

产后健康教育内容较多, 不仅需要护理人员耐心讲解, 同时还将产后的健康指导做成小手册, 便于产妇使用, 护士长不定时检查落实情况。

4 预期目标及结果

见表1。

5 体会

5.1 加强管理落实到人

根据产科病房病种单一、周转快、人流量大的特点, 按责任护士管辖的病房将产妇的健康教育落实到人, 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表, 将教育的内容列出, 使护士明确目标, 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项目, 有计划、分阶段进行, 使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100%。及时评价教育效果, 并对教育方案和认知缺陷进行修正, 使其知晓率>95%, 从而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达到预期的目标。

5.2 抓住时机循序渐进

实施健康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抓住时机, 循序渐进才能收到实效。产妇一入院主管护士应该热情接待, 给产妇介绍相关知识, 并耐心倾听产妇对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和临产宫缩痛带来的焦虑心理, 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心情及遇到的问题, 从而提高产妇对分娩的自信心。当产妇经历了艰苦的分娩过程后, 身心处于极度疲倦状态, 责任护士应再次主动和产妇进行情感交流, 夸奖她们非常勇敢, 并表示护士非常关注她们产后恢复情况和宝宝的健康情况, 让她们安心休息。这时切忌把大量的教育内容向产妇灌输, 这样会适得其反。根据Orem理论, 关于自我照顾概念, 必须充分认识不同时期个体有不同自我照顾需要[1], 随着产妇的精神、体力逐渐恢复, 这时及时将有关母乳喂养、产后保健及婴儿护理知识进行详细的教育和指导, 并鼓励她们积极参与实施。特别是产妇即将出院时,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具体的出院指导, 对帮助产妇机体的康复、顺利度过产褥期、预防远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5.3 健康教育的成效

由于产妇掌握了健康及母乳喂养知识, 积极配合护士产后30 min便开奶哺乳, 当乳汁不足时, 懂得让婴儿勤吸吮,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吃到营养丰富的初乳, 同时也能促进及刺激乳汁的分泌。当乳汁过多时, 能主动将多余的乳汁挤出, 避免了乳腺炎的发生或因乳汁不足而发生新生儿脱水热、新生儿低血糖现象。

5.4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护理人员理论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实施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广, 除了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外, 还必须掌握更多的其他专业知识, 才能对患者的各种需求进行监测、评估, 并予以针对性教育指导, 从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掌握专业知识的需求程度明显上升, 参加继续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数明显增加, 提升了我们护士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篇:智能化建设模式下一篇:小型犬剖腹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