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服务的建议十篇

2024-09-01

快递服务的建议 篇1

一、在养老责任方面,要明确各方责任,发挥各自作用

老有所养,是千百年来普通百姓的美好梦想。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不是任何一方独自所能应对的,只有举全社会之力才能实现老有所养。那么,在养老方面,只有明确政府、社会、公民个人各自应该承担责任,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是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度保障、政策导向、资助扶持、示范引导、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把重点放在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上,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动员并扶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工作。要加大养老资金投入,设立老年人关爱基金,统一管理运作,帮助解决那些无儿女或无生活来源等状况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督与维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

二是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关注、关心、关爱老年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进一步拓宽社会养老保障渠道,制定优惠政策,从制度上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投资建设养老院、福利院、老年活动中心以及老年公寓等养老社会服务型设施并有偿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形成多元化养老模式。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主体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等。要注重完善志愿者(义工)服务体系,在帮老帮困上发挥积极作用。2014年,漳州市社会福利院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模式积极引入漳州市弦歌社工服务中心介入临终病床服务,社工与医护人员相结合,向临终病人提供生命陪伴、精神慰藉、需求满足、遗嘱订立等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福利院的专业服务水平,扩大了“福鹤之家”的影响。同时,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通过福利彩票公益金、慈善机构、社会捐赠或其他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宽经费来源,为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公民个人增强自我养老意识。要积极倡导公民从年轻时就树立起自我养老的保障意识,做好人生的养老规划,走社会养老与自我养老相结合的道路。同时要认真履行赡养扶助家中老年人的责任和义务,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料,管好自己的家人,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在舆论宣传上也要引导老年人转变思想观念,培养老年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自强自立,做好自我保障。

二、在养老模式方面,要多元化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

一是支持发展居家养老。从养老方式看,超过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是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特点是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既满足老年人希望居家不愿进养老院的愿望,方便子女就近照顾,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又解决了传统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优势,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很受老年人欢迎。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刚起步,各地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普遍严重不足,加上受用地用房限制,许多服务平台尚未建立,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居家养老健康发展。

二是探索发展社区养老。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和不断增多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除了大力发展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主流外,还应当拓宽养老模式,积极探索社区养老。要支持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在新建居民小区和进行旧城改造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与项目一起规划,一并实施,一同检查验收,创造比如托老所、老饭桌等能让老人有个能居、能乐、能食、能学的环境。

三是继续发展机构养老。社会机构养老虽然能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但目前床位紧张,而且费用较高,缺乏亲情和感情,更多的是机械式的生活管理,老人易产生孤独感,很多老人难以接受。所以,要从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入手,继续发挥好养老机构作用,同时要积极寻求与企业或民间资本合作,出台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及外资合资合作兴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多元化需求。

四是着力发展乡村养老。乡村养老作为农村地区的特有方式,因空气好、乡情浓、互助性强、成本低被广大农村老人所喜爱,同时也正逐步被城里的老年人所认可和接受。要立足美丽乡村建设,增加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把农村社区养老中心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大力发展乡村养老,以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近年来,正在兴起的互助养老是属于家庭之间自发的一种方式,其优势作用日益明显,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和鼓励。总之,各种养老模式都有其自身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充分发挥各自养老优势,才能解决养老多样化需求。

三、在养老服务方面,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养老服务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因素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专业的管理和服务队伍。养老服务业的管理和服务人员要求有专业的管理或医疗、护理知识,而目前参与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护理常识和技能,加上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待遇差,社会地位低,致使养老机构管理服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因此,专业服务人才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要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推行职业资格制度,保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推动养老护理工作职业化、规范化;二是要提高养老机构管理服务人员的待遇,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并制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薪酬标准,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形成具有较高素质管理人员养老服务管理队伍,不断提高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三是要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可通过合作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快家政和护理等养老专门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养老服务专业,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四是推进志愿者服务机制形成。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人才资源,积极组织壮大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如成立由社区低龄、健康、乐于奉献的老年人组成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成立由辖区内的党员干部、教师、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伍;成立由社区中具备家政、水电维修、医疗、餐饮、理发等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伍,开展深化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志愿者服务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发展志愿服务方面,要提供完善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也可借鉴德国“时间银行”的办法,引导年轻一代当义工为老年人服务,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实现结对帮扶工作长效化。同时,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管理规范、制度严明的家政公司,培养一批专业的家政服务和陪护队伍,竭力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

四、在养老内容方面,要积极创新,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养老不能只是为了活着而养老,而是要让老年人过上快乐开心的生活,活得更有尊严。城市住宅较为封闭,邻里缺少来往。老年人除了需要物质上的保障,如果精神生活缺乏,就会陷入孤寂烦恼、精神恍惚,健康容易出现问题,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特别是那些既没有一技之长、特别喜好又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人,步入老年后,不知如何参与社会活动,整天无所事事,出现抑郁症状。因此,既要照料好老人,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也是养老服务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开展对社区老人的家庭情况、健康情况、服务需求进行了解登记,建立社区老人健康档案;二是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地兴建老年人活动场所,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如棋类、球类、书法、健身、评书、聊天等,为老年群体提供一个精神乐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要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是引导老年人“自助而乐”的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可按照年龄相近、志趣相投的原则,由老年人自己组织成立老年人互助团队,开展各种互助活动,欢乐常伴,通过集体的活动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获得生活的乐趣,做到快乐养老。

五、在养老氛围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尊老爱老社会氛围

“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传统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就业压力、社会竞争使得不少子女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相应地减少了对老年人的照顾,使得不少人陷入工作与尽孝的冲突当中。特别是当今子女数减少,家庭规模向小型化发展,老人与子女从共居向分居转变,往往造成情感缺失和生活困难。而在农村,为了增加收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离开农村外出务工,导致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激烈,这就对传统的养儿防老形成极大的挑战。为此,一是要加强伦理道德的社会教育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优良孝道传统,主动承担起赡养自己长辈的责任,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道德风尚;二是孝道教育要从小抓起,进学校进课堂,让年轻一代懂得对父母感恩,明白赡养老人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也是为自己将来获得子女照顾创造道德基础,这种供养与反哺的循环使家庭养老能够延续;三是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让人们知道,不赡养老人是犯法的。同时,要抓好落实“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促使家庭成员经常回家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将“精神赡养”从道德责任“硬化”为法律义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以及合理要求,发挥好家庭在养老方面的重要作用。

老年群体是最值得尊敬和爱戴的群体之一,也是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之一。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各地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内容,认真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妥善处理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尚全,傅治平,李一鸣,徐连林.创新政府[M].人民出版社,2012.

快递服务的建议 篇2

1 药学服务的意义和特点

药学服务的目的是维护患者乃至公众健康, 具体地说就是鉴别和预防与药物治疗相关的潜在问题, 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的行为。

一是药学服务可以促进药师工作职能的转变。药师的基本职能是配制和分发药品, 而药学服务发展方向是药师“以患者为中心”, 要求药师直接接触患者, 提供专业科学性的服务。

二是可以对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益提高, 人们不再满足于药师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 并且要求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药学服务将大大提高药师专业性的社会作用。

三是可以提高药师对药物治疗的工作责任心。药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 查阅相关资料, 多多与患者交流,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药物的合理使用,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药学服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提供合格的药品, 关注疾病的合理治疗, 同时从社会和患者的利益出发, 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降低医药费用。 (2) 药学服务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最根本的关系就是药师与患者的关系, 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 (3) 药学服务不限地点, 不限药物治疗时间。无论是住院患者、门诊患者还是急诊患者, 也不管是预防、治疗还是康复期间, 服务都要直接接触患者, 贯穿于整个用药过程。药学服务必须符合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

2 药学服务的现状

2.1 药师专业水平整体较低

药师是药学服务的实施主体, 但是现在医药传统发展过程中总是重医轻药, 对药师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要求较低, 药房工作人员学历参差不齐, 有药学专业的大中专生, 还有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其专业知识和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药学服务的水平, 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 仅限于药学课程为主, 对与药学服务相关的医学、药事法规、药品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却相对较少, 从而导致药师在用药指导等方面存在不足。

2.2 执业药师配备不足, 管理体系欠完善

我国从开始实行执业药师制度以来, 执业药师数量虽然提高很快, 但缺口仍然很大。并且许多执业药师名义上享有这个称号, 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就职, 而只是以证书挂职或者另就他职, 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药学服务的质量。由于我国执业药师法律体系欠完善, 法治化程度低, 对执业药师的职责、权利和行为规范不明确,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导致药师的作用难以发挥, 药学服务水平较低。

2.3 药品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 我们更应该重视药学服务, 指导人们坚持运用合理用药的原则。目前, 我国医院药房的工作重心在药品供应上, 药师坐在窗口按医师开的处方取药, 简单介绍药物的用法用量, 临床药学工作未得到真正发展。另外, 很多生产厂商都使用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对药品进行促销, 医药代表与医师联手打造药方, 指定用药已成为行业内外公开的秘密。同时, 许多药品零售店中患者都可以自由的购买任何药品, 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有明文规定门诊费用必须在当年用完, 导致农民纷纷购买大量平时根本用不上的药品存放家里, 浪费了大量的药品资源, 这些都与药学服务所强调的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药物使用原则相违背。

2.4 群众对药学服务存在片面认知

群众是药学服务的对象, 其配合程度决定了药学服务的效果。目前, 群众对药学服务的认识程度较低, 存在片面性, 院方在建立患者用药档案时, 要求患者提供个人基本信息资料, 大多患者存有疑虑, 不予配合;还有部分慢性病患者长期用药习惯不合理, 或者因为对药师存在不信任等原因, 以致出现不按要求用药的现象, 增加了用药的风险。

3 药学服务创新的建议

3.1 完善药师管理体系, 提高药师队伍素质

药剂工作人员的管理由于受传统的重医轻药的观念的影响, 造成医院药房专业对口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小, 大量的非药剂人员从事药剂工作, 导致药剂工作远远达不到发展的需要, 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抓好药剂人员的培养和管理, 建立药学人员在职教育制度, 尽快扭转重医轻药的传统观念, 针对当前药剂人员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 严格执行药剂人员岗位责任制奖罚制度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要挑选药学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参与药房管理, 其次要加大药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药剂人员具有相适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具备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

3.2 加强医患交流沟通, 强化药师服务意识

医患沟通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活动, 药师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药房工作人员应掌握与患者一定的交流技巧, 掌握聆听的技术, 要善于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在工作过程中, 每位药师都应不断完善自己, 尽心尽职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使患者者得到最佳服务。另外, 针对目前我国群众对药学服务认知度普遍较低的现象, 社会各方应该共同开展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的宣传活动, 以此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3.3 加强药房药品的信息化管理

药物治疗在医疗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药学信息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准确、及时传递信息创造了条件。因此, 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合理应用, 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具有很大的作用。要十分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方面的冲突, 摸准常规用药规律, 把握药品动态, 掌握用药信息, 严把药品质量。同时, 还要严把药品进库关, 做好验收核对。此外, 由于药品质量的特殊性, 药品特别是毒性药品、注射剂药品的生产厂家尽量减少更换, 如果需要调换厂家制剂时, 需要跟临床医师沟通。

3.4 树立大药房观念, 推行一体化战略

随着药学学科的不断发展, 临床医学根据医疗特征细分为多种临床医疗学科。根据“一体化战略”将现有医院药学根据工作性质细化为三个独立的体系:即临床药学科、药品采购供应部、药品调剂部 (药房、门诊、住院) , 进而改变原来医院药学的传统工作状态, 在医院药房工作中进一步扩大临床药学功能, 提高现有医院药学资源利用深度和综合利用效率。临床药师进一步研究摸索医院药学新模式, 开创新业务。将药剂科三个独立部门业务上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行政上独立管理, 有利于医院大药学的形成和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加, 作为医院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药学服务, 应该顺应发展, 实现功能转变, 将现代管理学积极应用于药学服务实践。

药学服务创新, 首先必须改变理念, 只有“理念变”才会“作为变”, 只有“作为变”才能使“效果变”。药学服务必须创新, 由原来的封闭式经验管理逐步向开放式科学化管理转变, 让更多的医院药学人员进入医院药学业务转型中, 循序渐进, 稳步推行, 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优价、高效的药物, 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 促进现代医疗机构的结构调整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对药学服务意义和特点的阐述, 以及对我国目前药学服务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重点从完善药师管理体系、加强医患沟通、加强药房药品的信息化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药学服务创新, 从而整体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达到药学服务水平与合理用药相结合, 真正使我国药学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倒茶水服务生的建议 篇3

戴尔接手这项工程后,立即召开公司管理层会议。会议上,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要施工,先修路,没有路,施工材料如何运上山?”立即有人反驳道:“如果用机械劈山修路,势必会破坏山体和周围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还有人说:“工期那么短,修路至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肯定完不成任务。”很多人随声附和。

戴尔无奈地问大家:“难道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吗?”会场上鸦雀无声。

这时候,一名正在倒茶水的服务生静静地说:“我倒有个好主意,不知道你们愿不愿采纳?”众人惊异的目光聚焦在这名服务生身上,他说:“我发现山里的居民还是那种原始的生活方式,运输东西都是骡驮马拉,如果用骡马来代替汽车不是一切麻烦都解决了吗?”戴尔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很快,戴尔雇佣当地居民用骡马将一筐筐石料和工程材料驮上了山顶,既省下了筑路的工期,又保护了生态。最终,工程如期完成。

事后,戴尔说:“我们的惯性思维太强了,以至于忽略了当初所处的位置,在一个不必修路的地方修路,真没必要。”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采用原始的運输方式,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它行之有效。抛弃思维定势又结合实际的做法,谁说不是一种创新呢?

券商服务机构客户服务的建议 篇4

—关于如何做好机构客户服务的建议

今年5月2日证监会组织召开券商创新业务大会,根据大会的精神,鼓励券商大胆创新;根据会议精神,国海证券遵循“客户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以专业的精神提供结构化投融资顾问、重组并购顾问、企业理财咨询、资产管理和企业上市发债顾问等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层次、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具体建议汇报如下:

(一)融资服务领域

一、股权(股票)质押融资

以往的传统模式是:资金需求方将其持有的股权(股票)以转让或是质押给信托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信托到期日按约定的利率支付本息。这种融资方式给客户带来高额的融资成本,许多机构客户不到紧急情况是不会采用这种方式融资的,那么我们设想采用如下方式给机构客户做好融资服务:

1、是否考虑放开“股票约定式回购”业务? 约定回购是指买卖双方在成交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行反向成交的交易,是以标的物为抵押品拆借资金的信用行为。其实质内容是:标的物的持有方(融资者、资金需求方也叫正回购方)以持有的标的物作抵押,获得一定期限内的资金使用权,期满后则须归还借贷的资金,并按约定支付一定的利息;而资金的贷出方(融券方、资金供应方也叫逆回购方)则暂时放弃相应资金的使用权,从而获得融资方的标的抵押权,并于回购期满时归还对方抵押的标的, 收回融出资金并获得一定利息。这块业务目前只给中信、海通以及银河做试点,为了更好支持广西证券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扶持广西的中小企业,广西局是否可以考虑也上报证监会将我公司也作为“股票约定式回购业务”试点券商?

2、是否可以考虑放开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 根据券商大会提出的“提高证券公司理财创新能力”中提到:“在坚持信息真实披露、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适当性、客户资产第三方托管等基本要求的同时,扩大投资范围、允许产品分级、降低投资门槛、减少相关限制;对定向和专项理财,允许投资者与证券公司自愿协商,合同约定投资范围;允许资产管理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将其持有的股票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如上提及的内容都是关于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创新的,我们也大胆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将资产管理也作为类似信托公司的职能,即融资方将股权(股票)质押给券商资管,通过资管发行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信托到期日按约定的利率支付本息。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二、产业基金的财务顾问

我们公司可为政府产业基金项目提供方案设计、框架搭建、引入战略投资者(PEVC)及财务顾问等服务;目前已经为桂林市高新区政府和云南省政府递交建议书,等待政府审批。

三、私募股权融资

对我公司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优先提供我公司担任财务顾问或上市保荐人的股权(PE)投资项目,亦可根据客户要求,代表客户利益专门进行特定产业里目标企业的股权投资,提升客户及目标企业价值,从而为您获取更多收益。

四、做好中小企业私募债承销服务。

目前我公司已经成功过会的项目是浙江省“富立钢管私募债”项目。虽然上交所对试点地区有限制,但是经过我司与深交所的沟通,不限定地区,广西的项目也可以上报;这样给我司更好地扶持广西本地的中小企业打开通道。

(二)投资服务领域

一、现金管理服务

我公司正在自主研发一些保本型、浮动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只要客户在保证金上有限制资金,投资于我公司的“现金宝”产品,即可享受高于活期存款的利息,而且不影响资金使用。

二、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根据客户风险偏好、投资标的要求、收益要求和投资周期等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三、与银行共同搭建“代销银行理财产品”IT系统平台 目前初步与招商银行总行接洽,通过IT系统对接,届时国海证券的客户(三方存管银行不一定是招行)直接可以通过国海的系统购买招行的理财产品,这样可以丰富我公司的服务体系。系统如果对接成熟后,在研发黄金交易平台,这个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搭建保险保险通道

由于保监会今年初叫停非银行的机构办理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造成我公司一直没有办法拓宽服务客户的领域,希望证监会能与保监会沟通,是否可以对有需求及具备一定资质的证券公司放开。

(三)服务网点搭建的设想

一、轻型营业部设想

我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搭建轻型营业部,希望广西证监局能否出台一些关于轻型营业部的管理法和操作细则,以便于我们清晰地定位轻型营业部的标准。

二、境外营业部设想

我公司根据大会的“协调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支持鼓励证券公司稳步开展跨境业务和国际化经营”,已经全部部署相关部门做好方案制作;希望广西证监局能否和证监会沟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及工作指引,由于涉及到境外业务,希望与外管局出台一些配套的扶持政策。

快递服务的建议 篇5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和21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服务业在整个国民产业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3.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3044.5亿美元, 在2009年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服务贸易总额有所下滑, 但总的来说, 在国际上还是占有重要地位, 仍是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

2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对其产业结构分配发展方面、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等还存在着欠缺和不足。

2.1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越来越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但是其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上, 如旅游、商业服务等, 而在计算机、信息、环境服务等新型的服务贸易中, 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 出口的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还跟不上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速度, 我国的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对商品贸易的高度依赖, 其出口的很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经济附加值低的运输服务和通信服务等上面, 而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发展最快的金融、保险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中, 却出口的不多, 增长量微乎其微, 而进口则恰恰相反[1]。

2.2 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服务业独特的性质, 决定了它的行业数量和范围极广, 因此, 对服务部门的管理就会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相应地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国际上要求对于服务贸易要有统一的政策和规定制度, 目前, 我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还很落后, 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央与地方服务业的政策和规定制度不统一、政策缺乏透明度、没有统一的部门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管理和监督、实行多头管理、分工不明确等等, 这样欠缺的管理体制, 使得我国的服务行业经营秩序混乱及行业中出现了垄断现象。另外, 我国在服务业的行业划分标准和服务划分标准等方面也不完善, 与国际标准还存在一些差异[2]。

2.3 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正在加大规范服务贸易法律法规的力度, 现已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国现已颁布了和服务贸易领域有着重要关系的法律法规, 如《海商法》、《中央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商业银行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构建真正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所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我国服务贸易的立法还不完善, 还有很多的领域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 而已颁布的有些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却很空旷, 没有实际意义, 使得服务部门在有些情况下无法可依, 严重阻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除此以外, 有些法律法规与国际贸易的规则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4 服务贸易人力资本缺乏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制约, 从事服务贸易的人才不多, 而其中部分服务贸易人又受国内条件的制约和国外的巨大吸引力的影响, 出现大量外流现象。这样, 我国服务贸易研究的力度和范围受到严重影响, 服务贸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也受到了大大的限制, 因此也就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前行的步伐。

3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我国服务贸易现存的多种问题, 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去解决它们, 从而加速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进程。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作用

政府作为一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组织协调者, 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 以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首先, 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服务贸易行业的扶持力度, 特别是对新型知识技术方面的服务贸易企业的政策扶持, 通过放大贷款和政府补贴的形式对其实施优惠措施;其次, 进一步实施优惠的关税制度, 鼓励服务贸易出口;再次, 应积极地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技术和人才引进, 加大服务行业人员的薪酬, 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科技水平, 组织同行业进行相互学习[3];最后, 继续完善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

3.2 坚持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多样化

我国应在继续发展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领域, 如旅游服务、运输服务的同时重视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和更有巨大潜力的知识技术型服务贸易领域, 我国要加大在金融、管理咨询、保险等行业的投资和发展, 并要积极投入到新型服务贸易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中, 使我国传统服务贸易和新型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3.3 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坚持继续推进我国服务贸易实施自由化, 逐步取消一些由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对国外服务行业产生的壁垒, 在不影响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对服务贸易的有些政策及规定实施应予公开的原则, 加强对外开放政策力度且提高对外开放政策透明度, 最终增进国内外服务行业的合作, 扩大我国的出口[4]。服务业现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国生产、销售、实现商品价值和实现扩大生产的必要环节, 是体现一国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可以说, 要想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外汇收入, 没有服务贸易是不行的。因此, 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势在必行, 这样才能加强我国与外国服务业的联系, 吸取国外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 提高自身建设, 提高自身质量, 更好更强的同国外服务业进行竞争, 使我国的服务行业真正走向国际, 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 为我国创收更多的外汇。

3.4 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 还存在着覆盖面窄、条款不全和有些法律法规与国际准则有出入等问题, 有很多重要服务部门没有准确的法律法规去遵循。因此, 为了我国服务贸易能正常、健康的发展, 我们应按照GATS的要求, 尽快建立一套全面的、完整的、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又不违背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体系, 使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 还应增加一些向国外投资者放宽的和保护国内企业利益的服务贸易新规定, 使这些新法规既可以加大与国外投资者的合作, 又可增长我国的经济效益。

3.5 加强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虽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但是从事服务贸易的人才却十分欠缺, 有时候, 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工程师、企业家、金融家等就能体现出一国服务贸易的优劣, 因此, 要想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地位, 增加服务贸易给国家创收的经济效益, 必须要加大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必须要营建一个能吸引企业家的优越的社会经济环境。

我国要加大培养服务人才的素质, 可以通过在各高校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和进行服务贸易专门训练来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服务贸易事项的复合型人才。同时, 我国政府要加大在培养服务贸易人才的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 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从事服务贸易方面的工作。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趋势下, 服务贸易已经发展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领域。尤其引人注意的是, 我国服务贸易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同时也相应地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10) :387.

[2]邓仕燕等.浅谈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7, (6) :53.

[3]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 2006, (11) :33~34.

快递服务的建议 篇6

一、国内外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现状

科技中介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于欧美, 已有100多年历史。业界学界对其认识不尽一致, 比较完整的界定是:具备专业资质的科技经纪机构, 在创新支持服务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的协助和支持下,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实现价值增值的一系列职业活动。这涵盖了与科技中介进程相关的其它类型的中介组织, 包括评估、财务、法律的中介服务机构, 但起核心作用的是科技经纪机构。

发达国家的科技中介已成为政府及企业决策的重要智囊机构, 如美国的硅谷、加拿大的大学企业联络办公室、瑞典的“能力中心计划”、日本的科技技术振兴事业团等。大体分为三种:

一是市场主导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拥有比较完备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主要是为技术创新提供发展环境, 较少直接扶持和参与科技服务。二是政府主导模式。以日本为代表, 针对某些关键技术领域, 为技术创新提供直接的扶持和服务。三是混合服务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 既注重发挥市场作用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也注重政府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支撑和参与, 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结构合理、比较完整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特别是随着科技体制改革、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而迅速发展, 逐渐成长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据统计, 截止2007年底, 我国大中城市共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9万多个, 从业人员约140余万人。总体而言,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还不成熟, 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完全承担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强技术创新的重任。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以及现代科技迅速发展, 我国科技中介服务业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据预测, 我国目前每年有3万多项科技发明需要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 同时民间有10万亿元银行存款在寻找出路;而众多中小企业缺乏资金, 需要技术转移, 这为科技中介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 北京、上海等科技实力较强的城市, 都将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作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的重要内容, 科技中介服务业总体走在全国前列。

二、重庆的科技中介发展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 重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 注重培育壮大科技中介机构, 逐步建立了以科技咨询、科技评估、信息服务以及科技企业孵化、行业技术服务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特别是从2004年起,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在全国率先通过对科研院所资源、检测资源、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数据文献资源、公共财政资源“五大整合”, 建成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 大大优化了科技存量资源配置, 不仅节约了科技创新成本, 还吸引了英国、瑞士、美国、日本等一批高水平的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来渝落户, 形成了从研发到共享再到转化的系统性科技创新链条, 探索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中介服务之路。

整体上看, 相比北京、上海等科技中介服务发展较快的城市, 甚至与同处西部的川陕比较, 我市科技中介服务市场还不活跃,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技创新服务需求。

(一) 市场成熟度低。

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与一个地方经济活跃程度紧密相关。从供方看, 技术商品有效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如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个人的发明成果, 往往停留在论文报告上或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成果成熟度离生产应用还有相当距离。少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个人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 喜欢“狮子大张口”, 难以与投资者达成实质性合作。不少研究项目不是来源于市场和生产实践, 而是通过查看资料、文献而来, 致使从一开始就与市场脱节。从需方看, 大多数新技术企业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对中介服务没有强烈的需求欲望, 还有一些企业不善于利用中介机构服务, 导致市场对科技中介服务的需求不足。从科技中介本身看, 部分机构自身素质差, 不少机构依附母体支持, 工作条件较差, 如搞咨询的没有数据库, 没有相应的专业支撑和案例积累, 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据估计, 目前5人以下的咨询机构占比高达80%以上, 还有数量众多的个人咨询公司, 不仅质量难以保证, 而且信誉度较低。

(二) 政府支持不够。

近年来虽然集中力量支持了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 但总体上还没有形成促进各类中介机构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 科技规划、计划、政策等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导向性整体还不强。比如, 相比沿海及周边省市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财税、人才等政策, 重庆的优惠度不明显, 落实效果也不理想, 很多政策还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一些政策法规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细则。职能部门对科技中介机构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准和规范, 如工商部门根据业务服务范围中注明的经营事项, 将中介机构划分为12类 (不含律师事务所) , 但对科技中介没有准确的定义, 导致对其统计、调查和分析形成了障碍。

(三) 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 不论是事业型还是企业型都显匮乏, 特别是缺乏具有企业家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专业素质的咨询服务执业专家。有专家估计, 目前60%以上的从业人员是从研究所、设计院、大学或信息分析部门等剥离或转化而来, 虽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背景和知识, 但专业的咨询知识、技能等十分缺乏, 也缺乏与市场打交道、掌握市场运营规律的经验。不少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及年龄结构不合理, 满足不了承接大型、跨学科、综合性项目的能力要求。另外, 专业咨询人才培养机制也尚未形成。

(四) 管理秩序不规范。

目前对科技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到位, 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市场信誉危机严重。一方面, 有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职业道德差, 部分机构甚至以中介咨询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有的中介机构收费不规范、不合理, 如无形资产评估按照有形资产评估价值方式收取一定比例费用, 容易出现评估值虚夸的问题。有些科技中介为招徕客户, 不适当地压低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 或者唯委托方的喜好是图, 违反基本的执业道德操守。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信用度低,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 特别是信息服务类的中介机构经常遭遇委托方违约、毁约、逃约等情况。如中介机构已作了大量工作, 供需双方见面后就甩掉中介, 对中介所付出的考察、协调、联络等费用逃废了之。为避免这种现象, 有的中介机构宁可不成功也不让双方见面, 而供需方不见面也宁可放弃交易, 导致步入恶性发展的怪圈。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重庆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 既有重要战略意义, 也有较好现实基础。从战略意义上看, 不仅是落实国发3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的重要支撑, 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迫切需要。从现实基础上看, 重庆目前科技中介服务市场非常活跃。据统计, 2008年全市实现技术交易60亿元, 同比增长51.9%。而且, 进入“后危机时代”, 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 日趋活跃的创新创造也为科技中介服务业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加快重庆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决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立足于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为重点, 以体制创新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人员专业化、技术现代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市场国际化为方向, 立足优势、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统筹兼顾, 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 着力增强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 推动社会力量大力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 不断提高科技中介服务的质量、效益和效率, 争取2012年基本搭建起西部科技中介服务高地的框架, 3—5个重点中介机构或行业处于西部领先地位, 2015年成为西部名副其实的科技中介服务高地。

(一)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集中力量优先扶持一批能提供优质服务、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较高行业信誉的科技中介机构, 形成一批在西部地区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科技中介服务业品牌。重点有五:

1、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

联交所成立6年来, 交易额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累计突破千亿元, 创下了交易品种、交易宗数、竞价率、特权交易、理论研究、涉讼资产和行政资产进场7个全国第一, 成为全国第四家、中西部地区唯一从事央企国有产权交易的全国性市场。建议制定重庆市产权交易相关地方性法规, 加强对企业产权转让的全过程监督, 加强对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会员单位的资质审查, 使产权交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真正成为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服务海外的国内重要产权交易大市场。

2、科技风险投资。

目前, 全市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在内的风险投资基金规模超过40亿元, 参股和控股的本土企业达30多家。其中, 1993年成立的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几经增资扩股, 如今资本金由当初1200万元增至2.7亿元。建议按持股资本金的方式, 进一步吸引国内外知名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来渝发展, 力争今年科技风险投资规模达60亿元, 2012年超过100亿元。

3、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

这是科技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示范中心, 国家和重庆市火炬计划先进服务机构, 内地与香港合作的唯一生产力机构, 具备10多类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建议相关部门明确其全国领先、西部一流、重庆第一的科技中介服务品牌定位, 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财税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 以快速增强其服务西部科技发展的综合能力。

4、西南信息中心。

是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下辖的唯一分所, 1960年在重庆设立, 有一批资深的科技文献专家, 馆藏的科技图书、期刊、专利文献、检索工具等仅次于北京, 技术力量很强。目前, 在成功打造《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进入全国业界前3强的基础上, 又成功推出我国第一个大型产品样品数据库—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建议对其采集样品数据及数据库维护予以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

5、高交会。

1999年由国防科工委、中国发明协会和重庆市政府共同主办, 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及五届军博会, 其“西部大开发科技盛会、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平台”的特色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认同, 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展会和全国唯一的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建议进一步争取国家工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相关部委的支持, 不断提升交易的规模、档次和实效, 力争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科技盛会。

(二) 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 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1、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充分利用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创办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设立大学生创业资助专项资金等。

2、鼓励民营企业独立创办, 或与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兴办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建设以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中心为主体的中小科技企业孵化体系, 以“孵化+创投”模式设立种子基金和创业孵化基金, 用于投资创业团队有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

3、鉴于科技中介服务需要大量的各方面咨询专家, 而机构自身的专家队伍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中介业快速发展需要的现实, 鼓励科技中介机构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 以业务链、地域互助、优势资源共享为纽带, 建立科技中介服务联盟, 进行业务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和业务利润的深层次发掘。

(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科技中介机构和业务发展的基础, 而科技中介的快速发展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才。

1、加强对现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同时鼓励大专院校开办相关专业, 尽快培育一支科学素质高、市场意识强、专业知识博、信息渠道宽、公关能力强的科技中介队伍。如依托科委的“科技培训中心”, 按照“分级培训、全面提高”的原则, 以在职培训和资质培训为主要内容, 加紧培养一批评估师、咨询师、会计师、科技经纪人等紧缺中介人才。

2、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科技中介人才, 对在我市科技研发、软件设计、创意、服务外包企业中任职的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对其5年内所交纳个人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 由财政全额返还。

3、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选送优秀人才出国培训, 学习、引进国外科技中介服务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知识,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外聘专家和顾问团队。

(四) 强化市场秩序管理。

良性健康的市场环境是科技中介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如北京先后出台了《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首都创业孵化体系纲要》等多项地方性科技法规、规章和政策性、制度性文件, 有力地规范了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形成了科技中介机构良性发展的局面。2006年大连颁布《大连市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条例》, 成为我国科技中介地方立法的一个突破。

1、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法规体系。重庆应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职能定位及相互关系, 用法制手段保障成果转化各方的合法权益。应修订《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制定《重庆市科技中介机构管理办法》、《重庆市重大科技成果报告和发布办法》, 进一步细化《重庆市技术成果出资入股管理办法》、《重庆市成果转化决策人奖励实施办法》等文件的具体操作办法等。

2、建立行业诚信机制。民政、人事、工商等部门, 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做好有关科技中介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建立科技中介信用评价监督体系、信誉评价信息发布和查询制度, 制定和实施科技中介组织的认证、投诉、评估和排名制度, 将信誉度差的中介机构淘汰出局。

3、探索组建各类科技中介行业协会, 实现科技中介服务业的行业自律。可成立“重庆科技咨询业协会”, 由其对咨询从业人员及机构进行资格审定、考核、监督、评级等, 推动监督管理社会化。

4、大力推进“专利行动计划”,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鼓励形成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对重点企业申请专利给予经费补助和重点服务。

5、针对目前在技术交易活动中存在“轻中介、疑中介、弃中介”的现象, 取消以个人独资企业形式存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五)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建议将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作为“一中心一基地”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研究提出相应的支持政策措施。科技、工商等部门联合制定加快重庆科技中介服务业的专项规划, 并将其主要内容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1、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各级财政科技经费中, 每年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 专门用于促进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创新孵化、科技咨询评估等科技中介服务活动。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 可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2、打造科技中介融资平台。鉴于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的现实, 建议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实行风险补贴、投资补偿等无偿资助方式。目前, 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设立的升级创投引导基金, 筹资总规模接近100亿元。比照“硅谷银行”建立“重庆科技银行”, 并进行本土化创新, 探索实行“银行+担保+额外风险收益补偿机制”的商业可持续业务发展模式, 即由该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基准利率贷款, 由担保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优惠担保措施, 政府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和激励。

3、赋予科技中介更多的职能。市科委等有关部门应逐步将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认定、科技奖励初审、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重大科技成果鉴定及可转化性评价等事务性职能, 下放到有能力的科技中介机构承担。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代理机制, 赋予重庆科技成果促进会等科技中介机构代理职能,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等技术文献资料的撰写, 产权转让委托, 信息发布, 转化后的技术服务等。改革科技成果鉴定制度, 实行重大科技成果由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价, 其他科技成果由中介机构进行评价。

(六) 加快区域资源整合。

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机遇, 推进我市与西部省市特别是四川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资源的整合重组, 实现资源相互开放和共享。

1、对西部各省市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有关资质互认互通, 相互开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孵化器、中试基地、技术标准监测机构、科技信息机构、科技经济基础数据等科技资源, 联合共建科技教育信息网、大型公共仪器设备服务网、高技术信息库、国际技术标准库和专家库等。

2、充分发挥我市重点科技中介机构的辐射带动功能, 鼓励进入西部其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 建立跨地区的行业性、专业性的中介服务网络。如以重庆为中心构建西部技术经纪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统一协调西部技术经纪人培训、管理、相互认可等事宜。研究建立“西部技术交易市场”。

快递服务的建议 篇7

一、我国社会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各级地方政府执政理念有失公正

虽然管理与服务都是政府的职能, 但长期以来政府还未完全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尤其在面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如就业政策、农民工政策等方面有失公正, 这与我国的“官本位”文化、注重管理控制理念及计划经济体制有一定联系的, 背离了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严重损害了社会公正。

(二) 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1. 政府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较低

近年来, 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数额虽然逐年增加, 但是其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相对较低。近几年,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的平均水平为11%左右, 只比极个别的国家高, 一些发达国家支出比例远远高于我国, 如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加拿大为39%, 加之中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缺乏法律约束、带有明显的随意性, 使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相对于民生保障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远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

2. 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使用结构不尽合理

近年来, 各级政府不断优化财政社会保障的投入使用结构, 并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投入机制, 但由于财政性资金的使用具有行政垄断性质、信息不透明, 社会相对强势群体容易成为财政社会保障投入的主要受益者, 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之间、城乡居民之间所能获得的公共财政投入, 无论是范围还是水平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社会保障调节器的功能未能很好体现。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显示, 城市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口比例为30.2%、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占44.8%, 而在农村, 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为9.5%, 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占79.1%。这种情况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甚至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3. 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日益扩大

由于资金筹集方式的单一和投资渠道的单一, 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已成为财政风险的巨大隐患, 主要体现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上。中国社会养老保险起步较晚, 加之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的门槛, 老年人口迅速增长, 养老金需求日益增大, 此外,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转嫁负担, 允许职工提前退休, 人为地增加了养老金的需求, 这更加剧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矛盾, 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和“空账问题”日益严重。截至到2006年底,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达2.5万亿元, 养老金空账额达到了9000多亿, 而且, 养老金空账缺口还在以每年1000多亿元的规模迅速递增。

(三) 监管机制存在疏漏

1. 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不理想

“社保基金”的资金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作为基本保险的社会保险基金;二是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形成的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补充保障基金;三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全国社保基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 基金结余只能用于购买国债或存入国有商业银行, 严禁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投资。然而银行利率水平和发行国债方式等很难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 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正陷入安全与效益的两难选择之中。此外, 社保资金浪费和贪污等现象严重, 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社会保障补偿的现象屡屡发生, 地方政府擅自挪用的问题比较突出。

2. 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管理缺乏约束

目前我国各项社会保障资金都纳入了国家预算, 但其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分散在行政费和各项事业费的有关科目中, 并未实行专门的预算管理, 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方面的预算资金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仍与政府经常性支出混在一起, 仅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开支一项就分散在270多个预算科目中核算, 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仅仅是列收列支而已, 致使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总量不清, 难以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和监督。

二、提升政府社会保障服务绩效的建议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政府加快转型, 履行作为政府的责任, 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社会保障服务领域, 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同时政府还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 勤到基层去听民意、查问题、找办法, 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才会加深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了解, 政府才会有所作为, 才会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可和支持。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服务筹资机制

一个好的社会保障服务筹资机制是整个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有效落实政府的财政责任,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服务筹资机制、建立经常性的财政投入制度, 逐步加大对社会保障服务的财政投入。

1. 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筹资机制, 降低政府财政风险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服务资金的筹集渠道比较单一, 除了已存在的社会统筹基金、减持国有股等外, 还应拓宽筹资渠道, 如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及征收各种特种税等途径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社会保障税是国家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调整收入分配的最有效形式, 它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方的分配关系, 实现保障基金分配的公开化, 增强社会保障的透明度。保障税的设置应采用混合型为宜, 即在城镇, 根据不同保险项目分设社会保障税, 而在农村则采用根据地区收入不同而略有差异的定额税率征收。

2. 完善社会保障服务财政投入制度,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1) 规范公共财政投入制度。对于每年预算超收的财力, 除了保证法定支出外, 应主要用于补充社会保障资金。逐步探索建立经常性的财政投入机制, 将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部分税种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会保障服务, 使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最终形成法制化。

(2) 调整公共财政投入结构。由于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使用结构不尽合理, 社会相对强势群体反而成为财政社会保障投入的主要受益者。调整后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应该立足于“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以社会公平为着力点, 逐步创造条件, 均衡地向城乡和不同阶层社会成员分配公共财政资源。

3. 完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公共财政支出制度, 应当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1) 建立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机制, 明确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责任。为解决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缺位”和“越位”问题, 首先应以法律的形式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 确保政府真正担负起主导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其次逐步加大财政投入, 尽快形成固定的财政拨款增长机制, 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提高到15%-20%。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 必须做到理性安排支出, 确保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效益, 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应用。

(2) 合理界定各种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项目的分工, 优化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结构。各级政府需要对各种社会保障项目的财政支出进行重新分工, 将社会保障支出项目从政府经常性支出项目中分离出来, 并且将非保险性社会保障支出项目与社会保险支出项目分开, 按保障对象和保障功能不同重新分类, 对具有同一性质的众多财政支出项目进行清理, 统一组合社会保障支出项目。同时继续优化财政社会保障的支出结构, 集中财力向民生保障领域倾斜。

4.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责范围可遵循以下基本思路:首先,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运行规则, 主要是从宏观上驾驭。而地方政府则应该在全国性保障法律法规的指导下, 因地制宜的制订并实施适合当地的地方性保障法规政策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其次,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不同保障项目中的责任。如军人保障、自然灾害救济等项目, 应由中央政府主要负责, 并承担主要的财政责任和组织实施工作, 如低保、社会福利等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特征的保障项目, 应由地方政府主要负责, 而基本医疗保险等具有较强公共产品特性的项目, 则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再次, 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分担机制。各级政府应该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 合理的分担财政责任, 中央政府要真正做到责任全面落实, 各级地方政府也要摒弃过去不承担责任或少承担责任的缺位现象, 通过财权和事权的统一, 避免出现责任盲区。最后, 按照经济效益的原则,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管理、实施和监督机制建设中的职责范围, 建立各级政府间有效配合, 以提高政府配置社会保障资源的经济效益, 有效地履行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

(三)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监管机制

1. 建立社会保障财政风险预警机制

社会保障的财政风险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一旦发生就会波及到整个社会。因此必须要加强社会保障财政风险的预警性或预防性监督, 构建科学灵敏的社会保障财政预警系统。

2. 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为有效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约束不足以及基金不同程度的被挪用和浪费等问题, 同时也为了实现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长期平衡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和均衡发展, 我们应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将社会保障的全部收支纳入社会保障预算, 形成一个统一的、由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社会保障预算。这是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的需要。在具体预算编制上, 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不同于公共预算, 应单独编制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的建立应该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结合政府财政预算进程进行, 这样才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效发挥。

3. 建立社会保障监督机制

近些年来, 社会保障基金被滥用、挪用的现象较为严重, 究其原因, 既有体制上的缺陷, 也有管理上的漏洞。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社会保障基金分散在各部门, 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财政部门也没有将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为有效抑制社会保障基金被滥用、挪用等问题, 规避社会保障的财政风险以及从较高的层次规范和监督社会保障财务收支活动, 中国有必要建立包括行政监管体系、司法监管体系和社会监管体系在内的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现代监管体系。

(1) 建立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监督系统通常应以日常监督为主, 实际上包括社会保障部门监督、财政部门监督、民政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监督等。社保部门要发挥管理主体作用, 做好基础资料建立和核实工作, 加强基金在征收、管理和发放各环节的效率、质量和准确性。财政部门应抓好基金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确保不被挤占挪用, 加强社会保障部门监督, 可以使政府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更合理。民政部门的监管主要是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项目的实施行使监管权, 审计部门的监督是通过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政府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依赖于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多部门的合作。

(2) 完善司法监督体系。目前无论对冒领或骗保行为, 相关法律都是空白, 抓着就抓着了, 抓不着就不了了之, 最多就是警告了事, 而被冒领和被骗取的款项就很难追回来了。因此必须对社保基金的监管进行专门立法, 以确保对社保基金的征收、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作出规范化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司法监督体系, 并通过加大司法监督力度, 促进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公正司法, 以此促进社保基金的安全、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同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法制保障。

(3) 健全社会监督体系。社会监督是指非官方的、非专门的社会保障监督系统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监督, 是属于民众性、社会性、非强制性监督系统。同时, 是基于垄断性的社会保障机构可能存在的官僚主义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社会保障支出低效率的监督系统。在社会监督方面应主要发展工会监督、企业团体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系统。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现代监管体系。以竞争性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对于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高各级政府办事效率、确保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龙玉其.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成效与问题[J].学术论坛, 2011, (5) .

[3]李智勇, 翟宇.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模式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1, (7) .

[4]张雷.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 (6) .

[5]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6]苏涛.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研究——产业经济学视角的探索[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7]陈曼曼, 李正龙, 潘黎玫.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 2011, (7) .

[8]王子龙.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问题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5) .

[9]赵红梅.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5) .

快递服务的建议 篇8

【关键词】门诊药房;窗口服务;药师;患者;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67-01

药剂科是医院重要职能部门,是体现医院院风、院貌、业务水平的重要科室之一。而门诊药房是药品在医院流通的终端环节,经过药房药师到达患者手中,发挥治疗作用,实现其自身的使用价值。门诊药房的窗口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声誉。因此加强门诊药房管理,提高窗口服务质量至关重要[1—2]。

1 提高窗口药师的服务水平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窗口发药对药品的用法、用量、服药时间、注意事项的交代不得少于一分钟。药师在窗口发药时应针对病人的心理习惯,根据城乡差别,文化水平高低,性别年龄差异,病情轻重缓急不同,以及公费自费等诸多因素,满足病人不同的需求特点。将药品发给患者时,还要核对姓名、年龄、性别等,确认无误后再发,防止有重名现象,或人多时病人拿错药。发药时面带笑容,递药时动作轻柔;解释工作时要耐心细致,注意事项要讲到位。比如儿童用药有特殊性,药学人员要详细地逐个说明药品的名称、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禁忌事项等。有些药品的说明书和瓶签的内容,需要病人有一定的医药知识才能明白,需经一定计算才能弄清具體服用剂量;有的药品药物与溶剂是分别包装的,临用前需将药物加入溶剂溶解后再用;外用药品应注明“不可内服”及使用方法,如小儿退热栓应塞入肛门使用;乳浊液等有沉淀而不影响药效的药品应摇匀后再用;有的药品服用后所致正常生理现象使病人会产生某些疑虑,如服用硫酸亚铁片后会引起黑便;有的药不能随便减少或增加药量,不能随便使用代用品或停药;让小朋友家长和老人在喂药与服药时清楚、明确、心中有数。常在河边走,很难不湿脚,即使小心再小心,也还是会有一些错误出现,一旦出现错误,不要慌乱,及时报告药房管理者,并和处方医生取得联系,询问患者的信息,通过电话联系或登门寻找病人,改正错误,并请求病人谅解。

2 定期参加业务水平,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药剂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药师自身素质,是减少药患纠纷投诉发牛的重要环节。疾病的千变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药物不断出现,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丰富自身药学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3]。药学人员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平时多留意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多听听相关的讲座。通过培训使药房施药人员掌握一定的药品基础知识和管理知识。以便更好地和患者沟通,取得最佳的服务效果。只有我们自己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发现处方中药品不合理使用之处,及时指出,避免错误出现,增进治疗效果,提高服务的质量。

3开设药物咨询窗口

我院门诊药房每人每天要调配处方600张左右.窗口工作量大。只能应付核对药品发放工作,难以向每位患者都详细解释和交代用药问题。为更好地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应设立门诊药房咨询服务窗口,增设定期更换的用药知识橱窗。并向患者家长赠送各类常用药的宣传册。要将原有的“你问我答”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开设药品咨询窗口,随时解答病人疑难问题,为用药者提供药品价格、作用、服用方法、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咨询。对于咨询的问题,一般做到及时回答不拖延,不能当场答复的,或者不十分清楚的问题,一般不要冒失的回答,问清对方何时需要答复,进一步查询相关资料以后尽快给予正确的答复。在窗口服务中,做到文明用语,和蔼可亲,举止端庄,耐心解答,做到换位思考,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4 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形成规范化服务管理体系

医院应该根据窗口科室服务特点,完善科室规章制度,规范服务标准,细化职业道德规则和行为准则。在窗口岗位摆放服务标牌,自觉遵守。窗口工作人员按规定着装,挂牌上岗,语言文明,热情服务。使药房窗口服务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营造良好的医患和谐关系[4]。其中我们医院引进了JCI国际标准管理模式,对每一项操作制定了严格的服务流程。重视细节管理,认真做好四查十对工作,避免差错发生。采用先进的条码管理系统,病人及时掌握取单时间和方式。

5 完善奖惩机制

加强文明服务检查,对言语不当或者与患者顶撞及争吵,人为因素激化矛盾引起投诉纠纷要视情节予以扣罚;对荣获医院文明科室、年度文明实事获奖科室或个人以及受到患者多次表扬的个人要给予奖励等,以激发药师服务的积极性。

6 讨论

总之,药学服务是一项特殊的专业的公益服务,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随着医改的深入,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医药分家的改革,药房的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今天,我们每个药学服务人员都要加强职业意识和心理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随时更新临床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医学基础知识,将自己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特点等信息传递给服务对象,为患者提供超值服务,让更多的患者了解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在患者心目中逐步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以优质的服务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5]

参考文献:

[1] 姜雪秋. 做好药房窗口服务至关重要[J].海峡药学,2006,1(18):201—202

[2] 王利红. 浅谈医院药房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9,7(10):73-74

[3] 李玲,关爱武.构建医疗机构凋荆审方思维[J].中国药房,2006,17(24):1911~1912.

[4] 李梅. 医院门诊药房新调剂模式的尝试[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707

对银行客户服务部的建议 篇9

一、优质的服务很重要,宣传同样重要。

优质客户一直是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大家都是靠服务拉住优质客户的,但是现在大部分银行的服务都非常的不错,这个时候宣传就非常重要。对于客户服务部来说,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印一些宣传单或者宣传品,或者直接写一个大的宣传单在营业大厅,详细介绍客户服务部的职能以及我们对贵宾客户的服务范围,这样在来往办理业务的人群中宣传一下我们的业务,最起码让大家对客户服务部有一些了解,正像我们给客户介绍产品一样,我们本身也是产品,假如客户不了解我们这个产品,又怎么会有人买呢?

其次,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合作伙伴,实现“双赢”的目的,我们可以去一些“高消费”的场所,要他们帮我们宣传,同时我们也给予他们一些实惠,比如健身俱乐部,高档写字楼,酒店都是高端客户的聚集地,我们可以让他们替我们宣传,介绍一些好的客户来我们这里理财,同时我们也介绍我们的客户去他们那里消费,并给予优惠,但是这样做需要很大的费用,还有一定的难度,仅仅是个建议。

二、及时推出优惠政策,吸引优质客户。

我们现在的工作,仅仅是对一些已知的高端客户的维护,发放礼品以及业务营销,还有很多的客户等待着我们的发掘,但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我门首要的任务是应该出台一个优惠政策,起码有个雏形,这样在营销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适当的优惠,必须有这样实际的东西,我们的营销才有意义,才能真正的抓住一部分有需求的客户,才能让他们帮我们宣传,吸引更多的客户。

三、客户、高端客户、优质客户。

在我们现有的众多客户当中,有一小部分客户拥有较多的存款,我门称之为高端客户,在这些高端客户当中,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存款或者其他业务相对较少,对我们回报也较少,我觉得这样的客户没什么太大的价值,该淘汰就淘汰,没有对这些客户的淘汰,就不能培养出更好的客户,

2、存款或者其他业务较多,但对我们的回报很少,比如他的存款有50万,但是没什么太大的潜力,给我们创造的价值远远不及我们的投入,这样的客户有应该有取有舍。

3、存款或者其他业务较少,但是潜力很大,这样的客户虽然暂时对我们的回报很少,但是可以培养,我们要对其多扶持,多关心,可以将他的“潜力存款”挖到我行。

4、存款或者其他业务较多,回报良好的客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这样看来我觉得第3、4类客户可以称为优质客户,我们应该着手于对优质客户的读物,而并不是高端客户,关键在于怎么样区别谁是哪类客户,这样就需要我们不能撒大网捞大鱼,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我觉得这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

四、提高软件素质、完备硬件设施。

客户服务部刚刚成立,作为服务部的一员,非常荣幸能加入到这个赋予挑战性的集体,现在是将满腔的热血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虽然我们的工作热情很高,但是有时候还是力不从心,我是一个参加工作仅一年的新人,业务方面不过硬,在营销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希望行里能多对我们进行一些培训,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我们有决心可以尽快适应,圆满的完成任务。

还有,就是一些“硬件设施”,关于客户资料的管理,我们采用的手工方法,工作量大,无法及时统计查询,而且会出现一些错误,大大降低了资料的使用价值,往往是因为要统计一个很简单的数据就要把所有资料整理一下,浪费人力及时间。建议采用计算机管理,实现高效、准确、快捷、方便的客户资料维护,也可以及时对客户的反馈进行分析,可我们以寻找一些类似的软件或者进行购买。

另外,我们应该注意到现在客户服务的趋势,其实给一些优惠或者礼物只是我们吸引客户的一种办法,有相当一部分“优质客户”对于我们的优惠并没太大兴趣,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贵宾式的待遇,这要求我们在今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予这些客户“尊贵“的感觉,或者不同于一般客户的感觉。

快递服务的建议 篇10

当今社会中人们的购物方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往人们热衷的压马路逛商场的现象已经悄然被网购替代,这种随时随地轻松点击购物的方式广为现代人推崇。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5年我国全年的快递业务量超过200亿件,预计今年将达1000亿。我国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快递包装物料的极大消耗,大量包装垃圾随处可见,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已日趋严重。

我国快递年业务量现已跃居世界第一,由此带动的包装产业规模也已超百亿元。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中显示,2014年全国共消耗将近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到2015年仅“双11”期间就使用6.8亿个各类包裹。这类包装使用后绝大多数被随意丢弃,致使垃圾数量陡增。随着快递物品数量的逐年递增,塑料包装袋及相关的辅助包装物的消耗将会成倍增加,期间如果企业仍然无序生产,消费者随意丢弃,垃圾处理不合理的话,环境问题将面临严峻挑战。

2 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包装物垃圾主要表现为“多”、“废”、“污”:“多”指商家为了防止快递物品在运输中损坏进行的“过度包装”、大材小用,导致包装物垃圾泛滥;“废”是说绝大多数的快递包装袋由无法降解的化学材料制成,不能再次使用。即便有些物品使用纸箱包装,但里面的缓冲袋、气泡袋以及外包装的塑料薄膜等,到消费者手中也变成为废弃物;“污”指这些废弃物不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导致环境遭受极大污染。

目前快递包装采用的主要材料多为不可降解材料,如聚乙烯和辅料PVC,使用过后往往变成废弃品被丢弃,回收率低。这些物质虽然具有耐用、质轻、防水、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等优点,但长期大量使用会严重危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首先,种植各类农产品的土地中,掺杂过多的不可降解物质会影响土壤质地,会造成产量下降。

第二、散落各处的废弃包装极易携带细菌、裹挟垃圾,遇风随处飘移,引发环境再次污染。

第三、各类家畜、飞禽吞食此类垃圾后窒息事件时有发生。

第四、塑料废弃物极易自燃,燃烧时不但会释放出有毒气体,还可能引发更大火灾事故。

事实上,关于快递包装的问题,各方当事人观点不一。消费者虽然享受网购快捷方便,但对于廉价的一次性包装物只能做丢弃处理;商家既要考虑保护商品在途状态完好,又为成本精打细算,最终只能使用多重劣质的包装;快递公司作为物流的中间环节似乎也没把保护环境当成己任。那么快递包装难题究竟如何解决?不妨看看国外相关行业都采取何种举措。

3 国外先进做法

美国积极鼓励回收快递包装物,实行绿色包装原则。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政府就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回收并再利用包装废弃物”。同时对于那些包装回收利用率高的企业给予减免相关税收的优惠。经过20多年的努力,美国在保护资源和循环利用方面已经形成产业化运作,既改善了生存环境、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德国非常注重废弃物循环体系和追责机制的建立。不仅明确要求包装废弃物必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严格管理,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而且强制性要求从包装生产商到各级销售企业均对包装回收负有责任,并受政府严格监管。

法国要求消费者负有将废弃的包装物主动交给生产商或者零售商回收处理的义务。

荷兰要求相关企业支付一部分费用来支持国家实行环保计划。

日本则主要致力于回收体系的建设。国内各地建有大量的回收站,要求消费者自行将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后由收运系统定时回收、集中中转,最终被运输至专门的处理中心进行再循环、再制造处理。

4 治理改进措施

虽然我国快递业呈飞速发展态势,但在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等方面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对电商行业和快递业的“绿色”发展也还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现有的一些规定也仅限于快递业的操作程序规范和快递营业场所设施设备要求等内容,远不能起到规范和引领的作用。直到2014年出台的《快递服务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方法》行业标准中,才提出了在快递企业试点包装再利用的观点。

试点意见很快受到国内各大快递公司的积极响应,纷纷表示愿意回收快递包装箱并着手规划实施。当当网也率先推广淀粉基可降解环保包装袋。“1号店”在上海总部及全国近20个城市启动了“1起环保˙纸箱回收”换积分活动,共计回收近300万个。接着在2015年4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全面推行“绿色物流”,首先使用环保材料制成的快递箱、袋进行包装等,用环保快递车配送,而且贯彻重复使用原则,买家签收取货后,快递员把箱子收回,按流程回到发货仓库清洗维护后再次使用。

事实上,推行绿色包装的阻力还是在于成本增加、缺乏标准、循环包装的适用性不足等方面,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首先,要构建循环利用渠道。政府从立法、监管和市场等方面建立循环利用链条;企业构建回收机制;国家要制定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理的量化标准,形成有效的循环体系;

其次,强化个人环保意识。市民也要树立起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制度有效运行。通过更为广泛的宣传教育,将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具体做法是引导居民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社区完善配套设施,有效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再则要求商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容易降解的包装材料。对于积极参与环保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国家可适当予以补助奖励,帮助其降低成本;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国家要严惩不贷。

总之,快递包装应该从源头就开始筹划,让包装物产生最少的废物。在包装绿色化方面,除了运用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商品包装进行规定,从立法、监管和市场等方面建立全环节的责任制,让包括快递企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条都担负起责任,同时政府可配套出台相应激励政策,给予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

快递绿色包装这条庞大的产业链上,既涵盖包装物料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与商家等多个从业主体,也关系着成千上万消费者,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了保护我们及后代的生存环境,大家都积极参与到“绿色包装”的行列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摘要:随着人们对网购方式的热衷,快递行业亦呈迅猛发展之势,商品包装物的使用量也随之大幅增加,由此产生的包装物垃圾亦相应增加。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快递包装垃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文中就此给出了基于环保理念下合理使用快递包装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快递包装物,不可降解,循环利用,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R].2015.

[2]新华网.快递大国求解包装垃圾困境高成本与误区怎么破[EB/OL].2016.

[3]网易新闻.看国外如何破题快递绿色包装[EB/OL].2016.

上一篇:溯源控制下一篇:腹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