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表象训练十篇

2024-06-02

应用表象训练 篇1

关键词:篮球训练,表象训练,动作,思维,助跑能力

1、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的应用分析

1.1、对动作概念进行反复练习

表象训练强调的是, 篮球运动员通过对动作的反复练习, 形成新的概念, 进而创建新的动作的过程。而运动员通过对动作概念的反复练习, 正好能够实现表象训练的效果。因此, 教练在采用表象训练进行篮球训练的过程中, 需要利用表象训练的手段去进一步激发篮球运动员的动作, 并且让篮球运动员能够感受到动作的要领, 在脑海中不断的出现动作, 对动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由此可见, 让运动员对动作概念进行反复的练习, 一方面可以对已经掌握的动作要领进行掌握, 另外一方面, 采取表象训练的方法能对新动作进行创造, 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术。

1.2、激发篮球运动员训练的热情

教练在采用表象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还应该激发篮球运动员训练的热情, 如果运动员在训练中没有积极性, 将严重的影响到篮球训练的效果, 无法全面的提高运动员的篮球水平。因此, 教练可以多媒体等工具将表象训练的概念要领以及动作规范等进行播放, 让运动员能够进一步了解表象训练的要领以及表象训练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另外, 教练还应该根据运动员好胜的心理, 将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采用表象训练的方法来激发运动员的好胜心, 运动员会为了练习好这个动作而不断的努力练习, 有助于激发篮球运动员训练的热情, 调动运动员练习的积极性, 实现表象训练的效果。

1.3、对运动员的思维进行活跃

在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教练通过运用表象训练的方法, 能够活跃篮球运动员的思维。由于在传统的篮球训练中, 通常情况下篮球教练都是单纯的为运动员示范动作, 然后让运动员根据教练的动作进行练习, 这种方式严重的阻碍了运动员思维的进一步活跃, 影响到篮球运动员的良好发展。因此, 教练在采用表象训练的过程中, 通过让篮球运动员对自身动作练习的想象、与对手比赛的动作想象, 将这些都赋予到实践动作中, 可以更熟练篮球的动作要领, 而且通过反复的训练, 还养成自我反馈、自我练习、自我改进技术等能力, 提高了训练的主动性。由于表象训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与篮球训练中, 很多的教练也看到了表象训练在篮球训练中发挥的作用, 并且与传统的篮球训练方法相比, 表象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的积极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尤其对篮球运动员的思维活跃方面, 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临场发挥的能力, 在篮球比赛中能够占有绝对的优势。

1.4、利用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的助跑能力进一步加强

助跑在篮球比赛中是非常的关键的, 很多的篮球运动员由于助跑能力较低, 影响到比赛的发挥, 成为篮球技能的一个软肋。因此, 教练应该利用表象训练的方法对篮球运动员的助跑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在跳板的时候, 要控制好自身的最大速度, 时刻保持最佳的跳板状态做好冲板的准备工作。但是, 由于运动员之间的水平不同, 一些运动员在跳板的时候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 进而也影响到冲板的距离。因而, 教练采用表象训练的方法主要就是能够让运动员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 提高跳板的稳定性, 实现理想的冲板距离, 进而确保篮球运动员在实际的比赛中不会由于助跑方面的问题影响到比赛成绩, 促进运动员的良好发展。

2、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 具体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象训练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 由于篮球讲究是的配合, 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 篮球运动员之间不进行有效的配合, 那么势必会造成比赛的失败。而表象训练通过运动员的反复训练, 反复创新动作, 能够形成整个团队的作战风格, 提高篮球队的协作能力, 运动员之间的默契也会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 在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的方法, 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能, 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员之间的团队协作, 提高相互之间的默契, 促进篮球整个篮球团队的良好发展。

3、结论

在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的时候, 教练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才能够实现训练的效果。由于运动员与运动员的篮球水平是不同的, 如果教练只是采用同种方法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篮球水平的提高。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运动员的篮球水平采取多种训练方法, 才能够促进运动员篮球技能的大幅度提高, 促进运动员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虞红俊.表象训练应用于篮球训练的实验研究[J].少年体育训练, 2010, (02) .

[2]马莉芳, 汪洋.表象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04) .

[3]张大庆.表象训练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11, (02) .

应用表象训练 篇2

1表象训练法的内涵

表象训练法又称为视觉化训练法, 其主要通过暗示语的诱导使训练者通过头脑中反复想象的动作、运动情景等唤起其动作感觉, 强化肌肉的认知水平。由此可见, 表象训练法就是学生对自己头脑中形成的视觉表象、动觉表象等运动表象进行重现或再加工。其作用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念动现象及心理神经肌肉理论。在训练主体产生某种动作表象时, 会出现伴有特定的神经冲动以实现该动作, 大脑皮层对应中枢随之兴奋, 固有的暂时练习会促使对应的肌肉产生念动动作。另一种则是符号学习理论。训练者在进行运动表象时, 针对某项训练任务各动作序列进行了符号练习, 其大脑会针对动作图式进行巩固, 多次练习后会建立有用的图式, 无用的图式则消除, 最终发展出最佳的图式, 因此可以提高训练者的运动技能。在武术套路教学中, 老师通过语言引导促使学生在大脑中根据动作技术要领、结构、动作之间的衔接、连贯及节奏, 系统回忆武术套路, 最终引导学生形成运动表象, 达到复合性感觉表象, 完美、协调地完成武术套路动作。

2表象训练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一般流程

一般情况下, 武术套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老师要正确讲解武术套路的动作要点, 并进行规范的示范, 通过协调两种信号系统促进学生形成准确的感知觉。老师在示范动作时要注意动作讲解, 使学生了解动作的重点、难点, 使其头脑中形成的动作表象更加清晰, 促使其视听觉联动起来, 与运动神经形成通路, 进而形成概念。 (2) 表象回忆练习。在练习武术套路前先进行充分热身, 引导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 然后回忆动作的影像, 约2 min后再完整练习整套动作。如学生水平较低, 可通过观察挂图、视频或老师再进行示范, 帮助其进行表象回忆练习。 (3) 表象练习与追忆。在武术套路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 身体对动作的感受会迅速消失, 针对这种情况要在保持适宜的练习强度的基础上采用表象追忆法, 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套路技能。 (4) 语言诱导帮助练习。如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 老师要注意用精炼的语言大声提示, 以对学生的脑神经产生强烈刺激, 促使学生进行改进、更正。 (5) 表象意识唤醒及排练练习。学生在老师积极的暗示语言提醒下, 根据练习要求唤醒之前的身体体验, 逼真地体验每个动作、情绪, 并在大脑中完善动作练习, 针对易错的地方可重复多次, 直到巩固动作、形成完美的运动技能形象。

3武术套路教学中表象训练的应用

3.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

在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动作要领阶段, 学生对武术运作的方向、路向均处于一个初级的识知阶段, 此时采用表象训练法, 可以扩大学生对运作认知的范围及能力, 以免其由于精神紧张导致肌肉紧张, 从而导致其训练动作呆板、不协调。老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动作的实际情况, 及时发现不足, 予以更正, 正确掌握动作, 灵活运动。在学习某个新动作时, 老师要将动作做一个标准、完整的示范,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套生动、完整的视觉表象, 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帮助其领会动作要领, 掌握重点、难点。学生再进行模仿训练, 进行短暂的外在表象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及运动水平,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生学习弓步冲拳动作时, 老师先用标准动作向学生做出准确示范, 向学生分析动作的正确方法, 引导学生建立起更加清晰的视觉表象。整个过程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十分清晰的弓步冲拳视觉表象, 由学生加以模仿、训练, 为后续学生熟练掌握武术套路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3.2提升动作准确性及连贯性

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 需要在动作的熟练程度方面做一个提升, 要指导学生将武术套路动作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动作表象。学生对动作形成的初步认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会逐渐掌握局部动作, 还会逐渐纠正多余的动作, 提高姿势的标准性、规范性。该时期学生进行连贯动作时可能会存在动作结合不紧密、不正确、不标准的问题,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判断动作的正确性, 使其掌握利用运动知觉控制动作的方法。注意整个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仔细观察、体会动作,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最终形成连续动作形象。由此可见, 动作表象会逐渐提高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逐渐完善其技术结构, 最终形成一套标准动作的协同表象。而学生在学习武术套路时, 由于其对动作不够熟练, 注意力分配能力未达到一定程度, 所以容易在动作之间连贯、过渡时出现不连续的现象, 或者发生短暂停顿, 导致动作的连贯性差。此时老师要将动作神经的调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肌肉运动的感觉判断动作节奏, 学生在体会动作节奏的过程中, 会形成一个表象过程, 从而提高其动作的熟练程度及肢体的配合协调性, 达到最终的训练目的。此外, 老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速度、耐力及动作规格等要素, 促使学生在大脑中交替出现兴奋或抑制的过程, 提高动作表象的清晰度, 动作技术的精确性,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提高学生武术技能

学生通过对武术套路动作的反复训练, 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并形成巩固、内化。此时, 学生训练新技术时无需动作准确性表象的参与即可顺利完成动作技术。经过巩固训练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潜意识化的动作技能表象, 学生在完成武术套路过程中意识的作用会更加突显出来。这一阶段学生不仅会逐渐扩大其注意范围, 而且在潜意识的作用下, 学生肌肉的动作表象也会越来越深刻。此时老师运用良好的表象训练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武术动作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 不断改进局部动作技术, 此外, 表象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动作方法及节奏, 由此可见, 在学生反复训练武术套路动作后, 采用模范式或回顾式表象训练, 学生的应变能力会越来越强, 武术技术的运用也更加灵活。

4结语

总之,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 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从而提高武术套路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因此武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究,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表象训练法, 以培养更多优秀的武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建丰.表象训练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17) :105-106.

[2]刘欧美.论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实践运用[J].体育时空, 2014 (4) :321-322.

[3]徐现峰.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5) :152-153.

[4]李岳.浅析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8) :164-165.

[5]黄志剑, 王积福, 向伟, 等.表象训练对技能学习绩效影响的元分析[J].体育科学, 2015 (5) :25-30, 40.

浅析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的应用 篇3

摘要:表象训练法充分运用了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其在体育训练领域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效率。表象训练对于篮球训练非常有利。篮球教学训练当中更好地应用表象训练法,需要更全面地掌握表象训练法内涵,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与实施过程。本文主要探讨了表象训练法的概念与特征,结合表象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应用的作用,最后提出了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表象训练法;篮球训练;应用

表象训练法如今在体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表象训练法对于提升篮球运动员的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要想在日常教学训练当中更好地应用表象训练法,就需要更全面地掌握表象训练法内涵,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与实施过程。本文则具体针对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表象训练概念与特征

表象训练是一种生理、心理以及思维的高级训练,其通过动作回忆、语言暗示以及节奏感觉等,在大腦中呈现出动作整个过程,并使动作过程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反复出现。体育训练当中,表象训练对于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项目有着很大的帮助。体育教师利用表象动作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效率。如今表象训练法在篮球、足球、体操等运动项目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表象训练是促进运动员对技术动作掌握的心理训练手段,其强调自我表象作用,让训练者经常对动作进行表象训练以及在内心想象自身最理想的运动状态。其具体有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两种性质,视觉表象是指对于某运动的观看而描绘出的表象;动觉表象则是指亲自参加运动的表象训练。两者的结合形成复合型的感觉表象,使技术动作完成更为准确协调。表象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在传统的训练模式上又添加了一种模式,促进运动员与队友积极配合,具体到在什么时间进攻、什么时间防守,以及站位、卡位等,通过不断重复、反思、练习来形成有序的运动练习。简单来讲,表象训练法是篮球训练中的“转译器“,把篮球各个技术动作以及战术思想技巧等在训练者脑中形成运动图式,提升训练的效果。

二、表象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应用的作用

1.建立完整动作概念。表象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的运用,有助于运动员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从而加深动作记忆,加快动作的熟练程度,巩固正确的动作定型。例如表象训练法在投篮教学训练中的应用,教师首先可在课堂上做出正确的跳投动作,同时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篮球明星的视频、结合+图像以及文字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完成初步的模仿实践,提升学生视觉与动觉的形象组成;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完成体验,体会跳投动作的要领,领悟跳投从起跳到手腕拨出投篮的每一个动作;再让学生进行投篮训练,通过实践在大脑中有意识地复制投篮动作印象,同原有的投篮技术动作建立起联系,从而找出自身投篮的优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

2.激发训练兴趣,促进技术掌握。篮球虽然是一项竞争性以及趣味性较高的运动,但其训练往往是较为枯燥乏味的。而表象训练法的应用则能够有效提升篮球训练的趣味性。在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法,利用视频播放、图片演示以及教师亲自示范等,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训练当中。尤其是在巩固复习的阶段,利用表象训练能够完善训练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进,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篮球技战术。并且学生在训练当中往往对于一些例如转身后仰跳投、拉杆上篮等技术难度较大的篮球动作都有一种想挑战的心理,表象训练法则充分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不断提升学生的训练主动性。

3.活跃思维,提升认知。表象训练法的应用,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有效提升训练效率。表象训练中通过学生自觉地思考动作、战术等,逐渐学会自我改进、自我反省,训练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例如对挡拆战术的训练,利用表象训练法模式,首先让学生观看战术配合演练,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挡拆战术跑位等的初步视觉表象,建立起战术配合各个要点的整体运动图式;然后教练再通过示范、讲解等让学生对挡拆的站位、跑位等有着进一步的掌握,进一步加深学生脑海中所形成的运动图式;接下来就让学生在实践当中结合视觉表象不断消除错误的图式,通过不断地配合与练习发现自身的错误并纠正,最终形成最佳运动图式,提升战术配合能力。

三、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应用需注意的问题。表象训练法在篮球训练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其应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正确的理论性指导,篮球训练不够全面等,目前篮球训练当中应用到表象训练大多为在篮球动作要领、技战术配合中的应用,而在爆发性训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较为缺乏。针对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建议。

1.讲解清晰,动作规范。首先教练员应当让学生掌握表象训练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步骤,对表象训练的重要性也要有一定的认识,基于此基础之上展开表象训练教学。教练员在进行动作示范时,一定要保证动作的准确性,技术动作要规范,讲解要精炼清晰,如果学生观看到的动作不是正确动作,只会对训练起到负面影响。其方法与过程的实施必须要保证规范,必要的时候教练员可以采用电化教学的模式。此外,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也要求教练员要重视对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了解到运动员成绩的提升不只是机体能力的提升,而是心理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整体提升。

2.把握训练时机。形成动作表象是学会篮球技术动作的关键因素。表象训练通过正确的示范、讲解、结合视觉、听觉中枢使刺激信号在大脑皮层强化与放大,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作为一种心理机能训练,教练员对表象训练法的应用需要把握好时机;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也需要遵循运动客观的规律,结合精炼的语言提示,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为提升表象训练当中表象的清晰度,应用时应当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稳定,并且学习的环境要安静,在学生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训练,通常表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此外表象训练也需要同技术动作练习交替进行,以表象训练为辅,技术动作练习为主。表象训练法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训练模式,实际的训练当中也无法代替实际训练,因而在日常教学训练当中需要注重表象训练的适度性,不能过多地使用。

3.加强自主练习。表象训练法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明显优于传统的篮球训练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建立信心,提升教学效果。针对篮球运动员的表象训练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在训练过程当中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需要认真关注学生学习训练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学生在训练当中的错误技战术动作与思想,并第一时间纠正。并且,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可让学生在掌握训练方法后,在以后的训练学习或者空余时间当中自主练习,通过多观看比赛视频、多思考、多分析、多总结等方式,提升篮球训练的效果。

结束语

表象训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其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成绩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也提升了学生掌握与领悟的速度。日后的训练中,需要不断加强对表象训练法的了解与领悟,多方面进行实践与创新,促进篮球运动员水平的提升。(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邹润革.表象训练法在篮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08.

[2]陶刚.篮球训练中表象训练的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5.

应用表象训练 篇4

新时期伴随心理训练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不断完善与展开,心理技能训练显然已经成为了“运动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表象训练法”作为其中的一种,指的就是通过暗示语的引导,来让受训者在头脑中反复对某一运动情境与动作加以想象,以此来逐步提升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与运动技能.该训练法的展开,不仅可帮助受训者规范动作行为,还能使之动作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下面,笔者以高校篮球教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探讨表象训练法在其中的应用。

就目前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现状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

一、单向教学等问题。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因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校篮球教学普遍是遵循着“基本姿势讲解-步法控球练习-运球、传球、投球”等程序来展开的,缺乏创新性,枯燥无味。而且在动作讲解方面,往往是教师先示范,后引导学生加以练习,突出的是动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虽可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篮球技术,但也相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在单向教学方面的弊端是很明显的,通常都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对教师而言,教学的目的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而未考虑到学生是否可完成,应该怎样完成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自然无法按照要求掌握所有的动作技能。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示范讲解,想必也无法提起兴趣,多是敷衍了事,因此篮球教学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为此,在篮球教学中,积极创新完善教学和训练方法意义重大。

(1)应用原理。在运动中,机体神经系统可把已经感知到的运动物体、肌肉感觉与线路等因素通过痕迹的形式存储到大脑中,然后在遇到适当刺激后,大脑就会产生思维,并迅速恢复对该运动因素的感知。将表象这一生理特征应用到高校篮球教学中,则能把原本复杂的篮球技术,借由示范感知加以分解强化,并形成表象,进而通过大脑记忆把整个运动实践过程存储在大脑中反复再现,这样能进一步加深对技能动作的把握,快速形成正确动作技能概念.(2)应用作用。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有效应用表象训练法,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调动其大脑思维来实现“想、练”的有机融合,较好地避免了篮球运动技能学习中单纯的动作模仿,加速了学生动作技能巩固,较好纠正了学生练习中存在的一个动作偏差;而且长时间系统表象训练,也能大大提升学生大脑层中动作表象清晰度,并逐步强化其对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从而切实挖掘出其内在运动潜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逐步树立学习信心,最终从整体上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也较好迎合了大学生心理、生理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促进了大学生体力、智力与技术水平的同步发展,对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不仅增添了教学乐趣,还大大丰富了教学形式,为学生逐步提升自身篮球技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1)形成完整动作概念,调动训练兴趣。在篮球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法,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听到的、所看到的信息有机转化为身体动作信息,进而逐步强化对自身肌肉感觉与动觉的控制力,最终实现认知同动作的有机融合。为此,在篮球训练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应用一些手段、技巧来调动学生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动作的精妙所在,进而用语言加以引导、指示,让学生在脑海中自动重现动作执行过程,然后在实际训练中对动作技能加以规范、改进,以此来进一步巩固动作技能的准确性.通过这样一种表象训练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篮球动作技能。

(2)形成“表象-动作-思维”程序。在初步把握了正确的篮球动作概念之后,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在每次模拟、练习动作之前,都在脑海中将动作概念再现一遍,即引导学生闭目思维,想象接下来所要练习的篮球动作的正确表象,然后展开相应练习。如以“右手行进间跨步投篮动作”练习为例,在“跨步上篮”的第一步要求幅度很大,同时接住篮球,而第二步动作幅度则可稍微放小,接着,第三步用脚用力蹬地起跳投篮;而且在投篮时,要求投篮者手腕能够微微前屈,而食指、中指则用力拨球。对此,笔者就要求学生将上述动作表象在脑海中回放,并要求学生全身放松,高度集中,重点再现上述几个关键动作,以此来更好把握动作规范。长期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意识,即一种篮球技能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模仿,通过肌肉感觉于大脑坡层中寻找对应兴奋集中区,而是应该在视听刺激影响下,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调整,进而在大脑认识概念区域中生成一个兴奋环路,并将其传达至肌肉动作,完成动作操作;而且这种接受技能过程,还有着一定主观能动性。笔者在示范讲解动作之后,有些学生并不会直接练习,而是提出就某一动重点讲解示范的要求,在想象思维之后展开相应练习,大大提高了动作操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3)形成“表象-动作-想练结合”的训练程序。学生在对动作表现加以模拟与练习之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用自己语言就所把握的篮球动作加以描述,以此来让学生于运动中枢中形成对该动作正确的运动概念。与此同时,教师也需将该动作的重难点与易出错的技术环节指明并详细讲解,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再次想象,在教师语言作用下展开思维开发,与脑海中反复重现动作完成过程.如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的篮球技能之前,往往会将之前所学的内容忘了,为此,在每次展开技术教学之前,笔者都仅仅抓住表象训练这一时机,鼓动学生开动思维,回忆所学内容。首先,就上节课所学动作技能的某一动作要求对学生进行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如又以“行进间跨步投篮动作”为此,该动作第一步跨的是右脚,而第二步上的则左脚,遵循的是“一大、二小、三起跳”的流程。然后,展开1分钟的回忆;最后,引导学生按照笔者提出的技术环节加以想象练习,融动作与思维为一体,力求动作的完整性。

(1)积极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因表象训练中,学生需保持高度集中力,对此教师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即确保环境的安静舒适,减少外界影响,尽量不要选在阳光刺眼或是环境嘈杂的环境中展开篮球训练教学.同时,教师也需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积极同学生沟通交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具体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来适当调整教学、训练方案。

(2)语言引导要适当。在篮球动作技能表象训练中,教师也注意语言应用的合理性与引导性,通过适当的语言应用来引导学生基于听觉与视觉来展开表象训练,并加上适当思维训练,来让学生更好把握篮球动作技能,提高投篮水平。

(3)合理把握训练时间。在进行表象训练时,需合理把握其时间,一般5~8分钟是比较适宜的,若训练时间超过8分钟,会使学生用脑过度,造成精力无法集中,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而时间若是低于5分钟,也无法达到训练的效果。故在篮球表象训练中,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时间,做到训练有度,以此来最大限度发挥表象训练法的效果。

(4)不断创新完善。伴随高校篮球运动的日渐被重视,篮球比赛的日趋激烈化,学生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不断提升自身投篮水平。如今,虽然表象训练法被广泛应用,且效果显着,但因这种训练法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故教学中有时也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为此,教师就需逐步加大对表象训练法的研究,基于科学理论,尽量为该训练法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并在实践应用中,对其加以创新、完善,使之能为逐步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贡献出更多力量。

总而言之,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篮球技术薄弱的学生来说,该训练法的应用,能够使之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迅速把握各种篮球动作技术要领,逐步提升篮球训练效果,最终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篮球运动综合素质。为此,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教师需积极运动表象训练法,并具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训练办法,以此来获得训练效果的最大化。因为每个学生篮球水平都是有所差异的,若完全按照一种训练办法来展开练习,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篮球水平。为此,教师在应用表象训练法的同时,还需辅以其它训练方法与教学手段,综合应用,最终从各方面入手提升篮球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应用表象训练 篇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新疆工程学院2014 级8 个健美操选项课教学班24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对8 个教学班级随机的分成四个实验组和四个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浏览 (NSTL) 网站http://www.nstl.gov.cn/index.html、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知网) 等数据库, 对大量国内外相关的专著与期刊等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整理、归纳、总结。

(2) 实验教学法。

四个实验组 (120 人) 与四个对照组 (120 人) , 开展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 两个组在进行教学时所用的教学内容、时数、场地与测试标准均一致。 实验组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与表象训练法, 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教学法教学。对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技评成绩与兴趣进行测试, 并进行对比, 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3) 数据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将实验教学中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表象教学法含义、表象训练实施与健美操表象训练教学流程设计

(1) 表象教学法含义。

我们这里所提到的表象教学法就是利用运动心理训练中体育教育的一种方法,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按照课程的内容、任务、结构特征与动作要领, 依据一定的教学程序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目的性控制而开展表象训练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换言之, 就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下学生按照动作要领的合理规范, 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 使学生在脑海中对动作表象进行重现, 以此来对学生的动作质量进行改善, 进而使教学进度得到促进的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 表象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在对体育动作学习的过程中, 使学生主动地在脑海中对回忆表象、动作表象和巩固表象等进行正确地建立, 利用动作表象对学生练习进行指导, 进而使学生对体育动作的控制程度得到改善, 使其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得到促进。

(2) 表象训练的实施。

我们这里所提及的表象训练, 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就是实验对比法, 一般会构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在实施的过程中来开展比对研究。其中对照组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也就是包含任务宣布、讲解、示范、进行练习和总结在内的一系列程序, 而实验组则会在常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再将表象训练方法加入其中, 也就是任务宣布、讲解、示范、表象训练、进行练习、总结等步骤在内的过程。

(3) 健美操表象训练教学流程设计。

在教学实验开展的过程中, 任课教师应当重视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示范, 利用幻灯片和影像等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对健美操动作表象的正确建立。 其次在学生对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行建立后, 在每一次模拟或者练习之前,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 对所要使用的正确动作表象进行默念。在进行想象的过程中, 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放松, 同时集中记忆力, 对于那些关键性的动作要展开多次的“回忆”。最后, 在开展模拟练习时, 要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对其所理解的健美操动作进行描述。 任课教师还要对技术中的难点、重要和容易产生错误的技术环节进行描述, 使学生在聆听讲解的同时进行想象, 在教师的指引下, 对头脑中对动作过程进行反复的、正确的描绘。

2.2、学生健美操技评成绩与学习兴趣分析

(1) 学生健美操技评成绩分析。

在开展长达一个学期的健美操试验教学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健美操技评成绩如下表所示 (见表1) 。

从以上表1 可以得出, 实验组学生的成绩要比对照组好很多, 笔者认为, 实验组学生技评成绩优于对照组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方面, 其一, 表象训练能够对运动技能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表象训练是一种能够使自动理想反应得到建立的学习方法, 能够使动机水平得到提升, 使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巩固得到加速, 尤其是对于健美操运动中那些复杂的动作来讲, 对其进行清晰的、正确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对技术动作图像进行正确建立才能够保证运动技能的形成。其二, 在对健美操动作技术图像进行初步建立后, 每一次练习或者模拟之前, 授课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对这些技术动作图像进行闭目“回忆”, 尤其是那些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 对其动作技术图像更是多次回忆, 使学生对健美操技术动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2) 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分析。

从以上表2 中可以得知, 实验组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要比对照组高很多, 笔者认为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在实验组应用表象训练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地调动, 使学生的“想象”与“练习”融汇在一起, 使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机械模仿现象得到有效避免, 对技术动作的形成与巩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息得到提高, 进而使健美操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能够对学生的健美操学习兴趣与较强的学习欲望进行有效激发;

(2) 在高校健美操练习中应用表象训练法, 能够促使学生大脑中表象能力得到增强, 进而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记忆健美操的技术动作, 这一点对于其健美操技术动手做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而能够使学生的健美操技评成绩得到提高, 有助于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提升, 所以说,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是十分必要的。

3.2、建议

(1) 对于健美操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要精心地设计, 在细节学习中对动作要领进行强化, 尤其是那些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 更是要善于使用表象训练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对于师资培训的力度要适当地加强, 要计划对全员实施培训, 以便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得到提升, 进而使其能够与教学、训练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3) 对于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的相关研究要加大力度, 对于表象训练法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要深入探索, 尤其是其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更是要积极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春燕.表象训练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18 (12) .

[2]李险峰, 薛瑞妮.表象训练法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0 (9) .

[3]杜金蕊.表象训练法在高职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4 (7) .

[4]赵锦建.“表象训练法”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32 (6) .

[5]司慧峰.浅谈表象训练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2) .

[6]南萍.表象训练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4 (3) .

[7]李莉.表象训练法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31 (6) .

应用表象训练 篇6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教学班高一 (8) 、 (9) 两班的女生 (每班20人) , 随机选定8班为实验班, 9班为对照班。两班学生身体素质基础情况大致相同, 实验前均无健美操方面的学习基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研究目的、实验内容阅读了许多表象训练和心理演练方面的文献资料和著作, 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次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 实验法

对本文设计的表象训练方法在教学班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教学实验, 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内容、时间、场地安排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除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外还特别采用了表象训练方法进行教学, 对照班仍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在成套动作教学结束后, 根据学生独立完成成套动作的质量和熟练性以及平常课上的练习情况, 将两班的练习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表象训练方法的依据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事物形象的反映。运动表象是视觉、动觉相互联系的综合表象。学生动作的概念, 是在动作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对各种动作的特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复杂的思维过程而形成, 是由浅入深, 从现象到本质, 逐步深入理解的过程。例如, 当我们回想起某个健美操动作时, 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动作, 这是运动表象的视觉部分, 同时也会感觉到全身有些紧张, 这是表象的动觉成分。因此, 在表象训练中, 学生要集中注意力, 在头脑里详细“描绘”将要做的动作, 学生不仅要感觉到“看”到了该动作, 而且应产生完成该动作的动觉表象, 通过这种视觉、动觉结合的运动表象的回忆, 达到巩固和改进动作的目的。学生在初学动作时, 主要是通过视觉、知觉表象, 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模仿学习, 其表象越清晰、正确, 就能越有效地完成动作。

2.2 表象训练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2.2.1 表象训练方法的设计

(1) 绘制成套中学生健美操规定动作图解, 在上课前发给实验班的学生, 在结合教师课上正确的讲解和动作示范的基础上, 让学生能够看懂并理解动作, 初步建立动作概念。在配合图解的教学同时, 让实验班的学生在课上观看包括中学生健美操规定动作在内的录像, 让学生在看的同时适当想象自己在做动作, 学生才能理解自己当时不能直接感知或者从未也无法感知的事物, 使学生头脑中想象的形象“正确、生动、逼真”。

(2) 结合教学进度, 利用手中的动作图解, 运用已了解的正确的动作表象, 闭目反复想正确动作的每一个过程, 想象自己在做某个动作, 使头脑中出现的动作与现实动作趋于一致、完善、准确, 但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

(3) 表象练习时可结合想象训练同时进行, 在闭目想象动作的同时做徒手的模仿, 这样有助于提高健美操动作的准确性, 建立良好的动作本体感受。

2.2.2 表象训练方法的实施

(1)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同等条件下 (场地、器材、学时、教师等) , 分别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健美操教学 (每周3学时) 。两班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完全一样, 所不同的是实验班在每堂课开始、中间部分加进了每次3~5min表象训练的内容, 而对照班这个时间仍进行常规的练习。

(2) 实验班学生每天晚上睡觉前按布置的内容进行10min的表象训练。

(3) 实验班学生在每次课学习新内容并加以重复练习以后, 原地站或坐, 在教师指导下, 在规定时间内闭目听音乐, 同时想象自己正随着音乐做练习, 允许身体及四肢有小幅度动作, 教师随意在某个8拍末突然暂停音乐, 然后分别请学生回答并示范此时所对应的动作, 回答正确与否可以让其他同学评价, 并作为其平时成绩记录下来。而对照组在学习新内容后, 按常规重复做集体练习或分组练习。两个班在学习成套动作上所用的教学时数相同。

(4) 在成套动作教学结束后, 采用评分标准表, 让5个学生和教师组成考评团, 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打分, 实行百分制。

2.3 实验结果分析

(1) 通过1个月的实验教学, 感觉到实验班学生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动作的正确性和熟练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由此表明, 表象训练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

(2)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将表象训练法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过程中, 在更深层次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运用了大脑的思维作用, 使“想”、“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来开发学习健美操的方式、方法。

(3) 表象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 在健美操教学中是有效的。但不能将表象训练作为单纯的教学模式, 应与常规教学中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达到优势互补, 这样才会使健美操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

2.4 表象训练实施过程注意问题

(1) 像做其他事情一样, 只有喜欢做, 才容易做好。在表象训练进行之前, 指导者应向练习者进行有关表象训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提高练习者对表象训练的认识, 使他们愿意参加到表象训练中, 并逐步喜欢这种心理训练。

(2) 表象训练只能作为动作技能训练的辅助手段, 而不能取代实际的动作练习。表象训练对动作技能学习有帮助, 但是这种帮助是有一定限度的, 表象训练一定要与动作技能练习结合起来, 穿插进行。同时要注意表象训练与动作技能训练的比例问题, 只有当表象训练以适当的比例同动作技能训练结合时, 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3) 对于练习者而言, 表象训练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都要从不会到会, 由做不好到做好。表象训练并非一些人所想象的那么容易, 但也绝不是高不可攀的。要获得较好的表象训练的效果, 首先要能够长期系统的进行这种训练;其次要保证表象训练的练习质量。另外, 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 至于多长的时间为宜,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可能是2~5min, 也可能稍长一些。

3. 结论

本文进行的表象训练是利用运动训练心理学原理, 结合健美操动作自身的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的一次教学实验。通过表象训练在教学中的运用, 表明表象训练对健美操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 所以说表象训练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

[2]王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张华云.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课程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4]黄希庭, 郑涌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5]刘社桥.对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的几点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 2001年6月

表象训练在游泳初学阶段的研究 篇7

运动技术的表象训练, 一般用于技术动作的学习阶段, 特别是初学运动技术的人。因为,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视觉表象起主要作用, 而后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相结合, 逐步形成运动表象。再说, 初学者在实际练习时身体的肌肉活动占优势, 而大脑的心理活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尽管不断重复同一种动作, 但动作的肌肉感觉并不很清楚, 动作的表象不完整, 概念也模糊, 因而实际效果较低。故在游泳的初级训练中同时进行表象训练, 不仅可以暂时减少体力的消耗, 更重要的是为内心表象活动的发挥创造条件, 技术动作的掌握过程会迅速加快。下面以蛙泳教学为例, 说明表象训练在游泳初学阶段中的重要作用。

蛙泳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游泳姿势, 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泳姿。由于正面抬头呼吸, 动作内部循环节奏有明显的间歇, 比较省力, 基本掌握后就能迅速增长游泳距离, 因而是初学者首选的一种泳式。初级蛙泳的教学方法很多, 但如何结合初学者的身心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人暑假期间随机抽取衡阳市游泳场2008年暑假短训班12岁男生60名并分成两班。A班为实验组, B班为对照组, 各班30人。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 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法教学。两个班教学内容、人数、教学时数、场地、器材和测试均相同。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并设计“表象训练法”的教学过程。

3. 实验法

B组采用常规教学, 遵循教师讲解示范和教师领做→学生练习→教师进行集体和个别纠正→学生练习→测试的教学顺序。A组采用表象法进行教学。

二、表象教学过程设计

1. 听、视觉表象训练

(1) 观看影像及挂图, (2) 学生闭目回忆动作, (3) 教师讲解与示范, (4) 教师提问。

2. 各阶段模仿表象训练

不同的教学阶段, 设计不同的表象内容, 重点难点突出: (1) 陆地模仿, (2) 教师下水示范, (3) 学生练习, (4) 教师指导纠正。

3. 完整动作配合的表象训练

(1) 再次观看影像的完整技术动作表演, (2) 教师水下完整示范, 侧重易犯的错误, (3) 学生下水完整配合练习, (4) 教师拍摄学生的游泳动作并进行放映、分析情况, (5) 学生练习和进行测试, (6) 每天课后作业:睡前放松身体、微闭双目、回忆当天动作。

三、结果与分析

1. 结果

(1) 通过实验估测的方差分析, 从技术评定, 25米游距测试等方面成绩来看, 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

(2) 测试成绩表明:实验班P=0.06, 对照班P=0.36差异十分显著。这说明, 在游泳初学阶段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具优越性。

2. 分析

(1) 在游泳训练中听觉、视觉表象训练对于初学者的有效作用。对初学者来说, 由于神经系统活动性强, 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要地位, 主要通过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此时, 教练员运用影像、挂图、回忆、示范讲解等表象训练手段, 对刚刚建立的游泳技术图像在大脑中反复描叙, 可以更好地帮助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如蛙泳腿部动作表象训练:“收腿——翻腿——蹬腿——滑行”在学生看明 (影像) 听清 (讲解) 后, 然后让学生闭目——放松身体——进入表象状态;教练员再用语言引导他们想象自己在运用正确技术要领进行身体练习。此时, 学生会有些条件反射, 如腿会出现一些自然的小动作等, 这时注意提醒他们“勾”脚尖和脚掌的“外翻”来加深理解。

下水前, 还可以通过意识训练来加深蛙泳腿的动作概念。也就是说, 大脑想象某一动作, 大脑就会像真的在从事某项运动时同样的运动中枢产生运动。如“边收边分慢收腿, 向外翻脚对准水, 向后弧形蹬夹水, 两腿伸直漂一会”。然后在陆地练习中, 躺在游泳池一侧放松身体, 想象用最理想腿部动作, 用最好的姿势游泳, 用最佳时间达到终点等等, 从而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 再转入正常的练习。这样, 在相同的时数里, 各部分关键技术, 实验班明显比对照班掌握得更快更好。待熟练之后, 可进行一些简单的配合练习, 一般5~6次课后, 经检查实验组的学员绝大部分能掌握蛙泳的技术要领和主要动作技能;而对照组只有半数的学员掌握较好。所以, 通过视觉、听觉及陆地的表象训练, 能较快地建立起正确的技术概念和较熟练地掌握蛙泳动作技术。

(2) 完美的表象模仿训练能快速使初学者掌握游泳技术。在学生初步掌握蛙泳技术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运动技术表象。初学者对运动技术的熟知是各种感觉、分析器官综合活动的结果, 感知到动作技术要领后被编入神经系统机制。因此, 当初学者思考或回想技术动作的表象, 这就形成了运动技术表象。所以, 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技术表象是达到技术熟练、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 听觉表象和视觉表象融入运动表象系列是建立运动表象的有力补充手段。初学者感知动作次数越多, 在神经系统活动中就会建立起更多的暂时神经联系, 它将帮助正在运动的初学者大大提高掌握运动技术的速度, 感知信息越多, 表象也就越清晰。在进一步训练中, 应采取一些基本有效的方法结合表象训练进行完整练习。如闭目回想完整的动作过程 (划水腿不动, 抬头吸气, 收手又收腿, 先伸胳膊后蹬腿, 手腿伸直漂一会) 。然后在陆地上进行模仿练习, 去有意识地感知肌肉的用力顺序和动作细节, 再在水中体会划水换气的感觉。之后可以将学生的动作拍摄下来, 让学生观看对比, 找出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并提出改进办法, 并在每次课结束前, 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表象训练任务, 要求学生晚睡前躺在床上进行完美动作表象演练等强化练习。通过实践, 实验组技术评定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在游泳初学阶段采用表象训练法教学, 符合初学者的特征, 它能使学生想、练有机结合, 并使人的听觉、视觉、运动系统和大脑思维都发挥作用, 很适合初学者的学习和训练, 故能有效提高游泳初学的效果。

(2) 在游泳初学阶段采用表象训练, 可以有效地调节情绪, 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 表象训练符合想练结合应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的原则, 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 一开始便重视自己的技术动作表象, 以便仔细体会动作要领, 比较动作差异, 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学效果十分显著。

2. 建议

(1) 在进行表象训练时, 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不够的。因此, 在教学中要配合挂图、录像等捕捉那些为数甚少的几个最完美的动作, 一遍一遍地放给学生看, 学生在与表象训练时同样放松的情况下观看自己的动作。

(2) 在进行表象训练法时, 要遵循由易到难, 区别对待的原则, 必须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差别、接受快慢、动作好坏, 教师要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当部分学生已学会了某一技术动作后, 要及时分组, 实施不同的进度, 以确保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升级制度,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同时应多配合语言的提示和诱导。

(3) 对于心理练习, 并不一定是练得越多越好。在某种情景下, 学生对某项技能任务进行心理练习有一个最佳时间量, 一旦超出了这一时间限量, 继续进行心理练习反而会有损害。应当注意, 在想象中练习一项技能任务时, 如果注意力消减了, 就应该停止练习, 转向其他的训练。另外, 每次课结束后, 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课后表象训练任务, 要求学生晚睡前躺在床上进行课上最完美的动作表象演练。

参考文献

[1]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高桥雄.游泳技巧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应用表象训练 篇8

摘 要 在中学排球垫球教学中,应用运动表象训练,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验结果表明,运动表象训练可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排球垫球的技术动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垫球的稳定性,课堂教学效果明显,运动表象训练适用于中学排球垫球教学。

关键词 运动表象训练 中学排球垫球 体育教学 应用研究

引言

运动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中被最为广泛采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之一[1]。所谓运动表象,心理学中把它定义为人脑中保留和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它反映了某一个具体的技术动作在空间方面、时间方面和力量方面的具体特征形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联系。[2]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排球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内容,它可以发展学生多种身体素质,例如,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还能培养果敢、自信、坚韧、协作等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并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但是由于排球动作要求严格,授课时间不够,学生课余时间接触和练习的机会少,导致学生掌握排球技术动作速度较慢,缺乏兴趣,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中学排球垫球教学中应用运动表象训练,提高学生练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排球垫球的技术动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方法与实验控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2010级一到四班的男同学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实验,其中一班和二班为对照组,共39名男同学,三班和四班为实验组,共38名男同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实验研究寻找理论与实践依据。

2.实验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采用本文研究设计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为排球初学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实验条件。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常规分析。

4.教学实验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新授课和复习课都采用对排球自垫和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集中小结、学生再练习四个过程组织课堂教学;

实验组采用运动表象训练与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新授课采用观看排球自垫和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教学片、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运动表象训练、学生练习、教师集中小结、运动表象训练、学生练习七个过程组织课堂教学。复习课采用运动表象训练、学生练习、教师集中小结、运动表象训练、学生练习五个过程组织课堂教学。

(三)实验控制

实验时间:2010年10月11日-11月12日,共计10学时。实验地点:本校排球场,教学条件相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为排球初学者,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运动表象训练的教学法。两个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进度安排、考核标准和场地器材等方面均一致。

二、运动表象训练教学实验实施过程

(一)建立视觉表象阶段

运动表象可分为运动视觉表象和运动动觉表象,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视觉表象起主要作用,也是建立良好运动表象的基础。在实验组排球垫球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排球自垫和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教学片和教师讲解示范动作两个过程,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良好的视觉表象,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模仿练习的欲望,对学生最终熟练掌握技术动作起到重要作用。

(二)巩固视觉表象,建立动觉表象阶段

学生建立了良好的视觉表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练习,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运动表象训练,在脑海里回忆所看到的教学片和教师的讲解示范,复述教师强调的垫球的手臂姿势、击球点、身体位置、击球力度和方向等,巩固之前建立起来视觉表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体会动作要领,建立动觉表象阶段。此阶段通过运动表象训练和学生练习两个教学过程来完成。

(三)完善运动表象阶段

学生在视觉表象的引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建立了动觉表象,形成了排球垫球的运动表象。但是由于刚建立起来的运动表象不够清晰牢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还达不到要求,动作不够协调、肌肉感觉差、垫球的位置和力度掌握不好,这个时候需要通过教师集中小结、运动表象训练和学生练习三个过程来巩固完善学生的运动表象。此阶段,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体纠错和个别纠错,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运动表象训练,纠正学生错误的表象,巩固完善正确运动表象,指导学生再次练习。经过教师多次纠正、引导和学生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逐渐完善了运动表象。

三、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垫和对垫考试,并对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排球自垫个数平均值32.79与对照组的16.26之间的差值是16.63,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排球对垫个数平均值14.05与对照组的3.82之间的差值是10.23,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四、结论与建议

(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运动表象训练,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二)实验结果表明,运动表象训练可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排球垫球的技术动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垫球的稳定性,实验组排球自垫和对垫个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运动表象训练适用于中学排球垫球教学。

(三)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运动表象训练时,应遵循先视觉表象再动觉表象,反复巩固完善的原则,还应注意每次运动表象训练的时间不应过长。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运动心理学发展中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2-3.

表象训练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9

1 变量的操作定义

变量指一个物体、事件或人所具有的可以抽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点, 也可以指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能产生变异的任何事物或现象[6]。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层次不同, 应该选用不同的变量。体育科学研究中常见的变量有9种, 即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协变量、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7]。这些变量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有重叠的。表象训练研究属于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首先应当确定研究所涉及的变量, 并对变量进行定义。

变量的定义包括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两种。抽象定义是指从理论上对研究变量所反应的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行的定义。在研究中对各种概念或术语的理论定义都属于抽象定义, 如本文前面提到的表象训练的概念。而操作定义则是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对研究变量进行数量化的界定和说明, 也就是实验变量可控制的、具体化的操作规范和可清晰观测的特点标识[6]。如可用竞赛状态焦虑问卷测量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 可用WT-注意力测试软件测量运动员的注意能力等等。查阅国内体育运动领域有关表象训练的研究发现, 很少有研究报道对研究变量进行阐述, 未提及该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其他的变量是什么, 特别是没有对变量进行操作定义。操作定义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给不同的研究在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研究, 提高研究的统一性。如, 在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中, 对于应激模型就有统一的操作定义[8,9]。高质量的实证研究论文, 题目中就应可看出自变量、因变量、其他变量及研究目的。若研究中变量定义不明确、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含糊不清, 表明这项研究因果关系分析的水平很低, 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也比较差[10]。如“拳击运动员表象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 就不能看出因变量[11]。

2 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的起点, 在思考几个心理学变量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是否与其人格特征有某种联系时, 就已经在考虑研究假设了。假设作为具体研究的先导和方向, 最好明确地陈述出来, 这无论对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还是对于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争鸣都有帮助。论文质量的高低可以由其提出的研究假设来判定, 在论文撰写中必须提及研究假设, 使读者对研究目的一目了然。不管该研究假设是否得到验证, 该研究都是有意义的。张力为在对100名北京体育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学士论文以及94篇载于2003年《体育科学》杂志上的社会科学论文进行分析时, 发现许多学士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在撰写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研究假设与方向,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12]。同样, 在国内发表的体育运动领域表象训练研究报告论文中, 几乎都没有研究假设, 这些论文大多是实验研究, 也有少数是个案研究。

3 被试的选取

表象训练作为心理训练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技能训练, 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 方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表象训练研究被试的选取非常关键。如果选取的被试在研究前处于一种异质状态, 无法得到可靠的研究结论。许多研究报道选取的被试只是在实验前对他们进行了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方面进行了同质性检验, 而没有对被试的表象能力进行比较区分。在这些研究中, 大多数被试都是来自体育专业或普通专业大学生, 从来没有接受过表象训练, 即其表象能力尚不清楚。其表象能力是否符合其研究的要求, 应在研究开始前充分考虑。因此, 在表象干预前对被试进行相应的测试。

依据Martin等人的模式, 表象能力会中和表象训练的效果[13]。表象能力表现为清晰性、生动性和控制性, 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会影响心理演练对成绩的影响。在表象训练研究早期, 对于表象能力的测试主要采用动作表象问卷 (MIQ) , 该问卷由Hall和Pongrac编制, 用来测试被试的视觉和动觉表象能力。该问卷要求被试完成18个表象任务, 9个用来评价视觉表象能力, 另外9个用来评价动觉表象能力;然后要求被试对表象这些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李克特式7点计分法, 1表示非常容易, 7表示非常难。因此, 视觉和动觉两个分量表的总得分都在9-63之间。低分表示表象能力高, 高分表示表象能力低[14]。目前, 国外表象训练研究通常采用Hall&Martin编制的动作表象问卷——修订版 (MIQ-R) , 该问卷能够评价被试的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能力, 分别用四个条目来评价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两个维度。每个条目都要求被试先执行一个动作, 之后再对该动作进行一次表象, 然后对表象该动作的难易程度按李科特式7点记分法进行评价, 如1表示特别难, 7表示特别容易。计算每种表象能力的分量表的平均得分[15]。在Melanie Gregg和Craig Hall (2005) 的研究中, 测得的视觉和动觉表象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91和0.90[16]。也有研究者采用动作表象清晰度问卷 (VMIQ) 对被试进行表象能力测试。该问卷包括24个条目, 要求被试从内部 (自己) 和外部 (他人) 的角度表象动作, 然后在5点计分上报告清晰度, 如1表示非常清晰, 5表示一点也不能表象。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76 (Isaac, Marks, &Russell, 1986) [17]。大多数研究者将72分作为选择被试的临界值, 即VMIQ的得分大于72的被试将从该研究中剔除[21,22,23]。此外, 还可以使用视觉表象清晰度问卷 (VVIQ) [18]。

4 表象训练效果的评估

从表象训练的相关理论以及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 表象训练不仅有利于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而且还能改变运动员的认知策略, 调节运动员的情绪。在运动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心理训练或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估。表象训练是现代心理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心理训练技能, 对于其效果的评估一方面能够检验心理训练的效果, 另一方面这也是科学研究一个重要环节。在表象训练干预前后, 均应当对被试的表象能力进行测试, 以评估训练效果。而不仅仅是对运动表现或成绩进行评定。以避免无法解释出现被试的运动表现或成绩在进行表象训练后得到提高, 而表象能力并未得到改善的情况。在对表象训练效果进行评估时, 可以采用上述的动作表象问卷 (MIQ) 、动作表象问卷——修订版 (MIQ-R) 以及VMIQ等问卷对被试的表象能力进行评估。还可以结合生理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如选用生理和脑电指标进行评估。在表象训练研究中, 可采用生物反馈仪对被试的各项生理、脑电指标进行监控。也可采用生理和心理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一般可以采用肌电、皮电、脑电等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可采用状态焦虑问卷等[19,20,21,22]。

5 无关变量的控制

国内外的有关表象训练的研究报道, 大多是采用实验研究范式, 也有少数研究采用个案研究范式 (更具有实践意义) , 如姒刚彦的“太极拳成套动作表象训练实施中过程与特征的初步探讨——个案研究”。[23]对于实验研究来说, 其主要目标就是探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的内部效度。因此, 实验研究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可能地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即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如说, 前面提到的被试的表象能力就是一个必须控制的无关变量。表象能力是影响表象训练与表象训练效果之间关系的一个无关变量。

在进行表象训练与运动技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时, 被试在正常训练时间之外的活动也是影响研究效度的一个无关变量。如控制组虽然没有接受表象训练, 但其在其他时间却额外地进行了相关技能的练习, 这样会混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

从表象运用的角度上可以分为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 内部表象是从内部想象自己, 即自己正在经历各种情景, 正在做各种动作, 而外部想象是想象自己从身体外部观看自己进行的某种任务, 是隔了一段距离看自己。对于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被试来说, 运用内外部表象对其运动技能的提高有不同的影响。对于新手而言, 使用外部表象更有利运动技能的提高, 对于专家而言, 使用内部表象效果更佳。因此, 在进行表象训练研究中, 应控制被试运用的表象类型, 保证所有的被试运用相同的表象类型。

放松训练是各种心理训练的基础, 在进行任何心理训练之前, 被试都应当保持放松状态, 有利于对表象的控制。因此, 在进行表象训练研究时还应当考虑被试的心理放松能力。

6 结语

表象训练是运动心理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也是实际心理训练与咨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在进行表象训练研究时应当充分考虑变量的操作定义、被试的选取、表象训练效果的评估、无关变量的控制并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

摘要:表象训练是运动心理技能训练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通过对国内体育运动领域中的表象训练研究报告进行分析, 认为存在以下不足:缺乏对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无研究假设、被试选取随意、未进行表象训练效果评估及无关变量控制不严密。表象训练研究必须重视这五个重要问题。

应用表象训练 篇10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游泳选修课2007级四个男生班, 并从其中随机选两个班作为对照班 (A组) , 其余两个班为实验班 (B组) , 对照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自由泳教学, 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进行自由泳教学。四个班级的教师、教材、学生人数、教学时数、场地、器材和测试调节以及方法均相同。

研究方法本研究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 并设计“表象训练”教学过程。

2.实验法:A组采用常规教学, 遵循教师讲解示范→教师领做、学生随做→学生练习→教师进行集体、个别纠正→学生练习→测试的教学顺序。B组采用表象训练的形式进行教学 (如图所示) 。其实验的要点有: (1) 在学习动作前, 先进行完整技术动作的影像示范, 教师重点讲解动作要领, 使学生建立准确的动作表象。 (2) 徒手站立, 闭目想象动作过程, 然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陆地上进行模仿练习, 并有意识地感知肌肉用力的顺序和动作细节。 (3) 想象技术动作, 并在教师的提示下体会在水中划 (打) 水的感觉。 (4)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并将学生的动作拍摄下来, 让学生观看对比, 找出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 并提出改进办法。 (5)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在水中进行练习, 一边练习, 一边想象标准的示范动作。 (6) 在每次课结束前, 教师给实验班学生布置课后表象训练任务, 要求学生晚睡前躺在床上进行动作表象演练。程序为:自然仰卧→微闭双目→全身放松→深呼吸3次→注意力集中于大脑, 采用意念内视动作形象进行表象演练, 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动作反复演练 (要求每周至少演练3次以上) 。

3.问卷调查法:在游泳课结束后, 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1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 回收138份, 有效回收率为98.57%。

4.统计法:对回收到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 通过统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5.评定法:在实验班与对照班上课次数、练习时间、教学内容等都相同的情况下, 按照大纲标准对四个班学生进行自游泳考核和技术评定。

结果与分析

在自由泳教学前, 对两个组进行了测试, 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组游泳水平无显著差异, 基础水平基本相同 (见表1、表2) 。

为检验教学效果, 采用同样的测试方法, 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了测试, 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表3表明:两组的游泳成绩具有显著差异, 实验班中能游10米以内的学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班, 而能游25米以上距离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两组各个技术动作掌握情况如表4所示:四项评价指标中, 实验班“优秀”比例明显的高于对照班, “良”的比例两班基本持平, 而“中”和“差”学生比例, 实验班明显低于对照班。

此外, 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表象训练深受学生的喜爱。表象训练能促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表象法, 自觉巩固和回忆动作表象, 用表象指导练习。同时, 还避免了学生对教师示范、讲解的被动接受, 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活跃了学生思维, 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提高。

讨论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及本人长期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表象训练在游泳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表象训练是心理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训练要求学生主动想象、反复训练以获得清晰、可控的表象。动作完成的顺序和要求, 如电影一样在学生脑中形成动作表象。而后学生进行练习, 再通过录像观看自己的游泳动作, 与规范的动作相对照, 不断纠正自己错误的动作表象。每一次表象训练相当于一次没有身体活动的练习, 从而加速技术动作的掌握,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

表象训练对人体生理活动有积极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 生物反馈技术已经开始在体育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如苏恩教授指出运动员做表象训练时, 从某块肌肉中显示的肌电图与实际运动中得到的肌电图在形式上是一致的。马哈尼和埃维纳曾用肌电图作为优秀体操运动员内表象和外表象训练的评价指标, 从中得出:做内表象训练的人比做外表象训练的人能产生更多的肌电活动。随之, 表象训练大量运用于运动训练中, 有人用来提高橄榄球运动员的水平, 有人用来提高投篮命中率, 也有人将它运用于专项体育教学中, 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实验则证明, 表象训练能够提高游泳初学者的学习效率。

表象训练符合想练结合及运用多器官参与学习的规律, 可以明确学习的目的, 提高动作练习的效果由于游泳学习具有精细的肌肉活动特点, 对本体感觉、水中平衡以及全身协调要求比较高, 初学者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采用表象训练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习气氛,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改变传统机械模拟动作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表象训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表象训练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使学生智力与体力活动相结合, 加速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掌握。

表象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正确学习动机针对常见的呛水、淹水、肌肉抽筋等事项开展自救与相互救助模拟练习, 减轻学生因无知而惧怕的紧张心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在进行表象训练前, 应对学生讲明表象训练的相关生理、心理基本知识和具体实施过程, 让学生对此教法充满信心。在表象训练中, 利用多媒体演示, 并在学习过程中多组织一些竞赛性、趣味性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不怕困难的精神,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表象训练要有适合的条件和环境在游泳教学中进行表象训练时, 先让学生放松身心, 调节呼吸, 心情愉悦, 集中注意力, 以积累充足的心理活动能量, 获得良好的效果, 避免在环境过于吵闹或身体过于疲劳的情况下进行表象训练。

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不能只靠多媒体教学。平时课上讲解动作要领要准确, 示范动作要规范, 因为表象训练是在正确动作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 动作表象越清晰, 表象训练效果越好。

要配以语言暗示语言运用对表象训练作用很大, 进行表象训练时, 语言可制成套语, 并使之固定化、程序化。例如, 在学习自由泳打腿过程中, 把整个动作过程归结为:“伸展前看、绷脚固膝、大腿发力、小腿鞭打、频率适中、协调用力”。要求学生把它们固定有序地想象出来, 通过这些语言的暗示形成自由泳打腿动作形象, 回忆起正确规范的动作表象。

表象训练要与实际练习相结合任何动作的掌握都要靠自身的反复练习, 只有通过本体感受才能感觉到肌肉的用力情况, 从而引起肌肉的运动知觉, 没有自身的实践, 光靠表象训练是无法产生这种体验的。因此, 表象训练一定要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2]李文静.游泳学练问答[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3]文永凤.试议学生游泳课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与对策[J].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7, (S1) :238-240.

[4]凌响超.想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1999, (1) :74-76.

上一篇:玻璃幕墙防火处理下一篇:中外酒店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