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空间论文十篇

2024-09-12

立体空间论文 篇1

而李欧梵的研究无疑在当时的学术界展示了他在这方面的努力, 表现了自己的研究价值。文学研究开始远离故步自封的狭小空间, 走到人群中来, 生活中来, 同时也更接近历史现实。因为那些作家, 那些文学作品的出现和流传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都不是冲天而降, 都是在生活中沉积喷发而来, 现实空间永远无法跳跃过去, 作家, 作品都是由此而来, 选择回到他们起步的时候, 我们反而会离他们更近。本书的开篇第一章就是重绘上海地图, 外滩建筑, 百货大楼, 咖啡馆, 舞厅, 公园, 跑马场, 亭子间的生活, 城市的游手好闲者, 在这些栩栩如生的记录中, 也许我们从未感到如此接近过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城市, 在这样的氛围中, 一个立体的城市空间被建立起来, 而那些作家和他们的人物都是生存, 穿梭在这个城市中, 鲜活的历史体验, 是任何研究成果也不能取代的。正如现在学术界对现代性的研究学术成果, 不可不说是汗牛充栋, 它的内涵与外延广阔到超出了原有的控制, 也成因为如此, 它成为了一个如此暧昧的词语, 这也许是李在这里不愿对它在理论上做过多纠缠的原因之一吧。而我认为王一川在这方面和他有近似的感受。 (2) “现代性, 表明的远远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思想转型, 而是整个生活方式或生活世界的转型。它涉及的不仅有思想或者认识, 而且有更为基本的日常生活方式, 价值规范, 心理模式和审美表现, 这些因素又是与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包括器物需要密切相关的。而正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人对现代生存境遇的切身体验———现代性体验。这张现代性体验是任何现代性思想得以发生的最基本的地面。如果没有对于现代性生活的生活体验, 何来现代性思想。”

但也有很多的人意识到了李欧梵本书的不足, 就像那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当时上海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也是重要的城市现象为什么没有提到从李的研究趣味来讲他的确是注重情调偏重于上海这所东方小巴黎城市带来的灯红酒绿的风情和危险之中, 也正是因为上海这种别样风情, 使它区别于其他城市, 所以在他的书里, 没有矛盾, 没有钱钟书, 没有左翼。当然我不是要在这里重提阶级对立, 政党是多么重要, 而只是希望我们可能的去靠近历史。也许只有这样我们也才可能去更接近文学史。多次爆发的文坛论争就是很好的体现, 上海从来就不是单面的, 不仅是左翼笔下的武器和鲜血, 也不仅是现代派所看到的速度, 力量, 颓废, 它是立体的, 它有舞厅跑马场, 也有老旧的弄堂, 它也有妓院茶社, 也有昏黄的路灯和家里的煤油灯。它是多样的, 无论忘记任何一面都是对它生命力的削弱, 都是对它魅力的忽视。也许我们不该过多的苛责当时的作家, 时代的混乱, 国外各种新鲜的, 时髦的理论接踵而至, 他们都只顾得上去想超越时代的脚步, 无论是左翼还是现代派, 而忘记了认真去看看自己身边的世界。由此他们的文学作品也丧失了灵魂。 (3) 就像李洁非在《城市相框》中写得那样, “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多数作家, 不论左翼或者右翼, 对乡村都缺乏直接的了解, 他们的作品于是比较偏向于城市生活范围, 但是, 通常他们的作品既不能表现乡村又没有真正表现好城市, 而只是表现了城市中极小的一个角落———亦即他们自己所处的那个城市知识份子的天地, 那个天地只属于满脑子爱情幻想的青年学生, 陷于个性苦闷的艺术家, 冲动而又狂热的革命者这样的一些人, 而这些人是不可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城市现实, 及其市民社会的。所以尽管那个时代的作家大量描写了城市, 但除了个别作家的作品对于现实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外, 大多给人以顾影自怜, 肤浅造作之感。这一结果, 是当着整个中国仍旧处于乡村本质———即使城市本身也不过是都市化的乡村———的状态下所难以避免的。”

在30年代上海的灯红酒绿中, 这群人先于其他人感受到现代都市带来的现代经验, 而且他们无疑最先通过文学将这些经验审美化, 使得上海变成了他们笔下的那个集风情和危险于一体的城市, 当然这些审美经验的表现与外国文学的冲击有着莫大的关系, 正如李所分析的那样, 翻译, 出版, 书店, 留学这些因素都是中国作家接收外国文学的渠道。书中李也详细的分析了他们的著作和波德莱尔, 弗洛伊德等人的联系。比如对于历史小说戏剧的创作, 鲁迅, 郭沫若, 田汉都写过, “但他们谁都没有像施蛰存那样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去深入挖掘人物的变态心理。因为施蛰存希图在一个更宏大的场面里写他的历史小说, 他对弗洛伊德的运用就带着更大胆的意图。问题是,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经典文本没有爱, 宗教和种族的冲突这些母题提供铺垫, 他如何去描写这些冲突呢?可是, 尽管施蛰存没有读过弗洛伊德的经典创作《文明和它的不足》, 他的野心是堪比弗洛伊德的, 也就是说, 他要挖掘被文明的超我所压抑了的力比多的力量。” (4) 可是正如众多后来的评论家所认为的那样, 在他们的作品中, 文学创作的现代主义的技巧元素的运用远远大于了他们对于都市的现代性的感受力。也许我们不得不说, 片面对于技巧的追求一方面成就了他们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 也使得他们远离了自己的城市的灵魂, 反而错失了创作更好的作品的机会。我们可以想象, 当上海这个匆匆走进现代时代的城市, 它的茫然, 矛盾, 希望, 绝望其实都是那么显而易见, 我们也可以想想这样的情绪弥漫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上空, 那么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城市的人, 会有谁能轻松的豁然的以一副完全现代人, 都市人的面目在这个过渡阶段的城市中生活呢?他们或多或少也许都要蒙上这么一层灰色的雾气了。这不是各人处在什么阶级, 什么地位的问题, 而是这是天生就带的疾病。左翼笔下的人物当如此,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当如此, 新感觉派的人物当如此, 现代派的人物当如此。可是他们笔下的人物却大多轻松地跨越了这个灰色地带, 只有少数的作家正视了它们的存在, 比如张爱玲, 钱钟书等等。显而易见, 新感觉派下创作的人物都是轻轻松松走上了现代都市人物的, 他们追求刺激, 追求速度, 沉迷于怪诞, 可是正如书中指出的那样, (5) “如果他们真的成功地完成了他们表面上所做的--艺术上的创新, 怪诞的想象和古怪的行为, 反抗权威和俗流--他们的成就必定是非凡的。但是在对波德莱尔关于现代艺术的著名论断 (《恶之花》) 做了新奇的变形后, 他们都被“偶然”所魅惑, 无暇担忧“永恒”———而且过分快乐地沉湎于他们的城市所提供的都会之“光耀”, 无暇细思“丑陋, 恶毒, 腐朽, 阴暗”的艺术价值。为什么他们模仿“恶之花”, 导致的结果却都是“不恶之花”,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丑陋”“腐朽”的审美价值吗?我认为根本原因并不再这里因为他们太重视一种技巧上的模仿却远离了这些审美感受的来源--生活, 少了观察, 少了感受, 他们的作品就没有了生气, 他们的感受力也只是复制品而已, 当他们没有意识到生活中的丑陋, 腐朽, 还有这些毁灭和沉沦带来的美感, 他们怎么样去意识到他们的审美价值呢?所以一方面, 他们的笔下的人物原本就是上海不存在的, 没有那样的纯粹的尤物, 有的只是那些带着灰色的城市女子, 可是本质上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女子却被他们漠视了, 与其说他们设置了这样的人物, 不如说是一种模仿和想象。另一方面, 即便是模仿想象, 他们的人物也有的只是表面的现代, 他们意识不到现代后面真正的艺术面孔, 看不见“恶之花生存的土壤和环境所以他们的作品最终沦于不恶之花。

摘要:在这样的氛围中, 一个立体的城市空间被建立起来, 而那些作家和他们的人物都是生存的, 穿梭在这个城市中, 鲜活的历史体验, 使得文学研究开始远离故步自封的狭小空间, 走到人群中来, 生活中来, 同时也更接近历史现实。而对于历史现实的接受, 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作家的不足乃至本书的不足, 多样的上海的复杂性在新感觉派和李欧梵的评论中被简单化了。

关键词:现代性,体验,多面性,新感觉派,灰色

参考文献

[1]《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齐泽克, 中央编译出版社, p45

[2]《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2

[3]《城市像框》, 李洁非, 山西出版社, p11

[4]《摩登上海--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李欧梵, 北京大学出版社, p171

立体空间论文 篇2

出版物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文化传承的工具, 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辞海》中对于“出版物”的解释为:“出版行为的成果和产品, 即承载着一定信息知识、能够进行复制并以向公众传播信息知识为目的的产品。”[1]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式, 立体出版物是传统二维出版物的空间延伸与拓展。可以将其定义为:所有超越传统二维平面的印刷制品, 在其闭合时是一个平面, 而打开时页面内部图形自动或手动弹起, 形成三维效果的立体纸艺模型。如立体书、立体卡片、立体杂志等, 都可归为立体出版物的范畴。

基于传统出版物的知识传播性之外, 立体出版物还兼具特殊的审美性、探索性、趣味性等主观功能。强调阅读者内心的情感体验, 更加贴近并关注其心理情感的需求。当然, 无论是传统出版物还是文中所研究的立体出版物, 相同的是其共有的宣传效应。

二、立体出版物的萌芽与发展

1. 立体出版物的萌芽阶段

立体出版物阅读空间拓展研究, 从其最初形式探索, 可回溯到中古时代的玩具书。约在公元1250年, 英国的历史学家、艺术家及圣马笃教会的修士马修·贝力士为了解决繁琐的资料查询过程, 将宗教节庆日期资料结合可转动的纸盘, 首度制成了含有机关结构的可动书页, (如图1) 从而使资料便于查询与阅读, 也因此开启了立体出版物的发展历史。此后, 马修·贝力士又运用“延伸插页”的立体结构制作了一张由英国到耶路撒冷和圣地麦加的朝圣地图用于传教。之后, 还有人将用拉丁文书写成的手稿制成解说天文星球运转现象及原理的立体书, 用于天文、星象的研究。

13世纪至18世纪末的600年间, 是立体出版物的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此时立体出版物的结构和动力机制相对简单, 制作的初衷依旧致力于研究宇宙、星象或剖析人体内部结构的生物学, 以及传播宗教信仰和人生哲理。

2. 立体出版物的黄金发展时期

1800年, 立体书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当时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先进技术, 以及德国新式机械设备和先进的彩色平版印刷术的出现, 为欧洲立体书的飞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及技术条件。

然而, 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整个欧洲社会陷入混乱, 劳动力、手工与纸张短缺, 其他国家无法进入德国境内印刷, 导致这个时期的玩具书产量骤降, 市场大幅度萎缩。就此, 第一个玩具书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3. 立体出版物的发展动态

从起初简单的立体书发展至今, 立体出版物在全球的销量已有显著的增长, 主要集中在一些欧美国家。这是因为设计和制作立体出版物的纸艺工程学 (Paper Engineering) 在国外的发展已具规模且相当系统, 并拥有众多优秀设计师及作品。

而国内大部分的印刷行业都是根据国外客户设计好的作品进行生产、加工和制造, 然后将成品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高价出售。中国的印刷及纸艺加工行业在整个立体出版物的产业链中仅仅参与了利润较低的生产环节。虽然当前的这种“简单加工”的形势不容乐观, 但这种参与方式, 不失为一个学习的过程, 让我们有机会探索并逐步发展。

三、立体出版物阅读空间的拓展

立体出版物阅读空间的研究对象是读者, 一方面关注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受, 更兼顾其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因此, 掌握和使用设计相关的心理规律理论, 能更好的使设计作品与读者产生共鸣。

1. 阅读者视觉空间拓展

眼睛是造型艺术最为依赖的器官, 因此, 艺术理论中对视觉系统的研究尤为广泛。不同于常规出版物的单一、重复的书页结构, 立体出版物将平面的视觉元素与空间结构组合, 形成特殊的页面, 给予读者独特的视觉刺激, 从而带动其新奇的感官享受, 让阅读过程充满新鲜感和探索性, 拓宽了读者的阅读空间。视觉上实现平面向立体的延展, 也是翻阅、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呈现出立体出版物阅读空间在视觉上的特殊性。

2. 阅读者其他感官空间拓展

人体的感官系统包括视、听、触、味、嗅等, 它丰富而复杂, 并可以通过感受器与客观事物建立心理联系。“感受器是人体内接受感觉刺激的器官, 感受器上分布着神经末梢, 受到一定刺激后, 能产生兴奋性冲动, 并通过上岛神经通道传递到大脑的感觉区, 引起感觉。”[2]立体出版物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可以从结构、音频、材质、气味诸方面刺激阅读者的感官系统, 从而引起不同于传统出版物的、特殊的感官体验和多重审美感受。

3. 阅读者心理空间拓展

辛华泉先生在他的著作《空间构成》中讲到:“设计者创造视觉形象, 应该努力留给观赏者以发挥想象的余地, 并附加暗示、启发和诱导。为此, 也就该研究空间感及其创造。”[3]这里的“空间感”, 是指观赏者的心理空间, “是不存在却完全能够感受到作用的空间。之所以能够感受到, 则是由于存在着一些信息, 这些信息刺激人, 使人产生视觉或思维运动, 从而造成一种空间扩张感。”[4]立体出版物独特的外观形式和互动效果, 使内容物新奇、直观、易于理解, 并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受和思维运动, 将其带入动感的阅读空间, 使感官体验与心理知觉达到统一。

基于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阅读者的心理空间拓展。现代设计艺术心理学的雏形大致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 也是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 (消费者或用户) 的心理现象, 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5]从这样的释义中可以看出, 设计艺术心理学强调的是设计过程中设计主体对目标主体心理感受的关注。就立体出版物而言, 目标主体即为阅读者, 其心理感受会受到社会环境、文化差异、教育程度、购买动机、性格、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设计艺术心理学正是结合这些复杂的动因来解读目标主体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 从而达到完善设计作品的目的。

四、结语

在国外, 立体出版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历史悠久, 拥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制作工艺流程, 对可动机制、结构的研究也十分系统和深入。从13世纪至今, 已有众多优秀作品。其中有些经典作品被收藏在国外著名的图书馆中并禁止外借, 以此来保护这些古老的珍品。

然而, 国内立体出版物还是一个新颖的课题。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成品从内页图片的创意程度到可动机关的制作工艺都相对简单, 忽视了成年阅读群体对立体出版物的需求以及其特殊的产品宣传效应。

面对这样的国内形势, 将立体出版物的设计与制作提到理论层面上来研究, 并将其归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1.

[2]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44页.

[3]辛华泉.《空间构成》[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2, 8月:13页.

[4]辛华泉.《空间构成》[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2, 8月:15页.

[5]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月:2页.

立体空间装饰师 篇3

早期的Numen/For Use团队的设计以椅子为主,着重于实用的产品和室内设计,他们的作品也曾一度风靡,并在业内得到许多关注。2004年起,他们开始和一些舞台剧导演合作。2005年为“Inferno”剧组在马德里国家剧院设计的布景中,以光为概念,利用透视感,设计出多种三维感极强的舞台效果。剧院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同一个游乐场,提供给他们一个反复实验的平台。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们也开始慢慢地把注意力从先确立功能开始,转移到先从物体成形开始,也就是从For Use到Numen上的一种变迁。近年来,他们的透明胶带装置TAPE和NET Z33网状装置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材料是Numen/For Use团队的重要创作元素之一。在材料的选择上,总是会尊重材料的原始化和简单化,并把选择的材料作为创作的一个起点。他们认为最简单的材料通常可以演变出许多不同的可能,将设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他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TAPE”,展出地由维也纳的音乐厅,到柏林郊外的国际机场,再到墨尔本联邦广场等。团队利用层层的透明胶带,把作品从一维的线变为二维的面,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的事先没有确立的形体,被视一种寄生的,复杂的,又充满神秘的环境艺术品缠绕在公共建筑空间中。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对舞蹈者运动模式的研究,舞者利用柱子在其间移动的数据演化成装置的呈现形式,在移动的同时延展胶带,最终的形态就如同他们对舞蹈动作的一个纪录。

回顾Numen/ForUse团队历年来的作品,我们发现他们的作品总是处于一个循序渐进的状态。每一个新的作品都是前一个作品实践的升华,从无关感官到创造感官。2011年,Numen/For Use在用多层的,柔韧的。开放的网公共空间内织成一个模糊的墙壁,用意于联系院落,使居民可以直接从窗户走出来到透明的人造景观中体验装置艺术。同时设计师们希望人们可以在他们创造的景观内攀登,探索,感受一种飞行的感觉,如同社区里的超大吊床。近年来,邻里之间也是越来越为疏远,NET的目的是给未来的社区带来一个公共阳台,这也将彻底改变人们关于“后院”的观念。

你们希望自己的装置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对我们来说,能让大众走进我们的作品去感受它们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人看到这些设施都感到非常好奇。但是当你需要脱掉鞋子在里面四处爬行的过程,无疑降低了社交界线。参观者们开始享受以这种易交流地方式聚集,即使他们相互不认识。让成年人也像小孩子一样那么开心地玩着。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地方!同样是我乐于在公共场所展示它的原因。因为出乎预料的是,在他们下班回来时,突然走入了一个莫名的奇异空间里。就在这一刻,一些规定和界线都可以忽略。你是怎样给你的装置选择材料的?为什么会选择它们?那是你的特殊爱好还是有其它原因?

我们一直都对材料感兴趣。我们通常是从选材料开始,但都倾向于“简单”且被人们熟知,我们从来不用高科技材料。简单的技术与材料的结合往往能创造出更高水平的作品。特别是在胶带设计上,我们计划放置一个简单普通的胶带,每人每天都拿这卷胶带用非常奇怪的方式做不同的事。但吸引人的艺术通常能改变人们对某些事的观点。我猜我们在胶带上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将试着在网状设施和其他即将出现的作品上做到这一点。

你有没有收集经历过你作品的人们所反馈的信息?不同年龄的人群,或者来自不同的地方的人群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吗?

有趣的是,无论年轻的或年老的,有钱或没钱的,来自莫斯科或墨尔本的,大多数人在里面跳一分钟就喜欢上了。一些年长的和年纪较小的人会害怕。一方面,你会感觉很安全,因为整个结构围绕着你,所以你感觉是有寄托的,被保护的。但另一方面,你也会感觉不安全。因为这些构造并不寻常,而你不能百分百肯定这些是否真得能支持住你。

你是怎样选择不同的地点的?这些选择的公共场所是否有什么特殊原因呢?

很多机构会通知我们去做相应的项目,我们会要求他们发一些合适位置的图片,因为我们要确定自己是否对那个地方感兴趣。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有时我们对一个位置有兴趣,也会尝试去找赞助的机构。

最近有什么新的项目可以跟我们分享吗?或者有什么新的感觉想要探索?

是的。会有一些新的项目。我们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有时还要投许多钱。去看所传递的感念是否起作用,是否能被了解。我们正在研究。希望有好结果。

立体空间论文 篇4

前:

写完这个报告我就可以安心的退出喇叭界,塌塌实实的和一些好朋友学学琴聊聊天,我觉得人一生如果干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行了,为了写这篇报告努力学了好些天CAD,因为有些东西画出图来比较容易说明白些。

另外想通过音频见证一下这篇报告,这个制式的理论是中国人提出的,首先发表出现在音频应用,欢迎各大院校约请鄙人客坐讲解,欢迎各大学术期刊转载发表,欢迎相关科研院所授予鄙人学位头衔,谢谢大家。

感谢TTMUSIC一直以来的理解与支持,并请TTMUSIC见证这篇报告的发表时间!《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下的8位立体声制式》

在这篇报告开始之前,建议大家先寻找几个概念性的解释 1:三维空间 2:立体声 3:制式

(立体声)和(制式)这两个词我就不想解释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这两个词,具体真实的解释希望先弄懂弄明白了再往下看。

(三维空间)我还是要解释一下,因为很多音频同人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个理论,大多数的朋友都是有激情澎湃燃烧的热情,以产品追随、商品使用的身份参与到音频应用行业的,距离声学的门槛还有一定距离,声学是一个大学科,其中包括了音频部分,还包括了超声、水声学部分….空间在声学里面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基础,可以说没有空间就不存在声学。

我们生存的空间包括左右、前后、上下 三个元素组成,这就是三维空间,表达方式是(X轴)(Y轴)(Z轴),通常在二维的空间下,比如一张纸,要想表现坐标只需要Y X 这两个轴就可以了(如下)

这样Y表示高度位置 X表示水平位置,就可以定位目标在二维空间的位置(一张纸就是二维空间)三维空间是我们生存的一切空间,人不可能生存在二维环境下,那样是PIC是图片、是艳照门……这这不是跑题噢,这是事实,如果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二维的,那样大家就全都是皮影戏一样扁的一片片的人,甚至扁到无限扁的程度,你必须正面战立,别人才能看见你,如果你侧身战立就马上从别人视线里消失。

三维多了一个Z轴,它就表现了进深,也就是前后位置

我们这样偏一下视角看,为什么前面二维图看不到Z轴,那是因为你是正对着看过去的,Z轴正冲着你的方向,所以你看不到,我们这样如上图偏转一下视角,就看见Z轴了,下面请大家跟我做个手势 伸出左手握拳,先伸开大拇指向上,再伸出二拇指向右,再伸出三拇指(可能有人叫中指)指向自己的双眼之间眉心位置,这样一个三维坐标就摆出来了,三维坐标可以定位一切在三维空间存在的目标位置,这是一切环境的基础,很多学科都脱离不了三维空间,声学当然逃不出去,三维空间理论是人类进化国防科技必不可缺的基础。三维空间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接下来进入正题

立体声这个概念,可能有的朋友已经找到答案了,没错,立体声的概念就是真实空间声环境。模拟立体声呢就是通过技术手段电器手段真实还原声空间位置的技术,目前立体声制式有两种,一种叫平景立体声(学术上叫全景立体声,我反对这样称法不确切)另一种是多年前菲利扑和索泥合作开发5.1环绕立体声制式。

要想真实体现三维空间声位置,这两种立体声制式都是行不通的,5.1环绕制式只能部分体现三维空间声定位,这种制式设计之初就是不完美的将就对付的方法,所以我要推翻这种制式,其实我早就想过要推翻传统电声立体声结构,因为我觉得不管是全景立体声模式还是环绕立体声模式,这两种理论结构都不能很好很完美的真实再现环境音效,因为从基础上分析这两种模式就没有遵循三维空间原理,或者说是没有完全遵循。当年费力扑和索尼合作开发的5.1环绕结构已经是很吃力的一种不完美模式,多年后可能他们也意识到了三维空间和环境声学的必然关系,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看到空间电声学的理论问世,我曾经和一些声学专家探讨过我提出的三维空间立体声模式就是完全遵循XYZ空间结构的还原模式,其实是很简单很基础很规矩的还原模式。先喷击一下这两种制式!1:平景立体声制式

采用两点声源A+B方法扩声重放,以左右方式在一平面载体上定位声位置,可以体现X轴水平位置,可以部分体现Z轴的进深位置,对于Y轴的高度位置根本无能力体现,这样的制式对于舞台演出扩声是够用的,但是对于环境重现扩声基本上没有意义,起码一点你后面的声音就没有办法体现,高低变化的位置感更没有办法体现。2:环绕立体声

采用左、中、右、右后、左后、低音泡 的5+1声源方法扩声重放,以环绕方式在一定高度的三维空间内定位声位置,有对应的编码仿真技术应用。可以体现X轴水平位置,可以体现Z轴进深位置,对于Y轴的高度位置基本上牵强附会无能力体现,这大名鼎鼎的菲利谱和索泥费了很大力气开发的这种制式,实在是牵强了点,为了弥补设备性能不足还在5的基础上加了个1 大家都知道这个1是低音炮,为什么要加就很少有人琢磨过,我说是为了弥补喇叭性能加的,就这么简单,再说说环绕立体声制式的工作理念,他们设计之初我不知道他们研究过空间没有,这种环型的扩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体现环境声的位置特性和特征,比如在地面上固定声源定位的模拟,和在地面上移动声源定位特征,但是我们生存的真实空间存在着更复杂的声位置特征,有固定的特征也有移动的特征,我举例说明,当你站在一个空间下四周的行人物体发出的声音,这种位置特征可以被环绕制式表现出来,但是高度变化的固定声位置和飞行滑行移动的声位置特征就根本没办法表现,这就是环绕制式设计之初就不存在的,既然原理论就没有的元素,实际应用方面就更不可能出现。

比如你在环绕音响系统的影院看个大片珍珠港吧,有飞机从天上飞过来,一直呼啸着下滑直到落地爆炸,这种音效在环绕系统中就表现不出来,只能表现出移动特征,你听到的是和你一样的高度飞机从远到近再到远爆炸,这样的音效就是虚假的,真实环境发生的并不是这样,再有就是你在楼下呆着,楼上有人站在阳台喊你回家,这样简单的固定声位置,环绕系统一样无法表现。

很长时间我在琢磨一种能够完整正确体现空间定位的立体声制式,一直以来陷入思维的垃圾堆中无法摆脱困扰,我敢肯定的说作为标准建立者的菲利谱索尼杜比实验室他们一样在寻找合理的制式,最终突然发现越想的复杂越行不通,我想这就是既5.1环绕制式诞生这么多年还没有突破的原因,其实最简单的就是最正确的,往往很多时候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要想突破,还需要从基础入手,基础就是空间理论,必须依靠空间特征去寻找答案,最终豁然开朗,我要提出《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下的8位立体声制式》这是简单有有效的立体声制式,解释起来也非常简单,这个制式就是前面我说到的需要大家见证诞生的理论。一个制式的产生必然会引起一场变革,想法有了下一步就是具体技术的开发,再有一套合理的编码仿真技术的制造或者说定做,就可以实现应用。下面我就具体讲述一下这套理念

第一步还是从平景色立体声开始延伸描述,从这开始就完全否定5.1环绕制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平景立体声的A+B制式可以理解成是三维空间的一部分,而环绕却不是,所以我们要开始抛弃5.1环绕制式了。

以舞台口为例,采用A+B制式为演出扩声完全够用了,因为演出的声位置特征只有水平位置和进深位置变化。

A+B制式的编码方式是大家都经常接触的PAN调整,因为只是两位模式所以它的仿真编码非常简单,(类似计算机技术的位数)通过PAN调整A B 两边的能量就会产生牵引效应 这时候明显的的变化就是声源在X轴的水平位置移动。

以台口为输出界面,进入舞台内部空间,这个进深范围的位置变化A+B制式也一样可以表现出来,比如(乐器一)在台靠前位置,(乐器二)在舞台比较深的位置,这时候两个乐器之间存在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完整的模拟出来,这就是经常用到的延时手段,如果用两只独立的MIC同时收音,只需要按照真实的位置距离给乐器二的MIC加上延时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只是在舞台口外用一只高性能MIC收音,这样本身真实的延时信息也同样被捕获,都不需要用任何技术处理就能体现这个进深位置感。

至于Y轴的高度位置变化,这样的A+B制式是无法体现的,虽然这种A+B平景立体声模式只能体现X轴水平位置变化和舞台内部的进深位置变化,距离真正的三维立体空间声定位的实现很远,但是这样的制式运用在一般演出扩声是完全够用的,因为一般演出需要表现的只是舞台范围内的水平位置变化和进深位置变化。表演者不可能发生高度变化,但是对于电影的需要这样的制式就很不完善了。接着看图4位平景立体声制式

这种制式也是我设想的,4位平景立体声制式,需要4个声道完成记录和扩声,这样一来表现的信息量就大了很多,学过计算机技术的朋友都能理解位数概念,就象计算机的2位、4位、8位、16位、32位、64位道理一样,前面的2位制式就象两个灯泡可以表现全亮、全灭、左亮右灭、右亮左灭这么4种信息,当然这只是数字电子表现的信息,其实2位音响表现的信息要比数字电子表现的复杂,数字电子只是开与关的表现方式,2位就能表现这么4种状态,音响就不同了,音响的表现从关到开之间还存在着音量的变化它是线性的。

所以上图这样的4位仿真编码就要复杂的多,但是它体现的信息量也要巨大的多了既然是需要4个声道记录和重放那就必须有相应的编码才能实际应用,可能有人也提出过这种4位的制式(虽然我没看到过有人提出)不见得没人设想过,其实距离成功很近了只差一步了,却发生一个戏剧性的变革5.1环绕制式横空出世。

菲利普和索尼连手大胆设想了5.1环绕制式并且耗费大量精力物力财力开发出了5.1制式的仿真编码,让这种制式投入实际应用,这其间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三维空间结构,实实在在的说他们确实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但是由这种制式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是很成功的,编码有知识产权保护,对应的产品也占领了巨大的市场,简单的说一台影院用的解码器随便就卖10几万元,可能做工程的朋友都明白。

上面这种4位的制式可以简单描述一下它的实际应用理念,这种制式可以完整的体现平面界面上的空间声源信息Y轴的高度位置、X轴的水平位置、还有界面内部的Z轴进深位置信息,表现信息量是很大的,可以很准确的在一平面界面上定位,同时这种制式还可以应用在声学探测追踪应用方面,比如这不是4只音箱,这是4只MIC同时捕获音源,就可以用捕获的信息互相参照对比计算出声源具体位置。这就涉及到超声、水声探测学科了,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再看图,也就是我这次正式要提出的 《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下的8位立体声制式》

可能有人看到这张图就会哈哈大乐甚至晕倒,实话说以前长期以来我都不敢相信这样是最完美的制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个完全遵守三维空间结构的制式,只能说一直以来我们都被5.1制式迷惑了,5.1有那么多名字(左前、中置、右前、右后、左后、还有个低音泡)5.1还有那么花俏的陈列方式。

简单的说这样的盒子空间就代表了一切三维空间,遵循这个三维空间的8角特征,在它的范围内应用8个通道记录和重放,可以真实的还原出一切自然声环境,这样制式能表现的信息量5.1制式根本就是望尘莫及的,8角位置遵循了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单从8位表现的信息量说,学过计算机专业的朋友不仿给解释一下8位表现的信息量是2位、4位的多少倍。

下面我简单描述一下这种制式定位一个悬浮固定声源的可行性,假设声源位置的坐标在某空间里,这个空间的X、Y、Z范围都是 负50 ——正50,这样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悬浮固定声源位置在 X=负20、Y=负20、Z=负20

一:先从X轴开始用A B两个通道定位出水平位置

二:再用E F两个通道,和A B两个通道相互作用,牵引出Z轴位置

(以上这样就定位了进深位置和水平位置,但是高度位置还没有表现出来)三:最后用C D G H 四个通道配合 A B E F相互作用,牵引出Y轴高度位置

这样就完全的模拟出了这个悬浮音源(比如是悬停的直升飞机)在空间的具体位置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开朗点了?是不是意识到了5.1的不合理之处了呢? 以上这就是表现一个固定位置的编码方式,但是如果想要表现移动的飞行高度随时变化的复杂声源,就需要一套完整细致复杂的仿真编码来支持才能得以实际应用,开发这套编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个团队还要强大的幕后力量支持才有可能实现………….说到这里,我只是正式提出这个8位立体声制式,就象作曲其实就是个简单的旋律,这个旋律虽然简单但是却是从无到有的,既然出现了就会有人分析、讨论、甚至研究开发,就象编曲,后续的事情我不想干了,后续的事情太复杂根本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完成的,而且还有市场因素,即便是再有菲利普索尼这样的机构完成了这个制式的编码开发,他们也得分析市场是不是有利益才会决定做与不做,我觉得提出这个制式就够了,即便这种制式不一定投入实际民用,但是对于声学测量探测应用还是有实际意义的,前面也说过了就可以安心退出喇叭界,和好朋友们学习音乐了活到老玩到老其实最实际。

谢谢大家

贝勒

立体空间论文 篇5

一、空间向量在位置关系证明中的应用

在利用空间向量解决位置关系的证明时, 选定一个恰当的基底或坐标系对学生的解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常, 我要求学生尽量选取涉及最多的相关边长作为基底, 为学生接下来的空间向量计算带来方便, 有助于提高计算准确性, 帮助学生认清空间关系.

【例1】如图1所示, 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 O是B1D1的中点, 求证:B1C∥平面ODC1.

解析:如图1所示, 首先连结B1D1、B1C、OD.结合空间位置证明定理, 欲证线面平行, 只需证明线线垂直.但从所给的图形看, 学生并不能找到对应的线线平行.此时, 可以利用空间向量知识进行证明.可以设.由于平面B1BCC1为平行四边形, 可得.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知, 且有.此时, 欲证明B1C∥平面ODC1, 只需要证明存在任意实数x、y, 使得.将上述空间向量表达式代入 (1) 式, 可得关系式.由于a, b、c、不共线, 可以解得x=y=1, 即三个向量是共面向量, 所以B1C∥平面ODC1.

二、空间向量在立体角度计算中的应用

空间向量在立体角度求解中, 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例2】如图2所示, 在矩形ABCD中, AB=1, BC=a (a>0, 且PA⊥平面ABCD, PA=1) , 当BC边上有且仅有一个点O, 使得PQ⊥QD时, 求二面角Q-PD-A的大小.

解析:按题设连接对应线段, 当a=2时, BC边上仅有一点满足题意.设Q (1, x, 0) , 可知.此时, x=1, 即BC的中点为Q.取AD的中点M, 过点M作MN⊥PD, 顺次连结QN、QM.因为D、N、P三点共线, 可得.再由, 可知, 算出λ=2/3.此时, .由可知, , 即∠MNQ是二面角Q-PD-A.而,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三、空间向量在立体体积求解中的应用

很多时候, 只要学生求出了立体图形的底面积与对应的高, 相应的立体体积则呼之欲出.对此, 在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立体体积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把握对应的边角关系是关键.

【例3】已知在四棱锥P-ABCD中, 底面ABCD是矩形, PA⊥平面ABCD, E为PD的中点. (1) 证明:PB∥平面AEC; (2) 设二面角D-AE-C为60°, AP=1, AD=, 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立体空间论文 篇6

通过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我们知道,当f(x,y) ≥0时,二重积分在几何上表示为以z = f( x,y) 为曲顶,D为底的曲顶柱体的体积.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计算空间立体的体积. 在具体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画出空间立体图形,找到被积函数f(x,y) 和积分区域D,然后把二重积分化为累次积分计算,最终得到空间立体的体积. 但是,这种解题方法的缺点是当空间立体的图形难以描绘时,就很难确定被积函数f(x,y) 和积分区域D,从而无法计算空间立体的体积.

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简单方法计算空间立体体积,其思想在于不用画出空间立体图形,只需要通过已知条件找出被积函数f(x,y) 和积分区域D,再由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得到空间立体的体积为二重积分在现有的研究中,文[2]提出的不作图解题思想与本文相似,但是本文的具体方法与[2]不同,并且[2]的方法存在错误和欠缺,后面本文将通过具体实例验证和说明.

二、方法讨论

根据绝大多数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可以把空间立体体积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

1. 围成立体体积的方程中只有一个含 z 的方程( z = 0除外)

在这种情形下,把只有一个含有z的方程,改写成z =f( x,y)( f( x,y) ≥0) 的形式,那么二元函数z = f( x,y) 就是该立体的顶,从而得到计算该立体体积的二重积分的被积函数就是f(x,y).

下面,我们确定积分区域,把不含z的方程在x Oy直角坐标平面上围成的区域,记为D. 若D是有界区域,则D就是积分区域. 若D是无界区域,则需进一步令含有z的方程(z = 0除外) 中的z为0,从而得f(x,y) = 0. 方程f(x,y) =0与不含z的方程在x Oy直角坐标平面上围成的区域必有界,这个有界区域就是积分区域.

2. 围成立体体积的方程中有两个含 z 的方程( z = 0 除外)

在这种情形下,把两个含有z的方程,改写成z = f(x,y)( f( x,y) ≥0),z = g( x,y)( g( x,y) ≥0) 的形式,那么所求的立体体积,就是具有相同底的分别以z = f(x,y),z =g( x,y) 为顶的立体体积之差.

若立体只是由两个含有z的方程围成,那么积分区域为两个方程消去z后的方程在x Oy直角坐标平面上围成的闭区域D. 若在积分区域D上f(x,y) ≥g(x,y) ≥0,则得到计算该立体体积的二重积分若围成立体体积的方程中还有不含z的方程,那么不含z的方程在x Oy直角坐标面上围成的有界区域D就是积分区域. 若在积分区域D上f(x,y) ≥g(x,y) ≥0,则得到计算该立体体积

三、举例说明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文用二重积分计算空间立体体积方法的思路,下面举例说明:

例计算由z = 1 + x + y,x + y = 1,x = 0,y = 0,z = 0所围成的立体体积.

分析按照常规方法,首先进行作图,如图1所示.

从该图形可以看出立体的顶为z =1 + x + y,底为x Oy直角坐标面上的区域,如图2所示.

所以该立体体积可以用二重积分表示为:

由此可见,利用通常的方法,只要作出了图形,一般就很容易计算空间立体体积. 但是,当有些图形难以直接画出,就很难计算空间立体体积. 下面利用本文给出的方法,不作图计算空间立体体积.

解由于已给的方程中只有z = 1 + x + y中含有z(z =0除外),故取1 + x + y作为被积函数.

积分区域D是由不含有z的方程x + y = 1,x = 0,y =0在x Oy直角坐标面上围成的有界闭区域,如图2所示.

故采用二重积分计算该立体体积为:

四、小结

本文探讨一种用二重积分计算空间立体体积的简便方法,在不作立体图形的情形下,只需要通过问题的已知条件找出被积函数f(x,y) 和积分区域D,再由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就可以得到空间立体体积为二重积分,从而解决了因空间立体图形难以描绘,而难以计算空间立体体积的问题. 如果围成空间立体的曲面方程为本文中的情形,就可以用本文的方法求出立体的体积. 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改正了其他文献相似思想方法的错误和欠缺,该方法可以为广大师生学者解决该类问题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摘要:探讨一种新的用二重积分计算空间立体体积的简便方法,在不作立体图形的情形下,只需要通过问题的已知条件找出被积函数和积分区域,再由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最终得到空间立体的体积,从而解决了因空间立体图形难以描绘,而难以用二重积分计算空间立体体积的问题.

立体空间论文 篇7

【例1】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C=3, BC=4, AA1=4, 点D是AB的中点, (1) 求证:AC⊥BC1; (2) 求证:AC1//平面CDB1; (3) 求异面直线 AC1与 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边长AC=3, BC=4, AB=5, ∴AC, BC, C1C两两垂直.

如图1, 以C为坐标原点, 直线CA、CB、CC1分别为x轴、y轴、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C (0, 0, 0) , A (3, 0, 0) , C1 (0, 0, 4) , B (0, 4, 0) B1 (0, 4, 4) , D (32, 2, 0) . (1) AC= (-3, 0, 0) , BC1= (0, -4, 4) , ACBC1=0, ACBC1.

(2) 设CB1与C1B的交点为E, 则E (0, 2, 2) .

DE= (-32, 0, 2) , AC1= (-3, 0, 4) , DE=12AC1, DE//AC1.DE平面CDB1, AC1⊄平面CDB1, AC1//平面CDB1.

(3) AC1= (-3, 0, 4) , CB1= (0, 4, 4) , cosAC1, CB1=AC1CB1|AC1||CB1|=225,

∴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25.

小结:本小题主要考查线线垂直、线面平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有关知识及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应用空间向量法来解决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例2】 如图2-1, 简单组合体ABCDPE, 其底面ABCD为正方形, PD⊥平面ABCD, EC//PD, 且PD=2EC.

(1) 若N为线段PB的中点, 求证:EN⊥平面PDB;

(2) 若ΡDAD=2, 求平面PBE与平面AB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解: (1) 以点D为坐标原点, 以PD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2所示.设该简单组合体的底面边长为1, PD=a, 则B (1, 1, 0) C (0, 1, 0) Ρ (0, 0a) E (0, 1a2) Ν (1212a2) EΝ= (12-120) ΡB= (1, 1-a) DB= (1, 1, 0) .EΝΡB=12×1-12×1-a×0=0EΝDB=12×1-12×1+0×0=0EΝΡBEΝDB.

∵PB、DB⊂面PDB, 且PB∩DB=B, ∴NE⊥面PDB.

(2) 连结DN, 由 (1) 知NE⊥面PDB, ∴DN⊥NE.

ΡDAD=2DB=2ADΡD=DBDΝΡBDΝ为平面PBE的法向量.

设AD=1, 则Ν (121222) DΝ= (121222) .

DΡ为平面ABCD的法向量, DΡ= (0, 02) , 设平面PBE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θ, 则cosθ=DΝDΡ|DΝ||DΡ|=12=22θ=45°, 即平面PBE与平面ABCD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5°.

小结: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二面角的有关知识及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是立体几何的难点, 而利用空间向量法来解决就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立体空间论文 篇8

1. 设向量[a,b,c]不共面,则下列集合可作为空间一个基底的是( )

A. [a+b,b-a,a] B. [a+b,b-a,b]

C. [a+b,b-a,c]D. [a+b+c,a+b,c]

2. 设[l]是一条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如果[α⊥β],那么[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β]

B. 如果[α]不垂直于[β],那么[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β]

C. 如果[α⊥γ],[β⊥γ],[α?β=l],那么[l⊥γ]

D. 如果[α⊥β],[l]与[α],[β]都相交,那么[l]与[α],[β]所成的角互余

3.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是半径为1的半圆,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A. [3π6] B. [3π3]

C. [3π2] D. [3π]

4.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CB=90°],[∠BAC=30°],[BC=1],且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3,则三棱柱[ABC-A1B1C1]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16π] B. [12π] C. [8π] D. [4π]

5. 已知结论:“在正三角形[ABC]中,若[D]是边[BC]的中点,[G]是三角形[ABC]的重心,则[AGGD=2]”. 若把该结论推广到空间,则有结论:“在棱长都相等的四面体[ABCD]中,若[ΔBCD]的中心为[M],四面体内部一点[O]到四面体各面的距离都相等”,则[AOOM=]( )

A. 1 B. 2 C. 3 D. 4

6.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33] B. [63] C. [23] D. [23]

[ ]7. 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 )

[A B C D]

8.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将[ΔABD]沿对角线[BD]折成[60°]的二面角,并给出下面结论:①[AC⊥BD];②[AD⊥CO];③[ΔAOC]为正三角形;④[cos∠ADC=34]. 则其中的真命题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9. 如图,正四棱 [ ]柱[ABCD-A1B1C1D1]中,[AA1=2],[AB=BC=1],动点[P,Q]分别在线段[C1D,AC]上,则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是( )

A. [23] B. [33]

C. [23] D. [53]

[ ]10. 如图,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D,A1D1]的中点,长为2的线段[MN]的一个端点[M]在线段[EF]上运动,另一个端点[N]在底面[A1B1C1D1]上运动,则线段[MN]的中点[P]的轨迹(曲面)与二面角[A-A1D1-B1]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4π3] B. [2π3] C. [π6] D. [π3]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 已知[a=(2,-1,3),b=(-1,4,-2),][c=(7,5,λ)],若[a],[b],[c]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 .

12. 在正四棱锥[V-ABCD]中,底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侧棱长为2,则异面直线[VA]与[BD]所成角的大小为 .

[ ]13. 将一个半径为5[cm]的水晶球放在如图所示的工艺支架上,支架由三根细金属杆[PA,PB,PC]组成,它们两两成[60°]角,球与金属杆[PA,PB,PC]的切点分别为[A,B,C],则水晶球的球心到支架顶点[P]的距离是 [cm].

14. 如图,点[O]为正方体[ABCD-A′B′C′D′]的中心,点[E]为面[B′BCC′]的中心,点[F]为[B′C′]的中点,则空间四边形[D′OEF]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正投影可能是 . (填出所有可能的序号)

[①②③④]

三、解答题(15、16题各10分,17、18题各12分,共44分)

1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B⊥]底面[ABCD],[AB⊥BC],[AD∥BC],[AB=AD=2],[CD⊥PD],异面直线[PA]和[CD]所成的角等于[60°].

(1)求直线[PC]和平面[PAD]所成角的正弦值;

(2)在棱[PA]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二面角[A-BE-D]的余弦值为[66]?若存在,指出点[E]在棱[PA]上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

16.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AA1=22],[C1H⊥]平面[AA1B1B],且[C1H=5].

(1)求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

(3)设[N]为棱[B1C1]的中点,点[M]在平面[AA1B1B]内,且[MN⊥]平面[A1B1C1],求线段[BM]的长.

[ ]

17. 如图,[AEC]是半径为[a]的半圆,[AC]为直径,点[E]为[AC]的中点,点[B]和点[C]为线段[AD]的三等分点. 平面[AEC]外一点[F]满足[FB=FD=5a],[FE=6a].

(1)证明:[EB⊥FD];

(2)已知点[Q,R]分别为线段[FE,FB]上的点,使得[FQ=23FE,FR=23FB],求平面[BED]与平面[RQ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 ]

18. 在直角梯形[BCDP]中,[∠D=∠C=π2],[BC=CD=2],[PD=4],[A]为[PD]的中点,如图1. 将[ΔPAB]沿[AB]折到[ΔSAB]的位置,使[SB⊥BC],点[E]在[SD]上,且[SE=13SD],如图2.

(1)求证:[SA⊥]平面[ABCD];

(2)求二面角[E-AC-D]的正切值;

(3)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F],使[SF∥]平面[EAC]?若存在,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立体空间论文 篇9

“江西贵竹人”在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立足行业的大背景下, 为我国历史悠久的“竹文章”添上了浓重的笔墨, 率先为现代人类打造绿色生活空间, 小小竹子正阔步迈向大产业。

嬗变

江西省贵竹发展有限公司从当初的20万元简单竹地板条初加工, 发展到现代化竹产品的精加工;从创业之初的困难重重到“滚动发展”战略提出后的艰难突围;从费尽心思寻找空间到特色竹产业发展呈现活力四射的景观。短短10年间, 江西省贵竹发展有限公司在董事长熊晓洪的带领下, 企业正在发生惊人的“核聚变”。截止目前企业资产总额9 467万元, 拥有4万m2现代化厂房, 全套德国豪迈全自动地板生产线、全套台湾自动UV油漆涂装线、全套先进刨切微薄竹生产线和全套竹木家具成型、自动封边、打磨和自动喷漆烘干线的综合型、现代化竹材加工工业基地。现在贵竹公司从崇义县稳步进驻赣州市黄金开发区, 成为竹材行业的标杆企业。

品牌

“把竹作坊变成竹企业, 用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提升和完善传统竹加工业, 依靠‘中国竹乡’品牌的宣传, 让竹制品与高科技接轨, 生产出国际创新产品,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 走科技创新之路, 使江西贵竹有限公司快速成为引领江西传统竹产业发展的领先企业。”江西省贵竹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晓洪如是说。

贵竹公司创业10年来, 勇于开拓创新的“贵竹人”生产的“贵竹牌”竹系列产品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产品。曾获中华建筑装饰博览会“优秀产品奖”、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中国竹文化国际博览会“金奖”等殊荣。公司2001年被国家外经贸部赋予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竹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江西省竹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贵竹牌”竹地板、竹家具等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公司产品在省内率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ISO14001标准管理体系认证, 欧洲CE认证。公司依靠科技创新, 先后与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 已联合成功开发了“刨切微薄竹贴面装饰板”、“竹木复合地板”、“竹梳”、“卡扣式竹地板”等国家专利产品。贵竹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创汇居全省行业前茅。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 242万元, 利税1 445万元。2008年5月, 公司受邀参加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户外重竹材》的编制工作, 成为全国竹材综合利用和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之一。

创新

近年来, 随着我国竹材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传统竹材工业如建筑模板、车厢底板、竹凉席及出口型、内销型实竹地板存在低附加值加工对竹材资源掠夺式使用的弊端。据计算, 成品竹材工业品价值始终在3000~8000元/m3之间徘徊, 耗费9寸以上竹材基本达到110~130根, 立方售价却仅仅相当于中低档阔叶材的价格, 而加工工序竟达到20多道, 物化在其中的人工劳动竟高达60%左右, 始终没有走出粗放加工的圈子。同时, 由于2008年南方的雪灾, 对江西、福建、浙江各省的毛竹生长造成致命伤害, 预计今后几年毛竹原材料供应紧张。

面对竹材行业形势, 熊晓洪董事长不等不靠, 当机立断调整了行业产品结构, 立即启动以德国豪迈加工设备为优势产品的锁扣竹木复合地热地板 (贵竹自有专利) 、竹贴面强化防潮阻燃地板 (B-HDF) 及重竹贴面多层木复合地板, 防震阻尼静音地板四大系列产品, 在产品结构上降低了毛竹原料的消耗。大力提倡以刨切微薄竹皮、竹面板的生产代替实竹地板。在竹家具生产和开发上于2008年5月份成功与韩国姜艺秀先生合办了贵竹竹制家具事业部, 开发出一大批的竹刨花板、木刨花板为基材、微薄竹和3~4mm竹单板为面板的快装卡扣式竹家具和古典竹家具, 成功地出口德国、韩国和美国市场, 在贵竹投资近2 000万元自建的“广州生活馆”、“赣州生活馆”两处生活馆, 赣州分公司办公大楼以及北京、崇义的竹材全套装饰样板房。装修设计上全部采用竹材料, 全竹装饰加之现代化流行元素的注入, 使得这些工程实例成为竹材代替珍稀阔叶木材的多处成功典范 (见封底彩图) 。

信心

立体空间论文 篇10

关键词:高中 立体几何 数学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而学生对立体几何抵触情绪较大,认为立体几何抽象难懂,枯燥深奥,而失去了学习的动机与热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没有形成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所在。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没有它,智慧的阳光就照不进脑海。”精辟地指出了观察在科学探究与发现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认真观察、学会观察,才能打开通往几何空间的大门,这正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思维表象。

1.观察数学模型,即教学中所使用的立体几何教具,如最基本的立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模型更为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以建立最为直观而形象的感性认知,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从而利于学生将这些基本的模型存储于头脑之中。

2.观察生活实物。数学模型毕竟有限,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数学世界。而生活则不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植根于生活世界的自然学科,可以说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同样不能割裂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而是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来观察生活实物。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加利于学生对原本抽象而深奥的知识的深刻理解。如教室就是一个长方体,教室的墙角就是相交于一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或是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

3.观察白板演示。电子白板具有很强的动态演示功能,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直观感、立体感与动态感,可以将空间形象的展示与运动观念的形成结合起来,构筑动态的空间图形,这样更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将整个过程动态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觉得立体几何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受平面几何的影响,总是习惯于从平面的角度来思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在直观的操作中获取第一手直观而形象的认知,化抽象为形象,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这也正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方法。

1.动手做模型。尤其对于是高一新生来说,让学生对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认知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与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来亲自动手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制作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动手动脑,通过操作来将这些基本的图形存入学生的头脑,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动手做演示。对于一些不能直接在模型中展现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来进行演示。如让学生利用教材、课桌等来演示异面直线、二面角,直观地演示两个面分别垂直的两个二面角没有任何关系。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态演示,在学生眼中这些基本的概念不再只是简单的记忆,而是深入本质的理解,是动态而立体地存储于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可以自行地进行图形的转换。

3.动手中求知。如对于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解这是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与掌握通过拼凑与切割成规则几何体这两种方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在做中求知。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将不规则几何体转化成规则几何体,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难点,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来增强空间立体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画图

具备一定的识图、画图与作图能力是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所必备的一项数学素质,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识图与作图技能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图与形之间的转换,建立图形、文字与符号的直接联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学生以往平面几何式的视觉习惯,认识到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差别,能够掌握图形对照,以图思形,以形绘图等基本的方法。只有当学生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差异,学生才能准确地读图、识图,进而能够正确绘图,能够在图与形之间实现转换,进而更好地学习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当然还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只有绘得一手好图,才能更好地传授学生方法,让学生以此为榜样更好地识图与绘图。

总之,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同时也是立体几何教学的重要目标。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耐心、细心与恒心,要着眼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贯穿于教学的始末,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不断增强学好的信心,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

上一篇:有机化工产品下一篇:中国民族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