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发展十篇

2024-09-02

Internet发展 篇1

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式计算机 (Embedded Computer) 及其应用系统, 是指嵌入于各种设备及应用产品内部的计算机系统, 它主要完成信号控制的功能, 体积小, 结构紧凑, 可作为一个部件埋藏于所控制的装置中, 它提供用户接口、管理有关信息的输入输出、监控设备工作, 使设备及应用系统有较高的智能和性价比。

嵌入式系统由嵌入式硬件与嵌入式软件组成, 硬件以芯片、模板、组件、控制器形式埋藏于设备内部, 软件是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各种专用软件, 一般固化在ROM或闪存中。软硬件可裁剪, 适用于对功能、体积、成本、可靠性、功耗有严格要求的计算机系统中。

70年代出现的以太网主要应用于办公自动化 (OA) 领域, 从实时控制要求, 以太网有许多缺点,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以太网采用的CSMA/CD协议是一种非确定性 (Non-Determinism) 通讯方式, 亦即是大家一起争抢总线控制权发送信息的方式, 无法保证一串重要信息在一定的时间内能送达到指定的设备。但由于其技术完全公开, 很快地被大家所接受, 通过不断改进、提升, 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 而成本就越来越低, 进而变成主流。TCP/IP协议栈使得嵌入式系统可以通过Internet将通信距离无限扩展。以太网使得大量数据的快速传输成为可能。这样, 除了可以充分利用PC机上各种资源, 完成数据的存储、分析、统计工作外, 还可以实现测控系统间的数据交换, 对于智能化、模块化的嵌入式设备集群的实现提供了另一种途径。

二、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2.1几方面发展

未来的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将向软硬件系统集成、SoC设计、应用程序开发以及内容服务这几个方面发展:

1.嵌入式操作系统 (RTOS)

与PC操作系统 (Win95/98/2X) 比较, 嵌入式操作系统并未要求到全能的地步, 但必须能够根据系统设计规格, 有效的发挥出硬件的运算能力, 使得产品达到效率/价格比的最优化。大多数的系统会要求全自动完成所设定的工作, 例如工厂或是银行的系统, 除了原本在嵌入式领域耕耘已久的VxWORKs、QNX、Nucleus等之外, 新兴的主要竞争产品包括Palm OS、Windows CE、Linux、uC/OS-II等。其中Embedded Linux操作系统有免费授权的特性, 已为数家国际大厂所采用。

2.集成式芯片 (SoC)

集成式电路可以让数百万以上晶体管电路做在同一芯片上, 包含CPU、Memory、DSP、flash等, 乃至操作系统, 形成一个单一的完整系统, 即所谓“片上系统” (System-on-chip, SoC) , 亦可称为“系统芯片”。

3.应用软件

嵌入式软件可区分为用户端的应用软件及服务器端的集成软件, 服务器端的软件可以以Linux或是Windows为核心, 并搭配各种数据库系统, 用户端软件。

4.服务

5.集成服务导向

6.轻薄小型人性化

7.软硬件网络无线集成

8.创意产生与实现

2.2系统可行性

以太网以其明显的的优势已经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早期的Internet主要用于研究或部门的内部网, 但是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它逐渐渗透到人民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接入方式已不仅局限于一些高端的PC机, 嵌入式设备接入Internet也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各种实时系统也逐渐趋向于接入Internet方案。嵌入式Internet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等实时系统的可行性:

1.实时性

在学术上Ethernet用于自动控制的致命弱点, 便是CSMA/CD通讯协议所具备的Non-determinism特性。传统的以太网结构使用总线将各个节点连在一起, 允许同时将数据发送到网上, 这样就发生了冲撞, 必须采用重发机制以达到相对高的成功率。这种机制导致非确定性 (non-deterministic) , 而控制系统需要确定性。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增强了其通信的确定性。

2.稳定性

Ethernet介质从同轴电缆 (Coaxial Cable) , 至双绞线 (UTP) , 一直到光纤 (Optical Fiber) 。尤其是光纤网络已逐渐从电讯的主干网络, 延伸到终端设备, 亦即所谓的光纤到桌面。光纤不受噪声干扰, 适合使用在实时监控的高噪声现场环境。另一方面, 利用标准的SNMP网络管理工具, 可以有效地管理网络。

3.通用性

TCP/IP是一套定义各计算机如何通过网络进行通讯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对应于ISO/OSI模型中的传输层, 负责将数据消息分组成数据包被IP层传输, 以及将IP层接收的数据包重新组合为完整的消息并进行校验的协议。IP网际协议对应于ISO/OSI模型中的网络层, 负责将数据消息拆分为包, 并将这些包从发送者按一定路径传输到目的网络或站点, 然后在目的地将包重新组合成原始的数据消息。TCP/IP是目前所实现的最成功的网络协议, 是Internet互连网的基础。对该通讯协议的支持内置于所有操作系统中。在数据链路层中所用的硬件对TCP/IP应用均是透明的。

4.未来趋势

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趋势已从办公自动化 (OA领域, 工厂自动化 (FA) 领域发展到楼宇自动化 (BA) 领域, 而现在正向家庭自动化 (HA) 领域扩展。在家庭自动化领域一个最大的困难便是布线。因此现正在发展电话线的Home PNA、无线、红外以及电力载波等组网技术。而这些技术由于广大市场的推动, 技术快速提升, 成本则相对下降, 未来势必再反向推动至BA, FA, OA领域。

三、嵌入式Internet应用

嵌入式Internet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应用领域可以包括:

1.智能公路。包括交通管理、车辆导航、流量控制、信息监测与汽车服务等。

2.植物工厂。特种植物工场, 如实现野生名贵药材的远程监控培养和种植, 无土栽培技术应用, 智能种子工程等。

3.虚拟现实 (VR) 机器人。交通警察、门卫、家用机器人等。

4.信息家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网络化。

5.工业制冷。冷库、中央空调、超级市场冰柜等。

6.VR库房。粮库、油库、食品库等。

7.VR精品店。客户可以在Internet上实时地看到存货状况。

8.VR家政系统。水、电、煤气表的自动抄表、安全防火、防盗系统等。

9.工业自动化。目前已经有大量的8、16、32位嵌入式微控制器在应用中, 网络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如制药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系统、电网安全、电网设备监测、石油化工系统等。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嵌入式Internet技术未来发展,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嵌入式Internet, 其次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最后介绍了嵌入式Internet技术未来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嵌入式,发展趋势,Internet

参考文献

[1]庄殿铮.基于嵌入式Internet的数控机床通信控制器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3年11期

Internet发展 篇2

1 网络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现状

网络化的信息时代, Internet正成为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 网络检索改变了人们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手段及方式, 科技人员获取信息的手段已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和浏览转变为网上检索和获取。网络极大地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但同时也给人们检索和利用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科技信息资源总量的剧增与个人信息获取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二是科技信息资源种类的多样性与人们信息检索能力之间的矛盾;三是信息需求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信息服务之间的矛盾。

2 网络科技信息源分布的特点

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 网络科技信息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类型, 既继承了一些传统信息组织形式, 又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了新的功能与特点, 信息量大、传播广泛;信息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信息时效性强、变化频繁;信息分散无序, 但关联度高;信息缺乏管理, 良莠不齐。网络科技信息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研究报告、出版物、会议文献、专利信息、标准文献、学位论文、技术档案、产品说明书等电子网络版本。这类信息一般存在于各种网络数据库中, 多为有偿信息。第二类是互联网专有信息。这一类信息的内容不很确定, 并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步增多, 涉及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多个方面。这类信息一般出现于各种网站上, 如政府网站、企业网站、非营利性组织网站或商业网站等, 多为免费信息。第三类信息是以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电子公告版、网上广播等方式传播的、与科技信息有关的信息。这类信息多针对某个主题来进行, 互动性较强, 但传播范围较窄。

3 网络科技信息检索的途径

3.1 充分利用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 (Search Engine) 可是对www站点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进行标引和检索一类检索系统机制, 是Internet上执行信息搜索的专门站点, 可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信息迷航”问题而产生的一项技术, 它以一定策略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 从而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

目前, 搜索引擎已成为互联网上相当重要的信息导航工具。搜索引擎一般可分为三类:全文搜索, 目录式搜索, 元搜索。全文搜索引擎提取互联网网站信息并自建网页数据库, 通过检索库中与用户查询条件相配的记录, 将结果按一定顺序排列返给用户, 典型的例子包括Google、Infoseek、百度等。目录式搜索引擎通过人工或自动方式抛售信息, 对信息形成摘要并将其标引到事先设定的分类中, 用户依靠分类导航即可检索信息, 典型的例子包括Yahoo、LookSmart、搜狐、新浪等。元搜索引擎指将用户的检索请求同时向多个搜索引擎递交, 在对检索结果进行去重和排序等处理以后, 再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3.2 查询免费网络数据库

Internet网上数据库有一部分是提供免费查询的, 广大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免费网上数据库的查询得到所需的资料。如美国专利 (http://www.uspto.gov) , 日本专利 (http://www.Jpomiti.go.jp) , 中国专利 (http://www.cpo.cn.net) , 联机医学数据库 (http://www.nlm.nlh.gov) 等等。还有一些具有科研实力的非营利性机构, 通过网络这个平台, 开发了相当多的网络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大多是在光盘版、印刷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品种单一、规模比较小, 分布也较分散, 没有独立的网站来宣传, 而是依托在开发部门或各种科技信息网站上。这些网络数据库往往只是某一个学科或某一个分支学科的检索系统, 专业性强。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编制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两大数理科学中文核心检索期刊, 在印刷本的基础上继续开发相对应的光盘版, 并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网站上提供网络检索服务。《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是机械工业部科技情报所主编的机械工程类主要检索期刊, 同样在中国机械工程信息网上提供网络检索服务。其他如中国光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农业科学文献数据库、地质文献数据库等等都是相应学科的网络数据库。

常用的免费中文科技文献网络数据库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http://www.nstl.gov.cn/htm/qwwx/index.jsp)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http://www.cinic.org.ca) 、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 (http://www.las.ac.cn/resourse/more_resourse.asp) 、中国物理文献数据库 (http://www.phyab.ac.cn/zgwlxwxsjk.htm) 、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 (http://bib11.las.ac.cn/math/index.htm)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http://sdb.csdl.ac.cn/cscd.jsp) 、中科院实用科技成果数据库 (http://optics.tongxin8.com/led/884.htm)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数据库 (http://www.las.ac.cn/resourse/more_resourse.asp) 、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 (http://sdb.csdl.ac.cn/cscd.jsp) 、科技成果数据库 (http://www.las.ac.cn/resourse/more_resourse.asp) 、中国铁路科技文献文摘数据库 (http://www.rail-info.com) 、电子科技文摘数据库 (http://www.etiri.com.cn/data/) 、工程化学数据库 (http://www.enginchem.csdb.cn/) 、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 (http://124.42.30.4/ngds/) 、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 (http://www.sipo.gov.cn) 、中国知识产权网 (http://www.cnipr.cor) 、中国医药信息网 (http://www.cpi.ac.cn) 、国家科技成果查询系统 (http://www.nast.org.cn) 等。

3.3 查询和利用商业性网络数据库

在Internet上, 有一些数据库开发商以赢利为目的, 他们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对信息资源进行了“二次信息”开发, 针对不同领域和专业, 他们开发出了灵活多样的数据库形式, 来满足用户对信息检索的需求。目前, 国内购买网络数据库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中科院图书馆及国家部委、省、直辖市图书馆和科研信息研究所, 而购买国外数据库的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中科院图书馆。国内单位大多数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引进国外商业网络数据库。从国内信息资源数据库资源来看, 主要有数字图书、文摘类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全文数据库 (科技期刊、学位论文、科技会议录、专利说明书、国内标准、电子版报纸、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信息等。

国内典型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网》 (http://www.cnki.net/index.htm)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http://science.cqvip.com/) 、《万方数字资源系统》 (http://www.wanfangdata.com.cn) 、《超星数字图书馆》 (http://www.ssreader.com/) 、《书生之家》 (http://www.shusheng.cn/) 等。国外典型网络数据库资源有: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SCI) (http://scientific.thomson.com/index.html) 、美国《工程索引》 (EI) (http://www.ei.org/eicorp/) 、英国《科学文摘》 (SA) 、《INSPEC数据库》 (http://www.iee.org/publish/inspec/) 等。

3.4 浏览专业网站

专业科技工作者针对本单位科研工作, 经过搜集、整理, 建立各种专业网页, 并通过链接, 发布在自己的专业网站上, 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不同的专业网址。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利用搜索引擎和虚拟图书馆获取;利用信息机构的“网络导航”获取;利用某一专业网站的“相关链接”获取;利用相关的书籍和报刊上的网址获取;也可以通过上网实践中不断积累等方式来获取。

国内主要科技信息网络有: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http://www.nstl.gov.cn/index.html) 、科技日报 (http://www.stdaily.com/) 、科技之光 (http://www.losn.com.cn/) 、中国科技信息 (http://www.chinainfo.gov.cn/)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http://www.edu.cn/) 、中国科技在线 (http://www.techcn.com.cn/) 、中国水利科技网 (http://old.cws.net.cn/) 、中国电子行业信息网 (http://www.ceic.gov.cn/) 、中国机械信息网 (http://www.jx.cn/) 、中国农网 (http://www.agri.gov.cn/) 、中国化工网 (http://china.chemnet.com/) 、中国冶金网 (http://www.mmi.gov.cn/) 、中国中医药信息网 (http://www.cintcm.ac.cn /) 、中国林业信息网 (http://www.lknet.forestry.ac.cn/home.htm)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 (http://www.sdinfo.net.cn/) 等。

Internet的高速发展为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作为世界上信息最大的载体, 它以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流通信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网络科技信息种类繁多, 信息源丰富多样, 各类数据库各具特色, 专业网站上提供了侧重点不同的各类学科信息。在科技信息检索时, 只要根据各类数据库的特点、内容及检索方式, 选择一种或多种数据库进行多次检索, 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整理和综合汇总, 定期浏览专业网站, 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 平常注意收集各类新书、新刊的内容, 并能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有用信息。通过具体实践, 积累经验, 才可能在检索自己所需信息时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甄别有用信息, 删除无用信息, 为科研、工作和学习提供有益帮助。

摘要:在分析网络科技信息源分布特点的基础上, 介绍了利用Internet检索信息的4种主要途径及检索技巧, 搜集整理了一些国内外典型科技信息数据库和专业网站, 供读者借鉴、参考。

关键词:网络科技信息,检索,技巧,途径

参考文献

[1]肖珑.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黄小强.因特网上实用的科技信息检索[J].中国信息导报, 2002, (10) :51-53.

[3]刘娅.网络科技信息资源检索的重要工具和典型信息源[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04) :131-134.

Internet发展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网络时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11-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擴展以及普及的速度与程度都展示了其巨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潜力,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尽管网络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研究领域和商业领域,而现目前在教育领域应用是滞后的,但其一旦在教育领域开花结果,其产生的效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和教育有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教育为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知识积累和人才积累,而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为积累知识和人才的教育事业所需环境和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样,网络教学的发生、发展也不是孤立的,它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

21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极大普及,计算机应用已进入更高层次,计算机网络成了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带来了处理和传播信息的革命性发展,使整个社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深度变化着,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暗藏极大的经济文化发展潜力。同时,一系列的技术成就正在事实上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基本原则,网络提供的全新交流、学习方式和机会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已悄然开始,并且日渐深入人心。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增长速度大大加快。20世纪中叶,信息革命的兴起,使科学技术发生了新的飞跃,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步入知识时代,即从工业经济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显然,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需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会就可能已经过时了。因此传统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而网络教学模式则以其“快、新、准”以及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等优势刚好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得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共享。

现代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是网络教学发生、发展的大环境。一个社会只有开放,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进步与发展。现代教育必须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才能在今天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网络教学正是在这种社会发展需求下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成熟的,它以其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以及最大限度共享教育资源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网络教学开辟了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它在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扩展、普及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是由其自身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需要的优势所决定的,其优势主要在于以下三点:第一:网络教学模式的出现使教育资源传播效率大大提高;第二:网络教学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共享;第三: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受教育者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各种素质的培养。总之,网络教学使整个教育活动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一直到教育资源的使用过程全部实现民主化、大众化和社会化。

Internet未来发展 篇4

Internet 应用已从局域网发展到网上证券交易、电子商务、e-mail、多媒体通信、各种信息服务等各项增值业务。尤其是近年来,移动通信的火爆、移动internet的兴起、wap手机的出现进一步推动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正以其独特的优点带来更多的应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nternet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其应用将涵盖从办公室共享信息到市场营销、服务等广泛领域。另外,Internet带来的电子贸易正改变着现今商业活动的传统模式,其提供的方便而广泛的互连必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然而Internet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网络无整体规划和设计,网络拓补结构不清晰以及容错及可靠性能的缺乏,而这些对于商业领域的不少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是困扰Internet用户发展的另一主要因素。虽然现在已有不少的方案和协议来确保Internet网上的联机商业交易的可靠进行,但真正适用并将主宰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目前尚不明确。另外,Internet是一个无中心的网络。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nternet的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Internet才能更好的发展。

未来的因特网与现在的因特网可大不一样,它将会是一种可大可小的因特网。当你想要把它带在身边时,你不用拎一个很大的背包把它装进去,而是把它变小,放入自己的口袋中,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打开因特网,这就能帮助你搜索你所需要的资料。

它不仅具有现在因特网的功能,还增加了成千上万种现在的因特网所没有的功能,比如像:可以随处旅游的“真实镜”、可以打出五线谱并能演奏的“模拟琴”、可以让图画变为实物的“马郎笔”,以及让因特网变为机器人的“转变程序”等。.....对了,给大家说说“真实镜”这个程序吧!打开因特网,可以在桌面上看见一个镜子的图标,双击这个图标你就可以看见一个全屏显示的大镜子,上面有文字提醒你:“把你想要去的国家或城市的名字打进镜子里。”只要把你想去的地方的名字输入进去,再单击一下旁边的“确定”键就可以了。此时你便会感觉身体轻飘飘的,双脚离开了地面,迅速飞到想要去的地方。

未来的因特网不仅具有许多奇特的功能,它还可以自动报警。当你家有小偷潜入时,未来的因特网就会立即做出反应,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这时候,你就会马上从睡觉中醒来,让小偷无法得逞,通过因特网,你可以弄清楚已经过去了的五万年的历史,却不一定能够知道未来五十年的事情。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因特网会越来越“神”。在中国,三网融合成为国家的战略方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在未来,internet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总量已经达到17亿左右,相比之下,全球的总人口数则为67亿。很显然,2020年以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互联网中。据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预测,2020年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将增加到50亿。这样,互联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便将成为人们构建下一代互联网架构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

2.互联网在全球的分布状况将日趋分散:

在接下来的10年里,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会是发展中国家。据互联网世界(Internet World)的统计数据: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是非洲地区,仅6.8%;其次是亚洲(19.4%)和中东地区(28.3%);相比之下,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则达到了74.2%。这表明未来互联网将在地球上的更多地区发展壮大,而且所支持的语种也将更为丰富。

3.电子计算机将不再是互联网的中心设备:

未来的互联网将摆脱目前以电脑为中心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等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据CIA公布的2009年版世界统计年鉴显示(CIA World Factbook 2009),目前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主机大概有5.75亿台.但据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建筑,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到2020年以前,预计被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这些传感器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用户的数量.4.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量将增加到exabyte,乃至zettabyte级别:

由于高清视频/图片的日益流行,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量最近年出现了飞速增长.据思科公司估计,在2012年以前,全球互联网的流量将增加到每月10亿GB,比目前的流量增加一倍有余,而且不少在线视频网站的流行程度还会进一步增加。为此,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考虑将互联网应用转为以多媒体内容传输为中心,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传输网络。

5.互联网将最终走向无线化:

目前移动宽带网的用户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据Informa统计,今年第二季度,这类用户的数量突破了2.57亿人。这表明3G,WiMAX等高速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左右。目前,亚洲地区是无线宽带网用户最多的地区,不过用户增长率最强劲的地区则是在拉丁美洲地区。按Informa预计,到2014年,全球无线宽带网的用户数量将提升到25亿人左右;

6.互联网将出现更多基于云技术的服务项目

互联网专家们均认为未来的计算服务将等多地通过云计算的形式提供。据最近Telecom Trends International的研究报告表明,2015年前云计算服务带来的营收将达到455亿美元。国家科学基金会也在鼓励科学家们研制出更多有利于实现云计算服务的互联网技术,他们同时还在鼓励科学家们开发出如何缩短云计算服务的延迟,并提高云计算服务的计算性能的技术。

7.互联网将更为节能环保:

目前的互联网技术在能量消耗方面并不理想,未来的互联网技术必须在能效性方面有所突破。据 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统计,互联网的能耗在2000-2006年间增长了一倍。据专家预计,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互联网的能效性和环保性将进一步增加,以减少成本支出。

8.互联网的网络管理将更加自动化

除了安全方面的漏洞之外,目前的互联网技术最大的不足便是缺乏一套内建的网络管理技术。国家科学基金会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可以自动管理互联网的技术,比如自诊断协议,自动重启系统技术,更精细的网络数据采集,网络事件跟踪技术等等。

9.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信号质量的要求将降低

随着越来越多无线网用户和偏远地区用户的加入,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也将发生变化,将不再采取用户必须随时与网络保持连接状态的设定。相反,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允许网络延迟较大或可以利用其它用户将数据传输到某位用户那里的互联网技术,这种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尤其重大。部分研究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研究可用于在行星之间互传网络信号的技术,而高延迟互联网技术则正好可以发挥其威力。

10.互联网将吸引更多的黑客

2020年,由于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种类增多,心怀不轨的黑客数量也将大为增加。据Symantec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出现了160万种新的恶意代码,比过去几年来出现的恶意代码总量60万种还多了好几倍。专家们纷纷表示未来的黑客技术将向高端化,复杂化,普遍化的趋势发展。11.IPv6和网络融合使网络娱乐产业迅猛发展

IPv6在未来几年的实现,使电视机网络娱乐成为可能。IPv6使的IP资源极大丰富,每个电视机终端都将获得独立的IP地址进行管理,既使广电网具备了和互联网完全整合的技术基础,也使即便广电网不进行技术连接,也可以在网内运营基于IP技术的应用服务。作为家庭中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娱乐终端,这一庞大的娱乐产业目前几乎完全空白。

Internet发展 篇5

一、智能DNS及其特点

智能DNS就是DNS服务器可以智能地判断出被访问站点的用户, 然后, 根据不同的访问者把被访问站点的域名分别解析成不同的IP地址。如果访问者是网通用户, DNS解析服务器会把被访问站点的域名对应的网通IP地址解析给这个访问者。如果用户是电信用户, DNS策略解析服务器会把被访问站点域名对应的电信IP地址解析给这个访问者。

然而, 使用智能DNS策略解析服务需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 被访问主机必须已经申请了合法的域名。其次, 被访问主机上必须要分别配置有教育网、电信或网通合法的公网IP地址或者在电信机房和网通机房各放置了一台主机。

二、智能DNS的实现

下面, 我们以某学院采用的智能DNS技术为例, 简单讲述一下智能的实现过程。

1. 服务器软件配置以及IP对应情况。

DNS服务器操作系统为Red Hat Linux Enterprise AS 4, DNS服务组件为Bind 9。

学院的主页地址为www.gaoxiao.edu.cn, 教育网对应IP为192.168.0.3, 电信对应IP为192.168.1.22, 网通对应IP为192.168.2.230。智能解析后的IP对应关系, 如果是电信用户, 返回的IP为电信IP, 如果是网通用户, 返回的IP为网通IP, 剩下返回的IP为教育网IP

2. 配置过程。

首先, 保证Bind正常工作, 并正在做着域名解析工作。如果没有安装或者安装后不能正常工作, 请参考Linux用户手册进行设置直至成功。准备好后, 开始进行修改配置文件。

将访问列表设置完毕后, 修改原来的dns配置, 让电信和网通访问不同的配置文件

三、结束语

Internet发展 篇6

1、现有的一些防火墙技术分析

从总体而言,防火墙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实现对进、出网络数据进行过滤;

(2)能有效管理进、出网络访问的行为;%

(3)针对某些禁止行为实行封堵;%

(4)实时地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架构技术中,主要存在下列一些防火墙技术:

(1)包过滤防火墙:这种防火墙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以IP包信息为基础,对目标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IP源地址等进行实时地检测与筛选。它处于OSI的网络层,将对每一个接收到的包进行答应/拒绝的决定。

(2)代理型防火墙:这种防火墙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包括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它通过客户端程序实现与中间节点的连接,然后中间节点再与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实际连接,从而实现对通过的数据与信息进行检测。

(3)堡垒型防火墙:这种防火墙将包过滤和代理服务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它将堡垒主机充当网关,并在其上运行防火墙软件。从网络技术而言,由于内外网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堡垒主机,这样,使堡垒主机成为外网与内网之间的唯一节点,从而确保内网不受外部非授权用户的攻击;并且,在堡垒主机上设置了加密路由器,可对通过此路由器的信息进行压缩和加密,然后通过对外网传输到目的端的信息进行解密和解压缩。

现有的防火墙技术的局限性:尽管利用上述防火墙技术及相关设计可保护内网免受外部黑客的攻击,但由于它是一种技术上的被动防御,只能实现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不可能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绝对安全。显然可见,在一个实际的网络运行环境中,仅仅依靠防火墙来保证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显然是不够,此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其他相应的网络安全策略,所以,构建Internet防火墙成为网络应用技术中的必然选择。

2、Internet防火墙技术原理

I n t er n e t防火墙是这样的一组技术系统,它主要是通过增强系统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实现让所有通过Internet的数据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并接受防火墙的实时检查,并且,防火墙必须只允许对已取得授权的数据通过。可见,Internet防火墙可以阻止未经计算机允许的外部信息进入计算机,也可防止黑客扫描计算机信息,也即它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入侵,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网络信息的安全交互。

Internet防火墙主要技术原理:

(1)实时的状态数据包过滤:Internet防火墙实质上是一个实时的状态数据包过滤器。对于传统的静态数据包过滤器,它是基于数据包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丢弃数据包,因此,对信息检测相对滞后;而实时的状态数据包过滤器,则能同时基于数据包的状态和会话的上下文信息,实现实时的状态数据检测。

(2)动态的连接流表技术:Internet防火墙状态是基于一个连接流表动态实现防护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对于无连接的协议(如UDP),连接流是在公共端点之间无间断地发送一组数据包;而对于面向连接的协议(如TCP),连接流则等价于协议的连接定义。这样,当连接流到达时能动态地终止或连接,而当连接被关闭时,连接流表中的状态信息会被动态地删除。

(3)对数据包的实时检测技术:Internet防火墙能对TCP数据包执行结构实时检查,这些检查包括快速筛选出具有不可能的标记组合的数据包,以及实施TCP实时检测,这样,可有效地打开或关闭网络端口。前者能面对大量随机数据包的攻击时,极大地降低数据处理的技术开销,而后者则可以实时地防范各种黑客扫描技术,实现对黑客攻击的主动防御。

(4)阻止IP欺骗技术:Internet防火墙可以阻止应用程序的IP欺骗,它能检查出包括TCP、UDP、ICMP和PPTP/G R E等通信的数据包是否含有欺骗性的IP,这样,有效地防止对应用程序的破坏与攻击。

3、Internet的防火墙技术构建

(1)防火墙的基本墙设计

在设计Internet防火墙时,我们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防火墙的姿态:Internet防火墙存在两种相反的姿态:一是拒绝没有特别允许的所有信息,它假定防火墙应该阻塞所有的信息,而每一种所期望的服务或应用都是基于case-by-case的基础上实现;二是允许没有特别拒绝的所有信息,主要是通过假定防火墙应该转发所有的信息,让所有可能存在危害的服务都应在case-bycase的基础上实现屏蔽。

(2)机构的整体安全控制:在防火墙设计中,一是对于未经说明许可的信息即拒绝,从而阻塞所有流经的信息;二是未说明拒绝的信息均为许可,从而约定其可通过防火墙进行传递。

(3)防火墙设计的费用:对于防火墙设计,需要不断地总体维护、软件更新、、安全修补以及一些附带的操作提供支持,这样,需要考虑相关的费用支出需求。

(2)防火墙系统的构件:Internet防火墙允许定义一个中心扼制点来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禁止存在安全脆弱性的服务进出计算机网络,并抗击来自各种路线的非法攻击。而且,Internet防火墙还能非常方便的监视网络安全性,并能及时对非法用户入侵进行报警。

4、Internet防火墙技术的局限性

(1)Internet防火墙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内部途径的攻击。例如,在内部网络上的用户就能直接通过slip或ppp技术进入Internet,从而绕过了Internet防火墙提供的安全系统,这为从后门(Back door)攻击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2)Internet防火墙无法防止来自内部人员带来的威胁。也即,防火墙无法防止工作人员将系统内部的敏感数据复制,并人为地将备份数据带出所形成的风险。

(3)Internet防火墙不能防止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传送。由于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太多,并且,其编码和压缩二进制文件的方法也各不尽相同,所以Internet防火墙去不可能对每一个文件进行深度的扫描检查,这样,即便对已通过防火墙的信息,也不能保证完全的安全。

5、Internet防火墙技术展望%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Int er net防火墙技术与产品的必然会得到加强,其技术将会有更新发展,其检测与过滤深度会不断的强化,并能实现对病毒动态的扫描与检测和实时的系统报警。我们深信,随着Internet防火墙技术不断的技术提升,未来它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安葳鹏,等.网络信息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熊平.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

Internet发展 篇7

1 全球合作创作故事

1997年,在明尼托巴省达克·贝学校,德伯拉·福克在英特网上创建了这个模式。这个模式的进行方式是由六个学校合作写一个故事。教师注册他的班以后,福克把这个班和其它五个班组成一个故事写作小组。每个班有一周的时间写一段故事并在规定的一周内通过电子邮件寄给福克。福克把这段故事寄给另一班,依次类推……直到第六段故事结束。福克同时把语言与地理知识融为一体。故事写完后,福克已使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的250名学生加入了43个故事的写作。

福克的项目表明了网上活动的两个优点:学生们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学生分享他们的故事构思,并与作为他们真正的听众的全世界的同伴一起进行了写作;他们也能通过网上的地图看到他们的写作伙伴家住哪里,所以他们也了解了其它国家的情况。

2 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文学欣赏

这个项目是格林洛博士于1992年在温哥华的华裔十年级学生与日本京都双语学生之间进行的。学生们通过电子邮件交流,共同欣赏一个英文版的日本短篇故事。项目开始时,老师鼓励学生通过相互介绍来彼此认识。在这些交流中,学生们介绍了他们各自学校和社区的情况。在更好地了解了对方以后,他们谈论文化差异的热情也随之增长。在学生们通过个人交流相互认识的同时,他们也共同欣赏Mori Yoko的短篇故事“春天的风暴”,从而对对方有了更深的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个故事给了他们讨论日本文化与北美文化一个良好的切人点。

在项目结束时,京都与温哥华的学生都对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发表了意见。在温哥华,詹妮弗给出了关于“春天的风暴”这样的结束语:Masae说日本文化特别像“春天的风暴”里所发生的一切。女人应该呆在家里。他们不应上街,因为那是男人的世界。在日本,通过与詹妮弗的对话,Masae的话表明她已开始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故事:“在日本的青少年报刊上,你可以看到男孩子恨那些比他们聪明的女孩子。在‘春天的风暴’里,田本无法忍受Midori比她挣钱多。这一切有赖于个人。我认为我们的社会已模式化。我老爸在家里干事比以前多。我不会与一个让我呆在家里干家务活的人结婚。假如我有了孩子,我可能会放弃工作,否则,我会继续工作”。共同欣赏文学作品的活动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他们之间的文化异同。

3 进行网上实地旅行

这个模式是香港国际学校的一个模式。从1990年开始,香港国际学校所有七年级的学生到内地亲身体验中国文化。从1995年开始,在一个名为Virtual China(网上中国)的项目中,通过描述性写作与图片,来自香港的访问者把他们的西安之行展示给了世界。这个特别的英特阿项目因许多原因而妙趣横生。如果学生们要从同龄人的眼光了解中国,香港学生的内容非常好,信息丰富。网上有一个布告栏,如果想要更多地了解香港学生讨论的话题,学生们可以留问题让他们回答。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可以给师生们提供一个模式来就同样的到他们地区的实地旅行进行报道,并把他们的发现告诉世界各地的朋友。

香港学生的模式极易模仿。使用扫描仪和Word for office97,学生们可以输人他们的报道并把图片扫描进去,再把他们的作品联网到学校主页特别设计的项目页上。然后其它学校的学生访问这个网页并留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开始对话,把对方的学校和他们自己的学校进行对比了。

4 研究并建立主题式多媒体项目

这个模式是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声音与动画片)。它首先要求使用者了解更多的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访问题为Introduction to Multimedia:An Overview for Educators(http://cee.indiana.edu/publications/multipress/MM.htlm)的网站。这种模式是与使用其他教育工作者创立的优秀的极具吸引力的多媒体站点进行密切的联系,教师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多媒体英特网项目。

加利福尼亚英语教师汤姆·马奇设计的名为Six Paths to China(“六条道路通中国”)(http://www.kn.pacbell.com/)的多媒体网站非常巧妙,它能够鼓励学生们对其他文化主题进行研究,并以此作为他们读、写、看与听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这个网站他向教师阐述了他们在建立自己的网站与进行网上活动时怎样最好地利用网站。像其标题所示,这个网站包括通过英特同教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六种方法。它同时也是英特网上英语教学的六种策略。在第一种方法“网上中国”中,马奇收集了许多资料来源的热门目录,如果愿意,教师们可以从这些来源获得他们自己的学生研究项目。如:随着马奇的第一种方法,学生们可以找到作为中国与中美故事一部分的关于艺术、环境、国际关系、人权等的主题。

马奇的第二种方法“中国历险”鼓励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来创建自己的多媒体剪贴簿,或者,他们可以利用其它如网络工作室一样的网络媒体软件来下载中国地方、文化、和政治的文件、图片和影视剪辑。第三种方法“中国珍宝”包含以英特网为基础寻找中国以古鉴今信息的宝藏探寻。

在其它的三种方法中,马奇鼓励学生在这种问题上检查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让学生进行以询问为基础的研究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他研究中国方方面面的六种方法都基于中国国内三维网资源和全世界各地的网站。

5 研究作家

英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学生可以读到的作家。这个模式是学生通过访问著名作家的网站了解作家的近况、作品内容并与作家进行交流。如:学生们想了解朱迪·布鲁梅的作品,他们可以访问她的主页来更多地了解她(http://www.judyblume.com/menu-main.html)。布鲁梅给年轻的读者提供了她新书的信息与学生们可能想读的其它书的目录。她经常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提供她自己的信息与照片。在她的“写作指导”这章里,她谈到了“从内部”开始写作:记笔记、寻找自己的风格、重写作文。朱迪强调教师对学生创造性写作尝试支持的重要性。在弗吉尼亚·汉弥尔顿的主页(http://www.virginiahamilton.com/)上,这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提供了许多包括她自传背景信息的有趣的特辑。人们很容易读到她的《她的故事》,其中包括民间传说。

神话故事、非洲裔美籍女人的真实故事;也能看到亚马逊网站对汉密尔顿做的简短访问;也有她1996年对南非进行访问的网页,此网页信息丰富。汉弥尔顿鼓励年青读者给她发电子邮件。

6 研究其它时代或其它地方的故事

这个模式是通过英特网与其它国家的网站连接,让学生了解其它时代或其它地方的故事并通过讲故事来对世界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题为“神奇传说”世界民间传说与神奇故事”(http://darsie.ncdavis.edu/tales/)的网站包括来自中国、英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大量有趣的故事。所有年龄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对各地故事主题与人物特征进行比较带来的乐趣。他们也能知道各国内部的不同之处,如:有些印度故事源于泰米尔文化、旁遮普文化。克什米尔文化与孟加拉文化。为了使学生更容易了解这些故事,教师可以让他们在网上学习这些不同文化的专辑。这些文学作品的选择都考虑了学生们的利益,且质量非常高,以便学生有机会在网上互动并理解多元文化,如:拉丁美洲文学的连接之一提供了九个非常详细的关于拉丁美洲的现代短篇故事的章节安排。这些章节谈论的作家有盖布利尔·格雷西亚·马克和乔治·路易·伯格。有些主题包括“墨西哥历史与文化”、“拉丁美洲短篇故事:一种传统”和“波多黎各:国家、历史、文化与文学。”进行娱乐和多媒体节目制作。语言知识教学中使用英特网的这种模式,在网上观看与聆听多媒体节目并制作自己的视听材料让全世界的人来分享,教师和学生从中能够得到极大的乐趣。俄勒冈大学的Media literacyonline Project网站(http://interact.uoregon.edu/Media Lit/Homepage)是一个有价值的多媒体学习课程项目。这些主题有广告、评论技巧、新闻报道、图片与视觉艺术、无线电制作、网页设计与剧本写作等。通过儿童无线电音频媒体的连接,Media Literacy Online Project所连接的网站之一是华纳兄弟的疯狂乐曲卡拉OK。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和Daffy Duck合唱“Be kind to Y0ur Web-Footed Friends”(“善待你扎根网上的朋友”)或与Elmer Fudd合唱“A-Hunting We Will GO”(“我们打猎去”)来取乐。或者,通过访问题为“怎样制作你自己的节目”的网站,学生们能够学会怎样制作自己的无线电节目,并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起把它们作为听力材料来分享。学生们也可以连接到CBC4kid S网站。在这里,他们可以看由四年级学生编写并表演的节目。他们可以制作自己的节目呈给CBC,或者可以网上游历多伦多的CBC音效工作室去看无线电工程师是怎样制作火车声音、风、行军声音与监狱门等等的。

在教学中使用这些模式,通过网上合作的读、写、说、听、看活动,学生们能够在了解世界与他们自己的过程中成长。教师在每个模式中起辅助作用和指导作用。在这些项目里,教室的墙壁解体了,国家之间的距离不复存在,学生们主要是互相学习或从他们在英特网上找到的材料获取知识。而教师在使用英特网进行教学时,也得重新考虑自己的作用与地位。

摘要:该文详细地阐述了国外流行的几种网上语言教学模式,并指出利用英特网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考虑自己的作用与地位。

关键词:英特网教学,语言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Greenlaw JC.English languageArts and Reading on theInternet[M].UpperSaddle River,New Jersey:Merrill Hall,2001.

Internet发展 篇8

Yet, how bothered are Chinese people· This is difficult to assess and really depends on the person but for the most part, those determined to get round censorship do so and China’s “Great Firewall” soon appears as effective as the Great Wall – vast, but unable to stop all threat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getting past” is through use of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where the internet connection is rerouted through another country or region, e.g. the USA or Chinese Taiwan.

The loss of facebook elsewhere in the world might seem a devastating problem for people’s social lives, yet the Chinese have their own social networks. RenRen and others such as Kaixin and Douban are immensely popular and easily fill this void.

China’s most successful network is Weibo, often unfairly judged as a “Chinese version of Twitter”. Weibo’s posts however tend to run considerably longer than Twitters, more in keeping with a blog rather than regular, brief updates.

Perhaps it isn’t simply an issue of censorship when it comes to Chinese internet – instead, it could be evidence of China protecting a fast growing domestic industry. Youtube is banned, but Youku and Tudou (who a shortwhile ago announced a deal to merge – the largest in Chinese internet history) offer a comprehensive alternative. Even Google is rerouted to the company’s Hong Kong web address due to failure to comply with Chinese authorities’ rules on censorship – but it was seldom used anyway. Baidu is king of the search engines in China, and for those new to it a brilliant resource for listening to music, finding out information in a similar fashion to Yahoo Answers and general Chinese related search queries.

Ebay and Amazon both entered the booming industry in hope of becoming market leaders as they are elsewhere in the world, neither however could displace the mighty Taobao. Their business model also operates differently to its Western counterparts. With Taobao to pay the delivery person after receiving your goods so that you can check everything is how you expected first. Ebay has a great wealth of options, but Taobao really understands consumer power and literally anything can be bought there and usually delivered the next day.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internet usages in China is QQ Messenger, run by Tencent, which is perhaps the most powerful internet company in China. Often just referred to as ‘QQ’, the service is a quick instant messenger platform that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use each day - catching up with loved ones; contacting business partners or contacting a company’s help desk. QQ can be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wo short beeps when a user receives a message. This now common, everyday sound can be heard in classrooms, on buses and as people get on with their daily tasks proving not only that China’s internet is burgeoning without large multinational firms but also mobile usage is ever increasing as well.

For those who have not yet explored possibilities of Chinese internet alternatives, perhaps now is the time to do so. Colleagues, friends and potential business partners will always be pleasantly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you have a weibo account or use QQ. For a foreigner the use is quite novel, but considered the widespread popularity of these in China, it can greatly improve communication for your business too.

关于INTERNET的教案 篇9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级中学

2.学科:信息技术

3.课题:什么是INTERNET 4.课时: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网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能力目标:了解INTERNET的常用用途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使学生产生对INTERNET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下册,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根据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正处于活泼好奇的学习网络的最佳时期,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本人以网络为主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INTERNET应用情景。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INTERNET 教学难点

了解INTERNET可以做什么

四、教学方法:

演示网上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

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INTERNET应用是关键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INTERNET 1.因特网(Internet)又称国际计算机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网络。其准确的描述是: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a network of network)。它以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通信网络集合体,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集各个部门、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2.网络示意图

3.局域网和广域网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也称远程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二、INTERNET可以做什么

1.网上浏览:进入INTERNET后,我们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到INTERNET上的各个网站去看看,其中有许多我们感兴趣的文章和图片。INTERNET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

【演示】教师登陆“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2.收发电子邮件:快捷方便

3.其他用途:网上会议,网上讨论,网上购物,网上听音乐、看电影、聊天、玩游戏等。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在最大程度上使全体学生学到了网络知识。

3.利用网络资源渲染教学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

【自我介绍】

Internet发展 篇10

1 广播中应用INTERNET技术的基本形式

国际互联网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无国界、信息量大,通讯手段先进,信息更新和扩散速度快,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正因如此,国际国内各种机构和新闻媒体纷纷上网,当然,广播也不例外,国外广播上网的很多,近年来,国内许多广播电台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从形式上看,广播应用互联网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立网站,发布信息,外树形象

和报纸、电视相比,以擅长现场直播为特色的电台占据着大众媒体中时效性和贴近性具佳的优势,但它的稍纵即逝的特点也成为与其他媒体竞争的软肋。竞争中彼消此长,互相融合,报纸效仿电台,开办热线,增加与读者的沟通;电视开办直播节目,增加时效性和参与性。在这种形势下,电台在办好现有节目的同时,改变其稍纵即逝的现状已是当务之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电台克服这一弱点提供了机会。电台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公布自己的节目时间表和广告价目表,建立曾经播出过的历史节目库供听众查询,还可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对外信息,为上网听众提供收听广播节目帮助等。

广播节目上网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文字报道,这与报纸上网没有什么区别。另一种是音频信号上网,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音频信号上网已变得很轻松,实现数字化广播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谈。

1.2 查阅资料,传递稿件,提高效率

电台上网后,记者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丰富的信息资源,查阅新闻线索,这在国外的新闻机构应用已经很普遍。记者只需找到所要查阅的信息的网址,进入其主页,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就可查阅信息资料,并打印或下载。编辑在摘发报纸的稿件时,也可以利用INTERNET,上网后先进入该报网站,打印或下载并进行二次编辑后使用。

电子邮件(E-MAIL)是INTERNET上的一种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应用。电子邮件可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传递邮件,也可以用于稿件传输,其速度与质量优于其他邮递方式。电子邮件对于新闻工作,主要可以应用于稿件的传输。当记者需要向电台传送稿件时,记者只要将正在使用的计算机上网,然后将在计算机上编辑完的稿件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给本台的编辑,本台编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在任意时间上网,并从电子信箱里收取邮件。由于这种文件的传输使用的电话是市话而不是长途,即记者在外地发电子邮件,是利用当地的市话上网,并不需要长途电话,极大地节约了费用,且速度快,质量好。而传统的传真方式传输稿件就显得速度慢、质量差,而且费用高。

另一方面电子邮件还可以用于电台同外地记者取得联系,如果电台编辑部门有什么采访要求,只要给记者发送一份E-MAIL即可,记者可以随时收取,这对于编辑与记者的配合十分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邮件将是现代信件传递的一种主要方式,电台亦不可弃之不用。

1.3 网上交谈,异地采访,扩大报道范围

过去进行异地采访,除进行录音采访外,就是记者亲自前往与被采访者见面,这样远不如在网上进行采访来得方便和快捷。网上采访尤其在跨国采访中,更具有优势。目前异地网上采访已为国内外的众多媒体所采纳。

1.4 收集资料,建立资料库

现在国内外报纸、杂志上网的比较多,各部门可以从互联网上提取有价值的资料,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为编辑、记者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条件。

1.5 技术部门了解新产品、新技术

在INTERNET中,各大厂商和公司都有自己的主页,电台技术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掌握世界最新技术动态,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同时为选购技术设备做准备,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

2 欠发达地区建立网上广播的可行性与意义

2.1 欠发达地区建立网上广播是切实可行的

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历史的、自然的条件限制,与发达地区相比,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广播事业也是如此,尽管这样,建立网上广播的条件仍然是具备的。首先,建立网上广播并不是如人们所说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网上广播的建立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物质因素,另一个是人的因素。

首先,就物质因素来讲,如果要进行全面的一次性投入,当然需要大笔的资金,根据INTERNET技术的特点和西部地区一般资金较为紧缺的实际,广播上网的工作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做法,而不必一挥而就,INTERNET技术提供的弹性空间本身就使得许多工作实施起来显得游刃有余。具体来讲,要尽快实现广播上网,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只需要首先购置一台中档服务器,购买一些网站建设所需的软件和资料(有一些甚至可以不花钱),申请注册一个域名,每年交纳为数不多的域名解析费和网站代理费就可以了,这些物质准备工作在5万元人民币内就可以解决。接下来就是人的因素了,也就是说必须有相应的人才资源作为这项工作的支撑,否则网上广播的工作寸步难行。在这里,结合工作实际,主要需要两方面的人才,一是专门从事网站建设和网络维护的专业人才,再就是和广播业务紧密相关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的编辑、记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要能够熟练操作使用电脑和掌握INTERNET的基本技能。当然,我们可以把网站建设和网络维护的工作交给那些成熟的专业公司来完成,我们只需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告诉对方即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广播上网工作的常规任务了。

2.2 建立网上广播的意义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广播事业的发展来说,尽快与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广播事业的发展接轨,充分利用INTERNET技术,实现广播上网,建立网上广播,有着特殊的意义。网上广播的建立,使得受众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受众对广播的接收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受众的自主性更强。网上广播的建立本身就是对传统广播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西部地区山高雾重,传统广播的频率覆盖范围受限较大,要让更多更广泛的受众倾听西部的声音,感受西部发展的节奏,从而关注西部,投资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广播网的意义就非比寻常,这正是其它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也是西部广播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好途径。

3 结语

上一篇:地铁屏蔽门结构设计下一篇:体育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