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环境十篇

2024-05-04

双语教学环境 篇1

关键词:环境工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1 双语教学的概念

双语教学是指除了母语教学以外, 用一门外国语言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的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在我国通常选择英语。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加快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使学生能够熟悉专业名词的英语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 掌握英语表述的专业知识, 学会英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

2 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形式

近年来, 我国大多数高校环境工程专业都尝试着开展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从效果上看, 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能接触到国际上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根据调查, 主要有以下几个形式:

(1) 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或者中文板书, 中文授课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讲授中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 用中文来讲解内容。

(2) 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授课为主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 在讲授的时候以中文讲课为主, 对专业术语和名词采用英文讲解。

(3) 英文原版教材、英文中文交叉授课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则是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 在讲授的时候中英文各占50%来表达。

(4) 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授课形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 在讲授的时候英文占80%以上的讲课方式。

2.2 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对双语教学听课的具体情况, 我们随机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询问。结果如下:

(1) 基本上能听懂。这部分学生认为能听懂基本内容, 但是对例题的英文讲解感觉很难。

(2) 大部分能听懂。他们认为主要是能听懂中文的讲解, 英文的词汇解释还行, 对其他英文内容不能跟上教师的讲解。

(3) 只能听懂小部分。这部分学生主要是感觉自己词汇量太少, 很多单词只能靠翻词典才能认识。

(4) 完全不能听懂。英文基础太差, 又缺乏专业知识是这部分学生听不懂的关键原因。

从对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和学两方面的情况分析,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2.2.1 对哪些课程适合设置双语教学缺乏了解

由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知识性比较强, 有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本来就很难, 再加上用双语形式, 更难理解和适应。而有的学校不预先了解情况, 无论适合不适合就乱开设, 导致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

2.2.2 没有配套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学无论什么形式, 都要求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但是, 目前我国原版国外教材非常少, 国内编写的外文版专业教材也不丰富, 有些国内编写的教材还属于东编一篇, 西凑一课, 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环境工程专业的就更少, 因此, 要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很难的, 更不用说辅助教材。

2.2.3 教学要求与学生能力之间存在差距

有的学校双语教学一律要求英语讲授课程不少于50%, 其中不包括名词解释。这样就形成学生英语能力与教学目的的落差。环境工程专业属工科专业, 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来就亟待提高, 再加上专业知识本身的难度, 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 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以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经济学》为例, 对本来就不具备经济学知识的工科学生来说, 学环境经济学就已经比较困难了, 如果再要求50%以上的英语授课, 其结果就是大多数人听不懂, 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形式而没有达到我们本身的教学目的。

2.2.4 师资水平和双语教学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目前, 由于我国的英语教学绝大多数都停留在对付考试上, 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虽然都不错, 但是大部分是“哑巴英语”, 要上好双语教学课比较困难, 而英语专业的教师虽然听说读写都不错, 但是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更是所知甚少, 这样使得双语教学的师资成为难题。

2.2.5 教学模式呆板不灵活

目前, 各个高校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普遍沿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没有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 考试试卷也只是中文变英文的题型, 这样就难免缺乏灵活性。

3 建议和改进措施

3.1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可以适当多用中文讲解, 让他们能听懂, 树立他们对自己英文水平的信心, 慢慢适应这种中英文交叉教学的模式后, 再增加英文讲解的百分比, 由易到难, 由少到多, 并用汉语反复讲解课本的难点, 同时, 鼓励学生平时多看英文资料, 课前做预习。

3.2 改进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可交替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模式, 努力创造一种活跃的、合作的学习氛围, 尝试“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师教授过程中, 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比如课堂讨论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 还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比如穿插放映一些便于理解课文的实例图解动画和电影录像,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又能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读音, 了解到国际上最前沿的知识, 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3.3 处理好专业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在环境工程双语教学中要始终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 英语教学在辅助位置上, 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 所以在教学中, 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英语和中文教课的比例, 不能一味强调英语讲授必须达到百分之几才是双语教学, 这样就把专业课上成了英语课, 使得本末倒置。

3.4加强配套优秀教材的引进和编写

教育部从2001年秋季开始就要求各个高校在同国外有高可比性的专业中, 至少要有5%-10%的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而双语教学必须用原版英文教材,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到地地道道的专业词汇表达法, 并学会国外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和主流技术。现在已经过去7年了, 专业课原版英文教材仍然相当缺乏。所以首先应该多引进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 其次还可以鼓励教师编写适合的教材。在编写时首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母语教材翻译成英文, 而是要注重原汁原味的英文课文的引用, 特别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有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由于目前专业教师英语口语水平离双语教学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学校应当强化激励政策, 一方面鼓励教师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另一方面对专业基础扎实, 英语基础好的教师可以送到国内外专业学校, 让教师系统地接受国内外的专业培训,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3.6对双语教学的评估应以教学效果为标准

在对双语教学的评估时, 应当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有的学校只认多少比例以上才是双语教学, 这样一来, 对英语程度普遍较差的学生就失去双语教学的目的了。所以, 应当因人施教, 首先完成教学大纲要求, 让学生普遍能听懂, 达到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 然后再考虑英文讲述的比例, 不能盲目强调英文比重, 把专业课上成英语课。

随着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和国际上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 怎样应对未来的趋势是我们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推行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可以把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尤其是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锻炼学生理解文献资料, 正确翻译文献以及专业英语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丛丹阳.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03, 5:51-53

[2]李桢等.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

[3]胡小兵“.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分析.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1:22

双语教学环境 篇2

关键词:语码转换,环境专业,双语教学

我国环境污染现状严峻,急需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管理技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但环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毕业生的英语专业水平不高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 T O,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走国际化路线,参与国际竞争,这使得毕业生的双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致力于探索出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使环境专业的教学工作与社会需要接轨,使我国大部分大学生不能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和学术语言的问题能够得到缓解。因此,在这个背景下,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应运而生。

一、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特点

语言学家们对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的定义表达虽不同,但内涵都是一致的,即指在讲话或文章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语体的现象;语码转换一般分为直接嵌入和注释嵌入,如“S A R S的爆发”“从Internet上download”就是直接嵌入,而专业术语往往采用注释嵌入,这在论文、教材和专业性很强的文章中到处可见。实际上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就已经利用到语码转换了,比如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用g、l和s分别表示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别是gas、liquid和solid的简写,这样一些语码转换式符号的运用很容易被学生牢记。另外在讲解有关原子轨道的理论时,用“orbit”和“orbital”来区分原子轨道和原子轨道波函数;原子轨道和原子轨道波函数在课本上都被称为“原子轨道”,学生很容易将二者混淆。

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和原版英语教材的全英语式双语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全英语式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本身的要求都很高,自2001年教育部提出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对于像我校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很多、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学校,全英语式双语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相比之下,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采用中文版教材,更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以不影响学科教学进度为前提条件,每节课通过语码转换的方式适时适量地向学生渗透专业英语语汇、语句、语段或语篇,以渗透语汇为主,语码转换的内容、方法、规模和形式视学生接受程度、专业需求和不同学年而异,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语汇量及其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二、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在环境专业课中的实施意义

1. 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是追求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高校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和持续创新,就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更新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把因材施教与教育平等充分的结合起来,准确体现了“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价值观,这一理念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符合我国加入W T O后对实用性人才需求的标准。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 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全英语式双语教学对于我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尤其是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光英语水平没有提高,专业知识也没学会。而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来舒缓学生的这种焦虑情绪,在每次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使学生至少学会3~5个环境专业课的英语词汇;教师自然而然的流露专业英语词汇,努力营造和谐、理解和信赖的氛围,一改往日的枯燥,使学生很愿意也很自然地熟悉英语,也自然而然地促进了语言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频繁地使用语码转换,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介绍除尘装置时,由于上课时就给出专业词汇Scrubber(湿式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的结构是由converging(收缩管)、throat(喉管)和diverging(扩散管)组成的,并在讲授过程中以英语口语不断重复这些专业词汇,让学生无形中就印在脑海中。进一步,当介绍某些概念时,也可以用英语描述,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如“环境遥感”这门课程中遥感的定义。Remote Sensing is group of techniques for collecting image or other forms of data about an object from measurements made at a distance from the object,and th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遥感是从远处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图像或数据,对信息进行传输及处理分析的综合技术。)

提高学习效率方面,以环境规划与管理这门专业课为例,在课堂提问战略环境评价(S E A)的对象时,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回答3P,实际上是指政策(P o l i c y)、计划(P1a n)和规划(P r o g r a m)(简称PPP);在回答循环经济的原则时,是3R,实际上是指Reduce、Reuse、Recycle。所以在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过程中,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要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此阶段的教学也是以语言为工具而获取专业知识达到专业交流的目的为主,即以传授专业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为主。

3. 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能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环境这个专业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其专业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交叉性很强,国际上每年都有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环境专业英语水平。有了专业英语词汇的基础,那么在看到国外相关的会议介绍时就能了解其核心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另外,环境专业实验室目前的很多设备都是外国进口的装置,仪器上面的标识以及说明书都是英语,因此在专业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和词汇就能用得上,不至于进了实验室连这台仪器能做什么都不清楚。所以要想培养学生拥有最基本的科研能力,专业课的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在环境专业课中的实施

1. 学生考核方面

学生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掌握课堂上的专业英语词汇,重视知识积累。在环境专业课的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索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法,旨在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都得到有效地提高。例如课堂小测验、专业翻译、专题综述、课件制作、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期末笔试等多种课程考核形式,其中期末笔试英文考核题目占有一定的分量。如此完善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法是本着“以考促学”的理念,考查和督促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2. 对教师的选择和要求

自2001年教育部提出在高校推进双语教学以来,很多高校的教师获得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机会,例如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出国进修英语、接受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等。只有教师努力提高英语水平、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才能保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质量和水平。无论哪种双语教学,都不仅仅是指教师“用英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多元化的授课方法,充分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挂图、现场演示、小组讨论等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资源与手段,而且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启发性和学生的参与性。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自觉提高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扎扎实实地努力营造全新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结束语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此外,在全国大部分高校中普遍开设了环境工程和(或)科学专业,影响面广,因此,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在我国进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便于推广。环境专业课的语码转换式教学有助于保证大学4年学生英语学习不间断,有利于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有助提高环境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平台。只有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在环境专业课中正确地、有效地实施,才能在21世纪培养出中国社会急需的、在全球极富竞争力的环境专业人才来,从而中国的高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刘振天,宋敏,等.应重视语码转换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8,2:82~82

[2]刘秋,于基成,李晓梅,等.语码转换在微生物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1):1825~1827

[3]钱家忠,李如忠,武君,等.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1~4

[4]曾薇,王淑莹,彭永臻.环境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68~70

构建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对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双语教学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语言环境则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土壤。为此。应通过建立双语角、利用教育技术提供双语语言学习环境等措施来构建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双语教学语言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加入WTO,我国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专业人才不仅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高水平的外语交际能力。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探索新的能够高效优质地培养出双语人才的教育方法,是外语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许多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更多是一种语言教学。张谦在《关于建立双语教学型大学的论证与思考》中认为双语教学是母语和一门外国语的教学,或称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教学。冯保才在《关于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中认为双语教学是指一种语言学习的方法,指在校内同时使用母语或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主流语言最终能用主流语言顺利进行各科学习。邱辉忠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中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运用外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以中文为辅助手段进行有关专业的前沿知识的讲授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与学习。掌握专业词汇,并使他们通过外语了解国际上同一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根据国家、地区情况的不同,双语教学具有不同的定义。在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双语意为英语和母语;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双语意为汉语和英语。不同国家的文化渊源决定了双语教学的定义和模式。

二、双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加速走向国际化、现代化,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许多城市和学校都纷纷开始尝试双语教学。但是,当前双语教学当中亦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有些学校实施双语教学只是要求教师、学生在课堂说上几句课堂英语,读几个外语单词,有些学校双语教学只是增加了几节外语课,组织学生多开展几次外语兴趣活动,或是去外语角和外国人谈谈话,有些学校只是选用外文版的教材,而教师的教学基本上用汉语,有些双语课教师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能力较差;有些双语课程只是在课堂上使用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作业及考试都是用汉语来完成。

其实,我国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双语教学还处在准备和起步阶段。但是,利用双语进行公共基础课或专业课的教学已得到普遍的肯定,学界认为应进一步推广双语教学。

三、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要求

多年来,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没有实施双语教学。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学科双语人才的严重匮乏促使双语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双语教学的解决方案目前还不太成熟。究其原因。一是外语环境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外语环境的缺乏。这表现在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三个层面及其相互间的衔接上,其中尤其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缺乏为重点。二是外语输入量严重不足。显而易见,外语课堂上的有限输入无法解决外语习得的大问题;双语课堂上的有限输入也无法解决双语教学的问题。三是课时明显不足,而双语教学又在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内容,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使得课时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创造语言环境是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构建双语教学语言环境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学校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外语

双语教学除了本身应让学生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掌握好两种语言外,也应在课堂外为学生创设双语教学的大环境,特别是创设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充分让学生置身于双语世界。

1.语言是在不断地听、说、模仿、使用中丰富提高的。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游戏、生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师反复说、反复使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去掌握外语。例如,学校的各种物品用中文与外文两种标签贴上,使学生在生活中反复学习;诸如请喝水、请拿水杯、请收拾书包等,学生无需刻意去学,而是每天听几遍,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熟了并记住,将很快可以使用。

2.讲解时应注意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如实物、标本、模型、挂图、黑板画以及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从而形象、直观地揭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从校园绿化、运动场地、教室、活动场地、训练场所、食堂、办公室等的布局,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外语的氛围,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外语村”。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外语,听到外语,使用外语,逐步让外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4.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双语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外语影视节目和收听外语广播;可组织外语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外语文艺演出、外语文化节等项活动强化学生外语运用能力;可定时组织学生参加一至二次校外活动,以拓展视野,接触社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使外语表达提高到接近母语的水平。

(二)不定期组织户外课,进行实地教学

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校园中组织有特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参与,以增加其趣味性,使学生热爱外语。同时,可不定期组织户外课活动,例如:当进行到“酒店”这一主题内容时,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练习,有前台接待、餐饮服务等,让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当进行到“康乐服务”这一主题时,可以带学生到一些休闲场所,如高尔夫球场,让学生感受到最真实的生活,服务员、收银台、柜台、客人接待,以及各种商品事物种类、颜色、大小等都是可以学习讨论的对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三)建立双语角

通过开展情景对话、聊天等多种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学生感受到用外语交流的快乐和成功感,在这样的自由、互助互学的环境中,学生充满热情,不怕说错,这样的氛围可让学生敢于大胆的开口,解决外语学习中开口难的问题。学生积极参加双语角活动,就为口语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当然,在双语角内最好有一个外语老师做主持,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四)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提供双语语言学习环境

外语的学习环境相当重要,学科外语比公共外语难度要高,它涉及到许多固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体系。应构建一个较好的教育技术双语语言学习环境,逐渐转变学生惯用的汉语思维模式,学会用外语去思考学科问题。具体而言,教育技术双语语言学习环境不仅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堂内的语言学习环境,而且应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创设语言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挑战,现在只是起步阶段,亟待推广。构建适合实施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推动双语教学的发展,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真正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外语语言水平扎实的专门国际化人才。

双语教学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篇4

双语教学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水平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础,改善“双语”教学环境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位于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新疆唯一一所以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为主的.师范专科学校.文章分析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营造“双语”校园环境的措施,并提出优化“双语”教学环境的若干建议.

作 者:许多会 XU Duo-hui 作者单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新疆,和田,848000刊 名:新疆职业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年,卷(期):17(6)分类号:H0-05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 “双语”教学 “双语”人才 “双语”环境

双语教学环境 篇5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培训,误区,理念,素养

当今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同时我们还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竞争对手的挑战, 这对21世纪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双语教育”由英语专门术语“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 指要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的, 而不仅仅是把目的语作为一门课程, 比如把英文和中文作为两种独立的课程。

据书中介绍:21世纪的中国迫切需要双语教学, 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还有诸多实际问题等待解决, 只有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教材、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建构完善的评价机制, 才能真正落实双语教学的实施。以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为例, 能够使用流利的英语在课堂上自如授课的教师并不多, 大部分是运用汉语讲授英语知识。

在我国, 英语学科的教学一般被认作为语言教学, 而教师常因缺乏英语的听说基本功, 而造成师生沟通障碍。针对这种师资状况,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比如主动引进师资, 聘请高校教师或外籍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外语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 提高他们的双语教学能力。学校在注重教师过硬的学科知识的同时, 还应强调教师的双语能力, 培养复合型教师。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

1 认清教育现状, 切勿走进误区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 仅仅靠开设一门外语课程, 只能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有限的外语, 很难达到精通外语的程度。随着双语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教学计划, 双语教学的普及速度和范围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很多学校在具体的试行中, 仍存在不妥之处。

1) 学校对双语教学的误读

不少学校认为, 只要在课堂上说了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了。目前老师仅限于用英语说出“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或“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等这些课堂常规用语。而具体的知识性内容则用汉语。实际上, 真正的双语教学并非如此简单。从语言教学角度讲, 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也就是说, 不论是课堂上的常规用语还是知识性的学科讲解, 都要求用英语讲出来, 让学生接触和掌握一些其他学科的英语术语, 这才是双语教学的初衷。

2) 双语教学中对母语的冲击

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除了使用第二语言传授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非语言学科内容的教学, 有些学校甚至在语文课、思想品德课上也进行双语教学。这种做法与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必然导致汉语地位的降低和汉语传承的损伤。诚然, 在数理化等理科教学中, 用英语讲授一些计算公式、标准单位或者学科术语, 有助于教育与国际接轨。但在文科教学中, 尤其是语文教学中, 双语教学就得不偿失了。语文课设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提高古诗词文的鉴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这些凝聚几千年文明的精华如果用英语讲授就本末倒置了。

2 更新教育理念, 创设双语环境

教学观念的变化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长期以来, 我国的英语教育重视书面知识, 忽略听说能力。要想真正实现双语教学, 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 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英语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此外, 双语教学还要打破“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构建一种平等、合作、协商的师生关系, 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我认为, 要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双语环境的构建是为了让学生在一种自然、轻松的第二语言环境中学习, 达到“学中用、用中学”的境界,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融入语言环境。

书中提到, 双语教育在新加坡、加拿大等双语国家都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 是因为英语作为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 使得第二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环境。而我国属于单语国家, 自身没有外语的客观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人为地去创设第二语言环境。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 比如: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 定期聘请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辅导, 组织友好学校间互访交流活动;计划编制校园英语读本, 在学校图书馆内开设学生学英语网吧, 开设英语电台、电视台和创办英语刊物;开展英语歌曲、英语书法、英语墙报和英语小品表演的竞赛, 定期举办学校英语文化节等等。

3 夯实专业素养, 保证教学效果

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

1) 向学生传授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学科内容;

2) 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水平。

双语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与其他教师的不同, 他们不仅要精通学科内容, 而且自身必须是一个双语者, 其学科水平和双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就幼儿园双语师资而言, 目前幼儿园的老师在大量使用英语方面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 教师本身的口语不标准;

2) 教师中英文转换不恰当;

3) 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某些误区。

一些教师有幼教经验, 但英语, 最主要的是口语较差, 一些老师自身的英语很棒, 但幼儿教学经验不足。针对以上状况, 当前普遍采用的师资培训方法是:将英语教师幼儿化, 幼儿教师英语化。笔者在上海金山实验幼儿园的几天观摩学习活动中, 发现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许多生活环节都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在这其中的语言组织有很大的固定性, 让教师每天练习口语, 熟能生巧, 也可让幼儿学得轻松、自然。如:晨间英语:“Good morning, Miss Yang.”“Good morning, Lili.”等;早餐用语:“Our breakfast is milk and bread.”“Please take your food.”教室用语“It's time for class.Please be quite.”“Raise your hand to answer my question, please.”午睡英语:“Go to bed.”“Please put the pillow first, and then spread out the quilt.”游戏英语:“Let's play a game.”“Are you ready?”离园时常用英语:“See you./Bye-bye.”“Hi, your mummy is coming.”等。这种方法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园双语环境的创设与教学的优化。而作为小学、初高中的双语教师, 除了要掌握过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熟练运用英语课堂用语的基本功之外, 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素养。

4 结束语

教学大计, 教师为本。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 双语教学的任务只能通过教学第一线的双语教师来实现。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师资, 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 就无法实施高质量的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姜宏德.论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23) .

[3]杜秀花.佳木斯大学培养幼儿教师的实践与启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6) .

[4]王立芃.小学双语师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 (8) .

[5]陆蓉, 艾琼, 马天宇, 等.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双语教师培训项目组.为双语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上海市浦东新区双语教师培训项目纪实[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 (8) .

双语教学环境 篇6

根据联邦法律规定,地方教育委员会可以根据该州的法律要求选择实施一种或多种教学指导方式,来帮助英语熟练程度有限的学生达到熟练使用英语和学生学术成绩标准的要求。但是,这些指导方式必须被证明是可以有效提高这些学生知识水平的。目前,美国双语教育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过渡型双语教育。过渡型双语教育是指学生入学以后在学习中部分或全部使用本民族语言,然后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学校采用的非本族语的一种教育。这种模式用儿童熟悉的语言进行启蒙教育,是符合教育原理的。但这种双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语言少数民族儿童的第二语言(多数人口语言),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融入主流社会所必须的交际和思维的范围内,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同化于语言多数民族。这种双语教育又可称为取代双语教育(Subtractive Bilingual Education)。必须是双语者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目标。过渡双语教育又可分为两种:

(1)双语速成式。双语速成式教育一般从幼儿园开始,到四年级结束。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阶段,授课过程中2/3的时间双语教师运用英语,以后逐步提高课堂中使用英语的比例。到了二年级,3/4的时间用英语讲课。三年级时,用超过3/4的时间进行英语讲课。四年级时,就基本全部使用英语授课了。实施此计划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持有双语教师资格证。

(2)双语保持式。双语保持式教育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到小学六年级结束。此计划允许具有相同母语的移民子女,在一个持双语教师资格证的老师的执教下,同时学习英语、母语及其它的学科。在计划的实施初期,母语的使用占教学时间较多,随时间的推移,英语占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幼儿园阶段使用英语的比例小于10%。进入小学后比例不断提高,小学一、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使用英语授课的比例分别为:30%、50%、60%。此计划的最终目的仍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他们最终能够在英语主流学校环境中进行学习。

2.保持型双语教育。保持型双语教育是指儿童入学前使用本民族语,入学后某些课程逐渐改用学校使用的非本族语讲授、某些课程则用本民族语授课的一种教育。这种类型通常是音乐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用本民族语授课;技术和科学研究课程用人口多数民族的语言讲授。这种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保护和发展儿童的少数民族语,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确认少数民族团体在国家中的权利。

3.浸没型双语教育。这是一种把语言少数民族儿童置于多数人口语言的主流教育中的一种教育,使专为语言少数民族学习多数人口语言开设的。虽然教师在儿童入学初期使用多数人口语言的简化形式,并允许使用儿童的母语进行教学,但最终儿童的本族语没有得到发展而且被多数人口语言取代。它的教育基本目标是同化语言少数民族,尤其是移民。

4.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计划。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计划是指导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的一种教育方法。该计划的组织和实施是以一种特殊的课程为基础的,这一特殊的课程很少使用或根本不用少数语言学生的本族语言,课程的重点在于语言的习得。通常是由受过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培训却不懂学生母语的老师负责新移民学生的英语教学。教学常常是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所有二年级的学生在每堂课离开他们原属的班级,来跟一个英语为第二语言老师学习英语,时间一般在40~90分钟不等,之后他们便回到其所属班继续学习。大约需要1~2年时间,等移民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展到能够应付普通班的教学,他们便不再参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了。

5.双语双向沉浸式。作为一个双语计划,双向双语与前面几种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学生来源。在实施此计划的一个班里,约一半的学生来自某个移民种族(其母语相同而非英语),剩下的另一半学生来自英语主流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种族。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用5~8年的时间同步学习两种语言和其他的科目。教学时间的安排可以是每半天换一种语言或隔一天换一种语言。总之,双向双语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双语同步发展。

二、启示

1.高校双语教学应具有连续性。美国双语教育模式的实施具有连续性和一定的衔接性,而且根据时间的长短制定有相应的配套计划和实施方案,以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达到既定的目标。而我国高校目前的双语教学多是自由开展的,缺乏计划性,连续性。连续性要求高校双语教学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师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学生要求、实施步骤、评价系统等,从大一或大二开始连续实施。

2.改善教学方法。美国双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用学生的第一语言和相关文化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现自我,为不同民族间的学生创造相互学习交流的环境等等,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第二语言。对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师来说,也可以吸取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交际法教学,在课堂上设法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情境,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时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因为双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是相对比较薄弱。教师可以采用学生间的对话练习,课堂上的自我展示等方法。

3.创设英语语言环境。美国双语教育模式中特别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而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双语教学中却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培养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哑巴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上和课下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设计、分组学习和专题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在课外,教师可通过给学生布置英语论文题以及阅读英文资料的方式,来完成双语教学的课外延续。同时,有必要在高校的校园内部通过开办校园英语报及校园英语广播节目来有效地提高高校校园的双语环境。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双语教学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双语教师的水平。我国当前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切实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专家进行教学与交流,另一方面,给教师提供培训与出国学习的机会。从时间、成本与教学过程的连续性等方面考虑,后一种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都是基于双语教学而开展的。如何能在课堂中最大化地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是教育者应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模式出发,从中找到值得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美国,双语教学,方法,启示

参考文献

[1]薛群颖.国外双语教育的启示.上海教育科研,2006,(8).

[2]张璐,赵若英.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当代教育科学, 2003,(16).

[3]张春波.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三大趋势.现代教育科学,2006, (4).

浅析双语教学 篇7

双语 (biligual) 指的是一类能够使用两种语言的人群:一门母语和一门外语, 即他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能够像使用自己的母语一样使用外语。当然, 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及使用技巧上较母语稍差一些, 但是在交流、学习、工作上能够流利使用这两种语言。

在我国, 最通用的一门外语就是英语。双语教学是授课者在上课时 (非英语课) , 能够使用英语和母语来传授该门课程。换言之, 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外语环境让学生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外语能力。当然, 有三点需要我们注意:上课时会使用母语来解释一些学生们不理解的术语及语句, 但不能过多使用母语;双语教学中利用两种语言授课, 但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们第二语言的能力;双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老师不能讲一整节课。总而言之, 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既让学生们学习了专业知识, 又让他们掌握了外语技能。

一、双语教学实施的必然性

(一) 全球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体化在中国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途径影响着全世界的高等教育, [1]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正经历着重大变革, 加强外语教学是全球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数据显示, 全球70%的信息是用英语来传播的。同时, 英语也是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的媒介, 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 所以许多国家都在加强英语的学习。

(二) 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急需

在教学革新的内容里,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 还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和理解外界的一种媒介。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是专业基本功扎实, 还需要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展现给世界, 同世界接轨。素质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复合型专业能力强的人才, 因此, 双语教学是素质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三) 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双语教学通过使用英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提供给他们能够在学术研讨会上使用英语的机会。双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素养等方面上的培养。外语教学改革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通过双语教学的平台, 提供给学生将专业技能融合在英语中展现出来的机会, 以满足社会在促进跨国的合作、交流、提高本国竞争力上的需求。

二、如何正确应用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来学习专业知识, 最终达到流利使用英语的目的。换言之, 双语教学不是通过语言教学来学习专业知识, 而是通过专业知识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如何正确使用双语教学法呢?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英语来讲课以及回答问题,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语言输入, 让学生更加频繁地接触英语,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无意识地接触英语。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 比上枯燥无味的英语课效果要好。2.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不用特意去记住每一句话, 但却需要试着理解语言知识。在接触英语的过程中, 他们必须尽全力使用英语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当然, 遇到自己实在表达不出的时候是可以用母语表达的。3.由于课堂上需要连续的英语环境, 因此, 对于专业课教师的英语能力也有一定要求。教师必须有流利的专业英语能力, 能够在课堂上流利地使用英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 当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时, 教师会适时给出提示, 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

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在教学改革中正处于发展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总结如下:

(一) 双语教师紧缺

双语师资力量不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 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的学历都是硕士或者博士, 尽管他们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但是仅限于相关英语的阅读, 在口语和写作方面却是非常薄弱。所以, 能够流利说英语的老师专业知识是空白的, 专业知识扎实的老师英语又缺乏, 双语教师不足是限制双语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

(二) 双语教学书籍紧缺

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 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双语教材必须是英文的, 能够给学生们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 为学生们营造出一种非学习英语知识的专业资料, 但合适的教材很少。这样导致可供教师选取课本的资源不仅极其稀少, 还由于课本购买的数量少、价格高, 因此很难作为教学课本使用。

(三) 学生方面问题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 当今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可以概括为“高分低能”。尽管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长, 英语词汇量特别大, 但是他们英语的听说能力较差。他们掌握了大部分英语常用词汇, 很少一部分的专业词汇, 因此很难适应双语教学。这也是一个阻碍双语教学发展的问题。

四、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双语教学的实施为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应该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双语教材以及学生的英语能力有长远的规划, 尽快使双语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中国的双语教学。从国际与国内两方面分析双语教学的产生背景, 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双语教学方法, 指出当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双语教学提出展望。

关键词:浅析,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环境 篇8

[关键词]新课标 双语教学与信息技术 新型方式构建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知识更新换代最快的时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力度更大,市场经济改革的面更广,我们的基础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群众外语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于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的学生尽快的进入外语学习的氛为当中,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重要手段,一种时尚。但我们的语言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双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界开始了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理当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双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试图侧重于双语教学的手段与方式等方面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观点一:双语教学要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每位双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多年来,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语言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

我们知道,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个性是各有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要针对他们的差异性提供切合他们实际的学习指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 Howard Gardner)在他的《心智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他将人的智力分为8种类型: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种智力结构分类,对于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很有帮助。实际上,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单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善长书面表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

观点二:双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内容和目标做了如下表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当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双语教学作为我们当今基础教育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和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以为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解读 :

①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双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基本语言的能力。

②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语言学习是有帮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比如,我们反对把英语课上成语法课,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学语法。中国人学习英语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是必要的。我们反对肢解语文,并不反对在课堂上教授最起码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双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目前的认识误区之一便是一提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人就认为是不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③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关的。双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相关的语言的文化背景(包括英语与汉语),不仅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把语言学好,才能对双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还要指导中小学生选择正确的语言学习的策略。学习方法(包括应试技巧)就是充分运用智慧和智谋,也就是讲究学习策略。现在我们教学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备课要备学生,提出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要讲究语言学习的策略,以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观点三:双语教学要与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这里所谓的最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指的即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近年来,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极大变革。利用这一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信息技术在双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什么?仅仅是追求教学方式层面上的变化吗?答案远非如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双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这里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二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问题。

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双语课堂情景教學(教学情景的创设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一定会更好。如果我们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英语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其制作的光盘,图、文、声、像并茂,学生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独特性。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意进行练习。在这种练习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力、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同等发展,创新意识也孕育在他们对美感布局的实践操作中。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他们可以自主地决定个体的学习进程,可以自由地选择各自的学习策略。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形成了学生优化的内部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特点获得不同的成就。

②培养学生迅速、有效地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的学生,如果不及时掌握信息技术,绝对适应不了未来的时代。有人提出:现代文盲的含义是什么?是不懂计算机和英文的人。这话看似过于绝对,但也当然有他的道理。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这就是:让学生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特别是掌握迅速有效地从网络探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分清良莠的能力,以便能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能迅速有效地从网络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③先进的各种语言学习的软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它们使得我们的学生通过电脑甚至可以自学而获取成功。当然老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做好指导和推荐工作,以免良莠不齐,害误学生。

结语:

双语教学环境 篇9

阅读图12.12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省区轮廓图,完成1~2题。

1.以上四省区中,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丁省中秦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武夷山山脉走向一致 B.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山脉北侧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读“我国地形分布图”(图12.13),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A.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西低东高,呈阶梯状分布

4.图中①②位于哪两个阶梯的交界处()

A.第一、第二级阶梯 B.第二、第三级阶梯

C.第三、第四级阶梯 D.第四、第五级阶梯

5.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 B.外流区域河流流量、汛期深受夏季风影响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

读“我国四列山脉示意图”(图12.14),完成6~7题。

6.①山脉以西的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山脉与武夷山脉走向一致

B.②山脉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③山脉西侧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D.④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地理课上,小明绘制了一幅地形剖面图(图12.16),读图12.15、图12.16,完成8~9题。

8.小明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图12.15中的()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9.下列关于地形剖面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是柴达木盆地 B.B是祁连山脉 C.C是四川盆地 D.D是华北平原

10.下列四幅基本地形类型图中,表示山地地形的是()

读“我国东部1月等温线图”(图12.17),完成11~14题。11.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12.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相差()A.48 ℃ B.40 ℃ C.32 ℃ D.24 ℃

13.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注入太平洋 B.都属于外流河 C.冬季都有结冰期 D.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14.据图可知,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A.黑龙江 B.内蒙古 C.广东、广西 D.海南、台湾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图12.18),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各地形区所在的温度带描述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在亚热带 B.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暖温带 C.塔里木盆地在暖温带 D.东北平原在寒温带

16.主要产于亚热带的水果是()

A.苹果 B.柑橘 C.椰子 D.哈密瓜 17.下列图中反映8月份降水范围一般情况的是()

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图12.19)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12.20),完成18~20题。

18.下列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 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19.“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冬季南北温差大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20.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A.①甲②乙③丙 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乙③甲 D.①丙②甲③乙

21.图12.21为“黄河干流各河段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开发加剧了上游河段的荒漠化

B.中游应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C.上、中游的生态问题是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 D.泥沙淤积造成了黄河凌汛

22.读图12.22,黄河凌汛(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节,上游河段开冻较早,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的河段可能是()A.①和②河段

B.①和④河段 C.②和③河段 D.②和④河段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读“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图12.23),据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序号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24.图中a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 ②缺少植被保护 ③夏季多暴雨 ④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据此,完成25~27题。25.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面积和流程长度、含沙量均居我国首位 B.三峡位于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

C.葛洲坝水电站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D.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联结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

26.长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对干流能起到调节作用,其原因主要是()A.支流集中分布在干流南侧 B.主要湖泊在干流两侧均有分布

C.夏季风的影响自北向南逐渐推移

D.南北两侧的支流汛期错开,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调节作用 27.下列关于长江和黄河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凌汛现象发生 B.水能资源都集中在上游河段 C.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D.中下游航运能力大

阅读图12.24和有关材料,完成28~30题。材料:自2015年2月20日始,中央气象台已连发六天雾霾预警。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均出现雾霾天气,影响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2月25日0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等多地有霾,京津冀等地有重度霾。此外,华东、华中、华南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连续的雾霾天气。本次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爆发,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28.雾霾天气频发表明了()

A.气候变暖 B.天气剧变 C.生态环境恶化 D.空气清新

29.与雾霾天气直接相关的是()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壤污染 D.原油泄漏

30.本次雾霾天气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论理科双语(英语)教学 篇10

笔者从教育四要素说出发(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受教育者),逐一论述当今物理双语教学应注意的方面。

一、教师授课思维模式受到巨大挑战

尽管从事理科教学的教师有着严谨的逻辑思维,但由于汉语言的文化背景,难免在双语授课时采用中式思维模式。双语教学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英语的思维模式,并且能够用英语思维表述所要表述的信息,而不是传统的中式的英语授课。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分清中西方逻辑的差异,感性直觉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的差异。

1. 中国人偏重形象(具象)思维。

西方人偏重抽象(逻辑)思维。形象(具象)思维指人在大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所说的想象。所谓表象是指在物体并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物体的形象。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并且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的思维活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因而是模糊的,也就是中国人提倡的“悟”;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是理性的、逻辑的,因而是清晰的,重要的事情先说,不重要并且起补充作用的后说。

2. 中国人偏重综合思维。

西方人偏重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指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分析思维指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者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区分开来。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分析和综合是相互对立的,却又是统一的,它们在思维活动中是相互联系发挥作用的。中国人偏综合,导致思维上整体优先;而西方人偏分析,导致了思维上部分优先的思维方式的特点。从书信地址的写法我们就可以窥见一斑。

二、教育内容的选择既应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又应适应我国教育的要求

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教材来实现的,笔者主要从对教材的分析来阐述教育内容。

教材是学习的媒介,目前很多开设双语教学的学校采用的都是国外原版的教材。国内的教材很多都是从抽象的数学推导入手,或者干脆直接定义概念,而国外的教材比较注重基础和实践,很多概念都是从问题开始,这样的教材容易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与国外在教育制度上的一些差异,西方很多国家其特点是:把物理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来讲述物理学,包括丰富的物理学史,重视阐明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注意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注意物理学与其他科学,例如,数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文学等学科的联系。而我国理科教学多数与升学为主,广泛地涉及其他学科虽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不是非常符合我国发展的国情,因此在选取外国教材时应慎重考虑其教材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一面。

三、教学方式快乐化

愉快教育,就是通过创设愉悦的育人情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教书育人思路,它的实质是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更加有效地贯彻启发式的教育原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育氛围,首先必须自己保持愉快的心境,教师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诚心,还要培养和保持一颗“童心”,理解“童趣”。教师只有真诚地爱学生们,面对他们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愉快的教学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会逐渐地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对教师产生信任、尊敬和感激之情,进而产生师生间的共鸣,逐渐开启自己的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

另外,根据我国对于双语教育的要求: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双语人才,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而对于语言的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交流。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张嘴”的机会,并且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第二外语的学习,开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四、双语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任何事物都存在其局限的一面,双语教学也存在局限的一面。双语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培养更能适应未来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但毕竟双语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本身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和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接受水平之间尽量保持一致或最大程度的相互适应,在双语教学中采取把英语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通过自愿选课的形式进行双语教学,把全校教学计划相同的物理课集中到统一的时间进行。自愿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被安排到特定的教室,由双语教师组织教学。也建议一些双语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在真正推行物理双语教学前,开设双语教学的试选。

双语教学被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证明是利大于弊的,但我国的双语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应注意我国教育的独特背景。双语教学在我国的开展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工作。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和教学实际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摘要: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 双语教学, 特别是英汉双语教学, 已经在我国很多省份蓬勃发展, 在取得了初期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理科,教育四要素

参考文献

[1]王丽.如何寻求双语教学的出路.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初中英语听力技巧下一篇:治理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