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蹈五篇

2024-07-08

广场舞蹈 篇1

关键词:广场文化,广场舞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广场文化艺术以它特有的普及性、包容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征, 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广场文化的种类繁多, 各种文艺演出、晚会、各种展览、电影放映、健身健美等活动都是广场文化, 广场舞蹈是健身健美的活动, 是规模最大的, 群众参与最多的活动, 是广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 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广场舞蹈, 顾名思义就是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目的的集体艺术表演活动。广场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 在人民群众中产生, 群众才是广场舞蹈的创作者和表演者。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从早到晚, 都能看到广场舞蹈的影子。就拿盘锦市来讲, 乡、村、县、市都有广场舞蹈活动, 广场舞蹈已经覆盖了每个角落, 所以说广场舞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

广场舞蹈对场地要求不高, 只要开阔、平整就好。无需舞台背景, 无需大量经费投入, 不分年龄大小, 老少皆宜, 经济、实惠, 简单、易学, 既可以健身, 又可以娱乐, 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所以一直活跃在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长久不衰。

一、广场舞蹈的特点

1. 表演方式的集体性

由于广场舞蹈场地的特殊性, 不适合单人、双人等人数少的舞蹈, 人数众多的集体舞蹈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五十人乃至上百人都很普遍, 场面很热闹。前有领舞, 后有模仿者跟学, 舞蹈动作宜简单, 忌繁琐, 体现群众文化的普及性, 通俗性。这样学习进步快, 效果明显, 短时间易形成规模。如今年流行的“僵尸舞”, 就是不需要任何步骤、不限定任何身材的跳法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 在很多广场都能见到上百人的舞蹈队伍。

2. 表演内容的欢快性

广场舞蹈是群众在茶余饭后利用休息时间来表演的, 由于广场的表演环境的局限性, 不适合表演悲情的和有意境, 有意向的作品, 所以大多数广场舞蹈内容都是轻松、欢快, 朝气蓬勃的, 俗称“情绪舞”。

3. 表演形式的特殊性、随意性

广场舞蹈是在露天广场活动的, 它不同于剧场表演和舞台表演, 没有舞台背景, 四面都是观众, 它是“没有围墙的剧场”。观众和表演者零距离, 便于沟通和交流, 观众如果喜欢, 随时可以加入队伍, 随时都可离开, 不受任何限制, 增加群众参与的主动性。

4. 表演者的自娱性

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就是要缓解压力, 消除疲劳, 调剂身心, 陶冶情操, 抒发自己的感情。广场舞蹈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通过舞蹈心情舒畅了, 愉悦了, 身体好了, 精神饱满了, 生活有滋有味了。自娱自乐是广场舞蹈的主要特点, 也是广场舞蹈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二、广场舞蹈的作用

1. 强身健体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体育运动, 也是一种有氧运动, 广场舞蹈就是在“广场”这个“天然大氧吧”里锻炼的, 长期坚持, 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不断的舞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 促进消化, 大脑的疲劳感和紧张感都能得到很好的消除, 从而达到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延缓衰老, 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作用。

2. 健心、健美

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有助消除压力, 愉悦身心, 促进身心的健康。舞蹈的美, 一定是在你用心的时候去感受的, 那种愉悦, 是其他很多活动所不能够替代的。

广场舞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柔软度, 减少受伤的机会。消耗热量, 维持适当的体重。增加身体的协调性, 还会让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锻炼。

广场文化活动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 已经融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广场舞蹈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喜爱, 从城市到乡村都是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广场舞蹈做为广场文化的主要部分, 也需要不断创新, 发展, 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把群众急需的容易接受的文化艺术提供给他们, 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综上所述, 广场舞蹈在广场文化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随着群众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 广场舞蹈也将在广场文化这个大舞台上绽放奇光异彩,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年.

[2]宋禄霞.“广场民间舞的美学特征”.四川戏剧.2010年2期.

广场舞蹈 篇2

一、广场舞蹈的起源

要探究广场舞的起源, 就要从人类最初的舞蹈开始。人类最早的舞蹈就是为了祭拜和祈福神灵, 而这类的舞蹈又恰恰是在广场上进行, 可以说广场舞蹈就是人类最早舞蹈, 广场舞也可以说是舞蹈之母。它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 人民群众不仅用自己生活的内容, 创造了广场舞蹈, 而且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不断的发展了广场舞, 使它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代代传承, 久盛不衰。

二、广场舞的内涵

广场舞蹈从其内容和形式来说, 它是舞蹈艺术中最大一个组成部分。五十六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广场舞, 广场舞蹈遍布了祖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城市的公园广场, 还是乡村的打麦场, 到处都是广场舞的秀场。近年来, 广场舞又不断的走出自己的秀场, 登上了中央电视的舞台。在春晚期间, 给全国的电视观众带来了喜庆和欢笑, 也给广场舞提到升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三、广场舞的特征

1. 自娱性和健身性和表演性相容。

多数的广场舞都是以欢快的曲调为主题的。或者轻松舒缓, 或者喜悦欢快, 表演者都是以自娱自乐为目的, 间或健身和表演。广场舞表演的现场是广场, 最大的特点是四面都是观众。所表演的舞台和观众是统一的整体, 使表演者, 带有健身舞蹈动作的自娱性舞蹈, 必须目的四面八方的观众, 带上了表演性的色彩。由于和观众是统一的整体, 就必须把舞蹈的语言更好的传递给观众。这就使得广场舞蹈的内容必须是热情欢快的, 用舞蹈术语讲叫做“情绪舞”。

2. 地域特色和时尚相容。

更多的广场舞蹈, 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带着浓浓的地方风情。比如东北的秧歌舞, 江南的采茶舞, 中原的花鼓舞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随着文化信息的交流, 广场舞蹈又加入了时尚的元素, 在地域特色的舞蹈里又加入了时尚的动作和内容, 增加了舞蹈语言。由于加入是时尚元素, 使广场舞有了新的发展, 表现了与时俱进的色彩。

3. 集体性直接性与随意性相容。

广场舞蹈是群众自娱自乐的舞蹈, 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的形式出现的, 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广场舞蹈因为表演场地特殊, 表演场地宽阔, 表演人数必须不能太少。所以广场舞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的。而又因为与观众是统一的整体, 随意让观众的欣赏和舞者的表演, 都更有直接性。广场舞蹈因为的在广场上表演的, 所以有很大的灵活性, 人数可多可少, 随来随走, 时间可长可短, 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

四、广场舞蹈带来的群众文化热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要求自娱自乐。广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场舞蹈, 成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 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广场舞蹈活跃在各个公共空间, 点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广场舞蹈容自娱性、健身性、表演性于一体, 让表演者在娱乐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健身作用, 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广场舞所带来的群众文化热潮如同滚滚洪流, 席卷中华大地。

结束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将对文化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广场舞一定会沿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健康轨道向前迈进。也会以崭新的姿态为群众文化生活带来更多的亮点。如今的广场舞, 被越来越多人赞同和认可。在各大广场, 都会有跳广场舞的人们, 这表明了全民健身时代的已经来临, 让我们踏着广场舞的欢快乐曲, 舞动起来, 走向快乐、健康、祥和的未来吧。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的也更高。对文化生活也就相应的有更多的要求, 公共空间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是随处可见。最常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广场舞蹈。这些舞蹈大都是集体舞, 集自娱自乐和健身于一体。这些广场舞蹈, 不仅给舞者带来了身心的愉悦, 也掀起了群众文化的热潮。

关键词:广场舞蹈,自娱自乐,群众文化

参考文献

[1]陈蜜王爱国.探索新时期江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创--对广场舞"海安花鼓"创编成功析新.[J]艺术百家.2003第2期

[2]宋禄霞.广场民间舞的美学特征.[J]四川戏剧.2010第2期

[3]成慧芳成慧慧广场文艺的界定及理论建构:“广场文艺”研究之一.[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第2期

广场舞,孤独的舞蹈 篇3

与她们有关的新闻在这两年频成热点,内容往往不太正面,比如某城某小区业主集巨款买高音炮轰走广场舞大妈;杭州夫妻扔鸡蛋“大战”广场舞大妈;学生打球遭广场舞大妈“抢地”;广场舞大妈纽约广场跳舞被逮捕等等。而与社会新闻的贬斥语调不太一样的是,大妈们从广场舞中得到了很多的正能量。她们通过跳广场舞锻炼身体、结交朋友,从中获得健康和快乐。我的婆婆就是“广场舞大妈”的一员,很多个夜晚,她匆匆忙忙打点完家务,看着点准时去“跳操”,如果家里有事去不成,就会念叨“哎呀今天老师又要教新舞了,去不成就要跟不上了。”若遇到风雨天没法出门,她虽然不说什么,但低低一句“今晚没得跳了”就已透出满满的失落。这个五十多岁的女人,从没接受过艺术教育,却对广场舞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像一个好学的小女孩。

我很难将她的热情同那些负面新闻里“丢了中国人的脸”、“扰民”之类的评价联系在一起。

“广场舞大妈”这个人群,大多和我的婆婆一样,幼年生活匮乏,年轻时赶上了上山下乡和文革,老了又撞上了中国社会狂飙突进、急速发展的时期。她们在农耕文明的教育、革命传统的熏陶下长大,却不得不在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中迎来自己的老年。她们在年轻时代学习到的审美旨趣和行为方式,在如今显得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而广场舞,不过是把这种不合时宜尖锐化了。

大妈们年轻时,被鼓励走出家庭加入社会劳动的大军,在同时肩负社会和家庭的劳作时,也被要求衣着朴素、吃苦耐劳,她们的爱美之心是被压抑的。对于她们来说,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谈论美育也是奢侈。龙应台曾经谈到过她这一代人对美的疏离感,她写道“生活的美,在我身上是个要时时提醒自己去保持的东西,就像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必须每天浇水的植物,但是生活艺术,更应该是一种内化的气质吧?它应该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

鲜少接受过正经美学教育的大妈们大多并不拥有“举手投足之间的生活艺术”,在面对新时代时她们只好笨拙地“向年轻人看齐”,在自己原本擅长但略显过时的、游行式的舞蹈動作里加入一些扭胯、摆臀的动作,伴以动感的流行乐,仿佛这样就能跟上这个时代的艺术旨趣。

但即便勉力向年轻人学习,大妈们的活动方式仍然和时代精神不一致。现代大都市的发展使年轻的一代越来越趋于单子化,手机和电脑成为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渐渐减少,“宅男”、“宅女”纷纷涌现。一种相互独立的、安静的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流,也成为“文明”的象征。而广场舞大妈们在公共空间的聚集,她们在公共场所展现出来的流汗的、嘈杂的,同时也自由奔放的活动方式,在安静有序的现代城市显得分外刺眼。她们在自己的舞蹈团体中所获得的情绪共振和情感支持,也在这个电子化时代显得突兀。

其实,大妈们以不再年轻的躯体跳着不被赞美的舞蹈,不过是想追寻一个没有被时代抛弃的理想自我,去追寻一个仍然有活力的、积极健康的、被人认可的自己。她们的舞蹈,看上去热闹,却在公共话语中被贬低、被边缘化,在强大的城市文明中显得有些孤独。

广场健身舞蹈大赛 篇4

一、活动宗旨:活跃和丰富我市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群众转变生活方式,展示我市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风采,建设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促进我市群众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引导和提高我市广场健身舞蹈的水平和质量,繁荣创作,推出队伍。为全市舞蹈爱好者,搭建展示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全市精神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引导健康生活新时尚。

二、主办单位:

三、承办单位:

四、参赛内容:

舞蹈大赛曲目包括民族民间舞蹈、健身广场舞、集体交谊舞,包括太极扇、太极剑(武术除外)

五、参赛要求

1、内容:自选广场健身舞一个,体现积极向上精神风貌。

2、表演时间:每个参赛节目在10分钟以内。

3、服装:全体队员统一着装。

4、人数:团体参赛人数不得少于24人。比赛顺序在赛前由各参赛队抽签决定。

六、比赛时间:2013年3月上旬

七、参赛对象:

市常住人口均可

八、评分标准:

参赛舞蹈评分(总分10分,评委打分精确到0.01分)1.舞蹈整体编排具有合理性、连贯性、完整性。(2分)2.舞蹈的编排、表演形式新颖有创意。(1分)

3.对舞蹈音乐的理解准确,舞蹈动作吻合音乐旋律,有节奏感。(1分)4.表演过程中动作流畅协调,表现力和技巧性强。(2分)

5.舞蹈表演具有时代感、抒发健康情怀,能够展现九江人民特色风采。(2分)6.表演者精神饱满、台风端正,现场反映良好,如遇突发情况处理得当。(1分)7.服装造型符合舞蹈表演形式。表演者表演过程中流露出一种良好的艺术气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舞台效果。(1分)

九、奖项设置本次大赛设

金奖1名,奖金3000元,证书,奖品 银奖2名。奖金2000元,证书,奖品 铜奖3名。奖金1000元,证书,奖品

最佳组织奖5名。奖金500元,证书

十、评委会组成:

本次大赛评委会由市舞协专业人员组成。复赛由本市舞蹈界专家组成。

决赛由本市舞蹈界专家1名和1名省内业内专家组成。

十一、经费来源及预算:

1、经费来源:报名费;企业赞助,自筹

2、经费预算:

(1)获奖团体奖金、奖杯和证书约2万元

(2)复赛、决赛和颁奖晚会灯光、音响、舞美、条幅展架制作,网络拍摄,等比赛用品购买与租赁约1万

(3)前期媒体广告、宣传费约2万元;

(4)评委交通住宿及劳务报酬及工作人员劳务费约2万元;(5)工作餐、结束晚宴、有关领导纪念品等机动费用5000元。共计:7.5万元

十二、比赛程序、时间及地点

1、初赛定于

2、月10日--4月10日,地点:

3、复赛定于4月11日—30日 地点同上。

4,决赛定于,5月1日--5月5日 在家居广场举行;

5、颁奖晚会在5月30晚举行 地点同上。

十三、报名报到:

1、团体代表凭个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报名。请准备每个参赛人员个人一寸近照一张,身份证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证件复印件一份。报名费500元

报名地点:四码头文化大厦1306室

2、选手凭《参赛证》参加比赛。

3、各参赛团体派代表于2013年3月15日参加抽签

十四、大赛组织机构:

大赛设评委组、舞台总监、广告宣传组、保卫组、灯光音响组、生活后勤组。

十五、活动宣传、推广办法:

1.媒体宣传:方案确定后,于2月末3月初召开媒体发布会; 活

动正式启动前一个月在晚报、电视台、交通广播台等媒体上同时发布新闻和启动广告宣传。广告与宣传中注意对商家品牌形象和赞助行式的宣传。

2网络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前一周,必须将专题页面制作完毕并正式上传到网站首页,网页能够接受咨询与报名。专题页面突出赞助企业的品牌展示。

3社区宣传单宣传:从活动启动前1周始,作为承办单位应着手组织人员到各大型社区,与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和支持,并发放海报传单进行宣传与发动。

十六、活动组委会负责人员名单:

广场舞蹈 篇5

一、广场舞蹈的地域性决定了新广场民间舞蹈创作风格的定位

最初接到《象山渔鼓》创作任务时,象山渔鼓只是一个曾在当地表演过的器乐节目,原本没有任何的原始资料记载,只是因了当地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渐提高而被当地文化人提出来的一个节目名称。我们成立了一个创作小组,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创作风格前期定位。我们细细推敲了“象山渔鼓”该是一种怎么样的鼓。这是这个舞蹈的核心,它对舞蹈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小组中我的任务就是具体舞蹈编创,那就涉及到具体的动作编排,当时我因动作美观,灵动,有个性的需要提出舞蹈中要有手鼓,脚鼓,和腰鼓。但具体是个什么形状我就不能乱造了,这必须要根据当地的人文地域等特点来精确设计。不能生搬硬套。于是大家一起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象山当地的渔文化。象山地处东海边,那一片水域多产黄鱼,同其他沿海地区一样,渔家女子经常会要缠鱼篓去海边拾贝,因此我们定下了女子手鼓和腰鼓,手鼓是黄鱼形手鼓,腰鼓是鱼篓形腰鼓(后因制作的难度成为了现在的网状腰鼓)。在定脚鼓时因了江南女子的小巧,灵动,秀丽的形象要把脚鼓定位在脚面上,既要美观典雅又要能够制作,既要敲打方便又要适合舞蹈。最重要的是要和当地的特点联系起来,要有原始出处。碰巧我们在当地的资料文献上看到了几种鱼鞋的图片,难题迎刃而解。鱼形鞋脚尖部位也就是鱼的尾巴部位,鱼嘴在鞋帮子部位,人的脚从鱼嘴里穿进去。鱼尾巴在脚尖上高高翘起呈扇形打开,尾巴后面刚好能装一面小鼓。这一发现让我们欣喜若狂,最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至此江南海边女子那灵动秀丽,击鼓舞蹈的形象已经十分鲜明地出现在我的脑海,我们再把舞蹈定位在渔民开渔时节的欢庆场面,舞蹈的创作风格也就很明确了。

二、广场舞蹈的观赏性决定了新广场民间舞蹈结构的把握

广场民间舞蹈由于在广场上距离观众远,因此为了观众更好地观赏,它不可能像舞台舞蹈那样进行倒叙、插叙、时空转换等等复杂的结构。它需要讲究对比,段与段的对比,句与句的对比,块与点的对比,面与线的对比等,只有运用各种对比手法才能让观众有远距离的视觉观赏效果,才能让人感到震撼。我在舞蹈结构时加入了20个男子的大、中、小鼓和三十位女子小巧秀丽的鼓形成对比。并在舞蹈开始制造了一个船老大在船头迎风破浪,高喊号子,击鼓远航的意境作为引子,过后音乐马上转入欢庆激昂,演员快速转圈跑动,接下来由原来热闹、喜悦、纷乱场面急转为一个集中整齐的半圆队形,排列层次明显,互相敲击,鼓点独特有致,前面短短的一分多钟我大起大落运用了三次对比手法,快速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观众由于舞蹈的前期铺垫提着的心刚放下来,马上又产生了新的期盼,“这些鼓还能变化出什么好看的花样呢?”

接下来段落之间的强弱对比,快慢对比;队形之间的聚与散对比,块与线对比,点与面对比;鼓点节奏的对比;鼓声鼓点的对比等等我无所不用其极。这样创作出来的广场舞蹈才能具有很强的远距离观赏性。

三、新广场民间舞蹈动作创编时要讲究自娱性和即兴性

民间舞蹈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任何人都能掌握并达到自我娱乐目的的一种艺术。而即兴性就是一种随意感,毫无拘束和呆板之感,观赏者感到开心的正是这种即兴性所表现的灵活和机敏。要做到这一点,不光是我在创作的时候刻意地让所编的动作产生随意,无拘无束之感,还要在给演员排练时强调这种感觉,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表演时能自由地发挥出来从而感染观众。如在舞蹈中有一段是二女一男互相击打的,边打边交流同时四个方位转换,如果同样的动作只是面朝观众做就显得很呆板,但四个方向一转,马上就变的十分灵活,有趣味。那转动的过程使男女的互相交流充满了自娱和即兴味道。

在创编过程中编导必须要十分清楚在编创的是什么种类的舞蹈。每个舞种的特征也就成了舞蹈创作时的限制所在,同时抓注了这些特征又会成为一个舞蹈的成功之源。要创编好新广场民间舞蹈更是这样。只有抓住了广场民间舞蹈这些特征,去思考它、挖掘它、运用它、发挥它,新广场民间舞蹈的创作才会成功。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下一篇:企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