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东

2024-06-08

山西河东 篇1

关键词:山西河东,民歌,音乐特征

我国民歌历史悠久, 远古时期便有之。它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源于人民的生活, 又对人民生活起着广泛深入的作用。在群众口头的代代相传中, 不断得到加工。其音乐语言简明冼练, 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表现手法生动多样, 有多种体裁和形式, 主要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和多声部歌曲等。

山西, 自古有“民歌的海洋”之称, 据不完全统计, 现已收集到两万多首山西民歌。而这其中, 河东民歌占有很大的比例, 有相对较有特色。这主要是因为, 在其形成过程中, 受到了特定的历史、人文、地理因素。

一、河东民歌概况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 地处山西最南部, 晋豫陕黄河金三角, 古称河东。其管辖盐湖区、河津市、永济市、万荣、夏县、临猗、稷山、新绛、平陆、垣曲、闻喜、绛县和芮城共十三个县市区。河东地区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本地的音乐种类繁多, 有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形式, 流传于本地的蒲州梆子是梆子腔的发源地, 被称为“戏曲的摇篮”, 国内众多学者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 而民歌作为戏曲的母语, 研究关注较少。2011年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对河东民歌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搜集整理, 先后搜集到《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河东民歌选》、《永济民歌集》等资料, 本文依据此资料对河东民歌进行研究。

据统计, 河东民歌在1979年印刷的《河东民歌选》 (一) 、 (二) 中收录了150首;1988年出版的《山西民歌300首》中收录23首;1990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中收录99首; 2009年印刷的《永济民歌集》中收录了31首。而这其中主要的种类有秧歌、小调及号子3种。秧歌有:十女闹元宵、五更鸟、打秋千、灯歌、扭秧歌、花鼓调、表花、货郎与梅香、姐妹踏青、洗衣裳等;小调有:十恨、二八佳人担水、小彦熬活、小尼姑思春、石榴花、回头看、会情郎、跟着共产党不变心、赞杨家将、薛平贵等; 号子有:山河拔船号子、三起头、行船号子、纳船号子、拔船号子、“爬山虎”号子、拉蓬号子等。

二、河东民歌体裁分类及艺术特征

根据河东民歌的音乐形态、节奏特点, 其体裁可分为秧歌、小调、号子三类。

(一) 秧歌

在运城, 人民群众把“旱船”、“花鼓”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地秧歌”均称为秧歌。剧情简单, 词句通俗, 语言流畅.活泼风趣, 乡土气息浓郁, 具有诙谐幽默、轻松愉快的特点。在表演程式、舞台艺术上, 简易朴实;音乐唱腔, 相对较为丰富, 既有高爽音调, 又有缠绵旋律;节奏方面大多都采用律动感较强的四二拍, 部分作品中采用四三拍或八三拍。词律以四、六、七、八、十二字句为对偶, 词句以七、十字居多, 歌曲与表演紧密结合, 有人物、有情节。如《对花》 (见谱例) 这首永济民歌, 在演唱风格上欢快热烈, 用材质朴洗练, 曲调优美动听, 无论是在节奏节拍、曲调用音、还是旋律线条上都体现了河东秧歌的特色。

(二) 小调

河东民歌中, 小调占有主要的地位, 每个县市区都有。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劳动生产、社会斗争、爱情婚姻、世情风物和传说故事五类。按照体裁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河东小调的歌词较为固定, 并大量运用衬词;节拍规整, 节奏匀称;曲调优美, 常使用燕乐徵调式。在曲式结构方面多为上、下两句对应结构和起、承、转、合四句结构。其唱词结构有四句、两句和多句之分。因其曲调与河东地区的地方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而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它的曲调在长期的传唱创作中也形成自身的特点。如:由于河东的地理位置靠近黄河, 故而围绕母亲河——黄河创作的小调, 就形成了河东民歌的典型特色。同时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 又决定着这里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里的人们主要以推小车、肩挑手扛为生产生活方式, 于是便有了“推上小车走绛州”这样河东民歌的产生。

(三) 号子

河东的号子主要是黄河船工们唱的船工号子, 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津、芮城等县。船工号子中又根据不同情况的劳动, 分为“拨船号子”、“行船号子”、“拉篷号子”、“爬山虎号子”、“推船号子”、“作坊号子”等。号子只在部分地区流传, 一是黄河船工们唱的船工号子, 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津、芮城等县。如《拨船号子》、《行船号子》、《拉篷号子》、《爬山虎号子》、《推船号子》、《作坊号子》等;二是其它类号子, 分布范围不大, 目前搜集到的仅有新绛县的搬运号子《走绛州》。

其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歌词即兴编创领唱者一般唱实词, 和唱者多唱虚词;节奏和劳动节奏相一致, 具有律动性;曲调大多简洁明快, 平直有力;曲式结构简朴, 句式分明, 曲体简单;调式统一, 多数曲目结尾落于la音。如:河津市的《山河拔船号子》:是一种散唱节奏的号子, 使用于河面较窄, 水流湍急, 而且两岸又是陡峭的石壁, 稍不注意就有危险的情况下。因此, 它的情绪紧张, 音调趋于一种撕裂性的呼喊, 以引起水手们的高度注意。

三、结语

可以看出, 河东民歌之所以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识、接纳并传唱, 是因为其自身独具的特点。因而对于这种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存留下来, 重新焕发活力, 不是让他们成为博物馆里供游人参观的文物, 只有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将它发扬光大, 我们的文化才不会出现断代的尴尬境地, 保护不是封存, 传承才是真正的弘扬。

参考文献

[1]程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2]孙豪.《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编撰始末及其历史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3]王利国.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实践探究——以左权民歌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 2013.

上一篇:西方翻译理论下一篇:学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