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教育十篇

2024-06-04

外国留学生教育 篇1

一、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留学生教育是培养亲华友华国际友人的重要力量,当属国家大外交范畴,是外事工作、统战工作、隐蔽战线工作的组成部分。留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可分为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生活管理三个部分。其中行政管理与生活管理中的日常性事务、教学管理主要在学校内部完成,而行政管理、生活管理中的部分工作则涉及到政府、社会的多个方面。多年来,从政府部门到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机制和管理制度。但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国别、层次的扩大以及其他多种综合因素的相互交织,仍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那么,作为留学生管理主体的学校,如何“把握”留学生教育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班主任在留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班主任,简单说就是在学校职能部门指导下,由学生工作部门直接领导,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人员。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留学生是免修的。同时,留学生管理,是一项与横向和纵向都有联系的工作,既不能采取简单的制度约束,也不能放任自流。从横向来讲,留学生管理涉及教学管理,生活服务,日常事务,行政审查、审批等不同部门;从纵向上来讲,则可直接与国家外交事务联系起来。因此,必须要有专人,即班主任来真正“把握”留学生。

如果由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来担任班主任,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只能是多个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类似于中国学生的年级辅导员。另外,由于部分留学生除了到课堂上课以外,和管理人员接触较少。众多复杂的因素,使得管理岗位的班主任很难随时掌握留学生各方面的动态,从而削弱了管理部门对留学生的掌控力度。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个别学生长期旷课,在社会上打工等情况,而管理部门根本不知道。

留学生的管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时时刻刻紧密联系他们,对留学生要区别对待,了解他们的心理,既要严格要求,按章管理,又要处处去关心、帮助他们。能够与留学生走得如此近的人,只有他们的任课教师。因此,由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将会给留学生的学生管理带来极大便利教师尤其是承担课程教学时数较多的教师,几乎每天都会与学生见面,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教与学的特殊关系,使得留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任课教师,最信赖的人往往也是任课教师。留学生有什么意见和苦闷,比较愿意向自己喜欢的任课教师倾诉。

三、完善教师兼任留学生班主任工作制度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于2005年起实行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模式,在留学生管理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制订了留学生班主任工作规则,坚持采用班主任由各班任课教师担任的模式。聘用时,采取个人申请与学院任命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承担课程教学时数较多的任课教师必须承担班主任工作。

1. 学生日常管理

(1)留学生正式上课的第二周内,组织本班学生见面相识会。

(2)留学生正式上课的第二周内,完成本班级通讯录,并将电子版交留学生工作相关科室备案。

(3)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考勤,对经常缺课或迟到、早退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至留学生办。每月的考勤表送交留学生办存档。

(4)经常与留学生接触、谈心。要求每学期至少与本班每位留学生谈心一次。

(5)负责本班学生的一般性请、销假。

(6)节假日,掌握本班学生动态,相关情况报留学生办备案。

(7)协助学院相关科室,完成下发通知等与留学生的沟通性工作。

2. 协助组织学生活动,处理突发事件

(1)组织本班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各项留学生活动,组织排练节目等。

(2)组织本班同学积极为留学生杂志投稿。

(3)协助留学生办处理突发事件。在得知发生突发事件后,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3. 学生日常关怀

(1)负责向过生日的同学赠送小礼品。

(2)协助有关科室对生病学生及时送医院诊治代表学院探望生病学生

(3)对学习上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报教研室、教务办,并协助制定帮促方案。

4. 日常教学信息反馈

(1)及时向教研室、教务办反馈本班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任课教师、教学设施的意见和建议)。

(2)承担本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组长角色,随时了解并协调本班级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报教研室主任。

(3)每学期,对于本班开设的课程,每门课至少听课2个学时。

(4)对于申请调整学习层级的学生,进行汉语水平认定,并提出建议。

(5)每学期末,统计本班学生下一学期是否继续在校学习。对于继续在校学习的学生,建议其应学习的层级。相关情况整理后,将电子版报教务办、留学生办。

为了确保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班主任教师工作,学院除给予精神奖励外,每月给予一定的班主任工作补贴。

每学期开学初及学期末,统一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例会由院长主持,教学管理部门、留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部门、全体教师、全体班主任参加。

四、几点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管理人员、教师都明确留学生教育的意义。留学生教育,从短期、局部看,似乎有些得不偿失。但是从长远看,留学生教育所产生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2. 明确工作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留学生管理必须要明确工作原则,对于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要给予关心照顾,但不能使其有优越感,更不能接受其过分、无礼要求。留学生的身份首先是学生,那么作为学生就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3. 留学生工作有其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细心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把留学生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做细、做实、做透。因此,在留学生工作中,要划清工作界面明晰岗位职责

摘要:目前,发展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数量大幅增长。如何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已经成为留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学生教育工作十分复杂,班主任在留学生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留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制度建设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核心。

关键词:教育,留学生,班主任

参考文献

[1]李艳.地方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浅析[J].学术探索,2006(5).

外国留学生教育 篇2

关键词:外国艺术设计教育,建立背景,教育模式,课程设置

如果把1919年格罗比乌斯在德国魏玛小镇建立包豪斯学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端的话, 发展至今已有了近九十年的历史。艺术设计教育的迅速发展, 推动了设计水平的迅速提升, 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全新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经过了这近九十年的发展, 艺术设计教育也逐渐从在黑暗中摸索发展到了拥有的独立的体系, 学科建设较为完善, 教学方向明确的阶段。近些年,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亦相当迅速, 各地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系科现已发展到了近千个。如此大的规模对于发展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肯定是好的现象。但如果缺乏对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 盲目蛮干, 犯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在避免犯错误的前提下, 我们有必要对国外设计教育进行研究, 发现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和趋势, 借鉴其经验, 预防其失误, 以使我们都艺术设计教育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由于艺术设计教育所涉的方面相当庞杂, 一文难以尽述, 本文仅选择几个方面谈谈个人对国外艺术教育的认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 大多数国家的设计教育在发展初期都是在美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的, 先是根据新的社会需求而扩充建立设计系, 再进一步得到发展的。如英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位于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其最早是在1860年前后建立的工艺学校;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 其前身也是一所典型的美术学院;就包括作为艺术设计教育之发端的包豪斯学校最初也是建立在魏玛工艺与使用美术学校的基础之上的。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纯艺术的需求大幅下降, 而与经济发展相关的艺术设计却得到了高速发展。因此在多数学院内设计与美术教育逐渐本末倒置了。像一些著名的设计学院, 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纽约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其美术系都只有很少的二三十名学生, 已经变得可有可无, 而艺术设计教育已成为其支柱专业。这些学校却是因为其设计教育的优势而成为名校的。这亦体现了教育对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就美国的情况看, 现在几乎没有哪一所艺术学院没有开设设计教育, 就连一向最为前卫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 也为了适应社会新形势而开设了动画设计等专业。这种基于美术学院建立的艺术设计教育, 必然有它的问题, 如它们的课程都是从绘画的素描变为结构素描、设计素描;从绘画的写生课变为设计色彩的分析课;从手工艺操作课程变为材料、结构分析课程等。这种方法对于平面设计来讲基本是适应的, 但是进入到与工程相近的工业设计时, 艺术的个人的、自由的、非常规的工作方式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障碍。正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设计教育出现了第二种类型——理工型。

理工型艺术设计教育英应该是从1953年在德国建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开始的。该学院认为设计师应该是科学型的, 设计教育应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他们认为设计教育训练的基础应该是市场学、研究能力、科学与技术、生产知识等五大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它们完全抛弃艺术课程, 而以各种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课程取而代之, 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机械原理、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等, 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主。乌尔姆的建立和发展使世界的艺术设计教育形成两大体系, 一种以艺术为其依托, 一种以理工为其依托。理工型设计主要在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获得发展, 艺术型设计主要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插图设计等方面获得发展。

第二个大的特点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艺术设计教育与其它学科有很大的不一样。其它很多学科比如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都有一个各国大致相近的模式, 而艺术设计教育在世界各国却各有特点。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 其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也不太相同。这一现象其实是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因为设计是为社会和经济市场以及不同的人服务的。而这些因素会因为国家的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生活习俗的不同而导致对设计的需求不同而造成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不相同。各国的设计教育也正是基于这个区别, 根据国家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经济水平的不同、社会风俗的不同只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不同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一个国家的设计教育的发展自始自终是和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 如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在1930年前后, 德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在1919年, 日本在1950年前后艺术设计教育开始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艺术设计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这都说明, 设计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从这个国家的设计教育水平上直接反映出来, 反之也可以找到同样的答案。从这一角度来说, 任何想超越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也是不切实际的。当然, 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如日本现当代的经济发展就和其发达的艺术设计教育有密切关系;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和其优秀的艺术设计教育有重要的关系。

前面我们谈到世界各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由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 要建立一个一劳永逸的固定模式, 来应对世界各国的艺术教育实践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各国在发展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时候必须根据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具体情况、实事求是, 找寻自身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之道, 任何对外国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简单拷贝都不会取得好的结果。

当然由于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 加上当今世界一体化的明显趋势, 各国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共同趋势也相当明显。从设计教育的内容来看, 各国有大体一致的区分:一般分为工业设计 (含交通工具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等) ;平面设计 (含包装设计, 书籍设计, 企业形象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 (含室内设计, 展示设计等) ;广告策划与广告设计;插图设计;摄影 (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 ;影视多媒体设计;纺织品与服装设计等一些专业。从课程的设置来看一般都包含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和设计专业课程三个部分。理论课程包括:设计理论、现代设计史、平面设计史、世界艺术史、建筑史、哲学、美学、市场学、消费心理学、人机工学、工程学、材料学、美术理论、社会学、设计伦理学、生态学等课程;基础课程包含造型基础 (素描、设计速写、平面分析、立体分析、材料分析、色彩理论与实践方面课程) 、效果图基础、模型基础、摄影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专业课程一般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专题设计课, 大多数学校采取和企业合作或进行具体项目的方案设计, 这种方式既可以创收, 又可避免设计教育的纸上谈兵、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这里我还要提到的是, 国外大多数的艺术设计院校对理论课的教学相当重视, 开设了大量的各方面的理论课, 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全面的素质。如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设计本体的正确认识、设计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与他人的合作精神等等。如美国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该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理论课要修满45学分, 而毕业要修满的整个学

谈谈儿童美术培训

周湛清 (扬州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儿童美术培训是目前社会上很热门的一项培训, 从少年宫到社会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都开设有儿童美术培训课程, 但这些培训机构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本文试图从培训机构、教师、家长等几方面来解剖儿童美术教育市场混杂的原因, 让广大家长能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美术;培训;培训机构;兴趣;误区;方法

又是一年暑期到, 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林立于街头, 而家长和孩子们更如辛勤的蜜蜂一般穿梭于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之间, 其间辛苦自不必言表, 而收效如何, 各有得失。就儿童美术培训而言, 常常有很多家长很是纳闷:“我的孩子本来很喜欢画画的, 为什么上了培训班以后反而不喜欢了?”或者:“我的孩子本来画得挺好的, 上了培训班以后反而不乐意画了?”更有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在培训班上画得特别好, 能跟老师画得一模一样, 可一离开老师, 回到家就什么也画不出来了。”究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培训机构的误区

1. 师资选择的误区

很多培训机构从事儿童美术培训, 但从业人员儿童美术教育的专职人员, 而是一些美术院校的学生或老师, 甚至是一些会画两笔以画家自居的社会闲杂人员。我们常见的状况是某某美术培训机构打出的牌子是某某美院教授、某某知名画家或某某美院高材生主讲。殊不知美术教育不等于画画。美术教育特别是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需要专门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人员, 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 而不是参照一两本书, 做几回示范, 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画的像就成。很多培训机构以为我们所聘的老师画得很好, 甚至不惜重金高薪聘请所谓的画家, 但从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 教师画得好固然重要, 但不懂教学方法与规律, 顶多也只能算是个工匠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的, 仅仅也就只能培养有一定造型能力的匠人, 而不能培养出对美术有一定理解与造诣的艺术人才。要知道美术教育的根本作用不仅仅是在于教会孩子画画, 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孩子审美能力, 通过系统的美术学习来培养孩子的发现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 这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初衷。

2. 人员使用的误区

分是136学分, 理论课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重。它们以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的思想文化境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市场经济意识、以及对设计本身有准确把握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而目前我们的设计教育似乎更多地停留在艺术设计的技能层面, 设计以及相关理论课的教育似乎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当然, 理论课程本身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现有课程的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课程的作业方式、考核方式却亟待进一步的改革。从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来看, 国外一些知名的院校的更注重的是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基础技能的训练, 比较忽视学生掌握技能之后应该如何发展, 割裂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与专业设计创新之间的联系。从专业课程的设置来讲, 国外的艺术设计教育更注重同社会实际需要的对接, 一是直接将社会、企业的项目用于艺术设计教学, 二是将设计一线的设计师请进学校进行教学, 这和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很不一样, 我们大多是用虚拟的、假想的、或者是设计竞赛的项目用于课堂进行教学, 再就是教设计的老师几乎不以设计为职业, 教师就是纯粹的教师, 几乎不太做设计项目, 甚至是不会做。这个问题就大了。而国外则不是这样。以美国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为例, 她拥有400多名教员, 但有360名是兼职的, 这些兼职

很多培训机构是以业绩来考核教师的。所谓业绩, 美术和其他学科不同, 没有一个一是一, 二是二的明确的评分标准, 不好量化, 于是大部分的培训机构经常以学生的数量和家长的满意程度来衡量教师的业绩, 这就造成了绝大部分的培训老师为了投学生和家长的所好, 教一些容易出成绩, 看上去很实用的一些技法和技巧。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和方法违背了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 扼杀了孩子的独立观察和思考, 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前面家长所提的孩子离了老师不会画画的情况。再者, 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很大,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更有培训机构为了让家长和学生接受新老师, 都会一味鼓吹新来的老师画得是多么多么的好, 是位了不起的画家, 比以前教你们的那个老师画得好多了等等前后自相矛盾的话, 这往往又把家长和孩子又一次引入美术就等于绘画的误区。

3. 课程设置的误区

有很多的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于安排上没有一个总体的定位与思考。由于从业人员和决策者自身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往往一味的满足家长与社会的需求, 不能科学的从儿童生理与心理需要出发设计和安排课程。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培训机构开设素描班招收的孩子甚至包括6、7岁的孩子, 而家长以为对美术有一知半解的了解, 认为素描是更高级的绘画形式, 不顾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点, 坚持让孩子学素描,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很多孩子在过早的学习素描以后反而不喜欢画画了。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儿童绘画和成人绘画完全是两回事, 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是画不出成人绘画的, 而成人也是画不出儿童绘画的那份纯真与质朴。素描是一门相对理性的学问, 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抽象的思维能力, 而低龄的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具象思维, 他们对一些专业词语与技法的理解与掌握存在着难度, 因此也大大制约了其对知识的掌握, 再加上素描是一项技术训练, 要训练孩子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而低龄孩子由于骨骼和肌肉的发展还未完善, 不能有一些相对精细的动作, 所以过早的进行素描训练往往是弊大于利的, 久而久之, 带来的后果便是孩子丧失了对美术和绘画的喜爱与执着。

二、教师与学生的误区

1. 教师教学方法的误区

我们常见的美术培训班的授课方式是老师给出一幅画得精者大都是有突出成就的设计师, 甚至是设计大师。这一体制, 不仅使学校拥有一流的艺术设计教育师资, 而且还因为不必每月为他们付薪水而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

总的说来, 世界各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当的,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艺术设计教育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各国情况相当复杂,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短短一篇文章甚至连皮毛也难以触及, 以上仅是一个对外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印象而已。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外国家庭是如何教育小学生理财的 篇3

美国:让孩子早早就学会自立。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与人分享钱财。美国人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法国:培养计划用钱的本领。法国理财教育早在孩子3-4岁便开始,家长们大多并不主张孩子们把零用钱储蓄起来,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当孩子正式上学后,家长们便给孩子开设一个专门的账户。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限制消费范围,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计划用钱”的理财本领。在今日的法国,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郎的零用钱,14岁的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郎,而当孩子进入高中时,每年获取的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郎。“独立账户”不仅为孩子的合理消费提供了实习场所,而且也可帮助孩子培养合理储蓄的良好习惯。

英国:能省的不省很愚蠢。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英国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计划。根据这一系列计划,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英国儿童事务大臣保尔斯说,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以色列:挣钱和节俭一起教。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很有一套。以色列犹太人在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几大基本原则。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倾占要付出代价;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第三,知道钱怎么来的;最后,要知道钱财是有限的,智慧是伴随终身的。犹太人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给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

德国:理财童话打开金钱之门。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我们看看该书在讲些什么吧——“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而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你有否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日本:自力更生、勤俭持家。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节省使用零花钱以及储蓄压岁钱。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个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外国留学生教育 篇4

“补贴外国留学生9万”就是教育先进?

2014-09-03 第2905期 最近一则教育新闻非常惹人注目。报道称,江苏的外国留学生每年可获得5到9万元的补助。很多新闻都说这让国内贫困生想不通。其实,这则新闻在各地积极招揽国际留学生的浪潮中有着普遍代表性。…[详细]“补助9万”本来目标是在两点上争先创优对于为何大方补助外国留学生,官方的解释有两点:这些留学生的培养,有效建设了国际友好人士网络,为外交全局做出了贡献;此外,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有利于增加社会消费。9万指的是给高水平的博士留学生一年的全额奖学金不少的新闻报道和评论都把这5—9万的补贴看作是所有留学生都有,据此估算,如果达到5万人的目标,一个学年好几十个亿就出去了。这里有所误解。根据江苏省的相关文件,奖学金有申请门槛,最高的9万是给理科博士的全额奖学金标准。许多优秀的中国学生留学在外也可以申请到全额奖学金,不仅仅包含学费,也包含生活费用。而目前可以查到的一个公开数据是,江苏在2011年资助265名外国留学生共计600万元,人均2.3万左右。整个江苏的外国留学生有一万好几,可见并非是留学生就给。…[详细]其一,给高水平的留学生高额奖学金的确是许多教育发达国家的惯例,有外交驱动对优秀人才许以高级别的奖学金是国际惯例。一来吸引优秀人才来做科研、就业。二来,更深层次想,许多优秀人才即使留不住,未来学成归国,也许就是社会精英栋梁,能够对两国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这比拍什么国家形象宣传片都要有说服力多了。就像有的网友所言,不管哪个国家,都会给留学生一些资助,这是文化的交流,没人愿意来才是可悲的,一个大国气量要大点。…[详细]其二,乍一看,吸引留学生高额消费在美国这样的教育发达国家也成立官方的资料还说,据权威部门测算,一名外国学生在境内的年消费约为10万元人民币。吸引10000名外国学生来江苏留学,就会带来近十亿元的入境消费。根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在江苏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要达到5万人,其中高水平大学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达5%以上,使江苏成为境外人士在中国(内地)学习的重要目标省份。而官方的文件还提到,“鼓励高校招收发达国家高层次奖学金生。”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报告显示,国际留学生12/13学年为美国经济贡献240多亿美元,并且70%以上的费用来自美国以外通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等地的情况就知道提供国际教育服务也的确可以创收。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就是,在12/13年度,国际留学生共为美国经济贡献了超过240亿美元,国际留学生中有超过70%的费用是来自美国国外。…[详细]然而,脱离了现实语境,就只能是操之过急的“面子工程”而已在外交层面上,更有说服力的是“国家奖学金”,国家和地方层面不能混为一谈中国也好,美国也罢,都有国家政府层面的奖学金。中国的奖学金叫“中国政府奖学金”,官方介绍的设立目的为“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可见其外交功能。而美国的“富布莱特项目”更是从上个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迄今有31万人参与,该项目的资金主要也是来自美国国会拨款。其实,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国家层面的留学生乃至访问学者奖学金项目,以实现外交层面的宏大意义。那么,地方政府呢?当然不能混为一谈。毕竟地方之间的公共外交和国家之间的外交是不同的,象征性也不同。地方政府的奖学金可以是对国家奖学金的有益补充,但是在组织性和高度上来说却是代替不了后者的。…[详细]而地方政府设立奖学金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为地方政治经济服务,也不是主流奖学金种类地方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设立的奖学金就见仁见智了。美国很少有地方政府设立直接的留学生奖学金。但是这种情况在日本就比较常见。这时候,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出于更微观层面的地方政治需要,例如,对待国际留学生的宽容态度可以展现本地包容友好的国际化姿态。像是早稻田大学所在的东京新宿区,就提供“新宿区外国人留学生学习奖励费”,具体负责的部门是该区的“多文化共生推进课”。新宿有11%的居住者都是外国人,有这样的奖学金就不奇怪了。当然,奖学金象征意味更浓厚,比如早稻田大学去年向新宿区推荐了8名候选人,最终入选获得奖学金的有4人。人数很少。日本早稻田大学有种类繁多的奖学金可以提供给留学生申请,其中就有新宿区官方提供的一个其二则是从地区的经济发展考量。留学生懂得母国和留学地的不同思维,因此也普遍被看作能够为两地之间的贸易、文化等往来充当纽带。比如日本爱知县政府针对就读于县内研究生院的亚洲留学生设立了以在县内就职为条件的奖学金制度。此举旨在推动留学生前去中小型制造企业就职。一个数据是,截至2012年底,总公司设于爱知县内的企业中有724家在海外设有营业点,县内对于精通外语并熟悉海外商务习惯的人才需求很大。总之,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公益团体、国际组织其实都可以设置国际留学生奖学金,不过考量都会不同。具体到地方政府,若是奖励留学生,主要会牵扯到本地纳税人的钱,因此更需以该奖学金制度对于本地的厉害关系来考量,并且也不该是本地大学留学生奖学金的主要提供者,纳税人不该负担那么多的留学生。…[详细]目前,这两个层面在中国缺乏成熟的土壤在教育部的《留学中国计划》中就提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来华留学人员勤工助学提供便利,为实习实践创造条件。”为何要说“条件允许”呢?原来,目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打工是被严格限制的,基本都是处于“打黑工”的状态。所以,一方面,在奖学金制度上,好像江苏这些地方省份给予了留学生“超国民待遇”,另一方面,更为广大的留学生群体又的确是被限制的。绝大部分的毕业生毕业后也无法取得实习工作签证,更不能在中国合法居留,只好沦为“三非”的打击对象。因此,不管是从通过吸纳外国留学生展现国际化形象还是从留学生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纽带来看,其实都缺少根本的土壤。此外,让留学生拉动消费,为本地经济服务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根据江苏官方的统计数据,“目前,我省高校留学生占在校生的总人数的比例还很低。生源国主要是来自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亚非留学生总数占总规模的80%。”尽管现在的政策是想去吸收发达国家的留学生,然而,哪里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靠着真金白银也不可能大规模地吸引这个群体。…[详细]总结起来,所谓的留学生教育“先进化”更多还是个“面子工程”不止江苏,在国家留学基金会的官网上可以看到有30个省市都设立了地方层面的“留学生国家奖学金”。只是,江苏是其中最为积极的一个。江苏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比如鼓励有资质的社会企业为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还想着大量地全英文授课。可谓“全面先进化”。但是,江苏教育部门的行动恐怕更多原因在于,作为一个有着众多高校资源的经济发达省份,自己在这场“吸引国际留学生”的竞争中落后了。在《“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新闻通气会》中就谈到,教育部于2010年发布了《留学中国计划》,确立了到2020年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达到50万人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措施。然而,“(江苏)在2013年外国留学生教育规模排名已落至全国第六位(历史上曾位列第三);万名以上留学生规模省份中学历生比例已落至第三(历史上曾为第一)。这与江苏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位置极不相称。”所以,此次,不但是提高了留学生的资助标准,也对学校提供了很有吸引力的物质奖励措施。只是,高奖学金诱惑也好,全英文的国际化课程也好,也都只是点缀,证明不了教育到底有多国际化,多吸引人。…[详细]关键是,在学费大涨的背景下,就更是为人诟病国际化不成,又不接本土地气,两头不讨好在学费高涨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留学金高额奖学金就更敏感了今年有个特殊的背景是,江苏等地的大学都学费大涨。新华社的报道就称,高校“涨学费”对中低收入家庭冲击较大,给本就困难的家庭带来更大负担。而不少的寒门学子只能回避高价高校又或者去打工。9万元一学年这样的资助价码无疑是非常刺激人的。并且就算学费不提,具体细则中一个月给予15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一年1万的住宿费补助都十分大方。人们的不满显而易见。当然,另一方面,奖学金也只能提供给小部分的学生,对于大部分来华留学生来说,还是面临着不少的学费以及毕业后的去留尴尬,所以一边厢好像享受着所谓的“超国民待遇”,另一边厢大部分人又面临着实打实的就业问题。…[详细]结语

真正的把教学质量搞上去,有了国际学术氛围,高质量的留学生自然就来了,也就国际化、先进化了。不过,随着中国从一个留学生输出大国,逐步开始大量吸收留学生,也需要为国际留学生提供奖学金,这次事件倒是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视点去讨论留学生奖学金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发放。毕竟当你走向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在走向你。

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篇5

一、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留学生市场旅游市场的逐步扩大,一部分对在中国的留学生旅游消费细分市场研究的文章也相继出现,比如李树峰、李翠霞、孟宪林(2008)在《秦皇岛市外国留学生旅游行为研究》通过对秦皇岛市的几所大学的留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留学生的旅游行为规律。张维《来华外国留学生旅游消费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留学生为例》(2009)通过对上海外国留学生旅游消费偏好的研究来探究其旅游消费的心理动机、旅游方式选择、旅游消费特点等有关方面因素,给出了针对外国留学生特点可以采取的市场营销方法。陈莉(2009)《旅湘留学生跨文化旅游行为研究》、郑笑怡(2012)《浙江省外国留学生跨文化旅游行为研究》通过对旅湘、浙江留学生跨文化旅游行为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了外籍游客的跨文化旅游行为特征。梁俭(201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来渝留学生修学旅游影响因素研究》、周培芬(2011)《试析来华留学生旅游活动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等一系列以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章都分别对留学生的旅游活动现状、留学生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二、调查对象

本文以在青岛的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调查研究样本时,特别注意有甄别地选取韩国、日本、美国、印度、欧洲等主要生源国留学生群体,并涵盖短期研修生、本硕博学历生等留学生类别,使得样本对象更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2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60份。其中韩国留学生问卷154份,欧洲(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法国等)问卷60份,日本留学生问卷63份,美国留学生问卷51份,印度留学生问卷32份。样本生源地比例与青岛市外国留学生状况分析情况基本吻合。

三、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行为整体特征

(一)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信息收集途径

为了降低旅游消费决策的风险,旅游者一般会在决策前收集旅游信息。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人的理性有限性,旅游者根据个人偏好,遵从渠道所提供信息的广泛性和可信度大小进行信息的选择。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使用互联网最多,有34.7%的人使用,其次是旅行手册(28.1%),再次旅行社推介(23.5%),其他依次为电视报纸广告、亲朋好友介绍、其他。

(二)青岛外国留学生出游方式

调查得知,留学生中以家人或朋友结伴方式最为普遍,占总数的53.9%,表现出自助游方式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市场特征。其次是学校组织,占25.3%;个人单独出游11.8%。参加旅行社团组比例仅为9.2%。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留学生更愿意跟学校组织出游,原因是觉得安全可靠。故此旅游产品供给者可以考虑与学校留学生管理部门合作,通过校方组织留学生出游。

(三)、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时间

由于留学生受到所在学校出勤率等学业要求,除了寒、暑假长假和十一黄金周外,留学生们一般不会有超过一连续周的闲暇时间。调查发现,青岛外国留学生最近一次离开青岛的旅游,41.4%的留学生的旅行时间长度是一到三天,22.2%的留学生会停留四到七天,近五分之一的留学生仅仅在青岛郊区进行一日游,只有16.9%的人会超过一周。因此在针对留学生的旅游产品开发时应以短期产品为主。

(四)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交通工具

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出游在交通工具上选择不同,一般情况下,火车是中国学生出游的首选,但是对留学生而言,他们不太会使用学生证购买优惠火车票,再加上在公共假期及寒暑假学生旅游旺季购买火车票一般比较困难,导致外国留学生选择火车出行的比例较中国学生偏低。加之留学生的旅游以短期旅游为主,自驾成了留学生出游的首选交通工具。调查结果显示,青岛外国留学生最近一次旅行有32.2%的留学生选择自驾,29.4%的留学生选择乘坐飞机,10.8%的留学生选择公共汽车,16.7%的留学生选择火车,6.1%的留学生选择乘船。

(五)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住宿

调查表明,青岛外国留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较为喜爱的住宿方式是星级酒店、青年旅舍和经济型酒店,选择几率分别占到了42.5%、24.7%和21.9%。调查表明,留学生对于住宿安全性要求最高,相对来讲,星级酒店安全度最高,同时住宿环境卫生方便,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的话,留学生住宿首选还是星级酒店。青年旅舍性价比对于学生族来说较高,再加上其开放式的住宿环境可以提供给前来住宿的年轻人一个互相认识、沟通交流的宽松平台,因此受到外国留学生的欢迎。经济型酒店较青年旅舍舒适,住宿卫生条件良好,且价格相对实惠,通常处在交通便利的地段,于是也成为留学生们喜爱的住宿方式之一。另外,还有小部分学生追求野外宿营的体验。

(六)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饮食

中国美食名扬天下,既融合了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又结合了现代的饮食科学,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很多留学生在来中国前就曾品尝中餐并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年轻人为主、注重个性自由的外国留学生群体更是注重各方面的跨文化体验,因此在旅行过程中地方特色美食就成了留学生饮食首选。调查结果得知:76.9%的青岛外国留学生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会选择旅游目的地的特色饮食作为食物,14.2%的留学生会选择来自他们本国故乡的食物,只有8.9%的外国留学生会选择国际化的连锁餐饮。

(七)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购物

购物作为旅游六要素之一,是旅游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外国留学生的购物需求比国内学生更大。本次调查将旅游商品主要分为纪念品/工艺品、服装/丝绸、食品/茶叶、保健品几大类,据此对留学生旅游商品偏好度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当地特色纪念品最受留学生们欢迎,有39.4%的留学生希望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排在第二位的是茶叶/食品,有32.2%的留学生选择购买。而对服装、丝绸的偏好程度受性别影响,女性留学生对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时尚服装具有较高的兴趣。购买保健品的留学生很少,只有2.2%,且所购多为传统中医药材制品。

(八)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娱乐

外国留学生不但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山水风光、民俗风情,而且非常青睐旅游过程中的娱乐活动。就旅游过程中的娱乐而言,调查显示,青岛留学生偏好度最高的是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类,45%的留学生选择;其次是探险类,有21.7%的留学生选择;现代游乐类紧跟其后,占20%,主要包括嘉年华、游乐场、主题公园等。这充分表明,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外国留学生旅游者同样也非常喜欢参加与他们文化有较大差异的娱乐项目,领略异国情调,体验中国传统风俗。而相比其他外国游客群体,只有很少几个留学生在旅游过程中选择中式按摩等疗养保健类体验。

(九)青岛外国留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的偏好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因素”。本次调查问卷中共给出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饮食烹调、文化艺术、旅游购物、医疗保健、节庆活动8项旅游资源类型,调查结果表明,山水风光是最受留学生喜爱的旅游资源(71.1%)。其次是文物古迹(68.9%),第三是民俗风情类(67.5%)。而文化艺术、医疗保健、节庆活动不太受留学生欢迎。

(十)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消费能力

学生们基本上都是纯消费者,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旅游消费方面水平略低,留学生也不例外,另外生源地国别差别较大,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旅游消费能力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留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一次旅行中,三分之二多的学生花费都不超过3000元,19.7%的外国留学生花费不超过1000元,43.1%的留学生花费在1000-3000元之间,21.4%的留学生花费在3000-5000元,只有6.4%的留学生花费超过一万元。通过访谈得知,花费超过5000元的留学生经费一般都来源于家庭,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花费在3000-5000元的学生基本上都有奖学金,旅游消费基本一般来自自己打工赚取的经费。

四、青岛外国留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一)完善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对于留学生旅游细分市场而言,设计恰当的旅游产品是非常重要的。留学生主体为年轻人,对于中国这样的异国风光充满了好奇,对新颖的探索性、参与性的旅游方面兴趣较大。因此在针对留学生的旅游产品设计时,应突出参与性、冒险性与新奇性。因此,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开发相对低价的旅游产品。第二,提高观光旅游产品质量。第三,开发多样化的户外运动与探险旅游产品。

(二)创新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第一,广告营销推广。

对于外国留学生旅游细分市场而言,需要立足其旅游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大推介力度,充分发挥广告的宣传功能,提高中国旅游产品在留学生及其亲友中的知名度。因为是针对留学生的专门宣传,多以可以大力宣传中国的广播、文化的差异、旅游资源与产品的丰富多彩及独特性来吸引留学生。

第二,国际互联网推销策略

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有外国留学生而言,互联网更是日常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针对留学生市场的网络推销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第一,建立英语、韩语、日语多种语言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2)在旅游产品的网络信息平台设立论坛,让留学生较为方便地发表产品体验评论,方便留学生之间相互交流。(3)设立网上评价体系,同时旅游商也可以根据留学生的评价,对旅游产品和服务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契合留学生旅游需求。

第三,大学校园内营销策略

外国留学生主要在校园内学习、生活。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以及同学亲友间的口耳相传,因此,要想提高产品在留学生中的知名度,还是要依赖于高校市场内部,也就是留学生消费圈内的口碑。根据留学生旅游细分市场的特点,不论是旅游目的地营销,还是旅游服务提供商都要主动地走进校园,走进留学生社区,进行主动营销,这是利用关系营销方法的重要市场。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旅游环境建设

第一,完善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公共服务是极其重要的服务内容,旅游公共服务的完善与否不仅代表了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水平,还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有重要影响。必须重视对旅游公共服务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丰富目的地公共服务内容,增强公共服务功能,为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各类旅游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第二,改善自助游旅游环境,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中国旅游业在大力服务于包价市场的同时,也要关注异军突起的自助旅游,在各方面为自助旅游者提供便利,建立一套外国游客咨询与订购系统,提供与外国留学生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与产品订购,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四)出台留学生政府扶持政策,提高旅游消费能力

像外国学生一样背单词 篇6

一、“Goldlist”方法

这种方法是由英国会计师大卫·詹姆斯设计,他将此方法命名为“Goldlist”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将那些无规的新单词慢慢以某种规律的方式植入到大脑中,他重点强调了不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新单词。首先,你必须写,一定要用笔将每一个新的单词写出来( 不要用电脑) 。因为手写是触觉记忆的一种方式,这有助于巩固新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的长期记忆。例如,你可以在20分钟内写出25个词汇清单,在这个书写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朗读的形式边读边写,每一个单词可以在纸上书写多遍,最后将这25个单词整齐地写到一张小卡片上,并将其所对应的中文写在单词右侧,写完后就可以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将这个小卡片随身携带,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拿出来浏览卡片上的单词,坚持3天的时间,暂时将其搁置一段时间( 15 ~ 20天) 后再重新拿出来读写一遍,记录下你不认识或模糊的几个单词,将其重新写在另外一张卡片上,最后再循序渐进地记忆剩余的单词。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 一定要诚实地记录下这一部分不认识单词。如果同学们可以长期坚持下来的话,你就会慢慢地将不认识的单词一点点“蒸出来”,进而一步步浓缩你自己的生词库。

当然,如果同学们觉得有更多精力,可以尝试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阶段制作多个类似的单词卡片,轮流记忆,但要谨记,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

二、“Lampariello”方法

“Lampariello”方法是精通12种语言的卢卡发明的。和传统的单词记忆法不同,卢卡并不提倡机械地、反复地记忆新单词,他认为新单词需要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去学习,努力去理解不同环境下的词汇涵义,以此来提高新单词的认知能力。当然,这种方法在刚开始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可能会有很多词汇不认识,但如果坚持长期阅读,并加强对上下文大意的理解,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卢卡还建议同学们尽量多看一些双语文本( 通常是对话形式的材料) ,并试着通过翻译回原来的母语来提高锻炼自己。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暂时不看翻译部分,认真阅读整个全文,尽可能地理解其文章大意,然后再与后面的翻译材料对照检查,重点标注出自己理解错误的那一部分; 当第二遍阅读开始后,通过理解语境去试着想作者后面可能会表达什么意思,最后通过原文对照达到记忆单词的效果。

卢卡还强调,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兴趣和热情,这两方面可能会对你整个学习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单词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光要记住单词,还要学会如何使用单词,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英语单词的使用灵活多遍,必须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去认识新单词,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同样一个单词,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多个涵义。

“I got out of bed,got the paper,got myself some breakfast,got some coffee,and began to get dressed and to get ready for work. I got in the car,got to the of-fice,and got to work. I got a lot done,and still had time to get some money at thebank and get a sandwich at the deli for lunch. ”

“我起床了,读了会儿报纸,给自己做了些早餐,沏了杯咖啡,开始穿好衣服准备上班。我驱车来到了办公室,开始工作。我做了很多事情,并且还有时间去银行取点钱,在熟食店买了一个三明治作为我的午饭。”

你明白了吗? 简单的三句话中出现了12个“get/got”,但涵义却不尽相同,我们没有办法通过字典“得到”每一个单词的定义,我们要时刻意识到:所有的单词都在上下文中,而不是孤立地存在,也要考虑到每句话可能有多种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每一个单词,进而正确地使用它们。

摘要:着重介绍了两种国外较为成熟的单词记忆方法,即“Goldlist”方法和“Lampariello”方法。旨在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学习,能够为国内英语学习者在单词记忆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外国留学生教育 篇7

可能补语是一种组合式述补结构, 说明由动词谓语表达的动作行为产生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关于可能补语的类型, 过去学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 有的分为两类, 有的分为三类, 有的分为四类。两类分法以王力 (1985) 和黄伯荣、廖序东等 (1997) 为代表。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 (爬得/不上) 和“述语+得/不得” (动得/不得) 两种形式。三类分法以丁声树 (1961) 、刘月华 (1980) 为代表, 他们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结果/趋向补语、述语+得/不+了 (1iao) 、述语+得/不得三种。四类分法以赵元任 (1979) 为代表, 他把可能补语分为述语+得/不+补语、述语+得/不+了 (来) 、述语+得/不得和词汇的可能性 (来得/及) 四种。现在学术界一般采用了三类的说法, 本文所采用的可能补语也主要依据刘月华的说法的第一类来研究留学生在可能补语否定形式方面出现的偏误。

动词+得/不+结果/趋向补语

肯定形式 否定形式

看得见 看不见 (动词+结果补语)

写得完 写不完 (动词+结果补语)

说得清楚 说不清楚 (动词+结果补语)

进得去 进不去 (动词+趋向补语)

拿得出来 拿不出来 (动词+趋向补语)

二、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类型

可能补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尤其是对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使用, 常常会因种种原因出现偏误。

笔者以偏误分析及其他相关理论为指导, 对留学生关于可能补语否定形式的练习中出现的一些有问题的句子进行偏误分析, 总结出其偏误类型, 分析其偏误成因, 并借此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鲁健骥把初学汉语的外国人语法偏误分为四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留学生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的偏误主要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

1. 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一个形式造成的。如:

(1) 老先生耳朵不好, 你说的话他都不能听得见。 (误)

老先生耳朵不好, 你说的话他都听不见。 (正)

(2) 这个故事我没听懂, 所以我不能说得上来。 (误)

这个故事我没听懂, 所以我说不上来。 (正)

(3) 这个桌子太大, 我一个人不能搬得出去。 (误)

这个桌子太大, 我一个人搬不出去。 (正)

此处该用可能补语否定式的地方, 学生多用能愿动词代替, 产生这种偏误的学生多是英语国家的, 因为英语中没有与可能补语对应的形式而有与能愿动词相对应的助动词can’t, 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产生偏误, 产生例 (1) 到 (3) 的偏误, 产生这一偏误的还在于留学生对于目的语的规则泛化或老师教授方法不得当, 如留学生在习得这一语法点时, 老师可能会讲授可能补语的基本涵义。

动词+得+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 →义为:能做某事,

动词+不+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 →义为:不能做某事。

如:看得见→能看见 进得去→能进去

看不见→不能看见 进不去→不能进去

这种讲授法学生会将这一规则泛化为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就是用能愿动词不能+可能补语, 而忽视可能补语的限制条件, 可能补语与“不能”不可以共存。

2. 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常出现在一些语法形式中,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必须使用某个成分, 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些变化时, 又一定不能使用这成分。这时, 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就常常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 因而出现偏误。

(4) 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了。 (误)

昨天老师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 (正)

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主要是主、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实现某动作变化结果等。因此, 一般用于未完成的动作或临时变化的情况。所以动词或补语后一般不能用完成意义的“了”。造成这种偏误的原因仍在于对于目的语规则泛化, 学生在习得“了”表示完成意义之后, 以为任何一个动词后都可加“了”表示完成, 忽视了可能补语的局限性。类似的病句还有

(5) 那时候我还小, 爬不上去了那梯子。 (误)

那时候我还小, 爬不上去那梯子。 (正)

3. 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位置造成的偏误, 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否定式使用时造成的错序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a.宾语位置一般在可能补语之后, 或主语之前, 但留学生常造出下列病句:

(6) 我看这本书得懂。 (误)

我看得懂这本书。 (正)

这本书我看得懂。 (正)

(7) 屋里太暗了, 照像不了。 (误)

屋里太暗了, 照不了像。 (正)

b.动词之后是复合趋向补语, 宾语为单音节词时, 宾语一般置于复合趋向补语之间。

(7) 说不出来话→说不出话来

直不起来腰→直不起腰来

爬不上去山→爬不上山去

c.表示不可能的程度差别时, 程度副词一般放于补语之前, 不放在动词之前, 如:

(8) 黑板上的字太小, 我不太看得清楚。 (误)

黑板上的字太小, 我看不太清楚。 (正)

通过偏误类型和对各种偏误类型的分析, 我认为留学生使用可能补语的否定式的偏误主要集中在可能补语否定式的搭配, 否定式的使用限制条件不明确, 宾语在可能补语否定式中的位置及有程度副词修饰时, 程度副词位置四个方面。而造成这四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有:教材对于可能补语的处理状况, 母语的干扰、目的语规则泛化、教材编排和教序不当及学生在学习时采取的回避态度等。

三、解决对策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可能补语及否定式的过程中, 产生偏误不可避免, 因为其母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法点,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找出相应的对策, 使他们逐步接近目的语:

1. 了解学生母语, 将母语与汉语对比研究, 预测出母语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而确定教学的难点。

2. 教师上课前要充分备课, 更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汉语理论修养, 还必须掌握充足的可能补语否定式的偏误材料, 对造成偏误的成因、偏误的类型等要有理性的认识, 然后确定可能补语否定式的习得重点, 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练习过程中还应想法限制学生使用回避策略, 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根源上避免偏误。

3. 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 理解可能补语基本意义以外的引申意义。

4. 简化可能补语的教学内容, 细化其结构形式的教学, 教学中应循序渐进, 如先复习能愿动词, 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学习可能补语及否定式。

5. 教学、教材的编写要有针对性, 减少母语、目的语以外的干扰。

由于时间有限, 笔者对偏误类型、偏误成因及有解决对策问题的论述还不是很详细, 希望以后能够继续深入、细致地研究, 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4, (1) .

[2]田化冰.关于可能补语的教学[J].安徽师专学报, 2001, (4) .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 2008.

外国学生如何度假 篇8

法国:到工厂学做葡萄酒

法国中小学生的假期很多,学校和学生家长都十分重视学生假期中的生活和娱乐,旅游是法国学生假期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

法国的学校和家长在组织孩子参加旅游度假时,非常注重教育目的,而不仅仅考虑消遣和娱乐。目前,法国各地兴起了工业旅游的高潮,即各地的工厂企业经过一些技术准备,每年假期接待参观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比如,法国葡萄酒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因此,不少中小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法国西部或南部的葡萄酒产地进行工业旅游,从而使学生对法兰西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有一个具体而形象的了解。

美国:到社区做义工

美国中小学的寒假时间很短,一般只有10天时间,但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在寒假来完成他们的义务服务工作。

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中有60%以上的人参加过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在当地的流浪者收留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做饭或油漆陈旧的建筑物等。有的学生喜欢去中美洲国家做义工,但更多的青少年则愿意选择家乡作为义务服务的场所。据一家医院的管理人员说,他们已经离不开这些学生的帮助了。

德国:到农庄亲近自然

德国学生的假期更多,他们每年享受的各类假日加起来约有150天。

中外教育简史(外国) 篇9

智德统一论:他认为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七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部分组成,即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他认为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这三个组成部分都应加以充分考虑,不可偏废,与这三个部分组成相应的教育是体育、智育和美育,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自由教育: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性在与人具有理性,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同样,人的教育也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才是自由人所应接受的教育。

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化、专业化的训练。

十二铜表法:在共和前期的罗马教育中,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法律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律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最重要的民法法典,因刻于12块铜表之上而得名。

共和时期罗马教育机构:初级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拉丁文法学校、拉丁修辞学校、医学院

罗马教育出现的变化:

1、在教育的管理上,共和时期完全由私人开办和控制学校的局面逐步得到控制,出现了国家化的趋势;

2、教育的机会逐步缩小;

3、由于专制政体建立,在帝国时期,罗马学校中修辞学和演说术的研究与教学日益倾向于为研究而研究、为教学而教学,日益偏重于演说的技巧而忽略演说的内容本身,日益走向形式化、公式化,从而逐渐失去了生命力;

4、学校教育内容的范围逐步缩小;

5、专业或职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

西赛罗: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拉丁散文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罗马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西塞罗认为,全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而只有优秀的雄辩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雄辩家,首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训练;应当具有优雅的举止风度。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著名教育家,出生于西班牙,主要著作为《雄辩术原理》,提出了教学应当适度的原则。

昆体良注重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素质,教师应当是才德俱优、即言即行的人;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应当是公认有学识的人;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教师既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又要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的产物。西欧的教会学校: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习和堂区学校。

教会学校: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严格管理等特点而成为重要的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早期,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为培养封建统治接班人的世俗教育,包括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

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早期的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的前身有两种,一是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或研究所,一是原有的主教学校。,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演变而来的。

中世纪大学组织制度:重要的组织机构是学院,中世纪大学成立以后,即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所谓城市学校,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以及市民对教育的广泛需要,促使城市当局建立新型的教育机构,由此产生了城市学校。实际上是一系列学校的总称,包括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行会学校。

经院哲学是教父哲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中世纪神学哲学化达到最高阶级的产物。

经学院对教育的影响:

1、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

2、客观上促进了古典学术、文化的传播;

3、确立了理性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

4、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法和教学方法;

5、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促进了学术的自由探讨,从而有助于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快乐之家:在孟都亚宫廷学校,儿童的天性、个别差异、兴趣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具体反应到教育过程中:学校实行学生自治,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由于上述特点,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成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新建的学校与原有学校的不同之处:它们大都由世俗政府或民间创办;

2、它们主要适应了人们学习古典文化的需要;

3、它们以培养绅士为主要目的。

伊拉斯谟:是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自幼受到较为系统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主要教育著作有《愚人颂》、《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正确的教学》

伊拉斯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封建主义和经院主义教育的批判,他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虔诚的信仰、高尚的德行和非凡的智慧的人,高度重视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巨人传》,他的教育思想也集中反映在这部小说里。在巨人传中,拉伯雷通过对王子高康大的成长过程的描述,辛辣地讽刺了经院主义教育,阐述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

蒙田:是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主要著作是《散文集》,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中的《论学究气》、《论儿童的教育》等篇。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人道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世俗化、贵族化、变革性。

耶稣会学校的管理特点:耶稣会学校的基本目的是培养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和教士,使学生绝对服从天主教、为教皇效忠。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耶稣回学校非常重视培养服从、顺从、守纪律等品质,严格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和学校当局。耶稣会学校采用军队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耶稣会学校都设立学籍记录;实行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的方法;学校对教师培训极为严格,并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

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

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和伊顿公学 星期日学校:1781年,格勒斯特郡的报馆经理、慈善家R·雷克斯出资为工人子弟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主要是利用星期日传授读写算知识,而被称为星期日学校。

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由英国国会教师A·兰开斯特创立,在实现导师制的学校里,一个大教室中安置一排长桌,每排约10多个学生,其中由一个年长、学习好的学生做导生。教师先教导生,然后由导生把刚学的教学内容再教给其他学生。

新大学运动: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学运动。1825年,建立了具有近代世俗性质的伦敦大学学院,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学、精神道德科学、英国法、历史、医学、经济等科目。1836年该校与国王学院合并成为伦敦大学,期间,一些工商业、文化集中的城市建立起许多新的学院,后又逐渐发展为地方大学

1870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教育署长福斯特提出了“初等教育法”,获得了议会的通过,因此,该法也称为“福斯特法案”,法案旨在完善现有的宗教和慈善团体兴办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公里的初等教育的制度,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制定,奠定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法国:

国家教育论:法官和教育家拉夏洛泰在1763年出版了《国家教育论》,书中极力主张教育事业是国家的事业,国家应积极兴办学校。拉夏洛泰在书中批判了耶稣会的教育,主张国家要培养善于从事实际事务、是国家强盛的人才。为了改进教育,他强调,中学的教学科目应包括数学、物理、手工业、农业知识、近代历史和法语等。帝国大学:1806年,拿破仑在巴黎设立了帝国大学,所为帝国大学,不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而是掌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利的部门。,帝国大学设总监、审议会和总督学府。1793年12月19日通过了《公共教育法》,法令确立了普通教育公立、免费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工作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要求学生掌握一种对社会有用的职业技能。

1801年7月15日,签订的教务专约标志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来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开始。

费里教育法: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两次颁布有关初等义务教育的法令,史称费里教育法。法令规定,儿童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实行免费;重申教师任教须获得国家颁发的证书;要求学校不得饰有宗教标识,不得开设宗课,但允许假日在校外接受家长所希望的宗教教育。总之,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义务、免费和世俗的三原则,为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是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国立中学实行寄宿制,重古典学科,主要为学生升大学服务;市立中学的课程低于国立中学,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学士学位,担任国家官员。

德国的初等学校主要由初等小学、高等小学组成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梅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科中学演变而来,是为王公贵族服务的,任务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一般官员。

实科中学:18世纪初,随着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原有的为贵族服务的文科中学不能满足工商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实科中学受到重视。实科中学重视近代科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推动了德国工商业的发展。

巴西多:德国著名的泛爱主义者,呼吁按照卢梭的思想创办泛爱学校,1774校,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年,他在德骚开办了一所泛爱学1770—1774年间出版了《初等读物》小册子。洪堡德改革:洪堡德,新人文主义代表,改革首先调整和加强了教育机构领导,撤销了高级学校教育委员会,建立了领导和管理全普鲁士各级学校的公共教育部,洪堡德任部长,其次,对各级学校进行整顿和重建。改革使德国教育焕发了新的生机,得到了较快发展。

柏林大学:1810年,在洪堡德的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它不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的提高,设立了讲座制,不强调死记硬背,重视教授的演讲和学生的探讨。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局面。

彼得一世教育文化改革:

1、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2、开办普通学校;

3、设立专门学校;

4、创建科学院。莫斯科大学1775年建立

改革原因:改革前,教育一直由东正教教会管理,当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的神职人员和传播东正教及扩大其影响而世俗教育相当落后,许多贵族及其子弟大都没有学习文化的习惯。

十月革命前教育落后的原因:为了限制和镇压革命,俄国沙皇政府又实施了一系列发动政策和措施,这一时期,沙俄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力图维护鼓足子的的受教育权,加强教会学校的地位,加强学校的宗教教育,坚持教学内容的古典主义方向,削弱实科学校的内容,加强对各类学校的控制等等,这些措施严重阻碍了俄国教育的发展。使得俄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在十月革命前仍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

美国独立以前学校类型:主妇学校、市镇学校、拉丁文法学校、文实学校 1834年宾夕法尼亚州建立第一所公立小学 贺拉斯曼:184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积极倡导由州政府举办公立学校,以区别原来由教会办的慈善小学。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 1852年马萨诸塞州第一个颁布了《义务上学法》

《毛雷尔拨地法》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毛雷尔拨地法,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就拨给州3万英亩公有土地,作为创办实施“自由与实用教育”学院的经费。拨地学院 教育改革的表现:

1、兴办公立高等教育;

2、重视技术训练和专业的教育;

3、原有的大学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

昆西教学法:1875—1880年,美国家余家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担任教育局长期间,吸收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结合美国的实际,提出了“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课程指导思想的改革上,他强调学校课程要发展儿童的个性,要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一课程为中心。在教学科目上,他增加了手工、游戏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他废除了背诵法,强调领悟和理解,主张进行实物教学、观察教学。在教学管理制度上,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他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昆西教学法。6事会研究了中学学科开设和中等—3—3制:1892年美国全国教育理教育目标的问题,1895年,该理事会批评了普通教育的8—4制,建议缩短小学年限,形成了6—3—3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该学制是美国成功解决现实问题的范例。初级学院:19世纪末,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讨论重新划分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分界线问题,即本科的性质问题,分界线应当划在4年制的学院第2年与第3年间,并且主张把学院划分为初级、高级两部分,初级部分可以单独设立大学,这样在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初级学院的提法。

七大目标: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做家庭的有作为的成员、具有就业能力、胜任公民职责、会利用闲暇时间、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影响: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学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了美国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藩学:一般设立在地方封建主“大名”的领地上,以培养藩国的武士为目的。

福泽谕吉: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研究过汉学、兰学,主要著作有《劝学篇》《文明论之概略》《文明教育论》 学制令:1872年8月文部省颁布了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

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文明开化,就是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技

术和知识,以保证日本的独立、富强,免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强化对日本各级学校进行改革和管理,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国家政体,十分重视对国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该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探索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使教师教得少,而学生学的多的方法”

泛智教育:在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中,泛智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他十分重视对泛智论的研究,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教育,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是他把文艺复兴以来引证自然的私学教育全面运用的结果。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二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教育适应自然”思想的提出:与夸美纽斯对教育现实的认识和思考有关。他尖锐地批评了就学校的种种弊端,指出当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食物的自然秩序,以致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教育只有模仿自然,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总之,原则是他对自然、社会和教育进行一定认识的结果,起着很多思想是具有合理性的。

夸美纽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继承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总结了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在教育的许多问题上进行了研究,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人类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人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近代教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他看来,教学论就是阐明把一些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正视从这个思想出发,夸美纽斯提出了有关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教育用书等一系列主张,形成了夸美纽斯教学理论的丰富内容。

1然的法则,从直观、容易、彻底、有、教学原则:他主张教学要遵循自效上下功夫。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彻底巩固性原则

2、学年制和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学年制、班级集体教学:就是把学生由个人变成小组,再由小组组成班级,由一位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集体授课。他认为集体教学还可以使学生间相互帮助和竞争,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

3、论教学过程和教学用书,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传授知识。他提出教科书应带有插图,要形象直观,要有生动的实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洛克:应该近代早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有《教育漫话》:洛克代表作,书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的主张对西方近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绅士的四中品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洛克对体德智的论述:关于体育的见解反映了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对其子弟在身体素质上的严格要求,在德育的见解,反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更接近道德教育的实际,其中和多内容是由合理性的,在智育上提出的一系列见解和主张反映了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洛克本人对智育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对近代西方智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智育的原则和方法:

1、通过多样性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自由,2、要养成儿童热爱求知的习惯;

3、尽量联系实际生活;

4、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让儿童自己做事情。《爱弥儿—论教育》:卢梭1962年发表的教育小说,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反封建专制的自然教育和自然神论的思想,通过该书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加油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原则:强调教育过程应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论个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

1、从出生到2岁婴儿期的教育2、2—12岁儿童期的教育3、12—15岁少年期的教育4、15岁至成年阶段的教育 赫然巴特:教育目的的实现设计三个方面:教育对象—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学;形成学生一定的观念—德育 教育过程应当有一定的顺序,通过管理、教学、训练三个阶段来完成 1902年《巴尔福法案》:当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首相巴尔福指派教育委员会代理干事莫兰特对英国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调查,在此基础上起草了一项议案,并由巴尔福首相于1902年3月24日提交国会下议院,同年12月20日该议案获得国会通过,从1903年4月1日期生效。影响:废除了原来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教育委员会,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负责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地方教育局,学校分地方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两种,教会学校的董事会保留任免教师的权利,但每个学校的董事会成员中有2名必须经地方教育当局任命。形成了中央控制与地方分权结合的教育领导体制 1918—1917年初等教育发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费舍法案》:1914英国政治、经济实力的衰落使国内矛盾更加激化,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争取受教育权利的斗争有增无减,在斗争中,英国统治者进一步了解到德国广泛实施国民教育卓有成效,从而考虑对英国国民教育的不完善进行改革,1918年,英国通过了以文教大臣费舍尔命名的费舍教育法。内容有:为2—5岁儿童开办幼儿学校;把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到5—14岁,并把初等学校分为5—7岁和7—11岁两个阶段;责令地方教育当局为公历初等学校较年长和有才干的学生开设高级二实用的课程。

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教育遭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教育,英国政府发表由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起草的《教育的改造》白皮书,陈述了政府的教育改革建议,在对这些建议进行讨论之后,巴特勒于1943年年底向议会提交了一项法案。1944年,这一法案获得通过,成为1944年教育法,亦称巴特勒教育法。内容:

1、废除原先只负责督导责任的教育委员会,设立全国性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部,以加强中央对教育的集中领导;

2、废除以往中小学教育不连贯、相互重叠的学制,重新把教育划分为初等教育(5—11)、中等教育(11—18)和继续教育;

3、把义务教育年限从原先的9年延长为10年,并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实施11年义务教育;

4、公立中学实行免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性向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

5、根据不同经费来源将学校分为郡立学校、民办的志愿学校和独立学校;

6、详细规定了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影响: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法令,它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战后的几十年里,它被20多个教育法案和议会其他法案所修正,但这些修正案并没有动摇1944年教育法案的基本原则。直到今天,这一法案仍然是英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主要基础。

近30年来德国教育发展的表现:教育普及程度非常高;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就业人员平均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教育质量提供有关的是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例不断增强;教育经费逐年增加。

德国中学的三种类型:普通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

双元制职业教育:联邦德国规定,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如不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都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这是法定的义务。

中等教育七大原则: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础训练、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养成就业知能、胜任公民职责、善于运用闲暇时间和具有道德品质。初级学员: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阶段的教育,学生在学完两年课程后,既可以成为中等专门人才直接就业工作,也可以不经升学考试进入大学完成正规高等教育。《国防教育法》:联邦政府于1958年9要教育大法,即《国防教育法》月,由总统亲自批准,颁布战后重,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

育经费来迅速提高美国教育的质量。

1、增加学生贷款,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2、加强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新三艺)的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3、设立国防科研奖学金,学习优秀的大学生可得到高额奖学金和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

4、加强天才教育,选拔天资优越的学生重点训练、增进指导;

5、设立语言研究学习中心和训练班,提高现代外语教学水平;

6、研究和试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电影、电视、广播及与教育有关的视听设备,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设施;

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8、发展科学新闻的传播媒介;

9、进一步改善各州的教育统计。

在美国现代教育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方向指导作用。

基本教育法:根据新宪法的基本精神,日本在美国派出教育使节团的主持与配合下,制定了教育基本法,作为进行教育改革的依据。1947年3月31日,由日本国会通过颁布,是战后日本的一项根本教育大法,对有关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学校教育法:为了按照教育基本法的原则设置学校,1947年3月31日还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包括9章108条及附则。采用了美国的6—3—3—4制确定形式上单轨的学校制度,并对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的入学、目标、年限、校长及教员、经费、管理等事项,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前苏联教育发展70年较大的教育改革:建国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废除旧教育机构,建立新的教育领导机构、关心和团结教师,培养发展教师队伍、教育体制和学校制度的初步确立、大力开展扫盲工作);20年代前苏联教育发生的变化;30年代至50通教育的调整和整顿、普及义务教育年代初期教育的调整和发展(对普的实施、加强师范和高等教育,重视教育科学研究);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教育大改革(1958—1964年的教育改革、1964—1973年的教育改革、1977新学校:年以后的教育改革)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家雷迪于

1889年创办的“艾伯茨霍姆学校”而著称,他的办学宗旨是学校应成为一个真实的、实际的、儿童能在该处发发现自己的小世界;我们要训练儿童能力、智力、体力以及手工技巧与敏捷,这是新学校最初的教育观点。新学校特点:在具体实施上,一般都是由私人或资产阶级教育团体经办的,开设在乡村或城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是一种寄宿制学校;规模一般不大,但校舍设备完善、富丽舒适,师资条件比较优越,实行收费制而学费昂贵;非常重视体育,目的是使未来的实业家们有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在智育上十分强调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开设多种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课程;在道德教育上,、往往通过学生在学校的自治来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民主和自由,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养成一种道德观,宣扬社会合作,培养善于应付社会圣生活的能力。

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她在弱智儿童和幼儿教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在世界享有一定的威望。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评价:

1、首先表现在知行合一学说上,杜威认为在变动的社会中,再用传统教育的办法教给学生死的知识是无用的,而主张人的行动,这比传统教育给学生灌输死知识是有进步意义的,依次而发展的发现法在今日仍在发挥着作用。

2、把教育看成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比历史上教育从内展开说和从外形成说,有着一定的辩证哲理,更有说服力;但这又是一种唯心主义主观经验论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3、把教育看成生活和生长,注意当前情景,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向前发展,比历史上的教育复演说、历史回顾说及生活准备说更具有活力,得以注重现实。但他把教育特有的性质与生活、生长混为一谈,实不可取;

4、把教育看成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和改组,使个人的能力增加,指导后来经验的能力增加,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比历史上的形

式训练说和实质教育更具有实际意义,但他片面强调掌握直接经验,轻视间接经验理论的学习,实有偏颇之处;

5、把学校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学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就克服了传统学校的理论脱离实际和学非所用的浪费现象,但这也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6、教材心理化是使教材的逻辑排编,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的来说,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涉及的教育基本问题不仅范围广阔,而且意义深远,针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见解,对推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凄厉积极的作用。但这套教育理论也确实存在不少片面之处,如过分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无视间接经验在课程和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消弱基础知识学校的顺序性和系统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下降;他突出儿童中心的地位,而忽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影响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校的有序管理。尽管如此,杜威作为一位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家,建立起了他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在解决现代教育许多实际问题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他是现代教育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马卡连柯教育系统的核心,在他看来,形成战斗的学生集体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而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将每个人教育成为集体主义者。但是,培养集体主义这个不能只靠说教,而是要把个人放在坚强的集体之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这种集体教育理论概括起来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马卡连柯在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集体主义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平性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集体的作风与传统。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而且对教育理论的见解也至为深刻,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在人的培养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学校德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是儿童的良好的道德品德的习惯是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在智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智力培养放在首位;在美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见解,他把美誉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对体育的见解也甚为独特,他认为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校长的重要职责,在劳动教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继承了苏联的传统观点,而他的独到之处在于强调而他的劳动教育应从学习开始,从不间断,这是根本的根本。在教育管理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领导和管理学校,而管理的重点应为教育和教学工作,即突出人才的培养,其他工作都以此为中心,兵服务与这一中心。在具体领导经验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坚持做到:带领全校教师坚持经常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地研究总结自身经验,完善教育的技巧;依靠心理学知识,不断地研究儿童的身心特点;通过对教师的具体帮助和自身的教学教育时间工作,在教师中起示范作用。

外国留学生教育 篇10

在外国学生的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 同素逆序词因其外形的相似性, 往往让学生难以辨认, 使用中也存在不同种类的偏误。现将一定语境中语素顺序使用正确的词描写为AB式, 将与此逆序的偏误词描写为BA式, 通过检索大规模的汉语中介语语料, 发现外国学生在使用同素逆序词时的偏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汉语中只存在AB式, 不存在BA式;二是AB式和BA式词语在汉语中都存在, 但使用时在语法、语义上存在偏误。

一、汉语中只存在AB式, 不存在BA式

典型的例子有:

1.介绍—绍介

(1) *我真高兴有这个机会来给你们绍介安老师。

2.外出—出外

(2) *一到放假他就出外旅游。

3.工作—作工

(3) *我的同事作工的时候非常努力。

4.上升—升上

(4) *夏天温度升上很多, 我很不习惯。

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出现这样的偏误, 一方面是因为未能准确习得词语, 记忆存在偏差, 另一方面, 有一部分日韩学生是因为受母语中汉语词负迁移的影响, 这些词大多沿用了古代汉语的语序, 与现代汉语词汇的语素顺序不一致。总体来看, 此类偏误在同素逆序词的偏误中所占比例不高, 原因可能是因为留学生在学习词语时, 大多是整词习得, 很少以语素为单位。

二、AB式和BA式在汉语中都存在

相对于上一类偏误来说, AB式和BA式在汉语中都存在, 然而二者在一定语境中不能互相替换造成的偏误更为多见。这是因为许多成对的同素逆序词在语法及语义的使用方面有一定差别。

(一) 语法方面的偏误

首先, 词性不同的同素逆序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及能够充当的成分不同。如:

1.对面—面对

(5) *那以后, 我不好意思对面他。

(6) *我们学校大门的面对是餐馆。

“对面”是处所词, “面对”大多作动词, 句 (5) 中画线部分为谓语, 应该由动词“面对”充当, 而句 (6) 中画线部分为主语, 使用方位词“对面”更合适。

2.犯罪—罪犯

(7) *早上我看新闻, 有一个犯罪逃跑了。

“犯罪”是动词, 而“罪犯”是名词, 指“犯罪的人”, 句中“逃跑”的主语应该用名词“罪犯”充当。

3.黄金—金黄

(8) *打开窗, 早晨黄金的阳光照进我的房间。

本句的语境中主语“阳光”的前面是想用表示颜色的定语修饰, 应当用形容词“金黄”, 而不是名词“黄金”。

4.下乡—乡下

(9) *我们想周六去下乡玩。

“下乡”是动词, “乡下”是名词, 句 (9) 中动词“去”的宾语应当用名词“乡下”充当。

5.雪白—白雪

(10) *我的猫叫雪球, 因为它的毛像雪白一样。

“雪白”是形容词, “白雪”是名词, 句 (10) 中的“像”的宾语应当用名词“白雪”。

6.色彩—彩色

(11) *现在中国人的家里都有了色彩电视机。

“色彩”是名词, 而“彩色”是形容词, 学生在句 (11) 是想用形容词“彩色”作定语, 修饰名词“电视机”, 却误用成了“色彩”。

7.实现—现实

(12) *电视上唱歌的年轻人想现实自己的音乐梦想。

“实现”是动词, “现实”是名词, 句 (12) 中情态动词“想”的后面应使用动词“实现”, 加宾语“音乐梦想”, 名词“现实”在句中不可以作谓语。

(二) 语义方面的偏误

相对于语音、语法方面来说, 语素顺序的变化对词语语义方面的影响最突出, 因此语义方面的偏误在外国学生使用同素逆序词的偏误中所占比例最高。同素逆序词的词义之间有的有联系, 也有部分没有直接关联。

A.词义之间有联系的偏误

1.蜜蜂—蜂蜜

(13) *在我的国家, 我们早上吃蜜蜂涂面包。

“蜜蜂”是一种会采花蜜的昆虫, 而“蜂蜜”是蜜蜂用采集的花蜜酿成的黏稠液体, 二者词义间有联系, 但句 (13) 中用来涂抹面包的显然是“蜂蜜”, 而不是“蜜蜂”。

2.饭盒—盒饭

(14) *同事每天吃他的妻子给他准备的饭盒。

“饭盒”指的是用来装饭菜的盒子, “盒饭”是装在盒子里的饭。句 (14) 中“吃”的对象应当是“饭”, 而不是“盒子”, 所以此处的“饭盒”是同素逆序词使用偏误。

3.到达—达到

(15) *为了到达这个目标, 他每天努力看书。

(16) *那个地方坐地铁就能够达到。

“到达”大多用来表示到某一具体的地点或阶段, 而“达到”多指到某一抽象的目标或程度。句 (15) 中“目标”作为抽象概念, 前面应当使用“达到”。句 (16) 中“那个地方”是具体地点, 后面用“到达”更加恰当。

4.产生—生产

(17) *在这些标签上不仅写了价格, 而且写了产生的地方, 产生者的名字, 等等。

(18) *父母不能理解孩子, 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 结果生产代沟。

“生产”表示人们使用工具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也可以表示生孩子。“产生”表示由一定的条件、因素, 使得已有的事物生出新的事物。“生产”的一般是具体物品, “产生”的一般多是抽象事物。因此, 句 (17) 中“地方”“者”这样的具体事物前应使用“生产”, 而句 (18) 中的“代购”是抽象概念, 前面应用“产生”。

5.儿女—女儿

(19) *她有两个儿子, 一个女儿, 工作都很忙……女儿们很少回家吃饭。

“女儿”是父母生的女孩, 而“儿女”的意思是儿子和女儿。此处想表达的是“儿子和女儿”, 但学生忽视了语言约定俗成的特点, 误认为并列结构的词语语素顺序可以互换, 造成了偏误。

6.回来—来回

(20) *伊藤说他星期日从北京来回。

“来回”指的是来与回, 指的是在两个地方位移一个轮回, 此句只涉及从北京位移一次, 应该使用的是“回来”, 而不是“来回”。

B.词义之间无联系的偏误

1.度过—过度

(21) *这个寒假我在北京过度。

“过度”的意思是超过适当的限度, “度过”的意思是经过一段时间, 二者在词义上差别较大, 句 (21) 中表示在北京经过一段时间应使用“度过”, 而不是“过度”。

2.故事—事故

(22) *今天路上遇到交通故事, 公共汽车撞了出租车。

“故事”指的是旧的事情或者是编造出来的事, 而“事故”的意思是意外的灾祸。本句中“公共汽车撞到了出租车是真实发生的意外, 因此不可以用“故事”。

3.会议—议会

(23) *老师说下午有一个议会。

“议会”和“议会”都是名词, 但一个指的是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 一个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在句 (23) 的语境中, 学校里的开展的是“会议”, 而不是“议会”。

4.出发—发出

(24) *他出发了一个奇怪的声音。

“出发”的意思是起程到别处去, “发出”的意思是发生声音、疑问, 发布命令、指示, 或送出货物、信件等。句 (24) 中的宾语是声音, 应使用“发出”。

5.工人—人工

(25) *夏季两三个月不下雨, 所以会工人降雨。

“工人”是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人工”是人为、人做的、不是机器或自然的成果。“人工降雨”作为一个固定词组, 指的是用人工促使云层降雨, 这里使用逆序词“工人”为错误。

参考文献

[1]李冰.汉日同素异序词对比分析———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为中心.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社会科学版) , 2008 (四)

[2]王静.对留学生同素异序词的习得情况的调查研究.理论研究, 2012 (四) .

[3]易娟.日汉同素异序词浅析及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 2012 (五) .

[4]张巍.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的历时考察及应用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8 (六) .

上一篇:媒体资源下一篇:电视竞选广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