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作文教学十篇

2024-09-12

聋校作文教学 篇1

为践行这个办学思路, 特教学校的教师们付出了比普通学校教师多数倍的劳动, 花费了比普通学校教师多数倍的精力, 奉献着别人不敢想象的爱心。就此, 我简单谈谈特校的教学现状。

一、特校教学现状

1. 生理缺陷决定教师需要付出数倍的劳动

听障学生的生理缺陷决定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很少。因此, 他们心里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难处、有什么不满, 不可能全部让大家了解, 也不可能清楚地表达出来。作为特校教师, 为了帮助这群有话说不出, 有思想不能正确表达的学生, 我们必须多一份热情, 少一点休息, 经常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 公平处理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 通过手语和书面语等形式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 让学生有什么困难及时得到帮助, 有什么不满得到疏导, 有什么想法得到理解。只有教师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学生才会尊重你, 信任你, 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便不复存在, 学习兴趣便会提高, 学习的劲头便会加强, 学习的效果便会明显好转。

2. 心理健全促使教师教学中不能有丝毫怠慢

只要接受了教育的人, 他们便不可能没有自尊、自重、自爱, 大家知道, 疯子、癫子平时也懂害羞、怕死, 他们不敢进高雅之堂, 过马路也十分小心, 不许别人动用自己的脏东西, 等等, 更何况这些正在接受教育的听障学生呢?

特校教师从不因为自己是健全人, 便觉得高残疾学生一等。事实上, 听障学生不会说话, 但可以看, 可以思考, 也懂得为生存去拼搏。我们不难发现, 各行各业都有聋哑人的身影。如体力劳动者, 有搬运工;脑力劳动者, 有电脑软件开发、装潢设计;经商者、艺人、养殖专业户等行业中, 也不乏其人。他们有一股干劲和闯劲, 有很强的职业道德感, 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他们懂得自重、自爱, 并在争取平等中享受公民的权益, 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3. 模仿能力强要求教师职业素质特别高

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者。”这句话讲的是:人不是天生便知道一切, 会做一切, 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 才能掌握各种知识。听障学生也不例外。作为听不见, 说不出的残疾人, 他们有比常人更强的模仿能力。因此,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相当重要, 粗暴、武断只能教他们走上社会后变得野蛮和专横。反之, 教师若能以一颗真诚、友好的心去关怀、照顾每一位学生, 学生就会自觉地听教师的话,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走上社会后不会怀着满腔仇恨, 憎恶整个世界, 做任何事情不会武断专横。

4. 社会对残疾孩子的偏见不能在学校发生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即同类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 反之就分开。我们不难发现, 聋哑人愿意聚集在一起, 而且生活得相当开心, 聋哑人不愿与健全人交流, 更不愿与健全人谈婚论嫁, 究其原因, 一是语言沟通障碍, 二是健全人看不起残疾人, 觉得他们是社会的另类, 是社会的负担和累赘, 三是健全人常常拿残疾人开玩笑取乐。因此, 聋哑人只能团结在一起, 才会找到归宿感和安全感, 才会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才会有幸福快乐。

二、聋校教师教育教学措施

我们可以想象在特教学校中, 教师若不抛开世俗的眼光看待残疾孩子, 我们的教育会适得其反。因此, 宽容、博爱不仅能让学生学好本领, 而且还能改变他们的前途和命运。作为聋校教师, 为教育好每一位残疾孩子, 我认为大家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因材施教, 用心教学

教学中, 教学计划的制定, 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 贯彻落实爱心教育。在教材处理上,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 把握好分寸、难度和进度。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能忽视教学方法,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乐园。例如:

(1) 启发原则。

教学中多用实例, 通过多媒体、实物或故设悬念, 让学生去思考、去假想、去猜测。

(2) 体贴关心的原则。

学生听不见、说不出, 我们不能以此来打击他们, 贬低他们, 而应该在教学中, 尽可能少使用有伤他们自尊心的教学方法。应联系生活实际, 边教学, 边教会他们日常生活知识。课堂外, 教师要时时留意他们的心情, 并及时给他们一片关爱, 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到生活美满幸福, 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3) 扬长避短的原则。

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长处, 并不忘在鼓励学生发展长处的同时弥补自己的短处, 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4) 动手的原则。

职业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 多实践, 切不可闭门造车。由于听障学生“创造”能力非常有限, 教师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教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打开思维之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循序渐进, 帮助听障学生掌握知识。

(5) 按部就班的原则。

传授知识时, 教师应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 切不可图进度而不求质量, 那种揠苗助长的方法在特教学校是不能提倡的。

(6) 实事求是的原则。

生活中, 教师们要联系书本知识, 学以致用, 让学生去亲身检验所学知识的好处。这样既达到了教学效果, 又传授了学生“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7) 互帮互助的原则。

课堂内外, 教师在给予学生关心、帮助的同时, 更要教育学生互帮互助, 团结合作, 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他们走向社会后, 才不会自私自利, 独断专横。

此外, 各科教师在教学中, 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个别听障学生, 因材施教, 切忌一刀切, 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2. 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存在生理缺陷, 听障学生对抽象事物不感兴趣, 理解能力差, 学习成绩提高慢, 并且常常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因此, 课堂教学创设条件, 使学生身临其境、身体力行, 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 增强求知欲, 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听障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静态的课程内容, 设计出动态的教学效果, 将抽象的知识理论融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之中,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由厌学变成乐学。

3. 重视课后辅导

自律能力弱、理解能力差、记忆难度大、接受新知识慢是听障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作为特校教师, 我们需要下一番苦工夫, 需要一定的耐心。教学中, 教师要耐心地讲解每一个问题, 直到学生弄懂。记忆知识时, 教师要多想办法, 多创造条件, 让学生不时地能联想到自己所学的东西, 一边加强理解, 一边巩固所学知识, 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 听障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能很快掌握新知识。

聋校作文教学 篇2

学习兴趣就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 随之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会自觉的去学习。怎样激发聋生的兴趣呢?

1、优化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因此,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充分运用“尊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和, 形成完整的教学对流。我在教学中发现, 那些爱好英语的学生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为这种效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多关注“人”, 多给学生一份信任, 一份鼓励, 一次机会, 多一点同情和关爱。

2、活跃课堂气氛

首先, 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学生充满激情, 要面对微笑, 亲切自然,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

其次, 教师的教学形式要多样化。由于聋生注意力保持短暂,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丰富多采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针对聋生的思维特点, 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 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此外, 教师在课堂中, 要尽量使自己的表情丰富, 语言幽默, 手势得当。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精神状态不佳时, 教师不妨插入一个小小的笑话或做一个小游戏, 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二、启发引导, 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教师提问要“因人而问”

教师在提问时必须要熟悉学生的情况, 因人而问。对不同程度的聋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学生的答案, 无论对错, 教师都应该表示出在认真而且是在很乐意地倾听, 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 尽量让每一个聋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尝到参与的甜头, 产生成就感。

2、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课前预习就是寻“疑”。在让学生进行预习工作时, 教师可先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生字表, 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具体的操作时, 让学生在一个专门的预习本上, 记录他们所找到的重点、难点, 或文章的Main idea, 对于一些涉及到著名人物或事件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

3、复习方法的指导

要把英语学习好, 就要战胜“遗忘”, 因此就必须重视强化学习, 即复习。聋生由于“听”“说”的缺憾, 致使他们学习英语更困难。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复习方法可分为当堂复习和课外复习两种:

(1) 当堂巩固, 默记复习。一节课中, 教师应该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快速记忆刚刚学过的词汇、语法、句型等要点, 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出几道课堂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课后巩固, 读写复习。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及时将当天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好的方法去加强记忆

4、作业的布置

聋生由于其先天条件的限制, 因而在学习英语时只能通过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来提高。而要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 学生作业的质量就必须要有保障。在聋生中能完全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并不多。我经过反思, 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

(1) 对于作业中那些较难的题目, 教师缺乏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因为聋生毕竟其阅读能力有限,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 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题目, 因此教师应根据各班实际情况, 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 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在对待学生的作业上, 缺乏给予学生必要的激励和竞争。其实, 教师可以用形式多样的作业展览来促进学生作业的规范化。经常展览书写正确、工整、规范的作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三、积极实践, 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为英语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语言,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把所教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得用途, 就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同时他们在实践中又会发现新问题, 从而不断产生求知欲。

首先, 教室的布置可以增加一些英语的气息。如在教室的后墙上尝试让学生运用英语来出墙报, 比如教师节到了, 就让学生用英语为老师制作卡片并写上祝福的句子等。

其次, 让学生形成一种用英语来问候的习惯。

再次,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 可以多发挥书面英语的作用。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或有其他事情要告诉学生时, 可以尽量用学生看得懂的英语来传达信息。

浅谈聋校作文教学 篇3

一、创设情景,唤起情感,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文在许多学生的心里觉得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害怕一板一眼地去写作。对于聋生来说,更多的時候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们写作的欲望。所以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创设写作情境,找到一个触法点,把学生们内心中的宝藏发掘出来,从而激发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

二、读作文、积累素材,丰富作文材料

写作文的首要问题是题材。题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小手册,遇到好的词语或者句子就及时抄写在“小手册”上,对于好的词句拿出来让大家共赏,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作文中运用到自己“小册子”的同学大力表扬。如:《校园的早晨》一文中,有的同学描写晨雾就这样写:“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银色的是世界,远处的高楼房屋,近处的花草树木,操场上的同学,在雾中若隐若现……”学生的作文里增添了这些优美的词句,使文章生动了起来,读起来也更有味道了。

三、导观察,丰富内容,理清条理

聋生认识周围事物以视觉感知为主,听觉和语言受到限制,因此,往往认识的很不充分。教师可以指导聋生从内容到顺序、从整体认知到局部细致了解、从动作到神态全方位地观察。聋生在教师恰到好处的指点下,不仅会对观察的内容记忆深刻,而且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丰富作文内容,理清作文条理。如《踢毽子》、《跳绳比赛》等一类的作文,活动时,学生个个玩的很高兴,可一进教室写文章,却个个面带难色,难以下笔。此时,我会及时指导学生回忆比赛过程,使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回想,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怎样写,按什么顺序写。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具体多了,条理也清楚了。

四、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提高作文质量

聋生的作文常常错误百出,尤其表现在语句不通顺、不完整、词不达意等,所以聋生作文的批改是最难、最花时间的。因此,在作文批改中采用多种方法,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相结合。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我发现有时认真批改,发下去之后,往往是辛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因此,我也交给学生一些批改方法,让他们去改,学生在自改或者互改过程中,不但认真,而且积极性很高。同时,我也发现这种方法的诸多优点。

一是经过批改,学生不仅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他也会指导别人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是他们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学习别人的长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三是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每次都换人,批得人有新鲜感,培养了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

四是批改作文时,学生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里适应能力、心里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学生心里走向成熟。学生在这种交互活动中,可以充分吸取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学会自己修改,提高作文的质量。

聋校中的作文教学 篇4

由于听力障碍,耳聋学生只能以手代口,作为他们的“母语”——手语,既有其独特的词汇表达,又有其独立的语法规则,并且有很多地方不能与健听人的口语、书面语相一致。然而,聋生终究要走向社会,接触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懂手语或懂少数手语的正常人,要与他们进行熟练而正常的交流,主要靠书面语言。因此培养聋生的作文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书面语水平,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

课堂教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对某项内容重视,聋生学的积极性就高,效果就好。与老师们探讨聋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时,许多老师谈到一是聋生愁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二是老师愁批改作文(聋生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写的句子往往词序颠倒,意思不完整,批改起来很伤脑筋。)三是考试猜题。因为考试时作文题目大都与学过的某一篇课文类型相同,只要聋生能背熟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考试一般能应付过去。再加上作文教学见效慢,评分具有可塑性,各学校又普遍以聋生成绩作为评定教师优劣的主要依据,老师们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也就顺理成章。然而,老师们请不要忘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聋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理解是正确表达的基础,作文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的综合体现。因此,一个人的作文水平代表着他的语文水平,一个作文水平高的人考不好语文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提高聋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日之功,短期内也可能不会影响考试成绩,但聋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为了使聋生熟练掌握书面语言这一与正常人交流的主要交际工具,以便于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我们必须下大气力,坚持不懈的搞好作文教学。

2 培养聋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聋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可是怎样培养聋生的写作兴趣呢?我想起了我上学时语文老师特别关心我,他的课我就特别喜欢上。于是为了让聋生喜欢我的课、喜欢上作文,我与班上每一位同学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与他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一起去放风筝,一起做游戏,做聋生的良师益友,培养浓浓的师生情。使聋生喜欢我,喜欢我上的课,进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聋生具有很强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正确的引导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他们由于受到听力制约,再加上年龄、知识、能力的限制,接受外来信息少,刚开始写的句子往往词不达意,词序混乱。针对这种状况,我利用一切机会,从指导聋生写完整通顺的句子入手培养聋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有一次晚饭后我和聋生一起看电视,一个聋生用手语打了“NBA、姚明”两个词。我知道他是要看“火箭队”的比赛。我在转换频道后,引导大家就“NBA、姚明”进行说话训练,同学们积极性空前高涨,争先发言,我一一给予指导、鼓励.当一名基础较差的聋生说出了“姚明是NBA球员”这样完整的句子后,我马上给予表扬,并鼓励他把“火箭队、优秀”等词语加进去。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经过一次次修改后,这名同学说出了:“姚明是美国NBA篮球联赛火箭队的优秀球员。”这样通顺完整的长句子,我立即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就这样,久而久之,既培养了聋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为激发所有聋生的写作兴趣,每次作文讲评时,我总是对每一篇作文都进行讲评。有的全篇写的好就作为范文给大家宣读,有的某段写的好就重点讲评这一段,有的通篇只有一两句比较通顺,也对这一两个句子进行肯定,给予鼓励。就这样通过不断的表扬、鼓励,调动了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聋生的写作兴趣。

3 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激发聋生丰富的想象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聋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聋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引导聋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学习在学《画杨桃》这篇课文时,让聋生仔细观察杨桃的样子,看关于杨桃的资料图片,使聋生对杨桃的色彩、形态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并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聋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聋生初步掌握一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可以请聋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聋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聋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聋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 篇5

关键词: 聋校 语文教学 对话教学模式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之间以知识为媒介,以平等的关系对某一个或者一系列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已经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主动建构知识的愿望越来越高,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多元化。对话教学的实施恰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愿望,能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聋校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

很多普通教育工作者对“对话教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在实施对话教学模式时总是心存顾虑,认为实施对话教学不利于加快授课的速度,课堂对话难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想法在聋校的教育工作者中更明显。人们认为,聋校实施对话教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由于聋校学生的特殊性,对话教学无法在聋校语文课堂展开。由于种种偏见,导致聋校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很多教师认为,对话是需要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沟通的。在聋校学生的世界里,声音基本上难以感受,外界的声音刺激对聋生的刺激基本不存在,聋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非常低。基于种种原因,聋生难以像普通人那样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话教学存在很多困难。很多聋校语文教师无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将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对话教学模式单一。

聋校语文对话教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话教学实施的模式过于单一。在聋校课堂中,语文对话教学难以用有声语言的方式进行,更多的是通过手语进行交流,对话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基础上。聋生因为不能和别人进行有声语言交流,所以在综合理解能力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导致聋校的教师对学情的评估出现偏差。对话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交流和互动对课堂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将新的内容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中。但是在聋校语文课堂上,教师认为聋校学生听力上存在缺陷,交流上会有很大的障碍,因此不愿意运用对话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一些教师虽然尝试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但是因为心存疑虑,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始终认为聋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不能达到对话教学的要求,不愿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愿提高教学综合感知力,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只能运用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模式。

二、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策略

聋校语文教学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尝试探索新的对话教学方法。对话教学的真谛不仅仅是组织对话活动,不仅仅是对课堂知识的重新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识的建构及培养更高效的思维模式。因此,要探索科学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策略。

(一)对话教学要与生活体验结合。

对话教学的实施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聋生在听觉上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其他感官更具有灵敏性,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教学内容的兴趣。学习语文文本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注重对话的平等性。

语文文本在聋校语文课堂上是教学的媒介,聋生进行真正的对话教学离不开对语文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为和谐平等的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语言建构的新型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的模式非常丰富,引发对话的途径非常多。师生主体要进行对话教学必须有对话过程的契合点。在实施对话教学时,教师要认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话教学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教师要将课堂知识作为对话的出发点,认识到学生面对新事物的情况下能够应付自如。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教学。

(三)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用问题作为对话教学的引发点。在课堂设计上,要善于提出问题,设计有用的问题。从教学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学的根本性不在于知识的灌输,兴趣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聋生虽然在听力上存在缺陷,但是对事物的兴趣并没有减弱,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聋校语文课堂上,要善于寻找话题,善于寻找有价值、有意义、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对话话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聋校学生在学习中已经不是仅仅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还需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锻炼思维创造能力。因此,在新的教学背景下,聋校语文实施对话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相薇.聋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王丽萍.特殊教育中专聋生语文阅读教材选编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7.

聋校语文教学计划 篇6

学习23个声母,35个韵母的发音部位及方法,能较正确地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和口形,并能默写声、韵母,能准确地认读16个整体认读音节。

学会用两拼法拼读音节,对有听力的学生要求会用韵母带调拼读音节,会拼读(或)直呼教材中出现的200多个常用音节,做到口形基本正确。

能正确地打出汉语拼音字母指式。能正确清晰地打出音节指语,姿势正确,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

会写拼音字母,做到笔顺、格式正确,能正确地抄写音节,仿写声调。

学会85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较正确地读出词语,打出指语,能正确地理解字词的意思,大部分能默写,能正确地认读词的口形,能仿照田字格中的生字和笔顺分解书写生字,姿势正确,执笔方法正确。

二、教学重点:

学习汉语拼音最基本的内容,要求掌握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形体,指式及拼音方法,逐步达到直呼音节。

完成识字的任务,要求掌握生字的笔画,笔顺,读音字形和字义,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识记生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汉语拼音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

2、生字的音、形、义及笔顺。

3、句子的理解及改写。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聋校数学

一、导入现实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所谓的教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强感知,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数学思维。而聋生从不同的媒介认识生活,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不论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施教之初,贵在引导”,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唤醒聋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聋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如,讲解几何学定义,若按书本上讲:“几何学是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间相互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这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甚至不理解为什么要学几何。因此我变换了导入方法,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什么球架要造成三角形?为什么铁门要造成四边形?为什么车轮要造成圆形?……这些问题与生活联系紧密,这些情境也常在学生眼帘中闪现,如此引发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寓数学于生活,融生活于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如,“这几年用电紧张,政府部门为了鼓励节约用电,对电费从2004年7月起实行阶梯电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生活用电价格为每度0.53元,月用电量在50及50度以下,价格不变,月用电量在51度到200度电价每度上调0.03元,月用电量超过200度部分电价每度上调0.10元。(1)小王六月份用了45度电,应交电费多少元?(2)小李六月份用了用了120度电,应交电费多少元?(3)小陈六月份平均电费为0.54元,则小陈六月份用了多少度电?应交电费多少元?”这些涉及日常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此题,既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锻炼了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聋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又如,压岁钱与学生息息相关,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有一道例题是:“小明把压岁钱按定期一年存入银行。当时一年期的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的税率为20%。到期支取时,扣除利息税后小明实得本利和为507.2元,问小明存入银行的压岁钱有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分享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课改理念,真正让数学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三、延伸数学课堂,开展多彩活动

1.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聋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学校门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正在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聋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制作数学小报

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聋校的教师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新的课标理念指导下,引导聋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聋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资源,使聋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情况,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寓生活于数学,使聋生的综合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做一个自立、自强、残而有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程俊华.初中数學教学的生活化.新课程学习:中,2012(05).

聋校语文教学的七大误区 篇8

聋校语文学科是对有听力障碍的少年儿童“进行发音、听话(看话)、说话、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的,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聋生九年学习毕业后还是简单的事情也叙述不清,词序颠倒,思维混乱,需经老师详细揣摩方能知道个大概。这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悲哀。

一、教学对象认识不足

聋校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因听力障碍而造成语言障碍的儿童少年,这些学生是在部分或全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来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因此,我们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听力损失情况,残余听力的利用情况,入学前的语言基础(包括手语和规范的汉语)。必须仔细研究每个聋生的听力与其现有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其语言基础之间的关系;家庭文化、家庭生活、周边生活环境与其语言基础的关系;手势语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与其规范语言的关系;等等,从而制定出适合于每个聋生实际的语言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研究每个聋生的接受语言信息—--理解语言信息—--运用语言进而达到真正内化,不断积累的特殊的途径、方法与手段,再来不断的调整计划,改变策略。各年级开始教学时也应如此。但是目前聋校的语文教学是针对教材制定计划,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案,完全按照正常人学习语言的方式进行教,按“想当然”的形式进行教。因而教学效率低下,成效甚微,真正是事倍功半。

二、教学观念僵化落后

聋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科学艺术的教是为了聋生主动积极的学。“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特别重要的内容。“教”是为了使聋生形成可喜的自学能力,完成由教到不教的转变,让聋生真正的“学”—--能“学”、会“学”、善“学”。而我们时常会听到老师课后说“这些聋生真笨,一点也不配合,连我的教学任务也没完成”。从这儿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教师注重的是自己的“教”。把聋生的“学语言”变成了老师的“教语言”。老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聋生来配合自己完成任务。因而,老师们的抱怨是一串又一串、牢骚是一阵又一阵、叹息是一声又一声。聋生是满脸的惶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长期下来,日积月累,造成了教师越教越吃力越怕教、学生是越学越笨拙越厌学的恶性循环的局面。课堂成了教师一相情愿的“表演”,质量成了教师的“单相思”。

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目标找准了,我们的聋语文教学就有了方向。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中既有总的培养目标,又有各学科的基本要求。语文学科中又分“语言训练、阅读、叙述、作文、写字”分别提出了教学目标。可谓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拔苗助长”式的教学。具体讲是:在拼音教学时强调了字词教学;在字词教学时强调了句子教学;在句子教学时强调了篇章教学。因此,在中年级阶段教师就开始突出了文章的段落结构、段意、主要内容等方面的内容的教学。教师是滔滔不绝、乐此不疲。这种教学目标的模糊与错位,远远脱离了聋生的实际水平,只能是欲速则不达,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低下。

四、科学研究科教分离

对聋校语文教学来说,课堂教学实践是最主要的实践,课堂教学既是教学中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又是教学中诸多思想、观点、经验与成果的相互碰撞、相互促进,从而萌生、孕育、展现先进教学理念和教改实验方案及实施的研究基地。因此,我们只有坚持扎扎实实的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才能达到“科研兴课”、“科研兴校”的目标。而目前聋校语文教学的科研中,不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更不从聋生的学习语言的实际来考虑,一味的追求时髦,不断的套用新名词,一会儿一个新概念,一会儿一种新模式。不管是书上的、网上的、报上的、杂志上的还是国外的,只要能使用一概“拿来”,这里摘一点,那儿凑一点,只要请一些专家出一点钱,就会使课题一个个规划,文章一篇篇发表,成果一项项获奖。把教师的注意引到了抛开课堂教学,热衷于写文章搞“创作”上。天长日久,“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颗星星”。

五、课堂教学摆形式弄花俏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聋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之一,是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渠道之一。只有使聋语姓“语”,对聋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使聋生日积月累,如“滚雪球”似的把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做大做强”,使之服务与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但是,目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模式是一个又一个,手段是更新了再更新,方法是换了一种又一种。特别是公开课搞得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花俚花俏。而揭开其帷幕,却是老师是导演兼主演“精彩表演”,学生是观众兼群众演员进行“适当参与”。是在一次次演练后的“正式演出”。反正听课的领导、专家、老师坐在教师的后面,既看不到聋生的手势,更听不清聋生的声音,不管聋生怎样都来个“你好他好大家好”。评课时“不易不易真不易”,一声声称赞,一片片掌声,满堂喝彩,人人笑脸。老师的“成绩”出来了,可学生的训练却落空了。

六、练习形式简单划一

在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练习是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聋生将学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大部分是通过习题的训练完成的。它一方面促使聋生获得新的技能,另一方面促进了聋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这是实现“智——能”转化,培养和发展聋生智力与能力的必须途径。就练习形式而言要符合“科学性、系统性、渐进性、多样性”等原则。而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练习先是“死抄”而后是“死背”。“死抄”——抄字词、抄句子、抄问题(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也要抄)。“死背”——把抄写下来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背下来去应付考试。教材上出什么题,就让学生抄什么题、背什么题。因此,造成了聋生在这课中学习的词语,就不会用在另一课中去;在这一环境中学习的句子就不会在另一环境中运用,更无从谈起在生活中应用了。使聋生对练习越做越厌做,对语文越学越厌学。

七、教学评估主观随意

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教学质量评估,具有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应该体现多样化、多维度、;评估的主体应提倡教师、聋生自评,学校领导、聋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估的方式应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质与量的结合。而目前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估如高考那样——“一张试卷定终生”。即便如此,单就试卷而言,主观随意性表现之一为试卷内容降低难度,不是根据《课程计划》与教材的要求来命题,而是“难的不考、活的不考、非课本上的题目不考”。如考查聋生的阅读水平,就随意拿出一段或一篇低年级学过的课文内容。不是检查聋生阅读的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而是演变成检查聋生对以前老师教过的课文是否记住了。表现之二是各年级的语文试卷内容雷同。如对比喻句这一种句子形式的考查,五、六年级有;

七、八年级有;九年级也有,并且基本是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表现之三是批改试卷时降低标准。如回答问题、写句、写作文等题目,不管写得通不通、答得对不对、意思表达得清不清都要给分。美其名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是“分数”很好看,聋生、家长、领导都很满意,其实是自欺欺人。

聋校作文教学 篇9

一、学伊始──导目标

受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聋校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较为模糊,界定较为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执教者在导入课文之际相机点拨、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而学”,“我要学什么”这个首要问题,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九年级课文《沁园春•雪》这首词,在读之前我提出了以下的问题:

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其中上下阕各写什么?

2、作者在写雪景时,哪些句子是总写,哪些是具体写?

3、词中哪些句子是评点古代帝王的?

4、词中哪句话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5、读了这首词,对你有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诗和思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抓住了学习的主要任务,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对课文学习的追求中。

二、学重点──导精要

学习心理学表明,学习新知的过程,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突破,是积聚经验、重构新结构、形成新观点、培养新能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研读重点部分时,如果我们能对此部分知识予以必要的疏理和提炼,给以必要的提示和指导,便能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加快学生学习进程,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九年级课文《故乡》一文中,最精彩的部分当然是“两个闰土”和“两个杨二嫂”的形象了,如果我们用列图表的方法给学生以明确的研读线索,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充分理解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前后的变化,便不难理解课文的中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而且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分析,更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文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因而我们在教读此文时,必须引导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思考提纲或思考列表去读,让学生通过读、思、划、议等环节,从中悟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物的描写方法,并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展现而进一步领会到本文的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学疑难──导解惑

学生提出疑难之处,已证明已是在认真阅读和思考,而我们引导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实质就是在引导他们学会思维,学会分析。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一文是一篇较难的现代文,其难点有二。其一是因所年代久远而产生的语言难题,本文写于上世纪廿年代,与现在相距近九十年,且作者鲁迅又是一个大文豪,要初中聋生理解这篇文章的语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二是文中不少含义很深的语句,甚至是富含哲理的语句,也使学生倍感困难,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我们只能用“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用最‘笨’的办法解决最难的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如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含义,学生刚接触时一时摸不着头脑,教师必须把此题一分为三,即:站着喝酒的是什么人?穿长衫的是什么人?为什么是“唯一”?由于每一个小问题的难度降低了,学生不难回答,待学生答完了,再把三个答案合成一个答案,问题不是解决了?

四、学无疑──导生疑

教师及时地,恰到好处地的“设疑”、“生疑”,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析疑”和“解疑”,使学生既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更能培养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比如学习和分析完《愚公移山》一文,本来教学任务已“完成”了,但是,我们如果及时提出三个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给学生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就更好,这三个问题是:

1、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愚公一家挖山的艰苦?

2、你能举出一个现代愚公的例子吗?

3、愚公移山的举动,有人说好,精神可嘉,有人说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三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通过争论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还能联系到现实,联系到生活,联系到自己,把语文学习与实际结合起来,更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实乃一举数得。

五、学终结──导心得

聋校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篇10

第一,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主要是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或是适应聋生当前阅读水平的材料,以及关于成长路上的书,并根据文章的特点来设计练习,要求聋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其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扩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以手抄报制作各种资料卡片为动力,全面开展“课外阅读生活化”。如为了制作一张“春天的小报”,我们带领聋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春游活动,仔细观察季节的交替,景物的变化。培养聋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布置写随感,每天制作读书文摘。

上一篇: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下一篇:开放式无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