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培养十篇

2024-09-13

分层次培养 篇1

1 护理人力资源结构

我院为一所部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手术室现有护理人员55人, 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 主管护师8人, 护理师14人, 护士27人, 助理护士5人;在读研究生1人, 本科学历15人, 大专学历32人。

2 岗位设置及职责

我院手术科室共设有10个专科, 分别为骨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整形科、腔镜微创外科等。与之相适应, 我们也设立了10个护理专科组。每个专科组设组长1名, 根据专科的发展, 每个专科组设2名~5名专科护士。专科组长的职责包括:了解本专科国内外发展动态, 参与本专科新开展及疑难、复杂手术的护理配合, 熟练掌握本专科各种仪器的使用及保养, 撰写本专科手术配合常规及护理要点, 负责本专科护士及对进入本专科轮转护士的培训等工作。专科护士的职责包括:参与本专科各种手术的配合工作, 协助专科组长管理本专科相应工作。专科组长及专科护士相对固定, 一般情况下不作其他专科轮转。

3 护士能级设置

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临床综合能力评价, 分为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高级责任护士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大专以上学历, 临床工作10年以上。中级责任护士具有护师以上职称, 大专以上学历, 临床工作5年以上。初级责任护士具有护士以上职称, 大专以上学历, 临床工作2年以上。助理护士为护校毕业, 受过相关医疗护理专业教育, 并接受岗前培训合格的人员。

4 护士岗位与能级相匹配

专科组长由高级责任护士担任, 专科护士由中级责任护士担任。参与各专科轮训的为初级责任护士, 每3个月轮换一个专科。助理护士主要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及保养工作。

5 护士的分层次培养及使用

手术室护士应具备各种能力, 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围术期病人病情评估与护理能力、专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应急与协调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等, 不同级别的护士其培训计划及达标要求也有所不同: (1) 初级责任护士的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重点学习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质量标准, 强化手术室基础性工作, 学习围术期护理和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知识。此阶段不接触手术和病人, 接受相关项目的培训后, 能够正确执行手术室基础操作, 了解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质量标准;第二阶段培训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整形科、骨科、普胸外科、颅脑外科、腔镜等常见手术的台上配合。接受本阶段核心能力相关项目的培训后, 能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围术期护理和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能独立完成各科常见手术的洗手护士工作, 并在上级护士指导下配合完成各科常见手术的巡回护士工作。 (2) 中级责任护士重点培训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整形科、骨科、普胸外科、颅脑外科、腔镜等常见手术的巡回配合。该级别要求参与各类专科手术小组工作, 能独立完成各专科手术的洗手及常见手术的巡回护士工作, 并能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参与完成复杂手术的巡回护士工作。 (3) 高级责任护士重点培训其解决本专科组手术中的疑难、紧急问题, 以及组织、协调、指挥大型抢救的能力。该级别已经固定专科, 要求能独立完成所属专科重大、复杂手术的洗手、巡回护士工作, 运用手术室各项工作质量标准指导下级护士工作, 并能组织护理查房。

6 效果及体会

6.1 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医生满意度提高

护理人员分级别使用, 护理岗位分层次设置, 使专科护士以上成员以配合专科手术为主, 有助于他们熟练掌握专科手术配合要点及特殊要求, 了解不同医生的喜好, 更好地配合专科手术的开展, 设备、仪器、手术间物品有专人管理, 医生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

6.2有助于形成激励机制, 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护理人员不同级别的设置, 除参考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内容外, 还通过综合能力的考评, 在护理人员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 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工作热情, 真正实现护士的自身价值。不同护理岗位分别配备不同级别的人员, 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 减少人才的浪费。

6.3 护士专业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有计划系统地培养及使用护理人员,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业务能力不断增强, 能及时发现事故苗头, 杜绝差错事故于萌芽状态[3,4]。

6.4 护理人员专科化方向的发展

对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分层培养及使用的管理, 体现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对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才能, 使护理人员朝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5]。

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分层培养及使用的管理。[方法]根据我院手术专科的配置, 结合我科护理人力资源结构情况, 按专科需要分别设置为相应的10个专科组, 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级别与岗位设置需要, 分别设置专科组长、专科护士和专科轮转护士、助理护士等不同的角色。[结果]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手术配合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有利于形成激励机制, 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分层培养及使用的管理, 对培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才能, 使护理人员朝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分层次培养,手术室护士,实践

参考文献

[1]包奕凤.住院总护师规范化培训[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4) :90-91.

[2]赵虹茵, 卢平, 张建桃.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研究, 2010, 24 (8A) :2048-2049.

[3]叶玲荣, 应祝安.手术室护士分层继续教育思路探讨[J].护理研究, 2007, 21 (2A) :364-365.

[4]张珺.手术室护患沟通情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11A) :2859-2860.

分层次培养 篇2

面对这一形势, 各个高校根据自身不同特点纷纷探索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笔者供职于一所具有50余年历史的地方性院校, 我所在的文学院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第二课堂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科生学术科研班着重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通过“开放式教育”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教学管理上也要求有所创新和改进, 主要体现在本科生“研究生式”导师制管理、深层次教学管理和激励型教学管理。

一、“研究生式”导师制管理

我国是在研究生教育中先引入导师制的。这一制度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正因为如此, 文学院在推行分层次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把组建本科生学术科研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遴选综合素质突出以及个别科目方向能力超常的学生, 分专业、配导师、领任务, 在备考研究生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向上下工夫。

学术科研班不同方向配备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进行导学导研, 而学术科研班的同学大多已进入到二、三年级,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并且在某一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兴趣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使这一部分同学提前进入“研究生式”培养阶段, 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学术科研班导师对学员的学习和专业研究全面负责, 定期组织本学科方向的学术沙龙, 读书交流、学术讲座等, 通过学术交流, 导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高一些有价值且学生可以驾驭的研究课题, 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协助自己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的资料整理等工作,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总体而言, 学术科研班“研究生式”导师主要肩负着以下几项管理职责: (1) 制定本专业方向同学的培养计划。 (2) 为学生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课外知识拓展教学, 制定阅读书目。 (3) 通过与学生一起做项目, 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水平。 (4) 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 形成学术科研班最终科研成果。

这种为本科生配备“研究生式”导师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分层次培养而进行的一种尝试, 与以往的本科生导师制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本科生导师制往往采用“分摊制”, 对导师分管的学生进行随机分配, 这样的导师制实际上是“无的放矢”, 导师所长也许并非学生所需, 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很少, 很难做到实际意义上的指导。文学院本科学术科研班“研究生式”导师则是依照研究生分配导师双向选择的标准来进行, 一方面每个专业方向都是通过老师遴选出的在本学科领域有所见长的同学;另一方面, 学院为学术科研班配备的导师也都是深受同学敬重的学术权威或中青年教学、学术骨干。这样的导师制管理已接近研究生式的培养, 能很好地做到教、学互动。

二、深层次教学管理和激励型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历来具有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职能。同时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 创新人才培养又能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文学院探索的依托第二课堂的创新人才分层次培养模式要求教学管理也要因地制宜, 进行分层次管理模式创新。

1、深层次教学管理, 配备科研班式的“双导师”

对于学术科研班这一层次的教学管理首先要进行深层次管理。由于学术科研班培养的是精英阶层的研究型人才, 而不同于如今的一般大众化高等教育, 所以以往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所谓深层次教学管理, 就是根据导师制定的研读计划和培养目标, 安排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活动。另一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听取科研班学生的意见, 学生会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 这样能将管理者、导师和学生三者做到最佳的契合。

深层次管理还意味着学术科研班由导师和专门配备的班主任共同管理。除上文提到的规定导师的职责外, 还要为学术科研班配备班主任, 明确规定科研班班主任的相关职责。科研班班主任不同于自然班班主任, 它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管理、科研管理和成果管理。班主任负责日常科研活动的安排, 学生创新立项申报、科研成果管理以及与导师之间的沟通等工作。这样由于班主任的设置, 可以使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 自己的研究活动、学术交流、读书方向等各个方面都由导师和科研班班主任共同协调安排, 这也是本科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特定的“双导师制”。它与传统意义的双导师制不同, 并非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相互配合, 而是学术导师和日常管理导师组合而成。

深层次管理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这种管理模式能给师生很多自由支配的空间, 师生之间可以围绕某一焦点学术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探讨研究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优化, 并且有较多的时间与机会共同进行探讨研究, 进行一些创新活动。

2、激励型教学管理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求对师生双方采用新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真正营造一个让师生放开手脚、大胆开拓创新的宽松环境, 构建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 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与上进心。

一方面, 对于学术科研导师, 承担培养任务是一种工作的付出, 在工作量核算、教学酬金分配都方面都应有所反映, 这样教师才会有工作的积极性, 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去。这既是一种激励机制, 也是一种约束机制, 导师一方面得到物质上的回报, 这是激励;另一方面, 通过制度的规范, 量化导师的带班成果, 将导师的职责数量化、具体化。同时将这种量化的职责与物质上的激励相关联, 例如:导师指导学术科研班学生公开发表论文一篇核算相应的工作量;指导完成一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核算的相应绩效的数量等等。

另一方面, 对于学术科研班的学生来说, 激励机制更为重要。对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项目, 学院给予一定经费上的支持, 从而形成具有学院特点和专业特点的本科生创新科研立项。这样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 在学术科研班导师引导下, 独立进行搜集资料、数据分析、科研经费预算、专业研究论文撰写等工作, 使学生们全方位地感受并切身实践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 从实践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研究能力。同时, 以此为基础进步一申报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这对于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立项用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 资金上的保障也提高同学们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对于优秀的科研成果还可发表在学院品牌性学术刊物《学问》上, 这一激励措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依托第二课堂的分层次培养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 与之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探索。对这种“非自然班”组织模式的教学管理, 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管理紧密结合, 力求多样化、自由化, 在此基础上辅之以合理的激励机制, 才能更好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郝岚, 李蓉.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与思考——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6) .

[2]何晓燕.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与人才培养[J].肇庆学院学报, 2005 (3) .

[3]金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8 (6) .

独立学院分层次培养模式研讨 篇3

【关键词】 因材施教理念;分层次培养实践;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01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将全面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就要有新突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要有新的探索。我们的分层次培养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探索。分层次培养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因此,分层次培养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千年历史的积淀。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在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中对分层次培养的探讨、工作实践和经验,做粗略的研讨。

一、我国分层次培养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教育家孔子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孔子这一思想的创立,是源于他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教育之间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之后南宋理学家朱熹对孔子教育经验进行了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材”[1]。

“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自创立后就被我国历代教育家所继承,随着我国历史的演进,在各个时代,“因材施教”思想也在不断发展。

近现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开启了现代化进程,近代教育也随之起步,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民国的教育改革等一学院列的改革中,许多教育家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因材施教”进行表述: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写到:“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他创办育才学校时,也将“因材施教”的思想充分运用于实践中,“设了音乐、戏剧、文学、社会、自然、绘画六组,依据智慧测验、特殊测验选拔难童加入最适合其才能兴趣之一组学习,以期因材施教,务使各得其所”[2]。再如:蔡元培先生说:“应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如农学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复以有色玻璃。”[3]

两位教育家均提出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兴趣爱好、智商和身心发展状况等,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讲到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4]

综上所述,在我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经历了千年的积淀,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二、现代独立院校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次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改革之一,独立院校进行分层次教学尤其显得重要。首先,在当前,全国高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扩招一方面使得更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另一个方面也使得原本高校的精英化教育向着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化,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政策、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接受高校教育的时候,对选择知名大学,公立大学有明显的趋向性。不同于国外的一些知名私立大学,目前,我们国家的独立学院,是作为公立大学教育外的补充,因此,在招生结构体系中,难免会处于一个比较不利的环境中,生源水平普遍低于公立大学也是现实,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我们更应该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分层次培养机制,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应更关注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以期培养出社会更需要的人才。

其二,在当前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人的社会化分工也更加细化,如何让我们的高校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要求,也是目前独立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社会的固有思维中,名牌大学毕业生相较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的优势更明显,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又该具备什么样的优势让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脱颖而出呢?事实上,相对于传统高校,独立学院也是具有自身优势的,作为独立学院,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会更加灵活,相较于一些传统高校多年沿用一套成体系的课程,加之更换课程复杂的程序,独立学院能更轻松的完成课程的置换,根据社会工作的需求和新知识的发展,灵活的制定培养计划,也可适当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转而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难度相对小的课程,来使学生更好的具备就业能力。

另外,独立学院虽然是公立教育的一个补充,但同时也是作为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对于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学习情况和个人意愿,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同学,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学习愿望,而应该在教学安排上有所体现和倾斜。以求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校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独立学院分层次培养模式探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分层次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么独立学院的分层次培养,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体现呢?我们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做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1、通过专业方向设置体现分层次培养

以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在专业下分别设置“网络集成”和“数字媒体”两个专业方向,新生进校后通过一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学生再根据自身的兴趣,对未来的工作规划和学习成绩等因素,自由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两个专业从课程难易度上来说,“数字媒体”专业除了对学生的工科基础相对“网络集成”要求要低一些,但对学生的艺术感觉有一定要求,而“网络集成”方向,因为将来的工作方向是网络工程师,因此对学生的工科和计算机编程等能力要求较高。两个方向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交叉,如: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但专业课程针对不同方向分别设置,如:数字媒体方向设置“造型基础”、“三维游戏引擎设计”,而网络方向设置“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

2、通过课程设置体现分层次培养

除了正常开设的课程外,在选修课程中开设部分拔高能力的课程。对于有考研要求的学生开设相应培训课程,如考研培训课程。对于想要就业的同学开设就业培训相应能力培训课程,如软件工程师培训,网络工程师培训,Adobe认证培训等。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使考研和就业的同学都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收益。

3、通过课程内容难易度控制进行分层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同一个班,甚至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样的课程,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即不会因为迁就成绩不好的同学而拉低教育水平,也不会为了满足成绩优秀的同学,而造成成绩不好的同学掉队。

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出好的,或者淘汰差的,也不仅仅是让优秀的学生能够更加优秀,而是让大家都能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学到东西,因此,怎么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呢?

以我学院为例,自2006年起,我学院在“课程设計”中就提出了“难”“中”“易”理论,并一直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具体做法是,“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设计时,要给出“难”“中”“易”三个难度级别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题目难度,评分标准是“难”题,满分100,“中”题满分80,“易”题达到老师要求评分60。这样即便是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同学,也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一次“课程设计”,优秀的学生可以使能力得到提升,而落后的学生也不至于因为不会做而放弃,能真正学习到一些知识。

4、通过校企合作体现分层次培养

高校培养学生,最终还是要交付社会检验,校企合作培养是当前高校教学环节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关起门来办学,培养出的学生就会与市场脱节,不适应社会。独立学院在校企合作中,会很有优势。以我校为例,很多企业会联系学院,希望能够建立校企合作的关系,作为学校,建立不同层次的企业合作平台,能够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培训就业体系,也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到不同的企业实习,加快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分层次培养,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一种具体实践,其中所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内容还有很多,本文所涉及的部分仅仅是作者本人近年来在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中,与同仁们共同探索和实践的一些经验之谈,分层次培养对于独立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也会继续深入的进行研究,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找到更加适合独立学院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汪润近代中国“因材施教”实践观的变迁基础教育研究2014.09.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高中物理能力的分层次分阶段培养 篇4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李跃文(221200)

能力是什么?物理教学要培养哪些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物理教学培养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另一类是一些综合能力,主要有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人们都承认除了知识之外还有能力,而且对各种能力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下面就如何分层次分阶段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一、划分能力培养阶段及目标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确定各能力的培养措施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

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四、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

语文分层次教学初探 篇5

一.分层建组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用一定时间去调查、研究、了解学生,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将学生大体分为“优 (A) 、中 (B) 、差 (C) ”三个层次, 因材施教。学生通过努力, 待知识与能力等提高后, 教师须用上一次的目标来要求学生, 让他们在模糊状态下受到激励, 树立信心, 奋发向上, 愉悦发展。

二.分层备课

教学中既要备教材, 还要备方法、备学生。我根据A、B、C三层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依次递进的教学目标。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于A、B级学生。把“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分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分别施教、分层推进, 使每级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

三.分层授课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 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 但具体到每节课时, 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 因此, 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 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 (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 而应称作为A、B、C层) 的教学目标, 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且难度不一样, 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 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2.分层把握教学要求, 力求人人学有所得。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一是爱表现自己;二是爱听表扬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就应时时瞄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用课堂提问和板演练习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 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进行。比如, 让一些学习较差层次的学生, 多回答一些识记性提问, 多板演一些难度较小的模仿性题目;让一些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 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 多板演一些难度适中的阶梯性题目;让一些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 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 多板演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对回答或板演正确的学生, 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都有获得表扬的机会, 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成功的快乐, 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 使好的不骄, 差的不馁。

四.分层练习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 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三个层次设计。1、模仿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 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 促使知识的内化, 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C组学生板演。2、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 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达到“掌握”的层次, 这类练习一般安排B组同学板演。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 只能安排A组同学板演。

五.分层辅导

过去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有课必导、课后必导”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凸现出重要性。分层教学必须配合以分层辅导, 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分层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争取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课外辅导中, 让A、B组的学生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 扩大他们的视野, 拓宽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对于C组的学生, 由于他们基础知识掌握得少,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把重点落实在校内外作业的辅导上, 最好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认真地完成校内外作业。

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差异, 我采取了上述的分层教学的对策, 经过几年的实践, 无论是平均分, 还是及格率、优秀率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全校语文教学工作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 达到了预期效果。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要想有所突破, 必须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采取“抓两头, 促中间"的教学策略。

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 篇6

所谓国民媒介素养, 是指国民正确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并有效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在信息时代, 国民媒介素养已成为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民媒介素养教育, 提高国民媒介素养, 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媒介受众, 国民如果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 就可以分清大众传媒背后的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对接收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从而坚持和弘扬健康向上的观念和文化, 抵制和批判消极腐朽的观念和文化。国民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媒介素养较高, 就可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我国实际, 开展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应注意分层次推进,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建构多样化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层面, 明确规定学生应具备跨文化的媒介素养, 并采取有步骤的分层试验措施, 推进媒介素养教育课堂化、日常化、制度化。在中小学阶段, 主要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媒介使用意识和习惯, 使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不仅能够欣赏和包容来自不同文化语境的媒介讯息, 而且能够在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框架内运用媒介讯息。在高等教育领域, 主要是为政府、新闻机构等培养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人才, 同时做好媒介素养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在社会教育领域, 重点是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 使媒介素养教育走进家庭和社区, 形成家长、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合力。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大致可以分为四步:一是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与论证, 由专家、学者、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教育机构共同完成;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完成教育所需的师资储备;三是推广普及相关知识, 并通过媒介宣传、主题活动等方式实施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的教育;四是通过对前期试验的不断总结和调整, 形成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

探索多样化的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媒介素养教育路径。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构成国民媒介素养的重要部分。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 是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改善社会形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加强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教育, 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开设专业课程, 使之掌握现代传媒理论的基本知识。可以选派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到高校进修学习, 或者邀请新闻传播院校的教师对党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在职培训。二是邀请媒体资深人士如党报编辑、记者等为党和政府工作人员传授传媒应用技巧和技能。三是通过各级党校培训, 提升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各级党校应承担起提升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媒介素养的主要责任, 设置和开设传媒技术培训课程, 对党员干部进行轮训, 使其熟练掌握通过各种先进传媒技术获取和发布信息的技能、技巧。四是建立领导干部网络教育与管理机制。构建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终身教育体系, 把各级党校发展成为多层次、交互式的教育培训基地;把运用和管理新媒体能力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 以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使用和管理新媒体的能力, 使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 成为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 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互动纽带,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平台。

职校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体会 篇7

首先, 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而学生是有差异的, 所以教学要分层.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数学创造性教育, 它以着眼于学生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和学生主体的未来发展为其教育理念, 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 揭示数学的思维过程为原则,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其最高目标是学生主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做到在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严格把握学生数学能力度的问题, 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多运用直观的背景传授知识.另外, 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 对不同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哪个层次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 对不同层次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 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如在等差数列讲授中, 先讲数学王子高斯儿时的发现“1+2+3+…+98+99+100= (1+100) + (2+99) +…+ (50+51) =5050”的故事, 将学生带入一种跃跃欲试的积极思考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设计一些具有疑问性、思维性、说理性、扩散性等特点的问题, 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进入思维“角色”, 成为思维的主体.

其次, 学生分层.学生的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可根据学生自愿, 因能划类, 依类分层.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 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点,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发展目标、最高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3∶5∶2的比例分为A, B, 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内容,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学生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内容,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考题及补充题.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 师生磋商, 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 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 以统一师生认识.另外, 教师应指导每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 通过学生自我评估, 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 若有必要, 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的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适合的层次, 又保留了“脸面”, 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经过一段学习后, 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 作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 B, 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再者, 教学内容分层.尽量以B层学生为基础, 同时兼顾A, C两层, 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尽量使C层学生不做陪客.例如, 教学“函数概念”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1.什么叫函数?映射?

2.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3.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4.x, 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5.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数吗?

6.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1, 2题, B层学生回答3, 4题, C层学生回答5, 6题.使每名学生都有所遵循, 明确主攻方向, “对号入座”, 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层次的那部分知识上.

第四, 辅导分层.在辅导课方面, 我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辅导的办法, 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 具体办法是:由我先对C层部分学生的作业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和纠正, 再让他们中一些人主动去帮助A, B层学生.同时,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还引导学生理解三个道理, 即有问题是“活人”, 无问题的人是“死人”;主动请教和乐于助人的人都是一种美德;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课堂问题的学生, 就是对老师教学工作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样的辅导课, 纪律好、心情好、收获大.

最后, 评价分层.分层次教学方式的实施必然导致评价体系的分层,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测试和评价标准.为了落实“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应用好“最近发展区”理论, 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随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具体做法是:在平常的授课中, 针对A, B层学生在课堂一问一答中的表现, 我总是找出其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针对A, B层学生课堂上的出色表演, 我总是带着鼓励的眼神让C层学生来作点评, 一方面避免了课堂上对A, B学生的冷落, 另一方面又让他们逐渐产生见贤思齐的想法和行动;在平常的作业批改中, 学生的作业正确了, 我就画“√”肯定, 错误了, 我就用笔修正, 从不给学生一个“×”的否定和“差”的评价, 而且常常把改数学作业等同于改语文作文, 通过下批语给评价尽量让每一层的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在平常的每一次测验中, 我把难度偏大的题总是列入选做题, 在试题满分100分的基础上作为奖励加分, 这样既使C层的学生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又让A, B层学生不会因为考分过低而悲观, 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之间的矛盾.

分层教学任重道远.由于学生的组成不同, 学生的专业不同, 学生的年级不同和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不同, 分层教学是一个值得永远探讨的课题.比如: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分层的把握;实施分层教学的软、硬环境, 等等.要善于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 同学生建立合作式、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还要注重实施效果的积累和总结, 查缺补漏, 使之臻于完善.综上所述,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潮流时代, 在大力发展职教事业的机遇时期, 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 方法不是固定的, 也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商榷, 恳请各位斧正.

参考文献

[1]毛珍玲.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

[2]陈桂正.新课程需要更新数学教学理念.东方教研, 2004 (3-4) .

[3]蒋国平.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探析.职业技术教育, 2004 (7) .

[4]涂怀德.数学分层教学层次.职教论坛, 2002 (22) .

[5]孙成志.组织行为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

[6]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

初三英语分层次教育 篇8

今天我要谈的是不容大家忽视的一个规律。初一年纪开始学习英语时热情高,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一些学生就落后掉队,不及格者,放弃不学者越来越多。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以后越来越严重。学生学习英语在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英语有快有慢,出现距离不大的层次也属正常,然而不能两极分化过大。

如何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在训练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针对不同学生,使他们都有所进步?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常规,采用分层教学。

通过分层次教学,快班在原有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为交际的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中考优秀率;慢班同学在原有的基础差的情况下不断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内在动力,消除“要我学”的消极被动心理,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是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在中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大面积提高及格率。

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分层次教学将学生按英语程度分好、中、差几个等级,分别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从初三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差生班里的学生,采取重新起步的方法,抓好基础知识,从语言入手,提前进入总复习。系统复习一,二册,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句型,为进一步教学扫清障碍,此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之后,再继续发展听,说训练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读写能力。应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实物教具,表格归纳等方法去提高课堂效率。然后,稳妥的加快第三册内容的教学进度。最后在初三下学期其中考试后练习和强化模拟训练,完成初三总复习任务。

其次,快班学生增加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量。传统教学方法的注意力集中在少量的精度材料上,对为数有限的课文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保证语言输入量。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英语教学要从量中求质。因此,我们除可按照常规教学外,还增加了部分内容。

以下是慢班教学过程研究:

第一阶段:慢班及时掉头,合理安排,系统的复习初一,二年级的材料,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关,进而掌握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热情。

对于差生,时时注意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与性格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消除学生的消极感情,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大纲》要求三年制向上要掌握600个左右常用词和2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由于慢班学生刚刚过语音关,就得降低要求。对词汇表中要掌握四会的词语,为方便学生记忆,可采取适当集中,分散巩固的方法进行。适当集中复习时采取逐单元过关方式。每次竞猜宣布考得好的学生名单和有进步的学生名单;对那些考的不好的学生成绩要保密,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不足,鼓励并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语法复习时应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初中语法的重点在于动词的五个基本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的基本用法。为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这五种时态,应采取精讲多练的原则,针对学生普遍的错误,自编提纲,做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给予集体解答;有时也将一些问题写在学习园地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第二阶段:在系统复习第一,二册教材,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技能之后,稳妥的开始教授第三册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针对循环式组织教学内容来编写教材这一特點,把初中三册内容,融会贯通,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

第三阶段:针对中考题型专门设置与之相应的课题,即专向训练等。

第四阶段:强化综合模拟训练。为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考场适应能力,最后可“精心组织”一些综合题进行模拟训练。此阶段应多练少讲,重新查漏补缺。讲评重点亦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同时采取个别讲评的方法,使缺漏的知识获得纠正。

分层次教学经验总结 篇9

三义中心小学:李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试着采用“分层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分出不同的层次或类别进行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下面就自己的一些做法,作一总结。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透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试题对班级进行测验,然后结合平时的调查,按3:5:2的比例分为“优”(A)、“良”(B)、“一般”(C)三个不同的分层,并将他们合理分组,编排座位,适当考虑男、女生比例,一般以四人(A组1人,B组2人,C组1人)前后桌就座较为恰当。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讨论,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于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各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时,再综合学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重新调整,做到“动态”分层。

二、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可能性适应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制定的不同的教学目标,避免了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三、教学分层

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的现代教学学观,要求在分层施教时,必须面对全体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去读读、想想、画画、说说、做做,让全体学生都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

四、练习分层

在练习的设计中,有“基本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要求C组的学生必须完成基本练习,鼓励做综合练习,B组的学生要求完成基本练习、综合练习,争取做发展性练习,A组的学生则全部完成或指导帮助B、C组同学做练习。他可为B、C的同学设置“选做题”。练习中,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和突破,体现教学的弹性,与此同时,在不断进行的巡视中,及时把握反馈的信息并作个别颠簸与矫正。

五、评价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实行因人而异的评价方法。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具体做法是,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单元考察进行分层评价,各层次学生的测试卷面总分相同但是数量上有多少之分,程序上有难易之别,即使对同一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现了差异性和鼓励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使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试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必要性,方法与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要求高中学校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学生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 要改变这种状况, 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分层教学从大的方面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层走班, 一种是分层不走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分层不走班, 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一个年级中分出若干个“优班” (或称尖子班、实验班等) , 其余的称之为普通班 (或平行班) ;另一种就是根据同一班级学生基础、能力差异的实际, 将同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 采用分层要求、分类推进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下对开展分层教学的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 必要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教学, 这样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规律, 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人人有收获, 个个有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 加强理论学习, 科学分层

作为教师, 必须放下架子, 主动走进学生, 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思维特点, 甚至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教师对学生了解得越全面、越深入, 才能使分层越科学、越合理, 操作起来才更有效。同时, 教师还要加强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 力争成为分层教学领域的研究者、领头人, 甚至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有科学的理论支撑, 有细致合理的计划, 有勇于开拓和大胆实践的精神, 有扎实和持之以恒的工作, 分层教学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2. 深入研究教材, 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 要实现自然分层,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 清楚所讲内容在章节甚至是高中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另外, 正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基础, 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则是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标准。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情况下, 教师应划分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目标。在教学时, 我们不能整齐划一, 一味强求同一标准。分层教学的应用, 可以加强学生信心, 提高学生能力, 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日有所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个个有所收获, 人人有进步。

3. 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分层次, 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 良好的课堂是教学的保证。因此, 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分层次是对学生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首先, 课前预习。由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目的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教师应不断学习掌握“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的精神, 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 向学生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要求,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 提高预习效果, 使课前预习各尽所能, 量力而行。

其次, 课堂提问。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要有明显的层次性, 有具体的针对性, 使每一类学生都有完成问题的机会, 不能只偏向一部分学生,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解决一些问题, 都有一点收获, 都获得一点点的进步, 不致于使一部分学生在一节课内毫无所获, 使学生在完成问题时都能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第三, 课堂练习, 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课堂练习时, 教师要精选内容, 设置分层练习题, 考虑分层指导时间。课堂练习也是数学课所必要的, 它是对学生在一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的一种评价和检测。一方面教师在练习中可发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增加熟练程度。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 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 让他们获得收获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第四, 学生评价。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状况, 及时、准确地鼓励、表扬或提醒,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对优等生, 教师要有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要出色地完成才能予以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表扬的价值。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 以免他们滋长自满情绪;对学困生教师要敏锐捕捉他们细微的进步, 及时表扬, 让学困生体会到学习的喜悦。

4. 布置课后作业, 做好分层辅导

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选择作业题时, 要适当扩大习题跨度。分层次布置的作业, 可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等几种, 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 选作题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此外,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仅靠课堂“分层次教学”是不够的,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做好“提优辅差促中”工作。

上一篇:体育教师的新角色分析下一篇:绘本教学的几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