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鸡效益高三篇

2024-08-21

科学养鸡效益高 篇1

1养鸡场最基本的设置和制度建设

养鸡场或专业户, 在养鸡过程中, 首先要对鸡场的各个环节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即:场长、技术员 (本场无技术员可聘一个兼职技术员) 、饲养员。大型养鸡场要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 如:生产管理制度、消毒制度、兽药、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动物疫病监测制度、动物免疫制度、病死禽及粪便污物无害化处理制度、饲料采购使用和管理制度、疫苗购买保存和使用制度、雏鸡的管理制度、蛋鸡育成期的管理制度、产蛋鸡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灭鼠和灭蝇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员工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生产员工培训情况和计划等, 小型养鸡户要建账 (有利于对养鸡效益进行科学分析) 。

2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2.1雏鸡的选择

2.1.1商品蛋鸡的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人们对鸡蛋的颜色需求和市场对蛋颜色的需求, 来进行鸡的品种选择。

2.1.2对种鸡场选择。要选择种鸡设备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 无马立克、新志疫、法氏囊、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病毒性关节炎、脑脊髓炎、传支、传喉、鸡瘟等主要传染病的种鸡场生产的种蛋, 经科学先进的设备孵化出来的ND和IBD高母源抗体的雏鸡。

2.1.3父母代鸡龄在190—330日龄的产蛋鸡孵化的雏鸡较为理想。

2.1.4饲养密度。根据鸡舍大小决定养鸡数, 或按养鸡数准备足够的育雏室及相应设备 (保温伞下150~200只/m2) 。

2.2育雏期的准备工作

2.2.1要选好认真细心负责的饲养员, 新手要进行技术培训。

2.2.2进雏前育雏室要进行检查、维修, 如育雏室、育雏笼或火炕火道或保温伞、光源、窗户和天窗, 并有纱门纱窗或铁丝网拦好, 防飞鸟、老鼠等进入, 并根据育雏规模、现有的设备和资金来确定设备设施。

2.2.3准备好干燥、无霉变、轻和麦秸, 并进行试温, 看温度是否达到育雏的要求并能保持恒定, 准备好饮水和干净的料盘, 饮水必须是凉开水。

2.2.4对育雏使用用具进行清扫、洗刷、消毒、最后熏蒸。

2.2.5进雏前一天要配好育雏料和必要的药品准备, 最好购买全价饲料, 并弄清各类药品防治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间及用量。

2.2.6准备好运雏设备, 注意途中透气、保温, 运输时要检查雏鸡动态, 过分挤、热、冷时要能采取相应措施。

2.3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求

一定要按要求做好育雏准备工作, 因为刚出壳的雏鸡在1—21日龄内生理机能不完全, 对温度、营养的适应和疾病的抵抗力均差, 完全靠人创造条件来满足其需要, 所以对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有明显要求。

2.3.1温度。雏鸡的温度是否合适由雏鸡的表现和行动可观察出来。温度正常, 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 饮水适量、粪便正常、羽毛有光泽, 在育雏室 (笼) 内分布均匀, 晚上安静, 伸脖休息。温度过高, 雏鸡远离热源, 两翅张开, 伸颈张口呼吸, 大量饮水, 发出吱吱的叫声。

由于温度是育雏成功的第一关键因素, 所以在育雏期温度的控制上要注意以下几项: (1) 合理安置供热系统, 应按方框式来安装烟窗, 这样才能保证温度的均衡性, 充分利用热量, 保持温度时间较长, 升温降温缓慢, 防止温度的骤升骤降。 (2) 每周降温2~3℃, 一定要注意平稳降温, 每日的温差不要太大, 不应超过2℃。 (3) 温度表用前要校对正确, 挂在与雏鸡背齐的位置上, 或高于网上5cm为准, 并应在鸡舍内悬挂均匀, 远离火炉, 以免引起误差。 (4) 温度表显示的数据与鸡群状态结合起来。 (5) 对健壮的雏鸡群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温度低些效果好, 此时雏鸡采集量大, 生长也快。 (6) 夜间雏鸡的活动量小, 温度应比白天高1~2℃。 (7) 弱雏或病雏, 温度应比健康雏高1~2℃, 断喙、接种疫苗等比正常高1~2℃。 (8) 当6周龄温度达到20℃左右时开始训练离温, 离温要逐渐进行, 开始白天离, 晚上不离;晴天离阴天不离, 最后达到彻底离温, 若雏鸡健康有问题, 可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2.3.2湿度。空气湿度对雏鸡的健康生长影响很大。湿度过高时, 高温高湿时, 雏鸡散热困难, 引起体温升高甚至中暑;低温高湿, 会增加雏鸡的蒸发散热量, 使鸡感到更冷, 且在高湿情况下, 有利于病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使发病率增加。湿度过低时, 空气环境过于干燥, 空气中灰尘量大, 易发生呼吸道病, 并且雏鸡, 羽毛生长不良, 雏鸡绒毛枯脆脱落, 严重时患病率增多, 死亡率高。更重要的是造成雏鸡的卵黄吸收减慢, 体质差, 鸡群的抗体水平不高, 不均匀, 育雏率下降。

实际养鸡生产中保持湿度方法有三种。 (1) 蒸汽法:用锅或桶在火炉上烧水, 用水蒸汽来增湿。 (2) 喷雾法:用喷雾器喷温水以增加湿度。 (3) 地面洒水法:向地面洒水以增加湿度。

2.3.3通风。通风换气是育雏不可忽略的方面, 其目的有二个:其一是供给新鲜空气, 供给氧气;其二是维护舍内卫生和正常的生活环境, 排除舍内有害气体, 多余的热量、水汽、尘埃及空气中的微生物。通风可将鸡舍内的CO、CO2、NH3、H2S等有害气体排出, 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 并可调节舍内温度、湿度。如果通风不良, 鸡舍内有害气体聚集, 特别是氨气含量过高会直接刺激鸡的呼吸系统, 诱发呼吸道疾病。

比较有效的通风方法为:定时的短时间大换气量通风, 如每小时敞开全部门窗1~3 min, 增强雏鸡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这种换气方法还可以大大降低地面平养雏鸡的大肠杆菌的发病率。在鸡舍通风换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通风时要把舍内温度提高1~2℃, 这样通风后才能达到正常温度。 (2) 对于自然通风的鸡舍来说, 打天窗是向舍外排有害气体, 开窗是向舍内进新鲜空气, 二者不可相互取代。舍内空气要有对流才起到通风的作用。 (3) 要看风向, 迎风面窗口开小些, 背风面开大些, 避免冷风直换吹到鸡身上。 (4) 窗口大小随天气变化而调整, 不可突然变化太大, 避免应激。

2.3.4光照。光照对雏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光照时间:育雏开始1~3 d, 24 h光照, 4~7 d, 23 h光照, 以后每周递减3 h, 直到自然光照。也可以根据雏鸡的体质情况, 灵活掌握递减光照时间的速度 (注意只能递减) 。 (2) 光照强度:前2周10Lx, 2周后5Lx (仅见吃食) 。 (3) 光照注意事项:一是采用弱光即3瓦/㎡, 避免强光引起啄癖, 且单个灯泡不超过60w。二是光照时间只能减少, 不宜增加。三是鸡群体质较弱, 光照时间应缓慢递减。

2.3.5密度。密度是指育雏舍内每平方米所饲养的雏鸡数, 密度过大, 雏鸡发育不整齐, 易感染疾病和和生啄癖, 死亡率增加;密度较小, 经济效益低。

2.3.6环境卫生。雏鸡个体小, 抗病力差, 饲养密集, 一旦感染疫病易于传播, 所以应本着“预防为主, 养防结合, 防重于治”的原则, 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 共同遵守, 严格执行。要严格做到: (1) 禁止外人参观; (2) 鸡粪、死鸡不准乱堆乱放, 死鸡要深埋; (3) 饲养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鞋; (4) 鸡舍门口设消毒池或撒白石灰、消毒液要经常更换; (5) 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鸡舍内、外环境消毒; (6) 出鸡后, 鸡舍要严格按照消毒程序消毒。

3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

雏鸡生长到5~6周后, 从育雏室转入育成室, 直到18~20周上笼饲养, 为使鸡群保持均匀一致, 确保到时开产及50%产蛋日龄和产蛋高峰日龄, 对育成期蛋鸡饲养管理要注意下面几点。

3.1入育成室前的准备

3.1.1环境消毒。对育成室周围进行全面的除草、消毒, 室内高压冲洗, 并用10%~20%石灰溶液喷雾或浸泡地面, 待干后, 室内地面用清水清洗干净, 干后待用。

3.1.2饮水用具消毒。平养育成, 把饮水线中水排干, 小鸡入室前7天加入醋酸, 浓度10%~20%, 小鸡入室前排干冲洗, 笼养育成饮水器用消毒剂消毒清洗。

3.1.3育成室消毒。平养育成地面用粗糠作垫草, 垫5 cm左右, 冬季略垫厚一些。调节好饮水线高度, 并检查每个饮水器乳头是否漏水, 漏水必须立即修复, 笼养把用具全部放入室内, 关闭门窗, 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15~40 m L∶7.5~20 g高锰酸钾熏蒸12 h以上, 再打开门窗通风。

3.2转群的注意事项

3.2.1转群防应激。转群前3 d, 小鸡饲料中加入电解质或维生素。饲料转换要过渡, 第一天育雏料和生长期料对半, 第二天育雏期料减至40%, 第三天育雏料减至20%, 第四天全部用生长期料。

3.2.2转群。转群时冬天选晴天, 夏天选在早晚凉爽的时间。尽量能在一天内转完, 并把体重大小一致的分在一起便于管理。体重轻的可留在育雏室内多饲养1周。转群时防止人为伤鸡。

3.2.3转群初期饲养管理。小鸡转群后, 由于环境的变化, 需要适应, 要防止炸群。注意观察鸡能否都喝得上水, 1周后鸡熟悉以后, 才能按育成鸡的管理技术进行正常操作。

3.3限制饲养与体重控制

3.3.1限制饲养的目的。防止青年鸡吃料过多而增加脂防积蓄, 从而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形成蛋时鸡对营养物质的合理需要。

3.3.2限制饲养方法。采食量方面限制, 比自由采食减少10%~20%, 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方面限制, 增加纤维素, 降低能量, 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量, 吃料时间上的限制, 每日定时采食。

3.3.3限制饲养作用。使生长略受抑制, 防止过早性成熟 (过早开产) , 控制体重增长, 维持标准开产体重, 减少采食量, 从而节省饲料, 降低体内脂肪积蓄, 预防产蛋鸡出现脂肪肝综合症。

3.3.4称重。每周末给5%的鸡称重, 对照标准检查限制饲料的数量是否合适, 以决定调整下周的给料量, 并检查鸡群体重的均匀度。

3.4光照控制

转群第一天应每5 m2用15W白炽灯整夜照明, 目的是防止转群的惊吓扎堆。前一周灭灯后要密切注意鸡群, 防止炸群、扎堆, 根据鸡群呼吸声判断鸡群是否转群后发生感冒。18周前光照保持8~12 h恒定光照, 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用自然光照支配。

3.5营养

6—8周用生长期料, 8—15周用育成期料, 15—18周用开产期料, 每次换料必须过渡饲喂。

3.6其他管理措施

3.6.1密度。平养 (包括网上笼养) , 10只/m2, 笼养每只鸡有270~280 cm2。

3.6.2喂料均匀。经常检查, 发现有的料桶积料较多, 有的已无剩料, 要把料匀开, 防止有些鸡吃得过多, 有些鸡采食不足, 要使鸡群发育整齐。

3.6.3保证鸡群的整齐度。经常注意把较小较弱的鸡挑出单独护理, 适当多喂一些饲料, 以便使它们赶上强壮的鸡。

3.6.4注意通风换气, 勤换垫料。注意通风换气, 促进心、肺系统的发育, 勤换垫料, 保证室内清洁卫生, 被水打湿的垫草要立即更换。

3.6.5疾病防治法。40~60日龄期做好葡萄球菌病防治工作, 多雨季节做好球虫病防治工作, 平养的育成鸡更要注意及时投药预防, 用药不能单一, 要经常更换。夏季蚊虫多, 应提前做好鸡痘苗刺种。严格按免疫程序, 不失时机地进行鸡新城疫苗的免疫。经常做好鸡舍的卫生防疫工作, 坚持每周用消毒药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

3.6.6提早做好上笼准备。18~20周提早做好上笼准备, 避免推迟上笼, 减少初产应激, 并要做好减蛋综合症的免疫。

4产蛋鸡的饲养管理制度

4.1产蛋高峰前的饲养管理 (20~30周龄)

这一时期, 是母鸡饲养管理的关键时候, 这期间有如下工作必须做好:

4.1.1实行公、母种鸡分饲。母鸡饲槽或料桶应安装栅格, 最好父母代母鸡格的间隙为42.5~43 mm, 以防止公鸡采食母鸡饲料。

4.1.2母鸡从22~23周龄开始改为每日限饲, 以减少鸡群应激和稳定鸡只的新陈代谢。同时换成产蛋前期饲料。当鸡群产蛋率达40%~45%时, 饲料量应达到最高峰量。

4.1.3每周继续抽测体重, 一直到产蛋高峰止。为减少鸡群应激, 要逐渐减少抽测, 到产蛋高峰时抽测体重的鸡数可减少到1%。

4.1.4从24周龄后, 开始按每周每百只添加1.36 kg沙砾或贝壳粉, 防止软壳蛋的出现。当产蛋趋向高峰时, 可在饮水中补充优质维生素和电解质, 以提高蛋的品质。

4.1.5在第二十周龄时, 将已消毒过的产蛋箱, 放入鸡舍漏缝地板边缘40 cm处或光线较暗的地方。产蛋箱数量要充足, 箱内垫料有一定厚度。

4.2产蛋高峰至淘汰期的饲养管理 (31一66周龄)

4.2.1母鸡产蛋高峰过后4~5周, 最好不要减少饲料量, 因为这时产蛋数量虽开始下降, 但蛋重和蛋质仍在增加。所以, 对营养仍保持较高需要量。到年产蛋下降80%以下时, 开始逐渐减少饲料量, 以防止母鸡超重和保持良好的饲料效率。

4.2.2在每次减料的过程中, 要经常观察鸡群的反应。当产蛋率下降不正常时, 要恢复到原来的饲料喂量。当气候突变, 饲喂方式、光照或鸡群健康状况不佳时, 需停止减料。

科学养鸡效益高 篇2

1.选购良种良种鸡具有高产、高效、易饲养管理吃料少、料蛋比报酬高等优点。

2.喂全价料单一料喂鸡营养差,且吃料多、产蛋少、蛋重小,饲料报酬低。因而饲养良种鸡,必须饲喂符合规定的饲料。

3.采取笼养笼养鸡活动少,鸡体耗料少,便于饲养管理和防病。

4.及时减料当42周龄蛋鸡产蛋高峰过后即应减料。每天减料2.5克,观察3~4天,看产蛋率是否下降1%~2%;如正常,可再日减1~2克,在不影响产蛋的情况下,既可预防鸡体过肥又能保证营养供应,减少料耗。

5.合理光照合理光照可增进鸡的食欲,利于消化,蛋鸡每天应光照16小时,每平方米3瓦即可。

6.驱虫防病体内外寄生虫往往使鸡体消耗增大,发病会使产蛋量下降,耗料增加,因而应定期驱虫,预防各种疾病发生。

7.防料霉变高温、高湿季节如饲料保管不当,极易发生霉变而造成浪费。应将饲料储藏在干燥、清洁的地方,注意防潮和雨水侵入。

8.定期淘汰30~35周龄未产蛋或产蛋持续期短,时常停产,体重过大或过小,生长发育不良、病弱伤残,就巢性强,早换羽的鸡都应淘汰。

科学养鸡效益高 篇3

赵鑫源

关键词

经济效益; 科学管理;

品种

经济效益是养猪专业户的最终目标,直接关系各专业养猪场的规模、结构和稳定发展。养猪的经济效益同猪的品种、饲料价格、管理水平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是分不开的。养猪场要想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必须从各方面加强管理,做到增收节支,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实践证明,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养猪场能否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技术措施。1全面抓好经营管理工作

1.1向品种要效益,坚持自繁自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一般好的品种如大约克、长白猪等可比本地猪种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可提高经济效益10%至12%。据调查本地品种在一般粗放饲养条件下需10个月左右出栏,而引进的优良品种4到6个月就可出栏,可缩短饲养周期5个月左右,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选择瘦肉型品种,积极推广优良猪种和杂交组合,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当前最优良的杂交组合为杜长本、杜大本、杜大长和大皮本。猪具有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可以利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母猪产后28至35 d断奶,断奶母猪10 d内发情配种,1头母猪可年产2.2到2.5窝仔猪。坚持自繁自养,自己饲养母猪是选择好仔猪的重要环节。并且可以节约养猪成本和减少从外地买回仔猪带来疾病传播的风险。

1.2科学配制饲料,防止浪费

一是多喂配合饲料,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可节省精饲料20%左右。针对不同阶段猪的营养需要,提供安全、全价、均衡的日粮,使生猪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哺乳仔猪应喂大型饲料公司生产的乳猪料直至长到15kg换料,对15~30kg的保育仔猪应喂小猪料,对30~60kg的猪应喂中猪料,对60kg以上的猪应喂大猪料。二是饲喂生料。用生饲料喂猪,生猪每增重1kg可节省精饲料0.2~0.5 kg,生长也较快[2]。饲养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实践证明,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符合猪的生理要求,也便于饲喂;湿拌料的料与水的比例为1.00∶(1.25~1.50),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日喂次数,小猪阶段4次,体重达50 kg后3次;饮水不限。三是广开饲料资源。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养殖蚯蚓、蝇蛆或利用蚕蛹、螺蛳作蛋白饲料。也可广泛利用辅助饲料,利用啤酒糟、鸡粪、兔粪经过处理对在混合饲料一起喂猪,可降低成本1%~3%。四是从各个方面努力,尽量杜绝饲料的浪费,如饲槽设计要合理,注意饲料的保存,防潮湿、防霉变、防鼠咬等。实行生料稠喂,避免饲料营养被破坏;定量饲喂,少给勤添,先精后粗,供足饮水;坚持前敞后限,满足营养需要,缩短育肥周期,提高饲料利用率。[1] 1.3 科学喂料

饲喂3次/d,最好是生拌料,做到“四定”、“四净”,即定时、定量、定温、定质;圈净、料净、槽净和体净。为了提高瘦肉率和胴体品质,60kg以下采用自由采食,60kg以上时采用适当限量的方法(限喂正常量的90%左右)。

1.4制订和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

养猪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治方针。采取疾病综合控制措施,以减少药费支出和提高育成率。猪场疾病控制的基本要素有病原、宿主、环境。要控制好猪群的疾病,一是建立猪群的安全生产体系。猪场选址应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电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居民区和污染源且交通方便的沙质地带。全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工作人员兼任其他场的饲养、技术指导和屠宰贩运工作,保证生产区与外界有良好隔离,场大门设有消毒池和喷洒消毒装置,人员入口与饲料入口以消毒池分开,外来车辆、人员和物料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场。对育肥仔猪应及时驱虫洗胃,第1天宜用左旋咪唑等驱虫,第3天用小苏打洗胃,第5天用大黄苏打片清理肠胃,增强消化功能。场内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不得畜禽混养,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建立健康猪群,实行标准化饲养,使猪群有一个舒适、干燥、卫生的环境。二是定期免疫,增强猪只抗病力。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气候条件、猪群的品种和健康状况,决定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并综合考虑母源抗体、发病季节、发病日龄等因素,制订出免疫程序并按时免疫接种。

1.5加强管理,适时出栏

好的猪舍条件有利于促进猪的快速生长发育,可建成单列式半敞棚猪舍或双列式半敞棚猪舍。要求冬暖夏凉,具有良好的排污条件,空气流畅,温度适宜。夏季搞3~5次清圈消毒,饲喂较为凉性的西瓜皮等。实行保护性饲养,夏季可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藤蔓植物遮荫降温,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冬季以30~40℃的温水给猪拌料和饮水。推行高密度养猪,冬季0.8 m2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 m2猪舍养1头育肥猪。用作育肥的仔猪,应在40日龄、体重10 kg左右,适时去势;根据体重和猪源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群,防止强欺弱、大欺小。一般生猪收购价上半年低于下半年,逢年过节猪价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扬。按照猪的生长规律前期增重慢、中期增重快、后期增重又变慢确定出栏时间,育肥猪以饲养180~200 d为宜。我国肉猪理想的出栏时间为:地方早熟品种体重80 kg,培育品种体重90 kg,杂种猪体重100~200 kg。肉猪体重在20~90 kg时,日增重直线上升,育肥耗料少,瘦肉率高,卖价高。体重到 100 kg以上则明显变慢,日增重逐步下降,再多养1 d,不但耗料多,而且猪脂肪增多,瘦肉率低、卖价低、赚钱少。因此,肉猪以体重90~110 kg出栏为宜,可节省饲料20%左右。

2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的猪舍环境,努力提高成活率

现代养猪生产是在高密度环境条件下,猪舍的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和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利用现有的条件,为猪群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等环境条件,保证其营养需要。猪舍环境尽可能做到冬暖夏凉、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有利于猪群生长发育,成活率高,产肉量高,经济效益随之上升。

2.1妊娠期

母猪妊娠后20天左右(10~30天)是第1个关键时期该期是受精卵附植到子宫形成胎盘的时期,此期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比较脆弱,易发生流产。应注意饲料的全价性和质量,不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流产。第2个关键时期是母猪妊娠的最后1个月,此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的60%以上都是在这个时期生长的,所以需要的营养物质特别多,要求饲料既有质量又要有数量,特别要注意满足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

2.2哺乳期

首先满足母猪营养需要,一般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不低于14%,而且质量一定要好。其次应满足钙、磷、铁、碘、锰、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另外要注意维生素的

供给,维生素既是母猪本身的代谢所需,又是乳中的成分,十分重要。如维生素A缺乏,会造成泌乳量和乳质下降;维生素B1缺乏会使消化、神经、血液、皮肤、代谢受到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泌乳。同时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和青绿多汁饲料,以满足产奶的需要。对乳量不足的一定要进行催乳,可用催产素10单位肌肉注射,日注1次,连用2~3天;或取新鲜猪或牛、羊的胎衣切碎煮汤,拌料饲喂母猪,连服2~3天;或用小鱼、小虾150~200克、藕节100克,捣烂拌料喂猪,连喂3~5天;或用鲜蚯蚓200~500克、鲜虾500克,拌料饲喂母猪,连服2~3天。

2.3保温、防压

初生仔猪抵抗力差,极易死亡,85%以上的仔猪死亡发生在30日龄前,1周内死亡的占60%,特别是3日龄以内死亡最多,所以,做好仔猪第1周的护理十分重要。寒冷

是仔猪成活的大敌,如保温措施不力,仔猪就会被冻死和压死。应将仔猪放入保育箱(如大木箱)中,用电热板、火炉、红外线灯或40~60瓦的灯泡取暖。仔猪生长的适宜温

度:1~7日龄为28℃~32℃,8~30日龄为25℃~28℃,31~60日龄为23℃~25℃。如果达不到上述温度,仔猪体温就会下降,轻者冻僵,重者冻死。此外,还要做到“六注意”:①要注意仔猪出生后要迅速擦干身上的黏液,及时放入保育箱(木箱);②要注意将产房内(圈内)温度控制在10℃以上;③要注意保持圈内干燥卫生,避免潮湿;④要注意垫草不可过长、过厚,以防止仔猪由于怕冷钻入垫草中,被母猪压死;⑤要注意最好在母猪圈内设立护仔间,让母仔分开睡觉,让仔猪自由吃奶,并逐渐养成习惯;⑥要注意仔猪出生后及时剪掉犬牙和尾巴,避免咬伤母猪乳头及咬尾病的发生

2.4及时吃上初乳

初乳中含有母源抗体、镁盐,具有较高的酸度、浓稠度,应出生后2小时内让仔猪吃初乳,这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仔猪出生后几天就有固定乳头的习惯,一旦固 定,直到断乳。根据这一特性,可以人工将体质弱的仔猪固定在前面的乳头上;将体质强的固定在后面的乳头上;中等的固定在中间的乳头上。母猪死亡、无奶、产仔过多或过少,都要对仔猪进行寄养和并窝。寄养时一定要扰乱寄养母猪的嗅觉,让其接受被寄养仔猪,也可以通过将两窝仔猪先混养再并窝等措施,保证寄养成功。

2.5及时补料

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直线上升,而母猪产后20~30天泌乳达到高峰后,产奶量下降,所以仔猪只靠母乳已经不能满足体重快速增长的营养需要,只有及早补料才能弥补母乳的不足。一般在5~7日龄开始训练仔猪开食,可将仔猪料放到仔猪补料栏内,让仔猪自由采食,这样到20日龄左右仔猪就能学会自己采食饲料。一般1千克饲料中消化能不低于13.39兆焦耳、粗蛋白19%~22%、糠麸类不得超过10%、动物性饲料5%~8%,外加2%的贝壳粉、0.3%的食盐。根据近年来对仔猪料的研究证明,在饲料中加入各种消化酶、调味剂、乳清粉、油脂、有机酸等,可使仔猪料更完善,饲喂效果更好。补料的同时应注意补水,水质要清洁。40~60日龄要加大饲料喂量,每天饲喂4~6次,夜间加喂1次。要求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如加入3%~5%的鱼粉、肉松粉,效果更好。[2] 3全面抓好经营管理工作

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费用的开支,节约水、电、煤和机械设备费用。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合理组织猪群,实现全年养猪均衡生产。

4广开销路,及时处理和销售产品

肉猪是鲜活产品,如果盲目生产、产品无销路或销售不及时,会积压滞销,既要增加耗料量,减少经济效益,又会影响下批猪的生产,打乱整个生产周转计划,给猪场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必须重视销售工作,开展多层次加工,扩大企业增值,提高经济效益。

5掌握信息,搞好市场预测

商品时代、信息时代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经营一定要适应和预见市场变化的规律性。生产上要高产、优质、低耗,充分发挥人员的潜能,作好财物、资金、用具的管理工作。开拓市场,改进流通手段和增加流通渠道,薄利多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以合同形式固定购销关系,多方联系业务,把握时机,适时进退,购销灵活方便群众。促进产品流通,加速资金周转。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及需求变化,提出正确的决策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感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下一篇:屠宰加工厂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