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味道十篇

2024-09-13

微笑的味道 篇1

原来是一场梦。

我醒来, 眼前是自己的房间。一股香味飘来, 原来是一碗豆腐花摆在桌上, 一碗来自附近小吃店的豆腐花。虽然肚子已经开始“造反”, 但看到它。我却没有一点胃口。

刚才的一幕, 事实上是我记忆的重要一幕。在从前, 那是小贩在卖豆腐花。不管是老人, 或是我们这一代, 记忆都是非常清晰的。

卖小吃的从前经常出现, 各个街头巷尾都能见到他们骑着三轮车的身影, 听到他们的吆喝声。他们的声音不悦耳, 也不嘹亮, 但狭长的巷子中这声音久久回荡。对于那样的叫卖声, 我十分爱听, 那甚至成了我一天中的期待。每一天的午后, 远远地, 还未等小贩走近, 我同小伙伴们早已经等在了街口, 就等他香香的美味。尤其是在冬日的午后, 太阳暖暖的, 手里端的豆腐花热乎乎的, 吃在嘴里, 暖在心里。对于儿时的我来说, 这是惬意而又幸福的。

小贩的模样, 我已记不大清,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亲切的微笑。虽然他们不是很出色的人, 虽然他们的职业不令人重视, 但他们亲近的、朴实的笑容, 却最令人感动。那样的微笑, 也曾经让我倍受鼓舞。

现在, 路上已少见了那些小贩, 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小吃店。小吃店的种类很多, 天南地北的小吃都有。这是一个好地方, 很多人认为是这样, 的确, 这代表着我们的国家在进步, 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高科技”、“时尚”这些名词在许多地方都出现, 甚至在我最钟爱的小吃店中。

偶尔, 我会进去, 到现代化的餐厅中一饱口福。那味道的确美, 的确可口, 让人垂涎三尺。但似乎少了一种口味, 一种曾经的味道。

无锡现在变了许多, 许多原来属于无锡当地的特色已被取代。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呢, 还是应该惋惜呢?

导师:罗新方

微笑的味道 篇2

“妈妈,这衣服怎么了,怎么这么股味?我不穿了,换一件。”

“怎么了?你平时不是最喜欢穿这一件吗?”

“你闻闻,难闻死了。”女儿撅起了小嘴。

我把衣服拿过来放到鼻尖一闻,可不,连续几天阴雨连绵,衣服是干了,可飘溢着淡淡的腥味儿,的确不怎么样。

“怎么了,我没闻出什么味呀?”我故作不知。最烦的就是大清早给她翻箱倒柜找衣服,而且还得合她的意。

“我不穿,就是不穿,你给我另找一件嘛!”女儿在床上就是不肯穿。

我的火往上冒,刚要朝她吼,忽然灵机一动,再次拿起衣服使劲嗅了嗅,故作神秘地说:“噢,我闻出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味道吗?

“什么味道?”女儿不解地问。

“这是月亮的味道”。

“月亮的味道?”女儿来了兴趣,拿起衣服放在鼻尖嗅来嗅去。这回她也不嫌难闻了。

“那我以前穿的衣服怎么没有月亮的味道?”

“那是太阳的味道呗。这几天太阳偷懒了,你的衣服上便有了月亮的味道。”

“哦,原来月亮这个味!”她又拿起衣服嗅了嗅,回味着,好像要把这月亮的味道永远记在心底,然后愉快地穿好了衣服。

我庆幸自己没有河东狮吼,大发脾气逼着女儿穿衣服。一个“月亮的味道”使女儿对衣服从讨厌变成了喜欢,我想换来的还有她对美好世界无限的遐想。

这不由得引起了我对教育工作的反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轮回,让我们诸多的教育工作者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耐心。备课、上课、批作业……琐碎的工作磨光了我们教育创新的灵感,我们固守着已有的经验让生活继续。学生上课开小差了,老师来一句:“坐好,上课不认真听讲成绩怎么提高得了?”简单的提醒带着责备,学生可能一节课不愿抬头;学生完不成作业了,一个电话告知家长,学生得到的可能是家长粗暴的呵斥或一顿拳打脚踢。我们清楚,在这些背后,满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希望他们上进,希望他们成才;然而,这“爱”是否让人难以承受?

面对这些性格迥异、天真烂漫的孩子,如果我们能拥有一颗童心,换一个角度进行教育,换一种方式进行引导,就像“月亮的味道一样”,让孩子们欣欣然接受我们的爱心,我们的教育生活是不是可以更加美丽?

微笑的味道 篇3

当你失败时,笑一笑,一切事物将会重新开始,那时微笑提醒你:重新开始,那是一次机会,你需要好好把握。

当你开心时,笑一笑,一切都完美组装,微笑再次提醒你:面对这个世界,不要忘记我——微笑。

如果你提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我该追求的?我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微笑,无论你是一位商人,一位孩子,一位生活极为普通的人,还是一位拥有亿万元的富翁,我相信,你们的成功与幸福脱离不了微笑的动力:商人成就的事业,孩子的天真,普通人琐碎的幸福,富人的闲暇与享受……身份的起点是自信的微笑,成功的结局是收获的微笑。

用心品读这篇作文的字里行间,它或许是你人生中胜利的格言。

当然,微笑也证实了你的人品。别人不小心做了一件让你不高兴的事,他在向你道歉,当他在不知所措盼望你原谅时,他更希望看到你一个微笑,那时你是一个不计较的人。

当别人和你一样失败时,你会微笑地说一声:一定会有转机的那一天,那时,你的自信传染给了别人,他们将会认为你是一个乐观的成功者。

朋友们,记住:有了挫折,你要坦然面对,有了教训,你要快乐收获,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成功收获。

一切源于微笑的给予……

关于微笑的学生作文:微笑的味道 篇4

我今天要回乡下,终于来到公交车站,运气还行,过了不一会公交车就来了。我上了公交车,车上人头攒动,人挨人,人挤人,原本很热的我,现在越来越热了。突然,一个女士不小心踩到了前面那个女士的长裙,连忙说了一声“对不起”女士回头一笑:“没关系,公交车上难免会有碰撞。”

我听了,真想为这个女士点个赞。 没有争吵,没有推拉,也没有必要踩回去报复解恨。就一个道歉,一份微笑,场面是如此和谐、美好!

礼貌微笑让矛盾不再是矛盾,让事情变得容易解决。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友善和文明。有了微笑,生活变得简单愉快,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融洽。这就是微笑的味道,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

生活中更应该人人懂得微笑,处处都有微笑。 夏天,对着激动的知了,对着树下的阴凉,对着太阳底下急切的脚步声,也笑一笑,你就会感觉没有那么热,随之而来的是快乐和自由。你会体会到生命中最激情、最带劲的味道。

对着自然、对着人们、对着自己,用微笑来化解矛盾……失败的时候,委屈的时候,低落的时候,大大方方的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接受别人的微笑,只要有微笑,生活就还有味道——这就是微笑的味道。

作者:折桂七8班 龚芊卉

幸福的味道 篇5

秋天到了, 天气逐渐变凉了, 老毛病咽喉炎又犯了。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 我振作精神走进教室, “上课, 同学们好!”沙哑的嗓子, 好像有无数的小蚂蚁在喉咙里乱蹿, 我咳了几下, 孩子们立即心照不宣, 很响亮地说:“老师, 您好!”几个小调皮也发现了我的不适, 整节课都正襟危坐。我尽量用低沉的声音讲课, 孩子们听得很专心。

又一节语文课, 我发现讲台上有一盒咽喉炎片, 旁边有张小纸条, 我瞥了一眼, 上面写道:“敬爱的李老师, 这是我们的心意, 您要多保重身体!”我心里立即涌起一股暖流, 多贴心的孩子啊!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此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

下课了, 孩子们围着我叽叽喳喳:“李老师, 您好点了吗?”“明天我带胖大海过来!”……我微笑着抚摸孩子们的头, 连声说:“不用了, 谢谢!”

中午带孩子们去食堂就餐, 我刚刚坐定, 几个小女生便火急火燎地跑来, 一脸焦急的神情, 有个小女生凑近我的耳朵说:“李老师, 你今天不要吃鸡大腿, 最近我爸妈说有禽流感, 你千万不能吃啊!”听着孩子们的话, 我心里充满了被学生爱戴的幸福感。

下午的作文课内容是描写秋天校园中的一处景色。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校园的英华园。我耐心地指导孩子们观察, 男孩女孩们围着我叽叽喳喳地说着, 我似乎在放飞着一群快活的小鸟。沐浴着午后金色的阳光, 享受着和孩子们一道成长的快乐时光, 时光老人仿佛也停止了脚步, 人到中年的我内心重新燃起孩童般的纯真, 蓦然回首, 幸福不就是和孩子们一道成长吗?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体育活动课, 孩子们上午语文课表演《狐假虎威》还不够尽兴, 很希望去操场继续表演, 我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上课铃声一响, 孩子们纷纷戴上头饰:有老虎、小兔、狐狸、刺猬、小鹿等, 虽然有的头饰制作得不是那么精美, 但是看得出他们很用心。来到操场上他们三五成群表演起来, 一张张笑脸笑成了一朵花, 我打开照相机, “咔嚓、咔嚓……”把这美好的一切永久定格在镜头里。呵呵, 小男生奇奇乐呵呵地跑过来:“我们一起做千手观音, 您再帮我们拍摄吧!”“好的, 好的。”我笑呵呵地抚摸着奇奇圆溜溜的脑袋, 爽快地答应了。男生女生们排成一条长龙, 一双双小手挥舞着, 孩子们兴奋得小脸涨得通红, 此刻, 我幸福地成了孩子王!

作为小学老师,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备课、上课、听课、批改永远也批改不完的作业, 这些事务消磨了我们的激情, 我们的心渐渐地变得麻木, 抱怨之声不绝于耳, 慢慢地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我们何不放下手中的笔, 和孩子们去绿茵场来几趟赛跑, 踢几场足球, 捉几回迷藏……何不让心灵自由飞翔, 感受和孩子们一道成长拔节的那份喜悦?

每天和孩子们相处, 其实幸福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关键我们要有一颗捕捉幸福的心, 用心品味点滴的幸福时光, 让爱成为教育路途中那道最明媚的阳光, 让我们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贵人。

记得朱永新在《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一文中有一个重要命题: “幸福是一种感觉。”原来, 没有谁偷走我们的幸福, 是我们不经意把幸福弄丢了。幸福是什么?当我的学生们一个个经我的手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生, 我收获的就是满满的幸福。只有成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 只有成为快乐的教师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快乐、健康。

品读书香的味道 篇6

读书, 真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图书馆, 有一副标语这样写着:“此刻打盹, 你将做梦;此刻读书, 你将圆梦。”

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及“精神王子”的伏尔泰也曾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 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 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读书, 使得我们非常简洁地与古今名士相向而坐, 虔诚与他们沟通交流, 静心聆听他们娓娓而道的哲理箴言, 掩卷之后, 耐心地从中品觉出书香的味道。这是多么惬意的美事啊?

所以就有了“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之说。也有了“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 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 (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作家斯迈尔斯语) 之感慨!

说起书香, 这也是有历史来头了。据“南蛮王五次遭擒”记载, 诸葛亮率兵南征孟获, 四擒四纵之后, 又驱兵向秃龙洞进发, 第五次与孟获交战。当时, 为防瘴气之害, 诸葛亮向孟节求“芸薤香叶”, 孟节令军士“各人口含一叶, 自然瘴气不侵”。这里“芸薤香叶”其实就是“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 书中置放芸香草后, 只要打开书本, 就会清香扑鼻, 所以就有了“书香”一语。因芸香与书结缘, 与芸草有关的其他东西, 也就成了与书卷相关的称呼, 如古代的校书郎, 就有个很好听的名称:“芸香吏”。我们熟知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做过这个官。

品读书香, 我们可以跨越时空, 纵横古今, 遨游中外, 神游未来;也可以饱览天下的美景, 探索自然的奥秘, 感受科学的神奇。

品读书香, 可以让我们走近智者, 感受他们的非凡智慧, 领悟他们精辟的见解;也可以心受启迪, 眼增见识, 享用无穷的快乐, 丰富我们的知识。

品读书香, 最能品出书香味的, 该如王国维一样的大师了。

国学大师王国维凭借自己酷爱读书的优势, 乐读书、善思索、勤总结, 最后凝练出人生读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他不仅把佛教用语之“境界”用在了读书鉴词的感悟中, 而且把晏殊、欧阳修、辛弃疾这三位先哲自然地聚合在一起, 用他们的词句极其准确地描述出美丽而博大的人生意境。想想, 他这是需要通读多少图书典籍, 闻过多少书香, 思索多长时间, 才能如此娴熟地道出人生读书“境界”的真谛?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多看, 要博览;之后进入变通运用, 博览后的思考, 显现出“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困惑、执着;最终要达到的深入浅出, 知行合一, “随心所欲不逾矩”“道法自然”的返璞归真。

嗅嗅汾酒的味道 篇7

在杏花村也有这样一个闹钟, 每天清晨拉起嗅觉的警报, 一股酒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 新的一天就从这味道开始。

美——生活的味道

曲径画廊, 亭台楼阁, 遥相呼应;八仙醉酒, 马刨神泉, 佳话传颂。

清晨, 行走在杏花村的街道上, 感受汾酒苏醒时的静谧和安详;树顶的鸟儿唧唧喳喳地唱着, 露珠在青青的草丛中闪亮;汾酒大道上的车辆稀稀疏疏, 晨练的男女老少身披朝阳的光辉。一切都那么清新芬芳, 显出朝气活力。

汾酒不仅养育了每一个杏花儿女, 还不断努力提升着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难怪早在1964年, 巴金先生到此参观后便脱口而出:“酒好人好工作好, 参观一回忘不了!”著名词作家乔羽老人豪饮之后, 如行云流水般落墨:“劝君莫到杏花村, 此处有酒能醉人。”写毕, 倒头便睡, 酒醒后想起未完成的诗作, 随即补道:“我今来此偶夸量, 入口三杯已销魂。”令人拍案叫绝!

在这里, 随时随地, 抬起头, 深深呼吸一下飘散着汾酒味道的空气, 方知原来生活还可以如此安逸。

久——历史的味道

嗅嗅汾酒6 000年的酿酒史, 1 500年的名酒史和800年的白酒史, 看看汾酒博物馆中保存的大量酒器酒具, 从夏、商、周一直到明、清、民国, 每个朝代几乎全部覆盖。商周时期的饮酒器青铜觚;战国时期的盛酒器夔龙提梁盉;汉代的盛酒器雁嘴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盛酒器虾青釉四系罐;唐代的盛酒器敞口灰釉酒壶;宋代的盛酒器白釉褐彩题字酒坛;元代的白釉褐彩题字酒罐;明朝五福捧寿葫芦瓶;清朝的盛酒器青花婴儿扑蝶葫芦瓶;还有民国的褐白釉杏花村义泉涌酒瓶等等等等。

从商周时期一直到民国, 近3 000年间, 杏花村的酿酒业从未间断, 而且越来越繁荣。早在乾隆时期, 晋省汾州府酿酒业发达。山西巡抚严瑞龙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到:“四远驰名, 所谓汾酒是也。民间烧造, 视同世业。”

值得一提的是, 汾酒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最高荣誉——甲等金质大奖章, 随即扬名世界, 杏花村也逐渐形成“人吃一口锅, 酒酿一眼井, 铺挂一块牌”, 也就是被称为“一道街、一片铺、一东家”的“三一”格局。1923年, 65岁的杨得龄总经理率先注册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商标——高粱穗汾酒商标。进入新时期, 汾酒依然走在白酒产业的前列, 1988年至1993年连续六年稳居全国轻工业最佳经济效益第一名, 并于1993年成为全国第一家白酒上市企业。

清——传承的味道

都说汾酒清香, 这清香源自纯朴的杏花村人民对汾酒酿造工艺的传承。

酿造酒从“浊”到“清”, 不仅是一字之差, 更是制酒工艺重大变革的生动体现。杏花村的酿酒工艺在北魏时期形成自己的风格, 酿造出口感醇香、色泽清亮的清酒。千年之后, 汾酒仍然沿用了砖状笨曲、固态发酵、酿造两遍的“干和”酒工艺, 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酿酒历史的奇迹。

这清香不但飘过了千年, 也飘向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就发轫于汾酒。《祖国的贵州》中记载:“清朝山西人经商于茅台镇, 依汾酒制法而兴”。1980年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贵州茅台酒史》中也说:“从山西雇了酿造杏花汾酒的工人来茅台村, 和当地酿造工人共同研究制造”。

此外, 湖北“汉汾酒”、湖南“湘汾酒”、四川浓香酒、青海青稞酒、新疆“古城大曲”、东北烧酒、金门高粱酒等等都记录了汾酒的足迹, 处处嗅得到汾酒味道。这味道是传承, 是发扬, 她成就了当今中国名酒的格局。

香——文化的味道

说到杏花村汾酒, 大多数人一定会脱口而出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自此, 多少高人雅士, 才子佳人慕名而来, 一品汾酒的精魂。毛泽东在庐山与妻子贺子珍吃饭时, 呷一口老白汾酒说道:“我还是这个习惯, 酒是要喝的, 最终还是觉得汾酒很纯正, 喝完一点儿也不难受。在延安时, 我经常托人去买汾酒, 在西柏坡招待米高扬, 喝的就是汾酒。”乘着酒兴, 毛泽东挥毫写下《清明》诗, 为汾酒增添了浓浓墨香。

《冰心日记》中写道:“回站已是黄昏, 登上专车, 竟如回家一般的欢喜。稍憩即进城到‘兴华春’晚餐, 尝到了汾酒的滋味。”沈从文在《长河》里提到汾酒:“我们一共六个人, 一人喝了十二两汾酒, 见底干。”

就连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都不约而同在其作品中写到汾酒和竹叶青酒: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 李思永和武琼瑶喝光了三壶竹叶青;金庸的《笑傲江湖》, 令狐冲喝罢汾酒, 又接过竹叶青, 一连四口, 喝干半碗酒;古龙的《武林外史》, 睿智的沈浪一饮便知此酒是以酒中烈品大麦与竹叶青混合而成。

曾创下央视2006年最高收视率的电视剧《亮剑》中, 李云龙最爱汾酒, 连负了伤调养身体时都念念不忘;2012年, 各大卫视热播的《后宫·甄嬛传》里, 吏部尚书隆科多最喜竹叶青……

从领袖到作家, 从文学作品到电视剧, 到处都留下汾酒的墨香, 她是最有文化味道的中国名酒。

微笑的味道作文 篇8

每一个人都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与其他人分割不开。鲁滨逊漂流了那么多年了,他每天都盼望着英国船队的到来,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是拥有了星期五的微笑和陪伴,所以他才会有等到船队到来那一天的耐性,因此星期五是鲁滨逊的福星,是它的陪伴和微笑的鼓励,才让他渡过了寂寞孤独的漂流时期。

还记得刚上初中的那段时间里,我真的十分想家,可我上的是离家较远的寄宿学校,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那段刚进校的时间里我想家想到会半夜哭醒,把我寝室里的人吓个半死,可我又是个死掘的人,总是不喜欢和别人说自己的心事,就一直憋着。所有的人都以为我只是太小不适应环境,所以没有一个人来安慰我。后来好不容易等到过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回家了,可学校突然通知不放假,失望、失落的我在走廊上大哭起来。班上一个同学看了我半天然后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安慰我叫我别想家,说她也和我一样想家,陪我一起望着我家的方向,对着我微笑的说:想家了,就往那边看看。我照着做了,似乎也看到了家人在家忙碌的样子,突然觉得好受多了,也不那么想家了。

后来我就一直很感谢这位同学,其实她可能也只是碰巧安慰了我,可我到现在还记得她。那个时候,她的微笑对我来说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让我感觉无比的温暖,她的劝解和安慰,也像及时雨,缓解了我的相思之痛。所以人在最害怕的时候,即使不说,也总希望有人能看出自己的恐惧。一个微笑或许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那些处在悲伤中的人来说那就是一种天使般纯洁的东西,是上帝对他的恩赐。一个微笑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如果是很多微笑,很多人一起展开这些微笑,那力量就是无穷了。

每个人都应该微笑,不管对待熟悉的人还是陌生人都一样,不管是对待友好的人还是不友好的人都一样,不管是对待年长的人还是年轻的人都一样。微笑的对象没有年龄,没有熟悉度,没有友好度的差别,这不但是给别人一张笑脸,还是给自己一份快乐。

微笑很小,世界很大,当所有的微笑汇集在一起,那他就可以改变许多东西。没人可以无凭无故拒绝一张笑脸。

中国味道的当代思考 篇9

设计的难处,就在于有太多的影响因素和太多种选择,而且有多种的评价标准,平衡、沟通、取舍、不断追求相对最优是设计过程中不间断的任务,设计能否成功,关键是设计立意的出发点和核心判断价值观的取舍。

一、对文脉的重视是必然,也将开创新的设计亮点

“几家篱落傍溪居,只有青山尽自如”,元朝宋伯仁描写的意境令人沉醉,在今天喧嚣繁杂的现代城市,这更是人们梦里追寻的理想居所。

建筑师责任重大,因为建筑改变城市面貌,建筑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建筑也提升人的生活。

上世纪末以来西风渐渐流行,欧式古典,现代派求酷、求简,莫不西化。这十年间的房地产建筑设计发展的过程也基本重复着上述规律,大量的作品以外国之流行为流行。诚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信息化令世界更扁平,西方的优秀设计思路和手法的确值得学习,而购买者对洋气的认同也是推动这些流派发展的内在动力。

然而,当每个城市充斥了同质化的作品,购买者审美疲劳了,有何突破口?另一方面,城市特色逐渐丧失,中华的文化和诗意的梦想不再,任之逝去十分令人心痛。种种的思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

很幸运,不少发展商也与我们有着同样的思考和忧虑。

从广州云山诗意开始原创的一系列高层现代中式住宅作品是这几年我和我的团队进行的文化回归和建筑艺术的积极尝试,尝试将中国味与现代高层住宅结合。至今已在国内的广东的清远和湛江、广州的花都区、广西柳州和北海、江苏的南京、山东的淄博等多个城市进行了十余次尝试,取得了极大地成功,不仅在市场上创造了销售的奇迹,取得了显著的口碑和附加值效益外,在建筑艺术上,也获得了很多奖励,包括政府的评奖如全国创新大奖及省市优秀设计一等奖等等。

二、现代文脉设计中要解决好四大矛盾

过去的房产开发,中式元素在别墅和低层建筑的引入较为普遍,也许因为中国古代建筑形式就是单层或低层的砖木形式,所以这些引入较为成功,如清华坊、观唐等等,但对于今天的开发强度而言,高层是多数必然的选择,于是,旧元素新形式的创新和整合成为难点,而且,困难远不止这些,必须要解决的大难点有以下四个:

(1)中国味与高层建筑的矛盾;

(2)中国味与当代生活的矛盾;

(3)中国味与现代科技手法的矛盾;

(4)中国味与简约流行时尚的矛盾。

最早的广州云山诗意(图1~5)用顶部标志、底部纯粹、中间简约的处理原则开创性地在高层中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四个矛盾;同时,极纯粹的大宅门、马头墙、古式土瓦、石鼓等细节,与现代的玻璃和钢等元素的整合和对比,也产生了现代中式的丰富细节美感和情趣;而每栋楼前的“虚院”以及架空连廊的串通,让人际交往和领域感尊荣感相得益彰,配合高低错落的中式园林,步移景异,小中见大,做到了不仅形似,更求把中式人居智慧的诗意栖居的感觉,共享、中庸与和谐表达出来。此盘2005至今,创造了价格上涨200%,且一直比周边楼盘高20%的良好销售纪录,也确立了开发商“崇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和以“东方人居智慧”为品牌战略的核心,取得了极大的附加价值。

类似的较为纯粹的中式风格,我们又在南京紫院(图6)和淄博等处进行了尝试,每到一地,认真研究当地的文脉、气候、风俗等,并吸收进设计中,于是有了不断创新的一系列中式,因为创新而耳目一新,也因为与现代生活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所显示的品味卓尔不凡,每到一地开卖,均成为当地的头条和新亮点。

三、让文脉设计更具现代品味是大量应用的基础

在这一系列尝试后,如何把产品更简化现代,让年轻的购买者为之心动成为我们的主攻目标,广东省清远市的云山诗意尝试的现代简约温暖版中式风格成为新的里程碑(附图7~11):中式的味道在简约清淡的气氛中隐隐品出,更贴近现代生活,也符合二线城市开发需降低建造成本的要求。

具体手法上采用了现代的材料与传统的竹子、预制陶构件,简化了的钟塔和汉阙等的对比与互动。值得一提的是选用了更多的暖色材料,如木、竹或仿木色铝构件,让家居的气氛更浓;此外,在斜屋面上,用简化的砖铺取代古式土瓦,既有现代感又比钢瓦屋面便宜200%。

首期完成后,已成为清远最知名的楼盘之一,售价高出周边30%,且销售一空,设计感和效果都获得很多的好评。

新一期云山诗意,是沿街的高层住宅,继续简约现代的思路是核心想法,希望中国味与当代生活的矛盾和中国味与简约流行时尚的矛盾能在此有更满意效果。

继续现代中式的思路,广西柳州盛天龙湾项目,因其位置地处柳州门户,又在现代高新区,所以我们尝试用更现代的手法去表达中式感觉。如图所示(附图12~15),更多的平顶,更酷的表现手法,公建化的简洁塔式标志,其中的图腾引自中式吉祥图案,希望让进入柳州的人对这个山水清雅的城市留下更具文化的一瞥。方案一推出,就受到当地市领导和建委的高度评价,目前已完成首期。

四、有文脉的公共建筑更具底韵和厚度

此外,我们除进行着各种新的中国化住宅的尝试外,也把这种传统和文脉的思想引入到公共建筑中,比如已开业的阳朔河畔度假酒店(图16、17),正在施工的广州汇裕朗豪国际酒店(图18)和河北邯郸一中等项目,这些项目,或用极传统的手法如阳朔酒店,期待尽量给人桂北民居的原汁原味,因民族而国际;或用比住宅更精简和象征的手法,在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基础上,去含蓄地阐述我们的中国味道和民族文脉。

五、对文脉要提炼取舍,让客户接受的传统才能传承

大量的实践得出的结论,文脉是一个城市的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习、继承,更要提炼,要将其与现实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人所接受,而只有美的,被人接受的建筑才是好建筑,被接受的文脉才能传承。

烈烈西风与现代风,社会审美观的多元化,令建筑师不停做各种尝试,成为多样化的能手,有无奈,也是必然,但正如梁思成大师当年所言: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去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向都是大可痛心的……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远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晒伏晒出夏天的味道 篇10

我小时候住在鄂东的一个小县城里, 那时楼房很少, 很多家庭都住在平房合围的院子里。每到烈日炎炎的三伏天, 人们便翻箱倒柜, 把家里一年四季的衣物、被褥、床单等搬到院子里晾晒。这些东西一般要晒上两到三个日头, 以后就不会发霉, 而且经久耐用。人们在不大的院落里架起了竹篙, 铺上了床板, 拉上了绳索, 各式各样的衣物悬挂着、平铺着, 无拘无束地展示着它们的身姿, 欢欢喜喜地接受着阳光的洗礼。

晒伏也是亮家底的时候,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喜欢把当时昂贵的毛料大衣、绸缎被面、驼绒棉袄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晒, 这些衣物直接反映出一个家庭生活水准的高低, 挺值得人显摆的。我家晒伏也会引起街坊的“围观”, 倒不是因为母亲晒出的东西多么贵重, 而是晒出的衣物数量大、品种多, 因此惹人注目。我家那时四代同堂一共8口人, 经过多年的积累, 全家人的衣物、被褥、床单等早已把家里的几个衣柜塞得满满的了。母亲晒伏时要抬出竹床, 竖起竹竿, 甚至要卸掉家里两扇大门的门板当晒台。母亲晒的棉衣、棉裤、毛衣、棉鞋、毯子和棉被, 花花绿绿, 令人眼花缭乱, 街坊们看了都会称赞母亲会过日子, 把这么一大家人的生活打理得顺顺当当。

其实每年晒伏都是个不轻松的活, 母亲要从早忙到晚。晒伏的那些天烈日当头, 母亲头戴草帽、肩搭湿巾以防中暑。母亲常常是刚把衣物挂好就已是汗湿衣衫了, 她只是在墙角歇歇凉就继续干活。晒伏时要经常翻动衣物、被褥等, 使其每个面都得到阳光的眷顾, 偷一偷懒其实是和自己过不去, 达不到晒伏的效果。母亲晒伏一丝不苟, 非常到位, 晒后的衣物母亲再一件件叠好装进衣橱, 还不忘放进几颗樟脑丸。全家人到了冬季盖上热乎乎的被子, 穿上暖暖的棉衣, 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初晒伏时阳光的味道。

上一篇:选择题解题策略论文下一篇:动脉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