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困境三篇

2024-09-01

帝国的困境 篇1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践方式

今天,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而成为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成为了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以其雄厚的实力为后盾,美国奉行其所谓的“文化外交”战略,打着“普遍人权”、“普世价值”等旗号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推销到全世界,在全球性的交往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倾向,因此,美国成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代名词,美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目的也就是让各国的文化实现美国化,进而心甘情愿接受其控制。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控制方式

如上文所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帝国主义是伴随着西方军事帝国主义、政治帝国主义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帝国主义,相比较而言,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手段更为高明和隐蔽。一般说来,文化帝国主义的控制方式表现为:

第一,利用先进的信息传播网络,大肆宣扬其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推行其“和平演变”的外交战略,在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利用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形式来积极谋求对第三世界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权,美国著名的参议员富布赖特曾经指出,单纯的军事力量和外交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形势了,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必须通过向其他国家灌输其价值观来对他国产生影响,而且,他认为,这种影响比军事、政治手段更为有效。 基于此,美国政府开始以人权、民主为幌子,以援助、投资为手段,依托其发达的信息传播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意识形态的渗透。据资料显示,通过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信息发布, 美联社、合众社、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时代周刊》、 《华盛顿邮报》等报刊媒体已经牢牢地控制了国际新闻的发布,它们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并译为多国语言和文字来介绍、宣扬、美化其价值观念、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或者选择对它有利的新闻来播报给世界各国,给人们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听觉冲击,已经成为了对外宣传和文化扩张强有力的武器。“美国政府的海外喉舌———‘美国之音’电台,现在使用包括英语在内的52种语言播音,每周播放时间超过1 200小时,以此宣传美国的对外政策和介绍美国的社会文化,‘帮助’各国人民‘正确理解’美国的价值观。美国政府增设的‘自由亚洲电台’于1996年3月正式开播,主要针对中国大陆、 缅甸、柬埔寨、老挝、北朝鲜以及越南的听众,美国设立的自由电台和自由欧洲电台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政治宣传和文化渗透,加速了这些国家的剧变”[1]。同时,依托其强大的人才、资金优势,美国还紧紧控制了被誉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的操作系统和信息发布。目前,“美国文化占据了全球网上信息资源的90%”[1],以自身发达的信息传播网络为依托,美国成功地将其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输出到别国,肆意扩散宣扬自己的价值观。

第二,利用发达的文化产业,大规模生产文化产品,进行大众文化的殖民和扩张。“在全球化的诸种体现形式中,几乎没有什么像国际品牌、大众文化偶像和工业品以及卫星向各大洲成千上万的人现场直播重大事件那样如此直观,覆盖面广并且渗透力强。全球化最大众化的象征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娜和CNN(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新闻”[2],文化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大众文化的兴起。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依托先进的生产力并加之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美国大规模地生产和复制承载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从而成功地扩散了其文化价值观。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正是这种大规模的文化生产,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反抗性、辨识力和创造力,变成了一群文化笨蛋,甘于接受文化精英的统治,“从根本上看,虽然消费者认为文化工业可以满足他的一切需要,但是从另外的方面看,消费者认为他被满足的这些需求都是社会预先规定的,他永远只是被规定的需求的消费者,只是文化工业的对象”[3]。文化工业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出一种虚幻的、 受操纵的消费品为标志的文化,是被统治阶级甘心被统治“,革命的倾向不论在何时羞涩地露出一定的苗头来,都将被一种大体上类似于财富、冒险、热情似火的爱、权力以及肉欲主义一样的愿望———梦想式的虚假满足所平息和遏止”[4],以这种方式,美国成功在大众文化领域实现了扩张:世界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随处都有青年人穿着牛仔裤,喝着可口可乐,吃着肯德基、麦当劳,追逐着好莱坞影片和明星。

(二)理论侵蚀

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是西方优越论和西方中心论。1989年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司副司长、原兰德公司分析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国民利益》季刊夏季号发表了题为《历史的终结》 的文章,以纪念冷战结束,并提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其主要观点认为,20世纪以来,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在与专制主义的残余、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相继取得了胜利,尤其是冷战的结束,更表明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胜利,人类社会的发展永远都只是这一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人类已经走入在经济领域获得立体声系统和政治领域享有民主的大同社会。在此基础之上,福山进一步指出,阶级问题随着资本与工人之间矛盾的解决已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主要问题,共产主义对于西方的吸引力比一战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低。在东方,日本人吸收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并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其形态,使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得以传播;而中国已经开始通过改革来昭告世人,它已不再成为典范;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共产主义制度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自由主义已经完全取代了斯大林主义。伴随着解体而失去可信度和影响力的极权政治和随着西方劳资矛盾解决而失去吸引力的共产主义都不可能再具备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今后挑战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只有宗教信仰和民族主义两种,但是它们都不足以对西方的自由民主构成威胁。 这一理论表达了作为冷战胜利者的西方对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的乐观态度,赋予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输出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为其文化渗透和扩张奠定了理论基石。

紧接着,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萨缪尔·P.亨廷顿于1993年在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他指出未来世界大战的根源在于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决定了世界的秩序。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巨大争议。同年,亨廷顿在《外交》杂志第5期发表了《不是文明是什么—冷战后世界的范式》,他进一步阐述了“文明冲突论”,提出了冷战结束之后如何“指导和理解世界政治主要发展变化”的“文明范式”。在亨廷顿看来,“文化上的”冲突在冷战结束以后取代了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未来的世界格局将由,即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非洲文明等八种文明所决定,这些不同文明间的地理分界线上将爆发重大冲突。由于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由此引发了人们的冲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不同体系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种交流在强化人类文明意识的同时也使得从属于不同体系的文化差异日益突出和强化。伴随全球社会的发展进程,人们在脱离传统地域束缚的同时也削弱了其自身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因此,为了缩小两者之间的空隙,人们选择了“宗教复兴” 作为其联合的基础。加之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为了弥补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文化和宗教成为了合作的基础。基于以上分析,亨廷顿认为,文明的冲突将发生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为了自身的经济政治等利益,不同文明的国家通过宣扬自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斗争;在微观层面, 不同文明的种族为了领土的殖民扩张而产生争和冲突。在亨廷顿看来,冷战结束以后,对西方的反抗已经由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儒家与伊斯兰文明的结盟所取代,而并非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也就意味着,在多极化的世界发展格局中,西方国家未来的、潜在的主要敌人是伊斯兰国家和中国。故而,他认为在西方文明内部应该有结盟,特别是欧洲和北美之间要进一步合作,将西方文明覆盖到东欧和拉美各国,融为一体。另外一方面,在儒教与伊斯兰国家两者之间要积极寻找机会并利用其文明间的差异制造冲突,制止其扩张和合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各种媒体与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现在,职工从工作学习到生活娱乐处处都有电脑网络、社会新闻媒体、文学艺术、音像图书以及影视等现代传播手段。它们在方便职工的学习,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拓展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空间的同时,不良文化也借助其力量快速传播起来。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多种渠道对中国进行渗透, 妄图占领我们的文化思想阵地。西方物欲横流的消费文化很少给人以心灵陶冶,更多的则是直接感官的刺激,使人庸俗、 浅薄、甚至腐化、堕落。如果任凭这种文化的恶性泛滥,必将导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腐蚀整个社会肌体,也将遏制我们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文化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互通。但由于经济实力的不同,西方国家借助经济力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推行以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强势文化,并把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向中国输出西方的宗教信仰、文化风俗和价值观念,大肆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妄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企图改变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接受西方的一套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全球化就是非西方文化被西方文化同质化与一体化的过程”的论断并非危言耸听。可以说,这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表现。在以经济力量为支撑的文化力量的比对中,中国无疑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性问题。 “言必称希腊”的现象以新的形态、新的内容在社会上流行, 西方的价值标准俨然成了衡量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生选择的标准。特别是党内腐败和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弱化,明显暴露出一部分党员、党员干部受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而丢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淡化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福祉,放松了党性修养,对全社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渗透起到了反方向的/ 表率0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警醒着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存在着乏力与不足。

三、对策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加强培训提高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

要加强理论学习,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提高服从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政治敏锐性, 提高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和洞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化时代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加强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学习,熟悉信息化时代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主动转换角色,扩展新知识面,掌握新的业务技能,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能力要靠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去锻炼,拓展工作思路和视野,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复杂问题、开展群众工作、维护企业稳定等本领,以真才实学担负起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崇高职责。

帝国的困境 篇2

但是很显然,故事并没有结束。UFC从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到如今享有疯狂印钞机的美誉,转折点发生在2000年。这一年正是UFC经营情况最糟糕的一年,UFC原股东SEG的大老板罗伯特向拉斯维加斯娱乐大亨洛伦佐·菲尔蒂塔兄弟求助,最终菲尔蒂塔兄弟以200万美金买下了整个SEG并重新命名为Zuffa。

谁也不曾想到当年200万的投资如今已经成为市值超过15亿美金的UFC金钱帝国。Zuffa于2001年1月正式接管了UFC,当年的2月Zuffa举办了UFC30赛事。由于洛伦佐·菲尔蒂塔与内华达州运动委员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对UFC的规章获得批准帮助极大,在UFC新任主席白大拿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对体重级别重新划分、对北美MMA规则重新设定等一些列大刀阔斧的改革,UFC面貌焕然一新,UFC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逐渐被大众接受。

而在UFC快速发展时期,TUF (终极格斗战士真人秀)无疑是UFC一剂最有力的助推剂。2005年举办的TUF真人秀是UFC与SPIKETV合作的搏击真人秀节目,一年举办两季,分别是4-5月以及9-10月。首届TUF找来16位有志参战UFC的青年,分为两个队伍,由两位UFC冠军选手兰迪·库卓和查克·利德尔率领,在拉斯维加斯的UFC训练基地进行为期50天的集训生活。两队选手捉对厮杀,最终的冠军将获得UFC的3年6位数字的合同。

由于TUF年轻选手的出色表现,首届TUF大结局的收视率是1.9%,共吸引260万名电视观众,反响热烈。TUF拉近了观众与MMA选手的距离,助推了新兴运动MMA的发展,它也被认为是UFC影响力扩张计划中最有含金量的一步。如今TUF每季固定的收视人次在100万次左右,TUF第十季中由于话题人物街斗冠军金波的加盟,令TUF收视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720万人,这和美剧《越狱》在美国的收视人群数字相当。

TUF的成功,让2005年成为UFC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用一个数字可以看出TUF对于UFC的帮助:2003年执教TUF之前查克·利德尔和兰迪·库卓的首次对决门票为64.5万美金收入,销售PPV数量4.9万份。2005年执教TUF之后,两人再打二番战时门票收入达到257.5万美金,销售PPV达28万份,门票收入翻了四倍,而PPV销售数字翻了接近六倍。

从此UFC正式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UFC历史性地打败了同时段播放的其他体育赛事节目(ESPN的大学橄榄球、NASCAR全美赛车、CBS的美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决赛的收视率),成为收视率冠军。当年UFC在体育博彩上的收入第一次超过了拳击,2007年UFC的PPV用户达到488.5万,超过了拳击的479.5万户数字,PPV收入超过2.15亿美金(每位PPV用户付费44.99美金)。

此后UFC的PPV数量出现并喷,2008年UFC销售PPV数量为638.5万户,收入2.87亿美金。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北美付费电视排行前十的纪录中,UFC竟然占据了7个位置,将拳击和职业摔角远远甩在身后。2009年PPV销售数字增加到了805万户,收入3.62亿美金。当年的UFC100作为MMA发展的里程碑创下了商业上的奇迹。UFC100比赛共吸引了10871名观众入场观看,门票收入达到512万8千美元,付费有线电视用户数字达到惊人的160万户,创下了新的MMA赛事收视的历史纪录。2010年举办的15场UFC和一场WEC付费电视购买数字加起来超过914万份,合计金额超过了4.11亿美金,这个数字达到了历史最高,相比17年前的UFC1的PPV销售数量翻了106倍。

2010年,UFC站在了和NBA、NHL (美国冰球联盟)、NFL (美国橄榄球联盟)和MLS (美国足球大联盟)等主流运动项目这样的大组织同样的高度,并获得“年度职业体育联赛奖”提名,MMA彻底摆脱了边缘运动的地位。这一切都标志着MMA已经成为主流娱乐体育产业。2011年UFC盈利模式多元化,加强了与公共电视台的合作,加上了全年赛事总场次增加,明星选手分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PV数量,全年合计PPV销售数量在675万份(当年最高销售数字是UFC129的80万份,全年没有过百万的销售额,而2010年有3场比赛过百万)。

根据统计,收看UFC的观众年龄跨度从15岁到45岁。最主流观众是18-34岁人群,UFC将收视人次目标定为亿次。2011年底UFC已经在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21种语言播出,观众达到5.97亿次。UFC75%的收入来自于比赛直接相关的项目付费电视PPV用户、门票以及相关的电视转播和广告收入。其次,它还衍生了MMA文化产业链,涉及赌博、游戏、服装、护具、保健品、影像制品等多个商业领域。

Zuffa公司大老板洛伦佐就是做赌场出身。MMA博彩已经成为所有体育博彩项目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运动,一场周末UFC赛事的下注总和相当于一场NFL (橄榄球)赛事,有时甚至超过NASCAR(赛车)。UFC观众来拉斯维加斯观看比赛为当地赌博产业作出的贡献是人均931美元,而其他各类游客的赌额是人均556美元。

《拉斯维加斯旅游商业》杂志统计的观看UFC比赛的人在赌博上花的钱是酒店住宿、饮食和其他支出的2倍。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UFC100为例,实际到场观众10871人,门票收入是512.8万美金,平均票价在500美元以上,而据测算这些观众花在赌博上的钱将达到1012万美元。UFC比赛目前最高入场观众纪录是在加拿大举办的UFC 129赛事,到场人数55000人。

在游戏领域,UFC与THQ公司合作版权推出的《UFC终极格斗2009》游戏在全球的销量为350万套,《UFC终极格斗2010》游戏在2011年5月25日在欧美上市,到当年6月30日已经售出了270万套。UFC服装都由旗下的明星代言,这些人气选手也带动了MMA服装的大卖。

与UFC产业链发展类似,UFC拳手的收入也并非只是出场费那么简单,拳手收入包括六个部分,涉及UFC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它们是:出场费、优胜奖金、赞助、PPV提成、特许经营商品提成以及UFC鼓励选手的特殊津贴。比赛当晚表现出色的拳手会拿到5-13万美元左右的最佳KO、最佳制服以及最佳赛事奖。而那些影响力巨大的超级明星的合同中会注明,根据PPV销售数量的不同,进行不同比例的门票和PPV收入提成。以UFC129为例,次中量级冠军乔治·圣皮埃尔一个晚上拿到冠军出场费和奖金40万美元,加上门票、付费电视提成,一场比赛总计收入在250万美元左右。

此外,就算是普通的运动员也有机会通过服装、保健品代言、赞助以及特殊补贴获得一部分收入。比如乔治·鲁普从WEC转战UFC的第一场比赛就被对手用时88秒KO,但UFC除了给他6000美元出场费之外,还给了他6000美元额外补贴,赞助商也给了他2万美元,他在自己的UFC首秀中拿到了32000美元,而真正的出场费只有6000美元。根据UFC大老板洛伦佐所说,UFC至今已经创造了39名百万富翁选手。

帝国的困境 篇3

美国今天在伊拉克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也曾是当年罗马帝国的问题。美国能否避免罗马帝国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能否直面这样的挑战。

最近,我把几张网上流传的美军在伊拉克伤亡的照片贴在自己的博客上。一些网友觉得照片实在惨不忍睹,要求我拿下来。

我没有拿下来。我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讨论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美国这个世界帝国的困境。这涉及到四个方面:一、布什不久前声称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甚至提到“第三次世界大战”;二、军方不停地告急,因为现有兵员支持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已经非常困难;三、民主党左翼提出恢复征兵制度,让各阶层的人都分担战争的牺牲,但是,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方面,所有真正希望获得提名的总统候选人都反对征兵制。因为他们知道这会吓坏了选民;四、从1992年克林顿赢得大选开始,美国被两个年轻时逃兵役的总统统治16年之久。这样的总统在送士兵上战场时如何有道德权威?

这不仅是美国的问题,也曾是罗马帝国的问题,更是文明兴衰的问题。美国能否避免罗马帝国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能否直面这样的挑战。

可惜,大部分美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最近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这自然为发动战争提供了一定的民意基础。但是,更多的美国人坚决反对恢复兵役制。

我曾经问过一些美国人:你们怎么可能既要对伊朗强硬,又反对兵役制呢?很明显,如果美国对伊朗开战,美国凭借高技术的优势,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伊朗的核设施和主要军事设施,这在两次伊拉克战争中看得清清楚楚。但是,阿拉伯世界如今也明白了:真要和美国交锋,不能打常规的战争,而要创造现在伊拉克那种自杀人弹的战场。如果阿拉伯世界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这样广阔的战场上展开人力资源密集型的入弹式游击战,美国要投入多少兵力?不实行兵役制,哪里找人去打仗?

更重要的是,没有兵役制,上战场打使的大多是穷人。最近《波士顿环球报》上登出本地区阵亡将士的照片,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比较贫困的镇。几个平均房价在百万左右的富镇,一个也没有。

西方社会本有着经久不衰的传统:上流社会平时享受着种种特权和荣耀,但在危急时刻,都要争相承担最大的责任和牺牲,这样才堪当领袖,老百姓才会相信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

如今,美国实行了职业兵制,参军是就业,最后领的是工资和各种福利。军队里的普通士兵,多是那些上不了大学、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下层子弟。所以,伊战打得那么惨烈,大多数国民照样是整天逛商店、看电影,享受着太平盛世,仿佛一切都与自己无关。谁让那些当兵的找了个坏工作呢?如今的美军,虽然还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但是,这种为国从戎的精神,不过是当年肯尼迪、老布什一代传统的遗绪。大家还从老意识形态中获得一种共赴国难的幻觉。而现实则是置入玩钱,穷人玩命。一旦这种现实延续时间过长,人们就会从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幻觉中醒来,美军的士气就会出现危机。

像布什这样的领导人沒有经过战阵、没有体验过战争的惨烈,加上美国军事力量异常强大,致使整个国家过于好战,并不觉得要为之付出代价。

一位美国记者注意到,二战一代人正在退出美国的政治生活。他为此采访了国会一些参加过二战的议员:“你们退休后,国会中打过仗的人很少。当他们面对危机时,会不会丧失了敢于一战的勇气?”结果这些老议员的回答正好相反:“我们担心的不是下一代不敢打仗,而是太愿意打仗。因为他们没有见过战场,不知道打仗的惨烈。”

看看当今的美国,领导走向伊战的布什、切尼等,都是逃避了兵役或者没有上过战场的人。而鲍威尔这样在越战中杀出来的将军,则竭尽全力避免战争。

当年罗马帝国鼎盛之时,攻无不克,结果轻易兴兵,战事不断。但随着贵族阶层退出军队以及人口的衰减,兵源空虚,最后不得不依靠异族(即所谓“野蛮人”)的雇佣兵打战,罗马人自己则躲在城里骄奢淫逸。最终这些异族颠覆了罗马。现在的美国国民,也有着罗马式的世界帝国的心态,觉得自己无坚不摧,并不需要为7维持自己的荣耀而付出代价。

上一篇:惩罚的艺术论文下一篇:材料复试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