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六篇

2024-07-28

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篇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格、分布式计算、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相继推出,对供水企业信息集成与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应用的扩展,应用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网络黑客、木马、病毒和人为的破坏等将大量的安全威胁带给信息系统。根据美国Radicati公司于2015 年3 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截至2014 年12 月,网络攻击已经为全球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高达上万亿美元的损失。而且随着网络应用的规模进一步上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威胁造成的损失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根据2015 年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分析报告,2014年报告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比2013年增加了100 多倍。2014年,搜狗由于网络黑客攻击导致搜索服务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长达25 分钟无法使用。2014 年7 月,某域名服务商的域名解析服务器发生了网络黑客的集中式攻击,造成在其公司注册的13%的网站无法访问,时间长达17 个小时,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因此,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要对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进行防护,降低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概率,降低其危害,是本文需要研究的内容。

1 当前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安全防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供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做进一步拓展。典型的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涵盖了生产调度系统、销售系统、管网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子系统。其中多个系统数据需要接受外部访问,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目前,威胁到供水企业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主要分为三个大类:

1)人为原因,如恶意的黑客攻击、不怀好意的内部人员造成的信息外泄、操作中出现低级错误等。

2)数据存储位置位置的风险。可能由自然灾害引发的问题,缺乏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

3)不断增长的数据交互放大了数据丢失或泄漏的风险。包括未知的安全漏洞、软件版本、安全实践和代码更改等。

2 有关分级防护的要求

尤其是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存在大量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也存在像生产调度这样涉及国计民生的信息。因此,需要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的信息安全责任。提升供水企业信息管理区内的业务系统信息安全防护。

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第十四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测评机构,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

定级标准按照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实施,根据等级保护相关管理文件,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归结为以下三种:

1)造成一般损害;

2)造成严重损害;

3)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3 分别防护实施步骤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其有关使用此系统的单位需要对其系统的等级状况做定期的测评。供水企业要遵照要求选择具有资质的测评机构来对管理信息区的业务系统做等级保护的测评工作。其所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 所示:

通常情况下,供水企业信息系统中不会出现第四级和第五级的系统。

根据测评结果,有必要对供水企业内部的局域网进行系统化整改。具体的整改内容包括两项主要内容:细化各业务系统服务器的物理位置;按照需求设置信息安全区域。根据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具体实际,主要有等级包括三个业务区域,以及一个公共业务区和测评业务区。按照上述原则对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服务器做物理划分如图1所示。

不同等级的系统服务器针对不同级别的信息安全区进行设置。等级为一、二、三的业务区分别安装着对应的服务器,而公共业务区域的服务器主要是DNS服务器或者是域服务器。公共业务区服务器主要为基础服务提供非业务系统服务,不需要进行保护分级。测评业务区提供是投入正式使用前的测试服务器。

依据表1的测评结果,将安全区域进行细化表2 所示的就是企业管理信息区,其主要业务系统对安全区域存放问题的展示。

根据表2得到的结果,可以将信息安全设备存放在不同信息区域边界内,以此达到服务器分级防护目的。信息安全设备设置在信息安全区域边界,也就是局域网与信息安全区域之间的连接部。信息安全设备主要是防火墙、查杀病毒、攻击防护、服务防护禁止、授权等。对于不同区域边界的信息安全的部署建议,供水企业要遵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周密的设置。

供水企业管理信息安全区域边界防护表见表3。

将信息安全防护设备部署在所在的区域边界内,如此可以初步实现对供水企业管理信息区的信息安全防护。

4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对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在数据的交互和应用方面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大大加强了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安全防护措施基本到位的前提下,还需要加强信息审计,及时发现和补救系统缺陷,加强数据库安全防护,维护管理系统的隐患。

摘要:该文对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安全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可以针对性改进的安全防护措施。首先对当前供水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做具体分析,然后研究了在“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下改进和提高供水企业集成信息系统安全具体的执行方案,最终实现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

关键词: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等级保护,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孙锋.基于多agent技术的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研究[J].供水技术,2015(10).

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篇2

随着全球的信息化大潮, 各家企业为了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都在竞相上信息化系统, 由于各家企业发展过程不均衡, 在不同的阶段, 对信息化的认知也有差异、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导致了不同企业上的信息化产品顺序也不一样, 有的先上OA, 再上PDM、ERP等等, 有的先上ERP, 再上OA、PLM等等, 这就导致了一个公司几个系统并行, 而已大部分信息化系统采购来自不同的公司, 公司数据不能共享, 用户登录繁琐, 信息录入多个系统, 容易导致数据错误发生。面对这些问题, 最近很多公司专门提供信息化的集成服务, 来解决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

2 信息化系统集成介绍

一般的软件产品是属于独立完成一项应用的软件产品, 比如:ERP系统、PLM系统、OA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CATIA三维设计软件等等;而系统集成是指将两种、甚至多种类型的应用系统通过二次开发将他们互相集成在一起, 可以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互调用, 比如将PLM系统和ERP系统进行集成后, 可以在PLM系统中设计人员方便地查看物料零件的当前库存和标准价格等信息;而ERP系统也可以直接将PLM系统中单个BOM零件清单和工艺工序等信息自动进行导入, 以提高工作效率。

3 公司信息化面临的困境

随着公司发展, 管理信息化方面逐渐上了OA、PLM、MES等系统, 这些系统在当时解决了一些局部分散的问题, 但其问题也随着应用系统数量的增加暴露出来。开发单位来自不同的公司, 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孤立等, 形成了一个信息孤岛。随着时代的发展, 企业迫切需要把自身业务精简化、自动化, 使得内部业务直接实现无缝对接, 所有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将成为信息化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

4 集成方式

当前主要用到的集成方式包含:数据集成、门户集成、应用集成。

4.1 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是在物理上把不同来源的数据整合, 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数据集成主要包括文件、数据、视图等方式, 在应用系统中分享信息,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进行数据库的导出导入操作,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开发人员对数据库的结构十分了解, 适合所有系统都属于一个公司开发出来的情况, 分属不同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很难满足这种情况。

目前在数据集成方面, 已经有了很多非常成熟的技术可以来使用, 通常有基于中间件模型、数据仓库、数据联邦等这些方法, 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构建数据集成的信息系统。

基于中间件模型通过全局数据模型来访问不同的数据库或者其他Web资源, 中间件位于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 调用分散的数据库, 为各信息系统提供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 各信息系统还是完成各自的任务, 中间件只是为不同数据库提供一个信息交互的渠道。

数据仓库集成是根据主数据库的需求, 从分散的数据库提取数据, 转换后加载到主数据库中, 数据仓库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大公司的重视。

数据联邦集成是把分散的数据库串联起来, 根据系统需求调用不同的数据库数据, 数据依然保留在原来的位置, 没有增加数据库硬件的成本, 但是由于频繁的调用不同数据库数据, 到导致查询反应慢, 所以这种集成方式不适合频繁调用的场合使用。

4.2 门户集成

大部分公司通过建一个门户网站, 把分散的各信息化系统统一接入, 从而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 单点登录, 身份验证等。门户服务器通过JBoss Portal提供一个符合标准的门户平台, 实现信息系统界面的整合, 通过标准的Web Service接口, 提供门户和其他应用系统通讯管理, 实现各信息化系统之间数据的流通。

企业门户集成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处理业务流程, 集中管理数据资源, 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只要是企业员工, 登录门户网站, 就能够获得与自己级别相对应权限的业务, 进行业务处理、协作办公, 并可以进入对应的业务系统完成实际业务。

所以说门户集成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统一:统一任务中心;统一消息中心;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搜索;统一流程管理。

4.3 应用集成

应用集成建立在集成平台服务器的基础之上, 是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 架构和业务流程集成的平台。统一管理各信息系统内外部的接口。同时集成平台服务器上定义了跨系统的业务流程, 通过业务流程执行语言定义各应用系统Web Serice服务接口, 接口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一种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企业应用集成的设计思路主要分为以数据为中心和以业务为中心两种。如果以数据为中心, 那么在整个信息化系统中数据就是主体, 全部业务处理过程中, 不论业务如何流转, 数据如何处理, 集成的目的就是确保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每一个分散的系统都能够获取到数据的统一正确版本。如果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则需要从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分析也需要了解数据, 但是数据是围绕业务流程分析的需要, 该方法通过使用面向服务构架中间件, 将其功能发布为Web服务, 企业信息系统调用Web服务, 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集成。实际应用中无论依照哪种方法来实施企业应用集成系统, 一旦成功部署并投入使用, 都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系统。

5 总结

企业信息化集成不可能单一的按照一个方式集成, 每家公司应该根据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公司财力和已经实施的系统, 具体情况具体实施, 从而减少财务开支, 增加实施效率。

参考文献

[1]汪昭, 刘欣.信息系统集成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0, 38 (10) :61-64.

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篇3

【摘 要】水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意义非常,不论是人类的日常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产资源的不断提升,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人类对水资源的处理历史悠久,可以追朔至两千多年以前,但是一直以来这种处理方法都仅仅局限于小规模、家庭为主的水处理工作中,而面对大型供水企业的生产处理就显得有些无力了。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供水企业传统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并提出有关改造思路。

【关键词】供水企业;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系统集成;计算机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自来水供应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内各地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水厂,同时也有很多的水厂在扩建和改建当中,通过系统改造和处理我们不仅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更是符合了我国未来国情发展需求。当然,与新建水厂相比较,传统的供水系统改造技术是一个难度更大、更为复杂的工程。这主要是因为水厂改造工作中新旧技术结合难度大、新旧设备的共用繁琐、磨合期较长等,但是它在建成之后可以成功的解决各种难题,且减少新建水厂所消耗的各种费用,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在当前的工程施工建设中我们有必要对供水企业自动化系统改造工作进行研究,以保证其工作效率的发挥。

1.供水企业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

供水企业和其他行业一样,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在不断的钻研和革新,不断的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其工作效率、生产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也在不断的提高,时至今日日产百万吨以上优质自来水的超大型水厂早已经屡见不鲜。但是维持如此大规模的水厂运行且需要保证出水质量,对处理工艺和自动化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水厂的生产技术一般都是经历了上百年才成熟的,其基本上都是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进而消毒的系统化处理技术。在水厂的处理过程中混凝剂的采用通常都是以铝盐、铁盐为主的,是利用凝聚原理将原来水质中存在的各种悬浮颗粒进行处理,然后在采用沉淀法进行过滤和消毒,从而进行优化。在近十年来的社会发展中,随着进水里了的发展,各工艺逐渐完善,使得原来供水企业自动化系统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给水自动化系统起步晚

我国给水自动化系统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技术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供水标准显著较低,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用水量的增加,传统的给水自动化处理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现象,因而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改进和处理工作。

1.2设施问题

在原先的水厂给水自动化系统中,大多数的一级泵站因为远离水厂而采用了无线电通信传播技术,其他各个泵站都是采用环境的光纤来相互连接的,在这个时候因为当时光纤技术的不够科学,造成了信号在传递的过程中兼容性差,没有提供集成接口,这就造成了在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中存在着工作上的漏洞,同时更是不存在专门的管理程序,为此在施工建设中有必要对这种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1.3人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水企业自动化建设已经有原有的企业业务信息化逐渐转换成企业信息流的自动化管理,即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供水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企业供水系统中相互孤立的环节有机的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集成,最终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简化,让企业供水系统各环节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为整个供水系统的管理自动化提供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2.新老异构系统的网络集成

新系统要兼容集成老系统,就必须要做到与老系统的网络互联互通,这样才可能从老系统中获取数据和控制老系统。但是老的PLC系统采用专有光纤环网,并不提供对其他标准网络的接口,其驱动程序只对上位机应用提供DDE接口。而且随着PLC的停产,相应的文档也难以查找,这给两个系统的网络直接互通带来了困难。一般情况下,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建立能够和两种网络都连通的网关来实现互通。本系统即是采用这一思路:在上位机上开发网关软件,实现两个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也就是将A(B)网的数据包转换成B(A)网的数据包使之在B(A)网上传播。上位机同时与这两个网络相联接,分别在两者中读取、写入数据,在将两套网络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监控网络的过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这种同时、大量的三方通信,能否良好、稳定、持续地运行,是整个系统成功的关键。以目前工控机的性能,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实践也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出于对整个系统的后续性和柔性考虑,在一期系统的光纤网络瘫痪或损坏后,上位机网关软件应能分别实现各车间一期系统PLC和二期系统的互联互通,从而保证整个监控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供水企业自动化系统改造中的异构系统集成工作要点

供水企业的各类业务数据呈现多源、异构特性,从而导致业务系统集成时,面对大量数据却不能高效甚至无法利用的困境。因此,要实现供水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与整合,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首先,集成系统应该共享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使得各类基础地理信息和专业业务信息具有通用的表达方法。其次,设计一个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向上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的透明读取与访问,向下屏蔽数据的具体存储格式,从而可以借助数据之间的联系,无障碍地实现数据的统一发布,支持异构数据的查询、浏览、更新与维护。

3.1面向供水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统一数据模型

当前,供水企业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是对现有专业信息的直接映射和模仿上的简单结构化表达,但其在数据结构、字段规则、内容构成、存储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特有的定义与表达规则,即使是同类型数据在不同系统中也有很大差异。例如,供水企业中的一只水表在管网中侧重空间位置与管网的分层管理,而营业收费系统则关注水表用户的收费信息管理,两套系统中水表的字段在构成与表达意义上均有较大不同。所以,供水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整合需要一个以管网数据为基础的统一数据模型,通过数据交换协议与访问规则,屏蔽数据访问的复杂性,支持数据透明的共享与交换。

3.2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

基于以上统一数据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将供水企业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中异构、非空间的行业数据与以空间数据管理为核心的管网数据进行映射和整合,以便实现水务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对内完成数据的提取、剔除和聚合,对外实现数据的发布与交换,设计了一个独立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同时,子系统还必须具有如下特征:(1)有足够的健壮性,以适应大多数的应用环境,有足够强大的容错性能;(2)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以后的需求、应用扩展预留接口。

4.结束语

异构系统之间的网络、数据集成问题是旧系统改造的瓶颈所在。本文阐述的设计思路扩展性强、成本低廉、实现简单,在自来水厂成功实施,自动化系统自投入运以来,运行稳定,节约设备投资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甘早斌,李志欣,彭彬.多异构系统集成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10).

[2]罗维平,向阳.PLC监控系统在自来水厂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04).

[3]解智.水厂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J].现代机械,2003(03).

协同OA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篇4

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种信息管理软件应运而生,分类众多,如ERP、SCM、CRM、HR、PDM、PLM、OA、WFM等等,形形色色的管理软件到底应该怎么区分,它们又具有哪些不同的应用价值呢。笔者认为以上信息系统从功能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心事务处理与业务流程管理的,如OA和WFM。一类是关注于业务处理过程的:如ERP关注于企业的业务记录过程;SCM是从供应链角度关注企业链上业务的处理过程;CRM是从客户关系角度关心企业与客户的交互过程记录;HR记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PDM、PLM分别从产品数据管理的角度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业务处理过程。

面对众多的应用系统,企业经营者应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分析企业业务需求是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还是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是更关注于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还是更关注于业务的流转,亦或是两者都非常需要。只有弄清自己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才能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事实上,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求的重点都会有所不同,越是发展到后期,越会发现单一的应用系统根本无法解决所有的管理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在一个大型成熟的企业里面,存在多种应用系统的情况,集成这些各自为政的应用系统就成了大势所趋。如何集成呢,大量成功案例均说明,协同OA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只有在协同OA支撑平台基础之上,才能构建起企业完整的、集成的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平台型OA的技术优势,向用户提供了一种最优的选择。平台型OA由于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集成性,以资源管理、业务表单、工作流等作为强大的支撑平台,拥有丰富的开发接口,容易将其他分散的企业业务系统整合起来,从而获得互动的、整体的效益。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以平台型OA系统为基础的高度集成应用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终模式。

供水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篇5

关键词:企业战略,信息系统,集成

企业的战略规划,主要是指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和组织领导人员对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一个规划,是一个组织概念的集合。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战略规划也是为了协调和平衡这3 个方面——企业的方向和目标、企业的计划和指标体系以及企业的环境约束和政策。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主要是指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和组织领导人员根据企业发展的宗旨、目标和方向,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做好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才能使企业内部管理得当,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进而更好地服务顾客。

为了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优势,增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要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规划一个基本的信息体系结构,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协助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 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集成框架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可知,大部分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战略系统规划。近几十年来,国际的学术界也在对信息战略系统规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企业在规划过程中使用系统的规划方法,就能得到最好最快的发展。因此,本文构建了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集成框架,以期为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集成框架主要是由5 个部分组成:规划的主体和目标、规划的流程、规划的机制、规划的输出和规划的实施。

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特点

与一般的信息系统规划相比,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有着4 个特点:①规划范围不同,一般的信息系统规划是对局部信息需求进行规划,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则是对整个组织的信息需求进行规划,范围更为广泛。②规划层次不同,战略信息系统是在最高的管理层次上进行规划的,并且为较低层的规划提供基础。③在规划时效上,比起一般信息系统规划来说,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能指导更长时间内的信息系统开发。④在抽象程度上,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主要是从概念角度出发,来处理规划主题,而不是规划细节。因此,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比一般信息规划要更抽象。

3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主体和目标

根据上述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特点可知,规划的主体自然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或管理层人员。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时,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和组织领导者要首先识别组织的商业目的、目标及战略。并将这些目标和战略作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输出。如果企业的CEO或者高层团队来主导企业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由于他们对企业的战略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也是企业的核心人物,通常能将企业的发展更推进一步。常见的战略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主要就是通过IT来运行的,为企业的业务提供一个基础的平台,帮助企业领导者提高管理水平。

4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流程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流程都具有一定的形式,从目前的发展情况上看,企业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几种传统方法都十分强调结构化的规划流程,如图1~ 图3 所示。

5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机制

企业为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多少资源,是影响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机制的主要条件。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机制主要是为了支持规划流程的顺利进行而建立的。战略信息系统规划过程中应该包括结构化的规划流程和非结构化的规划机制两个侧面。一般情况下,结构化的规划流程主要提供了步骤和顺序,而非结构化的规划机制起到了保障作用,保障结构化的规划流程能顺利进行。

6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输出

从综合规划工作的成果可知,信息系统中的战略规划主要分为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信息化的战略要素集合;第二,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设计;第三,信息系统的实施计划;第四,信息系统的管理策略。

7 结语

本文在分析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集成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战略系统规划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必须认识到只有做好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并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华.B公司信息系统架构治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信息系统集成总结背诵 篇6

内容

1.投资必要性: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及相关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

2.技术可行性: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

技术方案,并进行比较,选择和评价

3.财务可行性:从项目及投资者角度,设计合理的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效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偿还能力

4.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

计合理的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5.经济可行性: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6.社会可行性:主要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

政治体制,方针政策,法律道德,宗教民族,妇女儿童及社会稳定性

7.风险因素及应对: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指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3.项目目的、作用和意义 4.项目的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5.研究开发领域,主要关键技术,研究内容,技术

方案和实验地点,规模,进度安排

6.项目的研究开发情况,现有的工作基础和设备条

7.项目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 8.项目起止时间,最终叨叨的目前,前景及预期考

核的技术经济指标

9.项目经费预算,用途和用款计划 10.其他

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经济评价法 2.市场预测法 3.投资估算法 4.增量净效益法 合同一般条款包括 1.项目名称 2.标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3.履行的计划、进度、期限、地点、地域和方式 4.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5.风险责任的承担 6.技术成功的归属和收益的分成方法 7.验收标准和方法 8.报酬和支付方式 9.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10.解决争议的方法 11.名词术语解释 项目启动的依据(输入)1.合同 2.项目工作说明书 3.环境组织因素 4.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启动的方法和工具 1.项目管理方法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专家判断 项目启动的输出 项目章程

初步项目范围说明书内容 1.项目和范围的目标 2.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特性 3.项目的需求和可交付物 4.产品验收标准 5.项目的边界 6.项目的约束条件 7.项目假设 8.最初的项目组织 9.项目定义的风险 10.进度里程碑 11.项目工作的初步分解 12.初步的量级成本估算 13.项目配置管理的需求 14.审批需求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工具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专家判断 项目范围说明书的输入 1.项目章程 2.工作说明书 3.环境组织因素 4.组织过程资产 编制项目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目标的统一管理 2.方案的统一管理 3.过程的统一管理 4.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 5.计划的统一管理 6.人员资源的统一管理 7.各干系人参与 8.逐步精确

编制项目管理计划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专家判断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输入 1.项目章程 2.项目范围说明书 3.来自各计划过程的输出

4.预测

5.环境组织因素 6.组织过程资产 7.工作绩效信息 项目管理计划的输出 1.项目管理计划 2.配置管理系统 3.变更控制系统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的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已批准的纠正措施 3.已批准的预防措施 4.已批准的变更申请 5.已批准的缺陷修复 6.确认缺陷修复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的输出 1.可交付成果 2.请求的变更 3.已实施的变更 4.已实施的纠错变更 5.已实施的缺陷修复 6.工作绩效数据 监督和控制项目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挣值管理 4.专家判断 监督和控制项目的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工作绩效信息 3.绩效报告 监督和控制项目的输出 1.请求的变更 2.项目报告 整体变更控制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专家判断 整体变更控制的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申请的变更 3.工作绩效信息 4.可交付物 整体变更控制的输出 1.变更申请被批准或被拒绝 2.项目管理计划 3.已批准的纠正措施 4.已批准的预防措施 5.已批准的缺陷措施 6.已批准的缺陷修复 7.可交付物

项目收尾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专家判断

项目收尾的输入

1.合同 2.项目管理计划 3.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收尾的输出

1.最初产品或服务 2.管理收尾办法和合同收尾办法 3.已更新的过程资产

范围管理的5个过程

1.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2.范围定义 3.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4.范围确认 5.范围控制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工具

1.专家判断 2.模板、表格和标准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的输入

1.项目章程 2.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3.组织过程资产 4.环境组织因素 5.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的输出

1.根据初步范围说明书编制详细范围说明书 2.从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创建WBS 3.关于正式确认和认可已完成可交付物的详细说

4.有关控制需求变更如落实到详细的范围说明书

中的方法

范围定义的方法和工具

1.产品分析 2.识别多个可选的方案 3.专家判断法

范围定义的输入

1.项目章程 2.初步项目范围说明书 3.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4.组织过程资产 5.批准的变更请求

范围定义的输出 详细的范围说明书

详细的范围说明书包括

1.项目的目标 2.产品的范围描述 3.项目的可交付物 4.项目边界 5.产品验收标准 6.项目的约束条件 7.项目的假定 8.更新的项目文档 常用的工作分解结构及特点 1.分级树型结构 层次清晰,直观,结构性强,但不易被修改,对于大型项目,很难表示出全景,适合小项目 2.列表目录结构 直观性差,但采用缩进式,可装订成册,适合大而复杂的项目 分解工作分解结构的原则 1.在各层次上保持项目的完整性,避免遗漏必要的组成部分 2.一个工作单元只能从属于某个上层单元,避免交叉从属 3.相同层次的工作单元具有相同性质 4.工作单元应能分开不同的责任者和不同的工作内容 5.便于项目管理进行计划和控制的管理要求 6.最底层工作应该具有可比性,是可管理的,可定量检查的 7.应包括项目管理工作,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8.WBS的最低层次的工作单元是工作包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的输入 1.详细的范围说明书 2.项目管理计划 3.组织过程资产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的输出 1.WBS和WBS字典 2.范围基准 3.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 范围确认的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可交付物 范围确认的输出 1.可接受的项目可交付物和工作 2.变更申请 3.更新的WBS和WBS字典 项目范围变更产生的原因 1.项目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2.项目范围计划编制不周详,有一定的错误或遗漏 3.市场上出现了或是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技术 4.项目实施组织本身发生变化 5.客户对项目、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发生变化 项目管理者在进行范围变更控制时,注意事项 1.确定范围变更是否已经发生 2.对造成范围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以确保变更得一致的认可 3.当范围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 范围控制的工具 1.偏差分析 2.重新制定计划 3.变更控制系统和变更控制委员会 4.配置管理系统 范围控制的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工作绩效数据 3.绩效报告 4.已批准的变更请求 范围控制的输出 1.变更请求 2.工作绩效 3.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4.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 进度管理的6个过程 1.活动定义 2.活动排序 3.活动资源估算 4.活动历时估算 5.制定进度表 6.进度控制 活动定义的方法和工具 1.分解 2.模板 3.滚动式规划 4.专家判断 5.规划组成部分 活动定义的输入 1.事业环境因素 2.组织过程资产 3.项目范围说明书 4.工作分解结构 活动定义的输出 1.活动清单 2.活动属性 3.里程碑清单 4.请求的变更 活动排序的输入 1.项目范围说明书 2.活动属性 3.活动清单 4.里程碑清单 5.批准的变更请求 活动排序的输出 1.项目进度网络图 2.活动清单(更新)3.活动属性(更新)4.请求的变更 活动排序的方法 1.前导图法 2.箭线图法 3.计划网络模板 4.确定依赖关系 5.利用时间提前量和滞后量 活动资源估算的输入 1.事业环境因素 2.组织过程资产 3.活动清单 4.活动属性

5.资源可利用情况 活动资源估算的输出 1.活动资源要求 2.活动属性 3.资源分解结构 4.资源日历 5.请求的变更 活动资源估算的方法 1.专家判断 2.多方案分析 3.出版的估算数据 4.项目管理管理 5.自下而上的估算 活动历时估算的方法 1.专家判断 2.类比估算 3.三点估算 4.参数估算 5.后备分析 活动历时估算的输入 1.事业环境因素 2.组织过程资产 3.项目范围说明书 4.活动清单 5.活动属性 6.活动资源要求 7.资源日历 8.项目管理计划 活动历时估算的输出 1.活动历时估算 2.活动属性(更新)制定进度计划的工具 1.进度网络分析 2.关键路线法 3.进度压缩 4.假设情景分析 5.资源平衡 6.关键链法 7.项目管理软件 8.应用日历 9.调整时间提前与滞后量 10.进度模型 进度计划的输入 1.组织过程资产 2.项目范围说明书 3.活动清单 4.活动清单属性 5.项目进度网络图 6.活动资源要求 7.资源日历 8.活动历时估算 9.项目管理计划

进度计划的输出 1.项目进度表 2.进度模型数据 3.进度基准 4.资源要求(更新)5.活动属性(更新)6.项目日历(更新)7.请求的变更 8.项目管理计划(更新)9.进度管理计划 进度控制的内容 1.确定项目进度的当前状态 2.对引起进度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以保证这种变

更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3.当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 缩短活动的工期方法 1.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加速活动进程 2.指派经验更丰富的人去完成项目工作 3.减小活动范围或降低活动要求 4.通过改进方法或技术提高生产率 进度控制的技术和工具 1.进度报告 2.进度变更控制系统 3.绩效衡量 4.项目管理软件 5.偏差分析 6.进度比较横道图 7.资源平衡 8.假设条件情景分析 9.进度压缩 10.制定进度的工具 进度控制的输入 1.进度管理计划 2.进度基准 3.绩效报告 4.批准的变更请求 进度控制的输出 1.进度模型数据(更新)2.进度基准(更新)3.绩效衡量 4.请求的变更 5.推荐的纠正措施 6.组织过程资产(更新)7.活动清单(更新)8.活动清单属性(更新)9.项目管理计划(更新)成本管理的4个过程 1.制定成本管理计划 2.成本估算 3.成本预算 4.成本控制 成本失控的原因 1.对工程项目认识不足 2.组织制度不健全 3.方法问题

4.技术的制约 成本估算的输入 1.事业环境因素 2.组织过程资产 3.项目范围说明书 4.工作分解结构 5.工作分解结构词汇表 6.项目管理计划 成本估算的输出 1.活动成本估算 2.活动成本估算的支持性细节 3.请求的变更 4.成本管理计划(更新)成本估算的工具 1.类比估算 2.确定资源费率 3.自下而上估算 4.参数估算 5.项目管理软件 6.供货商投标分析 7.准备金分析 8.质量成本 成本预算遵循的原则 1.成本预算要与项目需求为基础 2.成本预算要与项目目标相联系,必须同时考虑项

目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3.成本预算要切实可行 4.成本预算要留有弹性

成本预算经历的步骤

1.将项目总成本分摊到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各个

工作包上

2.将各个工作包成本分配到所包含的各个活动上 3.确定各项成本预算支出的时间计划及成本预算

计划

成本预算的输入 1.项目范围说明书 2.工作分解结构 3.工作分解结构词汇表 4.活动成本估算 5.活动成本估算支持性细节 6.资源日历 7.合同 8.成本管理计划 成本预算的输出 1.成本基准 2.项目资金需求 3.成本管理计划(更新)4.请求的变更 成本预算的工具 1.成本汇总 2.准备金分析 3.参数模型 4.资源限制平衡 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1.对造成成本变更的因素施加影响 2.确保变更请求获得同意 3.当变更发生时,管理这些实际的变更 4.保证潜在的成本超支不超过授权的项目阶段资

金和总体资金

5.监督成本执行,找出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6.确认并记录所有与成本基准的偏差 7.防止错误的,不恰当的或未批准的变更被纳入成本使用报告

8.就审定的变更,通知项目干系人 9.采取措施,将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成本控制的输入 1.成本基准 2.项目资金需求 3.绩效报告 4.工作绩效信息 5.项目管理计划 成本控制的输出 1.成本估算(更新)2.成本基准(更新)3.绩效衡量 4.完工预算 5.请求的变更 6.推荐的纠正措施 7.组织过程资产(更新)8.项目管理计划(更新)成本控制的工具 1.成本变更控制系统 2.绩效衡量分析 3.预测技术 4.项目绩效审核 5.偏差管理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实用为核心的多元要求 2.系统工程 3.职工参与管理 4.管理层和一把手重视 5.保护消费者权益 6.面向国际市场 ISO9000的8项基本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过程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4个核心: 1.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全面方法的质量管理

4.全面结果的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计划的工具 1.效益/成本分析 2.基准比较 3.流程图 4.实验设计 5.质量成本分析 6.质量功能展开 7.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制定项目质量计划的输入 1.质量方针 2.项目范围说明书 3.产品描述 4.标准与规则 5.其他过程的输出 项目质量计划的输出 1.质量管理计划 2.质量测量标准 3.质量检查表 4.过程改进计划 质量控制过程的基本步骤 1.选择控制对象 2.为控制对象确定标准或目标 3.确定实施计划,确定保证措施 4.按计划执行 5.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测,检查,并将检测的结果与计划或标准相比较。6.偏差分析 7.根据偏差采取应对策略 质量控制的方法 1.测试 2.检查 3.统计抽样 4.6西格玛 5.因果图(石川图、鱼骨图)6.直方图 7.排列图 8.散点图 9.检查表 10.控制图 11.流程图 12.相互关系图 13.亲和图 14.树状图 15.矩阵图 16.优先矩阵图 17.过程决策程序图 18.活动网络图 项目质量控制的输入

1.项目质量计划 2.项目质量工作说明 3.项目质量标准和要求 4.项目质量的实际结果 项目质量控制的输出 1.项目质量的改进 2.对于项目质量的接受 3.返工 4.完成的检查表 5.项目的调整和变更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1.编制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2.项目团队组建 3.项目团队建设 4.项目团队管理 描述项目组织的有效工具 1.组织结构图 2.人力资源模板 3.非正式的人际网格 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输入 1.活动资源估计

2.环境组织因素 3.组织过程资产 4.项目管理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输出 1.角色和职责的分配 2.项目组织结构图 3.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组建项目团队的工具和技术 1.事先分派 2.谈判 3.采购 4.虚拟团队 组建项目团队的输出 1.项目人员分派 2.资源日历 3.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成功的项目团队的特点 1.团队的目标清晰,成员清楚自己的工作对目标的贡献 2.团队组织结构清晰,岗位明确 3.有成文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流程简明有效 4.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工作结果公正公开,赏罚分明 5.共同制定并遵守的组织纪律 6.协同工作,善于总结 项目团队的5个阶段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阶段 4.发挥阶段 5.结束阶段 项目团队建设的工具和方法 1.通用管理技能 2.培训 3.团队建设活动 4.基本规则 5.集中办公 6.奖励与表彰

项目团队管理的方法 1.观察和交谈 2.项目绩效评估 3.问题清单

项目经理应认识冲突的特点 1.冲突是自然的,而且要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2.冲突是一个团队问题,而不是某人的个人问题 3.应公开的处理冲突 4.冲突的解决应聚焦在问题,而不是人身攻击 5.冲突的解决应聚焦在现在,而不是过去 冲突的根源 1.项目的高压环境 2.责任模糊 3.存在多个上级 4.新科技的使用 冲突管理的6种方法 1.问题解决 2.妥协

3.强制 4.求同存异 5.撤退 6.合作

项目团队管理的输入 1.项目人员分配 2.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3.绩效报告 4.团队绩效报告 5.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团队管理的输出 1.已更新的项目管理计划 2.变更请求 3.已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沟通管理的过程 1.沟通计划编制 2.信息分发 3.绩效报告 4.项目干系人管理 阻碍有效沟通的因素 1.沟通双方的物理距离 2.沟通的环境因素 3.缺乏清晰的沟通渠道 4.复杂的组织结构 5.复杂的技术术语 6.有害的态度 经验教训总结的结果 1.经验教训知识库的更新 2.为知识管理系统增加新的依据 3.商业技能的改进 4.企业政策、程序和过程的改进 5.产品和服务的总体改进 6.风险管理计划的更新 沟通管理对企业过程资产的影响 1.经验教训记录 2.项目记录 3.项目报告 4.项目演示介绍 5.项目干系人的反馈 6.项目干系人通知 绩效报告的一般内容 1.项目的进展和调整情况 2.项目的总投入、资金到位情况 3.项目资金实际支出情况 4.项目主要效益情况 5.财务制度执行情况 6.项目团队各职能团队的绩效 7.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8.预测 9.变更请求 10.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形成项目绩效报告的步骤 1.收集依据材料 2.项目绩效评审 有效合同的原则 1.当事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法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管理的工具 1.买方主持的绩效审核 2.检验与审计 3.绩效报告 4.支付系统 5.索赔管理 6.自动的攻击系统 项目采购管理的过程 1.编制采购计划 2.编制询价计划 3.询价、招投标 4.供方选择 5.合同管理和收尾 编制采购计划的方法 1.自制/外购分析 2.专家判断 3.合同类型 询价的方法和技术 1.投标人会议 2.刊登广告 3.制定合格卖方清单 软件配置管理的4个活动 1.配置识别 2.变更控制 3.状态报告 4.配置审计

风险的特征 1.风险是损失或损害 2.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

3.风险是针对未来的

4.风险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风险是相对的,但它依赖于决策目标,同一方案不同的决策目标会带来不同的风险

6.风险的预期和后果之间的差异,是实际后果偏离

预期的可能性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1.风险管理计划 2.风险识别 3.定性风险分析 4.定量风险分析 5.应对计划编制 6.风险监控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工具 1.风险核对表法 2.风险管理表格 3.风险数据库模式 项目风险识别的特点 1.全员性 2.系统性 3.动态性 4.信息依赖性 5.综合性 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 1.德尔菲法 2.头脑风暴法 3.SWOT方法 4.检查表 5.图解技术 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 1.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 2.概率和影响矩阵 3.风险分类 4.风险紧急性评估 定量风险分析的方法 1.期望货币值 2.计算分析因子 3.计划评审技术 4.蒙特卡罗分析 消极风险应对措施 1.规避 2.转移 3.减轻 4.接受

积极风险的应对策略 1.开拓 2.分享 3.提高 风险监控的方法 1.风险再评估 2.风险审计 3.变差和趋势分析 4.技术绩效衡量 5.储备金分析 6.状态审查会 项目总结的意义 1.了解项目全过程的工作情况及相关成员的绩效

状况

2.了解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措施总结 3.了解项目全过程中值得吸取的经验并总结 4.对总结后的文档进行讨论,通过后进入公司知识

库,让人企业过程资产

上一篇:妊娠期合并卵巢肿瘤下一篇:人间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