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间干扰三篇

2024-08-31

UE间干扰 篇1

由于网络自由化, 导致频带自由化使用。非授权的自组网经常在使用已授权的频带网络的频率资源, 导致目前不同网络频率串用、重叠、完全覆盖情况严重。如图1表明的是分别有3个信道占用不同的频谱范围在传输信息, 3个信道可能来自同一网络也可能来自不同网络。它们之间不管时间还是频率上都不会互相干扰, 这种情况是在频率等资源较为充裕的时候的理想情况, 而事实上, 频率资源是固定的, 而网络和使用网络的设备在不断的增加, 使得目前的频率资源被不断的掠夺使用, 在非授权网络可能在侵占已授权网络的频率资源, 如图2表明的是#2网络侵占了第2和第3信道的部分频谱区域, 如图3表明的是#3网络侵占了第3信道的部分下限频谱区域。而不同的侵占的情况可使用对应的抗干扰手段, 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时间协调

在频谱资源被完全侵占, 无法协调的情况下, 则需要从时间资源上着手去突破资源的合理协商。不同的网络在通信的情况下, 可对频谱有重叠的信道使用时间进行协商。如图2中, #1网络中的第2和第3信道的部分频谱区域与#2网络的信道相重叠, 如此情况下, #1网络可与#2网络进行时间上的协商得到不影响相互传输信息的协商时隙。该协商时隙可为交替时隙如图4所示, 在前一时隙由#1网络的频谱使用, 后一时隙由#2网络的频谱以及不重叠的#1网络的频谱同时使用等。如此保证了重叠频谱的时间上的隔离, 达到从在当前时隙的频谱不重叠。

三、频谱搬移

在时间无法协调的情况下, 那么只能在频谱资源上着手进行协商, 得到协商需要搬动的频谱以及搬移的频谱值, 成为频偏。经重叠网络协商后得到需要搬移的频偏之后, 基于各自网络频谱空闲情况, 以及频谱搬移的可行性, 进行频谱搬移。

方法一:现举例如图2中, #1网络中的信道2和信道3与网络2中的频谱重叠, 重叠区域在21-22, 23-24频谱区域, 在该情况下, 由于#1网络的信道2的下限频谱区和信道3的上限频谱区均有仍可进行分配的频谱, 因此, 将信道2的频谱往下搬移21-22的频偏, 信道3的频谱往上搬移23-24的频偏。虽然也可通过搬移#2网络, 但由于此处#2网络信道需要搬移的频谱跨度较大, 不利于通信的连续性, 可能会引起掉线等不良结果。

方法二、:在多载波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网络中, 图3中, #1网络中的信道3与#3网络中的频谱重叠。由于各网络并没有校准, 即在重叠频谱中的不同网络的子载波相互并没有正交, 导致, 该区域如果发送数据, 则会导致严重干扰。因此, 第二种频谱搬移方法即为搬移频谱使得重叠频谱区域各网络的子载波相互正交。如图5中, △f为两重叠网络中子载波之频偏, 将#1网络的3信道向下进行搬移△f, 或者#3网络信道向上进行搬移△f, 使得子载波间正交。由此可知, 利用搬移一定的频偏量, 网络依照该频偏进行频率搬移, 使得不同网络之间频率不重叠或重叠但不相互干扰。

四、消除重叠频谱干扰方法的分析

针对上述方法可知, 在不同网络使用的频谱出现重叠情况时, 在时间上可协调时, 可对不同网络重叠的频谱进行时间交替使用, 即对重叠频谱进行时间上隔离。对于频率上充裕时, 可对有重叠的频谱进行频谱搬移, 一种方法是将重叠的频谱相互远离使得原先重叠的频谱变得不重叠;另一种方法适用多载波OFDM网络中, 当可将不同网络重叠的频谱进行一定搬移, 达到重叠区域中不同网络的子载波相互正交。

摘要:目前网络自由化组织, 各种网络相互协助进行信息传输, 授权、非授权及不同网络之间使用频率并没有固定下来, 导致网络间传输信息时频率相互重叠, 导致在这些重叠频率间传输的信息受到严重干扰, 接收方无法接收以及无法正常解码获得相应的信息。

关键词:重叠,叠加,频率,干扰

参考文献

[1]贾玉晶, OFDM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浅谈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篇2

【关键词】 LTE 下行 上行 小区间干扰 干扰抑制

1.LTE简介

LTE项目是3G的演进,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LTE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统一标准,具有高频谱效率、高峰值速率、高移动性和网络架构扁平化等多种优势。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与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LTE采用了高阶调制、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宏分集、OFDM、多入多出(MIMO)等关键技术。OFDM系统虽然保证了小区内用户的正交性,但无法实现自然的小区间多址。如果不采取额外设计,将面临严重的小区间干扰。因此,在LTE中,非常关注小区间的干扰抑制技术。

2.下行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OFDM作为LTE的核心技术,通过正交频率子信道区分用户,小区内用户之间的干扰基本可以避免。在同频组网情况下,邻小区间将存在干扰。下面介绍几种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2.1波束赋形天线技术

在基站采用波束赋形天线技术可以看做一种下行干扰抑制技术。普通的扇区天线形成的波束是覆盖整个扇区的,因此必定会和相邻小区的扇区波束重叠,从而造成小区间干扰。波束赋形天线的波束是指向UE的窄波束,因此只有在相邻小区的波束发生碰撞时才会造成小区间干扰,在波束交错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回避小区间干扰。

2.2干扰随机化技术

干扰信号随机化不能降低干扰的能量,但能使干扰的特性近似“白噪声”,从而使终端可以依赖处理增益对干扰进行抑制。干扰随机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2.2.1小区特定的加扰

对各小区信号在信道编码和信道交织后采用不同的伪随机扰码进行加扰,以获得干扰白化效果。

LTE采用504个小区扰码(和504个小区ID绑定)区分小区,进行干扰随机化。

2.2.2小区特定的交织

也称交织多址(IDMA),就是对各小区的信号在信道编码后采用不同的交織图案进行信道交织,以获得干扰白化效果。

交织图案与小区ID一一对应。相距较远的两个小区之间可以复用相同的交织图案。

2.3 干扰消除技术

对干扰小区的干扰信号进行某种程度的解调甚至解码,然后利用接收机的处理增益从接收信号中消除干扰信号分量。干扰消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2.3.1基于多天线接收终端的空间干扰抑制技术

这种技术又称为干扰抑制合并(IRC)接收技术。它不依赖任何额外的发射端配置,只是利用从两个相邻小区到UE的空间信道差异区分服务小区和干扰小区的信号。理论上说,配置双接收天线的UE应可以分辨两个空间信道。这项技术虽然不需要对发射端做任何额外的标准化工作,但不依赖任何额外的信号区分手段,而仅依靠空分手段,很难取得满意的干扰消除效果。而且这项技术是接收机实现技术,并不需要进行标准化。

2.3.2基于干扰重构/减去的干扰消除技术

这种技术是通过将干扰信号解调/解码后,对该干扰信号进行重构,然后从接收信号中减去。如果能将干扰信号分量准确减去,剩下的就是有用信号和噪声。这无疑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干扰消除技术,当然由于需要完全解调甚至解码干扰信号,因此也对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或带来了更多限制。

在LTE中得到深入研究的干扰消除技术主要是基于IDMA的迭代干扰消除技术。虽然基于IDMA的迭代干扰消除技术可以获得明显的小区边缘性能增益,但也对LTE系统的小区间同步、交织器设计、信道估计、信令、资源分配、信号格式获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造成了更多的限制。

2.4干扰协调/回避技术

小区间干扰协调/回避的基本原理是对下行资源管理设置一定的限制,以协调多个小区的动作,避免产生严重的小区间干扰。这种限制可以是对资源调度的限制,也可以是对某个资源块内发射功率的限制。对资源调度的限制,可以看做一种“软频率复用”;对发射功率的限制,可以看做一种“部分功率控制”。

2.4.1软频率复用

软频率复用的原理就是允许小区中心的用户自由使用所有频率资源;而对小区边缘的用户只允许他们按照频率复用规则使用一部分频率资源。可以将整个系统的频率资源分为三段,小区1的边缘只使用第一段频率,小区2、4、6的边缘只使用第二频率,小区3、5、7的边缘只使用第三频率。这样就相当于对小区中心采用复用为1的频率复用,而对小区边缘采用复用为3的频率复用,其结果是整个系统的复用系数介于1和3之间,通常是一个分数,因此这种频率复用方式称为“分数复用”或“软复用”。

2.4.2部分功率控制

如果一个小区使用和相邻小区不同的频率资源,可以采用全功率发射(即完全功控);如果一个小区使用了和相邻小区重叠的频率资源,则必须限制发射功率(即部分功控)。传统的完全功率控制只是根据每个UE的需要调整发射功率,直到达到一个期望的信干噪比(SINR)值。但是从抑制小区间干扰、优化系统整体小区边缘性能的角度考虑,这样的策略并不一定适当。因为如果一个UE使用的频带和相邻小区使用的频带重合,随意地提高该频带的发射功率很可能是“照顾了局部利益,损害了整体利益”。因此对可能造成小区间干扰的“敏感频带”应该适当降低“SINR期望值”,只进行适度的功控。这样,虽然单个UE的接收SINR可能受到损失,但整体的系统容量却可以提高。

2.5 几种干扰抑制技术的比较

波束赋形天线技术依赖发射端的特定设置来实现干扰抑制的效果。

对于干扰随机化来说,小区加扰和IDMA取得的性能是相似的。但IDMA可用于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由于基于IDMA的干扰消除技术对LTE系统要求高、限制多,在R8 LTE中未被采用。而作为一种干扰随机化技术,IDMA并未体现出相对小区加扰技术的优势。因此,LTE仍沿用传统的小区加扰方法作为基本的小区区分手段。

综上所述,LTE除了采用IRC接收技术获取基本的干扰消除效果以外,并未采用更先进的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

3.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

经过研究,3GPP决定在上行采用基于高干扰指示(HII)和过载指示(OI)信息的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方案。

根据E-UTRAN的网络架构,相邻eNode B之间的有线接口X2可用于传送HII和OI。

一个eNode B在将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分配给一个小区边缘用户时,由于预测到这个用户可能干扰相邻小区,同时也容易受到相邻小区UE的干扰,便通过HII将这个敏感PRB通报给相邻小区。相邻小区eNode B收到HII后,就应该避免将自己的小区边缘UE也调度到这个PRB上,或尽量减小对这个PRB的干扰。

当eNode B监测到某个PRB已经收到上行干扰时,向相邻小区发出OI,指示该PRB已经受到干扰。相邻小区就可以通过上行功控抑制干扰。

结束语

上述各种干扰抑制技术并不一定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配合使用,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于慧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咨询设计人员,从事通信工程咨询设计工作7年,曾任吉林、黑龙江移动多项工程咨询设计的项目负责人。

UE间干扰 篇3

资源一号02B卫星分系统间抗电磁干扰的措施

数据采集分系统上行链路在整星EMC试验中受到干扰,文章描述了为抗干扰采取的屏蔽、隔离等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两台星敏感器对外传导发射干扰和HW数传分系统编码器对外辐射发射干扰均已减弱,并且改善了数据收集分系统工作的电磁环境,从而使其上行链路干扰从15dB减少到4dB,证实所采取的`EMC抗干扰措施有效,数据收集分系统、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和HW数传分系统之间是电磁兼容的.

作 者:汪静 贾旭 WANG Jing JIA Xu 作者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年,卷(期):17(6)分类号:V474.291 TM934关键词:资源一号02B卫星 DCS上行链路 干扰 EMC措施验证 CBERS-02B DCS uplink interference EMC measures verification

上一篇:数字化资源共享下一篇:要素属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