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五篇

2024-07-31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1

新闻策划必须围绕新闻事实进行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策划的目的是通过策划, 选择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最好方式、最适规模, 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而绝不是对新闻事实进行扩大或缩小, 更不是凭空捏造事实。在实际工作中, 凭空捏造事实的新闻策划并非没有, 但很少见, 对新闻事实进行扩大或缩小的现象就比较常见了, 只是由于扩大或缩小的度不大, 没有引起不良社会反响罢了。严格地说, 新闻策划必须围绕新闻事实来进行, 任何扩大或缩小新闻事实的做法都是不对的。如果新闻事实不足以达到新闻策划的目的, 宁肯改变目的, 也绝不能改变事实。几年前, 某市一家报纸推出一名青年楷模, 用大篇幅连续报道了这名青年楷模的事迹。新闻策划得很周详, 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但这家报纸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那就是把这名青年楷模的事迹拔得太高, 所报道的有些事迹主要不是青年楷模本人做的, 而是其同事做的。真相被披露后, 这家报纸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不以事实为根据的新闻策划可称为策划新闻, 是违背做新闻的原则的。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我们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 都要紧紧围绕新闻事实进行, 同时应当严格区分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本质区别。

简单地说, 新闻策划是以事实为根据的锦上添花, 策划新闻是以主观想象为基础的无中生有。新闻策划, 是关于新闻的策划, 第一性是新闻;策划新闻, 是策划出来的新闻, 第一性是策划。我们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 一定要记住, 策划再重要, 也不能是第一性的, 第一性的永远只能是新闻。

新闻策划要选择好的由头, 而不是噱头

新闻报道是将新闻事实告知受众, 新闻策划的出发点是使告知受众的新闻事实更具吸引力。新闻的吸引力从根本上讲绝不是噱头产生的, 而是新闻事实本身和新闻报道的技巧产生的。因此, 进行新闻策划, 必须选择好的由头, 而不是什么噱头。2010年8月底的一天, 汝南县老王岗乡的一名贫困女大学生到天中晚报社求助。我们敏锐地发现这名女大学生身上有个很好的新闻点, 那就是她2009年已考上大学, 因为交不起学费没去上, 而是选择了外出打工。2010年她再次考上大学, 同样面临上不起学的困境。我们决定以此为由头进行新闻策划。第一篇报道刊发后, 果然不出所料地引起了社会反响, 老王岗乡党委、政府, 汝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汝南县人大, 汝南县妇联相继捐款。我们抓住时机, 策划了由汝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派车将这名女大学生送到学校、记者跟踪采访、向学校申请为其减免学费的新闻, 结果一一实现, 策划取得圆满成功。可见, 只有选择好的由头, 新闻策划的目的才能够达到。与此相反, 如果选择噱头, 无异于饮鸩止渴。几年前, 广州某报在第一版用整版大照片报道了女青年李怡青面向社会公开征婚的消息。这样的报道在全国属首例, 不仅在新闻界引起哄动, 在社会上也引起哄动。据说应征者达到万余人, 既有普通市民也有富家子弟, 既有农村青年也有海外华侨, 既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60多岁的老头子, 可谓十分成功。但没过几天, 内幕便被揭穿:李怡青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征婚, 而是借此出名进入演艺圈, 那家报纸则是为了提高知名度, 扩大发行量, 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内幕被公开后, 顿时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接下来李怡青和那家报社又因为征婚广告费的事打起了官司, 官司再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李怡青最终没有在演艺圈出名, 那家报纸也早已被人淡忘。新闻策划, 岂能一厢情愿地选择噱头?

新闻策划要有宣传法律知识的意识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完善法律体系,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是我们努力达到的目标。因此, 新闻策划有必要也有义务自觉地为宣传法律知识服务。几年前, 某地一家晚报用连载方式报道了一名副局长不养老娘、争夺遗产冲锋在前的情况。这名副局长自小失去父亲, 是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成人, 可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 一分钱也没给过母亲。母亲全靠生活并不富裕的女儿养活。母亲百年后, 生活阔绰的副局长却和姐姐争起了母亲仅有的遗产——两间破草房。这个新闻素材还是不错的, 但新闻策划的落脚点却选在了副局长不该继承遗产上, 这就不符合法律了。他因为不赡养母亲, 在继承遗产时可少继承些, 但绝不是没有继承权。新闻策划应该在法与情之间选好位置, 不能以情代法。又如收藏爱好者马某在市区一家废品收购站发现某大学寄往汝南县某乡的一封未启封的信, 打开一看里面是张录取通知书。这样的信怎么躺在市区的废品收购站内?马某拨通了天中晚报的新闻热线, 并将那封信交给了天中晚报记者。天中晚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报道了此事, 引起了市邮政局的重视。后在与马某联系无果的情况下, 记者应邮政局工作人员的要求将那封信交给了工作人员。这种做法虽有不妥之处, 却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因为法律规定, 任何人发现未启封的信件, 都有义务交给邮政部门或收信人, 而不能私自处理。然而后来省会一家媒体经过策划全面报道了此事, 不仅对邮政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批评, 而且用特写的方式报道了马某失去那封信的痛苦。这就有些偏颇了, 马某是没有权利收藏那封信的。新闻策划忽略这一点, 或者是有意避开这一点, 都是不全面的。

新闻策划要兼用显性和隐性的手法

显性的新闻策划, 就是大张旗鼓地对新闻进行的策划。如在报道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 除了对热点问题本身进行直接的报道外, 还报道市民对这一问题的反应、专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及出现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等。这是目前很多报纸常用的新闻策划手法。这种手法固然没什么错, 但很容易让受众误以为是“炒作”。因此, 我们还有必要使用隐性的手法来进行新闻策划。隐性的新闻策划, 即不显山不露水的策划, 从表面上看不像是策划, 实质上却与其他报道有联系。最近两年, 一些晚报已开始尝试这种隐性的策划。如2011年“三八”妇女节这天, 天中晚报在时政新闻版报道了市领导看望“三八”红旗手、向全市妇女致以节日问候的消息, 在“特别关注”版推出了全市妇女近年在就业、教育、婚姻等方面的报道, 在“社区新闻”版则刊发了“一名中年职业女性的一天”的新闻特写。特别关注和新闻特写并不提及“三八”妇女节, 却与时政新闻版上的消息形成呼应之势。在“世界水日”这一天, 该报除了报道有关活动、全市水资源情况、市领导提倡节约用水之外, 还在民生新闻版报道了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情况。这就是隐性策划。笔者认为, 如果把显性的新闻策划比做“少林棍”的话, 隐性的新闻策划就是“太极拳”, 二者都很重要, 后者更有技艺和力度。

新闻策划必须与其他内容协调一致

这里所说的其他内容, 指新闻策划实施前后一个时期同一媒体刊发的所有除新闻策划以外的内容, 包括广告, 而且这里特别指广告。众所周知, 目前绝大部分晚报已被推向市场, 其经济来源大部分是广告。为生存和发展着想, 和广告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说把广告客户排除在舆论监督范围之外, 而是说新闻策划要与广告协调一致, 不能自相矛盾。例如某家报纸就出现了类似现象, 第9版上有批评某企业项目建设不力的消息, 同一期报纸的第16版却是该公司项目建设成绩辉煌的广告。出现这样的现象, 对读者不好交代, 自己尴尬, 也让广告客户尴尬, 说明媒体的新闻整体策划能力还比较弱, 反映出同一媒体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密切, 各自为战、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严重, 进而反映出媒体驾驭新闻的能力不够强 (这里说的新闻指广义的新闻, 包括刊发在媒体上的广告) 。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2

当今中国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开放, 我省也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 一些落后的观念亟待破除, 更多新的理念需要树立。这个时候, 尤其呼唤新闻评论要挺身而出, 开启人们的心智, 以先进理念的春风细雨滋润社会的每一个细胞, 力促整个社会形成发展的共识, 凝聚建成小康社会的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社会有了更多的利益群体, 这些群体都有自己利益表达的要求, 同时, 对这种要求, 人们也愿意“倾听”, 人们想知道对于某件事情别人是什么看法。这就为新闻言论提出了大量社会性的课题, 也提供了受众群体。

任何一个优秀的编辑、记者、通讯员, 都善于使用新闻报道和新闻言论这“两个武器”, 这样的实力不胜枚举。现在, 我们一些同志特别是青年新闻工作者, 写起通讯、消息往往可以一挥而就, 甚至能写的比较精彩, 但是一拿起笔来写新闻评论, 就觉得挺为难, 有时勉强写出来了, 自己又拿不准在领导和编辑那里能不能通过, 或者通过了, 稿子也被删改得面目皆非。这种现象提示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在新闻言论写作上下工夫, 必须把“两个翅膀”都练得硬起来。

新闻言论是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物的议论, 由新闻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表议论或做解释或提批评意见或发号令的一种新闻体裁。这个概念对新闻言论的体裁和由头做了明确的界定, 即一个是“重大问题”, 一个是“新闻事件”。重大问题如党的十八大精神, 新闻事件如哈洽会的召开以及“毒奶粉”、“地沟油”等等。“重大问题”有全局性问题, 也有局部性问题, “新闻事件”也五花八门, 但写起来一定要有一个新闻的由头。有新闻由头的言论才是新闻言论, 才能刊发到新闻媒体的新闻版面或播发在媒体的“黄金时段”, 否则, 就不是新闻言论, 而只能是“言论”, 只应在其它位置、时段刊发或播出。

新闻言论是衡量一个媒体水平高低、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 是媒体的旗帜、灵魂。这些特征也是判定一篇新闻言论质量的标准, 换句话说, 新闻言论在写作上必须遵守这些 (或其中某些) 标准的要求: (1) 强烈的政治性; (2) 准确的针对性; (3) 突出的时效性; (4) 鲜明的思想性; (5) 独特的新鲜性; (6) 严密的逻辑性; (7) 广泛的群众性; (8) 高度的简洁性。

同时, 新闻言论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许多, 又因题材不同而千变万化。这里仅谈常用的几点。

(一) 材料。一般而言, 我们新闻言论的写作任务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领导 (编委会) 的安排, 二是个人的写作冲动。前者是“命题作文”, 写什么主题, 是指令性的;后者是“灵感作文”。不同的任务, 不同的主题, 便有着不同的收集写作材料的内容和方法要求。如按照指令来写“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那么, 就要了解“发展林下经济”是谁提出的, 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上级对这项工作有过怎样的部署和要求;当前林下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尤其是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等等。再如出于个人愿望要写作的新闻言论, 可能在产生写作动机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材料, 但常常是真的动笔要写时, 又忽然发现已有的材料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原因, 大致是由于对事物的“点”和“面”仍然缺乏具体的了解和深度的把握。例如“学子宴”之风盛行, 群众对此大多持反感态度却又不得不去“随风行动”, 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金钱化”、“庸俗化”程度加剧。对此, 倘若泛泛地去加以议论, 恐怕难以有好的效果, 而如果收集到个案 (包括“学子宴”举办者的身份、“学子宴”的规模、人们背地里的看法等) 的相关细节, 在以这些细节为基础的情况下再来加以评论, 可能就会使文章既言之有物, 又入木三分。

(二) 调子。新闻言论是有调 (音diào) 子的, 即如一首乐曲, 调子定在什么位置上, 有一定的讲究。新闻言论定调或高亢, 或平实, 或激昂, 或冷静, 或直率, 或委婉, 总应有一个同主题相契合的选择。调子同立论有关, 同文章起伏有关, 同句式的舒缓或急促有关, 同选词用字有关。应高亢激昂、发出号令的, 可以高调出手;应冷静分析、循循善诱的, 可以如剥茧抽丝, 娓娓道来;应表明立场、加以批驳的, 立场要稳健, 观点要鲜明, 调子也要更有力度。

(三) 语言。语言是表达思想、阐述论题的工具, 新闻言论的语言尤其应干脆利落、有节奏、有起伏。一句话、一层意识, 可考虑几个方式来选择表达的文字。文章写完之后, 应反复推敲, 不生动、不准确的地方, 重新加以润色, 有逻辑缺陷的地方要修改完善。好的新闻言论, 甚至十分注意上下句尾部文字的平仄关系, 十分注意句式的工整和长短句的穿插使用。

会议新闻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篇3

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是党和政府通过电视媒体直接宣传策、指导工作、动员群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鲜活的会议报道,可以让群众及时而准确地知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中心工作,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县级电视台会议新闻的报道仍然千篇一律,画面单调、枯燥、形式呆板模式化,令观众厌倦,削弱了会议报道的作用,降低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宣传质量和传播效果。如何做好县级台的电视会议新闻报道,记者认为拍好画面让电视会议新闻鲜活好看,是县级台电视会议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县级台的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受众才会喜欢、爱看,才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下面就如何拍摄好会议新闻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和想法。

一、要做好会议新闻摄影的准备工作

作为电视新闻记者,会议新闻拍摄前要梳理需拍摄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遗漏。事先检查摄像机里是否装有录像带、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记得带备用电池、新闻灯、三角架。要提前到达会议现场,选择拍摄位置,安装好三角架、提高摄像机的稳定性,同时要预先测试白平衡设置,避免画面严重偏色。

二、要做好拍摄计划,抓住拍摄时机

拍摄者要明确会议议程安排,制定采访计划,抓住拍摄重点等。比如两会时的大型会议,规格高、时间长、议程多,期间还会在不同地点召开一些小型会议。一般来说,开幕式、闭幕式以及领导作报告等都是拍摄重点。拍摄好特写画面,选择时机很重要。没经验的记者经常拍出的画面中领导埋头读文、听者闭住眼睛等,结果根本无法采用。因此必须要具备过硬的抓拍本领。领导讲话时有一个适应过程,都会有抬头停顿的一瞬间,预判到这个瞬间就把握住一次较好的拍摄时机。合格的特写画面应通过捕捉讲话人的神态、动作,描绘出讲话人的气质、性格,这样画面才形象生动,才会显示现场热烈的气氛,提高感染力。在拍摄主会场时要注意,最好在会议进行一会儿以后再拍摄。这样可避免会场内因人员走动而使画面凌乱、不整洁的现象,从而保证画面的整洁和美观。

三、要多角度取景 提高电视画面透视感

在县级电视台,一些记者在会议新闻拍摄中往往按照固定的正面拍摄模式,台上、台下推拉摇移一番,拍几个领导人士近景、特写镜头应付了事,这种习惯形成了县级电视台会议报道单调乏味,导致了千会一面,台上领导讲话,台下开会的人听,没有视觉感染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在拍会议新闻时,除了最常见的正面拍摄外,还需要采用多角度拍摄。比如:高角度拍摄、斜侧面拍摄、背面拍摄等。这些角度拍摄的画面协调变化大,与正面拍摄相比更有利于层次和透视感的表现,打破了正面拍摄中的画面单一“死板”现象,突出了会场中线条的美感,加强了视觉冲击力,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同时对电视新闻肯定要采用的画面一定要多拍,给画面编辑较多的选择空间。

四、要走出会议拍“花絮”

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会议新闻时,除了要拍摄好会议本身外,还要发现和拍摄一些会议以外的与会议有关的内容。这些“花絮”画面是会议主体新闻的有益补充,容易被采用。特别是电视要出专题新闻报道需要大量这类画面。在摄影采访会议的过程中思路要开,视野要广,要有创新意识,不能只盯着会议,而应从会议中挖掘出带有趣味性的事或人作为新闻眼,拍出更有魅力的画面来。这样更加丰富会议新闻内容,提高电视收视率。

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篇4

李文彪

新闻写作是一手活儿.这手活儿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不是看会的,而是干会的.就是说,新闻写作是人人都能学会的一手活儿,不一定非得科班出身,只要具备一般的文字水平,能把自己发现的事情按一定规格,顺序写清楚就行了.爱好点文学的人,更会得心应手.新闻写作是一门学问.上面说的“人人都能学会”,讲的是入门.入门确实不难,再往里走,就复杂得多.就像学习夹杂着汉字的日语,挺有趣,挺好懂.深入学下去,啃到语法,你试试!新闻不仅向读者提供信息,而且要告诉他们怎样认识这些信息;不仅让读者“知道”,而且要让读者“思考”;不仅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反映前因后果,背景前景.这就需要新闻写作者具备理论修养,新闻敏感及深刻洞察事物的视觉和能力.具体讲就是与时俱进的政治性,超前预见的前瞻性,纵横捭阖的思辨性.入门不难——使我们得以办班培训通讯员;登高不易——便有了这一讲座的主题:给各位通讯员朋友提个醒,新闻写作中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一,用事实说话

第一要用具体事实说话

所谓具体事实,就是借用文学手法,形象细腻地展现客观场景,讲出故事来.具体事实排斥抽象化,概念化.概念加数字不是具体事实.例如: 党委在着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安全施工的中心任务,以教育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核心,以制度作保证,以各项活动为依托,真抓实干,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的路子.针对驻地环境差,生活艰苦的实际,狠抓“文化线,生产线,卫生保健线”工作,稳定了第一线的“三线保一线”工作,稳定了职工队伍,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了生产的稳产高产,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建设.读了这样的“新闻”,眼前白茫茫一片,耳朵里嗡嗡乱叫,真是“四大皆空”.估计被表扬,宣传的单位领导也不会满意.因为看不出他有什么先进之处,让上级看了,似乎是牵强附会,硬做文章;也兴许是沽名钓誉,别有企图.这反而损害了领导.用具体事实说话,效果可就不一样了.比如同样讲狠抓安全生产,有一篇稿是这样写的: 当太钢一位处长大摇大摆地走进轧钢车间时,一名胸佩绿牌的青年安全监督员毫不客气地向他亮出了“红牌”,令其退出厂区,并告诫说:“今后不准穿凉鞋视察工作,这样不安全.” 具体事实排斥一般的程序,一般的过程,一般的规划,计划,规章,认识.程序,过程,规划,认识,不是具体事实.有的通讯员以为,工作报道,所做的工作就是具体事实,所以不管反映哪一项工作,都“且听我从头道来”.诸如“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任组长,×××任副组长,抽调××人任工作人员”;“下发关于×××文件,订立关于×××的规划,提出×××的要求,制定考核办法”;“以××为目标,以××为核心,以××为主攻方向,以××为原则,以××为手段,以××为宗旨”;“出动××万人,××辆宣传车,散发××万张传单,接受×××群众咨询”;“领导班子提高了认识,一致感到……

这样的概念和数字的堆砌,罗列,能够吸引人,感染人,引导人吗这样的内容登出来,恐怕只能有两种人看: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最近又有变化,据说写作者也不看了,自个儿看了也闹心).还有,一般的规划(计划,打算,要求)规章也不是具体事实.我曾审阅一篇消息,讲某市国税分局大打服务牌.文中有这样一大段: 该分局制定了优质服务各项制度,如星级办税员管理制度,违诺处罚制度,首责人制度等等.在服务接待上提出了”三声“,”三心“,”三主动“,”三个一样“.”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三心“即接待纳税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三主动“即主动向纳税人打招呼,主动宣传税收政策,主动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三个一样“即生人,熟人一样亲切,缴税纳税一样热情,忙与不忙一样耐心.全体同志按照分局.主动热情,依法办税,高效迅捷,遵章守纪”优质服务规范的要求,热情地接待好每一位纳税人.整个儿把规章制度搬到新闻稿里面来了.定得再细,说得再好,归根结底不就是个要求么

新闻是给人看的,无论记者还是通讯员,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作为读者,你肯定也不爱看堆砌的概念,罗列的数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要再写这些枯燥的东西了吧!从思维规律看,人们认识事物也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让读者阅读新闻,接受其中的思想,别无它法,惟此路径:把热腾腾,香喷喷,活生生,鲜亮亮的事实捧给读者.比如,眼下全省公安机关都在搞“民心工程”,反映这方面工作的稿件很多,其中不少是陈列意义,目标,措施和概括成果.这样的稿子基本都被“枪毙”了.给人打烙印的是《城市晚报》登的《公安局长先检讨后返钱》.(本报公主岭电)近日,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公安分局在平顶山村,解决了一起反响较大的伤害人心事件.1999年8月.公主岭市开展“收缴散失社会上的黑枪”专项斗争.镇郊派出所找到平顶山村治保主任孙士安协助工作.当时主持工作的孙影指导员明确地说:“只要是主动交上来的,由你(指孙)统一上交派出所,不再作罚款处理.”孙主任回去后,挨家挨户做工作,共有8人主动把枪交出来,由孙主任一起送到了派出所.孙指导员却说:“光交枪不行,每人还得罚款200元.”这8人有的被罚200元,有的被罚100元,共计罚款1200元.这种不履行承诺,不取信于民的做法,在群众中影响很坏,事过3年多,村民还一直积怨在心.日前,范家屯镇公安分局王洪波局长,曹清波指导员及镇郊派出所的办案人员,在平顶山村召开大会,王局长作出检讨,镇郊派出所把1200元罚没款当场返还当事人.这样一个娓娓道来的具体事例,胜过几千字的意义,规划!当然,具体事实并不排斥一切“规章,规定,决定”类内容,这要看上述内容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新意,是否有特色,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为群众所关注.如也是在“民心工程”中,省公安厅2002年7月初出台了一个《关于解决滥施罚没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各级公安机关不能单纯以罚款数额多少作为衡量单位或个人工作实绩的标准;不准将罚款与民警的奖金,福利挂钩;坚决杜绝向基层所队和民警下达罚款指标的错误做法.这些规定就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可纳入具体事实范围.因为以罚款来创收,早已在社会上引起非议,公安机关给予明文纠正,是最有意义的“民心工程”.现在,要防止一种“空对空”的倾向.工作报道中,常常涉及落实中央或省委某个精神(如十六大精神,省八次党代会精神,“两个务必”等),许多稿子里就玩起了“空手道”,以会议落实会议,.以通知落实通知,以决议落实决议,以要求落实要求.落实来落实去,一件实事也看不着.新闻报道需要的是果儿,而不是只开花不结果的“晃花”.第二要用典型事实说话

所谓典型事实,就是从采访到的诸多事例中,抽出的那一两个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最有说服力,最生动,最打人的事例.工作报道不是工作报告,人物通讯不是生平介绍,最忌讳面面俱到,平分秋色.而目前通讯员稿件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事无巨细,一股脑端上来,请看下面这篇稿: 认识国情 了解社会 增长才干

吉林建工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启动

本报讯 7月20日上午,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赴双阳区奢岭街道办事处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成立大会在双阳区奢岭中学举行(句子太长,让人喘不过气).该校近年来坚持运用暑期社会实践这个活动载体,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取得突出成绩,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今年该校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为口号,以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在全校共组织30多支社会实践服务团,分赴全省各地农村,企业,社区,街道,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实践活动.来到双阳区奢岭街道办事处的党员大学“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就是该校30个社会实践服务团中一支重要的团队.该团部分党员大学生到奢岭街道办事处挂职锻炼,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配合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社会调查,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坚定了学生们的理想信念.党员大学生们帮助奢岭街道办事处建立了农村科技图书站,捐助科技,农业图书5000册.他们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可使奢岭街道办事处节约资金10余万元.通过举办文化扶贫活动,结成帮扶对子,宣传科普及法律知识,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把先进文化送到农村基层.且不说此稿绕口令(概念成摞,没有情节),单就新闻而言,就犯了鱼龙混杂,淹没重点的大忌.开展一项活动,当然要做好多事,但却不必都在报纸上一一点到.因新闻报道是典型报道,而不是工作总结,只需把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拎出来就行,走“精兵之路”.像这篇稿子,典型事实是“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有点新意,把这件事说清楚就行了.题目可改成《吉林建工学院暑期实践活动出新彩/党员大学生挂职锻炼》最好讲一两个“小书记”做工作的小故事,就是一篇很有味道的新闻稿了.说多了不一定好,说少了不一定孬,关键是说到点子上,说出经典来.有一篇介绍四平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班长于彦军十几年学雷锋事迹的通讯,是这样写的: 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学习新知识,驾驭新装备的具体行动,把严谨求实的“螺丝钉”精神转化为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高部队打赢能力的坚强决心.他在岗位上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总队,支队响当当过得硬的执勤训练标兵.一个普通士兵,能学习新知识,驾驭新装备,成为执勤训练标兵,很典型的.但这么一抽象,一概括,成了一张超现实主义画,生动的五官不见了,眼前只有粗糙的线条.改变这种状况,就是五个字:讲个小故事.有一篇通讯,介绍的是55岁的中科院院士,土壤学研究员杨恕平如何严谨治学,务实为人.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其中一个小故事是: 去年9月,他到山东安丘市挂职任科技副市长.一天,他带了几个人下乡,直奔大田而去.身后的人莫名其妙地跟着他.副市长蹲在地边,捏起一撮土放进嘴里,眯缝起眼,细细地品尝.接着,又驾车翻过山头,到另一块地“吃土”.原来,这位“教授市长”是在“品尝”土壤的多项“指标”:是酸性还是碱性氮,磷,钾含量多少 农药残留量有多大嘴品尝着,手已记下了一串串数据.罗列概念和讲故事,哪个效果好 自不必言.第三要用恰当的事实说话

用恰当的事实说话,就是量体裁衣,看图说话.“图”,就是事实的新闻价值,即有用性(用处)有多大.动笔之前,先用“心”这杆秤称一下,这么个事按报纸采用的规律,值多少字(相当于多少钱 多少斤)三百字,五百字,一千字还是干脆就是条“简明新闻”,百八十字足矣.这个估量很重要.不然,大材小用,该好好做文章的,只写了三五百字,白瞎了题材;小材大用,丁点小事,写出洋洋数千言,到编辑那儿“咔嚓”一声全砍下去了,浪费了笔墨.2003年3月12日,我从电子信箱上收到珲春保护区通讯员李志兴寄来的稿件,《东北虎与林业工人和谐相处》,立刻转交二编室,基本原封不动地发在社会新闻版的头题.为什么题材新鲜有趣,新闻价值高,可读性强.现摘取两段: 2002年10月22日上午8时,一辆运材汽车在距生产指挥部2公里处遭遇东北虎.司机杜运生频频按响汽车喇叭,可那只东北虎却置若罔闻,不紧不慢地在车前漫步400多米.乘坐该车的吕凤玲等5名男女职工,均清楚地见到了东北虎的威猛形象.之后,工人们经常在伐区内外见到新鲜的东北虎足迹,先后三次拣到东北虎吃剩下的野猪残骸.今年3月2日,东沟作业区率先完成生产任务.现场管理员周茂荣,李松春一起上山对采伐现场做最后的检查.二人一路说笑,冷丁一声虎吼,才发现前方不远处的运材道上,一大一小两只东北虎正扭回头盯着他们,半睁着眼睛似乎在责怪二人不该跟得这么近.二人急忙后退,转身跑回驻地.两天以后,周茂荣平静地告诉笔者,工人们白天伐树,晚上就有草食性动物来啃食落地的嫩枝,东北虎就在这方圆数千公顷的伐区内,有规律地往来活动.在山上遇到虎当然害怕,但大家都知道老虎轻易不伤人,因此事过之后,人们该干什么,照样干什么.如果写成一般的短消息:“本报讯(李志兴)位于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带内的青龙台林场的工人,在野外作业中多次与虎相遇,都注意不做可能刺激东北虎的动作,没有一人一畜受到过东北虎的攻击和伤害,达到了人虎和谐相处,生产从未受到大的影响”.事情虽然也说清楚了,这个罕见的题材也就白瞎了.就这个题材来说,因稀奇而珍贵,因珍贵而耐读,因耐读而不厌长,只要有具体事实,写多长都行!新闻作品,有的长了好,有的短了好,怎么把握又不能开出清单,列出明细,什么事长写,什么事短写.标准只有一个,简单而易操作,那就是看广大读者(群众)的关注度.大关注大写,小关注小写,不关注不写(这里不包含政治需要和领导命题).2001年,“9·11”事件发生,美国的所有电视台,24小时全程播放双姊楼现场,间或插进一些相关动态.这是迄今全世界最长的新闻作品!也是收看率最高的新闻作品!一般的工作报道,很少有读者关注.由于种种原因,报纸不得不登.但一定要写短,不能超过500字.这类工作报道,大都是动态性的,描摹式的,浅层次的.如哪个市或县抓软环境治理了,搞招商引资了,用工业化思维抓农业了,完成全年任务了,上大项目了,抓党风廉政建设了,帮贫扶困了,等等.大多数没什么特点,不过是人云亦云.动辄数千言,怎么得了!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研究新闻报道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第一次,本身就是新闻,足以说明我们的新闻报道工作,“三脱离”的倾向已经十分严重了.也有这样情况,本来是读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记者或通讯员却没认识到,把很重要的题材搞短了,搞小了,搞瞎了.2003年3月8·日,《吉林日报》二版刊登一条消息《普通高校招生情况有新变化,招生体检标准被放宽/高考志愿栏设置有调整》.从题目看,党报记者写的稿照过去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贴近了实际,贴近了生活,贴近了群众,注意从会议中提取新闻了.但全文只写了650字,只是简要介绍一下大概.如放宽招生体检标准,只说了“体检结论只做指导和建议,高校可根据本校办学条件和培养专业的要求,提出对考生身体健康情况的补充规定.至于患哪些病不宜就读哪些专业,哪些专业限制患病考生,以及哪些疾病患者高校可不予录取,这些都没有涉及,而这正是千家万户的读者所热切关注的.城市晚报与大报不同,以2/3还强的版面,详细介绍了上述内容,又以半块版面列举了高考志愿栏具体调整情况.可以说,读者只要拿到这两张《城市晚报》,就了然于胸,啥都明白了.你说他能不爱《城市晚报》吗 该简则简,当繁则繁.简是考虑到读者,繁是刀了读者.第四要用有用的事实说话

货卖用家.一张报纸,只有读者认为有用处,才卖得出去;同样,一篇稿件,只有编辑感到对群众有益,才刊得出去.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用事实说话,一定要用对读者有用的事实.如果讲的很具体,很翔实,但不过是一些工作内容或离群众的需求很远,他们想知道的你不说,他们不感兴趣的你说起来没完,那就南辕北辙了.用有用的事实说话,其前提是判定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没用;哪些东西用处大,哪些东西用处小.这就需要换位思考,在选择和构思的时候,把自己转换成读者:”假如我是一个读者,首关注什么,次关注什么 “事情就好办了.如果真正转换成读者角度,是很容易判定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哪些多写,哪些少写;以及写的切入点和角度.还是那句话,如果认准对读者有用,越细越好,长点无妨!二,不说题外话

作文不能跑题,新闻不能说题外话.报纸版面有限,读者时间宝贵,要直奔主题,惜墨如金: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说了还不如不说的话,更不能说.有一篇写辽源市农发行营业部加强封闭管理的消息,举了一个例子,讲营业部在收粮旺季,及时为福山粮库发行收购资金;同时对整个销售过程实行全程监控,促使福山粮库当年贷款全部回笼.但写着写着,就跑题了: 福山粮库地处偏僻,辖区内乡镇菜农较多,可收购的粮源非常有限,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抓住足够的粮源,敞开收购.本应在此打住,只把其作为背景材料,立即转向营业部如何根据这一实际情况,适时发放收粮贷款.但作者信马由缰,顺着这条线就下去了: 企业想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上下功夫.福山粮库做到了这一点.一是坚持常年挂牌,敞开收购,在有限的区域内扩大粮源;二是在质量上认真执行国家标准,不提等提价和压等压价,不克扣群众,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农民的拥护;三是保证及时结算,不打白条;四是提高员工素质,树立企业形象.把觉悟高,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安排在第一线.增设收购网点,不分节假日昼夜收粮,极大地方便了送粮农民.1997年至今,营业部支持富山粮库收购粮食21万吨,占全市收购量的80%,位居全市收购企业收购量的首位.快说完了,才想起来”营业部“,乱糟糟地又插上一句.跑题跑到如此程度,这样的稿子谁看了不头疼!不说题外话,很重要一点是举的事例要和谈的观点相一致,要吻合,要能回答观点,说明观点,不能各吹各的调.写稿子就像盖房子一样,先把框架立起来,然后砌墙上盖,一切都在这个框架中进行,不能把墙砌到房架外面去.另外,建什么东西用什么材料,不能把盖鸡窝的黄泥挪来建楼房.这也是节外生枝的跑题.例如: 九台市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文件规定,各乡镇政府在资金上要全力支持学校基地建设,并负责学校的温室,大棚,场房,院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地能正常运作.但由于当前许多乡镇财政困难,农村中学办学条件有限,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实在是力不从心(经询问作者,实际上根本没有投入).说了这么多,这么具体,闹了半天白说了.本来没有的事儿,你往稿里写啥空洞的规定,就是”盖鸡窝的黄泥“,是不能当”水泥“用进楼房中的.不说题外话,关键是时刻绷紧”扣题“这根弦.无论构思之时还是动笔之际,都要随时随地提出几个问题问自己:这个内容与主题有多大关连度是紧扣主题还是与主题关系不大 是游离于主题之外还是冲淡主题是可说可不说还是说了不如不说有一位记者,采写了通讯《替天下儿女尽孝》,介绍全国首届杰出青年兴业领头人李艳华.其主要事迹是,30元起家,创办了长春同心老人院,专门照料病残孤寡老人,先后安置了21名下岗女工做护理员.如果讲出几个小故事,小镜头,不是挺好么!可惜呀,这个方面没有情节,有情节的是讲她下岗后生活如何困难,”8岁的孩子吵着要吃冰棍,被她狠揍了一顿“;讲她得了什么病,她爱人得了什么病,”一筹莫展时,亲朋好友纷纷来到病床前,你拿20元,他掏50,我扔百八的,终于凑齐了两个人的手术费.“本来主题讲下岗女工自立自强,向社会奉献爱心,可写来写去写反盆了,成了接受别人援助,社会向她奉献爱心.既然如此,何来.·替天下儿女尽孝” 何来“全国杰出青年兴业领头人” 如果时刻想着上面列出的几个问题,这个毛病是可以避免的.三,不说重复话

一般的工作报道,结构都差不多,无外乎“观点(思想)加例子”.就这个“观点”和“例子”,重复的情况十分严重.观点重复,或叫语句重复.如一篇介绍吉林市供销社开展“助农增收”活动的通讯,几乎在每一段谈观点(思想)时都重复一遍: 创办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吉林市供销社组织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品牌开发力度,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该市各级供销社在开展农副产品经营,深加工过程中,十分重视品牌产品的开发,努力提高本市地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新闻本来要求简捷明快,同样意思的话,绝不可说两遍.例子重复,或叫同义重复.报道中反映某项工作,总要用具体事例来佐证,所谓“举例说明”.这样的事例以多少为好一般不超过两个,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事例,一个最好.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采访到一堆事例,哪个也舍不得扔掉,干脆来个叠罗汉,讲完一个,再来一个,甚至再来两三个,连工作总结也不是了,成了豆腐账.不说重复话,还包括受到的奖励,获得的荣誉称号,也不能罗列,非一一点到不可,而要择主去次,择重去轻,择大去小,择高去低.如一篇介绍吉林市''雷锋车“司机(的士)吴景贵的通讯,提到他先后荣获”吉林市出租汽车行业文明服务标兵“,吉林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好市民”,“吉林市文明市民标兵”,“吉林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今年2月27日获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单位(个人)称号,并出席表彰大会.其实,不必说这么多,只留下“全国……先进”就可以了.因为报道稿不是履历表,能够印证人物确实先进即可,不必“出操点名——一个不落”.作者在往上写的时候,一定是觉得称号越多越有说服力,越体现出先进性,越有劲.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简捷,新闻的最大卖点是特例,没有抢眼的事实,称号越多越讨厌,越显得苍白.四,不说过头话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5

一、高校校园网络新闻的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内容陈旧、时效性差。

有些校园网络新闻不讲时效性, 没有“新闻由头” (即“导语”) , 要么是“今年以来……”等无法界定的时间概念, 要么是“最近、近日、日前”这类唬人蒙人、缺乏新鲜的模糊时间名词, 或者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旧事, 即使是原本很新鲜、很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因为缺乏新闻敏感, 没有及时采写而事过境迁。新是实现新闻价值的一个根本条件。新闻的“新”在于事实新、材料新。新闻要尽可能报道“第一次”发生的, “第一个”出现的事情。

2. 内容庞杂、主题分散, 不够简练。

新闻要求快, 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好多校园网络新闻则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让人看了不知道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3. 基本功差, 文法不通。

由于很多学校没有专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员, 校园新闻写作多是各学院、系部临时操刀完成, 这就容易导致新闻稿件中常出现文法不通甚至错漏百出的情况。

二、校园新闻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可供我们发现、采写的内容很多, 校园网络新闻较之其他类型的校园新闻有其独特性, 我们只有充分了解网络新闻的独特性, 遵循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新闻作品的写作规律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校园网络新闻。

1. 培养新闻敏感性。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新的东西, 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事实新鲜是新闻的基础, 要写出吸引人的新闻要追求“时效新、内容新、标题新”。这里的新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刚发生的新鲜事;二是指老事情新角度, 由这个角度所揭示出来的新内容。新闻最主要的是捕捉新的信息、新的线索, 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发生新事件。尤其是学校, 每天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 上学放学。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观察生活、搜集新闻线索中要出新, 找出新的角度。从校园内司空见惯的活动中, 找准新角度, 不仅可以出新闻, 而且能出好新闻。要写出新鲜的新闻, 需要很强的新闻敏感性, 在我们身边, 每天发生各种各样的事, 有些人却能从这些看似寻常的事件中找到新闻点, 这就是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的区别。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写作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要想有超出常人的新闻敏感性, 一是要经常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注意发现和收集素材, 看似平常的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 只要留心, 可能就会变成我们新闻写作的好素材。二是要深入调查, 尽可能地占有第一手资料, 然后,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 透过现象抓本质, 通过精辟的分析, 高度的见解, 充分展示新闻报道深度和广度。

2. 掌握校园新闻的基本范围, 不打无准备之仗。

校园新闻不同于社会新闻, 有很强的针对性, 采写校园网络新闻, 应该熟悉比较常规的报道范围。校园新闻报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国家当前教育热点在学校近期工作中的体现;社会热点与学校活动的有机结合;学校自身的重大活动;学校涌现出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学校典型的管理经验、教学成果、教学模式;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另外, 有些属于常规性的新闻报道我们也要作到心中有数, 比如, 每年举办的学校运动会、新生入学典礼、毕业生毕业典礼等。

3. 重视新闻的标题和导语。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网络新闻的标题在第一时间内引导读者进入深层信息。同时, 新闻标题还要注意通俗性, 通俗性标题是从平民的视角来关注新闻事件的, 这样有助于拉近新闻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最能反映新闻的核心和意义, 导语的构思和出炉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水平, 由于新闻的篇幅限制, 要求导语必须是高度概括、极其简练的, 通俗的讲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最清晰、完整的内容。要达到让读者看过导语即对新闻事件有了整体把握的效果, 这就要求作者要对复杂的新闻事实进行总结、整理、归纳、提炼, 尽可能准确地找出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意义、所展现的精神。一般在导语中要给读者介绍清楚新闻的基本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等。同时, 还要利用设问、反问等形式, 使导语不那么平淡, 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高等院校的发展, 中国许多高等院校把自己的网站作为对外宣传的阵地, 校园网络新闻成为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校园网络新闻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并提出应对措施。

上一篇:三星人才观下一篇:萍乡长途汽车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