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十篇

2024-06-05

广场舞 篇1

一、社会变化促使广场舞的迅速发展与兴盛

广场舞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真正开始被普遍接受是从2008年开始,至今6年时间广场舞已从大城市走向小城市,从城市走向村镇,遍布全国的每一个角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广场舞发展如此迅速呢?

1. 对女性审美标准的变化

参与广场舞的女性中有90% 的被调查者在“参与广场舞的目的”一题选择了“减肥”选项,有60% 的接受调查者选择了“减肥”。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身材以“瘦”为标准,因此,许多女性想尽各种方法减肥,保持身材,而广场舞是运动强度适中的一项集娱乐、减肥与健身功能以于一身的文娱项目,是相对较受减肥者欢迎的一种方式。

2. 计划生育的实施,使中老年人缺少子女的陪伴

我国在1979年开始实行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都是生养一个或两个子女。到2014年,他们已四五十岁,子女都已成家立业,留下老人在家,无人陪伴,生活单调,广场舞成了他们生活的乐趣所在。广场舞对于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来说,不仅可以锻炼身体,避免疾病,而且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乐趣,避免了生活的单调,更重要的是在广场舞团队中,可以拓宽人际交往,解决了无人陪伴的困扰。

3. 城区办公室一族居多,长期的室内工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城区内,许多参加广场舞的是办公室一族,办公室工作多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较少。许多办公室工作者上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脑桌前盯着电脑审阅文件,填写表格,很少有出去走动的情况。长期的室内工作不仅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而且肢体得不到运动,不利于血液循环,很容易造成健康隐患。广场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型的文艺活动,加上激昂的舞曲充满了生活的热情,这对于整天面对枯燥乏味的文件的上班族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广场舞的各种优势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参与,但是随着广场舞队伍的不断扩大,由其引发的社会矛盾纷纷展露。

二、广场舞带来的社会变化

任何一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必定会有问题与不足不断浮现,同样会带来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社会变化。广场舞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与兴盛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变化。

1. 健康意识得到推广与提高

健身、健心、健美是广场舞带给大众的最直观的价值功能。300份有效问卷调查表中,关于“跳广场舞目的”一项中,选择健身、健心、健美选项的占96%。可见,广场舞参与者健康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而每年广场舞参与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也恰恰说明了健康意识和健美意识正在平民大众中不断得到普及和提高。

陈文英教授的《广场舞》一书中提到 :“广场舞是一项有氧运动,经常进行广场舞练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它能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1]

人类生活具有群体性,“荀子曰 :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其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2]群体性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本质特性,人们凭借不同的社会关系结成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对群体的成员形成一定的认同和约束,另一方面也会成为比个人更有力的社会行动单位。广场舞是一项群体性活动,它充分发挥了其群体的力量,不断带动大家参与其中,并且以其自身的力量见证了健康的重要性,潜在地普及了健康、健美意识。

2. 城市规划作出改善

频频发生的广场舞扰民事件,引起大众对城市规划合理性的质疑。广场舞参与者与普通市民的矛盾不断升级,其原因在于广场舞没有宽阔合理的场地进行。一些城市是有许多大小广场,但是大都在居民中心区或者是在学校旁边,不宜进行广场舞活动。许多学者及业内人士呼吁在城市规划方面做出改善,给广场舞爱好者留一片空地。

2008年之前城固县城区内适合大众群体活动的场所有三处 :大约占地30亩大小的城固体育场和城固纪念广场、10亩左右的张骞纪念广场。在这三处公共场所内,每天进行的健身项目有乒乓球、篮球、足球、跑步、健身器材、广场舞等,这其中100人左右广场舞的团队每天有12个。截止2010年城固县参与广场舞的人数已接近2000人。三个公共活动场所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广场舞群体。

3. 推动商业的发展

随着广场舞的普及,与广场舞相关的产品不断产生。近些年,关于广场舞的书籍、光碟、服装得到大卖。在淘宝网搜索“广场舞服装”的店铺,至少有上百家,销量好的店铺,每月销售量可达3000多件,销量不好的店铺每月的销售量也有500多件 ;关于广场舞的书籍、光碟的销量也远远超过其他类型书籍、光碟的销量。

广场舞 篇2

自治意味着自我管理, 社区自治, 一般意义上的主体就是居委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组织法》的规定, 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一级政府或政府派出机构, 而是一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就是说, 从法理上它与街道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也不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 而是协助与指导的关系。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石, 通过开展社区自治活动, 有利于依靠社会力量, 利用社区资源, 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 由居民自己管起来, 为促进城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 居民委员会承担了社区居民自治功能, 但很多社区没有形成权威。居民委员会要完成的首要工作, 还是上级也就是街道布置的任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的目标和任务, 尚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发形成的自组织的并且规模庞大的广场舞, 可以说居民委员会难以真正深入其中, 遇到问题时显得慌乱甚至手足无措。

对于影响巨大规模空前的群体, 政府并没有一个单独的管理部门。广场舞折射出的关键问题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和文化需要与公共空间稀缺之间的矛盾。被扰的社区居民难以忍受时会去投诉, 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相关部门, 或者报警。针对广场舞噪声扰民的管理, 往往也是多个政府部门联合行动。比较得体的处置方式, 大多数以教育劝告为主。因为报警者是和投诉对象都是当地居民, 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 真正是左右为难。最后只能是做点调解劝告工作, 颇有捣糨糊之嫌。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寻找落脚点——居民委员会, 最终的结果是自治与管理“殊途同归”。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 社区自治的核心是居民自治, 必须要有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这一概念是最早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社会给人的感觉是抽象的, 可从地域的角度看社会, 它则由众多相对独立的共同体结合而成。滕尼斯提出社区这一概念时强调的是“共同体”;当美国芝加哥学派使用这个概念时, 增加了区域的涵义;社会学中国化过程中, 又强调自身的因素互动。社会学届对社区的理解就包括了地域性、互动、共同体。我们理解的社区, 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社区的发展。社区发展可以说是随着社区的产生而产生的, 是一种立足于社区, 且直接针对特定社区的需要、问题而谋求的发展之道。社区发展需要居民的共同参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居民的自助互助和自治, 是社区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绝非紧靠政府和他人提供服务。广场舞组织者和参与者、被扰的居民都是社区自治的主体, 也是社区自治的客体。

社区要和谐, 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是必然的趋向和选择。社区自治中的自我管理远胜于外力管理, 作为广场舞组织者的民间精英在这一过程中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居民自治的第一步是精英们先学会自己的自治, 适当约束成员行为而不是放任群体无限放大权利。社区各主体之间有了利益争端、不同诉求之间的碰撞时, 没有哪方心甘情愿处于下风, 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协商。居民委员会应启动集体抉择这一民主程序。民主协商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社区自治过程中亟需补足这一短板。实行居民自治, 让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情, 才能真正符合社区居民内心愿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 使社区不和谐因素及时得到解决, 最终建成和谐美好的社区家园。

社区共同利益需求是社区参与的重要前提。居民自治的对象是社区公共事务, 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居民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居民自治, 就是按照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的原则, 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 解决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问题。社区自治的基础是社区居民形成集体选择, 集体选择代表的是社区多数居民的利益, 并照顾到弱势居民的利益。目前街道管理下的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的社区自治, 参与者以老年群体为主, 对普通居民的吸引力非常有限。作为社区居民的我们, 恐难走进家门口的居民委员会, 因为没有需求亦无动力。社区自治的关键在于, 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并逐步超越居民自身利益而在更广泛的公共事务方面进行协商。广场舞的自治过程, 正因为有利益的存在, 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强。围绕“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调动社区代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通过社区居民自治, 尝试培植“草根民主”, 在协商中学习妥协, 进而产生溢出效应。通过居民自治, 还可以协商解决诸如停车难、违章搭建、群租房治理等公共事务, 进而引导居委会运用自治方式方法处理社区事务, 依靠社区力量解决社区问题, 让居民在参与互动过程中增强自治意识, 增加社会资本、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团队活动、组织各种群众文体团队和志愿服务队, 引导居民广泛参与、定期活动、融入社区, 既发挥了社会参与的作用, 也活跃了社区民主氛围, 让陌生的居民建立社会联系, 在自治中构建新型社会关系, 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

社区自治也是社区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尽管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但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由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社区建设, 显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居民委员会亟需转型, 街道布置的诸多行政工作完成的同时, 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就是社区自治的组织与推动, 而非凡事亲力亲为。实现居民自治, 推动居民自治主体多元化, 各类社会组织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推动居民社区参与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各种兴趣、各种利益、各种方式组成大大小小的社会组织的存在, 就相当于在这个社会中织成很多网, 每位个体都可能被织到某个网里, 这时社会的稳定性就大增。开展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活动, 吸引居民群众参与和关心社区建设。社区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通过培育社区组织开展社区活动, 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使社区居民学在社区, 乐在社区。居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参加诸如舞蹈队、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文化宣传队等, 既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亦能增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关心和参与。这些民间精英带动的各类自发组织将努力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服务项目,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随着需求水平的提高, 各种专业的社会组织亦可加入到这一群体中来, 目前的物力财力, 专业性强的社会组织尚多集中在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依托各类群众文体团队和社区资源, 必将极大地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自治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是居民受惠。只有深化社区自治体系, 形成政府、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合作管理合作共赢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使社区各主体间形成更好的互动合作、社区得到有效的治理, 社区发展才能充满活力。

摘要:广场舞近几年作为热点被关注, 在于它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也带来抢占空间、噪声扰民等问题。居民满足其文化健身需求的自发行动, 若没有正确方向的引导, 很可能发展成群体事件、甚至隐藏犯罪。广场舞的治理过程, 透射出社区自治体系初创的曙光: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 让自治焕发出自身应有的活力。

关键词:广场舞,居民委员会,居民自治,社会组织。

参考文献

[1]徐勇, 贺磊.《培育自治: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探索》, 《东南学术》2014年第9期.

[2]张蔚.《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广场舞管理模式的分析》.管理观察, 2015年第3期.

[3]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课题组.《上海加快形成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有效机制研究》.科学发展, 2014年第7期.

[4]殷昭举.《社会治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

[5]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

[6]韦克难.《论社区自治》.四川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

[7]闵学勤.《社区自治主体的二元去个及其演化》.社会学研究, 2009年第1期.

北京广场舞,舞出来的北京精神 篇3

片段二:周末的早晨,在朝阳区一个新小区里,一群年纪较大的老人在跳舞,他们一边跳,一边随着音乐“啪啪”地拍着胳膊、肩膀、大腿,这时,一枚鸡蛋,从一幢楼13层的窗户里“忽”地飞下来,正摔碎在一位大爷面前.老大爷当场被吓得犯了心脏病,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北京的街头广场,老百姓自娱自乐的广场舞已经是随处可见了,各种有趣的小片段也层出不穷。在广场舞的舞台上,正上演着哪些精彩的人生剧目呢?

广场舞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我的姐姐做梦也想不到,她会被广场舞改变了后半生。

2009年55岁的姐姐退休了。在退休前,她已经又找好了工作。就在这交接的一周空闲里,姐姐去颐和园散步,看到昆明湖畔有一些人在跳舞,于是她驻足观望。那些舞,动作比较简单,有的甚至就像健身操,但音乐悠扬动听,隔着湖面,还能眺望对面的万寿山,姐姐觉得心情非常舒畅。

看到姐姐站在一旁,两个热心的舞者就邀请她也加入。姐姐很疑惑:“我从来没跳过舞啊,学得会吗?”两位大姐鼓动说:“学得会,学得会,一点都不难!”盛情难却,姐姐跟在舞蹈方阵后面,试着跟随他们比画几个动作……跟着学了一个多小时,姐姐已经是汗流浃背,累得几乎走不回家!这时候姐姐才意识到:以前终日坐办公室,上下班开车坐驾驶室,实在是太缺乏锻炼了。

第二天,姐姐忍不住再去看看;第三天,又去了……就这样,短短一周,姐姐被貌似简单的广场舞吸引,竟然成了一个“舞痴”!这意外的转变,让她坚决地拒绝了公司的邀请,决定真正退休,不出去工作了。公司再三劝说,希望她起码能够兼职,姐姐却连兼职也不肯:“我16岁就参加工作,整整工作了39年了,是应该留下点时间享受生活了!”

有一句话,姐姐没有说,那就是:以前她害怕退休,也是因为,我的姐夫在1988年1月18日重庆空难中遇难,他们的儿子刚满一周岁——1月16日生日,空难发生在孩子生日之后的两天!这些年,是姐姐单独一人把儿子抚养大。现在,儿子已经工作,不用她再操心了,恰恰在这个时候,姐姐却退休了……巨大的空洞不知道怎么填满,寂寞的日子如何打发?所以姐姐才想着继续埋头工作。但邂逅广场舞之后,她知道:她的退休生活只会忙不过来,绝对不会寂寞了。

广场舞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在一瞬间改变姐姐后半生的安排?姐姐说:“一旦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心里就特别舒爽,那种松弛、舒展、悠扬的感觉一辈子都没有体味过。”

琳姐比姐姐大几岁,在大学教古汉语,终身未婚的她性格很古板。她在颐和园昆明湖畔当了许久观众,开始一直没有敢尝试,但慢慢被一些外国游客感动了——颐和园里当然有不少游客,而游客中当然有不少外国人,这些“老外”个性非常开朗,常常在路过时即兴加入到舞蹈方阵里扭几下,还兴致勃勃地主动要求和舞者们合影留念……琳姐越来越羡慕了,她觉得:自己这一生活得太拘谨了,为什么就不能外向一些呢?于是她走进了舞蹈方阵。琳姐说:“是跳舞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灵动和自由……在走向暮年的时候,才真正懂得!”

舞者的巨大收益

或许每个人都有点未经开发的特长:姐姐虽然一生没有跳过舞,但是,她天然地就“踩点”踩得特别准,就是动作非常符合音乐的节拍;有的人很善于在网上搜索音乐;有的人善于配服装;有的人能熟练地制作新颖不落俗套的视频;有的人手巧能做出漂亮的舞蹈小道具……他们越玩越专业。

广场舞为什么在北京这么流行?很简单,因为跳广场舞的好处太多了!在舞者中,上至退休的老教授,下至打工的小保姆;年纪大的70多岁,年纪小的20出头。舞者在跳舞中同时健了身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人高血压、高血脂降下来了,有的人多年的哮喘减轻了,有的人减肥成功,还有的人成了抗癌明星……

一位胖胖的男士张哥,在职时总要陪客户,餐餐饱食,夜夜笙歌,退休后体重怎么也减不下来。自从跳了广场舞,身上的赘肉一天天减少。为此,作为几个为数不多的男舞者,他不怕人笑话“整天和老娘们一起蹦蹦跳跳”,坚持两年多,终于恢复了壮小伙子一般的体型!张哥得意极了,他乐呵呵地说:“以前,为了减肥不得不苦着脸长跑,但那需要毅力,真是很难坚持。想不到,还有跳舞这种不痛苦、不需要毅力的快乐减肥方法。我把照片发给在美国读书的女儿,她都不敢相信,回邮件说:老爸,那真是你吗?OK,就这样别再瘦啦,再瘦,您就要跳‘骷髅舞’啦!哈哈。”

更传奇的是一位大姐,因患乳腺癌切除了乳房,她感觉反正年纪大了,没有必要做“乳房再造”手术了。但是跳了一段时间舞,她忽然下决心要去手术,言谈间透出一种老来重新做人的豪迈:“要跳舞,前胸平平的没有线条实在不好看。我不为取悦男人,我为了自己而要美丽!”

跳广场舞,还给了舞者们一个社会交往的空间。许多人在跳舞的过程中结识了新的朋友,这对退休的人们尤其重要。除了跳舞,大家还经常一起约着出去玩,谁生病了大家一起去探视……今年的端午节,有位罗大姐包了一百多个粽子,圈子里的每个人都送到:“别去超市买啦,我这个,绝对没有防腐剂!”

更有的人,在跳舞中悟到了人生的哲理。20多岁的小茅说:“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人哪,最重要的是,这辈子要有一个爱好,这是人生幸福的基础……原来没往心里去,现在想想这话,明白了!”

从舞者的“关系”透视人性

一般而言,舞友们的关系是融洽的,很多人无私地给大家提供帮助,例如自备音响设备、帮忙开车采购服装等。但是,也有一些矛盾,充分反映出了人性的弱点——人们常常以为:只有在职的人,才会彼此争斗,为了官职、职称、工资……退了休的人,彼此没有切身的利害冲突,总会相安无事了吧?错了,“争”是人性,哪怕为了一口气……

nlc202309010533

最初姐姐加入的是颐和园在铜牛处的舞者圈子,这个圈子的核心是牛大姐。胖胖的牛大姐淳朴敦厚,热心肠,她自己为大家买了一个大播放机,每天要搬来搬去,还要自己充电……开始她怎么也不肯收钱,后来,在大家的坚持下,才象征性地收每人半年10元。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牛大姐这个圈子舞蹈太少、太单调,翻来覆去就那么十几支舞曲,一晚上就重复两遍,天天跳,大家未免有些烦了。有人建议:能不能学点新舞?

于是,姐姐和小徐、小茅几个稍微年轻点的舞友,开始在网上搜索新舞,并下载了新舞的音乐。没想到,一和牛大姐说,她的脸当时就沉了下来:“学那么多干吗?怪麻烦的,大家本来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嘛,跳什么舞还不都一样锻炼?”几个人向她解释:跳舞不仅是锻炼,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过于重复和单调会引起人的厌烦感。牛大姐却执意不从。没办法,为了尊重这位热心的大姐,尊重她多年为大家付出的辛劳,姐姐等几个人只好自己买了一个小播放机,等大家都跳完、牛大姐把机器收起来之后,她们自己再学新舞。

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姐姐她们的新舞受到了巨大的欢迎,跳完常规的舞蹈后,谁都不走,一起围上来,都要学新舞!这个时候,牛大姐脸上挂不住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常规舞蹈跳完之后,牛大姐仍然不肯关音乐、收机器,就白白耗着,故意耽误时间,阻碍大家学新舞。学新舞的人一跳起来,她就把声音放得更大,故意吵得大家听不见新舞曲。

一天天过去,有的人已经按捺不住愤怒,几乎和牛大姐顶撞起来……眼看矛盾越来越激化,为了避免冲突,姐姐她们选择了“转移阵地”,想着惹不起躲得起。正好,在海淀公园门口,有一拨人在晚上跳舞,姐姐她们就加入了这个圈子。当然,大家与牛大姐并没有撕破脸,姐姐几个人常常上午在颐和园与牛大姐等一起跳,晚上再与海淀公园门口的舞友一起跳——北京不少痴迷的舞友都是一天两场舞。

然而,牛大姐还是不开心,因为她圈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在晚上加入了海淀公园的圈子,她还是觉得被冷落了。她报了警,硬说姐姐她们“扰民”,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令人哭笑不得的那一幕……

其实,牛大姐的热心肠有目共睹,不仅是她,她的丈夫也在大冬天里蹬着三轮车帮助来回运送音响设备……遗憾的是,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过强的控制欲,会破坏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恶化,恰恰是都市流行病抑郁症的源起——有研究说:人类社会一切矛盾,都出在“关系”的恶化上,如人与人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一场广场舞,也是一个人性的大舞台,趣事多多!

还我们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

北京的舞友有一个共同的苦闷和恐惧,那就是:能允许他们翩翩起舞的脚下的这片土地,越来越少,舞者的空间被不断地挤压。

就拿颐和园、北京大学这一片来说,以前,可以跳舞的地方还不算太少,但是,一些广场被单位“跑马圈地”,禁止跳舞了;更有海淀公园门口等几个地方,原本相当大,却又被围上施工,加盖了临时工棚。有几次晚上,大家甚至被挤在一个停车场里跳舞,人与人之间隔着汽车……一些大建筑周围,如展览馆,有一片大场地,保安却不让进,说是领导的意思。舞友们多次争取,个别地方的保安心软了,或许会通融,为了维持关系,舞友们常给保安带些水果、茶叶……

西苑地铁站是个大枢纽,广场很大,却禁止大家跳舞。舞友们都很愤怒:“地铁和周边的公共场所,都是我们纳税人的钱修建的,为什么不允许我们跳舞?”因为场地越来越紧张,北京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几拨舞友抢地盘的现象,矛盾丛生。

曾和姐姐一起跳舞的黄大姐搬家了,搬到朝阳区一个新的小区,里面住了很多年轻人,多是IT业和金融业者。一些老人,早晨就在小区里的空场上跳跳舞。因为居民抱怨音乐吵人,特别是年轻人辛苦工作了一周,周末想睡个懒觉,老人们跳舞的时候,已经把音乐放到最低了。然而,他们跳的健身舞需要不停地在身上拍打,难免会发出“啪啪”的声音,一个年轻人终于不耐烦了,睡眼惺忪中抓起一个鸡蛋丢出去,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片段二的那一幕……没办法,扰民终究是不行的,跳舞的老人们最后进一步妥协:他们不能再“啪啪”地拍了,改用拳头无声地轻砸。可是这样一来,既没有了节奏的趣味,据说健身功能也差了一层……

说来说去,都是缺少场地惹的祸!北京,不知道多少小区里发生着类似的冲突,以至于市民讨论:“广场舞的噪声怎么治?”与北京的扔鸡蛋相比,长沙更出现了给舞者从头顶泼粪的事件……多少人都在呼吁:别再大搞面子工程啦!别再跑马圈地啦!给市民们留出户外活动的空间吧!

我离退休还有六年。希望届时,北京市民的户外活动空间可以比现在大得多,相信那时,北京的广场舞大舞台上,又会演绎许多不同的精彩故事。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广场舞传播类型与组织特征探讨 篇4

1 广场舞蹈的传播形式特征

1.1 内容日渐丰富

广场舞是在广场空地跳的舞,只要有领舞者和音箱,就能够带领一群人进行舞蹈。目前广场舞的内容也日渐丰富,吸取各种音乐以及舞蹈元素,融合各种流行的动作,不断迎合与满足不同层次的广场舞爱好人群的需要。动作上广场舞也越来越简单易学,其在风格上也体现出了丰富性,从国外引入的排舞模式、以及从原生态广场舞蹈加工而来的舞蹈等,都不断充实着广场舞的内容,向广场舞这一民间艺术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广场舞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而是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1.2 创编参与者广泛

广场舞艺术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能够在娱乐中起到健身作用。如今全国各个城市从早到晚都能够看到广场舞的影子,从中老年大妈到青年妇女,再到中老年男性甚至青少年的参与者,都在不断壮 大广场舞 的队伍, 参与形式 毫无局限 性。并且在 创作上,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创编与参与者越来越广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广场舞动作的创编者,创作内容题材上,可以创作全新的流行音乐、全新的舞蹈模式。如今市场上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成为了广场舞的音乐伴奏, 参与者也都不断地创编出新的广场舞蹈。

1.3 交流平台众多

目前广场舞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例如许多社区通过qq群、微信等新媒体的形式发布最新的活动消息,组织人员开展相关活动,交流的方式与平台越来越丰富,居民也更容易及时获取最新的活动信息,广场舞的传播范围也得到了扩增。并且如今优酷、土豆等视频门户网站上的广场舞视频层出不穷,各种类型的广场舞视频被放到网上,好评如潮,点击量不断增加,各个地方都能够通过视频模仿与喜爱而建,广场舞从动作编排、到服装制作等,都越来越专业化。

1 . 4 培训组织与比赛增多

广场舞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基本不需要任何舞蹈基础,也不需要舞伴,不限场地。因而广场舞队伍日渐壮大,所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培训组织比比赛也逐渐增多。目前许多县市都组织广场舞比赛,参赛人数众多,市民参与踊跃,许多参赛队伍积极筹划,刻苦排练,在舞蹈技巧、服装等方面都花了不小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了对于广场舞比赛的重视。

2 广场舞蹈组织特征

2.1 自发性

娱乐性与健身性是广场舞的主要特征,居民参与到广场舞当中,完全是为了娱乐与锻炼身体,而不是获取利益。因而从此角度来讲,广场舞体现出了自发性特征。广场舞作为群众参与性非常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体现出了集体性,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都为自发集体性组织,场面热闹,氛围热烈,目前广场舞很少有一个人或者两个人跳,通常参与的人数越多,气氛越融洽,活动开展得更为完善。居民利用广场舞来抒发情感,培养情操,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并且观赏者也能够受到氛围的感染,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这也能够促使广场舞参与者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产生自我价值感。

2.2 赞助性

广场舞在广场当中表演,也是居民群众自发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其时间有着非常大的灵活性,活动场地也是因陋就简,这种简约的模式使得广场舞的受益面大,节省资金。与每个人都去健身房花费高额的费用相比,广场舞例行节约,注重活动的节俭性。并且目前广场舞活动也能够得到社会相关机构的赞助,例如一些广场舞组织中有些属于企业赞助创办的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的活动场所。其中也有广场舞,并聘请专业的教师指导。参与者每学期只需交几十元的参与费用,对于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非常合理的费用。

3 广场舞组织推广的对策

3 . 1 政府职能部门提升支持力度

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紧跟时代与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广场舞的内在价值与内涵,加强对于广场舞活动开展的支持力度,开发出群众的创造才能,让群众在锻炼当中获取精神上的满足。政府职能部门需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将广场舞的推广同提升社区居住生活环境、同提升个体素质等有效联系起来。具体来讲,政府首先可按照不同地区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地方休闲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资金投资,例如在城市规划以及绿道建设上给予支持,在民俗节庆以及法定休息日中鼓励各地积极开展广场舞比赛等相关活动。其次需要完善广场舞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便于群众活动的开展,例如加强照明、电路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加强治安以及卫生工作。此外,对于一些广场舞活动开展较为完善的地方,可以给予更大的帮扶,使之成为广场舞活动推广模范区域,起到更好的展示作用。

3.2 成立管理机构

要完善广场舞活动形式与内容,需成立起专门的广场舞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可以由参与者自发性组成,加强对于广场舞活动点的规范管理,抵制一些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破坏社会安定的锻炼内容;对于一些靠近居民区、靠近工作区的场所,以及靠近交通要道的广场,需要避免活动的开展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避免妨碍公共秩序;平时注意调控音量,杜绝噪音污染。同时,管理机构需要充分利用qq群、微信以及微博等新媒体,通过此类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一些广场舞的视频、音乐以及比赛等信息,让更多的人与团队能够接受到更为专业的培训与指导,同时也能够促进广场舞队伍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此外在管理制度上也需要不断完善,例如对于广场舞比赛项目的设置,轻器械与徒手应当明确分开,便于评分;参赛组可以按照年龄结构进行划分,分别制定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甚至少年等不同组别,并规定男性参与的人数比例;比赛时长通常应设置为4~5min之间,评分的方法也需要更为合理,应具体列出动作完成、舞蹈风格表现力、编排设计、服装服饰以及总体性;也可以通过加入大众评委的模式,从观众的角度对广场舞队伍进行投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广场舞比赛当中,同时也促进了比赛评比的客观性。

3 . 3 不断创新简化, 赋予时代气息

传统的广场舞基本上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所设计,这些广场舞内容也受到了中老年群体的喜爱。但要想更好地推广,促进广大青年乃至青少年的参与,必须要赋予广场舞时代的气息,不断创新与简化。例如目前许多流行歌曲已经在广场舞中开花结果,如《小苹果》《我的滑板鞋》等年轻群体非常喜爱的音乐,都被应用到了广场舞创编当中。但同时不同的群体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而在推广中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例如可以在广场或者体育场规划不同广场舞场所,分为中老年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的鞥,让不同爱好、不同年龄的人群都能够参与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内容模式当中,起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3.4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目前广场舞活动通常由大众人际传播,传播范围、传播信息网络等相对较窄。广场舞艺术形式要想得到更大程度的推广传播,需要积极利用媒体传播的效应,不断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广场舞,并积极参与到广场舞这种全民性的健身活动当中。例如湖南卫视打造的“大型广场舞节目”,将风靡全国、具备良好群众基础的广场舞搬到电视荧幕当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各级省、市级电视台也有必要加强广场舞运动的宣传,不断创新思路,利用新媒体等诸多形式,扩充宣传手段与内容,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广场舞活动节目,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广场舞组织除了要完善管理,提升支持,同时也需要加强团队文化建设,营造起良好的活动范围。例如可以购买团队队服,实惠实用,让队员们都有一种集体感,平时在活动或者比赛当中,队服向观众展现出了整个团队的形象与凝聚力,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4 结语

宁化县农村广场舞发展的思考 篇5

关键词:宁化县,农村群众,广场舞

一、宁化县农村群众广场舞发展现状

(1) 宁乡县对于发展广场舞的相关政策措施

广场舞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 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所以, 宁乡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广场舞的发展。2012年6、7月举行的宁乡县“农商杯”全民广场舞比赛, 吸引了全县各个农村和街道办社区参与, 文化负责部门还请专人对各个队伍进行指导;文化体育局和文化馆定期请专业人士对各个农村进行舞蹈培训;在乡、村兴建文化广场, 方便人民活动等等。在比较偏僻的农村村, 广场舞的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 主要的原因在于专业人才以及场地的短缺失。针对这个情况, 2012年7月召开的宁乡县文化事业建设大会,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支持这些偏远地区的广场舞场地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

(2) 宁化县农村群众广场舞规模现状

经过几年的发展, 宁乡县农村群众广场舞已经初具规模, 各种大小不一的适合开展广场舞的场所, 一县城为中心不断延伸到偏远农村, 其中一些农村的场地已经组织群众广场舞的估摸也很不错。拿花明楼镇为例。宁乡县花明楼镇有17个行政村 (1个社区) , 2012年, 6月底有8个村1个社区有广场舞, 人数少则十几, 多则超过一百。目前公园和社区的广场舞, 大部分是群众自发行为, 民众自己提供录音机、音响、电池等道具, 并不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目前也存在一些商业行为, 比如“草梗”团, 给50元教会成员一个舞蹈作品等等。

(3) 宁化县农村群众广场舞舞水平现状

宁乡县群众广场舞虽然相比其他偏远地区规模较大, 但是整体水平不高, 其整体的整齐度、动作的编排、动作的协调度等与城市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作者走访和调查, 分析其主要原因可知, 主要是因为没有引进一名专业的从事广场舞指导的教练。

(4) 宁乡县农村群众广场舞参与的人群

广场舞的学习对于场地和对象要求不是很高, 极其容易学习, 而且适合的群体年龄要求也不高, 适合各个阶段的人群。调查表明, 宁乡县广场舞运动的群体以儿童、中年妇女、老年人为主。由于中青年正处于养家糊口的阶段, 多半外出打工或者忙着家里生计, 生活压力大, 所以闲暇时间较少。妇女和老年人的闲暇时间比较多, 他们为了打发饭后时间或者是本着锻炼身体的宗旨加入的广场舞的行列。还有一部分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运动, 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带着孩子参与其中, 另外一部分是因为孩子觉得好玩好奇参与其中。目前, 从总体上来说宁乡县农村广场舞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参与广场舞运动的男女比例十分不协调。

二、对策与建议

(1) 政府应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方案

从宏观上, 负责组织开展农村广场舞发展的宁乡县文体局应该重视广场舞的发展, 遵循它的发展规律, 根据上级的政策, 在场地上和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大家参与到广场舞的锻炼中去, 制定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 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广场舞的宣传力度, 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让跟多的人有兴趣去参加广场舞, 对于农村广场舞的发展制定一套详细的目标。

(2) 培养更多人才加强领舞队伍建设

广场舞教练员和领舞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广场舞是否得到健康发展。从队伍建设方面考虑, 作者认为文化站可以在相关村配备群众文艺工作人员, 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来组织策划本村的文艺组织工作。相关部门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专门培养广场舞专业人才, 提高领舞者的素质;定期举办领舞培训班, 组织领舞者进行学习、交流, 注重提高领舞者的道德品质, 大力改善领舞者知识能力结构, 提高领舞者综合素质;支持和鼓励部分文化素质、技术水平较好的中学教师当领舞者, 对他们给予一定的奖励, 以达到提高整个领舞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目的。

(3) 加大宣传力度

相关管理职能部门, 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等媒体, 宣传广场舞的好处, 以及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 提高对广场舞运动的认知水平, 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广场舞运动中来。并且可以通过当地电视媒介, 播放广场舞的教学视频, 形成一种传媒教学的模式, 解决农村缺乏教练的现象。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独立的组织领导机构, 加强广场舞活动的发展规划、组织管理、舆论宣传等相关事项的同步建设。

(4) 针对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 促进农村广场舞的发展

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于广场舞场地以及农民对广场舞的认知等一些情况, 农村的文化站应大力培养各村领舞者, 通过开展农村广场舞比赛、成立农村广场舞协会等形式,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上级部门文化体育局应该从宏观的鼓励和肯定农民在广场舞上所取得的成绩。宁乡县农村广场舞的发展与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 希望通过一两年的发展, 在目前存在的场地和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上能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罗发挥, 廖玉冰, 彭坚.宁化县广场舞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 2010.[1]罗发挥, 廖玉冰, 彭坚.宁化县广场舞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 2010.

[2]林玉川, 宋敏敏.福州市体育舞蹈运动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2]林玉川, 宋敏敏.福州市体育舞蹈运动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

广场舞 篇6

关键词:广场舞,广场体育,现状调查

在中国大陆正在流行着一种舞蹈, 那就是广场舞。它不受场地限制、简单易学又富于变化, 所以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开始在各个街道、社区甚至农村风靡起来。广场舞以一个独特的健身方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赢得了城市社区健身群体的青睐, 积极地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

一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1. 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状况

通过对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状况进行调查, 发现在参与广场舞运动的人群中, 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0.20%;年龄在30~39岁的占19.80%;年龄在40~49岁的占20.30%;年龄在50~59岁的占37.50%;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12.20%。年龄在50~59岁的参与者最多, 女性占72.9%, 男性只占27.1%, 占大多数的是女性同志。因为我国男女在退休年龄上不一致, 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女性在55岁就退休了, 除了帮忙带带孩子以及做做日常的家务外, 平时空余时间非常多。男性在60岁才退休, 他们没有很多的时间、精力去运动, 然而最重要的是“面子”问题, 他们觉得男性不应该跳广场舞, 比较害怕碰见熟人。通过访谈得知, 在广场上锻炼身体的人群多数是中老年人。从调查结果看, 青年人也有一定的比例去参加广场舞, 这说明参与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了, 人们的健身意识渐渐增强了。

2. 开展形式和内容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大理白族地区的广场舞团队, 其活动内容非常丰富, 现在正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健身健美操、健身舞不再是锻炼的主要内容了, 出现了民族健身舞、穴位拍打健身操、养生健身操等多种形式。活动形式也从单独的一个人变成了双人以及多人配合, 从而让更多的参与者注重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团队的活动内容素材, 主要是来自于上网获取,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网络视频的更新, 人们看到了非常多的广场舞健身知识的视频。偏远山区人们的锻炼热情并没有因信息的阻碍而停滞, 很多村民在路灯下利用仅有的小块场地, 用自编的民族舞蹈进行锻炼。广泛运用的民族健身舞有《霸王鞭》《欢腾》《大理三月好风光》等。

3. 指导员需求情况调查

通过访谈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的广场舞参与者, 非常需要健身指导的占了大多数, 比较需要健身指导的也占了一半。人们参与广场舞的热情不断高涨, 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的锻炼, 受伤之类的情况不时会出现, 这时候正确的健身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避免人们受伤, 能使人们更好地科学地去锻炼身体, 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健身指导员会提出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健身模式, 以此来促进人们的锻炼。有一个优秀的健身指导员, 是提高一个团队健身水平的关键。

二影响因素调查

1. 场地器材因素的影响

广场舞比较盛行, 广场舞的场地一般是广场、公园等地方。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各大社团、组织的休闲活动众多, 太极拳、唱歌、打陀螺等在公园广场数不胜数, 场地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壮大的广场舞队伍的需求, 而且和其他玩耍的人掺杂在一起, 影响正常的舞蹈活动, 形成互相争抢场地的局面, 存在安全隐患。许多舞蹈队由于周边没有公园或者广场, 只能借助小区活动场地、人行通道一侧或者周边超市、单位门前空地等作为舞场, 在街道旁边进行锻炼难免会阻碍交通, 发生撞人的危险事件。另外, 广场舞的锻炼点想发展壮大, 没有经费支撑则显得举步维艰。政府对广场舞没有资金支持, 舞蹈队自筹资金购买音响设备, 每月每人需收取10~20元来补充开支, 也不利于广场舞的发展推广。

2. 指导员或教练员因素的影响

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体育社会指导员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但因为广场舞的内容较宽泛, 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还不能完全满足大众广场舞锻炼的需求, 还不能为锻炼者提供积极的指导, 这对今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尤其是在街道、社区进行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他们大多是业余爱好者, 对动作的指导以及音律的把握模糊不清, 只是自己一味地琢磨、看录像等来学习, 在练习时难免会出现片面性, 有时会使练习者、初学者出现厌烦心理, 使其练习的积极性受挫, 对广场舞的推广、发展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3. 广场舞宣传因素的影响

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事物, 要想得到迅速的普及, 就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参与者大部分是属于朋友、家人的带动或自发参与到广场舞的行列。目前广场舞的比赛相对很少, 覆盖面积相对较小, 要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广场舞的锻炼行列中, 就必须要加强多渠道、多手段的宣传, 大量的、有效的宣传有利于广场舞的推广与发展。

三结束语

通过对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发现, 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 但是由于场地、经费和指导员等因素, 使广场舞在大理白族地区的顺利开展受到了制约。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比赛, 排除制约因素的影响, 对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的开展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清华.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35)

广场舞,孤独的舞蹈 篇7

与她们有关的新闻在这两年频成热点,内容往往不太正面,比如某城某小区业主集巨款买高音炮轰走广场舞大妈;杭州夫妻扔鸡蛋“大战”广场舞大妈;学生打球遭广场舞大妈“抢地”;广场舞大妈纽约广场跳舞被逮捕等等。而与社会新闻的贬斥语调不太一样的是,大妈们从广场舞中得到了很多的正能量。她们通过跳广场舞锻炼身体、结交朋友,从中获得健康和快乐。我的婆婆就是“广场舞大妈”的一员,很多个夜晚,她匆匆忙忙打点完家务,看着点准时去“跳操”,如果家里有事去不成,就会念叨“哎呀今天老师又要教新舞了,去不成就要跟不上了。”若遇到风雨天没法出门,她虽然不说什么,但低低一句“今晚没得跳了”就已透出满满的失落。这个五十多岁的女人,从没接受过艺术教育,却对广场舞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像一个好学的小女孩。

我很难将她的热情同那些负面新闻里“丢了中国人的脸”、“扰民”之类的评价联系在一起。

“广场舞大妈”这个人群,大多和我的婆婆一样,幼年生活匮乏,年轻时赶上了上山下乡和文革,老了又撞上了中国社会狂飙突进、急速发展的时期。她们在农耕文明的教育、革命传统的熏陶下长大,却不得不在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中迎来自己的老年。她们在年轻时代学习到的审美旨趣和行为方式,在如今显得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而广场舞,不过是把这种不合时宜尖锐化了。

大妈们年轻时,被鼓励走出家庭加入社会劳动的大军,在同时肩负社会和家庭的劳作时,也被要求衣着朴素、吃苦耐劳,她们的爱美之心是被压抑的。对于她们来说,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谈论美育也是奢侈。龙应台曾经谈到过她这一代人对美的疏离感,她写道“生活的美,在我身上是个要时时提醒自己去保持的东西,就像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必须每天浇水的植物,但是生活艺术,更应该是一种内化的气质吧?它应该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

鲜少接受过正经美学教育的大妈们大多并不拥有“举手投足之间的生活艺术”,在面对新时代时她们只好笨拙地“向年轻人看齐”,在自己原本擅长但略显过时的、游行式的舞蹈動作里加入一些扭胯、摆臀的动作,伴以动感的流行乐,仿佛这样就能跟上这个时代的艺术旨趣。

但即便勉力向年轻人学习,大妈们的活动方式仍然和时代精神不一致。现代大都市的发展使年轻的一代越来越趋于单子化,手机和电脑成为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渐渐减少,“宅男”、“宅女”纷纷涌现。一种相互独立的、安静的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流,也成为“文明”的象征。而广场舞大妈们在公共空间的聚集,她们在公共场所展现出来的流汗的、嘈杂的,同时也自由奔放的活动方式,在安静有序的现代城市显得分外刺眼。她们在自己的舞蹈团体中所获得的情绪共振和情感支持,也在这个电子化时代显得突兀。

其实,大妈们以不再年轻的躯体跳着不被赞美的舞蹈,不过是想追寻一个没有被时代抛弃的理想自我,去追寻一个仍然有活力的、积极健康的、被人认可的自己。她们的舞蹈,看上去热闹,却在公共话语中被贬低、被边缘化,在强大的城市文明中显得有些孤独。

广场舞串词 篇8

男: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乡亲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男:有一种舞蹈,可以万人同舞,舞动的是健康的活力,舞动的是自信的魅力,它是社区和谐的润滑剂,是城乡文明的催化剂,是男女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它就是——广场舞。女:今晚,张周奇、张周全、张银全为纪念其母亲荣归三周年,特意为各位父老乡亲们举办了这台广场舞文艺晚会,让大家一饱眼福。

男:今晚将由来自全县不同地区的九支舞蹈队为大家带来二十个广场舞表演节目。他们分别是:扶风县木兰舞蹈队 女:扶风县中心广场舞蹈队

男:扶风县活力加加舞蹈队

女:扶风县123舞蹈队

男:绛帐镇百灵舞蹈队

女:段家镇樊家村舞蹈队

男:段家村舞蹈队

女:青龙张卜村舞蹈队

男:青龙村芳之梦舞蹈队

男:让我们对这些舞蹈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女: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的这次广场舞盛宴。

结束语:

男:各位来宾,给位乡亲,女:各位在场的朋友们,男:快乐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女:美好的记忆能永久珍藏。

广场舞 篇9

一、城区广场舞发展现状

广场健身操、广场舞蹈、广场集体舞蹈、广场民间舞蹈等统称为广场舞。广场舞作为广场体育的项目之一,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时尚性、随意性等特点, 受到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青睐、参与。

(一) 广场舞进行的场地。

公共基础设施的逐年完善以及休闲场地的出现, 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阶层的人前来休闲娱乐。广场舞在全民健身的大潮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发展。城市的广场、公园、社区空地和街道旁边的开阔地等都有群众组织、参与的广场舞。

(二) 广场舞开展的种类。

广场舞是人们在广场上进行的以健身、娱乐等为目的, 具有群众性、多样性、自娱性、简易性、开放性、集体性等特点。流行、时尚的广场舞音乐也促进了广场舞多样性的发展, 进一步满足了不同人群进行身体活动的多重性需要, 不再是单纯的健身操和健身舞。由于地域差异、风土人情和文化意识不同, 受风俗信仰和文化传统、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影响, 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目前广场舞的内容有健身操、形体舞蹈、秧歌、腰鼓、国标舞、健身街舞、养生操、民族舞蹈、排舞等等。

(三) 参与广场舞的人群特征。

由于我国城市化、老龄化的加速, 广大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需求愈加强烈, 参与广场舞的人群特征呈多元化的势态发展, 越来越多不同层次的人参与到其中。

1. 广场舞参与者的性别特征。

参与广场舞的人群性别比例相差较大, 女性参与人数远远大于男性。通过实地考察, 女性比例占96%, 而男性仅仅占到4%。因为大多数广场舞动作设计倾向女性, 柔美、舒展、舞蹈化动作的比例较大, 男性在潜意识里认为广场舞是女性的专属健身方式, 因此大部分男性不愿和不好意思参与。

2. 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特征。

在参与广场舞运动的人群中, 年龄段30~40岁, 占了21.5%, 年龄段40~60岁, 占了49.5%, 年龄段60~70岁, 占了16.5%。说明中老年是参与广场舞锻炼的主力军。由于女性一般都在50~55岁左右就退休了, 余暇时间相对比较多, 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广场舞的活动。

3. 广场舞参与者的学历、职业特征。

通过调查, 参与广场舞的人群中学历最高为研究生, 大学、高中的人数最多, 占调查总数的70.7%。调查表明, 37.4%的人有相对固定的职业, 62.6%无职业。有固定职业的人群中, 职业为管理人员的人数最多, 所占比例为31.6%, 其次为工人, 比例为25%, 再者为文化教育工作者, 所占比例为23.7%。

4. 参与广场舞的运动时间与强度。

调查数据显示, 广场舞参与人群中, 共有64%的人坚持了1年以上, 25%坚持不到1年时间, 有26%的人坚持了3年以上。每天两个小时, 每次中等出汗, 每次练习强度、运动量适中, 这样的运动量和强度属于典型的有氧运动。卢元镇的《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书中对体育人口的界定:每周身体活动频数达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达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达中等程度以上,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体育人口。由此可以看出两市的广场舞的广泛开展是提高陕西省体育人口数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5. 参与广场舞的原因与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健身意识增强是人们参与广场舞练习的首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人的意识中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的理念也已经深入到很多人的意识中。参与广场舞的经济性、易学性也是人们参与练习的一个主要原因。广场舞参与者中, 74%的都是自己主动参与, 12%是通过朋友介绍, 9%是通过邻里介绍结伴来参与的。

6. 广场舞的组织现状。

通过调研, 大多数广场舞团队都是群众自发形成的。广场舞团队的形成是处于离散状态的, 在核心成员组织下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组织过程。广场舞组织者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人员出于兴趣爱好自己参与广场舞练习并带动其它成员参与。

二、城区广场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场地设施不够完善, 缺乏固定的活动场地。

目前在开展的广场舞中, 具有正规、固定活动场地的数量总体偏少, 有些团队的随机性较大, 没有躲雨场地、灯光太暗、能坐着休息的地方少和没有洗手间、供电没有保证、音箱音质不好等, 这些因素成为广场舞开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二) 教学骨干人员较少, 科学化锻炼水平不高。

通过访谈调研, 大多数组织者是通过网络选择广场舞的内容, 通常以动作好看、简单、音乐好听为选择标准, 没有专业化的培训, 以自编和模仿别人的套路为主。较少从科学性的角度出发, 对教学方法、编排技巧等缺乏培训, 有些套路动作内容过于单调、重复, 动作不够优美、不了解所练习的内容对身体哪方面具有什么样的锻炼效果。

(三) 团队组织管理难度大、活动经费没有保障。

由于广场舞的随意性, 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 处于相对封闭且又自由状态。大多数都是非营利的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 没有活动经费, 组织者都是自己带着音响设备, 利用蓄电池或者从附近的住所接电, 象征性地收取一点费用用于补偿。

(四) 广场舞的发展呈现自由化, 缺乏完善的竞赛制度。

通过竞赛不仅可以宣传体育运动, 吸引和鼓舞人们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还是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措施。有些常年坚持广场舞的团体, 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有固定的参与者, 并且有自己的特色。目前广场舞缺乏各个团队之间的比赛交流机会, 没有完整的比赛规程设置, 这些不利于提高常年坚持参加广场舞者的运动水平和积极性。

三、发展完善广场舞的对策建议

(一) 政策支持, 重点扶持。

省市体育局相关部门通过调查摸底, 全面了解掌握各市、城区广场舞活动点的实际情况, 对长期坚持、并有一定规模的团队进行规范管理, 树立榜样。并拟定申报标准化活动点的条件, 对获取认定的活动点予以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扶持, 为全面推动广场舞活动点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 加强管理, 健康发展。

相关部门对城区广场舞的活动点进行监督, 抵制那些破坏社会安定、从事封建迷信、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内容。对那些人数较多、规模较大、靠近居民区或交通要道口的活动点, 要避免妨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影响公共秩序。

(三) 加大培训, 规范骨干。

增加社会义务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数量。各地体育部门要加强广场舞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不断丰富广场舞的培训内容, 定期推出结合本地特点、适应不同人群、具有鲜明特色的广场舞规定套路。通过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推广, 提高各个活动点指导员的教学能力、动作编排技巧能力, 推动城区各个广场舞团队的规范发展。

(四) 完善规则, 比赛交流。

完善广场舞的比赛规程。结合健身操比赛的规程并咨询相关专家, 在比赛项目设置上、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参赛组别、参赛人数、比赛时间、评分办法及评委的确定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 制定出适用于广场舞的比赛规程, 定期进行比赛, 使各个团队通过比赛相互交流、提高水平, 使广场舞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 大力宣传, 树立品牌。

积极利用媒体的传播效应, 加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 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广场舞团队的发展, 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广场舞, 并参与到这项全民性的健身运动中来。各地电台、各宣传媒体, 以大胆创新的思路, 加大对陕西省广场舞的宣传力度, 打造陕西省特色的品牌广场舞节目。

参考文献

[1] .刘琨.我国城市广场健身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广场舞 篇10

同安地区农村广场舞的参与对象,主要以女性为主,并且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一类是以务农工作为主的中年村民,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另一类则是老年人,平日里或是在家休养,或是帮忙照顾子孙,有着相对充足的时间。这两类人有较为固定和集中的空闲时间,所以他们就会在闲暇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充实自己的生活。在广场舞兴起之前,很多农村的中老年人多是以喝酒、玩牌、打麻将等陋习作为消遣时间的娱乐方式,因此,广场舞的出现为农村中老年人的休闲方式开辟了一条健康时尚的道路。再加上随着村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慢慢地意识到平日的劳作并不能等同于运动健身,而逐渐兴起的广场舞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他们而言更不失为一个陶冶情操的举措。然而,尽管广场舞已经达到如此火热的程度,该地区的农村广场舞却从未出现男性参与广场舞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村民的传统保守思想,认为舞蹈是女性的特权,男性跳舞就会贻人口实。

二、农村广场舞“民俗性与地域性”的舞蹈内容

厦门市同安地区的农村广场舞,都与寺庙的祭祀或是村落的民俗节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该地区的广场舞不仅是一种村民身心愉悦的方式,更是一种为农村的民俗节而服务的活动。每当到了当地的风俗节时,该村的人们就会敲锣打鼓,表演车鼓弄、凉伞、拍胸舞等具有闽南传统民间特色的节目。其目的是为了表示对神明的敬重,达到娱神的作用,以求全家安康,财源广进,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闽南传统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而正是如此,以至于农村广场舞大都是以喜庆的舞蹈为主,少数是抒情优美的舞蹈,悲情的舞蹈一般是不会出现的。同时,该地区的广场舞又分为“花样广场舞”和“健身广场舞”两种:花样广场舞以集体为单位,有舞蹈队形的变换,使舞蹈更具有观赏性,主要用于寺庙祭祀或者农村风俗节的演出;而健身广场舞则是以个体为单位,没有舞蹈队形的变换,舞蹈比较单调无趣,主要用于日常健身运动。

三、农村广场舞“赶潮流与低俗化”的舞蹈音乐

农村广场舞的音乐多是以通俗易懂为原则,流行与民族相结合的风格。基本上市面上流行什么歌曲,你便会在村落的广场舞队伍中听到像《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这些大众“洗脑神曲”。而且,很多像《山路十八弯》、《卓玛》、《康定情歌》等这些民歌,也被相继加入迪斯科、流行等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使其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导致歌曲失去了本来所要传递的情感,走向低俗化,有悖于表现农村人民淳朴的民风。由此可见,该地区农村广场舞的音乐在追赶潮流的同时,往往极少运用当地特有的闽南音乐,没有认识到民风淳朴的民族音乐的价值所在,使得这种农村广场舞现象虽然热情高涨,但是还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发挥舞蹈的移风易俗的功能。

四、农村广场舞“随意性与约束性”的舞蹈着装

在农村看到村民穿着凉鞋、高跟鞋在跳广场舞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实,这是非常不利于舞蹈健身的,不仅限制了他们的动作,甚至有时候还会因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广场舞的服装应最大限度地适应舞蹈表演的需要,做到既轻便合体,又舒展自如,能够适用于各种幅度的动作,同时鞋子也应该适应舞蹈与场地的需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服装的结构和用色上也要给予变化或者强调,使之与舞蹈表演协调一致,从而提高其审美价值。如此,整齐统一的着装,将会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该地区的农村广场舞有以下建议:(1)同安地区的农村广场舞采用了闽南传统民间的舞蹈,发扬了本地朴实的民风,应鼓励这种现象,有利于民俗民风的建设以及闽南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2)广场舞不应只是中老年女性的专属,男性以及年轻的一辈也应积极参加到农村广场舞的队伍中。(3)广场舞音乐的赶潮流和低俗化归根究底是因为缺乏艺术专业人才的指导,导致一味的盲从。建议组织者主动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提高村民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强调闽南歌曲的普及和运用,更好的传承闽南文化。(4)农村广场舞的着装尽量不要去限制舞蹈动作,建议穿着适合舞蹈运动的衣服和鞋子,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根本目的,使内在美与外在美相得益彰。相信若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支持,结合闽南传统民间文化,提供相应的帮助,相信经过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农村广场舞将会改头换面,取得巨大的进步,同时文化建设也会迎来质的飞跃。

摘要:随着舞蹈的发展与普及,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舞蹈,在全国各个地方逐渐如火如荼地兴起。从城市到农村,基本上只要有空闲的地方,就会出现广场舞的身影。事实上,农村广场舞比城市广场舞涉及的人数更多、区域更大、影响范围更广,然而这一种火热的现象,学界却只关注城市广场舞,而缺乏对农村广场舞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以至于城市广场舞的相关论文屡见不鲜,而关于农村广场舞的研究成果却屈指可数。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现场访谈等一系列的考察研究,进而对厦门市同安地区农村广场舞的特色进行描述。

上一篇:合理选用教材下一篇:二语词汇附带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