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十篇

2024-06-13

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 篇1

●学生上网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校学生上网动机、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爱好等方面的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获取知识, 在学习需要的时候上网;学生大多选择在学校和家里上网, 他们很少选择在网吧上网 (主要调查对象为封闭学校学生) ;除了用于学习, 网络游戏是他们上网最大的动力;学生很少和家长一起上网, 大多与同学一起, 互相交流。调查还显示, 电脑对一部分学生来说, 其功能只相当于一部高性能的游戏机;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 呈现出来利用网络学习的程度和学习的方向也不同;大多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低, 在上网遇到问题时学生求助家长的比求助老师的少, 能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更少。

●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1.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

学习方法改变。计算机和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发展, 学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学习。例如, 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上网搜索有关知识与同学实现资源共享;能够制作简单的文本、画报;能够利用Excel管理自己的财产, 还可以帮助家人理财。在这个过程中, 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也加深了与家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加强了与家长的情感交流等等。

2.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生活

有了电脑,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不仅仅局限于同一年龄层次,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学会认知和为人处事, 通过与网友的讨论和研究有助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在这些过程中, 都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对网络技术的学习, 学生还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独立创新的能力。但是, 网络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网络游戏、不良网页、网络虚拟情感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导致学生上网成瘾, 严重的甚至导致犯罪。在网络社会, 学生更多地选择网络虚拟空间里的生活, 加大了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的趋势, 这对他们融入社会生活造成了障碍。

●网络社会的家庭教育

为适应信息文明的要求和发展, 还要进行网络社会的家庭教育。

1.加强孩子的德育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思想品行, 实现有效的自律。网络给学生的诱惑是多方面的, 需要加强的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和家庭气氛, 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树立榜样, 言传身教。

2. 分析孩子的性格特征加强情感交流和沟通

因材施教, 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 善于发现和发展其特长, 走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路线。家长应经常换位思考, 加强亲子间的沟通, 避免孩子沉迷网络、感情迷失的现象出现。网络的混乱与孩子的孤僻, 使得加强亲子间感情更为重要。

3. 做好职业规划

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元化的, 人才济济的今天, 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显得格外重要。家长的意识应从规划学业转变为规划职业, 培养出全方位人才。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家庭教育

(1) 积聚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创办空中大学,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达到家长培训的目的。这种处于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 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 空中大学可以使距离学校较远、缺乏完整时间上课以及缺乏学习经费的人获得教育机会。尤其是在农村, 可以利用广播宣传网络以及信息技术有关方面的知识, 或者通过电视等媒体集中向人们传播网络技术和家庭教育的知识。

(2) 家长利用QQ、MSN等网络通讯工具与老师联系。家长可以利用QQ、MSN等网络通讯工具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建立联系, 每周固定的时间与老师聊聊关于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这样能同时增强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同时, 这种方式也加强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能更好地有助于学生发展。

(3) 家长的手机和老师的手机绑定。这种方法经济实惠, 相对于QQ更加方便和大众化, 易于实现。

(4) 家庭上网管理软件的开发。家庭网络管理软件, 针对不同人上网的不同需求方便家长对孩子上网的监控。通过留言板、意见簿、交换空间等模块的建设, 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家庭的状况、家庭的文化, 让孩子从多方面去了解家的意义, 感知家的温馨, 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比如“电脑家长”就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学生上网的软件。

(5) 加强网上家长学校的建设。改变家长学校的方式, 建立网上家长学校, 方便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学习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 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给家长一些教育方面的指导和意见, 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家长也可以给以反馈意见, 实现家校联合。比起大多学校使用的家长意见簿, 网上家长学校方便快捷, 有很强的时效性。

●总结

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 篇2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网络生活,基本对策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学生生活的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宽, 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内容空前加快和极度膨胀, 能否正确进行网络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低估,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网络知识, 使自己成为网络生活的行家里手, 为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一、网络生活的特点

1. 随意、即性、对等性。

互联网技术发展与普及, 实现了人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只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生活条件, 不同文化、年龄的人就都可以加入网络社会, 不受限制地取得、制造和传播处理各种信息。没有护照的门坎、没有传统的束缚、没有权威的教诲, 有的只是随意、即性、平和和洒脱, 使一切追求自我实现, 敢于标新立异, 在快节奏、高强度生活中急需放松、发泄的年轻人, 沉浸其中而乐此不疲, 大学生尤其如此。

2. 外向、个体、共享性。

网络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几乎是无障碍的, 不计其数的信息资源任由全球数以亿计的计算机用户共享, 自由交流。无际的网络生活, 使外向型的学生更加“放纵”, 内向型的学生也得以张扬, 他们个性化的内心世界毫无顾虑地敞开, 使得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产生碰撞与融合, 造成大学生新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生活方式层出不穷, 所有网民都可以随意超越时空, 共享网络提供的文明世界。

3. 愉悦、参与、互动性。

网络生活具有声情并茂、生动有趣、交流互动的特点, 其诱惑是不可抵挡的, 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极易成瘾。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的情景, 营造出十分轻松、愉悦的情境, 使大学生的内心的压力得到释放、稚嫩的情感得到倾泄。虚拟的成就感是学校生活所不能、短暂的轻松感是学校所不予, 这显然是网络生活积极的一面。日常生活中, 大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生活的看客, 而网络生活能让所有人参与其中, 这也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给予的。

4. 快捷、广泛、高效性。

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人们可以不必按照传统方式获取信息、接受教育, 可以从任何一个信息终端随时获取和迅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大学生不受专业、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收集的信息更具权威性、时效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并将自己的视野拓宽到社会, 体验到了一个“社会人”的真实感受。

二、网络生活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 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生活的冲击。

思想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心, 这是由我国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也是党管教育的具体体现。网络文化的开放性, 完全打破了国家、民族和人的界限, 工业化使经济实现了全球化, 交通和通讯的现代化则造成了文化的全球化。网络化则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的全球化。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面广量大、个性各异的信息, 使大学生产生极大的猎奇感, 对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的学生增加虚拟因素, 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产生冲击。大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再也不仅仅是从书本上获得的, 也不仅仅是家长耳提面授的, 距离产生的美与神秘使他们更加相信、迷恋网络。影响大学生的不仅仅是游戏的沉迷, 境外反华势力和分裂势力的宣传, 还有许多不经意间所获得的零星信息, 都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教育不仅要面对大学生, 还要面对大学生背后的无际的网络世界。

2. 网络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生活中的时空距离, 可以使大学生的真实面目得以隐藏, 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 黑色、黄色信息, 大学生的身心将受到感性视觉和理性的观念轮番冲击。如面对色情信息时, 在性健康知识相当匮乏的情况下, 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性生理的变化, 极易导致大学从心理到身理的变化和冲动, 进而引发社会问题。大学生沉缅于虚拟世界, 不再关注和了解现实社会, 久而久之, 责任意识自然逐渐淡漠, 个人意识极度膨胀。

3. 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其它社会影响。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电子商务、政务逐渐普及, 借助网络实施违法的现象越来越多, 如网络诈骗、制造或传播计算机病毒、侵犯知识产权、泄露个人隐私等犯罪或违法行为时见报端。由于网络生活的虚拟性和隐匿性, 进入网络生活的大学生真实身份不易暴露, 仅靠自身的制约不足维系道德的堤坝。近几年来, 各高校屡屡出现将个人隐私网上挂贴、信用卡恶意透支等现象, 足以说明网德、网规已经严重滞后。

三、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生活的应对与思考

1. 把网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第三课堂。

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 有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及时、鲜活的资源使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能信手拈来, 从而拓宽学生网络生活的空间。第一课堂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阵地, 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是阵地, 网络生活同样也是一块阵地, 思想教育者要充分利用, 决不许放弃。因此, 思想教育者应首先使自己成为网络生活的行家里手, 通过校园网或个人网页, 经常发布思想教育信息, 并将思想教育的内容融会到各系部、专业的网络信息之中, 使课堂教育延伸到学生网络生活领域, 让尽可能多的大学生接受到尽可能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生活中内容最优化、空间最大化和时间的无限化。

2. 大力制作和充分利用思想教育软件。

思想教育的软件借助多媒体, 实现了音像化教学, 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可以极大地改变思想教育枯燥无味、单一空洞的现状, 思想教育内容的软 (课) 件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贯穿于浩瀚的历史风云, 渲染在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学校要保证每年都有一定的经费用来购买思想教育方面的软件、影视作品和教学课件, 学校的教师也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制作, 编写寓政治性、学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及课件。

3. 建设思想教育网站, 形成从有形到无形以自我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一个好的网站如同一位编外老师, 点击、回头率高的优秀网站给予大学生的影响是持久而有效的。思想教育网站拓展了教育空间、时间, 弥补了思想教育者知识的盲点和精力的极点,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和渗透力。当前, 全国各高等院校所建立的思想教育网站已经有相当规模, 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占有相当地位, 必须在提高网站服务质量和队伍建设方面有新建树。高校教师既要当好“面对面”课堂教育的好教师, 又要当好“背对背”的网络教育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网络环境下的农村教育 篇3

关键词: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农村远程教育

教育的发展为农民教育提供了重要条件。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来传播教育教学信息的,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

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对农村教育的有利影响

利用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必将引起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因为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然而,随着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脑的普遍使用以及远程教育的迅速普及和应用,学生已经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学生从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的见识;教师为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会使用多媒体等远程教育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比如数学教师在讲授枟图形中的轴对称枠时,如果我们直接按照课本描述的概念向学生一边陈述、一边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示范,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得到直观的形象,无需教师多言,很快就能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师从被动地"教"和学生被动地"学" 到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转变。可以说,运用远程教育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得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和态度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率,也让学生有机会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 教"与"学"的有效转变。

二、现代远程教育对农村教育的不利影响

1.有效教育资源的缺乏和单一。在农村远程教育过程中,网络资源不够丰富,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资源内容比较多,但真正适合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资源并不多,内容多样但缺乏优化,这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混乱。此外各大高校的资源不对外开放,不愿意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与外界共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资。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远程教育稳定有序的发展。

2.网络教师及相关人才资源的缺乏。农村远程教育的师资力量在教育过程中占了主导地位,它直接决定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但目前来看,关于网络教师的资源太少,而且绝大部分是兼职教师,他们一部分来源于高等院校的教师,兼职网络教师的身份。这使得远程教育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的最大的作用。在远程教育过程中,网络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教师的创意和思路把课件跟网络有效地结合起来,而现如今关于课件设计的人才比较少,大部分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远程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

3.远程教育质量不够高。在网络发展迅猛的情况下,对农村学校进行远程教育已经成了各大高校竞先开展的教育方式,一部分学校把这作为了商机,想要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就忽略了教育的质量问题,在课件的开发和技术服务上没有下够足够的功夫,而是敷衍了事,有些学校甚至在网络上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用虚假的教育背景和师资力量来欺骗学生,发一些虚假的招生广告和信息,乱收费用等,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相关的高校应以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标准,把信誉和实力放在首位,提高网络教育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远程教育平台。

三、解决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有效地创新和充足教学资源。高校应努力顺应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和内容,一方面可以与其他高校互相借鉴和交流,取长补短,避免以往的各校之间资源信息孤立,共同协作和开发处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弱点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创新出更多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的农村学生群体做出不同的方案,使远程教育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此外,各大试点高校还应该加大对农村远程教育的投资力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开发出更多高质量、创新性的网络资源,使网络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有效,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平台。

2.培养一批优秀专业的教师团队。教师作为教育的关键,直接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各大高校务必要重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师资力量的培养,寻找一批综合素质极高,有创新性和专业技能的网络教师,要保证其专业性和创造性,而并非一些兼职的教师。此外还要培养教师的适应能力,适应教育模式的转换,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教育的方向,把现实教育和网络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适应远程教育发展的教育方式,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身关于网络知识和远程教育知识的技能。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远程教育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各大高校也应定期的对网络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贯彻他们适应信息化教育的理念,加大对教师培养的经费投入,建设出一批高素质、专业性极强的网络教师和相关设计人才。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工作,制定一些激励网络教师积极投入远程教育的政策,进一步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

3.从根本上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教育质量能得到保证是远程教育的一大重点。一方面各大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在开发课程和选拔教师等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进步,要坚持以保证质量为首要条件,创造出更多的具有特色的、丰富多样的、极具创新性及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创建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在倡导网络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大对。网络教育质量的监督,对网络教育活动和内容进行规范和治理,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严厉打击那些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网络教育秩序紊乱的高校,加大实施力度和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使网络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使整个网络教育有章可循,而不是混乱不堪。

四、结语

远程教育在存在一定问题的同时,也有很大发展和进步的空间。我们应充分利用好网络的资源把远程教育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加大对远程教育的宣传和改进,使人们全面认识并不断接受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从长远发展来看,远程教育将不断取代传统教育的一些方式,使教育形式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教育工作者也应不断地创新和改善教育方法,摒弃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积极推广并应用远程教育模式,使它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域,这将会大大的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社会、经济、科学等各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贵清.远程教育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224-226.

[2]张凤香.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成功(教育),2013(01):235-236.

[3]刘正操.农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05) 110-112.

[4]楊兴波、任翔.基于Internet的小组协作学习平台比较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06):56-59.

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育初探 篇4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21000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和教育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因为这两个因素已逐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两个核心动力。用互联网来创造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教育体系,将成为我国能够持续发展的必要的原动力。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 网络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在新世纪的竞争力。本文拟就物理网络教育的意义、原则、实践探索和发展前景几方面做简要阐述。

一、物理网络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人们把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称为“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已过渡到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即WBI)阶段,我们认为教学的网络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网络系统由服务器、教师、主机和学生工作站联接而成,教师通过主机控制整个网络的每一个终端,与学生进行交互会话,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前接受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

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与电教、CAI存在本质的区别,网络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①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②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③网络教学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④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我们把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育称为“物理网络教育”。那么物理网络教育带给我们物理教育的意义何在呢?我们认为,首先极大地提高了知识更新速度,其次是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接近现实的情景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且已经引起了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学体制的深刻变革。大量电子教材的出版,各种形式网校的兴起,以及众多专业网站的出现,互联网使得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能够做到全国共享。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学模式可以是课堂式的,也可以是个体式的或协作式的;学习模式可以是探索式的,也可以是渐进式的或跳跃式的。课堂教学可以按照创设网络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网上讨论、学生在线练习和师生共同总结几个环节进行。在个体式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中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和目标选择教材、安排时间、搜集资料、复习检查、评价矫正,极大地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物理网络教育的原则

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在其《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明确指出,最优化教学就是如何选择能使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当前教学任务的解决花费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一理论,要求从整体上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模式,从而推动教学现代化的进程,而合理使用网络环境在教学过程最优化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最优化教学理论为物理网络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得到的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对话与合作自然获取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营造、设计和改进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传授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激发者。

因此,物理网络教育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条:

1、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丰富性;

2、网络传播的互动性、灵活性;

3、网络环境的适应性、人本性。

三、物理网络教育的实践探索 ——《谢璞物理教育网》网络平台解剖

3-1.首页显示

3-2.模块设计

《谢璞物理教育网-http://、搜网中国、时剑信息平台、聪慧搜索引擎、线索中国、中国网等网站的搜索引擎系统,并且在3721中文网址有关“物理教育”的网站中排列第二(“中国物理教育网” 排列第一),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海淀物理教学网、杭州市中学物理网络中心、吉林市教育信息网等众多专业网站都为本站进行了友情链接。谢璞物理教育网在第三届全国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物理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四、物理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尤其严重,而普及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报告称,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渗透和应用,网上教育将成为我国一种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一同构成多元的教育手段体系。这项调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开展的,共调查了100余名教育专家和60座城市的2000余位居民。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以几何级数在增长。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教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三个发展阶段。

1、展示阶段,是基于传统教学媒体下的“常规模式”阶段,它包括幻灯机、大屏幕投影、电影录像等视听设备、语音实验室等教学设备。

2、互动阶段,是基于Internet网的逐渐普及下的“网络模式”阶段,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这一阶段。

3、灵境阶段,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开发运用而派生出来的“虚拟现实模式”阶段。灵境阶段的教育将是依托“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英文缩写VR)”技术而产生和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生成实时的、具有三维信息的人工虚拟环境,演练者(操作人员)可以进入其中,产生逼真的身临其境感,并象在真实世界中一样地与该环境进行实时操作和相互交流。

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 篇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学会描写所见到的事物,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重点。然而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单单依靠纸质范文加板书的作文指导课,学生笔下写出的事物形象都比较简单,语言枯燥乏味,事物的特点不够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写作之前对所写的事物观察得不够到位细致,写作兴趣不高,写作时缺乏细节描写。另一个原因则是“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和一支粉笔的教师吸引不了学生的眼光。”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着重提出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的形式,激发写作的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由此可见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据此,笔者构建了理论假设:如果将网络视频融合于作文课堂教学中,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观察程度,有利于指导学生写好细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二、微教育实验的概念界定

“教育实验”,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影响改变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教育实验是可以“微”的,通过具体案例可分析出微教育实验具有问题微、理论依据微、变量简单、周期短、被试少、实验技术要求低、结论微等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微教育实验”。

三、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开展作文教学的微教育实验。此次微教育实验的自变量为作文指导课上的不同教学方式,因变量为两个班学生当次习作成绩。

(一)被试的选择

本实验的被试选自笔者所在学校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64人。因为研究对象是处于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两个班,所以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水平相当。其中,笔者将四(1)班定为实验班,四(2)班则为对比班,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基本情况如表1。

(二)实验步骤

1. 前测:

为了考察实验对象的初始作文能力,以确定实验班与对比班是否起始状态一致。笔者在实验班与对比班以同个作文题目进行了写作能力的测试,测试作文题目为《我喜欢的卡通人物》。测试完毕后,根据四年级学生作文的评分标准,重点关注学生作文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是否突出,细节描写是否到位,笔者将学生的习作根据所得成绩分为五类。经过统计发现:实验班与对比班在命题作文《我喜欢的卡通人物》作文能力测试中,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总体水平基本相近(如表2)。

2. 采用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指导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四的作文题目,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地写出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小动物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小猫、小狗、小鸡这些家中常养的动物。但因为太常见了,学生反而对这些小动物熟视无睹,没细心观察过,忽视了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在指导这篇作文时还要重点指导学生的观察技巧和方法。因为这个作文和《我喜欢的卡通人物》同属于状物的作文,因此笔者选取这个题目对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来验证不同的作文教学指导方式的成绩差别。

具体实验过程:实验班采用“利用网络视频进行作文指导”的教学方法,而对比班则采用常规的“利用范文进行作文指导”的教学方法。每个班的实验课时均为2课时。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第二课时进行当堂写作。为了减少研究的自变量,研究者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除了范文指导和网络视频指导环节的差别,其他的教学环节基本保持一致。下面是对比班和实验班《我最喜欢的动物》习作指导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分别如表3、表4所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束,通过批改统计两个班学生作文的得分情况发现:实验班学生的作文中对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的描写比对比班学生的描写更为细腻生动。另外实验班的作文中达到一类文和二类文的学生总人数,明显多于对比班。实验结果:在《我最喜欢的动物》习作中实验班学生的作文成绩总体高于对比班(如表5所示)。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学生在生活中都能接触到不少小动物,因此这个作文题目应该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也应该是比较有话可说的。可是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发展较低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弱,爱好易受环境影响,观察事物比较随意粗略,缺乏认真观察和精细品味的习惯。”因此,一到写作时就无话可说,写不详,描不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这两节实验课中都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聚焦细节的指导上。在对比班中运用范文进行写作指导,可以直接让学生明白本次作文所要写的内容和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好词好句。但“如果在课堂上机械重复文字,学生也许会产生倦怠的感觉。”所以,在利用范文进行写作指导的课堂中,对比班学生在反复的例文阅读中,陷入了机械性的学习,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表达欲望也不强。因此,学生作文中的动物形象比较单薄,细节描写不够细致。分析图1,发现利用范文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比较《我喜欢的卡通人物》作文成绩,对比班一类文人数增加了1人,二类文人数增加了3人,三类文人数减少了3人,但四类文水平的学生人数仍有1人,学生作文成绩提高幅度不大(如图1所示)。

而笔者在实验班利用网络视频进行作文指导,则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因为相对于利用范文进行写作指导的被动式学习,“多媒体鲜活的可感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未知世界,以神秘和神奇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研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验班《我最喜欢的动物》作文指导课中,笔者选用了2个关于小猫的影像视频进行播放,并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着重指导学生有顺序、有目的地观察视频中小猫的外形特征,捕捉小猫的神态、表情、动作等细节。网络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还原了小猫的生活场景,重拾了学生在以往观察中丢失的细节。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写作前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把动物的形象写完整、写生动,才不会遇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困境。比较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两次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动物外形描写更突出了,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运用细节描写,也学会了如何将细节刻画得更细腻生动,从而使自己笔下的小动物更具特点、神态各异,有了跃然纸上的感觉。从实验成绩而言,比较前次测试,实验班学生一类文人数增加了6人,二类文人数增加了4人,三类文人数减少了8人,四类文和五类文的人数则已减少为零,学生本次作文成绩进步明显(如图2所示)。

五、结论与启示

经过此次微教育实验证明:将网络视频运用于事物描写的作文指导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细节描写能力。因为网络视频作为一个网络教学资源,它能把图像、声音、文字等教学资源高度融合,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这也是网络资源区别于纸质资料等其它传统课堂资源的优点。因此,将网络资源合理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成绩。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曾说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9]“各个学科(不管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学科)其教学的深化改革都离不开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环境的支持。”[9]因此,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作文教学对语文学科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3]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7][8]王娟.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大放光彩[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2):53.

[4]教育实验.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7181.htm

[5]许应华.试论微教育实验[J].课程.教材.教法,2015,(08):25-31.

[6]林秀梅.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01).

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 篇6

一充分认识网络的发展

1. 网络的普及和资源共享为农村高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

网络使用的普及, 使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变得立体化, 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2次互联网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底, 我国上网用户已达到了2.98亿, 跃居世界第一位, 网民职业结构中, 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 占到33.2%, 这表明, 学生已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中学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网接入条件的改善, 高中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 上网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日常活动。网络生活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2. 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使农村高中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广泛和深入

网络传播的信息量丰富、传递速度快, 只要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学生随时可以获取所需的知识, 聆听教师的教诲, 并且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但其最大的特点还是互动性, 网络的互动性交流, 将吸引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 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那么, 在这个不论地位、身份、年龄, 人人一律平等的网络环境中, 有可能是最内向的学生也会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交流, 他们的心理距离缩短了, 各种观点和情感交流更具有真实性、直接性, 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 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网络信息,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没有边际的世界, 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繁荣, 各种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共享和交织。这些思想观念使高中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很大冲击。这对传统的校园文化、舆论导向的提出了挑战, 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引导, 后果不堪设想。同时, 网络所传播的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会造成高中学生是非观念模糊, 道德意识下降, 身心健康受到侵害, 导致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趋向弱化。就高中的学生群体而言, 他们中大部分尚未成年, 生活阅历有限, 辨别力不高, 往往容易陷入思想误区, 也难免受到一些消极、极端、反动信息的影响, 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1.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时代的来临,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网络在加速社会文明进程的同时, 也在强烈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

2. 网络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 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新闻动态以及各种多样的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 而有些自制力较弱的中职学校学生, 往往会出于某种原因刻意去找一些黄色信息和暴力信息。在网络信息中陈旧过时、错误有害的信息也在不断增多, 不仅妨碍了学生对正确信息的及时获得和利用, 而且也往往会导致出现新型的信息犯罪行为。

以网络为平台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 人们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 而缺乏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际互动和交流, 这种情况长期发展必然会改变人们的交际方式和心理模式, 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从目前一些媒体的报道来看, 有一些上网网民已经成瘾, 导致心理变异和性感异化, 甚至患上了网络封闭症、认知虚幻症、电脑狂燥症等网络心理疾病。网络环境加剧了学生的自我封闭, 如果长时间缺乏正确的引导, 久而久之易使学生养成冷漠、自私的心理性格, 产生苦闷、压抑的情绪, 最终对其学业和生活产生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关于网络环境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开辟专门的网上思想教育论坛、电子信箱, 通过留言、对话的形式, 由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经验, 同时精通网络技术的专职老师担任论坛和邮箱的管理者, 及时或定期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与同学们进行在线交流与沟通。

由于互联网是个独立的、开放的世界。而网上行为具有隐蔽性、匿名性的特点, 加之目前网络监控技术还不成熟, 因此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 依靠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依靠发挥自身内在的人格力量来抵制有害信息的腐蚀。

实践证明, 迅速建设一支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又懂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是当前做好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 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 可以从网上搜集信息, 掌握社会动态, 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

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应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以“以德治校”的方针为指引, 建立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网站、新闻主页, 在校园BBS站上建立特色版块, 积极宣传主题鲜明的各种活动、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增加师生对话专栏,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使网络成为宣传思想政治的重要阵地;同时综合运用互联网、校园广播电视和校外报刊杂志, 以具有浓厚现代气息的高科技手段, 生动活泼的形式, 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总之, 在网络环境下, 加强高中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作。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只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搞好队伍建设, 坚守网络阵地, 加强网络管理, 着重学生网络生活的管理和引导, 给学生提供优良的网络环境, 才能使高中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乘势而上, 立于不败之地。

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 篇7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理论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 是在以个性化支持技术和Web技术、数据库技术为依托所建立起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中展开的。个性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智力、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 给出相应学习策略、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基础有素质教育、个性化教学、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个性化学习不但要求教学设备和手段的个性化主动性, 更要求学习主体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都强调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系统的技术基础

网络教育个性化一直是教育界和教育技术领域的理想目标, 采用个性化学习系统实现对学生的指导已经成为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领域中Agent技术的出现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0世纪70年代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首次出现Agent概念, 随着Internet和WWW的广泛普及和增加, Agent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Web上信息资源的飞速增长使得许多Web用户感到信息超载, 这种超载使得人们希望智能Agent技术能够减轻Web用户的负担, 在智能Agent的帮助下, 用户可以只关注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些信息。

同时,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 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消化、信息的辨识、信息的安全、信息形式的一致性等问题。人们 开始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 而且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 提高信息利用率, 最终避免“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数据挖掘技术 (datamining)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可能。

“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是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对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 从中提取辅助决策的关键性数据和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 (模型或规则) 的过程, 是一类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它是一门交叉学科, 包括机器学习、数理统计、神经网络、数据库、模式识别、粗糙集、模糊数学等相关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算法和技术、数据、建模能力。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系统的体系结构与特点

专业的基于教学资源库的个性化学习系统采用开放、动态的系统架构, 以大型的综合教学资源库为基础, 将传统的考试、学习模式与先进的网络应用及个性化分析技术相结合, 实现快速查找教学资源、分析学习状态、安排学习计划、构建考试平台系统、网络课件管理系统等功能。真正实现网络 教学“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个性化学习系统包含三大模块, 即个性化学习模块, 个性化答疑模块, 资源库模块。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学习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个性化学习系统是以资源库为基础, 将传统的考试、学习模式与先进的网络应用相结合。首先, 学生根据自身需要, 使用个性化学习系统进行测试、练习、作业、网络课件学习等;其次, 个性化学习分析系统收集每位学生的测试、练习、作业成绩以及网络课件的学习进度, 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提出建议和收集相应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参考学习, 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及个性化学习分析的信息调整教学手段;最后, 系统根据用户 (包括学生, 教师) 对资源的使用情况, 不断改进资源库, 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系统为在线考试、在线课程学习、学习状况分析、网络课件管理系统提供资料基础, 通过教学资源库对资源做综合分类及多重定义, 个性化的学习分析系统不仅能记录学生在线考试、在线学习的成绩及进度, 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自动分析学习状态, 调整考试出题及学习重点, 并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及收集资源库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在此学习系统中, 学生登录系统后看到的界面不再是千篇一律的, 而是与其个人密切相关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课件学习进度、作业完成及批改情况、提问解答情况 (做过的试卷、常错的题目及知识点) 、系统建议重点学习的知识点等都是针对该学生个人特点的。学生从登录到退出系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所有的动作及产生的结果都被及时记录到本人的用户库中, 供下次登录时系统产生用户界面作参考。系统收集显示学生在线考试、练习、作业及课程学习的成绩及进度信息, 根据以上的信息分析学生各科的进度及未掌握的知识点, 做出“重点学习”、“学习进度”等提示, 提醒学生哪些知识点未掌握, 哪些课程的学习进度超前或滞后, 并列出相关知识点的资源供学生参考学习, 以及调整考试、练习等的比重。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定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教师通过个性化学习分析系统,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调整教学手段, 调整课堂的学习进度,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运用网络课件管理系统, 整合教学资源库及其他资源, 生成网络课件, 供学生在线学习。网络课件管理系统能整合包括媒体资源、文本资源、题库资源等不同类型及格式的教学资源。

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 被授权的学生及教师不管身处何地, 只要使用网络浏览器, 就可通过网络登录本系统, 查找管理教学资源、分析学习状态、安排学习计划、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和练习;系统不仅可应用于校园内部局域网, 也可应用于互联网。

数据挖掘在个性化学习系统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基于网络的应用包括Web挖掘和个性化网上教育两个方面。

(1) Web挖掘是从与WWW相关的资源和行为中抽取感兴趣的、有用的模式和隐含信息的过程。WWW分析就是为网站运行提供深入、准确、详细的分析数据和有价值的以及易理解的分析知识。通过提供这些数据和信息, 可以解决以下问题:①对网站的修改更加有目的、有依据, 稳步地提高用户满意度。②查看网站流量模式。③提供个性化网站。④发现系统性能瓶颈, 找到安全漏洞。⑤为教师、教育管理者等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2) 个性化网络教育是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功能, 为远程教育提供服务。其表现在:

◇利用学生登记信息, 针对不同的学生, 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并对学生的学习记录进行保存。

◇对站点上保存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记录信息进行挖掘, 并结合课件知识库的信息, 自动重组课程的内容, 使之更符合教学规律, 并结合内容, 提供其他相关学习资源。

◇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挖掘, 发现用户的浏览模式, 自动重构页面之间的链接, 以符合用户的访问习惯。

结论与展望

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 篇8

【关键词】网络 教育教学 创新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时代已悄然到来,网络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教育教学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但就目前而言网络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教学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因此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创新的分析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一、当前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存在问题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网络教学已深入到各教育教学阶层,但仍然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僵硬、死板的现象,学生不能自由选课,选课范围狭小,很多课程都是教师“因人而设”,缺少民主性;从教学方法而言,许多院校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即使应用了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技术,但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类似于“换汤不换药”,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2.网络教学系统的后期维护力度不够

在网络教学兴起之际,很多学校为响应网络教学的号召,投入了大量资金,打造一系列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有利、及时的文虎,使网络教学在推行一段时间后不能正常运行,网络教学系统软件内容陈旧、粗浅,无法适应现代教育。除此之外,很多院校并未设立专门维护系统的专职人员,维护工作多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或出问题之后请人来处理,不能及时的解决网络教学系统问题,不能及时的将教学软件投放到系统当中,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实。

3.适应网络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网络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是一门新技术,对于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而言,已习惯了口传相授的教学方法,捏惯了粉笔,对网络操作还不太熟稔,也不愿去学习,甚至有些抗拒网络教学;对于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教师而言,由于网络教学在备课方面,设计、制作多媒体可见上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心思,因此不愿使用网络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此真正适应网络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导致网络教学难以得到普及。

二、解决网络教学问题的措施

网络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或网络技术,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复杂的工艺流程,通过声、像、动画等手段显现出来,变得具体可干、通俗易懂,而且记忆长久,因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具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网络教学的开展:

1.促进教育观念更新,营造教育教学创新环境

观念是先行,教育教学要想得到创新,观念必须要跟上。现如今网络时代盛行,教学理念也应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革新,从而创设出更好的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学习时间,地点不再受限制,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可自主选择课程并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中,同时也能对课程进行自由评价。对于这样的网络教学环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转变观念,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抓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通过现代化网络设备进行学习,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应转变学习观念,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才能推动网络教育的真正实施。

2.加大网络教学的资金投入

网络教学需要采用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些高科技设备决定了网络教学的“高消费”。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投入足够的资金以适应学校的网络教学发展,但是毕竟政府财力有限,单纯的依靠政府投资只会加大政府的负担,所以可多渠道投入网络教学资金,积极鼓励企业、个人或社会力量等参与到学校网络教育教学中来。通过宣传、舆论导向等方法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到网络教学投资中,推动网络教学的进行。除此之外,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与教育信息供应商和转运商进行协调,将教育信息资费降到最低;对学校购置的网络教学设备等采取低税或免税政策,尤其是针对部分欠发达地区可返还部分购置资金等,以此来实现网络教学的普及。

3.构建网络教学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指导整个教学的核心,其所起的作用极其重大,对于师资建设不容小觑。给予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保证教师队伍足够强大,保持质量与数量的充足以满足网络教育教学的发展;第二,优化教师队伍,在进行网络教育教学的教师招聘时,不仅要考核其专水平,也要从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考察,以适应网络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第三,对已有网络教育教学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定时组织教师去外校或者外国进行教学交流,从中吸取教学经验,督促教师不断学习以加强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由此所组成的教师队伍不仅能掌握网络教学的技术问题,还能了解网络教学在改进教学、促进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只有拥有这样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网络教学才能得以正常运行。

三、结语

教育教学创新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毕竟就目前而言基于网络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是一个崭新的问题。但是只要及时分析和洞察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正不足之处,那么实现教育教学创新指日可待。通过采取转变教育观念,加大对网络教育教学资金的投入以及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一系列措施,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创新局面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朱本坤.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5,18(1):54-57.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 篇9

摘要: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他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网罗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方面知识,推动着学生认识的发展。但是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新课标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把网络资源与语文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与动机,利用网络积累写作素材,优化写作。让网络为作文教学服务。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 篇10

●构建网络环境下化学学习的资源平台

虽然, 互联网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 给我们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然而信息并不等于知识。若让学生每次都置身于网络的信息海洋中, 首先, 琳琅满目的程序足以令其头昏眼花、无所适从、不得要领、浪费时间;其次, 各种信息的诱人外壳, 影响着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学生接触不良信息, 必然带来负面影响。另外, 网上成体系的质量高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匮乏, 也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开展。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为了让师生从校园网上能获取信息资源,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优化统一, 我们利用网络环境, 积累素材资源, 收集整理, 构建了丰富多彩、分门别类的化学学习资源库 (包括教育软件、素材、教案、试题、课件、教育教学资料、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师综合能力、教育研究成果等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 。一方面, 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帮助教师越过制作课件的技术障碍, 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教学设计上;另一方面, 根据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活动, 采取实时讲座、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探索与协作解决问题的方式, 围绕课题, 通过局域网的开放式网络环境, 让学生多途径立体化地获取知识和主动性地建构知识。如《爱护水资源》一节的教学设计, 我们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完成了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讨论和意义建构, 着力培养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的不单是从纵横向认识和保护物质世界, 更重要的是获得多层次直接的心智体验、经验以及各种能力的挖掘与锻炼。

●促进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究”作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 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网络时代的教师教育科研应该有新的含义和新的教研手段,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和科研, 借助社会性软件 (BBS、WIKI、BLOG、QQ、E-mail等) 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不断地在技术实践中反思, 在实际行动中研究, 在对话与合作中实现教育的创新与超越。例如, 博客 (Blog) 应用于教育领域不仅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学生学习情况的电子档案, 而且可以成为教师职业训练、课堂教学的辅助管理及校内校外沟通的工具等。在日常教学生活中, 利用博客, 教师既可以随意写下自己看到、听到或想到的信息, 也可以把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随手摘录到博客中。通过每天的资料整理与书写, 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记录、研究, 在无形中改变自己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 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实践中, 当我们初步建立以博客为载体的教师主动合作学习和反思交流的组织机制, 博客便成了我们去读书、去获取、去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种自我积累的工具。在博客的过程中, 由于更多地加入了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思考, 这种且行且思让我们收获的是丰富的信息, 最新的国内外学术动态, 以及越来越开放的个人观念, 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 在博客中感受自己日渐成长。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模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学习和教学中的成功应用, 给传统的教研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成了新型学习生态环境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需要教师在课堂和网络等方面同时展开教学组织。网络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历程等, 单凭语言和文字的描述, 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些不易观察或易造成环境污染或用普通方法不易操作的化学实验等, 网络教学可大显身手。例如, 我们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 用托盘天平称量密闭于锥形瓶中白磷燃烧前后的总质量是否保持不变, 在网络教室里通过缩小摄像机焦距, 拉远镜头的方法, 使托盘天平完全呈现于各计算机屏幕, 把已装有白磷的密闭锥形瓶置于天平左侧托盘上, 调节天平平衡和摄像机镜头焦距, 引导学生观察锥形瓶中白磷的色、态和天平指针于平衡位置的“特写镜头”, 接着取下左盘上的锥形瓶, 引燃里面的白磷, 再迅速将锥形瓶置于左盘, 增大摄像机镜头焦距, 对锥形瓶中正在燃烧的白磷做一个“特写镜头”, 这时, 在屏幕上会看到密闭锥形瓶中燃烧的白磷冒出浓浓的白烟, 待白磷燃烧终止时, 再调节摄像机镜头于天平指针, 学生会清晰地观察到天平指针仍处于平衡位置。这样, 既克服了用课件完善演示实验的弊端, 又使学生从多视角、多侧面真切地观察了实验过程, 加深了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而且在教师规范化操作下, 为学生亲自动手做下面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环境是对传统课堂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 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 网络可作为学生获取资源、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的工具。在《环境保护》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们提出学习目标及相应的学习方式, 利用BBS、BLOG等手段, 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 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 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 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利用网络的化学教学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导演能力。初步的实践表明网络教学要保证其实效, 必须充分发挥本校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学习辅导等方面的作用, 在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以及课堂教学内外的扶持、灵活处理等方面下工夫。

●建立网络环境下化学教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学习者的学习不仅是网络主题探究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且更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在以新课标为依据的教学改革中, 需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应用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及网络化追踪管理, 能将分散的各学科对学生的评价整合在一起。由于干预的因素大大减少, 能体现对学生过程评价的公正性。操作中要将所收集的材料与评价的内容相结合, 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学生的体验, 进行评价结果的交流与分享。同时, 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 注意它的适切性, 避免形成单调固定等问题。在具体实践中, 要将它与接受式学习结合起来贯穿应用于教学中, 真正落实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网络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将给化学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化学教学内容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对于教师来说, 要大胆实践, 不断探索化学教学的新方向和新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鸿飞.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2 (10)

[3]张启伟, 王桂仙.多媒体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 (7)

[4]毛向辉.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中国远程教育, 2003 (2)

[5]柏宏权.自我解释策略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中国远程教育, 2005 (1)

[6]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中职体育游戏心理健康下一篇:机械专业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