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拆迁四篇

2024-05-28

和谐拆迁 篇1

一、强化领导, 健全机制, 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组织程度

我们成立了“南通市城镇房屋拆迁专项工作小组”, 主要负责协调处理拆迁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 成员主要由房管、土地、规划、物价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建立了五项制度:

一是重要敏感时期定期“碰头”制。重要敏感时期工作小组成员做到定期“碰头”, 对拆迁情况、突出问题、突发事件等及时沟通, 发现苗头, 及时处理。二是重要敏感时期信息日报制。我们建立了由拆迁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的负责人组成的信息网络, 对拆迁现场的群众意见、要求、异常情况等实行全天候的动态联络、每日一报, 确保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信息, 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处理拆迁问题的协调责任制。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 对县 (市) 拆迁信访问题, 我们积极配合, 主动服务,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市区范围的上访问题, 及时认真地作出处理, 做到“五不”:即发现集访、越级上访苗头不放过;群众反映问题处理不过夜;一般问题不上交;职能范围内事情不推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不升级。四是拆迁专项督查制。对拆迁来访的突出问题及上级交办的工作, 根据案由和责任主体, 实行个案及专项工作责任制, 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 及时向市联席会议报告;对不依法拆迁、违规操作、侵害群众利益, 引发矛盾纠纷的, 坚决依法查处。五是重要敏感时期实行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制。在重要敏感时期, 安排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 并确保通讯联络畅通, 形成快速反应机制。

二、明确重点, 细化措施, 努力将拆迁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1. 严格依法行政,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我们严格坚持“五个不准”:即无论是什么项目, 用地、规划等相关手续没有办全的, 不予受理, 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没有按照规定通过被拆迁人选择评估机构或经过公证机关确定评估机构的, 不予启动拆迁, 在程序上确保被拆迁群众的权益不受侵犯;拆迁补偿资金没有到位的, 不予发放拆迁许可证, 确保被拆迁人的补偿安置落到实处;商品房开发项目, 拆迁安置方案中可供被拆迁人选购的房源等措施不落实的, 不予实施拆迁, 确保被拆迁群众对安置房的选购不留后患;被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对农民的补偿没有到位, 过渡用房没有落实不准裁决, 确保在不影响被拆迁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依法行政。为使“五个不准”落到实处, 我们明确已启动拆迁和矛盾比较突出的拆迁工程, 所在工程的拆迁实施单位及评估机构的负责人必须亲临拆迁现场, 落实项目责任人, 努力做到拆迁政策的释疑解难在现场, 拆迁纠纷的处理在现场, 一般的上访接待在现场。凡未落实到位的, 在考核上实行一票否决, 暂缓准入市场从事拆迁业务。

2. 超前做好预案, 强化项目管理

对每一个拆迁项目、裁决对象、集访人员、上访原因等进行全面的梳理, 对集访的组织串联者做到心中有数;对已经发生的上访案件研究好处置办法, 对可能出现的信访案件做好预案;同时, 对借拆迁上访之名蓄意组织闹事、冲击国家机关或制造不良社会影响的少数为首分子, 及时通报公安部门进行法制教育。如本市某饭店扩建工程, 作为市重点项目工程之一, 在拆迁许可前, 当地住户因不同意异地安置等原因先后3次, 120多人次到市拆迁办上访, 我们耐心接待并与拆迁业主单位反复协调沟通, 并要求拆迁业主单位、拆迁实施单位、评估机构先进场进行调查摸底, 在认真了解群众对补偿安置的要求的同时, 掌握被拆迁群体的成份结构, 分析梳理矛盾隐患, 进一步完善了拆迁安置补偿方案, 有关同志先后4次到现场协调纠纷指导工作。由于信息及时准备, 预案针对性强, 经过反复耐心工作后, 及时化解了矛盾, 平息了集访, 有效防止了事态的升级扩大, 实现了拆迁实施过程中无上访、无裁决、无诉讼的“三无”目标。拆迁户由起初的闹访到搬迁后给主管部门送锦旗, 拆迁工期提前了3个月结束。同时, 还降低了拆迁成本, 市重大项目办给予了充分肯定。

3. 加强工作沟通, 化解遗留问题

我们与信访局建立了经常的联系沟通机制, 对那些经常越级上访或无理缠访的对象, 进行专题会商, 派专人主动与他们接触沟通, 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 对要求合理又能够给予解决的, 给予妥善解决。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近期能解决的, 力争解决。今年以来, 我们先后多次与市信访部门专题研究拆迁信访遗留问题, 共议相关方案措施。同时与街办、居委会等联系, 努力使上访人员正常的要求, 通过正当的途径, 在可以解决的范围内解决。如拆迁户程某因司法执行后房屋落实问题上访达4年之久, 为妥善处置这一疑难问题, 我们先后10多次召集拆迁人、拆迁实施单位等方面进行协调, 在市区不同区域落实了3处房源供其选择, 最终在政策框架内落实了其安置问题, 使其息访。

三、完善机制, 长效管理, 实现“平安拆迁”与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

1. 坚持拆迁规模宏观调控机制

科学合理地确定拆迁规模, 使拆迁总量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是缓解当前拆迁矛盾的有效措施。为逐步建立起拆迁规模的宏观调控机制, 我们对市区的土地出让、市政建设、各工业园区及社会开发工程等拆迁项目实行了年度计划备案制, 凡临时动议的项目原则上不予追加, 努力做到全年拆迁总量与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及社会能够吸纳安置的容量相适应。在切实加强对全年拆迁总体规模宏观规划和调控的同时, 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及时跟进, 及早介入, 对需要的安置房源进行科学预测, 防止拆迁安置影响拆迁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全面推行“十公示一监督”制度, 推进“平安拆迁”

阳光拆迁、公平拆迁是依法和谐拆迁、防止矛盾纠纷的保障。2007年起, 我们推行了拆迁补偿安置“十公示一监督”制度 (即公示项目批文、拆迁期限、拆迁程序、政策依据和补偿标准、补偿安置方式、奖励措施、实施单位和评估机构、上岗人员、估价初评结果以及政策补助情况) , 将拆迁工作各个环节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在拆迁过程中实行了“三个结合”, 即把推行“十公示一监督”制度与“平安拆迁”考核体系相结合, 与构筑惩防体系的要求相结合, 与行业规范化管理相结合。通过行业“目标管理考核”的方式, 督促拆迁实施单位、评估机构在拆迁现场对拆迁的政策依据、补偿标准、拆迁主体、实施单位及上岗人员等进行公示, 做到阳光拆迁。今年, 我局根据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要求, 与市监察局联合下了《关于深化2009年城市房屋拆迁“十公示一监督”制度的工作意见》, 对“十公示一监督”制度的落实作了进一步深化,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 对群众切身利益和补偿安置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督, 突出了对拆迁安置房面积等审批环节和结果的规范与公示, 改变了以往边拆迁边审批的状况, 使“阳光拆迁”、“规范拆迁”的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发挥三大优势, 建立推进依法和谐拆迁的三项机制

城中村“和谐拆迁”成功实践 篇2

一、基本情况

老鸦陈村是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街道办事处最大的行政村,该村2006年被列入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计划,2013年被郑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城中村改造重点攻坚村之一。该村改造涉及人口多,共有19个村民组4700户1.65万人,外来人口20余万;土地紧张,现有土地5400多亩,其中城市防护绿地3500多亩,安置用地需近800亩,其他公用配套设施用地近300亩,可开发土地仅500亩左右;拆迁体量大,共需拆迁350万平方米;资金运行成本高,仅拆迁安置资金近150亿元;村情复杂,村内矛盾较多,利益牵涉面广,拆迁改造几起几落。惠济区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确定了“以江山路、三全路等9条道路拆迁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整村拆迁改造”的工作思路,启动了以江山路拓宽、三全路西延等为主的一期拆迁。9条道路共涉及村民住宅800多户3000余人,拆迁面积近150万平方米,占全村拆迁总量的45%。

二、多措并举,实现“和谐拆迁”

(一)强化组织领导,调集精兵强将开展重点攻坚

一是惠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指挥。以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成立工程指挥部。区委书记、区长及指挥部成员对拆迁工作每天督导,了解进度和存在的问题;每周召开推进会,听取汇报、研判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定期到一线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加强县级领导联系街道工作力量。坚持县级领导联系镇(街道)工作运行机制,适时优化调整联系长兴路街道的县级领导干部,把区委组织部长、常务副区长等7名基层经验丰富、工作能力突出、事业心强的县级领导干部放在拆迁指挥一线督战协调。三是调整充实街道领导班子力量。从全区各镇(街道)和区直单位选调参与过重大项目拆迁的优秀干部,充实进长兴路街道领导班子,优化配备了一支能战斗、肯吃苦、善创新、重团结的基层干部队伍。四是强化对村级班子的组织领导。街道派出一名党工委副书记担任老鸦陈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配备10名包村科级干部,指导、协调村庄拆迁改造工作。

(二)依法开展综合治理,上下联动创造良好环境

针对老鸦陈村社会秩序状况,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就该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出安排部署,由市公安局牵头,惠济区全力配合,成立老鸦陈村打黑除恶专项治理工作组,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在老鸦陈村集中开展打黑除恶综合治理活动。惠济区主要领导每周召开专题会议,研判村内治安形势,分析存在问题,确定整治措施。投资20余万元,在老鸦陈村内11条道路安装高清摄像头,增购巡逻车2辆,加强治安监控与巡逻。开展清理清查10余次,检查出租房、小旅馆、休闲屋、网吧等600余家,关闭非法经营43户,收缴销毁赌博机30台,遣返“三无人员”13名。重点针对村内黑恶势力以及在“3·6”堵路事件中破坏公共财物和寻衅滋事者,依法进行打击,经过调查、取证,排查出涉案人员数人,依法实施逮捕4人。同时,发布了《关于敦促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敦促涉案违法人员尽快投案自首,营造依法打击不法分子的高压态势,为道路拆迁和村庄改造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内外结合营造拆迁大氛围

根据老鸦陈村民风民情,改变过去“标语、广播、喇叭”宣传造势的方式,坚持不挂条幅、不贴标语、不喷“拆”字、不用宣传车、不放高音广播,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宣传动员工作,让群众真懂真信、主动参与。一是“面对面”“零距离”宣传动员。划分责任网格,街道干部坚持做到“三个不怕”(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不怕门外推)和“三个百分之百”(入户率100%、见面率100%、政策传达率100%),深入到每家每戶、每个企业商户,面对面宣传政策,零距离答疑解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真正让群众自觉自愿地配合支持工作。二是积极主动营造舆论氛围。在报纸、互联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连载、连播有关江山路等9条市政道路规划建设和拆迁的报道;在“老鸦陈贴吧”等网络论坛释放积极信号,表明党委、政府推动建设和改造的决心和信心,并适时发布关于改造进展的图片和信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是同步跟进配套工作,营造声势。协调市发改、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优先办理江山路、三全路等9条市政道路的相关手续并及时公布,以消除群众的疑虑和抵触情绪。

(四)依靠村级组织力量,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主体作用

按照“街道搭台、村组唱戏”“群众的事情群众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工作思路,充分依靠村组干部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导作用。一是统一村组干部思想,形成强大合力。区、街道通过组织村组干部赴新郑华阳寨村和新乡刘庄村、裴寨社区、南李庄社区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召开集体恳谈会,单独谈心等方式,化解村组干部求稳怕乱的畏难情绪,清除村级组织换届的影响和干扰。拆迁工作启动后,该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三委”)干部明确表态:“拆迁是我们自己的事,面对的是我们自己的群众,主体应该是我们村组干部。”该村向区委、区政府递交《集体承诺书》,集体承诺服从发展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形成一个拳头,坚决完成拆迁改造任务。二是实行“小兵团”作战,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作用。成立11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都由村“三委”干部任组长,街道科级干部任副组长,抽调1~2名区、街道机关干部配合村组干部工作,实行“小兵团”作战,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显现,村组干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江山路拓宽改造拆迁中,村组干部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既争当宣传员、联络员,又争当拆迁工作的示范员、急先锋,带头签订协议,带头拆除房屋,带头做自己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全力支持配合拆迁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村组干部们不避不畏、不推不拒,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想方设法化解难题,确保问题不搁浅,进度不停滞。三是引入竞争评比机制,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积极性。在以往拆迁工作中,少数村干部的目光盯在本村利益的“小圈子”上,个别干部甚至只顾小利益。针对这种现象,该村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召集有关村干部解读讨论道路、村庄改造规划和相关政策,讲清拆迁与发展的关系,讲透拆迁与长远受益的道理,及时掌握干部群众对拆迁工作的思想脉络与意愿诉求。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在村组干部之间开展擂台赛,建立拆迁“红绿旗榜”和拆迁进度台账,每天一讲评、每周一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五)带着感情开展工作,依靠群众实现和谐有序拆迁

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合理制定补偿方案。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本着惠民利民的原则,按照“先村组干部,后知名人士和公职人员,再一般群众”的顺序,逐人逐户走访征求意见建议,并及时汇总梳理,集中反馈,形成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二是“面对面”宣传教育,帮助群众算好账。坚持“一对一”“面对面”向群众解释政策依据、补偿标准和奖励措施,帮助指导群众用好政策、用足政策,算清“经济账”,算好“幸福账”。三是坚持阳光操作,接受群众评判和监督。坚持将应公开的项目全部公示,拆迁改造全过程经得起群众监督、推敲、对比;对合理的要求尽最大努力满足,对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婉言制止、解释到位,做到公平公正,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可、支持、配合,提高拆迁工作的公信力。四是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针对孤老、残疾、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体实际情况,实行上门服务,帮助联系房源、组织义务搬家等,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想方设法维护涉迁商户利益,主动帮助联系经营场所,积极争取延长经营期限,把损失降到最低;与教育部门对接,为拆迁户子女就近就学开绿灯,提供方便等;拆迁前积极协调交通、广播电台等单位更新交通显示屏,及时播报交通路况,拆迁后及时洒水降尘,把对群众的影响降到最低,切实营造安全文明的拆迁环境。

三、城中村“和谐拆迁”的启示

(一)各级党委、政府上下合力,部门之间积极联动,是实现“和谐拆迁”的保证

拆迁工作难度大、风险高,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坚定决心和信心,敢于负责、敢于担当,说了算、定了干,所有困难才会迎刃而解。面对全市最大的城中村拆迁项目,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全力支持,市委书记亲自动员部署,主抓城建的副市長坐镇指挥;惠济区高效运转县级领导联系镇(街道)工作运行机制,并在全区范围内不拘一格遴选精英,营造出“大员拆迁、精英拆迁、专业拆迁”的磅礴气势;市区城建、土地、规划、市政、执法、农林及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全力支持、联动配合、同频共振;街道、村组干部一线作战、身先士卒、敢于担当。正是这种自上而下、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保障体系,才保证了拆迁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紧密结合当地村情民意,开展入心入脑的宣传动员工作,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基础

拆迁工作的顺利与否,离不开被拆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运用好正确的宣传发动方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老鸦陈村拆迁过程中,惠济区摒弃“条幅标语满天飞、喇叭广播震天响、拆迁标记满街喷”等传统的“填鸭式”“上热下冷式”的宣传动员方式,立足村情民风、群众思想动态、意愿诉求等,进村入户反复开展入心入脑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同时,利用新闻媒体报道、“打黑扫恶”活动广泛造势与之互动,让群众真正懂大局、明政策、知得失,进而达到群众理解、配合、支持拆迁工作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关键。

村级组织是本村各项工作开展的领导核心,村组干部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村级组织和村组干部只要充分发挥作用,农村各种事情就会无坚不摧。老鸦陈村“和谐拆迁”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有机结合的产物,各级党委、政府紧紧依靠村级组织和村组干部力量,鼓励引导他们发挥主体作用,在广大群众中筑起了一座座战斗的堡垒,树起了一面面不倒的红旗,影响带动了群众,感动感召了群众,从而奏出了干群齐心协力“和谐拆迁”的雄浑乐章。

(四)真正维护群众利益,真情为民服务,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核心

只有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老鸦陈村拆迁中,无论是制定拆迁安置补偿方案,还是实施拆迁中,都充分尊重民意,时时处处为群众考虑,想方设法使群众满意、让群众受益。在具体操作中,坚持“法”与“情”并重,既体现出依法依规、阳光操作的硬度,也展现出诚心诚意、真情付出的温度。正是这种以民为本的换位思考,惠利于民、服务于民的思路举措,最终化逆为顺、变难为易。

民本拆迁 和谐拆迁 科学拆迁 篇3

——南洲新区骨干路网征地拆迁纪实

株洲县作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体三极”城市格局构想中的重要一极,南洲新区骨干路网承载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若要富,先修路”,虽是民间之谚,却是从古到今,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道路修通了,车辆进出快捷,客流往来频繁,货物吞吐方便,土地才有价值,生意才能兴旺,人气才会充足,老百姓袋子才能够鼓胀起来,可以说南洲新区骨干路网的建设是老百姓多年的期盼和等待。

南洲新区骨干路网工程总长11292米,其中南洲大道长5532米,渌湘大道长5760米。道路路幅宽50米,双向6车道布臵。项目涵盖道路,电力、给排水管网、路灯、绿化等工程,预计总投资7.6亿元。它横跨南阳桥、洲坪两个乡镇7个村,49个村民小组,共需拆迁房屋79栋,征地1200亩,作为今年株洲县目前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4月6日下午,南洲新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召开骨干路网建设动员大会,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工程建设涉及的各乡镇、村、组。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优质高效地完成路网工程建设任务。三个月以来,县国土资源局征地拆迁所的工作人员们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着感情

做群众工作,合理合法解决群众诉求,以人为本,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曲和谐征迁之歌。截至7月24日,已拆除房屋6栋,丈量土地1200亩,签订协议60户,完成拆迁工作量75%。

以人为本,民本拆迁赢民心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要尊重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作出最大牺牲的是老百姓,他们要舍小家,失去田地。征地拆迁所的工作人员们始终坚信,只要工作到位了,就一定能取得群众支持。他们千方百计与征迁户拉近距离,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经过努力,有的群众主动申请,提前丈量登记,有的群众自觉提前拆迁房屋。

有一位拆迁户是出租车司机,为了做通他的工作,工作队员的手机里都存着他的号码,每当打车,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有一位拆迁户在县城一家企业务工,常常早出晚归,不容易见面,工作队员先后三次约他吃晚饭,利用吃饭时间做通他的思想工作„„征地拆迁所的工作人员们用真情诚意,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感动了拆迁户。

正是这种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改变了一部分人最初的抵触情绪,从而加快了征迁步伐。

“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群众的所想所盼就是我们的所思所虑,真正把拆迁的过程,变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为群众服务的过程。”征地拆迁所所长殷

建明深有感触地说。

创新思路,真情为民促和谐

“不是为拆迁而拆迁,要通过拆迁工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动项目建设促发展。”征地拆迁所工作人员肖海波这样诠释拆迁工作。

想广大拆迁户之所想,急广大拆迁户之所急,在严格执行拆迁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切实维护拆迁户的根本利益,力所能及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真情换民心,取得了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大坝桥村70多岁的空巢老人严连生民,他的两个小孩均在外务工,他独自一人住着土木结构的瓦房。由于房屋年久失修,他家的房子漏雨,存在很大隐患。工作队员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主动与她的子女联系,争取优先分配安臵房名额,改善他们一家的居住条件。严连生说:“修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我一定支持政府。就是儿女们大了,现在都没房住,希望政府尽快做好安臵房名额分配,让我们早日住上新房。”征地拆迁所的工作人员们创新思路,采取优先奖励制度,让有困难的拆迁户尽早住进新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积极探索,科学拆迁保发展

为保障征地拆迁工作能够按时、高效完成,征地拆迁所的工作人员们不断探索,摸索出一套科学有序、行为规范、公开透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即“五个一”拆迁工作法。

(一)坚持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拆迁方案。征地拆迁所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将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全部登记造册。学习吃透拆迁文件精神,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

(二)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及时化解各种疑难问题。征地拆迁所所长带队,带领征地拆迁所全体工作人员进驻拆迁现场,坚持现场办公,始终战斗在拆迁第一线,既当战斗员又当宣传员,发动群众、宣传群众。

(三)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实行阳光操作。征地拆迁所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四个不”:不随意改变政策、不暗箱操作、不优亲厚友、不乱开口子,全力维护政策的严肃性,确保拆迁公平公正透明。“阳光拆迁”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使拆迁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服务理念,积极营造和谐拆迁氛围。征地拆迁所在拆迁过程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拆迁方案确定到具体拆迁实施等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切实做到项目惠民、政策利民、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五)坚持一鼓作气,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从入户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到科学制定拆迁安臵方案,从挨家挨户地宣传动员签订协议到组织群众有序搬家,整个拆迁工作始

终坚持强力推进,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一鼓作气的拼搏精神。吃住在第一线,“早餐会”,“夜总会”,“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是征地拆迁所工作的真实写照。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只有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干起来才有实效性。征地拆迁所坚持“五个一”拆迁工作法,让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得到最佳配臵,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漯河市沙澧河“和谐拆迁”调查 篇4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29日 22:11

来源:《求是》期号:2008.6作者: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漯河市依水而建,沙河和澧河在市中心交汇。近些年,该市沿河不少都市村庄房子越盖越密,越建越乱,成了整个城市脏乱差较集中的区域,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已严重影响到沙澧河两岸的交通和防汛。为了加快漯河发展,建设中国食品工业名城和中原生态宜居名城,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决定高标准推进沙澧河综合开发。整个沙澧河开发建设工程分三期进行,10年完成。首期拆迁涉及3区7乡镇(办事处)18村5699户19946人,120家企事业单位,长达31.16公里,总拆迁面积136万平方米。2007年7月16日拆迁工作启动,原计划4个月完成的任务,1个月大部分完成,2个月全部结束。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大局稳定和社会和谐,没有发生一起强行拆迁事件,没有引发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没有一户群众赴省进京上访,取得了“和谐拆迁”的良好效果。一位曾是“钉子户”的市民深情地对我们说:“党和政府这样体贴俺,要是再闹,就没良心了!”

主要做法

制定政策,惠民利民。该市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制定了公正合理优惠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一是合理计算被拆迁房屋面积。针对沿河房屋密集的实际,适当提高容积率,对违法建筑按1∶1.6的容积率认定,对没有非法建筑及迅速搬迁的被拆迁户给予1000—10000元的奖励,调动了被拆迁户的搬迁积极性。对人均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按30平方米给予补偿或安置,不结算差价,充分照顾困难群众利益。二是合理确定货币补偿标准。充分尊重评估机构对拆迁房屋的评估结果,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每平方米补偿均价760元,是该市历年来拆迁补偿最高的,体现了最大宽容性。住宅底层作为商用并正在合法经营的按被拆迁房屋评估价的200%补偿,被认定的违法建筑按期拆迁的按每平方260元补偿,同时对房屋附属物、临时结构房、装修等也给予了合理补偿,每户还发放搬迁补助费、水电费800元。三是合理进行搬迁安置。按照“拆一还一”的政策,就近安置新建房。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选定位置较好的地段规划建设6个安置小区,并减免安置房建设的有关税费,最大限度地

降低成本,新安置房价格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四是合理补偿过渡期租房补助费。过渡期限内给予每户每月240元或280元的租房补助费,比市场房租价格高出几十元。五是合理安排被拆迁群众生活。安置房设计建筑面积为60、90、120、150平方米,鼓励被拆迁户选择多个小套,除用于个人居住外还可用于出租增加收入。开展技能培训,对被拆迁户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在安置小区物业岗位优先安排。开发改造市场,安排被拆迁户进驻经营。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也及时出台政策,解决被拆迁户就学、就医、低保等实际困难。这些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利益,也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为“和谐拆迁”打下了坚实基础。

群众参与,阳光操作。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被拆迁群众参与拆迁全过程,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群众参与制定拆迁政策。政策出台前,召开由被拆迁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13次,反复征求意见,使政策充分体现民意。二是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情。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沙澧河综合开发的政策;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拆迁安置的法律法规、政策、补偿安置标准、工作程序等;市领导还在电台、电视台与群众直接交流,解疑释惑;2000多名拆迁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做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三是实施阳光操作。在房屋拆迁估价机构选定、房屋丈量、违法建筑的认定、补偿数额及资金兑付、安置地点、安置后生活保障等情况,都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被拆迁群众民主投票,从34家合乎资质的房屋评估机构中选定3家参加评估,充分行使了民主权利。严肃工作纪律,对开发建设人员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成工作组,对已结算和安置的群众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率不低于总户数的10%,及时发现问题、杜绝漏洞,妥善解决群众投诉和举报。在安置小区建设中,组织被拆迁群众代表组成义务监督小组,参与安置房建筑质量的监管。健全机制,严密组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该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市长任指挥长的开发建设指挥部,抽调76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拆迁征地、规划设计、政策法规咨询等工作。各区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立健全与市开发建设领导机构相衔接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了拆迁行政许可听证、公示制度,多次召开由被拆迁户参加的行政许可听证会,行政许可的各项要件在听证现场进

行公示;建立信访接待服务制度,成立了专门的信访工作组,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拆迁指挥机构和拆迁现场都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每个举报事项都认真办理并给予明确答复;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台账工作法,每天21时前上报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和反映的问题,做到大事小事不过夜,棘手问题现场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度,从丈量、认定到补偿资金的结算和兑付,都在拆迁现场进行。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了市、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五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一级包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法、信访等单位全力做好引导和矛盾化解工作,人大、政协和各相关部门广泛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科学的机制和制度,保障了拆迁工作有序、平稳、快速推进。

真情服务,亲情拆迁。各级拆迁工作队员充分理解被拆迁群众为城市发展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做到亲情拆迁、和谐拆迁,确保每户群众自愿拆迁,不搞一户强制拆迁。一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拆迁开始后,全市拆迁工作队员登门入户做工作,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入户率100%、见面率100%、争取理解率100%。不少被拆迁群众由最初的抵触,变为积极主动支持搬迁、参与建设。二是实行文明拆迁。工作队员通过采取交友法、算账法(算补偿面积账、算补偿价格账、算环境改善账、算生活质量账)、一线工作法等,有效地解除了被拆迁群众的疑虑,营造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市、县(区)、乡(镇)、村(居委会)各级都为被拆迁群众全方位提供拆迁服务。设立房源咨询中心,在政府网站、电视台、拆迁集中地发布房源信息,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为被拆迁户寻找房源做贡献”活动,千方百计提供待租待售房源,方便被拆迁户选购选租。有的党政机关腾出办公房临时安置被拆迁群众。针对孤老、残疾、弱智、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实行上门服务,帮助联系周转房、组织义务搬家、代办拆迁安置手续等。整个拆迁中,市里累计提供住房信息8700多条,帮助租房3500多间,安排再就业1700多人,慰问困难群众1300多人。被拆迁群众安置后,还广泛开展亲情回访活动,市、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看望慰问,仔细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就医就学、水电交通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了被拆迁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几点启示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拆迁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成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大难题。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拆迁规模大、人数多,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干部,用科学发展观处理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引导舆论,用科学发展观造福群众,因而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保证了拆迁工作平稳和谐推进,破解了城镇化过程中的拆迁难题。漯河的宝贵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根本。漯河市沙澧河开发建设项目旨在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这是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事情。为了把好事办好,该市在开发建设决策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决策充分反映全市人民的意愿。城市建设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把为人民谋福祉、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地把拆迁安置作为造福百姓的解困工程和民心工程,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和谐稳定的局面。

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是实现和谐拆迁的核心。漯河市在拆迁安置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利民惠民的原则,从政策措施的制定、具体拆迁的实施,到被拆迁群众的安置,处处为群众考虑、让群众满意,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拆迁不仅没有使群众受到损失,而且使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践表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本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的立场去想问题、办事情,合理补偿他们因拆迁而受到的损失,认真解决他们在拆迁中遇到的困难,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再棘手的难题也能破解,再复杂的矛盾也能解决,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办好。

理解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关键。漯河市在拆迁中强化群众观念,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引导被拆迁群众树立全局意识,自觉服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最终由“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群众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道理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楚,把思想理顺畅,把工作做细致,拆迁工作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基础。漯河市在拆迁中坚持亲情拆迁,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拆迁工作队员与被拆迁群众交朋友,把拆迁群众当成亲人,视群众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热情关爱、热心帮助、热诚打动,从而化解了矛盾、拉近了距离、消除了对立,营造了和谐感人的拆迁局面。实践证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只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诸如城市建设拆迁、土地征用等矛盾多、困难大的工作,就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确保在发展中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局面。

上一篇:who下一篇:抗石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