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十篇

2024-09-02

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篇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 我们在给予学生评价时,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变化.那么,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呢?一、评价要讲究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课标中指出:小学儿童刚刚进入学校, 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因此, 我们对孩子们作出评价时, 一定要以赞扬、正面的评价为主.我们要努力地去发掘孩子们的闪光点, 要肯定他们已经学会、学懂的知识, 要多给予他们表扬.在对孩子们进行评价时, 可以由老师来评价, 也可以让孩子们互评、自评, 同样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样的方式, 可以让我们的评价更加丰富多彩.例如, 我在课上让孩子们完成这样一道题目:小黄用40元买一个篮球, 营业员找给他5元, 一个篮球多少元?这时, 有一个小男生举手了, 我让他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可是他写的是:40+5=45 (元) .我看着他的错误, 并没有立刻说他错了, 我问全班同学:“你们能告诉老师, 你们是怎么思考这道题的吗?”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 40元是总数, 现在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在营业员那儿, 是买篮球的钱.还有一部分在小黄那儿, 是找回来的钱.现在求的是篮球的价格, 我觉得应该用40-5=35 (元) .”又一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 我赞成她的方法, 而黑板上的40+5=45 (元) 我觉得是错的, 营业员是找钱给小黄的, 没有让小黄再加5元啊!”这时, 又一个孩子说:“营业员找的钱就是多余的钱, 说明篮球比40元少, 而不是比40元多.”……面对孩子的错误, 我没有简单地说出对错, 而是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 让孩子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评价方式, 充分体现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也让他们能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 提高了他们思维的质量.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让孩子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 我们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可以结合评价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去选择最恰当的评价方式, 真正实现课堂评价的多样化.二、评价要把握时机课堂评价不是随时都可以的, 要想评价有效, 我们必须要把握住时机, 适时到位地给予评价, 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也才能真正地把知识点解释透彻, 让孩子们的思维能有所发展.例如, 我在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时, 我问孩子们:“我们应该怎样去计算13-8呢?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介绍给同学们吗?”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 我开始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计算, 我就去问了我姐姐, 可是姐姐说, 我很聪明的, 可以自己想出办法.我看她不愿意说出方法, 我就下定决心自己去解决, 我找出了小棒, 然后在那儿摆, 再去数.后来, 我发现我可以把13看成10和3, 我从10根那捆里拿出2根, 剩下8根, 再把取出的2根和另外3根放一起, 一共是5根, 我觉得13-8应该就等于5.”我笑着问其他孩子:“他的方法好不好啊?你们觉得可以吗?”全班同学都点头说:“很好.”然后我说:“大家都觉得他的方法好, 那么, 我们就按照他的方法做, 好吗?”这时, 刚才发言的那个孩子, 开心得一直在笑, 还显得特别的得意.为了鼓励他, 我又说:“说不准下面我们学习的方法和他想出来的是一样的呢?如果是那样的话, 他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吗?同学们, 我们给他掌声, 好吗?”当掌声响起时, 那个孩子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在这个事例中, 我抓住了课堂中孩子的闪光点, 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及时的表扬, 对于这个孩子本身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其他孩子也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所以, 我们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表现, 适时地作出评价.对每一个孩子的出色表现都要给予喝彩, 对每一次个性化的展示都要给予赞扬.这样, 可以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激励中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三、评价要尊重学生数学课堂评价需要我们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 用艺术化的手法去创设和谐的氛围, 让我们的课堂评价充满美学韵味.而对于孩子们来说, 他们在学习上每一点的进步, 如果有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他们的信心都会成倍地增长.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 有针对性地从学习数学的情感、动机、自信心、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适时、有效地评价, 让学生们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我们在评价孩子时, 要学会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他们, 去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因此, 我们的评价语言要亲切、真诚, 要能打动孩子们, 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赏识, 从而可以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 有一位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说:“我很佩服你, 你有自己的想法, 很有个性.虽然我不太赞同你的意见, 但是我仍然佩服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这么一段诚恳、朴实的话语, 赢来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这也充分说明了, 孩子们需要老师的赏识, 更需要老师的鼓励.总之, 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机勃勃, 可以让孩子们重拾信心, 也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峰回路转, 高潮不断.因此, 我们教师要有智慧, 有爱心, 还要时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 彻底改变过去为了评价而去评价, 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的现象,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只有这样, 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机, 才能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也才能让孩子们更加喜爱数学课.

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篇2

一、把握评价原则

1. 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的形式,除了语言还可以通过教师的眼神、动作、手势、微笑等体态语言进行。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或者通过学习卡片、假日表现记录卡等进行评价。

2. 评价语言具体化。教师给学生的评价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要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要一味地说:“你真好!”“你真棒”,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怎么棒?

3. 评价效应长效化。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一种学习成果与阶段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把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不孤立任何一种评价形式,从而建立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让课堂评价发挥它的延迟效应。

二、注重评价策略

1. 以“问”促评。以问促评就是教师通过提问、设问或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或互动他评,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

如,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以反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以设问的形式给出评价,引导学生二次探究。也就是说将错误当成再探究的资源,使“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冲突,并通过化解矛盾冲突来获得知识。

2. 以“意”代评。 课堂即时评价时,教师不但可以用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式的渗透,而且可以通过手势和眼神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评价。特别是批评学生时,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留给学生情面,不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不是大声地呵斥,而是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这位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巧妙地提醒他注意改正。

3. 以“物“奖评。“给孩子物质奖励到底对不对?”笔者认为要辩证地对待这个问题。有物质奖励,让学生产生努力的动力是很好的。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肆意地发放铅笔、苹果、学具等物品进行奖励,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功利性,不应该提倡。笔者所说的以物奖评是指借助物品,给予学生一种阶段性的奖励。比如有的学校发放的“好卡”是个圆形的,一边是学校的名字,一边是“好”字。每个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到大队辅导员那里领取规定数量的“好卡”。教师又如何发给学生呢?标准是上课表现好或者做作业时得到A+都会给学生一朵红花,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规定多少红花换一个“好卡”。比如,数学教师规定8朵红花换一个“好卡”,美术教师规定5朵红花换一个“好卡“。学生对换取“好卡”很积极,他们可以用“好卡”到大队部换取铅笔、钢笔等。从红花———“好卡”———换取奖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勤俭意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年度表现,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记录评价结果

课堂评价因课堂而生,但不能随课堂而止。教师将评价结果作为一个参考,学期末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入教学手册,定期整理,反思总结,让课堂教学评价起到提高教师能力与改进教学效果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记录在作业或卡片上,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分析课堂上的不足,激发学生信心,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创建教室评价墙,让学生在每节课后到评价墙上写写、画画,在心与心之间再次对话,对自己或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反思性评价。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评价 多样 导向

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评价观念刻板硬化,相当多教师误用课堂测验来代替课堂评价,偏重考试分数,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忽视学生的多元性和个体差异,评价重点侧重自己的教,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这些显然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如何改进课堂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评价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激励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课堂评价变成促进教师反思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手段,是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以人为本,因材施评,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即一切从学生出发。初中学生由于经历了不同的小学数学过程,加上人本身的个体差异,在数学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些都需要教师正视和尊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包括课堂评价,要尊重和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习者,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力求通过课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教育,这就需要注重体现课堂评价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单纯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也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知识掌握的肯定方面,需要教师认真思考,选择独特的评价视角,激发他们进行思维拓展延伸,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能力;对于学习水平和能力一般的中等生,他们占据班级学生的大多数,他们大多能够积极进取,但是往往缺乏持久的耐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要真诚的对其进行鼓励和欣赏,及时地纠正其知识学习的正误,并加强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潜能,使其能够不断超越自我,更进一步;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评价则要以真诚的鼓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通过分层教学的设计,使其能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让其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关心和信任,激发其数学课堂的归属感和数学学习动力。教师除了要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注重自身的语言评价之外,也要注重关注非语言评价,注重通过一个眼神、微笑、点头等肢体动作,合理恰当地表达自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情绪反应,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以促使其产生积极地行为反应。

二、坚持鼓励引导,注重评价过程的动态导向性

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尊心强,初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应该注重鼓励性,尽量从正面去引导和纠正学生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课堂评价既要关注课堂学习效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课堂参与程度,积极发现并鼓励学生身上的优点,不能因为偶然的失误对其进行苛刻指责,让其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观察和评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自己的教学手段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以帮助自身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注重丰富评价的情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注意无论是给予学生的表扬或者建议都要发自内心,让学生感受到你语言评价的真诚亲切,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评价不能简简单单对结果进行简洁明了的判断,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不仅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方法是好的?”还要明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要通过课堂评价的动态深入,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既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也要通过教师的评价,进一步思考,得到巩固进步消除不足的方法和途径。

三、凸显学生评价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认识和完善自我

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是评价的权威,都是由教师居高临下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平等交流。我们的课堂评价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既要实现教师的评价要因学生的差异而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又要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适时适度的创造机会,重视和鼓励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甚至师生间的互评。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的过程,就是倾听他人发言或反思自己发言并进行评价议论的过程,是一个反思和检查所用知识是否恰当的过程,是对自身学习的改进和补充,即对旧知识的再改造从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正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知识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要让学生的课堂评价参与发挥真正效果,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也需要教师帮助把握评价的方向和傳授评价的方法和要领。如,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其自我评价的机会,让其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和回答,发现自己的错误,促进其自我认识和完善。另外,还可以通过生生互评,让学生学会倾听,并对旁人的作答进行评价,既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从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与自己的学习情况加以对比,找到优点或不足,进一步提高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被评价者则能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反思和进步。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互动、民主教学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间竞争与合作的展开,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和人格地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把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引入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确立完整的课堂评价体系,有效的发挥课堂评价的教育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建华.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探析.科教导刊,2010 (18) .

[2]孙露.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 (7).

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篇4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极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实质是:根据目标,测定效果,判断价值。所谓课堂及时评价,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作的各种学习行为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谓课堂及时评价有效性,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课堂及时评价是有效的?是指对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所作出及时评价,通过评价,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突出评价的导向、改进、形成和激励功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及时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及时评价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2、课题所要解决问题的分析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课堂即时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作的各种学习行为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新理念下的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即时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重视获取知识多少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把着眼点集中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评价,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使之有效地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就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评价,关注教师从哪些方面,如何评价学生,关注学生如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评价应满足孩子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即时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份积累素材。它无疑是完居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催化剂和兴奋剂,对实质性目标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信心,激发动力,提高潜能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教学评价方法。具体内容:

1、有效及时评价教学活动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以往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以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学习态度等综合评价;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纸笔考试和过于注重量化,忽视了多元性;评价结果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而忽视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全面性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评价更显得刻板、单一,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缺乏实效性,这样的评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很难发现和发展学生诸方面的潜能。

在研究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实施阶段,为了全面的搜集和科学处理研究对象信息,提高及时评价的质量,通过对评价对象观察、个案研究和对比,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做到:评价的对象全员化,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机会多次化,评价内容合理化。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2、制定小学数学课堂及时评价研究目标。

3、建立小学数学课堂及时评价有效体系。突出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形成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一些辅助手段对研究对象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积累原始资料。

2、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比较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运用谈话、问卷等手段搜集更多的资料。

3、对比法:在自然状态下,对班级实验组和普通组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接受及时评价的情况,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活动中接受及时评价情况的对比,探讨产生问题行为的相对因素。

四、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起动阶段

2008.7-2008.10 学习理论,搜集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在这一阶段,我完成了学习资料的前期搜集准备,进行了教师课堂及时评价方法的调查,为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完成了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2.实施研究阶段

2008.11-2009.9 根据研究方案全面展开研究,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完成中期成果报告,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读书是一个老师成长进步的最好途径,这一阶段制定了个人读书计划,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的改革评价》《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等专著,完成读书笔记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对课堂教学及时有效性的评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3.提高推广阶段

2009.10 总结推广研究成果,完成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本人努力下,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本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对课题的研究不敢谈取得怎样成绩,但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及时评价了很大改进,能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这与我选择个人课题的宗旨和出发点是一样的。现将一年来的研究收获总结如下:

1、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开展及时评价,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形成性评价方式。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教师评价“一言堂”、评价语言滞后的现状,提倡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一课中,努力营建一种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在课堂教学互动的过程中,相互争论、相互理解,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学习讨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对知识的学习,对方法的掌握过程中,获取了极大的情感满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评、互评。让数学课堂进入一个充满愉悦、欣喜、快乐的人文境界。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反思相结合,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为了体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教学中,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通过他人评价与自我反思的结合,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悟,成为知识的积极构建者。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评价,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分析处理信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自己的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通过他人评价和自己反思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集体的智慧碰撞中修正自己的思维。教学中,正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及时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与兴奋状态,使得学生能自觉地参与知识背景的构建与生成,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生活的数学”,从而将原本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数学材料实践化,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与争论中看到了知识的成因,突现了思维的过程。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应该是终身受益的。

六、存在问题及反思

1、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评价氛围需要教师努力营造。在以知识传承、技能训练为宗旨的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将学习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营造一种紧张高效、严肃有效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样一种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在他人评价和自我反思相结合中,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才能积极有效的进行学习活动,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课堂及时评价教学的关键还是应该课堂中教师及时有效的把握,做到课堂教学评价的常态化,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效益。今后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侧重于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不断建立完善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真正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真正的打造高效课堂

数学学习评价方法

一、激励评价法

《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评价。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尊、荣誉的心理需求,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受到激励和鼓舞,以达到强化动机,增强信心和主动发展的目的。例如教学“34-18”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算,然后汇报交流,大部分学生汇报用竖式算的一般方法。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不是用竖式算,是这样想的,把18看成20,先算34-20=14,因为多减了2,要再算14+2=16。”我及时表扬他:“你真聪明,这样思考比用竖式算更简便。”同时鼓励全班学生要积极动脑筋,以便找到更好的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灵的碰撞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应用。所以我在鼓励、激励学生的过程中不满足于对他们认知的评价,还注意自己对学生的情绪感染。有时候用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来表示对学生的赞赏,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比较科学,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效应,还能够产生人格效应,使学生希望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增强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虽然,学习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以免给学生造成误导,不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

二、参与评价法

受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习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权利往往是操纵在教师手中。这种评价方法单调、呆板,既不科学,也不全面,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因此我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上完课我总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的表现怎么样?再互相评一评:谁发言最积极?谁表现最好?谁最值得我们学习?表现好的学生就能得到我奖励的一颗星星。当课堂上学生有疑问或回答有争议的时候,我不是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多问其他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你们认为他的回答需要补充吗?”。通过学生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学会在自我评价中进行反思,改进学习策略。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展开互评,如教学“位置”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说说自己在班里的位置是第几组第几个,自己的前后、左右的位置上分别是哪个同学,由其他同学判断正误。学生很喜欢这种民主的评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与竞争的意识,以及听取别人批评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对待伙伴的品质。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活动评价法

活动评价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能

力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我设计了一个拼图的活动,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拼一些有趣的图案。在活动中考查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直观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并利用它们组合成相应的图形。孩子们在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评价他获取数学知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如是否喜欢身边的事物,是否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是否会与人交往,是否做事持之以恒等等。

四、延迟评价法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学生之间在数学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差异,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可能达到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推迟作出评价的方法。如我所教的班里,有个学生有一次单元测试考得不好,失去了信心。我允许他重新解答,当他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我就他的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种“延迟评价法”淡化了评价的筛选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状况。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延迟评价法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上,更要提倡延迟评价。不能在提问学生时,马上就叫学生做出回答,舍不得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当学生回答不出,就忙着启发,暗示;不能在小组讨论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研究,有的学生还来不及深入思考,就马上要求汇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有的学生在积极思考,有的学生不思考;有的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有的学生只听不想,思维得不到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我会耐心等待,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研究。特别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更要以期待目光等待他们,或做适当点拨,切莫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草草行事。

五、非言语评价法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言语评价法(口头和书面言语)。由于学生个体有差异,如果采用多种评价的方法,特别是多采用非言语评价法(包括情感评价和动作行为评价等),有时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课堂上我通过表情、动作与学生直接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赞许地点点头;当学生因紧张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以充满希望的眼神鼓励他;当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时,我轻轻地拍一拍他的肩膀,提醒他听讲要专心,以此来传达一种关爱,表达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大于随意的言语评价。

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评价时我注意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通过上述五种方法的教学尝试,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都得到激发与保护,他们积极活跃地投入学习中去,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这样,学生自主活跃在课堂中,懂得互相倾听,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经由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对课堂上的学习评价,也应该由获取知识多少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就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评价,关注教师从哪些方面,如何评价学生,关注学生如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

探索之一:需要及时评价,更需要延迟评价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不少老师都习惯于在学生解题或发言后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把学习中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能让学生在教师评价后及时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量。但一堂课中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当学生答错后,教师马上判错,学生可能会有挫折感,会丧失继续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轻易地给出“对”或“不对”的结论,而要灵活恰当地运用“延迟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地抒发见解,无拘无束地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

案例一:《8加几的加法》教学片断

师:你们还会算哪些“8加几”的算式?

生1:我会算8+8=16。生2:(立即大声反对):不!8+8=17。(众生哗然,都说“错了”。生2黯然失色,满脸通红,嘴里嘀咕着:早知道就不说了„„)

师(微笑着说):大家先别急,说不定这位同学有什么新发现,听听他是怎么想的,好吗?(此时,生2又重新抬起自信的头,但眼睛里还是流露出些许疑惑的目光。)

生2:昨天我们计算9+8=□时,不是说过9哥哥得向8弟弟借1来凑成10吗?计算8+8=□时也一样,8向另一个8借1,另一个8就剩下7,不就等于17了吗?

(哦,原来是受“9加几”算法的负迁移。找到了症结,师把生2的想法板书于黑板上,让大家了解生2出错的原因,也让生2明白自己疏忽所在,最终算出了正确答案,教室里又回归平静。)

师:通过刚才的争议,同学们都明白了计算“8加几”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8和2凑成10进行计算„„(师话音未落,生2又激动地站起来发表意见。)

生2:我明白了,计算8加几就拿2凑成10,以后计算7加几就拿3凑成10,计算6加几就拿4凑成10„„这样计算快多了。(生2语速之快,见解之新,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

以上案例中,当学生8+8=17的答案遭到众人一致反对时,教师选择的不是一票否决,而是宽容接纳、亲和引领。延迟的评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白、辩解的机会,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寻因、纠错的台阶。于是,这位遭遇挫折的学生重拾可贵的信心,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真正满足了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和“探索者”的心理需要。

探索之二:需要认知评价,更需要情感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课堂学习中不管哪方面的提高都离不开知识体系,缺少“知识”这个载体,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在课堂即时评价中,要做到“知识评价不放松”。但是,课堂除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也应是学生体验价值,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新理念下的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案例二:“找规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我们今天学习的“找规律”呢? 生1:☆☆○ ☆☆○ ☆☆○ ☆☆○

师:你的想像力很丰富,能用图形来表示规律。生2:112 112 112 112 师:真不错!能用数字简洁地表示规律。生3:×× × ×× × ×× ×

师:很有节奏感,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评价应满足孩子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即时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以上案例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老师对这三位同学的评价除了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程序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同时,那出自老师肺腑的鼓励的话,沟通了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情感。学生把老师对他的鼓励化作行动,师生双方都乐于接受对方信息,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促进。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以上的这一案例很好地体现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下面是收集到的几则注重情感评价的课堂评价语,我想,老师经常能用这样的评价语言,学生怎能不受到鼓舞,不产生学下去的愿望呢!

——同学们都认真思考了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

——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同学们都想了很多的办法来思考。

——没有做对的同学不要灰心,只要保持像今天这样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总有做对的时候。——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发明家爱迪生经常要经过上千次实验才能成功一项发明,失败了,下次再来。

——某某小组也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虽然他们并不是全班最快的小组,但他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默契,相互协调,有了问题大家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他们这种团队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探索之三:需要教师单向评价,更需要生生互动评价 教师评价是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评价方式,即在学生发表了见解之后,教师对观点给予直接评价,以促进他们进一步的思考。这种评价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很快领悟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教师肯定某一学生的观点,就树立起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赞赏某一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就点燃了其他学生思维的火炬。因而说,教师真诚的评价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活力。但是,如果评价作为教师的“专利”,学生就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师指点、评说,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新的教育理念下的评价,应十分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评价中要适当地“让权”给学生,可以变教师评价为师生、生生评价:还有想发表意见的吗?对刚才同学们的各种解法你有什么想法?对于××同学思路,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还有其他意见吗?谁对××的回答作补充?让学生参与评价,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了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使评价成为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

案例三:“分数混合运算复习课”教学片段 出示题目: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谁的方法简便,从组友的做题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要向谁发出友情提醒。(学生四人小组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师:请小组汇报你们讨论最热烈的一题。

第一小组代表:第四题我们讨论得最热烈,因为小组成员找出了三种不同的解法。(教师请学生介绍三种解法)

第二小组代表:第三题,我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乘法分配律做,还有一种更简便,是把左右两边的算式直接减,因为减号两边算式的意义是一样的。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对第二题的意见有分歧,有人认为先算括号里的比较简便,有人认为在第二步时把连减变成加法做比较简便。

生:我要向第三组的同学发出友情提醒,因为在计算混合运算题时,有时可以直接简便,有时只能中途简便,但是只要能简便我们应该灵活采用,这样我们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会更高。(其他同学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其他小组的汇报内容。)

师:你很有见解。不过,我认为只要自己感觉简便就行,因为我们每人对数学的感受不同。

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唯由教师评价学生这种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提倡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我们讨论最热烈的是第四题,因为我们小组的成员找出了三种不同的解法”,“我们小组对第二题意见有分歧„„” “我要向第三组的同学发出友情提醒„„”这些评价,不再是教师的“独白”,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由不同思想和观念构成的“复调”——学生与学生之间,他们在互动的过程中,相互争论、相互理解,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知识,觉悟方法,修正思想,同时获取极大的情感满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评、互评。

探索之四:需要激励性评价,更需要反思性评价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老师们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滥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变着法儿夸奖、绕着圈子表扬,甚至连学生的错误不但不敢明确指出,而且还要想方设法鼓励几句。这样的评价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为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激励、促进、反思、完善,光有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致力于促进学生反思、帮助

学生完善。因此,课堂评价在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更要将反思性评价贯穿其中。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加强学生自我肯定,找出问题的有效做法,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有效途径。

案例四:“数与式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段

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写几个比较数与式子大小的题目,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小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启发,有什么问题呢?现在又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时候。

生1: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有的都用“>”连接,有的都用“<”连接。

生2:我发现我们组的同学写的都是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和一个数比较的。我看到他们那组里有人用乘法、除法的。

师:你觉得用乘法、除法的式子行吗?生2:行的,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也会写。师:请你举个例子。生2:8>2×3,10÷2<6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生3:我们组的×××说的时候没有说清楚,×××又犯了一个毛病„„ 生4:我们组认为,都是先把式子加起来或减起来,再比较大小。如:14+20>30,先算出14+20=34,再拿34与30比较。生5:(反驳)有的式子不要加就可以比。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5:如51○43+51,两边都有51,相互抵消,右边还有43,所以右边大。

在学习中,如果能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反思相结合,则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智慧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因此,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在问题解决中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前面教学片断中的教育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不太懂得什么叫评价,但教师创设的“你说,我说,大家说”这一环节,正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评价他人与对自己反思性评价的机会。从上面的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说的这些话,其实就是对他人、对自己、对小组的评价。在评价与交流中,学生知道了数与式比较中的式子可以含加法、减法(教材中只有加法、减法),也可以含乘除法运算;知道了可以把式子得数算出来比较,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较;知道了语言表达时该注意什么等。

新课标指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新的评价观启迪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新的课堂给了我们更加广阔的评价空间。评价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新课堂需要这样的评价

延时评价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上总习惯于及时给学生作评价,即“指点迷津”,但这种及时评价往往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框框,一种说法的定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中新的想法不会出现,原有的想法也难以更加深入,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它们对问题的理解单一或局限于表面,更加谈不上创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教学评价理念,也逐渐渗透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延时评价的原理是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其根本内容也就是通过延时评价,让人们头脑中新颖的“想法和观念”在没有“看守”的情况下蜂拥而出,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新颖独特的见解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以免造成对其他学生思维的定势影响,而应该适时适度地灵活应用延时评价,留出充裕时间,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延时评价的应用,也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可以静下心来思索。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内在潜能也得到了挖掘。

由此可见,延时评价对创造性思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更是值得教育界同仁探讨与研究的问题。现笔者就几例课堂实录,谈几点在此问题上探索的心得体会。先来看二则实例:

实例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时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乌鸦心中会想些什么?”师问。

“乌鸦伤心极了,心想:哎!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了狐狸的当。”老师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从座位上跳起来说。

“乌鸦可后悔了: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会儿就有肉吃了!”

“„„”

发言的同学一致认为乌鸦会后悔、丧气。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问:“还有不同意见吗?

短时沉寂,不少同学摇头。突然,一个男同学猛地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了,从没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让我听到了。不就丢一块肉么,孩子们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顿时,教室里一阵哄笑。师先是一愣,随即笑着问该生。)“那么这只乌鸦要是再找到肉,还会让狐狸给骗走吗?“

“不一定,乌鸦喜欢听好话,又没有自知之明,很有可能还会被狐狸的花言巧语迷惑呢!”那个男生又站起来说。

这时,教师笑眯眯地说:“这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请大家把自己的看法,以《乌鸦和狐狸续集》为题,编写一则有趣的故事,好吗?”

“好!”大家鼓掌赞成。

实例2:一教师在上三年级《纸的发明》一课时,要求学生列举纸的用途。

一开始,学生争先恐后,迅速说出了“印书”、“写信”、“包东西”等普通用途,接着举手的人越来越少。

突然,一学生说:“我能用纸叠飞机。”全班又活跃起来,纷纷补充,可以叠灯笼,叠小船等,随后气氛又不热烈了。“再想想,还有吗?”教师继续问。

“我能用纸糊火柴盒”又一学生回答。于是,不少同不又补充说:“还可以糊纸箱、信封、香烟盒等”。这时,大家似乎又无话可说了。老师又说:“再想想,也许还有呢?”

忽然,又一位学生举手说:“纸还可以做茶杯、快餐盒、一次性鞋子、衣服。”

以上是二例延时评价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成功运用的典型例子。

下面是笔者从中得到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延时评价——让创新的火花熠熠生辉

1.诱发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就传统型课堂教学而言,只要学生答出乌鸦能吸取教训,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例1中老师的一句“有不同的意见吗?”则引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诱导学生产生了乌鸦沾沾自喜,下一回还有可能上当的独特想法。又如例2中如没有老师耐心等待的“再想想”,学生思维很难到达用纸做衣服的独创性高度。

2.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大量尚未加以利用的潜力。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且都有实现潜能的愿望,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而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现有能力,更重要的是那些处于胚胎或萌芽状态的潜力。这种学习潜力,在维罗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是指现有发展水平与最近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而实例1中教师的延迟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潜能的条件,使发展学生学习潜力成为了可能。.创设了独立思维的空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已习惯于连珠大炮式的提问,喜欢热闹的气氛,对问题缺少静思熟想。而当教师延长了思考的时间时,使学生有了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的自由空间,有了思考的真正自由,长此以往,就训练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例2中,老师至少给予了学生3次训练的机会。

二、延时评价——在科学原则下卓见成效

1.目的性。提问必须为教学服务。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提问实质上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服务。同样,教师的延时评价,也必须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服务。也就是说,所谓目的性,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描述提问的明确目标,确定运用延迟评价的最佳时机。例2中,若教师本来就无意引导学生思索纸张的新奇用途——

做衣服、做餐盒,则学生的思维很有可能就在教师的第一次再想想前定格,使学生失去了一次发展创新思维的绝佳时机。

2.层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延时评价,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妄想一步到位。在例2中,教师用两个“再想想”,使学生的思维认识过程从一般性思维升华到了独特性创新思维。其间出现了四次高潮。即最初的“印、写、包”,接着的“叠”,随后的“糊”,到最后的新奇用途——做衣服。

3.适度性。凡事应有度,教师的延时评价,也要把握好两个度。其一为量度,即教师在一堂课中运用延迟评价的次数。一般来说,一堂课中,只能选择1个或几个易于开发学生心智、发展创新思维的问题,使用延时评价,以帮助达到教学目标。切忌用“延迟评价”对所有问题都进行“狂轰滥炸”,否则课堂教学将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其二为时度,即教师在运用该评价方法时,还须控制好时间的长短,不能针对某一问题,无休止地延迟评价,这样,势必给提高课堂效率带来负面影响。

4.灵活性。延迟评价运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尤其是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创新型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意外,包括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异想,怪读妙论。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随机调整运用延时评价的量度和时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跳跃。

三、延时评价——在最佳时机中绽放异彩 1.学生有怪问时

罗杰斯认为,产生创造性创见的外部条件是自由与安全。延时评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安全的心里环境和外部学习环境。当学生提出非常古怪、非常幼稚,甚至是极度荒诞的问题时,如果教师委婉地告诉他,你想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创新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这时,教师千万不能妄下断言,而应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发现”与“挑剔”,然后及时转换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转换角度(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里来解决这个问题。从教学实践看,怪问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嫩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2.理解有异议时

语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理解时总会带有主观色彩。如上《田忌赛马》一课时,许多小朋友都喜欢孙膑或田忌,但也有少数几个小朋友喜欢齐威王,觉得齐威王“遵守比赛规则,不耍小心眼” “大度直率,有帝王之相”这表明学生已学会了鉴赏阅读。这种审美的多元性,难免会超越对课文的单一评价尺度,教师不必及时评价学生,应让它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理解,允许学生存异,那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会是“在自己的肩膀上长着自己脑袋” 的新一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3.问题有多解时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说明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对前几个学生的发言要采用延时评价,不能过早地给予及时的终结性的评价,否则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教学《小站》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解决问题:“从哪里看出小站确实很小?”一位学生说:“一是这个小站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从来不停;二是这个小站只有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三五个乘客。”这位教师一听,答案和自己想的一样,不禁评价道:“你想得真全面,非常正确。”其他学生一听已有标准答案了,便放下了手。这样的评价便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其实,教师可以运用延时评价,让其他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那么应该会出现多种理解:“如果这里是一个比较大的车站,就不会只有两个工作人员„ „”“我从小小的喷水池知道是个小站。”“我从蜜蜂嗡嗡翁地飞舞,使这个小站显得更加宁静看出这是个小站。”“我从也没有电铃也可以知道„ „”成功地运用延时评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篇5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门教学艺术, 英语教师要完善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 基于学生的素质教育, 探究实际有效的技能, 归纳总结灵活多样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 提高英语水平。

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明确, 只评价学生的知识欠缺部分;形式单调, 以书面测试学生掌握的书本知识为主;内容枯燥无味, 只注重检测考查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的掌握情况, 不注重学生四会 (听、说、读、写) 能力的考查;评价主要以教师一人为主等一系列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理念:依赖传统理念, 凭借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 缺乏系统的理论说明, 经常忽略学生的个体发展, 不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

2.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标准:英语课堂传统的评价体系, 最关注的是学生的智育发展, 即只关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学生的情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学习英语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被重视, 只是徒有形式而已。教师只关心课本知识的学习, 轻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书面测试为重要形式的课堂评价, 对学生全面发展没有做出真实的评价, 形式单一, 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无法显现。

4.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策略:传统的课堂评价体系, 注重课后评价, 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精细评价。

5.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传统的英语课堂评价体系中, 学生只是教师评价的唯一对象, 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 根本没有主动参与评价的权利。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评价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浮浅、评价的层次较低等等。因此探究有效的英语课堂评价理论, 对于促进教师的主业发展和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注重从以下四种方法探究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一、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小组评价法”

“小组评价法”是以评价小组综合发展为主的方法。合作小组评价法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小组的团队协作精神。我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策略, 即把全班学生按6-8人分成若干个小组, 开展学习活动时关注小组的表现。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学会合作, 学会关心他人, 树立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小组长既是本组学习的组织者, 又是本组学习的检查者和监督者, 要负责组织本组课堂活动, 也要监督好本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并且还是教师和学生的联络员, 要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

首先教师在分配任务时要目的明确。教学中,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例如在英语听力教学完成后, 在巩固训练时,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 并用听力的信息编造一段对话, 这时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讨论和分配每个学生的角色任务, 并进行学习, 然后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其次, 利用英语课堂评价表对各小组的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由各小组组长完成。

最后, 各小组展示评价结果, 评出最好的组进行“奖励”和最弱的组进行“惩罚”。

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之二———“鼓励评价法”

“鼓励评价法”是“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形成学生持续性、发展性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赞扬鼓励对于不自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作用的, 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语言和体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英语教师要真诚地尊重每一个学生, 用生动的、赞赏性或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精神振奋, 学习信心增强;也像一股春日暖流, 让学生感悟到教师的温情,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鼓励性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使课堂学习气氛更加热烈, 可以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激情。

三、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之三———“参与评价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在课堂上体现, 还应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参与评价法”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把自评、互评纳入评价体系。学生参与评价, 能清楚明确自己的表现, 在后面的学习中更清楚如何去做, 这样学生也就逐渐进步了。参与评价其实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 可以促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地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参与式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能够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四、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之四———家长评价法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 家长参与评价尤为重要。家长的评价反馈使教师更清楚学生的表现, 并调整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家长评价既是学校教育的延续, 又是对学校教育效果的直接反映。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缺失现状,评价对策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 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的确如此, 精当的评价语言、灵动的评价方式能够为一节课增添不少亮色。

一、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缺失现状

1. 表扬泛滥, 语言空泛。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 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 每当学生答对了问题, 我们的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 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但是, 物极必反, 凡事过了头就未必好。在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好极了”“你真棒”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十分盛行。久而久之,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

2. 信口开河, 回避错误。

在一次听课时, 一位教师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读错了两个字, 漏掉了一个字, 不知是老师没认真听还是不了解评价朗读的标准, 竟然表扬该生说:“读得真好!”全场一片哗然!连最起码“读得正确”的要求都没达到, 真不知该生读得“好”在何处。上述案例就是典型的“信口开河式”评价, 对学生朗读不加以认真倾听或者说根本是在回避学生的错误就胡乱加以评价, 对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 盲目鼓励, 看似尊重学生的发言, 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3. 含糊不清, 偏离文本。

一位教师在教学《穷人》一课时, 大家围绕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写道:这一天到十二点 (夜里) 左右了, 桑娜仍然没有睡觉, 为什么说睡觉还早呢?”一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她身体有病, 不能早睡或习惯很晚睡, 所以……”老师说:“好。”示意该生坐下。接着让其他学生继续发言, 老师也没有给予单独的评价。最后, 老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 讨论就到这里。”他好在哪里呢?根本没有说清楚, 十分含糊。对学生的思考成果、发言不置可否、不作诊断、不予以导向, 让学生难以从老师的评价信息中澄清是否、分出优劣、明确方向、领悟方法。

4. 流于形式, 主体单一。

听课时, 发现有的教师总是:“表扬他。”生 (啪啪啪) 。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 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 毫无情感。而有些课堂则完全相反, 一堂课上评价形式丰富多彩, 令人眼花缭乱。有物质评价, 有奖励小玩具, 有的奖励五角星并贴到学生的头上, 还有多媒体评价等, 学生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 但接下来学生再也无法平静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刺激性不太强烈的学习内容。这种流于形式的评价没有针对性, 即使面对表扬, 其快乐程度也会下降, 更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的对策

1. 评价要自然真诚, 随机应变。

教育需要赏识, 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要肯定孩子的优点。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 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上进心。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 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 感受到期待的幸福。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 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 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 以真情动人。

2. 评价要敢于批评, 指明方向。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 对学生错误的回答, 一定要或委婉地, 或直截了当地指出。教师的评价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鼓励优秀, 指出不足, 激励后进。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 更在于指明方向。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的, 如果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

3. 评价要创新多变, 有效激励。

课堂评价包括语言评价和动作行为评价等。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语言评价外, 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 一个赞许的点头, 一个鼓励的微笑, 拍一拍学生的肩膀, 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 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 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 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

4. 评价要关注个体差异, 雪中送炭。

在评价上要关注个体差异, 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每当他们表现出一点进步的迹象,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如坐得端正, 听讲认真, 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等, 都应该大力表扬,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好的优等生, 则要谨慎表扬。对于表现平平的中等生, 教师应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予以肯定, 唯有如此, 教师的表扬才能显得“物有所值”, 学生也才能加倍珍惜。

课堂中有效课堂评价的方法和实施 篇7

一堂课教师的有效课堂评价,不是作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对知识深入探讨的兴趣。一堂课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有完整的上课流程、完美的教学组织语言、频繁的师生互动,更在于老师和学生双向的交流过程、老师灵活的教学语言、机智应变语言能力的发挥、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做到:

1. 一语中的,激活思维活力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在课堂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用常用语言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进行褒奖、指导。这种评价要避免过于枯燥和重复的用语,语言要恰到好处不能言过其实,让学生觉得你在敷衍他。有立意新颖的回答老师可以欣喜的说:“你分析的角度很独特,让老师感觉到你敏锐的观察力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反常表现没有完全表达清楚的,可以中肯的说:“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下次可以从两方面的问题结合回答,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这样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正确的一面更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没有伤到他的自尊心,也让他们从内心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鼓励他们下次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2. 捕捉课堂亮点,学会欣赏优点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用恰当的语言在课堂适当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启他们的心智,产生灵感,回答的问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老师和学生会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课堂效果也是极为融洽,每节课也成为教学的艺术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欣赏和赞美,要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获得互动的动力,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同时体验参与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才会充满勃勃生机。

3. 灵活运用语言,妙语生花课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机智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我想一位呆板严谨的老师,学生最多怀有敬畏之心,而没有亲近之意;而一位浑身充满着诙谐的艺术幽默、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的老师,同学们肯定愿意分享自己对老师教学内容的观点和感受。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随机应变,用自己内在的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4. 尊重个性差异,给予时间成长

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他们都学会了什么,喜欢什么,想学什么,关注他们的状况及其变化,尊重差异,用合适的语言给予评价。对于基础稍微欠缺的学生,要给他们合理宽松的空间,具体的指导,耐心的解释,注重引导,适时评价;给他们考虑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气馁,用勇气用实际行动去完善自己,更积极地投入学生中;对基础好知识全面的学生,评价中给予肯定的同时,可以做更深层次的引导,更好地提升他们专业知识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节课里,都能感觉自己有参与、有收获、有进步,不是一个“局外人”。所以当具体的评价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老师的语言评价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入更加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出奇思妙想,这也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篇8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中,课堂评价以最直接的方式及时地给学习者进行评定,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小学数学的课堂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方式更应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课堂评价的意义

评价伴随人类一切有目的活动,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都有评价。一个目光,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和成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将是新课改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评价环节很少或者缺失。有些教学者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评价的环节,把它当成时间允许范围内的“加时”环节,一旦课堂时间不充裕,便草草了事,甚至放弃该环节。

2.评价语单一,评价没到点上。“好”、“你真棒!”“请坐,再好好想想!”……这些高频率的评价语基本是贯穿整个课堂,形式单一,让学习者感觉麻木。

3.评价方式过于极端。对学生的评价有的教师只注重表扬,评价变成了表扬的代名词,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得到较高的评价,时间长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相反,有的教师上课则是一味的批评、否定,打击了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产生了情绪上的对立。

4.评价主体错位。在课堂评价中,许多教师只顾自己点评,忽视了学生这个评价主体的作用。因此,整节课变成了以教师点评为主,学生很少参与评价或者没有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真正地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运用。

三、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

1.优化教学设计,为课堂评价合理配置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评价是新课堂学习的新模式,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各个环节应当合理配置。例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时,前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然后花10分钟的时间用“勾”“画”“折”“剪”平行四边形。最后10分钟在同学之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一评谁做得又对又好。这样就让学生在完成课时目标时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同学交流,对各自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评价,这能很大程度地为学生改进学习策略提供帮助。

2.建立公平民主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权利,身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把这项权利更多地留给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我们可以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三者相结合。

①学生互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不仅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交流活动。而且,学生之间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如果学会评价别人,也就学会评价自己,从而提供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②学生自评。自评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自我检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③教师点评。在整个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客观的评价,要根据全面发展的要求,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根据个体的差异恰当地评价学生

课堂评价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包括年龄差异,知识结构的差异以及个性特点的差异。

低年级学生好“动”,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弱,因此评价方式上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评价的内容可以比较全面。例如,我们不仅可以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还可以在课堂表现方面给予肯定。笔者在从教一年级时,曾遇到一名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该生课堂上起来回答问题时经常以沉默应对,后来经了解,原来该生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自信,即使偶尔遇到会的问题,但由于紧张也时常回答不出来,只好沉默。笔者就经常在课堂上表扬其上课纪律好,专心听讲,后来该生慢慢敢举手发言了,对于每次发言,笔者都想法设法进行表扬鼓励,半个学期过去了,该生在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性格也开朗了。

中、高年级学生能够比较好的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知识结构及心理特点让他们已不限于满足教师的一两句鼓励性的评价,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的评价应该具体,评价语宜更多的关注学生已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那些能力,并指出学生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对于同一学段中的学生,应当考虑到他们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评价。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换角度思考问题;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千方百计抓住其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都要及时加以肯定。

总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目的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能全神贯注、认真地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同时能在评价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有效的课堂评价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座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

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教学反思 篇9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影响学生发展进步的不仅有智力因素,也还有非智力因素诸如:个人的理想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生的意志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指数,个人在班级人气指数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影响可能超过智力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工作的生命线。请回忆一下我们时常找学生谈心,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这些内容吧?这条生命线的作用有发挥出来了吧?我们不仅要读懂这些因素还要利用好这些因素,否则岂不做了冤大头,白费了力气?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小学数学有效探究的评价标准 篇10

一、要有利于展开“对话与交流式教学”, 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信心

探究性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也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 坚持“教学相长”, 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倡导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 既解放学生, 也解放我们的老师。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 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 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课堂中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既给了学生提供成功的可能性, 也存在失败的可能。由于能力的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 有些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目的, 对于学生的暂时失败, 教师就安发挥情感效应, 与学生对话交流, 启发诱导, 排除学生因失败带来的不良心理因素, 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要有利于展开“情景教学”, 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探究性教学不仅重结果, 更重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求让学生明确是什么, 还要求让学生掌握为什么或怎么办 (即掌握过程与方法)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还要求不失时机的利用教育资源, 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即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同时,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真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学习与探究, 从而真正实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 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 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 使再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激发探索动机。

一位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合理安排时间》。首先, 创设学校来客人 (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 座无虚席) 的情境.引出沏茶, 那么沏茶需要做哪些事? (生活中的知识) 怎样安排这些事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提出后, 就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工序图片, 并提出合作要求, 让学生尝试摆一摆, 完成后接着又创设下一个情境, 整个过程都是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引发兴随后, 提出问题, 让学生尝试, 并在合作探究中完成。“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 而又应该且归于生活”这是《课标》中强调中指出的本课中在最后的环节, 这位老师设计上学生回家后运用湖茶的知识给爸爸妈妈烧壶茶、沏杯茶的生活情景, 使这堂课更加圆满。

三、要有利于展开“问题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究性教学以问题为中心, 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等, 为学生锻炼和提高观察与创新能力等创造了条件。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 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程, 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策略, 让学生学会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 去发现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 教师可适时指导, 采取多种形式, 设计适当坡度, 架设必要桥梁, 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 撞过障碍, 形成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要利于展开“整合式教学”, 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索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模拟科学探究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提高探究能力, 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客观事实、敢于怀疑和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如, 我在教学《植树问题》时, 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 发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 就让学生掌握了探究方法, 又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然而, 探究性教学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不够;学生主体性不突出等。重点是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当然, 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总而言之, 只有我们更新观念,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究的氛氛, 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 那么.我们的探究性教学才能真正在数学课堂中具有实效性, 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价值!

总之, 探究性教学是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 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关注过程, 关注教学效益, 关注教学策略, 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建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探究性教学真正体现了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有助于推动课程敌草向纵深发展, 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它的有效性评价标准从六个“有利于”方面把握。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培养前提下一篇:公民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