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版的企业文化论文三篇

2024-08-07

打造现代版的企业文化论文 篇1

自然资源升级为信素已由过去的资本、息劳、知识和动力和/尹打聪明文化。才智企业, 凝聚企业分散的力文化激励员工发挥微造现量, 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 是现征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特代1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 。跨越经企业版济和文化双重学科, 企业文化的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

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企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

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业心而值观、生成的行为规范企业精神以及以、道德准此为核文惯则、、传统等等生活信念;、企业风俗它还应包括、在习化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理

念、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科技战略和科技管理方法、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科学技术

知识。简单而言,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

2.企业文化的结构。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的一个同心圆。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 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 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企业器物和企业标示等;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它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企业文化, 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和人际关系等;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 它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深层企业文化, 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等。在企业文化的有机结构中, 精神文化是核心, 行为文化是桥梁, 物质文化是基础。

3.企业文化的特征。 (1) 特色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 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氛围, 必然会产生具有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 (2) 共识性。企业文化是一种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不仅是员工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前途和目标的共识, 也是对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所采取的方式的共识, 因此, 应当尽可能地追求最广大员工的“共识”。 (3) 人本性。现代企业文化提倡精神激励, 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只有重视人的因素, 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而使企业强盛。 (4) 变化性。企业在建立之初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文化, 但是随着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成长, 企业要学会学习和形成适应新形势的企业文化, 以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

二、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 经营业绩不佳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存在着负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 这些企业文化会对企业采用必要的新型经营策略或经营战术的行为产生抵触, 即便在那些汇集了许多通情达理、知识程度高的人才的公司中也是如此。那些鼓励不良经营行为, 阻碍企业进行合理经营策略转变的企业文化容易缓慢地、不知不觉地产生, 而且常常是当企业正处于获得较好经营业绩的时候。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存在, 就极难改变, 但它并不易为人所觉察。

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 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 他们不仅突破困境, 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如此非凡的业绩?当问企业领导者时, 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关乎企业的兴亡。一方面, 它能激发人们自觉地创造性地从事经营活动, 丰富企业物质财富。他们还可以以一种个性的组织文化去影响社会公众, 从而稳固和发展其顾客阵营;另一方面, 如果没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企业, 没有文化基础的企业大厦其结构难以楔合稳固, 终会经不住震动而一夜崩塌。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 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三、打造新型的企业文化。

透视全球成功企业的案例, 我们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应该打造怎样的文化, 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呢?

首先, 企业文化中必须包含诚信的要素。诚信不仅是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企业发展要把“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目标。世界500强企业树立的核心理念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 而是把真实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形象、诚信的服务、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自己的诚信理念。

其次, 保持创新意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而且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当今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若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 企业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福特公司前总裁享利·福特深有体会地说:“不创新, 就灭亡。”每一个企业家都应当学会用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眼光审视自己, 居安思危, 用开放的心态主动接受外部新生事物和最新信息,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再次,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它是企业内在的各种文化要素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可以得到公众的信任, 而且能激励员工士气, 形成良好的工作气氛。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有利于企业招募人才, 保留人才, 而且有利于企业打造精益求精、奋发向上、追求效率的企业精神。另外, 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增强投资者的好感和信心, 容易筹集资金, 而且它还能扩大企业知名度。优质的产品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根本, 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和缩影, 企业要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经营宗旨,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此基础上, 系统地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深化顾客与品牌之间的联系, 建立持久的顾客与品牌的关系, 最终构建强大的品牌文化,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最后,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倡导人人平等、互惠互利, 在社会多样性中追求协调合作、共赢共进。它具有亲和力、包容性, 求同存异。诺基亚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它通过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诠释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现在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金融集团。它之所以成功, 与其卓越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由于花旗银行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 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 这不仅是一种人文关怀, 而且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激励机制, 对于团结员工力量、增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 在企业文化塑造中, 主要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通过企业形象及产品、服务文化的塑造来形成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企业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时刻保持企业文化的开放与创新, 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事业理念来推动企业战略和管理变革, 千万不要等到环境逼迫变革的时候才有所动作, 因为那时企业已经丧失了主动权。

打造现代版的企业文化论文 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借鉴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伴随着人类的共同劳动而产生的。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但核心内涵大同小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一书中给企业文化的一个定义是: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在企业管理的联系

1、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体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儒释道互补、其他诸子百家为辅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人伦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不谋而合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及佛家文化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原则是相通的。如儒家尊仁德,道家讲无为而治,法家严赏罚,兵家重谋略,佛家信因果等,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思想,可以指导企业家和员工更好地做人做事。互敬互爱,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竞争合作。

经济大国日本,其企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儒家思想与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相结合的产物。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粹——“大和精神”,就源于儒家的人本文化。西方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上讲到,“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可见,传统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根基。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已逐渐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

1、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低层次,表现出急功近利的趋势

企业及企业家的“小我”观念,短视行为,使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缺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民族振兴而做企业的“大我”境界。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处于被动状态。一切以经济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靠智慧赚得“小赢”。

2、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收效甚微

有些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理解片面。一方面表现为,认为搞文体活动、贴标语、出版报,搞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企业文化了。当然,这些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员工压力,增强了凝聚力,但是并没与深入人心,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员工和企业家的道德问题,重情疏法、见利忘义、腐败堕落的现象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脱节,其结果是各搞各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无的放矢,意义不大。

3、盲目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消化不良

企业文化是美国人在研究日本经济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提出的,之后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成为指导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圣经”,造就了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些企业界的有识之士,大胆引进西方及日本的管理经验。盲目的崇洋媚外,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舶来品”未经改造,导致消化不良。

4、古为今用,脱离实际

如今,国内弘扬传统文化热情高涨,重新认识到圣贤文化的教化作用原本是好事,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时代性。有一些企业家,一厢情愿地在企业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完全复古,显然是与现代企业、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

四、传统文化精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借鉴

1、弘扬创新文化,谋求企业长远发展

《易经》开篇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处世,应该像天一样,坚强刚毅,奋发有为,永不停息;《易经》还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指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这句话强调事物的动态的、发展的,重视事物的新生、更新,主张积极变革;《礼记》中提出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则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这些思想成为历朝历代人们变法图强、力主创新的理论依据。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源泉。企业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育有利于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必须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其次,要营造民主宽容的氛围,鼓励探索,接纳挑战,宽容失败。让创新意识成为员工的价值取向,让创新行为成为

习惯。

2、弘扬仁爱精神,打造战无不胜的企业团队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和心灵的慰藉。对于企业,可以借鉴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实现对内强化团队凝聚力。领导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能单纯把员工当作赚钱的工具。领导者实行仁爱管理,从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爱护员工、尊重员工,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员工之间相互关心,才能精诚合作。“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企业战无不胜。

3、弘扬传统诚信文化,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

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的诚信,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到了儒家那里,“信”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治国做人,都离不开“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信”的基本思想,并进一步把“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为“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荀子也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在许多方面都各有主张。但不论是那一个学派,对诚信都是持肯定态度的。我国历代商人都尊崇“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义求财”、“欲而不贪”的基本道德。

以传统诚信为本的伦理规范与当代市场经济中信誉至上的原则是相通的。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讲信用,重信誉,是其根本要求。在商品经济时代,有些商人见利忘义,道德沦丧。做假账、夸大宣传、“地沟油”、“毒奶粉”等让那些黑心的企业名誉扫地,永难翻身。诚信,就是要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

诚实守信价值观的弘扬,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转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4、弘扬传统“和合”文化,追求和谐发展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到了春秋末年,孔子更是把它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强调“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合,指融合、合作。二者连起来是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各个事物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组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大鱼吃小鱼”似的残酷竞争中碰壁了,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于是“竞争合作”、“合作竞争”等概念应运而生。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了“和气生财,合作制胜”的企业和合文化

思想。

和合文化是调节人的内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良药”,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文化源泉。现代企业要弘扬和合精神,选择“和气生财,合作制胜,和谐共生”道路,才能真正做到“双赢”,并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要和睦、企业与客户之间要和气、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合作、企业与环境之间要和谐。在具体管理活动中,采取“多元化”、“差异化”战略,避免你死我活的竞争,力求把蛋糕做大,实现“双赢”;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恩并回馈消费者;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五、借鉴传统文化构建现代企业文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演化,在历史长河中巨浪淘沙,不可避免有陈旧过时,甚至是文化糟粕。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时,首先要区分其中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不能全盘复古;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为哲理,在指导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时,必须将其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再次,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时,还要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古今中外兼收并蓄,有机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2、企业家应该率先垂范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教授沙因认为,企业领导者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建和管理文化,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让他们在企业文化中起组织、示范和推动的作用。企业家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家们应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自己,培育自身高尚的道德、远大的理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率先垂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很好地掌握它绝非易事,而要将它应用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更是不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躇而就,它需要企业家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从企业的高层领导到中层领导再到基层员工逐级的传递,在实践中潜移默化。

参考文献:

[1]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企业文化理论[EB/OL],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3058961.html

[3]中国传统文化[EB/OL],http://www.zgctwh.com.cn/index. 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133,2014-02-1916:31:19

[4]曾双喜.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才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06期

[5]徐永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源流[EB/OL].http://www.chinadmd.com/file/arvcpacriurscoctozeiut3r_1.html

[6]程思远.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为“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而作[N].人民日报,1997-6-28

[7]和合文化[EB/OL].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 6327196.html

[8]人民日报客户端:习近平超常规纪念孔子,有何话外音?[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25/c1001-25731171.html,2014-09-2508:37

打造现代版的企业文化论文 篇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集团正在从单纯的赢利性经济组织,逐步转变为实现社会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生命体。在这一历史性嬗变中,电力集团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和助推力。打造一流的电力集团文化,对于提升电力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电力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电力集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瞻远瞩,以超前的发展战略引领电力集团。电力集团文化作为现代电力集团管理的最新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也是电力集团管理的革命和管理理论发展的里程碑。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繁荣靠电力集团,电力集团的兴旺靠管理,管理的关键在文化。”电力集团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电力集团的发展战略。电力集团发展战略,是对电力集团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基本的、重大的、长远的问题的谋略,包括电力集团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步骤,电力集团的人才建设、品牌建设、信誉建设等等。电力集团发展战略,是电力集团领导者高瞻远瞩、精心研究并制定出的电力集团行动纲领,是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的精神支柱,是电力集团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是电力集团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电力集团经过一系列改革,已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历史性跨越。纵观其发展历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套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激励性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并把它化为全体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以人为本,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振兴电力集团。电力集团从上之下,所倡导的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总是将提高职工生活水平放在首位。电力集团领导经常说的一句话:“领导干部要把职工利益放心上”, “电力集团的日子好过了,离不开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发努力,必须让广大职工分享到集团发展成果”。

人才合力是振兴电力集团的第一推动力。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坦言:“你可以夺走我的全部工厂、设备、市场和资本,但只要留下我的机构和人才,几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电力集团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人才战略的重大意义,始终把建立奋发有为的人才激励机制,作为打造一流电力集团文化的第一要义。

改革创新,以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电力集团。经济学家吴敬琏有一个著名论点:“制度大于技术。” 此话揭示了电力集团规章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建设一流的电力集团文化,就是要制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使文化与管理制度有机融合,用文化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电力集团综合效益最大化。电力集团建章立制,实行科学管理,是电力集团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电力集团,实质上就是通过发挥电力集团文化的独特功能,在电力集团中着力营造一种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达到用“制度约束人,利益拴住人,氛围愉悦人,成就激励人”的目的。电力集团在对外建立友好合作的和谐关系的同时,苦练内功,把主要精力放在营造电力集团内部五种环境氛围上:一是营造以法治企的环境氛围,引导员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文明职工;二是营造激励创业的环境氛围,鼓励员工爱岗敬业,奉献报国,做岗位成才的模范;三是营造团结互助的环境氛围,为困难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弘扬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的文明新风;四是营造明礼诚信的环境氛围,以公民道德基本准则规范职工言行,形成坦诚相见、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五是营造安宁稳定的环境氛围,自觉抓好安全生产,努力化解各类矛盾,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贡献。

电力集团领导以“电力集团靠人、电力集团为人、人企合一”的理念,把营造和谐、温馨、融洽的氛围作为不懈的追求,做到电力集团越发展,越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越注重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越着力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越注意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培育一流的电力集团文化,是现代管理学的一场革命,也是电力集团在崭新平台上构筑的一项系统综合工程。因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坚持上下互动,做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电力集团文化建设是电力集团行为,必须充分调动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电力集团文化建设同样如此,电力集团领导者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电力集团全部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对电力集团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体会最深,理所当然是电力集团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实践证明,优秀的电力集团领导者是那种善于把电力集团文化包括电力集团精神、发展战略、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变为职工群众自觉行动的电力集团家;优秀的电力集团文化是电力集团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广大职工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并被全体员工认同、接受、掌握、应用的文化理念。电力集团文化只有在领导和群众两个层面深入人心,才能在电力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合力,发挥积极作用。

二、坚持立足实际,做到学习和创新相结合。电力集团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必须继承和弘扬;电力集团文化又是国外先进理念的“舶来品”,必须消化和吸收。而要达此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学习和创新的关系,做到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规模型电力集团在培育电力集团文化中,深刻体会到学习是前提,创新是关键。时代在前进,电力集团在发展,电力集团文化也必然会遇到新的挑战。因此,当原有的电力集团文化内容已经落伍,就必须在学习新鲜知识的基础上,超越自我,持续创新,在与时俱进中拓宽新思维,充实新内容,塑造新形象,以全新的文化理念推动电力集团实现新跨越。

三、坚持以点带面,做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电力集团文化有三个层面,最浅层的是物质层面,更深些的是制度层面,最深层的是心理意识层面。因此推进电力集团文化建设必须以点带面,做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首先要抓好典型,树立榜样,对电力集团文化建设较好的单位做好提高和深化工作。要总结经验,拓展深度,扬长避短,争先进位,使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次要广泛宣传,加大力度,在区域范围内做好电力集团文化的普及工作。要实事求是,查找症结,善于引导,力促提高,真正使电力集团文化在电力集团员工中入脑入心,化共识为自觉行动,变精神为物质力量,让科学管理的崭新理念占领日益广阔的电力集团阵地。

上一篇:备课过程下一篇:满意度指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