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勘察十篇

2024-09-12

矿山地质勘察 篇1

1 对矿山地质勘察内容的研究

1.1 加强矿山生产勘探的措施

第一, 生产勘探工作是科学开发矿山地下矿产资源, 降低贫化损失的关键保障。第二, 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第三, 构建推动矿山企业自主投资开展接替资源勘察的新体系。第四, 构建矿山剩余资源储量与耗竭资源储量的运用状况与动态跟踪的监管体系, 切实做好矿山资源损失贫化管理、资源储量动态图监管工作。此外, 还应当加大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检测、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调查的力度, 针对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矿山, 必须要实施水文地质的补充性勘察工作, 针对矿坑涌水量与对地下水动态实施实时的监测工作, 从而提出对应的矿坑水利用与防治的策略。

1.2 矿山开采企业要做好矿山关闭阶段地质工作

近几年来, 我国地质灾害事故时常发生, 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一旦出现地质灾害, 将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 且对和谐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而矿山地质灾害作为地质灾害的一种, 其简单可以概括为人们在进行矿山开采活动中出现非自然人为的自然灾害。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我国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矿产大国, 但是由于各方面施工技术落后, 使得我国矿山开采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人为导致的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这就需要矿山开采企业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做好矿山关闭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 逐步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矿山地质环境体系。

2 勘察灾害防治的措施

2.1 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矿山采空区进行勘察

矿山发生地质灾害、自然灾害大都是在矿山的深处, 即矿山采空区域, 要加大对这方面区域的勘察力度。勘察矿山采空区大都采用物理勘察技术, 本文经过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勘察方法, 第一, 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简单地来说, 就是将岩土体异导电性差异作为基础的勘探方法, 通过该种方法对采空区进行探讨, 具有强度低、工作量小的优势。第二, 就是电阻率技术。电阻率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导体材料的性质进行勘探, 金属矿山都属于块状的硫化物矿体, 其属于一种良性的导电体, 电阻率非常低, 空气属于绝缘高阻, 空气的电阻率和硫化物矿体的电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充分利用这种差异性就能够找到采空区。

2.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通过勘探工作明确采空区精确位置后, 根据采空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第一, 在采矿过程中, 要及时做好对采空区的回填工作, 解除采空区的安全隐患。第二, 在面对采动区较容易塌方的地方, 有关部门要做好预警机制, 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积极的预防。第三, 矿山的设计与开采应当尽量避免城市建筑与重要设施。

3 结语

矿山地质勘察工作以及勘察灾害预防工作对矿山开采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所以, 在开采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本文以上分析的几种措施、技术, 将矿山测量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 促进矿山开采工作的持续、安全、有效运行。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 有关国计民生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 其中就包括矿山开采事业的迅猛发展, 矿山开采业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要将矿山开采相关工作重视起来, 把工作做好、做优, 促进矿山开采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矿山地质勘察工作是开展矿山开采工作的基础、前提, 是矿山开采工作持续、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对矿山地质勘察, 可以为矿山开采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 做出科学的规划, 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勘察,火灾,防治,探讨

参考文献

[1]甘申东, 章卫胜, 宗虎城, 等.我国南海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 (06) :89.

矿山地质勘察 篇2

1. 1 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

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中, 最常见的就是矿坑突水涌水, 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在采矿过程中, 需要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估算再采取采矿措施, 如果在对矿坑的涌水量估算之后地下水位突然发生变化, 特别是当矿坑的实际涌水量大于估算值时, 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在采矿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老隆打穿, 贯穿透水断层,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突然遇到暗河或者蓄水溶洞, 那么地下水或者地面水就会大量涌入到老隆。由于这个过程突发性非常强, 并且涌入的地下水规模非常大, 所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井巷被淹, 甚至对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除了矿坑突水涌水之外, 地下水位的改变也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 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时一种常见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 溶洞中除了水之外, 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 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 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 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 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 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1. 2 崩塌滑坡

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中往往就会产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 并且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露天的开采的崩塌滑坡主要体现在矿边坡的滑落, 然而对于地下开采则主要是由采空区坍塌所导致的。这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矿区的自然环境以及隐患区域的地质条件和人类自身的一些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 这种主要体现在一些采空区的山体的滑坡; 为了能够有效的将矿区开采中所产生的滑坡灾害进行稳定和控制, 就需要对引起滑坡的相关因素加强重视。

1. 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这类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后, 一些偶发因素造成突变性的灾难性后果。主要有瓦斯爆炸、地热、煤层自燃以及矿山火灾等。其中瓦斯爆炸常见于煤矿, 矿坑火灾常见于煤矿和一些硫化矿床。

2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 1 重点防治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为了做好重点防治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首先, 在矿山开采之前, 要合理设计边坡的参数。同时在开采的过程中要通过扫描以及严格的监测等措施来及时了解矿区的边坡, 从而稳固矿区边坡。为了防止开采的过程中出现岩石变形或者开裂导致的喷射现象, 在开采之前一定要做好专业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开采前的准备工作, 例如设计合理的边坡坡度和渣场弃渣的方量, 并做好灾害防护措施, 做好拦渣以及挡墙的准备, 如果在开采的过程中出现灾害可以及时处理, 避免喷射现象带来的巨大损失, 同时在开采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 禁止乱弃。对于矿山中原来发生过灾害的区域, 要特别做好预防工作, 减少灾害的发生。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要做好坑道的支护工作, 避免塌陷现象发生。

2. 2 其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为了避免塌陷、边坡失稳以及滑坡现象的发生, 需要在开采之前合理设计边坡参数, 设置排水沟, 做好边坡上的排水工作。开采过程中在一些重要的地段要做好拦挡岩石碎屑的措施, 避免滚石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开采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工作, 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 并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在开采结束后要及时做好填平工作,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减少由于采矿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分2 部分, 一部分是根据现状矿山地质环境, 对评估区重要场地、设施、危险性区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主要以预防措施为主; 另一部分根据现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预测可能新诱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采取相关的工程治理措施, 并进行维护、管理, 最终减轻或消除采矿活动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措施, 主要有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矿山开采活动, 严格执行设计留设相应的边坡角、台阶的帮坡角和台阶、边坡高度, 露天采矿剥采产生的渣土, 严禁随意堆放, 需要全部堆放至排土场, 加强对排土场的的运营管理, 防止排土场失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露天采场的各帮边坡建立完善的监测措施, 并且定期进行监测, 发现边坡严重变形应及时进行处理。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措施, 主要有对地质灾害点设置监测点, 加强巡查、警示等, 对露天采场的各帮边坡, 先及时建立完善的变形专业监测系统, 并定期持续对边坡进行专业监测; 先期主要以全面监测为主, 根据监测结果对危险区域加密监测, 根据监测的结果, 及时对变形严重区域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露天开采对矿区地形地貌破坏影响程度严重, 采矿结束后难以将露天采场恢复至原始地貌, 治理方案设计尽量将该区地形地貌恢复后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场地内现状已经实施工程建筑物、场地、设施, 不利于恢复耕地的作物生长, 矿山闭坑后对整个工业场地地面设施拆除并实施植物恢复治理。

4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效益措施

( 1) 社会效益。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科学、系统的恢复治理, 可改善矿山周围生态环境, 达到恢复生态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减轻或消除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 为矿山和当地农村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的实施, 对加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2) 环境效益。治理项目实施后, 可逐步恢复矿山及周围的植被和自然环境, 增加森林覆盖率, 改善矿山周围及下游的土质和水质, 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环境效益显著。同时保护了矿区及其附近的水土资源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生物治理, 可以增加矿区的植被覆盖率, 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 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 3) 经济效益。治理工程实施以后, 减小了地质灾害、矿山灾害发生带来的损失, 有利于提高矿山的社会声誉, 从而增加矿山的矿产收入, 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同时还可以就地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对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保障矿山和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 宏观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 结语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尽可能的避免矿山环境破坏, 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无法避免的矿山环境污染和破坏, 则通过各种恢复治理措施, 达到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不是个人义务, 更不是依靠个人力量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先进的开采方式来支持, 还需要所有采矿单位严格的管理。另外, 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立法执法, 并加大宣传力度, 号召每一个采矿单位能够将安全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1]唐春, 李波.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J].中国水土保持, 2007 (02) :25-27.

[2]陈爱钦.矿山常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J].中国锰业, 2007 (01) :39-41+50.

[3]郭维君, 崔晓艳, 肖桂元, 吴萌.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J].金属矿山, 2010 (08) :148-151+159.

临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篇3

地质环境问题

临湘市原有矿山企业167家。其中,生产企业80家,停产、闭坑矿42家,合并矿山45家。矿业活动对该市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特别是有的矿山企业法人灭失,破坏了的地质环境没有得到彻底恢复治理,日益影响到群众生居环境及生命财产安全。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矿山“三废”污染严重。矿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废品、废水、废渣对环境污染严重。据初步统计,矿业年废气排放量为3.47亿标立方米,SO2排放量1141.60吨,烟尘116.1吨,粉尘38吨。排放量大的主要是建材矿业,矿业废气排放量达标率为58%;矿业废水(包括矿坑水、选冶水和矿池水)排放量为20万吨,达标排放量15万吨,达标率75%;矿业废渣(尾沙、选冶废渣、废石)产生量14.51万吨,处置量3.9万吨,处置率26.8%,综合利用量4.05万吨,综合利用率27.9%,矿业废渣累计堆放量已达9000多万吨。

二是土地资源遭到破坏。采矿活动不可避免占用耕地、山地,并对田地造成破坏,有的成为不可复垦地。全市各类矿山占地面积达578公顷,其中耕地185.5公顷,占总面积的32%,耕地主要是被砖瓦窑企业占用;占用林地、草地11.1公顷,占总面积的1.9%;占用其他地类381.41公顷,占总面积的66.1%。各类矿山应复垦还绿面积(包括废渣堆存用地、废弃地、地质灾害摧毁土地等)201.2公顷,实际已复垦40.2公顷,复垦率为20%;恢复植被面积35公顷,还绿率17.4%。

三是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由于矿业活动引起的地面塌陷、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近几年来,发生地面塌陷5处,塌陷面积25公顷,滑坡、崩塌11处,泥石流2处,治理率不到30%。因灾伤亡累计达10人,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过500万元。

四是对地下水系统影响严重。全市露天开采矿山企业对地下水系统影响不大。但分布在该市忠防、詹桥、贺畈、桃林等乡镇的铅锌矿,由于开采较深,产生多处塌陷。特别是桃林铅锌矿上塘冲、银孔山的陷塌区,对地下水破坏较为严重,往往导致井水干涸,田地耕种缺水。

寻找症结因素

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政策性法规,只在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条文中作了部分规定。据此,各产业部门相应制定了一些与矿山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性法规。然而,在具体执行和细则管理上往往存在偏差,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是治理责任难落实。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矿山特别是许多老矿山遗留了沉重的生态环境包袱。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太多,新老问题日积月累,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压力巨大。例如:矿山虽然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但在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方案、矿山规划和建设中没有纳入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的内容;对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促使采矿权人及时治理;矿山闭坑时,土地复垦、生态恢复工程不了了之。

三是环境治理技术落后。一方面矿山开采本身缺乏技术指导,无规划滥采,生产中和闭坑后均留下了无法恢复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效益,基本未设置矿山环境监测与保护机构,更谈不上投资矿山环境保护。

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矿山环境预测滞后,也没有系统的环境预警系统,矿山企业生产人员、管理者对矿山环境问题缺乏应有的防治知识,造成了矿山环境问题。在开发过程中,重开发利用,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轻环境效益和发展质量。在发展战略和计划中,重经济项目,轻矿山环境项目;在项目决策中,重经济评价轻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治理却远远赶不上矿山对环境的破坏。

科学谋划对策

一是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战略,强化矿业环境监督管理,改善矿业生态环境;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管理体系,改善地质环境条件。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在采矿业采取整改措施,限期改进,实行边开采边治理,关闭无力整改和不合格的矿业企业。实施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地质环境的监测管理,防止人为工程活动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二是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机制。建立矿业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环境恢复治理书面承诺与保证金制度,保证矿业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执行。完善矿业环境与生态保护的法制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评价审批制度。与采矿权市场建设相结合,规范矿业开采方式。理顺管理关系,明确权利义务,依法行政,从根本上促进矿业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督促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民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国策”意识。开展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实施《临湘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各级国土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民众对资源环境“国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实施基本“国策”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良好的矿山环境保护氛围。定期举办“环政”管理人员和采矿权人的培训班,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环政队伍建设,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配齐、配强地质环境管理人员,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的作用,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提供信息保证。

四是因地制宜,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重灾区的恢复治理工作。在砖瓦粘土用地整治方面,借鉴外地土地复垦与整治经验,加大治理力度,实施边开发、边复垦的措施。力争在开发结束的当年,复垦率达到100%。对于已经关停或即将关停的窑业企业的粘土废弃土地进行整治和复垦。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提倡节约用水,制定合理的供水结构;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对地下水位、水量、水质进行长期监测,新增井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严格控制,避免地下水开采“三集中”(开采时间、开采地点、开采层位集中)现象;密切监视可能发生的地面沉降,条件成熟时可建立地面沉降测量基岩标。

五是实施严格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矿山地质环境经济损益评价作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是否适宜矿业开发的重要评判指标。对一些影响范围大、涉及人员多的矿山在审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实行听证制度。建立市、乡、村三级监测制,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矿山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停产整顿以及关闭等措施。逐步形成政府推动,国土、环保监督,矿山企业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全方位治理整顿的良好管理体制。

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篇4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 这也为我国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各矿业企业由于地质环境保护不力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矿山地质环境没有进行保护与治理, 造成矿山地质情况发生变化, 引起了一系列的灾害, 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分析

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造成了我国大量土地荒废, 生态环境恶化。在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已经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1 2379起, 死亡4250多人,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多亿元。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地面塌陷面积达3 5.22万公顷, 占压和破坏土地面积1 43.9万公顷。而且由于建矿、采矿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 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环境, 导致采矿区域及周边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加上采矿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使得矿区周边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针对这样的情况, 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管理力度。

二、地质环境改变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 对大气的影响煤矿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瓦斯, 瓦斯气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 瓦斯气向大气牌坊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给空气造成污染。 (2)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石堆积导致耕地减少, 土地质量下降, 农业减产, 造成农村搬迁。 (3)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 矸石成山, 导致市容脏乱差, 影响市民生活, 制约城市发展。 (4) 对煤矿企业的影响为了减少村庄和城镇搬迁, 降低生产成本, 煤矿企业不得不改变开拓布置方式, 甚至放弃准备煤量, 影响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三、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治理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 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 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 大多无环保措施, 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 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 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 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 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快慢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突变性地质灾害, 如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另一类为缓变性地质灾害, 如沙漠化、荒漠化、地面沉降等。由于矿山开采对于矿山周边水资源的污染影响了植被的生长, 造成矿山地质出现松散, 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矿山地质治理首先要从水资源治理开始, 加快矿山矿物制备过程中水处理设备的投入, 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同时加快矿山植被的恢复, 通过树木种植、草皮移植等方式恢复矿山植被, 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同时, 为防止突变性灾害, 还要合理设计边坡参数, 加强边坡监测, 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 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 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对于原有的灾害点, 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 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对于坑道开采, 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 做到边开采边支护, 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 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土地荒漠化也可以算矿山地质环境的一种, 由于矿山生产运行中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造成水资源的减少, 河流的干涸, 植被的消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但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矿山由于排水, 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 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 影响植物生长, 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最终使矿区土地石化和沙化。这种情况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通过上面论述的水资源治理、植被治理等方式, 慢慢恢复矿山周边土壤水分以及植被, 恢复土地含水量是治理矿山土地荒漠化的唯一方式。为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复植被和景观, 矿山须规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 以恢复矿山生态功能。开采弃渣切勿胡乱堆放, 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 在开采过程中, 有计划地将弃渣回填到采空区。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

(2) 矿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 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 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 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其中还有重金属的废弃物长期受阳光、雨水、空气的析出, 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合理利用废弃矿物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的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 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 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并且这样的回填在压实度、以及地质原有情况复原上也有着一定帮助。

(3) 废弃矿山土地复垦

矿山闭坑后的土地复垦也是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只要进行矿产开发就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环境, 开发活动虽然已经停止, 但对环境的伤害却会长期存在。如何使这种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是目前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对于使用过的土地进行清理, 改善环境, 消除边坡不稳定所造成的危险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和单位提供补助金;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废弃矿山建筑改造, 形成新的特定的建筑物以进行旅游开发。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实践应用 篇5

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 矿业是一项重大的支持基础, 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飞速的阶段当中, 对于矿产的要求更高。矿业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的同时, 还积累的大部分的地质环境问题, 因为在采矿的工程活动当中, 容易造成地面坍塌, 地面出现裂缝, 甚至是滑坡、水土流失严重等等问题, 对于人民的基本生活状况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并且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矿产能源开发过程中, 需要对地质环境问题有充分了解, 设置相关的环境保护方案, 减少因为地质活动而出现的损害人民财产安全的行为。

1 地质环境现状

1.1 地质灾害

在现如今的状况之下, 采矿业发达, 公路建设同样朝着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存在着一项非常矛盾的问题就是公路建设外挖方、填方工程当中, 容易造成公路两边多个地方出现不平衡的斜坡出现, 当出现一些外力振动时, 出现崩塌的情况就很容易发生了, 这样严重影响路上的车辆运行, 会给行人、车辆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水资源与水环境

煤矿在整个的生产过程当中, 因为矿坑有排水、顶板冒落、底板沉降以及采矿影响等等各种因素存在, 会造成部分地段当中含水岩组的组织遭到结构损坏, 破坏之前的水力平衡形态。在水头高差影响之下, 部分地区当中地下水全部向矿坑当中汇集, 形成一个以矿井为工作重心的沉降漏斗, 区域范围内地下水的水位不断下降, 水流速度不断加快, 存储量也在相应的减少, 并且在部分范围之中, 承压水会转变成为无压水, 非常显著的影响煤矿层与水层之间的平衡关系。

1.3 岩土环境

开采煤矿, 会造成采空区域范围内地裂出现裂缝以及地面出现塌陷, 主要集中的范围在矿区丘陵地段, 矿区主要遭受的影响是采矿时出现的松动, 出现阶梯式的坍塌情况, 使得范围内的耕地失去种植能力, 造成矿区范围内的可种植面积大大缩小。

2 采取评估的任务和目的

2.1 任务

2.1.1 查明特征

在进行开采之前, 要对矿山地质的基本特征进行有效的查明, 主要内容有地形、岩层、地质结构、水文地质、选矿工程、采矿工程、工程的地质等几个方面, 并且分析这些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同时, 要对进行评估的地区环境以及危害情况的现状进行评估。

2.1.2 结合现状

对矿山进行开采的设计方案以及环境评估的现状情况要进行有效的结合, 对可能出现但还未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提前的预测, 然后再次基础上, 对矿山地质的环境影响程度以及开采的适宜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然后提出有效的环境防治措施和保护措施。

2.2 目的

要调查并且了解矿山地质中环境的现状情况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隐患, 矿山周边以及生产区域范围之内是否有地质灾害的出现或者潜存的危险情况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详细的调查相关矿区可能出现的灾害类型和可能分布的范围, 同时, 要提供出有效的科学性依据, 为矿山方面的相关部门在监督管理方面提供技术上的凭证。

3 采取评估的主要内容

绝大多数的人认为, 对环境进行评估的整体以就知识为了给相关方面的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 但是, 真实的情况却远远不止这些, 它除了要给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之外, 还要给相关的企业提供该企业在展开的一切活动, 或者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对环境造成的所有影响的信息情况, 这也就构建出了环境方面相关管理制度体系, 并且为这一制度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 最初的环境评估只是一个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组织而已, 并且对这个管理体系来说, 环境的影响评估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一般来说, 环境的影响评估需要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除此之外, 还要具有诸多不一样的看法, 至少需要包括以下五点内容:

(1) 环境影响的评估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中提出的要求来进行, 在进行制定和采用的过程中, 一定要明确所有相关方面的法律以及法规条例中提出来的诸多要求, 同时, 要按照企业当前的实际状况以及和相关法规条例之间存在的符合情况。 (2) 要对环境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有效且准确的识别, 明确的了解它的重要性, 其中提及到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企业中的产品、服务、活动以及环境之间发生的相互的作用因素, 它主要的指代所有的或者一部分的具有组织性的产品、服务以及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所有有益或者有害的变化情况。在对环境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有效且准确的识别过程中, 需要对大气排放、水体污染、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的使用、自然资源的使用以及环境方面和社会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详细的考虑。企业中要将所有的产品、服务、活动都要进行详细的列举, 然后由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对其因素和影响进行准确的分析。 (3) 在对环境评估中的管理程序以及管理活动进行审查, 对初步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估进行有效的审查, 就针对环境管理要素当中的已在要素进行审查。 (4) 对过去发生的相关方面事件以及事故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 要让企业中的组织对自身的情况作出有效的判断, 也就是采取具有可靠性和充分性的环境管理方法。 (5) 对以往环境评估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估。

4 采取评估的实践应用

4.1 时间地点情况分析

在湖南省临澧县有一个矿区, 该矿区建于2002年, 在2003年开始进行投产, 现生产能力是预计生产能力的两倍, 才出的矿物产品分别通过水路、铁路已经运往各地, 该矿的区域面积为1.5km2, 整体上呈现出东南的走向, 东西距离为1900m, 而南北的宽度为700m左右。

4.2 评估的方法

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 首先要对该矿区的环境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环境特征、现状条件、地质质量、对矿山进行开发需要的条件、地质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干扰、地质环境可能出现的危害和干扰、矿山进行开发时可能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以及矿山的环境治理情况、生态恢复灾害防治等。

4.3 做出的多项评估

水资源。在目前的现状情况下, 矿坑的涌水量较少, 对上部的砂卵石层没有产生影响, 地下的含水层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少, 矿井在开采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影响,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 矿区周边并没有工厂, 因此, 污水的含量较小。土石环境矿山中的其他占有面积为1.78%, 并不大, 采空区的上方地标变形对土地资源产生的影响较小, 矿区的开采等活动对周边的水土问题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地质灾害影响的评估, 该地区曾发生或突水的情况, 由于矿山的开采第四砂卵石层被导通, 矿井的部分遭受到水的研磨, 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的现象。周边区域的保护评估, 在矿区的周边游桥、水库、自然保护区、河道、铁路以及名胜古迹等, 矿区的活动进行并没有对周边的建筑物造成相关的影响, 产生的危害度较小。

5 结束语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总要工作还是从预防开始入手操作, 将预防和治理有效结合, 开采方在开采工作进行的同时, 注重保护地质环境问题, 当中不论是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还是建筑工程环境等等, 评估地质灾害情况, 并且根据评估出的具体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能够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矿山地质环境, 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了相应的科学支持理论, 制定相应的操作办法, 能够有效降低灾害发生平率, 降低灾害造成的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宏庆, 曹连刚, 张秀敏, 杨淑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势在必行[J].科技信息, 2011 (08) :19~21.

[2]蒋复量, 周科平, 李长山, 肖建清, 李向阳.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综合评判的石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03) :22~23.

[3]李昆仲, 李震, 许清丽.西藏自治区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建议[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 (02) :28~29.

矿山地质勘察 篇6

矿山地质灾害是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 (主要是矿产开采引发的周围地质、环境变化) 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人类活动起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损害矿区职工生命财物安全;毁坏作业机械, 从而阻挠企业正常运转;危害矿区环境, 导致环境污染。

1952年至2011年的60年间,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共发生过矿产地质灾害事件11500多起, 夺去6000多个鲜活的生命, 由此造成的各类损失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各地矿产开发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几乎都出现过这类灾害。由此可见矿山地质灾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时下, 分析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并研究相应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几种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种多样, 影响范围也有大有小。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 按地质灾害所需的时间分类;第二, 按地质灾害的空间形态与诱发因素分类。鉴于目前的很多研究将着力点放在上述第二种分类方式描述的三种大类级别的地质灾害上, 且研究比较详尽, 本文主要针对破坏性较强且发生较普遍的几种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论述。

1.1 矿山崩塌

矿山崩塌通常指坡度较大的斜坡上的尾矿、岩石及土壤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脱离原来位置, 发生崩塌、滚落并堆积在平坦位置的现象。矿山崩塌主要由尾矿堆积不合理、矿坑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崩塌造成的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堆积在平坦处的堆积物, 称为崩积物, 有时也会被称为尾矿堆或碎石堆。

矿山崩塌会使建筑物, 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 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矿山崩塌带来的损失, 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 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 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矿山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 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 在宽河谷中, 矿山崩塌还可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 从而造成急湍地段。

1.2 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是指山坡上的碎石、土壤及其他杂物, 受天然降水冲刷、地震活动、及边坡失去稳定状态等因素影响, 在重力的驱使下, 整体性或者呈分散状态顺着山坡向下移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通常是指大量降水夹带泥土、碎石甚至岩块, 以极快的速度由山顶或山腰沿一定的槽道或直接沿山体直冲而下, 并在山地低洼处堆积。

滑坡和泥石流也是经常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 常常给矿山开采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和泥石流, 可损坏采矿设备及厂舍, 威胁职工生命安全, 影响矿山生产活动, 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3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由于采矿造成的地下支撑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表岩、土体向下塌陷, 并为地表造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常见现象。如果这种塌陷出现在经济生产场所或居住区, 便会演变成一种可怕的矿山地质灾害。

这种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 严重威胁矿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尤其多见于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全国各地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屡见不鲜, 破坏耕地、建筑物、威胁交通安全。

1.4 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 通风不良、煤层气泄露等意外导致矿井中的甲烷浓度意外升高, 在遇到明火的条件下发生的爆炸, 是一种快速的连锁反应。从化学原理上讲, 瓦斯爆炸就是达到危险浓度的CH与自然界中的O2在达到燃烧温度下出现的剧烈燃烧反应。

瓦斯爆炸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些气体在短时间内产生并向周围急剧扩散, 烧伤施工人员并使人们窒息, 摧毁采矿机械, 造成塌方、漏水, 具有极大地破坏力。此外, 瓦斯爆炸产生很多有毒气体, 极易致使井下滞留人员中毒身亡。

2 防治建议

2.1 矿山崩塌的防治措施

针对矿山崩塌特点, 可在矿业开采中采用以下方法防范崩塌: (1) 遮挡。斜坡上堆放的尾矿石, 可在其下方设立坚固的围挡。 (2) 拦截。在山坡脚或半山坡上浇注混凝土墙可以很好的对付降水过程中由山上滚落下的矿石及坚硬的土块。 (3) 支挡。在向外延伸的矿石及不安全的大矿石下面筑起支挡柱、墙可以很好的防止这些矿石崩落山下。

2.2 滑坡与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与防治矿山崩塌的措施相似, 防治滑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将形成泥石流的重要因素——水的影响去除掉;二是改造可能出现滑坡的物体的形状, 浇注抗滑坡墙或柱等;三是优化滑动体的岩土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 削坡减重, 修筑支挡工程, 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以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等。

2.3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1) 按科学方法采矿, 预留非采区。开始采矿之前设置好非采区, 避开重要区域, 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地面塌陷造成的危害;

(2) 采空区要积极开展地质调查研究。积极地在采空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 弄清楚地下的地质情况,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 如搬迁工作, 可以很好的防患于未然。

2.4 瓦斯爆炸防治措施

预防瓦斯爆炸一般主要从防止CH4积累和控制火源两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为防止瓦斯积聚应加强通风, 及时检查各用风地点的通风状况和瓦斯浓度;对瓦斯含量大的煤层, 进行瓦斯抽放, 降低煤层及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为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应在井口房、瓦斯抽放站等周围禁止使用明火;严格管理井下火区;严格执行放炮制度;注意防止机械摩擦产生的火花。

3 小结

目前, 我国矿山地质灾害频发, 其中矿山崩塌、滑坡与泥石流、地面塌陷及瓦斯爆炸是其中最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四种类型。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矿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合理采矿, 制定完善的灾害防治措施, 加强巡检, 防患于未然, 可使矿山地质灾害可控、可防、可治, 最终为保护国家及人民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摘要:矿山开采可以为国民经济生产提供原材料, 促进经济增长,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不合理的矿山开采也可以引发多种矿山地质灾害。本文首先描述了矿山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其次主要介绍了矿山崩塌、滑坡与泥石流、地面塌陷及瓦斯爆炸等几种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几种灾害类型, 最后结合不同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常见类型,防治建议

参考文献

[1]何芳, 徐友宁, 乔冈, 等.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 2012, 03.

[2]杨进友.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马越平[J].能源与节能, 2011, 10.

[3]王钦军, 陈玉, 蔺启忠, 等.矿山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方法及成因分析——京房山区史家营煤矿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1, 03.

浅谈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特点 篇7

关键词: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特点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我国经济体系受世界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所以,如何维护我国经济体系的稳定,增强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维护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成为了关键。而因为黄金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成为维护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此外,人们对于自身财产保值的观念和理财能力的日益增强,使得黄金市场蓬勃发展。这些都增加了黄金的需求量。但是,黄金矿山的探测是十分困难的,并且它的投资建设的性能较其它的矿产都低。所以其探矿任务很是艰巨,在确定其位置并建成后仍需要进一步探测,减轻开采的作业量。

一、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特点

1.1地质探矿任务的艰巨性。黄金量的需求是促进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黄金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原有的黄金储备已经不能满足黄金市场所需,但是我国存在的很多小型金矿在建设投产时都缺少正式的探测数据报告。所以,在建完投产后还要接着进行地质探矿阶段的探测工作,这些都给矿山开采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黄金矿山在扩大生产规模方时还要有完备的地质探矿数据来编制报告。所以这些都增加了地质探矿的艰巨性。

1.2地质探矿任务的紧迫性。由于黄金形成的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形成的黄金矿山矿脉一般较小,可供开采的年限较少,黄金矿脉从发现建设到采完封坑,小型金矿一般仅为10年左右,大型的也超不过20年,只有很少的超大型矿脉才能够长时间采掘。而我国黄金采矿大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开始采掘,到当今已经进入后期开采阶段寻找新的黄金矿脉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地质探矿工作的任务就变得十分紧迫,必须加快新矿脉的探寻工作,来保证黄金市场上黄金的供应量。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环境的稳定,也关系到工人的就业问题。

1.3加强地质探矿工作,增加黄金储存量的可能性。虽说相同规模的黄金矿脉,但也会因为黄金矿脉的走向和布局不同,而导致金矿挖掘难度不同和产金量的不同。因为矿脉的复杂性,地质探矿工作经过一两次的探测并不能全部探明矿脉的情况。有极大的可能会丢失一些矿体。但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矿脉探测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使得探矿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架构不断完善,给新矿脉的探寻提供支持,并且给旧矿脉查找未探明矿体提供依据。极大的增加黄金储量的可能性。

1.4地质探矿手段和优势。地下开采探矿手段主要为深坑和坑内钻探,由于坑内钻探灵活可360度钻进而被广泛采用,除了用于坑道井探矿外,并可用于指导坑道掘进。(1)控制矿体走向变化多实用穿脉坑道,薄矿体较多采用脉内巷道。控制矿体沿倾向变化多采用天井、上山或副穿如图1、图2。(2)坑内钻探:在脉外阶段平巷中,向上、下或水平钻孔布置。如图3。

此外其优越性在于①已探明的黄金数目,在今后两年内就可以采掘使用。若因为急需要求,在探明当年就可以采掘,使得金矿内的黄金矿产变成实际黄金量,不会出现资金积压的现象,有很好的效力。②在新探明的矿脉数量可以给旧矿脉改建提供依据,还可以利用已有采矿设备,降低建设和采矿成本。③提升矿量储存的掌控能力。④地质探矿范围因为在金矿脉周边进行,能够很好地节省成本。

二、探矿作业方法

探矿作业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矿山的日常生产和收益的提升,探矿作业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相应的矿体范围,这需要充分了解矿体圈定的依据和要求,掌握矿体的圈定方法,下面以砂金矿单个工程矿体边界确定为例。

具体步骤为。(1)根据截穿矿脉放入采样数据,预先取大于等于边界品味为圈定矿体面积,矿体顶面和底面边界为矿体边界线。(2)计算圈定矿体样本的平均品位和厚度值。计算结果高于最低工业品位时,真值厚度大于最小开采厚度时,可划归为工业矿体,取定界线即可采边线,反之不是;但当品质较高而厚度值不大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其两项指标相乘值达到指标时可圈为矿体。(3)当计算值都小于最低规范值时,可去掉顶、底面几个品位值小的样品,重新计算,满足条件后,圈定矿体为工业矿体。此外,在黄金矿山地质探矿进行前要充分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因为只有充裕黄金储量的矿山才能够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改进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方法分析

下面本文就对改进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其探测方法,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矿,推动我国探矿事业的健康发展。

3.1完善黄金矿山地质探矿结构系统。地矿探测队伍必须要根据矿脉特点进行搭配,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构建地矿探测队的主要目的在于。(1)对金矿的采掘活动进行相应的监察和提供技术支撑。(2)发掘新的矿脉资源以实现矿脉生命周期延长的目标。这些过程必须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分析,为今后工作服务,所以必须完善矿山地质探矿结构系统

3.2改变对黄金矿山地质探矿工作的认知偏见。现今大部分企业都是为了利益而采掘,大矿开发而小矿丢弃。并且将绝大多数工作都交由专业的队伍,而忽视了自身的能动l生。并且由于传统观念作用,只是顾着眼前开采方便,却没有做长期规划,还有相关领导对地质探矿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所以,必须改变人们对这项工作的偏见。

3.3积极研发推广适合黄金矿山探矿的中小型设备。机械化设备的完善是促进金矿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现今我国金矿采掘的机械化水准没有一套适用与金矿发掘的结构体系,并且远落后于其他矿山。为了提高机械水平,就必须从中小型设备的革新人手,研制出适合探矿采掘的设备体系,早日实现一体化生产。

3.4扩充计算机在矿业生产系统中的使用面。近年来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地质探矿技术运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了可能。对于地质探测后的采掘在运用远程操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提供了条件。同时,对于金矿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黄金信息数据库,这能够及大地促进企业对黄金的管理,提高工作和办公的效率。

四、结束语

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 篇8

关键字:矿山 地质灾害 防治

我国现阶段矿山地质灾害呈上升态势,种类多,损失惨重,严重制约着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简要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诱发因素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人类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矿产资源的强有力支撑,矿产资源的开发主体是矿山企业,目前,我国各类大中型矿山已达9000余座,资源开采规模居世界第3位。矿业的开发为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及能源物质基础。长久以来,矿业开采一直被认为是创造财富的过程,很少注意到其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日益严峻的矿山环境与凸显的一系列灾害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给予关注和重视。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00亿元。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环境、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渐为业内人士所共识。1 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概述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人类采矿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它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开采开山弃石,加速水土流失,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矿山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沉陷等;矿山剥离堆土、尾矿废渣堆积引起地表环境污染,露天尾矿库漏塌、排土扬失稳滑移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凡此种种,均是矿山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我国是个矿业大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很大。多年的粗放式的矿业开发,导致大部分矿山地质环境形势严峻,部分矿区呈现加速恶化势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市场经济对国有矿山企业带来很大冲击,部分矿山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安全和环保意识淡化,加之开采技术及生产设备的相对落后及矿区周边大量无序的民采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导致矿山多年开采积聚的灾害隐患爆发,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近几年,非煤矿山的灾害事故不断,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频发的冒顶、突水、地表塌陷、滑坡、泥石流及地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制约着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地质灾害特点及诱因分析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矿山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据初步统计,全国因采矿引起的塌陷有180多处,塌陷坑1600个,塌陷面积1150km2。全国发生采矿塌陷灾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25个。因露天采矿、开挖和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置等直接破坏与侵占的土地已达1·4~2·0万km2,并以每年200km2的速度增加。

(2)潜在灾害隐患突出。单以采空区为例:广西大厂矿区超过450万m3,铜陵狮子山矿达25万m3,白银厂坝铅锌矿、水口山铅锌矿、湖南锡矿山等都存在此类隐患。据云南有关部门预测,兰坪铅锌矿等20多个矿山极有可能在今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按矿山类别分,煤炭矿山重于非煤矿山,金属矿山重于非金属矿山。一般煤矿规模较大,开采深度和采空区相应也大,致使地层应力失去平衡,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或岩爆等灾害,另外,煤矿的涌水和瓦斯的危害更是触目惊心。拿山西来说,煤炭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6·5%,范围遍及85个县,矿井星罗棋布。全省40多个原统配煤矿,有29个因采煤发生过地面坍塌、裂缝变形、突瓦斯、突水等地质灾害,损失十分惨重。而金属矿山虽然多数地处偏僻,灾害影响和后果不如煤矿那么严重,但以地下开采居多,仅矿井涌水和尾矿库对地表水体及植被土壤的污染,就比非金属矿山严重得多。

(4)灾害类型与矿山规模、开采方式、矿产类型及所处地域相关。一般来说,露天矿山灾害类型多为水土流失、排土场(山体)滑坡、泥石流、边坡坍塌等。地下开采受采空区影响,灾害类型多为地面塌陷、地裂缝、冒顶、岩爆、突水、瓦斯、地表水土污染、尾矿泥石流以及矿井抽排水导致的近地表水源枯竭等。矿山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矿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摈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如我公司孝义铝矿就因民采破坏,被缩小克俄矿区境界,浪费储量达230万t。3 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矿山地质灾害的研究工作,掌握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灾害进行分类,研究其防治措施,建立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科学防灾决策系统,对促进我国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煤炭行业对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普查与研究,如对地表塌陷灾害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其它行业对地质灾害的研究,至今仍缺乏系统性。只是针对影响矿山生产安全的一些具体问题,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比如地表岩移规律研究、地下采场冒顶、片帮、岩爆及露天边坡稳定性研究等,已取得大量成果,为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相对而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以下问题:(1)矿山地质灾害的研究尚未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研究大多是基于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范围内,只是针对单个或几个问题从技术和安全生产角度给以解决,缺乏系统化。

(2)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灾情没有全面详细普查,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矿山地质灾害信息库,更谈不上对灾情的综合分析、评价及预报。(3)多数矿山企业在问题出现时,都很积极地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对灾害进行研究,一旦问题暂时解决,就不再进行深入研究。使得矿山灾害的研究多为短期行为,缺乏长期性,以致研究资料不连贯,利用价值不高,形成一种成果虽多,效果不大;经常研究,却问题不断的现象。(4)矿山生产属高危险行业,安全是第一位的。而灾害的防范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却没有直接经济产出,在不发生灾害性事故时,其经济效益往往是看不到的,这就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宁愿灾后治理也不愿预先防范。研究经费的投入自然难以保障,效果也就不会太好,近几年来,国土资源部已加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工作,但由于此项工作刚刚开始,工作程度很低, 50余年矿业开发导致的地质灾害问题现状总体不清,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家建立与完善矿山环境地质立法、制定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矿区生态环保规划、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以及促进绿色矿业的实施等工作。因而全面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尽快查明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是一项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4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现阶段,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频度、强度及灾害损失均呈显著上升态势,对灾害的全面预防和彻底治理已是刻不容缓。愈演愈烈的矿山灾害、大量潜伏的灾害隐患、日渐恶化的矿山环境说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上升到政府监管的高度,纳入国家防灾减灾工作范畴。应尽快完善资源开发与防灾减灾的相关法规建设,使资源开发和灾害监管有法可依。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矿山环境与灾害源的监管与治理力度,防止新的隐患发生。矿山企业要规范开采行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管理,将防灾减灾工作始于矿山设计并延续到闭坑之后。注重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将其列入矿业领域的基础性研究,把矿山灾害、环保、安全生产统一起来。灾害研究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采用高新技术,研究灾害的发生机制,建立灾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信息系统。据悉,西安地矿研究所已对我国西北矿山地质灾害展开调查,并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以MAPGIS为平台的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可进行灾害动态监测、即时预报。我国煤炭矿山正着手建立GI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库,涉及灾害的时空分布、强度与频度、数据分析、灾害预报及灾情评估等,为灾害防治提供有效服务。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当一部分是排放“三废”造成的。通过贫矿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填沟造地覆土绿化、“废水”闭路循环运用和零排放、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安全填埋技术等措施,可缓解资源供给与需求压力,防止地质灾害,减轻环境污染,达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灾害的治理要标本兼治,从源头抓起,不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只有防治结合,才能防患于未然。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篇9

1 目前国内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1.1 冒顶片帮与采空区、地表塌陷

对于矿山地质灾害而言, 最为普遍的就是冒顶灾害事故, 其中主要有岩层脱落、不良地层塌落以及块体冒落等现象, 同时还会因采矿或地质结构不稳定而导致大面积的垮塌现象。实践中可以看到, 对于矿岩稳定性差的矿体、或软弱夹层而言, 更容易出现大规模或较大规模的垮落事故, 进而造成采场、巷道等发生冒顶事故。对于冒顶片帮矿山地质灾害而言, 通常事先没有任何的预兆, 该类地质灾害通常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特点, 而且频度也比较高, 很难对其进行防范, 因此成为矿山地质灾害以及生产管理中的重大桎梏问题。对于采空区、地表等出现塌陷而言, 其主要是因地下采矿作业对地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比如, 凡口铅锌矿生产开采过程中, 因疏干作业而导致地表严重塌陷, 具体个数为1982, 其破坏性影响范围超过670平方公里, 受灾农田超过66万平方米, 必须搬迁的建筑物大约7千平方米。

1.2 深部岩爆与井下突水

矿山地质灾害中的深部岩爆, 即矿山一千米以下深部开采过程中, 因高地应力作用, 硬岩层会出现严重的岩爆现象。就其机理来说, 岩爆实际上是开挖卸荷基础上的岩石自身弹性应变能骤然释放而产生的脆性破裂现象。在此过程中, 因爆裂而产生的岩块、岩片等爆裂松脱、剥离、弹射, 最终离开母体, 对矿山资源开采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矿山井下突水, 主要是含水层造成的, 即在违规作业条件下, 到遇到采空区、积水巷以及溶洞等含水体时, 很可能会导致隔离岩层失稳, 进而引起各种地质灾害。

1.3 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

矿山崩塌和滑坡灾害是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工程性地质灾害, 而且其发生率非常的高, 尤其是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 会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对于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而言,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即采空区山体出现严重的滑坡, 究其原因是超量开采作业造成的;采矿场出现严重的边坡失稳现象;堆渣场和排土场边坡出现了严重的失稳现象。同时, 泥石流对矿山开发危害性也非常的大, 不仅会危机矿山资源开采安全, 而且对矿山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及人身安全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据统计数据显示, 除了少数国营矿山企业, 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在开采过程中, 习惯性地将废渣和尾矿等, 随选随排, 大量积聚于山坡、沟谷之中, 一旦雨季来临, 很可能会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 矿山地质灾害防范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防范实践中存在着的各种矿山地质灾害, 确保矿山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思想重视, 培养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意识。矿山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系着生产安全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 立足实际, 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再造山川秀美工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分清重点、主次。同时, 还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 借助网络、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力量, 通过群专结合、群策群防策略的有效落实, 促使人们养成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此过程中, 应当将当前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防治策略纳入到监测防体系之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矿山开采之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勘测和分析研究。在矿山资源开采前, 应当对竖井、斜井及其周边区域实施全面勘察, 对井中的可能涌水量进行准确的预测, 对周围水文地质构造进行全面的掌握, 并在此基础上细致地绘制出一个地质剖面图, 严格按照施工步骤和剖面图信息, 准备施工作业。对勘测实践中已经知道的含水部分, 应当进行综合的考虑, 尤其是位置、距井巷之深度等, 更要加强重视, 必要时要提前建造导水工程。

(3) 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当对重点区域加强防治。首先, 应当立足实际, 对边坡参数进行合理的设计, 并且还要对边坡强化监测。必要时, 还可建造挡墙对边坡进行加固;开挖完成后, 若出现了严重的开裂、变形现象, 则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二次地质勘察作业。其次, 对于原本就有的灾害点, 应当对其边坡进行加固, 并且尽可能地消除因开采作业而造成的复发性灾害隐患。再次, 应当做好渣场弃渣处理工作, 同时还要对于边坡的坡度、挡墙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必要时建造拦渣坝, 以防产生泥石流等问题。坑道开采过程中, 应当做好支护操作, 开采与支护同时进行, 以免因矿顶坍塌或者发生冒顶事故而产生严重的危害;强化坑道排水设计, 以免因矿坑中出现严重的涌水现象而造成次生危害。矿山开采完成后, 应当注意对矿区实施统一规划, 尤其要做好矿山复垦工作, 加强矿山生态功能的恢复。

3 结语

作为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和矿业生产大国, 矿产资源的开采与消耗量都非常的大, 长期的传统粗放矿业开发模式应用, 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 甚至部分矿区已经濒临毁灭性状态。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林芳, 郭守权.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13)

[2]任万英, 叶积龙, 许存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 2011 (11)

[3]朱广文.关于矿山地质灾害的研讨[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0)

矿山地质勘察 篇10

一、矿山地质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矿山地质专业,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高职院校中, 矿山地质是国家教育政策支持的重点专业, 矿山地质专业课程的设置, 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对高职院校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并紧密依托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国家、社会和企业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矿山地质专业人才。当前, 高职院校矿山地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教育体系和社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师资力量薄弱、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失调等, 这对于高职院校矿山地质专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也不利于我国矿山地质行业人才的储备。基于此, 非常有必要正确分析当前的矿山地质专业基础课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进而制定科学的策略, 对矿山地质基础教学课程体系进行逐步改革, 从而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中矿山地质专业基础教学课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社会所需的才能的矿山地质方面的人才。

二、矿山地质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矿山地质基础教学课程的改革, 在本着循序渐进的改革的思路的前提下, 应当从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教材内容全面、稳步地进行改革, 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高效的、与时俱进的、紧密结合矿山地质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在此, 提供一些可行的矿山地质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策略供参考。

(一) 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开展, 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储备, 在矿山地质专业中更是如此。矿山地质专业的专业性更强、对师资队伍能力的要求更高, 因此,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作用, 就必须首先构建出完善的矿山地质专业师资队伍。在矿山地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应当做到:第一, 增加矿山地质专业教师准入门槛, 设置科学的教师队伍准入体制, 从源头控制进入矿山地质专业的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 提升师资队伍的平均水平;第二, 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按照制度对矿山地质专业教师的教学实效、专业能力、从业态度进行客观考核, 对不符合师资标准的教师进行科学处理;第三, 高职院校应当和其他院校之间进行相关的专业合作, 通过合作锻炼矿山地质专业的师资水平, 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 实验实训设置

矿山地质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 如果学生仅有理论知识而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 那么其进入社会和企业中后将会难以胜任实际的工作。因此, 在矿山地质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中, 必须重视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问题, 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应当做到:第一, 在不影响学生矿山地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 设置足够的实验实训课程, 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训课程可以充分学习和锻炼实践应用能力;第二, 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应当穿插于理论课程之间, 尽量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 在学完一部分理论知识后, 就马上开展针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实训内容, 使学生可以充分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增加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三) 教材内容编写

在高职院校矿山地质专业教学中, 教材内容编写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矿山地质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 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影响。因此, 在矿山地质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中, 教材内容的编写也是一大重点, 具体应当做到:第一, 教材内容的编写应当符合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遵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教材内容编写;第二, 教材内容的编写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描述和表达, 通过简明、流畅、立体化的语言组织方式和编写方式, 减轻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压力, 增加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教材内容的飙血应当突出重点, 与时俱进, 摒弃旧的、对当前实践缺乏指导性的知识, 加入新的、技术性更强的、在当前或者未来可能成为主流的知识, 增强学生的能力, 拓宽学生的视野。

结束语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中矿山地质专业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仍然在稳步进行, 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在这样的基础上, 矿山地质专业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当持续发力、稳步推进, 在遵循客观改革规律的基础上, 明确改革思路, 以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 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洁金, 杨晖.岩土工程专业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1) .

[2]陈洁金, 杨晖.岩土工程专业“水文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08) .

上一篇:终身责任制下一篇: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