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之感想七篇

2024-09-12

写作教学之感想 篇1

关键词:新课程,差异教学,兴趣教学

一、新课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学目标的转变: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 目标是提高大众的数学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

2.教学内容的转变:

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 有不同的版本, 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 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和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

3.教学方式的转变: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4.教学结构的转变:

高中数学课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 开放式教学内容, 新课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二、学生行为特征的变化

90后一代是高中生的主体, 在老师眼中他们与以往的历届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90后的几大行为特征:充满自信、喜欢挑战, 但较为脆弱;富有理想, 但不甘平凡;兴趣广泛、好奇心强, 但不踏实、缺乏毅力等.从教学上来分析, 他们的有些行为特征不利于课堂教学, 但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行为因素.

三、教学方法革新的必要性

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教学方法需要革新, 需要基于实际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数学基础不同等多方面因素.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 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师是关键.

四、兴趣教学与差异教学

教师应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兴趣教学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抽象、枯燥, 学习起来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因此,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引导就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简单易懂.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 应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 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另外, 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 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始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开辟第二课堂, 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 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走向社会,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 并最终走向社会, 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 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 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特别要给学生多鼓励, 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 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 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 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3) 注重方法指导, 增强自信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平时提问题, 出考卷, 要注意循序渐进, 把握好梯度, 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 心中有一种成就感,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兴趣.兴趣开启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自信使动力能够持久, 持久的行为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习惯.

2.差异教学

学生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无时无刻都存在, 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差异, 也不可能消灭差异.教学应该在承认差异是一种需要的前提下, 不断地寻找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从分层作业到分层教学, 到分类教学、异步教学, 等等, 每一种形式都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差异教学的目标.

(1)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重视行为操作, 多用实物与直观, 关注与掌握一般的普遍适用的方法, 可以只掌握一种方法, 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不做具体的要求.而对优秀生则要有一定的抽象度, 要讲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强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速度与灵活性.

(2) 在作业布置上体现差异.作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是教学各环节中最具灵活性的一项.作业布置的差异策略有:对于数学成绩处于中等以下的学生, 可以经常布置一些实践作业, 侧重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这种作业有时跨越几个学科, 是一种最具创新色彩的作业.

(3) 在成绩评价上体现差异.在数学教育中, 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目标, 不再以考分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 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关注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的评价, 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等.

五、结 语

写作教学之感想 篇2

1 多元化搜集文化知识, 积累表达素材

英语书面表达是基于一定的语言素材基础上, 通过一定的语言组织规则组合而成的, 是文化知识积淀和内在表现形式。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则是学生表达正确语言主旨的必然物质基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 不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主动自觉性来广泛搜集相关表达文化知识, 拓宽学生表达视野。

教师在拓宽文化知识搜集渠道时, 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语言运用能力, 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搜集。首先, 建议学生利用互联网络来搜集与表达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其次, 鼓励学生能够建立语言表达素材主题剪贴簿, 挑选与表达相关的素材粘贴在搜集本上, 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记忆。最后, 利用报刊杂志来整理自己认为较有价值的表达语句, 并对搜集的语句进行归纳整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建议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 按照“纲目并举”的形式来整理素材, 即对自己搜集的语言材料按照文章表达的题材进行分类, 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文化知识搜集体系。

学生在搜集语言素材的过程中, 能够更好加深对语言表达中文本语句运用的理解, 能够更好统筹组织相关的语言表达语句。例如, 在《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模块八Unit1 The written word的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教学中, 笔者在学生阅读学习文章后, 建议学生能够运用互联网络来搜集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s written style?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搜集整理情况, 以I know about Dickens为题, 进行书面表达。学生在运用平时的搜集语句表达中, 一方面, 能够更好激活其主动学习的激情, 增强语句搜集的自信心;另一方面, 能够为使用搜集语句提供了运用的载体, 达到运用灵活自如, 学以致用的目的, 提高学生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2 灵活性运用经典名句, 润色表达内容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书面表达得分统计分析, 凡是被列为三类卷以下的书面表达, 语言表达枯燥平实, 缺少一定的活力是其中的一个共性。究其原因, 主要是没有一些精彩语句的支撑。对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平时的学习积累外, 不妨多培养学生背诵记忆经典名言警句习惯, 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能够予以灵活运用。

教师不妨要求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中, 记忆一些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语句。特别在阅读课文学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有效记忆一些经典语句。除此而外, 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摘抄, 形成一定的理解记忆印象。教师可运用背诵朗读课、才华展示等形式来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比赛, 以此来提高表达内容效果。特别在要求学生进行理解背诵过程中, 应该采用分类别和系统化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背诵, 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综合性理解感悟。

学生通过背诵经典名言警句, 不仅能够深化语言表达要求, 还能够让学生在书面表达过程中, 不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水平。笔者在近几年的高考同题命题与习作教学中,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搜到的经典名言来优化组合。例如, 在We need friends同题书面表达中, 笔者就发现学生运用到了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经典名言警句。

3 模拟式研读优秀习作, 拓展表达思维

英语高考书面表达是评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也是体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评级方法。特别是高考优秀习作, 不仅反映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过程, 更能展示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积累。

教师在写作教学训练过程中, 可以高考优秀习作为依据, 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多研究揣摩优秀之作的表达结构、语句安排、整体构思等方面, 学习优秀之作的特色创新之处,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写作的技巧, 提高运用能力。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教师多分析命题的规律, 注重语言表达形式及句型运用评分标准。建议学生能够在掌握高考评分标准的情况下, 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进行调整, 增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多元化, 提高写作的运用效果。

由此可见, 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应该在注重平时积累和灵活运用基础上, 优化教学思维方法, 为学生提供可表达运用的载体, 满足语言表达学习需要。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应该紧扣“多元化”和“有效性”, 即丰富教学形式内容, 根据学生语言表达目标要求, 注重学生表达思维、表达技巧、表达内容等重点, 探寻相应的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从书面表达知识搜集、经典名句运用和学习优秀习作等方面来阐述优化写作教学策略和方法, 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围绕表达素材积累、语句组织运用和丰富写作思维来增强学生学习运用技能和技巧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生,书面表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 .

[2]李丽宏.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1 (18) .

写作教学之感想 篇3

感想一:要想训练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认识作文的重要性,我指导学生说:语文学得好不好,就看你的作文写得怎么样。教育学生明确训练作文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就为写好作文作了铺垫。

感想二:写作有了兴趣后,接着让学生多看书(课外书包括课文)多记,好的课文当然要熟练地记下来,又要从书中勾画出好词好段落,争取读熟背会,再摘录到摘抄本上,这样写文章就有了基础。

感想三:在这里同时布置学生每周写三则日记和一则周记,不管他写的内容怎么样,字数要一页左右,并且作业要整洁。另外,老师要不定期地批阅,最多不超过一周时间,目的:这种作业给学生留点自主轻松的余地。

感想四:在训练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以教科书为重点,在授课中,抓住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深入理解,把好的修辞手法展现出来,让学生去探讨感悟,并且能举一反三,熟练应用。学了生字,引导学生扩词,多多益善,并且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词说话。再把说的话进行描述,如:动作前面加上恰当的词,这样句子就变得具体形象,勾画事情时用上关联词语,使句子更生动、更精彩,这就体现了我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语文教学法宝。

感想五:写文章也好,写句子也罢,都离不开内心思想,每一句话、每个动作,都是由自己的心思表现出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比如:作者写一个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时,是喜出望外,专心地听,怕记不住还写下来。可写另一个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时,垂头丧气,她耳朵在那听,眼睛还在注视其他。所以,在写作之前,立意要鲜明,然后围绕“你”的意思来写内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再加上优美的词汇、恰当的修辞和生动的语言,文章就会更精彩,更有骨头。

公文写作培训之感想 篇4

培训班分南疆区、北疆区两个班先后进行。首先开班的南疆班有三百余人参加,从5月6日至11日,举办六天。共安排了《公文写作规范与技法》、《公务人员社交礼仪》《秘书执业道德修养》、《公文格式》、《公文处理》等九大方面的课程。

培训班选派全国著名公文学专家、学者授课,运用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方法教学。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岳海翔副会长在培训班为大家解读了将于今年7月1日在全国施行的,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2012]14号《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该条例是第一次将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要求相统一,用同一个文件向全国颁布下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共分8章42条,分别从公文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公文拟制、公文办理等各个方面做了详细要求。对于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在培训期间,各位专家详细讲解了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等十五种公文的区别和要求。

公文是单位的“脸面”,规范合格的公文能反应整个单位严谨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公文更是能成为日常工作的一件“法宝利器”。在日常安排、布置工作中,一篇条理清楚、重点明确的下行文可以让下级单位执行起来“如鱼得水”;一篇逻辑分明、理由充分的上行文可以在向上级请求帮助时候“如虎添翼”;一篇严谨质朴,简洁明了的平行文可以让双方沟通起来“如履平地”。

而优秀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非一日之功,怎样写好公文,是需要长期的亲身实践,多看、多学、多练习。一是提高政策水平,经常阅读政治理论文章,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文章,注意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二是多读经典公文,多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多看上级机关,尤其是国家机关的公文;三是强化文字表达,公文说到底是用文字组成的,对于用词的准确、语句的规范还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四是注意格式规范,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具体要求行文。

写作教学之感想 篇5

如今初中生学业繁重,阅读时间有限,而写作更是一种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脑力活动,如何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呢?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通过“四步法”,即读、析、悟、写,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平时的文本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发挥了读和写整体的优化作用。

下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读

读,即把文本这一精典的阅读材料真正地读懂、读透,在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阅读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新课标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学生要积累240余篇优秀古诗文,要完成约400万字的阅读量。当前,在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仍然十分繁重,在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下,这仍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充分地利用教材资源,把语文课本读懂、读透显得尤为重要。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名家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养成也有着重要意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从语文课本中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可以把七至九年级将近180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放入“词语百宝盒”,如新教材中出现的“矜”、“讪”、“稔”、“风花雪月”、“花团锦簇”、“横空出世”等字词。可以把优秀文章(段)编成“名篇佳段集”,如“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小最嫩的花苞里”(《紫藤萝瀑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故乡》)。也可以在课堂中搞“连词成段对对碰”的游戏。“连词成段”就是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把本课中关键词语由学生自由选择十几个或几十个连接成一段连贯、流畅、中心明确集中的片断。如学完朱自清的《春》,学生就用《春》中的词语连成了一段话:祖国六十华诞那天,我呼朋引伴走上街头,你看,老年人个个精神抖擞,妇女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小孩子们个个在街头公园的繁花绿叶中穿梭,商店里播放的音乐时而宛转低沉,时而嘹亮高亢,老板们无需酝酿销售技巧,生意特好,连街边到处悬挂的彩球也不能静默,在微风中卖弄自己的舞姿。这一天,一切都舒活了,一切都烘托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这些从语文课本中得到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对于写作而言,作用甚大。

二、析

析,即把文本上适合学生模仿的课文看作是“范文”,分析它的遣词用句、构思立意和谋篇布局,从文本教学中找到写作的方法。

首先,教学生模仿。

比如,《行道树》中首段“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到尾段“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这种言简意赅的语句首尾呼应、交相辉映,很值得模仿。把教材中适合学生模仿的文章挑选出来作为学生写作的例子,学生就像画画有了模本,练书法有了字帖,自然会得心应手。

其次,教学生借鉴。

在学习范文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进行简单的仿辞、仿形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仿其神、仿其意,从仿某个章节的措辞或语言风格,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这就是借鉴。例如笔者在教学《童趣》《生命·生命》时,引导学生打开童年记忆的闸门,将童年时期看到、观察到、感悟到的生命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诸如蜘蛛结网、蚂蚁搬家、鸡啄蚯蚓等一一写来,让学生敬畏生命,领悟到生命的短暂而美好。借鉴要在读懂值得借鉴的佳作、认清其超越自己的佳处、在领会其精神和风格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借鉴。

再次,教学生创新。

在阅读中学习写作,要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有位学生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非常欣赏文中运用比喻形象地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他就模仿这两篇文章,写了一篇《美哉,莲花池》。他这样写到莲花喷水池:“圆圆的水池好比一个墨绿色的盘子,托看圆圆的晶莹的珍珠。”“大花座喷出大股高高的水柱,似一座冰峰,周围比它略低的水柱像群峰环绕着它。小喷头吐出缕缕银线,弯弯地不断落入池中,池里的水泛起层层涟漪,宛如金片。”几个比喻,使喷水池的景象深深地呈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同时,作者还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深厚感情。这段文字借鉴了朱自清运用比喻绘景和寓情于景的写法,但所写的内容是根本不同的。这里有作者自己描写的景,有自己创造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就是模仿——创造。”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从遣词用句到构思立意再到谋篇布局的分析与理解之后,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三、悟

悟,即把从文本中积累到的大量写作素材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掌握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古人十分重视语文学习中的“悟”。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孟子认为“说诗者”要“以意逆志”,庄子则说“得意而忘言”、“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其中的“意”,就是“悟”。在阅读中学生经过思考,能将个人体验与文本相结合,加深理解,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是“悟”。那么如何获得感悟呢?正如巴金先生所言:“当时我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这里所说的两个“慢慢”就是“悟”。

这当中的“悟”,其实就是一个个性化加工、重组的思维过程。通过前面的“读”,学生已经从课本中积累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再借助前面的“析”,又掌握了一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接下来,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在模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加工重组的“悟”的思维活动。学生可以“悟”篇章结构技巧,读时要看文本的行文顺序、自然段起讫,层次间衔接等,体会其精妙之处;可以“悟”开头结尾技巧,看文本选用开门见山、宕开一笔、环境切入,还是巧妙铺陈、抒发情感、恰切比兴、设疑吸引等方法。这一“悟”的过程,受学生积累素材多少的影响,也与学生分析能力的高低强弱相关,当然,也跟语文素养紧密相联,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体悟文本,学生可以获取审美愉悦。但学生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教师应适当引领,以“真、善、美”的审美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体悟、去描绘美的生活,美的世界。同时指导学生不忘审美的另一层次一—审丑,揭露生活中的假、丑、恶,或鞭挞,或警示,或嘲讽。如读《斑羚飞渡》的“飞渡”片断,从悲壮的一幕可以感悟整体精神的伟大、群体意识的必要;读《我的叔叔于勒》“偶遇落魄的于勒”一节,不难感悟到资本主义社会人性“昨日盼之今朝咒之心里岂念骨肉,富贵趋之贫贱避之目中惟有金钱”之冷酷的一面;读莫怀戚的《散步》,悟得它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文章美在三个方面:一是尊老爱幼的人性美,二是景物描写的意境美,三是平易朴实的语言美。在阅读中悟取种种文章精华,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审美愉悦中提高审美能力,则能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写

写,即把从文本中“悟”到的东西进行个性化的立意、构思,然后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写,是“四步法”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写是一种释放,是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只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在这一环节中,要求教师学会适度地“深化、延伸”课本,以文本教学的“新”带动写作活动的“新”。

写的形式有多种,这里着重谈两种:

1. 续写。

如教学《孔乙己》时,我紧紧抓住文中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问:文中的“我”同情孔乙己吗?他真的可不可怜?两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借此机会,我就在课后布置了习作“我心中的孔乙己”,体裁不限;也可以通过想象,续写《孔乙己》。同时讲清续写的要求:它应是情节、线索的合理延伸,人物性格合乎逻辑发展,续写的风格应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第二天语文课上,一学生深沉地读了自己的《孔乙己从咸亨酒店爬出来以后》,在他的文中,孔乙己从酒店爬出后,在一个凄凉冷雨之夜,饥寒交迫,惨死在荒郊。最后他写了一首小诗作为后记:“你那件古董式的长衫/何时不再炫耀你的清高/‘之乎者也’的口语/看似维护着你的尊严/你却不知道/早已成为‘短衣帮’的笑料/可你那颗心/仍还流淌着善良的血液/有一天/你的腿被打折/那年深秋/你喝完最后一碗酒走了/科举的祭坛/是你生命的最终归宿”。当时课堂一片寂静,同学们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之中。这样训练能为学生找到素材,且能够很自然地挖掘出作品的内涵,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

2. 改写。

即改变原文的体裁。改写要利用原文材料,但要改变思维方式。改写是在不改变原作意图,不改变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作进一步想象和扩展。常见的改写是改写诗歌。诗歌语言具有多义性和跳跃性,因此,尽可利用诗歌意象的可感性和音乐性,把我们喜欢的诗歌改写成文情并茂的记叙文。如读了《木兰诗》,学生对于文中可补充的情节非常感兴趣,并讨论得出可补充的情节有9处。我借机叫学生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情节进行改写。第二天,一学生对木兰出征和赶路时的情节作了如下描述:“木兰看到征兵的文书,心里就如万条丝缕,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爹爹年老体弱,弟弟年纪尚幼,木兰最后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第二天,木兰做好一切准备后,骑着快马,告别了爹娘,泪水不禁涌出。不知不觉,就到了黑夜,木兰在黄河边休息,虽疲倦但她还是难以入睡,耳边只有滔滔的流水声,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孤独。她想念爹娘,想念弟弟,一宿都没合眼,天刚亮,木兰就骑着马上路了……”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孝顺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步法”中“读”是积累,“析”是提升,“悟”是沉淀,“写”是迸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四步法”可以巧妙地将“阅读”与“写作”两者联姻,整合为一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课内留给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而“语文百分之七十的所得在课外”(叶圣陶语)。因此,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事半功倍了!

参考文献

[1]余卫兵《阅读与写作双向提升梯级作文训练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1年10月。

[2]区培民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写作教学之感想 篇6

一、体验生活,激发兴趣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初学写作,同样要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但低年级学生不仅知识面窄,而且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因而在写作时感到无事物可写。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家门, 走进社会和大自然,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有趣的事记录下来,由此丰富生活体验。于是课余时间,我会带着孩子们观察校园里的果树、鲜花、操场……一边看,一边讲,回来后,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立即写作,效果挺好。如一名学生在逛了果园后这样写道:“今天,我一走进学校果园,就发现桃树开了粉红色的花、梨树开了白色的花……整个果园变成了花园。真漂亮啊! ”再如一位学生是这样描写他看到的操场:“今天的操场格外热闹:有的同学在跑步;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同学在打篮球……”文章虽然简单,但我们能看出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因此低年级写作教学时,教师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发现,这样才会有鲜活的内容,以此激发写作兴趣。

二、开放课堂,享受表达

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流畅、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虽然词汇量匮乏,但他们都接受过学前教育,很多人都会讲故事,因而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要充分利用这项优势。在上语文课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写作中敢想敢说,大胆地把生活体验反映在自己的习作中,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局面。比如在学习《秋游》一课时,我问孩子们:“爸爸妈妈。有带你们秋游吗?”孩子们大声地说:“有。”“那你们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呀?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我去了上海动物园,那里有老虎,有狮子,有各种各样的马……”“我去了公园,那里有山,有小溪,有各种各样的花。”“我去了……”看着孩子们的兴奋劲, 我提出让他们写出来。他们高兴地答应了,下课后就迫不及待地动起笔来。由此看出低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时,教师要让他们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他们自己熟悉的事情,通过回想,脑际播放,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让生动的词句在学生的笔尖流淌。

三、模仿佳句,展开想象

仿写是写作的第一步。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是使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的最佳方法。低年级孩子具有模仿天性,而苏教版教材大都选文优美,很多文段都可以作为写作教学仿写的例子。如《云房子》的第二自然段:“云房子造好了 :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 ,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学完这段话后,我用“云房子造好了 ,有的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仿写 。学生很兴奋,跃跃欲试,有个学生这样写道:“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一颗美美的爱心, 有的像圆圆的苹果, 还有的像甜甜的巧克力,小鸟们开心极了,他们从爱心中穿过,又飞到圆圆的苹果里去玩捉迷藏了,有的还去‘尝’了甜甜的巧克力,他们你追我赶,玩得十分快乐。忽然吹来一阵大风,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了, 不见了不见了, 只剩一个太阳正笑眯眯地望着我们。”想象力很棒,文字也很优美,这充分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本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优美的儿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由此创作出优美文章。

四、交流评点,续添动力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过,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习作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习作分享,其实这就是一个交互体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别人的文章中透过文字进行想象体验,也能激活学生各自的生活体验,让习作表达更加富有情趣。下面我举一个例子:陈同学写的一段话:“星期天中午,我帮奶奶干家务,奶奶不小心,被桌角擦伤了额头,我心疼,问奶奶买不买药,奶奶笑了笑,一句话没说。”

同桌王同学读后,做了评价,并且进行修改:“星期六的中午,我帮奶奶干家务,扫地板、擦玻璃、整理床铺。奶奶一不小心,被桌角擦伤额头,当时,我看到鲜红的血流出来,心疼地问奶奶买不买药,奶奶笑了笑,一句话没说。”显然王同学的表述比甲同学的表述更加明确, 而陈同学看了王同学的表述一定有所收获。习作交流评点这个环节,能将少数作文能力强的同学的经验、知识扩展开来,激发全体同学的情感体验,融会为全体同学的共同“财富”。

写作教学之感想 篇7

一、激发写作兴趣, 源头活水来

写作教学提倡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但我们看到, 应试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一些教师和学生, 作文为教师而写, 为应试而作, 通过胡编乱造来增加可读性, 博取高分。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作文大多遵循套路, 根本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对写作也就毫无兴趣可言。因此,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农村生活, 使学生建立对“源于生活, 表达生活”的兴趣。农村有开阔的田野、绚烂的野花、欢快的鸟鸣、潺潺的溪水、深邃的大山……到了不一样的季节, 还有不一样的色彩, 春天的翠绿、夏天的深蓝、秋天的金黄、冬天的雪白, 这些都是农村所特有的自然现象, 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 体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久而久之, 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深刻了, 写作时就会突显自己的个性, 会发现原来写作是一件很容易而且很快乐的事情, 就好比源头活水来。

二、积累生活素材, 下笔如有神

农村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素材, 学生在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都是独特的生活素材, 积累得多, 在下笔时自然得心应手。农村生活素材包括: (1) 自然风光。农村虽不及城市那般多姿多彩, 但也别有一番风光,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晴空沃野、春华秋实等等, 都是农村独有的自然景观; (2) 人文风情。农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不同于城市, 例如节庆、婚嫁、农忙等都有着农村的习俗, 传统的舞狮、舞龙、踩高跷、花灯巡游等各色民俗活动异彩纷呈, 不同地方还有所不同, 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变化, 这些都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3) 乡村童趣。与城市的孩子比较而言, 农村的孩子有着更大的活动范围, 同时也更加自由, 春天可以放风筝、爬山, 夏天可以捉鱼、摸虾, 秋天可以到田野玩耍、摘果子, 冬天可以逮野兔、堆雪人, 其乐无穷。生活实践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素材, 只要引导学生多从这几个熟悉的方面去积累生活素材, 学生在写作中就不至于无从下笔, 相反还会使学生左右逢源。

三、巧用特色语言, 妙笔可生花

一直以来, 学生作文大多为应试而生, 存在千篇一律的模式, 毫无特色可言。即使学生感到有话想说, 但苦于自身知识积累有限, 写起作文来也平淡无奇。除了要引导学生积累教材中出现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及其他细节处,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将农村的特色语言转化为写作语言, 给作文增色, 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这些特色语言有: (1) 谚语。农村中流传着大量的谚语, 它们虽浅显通俗却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例如, “鱼跳水, 有雨来”“泥鳅静, 天气晴”“大暑到立秋, 积粪到田头”“立秋雨淋淋, 来年好收成”等; (2) 春联。农村地区的春联往往包含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 它们包罗万象, 用词活泼, 形神兼备, 常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例如“春来花香鸟语, 雪兆五谷丰登”“改革结硕果果香四海, 开放绽鲜花花满九州”等; (3) 惯用语。农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语言通俗、内涵深刻的惯用语, 例如“拔出萝卜带出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赶鸭子上架”等; (4) 术语。农事活动有大量的专业术语, 例如“返青”“浸种”“疏果”等。这些特有的语言充分反映了农村的农事劳作、风土人情, 给人以形象生动之感。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并运用丰富生动的农村语言, 既丰富了对农业的认识, 又扩充了语言素材积累, 从而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

四、培养发散能力, 文思似泉涌

要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除了上述的兴趣、积累、运用问题, 还牵涉到思维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 使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农村小学生的发散能力受周围环境所影响, 思维能力往往会局限于日常所见所闻, 而缺乏合理的思维发散。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式教育,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写作空间会大大增加, 小学生喜欢自由畅想,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 就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匣子, 使学生自由快乐地写作。

总而言之, 农村是一座天然的“素材宝库”, 但农村小学生由于环境的关系, 作文选材面普遍较窄, 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写作。只要教师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发散能力, 并从中学会积累农村生活素材、巧用农村特色语言, 那么作文就会得心应手, 写作也就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摘要:农村是一座天然的“素材宝库”, 如果善于挖掘其中的“宝藏”, 会使写作轻松自如。本文站在农村生活的角度, 从激发写作兴趣、积累生活素材、巧用特色语言和培养发散能力等四方面介绍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写作。

上一篇:老年性便秘的护理下一篇:运行研究